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学生家庭教育案例

2024-05-18

特殊学生家庭教育案例(共9篇)

篇1:特殊学生家庭教育案例

特殊学生家庭教育案例

广东华侨中学 利启明

一、个案背景缘由

近年来,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存在着一部分后进学生群体。据我们观察,发现他们绝大多数存在下列问题:学习习惯不良、学习成绩偏差,不能与班级同学和睦相处,不懂得关心他人,也不爱惜自己,对周围人还存有敌视、冷漠心理。少数同学还有欺负弱小、撒谎、打架、损坏公物的行为。经过调查,我们发现这些孩子多来自于不完整的家庭。有的是父母离异,有的是父母一方因故去世,有的是父母长期在外地打工,将孩子托给老人或亲戚代管,还有的是父母因故重新组建的家庭。

二.个案基本情况

1、孩子个人情况:

徐权桓14岁是我班学生,这女孩机灵懂事,成绩也不错,擅长舞蹈,是校内舞蹈队成员,曾代表学校参加集体表演活动。在班里一直担任文娱委员,但是从初一下学期开学后,情况很不稳定,上课时不时的掉眼泪,问其原因,总是不肯说出成因;渐渐的上课不专心听讲,不按时完成作业,有时还特意回避老师。更糟糕的是,开始沉迷漫画,经常利用周六日外出,并有“早恋”的倾向;让家长与老师都十分头痛。

2、家庭方面:

(1)父母情况和家庭结构

通过走访我了解到,徐权桓与姐姐和父母一起住,其父是继父,与她关系恶劣,经常 发生口角冲突,其母都是亲母,但与她沟通有问题,很多教育问题无法进行,家中唯一沟通的途径就是她的亲姐姐,但是其姐姐我校高中学生,学习状况很一般,无法起积极影响;

(2)教养环境:家庭教育缺失,父亲有暴力倾向。

(3)家庭环境:家庭居住条一般,距离学校较远,经常出现迟到现象;

三、问题分析

1、查找家庭教育不足

对一个孩子来说,父爱、母爱都不能缺,缺了哪一种爱都容易在孩子心灵上产生阴影,都会对孩子产生不良影响。父母离异后各自结婚,对孩子造成严重心理阴影,加之父亲的陋习不但没有给孩子树立正确的榜样,反而让孩子有了逆反心理,影响了孩子身心健康成长,让孩子对未来、对生活丧失了信心,自暴自弃。

2、孩子问题分析

孩子很内向、孤独,认为父母的离婚自己很没面子,缺少父爱。在孩子的内心世界里充满了对大人的不理解和无奈,孩子心理上受到刺激,心灵上受到伤害,故此出现孤僻、冷漠、自暴自弃,甚至自我伤害。

3、父母问题的分析

父母沟通存在问题,缺乏统一的教育观,且教育手法单一,缺乏教育技巧;父亲的颓废也跟周围的环境有关,表现出的行为特征对孩子极为不利,生活中失去了一个正确的导向,故孩子容易走上极端。

4、问题分析诊断 由于父母的离婚,给孩子幼小的心灵造成了很大的伤害,使孩子感到没有安全感,对母亲不说真心话,加之徐权桓在班正值青春叛逆期,把这种心理上的失衡与对现状的无奈发泄出来,经常把自己封闭在漫画世界中,导致成绩退步严重;

四、家庭教育指导

这一切都看在我的眼里,急在我的心里。我翻阅和收集了大量资料,发现徐权桓的爸爸在孩子教育方面存在着“教育功能欠缺”的问题。根据实际情况,我为她找到解决的方法:

(一)给继父开出的菜单

菜单一:端正认识,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

我告诉他,对孩子,不能总把怨气和怒气摆在脸上。自己在工作上、生活上哪怕有再多不顺心的事,都不能与孩子分享。作为父亲,应该先要想到教育孩子是自己的责任。要教会孩子在生活上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保证自己和孩子有一个比较正常的生活;要丢掉自己是“大男人”的想法,逐步引导孩子对家庭出生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菜单二:学会爱孩子,知道爱是家教的根本

