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保障研究管理论文

2022-04-18

摘要:国内外融资租赁风险管理研究主要对租赁风险的产生机制、风险类型、风险计量方法、风险防控体系的构建等方面进行探讨。本文对国内外的研究文献进行梳理,以期理清融资租赁风险管理的理論脉络,为后续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法律保障研究管理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法律保障研究管理论文 篇1:

人事档案管理研究综述与展望

[摘 要]近些年来,学界对人事档案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人事档案管理问题与对策、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高校人事档案、流动人员人事档案、企业人事档案、人事档案系统等方面的研究。我国人事档案管理研究的不足主要表现在关注国内人事档案问题的研究多,借鉴国外经验的研究少;针对个别单位人事档案问题的研究多,探讨共性问题的研究少;实际问题研究多,理论概括少。今后应该加强人事档案工作改革、人事档案的“三化”以及人事档案法制建设的研究。

[关键词]人事档案; 研究评述;未来展望

近年来,学界对人事档案管理研究的关注度越来越高,相关研究成果也越来越多。为进一步明确研究拓展的空间,推进人事档案管理的研究与实践,且有必要对其研究状况进行归纳总结,进而揭示人事档案管理研究的发展趋势。

一、人事档案管理研究述评

(一)研究主题分析

第一,人事档案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分析人事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这是人事档案管理研究中出现频率最高的研究模式。因为只有目的明确才可以准确的解决问题,以达到进步的效果。对于人事档案管理,人事专员要多加的注意平时的人事工作,以发现日常工作的问题,这样就可以很好的解决人事档案的问题,以加快人事事业的发展。

第二,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研究。积极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是信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做好新时期人事档案工作的必然选择。学界对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研究,大都是围绕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问题、对策等方面展开,对不同企事业单位的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进行专门探讨。因为每一家公司的状况是不同的,在进行人员档案信息化处理的时候一定根据公司的具体状况来制定人事档案信息化的处理。

第三,高校人事档案研究。对于高校的人事档案处理是一个即有规律、不断更新、工作量庞大的一项工作,因为学校每年都会招收众多的学生,同时也会有大量的学生离开学校,因此对于高校的人事档案登记的更新要不断的进行,这样就可以保证高校人事档案的及时与准确。

第四,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研究。每年有众多的大学生与农村的劳动人员远离他乡,来到其他城市工作的,而对于这些前来求职的人员对于当地来说就属于流动人员,他们会随着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而转移,所以在经济发达的地区一定要做好这些流动人员的人事档案的记录,这样就可以很好的、准确的计算出当地的经济发展指数与人均经济指数等各项经济指标,这对于该地科学的制定未来发展计划有很大的帮助。

(二)研究述评

第一,关注国内人事档案问题的研究多,借鉴国外人事档案管理经验的研究少。学界对于人事档案管理研究,主要结合国内实际,为了解决我国人事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而展开研究。应进一步拓展人事档案管理研究的国际视野,关注国际动向,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完善我国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提升我国人事档案管理水平。

第二,针对个别单位人事档案问题的研究多,探讨人事档案管理共性问题的研究少。学界对人事档案管理的研究,注重结合单位实际情况,主要针对某一具体单位的人事档案管理展开研究,譬如,程海强结合自己在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多年从事人事档案工作的经验,对新时期如何做好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进行了思考。

第三,实际问题研究多,理论概括少。学界对人事档案管理的研究,十分关注人事档案管理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有些研究也非常深入,如傅华的《聚集人事档案》一文既对人事管理实践中的失范现象进行了全面的概括,同时也准确地分析了现象产生的深层次原因,提出了可行性地对策。

二、具体措施及发展前景

(一)加强人事档案工作改革的研究

我国的人事档案工作是在战争时期人事档案管理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人事档案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管理人、控制人。这种历史遗留下来的特点很突出地反映在人事档案的内容上,重政治历史、轻工作实绩,重思想品德、轻才能成就,无法全面、完整地反映一个人的真实面貌。在当今竞争愈加激烈的信息化时代,传统的人事档案内容明显不符合时代潮流,无法在人事工作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人事档案内容及其管理到了非改革不可的时候。关于人事档案改革的研究,已有不少学者提出了一些改革思路,譬如,陈兆祦提出要改革人事档案的“终身制”。

(二)加强人事档案的“三化”研究

人事档案的“三化”是指人事档案管理的现代化、规范化和标准化。如果要实现现代化就要将人事档案管理技术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联系起来,通过将计算机技术与数据库原理等信息技术应用到人事档案的管理之上以实现其现代化管理技术水平。而对于人事档案管理而言,规范化与标准化是极其的重要的,因为只有实现了人事档案的规范化与标准化,才可以使得各个领域在进行人事档案管理的事后有条理、方便查阅,还有利于防止档案的弄虚作假,实现人才录用的公平性。

(三)加强人事档案法制建设研究

目前,我国已有的人事档案法制主要有《干部档案工作条例》、《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暂行规定》、《企业职工档案管理工作规定》等,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以及我国人事档案事业的发展要求,我国先后颁布和修订了众多的人事档案法律,这样就可以在法律上保障人事档案的发展与进行,从而为我国的人事档案管理提供法律保障。

三、总结

综上所述,加强人事档案法制建设的研究,既是实践的需要,也是丰富人事档案管理理论的需要。所以我国要不断的推进人事档案的管理研究,以保证我国经济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刘琴,人事档案管理研究综述与展望[J],2011

