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编写校本教材之感

2024-05-31

谈谈编写校本教材之感(通用14篇)

篇1:谈谈编写校本教材之感

谈谈编写校本教材之感

1、什么是校本教材

校本教材的内涵一般是指以学校的校长和教师为主体,为了有效地实现校本课程目标,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对教学内容进行研究,并共同开发和制定一些基本的教与学的素材。它是校本课程开发后,学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由校长和教师编制的教材。校本教材的概念:通俗一点说,就是结合本学校实际,由学校自己研制、开发或他人研制,拿来为我所用的教材。

编写数学校本教材时,我的理念是教学内容更突出应用性、实践性.即由传统的系统型、理论型向职业的应用型、实践型转化,使学生能学以致用.

教材的特点 :1)理论浅化;2)实践强化;如边际函数的补充;3)根据我校学生的基础,添加了初中数学补习部分,覆盖面广,含初、中、高三部分;

4)版面设计比较新颖;重点醒目、突出。

2、改革教学内容,编写校本教材的几点建议

(一)是写企业需要的内容

例如,永康有电动工具企业200多家,这方面的技术工人十分缺乏。当地有句俗话,叫做“谁懂电动工具谁发财”。尽管我们的课程中有机械制图、机械基础,但是没有电动工具的内容,如永康的电动工具是如何生产的?需要哪些技术?有哪些种类与型号?如何销售?存在着什么问题?这些内容在统一的课本上是没有的。如果有一位教师到企业挂职后,详细研究了这些问题,写出了《电动工具》教材。并用这个教材对企业职工进行培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这样的教材北京的专家不会帮我们写,然而企业却十分需要。

(二)是写学生喜欢的内容

现行中职教材有些内容太深太难,学生一看就头疼,说句实在话,就是用枪逼着他们,他们也会说“你开枪吧,我真的学不了”。所以开发校本教材需要解决学生“喜欢学”和“学得了”的问题。我们不是去改变生源,而是改变教学内容。

(三)是写教师擅长的内容

每一个教师都有自己的擅长。教师所擅长的内容,不管是人生理念、人文科学还是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对于学生来说都是很需要的。开发校本教材就是要让教师写他们擅长的内容,要求教师在某一个领域钻进去,钻深钻透,成为这方面的专家。

篇2:谈谈编写校本教材之感

阶段总结

武汉市黄陂七中

从去年中期检查以来,我校对“利用乡土资源开发校本课程的研究”校本科研课题从实施阶段的资料准备收集转入编写校本教材并开展校本课程的工作进程中来,重点解决了两个问题:一是完成了乡土系列教材第一部《文化黄陂》的编辑出版并在部分实验班级成功试用,为校本课程的开发作了很好的先期探索性的工作;二是继续组织师生收集整理乡土资源,进一步完善我校校本课程资源库,基本完成了乡土系列教材第二部《自然黄陂》的编写和组稿工作,目前样稿已完工。

一、校本教材编写过程中的工作

1、广泛学习

课题组组织相关教师到兄弟学校和相关机构学习取经,了解和熟悉校本教材编写的流程、方法,广泛学习了所多兄弟学校的校本教材(特别是区一中),既汲取他们成功的经验,也了解到他们的遗憾,为我校校本教材的开发积累了难得的经验,也使我们少走了一些弯路。

2、实地考察

课题组在工作过程中,深刻地体会到校本教材的编写不是一件可以闭门造车的事情。在教材的组织编写过程中,我们利用学校的课题经费,组织课题组相关教师先后实地走访了大余湾、木兰山、红岗山茶场、区交通局、水利局、农业局等单位;课题组部分教师也自费考查了黄陂的诸多景点和古迹。对 课题总负责人沈宏文调出我校,接替者为徐耀东校长。课题组夏爱军主任调出我校,接替者为沈乐文。

四、下一阶段工作打算

1、继续收集和整理乡土资源素材,组织好相关师生的培训,让大家学习提高的同时完善学校乡土教材的资料库,为下一步校本教材的形成打好基础。

2、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对乡土资源的收集完善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争取在学期末能进行一次成果展示。

所做的工作:

1、培训

篇3:校本教材编写热之审视

新课程改革实际是课程权利的再分配和学校自主权利的加强, 充分体现了教育的民主化进程, 并为校本教材的开发提供了有利的政策环境, 各地也竞相出现一股校本教材编写热潮。但是, 当前校本教材编写热的无序低水平状态需要我们加以审视。

1.编写观念目的曲解

国家实行三级课程管理体制之后, 各地展开了对校本课程的研究开发, 作为校本课程重要载体的校本教材被竞相效仿。很多地方开发校本教材只是为了响应上级教育部门的号召或者为了自己学校的声望影响, 功利性思想掺杂其中, 而忽视了校本课程的以校为本、以生为本的根本理念。这种功利思想下的校本教材往往仅作为观摩展示的成果, 开发之后就被束之高阁;或者在传统“课程即教材、课程必教材”的惯性狭窄思路下进行校本课程开发。这样的校本教材定位必将偏移, 作为统编教材的补充, 因没有发挥自身优势特色, 延续统编教材的工具性价值取向而沦为其附庸品。

2.编写管理体制不完善

目前中小学校本教材的体制建设方面严重滞后于校本教材的开发, 相关的校本教材开发、审定、监督及评价的管理体制没有落实。体制是校本教材有序发展的基石, 这方面的薄弱必将导致其无序的发展。首先, 作为校本教材开发的决定方和实施者, 学校没有组织人力研制相关的质量标准以及实施程序, 整个开发和管理实施过程都很随意, 相关的物力财力也没有跟上。而作为监督和评价者的教育行政部门, 更是不作为, 对学校的成果考查也流于形式, 甚至只把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指标, 这样的政策导向严重消解校本教材的价值意义。

3.编制主体水平参差不齐

长期以来, 我国的教材开发是学科专家处于霸权地位, 教师没有发言权, 更无权利参与, 基本置身于教材开发的外围。而校本教材的开发实现了编制主体的基层化, 赋予一线教师参与教材开发的自主权。然而, 长期的隔离状态使教师缺乏教材自主开发的意识和能力, 对教材编写的过程和原则更知之甚少。而且, 虽然一线教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但往往理论水平不足, 缺乏全面的视角, 且没有经过相关的专业教材编写培训, 所编教材不能着眼于学校、学生、学科的特色发展, 失去校本教材的价值依托, 很容易受旧有课程文化思想的影响而使教材异化为考试工具。

