沼气建设下的循环农业论文

2022-04-24

到北京投资。世界城市建设之下的北京经济发展方式谋变再次点燃了国内外企业淘金首都高端产业的热情,一时间生态良好、地域广阔的北京郊区县成为诸多资本追逐的对象。其中,延庆县无疑是2011年伊始最为耀眼的一个。1月5日,延庆县迎来了历史上规模最大、数额最多的投资盛事。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沼气建设下的循环农业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沼气建设下的循环农业论文 篇1:

重庆市铜梁区农村沼气建设现状及对策探讨

摘 要 介绍重庆市铜梁区沼气建设的历史和现状,分析当前铜梁区沼气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5条建议。

关键词 农村;沼气建设;面源污染;农业环境保护;重庆市铜梁区

知网出版网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50.1186.s.20160224.1535.002.html 网络出版时间:2016-2-24 15:35:37

重庆市铜梁区沼气建设已经历57年,至2015年6月底铜梁区建有户用沼气池6.37万口,其中正在使用的有1.18万口,大型沼气工程共有10处,中型6处,小型139处;对铜梁区生态环境保护、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建立农业循环经济,推进新农村建设具有很大的作用。铜梁区沼气建设主要存在着体系不健全、区域发展不平衡、技术力量薄弱、沼气综合效益发挥不足等问题。

1 历史与现状

1.1 沼气建设时段与机构变化

铜梁区沼气建设始于20世纪50年代,兴于70年代,稳于80年代,盛于90年代,精于当代(21世纪)。从1958—2013年铜梁区沼气建设走过了57年曲折而不平凡的历程,其中,第1阶段(1978年以前)为文化大革命年代群众运动大办沼气时期;第2阶段(1979—1988年)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沼气建设整顿、提高、稳步发展时期;第3阶段(1989—1999年)为沼气再次腾飞快速发展时期;第4阶段(2000—2013年)为树立科学发展观,建立资源循环利用,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社会,建设新农村要普及沼气的崭新时期。

1.2 沼气建设的成果

1.2.1 户用沼气建设现状

据查统计年报,至2013年底铜梁区建有户用沼气池6.37万口,其中正在使用的1.18万口、占总数的18.5%;可用未用的0.72万口、占总数的11.3%;不能使用的4.47万口、占总数的70.2%。

1.2.2 沼气工程建设现状

铜梁区沼气工程建设在重庆市处于领先水平。铜梁区已建成大型沼气工程10处,中小型沼气池145口,有效发酵容积约12820 m3;其中最大的沼气工程是铜梁区沙心生态食品有限公司建设的万头猪场沼气工程,有效发酵容积1500 m3,日产气350 m3以上,用于烧沼气锅炉供热生产挂面,其运行成本低,效益十分显著。

1.2.3 服务网点建设现状

近年来,结合实施农村沼气国债项目,铜梁区已建成村级服务网点70个,采购配备了沼气灶具和管件、沼气检测仪、抽渣泵等相关物资,并对网点服务人员进行了专业技术培训。

1.3 沼气建设的资源现状

1.3.1 有丰富的发酵原料

近年来铜梁区畜牧业迅猛发展,2014年出栏生猪70.5万头、牛0.23万头、羊4.18万头、肉兔251.98万只、鸭1784.1万只、鹅61.27万只。这些畜禽每年可产粪尿180多万吨,加上可用于发酵的秸秆总量约45万吨,全部发酵可年产沼气1.0亿m3,每户每天可用沼气1 m3,完全能够满足农村人口清洁燃能之需要。

1.3.2 有适宜生产沼气的气候条件

铜梁区属全国沼气气候分区类型的二类地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有利于微生物的繁殖和有机物的充分发酵、分解,对农村沼气建设非常有利。铜梁区年平均气温都在18℃以上,最冷月(1月份)平均气温也在7℃以上,冬天沼气池内温度在9~13℃,所以冬天沼气池也能正常产气。

