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家庭感恩教育论文

2022-07-03

一、加强当代农村中学生感恩教育的必要性(一)感恩教育是提高初农村中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要求感恩是善的行为,是优良的品德,是道德素质中的重要内容。农村中学生学会了感恩,才能使农村中学生成为一个延续传统美德的好少年,有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学生家庭感恩教育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中学生家庭感恩教育论文 篇1:

中学生感恩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摘 要:感恩是指人对自然、社会及他人的一种道德品行,是建立在人的良知的基础之上的一种品性。当前中学生的感恩教育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将对当今中学生感恩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中学生感恩教育;问题;对策研究

一、当前中学生感恩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由于在独生子女家庭中,父母亲人对孩子的宠爱,孩子将这种疼爱看做是理所当然,心中对父母没有感恩意识,再加上学校感恩教育的缺失,使得学生更加以自我为中心,对亲情、友情以及师生之情淡漠、漠视。这反映出我国在学校和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一些中学生浑然不知自己所担负的责任,只沉浸于自己享乐而不顾别人,辜负了亲人、老师甚至国家对自己的期待。

2.在我国的传统美德中,“孝”这种品德至关重要,古代有二十四孝的感人故事,子女对父母也要尽孝道。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却有部分中学生丝毫不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情,反而对父母心生怨恨,或者对自己的家庭条件不满,将这一切归咎于父母,无视父母的付出,挥霍着父母的血汗钱,消费无度。

3.教师是引领我们成长成才的灵魂工程师,因为有老师的辛勤付出,我们才能不断的成长、成才。尊师重教也是我国的传统美德。但是在中学生中存在对老师不满现象。不遵守课堂纪律,上课不认真听讲,甚至扰乱课堂纪律,将老师的话当做耳旁风,认为老师是在管着自己等等,不感恩老师的教导之恩。但凡取得好的成绩也不认为是老师教育的结果,做出不当的行为。

4.每个人存在于世界之中都不是孤立的,都是与他人发生联系的,而自身的发展需要他人的帮助,自己也应该及时的向身边的人伸出双手去帮助别人。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人与人之间就应该互帮互助,一起面对困难。但是有些中学生却始终孤立自己,不与身边的朋友或者同学联系,别人有困难也不会主动帮助,甚至对于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也是视而不见。一个不懂得帮助别人的人是自私的人,是道德水平低下的人。

二、中學生感恩教育的对策研究

1.学校是中学生感恩教育的主要场所,要克服只注重形式主义的感恩教育,切实的将学生感恩教育落到实处。学生同老师在一起的时间远远多于同家长在一起的时间,因此,学校要重视对感恩课程教育的开发,设置相应的课程来加强对中学生的感恩教育,并将课程内容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通过一系列课程和教育活动使中学生产生感恩意识,逐渐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在实际生活中能让他们在感恩的行动中收获快乐,进而激发中学生的感恩意识,最终让他们成为真正内心充满感激之情的个体。让同学们在相处的过程中互相学习、互相展示感恩成果从而提升感恩教育的质量。

2.学校设置的课程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方式,感恩教育同样也是如此。课程教授的形式将直接影响着课堂的教学效果。

在中学生感恩教育中,不要一味地采用死板的教材来教育学生,要探索生动有趣的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整合一切教育资源,调动中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

比如,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让中学生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或者亲眼所见的比较感动的故事,让感恩教育更加贴近生活,学生也更加容易接受并且落实到行动中。

3.中学时代的校园文化建设是对学校内学生精神风貌的一种展示,可以利用校园文化进行感恩教育。学校可以通过宣传以感恩为主题的模范人物事迹,通过正能量的宣传,结合校刊、广播电视以及网络等多种途径,将中国优秀传统品德宣扬出去,打造校园感恩风尚。

4.家庭教育也是相当重要的辅助手段,作为中学生的父母一定要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榜样,通过耳濡目染的方式让中学生接受感恩意识,践行感恩行为,最终使他们形成更加健康人格。

三、结束语

中学生的感恩教育将直接影响着其道德素质的水平,作为未来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学生要怀揣感恩之心,来对待他人和社会,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感恩老师的教导之恩、感恩他人的帮助之恩、感恩社会的培养之恩等等。学校要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加强中学生的感恩教育,响应国家的素质教育的号召,让每个学生懂得感恩,践行感恩。

参考文献:

[1]刘成芳.中学感恩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5.

