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素质研究管理论文

2022-04-19

摘要:本研究以青岛农业大学新型女职业农民法律素质培训班的60名女学员调查数据为依据,构建新型女职业农民的胜任素质评价模型,应用OWA算子函数,对新型女职业农民胜任素质现状进行评价。评价结果显示,新型女职业农民整体受教育程度不高,在胜任素质方面还存在不同程度的提升空间,尤其在生态素质方面须要提高。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法律素质研究管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法律素质研究管理论文 篇1:

高校土建类专业学生法律素质培养探究

摘 要:法律素质是当代大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目前,土建类专业学生法律知识普遍欠缺,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是存在缺陷。因此,高校必须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法律素质的重要性及其必要性,探索土建类专业学生法律素质培养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土建类专业学生 法律素质 培养 依法治国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将“依法治国”作为全会主题,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①为适应这一要求,高校教育必须大力提升学生法律素质。建筑行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对推动国民经济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因此,土建类专业学生的法律素质培养就变得尤为重要!

一、培养土建类专业学生法律素质的必要性

(一)培养土建类专业学生法律素质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依法治国”思想在建筑行业贯彻落实的需要。依法治国就是依照体现人民意志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法律治理国家,而不是依照个人意志、主张治理国家;要求国家的政治、经济运作、社会各方面的活动统统依照法律进行,而不受任何个人意志的干预、阻碍或破坏。②衡量一个国家是否实行法治,极为重要的标志就是国民的法律素质。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国法制建设进程,建筑业相关法律规范体系建设也取得了丰硕成果,初步建立了以《建筑法》、《招标投标法》、《合同法》及《注册建筑师条例》、《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安全管理条例》、《民用建筑节能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为主体,大量部门规章为辅助和补充的建筑法律规范体系,在建筑市场的规范和引导上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促进了建筑行业良性、高效且有序的发展。由此可见,法律是调节和管理建筑行业的基本手段,是贯彻落实十八届四中全会“依法治国”主题的重要内容。因此,对土建类学生进行法律素质培养,有利于造就一支既熟悉建筑理论知识,又熟悉业内法律常识的专业队伍,是实现依法治国重要思想的重要保障。

(二)培养土建类专业学生法律素质是开展素质教育,帮助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都在不断提高。建筑行业作为国民经济四大支柱产业之一,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更加严格,思想道德、职业道德、基本法律知识和建筑法律法规知识的储备缺一不可。因此,要促进土建类专业学生全面健康发展,顺应职场发展需求,法律素质的培养必不可少!考虑到目前在校学生多为九零后的年轻人,而五年、十年之后,他们将成为建筑行业的骨干力量这一情况,加强高校土建类专业学生法律素质培养是具有现实必要性和迫切性的。唯有如此,才能保证学生自觉的知法、守法、用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培养土建类专业学生法律素质是解决学生执业过程中遇到各类法律问题的需要。由于现阶段建筑市场尚不规范,工程建设领域仍然存在很多法律问题,土建类专业学生在顶岗实习和实际工作中经常会遇到诸如:地方保护、行业封锁、招投标活动弄虚作假、“阴阳合同”、勘察设计施工单位违法转包工程、不执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偷工减料等不法行为。㈢这些现实存在的问题,都需要他们运用所掌握的法律知识去处理和解决。此外,在择业阶段,所有大学生都会遇到用人单位招聘时会对不同院校、不同性别、不同相貌甚至血型和星座的学生进行差别对待,这一行为严重侵害了学生的平等竞争权。如果不具备基本的行业内法律知识,没有较高的法律素质,不但会使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侵害,严重的还会使集体乃至国家的利益受到损害,更有甚者还会导致建设工程的质量和安全隐患,给社会和国家造成重大损失。因此,土建类专业学生不但要学法、懂法、守法,更要不断提高法律意识,培养自身法律素质,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明辨是非,远离违法犯罪。

二、高校土建类专业学生法律素质培养的困境

(一)课程设置有失偏颇

大学里重专业课,轻基础课,厚此薄彼的现象大家已司空见惯。土建类专业学生作为非法律专业学生,大部分课程都是专业课,专注法律素质培养教育的相关课程少的可怜,甚至在大部分高校法律基础课程只是简单作为普通德育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已。以高职院校为例,高职院校土建类专业普法的课程只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一门,共计48学时。而整门课程中除去道德理论部分,法律基础知识仅占总课时数的四分之一,约12学时,且内容为宪法、刑法、婚姻法、继承法及行政法此类基础法学知识,几乎没有涉及建筑专业类法律法规。受课时少、内容多的限制,法律素质教育最基本的课堂案例分析、社会热点问题讨论等环节都不能充分进行,使教学实效性大打折扣,根本达不到培养土建类学生专业法律素质的基本要求。

