单亲家庭学生学校教育管理论文

2022-04-30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高职教育已经在职业教育中呈现较强的发展趋势。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也成为职业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教育在地方经济中起着培养生产、服务、管理一线的技能型人才。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单亲家庭学生学校教育管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单亲家庭学生学校教育管理论文 篇1:

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创新途径思考

摘 要: 技工学校在日常教育工作中,应当注重学生管理,促使学生可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提升学校育人质量。技工学校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应当结合实际情况,选取最佳的创新途径,培育出优质技术型人才。本文首先从技工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组织入手,同时阐述了技工学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途径,最后总结了全文,旨在为实现学生素质、管理水平的提升提供有效参考意见。

关键词: 技工学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途径

技工学校应当将学生管理作为核心工作,结合实际情况,构建完善的管理流程。在新课改背景下,技工学校应当将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最终目标,积极创新管理模式与理念,加大管理力度。通过实践证明,技工学校只有注重学生管理工作,才可培育出更多的优秀人才,为社会输送更多的合格技能人才。

1 技工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组织

1.1紧抓学生管理工作。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技工学校领导对学生管理工作的关注度也在不断加强。技工学校培养的是技能型人才,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的是学生学习习惯与学习氛围的管理,这也就意味着,技工学校想要将自身的育人作用发挥出来,就必须要注重学生管理工作,加大学生管理力度,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1.2组建学生管理部门。

技工学校在开展学生管理工作时,为保障工作的有效落实与全面开展,应当成立相应的管理部门,将管理工作划分到各科室各负责人。通过划分责任体系,为学生营造良好、有序的教育环境,以此确保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

1.3重视学生管理工作。

技工学校学生管理人员在遵循管理工作制度的前提下,加大学生管理力度,促使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内,树立全新的学习观念,选取最佳的学习方式。在日常工作开展中,注重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加强三生教育,促使学生可形成良好的习惯,开展自我管理与自我约束。

1.4完善管理规章制度。

无规矩不成方圆,各技工学校应当制定符合学校实际的管理制度。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不仅需组建专门的学生管理部门,还应当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确保管理人员在各项工作中能够做到有章可循。学生在学校中,会受到各项规章制度的约束。只有完善了各项管理规章制度,才可促使学生开展自我管理,为学校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保障,充分提升技工学校育人质量。技工学校本身是育人、培养技能人才的场地,开展管理工作主要是为了更好的为学生服务,实现学校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2 技工学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途径

技工学校在学生管理工作开展中,应当深入贯彻新课改理念,不断创新工作途径、理念,更好的满足学生学习需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2.1选好用好班干部。

技工学校管理人员在管理工作开展中,要充分挖掘班干部的潜力,鼓励班干部积极参与到学生管理工作中,促使学生自我管理,协助教师更好的开展管理工作,实现管理效率、工作效率的提升。在开学一个月后,教师应当组织学生选举班干部,一般選举人缘好、能力强的学生,教师应当组建班委会、学生会等团体,为学生的自我管理提供保障机构。

学生干部在参与学生管理工作时,教师应当促使学生做好角色的转换工作,帮助班干部明确管理方式,强化各类先进管理手段的应用。不仅如此,教师还需强化学生集体意识的培养与提升,以便更好的与学生开展交流工作。通过实践证明,学生干部在管理工作开展中,可实现学生自我价值的凸显,提升学生的管理能力与组织能力,为学生后期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2.2 信息化管理手段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化技术在各个层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将其应用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可提高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效率。技工学校在学生管理工作开展中,应当强化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促使信息技术与学生管理工作相吻合。由于信息技术本身具备很强的广泛性与立体性,技工学校在信息化管理手段应用过程中,应当健全相应的管理制度,确保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促使技工学校管理工作朝着信息化方向发展。

