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教育循环农业论文

2022-04-16

近日,由丰台区政府主办,丰台区科委承办的丰台区“十五”时期科技成就展拉开帷幕。许多关心2008年北京奥运工程的人都知道“鸟巢工程”,也知道“鸟巢工程”科技含量很高,可要问“鸟巢工程”的所有水泥预制件是由哪里生产的,那就未必知道了。它是由丰台区花乡榆树庄村水泥预制件厂研制生产的。他们生产的清水挂板科技含量之高在全国都是独一无二的。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科普教育循环农业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科普教育循环农业论文 篇1:

苏州五峰农业科技示范园规划设计

摘要 以苏州五峰农业科技示范园为例,在分析基地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地域特色,提出了规划思路,即科技研发、示范推广、农业生产、景观营造和观光科普教育于一体的农业科技示范园模式。对苏州五峰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进行了规划设计,以期为可持续发展生态观光农业提供理论及实践参考。

关键词 农业科技示范园;生态;规划设计

Key words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demonstration park; Ecology; Planning and design

1 基地现状分析

1.1 项目区位

苏州五峰农业科技示范园位于苏州市木渎镇五峰村,北枕龙池风景区、天平山风景区,东依灵岩山风景区,依山傍水、景色秀美、人杰地灵,总面积约为13.7 hm2,南接穹灵路,交通便利,群山环绕,资源充足,具有明显的资源优势和较强的发展潜力。

1.2 现状分析

1.2.1 优势分析。

①区位优势。五峰农业科技示范园项目位于江苏省旅游重镇木渎镇,被风景区环绕,环境优美,具有良好的生态优势,能与其他风景名胜区形成功能互补,提升地区旅游业的综合竞争力;②交通便捷;③背山面水,气候宜人,利于种植优良的花卉蔬果等;④基地内部景观基础条件较好,山体背景轮廓线优美。

1.2.2 劣势分析。①基地面积有限,不利于大规模农业生产;②土壤低洼且肥力不足,需平整土地,进行复垦来增强地力;部分土壤需要进行置换,造价较高。

2 总体规划

2.1 规划思路

综合基地的现状分析,基于现状提出了新型理念下农业科技示范园的规划措施,即集科技研发、示范推广、农业生产、景观营造和观光科普教育于一体,能够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高度统一的规划方案。

2.1.1 科技研发。

本园将与相关政府部门及相关专业地方高校合作创建农业科技研发中心,重点研发种质资源,推广无土水培等高科技栽培技术,为地方农业建设提供补充与技术支撑,也为高校师生提供一线实验实习基地;同时,以农业科技建設为契机,旨在与高校联合申请国家课题,建立国家农业重点项目,进而获得国家政策扶持。

2.1.2 示范推广、农业生产。

由于园区面积限制,规划本区块内以示范推广为主,农业生产为辅,在外设置标准化农畜牧产品生产养殖基地的方式。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实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减少环境污染。

2.1.3 景观营造和观光科普教育。

在景观上通过适宜的地形地貌、植物、竹木结构的建筑、不同形式的水体等造园材料,因地制宜,体现江南地域特色,创造充满自然野趣的魅力环境空间,高度的人文关怀满足新时代人们的心理需求。同时因为区位的交通便捷,该园区宜展开青少年的科普教育实践活动。

2.2 规划原则

2.2.1 因地制宜,体现特色原则。

充分考虑园区区位条件,利用场地原有的自然条件,扩大水面,营造地形,丰富园区的景观元素;并充分挖掘当地的乡土文化、生活习俗等,将这些文化与观光农业相结合,突出场地的地域特色。同时在以示范推广为主,农业生产为辅的园区规划思路的指导下,合理规划示范场地和生产用地的划分,做到既分隔又有联系。

2.2.2 生态农业原则。

园区在多个功能区示范新型的种植及养殖方式,即种植业与畜牧业结合、种植业与水产业结合,废物综合利用,节约土地资源,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生态农业以保持和改善该系统内的生态平衡为总体规划的主导思想,合理安排物质在系统内部的循环利用和多次重复利用,以尽可能少的(燃料、肥料、饲料和其他原材料)输入求得尽可能多的(农林牧副渔产品及其加工制品)输出,从而获得生产发展、生态环境保护、能源再生利用、经济效益四者统一的综合性效果[1]。