作者:娄微微

法律保障研究管理论文 篇2:

融资租赁风险管理研究综述

摘 要:国内外融资租赁风险管理研究主要对租赁风险的产生机制、风险类型、风险计量方法、风险防控体系的构建等方面进行探讨。本文对国内外的研究文献进行梳理,以期理清融资租赁风险管理的理論脉络,为后续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融资租赁 风险类型 风险计量 风险防控

据《世界租赁年报》统计,融资租赁在全球已成为仅次于银行信贷的第二大融资方式。而在政府政策支持与经济环境的大趋势下,2016年我国融资租赁行业增长速度比去年同期增长近20%,在业务总量上全行业合同余额约为5.2万亿人民币,实现逆周期增长,融资租赁行业成为经济新常态下的一大亮点。然而,在行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问题也开始逐渐暴露,特别是融资租赁企业的风险管控问题。融资租赁业务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性工程,从宏观层面上将涉及金融市场交易,从微观层面上也与企业融资及管理密不可分,因此金融市场波动、短债长用模式、行业复杂性、承租人信用、政策变动等都将对融资租赁业务产生重大影响。所以,能否有效地预测风险、评估风险、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成为了推动我国融资租赁行业健康和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

1 国外研究

融资租赁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因此相较国内,国外学者对融资租赁风险管理的研究较为深入,其探讨了融资租赁风险的产生机制、风险类型及计量、风险管理等重大问题,致力于为融资租赁企业风险管控提供有效对策。

1.1 融资租赁风险类型及计量

融资租赁行业的特征决定了其存在着巨大的不确定性——风险。在1996年,Grenadier和Steven. R 在《租赁和信用的风险》中定性地对租赁和信用的风险进行了总结。在《国际租赁完全手册》中,Sudhir P. Amembal深入阐述了国际租赁中的主要风险,将其划分为货币风险、商业风险、政治风险、税收风险和语言风险,并分析了风险转移等相关问题。

融资租赁机构面临的众多风险中,信用风险被认为是最重要的风险之一。William Beaver作为信用风险分析模型的开拓者,他提出的单变量判定模型能够根据个别财务比率的趋势来推断企业信用风险。在20世纪80年代后,对信用风险的计量开始大量采用Logistic和Probit等多元非线性回归模型。针对融资租赁信用风险,Steven R和Grenadier建立了一个统一决定均衡信用分布的理论框架。随着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新型的信用风险不断产生,从而推动一些以现代资产组合理论、期权定价理论为基础的企业违约风险预测模型不断涌现。

1.2 融资租赁风险防控

Chris Boobyer在《租赁与资产金融——职业者的综合指南》中,阐述了全面风险分析的重要性和分析方法,并强调了在项目管理过程中必须对承租人持续关注和监督,以及业务开展前期对承租人的科学评估,综合考虑业务开展中可能发生的多种风险。在《设备租赁》中,Peter K. Nevitt与Fank J. Fbaozzi针对承租人的定位详细分析了信用风险管理,并建议对承租人事前评估、对租赁物及承租人事中监督和对租赁物到期处理等,试图实现承租人信用风险的全程控制。

风险计量模型被引入研究后,为融资租赁风险管理研究提供了新思路。通过发展和运用Merton期权思想、VaR模型、Risk metrics模型、Credit metrics+模型、KMV信用模型以及CSFP信用风险附加模型,融资租赁风险管理从单一风险管理过渡到组合风险管理。基于四万多个租赁产品的分析样本,Mathias Schmit(2004) 研究了零售租赁信用风险的概率分布密度,并以VaR模型对其信用风险进行计量,阐述了实物抵押有助于降低信用风险。由于传统结构的信用风险模型无法观测到公司价值的变化,Brent W. Ambrose和Yildiray Yildirim (2008)建立了一个无需考虑资产价值变化的信用风险度量模型,并探讨了信用风险对租赁期限结构的影响。

2 国内研究

虽然融资租赁在20世纪80年代进入中国,但我国的融资租赁风险研究起步较晚。在2000年后,国内学者才逐渐开始关注融资租赁风险的研究,为了促使融资租赁行业的稳健发展,加强融资租赁风险管理研究已成为租赁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2.1 融资租赁风险的产生及类型

针对融资租赁风险产生的因素分析,唐吉平(1998)认为导致租赁风险产生的最基本原因是承租企业的经营管理机制和经营效益,同时租赁企业内部经营管理不善也是诱发租赁风险的重要因素之一。梁飞媛(2008)从融资租赁业务的本质特征和外部因素方面探讨了融资租赁风险的生成,并认为风险是系统性和外部性共同作用的结果。 黄彦菁(2009)通过分析指出租赁风险产生机制,其中对租赁物的使用效率、财务状况和企业经营管理效益是导致偿付能力不确定性的内因,而外因主要包含非国有企业规模小评级低、国有企业经营机制的不灵活以及相关的政策制度不健全。与前人的研究不同的是,徐翔(2004)从出租人与承租人之间信息不对称的视角出发,阐述了信息的不对称将促使企业到期无法偿还租金的现象,并建议通过收集承租人信息、运用信用评估模型等有效措施合理防控风险。