二、校本教材编写热背后的利益机制分析

1.决策者:教育部门往往追求政治利益

有些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为了响应国家教材多元化和校本课程的鼓励研发政策, 追求自身的政绩, 将校本课程的开发视为教材的编写, 视教材多元化为“多本化”, 不顾当地学校的条件是否允许, 将校本教材列为考评学校的指标之一, 而且考察的是完成任务“量”的多少, 而非“质”的优异。同时, 作为上级监督和评审部门, 却没有相应给予学校良好的政策环境和物质、技术资源的支持, 特别是观念系统方面的支持缺乏。

2.开发者:学校的功利主义思想严重

在国家政策的引领下, 各地出现了校本课程研究开发的潮流。而对于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成效来说, 校本教材无疑是能直观的、短期见成效的、体现学校综合实力的最具说服力的载体, 因此, 无论是从完成上级领导下达的任务还是紧跟时代潮流方面, 校本教材都是最好的表现, 它无形中已成为人们衡量校本课程实施深入与否的重要指标。为了更好地交流和展示校本课程成果, 很多学校不惜花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编写校本教材以扩大影响, 甚至有些学校单纯为了提升学校的名气和影响而编制校本教材。这种功利主义趋向的教材显然没有考虑是否秉持以生为本理念、是否体现本校特色, 开发出的教材往往没有实际应用价值, 只能作为一种成果展示, 严重浪费了教育资源。

3.开发与实施者:教师处于一种利益冲突的尴尬境地

教师不仅是校本教材的主要编制主体, 而且作为校本教材的最终实施者, 当然会有更加深刻的利益体会, 甚至处于一个尴尬、进退两难的利益冲突境地, 往往教师这个双重主体挣扎于校本教材的开发与使用过程中。一方面, 教师本身可能并不具备校本教材开发的能力, 然而在职称晋升等利益的驱动下, 教师会努力参与。另一方面, 涉及到校本教材与统编教材的共用冲突, 因为校本教材在内容选择、发展目标和评价标准方面与统编教材有异甚至冲突之处, 教师会担心学生短期内的成绩下降, 也相应影响自己的工作前景, 从而舍弃了学生的长远发展利益。

4.受众:学生的教育性利益被消解

一切“以生为本”是校本教材的出发点和最终落脚处。校本教材本身就是为了弥补统编教材内容滞后、形式呆板的不足, 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多样化发展而建设的。而实际开发中, 学生却处于弱势边缘地位, 作为校本教材开发最应关注的利益主体, 其应享有的教育性利益因校本教材价值功能的消解而被剥夺, 总是湮没在其他主体对自身利益的过度追求之中, 以致出现教材无人、无主体的异化状况。而且, 在其他主体对统编教材及考试成绩的强调下, 作为发展中的不成熟个体, 学生自己也没有认识到校本教材的价值和对自身发展的长远意义。

三、治理教材编写热, 构建良性的利益驱动机制

1.实施恰当干预, 提供政策和物质条件支持

政府的政策引导对校本教材的发展和走向具有决定性作用, 因此, 政府应该积极转变职能, 在保障其他主体的利益基础上, 实现自身价值。首先, 政府的恰当干预是在政策导向上, 校本教材的良性发展需要教育行政部门的有所作为, 建立相应的管理和评价制度, 引导各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组织开发优质的校本教材, 并引导家长以及学生对校本教材的理性客观认识, 理解校本教材的价值意义, 以及对学生长远发展的不可替代作用。其次, 政府要在行为层面上为学校提供各种支持, 包括物质、技术资源以及相关专业指导培训的人力资源。

2.准确价值定位, 建立教师研修和激励制度

学校应着眼于长远利益, 应从学生的个性需求出发, 同时考虑资源和经费等现实条件, 准确定位校本教材的编写目的, 始终不能偏离学生这一具有决定意义的主体的发展, 既保障学生的个体利益, 也实现学校的长远发展。其次, 学校应建立教师研修和激励制度。学校在制订教学计划时, 应将科研纳入计划范畴, 把科研工作量转化为教学工作量计算。在初始阶段, 可通过一定的外部奖励保障教师个人利益, 激发教师参与校本教材开发的积极性。随着科研促进教学的深入, 教师则会逐步转为内驱力驱动, 持续有动力地投入校本教材的开发。

3.走向研究者角色, 提高自身综合素养

校本教材的开发要求教师转变自身角色, 逐步走向研究者身份。首先, 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 对待教材有自己的想法, 既看到统编教材基础性、科学性的优势, 又要正确对待其僵化、机械的不足。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优势特长, 围绕学生问题或兴趣进行校本教材的编写, 形成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中心的课程, 与统编教材相互借鉴补充, 各具特色, 并在融合中扬长避短、尽显其能, 使校本教材真正发挥自身价值和作用。此外, 教师应积极研究学生, 了解学情, 认识到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和发展性, 秉持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理念, 使学生通过校本教材的学习发展自己的个性和能力。对教师来说, 校本教材的编写也是一个学习过程, 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养。

4.实现资源共享, 构建良好的发展机制

校本教材的开发并非局限于本校的课程资源, 而应充分利用校外各种有价值的特色资源, 鼓励学校间特别是区内或类似学校的合作和资源成果的共享机制, 并实现学生、家长、专家以及校外人士的多主体参与。另外, 校本教材的发展还需要科学规范、可操作的质量标准以及评价标准作为导向和依据。在专家的引领下制订科学、合理、可操作的校本教材质量标准, 实现校本教材开发的高质性、适用性和有效性。评价标准则需明确评价主体、评价方式以及评价周期, 完善相应的实施程序, 建立贯穿教材开发和使用全过程的循环评价机制, 引导校本教材的健康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袁春平, 范蔚.关于校本教材建设的思考.教学与管理, 2007 (4) .

[2]孙娇.校本教材应用的困境及策略研究.浙江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1 (5) .

[3]龙安邦.中小学校本教材开发的困境与出路.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2009 (6) .