2.2.3 尊重自然,以人为本原则。

在充分考虑园区自然承载能力的情况下,把人的行为心理、环境心理的需要落于规划设计之中[2],同时减少对自然的干预,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创造一个既具有生态环境保护和景观美化功能,又能满足人们回归质朴自然需求的园区。

2.3 景观规划布局要点

在规划思路和规划原则的导向作用下,结合场地特点进行了景观规划(图1)。要点如下:①发挥区位中背景山体的景观优势,设置入口景观轴线,主入口对准背景山体最高山峰,形成中心轴线,构成全园骨架;②在原有道路骨架基础上,对全园路网进行合理规划,设计人车分流系统;③合理进行功能区域划分,减少空间的破碎与浪费,从而为经济效益打好基础;④借背景山体设置瀑布,开挖湖面与水库贯通,形成“仙岛意境”主题景观区;⑤设计木结构建筑满足基本使用功能,规避用地冲突,同时木结构掩映在绿林中更为协调统一(图2)。

3 分区规划

园区共分为入口景观区、生态养殖示范区、农作物科技示范种植区、蔬果新品种展示区、农业研发中心、智能温室栽培示范区、观赏植物景观区和仙岛意境主题景观区(图3)。

3.1 入口景观区

入口景观区包括进入园区的入口广场、入口大门、奇石标识、中心假山水景、办公管理建筑等,形成起始转承高潮的中心景观轴序列,统领全园。入口建筑采用新苏式建筑风格,对江南传统元素进行提炼,应用在花窗指示牌等装饰小品中,色彩以黑白灰为主;景观置石采用当地盛产的金山石,体现地域特色;而办公管理建筑群则运用了庭院围合的布局形式,构成内部院落空间,形成了相对独立的办公区域,方便管理。

3.2 生态养殖示范区

生态养殖示范区位于园区西北角,主要养殖羊、野鸭、鸡、大雁、鱼等农畜牧产品,包括畜牧业与种植业种植示范。草鸡养殖可结合山边果林进行套种,综合利用资源,减少环境污染。而鸭舍则设在水边,将临水草坡设计成小型湿地,充分显示自然感觉,让水禽感受到“野”的味道,同时设置木栈道和木质平台,可以方便游人的参与进入,结合垂钓项目,近距离观察水禽的生长,让人与自然更近一步。

3.3 农作物科技示范种植区

农作物科技示范种植区为生态农业稻萍鱼立体种植示范区,构建“立体生态农业”种植业和水产业结合,节约土地资源。同时结合物联网控制农作物生长,展示木渎农业科技高端的发展水平。除水稻区块,其他选取的品种可同时结合景观效果,如玉米、花生、油菜花、向日葵等。

3.4 蔬果新品种展示区

蔬果新产品展示区主要为校企合作研发中心研制的新产品提供种植和展示的基地,同时结合良种蔬果采摘,让游客进入园内采摘蔬果、休憩、品尝,从中享受田园乐趣。同时,本园摈弃了传统的农田式果树种植模式,以游园的形式来配置果树的种植,游客可欣赏现代农业 种植方式(如喷灌、滴灌技术),接受科普教育,让游人体会到

农业乡村景观的别样味道。

3.5 农业研发中心

农业研发中心属校政企联办,为相关政府部门及相关专业地方高校的教育研发推广基地。主要致力于农业高科技项目的研究与开发,为生产示范推广和产业化开发提供优良品种和科研保障,加强地方和高等农业院校及科研院所之间的农业科技交流与合作,为高校师生提供一线产业实验基地,推广生产,引领江苏乃至全国农业科技发展潮流。

3.6 智能温室栽培示范区

智能温室栽培示范区位于全园东南部相对独立的地块,主要采用全智能控制温室大棚技术,引进国际时令瓜果蔬菜优良品种,进行立体栽培;包括精品葡萄温室生产、立体蔬菜无土栽培和冷库,主要功能是进行推广示范。

