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逻辑教材编写论文

2022-04-20

摘要:建设职业教育新形态教材是职业教育类型教育特征的内在要求。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教育逻辑教材编写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教育逻辑教材编写论文 篇1:

教师教育“教育学”教材专业化缺失与重构

摘 要: 教师职业专业化呼唤专业化的教育学教材,但现有教师教育“教育学”教材无论内容还是形式大多是教育学学科专业相关教材的“翻版”,缺乏鲜明的专业独立性。作为专业化的职业教育,教师教育教育学教材从专业属性讲不是学科性的,而是与教师职业的典型问题和经验活动密切相关的;从培养目标上看,教育学教材应造就以教师职业能力为核心的专业化人才,而非理论性工作者;从教材形态看,教育学教材应以鲜活的生命性姿态促进学习者的对话、反思、建构,发挥教材的多维教育功能,以期构建属于每个从业者个人的专业化“教育学”。

关键词: 教师教育; 教育学教材; 专业化; 职业属性

教师职业专业化已成为教师教育的共识,但教师教育如何实现专业化却仍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建构的领域,尤其对在教师教育专业化建设中占据基础性地位的“教育学”教材(没有特别说明或修饰,文中的“教育学教材”专指教师教育之教育学教材)的认识上,还不能适应教师教育专业化的需求。本文试从教师教育专业化视角,反审现有教育学教材的缺失及其症结,进而提出专业化的“教育学”教材理念,并尝试建构专业化的教师教育教育学教材体系。

一、教师教育之“教育学”教材的专业化缺失

(一)教育学教材内容:学科性而非职业性原理

国内冠以“教育学”(或“教育原理”、“教育概论”、“当代教育学”等)名称的教材数不胜数,若不辨析书籍的封面或扉页上的标注“高等师范院校教材”,很难确定哪些是师范各专业通用的“教育学教材”,哪些是教育学专业专用的“教育学教材”。模糊的背后折射出教师教育专业化的尴尬:教师教育没有自己专业化的教育学教材,只是“教育学专业”教材的附庸。

从内容视角分析,现有教育学教材的章节是教育学专业之教育学教材的删减或肢解,其“母本”则是20世纪80年代初南京师范大学编写的《教育学》,它承载的是前苏联凯洛夫教育学的框架。而且,这种丧失教师教育专业自主的观念也殃及一些对国外教育学教材的翻译上,以致这些教师教育专业化水平较高的教材遭到了“腰斩”[1-2]。

现行教育学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四部分:教育本质论、教学论、德育论和教育管理论,与教育学专业的教育学教材相比,只是难度稍微降低一点,范围窄一点而已,本质上还是学科性的而非职业性的原理。之所以万变不离其宗,是想让教育学教材负载教师职业教育的所有功能,“它既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又是一门很强的专业实践课,还是一门很强的专业思想教育课”[3]。 “三栖学科”的重任显然不是一门教育学所能承担的。出现如此窘境,在于这些教育学教材编著者的教师教育观,认为只要懂得了教育学专业的基本原理,就能自然成为优秀的教师;就象认为掌握了数学、语文、英语等专业知识,自然可以成为优秀的语文、数学、英语教师一样,将教师职业视为从属于学科性的,是学科专业的应用,学习者在实践中会自然将学科原理转化为职业活动的指南;而不是独具自我特色、有自己原理的专门性专业。从各种版本教育学教材封面上的标注“高等师范院校公共课教育学教材”、 “高等师范院校各专业公共教材”等也可以看出,教育学教材是“公共课”,而不是专业化课程教材。