2.3 加强管理队伍建设。

管理队伍建设中,应当配备德育教师、专职管理员、心理辅导员、学生干部,只有切实发挥四个方面的作用,才可更好的巩固技工学校高效管理工作开展。技工学校应当顺应时代发展需求,打造一支认真、负责的管理队伍,确保管理队伍内的人员能够勤恳开展管理工作。管理队伍人员需要清晰认知自身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责任与作用,确保各项任务的有效落实,强化学生引导,促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以此达到最终的育人目的。不仅如此,专职管理员还需要强化与班主任、家长、任课教师三者间的联系,从各个层面入手,推动学生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确保各项管理制度的有效落实。

2.4 树立平等管理理念。

在技工学校学生管理组织工作开展中,管理人员应当树立正确的管理观念,创新管理手段,对学生一视同仁,确保管理理念的公平性、公正性。技工学校学生群体中,存在一些特殊性质的学生,比如:单亲家庭学生,教师在学生管理组织工作开展中,不得采取强硬的态度,主要是因为采取强硬的态度,会激发学生的叛逆心理,导致管理效果适得其反。总而言之,教师在学生管理工作开展中,应当遵循平等观念,做到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给予学生尊重与关爱,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保障,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例如:针对单亲家庭、孤残学生、贫困学生,管理人员需要始终以耐心的态度去管理学生,细心观察学生,明确学生学习、生活中的难点。班主任应当强化与管理人员之间的配合,促使特殊群体的学生可在心灵上萌生归属感。技工学校应当定期开展感恩教育,促使学生可相互帮助、相互引导,构建良好的合作氛围,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分享习惯,实现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为自身后期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2.5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中华民族已经具有几千年的发展历史,其中蕴含着很多丰富的文化精髓,将这些文化精髓融入到校园文化内,可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在校园活动开展中,通过融入爱国精神、团结精神,可促使学生在愉悦、轻松的氛围下,领悟其中的精神力量。技工学校应当紧抓各个特殊的节日,通过开展主题演讲来强化文化教育。以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为最终目的,培养高技能人才,在学生心中植入爱国情怀,逐步实现学生政治敏感度的提升。通过实践证明,只有学生在校园活动实践中,强化自身的适应能力,才可全身心的投入到各项校园活动内,为自身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2.6 理论实践相融合的育人模式。

若只是对学生开展理论教学,将很难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技工学校应当适当放手,促使学生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强化理论与实践两者的有效结合。只有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才可充分发挥出技工学校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作用。例如:技工学校可采取校企合作的形式,做到学校、企业、家庭共同参与到学生管理工作中,为学生提供安全、健康的实习环境,只有学生投入实习工作中,才可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技工学校在课程设计中,还应当侧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为自身后期的就业发展奠定基础。

2.7 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工匠精神、注重培养技能人才的背景下,技工学校管理工作开展中,学科专业工程属于重点,技工学校应当将培养合格、高素质学生作为育人目标,加大教学模式研究力度,通过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创新育人途径,可更好的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不仅如此,技工学校还应当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项科技创新比赛,深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技工学校可聘请著名学者、专家开展校内演讲、兼职任教,推动技工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在自由、开放原则基础上,为社会培育出更多的优秀、创新性人才。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技工学校在学生管理工作开展中,应当重视组织管理,创新管理途径。通过在学生管理问题基础上,深入分析学生管理组织需求,创新学校管理工作,可实现技工学校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彭琴. 广州技工院校“工学评”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7,50(04):107-121.

[2] 葉军峰.现代技工院校卓越绩效管理模式探究[J].职教论坛,2016,20(13):255-259.

[3] 袁满.技工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组织及创新途径选择[J].求知导刊,2016,10(09):1080-1085.

[4] 李赛. 技工院校职业指导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D].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2015,10(19):188-189.

[5] 高健. 企办技工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企业文化融入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36(01):139-148.

[6] 李木杰.缪劲翔.杨娜. 技工院校办学质量多元评价体系的构建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22(06):122-127.

