沼气生态建设管理论文

2022-04-17

编者按:内蒙古在实施国家户用沼气建设项目中,结合实际,不断创新发展模式。形成了以沼气建设为核心,集成农村牧区生产生活技术于一体的六种发展新模式。构建了农村牧区循环经济和生态家园的雏型,放大了沼气建设的功能和效益,成为农牧民致富新的“动力之源”。农牧民建设户用沼气的积极性普遍高涨。同时,结合沼气应用创新发展了多种农牧业产业化模式。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沼气生态建设管理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沼气生态建设管理论文 篇1: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沼气发电工程资源供需优化模型研究

摘要:资源优化是沼气发电工程建设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对于解决沼气发电工程中资源供需不对称问题、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以及保护当地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充分考虑沼气发电工程生产运行系统中发酵原料、沼肥、沼气等的供需情况,提出了基于系统动力学方法的沼气发电工程资源供需模型。该模型包括状态变量,如人口总数和各类禽畜总数等,每个状态变量两侧都有1个速率变量,还包括发酵原料、沼肥、沼气等供需有关的常量或辅助变量。然后,在原有模型的基础上通过修改或增加某些变量,构造出了沼气发电工程资源供需优化模型。最后,通过1个具体案例,证明该模型是解决沼气发电工程资源优化问题的一种实用方法。

关键词:沼气发电工程;系统动力学;资源供需;优化模型

收稿日期:2015-05-14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编号:71201057)。

作者简介:张彩庆(1964—),男,河北保定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为技术经济及管理、电力市场等。E-mail:hdzhangcaiqing@126.com。

通信作者:臧鹏飞,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物流工程。E-mail:291996671@qq.com。 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是我国农村亟待解决的两大难题,而沼气发电工程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力措施。在农村发展沼气不仅能开发新能源、让农民用上清洁绿色能源、节约农民生活用能成本,而且也可以充分利用禽畜粪便、保护生态环境。此外,沼肥也可以作为农村耕地的肥料,节约农民生产成本。但是,很多沼气发电工程由于在兴建之前没有对沼气生产系统进行规划与分析,导致沼气发电工程在生产运行时出现了资源供需不配套等问题,不仅造成了资源浪费,而且造成生态环境污染。因此,依据发酵原料、沼肥及沼气的供需情况,确定沼气发电工程的规模大小和合理安排沼气生产,使各种资源充分合理利用,是沼气发电工程生产运行中首要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对沼气发电工程的研究工作越来越重视,学者们从不同方面对沼气产业的发展进行了讨论。如张无敌等分析了农村沼气和商品化沼气池的发展情况,对促进沼气产业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1]。张佰明阐述了沼气发电工程在现代生态建设中的6大功能、沼气产业化发展思路、沼气产业规模化发展模式等,最后提出以基地示范效应促进沼气产业发展[2]。

国内外关于系统动力学应用和沼气发电工程运行中供需平衡问题的研究较少。Andrews首次提出了厌氧消化系统的动态抑制结构模型[3],其他一些研究人员先后对该模型进行了修正和补充[4-6]。王凯军等结合黑箱模型和结构模型,提出了对厌氧动力学进行模拟的系统动力学方法[7]。顾树华等采用系统动力学模型对沼气发展的综合效益进行了分析,并以1个具体案例说明了系统动力学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沼气建设的效益,并为制定发展政策提供很好的参考[8]。欧阳彪先对沼气运行状态进行分析,然后用线性规划模型分析了沼气的供需模型并对原料及能源供需进行了优化[9]。王丽丽等应用系统动力学和有限元热平衡分析方法,针对黑龙江省某大型沼气发电工程,研究其能量供需平衡情况,并确定工程实际运行过程中的一些关键参数[10]。

一般沼气发电工程由政府投资建设,禽畜粪便等是沼气发电工程主要的发酵原料,其产生的沼气用于农户的炊事和取暖用气或供温室大棚用气,沼液、沼渣可用作肥料。如剩余沼气特别多,可以考虑利用沼气发电等。沼气发电工程的生产系统相当复杂,需要考虑发酵原料、沼肥等的供需平衡问题,以免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所以需要对这个系统的资源供需进行优化研究。本研究对沼气发电工程生产运行系统的资源供需优化问题进行研究,以实现各种资源的合理利用,充分发挥沼气发电工程在解决农村能源问题和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1模型