篇4:校本教材编写初探

关键词:校本教材;现状;意义

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加强重点专业建设是示范校建设的重要内容。其中,重点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及教材开发与建设是专业建设的主要内容。在学校教学过程中,如何使用校本教材?这些都是我们关心的问题,本文就校本教材编写涉及的相关问题展开讨论,以期对编写校本教材有兴趣的各位同仁交流,达成基本的认识,在编写教材、选用教材以及实施教学的过程中能有所裨益和帮助。

一、學校现行使用的教材存在的问题影响职校生质量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采用行动导向一体化教学,提高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其中教育教学的管理和组织形式、教学硬件设施、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材是重要的影响因素。教材体现出课程的核心内容,教师用之于教学,学生用之于学习。首先,现有的教材版本众多,内容庞杂,参差不齐,难以选择。多数教材难度偏大,理论性太强,内容过多且滞后,与实际脱节,脱离了学生的接受能力,从而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其次,教材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不紧密,缺少理实一体化的专业课教材,学生难以有效掌握操作技能。现有的专业课教材多数注重学科的完整性和系统性,教材编写体系符合传统教学习惯,但并不适合现代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学,不适于培养中职生的认知能力和知识技能,不能很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二、开发校本教材的意义

开发校本教材的理论依据是《教育部关于“十二五”职业教育教材建设的若干意见》指明“职业教育教材建设实行国家和省(区、市)两级规划、两级审定,国家、省、校三级建设原则。”“职业院校根据实际需要开发反映自身专业特色的补充教材。”国家支持和引导职业院校依托企业开发适应新兴产业、新职业和新岗位要求,具有专业特色的校本教材。校本教材的教育内容教学材料,可取材于当地的经济、产业、社会和文化的内容,因为本地职业教育就是要为当地的经济社会和产业服务。校本教材在保证教材体系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校本教材显著的特点是实用性、针对性和灵活性

校本教材弥补了统编规划教材的不足。统编规划教材不可能充分考虑各地方、各学校的实际;更不可能照顾众多学习者的认知背景及其学习特点;更无力在学法指导与策略教学方面采取相应的、有针对性的措施。校本教材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立足于学校的特色、教师和学生的特点和当地市场的需求开发编写的,以强化技能,培养适合市场需求的创新素质和职业能力。

2.提高教师专业能力,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

编写校本教材,带动教师对教学工作进行反思,激发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推动教师不断地寻求教育实践的合理性。教师参与校本教材建设,一方面,就要认真学习钻研课程理论和专业技能,就要认真研究学生的特点,认真总结自己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经验和教训;另一方面,专业教师通过市场调研、行业咨询、现场实践等活动掌握市场运作和行业实际需要,如此编写形成的教材,能更好地指导教育教学实践,使教学内容具有更强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3.编写校本教材就是要给本校学生提供切合实际的课程、教学内容和学习方法

校本教材是根据本地区、本学校学生的特点、接受能力和认知规律编写的,是适合学生的高质量教材。

三、校本教材建设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编写校本教材的依据

校本教材要“根据特定教育层次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而编写”,把握好本科、高职、中职三个教育层次与培养目标的差别,确定教材内容的相应深度、广度及课时匹配等。

2.校本教材一般是专业课或者专业基础课

因为专业课或者专业基础课的内容易于和生产工作岗位对接,容易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缩小学生学习过程与未来工作岗位的距离,学生毕业就可直接就业,很快就能适应岗位工作。

3.校本教材的呈现形式应是灵活多样的

校本教材的教学内容和素材应随就业市场的需求而及时调整更新,这正是校本教材的生命力所在。校本教材的教学内容和素材是嵌入学习情景的项目和任务活动中,学习情景变化,教材的内容也随之改变。

校本教材在使用过程中存在校本教材和统编规划教材争学时的现象。国家对中职学校的课程有明确的要求和规定,必须按照规定的教学标准和教学方案要求开足课程及学时,特别是中职学校学生在校期间为两年,课程多、时间紧,各门课程的课时极为有限,要在有限的学时内完成统编规划教材的教学内容,时间就已经非常紧张,再讲校本教材,学时明显就不够用,为解决校本教材和统编规划教材课时不够用的矛盾,当下很多学校只好舍弃统编规划教材,使用校本教材教学。

总之,校本教材的开发建设为学生提供了高质量的学习教材,缩小了学生课程学习与未来就业工作岗位的距离,也为教师提供了高质量的讲义教材,在建设和使用校本教材的同时,培养出一批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校本教材的开发建设提升了学校的专业建设水平和办学水平。

参考文献:

梁斌.中职学校校本教材编写初探[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22).

篇5:校本教材编写要求

各主编、教研员老师:

为规范校本教材的编写,现将相关的具体要求通知如下:

1、格式:页面设置:纸型—A4;页边距—上下左右各2厘米;字号:大标题3号黑体,小标题4号宋体,正文5号宋体;行距:1.5倍;文件名:课程名称+主编姓名

2、教材从外到里顺序依次是:

第一页:封面文字:莘县实验高中校本教材、课程名称、主编、副主编:

第二页:主要内容:

一、课程名称:国学教育之读经讲坛,二.课程简介(原则上不超过200字)

(一)课程目标:

(二)所需课时数:总课时数一般要求控制在6----14节之间。

(三)授课方式及计划:

(四)评价方式: 三.选课建议:(要有适用哪个年级哪个学期的说明)注:这部分内容可参考后面附件.从第三页开始依次为:编写说明(包括内容简介、编写目的、学习要求等);目录(含页码);教材主体内容(正文标题序号按照:

一、(一)、1、(1)、①的序号等级);参考文献;后记(据需要确定)。

3、教材的编写形式要参照新课程,要求设计活动栏目,如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知识链接、活动设计、练习测评(以上栏目供参考,具体可以参与后面的附件)。

4、编写完毕后,仔细校对,确保知识科学、准确,不出现错别字和标点错误。

5、请主编老师在5月1前校对好,并把调整好的教材电子版发送给各科教研员老师(见附表),逾期不能按时上交者,视为放弃。各教研员老师审核无误后发送到课程中心邮箱jwckczx@163.com,发送文件主题为:校本教材 ⅹⅹⅹⅹ(课程名称)ⅹⅹⅹ(主编姓名)。

课程中心

篇6:底盘校本教材编写计划

编写计划

电气系杨仁宗张恒

一.编写意图。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实习实训》课程是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技术、汽车电子技术等汽车类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和专业课相结合的综合性专业主干核心课程之一。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促进学生职业素养养成起着重要作用,为实现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起支撑作用。《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实习实训》是根据《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通用教材的要求编写,是《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的配套教材。根据《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目的要求,共编写了10个实习课题,并附有各课题实习报告的形式、内容。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懂得汽车的行驶原理,掌握汽车底盘及各总成的结构、工作原理和使用维修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了解汽车底盘及各总成的技术状况对汽车主要性能影响;学会汽车底盘及各总成的使用、维修、检测及调试;具有分析、判断和排除汽车底盘及各总成常见故障的基本能力。本书可供技工学校和职教学校汽车驾驶、汽车修理、汽车电工专业师生教学用,亦可供汽车驾驶员、修理工和汽车电工阅读参考。