发行量较高、影响较大的3种教育学教材对南京师大编教育学专业“教育学教材”的依附情况如表1所示。

从表1中的对比可以看出,教师教育教育学教材对教育学专业依赖的严重性:教材名称基本雷同,均为《教育学》,最新版本的教材虽然略有变化,名为《教育学基础》,但由于在 “基础”上做文章,反而强化了学科性原理性质,以致近几年国内几所重点师范大学的教育学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指定该书为参考书,不能不说是对教师职业教育专业化教材的一个反讽;具体章节的名称、内容也重复出现,看不出教师职业专业教育的创新性和独特性;即使有一些新章目,如“课程”、“学生生活”,也是教育学专业之原理的学术性建构,而非教师职业活动的写照,只能从侧面表明教师职业教育依旧不能摆脱教育学原理的束缚,不能开创自己的职业属性的专业领域。所以,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学教材虽然也在有意识地变革,寻求独立,但由于学科性观念根深蒂固,专业化的教师教育教育学教材建设依然举步维艰。

(二)教育学教材形式:纲领性而非活动性姿态

教育学教材的编写形式同样反映出教师教育专业化的缺失,无视教师职业活动的独特性,一味地服务于学科性原理,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编者在“哲学”层面上理解、分析教育学,体系封闭,框架僵化,面面俱到又重点不突出,学与不学差不多,这种重“学”轻“术”的倾向使师生既领悟不到哲学的意蕴和理性的魅力,又难以体验教师职业实践的丰富性、复杂性。

其次,教材重学科逻辑,追求所谓学科体系的完整、缜密;忽视决定教材之生命价值的心理逻辑,即教材适用对象的特殊性——专业化的准职业教师的交流、反思和创造等心理倾向。因此,教育学教材呈现的是由概念、判断、推理构成的学科专业原理体系,而非渗透着基于“教育事实”的职业属性,千篇一律的“辨证统一”、“制约”、“决定”、“反作用”、“基础”、“……性”等话语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僵化的范式。

再者,教育学教材“说教”味浓,无形中窒息了教材的生发功能。除去教材内容的教育功能外,教材形式本身也扮演着教育者的角色。但我们的教育学教材往往以呈现 “本质”、“规律”为己任,以居高临下的权威者压抑使用者的质疑、反思、创造等主体性人格和追求,学习教材的人只能接受、贯彻、执行;同时,这种以“真理”自居的教材也堵塞了“教育学”进一步发展的路程。因而,这种“说教”形式既非理论工作者所追寻的理性,也非实践者所渴望的律令,而是潜含着一种历史积淀的专制权力欲。

近年来,一些新编教育学教材意识到形式上的危机,开始尝试建构新的编写体系,诸如“情景教育学”、“实践教育学”;也增加了一些新体例,如“摘要”、“背景知识”、“反思与练习”、“案例分析”等。但是,支配这些新形式的方法论没有改变,即是为了更好地印证、解释、领会学科性原理,可谓是“新瓶装旧酒”,教师职业的专业化属性依旧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所以,“不论是新编的教材,还是旧版的教材,都没有逃脱遭大学生冷遇的命运”[4]。

因此,无论从内容视角,还是形式视角,现有教育学教材已成为教师教育非专业化的象征,教师教育理论和实践期盼专业化的教育学教材。

二、教育学教材专业化的基本理念

(一)教育学教材的“专业”定位

从教师教育专业化的角度看,教育学教材所代表的课程应从属于教师教育专业。该专业的课程群包括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法等所统摄下的一系列子课程,教育学在其中起着决定教师教育专业属性奠基石的作用。从教育学学科群看,教育学教材又属于教育学专业中“教育学原理”课程下的二级应用课程,是“应用”而不是“套用”,故此,教育学教材就必须体现出所属教师教育专业的独立性和独特性。

因此,从学科性质上看,教育学教材应具备教师教育专业所需要的综合性、基础性、应用性等职业教育的学科特点。综合性是指教材内容尽可能涵盖教师职业活动中的典型问题、模式,以期穷尽教师职业的工作全貌;基础性是指教材以基本问题、理念为中心,具有生发和辐射功能,成为学习者探究教师教育专业领域各种课程的平台;应用性是指通过专业知识、理论、经验的学习,能自觉地观察、分析、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而非接受、记忆“规范”的能力。