[7] 谢穗.招春袖.容少英. 技工院校试行学分制的实践与思考[D].湖南农业大学,2018,39(06):756-765.

作者:凤明杰

单亲家庭学生学校教育管理论文 篇2:

从辅导员视角谈构建适合高职院校学生特点的学生管理模式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高职教育已经在职业教育中呈现较强的发展趋势。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也成为职业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教育在地方经济中起着培养生产、服务、管理一线的技能型人才。传统的理念认为:高职学生生源主要是高考成绩较差的高中毕业生、对口招来的中职毕业生、自主招生方式招来的学生,学生生源素质差,仍需沿用中职的管理方法,该文从分析高职学生的特点及管理现状,学生管理工作者辅导员队伍状况等,根据高职学生特点,优化运行体制,构建适合高职院校学生的管理模式。

关键词:高职院校 学生工作 管理模式 辅导员 队伍建设

近年来,随着高校不断地扩招,高职院校的生源质量也有着明显下降,高职院校虽然在规模上达到一定程度,但是总体上来看仍然是弱势群体,社会及家长大部分认为高职院校的学生是考不上好的本科成绩差的学生。同时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投入远不及高等教育。高职院校需要根据自己学生的特点,构建具有自己特色的学生管理模式来为地方经济培养更多更好的合格人才。

1 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

1.1 学习基础薄弱,自卑心理强

高职学生普遍学生兴趣不足,自主学习能力不强,加之高中学习基础差,分数较低才进入高职院校,心理自卑感较强,会认为高职教育是一种低层次低水平教育。所以进入高职院校很多学生缺少学习的主动积极性,有着混日子的想法。

1.2 思想活跃,参与意识强,自我表现欲强,但合作意识较弱

喜欢参加各种各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好奇心强,不能准确的给予自己定位,在活动中自我表现意识较强,缺少合作意识。会知难而退,善于用现代发达的科技手段。

1.3 缺少责任感及奉献精神

在校的绝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缺少集体生活的沟通交流,同时社会的高离婚率也使很多学生来自单亲家庭,家庭教育缺失往往造成学校教育的困难,做事往往目的性强,以获取利益及回报作为出发点。

2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存在问题

2.1 管理理念陈旧

很多高职院校是从中职转型而来,但并未从中职教育中脱胎换骨,观念转变较慢,教师的教书育人工作没有到位,还没有真正形成“以人为本,全员育人”的教育理念。

2.2 管理手段滞后影响了学生管理工作

传统的理念认为:高职学生生源主要是高考成绩较差的高中毕业生、对口招来的中职毕业生、自主招生方式招来的学生,学生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学习动力极其缺乏。很多高职院校还沿用中职的管理方法,试图通过严格规范的管理来“管住”学生。很多学校在学生管理上没有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还是千篇一律地由教师管理学生,并且实行统一管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导致学生与管理者的对立并产生叛逆行为。

2.3 管理体制不健全,管理方式单一,使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形式化并表面化

沿用中职的管理模式一般都是辅导员来管理,比较单一,忽略了专业教师对专业的引导、规划及教育的功能。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实行院系两级管理体制,各部门涉及到的问题全由系里学管人员及辅导员来做,事无巨细,每天进行事务性的管理工作,学管人员没有经历研究学生思想动态,生活状况,学习兴趣等。不能针对个体进行有的放矢的指导,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的发展,工作表面化,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工作发展要求。

3 亟待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

现在高职院校及普通高校采用的都是专职辅导员队伍对学生进行管理。办一所好的学校,关键在于有一批优秀的管理人才。努力打造“专业化、职业化”的辅导员队伍才是适应新形势下高职学生管理的必然之路。高职院校的主要任务是“教书育人”。既教书同时育人,不但培养过硬的专业技能,同时培养出适合当地经济发展的综合型人才。要实现这一育人目标,必须把学生管理工作放到一个十分突出的重要位置上,首当其冲培养一大批专业化的学生管理人才队伍,对高职学生管理目前所面临的问题进行重点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有效办法。当前高职院校专职辅导员队伍人员数量较多,整个队伍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实战经验少,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专业知识欠缺,在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上给予指导不多,就业指导及专业认识指导不到位。基本上处于经验化处理学生的日常事务性工作,专业化程度低。因此,亟待培养专业化、职业化的辅导员队伍是当务之急。运用新的教育管理手段,提高促进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走向科学化、专业化、制度化。