国内大量学者对融资租赁风险的研究重点集中在风险类型上,如张武基于内外部环境诱发风险的产生机制,详细阐述了融资租赁企业所面临的各类风险,并从法律层面上提出了风险防控的建议。孙静芹、张春梅 (2000)通过探讨融资租赁业务中的基本风险,将其归纳为金融风险、经营风险、信用风险、设备闲置、技术落后风险以及政治风险等其他风险。从会计学的视角出发,翟素文(2000)阐述了企业财务报告中隐藏的租赁风险。针对融资租赁自身特性,沙泉从外部因素探讨了融资租赁的风险,如社会环境、经济政策、市场风险等。王小雅则依据融资租赁风险具有的阶段性特征,分别识别了项目准备期、项目建设期、项目经营期所存在的风险。除了基于出租人视角的风险研究,承租人的风险因素也被纳入研究范围。依据风险生成对出租人的影响效果,杨万强将电网项目融资租赁风险分为直接风险和间接风险,即风险生成将直接影响出租人收益的因素属于直接风险,而间接风险是指风险生成直接影响承租人收益从而导致出租人租金回收受到影响。

2.2 融资租赁风险计量及模型

近年来,国内学者逐渐开始尝试运用计量方法及模型来评估融资租赁风险。如张陶新(2003)阐述了租赁融资合同的基本特性,并通过综合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法,从而建立了融资租赁合同风险的综合评价模型。为了对租赁信用风险、利率风险进行度量,程东跃(2004)采用了Logistic模型和Duration模型,同时还探讨了VaR方法在租赁风险计量中的运用。郭鹰(2005)认为成熟期错配风险、选择权风险、基本点风险和收益曲线风险是融资租赁企业面临的主要利率风险,其中最重要的风险是成熟期错配风险,并运用Druation模型深入分析提出了利率上升背景下的利率风险防控措施。以我国12家金融租赁公司为分析样本,孙琳琳(2009)应用CAMEL风险评级方法对样本公司的风险进行评级,分析得出我国融资租赁企业的风险存在较大差异性,但整体风险已处于中等水平。刘伟、翟伟静(2011)从工程机械行业融资租赁信用风险特征的角度出发,综合运用定量的财务指标与定性的非财务指标,以此为基础建立信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并引入多属性决策的指标权重确定方法进行分析。段荣菲(2011)采用了KMV模型对银行系租赁公司的风险进行实证研究,分析了我国金融租赁企业信用风险的计量和风险防控对策。沈宗庆、李孟刚(2016)运用了多元Copula函数模型对融资租赁相关行业的风险相关性进行探讨,结果表明融资租赁业务的六大行业存在风险相关性。

2.3 融资租赁风险防控

针对融资租赁风险防控的研究,国内大部分文献从风险特性的角度切入,对风险防控体系、风险预警体系、金融监管制度等问题进行探讨。如高建梅(2000)详细分析了融资租赁风险的属性特征,认为建立融资性租赁违约金制度、健全租赁法律保障、强化租赁合同管理等措施能够有效控制风险。沙泉则提出了重视对租赁标的物进行标记的问题,将有效预防和降低融资租赁的风险。基于对承租人信用风险的生产机制分析,粟山(2003)认为构建完善的社会信用管理体系,有助于防范融资租赁的信用风险。针对高校融资租赁项目,王东强、田书斧(2008)提出了尝试构建租赁融资公司、高校、政府”三位一体”的租赁融资风险防范体系。以融资租赁风险分类为基础,姬红波(2011)构建了一个包含3个一级指标、8个二级指标和26个三级指标的金融租赁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对租赁风险预警体系的建设具有重大意义。另外,通过对租赁物相关的多种风险控制手段的论证分析,胡晓媛(2011)提出项目开展前期的风险预测防范和项目进展后期的风险管理控制是保障租赁公司利益的有效措施。从租赁业务风险特征的角度切入,王筝(2015)借鉴了银行信用评价原理,探讨了构建“资产+信用”的风险管理体系,并提出从短、中、长期三个阶段稳步推进融资租赁企业风险管理能力的提升。

3 结语

相较于国外,我国的融资租赁业发展较晚,特别是对于融资租赁风险管理的问题研究历史短暂。近年来,虽然融资租赁行业的高速发展促使国内学者开始更多的关注融资租赁的风控研究,但理论研究仍存在一些缺陷。總的来说,国内融资租赁风险研究主要存在三方面问题:一是国内大量研究主要集中在引用国外相关的理论框架和方法,特别是风险计量模型、风险预警体系设计等,针对我国融资租赁业现状的创新性研究较少;二是虽然国内融资租赁风险研究逐渐开始从定性分析过渡到定量分析及量化风险管理,但主要集中于单项租赁风险的研究,而缺少从宏观层面的系统性租赁风险探讨及构建符合我国 市场经济特点的模型和方法;三是大部分研究主要关注大型金融租赁公司的风险分析,对于区域性、中小型、民营的融资租赁企业的风险研究较少。未来融资租赁风险研究仍需进一步探索,将致力于构建统一的理论框架和完整的融资租赁风险管理体系,从而推动融资租赁行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Mathias Schmit.Credit risk in the leasing industry[J]. 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2004(4).

[2] 程东跃.我国金融租赁风险管理研究[D].浙江大学,2004.

[3] 郭鹰.金融租赁公司的利率风险及管理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05(1).

[4] 姬红波.我国金融租赁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

[5] 王筝.金融租赁公司风险管理体系构建初探[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5(3).