3.7 观赏植物景观区

观赏植物景观区将以江苏省相关科研中心为技术依托,主要种植在生态城市园林绿化中具有广闊应用前景的球宿根花卉新品种。种植上摆脱传统苗圃的林植种植方式,从景观观赏角度出发,根据园林景观需要进行搭配,考虑景观疏密和前后层次种植,旨在展示植物的景观效果,作为推广示范。

3.8 仙岛意境主题景观区

仙岛意境主题景观区(农牧禽产品展厅+茶艺馆)位于园区最东侧坎上,东侧垂直山体设置瀑布,设计周围开挖水面并与水库连通,结合形成四面环水的仙岛意境。岛上建筑设计成木质苏式院落,主要功能为园区开发的农牧禽产品展销、茶艺表演和饮茶体验,客人不仅可以参观和购买高科技农产品,更可以感受苏州古典院落的氛围,避开城市的喧嚣,体验农业和品尝农产品的快乐,同时享受一份清闲和宁静。

4 结语

苏州五峰农业科技示范园以促进农业产业发展为目标,融入苏州木渎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体现区域特色。通过科技研发、示范推广、农业生产、景观营造和观光科普教育,使游客亲身感受农业景观、了解农业文化、学习农业知识、参与农业生产活动,加快了城乡文化交融,促进了农村文化发展,形成文明的乡村新风尚。同时该农业科技示范园主导生态农业和可持续发展,营造绿色氛围,体现环境保护,突出生态特色。在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提高农民收入等方面将起到展示、示范、带动作用,并成为产学研结合的桥梁[3],为提高江苏省农业科技含量,推动现代农业和高效农业的建设发挥重要作用。

42卷17期 梁铮等 苏州五峰农业科技示范园规划设计

参考文献

[1]吴艳文,漆晗东. 论生态农业在西部大开发中的作用及其开发途径[J].农业经济,2004(3):32-34.

[2] 王浩,李晓颖.生态农业观光园规划[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1.

[3] 张乃颜,张战峰,葛慧莉.天津宝坻农业园规划设计[J].中国乡镇企业,2012(8):72-74.

作者:梁铮 周军 陈洁洁等

科普教育循环农业论文 篇2:

聚焦丰台:“十五”科技硕果累累

近日,由丰台区政府主办,丰台区科委承办的丰台区“十五”时期科技成就展拉开帷幕。许多关心2008年北京奥运工程的人都知道“鸟巢工程”,也知道“鸟巢工程”科技含量很高,可要问“鸟巢工程”的所有水泥预制件是由哪里生产的,那就未必知道了。它是由丰台区花乡榆树庄村水泥预制件厂研制生产的。他们生产的清水挂板科技含量之高在全国都是独一无二的。

许多去过中华世纪坛的人,可能都会对世纪坛主体建筑的核心部分——一个重心偏置的斜载圆柱体是如何实现低速平稳旋转产生浓厚的兴趣。它是“十五”期间丰台区的一家高科技企业——北京航空精密机械研究所克服了多项技术难关研制而成的,相关技术还获得了国家“鲁班奖”和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像“鸟巢工程”的水泥预制件和中华世纪坛旋转圆坛这样的高科技成果,在2006年12月5日开幕的“丰台区‘十五’科技成就展”上比比皆是。

“十五”时期,丰台区科技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为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十五”期间,丰台区内项目入列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18项,“星火计划”项目3项,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项目6项;北京市级“火炬计划”项目17项,“星火计划”项目26项,市级科技计划项目28项;丰台区级科技计划项目59项,获得市级科技进步奖7项,区级科技进步奖89项。

自主创新能力

稳居北京三甲

丰台科技园区是丰台科技创新的摇篮,更是北京市科技创新的龙头之一。这里的创业者们依靠科技进步,提升产业竞争力,围绕丰台区重点产业发展,从2004年以来,组织实施了产业智能化应用、生物医药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改革物流企业管理手段等科技示范项目。“十五”期间,园区累计实现技工贸总收入1655.01亿元,平均增长速度达46%;累计实现增加值达到244.92亿元,平均增速达41%;累计上缴税费47.61亿元,平均增速达40%;累计留区税费9.73亿元,平均增长速度40%,占到区财政收入的17%。