1.3.3 有较强技术力量和丰富的建设经验

铜梁区在户用沼气池建设技术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池型以水压式、砖混结构池为主,其中“铜梁型”小型高效沼气池(上圈下池),产气率高,管理方便,受到专家及用户的高度推崇。近年来,又引进了玻璃钢沼气池、半软或全软体沼气池;2012年创新了水压式沼气池全混凝土现浇技术,用“沼气池气囊模具”现浇混凝土沼气池,显著提高了沼气池的成功率和质量,并能延长沼气池的使用寿命。在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方面,铜梁区内有能够建设发酵容积上千立方米大型沼气工程的技术力量,沼气工程建设技术水平在重庆市内处于较高水平。

2 存在的问题

铜梁区沼气建设在50多年漫长的发展中取得了一些成绩,很多农户从中受益,为铜梁区新农村建设和经济发展做出了应有贡献,但是目前还存在以下问题需要解决。

2.1 服务体系不健全

区级农业部门有机构、缺工作经费,没有为铜梁区服务的沼气物资供应总部;乡镇无机构无岗位,沼气建设管理工作开展困难;村级沼气服务网点明显偏少,服务人员无专业素质;铜梁区沼气技术队伍稳定难,人员技术水平差异很大。

2.2 服务对象转移未跟进

经过几年的建设,适宜建设户用沼气池的农户基本上都建了,再加上现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家里只剩老弱病残和小孩子,缺乏青壮劳动力,生猪养殖也减少,没有粪便来源时再建设户用沼气就没有意义了。而与此同时,由于没有外来资金的支持,小型养殖场的粪便没有经过处理,有一部分用于农业生产,多余的部分就到处流,严重地污染了周围的环境,给附近农户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前几年,国家的项目主要侧重600~1000 m3的大型沼气工程还有300~600 m3的中型集中供气联户沼气工程上,对数量相对较多的中小型畜禽养殖场的沼气工程需求,未能及时跟进。

2.3 专业技术人员队伍整体水平较差

目前,区级负责沼气建设的农村能源与环境监测站只有3名管理人员,缺乏沼气建设的专业技术人员作指导和监督;铜梁区现有沼气专业服务企业3个,但企业自有的沼气技工水平参差不齐,因为年轻的沼气技工经常要外出打工,常年在家的沼气技工多为有病或年龄大或技术差者,专技队伍数量严重不足,技术水平急待提高。

2.4 沼气综合效益没有充分发挥

沼气池的产物有沼气、沼液、沼渣,沼气除了作为热能利用外,可用于照明、诱杀虫(趋光性虫)喂鱼、贮存粮食;沼渣可用于种菇、养蚯蚓;沼液可用于养鱼、喷雾杀虫、优质叶面肥等。目前,铜梁区开展沼气产物综合利用技术的农户很少,“畜(禽)-沼-作物(粮、果、菜、桑、茶)”和“畜(禽)-沼-鱼”等高效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推广面积小,没有发挥沼气建设在生态农业中的高效作用,综合效益体现不出来。

3 促进铜梁区农村沼气建设的对策与

措施

3.1 增加资金投入,完善各项优惠政策

发展农村沼气,资金是保证。(1)地方各级政府要加大对沼气建设的扶持力度,落实沼气建设项目的配套资金。(2)要充分发挥农民的投资主体作用。广大农民既是受益主体,也是投资主体,要因地制宜,以科学求实的态度组织引导群众发展沼气,把工作做实、做细,确保“建一个、成一个、用一个”,通过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实在在的效益调动广大农民的投入积极性。(3)积极争取国家项目支持。

3.2 找准服务对象,加快沼气项目转型升级

尽量减少户用沼气池建设项目,积极争取国家资金,支持中小型畜禽养殖场沼气项目的建设,配合环保部门对环境的整治,使铜梁区在发展养殖业的同时能还给广大农户一个清洁的生产和生活环境。