4 构建适合高职院校学生的管理模式

4.1 优化运行体制,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管理模式

为了提高學生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实现“以学工人员管理为中心”向“学生自我管理为中心”的模式改变。将传统的管理职能赋予新的内涵。以激励、引导学生为途径,调动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主动积极性。在学生管理中,采取学生助导、专职辅导员、专业导师共同服务及管理。以学生助导为主,充分发挥以学生为主体的“自制”管理,让学生广泛参与到相关的事务管理中去,充分锻炼学生,培养学生的“三自”能力。在新的学生管理模式下,学管工作人员大大减轻了工作压力,也缩小了管理范围,将更多的事务性管理放到学生自制管理中去,学生由原来被动的受管到主动的管人,由接受者转为积极的参与者中,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管理能力、沟通能力、有利于学生的身心成熟,有利于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我约束力的发展。大学生自我管理从本质上讲也是将学校的一些规章制度通过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进行科学的引导和制约。同时,使学工人员能从繁杂的事务性管理工作中脱离出来,将工作的重心转到服务学生,引导学生,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将更多的时间进行科学研究,更多的精力去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学习动态、生活动态等。调整工作重心,创新性的开展工作。

4.2 建立专业技能社团类管理模式

引导学生围绕专业内容与专业特色进行专业类实践,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此类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专业视野、专业技能及专业素养。每一名学生至少参加一类专业社团,专业社团中由专业老师及专职辅导员参与管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进行专业引导。同时提倡学生参与课题社团或课程社团。高职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强,在活动中学习提高专业知识及技能。同时在工学交替的实习过程中,以专业社团为单位,参与到企业的实习中去。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能力、职业精神。这种学生管理模式更能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同时将兴趣爱好一致的同学分到一组,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4.3 构建学生管理学分评价模式

启动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帮助学生完成设定的发展目标,将教育与管理的内容化为学分。在高职院校实行四级量化管理制度,将学生的劳动教育、文体活动、社会实践、军训教育、青年志愿者活动、社团活动、诚信行为等都纳入学生管理的学分制度里来。从制度上保证学生必须参加的教育活动,达到全面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

鉴于高职院校面临着新的形势,我们要充分了解高职学生的学生状况,及时改变工作思路及理念,迎接新形势下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的挑战。积极研究对策,创新学生管理工作模式,努力探讨适应形势发展和要求的学生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 钱昌仿,唐灏民,黎杨,等.掌握高职学生特点,切实做好学生德育工作[J].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51-55.

[2] 白雪.高职学生的现状及教育管理推进策略探究[J].网络 财富,2010(7):96.

[2] 李勇,刘爱国.高职学生分层次管理模式的探索[J].学理论,2012(7):212-213.

作者:马香

单亲家庭学生学校教育管理论文 篇3:

多中心治理框架下的中职学生管理

摘 要:为探索贵州省中职教育的发展路径,进一步促进贵州省中职院校的发展,加快培养技能型、实用性人才。针对贵州省中职院校学生管理出现的思想观念陈旧、管理主体单一等问题,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实地调研法和观察法等方法,在多中心治理理论分析框架下,分析了不同主体在中职院校学生管理中的表现,认为不同的主体在看待职业院校学生管理中,都从各自的角度来进行错误的解读,造成了中职院校在学生管理过程中一些管理主体负担过重,责任过大,顾此失彼的问题。建议相关管理主体共同努力,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改变单一的管理模式,齐抓共管,共同推动中职院校学生管理的多中心化。