(二)教育学教材的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的专门性直接影响教材的专业化。作为职业教育的奠基性课程,教育学教材应突出培养目标上的专业针对性。“职业教育的专业就其属性而言,不是学科性专业,它总是与从事该职业的人的职业活动联系在一起的,……这意味着职业教育的教学目标应在掌握基本的职业资格,包括职业技能、职业知识和职业态度的过程中,着重于职业能力的培养,即以能力为本位。”[5] 也就是说,专业化的职业教育培养的是具备专门职业能力素养的人才,是指向实践活动的职业能力,而非目标不同的学科性人才目标。

对教师教育而言,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教育学教材培养目标主要包括:职业技能方面,理解、认识学生的技能,学科性知识转化为教育性知识的技能,组织和管理课堂的技能,选择和运用教学与评价策略、方法的技能等;职业知识方面,情境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反思性知识等;职业态度方面,以爱学生和教育事业为前提的追求无止境的职业道德。需要指出的是,体现在教师个体身上的技能、知识、态度应是整合的统一体,即技能是以知识和态度为基础,知识是关于技能和道德的探索、创造,道德蕴含在具体技能和知识中。

(三)教育学教材的形态定位

传统教育学教材对使用者而言是“控制者”、“支配者”、“规范者”,既定的知识体系既误导了学习者对教师专业化职业的理解,又束缚了他们将来在教师职业道路上的专业化发展。因此,专业化的教育学教材必需立足于教师职业的专业属性特点和需求,以鲜活的姿态提升学习者的专业化素养。

首先,教师职业的经验性知识应成为教育学教材的重点,从典型的经验性知识学习中,未来的教师既可将经验升华为广泛意义上的理论,又可将经验转化为从事职业活动时的技能。然而,准教师没有教师职业经验的偏见往往成为教材编写者唯理论至上的借口,其实,这是一种先验的误解,准教师们虽然不具备教师职业经验,但他们有十几年的直接的学生经验、受教育经验和对教师、教育认识的间接经验,这是一笔十分宝贵、丰富的教师职业教育专业化的养料。当然,教育学教材不是将学习者的原生态经验原封不动地搬进教科书,而应从教师教育专业化的视角,以学生的相关职业经验为基础,建构教师职业教育的类经验,超越学生的体验性经验,使之转化为具备专业化教育功能的职业经验。

其次,教育学教材中的知识应是开放的、富有活力的,发挥教材的再生功能以及由此引发的教材的多维教育功能。以确定性的定论知识为规范的教材旨在强化对读者的控制,追求的是传授知识,进而去应用的单一教育功能,教材知识封闭、固定而没有活力。所以,教材的功能必须从既定的目的、目标转换成达到因读者、情境不同而丰富多样的目的、目标的材料。教材只是学习的中介,而不是终极目标。为此,“知识在教材中的理想存在方式应是开放的、积极的,有着与学习者展开精神交往与对话的可能与姿态”[6]。这种动态的、富有感召力的知识是以尊重她的读者的认识、情感和道德为前提的,即读者与编著者在思考、建构教育学教材知识时是平等的、互惠的,编著者只是提供了教材这个交流与反思的平台,读者在阅读、探讨教材的过程中,构建的是属于自己的教师职业属性的知识,而非为教材所“俘虏”。如此,教材承载的知识本身在教育人,读者与教材中的知识对话也在教育人,由前两者激起的读者自我反思与创造更能教育人,最终实现对教材知识和读者原有水平的双重超越。

所以,教育学教材中有生命力的知识形态应该是以教师职业活动中鲜活的问题、经验为中心的,而非封闭的理论体系;是不确定性的、探究式的,而非既定的律令、规律的集合;是利于读者交流、反思、创造的,而非单一的学者独白。

三、专业化的教师教育“教育学”教材体系构建

基于教师教育专业的理念,我们尝试构建专业化的教育学教材体系如表2所示。具体撰写时,我们遵循下列著述原则:

问题性原则:从教材的编目、章节看,它是以教师职业活动这个基本问题为中心来谋篇布局的,即职业活动对象是什么、以原理与机制来回答职业活动过程的为什么、职业活动中做什么、职业素养怎样发展四部分;从每章具体内容看,问题及其应答是中心,教材中的问题或案例不是验证某些既定理论、思想的合理性,而是由此生发、构建鲜活的属于自己的专业化思考与观点。以问题为重点并不否认理论的指导价值和教材自身的理论建构,只是强调专业化教师的思想指南应建立在职业属性的典型问题、经验之上,进而不断再生、创建具体的情境中的教育思想。