1.1沼气发电工程生产运行系统

沼气发电工程一般都是由政府投资建设,通常都兴建在养殖场等发酵原料充沛的地方。沼气发电工程生产运行系统由前处理工程、生产工程、后处理工程组成。前处理工程包括发酵原料运输、浓度调节等,生产工程包括保温、原料搅拌等,后处理工程包括沼气的净化、管道运输以及沼肥的利用等。发酵原料主要是禽畜粪便等,净化的沼气供农户们炊事供暖使用,沼液沼渣等沼肥返入耕地作为肥料[11-12]。依据发酵原料和农户对沼气的需求量来确定沼气发电工程的规模。其因果关系如下:(1)有关沼气供给的因果关系:发酵原料→沼气发电工程的规模→ 沼气量→可供的农户数;(2)有关沼气需求的因果关系:农户数→沼气的需求量→沼气发电工程规模→发酵原料需求量。

1.2系统动力学

系统动力学[13-16]是对系统进行分析及实现计算机模拟仿真的有效方法,在许多领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它以控制论为基础,对系统中的各个因素进行因果关系分析,根据信息反馈原理,描述整个系统的运行情况。根据系统因果关系建立随时间变化的动态模拟仿真模型,在进行仿真过程中,可以改变模型中的一些变量来优化运行系统,从而提供更好的结果,作出更好的决策。

1.3沼气发电工程资源供需模型

1.3.1基本假设本研究应用VENSIM 软件建立沼气发电工程生产运行系统资源供需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各个变量的参数基本依据原始的模型设定,通过修改原来模型的数据或增加某些变量,对原始模型进行优化,使沼气发电工程的资源供需状况得到更好的改善。特做如下假设:

(1)农村的沼气发电工程能够在其整个寿命周期内持续运行,其生产能力处于基本稳定的状态[17];

(2)农户人口及饲养禽畜的数量不会出现大幅增减的状况;

(3)剩余的禽畜粪便和产生的沼肥都被用作改良耕地的肥料[18-19]。

1.3.2模型构建沼气发电工程资源供需系统动力学模型见图1。

1.3.3建立仿真方程式

1.3.4沼气发电工程资源供需优化模型基于上述沼气发电工程资源供需的系统动力学模型,要使沼气发电工程的资源供需状况得到更好的改善,我们需要修改或增加模型中的一些变量,以对其进行优化。如农村沼气发电工程[20-21]产生的沼气不仅能满足计划供气的农户需求,还有很多剩余,则可以考虑其他用途,比如给更多的农户供应沼气,也可以考虑建温室大棚;同时,沼气发电工程产生的沼肥可首先要满足农业耕地对肥料的需求和其他用途比如温室大棚对它的需求,剩下的沼肥可以用来生产商品颗粒有机肥。假如沼气发电工程的规模很大,生产的沼气除了满足农户和温室大棚的需求外,剩余的沼气可以用来发电(图2)。

改变的仿真方程式:

2具体算例

2.1河北某沼气发电工程简介

河北省某沼气发电工程被计划兴建于某村,沼气发电工程规模暂定为1 000 m3,并在2015年正式投产。该工程以禽畜粪便为发酵原料,产生的沼气为农户提供炊事和取暖用能,而且产生的沼肥还可被用作改良耕地的肥料。该村有 892 户,3 618 口人,耕地面积1 058.933 hm2,主要以生产猪为主导产业。目前,猪饲养量 18 000头。日处理鲜猪粪 345 t,年产沼气可达35.2 万m3,依托该工程,能够为600户农户提供沼气。

2.2模型

依据河北某沼气发电工程生产运行的实际资源供需关系,以沼气需求总量、施肥耕地需求量、猪粪和沼肥的供需差、沼气发电工程规模等变量为主要研究对象,沼气发电工程资源供需动力学模型见图3。

2.3模型模拟及结果分析

依据河北某村的人口及猪的数量变化和有关沼气发电工程的生产运行参数,查找其他沼气发电工程相关数据并经过检验后,确定了上述模型是有效的。模型包含很多变量,主要变量的初值如下:总人口数的初值是2 343,猪的总数的初值是18 000,设定此模型的模拟时间为16年,时间步长为 1。在模型模拟仿真运行中,主要考察沼气需求总量、施肥耕地需求量、猪粪和沼肥的供需差、沼气发电工程规模等变量(表1)。主要变量的初值如下:

从表1能够看出,沼气需求总量、沼气发电工程规模、猪粪总产量、用户数量、施肥耕地需求量、猪粪的供需差都随时间变化呈上升趋势。依据人口出生率及死亡率,600 户农户在未来16 年将会增加到628 户,沼气需求总量每年达 23.71万~24.78 万 m3,计划兴建的1 000 m3沼气发电工程可以满足600户农户未来 16 年对沼气的需求,并且每年还能剩余10.42万~11.49 万m3的沼气。对于此问题,可以考虑增加沼气供气的农户数,以便能够充分利用沼气。该村猪粪产量每年达 12.6万~17.59万 t,它主要被用作沼气发电工程的发酵原料,而且每年还剩余11.98万~16.95 万 t 。沼气生产会产生大量的沼液、沼渣等沼肥,假如要把所有剩下的沼肥和粪肥利用掉,那么就需要2 320~3 267 hm2的农业耕地,但是这比现有的耕地面积要多许多,这说明该村的沼气发电工程虽然可以获得一定的效益,可是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比如资源浪费及环境污染等。

2.4优化分析

根据上述系统动力学模型的模拟分析,河北某沼气发电工程不但要增加其生产规模,而且要改善它的生产运行模式,才能解决该村存在的浪费及污染问题。

现在假定该沼气发电工程产生的沼气能够满足该村892户人口的炊事和取暖用能,产生的猪粪大都被用作沼气发电工程的发酵原料,剩下的猪粪全部用作农业耕地肥料,产生的沼肥先满足该村耕地所需肥料,剩余的经过后续加工处理生产成商品颗粒有机肥(图4)。该村的施肥耕地面积是1 058.933 hm2,设定生产颗粒有机肥比例为 0.125[22](表2)。

沼气需求总量、沼气发电工程规模、沼肥供需差及颗粒有机肥总产量都随时间变化呈上升趋势。沼气发电工程规模只有达到 992~1 038 m3才能为全村农户提供集中供气。该村892户农户在未来16年每年沼气需求总量34.92万~36.57万 m3。沼气发电工程产生的沼肥先被用作耕地肥料,剩余的6.40万~11.37万t每年可以生产 8 002.19~14 208.3 t 商品颗粒有机肥(表2)。通过上述分析,优化后的沼气发电工程不仅能为全村农户提供清洁的炊事和取暖用气,还可以利用剩余的沼肥生产出商品颗粒有机肥,为该村带来了巨大的效益:一方面解决了该村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另一方面满足了该村的能源需求问题。此外,生产的颗粒有机肥也增加了该村的经济收益。目前,该村已将有机肥生产项目列入沼气发电工程配套项目。

3总结

本研究对沼气发电工程的生产运行系统资源供需与优化进行了分析,应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建立了沼气发电工程资源供需模型。通过改变模型中的发酵原料、沼肥、沼气等变量对沼气发电工程生产运行系统进行了优化,建立了资源供需优化模型,实现了沼气发电工程资源平衡,为沼气发电工程建设提供理论依据。此外,将该模型应用于河北省某沼气发电工程项目的资源优化,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张无敌,尹芳,刘宁,等. 农村沼气产业化发展与市场分析[J]. 农业工程学报,2006,22(增刊1):72-76.

[2]张佰明. 中国沼气产业发展展望——同济大学生物质能源中心主任朱洪光博士专访[J]. 农业工程技术:新能源产业,2007(3):8-12.

[3]Andrews J F. Dynamic modeling of anaerobic digestion process[J]. Journal of Sanitary Engineering,1969,5(2):95-102.

[4]Hill D T,Barth C L. A dynamic model for animal waste methodology[J]. Water Research,1982,25(5):1374-1379.

[5]Mosey F E. Mathematical modeling of the anaerobic digestion process:regulatory mechanisms for the formation of short-chain volatile acids from glucose[J]. Wa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1983,15(2):209-232.

[6]Costello D J. Greenfield P F,Lee P L.dynamic modeling of a single-stage high-rate anaerobic rector-I model derivation[J]. Water Research,1991,25(7):77-81.

[7]王凯军,胡超. 厌氧消化系统分析方法[J]. 中国沼气,2005,23(2):15-19.

[8]顾树华,王革华. 沼气建设的综合效益——系统动力学在沼气建设上的应用[J]. 农业工程学报,1988(2):88-95.

[9]欧阳彪. 发展农村沼气的规模分析[J]. 中国沼气,1990,8(3):26-28.

[10]王丽丽,王忠江,卢化伟.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北方大型沼气发电系统热平衡分析[J]. 农业工程学报,2011,27(增刊1):26-31.

[11]白晓凤,李子富,程世昆,等. 我国大中型沼气工程沼液资源化利用SWOT-PEST分析[J]. 环境工程,2014(6):153-156.