关键词:多中心治理;管理中心;管理主体;刚性管理;柔性管理

随着贵州省经济社会和工业的发展,技能型、实用性人才的缺乏越来越成为发展的瓶颈,制约着贵州省经济社会的发展及与全国同步实现小康的梦想。习总书记6月17日考察贵州省机械工业学校时指出:职业教育是中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基础工程,要上下共同努力进一步办好。为了培养更多更好的技能型、实用性人才,贵州省先后提出了“职教一人、就业一个、致富一家”、“精技立业、职教兴黔”等口号,并不断出台鼓励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以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快培养技能型、实用性人才,切实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促进就业率提升。然而,由于发展时间短,贵州省中职教育的发展还存在诸多困境,其中最根本的问题就是学生的管理。

1 多中心治理理论

多中心治理理论是由美国政治学者文森特·奥斯特罗姆提出,是基于对传统单政府治理模式的批判而形成。它认为政府不应该成为公共服务供给的单一主体,而是要和利益攸关者,如企业、非营利组织、社区乃至个人等独立的主体要素相互协作,形成多样化的公共服务治理模式[1]。总而言之,多中心治理理论摈弃了管理的单中心,倡导管理多中心模式。

现阶段贵州省中职院校学生管理形式单一,管理主体一元化已成为制约贵州省职业教育发展的困境,很多学者也针对中职学生管理进行了学校管理研究、班级管理研究等,但很少从学生管理的整体角度进行多中心、多主体的探讨。事实上,学生的管理,尤其是具有特殊性的中职院校学生管理,不应该由一个管理中心(学校或班级)或者两个管理中心承担,而应该由社会、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班级、家庭、社团、班主任等多个管理中心相互协同,齐抓共管,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塑造学生的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将在多中心治理框架下,从多元化的管理主体来研究贵州省中职院校的学生管理。

2 多中心治理框架下的中职学生管理主体分析

2.1 中职院校学生管理的环境中心——社会

社会作为中职院校学生管理的环境中心,主要通过间接的、潜移默化的方式来影响、塑造学生的行为,培养学生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社会总体环境积极、乐观、向上,学生的人生态度就趋向积极、乐观。反之,学生的人生态度就趋向于悲观,表现出不良的行为举止。

2.2 中职院校学生管理的政策中心——政府

中职教育发展与否;学生管理是否科学、合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中职教育政策及资金是否支持。政策的支持可以疏通中职学校教师的晋升渠道,促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理实一体;资金上的支持是提高中职院校教师及职工的待遇及增加教师培训的关键,优秀的教师队伍恰恰是科学、合理管理学生的重要因素。

2.3 中职院校学生的学习中心——学校

学校教育是人类传承文明成果的一种方式和途径。因此,学校的重要任务就是让学生掌握他们应当掌握的知识,培养学生融入社会的能力,使青少年获得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的动力、热情,培养学生独立健全的人格和鲜明健康的个性等,学校的整体环境及学校的学生管理模式决定了这些目标能否实现以及实现的程度。

2.4 中职院校学生管理的日常事务中心——班主任

班级管理是为了实现班级教育目标而实施的维持班级秩序、营造良好班级环境与条件的服务过程[2],班级管理的质量的好坏对整个班级学生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影响。班级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育人过程,班主任应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育观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灵活应用教学手段与方法,提升中职学生参与班级管理与自我管理的积极性,引导其树立职业理念,提升自身素质与能力,最终成为社会需求的综合实践性职业人才。

2.5 中职院校学生管理的支持中心——家庭

家庭作为孩子成长的摇篮,孩子成长的支持中心,承载着孩子的情感支持、心理支持、资金支持等。孩子能否成才,家庭的支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孩子没学好是学校的老师没教好,熟不知家长忘记了孩子的教育自己也有责任,老师教的再好,回家看见父母的行动,就把老师教的一股脑的全丢了。老师的行为准则要求做到:以身作则、循循善诱,其实这也是对家长的要求,而家长对孩子所起的作用尤为重要。