二.编写目标

1.本课程包含10个实习课题,包括汽车底盘的全部实习内容。

2.吸纳各种优秀的实习训练方式方法,取长补短,突出本专业的教学特色,挖掘学生学习潜能,在今后的学习与成长中能发挥优势、练好技能。

三.编写内容

实习课题一离合器的拆装调整

实习课题二变速器的拆装调整

实习课题三万向传动装置的拆装

实习课题四主减速器与差速器的拆装调整

实习课题五转向器拆装与调整

实习课题六制动器的检查调整

实习课题七非独立悬架的拆装与结构类型认识

实习课题八行驶系的拆装

实习课题九ABS系统及电控悬架系统

实习课题十辛普森式自动变速器拆装

四.编写日程安排及分工

任务完成时间责任人

实习课题一离合器的拆装调整12年5月杨仁宗 实习课题二变速器的拆装调整

实习课题三万向传动装置的拆装

实习课题四主减速器与差速器的拆装调整

实习课题五转向器拆装与调整

实习课题六制动器的检查调整

实习课题七非独立悬架的拆装与结构类型认识

实习课题八行驶系的拆装

实习课题九ABS系统及电控悬架系统

实习课题十辛普森式自动变速器拆装

完成排版、封面、封底的设计、校验汇总

篇7:《趣味数学》校本教材编写方案

榆林市第十五小学 编写组

一、编写目的:

创建校本课程是落实三级课程管理体制,凸显学校办学个性,充分联络师生生活经验促进学校教师学生共同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推进课改工作向纵深发展的重要保障。为了全面推进课程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充分发挥我校教育资源优势,进一步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向纵深发展,学校决定开设校本课程《趣味数学》,并编制相关校本教材。《趣味数学》校本教材的开发与实施,促使学生在活动中发展思维,用数学的思考去发现数学、运用数学,从而发展心智、热爱数学,促使学校加快课改的进程,力创品牌学校。

二、编写原则:

1、主题性原则:内容主题鲜明,本教材分为“数学游戏”和“数学趣题”两部分。

2、科学性原则:内容要科学合理,不能出现知识性错误。语言文字要规范,编排要合理。

3、趣味性原则:教材内容要生动有趣,图文并茂,要根据不同年段的孩子的心理特点和知识结构特点进行编排,让学生喜闻乐见。

4、操作性原则:教材要有可操作性,要切实可行,且行之有效。

三、任务分工:

成立校本教材编写小组,由组长和每位成员分工完成教材的编撰。具体分工如下:

组长:万媛媛,负责教材整体编制与审定。

副组长:郭艳艳,协助组长完成教材体例与整体设计,协调教材各部分编撰工作。

成员:罗慧娟、王宁宁、朱文慧,具体负责一年级“趣味知识”编撰。

刘艳、万媛媛、郭艳艳,具体负责二年级“趣味知识”编撰。

四、编写要求:

1、根据学校现有实际,本次先尝试编撰供一、二两个年级全年(2014-2015学年)试用的《趣味数学》,根据试用情况征求修改意见、总结经验后,再于后年暑期集中进行一二年级教材修订与其它年级教材编撰工作。

2、教材原则上不少于20课,计划按每周一课时执行。

3、在编写教材的同时,收集相关的图片、声音、视频等资料作为教学辅导之用。

4、文本格式要求(统一使用word进行编辑):

(1)大标题:小二号、宋体、加粗、居中。一级标题:三号、楷体、加粗。二级标题:小三号、楷体、加粗。三级标题:四号、楷体、加粗。正文:四号、宋体、首行缩进两格。一般情况下不要超过三级标题。其余各项均用word的默认设置。

(2)标题番号使用规则,整个教材的番号使用要统一,顺序是:一

(一)1(1)①。

5、所编教材提交形式必须是电子文档,某些特殊内容(如插图、绘画、手工作品等)可采用其他形式。

五、编辑步骤及时间安排:

1、宣传动员,作好准备。(2月下旬)

2、3月6日前完成编写方案计划。

3、编写组集中讨论确定教材具体内容和教材标题,并对编写工作进行分工。(3月11日)

4、分组收集整理资料,编写教材样本稿,交学校会审。(4月22日)

5、编写教材初稿,汇总、编辑、打印初稿。(4月28日-4月30日)

篇8:谈谈编写校本教材之感

1 背景介绍

五年一贯制护理专业的生源主要是初中毕业生, 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以往学习成绩不理想, 甚至有厌学情绪。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其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 是我们高度重视、反复思考的问题。

在现行的国家护理专业教学计划中, 学生入学第一年学习的是语文、英语、数学、物理、化学等课程, 而相当多的学生对此类知识已有厌学情绪, 因此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相比较而言, 他们对专业课程充满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对将来要从事的护理行业充满向往。因此, 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秩序的前提下, 让学生尽早接触、了解简单的医护知识和护理行业状况, 可以使其好奇心获得满足, 有效激发学习兴趣, 并且有助于其尽快了解护理专业的学业要求、学习内容、学习程序, 帮助其尽早做好个人职业生涯规划, 确立奋斗目标。

2 课程内容

《医护课程导读》主要针对新生设计, 介绍护理专业学生需要学习的各门专业课程及其大体内容、知识框架、学科特点等, 兼顾专业思想教育。教材编写采用统一格式, 突出学科特点, 降低知识难度, 使学生易于接受、理解。通过对学科知识内容的整合、提炼, 按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以章排序, 共涉及20门课程, 68学时。基础课程知识占1/3篇幅, 包括护理学概论、护理礼仪、卫生法律法规与职业道德、解剖学、病理学、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药理学等;临床课程知识占2/3篇幅, 包括内、外、妇、儿科护理技术等, 均为护理专业必学的基本内容。编写时做好知识的衔接与连贯, 各章之间既有关联又相互独立。教材既要结构完整, 又有篇幅限制, 因此编写难度较大。

3 编写原则

3.1 科普性原则

针对学生现有知识层次和理解水平, 编写该教材时要兼顾知识的科学性、系统性, 同时又要注意内容深入浅出, 通俗易懂, 还要注意以学生为主体。在遵循基础规律和系统性的基础上, 对部分知识进行梳理、调整, 化繁为简, 点到为止, 既尽可能与目前中职学校使用的主干教材内容配套, 又加入一些学科前沿的新发展、新动态, 以期与原课程体系知识互补, 力争做到符合教学规律, 便于学生学习和理解。

3.2 趣味性原则

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力求语言生动活泼, 深入浅出, 图文并茂, 可读性强。在教材中设计了大量的知识链接模块, 起到系统连接与辅助学习的作用, 既可增加教材的趣味性, 又开阔学生视野, 培养其科学与人文精神结合的专业素质。