爱体现在“沟通”。作为家长,要学会经常跟孩子沟通思想,联络感情,了解孩子在想什么,想干什么,并给予正确引导,从而及时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爱还体现在“鼓励”。对孩子学业上的进步要鼓励,思想上的进步也要鼓励;对孩子美好的理想要鼓励,对其健康的爱好也要鼓励;孩子见义勇为要表扬,孩子文明礼貌、勤俭节约更要表扬„„。总之,只有通过反复鼓励,用爱心滋润孩子的童心,才能让他感受到人间的温暖,激发出前进的力量。

(二)给妈妈开出的菜单

我通过电话家访,找到徐权桓的母亲,和她促膝谈心,请她多多关心自己的亲身骨肉,多给孩子一点爱,多为自己亲身骨肉的身心健康添一份爱心,与继父一起共同担当起教育孩子的重任,多与孩子进行沟通,多鼓励,形成教育合力。

五、学校教育

1、努力营造“爱”的氛围

学校是对学生成长影响最直接的环境。宽松、和谐、文明,充满爱的校园氛围有利于学生发挥潜能,形成健全的人格。缺乏自信的孩子,越责备越没信心,严重的会自暴自弃。我们老师要转换思维方式,从寻找孩子的缺点变为寻找孩子的优点,从否定评价变为肯定评价,从责备变为激励。在平时引导教育徐权桓的时候,我就常用激励性的语言来让她感受我对她的关爱。如:“你这次干得不错。”“好,有进步了,我很高兴。”“彭龙,好样的,再努力一把会更好。”“好棒,我们该庆祝一下。”“唔,知错就改,挺好。”“啊,别泄气,失败是成功之母。”“有什么困难了?来,我们一起想办法„„”

2、帮助处理好同学关系

离异家庭孩子心理压力往往比较重,总怕同伴嘲笑、讥讽。这时,我们老师要鼓励引导孩子在班上交几个要好的朋友,经常一起学习,一起度周末等。孩子的群体生活一旦正常,许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利用班内资源,让她尽快融入班集体当中,其中诸鸿茵,梁楚丽同学与之成为朋友,另徐权桓性格开始开朗,并开始喜欢与同学进行学习上的交流,教育效果感觉很不错。

3、多渠道、综合性地辅导

首先对其本人通过面谈交流的直接辅导方式,主要是进行自尊心、羞耻心教育,培养该生的自信心;通过行为指导,锻炼该生的意志力。其次对影响该生的因素采取一定的措施,主要是加强与其他老师、与同学的沟通,取得他们的配合。我首先告诉徐权桓,不管做什么事都离不开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但学习知识和做每一件事一样肯定很辛苦,要有毅力才行。慢慢来,学一点总比不学好,她表示同意我的观点。接着,我告诉他,一个人只有“自重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五、总结与反思

通过我们之间的交流我深深的认识到,孩子有极强的自尊心,尤其是生活在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往往带有很强的自卑感,但与其相反,他们的自尊却极其脆弱,他们往往被周围孩子们的小群体冷落,幼小的心灵对周围的一切充满怀疑和抵触。我们都知道情感教育要从培养“同理心”开始。具备“同理心”的人,能够在认知自我情绪的基础上,体会他人的情绪,并进而将自我情绪传达给他人。通俗地讲,就是能够将心比心,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

我认识到要彻底的改变孩子的这种逆反心态,必须首先使这位失去关怀的孩子融入到集体中,并被集体所接纳,重新树立他的自尊和自信,老师应该更多的发现她的闪光点,甚至可以做适当的夸大,我美其名曰“优点放大法”,而不是更多的在集体中批评他的缺点和错误,否则只会造成一个恶性的循环,越自卑越逆反,越逆反越爱犯错误,越犯错误越受到批评,越受到批评越自卑。

用情感关怀的态度,亲切温和的语气,尊重理解的氛围,此时,孩子便可感受到老师和同学们都是自己的知心朋友,是最可信赖的人,这样我们的感情才能得到交流,孩子也容易接受教育和指引。

而与家长沟通时,不能高高在上,要让家长感觉到老师和他们一样在为孩子的成长和发展不懈努力,不仅要给孩子信心,更要给家长充足的信心,才能使教育真正有效、成功!