[12]史玉红,刘宏新. 沼气发电工程剩余物资源优化利用研究[J]. 农机化研究,2012(2):211-214.

[13]Ren Z S. Multi-point contact of the high-speed vehicle-turnout system dynamics[J]. 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2013,26(3):518-525.

[14]涂国平,贾仁安,王翠霞,等. 基于系统动力学创建养种生物质能产业的理论应用研究[J].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9,29(3):1-9.

[15]李维乾,解建仓,李建勋,等.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闭环反馈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41(11):209-216.

[16]Rehan R,Knight M A,Unger A J,et al. Development of a system dynamics model for financially sustainable management of municipal watermain networks[J]. Water Research,2013,47(20):7184-7205.

[17]孙淼. 江苏省规模化养殖场沼气工程效益实证分析[D]. 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1.

[18]王宇欣,苏星,唐艳芬,等. 京郊农村大中型沼气工程发展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 农业工程学报,2008,24(10):291-295.

[19]Huong L Q,Madsen H,Anh L X,et al. Hygienic aspects of livestock manure management and biogas systems operated by small-scale pig farmers in Vietnam[J]. The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2014,470:53-57.

[20]崔文文,梁军锋,杜连柱,等. 中国规模化秸秆沼气工程现状及存在问题[J]. 中国农学通报,2013,29(11):121-125.

[21]Adeoti O,Ilori M O,Oyebisi T O,et al. Engineering design and economic evaluation of a family-sized biogas project in Nigeria[J]. Technovation,2000,20 (2):103-108.

[22]王丽丽. 沼气产业化基本理论与大中型沼气工程资源配置优化研究[D]. 长春:吉林大学,2012.郭秀明,周国民,丘耘,等. 苹果结果期果园温度空间分布规律[J]. 江苏农业科学,2015,43(11:483-486.

作者:张彩庆 臧鹏飞

沼气生态建设管理论文 篇2:

户用沼气产业化:新农村建设模式的新探索

编者按:内蒙古在实施国家户用沼气建设项目中,结合实际,不断创新发展模式。形成了以沼气建设为核心,集成农村牧区生产生活技术于一体的六种发展新模式。构建了农村牧区循环经济和生态家园的雏型,放大了沼气建设的功能和效益,成为农牧民致富新的“动力之源”。农牧民建设户用沼气的积极性普遍高涨。同时,结合沼气应用创新发展了多种农牧业产业化模式。笔者与内蒙古自治区能源站的同志驱车3000余公里,先后走访了4个盟市、5个旗县区、15个农牧户、5个生态园区,深入采访了内蒙古沼气应用实践案例。

一、户用沼气:农牧民致富的“动力源”

劳作一天的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罕台镇板素耗村村民高海峰一家人回到家里,点着沼气灶开始炒菜,用沼气饭煲焖上米饭,大约15分钟后,一顿香喷喷的饭菜就端上了桌。而在使用沼气以前,这一过程将经历烧柴火、点牛粪、加烟煤、烧水、做饭等环节,烟熏火燎大约2个小时后才可能吃上饭。如今,以前只有城里人才可能享用的便捷生活方式已成为高海峰一家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房子干净了,做饭不累了,生活方便了!”高海峰年近70岁的母亲对于用上沼气以后的种种变化啧啧赞叹。“沼气是个宝,增效致富少不了,沼气进了家,干净卫生人人夸。建一个沼气池等于为家里雇用了一个不花钱的‘保姆’”。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联增四社范四毛女士对记者高兴地说。她家自从前年用上沼气后,做饭再不用烧向日葵秆和煤炭了,家里家外干净了,室内室外空气新鲜了。像高海峰、范四毛这样的家庭使用沼气以后每年还可节省生活资料开支近2000元。这是内蒙古大力推广户用沼气建设项目成果的一个缩影。

农村沼气建设有利于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减少废气物排放,建设清洁家园;有利于保护和巩固退耕还林、退耕还草成果,保护生态环境。2006年全区8万户沼气池年产沼气3000余万m3,相当于节约4.8万吨标煤,减少CO2废气排放16万吨,保护和巩固林地28万亩或草场128万。

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村牧区沼气建设,将其列入为农牧民办实事和自治区成立60周年大庆献礼工程之一,并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切入点和重要抓手,作为保护和巩固生态建设成果的重要举措,责成自治区农牧业厅与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全面负责,成立专门组织领导机构,全力推进。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内蒙古户用沼气从零起步,到2006年底,全自治区已有8万多像高海峰、范四毛这样的示范户通过使用沼气过上了过去无法想象的幸福生活。