丰台区政府善于发挥政策引导作用,组织实施科技企业创新工程,从2004年至今,通过科学技术奖评选、科技创新基金扶持、科技三项费用支持、科技贷款担保、科技贷款贴息和科技专项资金投入等政策引导,全区共实施科技创新项目153项,占申报科技项目总数的71%,争取国家、市区科技经费(含科技贷款)3780万元。在创新项目中,获得国家级奖项3项、市政府科学技术奖5项,区政府科学技术奖52项。

目前,丰台区对自主创新项目优先给予贷款担保支持,努力开创自主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新局面,技术创新成果交易量及专利授权量均位居全市前三名。

以科技创建节约型新城区

丰台区依靠科技进步,在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创建节约型新城区的探索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该区抓住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这个原则,以节约能源、节约用水、节约原材料、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努力构建丰台区循环经济和节约型社会的科技支撑体系。

自2005年开始,市科委和丰台区政府共同组织实施了由区林业局承担的《丰台区西部绿色生态带建设项目》。2006年3月,该项目顺利通过了专家论证。目前,在市区两级政府的支持下,该项目的核心区域——北宫国家森林公园已逐步成为丰台西部生态环境建设的一个亮点。

2006年,市科委和丰台区政府把太阳能节能示范工程列入科技工作的重点,投入600万元组织实施了太阳能节能灯照明工程。此外,还组织实施了中央空调节电系统改造示范项目;重点支持了水源热泵技术的研发与应用项目。这些项目的实施,能够起到很好的节能效果,有利于丰台区循环经济、生态经济的发展。

大投入支持科普教育

丰台区政府根据丰台区居民结构特点、科普资源分布情况,创立了纵横交错的三级科普网络建设新模式,即一级是科普场馆主阵地建设;二级是整合辖区资源,加强科普教育基地建设;三级是创建科普型社区。

自2004年至今,市科委和区政府对丰台区科技馆累计投入约1100万元,进行了整体装修和功能建设,对天象厅外天幕进行了改造,天象厅多媒体演示系统得以升级,新建了电子阅览室、天文知识音像图书资料查阅室。

自2001年至今,丰台区先后建立了17家科普教育基地。这17个科普教育基地在各自的行业领域都有很强的代表性,体现了丰台区在高新技术、航空航天技术、现代种植业几个方面的特点。

自2002年,卢沟桥街道青塔社区服务中心创建第一家科普型社区以来,丰台区政府始终把创建科普型社区列为为群众办的40件实事之一,从2004年至今,区政府累计拨付120万元资金, 先后创建了12个科普型社区。科普型社区建设受到广大居民的一致称赞,把科普型社区称之为“家门口的科技馆”。

四项功能完善新农村建设

王佐镇是丰台区内以发展农业为主的乡镇之一,近年来,王佐镇以都市农业为发展主线,改变传统种植模式,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出“三地六园”建设新思路。按照市领导的要求,北京都市生态农业的发展要体现4个功能,即:一是生产功能,发展籽种农业;二是生态功能,发展循环农业;三是生活功能,发展休闲农业;四是示范功能,发展科技农业。王佐镇“三地六园”项目已向市科委申请“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工程”项目,并多次邀请市科委领导和专家到王佐镇考察论证。

丰台区政府高度重视农村信息化工作,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步伐,为城市化进程服务。早在2004年就明确提出了依靠科技加强农村信息化的指导方针。

重科学,求发展是当今社会发展的时代强音,丰台区——这个有着响亮知名度和光荣传统的北京市重要行政区,依靠科技创新、科技进步,在新世纪已驶入快速发展的轨道。○

(责任编辑 刘俊)

作者:王元军

科普教育循环农业论文 篇3:

高职院校创办农业科技示范园的尝试与思考

摘要: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是推动农业科技进步的有效途径。文章通过对江苏农林科技示范园的发展历程、取得的成效和经验的分析,阐明了科技示范园区对农业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以及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作用,并提出了科技示范园今后的建设发展思路。