学科融合性原则:教师职业活动是跨学科、跨科目的知识融合,需要教师有充实、博大的学问,教师教育专业化的教育学知识是以教育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社会学、中外教育史、教育研究方法等为基础的,使教育学教材成为知识丰富、深厚的殿堂,打消人们对教育学课程所持有的“学不学”无关紧要、反正都是一些常识性大道理的认识偏见。这种融合不是机械堆砌,而是从不同学科、科目视角来审视问题、构建思想。

历史与现实相结合原则:悠久的中外教育史历程是教师职业活动的宝贵实验室,可以汲取历史的养料,可以更科学地审视现实,做出理性判断、选择。而富有时代气息和鲜活价值的问题、观念又是教材专业化的保证,因为只有贴近现实、来自于实践前沿的内容才能推进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作为专业的教育学教材所探讨的历史与现实是统一的,现实蕴含着历史的因子,历史附载在现实中而再生。

交流与反思性原则:教材的呈现方式、形态反映了作者的教师教育观,作为专业化的教育学教材,力求以平等的角色与读者交流、对话、反思、构建,从中促成未来的教师具备启发、激励、创新的教育观。为此,教材中的观点是开放的、有启发性的,读者不会感到经典与权威的压抑、束缚;问题、案例是职业活动的典型经验,读者有一种亲近、体验、尝试的欲望;行文是平实流畅的而非艰辛、晦涩的,读者会自然地将自己所感、所思融入其中,碰撞出优美的“天鹅之歌”。

参考文献

[1]理查德,D•范斯科德,等. 美国教育基础——社会展望[M]. 北师大外国教育所,译.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2.

[2] A•C•奥恩斯坦.美国教育学基础[M].刘付忱,等,编译.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1.

[3] 陈桂生.“教育学”辨——“元教育学”的探索[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8:382.

[4] 徐玉珍.职前教育类课程结构的改革与构想[J].课程•教材•教法,2003(7):48-52.

[5] 姜大源.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论初探[J].教育研究,2004(5):47-51.

[6] 郭晓明,蒋红斌.论知识在教材中的存在方式[J].课程•教材•教法,2004(4):1-5.

(责任编辑 朱漪云)

作者:于忠海

教育逻辑教材编写论文 篇2:

职业院校新形态教材建设研究

摘要:建设职业教育新形态教材是职业教育类型教育特征的内在要求。通过对活页式教材、工作手册式教材和融媒体教材各自内涵和特征的系统梳理和比较,从紧紧围绕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以教材内容为中心、与教师和教法改革同向同行、组建多元协同创新的建设团队等方面阐述了职业教育新形态教材建设的基本原则,并对加强基础研究、突出教师的主体地位、加强配套保障和激励等需注意的关键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职业教育;新形态教材;活页式;工作手册式;融媒体

1.新时代建设职业教育新形态教材的必要性

职业教育教材是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过程的基本载体,是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有力保障。《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职教20条”)对新时代职业教育教材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近年来,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入,职业教育教材在教学内容、组织模式等方面进行了改革,“项目导向、任务驱动”逐步成为职业教育教材建设的基本方式。然而,目前的职业教育教材改革仍未摆脱单一的课程模式,在教材形态上仍主要采用传统的固定纸质媒体方式,没有从实质上改变职业教育教材与实际工作岗位需求相脱节,不能及时反映新工艺、新技术、新标准的问题。职业教育教材建设的中心是教材内容,而教材能否真正满足职业教育教学需要的关键在于教材形态。教材形态是教材内容的载体和呈现方式,建设职业教育新形态教材是新时代对职业教育教材建设的基本要求。