(二)教师专业法律知识水平参差不齐

土建类学生的法律教育,对教师自身知识结构的条件要求极高,不仅要求教师具有法学专业知识,还要具有建筑类相关学科知识,但现阶段我国各大高校土建类学科从事建筑及房地产法学研究的教学师资力量相对薄弱。许多高校受人员编制限制,又鉴于法律基础课程课时有限,很少引进主修建筑及房地产法律法规的专职教师。承担法律课程的部门通常是思想政治教学部,这一教学部门主要承担的教学任务包括《思想道德修養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形势与政策》等思想政治理论课。部门内大多数主讲教师的专业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他们的专业使之完全可以胜任思想道德修养、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政治理论课的教授,但是土建类专业法律法规课程由不是主修法律专业的德育老师兼任,教学效果就大不一样了。这些老师往往没有经过专业的法律培训,更不具备建筑行业基本知识,教学水平也存在差异,对于学生提出的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类法律问题根本无力给出正确科学的解答。

(三)专业教材匮乏

教材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但目前我国尚没有一本

作者简介:金秋平(1982-),男,天津人,法学硕士,天津国土资源和房屋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法学理论与教育实践。

完整收录土建类专业法律法规及政策制度的相关教材。现阶段在全国高校中通用的教材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2013年修订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该教材中法律基础部分提纲挈领的涵盖了我国宪基本制度、实体法律制度、程序法律制度等基本法律知识,同一些省市级编写的普法教学参考书、高校自编教材以及几所高校联合编写的普法类参考书目一样,有着一个共同的缺陷,即缺乏土建类专业特色。而对于土建类专业的学生来讲,掌握与执业相关的专业法律知识对培养学生的法律素质更为重要,这些缺乏针对性的教材,无法从根本上满足土建类专业学生法律素质培养的需要。

三、加强土建类专业学生法律素质培养的建议

(一)优化课程设置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是高校进行法律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各级教育、房地产及建筑主管部门应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到培养土建类专业学生法律素质作用及其必要性,对有效的培养土建类专业学生法律素质进不断的探索和研究。高校应自上而下的更新教育理念,重视专业技术类课程教学的同时,更应该重视人文素质的培养,把建筑行业和房地产行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政策制度作为土建类专业学生法律素质教育的重点内容。针对目前课程设置不合理、学时偏少的现状,开设土建类专业法律课程,同时增加基础课中土建类专业法律知识教学的学时。

(二)优化教学团队师资结构

一支法律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是建筑类专业法律教育的基本保障。高校应立足当前,着眼未来,着力打造一支建筑学与法学知识兼备的师资团队。要优化现有教学团队师资结构,首先,应大力引进同时具备建筑学与法学交叉学科知识储备的人才,改变教师学历结构。其次,应大力引进青年教师,改变现有教师队伍年龄结构。最后,应建立师资的培训机制,对在岗的非法学专业科班出身的老师们进行土建类相关法律知识培训,鼓励青年教师外出参加各类法律知识进修培训班,不断提高自身教学业务水平。可见,引进既掌握法学知识又熟悉建筑学的复合型青年教师,培养跨学科的法律人才,是今后土建类专业普法教育师资团队建设的大势所趋。

(三)编纂土建类专业学生专用法律法规及政策制度教材

优秀教材与教学大纲的编纂是土建类专业开展法律素质教育的前提和基础。要编写土建类专业学生需要的特色法律教育教材,就必须充分发挥各级教委及房地产行业主管部门的统筹协调,多方开展建筑类院校土建专业学生法律素质培养教育研讨会,聘请建筑学、法律、管理学等各方专家参与课程体系设置,研究制定培养目标,就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等问题充分交换意见。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专业,组织经验丰富的建筑学与法学专家共同编写针对性强、实用性强的全国通用教材,将与各专业相关的法学知识、法律法规融入到建筑类各专业中去,使建筑学和法学融为一体。

结束语

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依法治国”的重要思想,这就需要高校向社会输送更多合格的具有较高法律素质的优秀毕业生。土建类专业学生法律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是“依法治国”思想在建筑行业和教育行业贯彻落实的必然趋势。现阶段我国土建类专业学生法律素质培养过程中依然存在不少问题,高校只有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建设高素质师资队伍,才能让土建类专业学生拥有系统的专业法律知识,较强的法律意识和良好的运用法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为实现“依法治国”的目标培养出更多合格的土建类人才。

参考文献:

[1]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 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 2014.10.24

[2] 李晓燕 建筑类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现状及对策研究——以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为例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2009.04

[3] 韩益凤 陈玉祥 高校大学生法律素质培养浅析 载于《前沿》2011年第24期

[4] 莫敏 李建光 法治在何處——中国社会转型中的法治建设思考 载于《梧州学院学报》2013.04

注释:

①2014年10月24日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 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

②莫敏 李建光 法治在何处——中国社会转型中的法治建设思考 载于《梧州学院学报》2013.04

③李晓燕 建筑类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现状及对策研究——以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为例 2009.04