篇2:特殊学生家庭教育案例

闫静芝

近年来,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存在着一部分后进学生群体。据我们观察,发现他们绝大多数存在下列问题:学习习惯不良、学习成绩偏差,不能与班级同学和睦相处,不懂得关心他人,也不爱惜自己,对周围人还存有敌视、冷漠心理。少数同学还有欺负弱小、撒谎、打架、损坏公物的行为。经过调查,我们发现这些孩子多来自于不完整的家庭。有的是父母离异,有的是父母一方因故去世,有的是父母长期在外地打工,将孩子托给老人或亲戚代管,还有的是父母因故重新组建的家庭。

赵晨露12岁是我班学生,这女孩机灵懂事,成绩也不错,擅长舞蹈,是校内舞蹈队成员,曾代表学校参加集体表演活动。下学期开学后,情况很不稳定,上课时不时的掉眼泪,问其原因,总是不肯说出成因;渐渐的上课不专心听讲,不按时完成作业,有时还特意回避老师。更糟糕的是,开始沉迷漫画,经常利用周六日外出,并有“早恋”的倾向;让家长与老师都十分头痛。

2、家庭方面:

(1)父母情况和家庭结构

通过走访我了解到,赵晨露与姐姐和父母一起住,其父是继父,与她关系恶劣,经常与人发生口角冲突,其母都是亲母,但与她沟通有问题,很多教育问题无法进行,家中唯一沟通的途径就是她的亲姐姐,但是其姐姐我校高中学生,学习状况很一般,无法起积极影响;(2)教养环境:家庭教育缺失,父亲有暴力倾向。

(3)家庭环境:家庭居住条一般,距离学校较远,经常出现迟到现象;

对一个孩子来说,父爱、母爱都不能缺,缺了哪一种爱都容易在孩子心灵上产生阴影,都会对孩子产生不良影响。父母离异后各自结婚,对孩子造成严重心理阴影,加之父亲的陋习不但没有给孩子树立正确的榜样,反而让孩子有了逆反心理,影响了孩子身心健康成长,让孩子对未来、对生活丧失了信心,自暴自弃。

孩子很内向、孤独,认为父母的离婚自己很没面子,缺少父爱。在孩子的内心世界里充满了对大人的不理解和无奈,孩子心理上受到刺激,心灵上受到伤害,故此出现孤僻、冷漠、自暴自弃,甚至自我伤害。

父母沟通存在问题,缺乏统一的教育观,且教育手法单一,缺乏教育技巧;父亲的颓废也跟周围的环境有关,表现出的行为特征对孩子极为不利,生活中失去了一个正确的导向,故孩子容易走上极端。由于父母的离婚,给孩子幼小的心灵造成了很大的伤害,使孩子感到没有安全感,对母亲不说真心话,加之赵晨露在班正值青春叛逆期,把这种心理上的失衡与对现状的无奈发泄出来,经常把自己封闭在漫画世界中,导致成绩退步严重;

这一切都看在我的眼里,急在我的心里。我翻阅和收集了大量资料,发现赵晨露的爸爸在孩子教育方面存在着“教育功能欠缺”的问题。根据实际情况,我为她找到解决的方法: 一:端正认识,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

我告诉他,对孩子,不能总把怨气和怒气摆在脸上。自己在工作上、生活上哪怕有再多不顺心的事,都不能与孩子分享。作为父亲,应该先要想到教育孩子是自己的责任。要教会孩子在生活上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保证自己和孩子有一个比较正常的生活;要丢掉自己是“大男人”的想法,逐步引导孩子对家庭出生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二:学会爱孩子,知道爱是家教的根本

爱体现在“沟通”。作为家长,要学会经常跟孩子沟通思想,联络感情,了解孩子在想什么,想干什么,并给予正确引导,从而及时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爱还体现在“鼓励”。对孩子学业上的进步要鼓励,思想上的进步也要鼓励;对孩子美好的理想要鼓励,对其健康的爱好也要鼓励;孩子见义勇为要表扬,孩子文明礼貌、勤俭节约更要表扬„„。总之,只有通过反复鼓励,用爱心滋润孩子的童心,才能让他感受到人间的温暖,激发出前进的力量。