1.1职业教育类型教育特征的内在要求

职教20条首次明确了职业教育的类型教育特征,要求职业教育“由参照普通教育办学模式向企业社会参与、专业特色鲜明的类型教育转变”。作为类型教育,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是职业性和实践性,与产业发展息息相关,职业教育必须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育人模式。职业教育的类型教育特征明确了职业教育教材的建设方向,是职业教育教材建设的基本逻辑起点。因此,建设职业教育新形态教材,突出职业性和实践性,既是职业教育类型教育特征的内在要求,也是职业教育教材建设摆脱普通教育教材建设模式的关键所在。

1.2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目前,我国正处于转变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不断融合创新,新工艺、新技术、新标准、新产业和岗位群不断涌现。职业教育是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为密切的教育类型,必须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内容呈现方式,以对接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因此,在职业教育教材建设中,必须创新教材形态,使教材形态打破传统的固定单一模式,以实现职业教育对教学内容动态化、个性化、及时性等方面的要求,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1.3国家宏观政策的引导

近年来,我国对职业教育教材建设高度重视,从国家层面对创新职业教育教材形态提出了要求。职教20条首次提出了“倡导使用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并配套开发信息化资源”。2020年1月,教育部印发的《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从国家层面对职业教育教材建设进行了整体规划,明确提出“倡导开发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新形态教材”。由此可见,建设职业教育新形态教材是今后职业教育教材建设的主要趋势和重点任务。

2.职业院校新形态教材建设研究

2.1加强基础研究

职业教育新形态教材建设的目的是从根本上摆脱单一的教材建设模式,突出职业教育的类型特征,以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职业教育新形态教材建设目前没有成熟的模式,在建设过程中不但会遇到建设理念、开发方法、设计技术等涉及职业教育教材学理方面的问题,还会遇到与编辑、印刷、出版、发行等相关生产性的问题,以及教材使用和管理方面的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加强职业教育教材的基础研究。一方面,应借鉴职业教育学、课程论、教学论以及普通教育教材研究的相关成果,加强对职业教育教材内在逻辑和自身规律的研究,形成职业教育教材的系统理论,以理论指导实践,使职业教育新形态教材建设有理可依;另一方面,应对职业教育新形态教材建设过程中的重点难点,以及可能遇到的问题开展具有针对性的研究,形成职业教育新形态教材建设的基本范式,使职业教育新形态教材建设有章可循。

2.1突出教师的主体地位

职业教育新形态教材建设需要组建多元的团队,而教师在团队中处于承上启下的中枢位置。行业企业提供的产业需求和职教课程专家提供的教学设计思路需要通过教师落实为具体的教材内容和教材形态,信息技术人员和出版单位需要根据教师的设计和要求把教材内容以适当的教材形态最终呈现出来。一方面,相关部门和职业院校应充分理解职业教育新形态教材建设的重要意义及教师在教材建设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制定相应政策,使具有丰富教学和企业实践经验的高水平教师投入到教材建设中来,并应通过培训或其他方式,逐步提升职业教育教师新形态教材开发和设计的能力;另一方面,职业教育新形态教材建设的相关主体、教育主管部门及职业院校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措施提升教师的教材理解能力、教材选择能力、教材二次开发能力、教材转化和优化能力,以教师为媒介真正实现职业教育新形态教材对“三教”改革的引领与支撑作用。

2.3加强配套保障和激励

职业教育新形态教材建设既要对职业岗位需求和企业生产实际进行深入的分析,又要符合职业教育的教学规律,既要建设教材内容,又要设计和实现与教材内容相适应的教材形态,还需要进行及时的更新和修订,其不但对建设人员的要求高、工作量大,而且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长期以来,出于成本效益的考虑,企业投入职业教育教材建设的主观意愿不强,出版单位也更傾向于开发选用基数大的通识课或专业基础课教材。另外,由于各方面的原因,编写教材在职业院校的高级职称评审中几乎没有分量,也不被计入工作量,从而使高水平、高职称教师不愿意投入教材建设,特别是选用数量少、编写难度大、技术更新快的专业课教材。因此,在职业教育新形态教材建设中需要协调教育主管部门、职业院校、行业企业、出版单位等相关各方的关系,切实落实《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建立具体完善的配套保障和激励机制,保证资金投入,充分调动各方的积极性,以保证职业教育新形态教材的建设质量。