3.3 实用性原则

坚持实用性原则, 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和知识层次确定教学内容和范围。突出职业技能培养, 帮助学生尽快了解专业要求、学习内容、学习程序, 帮助其尽早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确立奋斗目标。各学科知识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通过系统的介绍, 使学生对医护知识形成全面的认识, 建立系统的知识框架。

4 编写过程

4.1 成立编委会, 明确编写要求

成立编委会, 组建由专家和一线教师构成的编者队伍, 共同探讨教材编写的具体要求、分工以及进度, 确定编写大纲。

4.2 分工协作, 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

重点做好两方面工作, 即分工与协作。分工, 就是责任到人。根据教师的专业和特长分配工作。首先是搜集资料, 然后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汇编, 知识的难易程度要与学生的接受能力相适应, 并突出教材内容的典型性和针对性。最后, 多检查, 多修改, 逐步完善。

协作, 即全体编委一起修改。个人的知识水平毕竟有限, 难免出现漏洞, 所以, 我们组织了3次大型的集中讨论修改活动, 对教材的标题、内容、字词标点、布局等方面进行逐个检查修改, 编委畅所欲言, 及时指出存在的问题并修正, 使教材内容尽可能完善。通过3次修改, 基本上形成了初稿。

4.3 征求意见, 严格审阅

对初稿的语法、逻辑关系、标点符号, 内容的适用性、难易程度, 思考题的合理性以及插图的有用性等进行严格审查, 确保无任何知识性错误后定稿。

整个编写过程中, 大家态度积极认真、虚心好学, 以高度的责任感投入编写工作。为了提高编写质量, 编者以严谨认真、精益求精的态度, 辨别、分析、筛选, 去粗取精, 反复修改, 有的六易其稿后才完成。大家互相传阅, 互相学习, 取长补短, 真诚坦言, 为了提高教材质量, 无不积极工作, 尽力而为。

4.4 动态地修订和完善

我们制定了编者交叉互审制度、定稿会制度、主编统审制度、三审三校制度等, 以便发现稿件中存在的问题, 不断修改。虽然在教材编写过程中, 力求体现科学性、趣味性、实用性, 但难免有不当之处, 并且任何事物都处于不断变化之中, 所以校本教材建设更要在教学中反复实践, 反馈, 评价。只有动态地进行修订和完善, 才能使校本教材日趋完善。

4.5 建立教学效果评价体系

教材作为培养护理人才的主要蓝本, 其质量直接反映护理教育发展水平, 并直接影响教学质量, 所以, 对校本教材进行评价是提高其质量的有效手段。首先在新教材实施过程中, 我们设计内容科学、全面的调查问卷,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式, 对使用本教材的专业课教师 (20人) 、五年一贯制一年级学生 (约600人) 、二年级学生 (约600人) , 进行教材使用及学习效果评价, 评价教材质量。其次, 通过考试、讨论发言、查阅学生的学习资料等方式, 对学生各种能力的提高情况进行综合评价。最后, 由学校教务处和教学质量控制督导组专家, 通过听课、组织学生座谈等形式, 对学生综合能力提高情况进行评价。

在实践中如何选择合适的评价体系, 更客观、科学地评价《医护课程导读》的教学效果, 还有待探索。

5 小结

校本教材是根据国家与地方的教育目的和要求, 由学校教师针对本校实际进行规划、编制、实施与评价的教材, 是对国家教材和地方教材的有益补充[2]。《医护课程导读》教材开发是学校专业课教学的实际需求, 是在对学生学习需求科学评估的基础上启动的。实施校本教材开发, 对学生专业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教学特色的形成都具有重要意义[3]。编写者是教学一线的教师, 最了解学生情况, 在教材使用过程中, 能够根据学生对教材的反馈和接受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调整, 使之更适合学生使用。同时,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专业需求, 校本教材内容可不断更新, 这是部分规划教材无法做到的。该教材的开发, 以学生专业兴趣的培养为目标, 以教师的专业发展为条件, 以学校特色课程结构和教学模式的形成为结果, 最终促进学校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关键词:《医护课程导读》,校本教材,编写

参考文献

[1]崔允漷, 夏雪梅.校本课程开发在中国[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04, 16 (3) :30-34, 52.

[2]李金乐.新课程背景下校本课程开发初探[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 2009.

篇9:高职校本教材编写初探

关键词:校本教材学生考核

1高职教育的特点

高职教育是针对岗位训练技能的。因为高职教育本身就是就是教授业技能的体系。高职教育不同于一般的专,本科教育。一般的专,本科教育是以理论为主导,以实践为辅。而高职专教育是以实践动手能力为主,以理论为辅。

(1)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毕业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

(2)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

(3)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并在教学计划中占有较大比重;

(4)“双师型”(既是教师,又是工程师、会计师等)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高职高专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

(5)学校与社会用人部门结合、师生与实际劳动者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是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

(6)以人为本。

2校本教材开发的重要性

1)目前教材的适应性较差

近年来,由于实施了高校扩招政策普高热随之出现,职业教育生源质量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年级越低,基础越差,而职业教育教材没有相应的变化,使得学生年级越低认为教材越难。在各种教育类型中,职业教育与经济、科技发展联系最紧密,科学技术发展迅速,知识更新速度加快,我国经济正处于高速发展和转型期,职业教育专业理论课和专业实践课教材必须及时跟上经济与科技的发展。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教材没有很好的适应这种变化,其内容和形式较为陈旧,这必然导致师生对专业课教材质量的评价结果较差。

2)校本教材的优势

a校本教材更加适应本校的教学安排和课程特色 b校本教材更加适应本校老师的教学风格 c校本教材更加适合本地区的文化风格 d校本教材更容易被本地区学生吸收。

3)校本教材开发必要性

当前以高职高专师生为适用对象的教材数量不少,其中不乏由业界知名专家学者编撰,由知名出版社出版的国家级规划教材。此类教材内容翔实、理论精当、选文规范,但由于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数量众多,统编教材在满足不同地域不同专业的人才培养需求时往往显得力不从心,这就需要各高职院校在汲取统编教材优点的基础上开发研究适合自身特色的校本教材。

4)教材区域性的反映

职业教育区域性的特点必然要求在教材上具备区域性的特点,教材的区域性特点要求职业教育教材建设要主动服务于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应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科技和教育发展水平编写教材。职业教育教材的区域性,必然要求职业教育教材实现多样化。