[2]杨静文.中学生感恩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

[3]张丽.谈如何开展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6(32).

作者:刘俊丽

中学生家庭感恩教育论文 篇2:

农村中学生缺乏感恩心理的反思

一、加强当代农村中学生感恩教育的必要性

(一)感恩教育是提高初农村中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要求

感恩是善的行为,是优良的品德,是道德素质中的重要内容。农村中学生学会了感恩,才能使农村中学生成为一个延续传统美德的好少年,有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一个道德素质合格的农村中学生要学会感恩父母、感恩家人、感恩社会,对他人和社会的帮助应心存感恩,并时时感恩,这样才能成为一个道德合格的接班人。

(二)感恩教育是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需要

感恩教育可以促使农村中学生以积极、乐观、向上的姿态面对身边的人和事,与他人之间互相帮助,善于与人合作。只有常怀感恩之心与人相处,才会有融洽的人际交往,有了良好的人际交往与社会关系有助于农村中学生的未来人生更加美好。

(三)感恩教育是加强初中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

感恩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要内容,需要在日常的思想政治课程中传授给学生,并且感染学生,使学生实实在在地将孝敬父母等感恩行为落实到实际生活中。2020年12月15日,教育部在北京召开了关于更新思想政治课程内容的会议。本次会议为未来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发展指明了方向,为课程质量的充实和提升找到了方法,也为教师恰当利用教材等提出了很多值得参考的意见。这次会议充分说明思想政治教育在教学中的地位得到了提升,更是鼓舞了无数奋斗在教学一线的思政教师,使思政教师深知肩上的重任和承担的教学使命。

(四)感恩教育是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需要

中华传统文化历史悠久,积淀丰富,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传统文化成为几千年来中国人的精神源泉,也维系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道德标准。开展感恩教育可以更好地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使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繼承这种美德,感恩教育可以说是民族精神教育永恒不变的主旋律。

(五)感恩教育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催化剂

感恩教育是道德品质前进的动力源泉。培养农村中学生感恩情感是教育农村中学生如何做人的过程,它可以帮助农村中学生化解许多生活困惑,有助于建设互相帮助、友善、和谐的社会。对农村中学生进行感恩意识的培养,可以使农村中学生对社会充满感激之心,感恩社会公共设施带来的方便,感恩他人在危难时刻伸出的援助之手,这不仅增强了农村中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还有利于培养农村中学生的凝聚力,增强农村中学生的集体意识。

二、增强当代农村中学生感恩意识的方法

(一)打造优良的社会教育环境,弘扬传统文化,增强感恩意识

1.拓宽感恩教育渠道,积极开展感恩教育活动当今社会是一个高度信息化的社会,在多元文化交织的网络时代,要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可以通过有意义的活动开展感恩教育,例如,设定一个日期为中国的感恩日,让农村中学生了解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组织农村中学生参加慰问孤寡老人及自闭儿童活动,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担当社会志愿者,为贫困地区的孩子捐赠旧书本、旧衣物。教育学生把感恩之心落实在生活的小事中,可以使学生在一件件小事中感受给予他人获得的快乐,最后达到帮助他人不求回报的高尚精神境界。

2.引导农村中学生正确看待社会负面现象,传播社会正能量当前,感恩教育过程中的一大问题就是社会和生活中出现的一系列不公平的负面现象,这些不懂感恩的社会现象削弱了农村中学生的感恩意识。这就需要社会各界引导农村中学生正确看待社会负面现象。可以通过大众传播媒介从各个渠道收集关于感恩的资料,揭露和批判冷漠无情的忘恩现象,对于忘恩负义的行为给予道德上的谴责,肯定和赞扬知恩图报的行为,给予其精神和物质上的奖励,积极支持和宣传社会正面感恩典型,树立感恩榜样。

(二)家庭重视感恩教育,发挥家庭教育的基础性作用

1.转变教育观念,重视感恩教育

现如今,孩子的成绩仿佛成了家庭中最重要的事情,最近热播的一部电视剧《小欢喜》就形象生动地演绎了当代父母认为成绩高于一切的不理性现象。父母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在注重子女成绩提高的同时,更要花时间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2.家长自觉提升自身素质,树立感恩榜样