作者:金秋平

法律素质研究管理论文 篇2:

基于OWA算子的新型女职业农民职业胜任素质评价

摘要:本研究以青岛农业大学新型女职业农民法律素质培训班的60名女学员调查数据为依据,构建新型女职业农民的胜任素质评价模型,应用OWA算子函数,对新型女职业农民胜任素质现状进行评价。评价结果显示,新型女职业农民整体受教育程度不高,在胜任素质方面还存在不同程度的提升空间,尤其在生态素质方面须要提高。最后根据各维度素质存在的不足,从加强本土女农民基础教育、吸引女大学生成为新型女职业农民、消除女农民社会性别差异、与农业院校联合培养等方面提出新型女职业农民胜任素质提升路径。

关键词:OWA算子函数;新型女职业农民;胜任素质;评价;素质提升

收稿日期:2020-08-28

资助基金: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编号:19CQXJ39);青岛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编号:QDSKL1901173);青岛农业大学继续教育课题(编号:JXJY20-01)。

作者简介:张 霞(1985—),女,山东青岛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农业管理。E-mail:877014178r@qq.com。

通信作者:许秀梅,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农业科技创新。E-mail:shareshareshare@163.com。

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推动人才下乡,加快构建高素质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培养更多懂农业、爱农业并且能够扎根乡村的人才,推动更多农业科技成果应用到田地里[1]。然而,目前在田间地头参与农业生产的农民女性居多,约占农村农业从业者总数的65%[2]。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男性劳动力在城镇化进程中选择外出打工[3]。女农民则无疑成为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力量。但目前大多数农村地区女农民文化程度不高、职业素质较低,不能较好地适应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需求。为了更好地发挥女性农民在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发展中的作用,须不断提高女性农民从业素质,将其培育成新型职业农民。本研究拟通过构建新型女职业农民胜任素质评价模型,对新型女职业农民胜任素质的现状进行评价研究,找出问题与不足,针对性地提出提升建议,以上分析可以为提升乡村振兴人才培育效果提供有益的借鉴。

1 相关文献综述

1.1 新型女职业农民

近年来,一些学者对以务农为职业的现代女性农业从业者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探究。其中杨德兴等认为,女性农业从业者是农业现代化建设不可或缺的主体力量[4]。杨亚利指出,农村青壮年男劳动力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情况下大量外出务工,女性农民则无疑变成农业农村发展的主体力量,并且指出其普遍存在文化程度和道德素质偏低的现象[5]。康芳民认为,在我国的农业发展越来越以女性为主的背景下,要解决我国的农民问题关键要不断培育新型职业女农民[6]。从乡村振兴的角度看,在农村劳动力中,女性农民占3/5以上[7],农业女性化特征日益明顯[8],培育新型女职业农民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助推乡村振兴工作。杨梅等指出,现代女性农业从业者培育工作刻不容缓,应被深刻认识,对女性职业农民加以器重,为乡村振兴和现代农业发展增加力量[9]。胡红等认为,农业生产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提高女性农业从业者的知识和技术水平,而女农民在获得农业技术知识方面是被动、从属的角色,因此在培育女农民时应注意多采用更适合于女农民的培育方式[10]。综合以上学者的研究发现,在新型女职业农民的研究上大多是对现状及问题进行统计描述,然后从宏观上提出解决对策。本研究把以上多位学者的研究结论作为研究依据并对研究的不足之处进行总结。发现前人的研究没有针对性地制定培养路线,有的放矢地提出措施建议。本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聚焦现代女性职业农民,分析现代女性农业从业者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提出措施建议。

1.2 新型女职业农民职业胜任素质

新时代的农民,应具备符合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职业胜任素质[11]。围绕胜任素质,多位学者进行了不同视角的探究。杨艳丽等构建了新型职业农民应具有的文化知识水平、农业常识和市场营销、产品推广、专业技术、团队合作等生产经营能力以及人际沟通能力、使用新技术新要素的能力还有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等从业素质体系[12]。陈春霞等提出,新型职业农民的胜任素质由从农动机、模式创新力、关系资本积累能力、农人新思维等17项要素构成[13]。为了解决谁来种地、如何种地的问题,势必需要一批以农业为固定职业的新型人才,即新型职业农民[14]。近年来,农村越来越多的男性选择进城务工或从事其他非农职业,据相关调查显示,在农业生产者中女性约占65%,女性农业从业者在农业生产中发挥主要作用[15]。

纵观几位学者的研究发现,学者们从不同视角建立指标体系进行评价研究,但是都没有针对女性职业农民独有的特点,建立符合新型女职业农民特质的指标体系。因此,本研究将结合新型女职业农民区别于男性农业从业者的特点,建立一套符合新型女职业农民特质的胜任素质指标评价体系,对当前我国新型女职业农民胜任素质现状进行具体评估,并以青岛农业大学新型女职业农民法律素质培训班为例进行实地调查,通过调查,从多维度分析当前新型女职业农民胜任素质的现状与不足,尽可能全面地提出措施建议,以期为我国新型女性农业人才培育工作提供参考。