3.3 健全服务体系

建设完善的农村沼气服务体系是沼气建设健康发展的保障。(1)要在乡镇农业综合中心确定沼气技术指员,负责从事沼气建设管理工作。(2)要着重培育1~2个沼气建设专业企业(公司或专业协会),尽快使铜梁区沼气技工人数达到100人以上,以保证铜梁区沼气发展的需要;(3)在铜梁区建设村级沼气服务网点100个,并对网点服务人员进行专业技术培训,为沼气建后服务做好坚实保障,以保证沼气正常使用率达到90%以上。(4)要加大对农村沼气后续服务网点的政策扶持,引导服务网点逐步由政府扶持型向自身创造型发展,逐步形成市场化经营、物业化管理和社会化服务的长效机制。

3.4 规范行业管理

在定期开展对技术人员进行技术培训的基础上,加强技工技能鉴定,实行技术人员有建池资格证才能上岗;对沼气设备市场进行检查,对劣质产品请求工商、质监部门查处;对沼气工程质量实行合同制管理,建立质量责任制和保修期制度。

3.5 搞好沼气综合利用,发挥最大效益

要在区内结合粮油种植基地、蔬菜种植基地、水果园、渔业大户等种养业发展,大力推广“畜(禽)-沼-作物(粮、果、菜、桑、茶)”和“畜(禽)-沼-鱼”等高效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充分发挥农村沼气建设的能源、生态、环保(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经济和社会等综合效益,为推进新农村建设做出贡献。

(责任编辑:敬廷桃)

作者:徐德春

沼气建设下的循环农业论文 篇2:

绿色延庆:王者归来

到北京投资。世界城市建设之下的北京经济发展方式谋变再次点燃了国内外企业淘金首都高端产业的热情,一时间生态良好、地域广阔的北京郊区县成为诸多资本追逐的对象。其中,延庆县无疑是2011年伊始最为耀眼的一个。

1月5日,延庆县迎来了历史上规模最大、数额最多的投资盛事。包括首创集团、金隅集团、首旅集团、首农集团、中航长力、重庆财信、台湾华宇、大连万达等在内的15家国内知名企业同时与延庆县政府达成项目合作协议,投资领域涉及旅游、新能源、都市农业等符合生态涵养发展区功能定位的相关产业,延庆县由此收获210亿元带有“绿色”标签的投资大单。

经济发展曾经一度落后其他区县的延庆,如今开始享受多年生态投资产生的巨大红利。很显然,接下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延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绿色产业发展机遇,这很有可能是关系到延庆经济未来强势增长的重要变革。

发展的拐点

上一个五年,经济总量足够大的北京之所以连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北京服务”和“北京创造”能够脱颖而出,很大程度上是北京市主动适应全球性产业升级和产业转移的必然结果。

历史将再度重演,企业家们将会因为同样的原因再度考虑产业向更高端升级或者转型进入新的产业领域,作为智力、信息、资金最为密集的北京自然是最佳的去处。而相比拥挤的中心城区,土地广袤且拥有较多产业用地的延庆县成为产业梯度升级和转移的受益者也在情理之中。

“这次在延庆投资建设3000兆瓦太阳能硅晶装备产业化项目,是企业寻求高端发展的现实需要。”北京京仪集团副总经理刘世华向记者表示,投资延庆的最直接因素缘于企业的产业升级和产能扩张。“京仪集团在光伏装备制造方面,拥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多年的发展已经确立了其规模和技术水平全国前三的地位,也因此成为集团重要的经济增长点,目前其在南三环的工厂生产和需求两旺,但狭小的空间已经使企业产能大大受限,寻求新的发展空间实现更大的发展已经势在必行。”

据刘世华介绍,京仪集团原有工厂散落在市区的各个区县,导致产业布局过于分散,难以发挥集约效应,这次是集团光伏产业在一个区域集中投资的第一个项目,今后相关的其他产业也会加紧在周边布局,最终将在延庆形成高端的光伏产业基地。 在土地紧缺、成本增加等一系列因素的推动下,那些曾经被中心城区引以为豪,并创造过巨额财富的企业家和工厂向郊区县转移,似乎正在成为一种新趋势。