3我对高职校本教材开发的认识

1)总体认识

教材开发应以人为本,这里的人指的是学生、教师,且以学生问本,也就是教材要让学生能够愿意看、看的懂、看的会。这也就要求教材开发者在撰写教材时站在学习者的角度去撰写,并且需要对学生进行分析,需要掌握目前选择该专业的学生的整体来源有哪些、基础如何、学习能力如何。整个教材的重点放在课程内容的技能化,并且能适应区域要求的选择。加大教材对学习者积极能动性的调动,让人能感到个体学习中的快乐、团队学习中的競争。也让学习者在学习后能有体系性的自我评价。教材内容的确定,要基于本专业的岗位能力需求,在现代社会工作和生活中能用的上,学生学会后能靠它吃饭。

在教材的编写之初编写者应当通过到相关企业走访、与行业专家座谈、甚至深入企业实践等方式进行充分地调查研究以掌握教材适用对象今后就业的岗位能力需求;再经过深入剖析研究分析出各项岗位能力需求,并以此为依据选定基本的教学内容。

2)教材开发与地区结合

高职教育往往与区域结合很亲密,那么就决定了教材开发也需要紧紧与区域经济相结合。在教材中应当反映出当地生产方式、生产能力状况,同时能提出更高的生产技术。这也就需要行业、企业加入到教材的编写中。同时注重在教材中对当地企业、行业的描述,让学生能看到学习的方向,产生学习的动力。

3)教材与学生的结合

在教材中完全把学生的动手作为学生学习的手段。教材的内容应该有针对技能的学生动手过程描述,淡化学生在学习中对理论的认识,有理论需要的可以通过附录进行理论解释。这样就要求教材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其引导作用,让学生能明确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该做什么,怎么做。

4)教材与教师的结合

教材与教师的结合主要体现在教师能动性上,通过教材安排教学过程,真正让教师只做“答疑解惑”的工作,而省略对具体教学内容的大篇幅解释。这时候的教师不需要站在讲台上说个不停,而是在学生中间走走、看看,去发现学生在动手中的不足,进而进行纠偏。对于教师来说,改变了备好课后,在上课中基本没有意外情况的状况,而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问题随时可能出现,并需要当场解决,无形中也就对教师的要求有所提高。但工作强度可能会减少。

5)教材中给学生提供自我评价的方法

在教材中提供自我评价的方法,最好是表格形式体现。在表格中写出每一项任务的完成程度、评价标准,并且要尽可能的细化评价项目。在学生完成一个项目后能根据给出的评价表进行自我评价,掌握自己已经达到的程度,做到准确的自我评价,能针对自己的评价提出改进方法。

6)教材具备学生考核方法

在学生能自我评价的同时,也给教师提供出一个合理的评价考核表格,在每一组学生结束自我评价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项目完成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考核,为学生进一步指明项目的准确性。并且给出考核成绩,该成绩要依据学生的自我评价与教师评价两部分给出,并取得学生的认可,记录在考核表中。这样就使得考核结果不再依靠学生背书、老师出题阅卷来完成。形成小项目考核后,在课程结束时可以制订综合-单项考核平衡方案,进行学生的考核,同时也就脱离了学生写、老师阅的考试考核,能实现课程结束即是考核完成的,适应高职教学、考核要求的考核模式。这样操作后也就不存在学生投机、作弊的现象。

参考文献:

[1]刘春生我国职业教育教材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R]2003年6月

[2]周娜浅谈高等职业教育的创新与发展[J]经营管理者,2010年13期

[3]聂晶晶,樊润慧关于高职院校教材适用性评价的探讨[G]企业导报,2011年14期

篇10:塔尔湖小学校本教材编写方案

一、编写目的

为了落实我校“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德育育人”的办学理念,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有效践行“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让我校的德育工作具有行之有效的载体,向着德育特色示范学校进军,因此,学校决定编订“礼仪与传统文化”系列教材。

二、编写原则

1、具有课改理念,以人为本,内容要求具有真实性、代表性、综合性、科学性、实效性、创造性。

2、形式上力求体现具有多样性、生动性、创新性。

三、编写内容

1、书名:“感悟人生常态”---《故事中的弟子规》

2、内容架构

本书将作为1---6年级的德育、语文阅读校本教材,教材均包含:前言、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八荣八耻”歌谣、故事中的弟子规。(每篇下含若干课时)

每课时的具体内容如下:(暂定)

1、阅读提示

2、正文

3、听我解释

4、感悟文本

5、资料链接(调查研究、交流平台等)

6、我来写一写(可与上一环节融为一体)

(三)教材的呈现方式

1、根据1---6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编写配以具有代表性的图片,力求做到图文并茂。

2、教材编写使用统一的规范用语。

3、教材中可设计形式生动、具有可操作性与实效性的练习或资料补充,如日积月累、好的解译摘要等(形式要多样),练习题目要求具有可操作性、实效性、针对性。

四、编写机构

领导小组组长:范军 副组长:李志强

成员:全建英、王宏、吕敏、刘娟

编写人员:李志强

排版与美术设计:李雁飞

图片收集:李志强

五、编写工作流程 1、2012年8月18日定方案、明确分工。

2、2012年8月31日前完成资料与图片的搜集。

3、2012年9月28日交初稿(含图片)。

4、2012年10月15日完成审稿。形成定稿。5、2012年10月30日完成印刷装订

2012年8月18日

塔尔湖小学校本教材

编写方案

教导处教科室

篇11:城守一小德育校本教材编写方案

中、低年级:习惯教育

以“六学、六好(学礼仪、学行孝、学走路、学吃饭、学做事、学睡觉;升好旗、唱好歌、写好字、做好操、上好课、说好话)为载体编写。

责任人:曾卡、曹强

高年级:做人教育(统稿:曹强、王松山)

一、诚信教育:讲名人诚信故事或身边的诚信故事,使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诚信格言、警句。

责任人:王松山

二、责任教育:对自己的责任、父母的责任、国家的责任等。责任人:蒋光明

三、感恩教育: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社会、感恩于祖国等。责任人:冷文洲

四、理想(志向)教育:

参考资料:

(志向就是对将来做什么样的事、做什么样的人的决心。少先队员的远大志向就是将来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需要的事,做社会主义的“四有”新人。确立远大志向就是要树立和培育正确的理想信念。理想就是对未来事物的希望。少先队员的理想就是把伟大的祖国建设成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国家,进而推进到共产主义的理想境地。确立远大志向,要做好的准备:要了解历史,心系祖国,做好准备,努力学习。)

责任人:冯子会

五、法律教育:与小学生、少年儿童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简介。责任人:叶腾文

篇12:校本教材编写的基本格式和要求

各位老师:大家好!