3.结束语

职业教育教材建设的整体推进,需要解决内容的选择、更新、组织结构和呈现等基本问题。活页式、手册式、立体化等新形态教材就是在内容层面对职业教育教材进行的创新变革。活页式教材的本质是教材内容组织模式的变革,手册式教材的本质是教材内容结构的完善,立体化教材的本质是教材内容呈现方式与功能的补充。未来职业教育新形态教材的编写可基于职业能力清单设计教材的基本结构,在教材中重视能力训练部分的精细设计,酌情考虑教材立体化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并合理判断新形态教材的开发适用性问题。

参考文献:

[1]高鸿,赵昕.基于类型教育特征的职业院校教材建设思路探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8):15-19.

[2]孙诚,宗诚.新时代职业教育教材:时代背景、内涵要求与实施路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8):10-14.

[3]黄涛.基于任务驱动的高职软件开发类活页式教材设计研究[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06):62-67.

[4]崔发周.工作手册式教材的基本特征与改革策略[J].教育与职业,2020(18):97-103.

[5]唐天赋,夏君玫.媒体融合在教材出版领域的创新应用实践——以中南大学《大学体育》“金课”教材课程出版为例[J].中国传媒科技,2020(8):112-114.

作者:高保香 朱俊达

教育逻辑教材编写论文 篇3:

完善成人高等教育教材建设的几点思考

摘要:成人高等教育的教材资源是成人高等教育建设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当前成人高等教育教材建设存在许多问题:缺乏系统性;缺乏成人特征,不能满足成人自学的需要;实用性不好,成人对专业知识的渴求和求学的需要未能满足;老化现象严重等等。因此须完善成人高等教育的教材建设,以便更好地为成人高等教育教学服务。

关键词:成人高等教育 知识结构 教材体系 改革

一、把握成人高教教材发展趋势,明确教材体系建设规范标准

当前,国际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国际化成为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发展趋势,国外大量好教材得到引进、使用和吸收,与此同时,众多国内优秀教材也逐步推向国际教材市场。

同时,各种变革正在我国成人高等教育体制和教学方面展开,在总体结构上新课程和教材体系的建立显得十分迫切,教材的内容、种类和特色等均需重新定位,更加强调发展教材的个性化和多样化——依据培养的模式、规格和内容差异,以及针对层次、类型和学科差异,努力出版具有特色化的教材,体现学校、教师和学生的特性差异。如南京大学等高校,原来过分要求专业思想、知识分割、专业细分,现在重视通过综合素质教育提高学生应用能力;湖南工学院等高校,成人教育过程中不仅重视教师的主动引导,而且也注重积极发挥学生学习积极性;桂林理工大学等高校,在知识传输过程中同时注重学生素质和能力的提高,积极进行因材施教,让学生主动学习。

另外,由于市场经济机制的不断确立,产品生产由顾客需求拉动,社会发展正脱离产品时代而进入顾客时代。作为特殊产品,成人高等教育教材建设也应满足顾客——学生的需求,教材建设和出版人员的角色定位应从教材出版者转变为教学资源服务者,而成人高等教育中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开发的立体化教材建设,有利于实现这种转变。

然而,伴随着国际化和多样化在成人高等教育教材建设中的体现,编写、出版和发行教材工作也与国际教材市场逐步接轨,应该按照市场经济规律来规范教材生产和销售全过程,积极推进教材管理的科学化和法制化。

二、分析成人高教教材应用现状,探求教材体系存在的具体问题

随着我国终身教育机制的逐步建立,应逐步改革与创新成人高等教育中诸如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体系等,而改革成人高等教育教学内容体系过程中,教材改革成为成功的关键。当前,成人高等教育教材建设存在许多问题:

(一)缺乏系统性

依据成人高等教育的特殊性,系统性成为成人高等教育的主要特征。但目前没有根据教学形式的差异形成成人高等教育教材的特色化,更没有按专业形成同一教学形式下教材的系列化。