(二)给妈妈开出的菜单

我通过电话家访,找到赵晨露的母亲,和她促膝谈心,请她多多关心自己的亲身骨肉,多给孩子一点爱,多为自己亲身骨肉的身心健康添一份爱心,与继父一起共同担当起教育孩子的重任,多与孩子进行沟通,多鼓励,形成教育合力。

努力营造“爱”的氛围

学校是对学生成长影响最直接的环境。宽松、和谐、文明,充满爱的校园氛围有利于学生发挥潜能,形成健全的人格。缺乏自信的孩子,越责备越没信心,严重的会自暴自弃。我们老师要转换思维方式,从寻找孩子的缺点变为寻找孩子的优点,从否定评价变为肯定评价,从责备变为激励。在平时引导教育赵晨露的时候,我就常用激励性的语言来让她感受我对她的关爱。如:“你这次干得不错。”“好,有进步了,我很高兴。”“彭龙,好样的,再努力一把会更好。”“好棒,我们该庆祝一下。”“唔,知错就改,挺好。”“啊,别泄气,失败是成功之母。”“有什么困难了?来,我们一起想办法„„”

帮助处理好同学关系

离异家庭孩子心理压力往往比较重,总怕同伴嘲笑、讥讽。这时,我们老师要鼓励引导孩子在班上交几个要好的朋友,经常一起学习,一起度周末等。孩子的群体生活一旦正常,许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利用班内资源,让她尽快融入班集体当中,许多同学与之成为朋友,另赵晨露性格开始开朗,并开始喜欢与同学进行学习上的交流,教育效果感觉很不错。

多渠道、综合性地辅导

首先对其本人通过面谈交流的直接辅导方式,主要是进行自尊心、羞耻心教育,培养该生的自信心;通过行为指导,锻炼该生的意志力。其次对影响该生的因素采取一定的措施,主要是加强与其他老师、与同学的沟通,取得他们的配合。

我首先告诉赵晨露,不管做什么事都离不开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但学习知识和做每一件事一样肯定很辛苦,要有毅力才行。慢慢来,学一点总比不学好,她表示同意我的观点。接着,我告诉他,一个人只有“自重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通过我们之间的交流我深深的认识到,孩子有极强的自尊心,尤其是生活在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往往带有很强的自卑感,但与其相反,他们的自尊却极其脆弱,他们往往被周围孩子们的小群体冷落,幼小的心灵对周围的一切充满怀疑和抵触。我们都知道情感教育要从培养“同理心”开始。具备“同理心”的人,能够在认知自我情绪的基础上,体会他人的情绪,并进而将自我情绪传达给他人。通俗地讲,就是能够将心比心,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

我认识到要彻底的改变孩子的这种逆反心态,必须首先使这位失去关怀的孩子融入到集体中,并被集体所接纳,重新树立他的自尊和自信,老师应该更多的发现她的闪光点,甚至可以做适当的夸大,我美其名曰“优点放大法”,而不是更多的在集体中批评他的缺点和错误,否则只会造成一个恶性的循环,越自卑越逆反,越逆反越爱犯错误,越犯错误越受到批评,越受到批评越自卑。

篇3:特殊学生教育案例与反思

赵倩 (化名) , 于2007年9月入学, 为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的学生。

开学第一天, 该生及其家长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时, 她穿着时尚前卫, 由其父母共同陪伴进入班级。我在指导学生进行大扫除时, 她的母亲惴惴的问我赵倩的穿着是否符合学校的要求, 还特别提了下该生左右脚分别穿着的颜色、款式不一样的球鞋, 我适时的给她讲了学校对学生仪容仪表方面的要求, 其母表示回家后会教育女儿。她的父亲则对班级表示一脸不满, 神情较为跋扈, 严厉的责问我招生简章上明明写的是动漫专业只招收40名学生, 而现在班级里挤挤挨挨的塞了52名学生, “你们学校这不是在忽悠人吗?!”当时, 我心里隐隐觉得该生可能会成为班级管理中较为棘手的学生。