同样缘于自身扩张原因将国际建筑设计创意园布局延庆的北京建筑设计研究院,其执行总建筑师邵韦平亦向记者表示,北京建筑设计研究院经过60年自身的发展,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规模,原有的场地、研发条件都到了饱和阶段,而且建筑设计行业本身经过多年的发展,技术交流、学术培训等方面的需求日趋迫切,这都需要创造一个新的发展空间满足发展需求。

实际上,除了企业或者产业自身的发展到了升级或者梯度转移的节点,对于投资商们而言,延庆的后发优势也是极具吸引力的重要“砝码”。

邵韦平坦言,由于此前的开发建设不足,延庆相比其他郊区县,提供的建设用地基本上属于完整的空间,地上没有太多的建筑物,企业可以在现有条件下轻松进行建设,这也是企业确定投资选址的重要参考条件。

刘世华则强调,“光伏装备作为整个光伏产业链条中的重要环节,我们不仅仅看中了延庆已经具备的产业链雏形,更看中政府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对项目的选择和科学的规划。”延庆致力于绿色产业发展的规划愿景与企业注重“高科技、绿色”追求的高度契台,让京仪集团与延庆的合作一拍即合。“我们接触了很多区县,各有各的优势,但我们认为与延庆合作更为合适。因为一个注重长远发展的企业,更看重合作区域的未来发展定位和围绕定位将为企业提供的优质服务。”刘世华说。

“总结延庆的后发优势,一是到现在也没受什么污染,二是已经具备了绿色产业发展的基础。”延庆县委书记孙文锴一语中的。

事实上,各种综合因素的交织,将进发出无比巨大的势能,延庆曾经的劣势已经慢慢转变成了发展的优势,比如良好的生态环境、完整的土地等。而一些仍然存在的劣势也正逐步弱化,比如位置的偏远、出入交通的拥挤等等。

而在更多的人看来,用生态优势赢得机会,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延庆经济发展已经迎来腾飞的拐点。

绿色的“资本”

国内外企业升级转移大势对诸多新兴空间带来的巨大机遇,对于北京有一种判断是,北京城区产业升级需要向外转移,尚有足够空间的郊区县最适合承接。有些研究京郊区域发展的学者甚至认为企业要继续发展生存,早晚必须去郊区县。

但其实诸多郊区县政府并不这么认为。采访中,孙文锴一再向记者强调,承接北京城区乃至国内外的产业升级转移,北京郊区县自然是个不错的选择,但各郊区县心里都清楚这绝不是唯一选择,因此能否抓住这次机遇,关键还在于区县自身是否具有吸引投资进入的“资本”。

实际上,作为首都生态涵养发展区的延庆,最明显的“资本”当然还是多年不遗余力地致力于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

为了建设首都西北绿色屏障,延庆2万山区农民搬出了大山,使40万亩山林生态得以休养生息。白河沿岸4000亩的优质水稻全部退稻还林,首都饮用水水源得到了保护。此外,为换取首都的蓝天碧水,财政税收本就落后的延庆还关闭了13家带有污染的企业。

树一棵一棵种,荒滩一寸一寸绿化,水源一点一点治理,延庆曾千疮百孔的荒滩变成了绿洲,如今延庆的林木绿化率已达到73%,二级和好于二级的天气在北京市名列前茅,延庆已经成为美丽的森林公园,天然的绿色氧吧。由此收获的是国家生态县、国家园林县城、首批国家能源示范县等等“绿色”称号。

对生态环境近乎苛刻的保护建设同时,延庆绿色产业的发展方兴未艾,新能源环保产业、旅游休闲业、都市型现代农业等异军突起。

依托丰富的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延庆引进了20多家新能源环保企业,成为北京新能源产业蓄势待发的重要一极。比如,由京能集团投资兴建的北京首座150兆瓦风电场,每年可向华北电网输送绿电近2.5亿度;亚洲最大的现代化蛋鸡厂——德青源蛋鸡场,利用鸡粪产生的沼气发电,每年可提供1400万度的绿色电力。2009年6月,“北京市新能源产业基地”正式在八达岭经济开发区挂牌,为新能源环保产业的集聚发展和产业链完善创造了新的空间。