(二)缺乏成人特征,不能满足成人自学的需要

鉴于教师和资金等多方资源不足,当前成人教育教材的编写基本照搬照套普通高等教育教材,出版的成人高等教育教材新意不足,成人特点不足,成人自学不好用,仅适用于全日制教学,而夜大和函授学员用起来不合适。20世纪80年代末期,一套专为成人打造的系列优秀成人高等教育教材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编辑出版,成为其他高校学习的典范,深受广大师生欢迎。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知识的发展,旧的优秀教材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与时俱进并适合成人特点的系列化成人高等教育教材有待继续推出。

(三)实用性不好,成人对专业知识的渴求和求学的需要未能满足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知识的日新月异,成人对知识的渴求日益迫切,客观上需要成人高等教育能提供相应服务。成人高等教育工作者应提高认识水平,意识到成人高等教育不只是文凭教育,而且是帮助成人获得更新更多的实用知识,仅靠发文凭抢占成人高等教育市场最终会失败。当前的成人高等教育教材不太切合实际,只重视一般理论知识,缺少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案论述,最新研究成果的吸纳也很少。这样会造成真正想学知识的人不愿进高校的门槛,甚至社会对成人高等教育形成偏见——混文凭。

(四)老化现象严重

由于科技的发展,管理制度和规则的很多方面及技术知识已变化了,但同时也由于缺少资金支持,成人高等教育教材内容没有与时俱进,系列化的教材体系没有形成,知识老化现象很严重,旧的教材讲授的内容已不符合实践要求,已不能作为教材来使用。若过期教材照样发给学生学习,教学质量就会受到严重影响。然而,成人高等教育教材中的知识老化现象,也受到高校教师老化的知识和不合理的知识结构的重大影响。

三、思考成人高教教材改革对策,推进教材体系建设的实践与完善

从质量上严把关有利于增强教材的生命,教材质量不高,培养出来的人才素质就不会高,而要想获得教材的高质量就应该不断改进教材建设工作。然而,积极改进成人高等教育教材建设工作,应注重方向的正确和教材体系的完善。具体应做到:

(一)从成人学生特点和需要着手,多方协同编写好系列化的高水准成人教材

成人高等教育的主要特点是:灵活的办学形式,短期的课程面授,学生大多利用教材开展业余自学,从而达到自身的知识更新和技能提升,教材质量的好坏将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产生很大影响。因此,应像南华大学等高校,积极组织从事成人高等教育教学时间长、理论教学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写作水平高的人员,依据成人特点,多方征求他们的意见,把握成人学习规律,编写合适的系列化教材以及配套自学辅导书、习题讲解等参考资料。

此外,要顾及成人学生生理特点特殊——年龄偏大,记忆力日益衰退,但综合分析、理解和逻辑推理能力日渐增强。因此,应像清华大学等高校那样,注重从实用性和逻辑性上选择教材内容,对理论知识处理合理有度;教材中的难点和重点应写得通俗易懂和形象直观,以切合成人学生在职学习、工作繁重、家务缠身、时间和精力有限的特点;教材中的定理和概念阐述应写得简单明了、易于接受,以节省学生时间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与信心;教材中每章前有内容提要、后有内容小结和习题,以利于学生预习和复习所学知识。

(二)不断跟踪科技发展变化,及时迅速改变教材内容

邓小平指出:教材关系到教育成败,教材建设要立足于我国的发展实际,能够与现代科学文化的先进水平相适应。同时,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和市场竞争的如狼似虎推动了社会的不断进步,知识、技术、工艺和成果的创新层出不穷,学科间渗透发展,信息量增加处于大爆炸状态。因此,应像中山大学等高校那样,在编写成人高等教育教材时,密切跟踪经济和科技的新变化和新成果,不断理解和消化相关内容,将其积极应用到教材编写中,也就是将本专业最新发展内容补充进教材,同时删除旧的无用内容。

同时,教材编写者应积极倡导社会进步潮流并率先实践,努力丰富自己的专业理论和知识结构,并对国内外发展形势时刻关注,与时俱进,通过教材无私地向学生奉献出最前沿、最先进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只有这样,学生们才能在掌握人类现有文明的基础上,学到新的知识和技能。