关键词:高职院校:创办;农业:科技示范园

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是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保障。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对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高新技术示范推广和产业化发展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以江苏农林科技示范园为例,农业科技园作为现代农业技术组装集成与示范推广的平台,是农业新成果的展示窗口,在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农民增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发展历程

基本概况 江苏农林科技示范园位于江苏丘陵腹她句容市边城镇,距南京国际机场不足40km。距宁沪高速句容出口1km,交通便捷。园区核心区占地面积3000亩,辐射面积1万余亩。园区建设始终坚持经济优先、环保优先的原则,实现生态农业、高效农业、观光农业、循环农业的统一。重点发展林业苗木、应时鲜果、特色蔬菜、畜牧养殖、有机茶等农业主导产业。江苏农林科技示范园不仅是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产学研合作基地,也是江苏丘陵高效农业示范基地、国家高职高专实训基地、江苏省科普教育基地、江苏省农村清洁能源示范基地、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

发展历程江苏农林科技示范园始建于2003年10月,历经五年的建设和发展,由一个校级实训基地初步发展为省级科技示范园区;由单一的校级投资为主体演变为地方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等多方联合投资开发:由最初的校办企业进园发展为多行业、多企业进园。农民协会、专业合作社等多方发展建设。

主要成效

产学研合作的典范农业科技示范园是我省高校、地方政府、龙头企业多方合作的成功典型。示范园在原句容地方政府所辖的赵庄林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政府无偿划拨林地800多亩,并流转农民土地500多亩。作为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学科研生产基地、科研成果展示和产业化开发基地。全国农业种业50强中江种业公司、国家园林绿化二级资质绿苑实业公司、南京青龙山生态公司等5家企业进驻园区。以专业合作社、“公司+农户”等运作模式,建立无土草毯、彩叶苗木、优质水稻良种繁育等产业化基地近1万亩。建设有国家小梅山猪保种繁育中心、江苏省室内绿化与装饰植物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江苏省茶业科技创新服务中心等省级以上研发中心5个,园区已成为南京农业大学、扬州大学、南京林业大学等高校的人才培养基地。示范园的建成为高校、地方、企业产学研合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农业标准化、产业化的示范基地发展高效农业必须用现代工业化设备装备农业。走工厂化农业、设施化农业、标准化农业之路,提高农产品竞争力。科技示范园已制定省级以上农业标准4项、市级农业标准9项。以规范化、标准化种植、养殖带动广大农户进行农业产业化发展。采用统一供苗(种、精)、统一供应饲料(肥料)、统一种植(养殖)的“三统一”模式进行产业化生产。小梅山猪养殖场被列为国家生猪健康养殖小区,茶场被列为省无公害茶生产示范基地和高效农业示范区,彩叶苗木繁育基地被列为国家林业局和省林业种苗标准化繁育基地,草莓、葡萄被评为省级标准化产品和无公害农产品。

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助推器把引进先进技术作为示范园区建设与发展的主要内容,大力引进优良农牧新品种、新技术。先后引进了红叶石楠、空气凤梨等园林绿化新品种300多种,脱毒马铃薯、草莓、葡萄、水蜜桃、日本稻等50多个新品种,日本茶园防霜扇技术、发酵床养殖技术等先进技术20多项。以“公司+基地”、“公司+农户”、“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协会)”等模式,加大农业新品种和新技术的开发与推广。五年来,园区累积建立苗木草坪生产基地3万多亩。推广优质水稻、小麦等农作物种植面积达100多万亩,饲养波尔羊、小梅山猪、四季鹅等10万多头(只)。新品种、新技术的示范与推广,促进了农业增效,带动l万多户农民科技致富。产生经济效益3亿多。

农业科技创新的平台

示范园始终把科技创新置于发展的首要地位,重点加强科技创新能力体系建设,提倡自主创新,增强核心竞争力。园区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30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作物新品种“苏优22”、“协优728”、“Ⅱ优728”杂交水稻,“中江玉2号”、“江玉403”杂交玉米,“苏棉2186”棉花,“春红玉”、“中江蜜龙”西瓜等15个品种;“无土草毯”等专利技术16项。科技示范园已投资1.2亿元,科技基础设施条件不断改善,具备了承担国家和省市重大科技项目的能力,先后承担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农业部948计划、中日农业国际合作、江苏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等省市级项目50多项,已成为省农林业重要的科技创新基地和科研服务平台。