内蒙古地处我国北方,地域辽阔,东西直线距离2400多公里,南北1700多公里,生态类型多样,气候条件差异较大。内蒙古在发展户用沼气中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在“一池三改”(沼气池、改厨、改圈、改厕)和“四位一体”(沼气池与太阳能日光温室、畜禽暖圈、卫生厕所一体建设)两种基本建设模式的基础上,重点完善、示范推广适宜内蒙古地域跨度大、生态类型复杂、农牧业生产类型多样的六大创新建设模式:

1.牧区“草原六结合”模式。与草库伦建设相结合,将“两池两灶两棚”(沼气池、青贮池、省柴节煤炕连灶、太阳灶、太阳能暖固棚、日光温室蔬菜大棚)六者相结合,综合建设,配套实施。总投资28600元,其中各级政府补助投资7200元(沼气建设1200元,畜棚暖圈建设6000元)。每年节支增效11000元。鄂托克前旗昂素镇昂素村牧民杨宝德盖利用这种模式发展暖棚220 m2、完善节水灌溉饲草料基地800多亩,并承包1万亩林场,再加上种植麻黄、柠条等经济型桥灌木、药材,繁育种畜等增收项目,年收入超过20万,实现了“草原绿了,黄沙退了,环境好了,农牧民富了”的美好愿望。一个8m3的沼气池年产沼气385 m3,相当于35亩薪炭林的年生产量或125亩干旱草地的年地表生物生长量,按2006年底8万个沼气池,每年可保护绿色林地28万亩或干旱草场1000万亩。

2.半农半牧区“农牧六配套”模式。以农牧户家庭为单元,将“沼气池、节能架空炕、节能灶、太阳能暖圈、饲草加工机械和青贮(或微贮)窖”等6种适宜于农村牧区家庭生产、生活的建筑和设施进行合理设计与配套建设。总投资10030元,其中各级政府补助投资9200元(沼气建设1200元,畜棚暖圈建设6000元,饲草加工机械2000元)。每年节支增效7860元。

3.农业种养结合区“庭院一池四改”模式。在庭院内建设沼气池,同时改造或新建太阳能保温圈舍,改造厕所,改造厨房,改造或新建节能架空炕。并且与改水、改院、改街道相结合,统一规划,综合实施。总投资3890元,其中各级政府补助投资1200元。每年节支增效2700元,当年建设,当年即可收回大部分投资。

4.农业种植区“田园五位一体”模式。在农户田园内,将日光温室蔬菜大棚、沼气池、太阳能暖圈、厕所、被动式太阳能暖房整体建设,构成“五位一体”。总投资50750元,其中各级政府补助投资9200元(沼气建设1200元,设施农业2000元,畜棚暖圈6000元)。每年节支增效8300元。

5.养殖小区“三池一体”模式。在以养殖肉牛、奶牛、羊、家禽为主的农户庭院内,将沼气池建设与发酵原料预处理池和发酵产物贮存池等“三池”同时建设,原料预处理、厌氧发酵、发酵产物贮存“三位”一体,方便沼气池正常运行与管理。总投资2230元,其中各级政府补助投资1200元。每年节支增效1500元。

6.在规模养殖场(户)开展“多池连体”模式。在养殖规模较大的养殖圈舍下,建设多个10立方米左右的沼气池,并串联起来,既能大大降低建设成本,又能将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改善环境卫生,减少常见疾病发生,促进农村和谐发展。总投资4290元,其中各级政府补助投资1200元。每年节支增效4500元。

2006年,自治区共示范推广6种沼气新模式304户,当年增收节支190万元,户均6250元。除“田园五位一体”模式投资回收期较长外,其它五种模式均是当年建设,当年受益,1-2年收回全部投资,有效利用18年以上。户用沼气真正成为农牧民致富的“动力源”。

内蒙古户用沼气六种模式的推广是循环经济理念在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实践中的大胆探索和创新,是构建农村牧区新型生态家园雏形的有益实践。

二、沼气应用产业化:农牧业产业化的“助推器”