果不其然, 该生自07年9月入学后直到10年6月退学, 不同的时间段呈现不同的问题。总体而言, 该生性格桀骜刁钻, 自私无集体意识, 做事独断, 好钻空子。仪容仪表、迟到旷课、打工问题、与家长的矛盾是她的老问题, 只是在不同时期犯错程度不同而已。一年级时, 该生与家长几次闹得离家出走、夜不归宿, 不是坐在24小时营业的肯德基, 就是去了以前同学的家, 有时候又是在网吧包夜。她母亲几次找到学校寻求我的帮助, 在我的多次耐心劝解下, 该生终于住回了家。不过, 虽然人住回去了, 在学校的表现并没大的转变。早晨迟到, 上课睡觉。夏天会穿低胸T恤、超短裤外加夹趾拖;冬天则会超短皮裙、贴肉黑丝袜外加高跟鞋, 品位实在不高。

二年级, 该生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打工时间、场所, 在外留宿以及上课睡觉、迟到旷课方面。该生自打进入二年级后, 上课几乎天天雷打不动会找时间补充睡眠。无论是在画室、机房, 还是在教室上课, 她几乎就剩一个状态——趴着睡觉!即使不趴着, 也是萎靡不振、半睡半醒的样子。这也让任课老师极为头疼。经同学反映, 她可能当时在夜店打工且收入不菲。经与其母亲联系后, 证实她暑假在酒吧打工且整个暑假租住在外。

进入三年级, 该生与社会人员在靠近本地某酒吧街附近合租, 将迟到旷课进行到底。有时上午四节课都不出现, 有时上午第一节课会出现, 而后面的课就消失, 但基本会在放学时出现在班级。几乎是想尽办法和我打“游击战”。我曾因这个问题多次与其本人及家长联系, 但收效甚微。最终, 10年6月, 她本人以及家长达成一致, 到学校办理了退学手续。

赵倩离开了我班, 作为班主任, 我少了一个时刻揪着我心、牵动我神经的问题学生, 我的工作轻松了不少。然而, 心头却不免有些沉重。像赵倩这样的学生, 班主任的苦口婆心、循循善诱的教诲在她身上起不了作用, 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约束不了她, 在家与父母冲突不断, 来自社会各方面的诱惑, 来自网络的虚幻糊涂了她的心, 使得她越来越偏离正道。“冰冻三尺, 非一日之寒”, 光靠班主任的零星敲打, 是没办法改变她渐趋稳定的扭曲的价值观、世界观。她对自己期望很高, 实际却没一技之长;既想享受丰富的物质生活, 又不愿在学校安心学习。她总是游离于常态。大家都去操场做操, 她会找各种理由逃避, 不愿多晒太阳;大家都在大扫除, 她的岗位总是没人, 不是痛经, 就是拉肚子, 不是拉肚子, 就是脚崴了;大家都在专心学习时, 她在考虑怎样打工挣零用钱花;找到了正常的打工岗位后, 却又嫌工资太低, 自己付出太多……慢慢的, 她就剑走偏锋, 寻找捷径, 直到最终误入歧途。

对于一个个体的成长来说, 学校教育仅仅是其中的一部分, 对于本个案中提到的这个学生来说, 高职教育又是她经历了幼儿园、小学、初中后才接受的学校教育, 她个人的先天禀赋、性格气质, 从小到大的生活环境, 所受到的家庭教育, 都在影响着一个人的成长。正如一棵成长中的小树苗一样, 既要有肥沃的土壤, 还要有阳光雨露, 同时要避免虫害、雷劈等可能会影响它正常生长的不可控因素。

对于我这样一个班主任来说, 赵倩仅是我班的五十分之一, 而对于赵倩的家庭来说, 她是她们家的唯一。对于整个社会来说, 赵倩是十三亿分之一, 她将流入社会的哪一层面, 将会担负起哪一份工作, 时间会告诉我们一切。社会的进步, 民族的强大, 国家的兴盛, 最后落实到的是一个个的个体, 只有每个个体都拥有良好的道德素养和过硬的职业技能, 会正确健康的生活与工作, 我们才会收获国富民强。所以, 当我们手中接到这样的问题学生, 我们要本着一切向善、向好的方面发展的态度来对待他们, 不放弃, 不搞边缘化, 客观积极的来处理问题, 同时辅以科学的分析与沟通。我们要最大限度的发挥我们的能力, 尽力做好自己的本分。然而, 就如鲁迅先生提到的青年“进化论”一般, 或许我们有些努力并不会在短时期内改变什么, 或许我们的问题学生在我们的手里还是一如既往的“问题重重”, 但我们依然不能放弃。做力所能及的事, 我们有愿景, 也要直面现实, 在工作中研究, 在学习中成长。