人才培养的摇篮科技示范园建设,为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打造了一支理论水平高、技能水平高、研发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提升了教学质量,为高职教育提供了有力的保证和支撑。学院教师中有2人获政府特殊津贴,2人获“江苏省名师”称号,12人被列为省“青蓝工程”、“333工程”培养对象。通过下基地、企业顶岗实习,参与基地的规划一、生产与管理,学生的策划、设计和实践操作能力得到明显提高。毕业生就业率一直高达98%以上,处于同类高职院校的榜首。学院培养的学生专业知识扎实,实践技能强,具有较强的管理能力,深受社会欢迎。

科普教育的阵地示范园坚持高效农业、循环农业、观光农业与科普教育的协调发展,充分挖掘原有林果茶场的功能和内涵,展示动植物种质资源和农耕文化,以循环发展理念构造农牧业与旅游业的最佳组合。畜禽粪便经沼气处理为设施农业提供热源,同时解决了旅游业的餐饮气源;沼渣、沼液作为肥源发展有机农产品:农业废弃物和生活垃圾被制成堆肥和苗木基质,实现科技示范园的资源循环利用。结合园林专业建设需要,在示范园布置微缩景观、景点,丰富园区观光旅游资源。在2006年示范园被列为省市级科普教育基地,已成为南京、镇江两市中小学生重要的农耕文化、科普实践基地。年接待中小学生5000多人次。学生通过参加鲜果采摘、垂钓、茶叶采摘与加工等农事活动,了解自然、接近自然。

建设经验

科学规划,准确定位农业科技示范园的建立,规划先行。园区规划强调“高效、科技、外向、生态”,以区域经济理论为准则,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引进、示范、推广农业高新技术为重点,以推进高新技术成果工程化、产业化为目标,辐射带动农业科技和生产力水平实现跨越性发展,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突显“引进消化、技术创新、产业化开发、发展地方经济”的发展理念。

政府扶持,机制创新 科技示范园的建设得到了各级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的大力扶持,不仅注入大量资金,还在土地流转、税收等方面给予许多优惠政策。示范园获中央及地方财政专项经费、各级各类科技项目资助5500多万元。2007年获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资金1.2亿元(含地方配套)。园区基础条件建设资金累积已超过5000多万元。在管理运行方面,园区不断创新机制,按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管理委员会负责协调对外工作,区内研发中心和企业实体实施独立核算与运行,突出行业特色,加快技术创新力度。

多元投入,利益联动科技示范园在争取政府财政投入和项目支持的同时,采用政府投入为引导,农业招商、良种繁育、出口创汇、民间资本参与、农民合作社等社会各方资本投入机制。采用“公司+基地+农户”、“农民合作社”等模式进行统一生产、统一商标,形成价格联盟。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全程技术跟踪服务与指导。与农民结成互惠互利、风险共担的经济利益共同体,探索建立利益联动机制,带动农民致富。

强化宣传。服务地方科技示范园对发展地方经济,促进农民增效成效突出,以“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着农民富”的理念促进农业增效、农民致富。《人民日报》、《新华日报》等国内主流媒体对园区进行了宣传报道。先后有30多位省部级以上领导来园区视察、调研。

发展思路

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必须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现代农业科技进步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转变观念、提升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加快机制创新。围绕“农村劳动力转移工程”、“科技人户工程”、“致富工程”等。充分发挥农业高校在人才和科技方面的资源优势,大力开展农民科技创业、就业技能、实用技术等培训。为农业科技进步和新农村建设提供技术支持,把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成为“教师科研的平台、学生实训的工厂、成果转化的基地、农民致富的窗口”。逐步实施从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引进到标准化生产。实现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产业链的延伸和拓展,提升农业科技示范园的科技综合实力和农业高校的科技创新能力,使农业科技示范园真正成为农业科技的“硅谷”,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致富。

作者:何任红 马爱军

上一篇:体制改革环境监测论文下一篇:教育技术土木工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