如果说户用沼气推广为广大农牧民打开了致富之门,那么内蒙古乌海市海勃湾高效农业示范区的实践就给我们展开了一幅以沼气应用为“助推器”的农牧业产业化的美丽画卷。

海勃湾高效农业示范区位于乌海市海勃湾城

区北郊。该示范区规划面积10万亩,以“工业化理念、园区化管理、社区化模式”为发展思路,探索出“温室+住房+沼气+圈舍”的农村生态家园模式,并建立了“公司+农户+基地”的产业化体系。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示范区积极扶植和引进了民生奶业、岱山林牧、云飞农科、汉晟葡萄酒业等20多家带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具有一定带动力的农业科技型企业进驻示范区。这些龙头企业均以生态为目标,走生态高效农业的路子,发展以沼气为纽带的庭院能源生态循环经济与龙头企业产业化的有效结合。示范区借助“四位一体”生态家园模式,在蔬菜、瓜果、乳、肉等农产品生产过程中,按照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质量标准组织生产,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肥料、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兽药及有害于环境和人体健康的生产资料,而是通过使用有机肥、作物轮作、生物或物理方法等技术,广泛使用沼渣、沼液为农作物施肥,培育土壤,控制病虫草害,保证了农产品的优良品质。

在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陕坝镇“康尔徕”生态园,我们看到了更典型的田园“六位一体”生态产业化模式。这个园区在能源综合利用及节能环保上有突出特点。通过修建被动式太阳能暖房2座,配建节能架空吊炕、省柴节煤灶、太阳能热水器与日光温室、日光暖圈形成田园“六位一体”生态模式。在探索提高产气率方面,修建预贮池、沼气池、沼气过载贮料池,同时安装自动破壳搅拌装置,形成一个集太阳能、三沼(沼气、沼渣、沼液)综合利用为一体的良性种、养、殖生态循环体系。菜农黄大华为我们算了一笔账:今年种植一棚早熟密瓜,亩产5000多斤,每斤平均售价2元,亩收入1万多元。利用沼渣、沼液节省化肥,每亩100斤二铵、100斤尿素,计230元,节省农药开支约100元,而且农产品售价比市场平均高出0.5元,收入在1万多元。同时利用沼气灯使棚内平均增温3摄氏度,增加温度、补光和二氧化碳气肥,为蜜瓜高产、丰产创造良好的生产环境。“康尔徕”生态园已启用的36座温室大棚,每棚年收入1.5万元,节约开支1.18万元,入园农户年纯收入可达2.5万元以上,平均增收2.5倍。作为延伸产业,该园区对发展田园旅游观光和绿色生态农业的进一步探索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三、深化配套措施:沼气应用需突破三大“瓶颈”

1.技术服务体系尚需完善。内蒙古地域广阔,自然地理环境、生活习俗、物价消费水平、农牧区人均收入等方面差异较大,建设完善的技术服务体系面临点多、面广,难以集中、及时提供技术服务的难题。这也是近20年来沼气推广“两落三起”的重要原因。结合这一制约因素,自治区坚持以“政府引导,专业化服务,市场化运作,物业化管理”的思想体系,紧紧围绕自治区农村牧区沼气事业又快又好的发展为核心,以拓宽服务领域,丰富服务内容,完善服务手段,创新服务机制为重点,将沼气服务体系建设与沼气发展协调推进。鼓励多元参与,坚持方式多样,逐步建立以自治区级技术实训基地为依托、旗(县)能源站为支撑、乡村物业化服务站为基础、农牧民服务人员为骨干的沼气服务体系,为沼气农牧户提供优质、规范、高效、安全的服务,保障农村牧区沼气事业持续发展。按照内蒙古自治区农村能源规划目标,2007~2010年全区每年建设10万口沼气池。根据内蒙古农村牧区住户分散、社组之间距离相对较远的实际,每200~300个沼气户设置一个沼气物业服务站的布局,2007~2010年每年建设沼气物业服务站350~500个。到2010年力争使全区已建项目旗县沼气技术服务覆盖率达到100%,乡村沼气技术服务的覆盖率要达到100%。

2.农牧民沼气应用意识亟待提高。在采访中记者深刻体会到基层能源站、技术推广站广大工作者的艰辛和执著。这种艰辛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农牧民根深蒂固的保守观念对沼气应用推广的巨大排斥和不理解。的确,让长期生活在相对封闭落后农牧区的人们抛弃千百年来的生活习惯和模式确实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从东胜区到鄂托克前旗,从乌海市到临河市,一路行来所接触到的沼气推广工作者无不靠一己之力反复多次地深入农牧户介绍沼气应用技术,并亲自为农牧民安装设备。建一个沼气池,从落实到正常使用,技术员亲自上门服务不少于10次。广大农牧民是最现实的,尝到甜头的农牧民往往把这些辛勤工作的同志们当成了最信任的人。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区已形成比较健全的自治区、盟市、旗县三级农村能源管理和技术推广体系,农村牧区能源管理和技术推广机构94个,从业人员1386人;沼气生产工技工队伍建设也得到迅速发展,到目前为止,全区获得沼气生产工职业资格证书的人数已达5357人,具备了每年建设26万个以上沼气池的能力,其中有76个旗县的沼气生产工人数在50人以上。