2 新型女职业农民胜任素质模型构建

2.1 一级指标设计

本研究通过文献分析法,整理出以下8个维度的一级指标:基本特质(B1)是指与新型女职业农民职业特征相符的基本能力,这些能力可以是先天具备的也可以是后天习得的;科技素质(B2)是指新型女职业农民对农业科技意识、科技知识、科技技能以及科技信息和科技价值观所掌握的程度以及在农业生产实践中熟练应用的程度[16];经营管理素质(B3)是新型女职业农民的市场信息分析能力、市场机会识别能力以及资源整合能力等各方面的经营管理素质水平[17];法律素质(B4)是指新型女职业农民对与其自身相关的生产、生活方面的法律知识、行政法规的掌握程度[18];思想道德素质(B5)是指新型女职业农民在个人品德方面能做到诚信正直、有责任心并乐于分享劳动经验和心得感受的程度;身心健康素质(B6)包括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身体素质主要是指新型女职业农民自身身体健康状况和对自身健康水平的管理能力,心理素质是指新型女职业农民在思想、感情等方面的内心活动,良好的心理素质,如积极进取、自信乐观等;专业素质(B7)是指个体经过培训和考核后获得的农业方面或其他有利于农业发展方面的专业技术能力;生态素质(B8)是指新型女职业农民是否具有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绿色环保意识和安全生产责任感,是否能全面掌握生态农业综合知识。

2.2 二级指标设计

8个维度只是对新型女职业农民胜任素质模型的框架性描述,为了让模型具有更好的可操作性,本研究对8个维度做出更加详细的二级指标进行描述,在综合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拟从受教育程度、职业认同、主体意识等3个指标来描述基本特质;拟从科技意识、科技知识、科技实践能力等3个指标来描述科技素质;拟从识别市场机会能力、资源整合能力、信息分析能力等3个指标来描述经营管理素质;拟从法律政策知识、法律思维、法律敏感度等3 个方面来描述法律素质;拟从诚信正直、责任意識、共享意识等3个指标来描述思想道德素质;拟从积极进取、自信乐观、健康管理能力等3个指标来描述身心健康素质;拟从农业综合知识、市场营销知识、财务管理知识等3个指标来描述专业素质;拟从绿色环保意识、安全绿色生产责任、生态农业综合知识等3个指标来描述生态素质。建立起新型女职业农民胜任素质评价指标体系(表1)。

3 研究设计

本研究用专家打分法、访谈法确定新型女职业农民胜任素质模型的各项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权重。访谈对象是青岛市西海岸参加青岛农业大学新型女职业农民法律培训班的学员。然后结合OWA算子函数对各级指标进行计算分析。根据一二级指标设计问卷内容,将设计好的问卷发放给该期培训学员。调查过程中,向学员发放调查问卷,总共发出 60 份,收回有效问卷57份,回收率达到98.3%。

为了保证问卷可信度,本研究在获取问卷数据后,对问卷数据进行了信度、效度检验,以保障问卷设计的科学性。首先,用科伦巴赫 (Cronbachsα)一致性系数来进行效度检验,根据α系数的检验标准可知,α越大,表明问卷设计可靠性越大。本研究设计问卷信度系数为0.968,大于0.9,各个维度的α系数也都大于0.7,说明研究数据总体与维度信度较高,基于该问卷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将得到具有可靠性的结果。接下来进行效度分析,采用常用的KMO检验法。本研究中KMO的值为0.766,表明数据亦具有较高效度。基于该数据所做的统计分析具有较好的可信度。

4 基于OWA算子的新型女职业农民职业胜任素质评价

4.1 一级指标权重计算与分析

通过专家访谈,邀请6位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方面的专家对各项指标进行权重评分,运用OWA算子,计算新型女职业农民胜任素质的8个一级指标权重值。这种方法能最大限度减少决策数据极值对整体决策数据的影响,使确定的指标权重相对合理,具体步骤如下。

4.1.1 专家打分

邀请6位专家,根据同一层次指标的重要性程度对新型职业农民胜任素质评价指标(Cij)进行打分(0~10分),得到原始决策数据(a1,a2,a3,…,an-1,an),将已知决策数据按降序排列,并从0开始重新编号,得到新数列(b0,b1,b2,…,bn-2,bn-1 ),其中(b0≥b1≥b2≥…≥bj≥…≥bn-2≥bn-1 )。

4.1.2 位置赋权

数据bj的比重分别对应组合数Cjn-1,也即n个数据b0,b1,b2,…,bn-1分别对应n个组合数C0n-1,C1n-1,C2n-1,…,Cn-1n-1,故得赋权向量:

kj+1=Cjn-1∑n-1k=0Ckn-1,j=0,1,2,…,n-1。(1)