在各教研组的大力支持和相关老师的积极努力下,我校校本课程的建设取得了初步的进展,目前各学科组已经开设了13门课程,这些课程为我校校本课程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基础,学校对所有为此项工作付出辛勤劳动的教师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也希望有更多的老师能树立信心,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使我校的校本课程推陈出新,形成系列精品,打造学校教育教学的新亮点。

为了规范校本教材的编写工作,我们对其编写格式做以下具体要求,请所有老师参照执行。同时请所有上课的教师,把您在上课中对教材应用的点滴体会记录下来,为今后的教材修订做好准备。

另外,10月27日前将定稿的教材(电子稿)发到本人邮箱。谢谢!

教研室

2014年10月23日

校本课程编写格式

一、校本教材的基本结构包括:

1、封面:学校统一设计。

2、课程说明:包括该课程开设的指导思想、目标、知识系统、方法系统和训练系统的特点,以及编写人员情况介绍等。

3、学习指导:包括该课程对学生原有学习基础的要求;所追求的课程三维目标;学习需注意的事项;评价要求等。

4、目录

5、正文部分:应包括知识系统、方法系统和训练系统三部分。

大标题(3号宋体加粗); 副标题(4号宋体加粗); 正文(5号宋体);.版式:A4纸张,行距16磅;页边距上下2.0cm,左右2..0cm。

6、附录:主要的参考文献、给学生的参考资料等。

篇13:谈谈编写校本教材之感

一、中职语文校本教材编写的原则

“注重基础、强化能力、突出重点、学以致用”是职业学校的教学目标, 我们根据这一目标, 在编写语文校本教材中坚持“实用性、专业性、新颖性、合理性和广泛性这五项原则。

1. 实用性

在编写语文校本教材之前, 我们对现行的教材内容进行了全面的统计、细致的研究, 发现该教材存在着“重听读轻说写”的问题, 如全套教材主体部分按224学时编排, 其中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和文学作品欣赏共占了142学时, 而写作训练只有50学时, 口语交际训练只有32学时。按这样的比例编排出来的教材, 可以说是不符合职业学校教学实情的, 职业学校培养出来的应是懂技术、能操作的实用性人才, 用人市场看重他们的是“动口、动手”的能力。针对这一问题, 我们在编写语文校本教材中, 将“实用性”作为突破口, 对现行教材中“听说读写”的内容比例作了大幅度的调整:阅读欣赏减少了40学时, 写作训练增加了16学时, 说话训练增加了24学时。如航空旅游专业就增加了20学时练写“游记文、旅游诗歌、名胜古迹对联”等旅游文学作品。又如幼儿教育专业就增添了36学时训练“介绍、交谈、讲故事”等说话能力。

2. 专业性

我们对现行的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的内容体系设计作了认真地分析, 认为这套教材坚持遵循“注重基础、强化能力、突出重点、学以致用”的原则, 努力体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精神, 但是, 具体到每所学校的使用而言, 就不能突现出专业性了。例如我校开设了20多个专业, 从“文化课贴近专业课”的教改方向来看, 如果一味地照搬照用这套教材, 就根本不能实现“强化能力、学以致用”的教改目标。因此, 我们在编写校本教材时重点突出“专业性”。在坚持该教材的人才培养原则的基础上, 大幅度调整该教材的内容体系设计。如幼教专业增添了大量的童话、寓言、故事、儿歌等内容, 培养学生阅读、写作、说话的能力。又如旅游专业增添了大量的游记文、山水诗歌、名胜古迹中的对联等内容, 培养学生对旅游文学的阅读、欣赏、创作以及即景解说的能力。

3. 新颖性

现行的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编写于2001年, 历时近10年, 在使用这套教材时, 教师们都有一个共识:教材中所选的课文太过时, 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达不到与时俱进的要求, 难以引起学生思想上的共鸣。如记叙文系列中的《天山景物记》创作于20世纪50年代, 几十年过去了, 天山的人、事、物都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文中的情景根本不足以反映今天边疆牧民的幸福生活。再如新闻《黄河小浪底工程截流成功》这是20年前的陈年旧事, 讲这样的新闻怎能让学生产生“新”的感觉?这样的课文充其量只能起到传授语文知识的作用, 根本不可能收到德育的成效。用这样的课文作教学改革, 无怪乎教师们有事倍功半的感觉, 有“旧瓶装新酒”的感叹。对此, 我们在编写语文校本教材时, 着眼于选用课文的“新颖性”。如增添了不少反映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变化情况和人民精神面貌等记叙文类的文章;充实了介绍网页的制作、游记文的写作等说明类的文章;换上了报道抗震救灾、北京奥运会等新闻类的文章。这些文章适合形势, 贴近社会, 大多是学生们的所见所闻, 这样的课文能融知识传授和思想教育于一体, 既体现出语文教学文道结合的特点, 又实现了职业学校学以致用的目标, 更培养了中职生不断创新的意识。

4. 合理性

现行教材的能力训练序列有阅读能力训练、写作能力训练和口语交际训练;每册教材分为6个单元, 每单元7篇课文, 又分必学、选学、自学三类;每单元都安排了单元提示、阅读提示、注释、练习以及单元小结等五项内容, 体现出教材编排的完整性。可是, 在教改中通过对这套教材的深入研究我们发现:针对本校的教学实际情况来看, 该教材在一定程度上还缺乏“合理性”。如教材的内容编排可谓千篇一律, 在体裁的搭配上, 每册几乎是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文学作品和文言文六个体系, 且每册都是6个单元, 每个单元都是7篇课文, 7篇课文也都作了“必学、选学、自学”的硬性规定。我们认为, 单就职业学校的教学时间而论, 这套教材的内容编排不够科学。不少职业学校每学期正式授课时间在15周以内, 而每周只开设2~3节语文课, 因此, 要上完“必学”课文, 读完“选学、自学”课文都是不可能的。所以, 我们在编写校本教材中着重考虑“合理性”。一是注重专业特点和语文知识密切相关的合理性, 如数控专业加重科技说明文的阅读、写作的分量, 旅游专业加大旅游文学作品的欣赏、创作的比例, 幼教专业增加儿童文学的阅读、写作的内容等。二是注重教学时间和课文数量紧密联系的合理性, 如二、三册教材各选编了36篇课文, 安排了6次写作训练, 3次口语交际训练;而一、四册教材只各选编了24篇课文, 安排了4次作文训练, 2次口语交际训练。这种合理的教材内容编排, 不但符合职业学校的教学实际情况, 而且更能取得“教得细、学得深”的教学效果。