作为北京旅游大县,依托首都国际化大都市特点,利用雄厚的旅游资源,延庆2010年接待旅游人次已经达到了1495万人次,旅游收入实现了18.2亿元,旅游休闲业的竞争

优势已初步显现。

以设施农业、有机循环农业为特征的都市型现代农业,打破了延庆传统的农业发展模式,诞生了归原有机奶等填补国内空白的有机农产品,使得延庆有机农产品在首都中高端农产品市场的占有率显著提升。

生态环境改善和相关产业的发展,擦亮了延庆的“绿色”名片,但要想让闻名而至的企业进得来、留得下、发展好,还需要延庆提供一流的招商软环境。

“只有解决投资商的后顾之忧,投资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孙文锴要求发改、规划、土地、环保等部门做好与投资商的服务衔接,并把项目落实明确为政府的年度折子工程,明确具体部门负责落实,以促成项目尽快落地开工,以此形成浓厚的“亲商、重商”招商引资氛围。

在“坚持高端一流标准,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的口号下,延庆各政府部门积极转变机关作风,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减少办事环节,缩短办事周期,提高办事效率,并在必要时由政府组织现场办公,创建服务投资商的绿色通道。

政府服务的优化有力促进了招商工作的开展,“延庆生态对企业发展有强大的吸引力,延庆服务同样让企业充满感动。”深有感触的刘世华说,“优质服务加深了企业对延庆的认同感,让‘绿色’企业与延庆牵手变得瓜熟蒂落。”

绿色产业向何处去?

当然,在现有基础上实现延庆的跨越发展,并不能完全寄托于承接外部产业的升级转移,还需要借助这一契机完成延庆现有产业的华丽转身,最终实现绿色产业在延庆的高端发展。

“延庆县‘十二五’时期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建成绿色北京示范区,要在加快绿色产业发展、推广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加强绿色环境建设、共享绿色发展成果上大有作为,这其中很重要的内容就是绿色产业发展的高端示范。”孙文锴认为,现阶段的延庆绿色产业发展正处于升级转型的重要阶段。“延庆要顺利承接来自区域外的产业升级转移,但并不是‘从右手传到左手’那么简单,而是要在一传一接中实现区县自己的产业发展目标。”

实际上,作为北京市的新能源示范区、北京新能源产业基地和国家绿色能源示范县,延庆近几年在风能、生物质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利用方面都做了积极探索,但大多属于示范性项目,其大规模的产业化才刚刚起步。

“接下来,延庆将围绕新能源产业链的完善,重点引进一些诸如装备制造、新材料生产等产业化项目,推动延庆新能源产业向高端化、集约化、集群化发展。比如,京仪集团的3000兆瓦太阳能硅晶装备产业化项目就是延庆现有光伏产业迈向产业化的重要体现。”孙文锴说。

延庆的旅游产业同样面临着全面的升级,延庆的年旅游人次突破了1400万,说明延庆有非常大的消费潜力,但如此大的旅游规模却只有不到20亿元的旅游收入,同时说明延庆现阶段的旅游收入更多的是依赖传统观光,门票经济仍然占有主导地位,实现传统旅游向休闲度假会展深度游的高端升级已经成为发展的必然。

其实,精明的投资商早已嗅出了商机,此次首创集团、金隅集团、首旅集团给环妫河、八达岭、大海坨等景区带来的80亿元投资,也是旨在提升延庆的旅游品质和水平,促进延庆旅游大县到旅游强县的逐步转变。

首农集团在延庆投资建设奶牛、种猪等繁育加工基地,大连万达投资建设有机农业生态园,则是依托延庆都市型现代农业的现有基础,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在延庆形成有机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的完整产业链。