根据二项式定理,有:

∑n-1k=0Ckn-1=2n-1。(2)

即得kj+1=Cjn-12n-1,j=0,1,2,…,n-1。(3)

4.1.2.1 确定绝对权重

利用赋权向量(kj+1 )对打分数据集 (b0,b1,b2,…,bn-2,bn-1 )进行加权,得到新型职业农民胜任素质评价指标Cij的绝对权重值(ωi′):

ωi′=∑n-1k=0kj+1bj,i=1,2,…,m。(4)

式中:m表示指标因素的个数。

4.1.2.2 确定相对权重

计算新型职业农民胜任素质评价指标Cij的相对权重值(ωi),即

ωi=ωi′∑mi=1ωi′,i=1,2,…,m。(5)

专家打分结果见表2。

根据公式(1)至公式(5),可得一级指标的相对权重见表3。

由表3可知,身心健康素质指标权重为 0.140 3,是所有一级指标中最重要的指标;次重要指标为为经营管理素质,权重为0.130 8; 法律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权重分别为0.130 5、0.126 4,位列第3、第4;科技素质和专业素质同为次不重要指标,而最不重要的2个指标为基本特质和生态素质。

4.2 二级指标权重计算与分析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计算每项二级指标在其所属一级指标中的权重并排序,具体见表4。

分析表4可知,在基本特质中主体意识排第1位,说明经过前期的培育,新型女职业农民的主体意识已经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然而与男性职业农民相比,女性平时忙于家庭事务,因此学习主动性不强,学习能力也落后于男性,这也导致新型女职业农民的受教育程度偏低,普遍得不到提高;在科技素质中,科技实践能力得分最高,说明新型女职业农民的实践能力在培育过程中得到了明显提高,然而由于总体文化素质偏低等原因,新型女职业农民计算机互联网知识匮乏,而且缺乏创新能力;在经营管理素质中,信息分析能力占第1位,说明新型女职业农民的信息分析能力已经有所提升,但资源整合能力仍然较差,市场眼光不足,不能及时了解市场动向和把握市场机会;在法律素质中,法律政策知识排名第1,说明目前新型女职业农民来经过培训已经初步掌握了一定的法律知识,但法律敏感度和法律思维仍然不足;在思想道德素质中,诚信正直和责任意识并列第1位,说明新型女职业农民能够做到诚信正直并具有一定的责任意识,但在经营传承与分享方面仍然做的不够好;在身心健康素质中,积极进取排第1位,说明新型女职业农民已经有了改变现状积极进取的态度。而女性农民主体参与培育具有很强的示范作用,能够对身边其他女农民产生积极影响,但其自身仍存在自信心不足等悲观现象,身心健康管理意识也比较薄弱;在专业素质中,农业综合知识排第1位,说明作为农民,新型女职业农民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农业科学知识,但其他方面的专业知识仍有待提高;在生态素质中,绿色环保意识排第1位,说明新型女职业农民的绿色环保意识初步形成,但生态农业综合知识仍有待充实,安全绿色生产责任感不足,须要不断提高。

4.3 组合权重计算与综合评价分析

由表5可知,经过权重排序后,部分指标排名并列,因此24项二级指标权重总体按照1~12名排序。根据排名分析,本研究总结出新型女职业农民胜任素质状况,具体如下。

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基本特质中的受教育程度排第12名,是所有素质中得分最低的指标,说明新型女职业农民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

科技素质还存在差距。科技素质中的3项二级指标科技实践能力、科技意识、科技知识排名分别为第7、第8、第9,女性职业农民的科技素质有所提高,但距离乡村振兴战略和现代农业发展的具体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

经营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在经营管理素质中,资源整合能力和信息分析能力排名第4,识别市场机会能力排名第5。总体来看,经过培育,新型女职业农民已经具备较高的资源整合能力和信息分析能力,并且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市场风险意识,具有一定的识别市场机会的能力,整体来看新型女职业农民的经营管理水平已经有所提高,但仍有较大的进步空间。

法律知识不足。法律素质中,法律政策知识排名第3,法律思维和法律敏感度排名第6。过去,新型女职业农民掌握的法律知识局限在选举、婚姻、继承等政治、生活方面,经过一段时间的专题培训,新型女职业农民所掌握的专业性法律知识明显增多。大部分女性职业农民已经初步建立基本的法治观念,认可用法律手段来解决问题。然而,一旦遇到具体问题,绝大多数农村妇女仍然选择非法律手段解决问题。可見,多数女性职业农民的法律思维和法律敏感度仍不强,不能真正落实到实际行动中。

思想道德素质偏低。从表5中可以看出,思想道德素质中的共享意识排第7名,诚信正直和责任意识都排第5名。目前女性农民的思想道德观念依然处在比较陈旧的传统模式,共享意识淡薄,小农思想严重,存在“等、要、靠”的现象。因此,新型女职业农民的共享意识培育工作有待加强,整体思想道德素质仍有待提高。

