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牧场畜牧养殖论文

2022-04-20

智慧农业是智慧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近年来,嘉兴市重视智慧农业的带动作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利用移动互联、大数据、物联网技术、运用云计算方法,为“三农”发展插上“智慧翅膀”,引领农业发展进入新纪元。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物联牧场畜牧养殖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物联牧场畜牧养殖论文 篇1:

“六个一”连接两地情

2015年12月28日,尉犁县古勒巴格乡巴西买里村村民阿不都·热依木怀着丰收的喜悦心情,专程赶到二师三十三团向该团党委和四连、十九连党支部表达感激之情。

2015年,阿不都·热依木家的100亩棉田被三十三团确立为现代农业示范田创建点,四连、十九连承担起对口帮扶阿不都·热依木创建示范田的责任,累计派出技术骨干21人次全程跟踪指导。年底他家棉田单产从前一年的38吨提高到136吨,被成功打造为村里的示范田。阿不都·热依木一举还清了40万元贷款,不胜感激,这才有了文章开头的一幕。

近年来,三十三团始终坚持以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为着眼点和着力点,牢固树立兵地“一盘棋”的思想,聚焦发挥“稳定器、大熔炉、示范区”作用,不断抓好兵地融合发展“六个一”工程建设,兵地融合发展取得了良好成效。

互建一个好机制,强化领导促落实。三十三团党委十分重视兵地融合发展工作,专门成立了由团主要领导牵头的兵地融合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各项工作的开展。制定出台了《三十三团与尉犁县兵地融合发展实施方案》,各相关部门就融合发展进行详实分解,定目标、定措施、定责任、定完成时限。

共育一枝团结花,结对帮扶增情谊。近几年来,三十三团党委每年至少召开3次民族团结、融合发展专题工作会,健全和完善兵地共建发展方案、区域经济发展、文化交流等方面的规划和措施。团党委还组织党员干部分别与尉犁县古勒巴格乡的50户少数民族家庭和3个村,通过采取“一人帮一户”、“两个连队对接一个村”的方式结对帮扶,进一步促进民族团结和兵地融合。

合演一台文化戏,四个认同心连心。三十三团党委紧紧围绕兵地融合发展与社会稳定大局,开展了多层次、多形式的民族团结教育活动,营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氛围和环境。近年来,先后联合举办了以“兵地一家亲”、“共育团结花”等为主题的文艺演出16场,观看群众达4万余人。

同饮一渠塔河水,牵挂冷暖惠民生。在兵地共建共融过程中,三十三团注重多为周边农牧民做惠及民生的实事,坚持经常深入牧区开展巡诊义诊活动,为农牧民送医送药;党委班子成员也会经常深入少数民族家庭、地方民族村、牧民畜牧点走访慰问,累计为他们送去1.5吨的粮食、食用油等生活必需品。为解决牧民冬季放牧难的问题,团场每年还会留下2万亩棉田不冬耕,作为周边乡村牧民的冬季牧场。

联担一方平安责,维稳戍边尽职守。近年来,三十三团与尉犁县联手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共同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建立了兵地一体、上下联动、应对及时、处置有力的维稳工作机制和兵地协作配合的维稳处突机制。此外,还进一步强化基层民兵队伍建设,完善技防、人防、物防措施和处突预案,搞好兵地基层民兵联防训练,提高基层维稳处突能力。

齐走一条富民路,发展共赢添活力。为充分发挥兵团“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示范区”的引领作用,三十三团依托农业技术优势,投入项目资金15万元,累计实施兵地共建项目4个,包括与古勒巴格乡共建畜牧养殖示范点、为结对帮扶的3个村创建现代农业示范田、无偿对古勒巴格乡的2万亩土地进行平整、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和交流等,得到周边农牧民的一致好评。

(作者单位:二师三十三团)

作者:陈尚毅

物联牧场畜牧养殖论文 篇2:

嘉兴农业插上智慧翅膀

智慧农业是智慧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近年来,嘉兴市重视智慧农业的带动作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利用移动互联、大数据、物联网技术、运用云计算方法,为“三农”发展插上“智慧翅膀”,引领农业发展进入新纪元。

物联网:让农业管理充满智慧

按照试点先行、逐步普及的原则,大力开展物联网系统的建设与应用,不断推进农业生产智慧化。已完成农业生产种养殖基地数字化改造189家,建设内容主要涉及农业生产空气环境参数监测、土壤参数监测、生物参数传感监测,施肥智能控制、灌水智能控制以及视频监控等物联网技术,实现农业生产的信息采集、监测管理和自动控制,有效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与产出率、节省了人工、肥药等投入,实现了生产的生态化。

嘉兴嘉华牧业有限公司建立了现代生态智慧牧场系统,综合运用物联网技术、智能监控技术、云计算技术、射频识别(RFID)技术、移动互联技术和精准饲养管理专家系统等技术,通过自主开发的配套软件管理平台系统,实现对牧场的产猪、保育、育肥、猪舍环境调控、饲料供应、自动饲喂、废弃物回收处理等实时智能管控和产品质量全程追溯及网络营销。进入牧场给人的感觉就是:猪舍里几乎看不到工人,猪食从成分搭配到输送到猪圈喂料都是自动的,猪圈地上看不到猪粪的影子,猪舍全年保持恒温恒湿,信息物联网技术当上了猪场的“猪倌”!牧场的智慧养猪模式,使每头母猪提供商品猪从常规养殖方式的18.5头提高到21.6头,增效达16.75%,每饲养2500头生猪的用工量从4人下降到0.8人,用工节省80%,牧场养猪用水量节省60%。同时,从智慧生态牧场里生产出的“桐香”牌“三无”健康安全精品猪肉的销售价格比常规猪肉提高了50%左右。真正实现了“投入做加法、成本做减法、效益做乘法”。

浙江壹草堂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嘉兴陡门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海盐九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嘉兴信乐果业专业合作社等种植业生产主体都构建起了智慧农业物联网系统,以手机和电脑登录系统,实现生产区域中央平台监控,水、肥、气、温、光等信息数据实时采集分析,及终端的远程控制或自动控制。

浙江泛亚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嘉善县姚庄镇银水庙果蔬专业合作社、桐乡联翔食用菌公司应用物联网技术建立工厂化生产车间,车间具备数字化设定、调控、监控、存储、分析等功能,可实时监控并记录培养车间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光照强度,对偏离设定值的参数进行在线调整,确保培养车间各项参数稳定、可控,实现了虫草、菌菇的周年化生产。

云平台:让产品销售充满智慧

在“互联网+”新经济时代,嘉兴市各农业企业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服务于农产品销售,采取线上与线下互动、虚拟与实体结合的方式,推进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建设,通过自建网站、网店,开通微信等方式,打造“云平台”实施农产品的网上销售,经营成效逐步显现。全市已有156多家涉农企业(基地)云平台农产品网上销售,网上农产品销售额近7亿元,占企业农产品销售总额的8%。

浙江虹越花卉股份有限公司通过第三方平台入驻 + 自营独立网站 + 实体连锁相结合的多渠道模式,形成传 统园艺行业与互联网产业挂钩,跨省跨区、线上线下立 体化的园艺营销体系,2019 年网站销售额达 8000 万元。海盐浙江三羊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通过村淘、淘宝等 平台开展加工农产品网上销售,今年1-9月电商销售额已达 3050 万元。

嘉兴五芳斋集团有限公司通过自建官方商城、五芳 斋天猫旗舰店、五芳斋京东旗舰店、五芳斋拍拍旗舰店、五芳斋淘宝食品商城,天猫、1 号店、京东、顺丰优选、 微商城等网上平台开展粽子等农产品网上销售,2018 年 电商销售额超6亿元。