2.6 中职院校学生管理的辅助中心——社团

社团是学校学生自发组织的一种非正式组织,对于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提高学生的实践经验,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等具有重要的作用。

3 中职学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贵州省中职院校普遍存在学生成分复杂、综合素质不高、自制能力不强、心理素质不健全和留守少年、单亲家庭孩子多等现实情况,这些情况势必造成中职院校学生管理的困难。同时,在管理过程中也存在缺乏正确看待“问题”学生,学生一旦出事,家长很容易将十几年来的教育失败归因于学校的管理不善,教师没有尽职尽责;社会也会从同情弱者的角度指责学校等。相关主体从来不会冷静的思考出现问题的原因、自身在此扮演的角色及自身该承担的责任,而是一股脑的将责任推给学校,由学校来承担。

4 多中心治理框架下的学生管理思路

4.1 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树立正确的归因观

贵州省中职院校普遍存在学生成分复杂、综合素质不高、自制能力不强、心理素质不健全和留守少年、单亲家庭孩子多等现实情况。改变这种状况不是一蹴而就的,学校姑且对学生负责,但也不能将十几年来的教育失败归因于学校的责任,这种归因观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因此,相关主体应该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树立正确的归因观。

4.2 营造齐抓共管的氛围,彻底改变学校管理单中心模式

中职学校不是万能的,不可能面面俱到,更不可能扮演其他责任主体的角色来影响、教育学生。因此,学生管理工作应该落实到每一个相关的主体上,打破传统的学生管理模式--学校是学生的唯一管理责任主体,学生没学好是学校的管理不善,教师没有教好。积极营造齐抓共管的氛围,使相关主体形成合力,中职学生的管理工作才能落到实处,收到良好的效果。

4.3 改变单一的管理模式,采用多样化的管理手段

多样化的管理是保证实施效果的重要手段。目前在部分高职院校,采取了 “刚柔相济”、 重在 “柔性” 的管理模式,收到了不错的效果。所谓 “刚性管理” 是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并利用组织结构、 责权分配来实现由支配到服从的管理。为了实施刚性管理,必须建立起一套系统、科学的管理制度,并附以严格的奖惩措施。这些规章制度具有约束性和强制性,必须人人遵守,无论谁违反及什么原因违反,都无一例外地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受到相应的处罚。“柔性管理” 是相对于“刚性管理”提出来的。它强调“以人为中心”,依据共同价值观和文化、精神氛围进行的人格化管理。采用非强制性方式,以在学生心中产生一种潜在的说服力,激发每个人的内在潜力、主动性和创造精神,把组织意志变为个人的自觉行动的管理模式[3]。

5 结论

贵州省中职学校招生难迫使学校对报读的学生不设考查成绩限定,更谈不上对学生基本素质进行筛选,可谓“来者不拒”[4]。这势必增大了中职学生中问题学生的比重,相应的也增加了管理的难度,单靠学校和老师很难在短短的三年将每一个学生都管好、教好。而教书育人、环境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的责任[5]是每一个利益攸关者的责任。因此,中职学生的管理工作应该由社会、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班级、家庭、社团、班主任等多个管理中心相互协同,齐抓共管,共同推动管理模式的转变,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塑造学生的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王志刚.多中心治理理论的起源、发展与演变[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2):35-37.

[2]高伟.中职院校班级管理有效策略探析[J].教育管理,2015年2月.

[3]卢晓霖.浅谈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策略[J].科技资讯,2011年11月.

[4]张洪易.浅谈中职学生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学咨询,2010年8月.

[5]陈海生.中职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与管理,2014年2月.

作者:周长勇 等

上一篇:核心价值体系思想政治教育论文下一篇:学生生长平台建设基础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