继续保持良好的身心健康素质。由表5可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新型职业女农民的身心健康素质良好。然而仍然存在小部分的女农民对身心健康认识不足,健康查体意识淡薄,即使查出问题,也迫于经济压力,不想去医治,觉得小毛病忍忍就好了。有关数据显示,中国每年有约 16 万名农村妇女存在心理健康问题[19]。显然,新型女职业农民的身体健康素质和心理健康素质还有提升空间。因此,在继续保持新型女职业农民良好的身心健康素质的同时,要帮助身心健康素质较弱的女农民提高自身健康素质。

专业理论知识薄弱。由表5可知,财务管理知识排名第11,科技知识、市场营销知识、生态农业综合知识并列第9名,排名也比较靠后,这说明新型女职业农民没有形成系统的现代专业理论知识,知识结构缺乏时代性、先进性、实用性,无法应对新时代农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绿色生态环保发展理念不足。生态素质中的3项二级指标排名分别为第8、第9、第10,可见生态素质总体排名靠后,说明新型女职业农民的绿色环保意识、生态农业综合知识、安全绿色生产责任素质已经跟不上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因此,当前应着力培育新型女职业女农民的绿色生态环保发展理念,提高其生态素质。

5 新型女职业农民胜任素质提升路径

5.1 着力提高新型女职业农民受教育程度

本研究结果表明,新型女职业农民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要解决这一问题,应做到内优外化。所谓“内优”是指要提高本土新型女职业农民的文化教育水平,尤其农村基础教育应受到高度重视,在农村基础教育方面应该投入更多的资金,使农村教学环境变得越来越好,才会有更多的人才愿意留在农村。另外还要转变农村重男轻女的观念,使农村留守女童从小就能接受良好的基础教育。二是要加强宣传,促进职业农民来源多元化。目前,新型女职业农民的主要来源是在农村务农的女农民。为壮大技能型和经营型女职业农民的队伍,优化新型女职业农民队伍结构,应加强宣传和政策倡导,鼓励农业相关专业女大学生回乡就业和创业,成为新型女职业农民。

5.2 消除女职业农民社会性别差异

根据评价结果可见,经过前期的培训,新型女职业农民的科技素质、经营管理素质、法律素质、思想道德素质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但还存在提升空间。为了更大程度地提升女农民的这些胜任素质,最根本的是要使农村妇女具有独立的经济来源,不再依附于男性,这样才能更好地消除社会性别差异。农村劳动力中妇女占大多数,性别平等能更有效地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开展。例如政府主导开办传统手工艺品传习班,根据当地人文资源就地取材,与当地相关企业签订收购合同,或者建立电商销售平台,保证妇女农民有固定收入。

5.3 联合农业院校培育新型女职业农民

建议政府利用农业院校的先天优势,与当地农业院校联合培养新型女职业农民。尤其是在专业素质和生态素质方面。从评价结果看,新型女职业农民的专业素质和生态素质相比其他素质更为薄弱,而农业院校办学历史悠久,教师资源优厚,教学设备先进,培训体系成熟。根据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要求,构建有关农业综合、财务管理、市场营销和生态农业等多个领域知识体系,形成新型女职业农民培育的长效机制,有效提高新型女职业农民的专业素质和生态素质,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人才保障。

参考文献:

[1]2020年中央1号文件[J]. 中国农民合作社,2020(3):15.

[2]全国妇联妇女发展部农村处. 培育新型职业女农民 助推现代农业发展——关于新形势下新型职业女农民培训工作的思考[J]. 中国妇运,2015(4):21-24.

[3]何明丽. 乡村振兴背景下培育新型女农民的对策研究[J]. 现代商贸工业,2018,39(20):115-116.

[4]杨德兴,袁美勤. 苏州女性农民推动现代农业迈上新台阶对策研究[J]. 中国农业教育,2017,24(1):41-47.

[5]杨亚利. 女性农民参与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探析——以陕西为例[J].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1(2):26-29.

[6]康芳民. 培养新型女农民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动力保障[J]. 理论导刊,2009,31(7):64-66,69.

[7]刘 琼. 农村新型职业女农民教育培训现状及其策略[J]. 长江丛刊,2018,35(18):138-139.

[8]沈 彤,赵 丹. 农村留守妇女参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问题、原因与对策[J]. 中国成人教育,2019,28(19):87-91.

[9]杨 梅,刘 庆,赵惠燕. 新型女职业农民的特质及面临的挑战[J]. 中国农业教育,2019,19(5):57-64.

[10]胡 红,付少平. 不同知识传播渠道对女性农民影响的调查分析——以女性农民接受农业科技知识为例[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2(1):13-15,20.

[11]李 行. 现代农民素质能力建设简析[J]. 现代化农业,2019,41(10):67-68.