作者:吴思 郭晓红

法律保障研究管理论文 篇3:

借鉴国外经验加强和完善我国政府决策咨询体系

2007年底,我们在赴美考察银行业务管理的同时考察了美国思想库,先后与兰德公司执行副总裁里奇、胡佛研究所副所长崔特尔、布鲁金斯学会中国中心主任贝德、国际经济研究所主任伯格斯坦和中国经济问题专家拉迪、国际战略研究中心总裁何慕理等思想库主要负责人和知名学者进行了座谈。双方就美国思想库发展进程、在政府决策咨询中的作用、组织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

美国是当今世界思想库最为发达的国家。美国思想库的缘起可追溯到上世纪初,目前美国共有各类思想库1600多家,其中相对活跃、影响较大的有300多家。仅在华盛顿特区就有100多个综合性或专业性的思想库。总的看,美国思想库发展已相当成熟,特别是在政府决策中发挥了十分重要作用。我们认为,尽管美国与我国的体制不同,但美国思想库发展中的一些做法和经验,对于健全我国政府决策咨询体系,推动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美国思想库在政府决策中的作用十分显著

长期以来,思想库素有美国政府内外政策“诞生地”之称。如早在上世纪50年代,兰德公司曾就“朝鲜战争”和“两大阵营对抗”问题提出过“中国必然出兵朝鲜”的判断和采取“冷战”的对策建议。近年来,围绕政府决策咨询的思想库日益增多,在发动“反恐”战争、解决“朝核”等重大问题上,思想库对政府决策的影响越来越大。主要体现在:

1.立足国家整体和长远利益,酝酿和推行战略性思想和理念。造“主义”、出“点子”是思想库的基本功能,就是根据国内、国际形势变化,组织政府官员、大学及科研院所专家和社会各方面研究力量,提出符合美国国家利益和价值取向的战略性政策建议。例如,素有“右翼思潮大本营”之称的胡佛研究所长期坚持自由理念,强调“要探索和促进使美国及世界的政治更加自由的道路”,与社会主义阵营相对抗。这些极端的思想观念虽然短时间内未必具有可操作性,但从长期看,随着赞同这些主张的人员进入政府和议会,这些理念在政府政策的制定中逐步得到体现,对美国政府长期采取“冷战”对策影响深远。

2.围绕国内外热点难点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美国思想库的研究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等各个领域,可谓无所不包。大到太空计划、国家安全、政府政策建议评估和部门利益协调,小到导弹技术、作战的武器和兵力配置、工人的最低工资制度等,都有思想库专门进行研究。例如,兰德公司就伊拉克重建问题撰写了《建国方略指导》,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针对近几年来的人民币汇率问题,国际经济研究所提出一系列对中国施压的研究报告和对策建议。

3.汇集社会精英,充当学界与政界的“旋转门”。这也是美国思想库对政府决策影响的最直接、最重要的途径。每任总统换届后,都有一些思想库人员进入新的政府,担任要职,同时不少学有所长的上届政府官员进入思想库,潜心研究,养精蓄锐,以备东山再起。如布什政府的国务卿赖斯就是胡佛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克林顿政府的国务卿舒尔茨退任后则一直在胡佛研究所工作。目前,胡佛研究所有三分之一的专家是此前几届政府的部长。再如,基辛格、布热津斯基、斯考克罗夫特、科恩从政府退职后,都在国际战略研究中心从事研究工作。此外,为了聚集社会精英,充实研究力量,培养政府的未来决策者,各思想库不仅重金聘用一批知名学者和担任过政府要职的专家,如胡佛研究所曾聘用弗里德曼等3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还招聘大批年轻有为的研究生,逐步加以培养。如兰德公司设有研究生院,从国内外广泛录用大学毕业生,形成了自己的培养基地和人才梯队。

4.针对国内外事务中的敏感问题,充分发挥“第二管道”的交流和缓冲作用。为了提高政府处理敏感问题的有效性,思想库往往利用自己“影子政府”的民间角色,穿针引线,传递信息,与相关方面交换看法,从而成为美国处理国际关系的重要途径,在政府政策制定和实施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例如,近年来,台湾问题干扰中美关系,美国思想库在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意见的同时,还在政府间谈判不畅通时来往穿梭,既维系了中美之间的接触,又向双方传递了相关信息,发挥了官方渠道所不具有的作用。

5.通过多种手段和途径,引导社会舆论。为了影响政府决策和赢得社会各方面的支持,思想库通过多种手段扩大影响。这些手段主要包括:定期出版专著、期刊、研究报告、简报,有些是政府官员和研究人员的必读刊物;思想库的专家在主流媒体上接受采访、发表评论,召开媒体吹风会;举办各种讲座、报告会和培训班,为访问学者提供资助,包括国会议员、政府官员和现役军官。

二、美国思想库的主要功能和运作方式

经过多年发展,美国思想库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既不同于政府决策咨询机构,能够提出相对独立的思想和客观的政策建议;也与大学和纯学术研究机构不同,它更加面向实际,提供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和操作方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目标明确,贴近决策。美国的思想库一般不做纯学术研究,而是做实用性、针对性强的对策研究,对于政府政策方面的研究则根据自己的优势,有所侧重,确定相应的研究方向。例如,国际战略研究中心着重研究国际安全与稳定等问题,为美国内外事务提供战略性政策支持;国际经济研究所专业性比较强,专门就国际经济问题特别是汇率、贸易等问题进行研究;经济政策研究所的重点是研究中低收入群体的家庭经济状况和劳工工资问题;胡佛研究所着重于长远性、战略性、预见性的研究,一直坚持推行自由市场经济的观念;兰德公司的研究综合性和操作性比较强,注重运用多学科综合研究优势,针对政府决策中的难点问题提出可操作的方案。