5. 广泛性

我们在研究、分析现行教材中发现, 这套教材在课文的选编上存在着“四少”的问题:一是贴近专业知识的课文少, 二是接近时代步伐的课文少, 三是介绍现代科技的课文少, 四是培养敬业思想的课文少。为此, 我们在编写校本教材时重点落实“广泛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选编内容的广泛性。经过广泛收集、精心筛选, 编进校本教材中的课文熔“专业特点、时代精神、科学知识、敬业思想”于一炉, 遵循了“强化能力、学以致用”的原则。二是选编范围的广泛性。除了大量选用古今中外的名家新秀作品以外, 还适当地编进了反映本校办学情况、歌颂本校师生业绩的文章, 又大胆地选进了学生们的优秀习作, 体现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际能力的精神。

二、中职语文教材编写的思考

校本教材的编写、使用, 得到了本校绝大多数师生的认可, 但是, 经过校本教材编写和使用的整个实践过程, 我们深刻认识到还存在着以下各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 教师们长期从事一线教学, 使用教材的水平较高, 但编写教材的能力不足。如在编写校本教材的过程中存在着缺乏选材、编排的知识和经验, 因此在校本教材的内容体系编排上稍有紊乱之嫌;再则教师们在编写校本教材的过程中受到时间与精力的限制, 也造成了教材中还有一些错误及疏漏之处。

其次是校本教材尚缺少教师教学用书的配套, 使教师们在备课中缺乏一定的现成参考资料,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深度和力度。

再者是少数学生认为校本教材出自本校师生之手, 不是专家、学者编写的, 缺乏权威性, 上不了档次, 因此不能很好地激发出浓厚的阅读兴趣。

总之, 教材的开发是一件长期性、系统性的工程, 我们的语文校本教材开发尚处于起步阶段, 还缺乏相应的实践经验和理论修养, 这些有待于我们在以后的探索中得以完善和提高。

摘要:教材制约着教改的广度和深度。改革现行教材, 编写校本教材是职业学校文化课教学改革的切入点。应本着实用性、专业性、新颖性、合理性和广泛性等原则, 对语文校本教材编写进行实践探索。

篇14:校本教材编写之我见

【关键词】校本教材;教材编写;《苗族民间工艺》;《苗族民间竞技》 ;保护;传承

1. 校本教材开发的背景

在21世纪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的苗区,正经历着历史重要的转型期,几千年来的口传身授的民族民间活态文化传统正面临着急剧的流变和消失。争对该现状,作为湖南省“十一五”现代教育技术研究规划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教学资源挖掘与运用》课题的实施校,花垣小学结合国家当前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政策和本民族特色浓郁的民间文化习俗和古朴独特的民风,决定编写以传承民族民间文化为基本内容的《苗族民间工艺》和《苗族民间竞技》两本校本教材,以对统编教材的现有课程进行补充、完善。从而增强学生对人类社会中非物质文化保护意识和责任感,使本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更好的保护和传承。

2. 校本教材的编写过程

校本课程的开发一般分为分析环境、设置课程目标、组织课程、实施课程和评价课程五个阶段。在“十五”期间,我校已完成了校本课程开发中环境分析与课程目标的设置,并从2006年起,就有目的地进行学科教学与乡土文化整合的试验,且取得较好的效果。

怎样编写校本教材呢?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些什么?根据《课程标准》有关课程资源开发的需求和我校实际,现就怎样编写本校的校本教材谈一点个人看法。

2.1 明确校本教材与统编教材的关系:

统编教材是现行学生使用的教材,是按照课程标准编写的全国性统用教材。但由于它面向全国,只能选择有代表性的典型事物作代表,因而具有局限性。校本教材则是对现行通用教材之下的弹性空间是一种充实。为此,我校以传承民族民间文化为主要内容的《苗族民间工艺》《苗族民间竞技》的两本校本教材,必须紧扣本地区特色浓郁的民族民间文化,以体现乡土教材对统编教材的补充作用,达到校本教材与统编教材的和谐统一。

2.2 注意教材编写的原则性

(1)突出地方性:编写校本教材是对统编教材起到查漏补缺作用的一项课题,在某一意义上说,突出乡土性是校本教材之所以能成为统编教材补充的必要条件。为此,在选材时,要以本民族历史积淀的文化造型为载体,最好选择本地区已申报的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未申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要内容,以彰显本地方特色和浓厚的地方性色彩。让学生通过学习,亲近本土文化,感知乡土文化的魅力与独特性,增强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和凝聚力,从而培养热爱乡土文化的感情,以发展和传承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 

(2)遵循实用性:本校校本教材的编写,是在“十五”课题的基础上对非物质文化教学资源进行调整、改进、完善的情况下进行的。为此,在编写时,可遵循“跳一跳,便能摘到果子”的原理,教材素材可参考教师设计的具有本土特色文化的教学案例和教学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并在其基础上进行探讨、交流,制定出更为合理的课程计划、构成要素和呈现方式等。这样,不仅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可操作性强,也能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注重实践性:教材编写的过程是一个研究、设计、反思、创新的过程,同时也是并不断修正的过程,在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必须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因此,在初稿确定以后,可通过公开课对校本教材进行实验,并认真听取相关专家、领导、师生和家长的意见,择优重组课程资源与编写方案,使教材在不断的实践与修正中得到完善。再则是,在教材的编写时,与当地教育科研、民保和美术单位等单位进行合作,实现资源的优化利用,共同编写出能充分反映当地特色的校本教材。

(4)坚持特色性:办学特色是校本教材开发的基础,校本教材要以学校为中心,以学校的特色为本。因此,在校本教材的选材上,一定要坚持“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原则。在我州,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湘西苗族鼓舞、苗族银饰锻制技艺等7个;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苗族歌谣、苗族武术、苗族椎牛祭等22个;第一批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苗族接龙舞、苗族赶秋节、苗族上刀梯等40个。怎样在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选择适合于本校的教学资源,首先是要根据学校的所处的地理环境和学生的生活环境来选材,其次是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来选材。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学校的办学特色才得以体现,学生的综合素质才得以发展。

(5)体现趣味性:在校本教材题材确定后,还应争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在编排体系上,注重科学性与趣味性,知识性与操作性兼顾的原则。版面设计尽可能采用图文并茂,以图代文等形式直观地呈现教材中课程内涵,并以游戏、比一比等实践性、开放性、灵活性等综合实践活动为形式,让学生亲身经历和实践。这样,不仅突出了教材主题,丰富了教材内涵,又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

总之,编写校本教材是一项强度高、综合知识全面的工作,它对于我校来说是一项新的课题,有很多需要研讨的地方,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只有这样,才能使本校的校本教材真正成为民族文化遗产的综合载体,使本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得以传播、继承、创新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崔允淳.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9月

[2] 王斌华.校本课程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12月

[3] 钟启泉,崔允淳,张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8月

上一篇:鸿门宴精品课件下一篇:学生性格方面自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