[12]杨艳丽,李 丽,李 冰. 乡村振兴战略下新型职业农民从业素质提升研究[J]. 成人教育,2018,38(2):67-70.

[13]陈春霞,石伟平. “生产经营型”新型职业农民胜任素质的要素构成研究——基于行为事件访谈法[J]. 现代远距离教育,2020,37(1):11-18.

[14]廖开妍,杨锦秀,刘昕禹.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效果评价及其影响因素——对四川省成都市812位参训农民的调查[J]. 职业技术教育,2019,40(36):45-50.

[15]傅锦敏. 新型女性职业农民培养的研究——以湖州市长兴县为例[D]. 杭州:浙江农林大学,2018:19-26.

[16]贾钢涛,卫梦思. 新时代背景下培育农民科技素质研究——以陕西省为例[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26(15):35-40.

[17]李维晶. 农业产业化发展背景下农村经济管理人才培养探讨[J]. 商讯,2019,37(19):188-189.

[18]王乐杰,沈 蕾. 城镇化视阈下的新型职业农民素質模型构建[J]. 西北人口,2014,35(3):90-95,101.

[19]康芳民. 新农村建设需要着力培养新型女农民——农村妇女素质的分析与调查[J]. 管理观察,2008,15(12):124-126.

作者:张霞 许秀梅

法律素质研究管理论文 篇3:

浅谈军队政治工作干部的法律素质问题

提 要 国以法兴,军以法强,良好的法律素质,是依法组织做好政治工作的基础与前提,随着国家法制化进程的推进,特别是军队正规化建设工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法律素质在政工干部所应当具备的素质中的地位日益凸显。由于军队的特殊性,提高政工干部的法律素质已成为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提高法律素质,才能在从严治军上拥有发言权,掌握主动权。

关键词 军队 政工干部 法律素质

一、我军政治工作干部应当具备的法律素质

(一)全面化的法律意识。

法律意识,是人们对法和法律现象的思想观点、心理和态度的统称,表明人们对法律和法律现象的看法和对法律规范的认同的自觉程度,它不是自发形成的,它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学习和自觉培养的结果,也受法律文化传统潜移默化的影响,它是法律素质的主观方面。随着依法治军,从严治军方针的提出,法律在军队中的重要性也越来越明显,法律意识却是政治工作干部法律素质的核心内容,而是否具备法律意识以及具备了怎样的法律意识,直接影响甚至是决定着政工干部在工作中的法律实践方向。笔者认为,政工干部应当把军队制定的各项条令条例、法律法规作为自己日常行为规范的最基本的准则,在自身做到知法懂法的基础之上,严格依法办事,同时依法维护自己的权利,履行自己的职责。另外,政工干部还得有法定权限的观念,根据军队《政治工作条例》中的规定,明确自己的职责范围,做到条例中规定的权利才可以使用,不得超越自己的权利范围,在做到这点的同时,相应的也需具备法律责任的意识,树立法律责任观念,必须对自己行使权利、履行职责的行为负责。

(二)现代化的法律知识。

法律知识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现行法律条文中关于法律规则的知识;二是法律学问中关于原理的知识,即所谓的法理知识。我们所常常提及的一般意义上的学法、懂法,就是要求既熟知一些基本的法律条文,同时又掌握一定的普遍适用的法律原理,这是法律素质的客观方面。一名合格的政工干部,掌握必要的法律知识是其所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因为只有熟练掌握了基本的法律法规常识,才能运用法律手段更好地促进各项工作的发展。在军队信息化建设日益发展的今天,同时也带来了越来越多的军队与地方的法律问题,作为军队政工干部,应当掌握一些更多的地方性法规,这样才能更好的维护广大官兵的切身利益,为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打下坚实的基础。着重了解掌握一些与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建设以及国际军事斗争相关的法律知识,值得特别指出的是,类似于战争法、武装冲突法、国际法等其他一些部门法,与军队以及国防利益紧密相关的法律,都要熟练掌握,理解透彻,为法律战的开展打下牢固的法律素质基础。

(三)用法执法的能力。

古人云“涂法不足以自行。”法律是靠人来执行的。政工干部的法治能力的核心是依法办事的能力,这也是法律素质得以体现的根本途径和手段,作为政治工作干部,其本身的责任就是做好官兵的思想工作,这就要求他们首先要善于从法律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较强的法律思维,用法律规范、权利义务、民主政治的理念去思考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去分析涉及法律的争议问题,不用权威论述代替法律,增强法律的敏锐力和鉴别力,准确把握事情的法律意义并及时作出正确的判断和评价。其次是必须具备良好的运用法律的能力,根本上就是要知道法律的基本运用程序,尤其是要熟悉根据军队的特殊性而制定的《军队政治工作条例》、《军队基层建设纲要》等等开展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手段程序等。最后要有较强的法律运用能力,在遵守法律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创造性的运用法律做好具体工作,解决具体问题。