信息化:让管理体系充满智慧

以网络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为抓手,全面推进农业管理手段的创新和效率的提升。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农业审批服务事项信息系统数据的互联互通,为实现“一窗受理”和“最多跑一次”提供了条件。围绕“两区一田”,建设现代农业地理信息系统,完成粮食生产功能区、现代农业园区和标准农田数据的信息化管理、图像化显示。建立市、县级农业应急指挥中心,逐步完善农业应急指挥网络,基于农业大数据中心实现指令快速下发、信息准确上传和交流双向互动,全面提升农业应急管理和决策指挥水平。

目前,秀洲、平湖、海宁、桐乡4个县(市、区)已完成农业应急指挥系统建设,已接入农业生产主体物联网系统46个。市级系统正在公开招标过程中。建成覆盖全市的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833家县级以上示范性农业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社全部纳入平台追溯管理。开展动物标识及动物产品追溯体系管理平台建设,建立畜牧养殖场实时监控物联网系统,实现了畜牧生产监管网格化、实时化。开展渔业“四位一体”(生产可追溯、环境实时监控、水质在线监测、病害远程诊断)监管系统建设,构建满足生产和监管需求的水产品生产管理体系,实现水产品生产全程监管,促进水产品质量提升,为提升水产品整体市场竞争力、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全力打造智慧农业的信息服务

依托现代信息技术优势,积极探索,不断创新信息服务手段,以满足不同领域、不同層次服务对象的信息需求,推动农业服务向全程化、精准化发展。

重视农业信息网建设。通过建立农业网站、开通微信公众号等,构建农业领域综合信息平台,形成以政务服务为核心,业务服务为重点、行业子网为特色、互动交流为手段的地方农业综合门户网站。推进万村联网工程建设,已建立村级子网站837个,实现“一村一网”的全覆盖;建立企业网595个,建立农家乐网站39个。

深化农民信箱系统的应用。将浙江省农民信箱系统平台打造成公共信息服务网络平台,为全市农民提供公共政务信息、农业咨询信息、商务服务信息等服务,方便农民通过农民信箱系统平台开展网上交流,获取信息。

着力推进信息进村入户。按照《浙江省信息进村入户工程整省推进实施方案》要求,严格落实有场所、有人员、有设备、有宽带、有网页、有持续运行能力的“六有”建设标准,将益农信息社打造成覆盖公益、商务、便民、体验等“四类”服务的多功能信息服务社,解决农村信息化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实现信息服务精准化。目前,全市建设村级益农信息社 856 个。

(本刊编辑周圆圆整理)

物联牧场畜牧养殖论文 篇3:

南农大科研团队在应用共生菌防控稻飞虱机理上取得新突破

南农大科研团队在应用共生菌防控稻飞虱机理上取得新突破

说到农作物治虫,常见的办法是喷药或是培育新的抗虫品种,然而,科学家们目前已经突破了既有的想象,通过深入敌内、直捣黄龙式的干脆手段,达到治虫和防病的双重功效。2020年10月上旬,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洪晓月教授团队利用生态防控的方法,在应用共生菌防控稻飞虱机理上取得重要突破,成果以研究长文在线发表在生物学领域国际权威期刊《Current Biology》。该校昆虫学系博士研究生龚君淘为第一作者,洪晓月教授为第一通讯作者和主要联系人。