在沼气推广工作中,内蒙古始终把农牧民愿意不愿意、满意不满意作为建立沼气物业化管理机制的标准,把农民利益放在首位,充分体现“花小钱、大服务”、“民建、民管、民受益”思想。旗县沼气技术服务站(办)定期对村级物业服务站情况监督检查,采取走访座谈、发放征求意见函、公开举报电话、召开沼气户大会等形式,广泛听取广大沼气用户的意见和反映,以便及时了解民意,解决疑难,确保沼气用户满意。客观上促进了对农牧民思想意识的解放和有效宣传。2006年自治区农牧业厅、自治区发改委制作了沼气综合利用挂图1万张,发放到农牧民手中;2007年,再次并重新设计制作了沼气建设、宣传、安全利用、沼气建设“六大新模式”等挂图6万余张,挂历5000套,于春节前全部发放到农牧民手中,又将编印的《内蒙古自治区农村牧区沼气国债项目管理信息手册》印刷6万册发放给每个沼气项目户,自治区农村生态能源站还在内蒙古人民广播电台开办了沼气专题技术讲座,并与中加小农户项目办合作开展了技术培训。近期,自治区还将编辑出版农村牧区沼气综合利用光盘配合各个盟市、各项目旗县的宣传报导工作。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进一步扩大了农村可再生能源工作的影响。

3.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开发有针对性的金融创新服务。目前沼气推广项目几乎完全依靠政府推动。两年来沼气推广项目的资金来源主要依靠国家投入,全区350多万适宜建设沼气池的农牧户只有2.2%用上了沼气,远低于全国平均13%的水平,更是与其他省市相差甚远。因此,要想尽快让大多数农牧民用上沼气,用好沼气,就要广泛开拓融资渠道,创新金融服务,改变政府单一投入的局面。结合自治区实际,笔者认为,可以采取政府贴息,农牧民贷款先行建池使用,待国家批复后偿还。可以在农村牧区大胆开发小额信贷民营化试点。政策上,2005年5月,央行正式决定山西、陕西、四川、贵州、内蒙古和甘肃等6省进行小额贷款民营化试点,为这一实践提供了政策依据。现实上,内蒙古生产总值已达到4790亿元,增长率连续几年高居全国首位,民间游资储备充足,具备了成立民间小额信贷机构的条件。需求上,广大农牧民对小额金融服务需求强烈,而正规金融机构不能提供足够的小额贷款服务,开拓民间金融服务将有效弥补这一“金融真空”。在实践上,可以制定民间信贷机构“只贷不存”的原则,以高于国有银行基准利率4倍以内的贷款利率放贷,保证沼气产业化应用户和民间信贷公司双方共同的利益。

作者:杨 亮

沼气生态建设管理论文 篇3:

盂县农村沼气发展现状探析

摘要:文章介绍了盂县农村沼气发展的现状及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的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盂县;沼气;现状

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调整农业结构,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已成为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在农村大力推广沼气建设,对于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循环农业,改善农村生产和生活环境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盂县农村沼气发展现状

全县30万人中,有农户8.6万户。至2009年底沼气用户总计1060户,占农户总数的1.2%,其中,南娄镇坡头村500m³大型沼气站供用户300户,西烟镇南头村500m³大型沼气站供用户300户,家庭小型10m³沼气池用户460户。尽管户用沼气能为农户每年节约开支900元左右,但农村沼气发展还是相当迟缓。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1 原料因素 一个10m³的户用沼气池正常使用需养殖2头猪以上才能保证,如今养殖业逐步专业化,养殖业形成一定的规模后,进行小户养殖的农民利润微薄。因此,盂县大部分散养户户均不到0.5头,畜禽粪便根本无法满足这种需要,沼气池没有足够的原料来运转,就没人想去用沼气了,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户用沼气在盂县的推广普及。