参考文献

[1]李执坤.《班主任工作思考》.新课程学习, 2014年第一期.

篇4:特殊学生家庭教育案例

【关键词】特殊群体 教育转化 典型案例

“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这是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的名言。因你在地球上,想撬动地球就不可能从地球上找支点。说明你有办好某事的能力,但缺少平台,事情也不可能成功,特殊群体学生转化是同样一个道理,只有抓住转化中的支点,这种转化才能起到预期效果和作用。做辅导员最基本就是了解学生情况。最简捷的途径有两个:一是翻阅学生档案,军训期间建立学生档案;二是通过深入课堂、寝室,包括谈心,逐个了解学生情况。面对特殊学生群体,需要辅导员更具耐心更细致工作。以下由两个学生转化案例来分析转化过程中的支点是如何发现的。

案例一:王某,男,家庭条件优越,多才多艺,军训表现很好,获得训练标兵称号还代表全体新生发言。但大一下学期出现情绪低落、逃课、旷寝、离家出走等情况。我没有批评他私自离家出走给周围人带来的影响,而是平心静气找他谈心。了解离家几天到哪里做什么,有没有想念同学和父母。经过几次谈心终于得知他出走的真正原因是父母感情不和,常年的争吵使他失去安全感,厌烦自己,觉得自己是累赘。出走前他跟暗恋的女孩告白被拒绝,多种原因致使他想离开逃避现实。我问他出去想做什么工作,他想了一会表示可以做很多工作,我又问:你现在很年轻,身体好,但没有工作经验和谋生技能,工作很局限,如何供养自己?他说做不用工作经验和技术性的工作。我没反驳,我又问:这些工作工资不会很高,当年龄大了,那时候做什么?还是换能做的工作吗?他说想到时候再看。我又问:你有理想吗?他说有,想挣很多钱给父母买东西,让他们不要总吵架,保护家人让他们过得好。我问:那你父母的梦想是什么你知道吗?他摇头。我又问:你认为什么才是真正的男子汉?他不说话,我感觉他在思考。我说:老师认为真正的男子汉是有担当,对自己和身边的人、事负责的人。你父母的梦想一定是希望你成为那样的人。我又问:在外期间有没有觉得生活不简单?挣钱很难?他点头,说原来花钱大手大脚的自己开始算计着过日子,从他描述中我体会到他开始思考问题了。这只是几次谈心中的简单对话,经过很多次谈心后他表示想学好专业,毕业后再考虑工作挣钱。不光要谈心,还需从其他方面入手,我找到该生家长沟通,反映他思想状况,提醒他们不光在经济上更要在思想和情感上给予他关心。与寝室同学沟通,多关心他,多交流,后来他母亲说他渐渐愿意与父母交流了,特别是与父亲的关系改善了。

辅导员工作必须在细致观察了解的基础上,找准契机,以恰当的谈话方式,用平等态度与学生进行心灵沟通,有的放矢的提出问题,实现心理和行为方式的转化。让学生自己意识到问题比单纯从老师口中得到结论更有指导意义,所以提问是一个很好的引发学生思考的方式,不断提出问题,让学生在回答问题中得出自己的想法,好像辅导员这个称呼,我们要做的是辅导,真正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还是学生自己,学生主体经过自我思考得出的想法更能指导本人产生积极效果,由此可见提问的重要性。提出问题引起思考,这是提问的目的,如何让学生跟着问题思路走,不仅要选好问题更要讲究语气与态度。语言只是谈心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给予情感上的理解,谈心不是简单交谈,与该生谈心说到伤心难过时我留下眼泪,学生见我流泪时看我的眼神明显体会到了信任,现在有事情都会询问我的意见,周末回家会提前请假,怕我担心。