二、我军政治工作干部应当具备的法律素质的特点

(一)具有鲜明的军队性。

政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的,进一步说,政治工作的对象是人的思想、行为与组织。对于军队这个特殊群体来说,其高度集中统一的原则要求下级要绝对的服从上级,个人认为应当遵循军队的特点和规律,全面提高政工干部的法制观念和法律素质,这就要求政工干部能够很好的把握“听上级”与“听法律”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在军队中法律制度的权威性与领导干部的权力之间产生的矛盾,要坚决杜绝只讲权利不讲义务或只重义务不重权利的偏差思想,其实这些根本上也是不同于普通公民的具有军队特色的法律素质。贯彻到行为之中去就是要政工干部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战国时期韩非有句名言:“法不阿贵,绳不挠曲”,说的就是执行法律必须公正,决不偏袒,就像木匠使用墨线不迁就弯曲的木材一样;权力运行是否规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坚持实行民主,政工干部要自觉强化集体领导意识,将民主集中制发挥到极致,不折不扣的贯彻落实好民主集中制原则。

(二)具有显著的现代性。

俗话说:“政治工作是我军的生命线。”从法与道德的相互关系角度,进一步分析军队中法律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不难清楚法与道德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他们构成现代社会两种极为重要的社会调控方式。基于法与道德的本质属性和社会条件,道德与法分别有其擅长的调控范围、方式和层次,同时又有很强的互补性,因而对于道德与法,必须结合为用。这不仅是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主张和特色,也是时代的呼唤和社会主义现实属性的要求,法与思想政治建设的关系和法制教育与思想政治建设的关系,密切相关又有微妙的区别。教育是传承文明的重要方式,法制教育是提高现代社会人的法律素质的基本手段,军队法制教育是将法的思想思想政治建设功能发挥出来的重要途径。

(三)具有强烈的政治性。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政工干部除了要具备应有的基本法律素质,其政治思想素质也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说到底就是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不断增强党性,牢记党的性质和宗旨,增强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始终怀揣着全党全国全军的工作大局,养成从政治上判断形势、观察问题的好习惯,在事关全局、事关政治方向、事关根本原则、事关法律底线问题上做到是非分明,头脑清醒。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越来越注重军队的福利待遇问题,各级干部及广大官兵面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思潮的冲击,法律效力及制裁力自然面临着严峻的考验。然而首当其冲的仍然是思想政治问题,如果不讲政治,不注意以马克思主义改造主观世界,就可能偏离正确的人生方向,陷入腐化堕落而不能自拔从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不讲政治,不仅会毁掉自己,还可能给党和人民的事业、给国家的军事利益、国防安全带来严重的危害和损失,走向知法犯法的歧途。因此只有在讲政治的前提下,努力提高政工干部的政治思想素质,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建立一支拥有较高法律素质的政工干部队伍。

三、提高我军政治工作干部的法律素质的主要途径

(一)加强法律教育的力度,促进法律素质的养成。

进行经常性法制教育,是提高各级政治工作干部法律素质的需要,是建设现代化、正规化和革命化军队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依法从严治军的重要保证。最近几年来,部队经过普法教育和法治实践,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政治干部的法律素质。然而必须清醒的认识到法制教育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情,它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眼下应当强化法制教育的针对性,就是要做到对症下药,有的放矢,要研究我军建设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国家所处于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研究当代官兵的现实特点,是法制教育在这样的时代大背景下展开,另外也要结合党的先进性建设和社会主义荣辱观,将政治干部学习法律知识、树立法治观念、增强法制能力提高到能力建设的高度上来,将法制教育渗透到军队建设的血液中去。

(二)健全政治干部法律素质培养提高的有效机制。

当前,针对政治干部法律素质的现状,要着力在以下两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对干部的选拔、任用制度进行改革,做好政治干部选拔、使用、培养期间的法律培训工作,把较高的法律素质作为政治干部任职前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大力推广任前法律素质考核制度,使他们熟练掌握履行职责、开展工作所必需的法律知识。二是对于政工干部执法用法是否公平公正公开,是否合法正义,有无“以权代法“等等现象,要严格管理监督体制,进一步加大上级对领导干部的管理监督的力度,把集中监督与经常监督,直接监督与间接监督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军内完善的网络系统,设置网络意见箱、网络论坛等网络监督平台,为实施监督工作提供方便,为提高政工干部的法律素质建立好有效平台。三是加强对政治干部执法守法情况的考评,将考核结果与他们的奖惩结合起来,确保法律素质的高起点,确保在政治工作实践中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法律运用研究.

[2]依法治国论.

[3]我国当前法律实施的问题和对策.

[4]提高政治干部的法律素质.军队政工理论研究.

[5]推动军队正规化建设向更高水平发展.

作者:高 歆

上一篇:融资平台交通工程论文下一篇:网络传播现状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