2.坚持研究的独立性和客观性。这是思想库能够长期持续发展的重要法则。思想库不是政府部门,也不代表任何地区、行业或社会集团的利益。美国思想库通过为决策部门提供计划、方案、建议、政策措施等“智力产品”来维持自身的生存与发展,竞争十分激烈。思想库要想脱颖而出,必须能够提出影响政府决策的、吸引社会眼球的高质量研究成果。如果这些研究成果不具备独立性和客观性,没有一定的研究深度,经不起实践和时间的检验,思想库就难以生存。即使与美国政府和军方关系十分密切的兰德公司,也在朝鲜、伊拉克问题上与美国政府持不同的观点。

3.有效的组织管理体制。将市场化运作方式引入到研究体制中是美国思想库的又一重要特色。一是雄厚的资金实力和多渠道的筹资机制。美国思想库研究经费十分充裕。主要的大型思想库研究经费多在千万美元以上,兰德公司2006年的研究经费高达2.3亿美元。这些经费来源多样,主要是各大基金、项目招标、捐助、政府合同和自身产业化运作收入等。二是完善的组织管理体系。针对非盈利组织的特点设计组织管理框架,提高思想库的运行效率,如在人员配置上,研究人员一般都配有研究和行政助手;在部门设置上,有负责资料、信息和数据分析的机构。三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这包括学有所长的专家学者、从政经验丰富的政府高级官员和一批有志于为政府服务的年轻精英。四是比较完善的激励机制和成果评价体系。除了在内部制定严格的绩效评估制度和考核聘任制度,还建立良好的成果外部评定系统,以保证研究成果的质量和水平。五是强大的信息资料支持系统。一般说来,各思想库都根据研究需要,建立自己的资料和信息系统,形成各自的优势。例如,胡佛研究所关于近代中国的历史资料独一无二,存有蒋介石日记等宝贵档案。

4.国家的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一是财税扶持。美国政府在财政、税收政策上给予思想库有力扶持。联邦政府专门设置一个国家科学基金会,每年掌握着十几亿美元以上的资金,大多数用于资助各类思想库。对思想库免征所得税。对企业或个人投资建设思想库实施免税政策。二是法律保障。颁布法令为思想库发展提供法律保证。在美国,咨询已成为决策过程的法定程序,政府项目的论证、运作等各阶段都必须有不同的咨询报告;特别规定区域规划,决策出台前要有两份以上的详细咨询报告。思想库的设立一般都有法律依据,这种法定身份使得其咨询功能既是权利也是义务,提高了其研究和提供咨询的积极性。

5.功能日益社会化,产业化趋势明显。美国思想库为了自身的发展,不仅为政府服务,还为企业提供咨询。据统计,美国1000家大公司中有95%聘用了思想库的智囊人员。这些广泛的社会需求,为思想库长期生存提供了资金保证。

三、对加强和完善我国政府决策咨询机构的建议

当前,经济全球化加快推进,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国际形势的不确定因素不断增加。国内改革发展任务十分繁重,经济社会生活日益复杂,各种矛盾相互交织,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这对政府决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领导驾驭全局的决策提出了全新的挑战。进一步加强国家,特别是政府决策咨询机构的建设,对于研究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战略、深入研究涉及多方面利益的综合性课题、解决经济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此,建议:

(一)成立直接为国家高层服务的又相对独立的决策咨询机构十分必要

近年来,我国的政府决策咨询机构得到加强,但总体上还不适应当前形势发展的需要。主要是:各部委下设的研究机构受本部门利益影响以及顾虑上下级关系,对实际情况的研究和反映往往会打折扣;大学等学术性研究单位,理论性较强,但往往离实际较远,有的甚至照搬书本知识和国外做法,难以提出针对性和操作性强的政策建议;企业的研究主要偏重于微观,很难开展全局性和宏观性问题的研究,特别是为国家高层领导决策直接提供咨询的综合性研究机构建设比较薄弱,难以完全适应高层决策咨询研究目标性强、应急性强、保密性强、操作性强、对策性强的要求。因此,成立一个贴近国家决策、领会领导意图的决策咨询机构,吸收一批熟悉政府工作的退休部长、司局长以及学有专长的学者专家,围绕政府的中心工作和任务,就一些重大问题开展深入研究,可以为领导决策提供高质量、高效率的决策咨询服务。同时,还可以发挥他们具有一定社会影响的优势,充分听取理论界和实际部门的各方面意见,有效整合各方面研究力量,牵头协调和评估各方面不同观点和意见,正确引导宣传舆论和社会导向。2002年,国务院就曾成立过重大专题调研办公室,就金融、社会保障和农业等重大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为国家领导决策起到了重要的参谋助手作用。