家长在待人接物方面的表现、平时的言谈举止,都会影响孩子的为人处世。家长可以在生活中展现出美德,如扶老人过马路、给弱势群体让座、与邻里处好关系、经常回家看望父母、孝顺自己的长辈。如果父母平时关心老人的衣食住行,孝敬老人,那么子女在潜移默化中就会认为对待长辈就该这样,反之,则会形成错误的示范。

(三)初中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要做到“升级版”,注重加强感恩教育

1.发挥思政课的时代性,开展多种形式的感恩教育

学校在开展各类课程时要把感恩教育融入其中,发现当代感恩素材,合理运用社会热点提升学生的感恩意识。初中学校应该采取多种方式进行感恩教育,如让学生自主收集感恩故事、感恩相关的小品,还可以自己表演历史上的孝亲故事。这样做不仅可以提升农村中学生学习知识的热情,还可以让农村中学生真心喜欢德育课程。还可以通过各教室的宣传栏、板报、横幅等传播感恩教育内容,找出身边的感恩人物,让校园中的感恩小榜样成为每个人学习的楷模。

2.提升思想政治教师素养

学校应该多开展线上线下的继续教育培训活动,如专家讲座、德育示范课比赛,同一学区教学互听课等。学校应该对思想政治教师素养进行定期考核,重点考核教师的思想政治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只有将教师的认识高度和教师队伍的专业性提升起来,才能更好地教育学生。

(四)加强农村中学生的自我教育,增强感恩意识

1.感知感恩,提高初中生感恩意识

农村中学生要心怀感恩之心,用心体会别人对自己的关爱。当父母为我们细心地安排衣食住行,操劳着我们未来生活的时候,农村中学生应该体会到父母的不容易,体会到父母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无私的爱。

2.感恩从小事做起

睡前给父母打个洗脚水,为同学解答一道难题,在同学生病时送上自己的安慰和关心,在公共场合讲文明,乘坐公共汽车给老弱病残孕让座等,这些都是力所能及的小事。农村中学生要做到这些,从点滴小事培养自己的感恩意识。

三、结语

感恩意识是农村中学生今后安身立命之根本,我们要继续发扬感恩这一传统美德。农村中学生感恩意识的弱化是众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农村中学生的认知偏差、家庭感恩教育的缺失、学校教育不足以及社会的不良影响。只有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努力,才能形成良好的育人氛围,才能绽放感恩之花,为国家培养出新时代优秀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1]李汉琳.感恩:家庭教育的重要元素[J].检查风云,2016,(15):11-23

[2]仇忠海.学校感恩文化的内涵及形成机制[J].上海教育科研,2019,(6):38-39

[3]陶志琼.关于感恩教育的几个问题的探讨[J].教育科学,2020,(4):59-61

作者:高涵 刘亚娟

中学生家庭感恩教育论文 篇3:

期许的眼

摘 要: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种美好的感情,学会感恩是一种高尚的品质,是每个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通过对中学生感恩教育的现状论述剖析中学生感恩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唤醒中学生的感恩意识,激发中学生的感恩行为。

关键词:中学生;感恩教育;策略

最近,有位同事向我叙说了一件十分丧气而又悲哀的事件。开学初教导处通知各班到指定地点去领学生用书,可是这位老师自己班级的学生还没有报到,而且教导处也没有地方堆放太多的书籍,一向助人为乐的他就决定自己去领。但是,上千本的书,自己单独完成是不可能的事情,他想:“校园内这么多學生,看到我这么艰难地搬这么多书一定会帮忙的。”于是,他就答应去领书。可是,结果却让他无比沮丧。全校那么多学生看到这位班主任来来回回地、很吃力地搬书,居然没有一位同学主动去帮助这位老师,甚至还有很多同学站在楼上嘲笑这位老师,更令人困惑难堪的是,这里面还有不少学生是他以前教过的学生,是和他曾经相濡以沫数年的学子。

听了这故事,我大感悲哀,内心许久不能平静。我们每一个人都获得过别人的帮助和支持,应该时刻感谢那些帮助过自己的人。然而现在许多的青少年感恩意识淡薄,对父母的养育,对师长教诲,对同学友情,社会的关爱,麻木不仁,无动于衷。难道我们真的让中国现在的孩子成为不懂感谢、不愿感激、不会感动,只知索取的“冷漠一代”吗?可见,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已经是一个迫在眉睫、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感恩教育缺失的社会探讨