而加大有机循环农业的发展,既可以服务旅游休闲产业发展,又能提高延庆有机农产品的附加值,还能带动延庆农民增收致富。延庆致力于把最高端、最安全的农产品提供给北京市民,此外延庆是国家生态县,有机循环农业的规模化发展还可以更好地保护环境,实现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和谐统一。”孙文锴说。

他强调,构建绿色北京示范区,延庆要为全市探索一条利学发展的新路,而新能源环保产业、旅游休闲产业、有机循环农业都属于延庆绿色产业的发展方向,将会成为绿色北京建设的有力支撑,也将为延庆的绿色北京示范区建设发挥重大的带动作用。

作者:赵方忠

沼气建设下的循环农业论文 篇3:

重视网点建设 强化后续管理 确保农村沼气持续健康发展

【摘要】 随着沼气建设规模的逐步扩大,后续管理问题日益凸显。永吉县能源环保站现已建立了26个农村沼气服务网点,构建了完善的沼气服务体系,有效地破解了当前农村沼气后续管理的难题。

【关键词】农村沼气服务网点建设

永吉县自2003年沼气建设项目实施以来,在政府积极关注,领导高度重视下,农村沼气建设事业得到快速发展,在新能源开发、农村环境改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县能源环保站通过采取加强领导、明确责任,搞好宣传、任务落实,抓好示范、典型引路,加强管理、严把质量关等有效措施,以每年1000户的建设速度向前推进,现共建沼气池6000户。但随着发展规模的逐步扩大,后续管理的服务体系建设滞后带来的不利影响日益突出,出现了故障维修不及时、配件供应跟不上、沼气池出料难、沼渣沼液综合利用率低等问题,已明显不适应产业发展的需求,严重影响了农村沼气事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加强农村沼气服务网点建设,提高后续服务质量,已成为农村沼气健康发展的关键。面对这种形势,相关部门认真思考研究,在全县范围内利用两年时间建立了26个农村沼气服务网点,有效破解了当前农村沼气后续管理的难题,并积累了一些经验。

1.创新机制,强化措施,把重心放在农村沼气服务网点建设上

1.1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确定了行之有效的建设机制 永吉县农村沼气服务网点建设采取以下建设机制:一是县能源环保站委托农户建立沼气服务网点并建立由个体经营的沼气服务组织;二是服务网点沼气的生产工优先承担沼气建设任务及优先参加各种培训的激励机制;三是采取国家补助、地方投入、农户自筹的投入机制,并通过考核监督、制定各种规章制度来加强管理,完善建设机制,做到既维护了沼气农户的合法权益,又促进了农村沼气建设的健康有序发展。

1.2提高认识,统一思想,重视农村沼气服务网点建设 加强农村沼气服务网点建设,强化后续管理,是确保沼气池正常使用并充分发挥效益的重要基础,事关沼气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大局和广大建池农户的切身利益,是当前农村沼气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县政府把农村沼气服务网点建设工作纳入新农村建设重要工作之列,确定为全县农村工作重要内容之一。

1.3明确目标,锐意创新

1.3.1成立了领导小组、技术组及沼气施工服务队 县政府成立了由主管县长任组长,县农业局局长任副组长,各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沼气服务网点建设领导小组;成立了由农业局副局长任组长,各乡镇农业助理任副组长,能源环保站全体站员及乡镇中级沼气生产工为成员的技术组;成立了以全县初级沼气生产工为主要成员的沼气施工服务队26个。各乡镇也成立了沼气建设实施领导小组,在全县形成了上下齐心、齐抓共管,统一协调、统一行动的互动机制。

1.3.2强化沼气生产工的培训工作 县能源环保站在原有的1名沼气高级生产工、8名中级生产工的基础上,培训了174名初级生产工,培训人员不仅能够出色地完成本县沼气及服务网点建设任务,而且赴农安、长白、汪清等地指导沼气建设及故障排除,为沼气服务体系建设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1.3.3利用各种媒体,加大宣传力度举办沼气服务网点庆典活动,邀请了吉林省电视台、江城日报社、永吉县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做了相应的报道。并在县电视台录制的庆典录像中,添加了沼气安全使用常识、沼气各种配件及设备的使用内容,在县电视台黄金时段播放,进行广泛宣传培训。