(三)有效结合理论与实践,突出教材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

当今,经济领域的竞争非常残酷,社会需要的人才是不仅要理论知识扎实,且实践能力和工作经验也要丰富,并具有创新精神。而成人高等教育的学生,来自社会实践一线,拥有丰富的工作经验,联系实际进行学习的主动性强,学习的态度是认真学习和灵活应用,学习的动机是掌握本职工作所需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升工作能力和效率。因此,应像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等高校那样,编写成人高等教育教材时,注重联系社会发展需要,认真研究成人的学习习惯,坚持理论与实际的有效结合,强调学生相关工作技能的形成,注重教材在实践应用中的指导作用和简单易用,不断提高学生学习和应用教材的主动性,促进成人高等教育社会效益的大幅提升。

(四)设立单列资金,积极资助教师的教材编写

高质量的教材是成人高等教育建设与改革的标准之一,其不仅承载着教师教学与科研的心血,而且也是教师的教学与科研的水平与经验的真实写照。而教材的编著,创新性很强,工作量也大,需不断升华教师所掌握的知识和总结教师教学与科研的实际成果。编著高质量教材,更需要持之以恒和投入大量人财物,更需要教师的大量创造性工作,而一旦成功必将推动知识和技能的推广与应用。因此,应积极鼓励教师自编教材,主动解决资金扶持、出版联系等实际问题。同时,为更好地调动教师编写教材的积极性,可设立相应专项基金,奖励内容新、有特色、实践性强的优秀成人教材。

(五)努力强化教材管理人员的素质提升

管理人员的工作推动了管理工作的展开,而管理工作的规范化有赖于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进而有助于成人高等教育教材建设与管理。这要求教材管理人员:首先,事业心强和责任感高,兢兢业业,默默奉献,实事求是,严格要求自己;其次,认真研究成人高等教育特点,不断从教学方法、学生学习、教材使用上把握成人高等教育规律,努力立足于本岗位实际,学以致用,科学创新;再次,强化组织、协调和独立能力的锻炼,善于及时发现并解决相关工作问题;最后,熟悉计算机和外语的应用,掌握信息化管理手段,以适应成人高等教育教材种类和数量增加时更方便、快速地选择教材,并努力实现两个转变——从传统经验管理转向现代规范管理、从事务性工作转向信息性工作,从而推动教材建设与管理水平逐渐提升,适应成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深化的需要,更好地服务于成人高等教育教学工作。

四、展望成人高教教材改革未来,坚定教材体系改革发展信念

成人高等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一样,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非常重要。只有立足于教学全过程质量的提高,才能谈得上提升成人高等教育质量。而教材作为教学的最基本要素,存在于成人高等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教材质量的好坏优劣和能否更好地适应社会实践,直接关系到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效果。强调成人高等教育教材质量的提高,源于教学的要求,源于建设与管理好成人高等教育教材的基本出发点。因此,从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实际出发,不断建设和管理好成人高等教育教材,可以有效稳定教学秩序和提高教学质量,深化教学改革的开展。

由于教学理念和方法的改革在成人高等教育中的不断深化,老的成人高等教育专业教材的缺陷日益明显,进行相关教材改革势在必行。应从多方面着手,努力践行“厚基础、重能力、求创新”的整体战略,优化整合教授课程的内容和范围,深入改革成人高等教育相关教材,重点形成职业特色,充分发挥成人高等教育的应有作用,使其更具旺盛生命力与活力。

参考文献:

[1]郝蔷.浅谈如何加强成人高等教育的教材建设[J].辽宁教育研究,2001(3)

[2]赖国治,等.成人高等教育教材使用的现状及其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06(5)

[3]刘社育.新世纪高校教材出版发展大趋势[J].科技与出版,2000(3)

[4]邓泽明,等.新时期高等院校教材管理探讨[J].高等农业教育,2005(1)

作者:王开义

上一篇:高标准农田水利论文下一篇:化学多媒体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