(二)新的决策咨询机构必备的特征

1.建立新的机构运行机制。

新的决策咨询机构要建立行政体制、研究机构体制和市场机制相结合的新型管理制度。最重要的是,建立一套既不同于行政事业单位,又不同于大学、研究所的人才管理体制,真正形成一支专业素质高、奉献精神强、能进能出的人才队伍。在收入分配上,实行多劳多得、向业务人员倾斜的政策,重奖有突出贡献者,淘汰不称职者,建立有效的奖惩激励机制。在运作模式上,实行小机构大网络,机构摊子相对较小,固定人员相对精干,多数研究人员实行聘任制。

2.保持相对超脱地位。

这是国外政府决策咨询机构遵循的基本原则,也是保证咨询研究客观、公正、准确的重要前提。从我国的情况看,形成一批为高层服务的、相对超脱的决策咨询机构,可以保证研究成果遵从学术研究规律,从全局和长远角度,提出客观公正、操作性强的高质量政策建议,为领导决策提供多种可选择的方案。

3.建立高效的信息系统。

大力发展和完善信息系统,既能保证为高层决策咨询机构及时传递重要信息,又是提高决策咨询研究水平的重要基础。目前应加大投入力度,尽快建立起为高层决策服务的信息系统,主要包括:建立联系各地区、各部门的信息系统;建立与研究部门、大学和图书馆相联系的信息平台;充分利用国外各种信息资源。

4.规范管理,政策扶持。

要制定和完善决策咨询业发展的有关法律制度,规范各类决策咨询机构的运作。对决策咨询机构免征所得税,对企业或个人对决策咨询机构的投资实施减税政策。对企业或个人向决策咨询机构的捐赠采取税前抵扣政策。

(三)机构模式和起步方式

借鉴美国经验,结合我国决策咨询发展实际,设想如下:

机构性质。考虑到行政事业单位机制不够灵活,而企业又过于看重经济效益,保密性和安全性也相对较差,因此,新的机构宜定位为非盈利性决策咨询机构。

职能定位。围绕政府中心任务,从事经济社会重大问题的政策研究咨询工作;承担经济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等重大课题研究;对跨地区、跨部门的综合性问题及解决对策进行评估,提出倾向性建议。

管理体制。考虑到该机构既要为政府高层服务,又要不受各方面利益的影响,保证研究的全局性、长远性和客观性,建议这个机构注册为民间非盈利咨询研究机构,政府以多种方式给予指导,并引入学术研究机制和市场运作机制。研究人员以实行聘任制为主,资金来源以大型企业捐助、政府课题费、基金赞助等方式为主。

运作机制。机构设立理事会和学术委员会。理事会下设总裁和执行副总裁。内部组织结构分为研究部门和后台支持部门。研究部门主要包括:宏观经济研究部、财政政策研究部、金融政策研究部、公共政策研究部和国际经济研究部等,并根据情况下设更细的研究分部。后台支持部门包括财务部、对外联络部、人力资源部、信息技术部等。具体组织机构如下图:

起步方式有两种模式可供选择:(1)由一小批离职、退休的部长和司局长,以及专家学者为骨干,成立一个新机构;(2)以1~2家研究机构为基础进行改造,再逐步吸收其他社会研究力量。两者相权,第二种方式相对容易操作,起步较快。

(参加考察和参与写作的人员有:蔡得久、黎鹏、张岩。此文写于2008年1月,本刊略有删节。)

考察附件:

美国知名思想库简介

布鲁金斯学会

The Brooking Institution

该学会创建于1927年,是一个非盈利性公共组织,位于华盛顿。它以自由派观点著称,常被称为“开明的思想库”。其使命是进行“高质量的、独立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供创新、实用的建议”,以服务于美国的民主建设,促进经济和社会福利、安全和机遇,以及建立更加开放、安全、繁荣和合作的国际体系。学会自称是一个“独立的、非党派”的研究机构,信奉“以准确、公正的态度研究问题,并提供不带任何意识形态色彩的思想”。其宗旨是通过研究当前国内外紧迫问题,向公众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以改进美国的研究机构,提高公共外交的质量。它除向政府提供政策建议,也面向企业和公众,通过国会听政会、电视采访,举办面向新闻界的政策简述会、研讨会、国际会议,以及出版书籍、杂志,建立网站等方式向公众作宣传。

学会由董事会领导。董事会负责学会商业事务管理,批准学术研究领域,并为保持学会独立性而工作。董事会成员由大企业家、银行家和学者等组成。学会管理层约100人;学会总人数近300人,有200名来自政府机构和学术领域的专家,100多名学者。其中,高级研究员75名。

学会下设3个研究领域:经济研究,对外政策研究,政府研究,同时设8个中心。经济研究针对美国国内、全球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面临的焦点问题,研究项目包括国内政策、金融服务、政府财政、国际经济政策、宏观经济稳定、促进增长、社会保障和再分配。对外政策研究针对冷战结束后充满矛盾的新时期。包括全球化与全球范围的伦理冲突、贫富矛盾、多级化、以及东北亚政策中心和美国与法国关系中心。政府研究领域分3大类:政治制度、政府管理、公共政策。各自有代表性的课题分别为:竞选财务制度改革、政府机构的合理大小、21世纪犯罪政策。此外,公共政策教育中心和学会出版社也是学会活动的重要支柱机构。布鲁金斯学会也重视对华政策研究。