1.3.4树立典型,规范服务技术 县能源环保站先后在双河镇、西阳镇两个沼气服务网点召开了由各乡镇服务网点负责人及部分沼气农户参加的沼渣沼液抽取及故障排除现场会,通过现场会,使各网点负责人掌握了沼渣沼液功能车的使用技巧,提高了各服务网点的服务水平,在沼气后续服务上,给沼气农户吃了定心丸。由县能源环保站组织,180户农户组成的参观团,参观了永吉县岔路河镇张秀江沼气配件专卖商店,该商店占地面积50平方米,各种沼气配件齐全,商店是县能源环保站年初筹划树立的典型样板,可操作性强,前景可观,现已为200个沼气农户提供了配件更换服务。这将为永吉县沼气服务体系向纵深发展起到典型推动作用。

1.3.5编制各种资料,提高沼气用户安全使用常识 结合培训编制了《农村沼气实用技术培训教材》、塑封的沼气安全使用常识、各种沼气配件的使用说明书,自制了沼气技术光盘,并在培训会上分发,确保建池完成后每户一套,沼气安全使用常识必须上墙。

1.3.6配备完善的服务装备,做到全方位服务 每个乡村服务网点都具有“七个一”,即一处服务场所、一个进出料车库、一台进出料车、一套检测设备、一套维修工具、一批沼气配件和一名沼气生产工。做到服务有人员、有场所、有设备、有配件、有车库、有原料,力求满足沼气用户的每项服务要求。

1.3.7做好招投标,力求高质量设备全部到位 按照乡村沼气服务网点建设内容,通过招投标,购进高质量的沼气服务设备。永吉县购进了高质量的沼气抽渣多功能车、便携式甲烷监测仪、笔式探测报警仪、沼液酸碱仪、沼液数字温度仪等设备,经过使用,效果较好。

1.3.8严格管理制度,确保服务安全有序进行 在沼气服务网点建设过程中,制定了各种管理办法,并且层层严格落实。制定了永吉县农村沼气乡村服务网点建设办法;制定了永吉县农村沼气乡村服务网点管理办法,包括“两个责任状、两个合同、两个职责”。“两个责任状”即县政府与能源环保站签订的沼气服务网点目标责任状、能源环保站与各乡镇签订的沼气服务网点目标责任状;“两个合同”即能源环保站与各乡镇签定的沼气服务网点管理合同、乡镇与本乡镇沼气服务网点负责人签定的沼气服务网点管理合同;“两个职责”即沼气生产工职责、乡村服务网点职责。所有管理办法一并纳入农村沼气项目信息系统统一管理,并且作为年终干部考核标准之一。

2.注重实效,强化服务,推进农村沼气服务网点健康有序发展

2.1提供建池施工服务 为农户提供池型选择、规划放线、开挖池坑、现场浇筑、管线铺设、设备安装、投料启动等服务。

2.2提供进出料服务 根据农户需求,开展原料配送和进出料服务。

2.3提供配件更换服务 对辖区内沼气池进行日常检查、故障诊断及排除,及时更新、更换沼气池配件,做到沼气池小修不出村、大修不出镇,确保沼气池安全使用,使农民满意。

2.4提供综合利用指导服务根据沼气农户种植情况,指导开展沼渣、沼液综合利用,帮助发展循环农业。

2.5提供技术轮训服务 县能源环保站对全县沼气生产工、网点负责人和沼气物管员等技术骨干开展沼气建设、维护管理、综合利用等方面的技术培训,定期组织服务人员在岗轮训。

作者:李云鹏 王明忠 姚伟军 邢丽 张晓峰 于辉

上一篇:中职学校电子商务教学论文下一篇:林业信息技术发展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