褐飞虱是亚洲最主要的水稻害虫,常年在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频繁暴发,既能直接刺吸危害水稻植株、引起植株倒伏,又能传播水稻病毒造成间接危害,严重影响作物生产。长期以来,稻飞虱的防控主要依赖化学防治,给水稻绿色安全生产和生态环境带来较大的压力。洪晓月表示,团队首次将基于内共生菌Wolbachia(沃尔巴克氏体)的昆虫防治技术顺利应用在褐飞虱的防控上,通过往褐飞虱虫卵体内注入Wolbachia细菌,既能令其后代不育,又能阻断病毒的传播,起到“一箭双雕”的效果。洪晓月将Wolbachia细菌生动地比喻成微生物防治界的“硬通货”,该细菌不仅被证明在昆虫纲内具有广泛易感性,而且还能诱导高强度的细胞质不亲和,引起后代不育。该研究首次成功建立了具有应用潜力的、稳定携带人工转染的Wolbachia农业昆虫品系。同时,该昆虫品系的成功建立也是第一次成功实现胚胎显微注射的方式在半翅目昆虫中的Wolbachia细菌转染。

研究发现,在对宿主适合度影响轻微的情况下,新建立的褐飞虱wStri转染品系不仅能够诱导高强度的细胞质不亲和(cytoplasmic incompatibility)表型,即后代不育现象,同时能起到显著抑制褐飞虱所传播的水稻齿叶矮缩病毒(RRSV)的传播。这项研究的应用,一改传统的喷洒杀虫剂的方式,通过释放褐飞虱转染品系致使后代不育,达到“种群压制”或是“种群替换”的目的,为农业害虫的防治找到一个新的方向。洪晓月介绍,该褐飞虱转染品系同时表现出符合种群压制和种群替换策略所需要的特性,具备了进一步在半现场和田间试验的价值。由于褐飞虱发生的源头在中南半岛一带,未来在应用试验上,可以考虑将释放褐飞虱的“战场”前移至越南或是我国境内的广西、云南一带。

“瑞香红”苹果新品种转让费刷新全国最高纪录

2020年10月22日,第27届杨凌农高会开幕第一天,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与木美土里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签署协议,将自主选育的苹果新品种“瑞香红”苗木生产经营权以1 100万元许可该公司实施,这一转让费刷新了2019年由山东“鲁丽”苹果新品种所创造的1 000万元的全国最高纪录。

选育团队领头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赵政阳教授介绍,“瑞香红”属优质晚熟新品种,集合了母本“富士”和父本“粉红女士”的优点,果个匀称,果形高桩,果面光洁,色泽红艳,其果肉中的香气物质总量是红富士的7.5倍。该品种可无袋栽培,商品率高,具有“好吃、好看、耐贮、易栽培、抗性強”的特点。

“瑞香红”是赵政阳教授团队历时20多年、继“瑞阳”“瑞雪”之后所育成的第三个晚熟新品种,其对标的品种是红富士。2020年1月,“瑞香红”通过陕西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目前正在申请国家植物新品种权保护。

中国工程院院士、果树专家束怀瑞教授对“瑞香红”的优点给予充分肯定,希望校企双方紧密合作加大推广力度,同时勉励赵政阳教授团队坚持育种方向,育出更多更好的品种,为我国苹果产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据了解,红富士自20世纪80年代从日本引进后,已成为我国的主栽苹果品种。随着苹果产业的不断发展,在陕西渭北黄土高原低海拔地区及同类生态区,红富士的竞争力在大幅减弱,“瑞香红”的育成满足了这些地区苹果产业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

吉林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2020年10月下旬,记者从吉林省农业农村厅了解到,吉林作为粮食主产省,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目前,全省高标准农田总面积达到3 230万亩,为全省粮食总产稳定在700亿斤以上、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据了解,吉林省将高标准农田列入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大工程”,明确提出到2025年建成高标准农田5 000万亩。省委、省政府要求全省各地各部门紧盯目标,全力抓好组织实施。一要突出做好2020年度收尾和2021年谋划工作。各地要抓住秋收后农田建设施工黄金期,在省内全面开展“秋冬大会战”,确保国家下达的年度建设任务圆满完成。二要突出抓好绿色生态高标准农田项目示范区建设。一方面突出集中连片,力争通过一两年的时间,建设更多的“方条田、方块田”,开展“百乡千万”高标准农田建设行动;另一方面突出绿色生态,重点把黑土地保护利用、化肥农药减量化、绿色增产增效技术集成应用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结合起来。三要突出抓好西部地区盐碱地改良治理。研究启动盐碱地改良治理项目,积极探索盐碱地改良新方式、新路径。四要突出抓好“建管护”长效机制建设。要逐步完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咨询审查、申报审批、设计变更、质量控制、资金使用管理、监督检查和建后管护等系列管理办法。升级改造省级农田信息管理系统,做好登记造册,明确工程设施权属,调动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经营主体加强日常维护积极性,确保高标准农田长久发挥作用。