学会每年有经费4000万美元,除来源于学会创始人罗伯特·布鲁金斯创立的专项基金之外,还有基金会、大公司及个人的捐助、政府资助及出版物收入和其他一些投资收入。

国际经济研究所

The Institution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是一家研究世界经济政策、方针的私人、非营利性、无党派的研究机构。该机构是为数不多的几个被媒体誉为“无派别’,和被国会视为“中立”的经济思想库之一,而且它的研究成果被媒体引用的数量超过了其它任何研究机构。自1981年以来,这家机构已经为广泛的国际经济问题提供了及时、客观地分析和具体的解决方案。对于那些正在显现出的论点,国际经济研究所通常努力做到去预知和判断,并迅速提供有实用价值的建议来指引公众舆论。

该所研究领域包括全球宏观经济话题、国际货币和金融、贸易及相关社会问题、能源和环境、投资、以及国内调控措施等方面。当前优先研究领域包括中国、全球化和抵制全球化、全球贸易失衡和货币错位、美国和其它主要国家的竞争、国际金融体系改革、以及多边、地区间、双边层面的新贸易谈判。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每月出版一个或多个长篇出版物,连同一篇或多篇政策摘要和工作文献。该研究所几乎每周组织一次或多次午餐或晚餐会议、研究会、或会议来讨论国际性经济论点。过去20年,该研究所已经为许多国际金融活动提供了理性的有建设性的建议,这些活动包括IMF改革;世界银行业标准的采用;G-7和新兴市场间的交易系统;涉及美元、欧元和其他主要货币的政策;以及债务和货币危机的反响等。此外,该研究所还成功地为许多主要贸易政策的决定作出了贡献。

研究所拥有员工50人,其中24名专家。每年财政预算约900万美元。经费来自慈善基金会、私人公司和个人等方面的捐赠,该所出版物收入及资产投资收益。

国际战略研究中心

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

国际战略研究中心(CSIS,又名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是目前美国国内规模最大的国际问题研究机构,是一家非盈利、非党派、非官方的政策研究思想库,1962年由前海军作战部长阿利·伯克上将、乔治敦大学的牧师詹姆斯·霍里根和保守派学者戴维·阿布希尔共同创建,总部设在华盛顿,目的在于使美国拥有堪与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匹敌的战略研究机构。该中心成立以来,主要研究国际安全与稳定以及建立国家长期战略等研究活动,致力于为美国内外事务提供战略性政策,培养政治精英。中心自成立之日起就在保守派人士把持下——伯克上将出任第一任总裁,并得到企业研究所等保守思想库、基金会和石油财团资助,因而成为“保守主义的一个基地”。该中心具有的石油背景,使其与洛克菲勒组建的“三边委员会”和东部财团筹建的“对外关系委员会”互动频繁,阿布希尔也是这两个委员会的成员。

40年来,研究中心一直以持强硬保守路线著称,主张在波斯湾保持军事压力,支持美国在拉美的干预,要求美国与巴拿马谈判运河区新协议中持强硬态度等。进入90年代以来,中心在关注传统研究领域外,又加强了对全球化问题、恐怖主义等新生问题的前沿研究。它以发挥政策影响力为宗旨,以战略问题为研究重点,致力于为世界各地领事提供战略观察、因应全国及全球问题的政策方案,并极力宣扬自身的研究特色:全球范围、战略展望、政策产出、两党观点等。它既研究一般国际问题,也研究战略问题,力图通过战略分析、召集决策者和有影响力人士集会,共同构建行动政策,来显示在对外政策方面“走在形势发展的前头”以及参与决策过程的独特性。

研究中心共有190名研究人员和工作人员,其成员中有基辛格(Henry A. Kissinger)、布热津斯基这样的国际关系学界泰斗。每年活动经费2500万美元。60%来自福特、洛克菲勒等各项基金会。

兰德公司

RAND

兰德公司是美国一个非盈利性的研究和咨询服务机构,主要对国家安全和公共福利方面的各种问题进行系统的跨学科的分析研究。总部设在加利福尼亚州的圣莫尼卡,在华盛顿设有办事处,负责与政府联系。兰德为Research and Development(研究和发展)的缩写RAND的音译。由1946年接受为美国空军进行研究任务的“兰德计划”而驰名。1948年11月由福特基金会提供资金正式成立兰德公司。兰德公司是美国最重要的以军事为主的综合性战略研究机构。它先以研究军事尖端科学技术和重大军事战略而著称于世,继而又扩展到内外政策各个方面,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研究政治、军事、经济科技、社会等各方面的综合性思想库,是当今美国乃至世界最负盛名的决策咨询机构,对美国的军事、对外政策、经济战略有显著影响。

兰德公司研究人员的基本目标是向决策者提供有足够情报作为依据的政策建议,使决策优化。兰德公司称他们是运用经过多年发展而日益完善的分析工具,通过高质量且客观、公正的研究和分析,帮助客户获得他们需要的信息,同时提供给客户多个可选择的解决方案,并确保这些方案是长期的、有效的。

兰德公司早期的研究项目都属于军事领域。1960年后开始从事非军事领域的研究,对内外政策进行分析和研究,后来又开始对经济、外交、城市管理、环境保护、能源、交通运输、教育、卫生、住房、公共福利以及发展中国家的社会问题进行研究。1970年开设兰德研究学院,培养公共政策分析专业的博士。它是当今世界决策分析的最高学府,以培养高级决策者为宗旨,并颁发了全球第一个决策分析博士学位。其学员遍布美国政界、商界。1973年设立兰德基金,资助新领域的研究,鼓励发展新思想。1979年建立民法研究所。