1.2 资金因素 以现在的补助标准,政府只对每户沼气池补助1500元,即使建仅供农户一日三餐做饭用的沼气池也得10m³,农户还须自筹2800元左右,如果做饭取暖都满足,每户得建40-50m³的沼气池,加上取暖设备改装,需要30000多元,成本太高,如果建集中供气的大型沼气站,资金需求大,现有的两座大型供气站均投资300多万元,后期管理成本也较高,村集体或个体企业难以负担。因此,我县广大农民取暖做饭还是首选煤或秸秆。

1.3 劳动力因素 当前,盂县的户用沼气发展基本是补助各家各户建造10m³的小型沼气池。这种方法虽然投资相对较小,但使用管理对农户依靠率过高,目前,外出务工、经商的农民较多,建沼气池对自由择业限制较大,这就使户用沼气发展较困难。

1.4 示范效果因素 由于现阶段盂县沼气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沼气池用户只能解决部分燃料问题,取暖还得买煤,再加上已建好的沼气池前期投资不足、导致沼气的种种功能作用不能充分地发挥出来,沼气增值应用无法实现。村民们根本看不到沼气建设带来的明显利益,认为用不用沼气没区别,影响了沼气在农村的推广与利用。

1.5 选址因素 建造沼气池需要有场地,在前些年的乡村宅基地规划上,没有考虑以后要在院子里建沼气池,因此一些农户院子的实际面积有限,没有合适的场地,对沼气的建设也有一定的影响。

2 盂县沼气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差 相当多的干部群众对沼气的认识存在极大偏差;他们认为建沼气,唯一的好处只是为了煮饭方便,根本没有认识到沼气的综合效益,没有认识到农村沼气建设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基础地位。因此,对农村沼气建设缺乏推动和引导,造成我县沼气发展缓慢滞后。

2.2 缺乏规划,综合利用差 目前我县的沼气建设,仅仅停留在解决燃料问题上,沼气建设缺乏规划,与发展种养业规模、改善生活条件、改善生态环境还没有联系起来。沼气建设只是农户的自主行为,政府缺少有力的规划参与和监督指导,导致沼气的综合利用率低,综合效益发挥不够,对养殖、种植业的带动作用不明显,不利于沼气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2.3 机构不健全,后续服务差 全县各乡镇没有沼气推广机构或专职工作人员,管理体系不健全。县沼气推广机构技术人员少,经费短缺,办公条件差,工作开展困难,对沼气技术推广不够,加之我县的沼气发展规模小,市场机制不完善,沼气建设的后续服务管理相对滞后,导致一些沼气池管理不善,难以及时维护和保持正常运行,导致沼气池停用废弃,造成损失。

3 对盂县沼气发展的几点建议

3.1 提高认识,加强重视 要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对农村沼气建设进行深入广泛的宣传,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对建设沼气的认识水平,各级领导要把农村沼气建设作为解决农村吃水、通油路之后的又一个重大利民工程来对待,把农村沼气建设作为生态建设、新农村建设、发展特色农业、促进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措施来抓,全力推进我县农村沼气事业快速发展。

3.2 统筹安排,科学规划 推进沼气建设,实现持续发展,就必须统筹安排,切实搞好规划。要根据各地自然条件以及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编制好沼气建设方面的规划。要把农村沼气建设与重点村建设、养殖小区建设、农业产业化发展等同时规划,同时施工,积极开展大中型沼气、养殖小区沼气、联户沼气工程建设,解决沼气的原料、地址及资源循环利用问题,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3.3 增加投入,大力扶持 发展农村沼气,资金是保证。沼气建设是一次性投入、长期受益的农村小型公益设施,需要得到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扶持,政府要制定出台一些有力促进农村沼气建设发展的惠农政策,鼓励农民发展沼气;要积极争取部门的支持和协作配合,整合部门资源,形成合力,将农村沼气建设与新农村建设、农村改水、农村扶贫和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资金有机结合起来,共同打造示范村,充分发挥资金的协同效益。

3.4 典型示范,以点带面 坚持农村沼气建设与产业开发相结合,与养殖、种植业及农户的生产生活条件改善相结合,与沼气综合利用相结合的原则,认真抓好一批高标准示范点,着力培育沼气建设示范户,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使群众看得见,得实惠,以点带面,推动全县沼气建设深入开展。

3.5 健全机构,完善服务 建立健全县、乡、村沼气建设指导协调机构,配备专项经费,确定专职人员负责;要结合实际情况,采取政府引导、效益吸引等措施,逐步建立健全后续服务管理系统,延长服务链,形成方便、快捷、健全的服务网,促进全县沼气建设的顺利发展。

作者:张瑞清

上一篇:项目施工进度管理论文下一篇:工程项目管理模式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