玉米新品种“川单99”培育取得重大成果

“你看它植株高大抗倒伏,穗大籽粒饱满,颜色也漂亮。”“这是抗逆高产的突破性创新品种、质量安全品种、健康品种,还是智慧型品种。”2020年10月13日,荣廷昭、陈温福、南志标、朱有勇、张洪程、康振生等六位中国工程院院士纷纷点赞玉米新品种“川单99”,他们及相关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在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市智慧烟草农业“双创新”基地5 000多亩烤烟、玉米轮作区现场考察,听取项目组汇报,审阅相关资料。经过质询和充分讨论,专家组一致认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七大农作物育种”专项“西南及南方抗逆高产耐瘠薄玉米新品种培育”取得重大成果,“川单99”通过项目重大新品种指标评价。

“‘川单99’所参加的多组区域试验中,产量均排在同组第一位,比对照增产10%以上,在生产示范中创造了我国南方玉米30亩以上连片的1 078.17千克/亩高产纪录。该品种还具有高抗灰斑病、穗腐病等西南玉米生产区主要病害的突出特点。”根据多年多点试验和数十万亩生产情况反馈,“川单99”具有在西南玉米产区大面积推广应用的潜力,是一个具备年推广能力超过300万亩的重大玉米新品种。专家组评价,玉米新品种“川单99”具有高产稳产、抗倒抗逆和适应性广等突出特点,相关配套技术成熟、稳定,并已在生产实际中取得卓有成效的示范推广效果,是目前西南地区非常有市场影响力和推广前景的玉米新品种。

由四川农业大学主持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七大农作物育种”重点专项“西南及南方抗逆高产耐瘠薄玉米新品种培育”项目,自2018年6月启动实施以来,项目各项研究工作进展顺利,在重大品种培育上取得了突出成绩。四川农业大学副校长卢艳丽表示,为进一步梳理项目后续研究工作、总结凝练亮点成果,此次项目组在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市开展重大新品种指标完成评价暨西南及南方玉米“种业+”成果展示与交流,是对项目成果的一次全面檢验,也是项目组将科研成果积极应用于地方经济建设的一次有益尝试。

畜禽养殖物联网关键技术创新和智能装备研制取得重要进展

2020年10月底,记者从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物联网技术与服务创新团队获悉,我国畜禽养殖物联网关键技术创新和智能装备研制在“物联牧场”理论方法与国家级测试平台创建、畜禽多维立体感知技术与专用传感器研发、智能控制装备研制与大数据平台构建等方面取得突破。

随着我国膳食营养改善、经济社会转型和资源环境约束趋紧,亟须加快畜牧养殖和信息技术深度融合、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推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针对物联网技术与畜牧业深度融合难、畜禽养殖复杂环境多特征联动监测难、高效养殖智能化分析预警难等问题,该项科技创新首次创建了“物联牧场”理论方法,搭建了国家级农业物联网创新平台,并研制出畜禽“生态—生理—生长”多通量专用传感技术,创新了畜禽多维立体感知方法,为智慧养殖获取海量数据提供了技术保障,还构建起基于大数据的畜禽养殖分析预测模型库,研制出智能化控制设备,实现畜禽高效健康养殖的智慧管理与科学决策。

(以上摘编自《农民日报》)

上一篇:企业价值财务分析论文下一篇:企业管理财务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