兰德公司的经费每年约4000万美元。目前公司65%的收入来源于美国联邦政府,其次是企业签约合同收入及一些基金会的资助和其他收入。

胡佛研究所

Hoover Institution

胡佛研究所全名为斯坦福大学胡佛战争、革命与和平研究所。创办于1919年,最早称作“胡佛战争图书馆”。创立人是后来任美国第31届总统的赫伯特克拉克·胡佛。

胡佛创立该研究所的目的,在于收集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形成和发展有关的历史资料和文件。因此,在胡佛研究所成立初期,它只是一个专门的图书资料收集中心。20世纪40年代末期,该研究所才开始招募学者进行研究工作。而大规模的研究工作,则始于1960年W.格伦·坎贝尔担任所长后。此后,胡佛研究所逐渐成为在公共政策研究方面颇有影响的学术中心。在里根政府时期,其影响力更是非同一般。

胡佛研究所的最高领导机构是理事会(Board of Overseers)。理事会的成员大多是为研究所提供了大量资金的财团代表。研究所拥有250多名工作人员,研究员和专家达170名。每年有来自40多个国家的7000多名学者到胡佛研究所学习。该所每年预算资金2500万美元。2000年就筹得基金1亿美元,其中70%来自理事会成员。

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

Carnegie Endowment for International Peace

卡内基基金会成立于1910年11月25日,由美国著名工业家安德鲁·卡内基捐助成立。是美国成立最早又颇有影响的基金会之一,它也是美国著名的主流思想库,标榜超脱党派、兼容并蓄,以“促进国家间合作以及美国的国际效应”为宗旨,并重视研究的“实际结果”。该基金会偏向于国际主义、多边主义,主张进行裁军、军备控制、接触谈判和国际合作,并支持把联合国作为国际论坛和世界秩序的象征,思想倾向属于典型的“中间派”。

该基金会主要研究国际事务和美国外交政策,特别是移民问题、核不扩散问题、地区冲突问题、多元主义、民主建设和使用武力问题。总部设在华盛顿,在莫斯科设有研究中心。除了日常研究,基金会还通过实地考察、举办会议、出版刊物、提交研究报告、合作研究等形式,扩大其政治影响和学术地位。该基金会也把“培养军备控制、地区安全、国际法等国际事务研究与活动的人材”作为其重要宗旨之一。

基金会及其莫斯科中心共有成员141名。经费来源除本身的基金外,还接受外界提供的基金。此外,美国政府、公司及外国政府、世界银行及慈善机构、大学、研究所等给予资金支持。

经济政策研究所

Economic Policy Institution

经济政策研究所(国内又译为经济政策学会、经济政策协会),成立于1986年,设在华盛顿,是一个非盈利的、非政府的、无党无派的研究机构(或称思想库),重点研究中低收入美国工人的经济状况。旨在扩大对经济政策的公共讨论,把中低收入工人阶层的利益考虑进来,以达到建立一个繁荣、公平的社会经济的目标。EPI是第一个也是美国主要的,集中关注中低收入美国人及其家庭经济状况的机构,它坚持遵循在目标研究和分析方面的严格标准,以发展和普及教育的方式展示其调查研究成果。

EPI的研究多种多样,但都有一条共同的线索贯穿其中:即通过一个“生活标准”透视,分析政策和首创提议对美国公众的影响,从而来调查问题。根据调查研究的成果,EPI出版书籍、研究报告、问题简报、普及教育材料,以及其他各种出版物;主办会议和研讨会;就某一问题为各级政府的政策制订者做详细介绍;为全国、州和地方活动及社区团体提供技术支持;在全国、州和地方立法机关作证;向印刷和电子媒体提供信息和背景资料。

刘克崮同志简历

男,汉族,1947年5月生于山东莱西。博士学位,博士生导师。

1978.4~1982.2中国人民大学政治经济学本科毕业,获学士学位。

1982.2~1986.4中共北京市委研究室先后任干事、副处长、处长,市委党政机构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总体方案组负责人。

1986.4~1986.9北京市政府市政管理委员会交通邮电处处长。

1986.9~1990.3北京市公共交通总公司副经理、党委常委,北京第十一届亚运会组委会交通部副部长。

1990.3~1996.10国家财政部财税体制改革司副司长、税政司司长。

1996.10~2002.9辽宁省政府省长助理、副省长。

2002.9~2008.10国家开发银行副行长,分管财会、业务发展、信贷管理、资产重组保全、投资、社会瓶颈和国际合作业务。

2008年3月,当选为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经济委员会委员。

2008年10月,国家开发银行顾问。

自1983年以来,先后发表论文和研究报告近百篇,主编出版《党政机构改革研究》、《城市交通问题》、《税利分流》、《中国税收制度》、《转轨时期财政货币政策的协调与配合》等著作8部。2001年出版了个人理论专著《中国经济发展中的财政货币政策》。2007年出版体制与政策研究个人文集《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思考》。2008年12月联合主编出版《中国财税改革三十年:亲历与回顾》。

社会兼职:中国人民大学兼职教授,东北财经大学兼职教授,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博士生导师,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副会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理事。

作者:刘克崮 沈晓辉

上一篇:化学阅读方法分析论文下一篇:电视媒体文化旅游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