中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根本原因在于自身。由于生理和心理的不成熟,中学生的辨别能力较差,缺乏正确的归因能力。大多数独生子女身上存在的自我中心意识更是容易形成“成皆由我,败皆由人”的思维习惯,这种思维习惯导致个人意识极度膨胀,骄傲自满,自以为是,总是高估自己的努力,而看不到别人的付出和自己获得的关爱。正因为如此,人与人之间那弥足珍贵的亲情、友情、师生情常常被他们忽视、甚至无视。

现代家庭已经进入了“独生子女时代”,金字塔式的家庭结构,众星捧月式的家庭氛围,形成了两代父母对独生子女的无限溺爱。有的孩子永远不会对父母说“谢谢”。认为父母等长辈的给予永远是应该的,不给予是不应该的。当我们惊讶于因父母没有及时给予他们想要的东西而残忍地杀害父母的案件的时候,其实冷静地反思一下,这绝不是出于偶然。

在“望子成龙、盼女成凤”愿望的驱使下,家长对分数的盲目追求使其忽视了孩子情感的教育渗透,导致中学生成为不懂感谢、不愿感激、不会感动的“冷漠一代”。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只关心分数,不懂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不懂与孩子正确地交流,不懂得施予与回报的正确情感引导,何求孩子成为感恩别人和回报社会的栋梁?

近三十年来,由于社会结构的变化,中国传统的道德观念受其影响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市场经济的功利性和竞争性逐渐深入人心,人们的精神层面遭受着片面经济利益的侵蚀,许多人往往不择手段地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抛弃了恩情,忽视了道德,弱化了社会责任感,淡漠了公德心。无人搀扶跌倒的老人,索要金钱、见死不救的令人不齿的行为,依仗权势横行乡里还高呼我爸是李刚的丑恶现象,这不仅打击了传统的道德意识,也使中学生的思想上产生了冲突和碰撞。信仰淡漠、自我中心、甚至丧失人性等现象,不懂得知恩图报,只知道一味索取,不懂得体贴父母,对社会上的帮助也漠然置之,正逐渐蔓延在、泛滥在我们寄于无限希望的“祖国的花朵”身上。

二、中学生感恩教育的策略

学校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感恩宣传活动,如可以通过校园广播等媒介,广泛宣传以感恩为主题的事迹,组织学生收看老师感恩教育系列演讲视频等活动。除了常规的活动载体外,我们还可以通过研究性学习实施感恩教育,研究性学习活动是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另一个重要途径。同学们可以在“随手微公益,提升正能量”的青年志愿者活动中,围绕保护环境、勤俭节约等开展调查,撰写论文,提出合理化建议,为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资源献计献策,以实际行动感恩大自然。

家庭教育是实施感恩教育的基础和原动力。父母亲情是舐犊之情,是人的情感之源,重视来自家庭的感恩教育是开展感恩教育的得力抓手。为此,父母要以身作则做孩子的好榜样,引导孩子学会做人,要经常举行一些家庭聚会,培养孩子的亲情意识。要改变教育观念,要学会放手,该是孩子自己做的事情必须由孩子自己做。要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和独立能力,让孩子明白并经历生活的艰难,培养孩子的家庭责任感。家长要善于积极地引导孩子换位思考,实施体验教育。

社会教育是教育三维管理的又一重要阵地。全社会应该弘扬感恩文化,营造感恩怀德的良好社会风气,使人们在感恩的社会氛围中走向和谐。媒体要多宣传感恩的正面事例,中央电视台每年举办的“感动中国人物”的评选活动、公民道德模范的评选活动,这些身体力行的崇高道德和高尚风格的活生生的模范,真切而又深入地感动着每一个人、每一颗心。

感恩不仅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人生境界的体现,永怀感恩之心,才能从各个方面获得更大的情感回报。感恩教育是培养孩子责任感的重要基础。我想,只要我们的家庭、学校、社会管理齐上阵,我们的孩子一定会成为懂感谢、愿感激、会感动、知回报的时代青年。我们满眼期许。

参考文献:

[1]林清玄.有一种幸福叫感恩[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

[2]张瑜.践行感恩教育构建和谐校园[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1(9).

(作者单位 安徽省天长市第二中学)

上一篇:初中思品课赏识教育论文下一篇:多媒体技术医学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