学生因家庭矛盾引起个人性格偏颇从而导致人际交往和学习问题的并不少见。现代社会压力大,学生群体看似无忧无虑,实际考虑问题很多,性格敏感多疑。有些男孩比女孩性格更敏感,所以工作的公平性尤为重要,保证平等对待每个学生才能消除学生心中的疑惑。批评学生要单独进行,表扬要及时,给学生自我反省的机会比批评更有实际效果。

案例二:杨某,男,不爱说话,经常逃课去上网,听课不认真,第一学期4科不及格,与家长沟通得知父母对其管教很严,在家不许他上网,现在离开父母没人约束就放纵自己。谈了很多次,但效果不明显。鉴于此我把他成绩通报给家长,家长严厉批评他并采取经济控制,但我发现他把吃饭钱用来上网,因担心身体跟家长沟通后不再限制经济。我提议他担任班级学委助理,负责协助学委点名,担任课代表,负责统计学生情况协助老师工作,两个星期向我汇报一次班级同学出勤情况。因要负责点名,上课基本都去了。与寝室同学沟通了解到他打游戏是男孩中最厉害的,且一门很难学的课程他接受的也比较好,说明他很聪明就是自制能力差。通过QQ和他聊过很多次,发现他没去上课就通过电话和QQ询问去向。调整寝室,把不玩游戏的和他同寝,团支书安排同寝,经常打游戏的几个同学觉得不方便来往少了。鼓励他参加体育活动,拔河比赛中他表现特别好,同学评价也提高了,这学期成绩提高了。跟他父母沟通不要对孩子太严厉,放假让他适当娱乐,玩玩游戏,多表扬多鼓励他,不要总是严厉的次责,目前他比较爱说话了,汇报出勤情况后也能简单聊几句家常,整个人感觉不沉闷了。目前他上课状态较好,与家长沟通积极了,会说学校、同学的事情。

以上是两个简单的学生转化案例,当然在众多的学生转化中也有失败的案例,但作为一名辅导员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总结工作重点。由以上案例提炼出工作中几点重点:1、沟通方式多样化。2、公平公正是基础。3、学生干部是保证,以点及面,骨干带动全部。4、注重人文关怀。5、携手家庭,促使共同进步。

篇5:小学特殊学生教育案例

面对着这样一位学生,着实也让我费了不少心思,凡是我能想到的办法和对策我都用了,批评也批评过了,但效果都甚微,怎么办呢,我决定逐步逐步来,用正面引导的方法慢慢地感化她。

第一、多些鼓励,少些批评。当她有一点进步时表扬她,当她按时交作业表扬她,当她写字稍微认真时表扬她并鼓励她,如果继续努力,会取得更大进步。总之,我利用一切机会去表扬她,让她感到她是能做好的。

第二,培养学生信心。慢慢地,她对老师的表扬慢慢淡化了,我又一次陷入了沉思,看来只靠表扬和鼓励还不够,还需有意识地给她一些机会,让她品尝到成功的滋味,她就会慢慢地树立起对学习的兴趣。于是每次上课时,我都有意识叫她回答一些问题,不给她开小差的时间,当她回答出来,我就及时地加以表扬,一个星期过去了,她竟然也能主动举手发言了。

第三,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我们身为教育工作者,看到的不仅是她们的落后面,更应看到她们的闪光点。我认为,只有善于发掘和培植,萤火之光也可以放射出夺目的异彩。她平时酷爱体育,每次一上体育课,她就生龙活虎,什么项目都抢着报名,我趁机大力表扬她,说她有发展的前途,鼓励她要加强训练,为班争光,并希望她的学习也能像体育那样热爱。我的话,就像给她打了一支“强心针”。渐渐地,我发现她比以前认真了,字也比以前写得端正了,成绩也慢慢有了提高。

篇6:特殊学生教育教学案例

2、家庭生活背景

父母都是靖江人,属于外来务工家庭。父亲在饭店做厨师,母亲推销白酒,平时很少和孩子交流。小的时候和乡下的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由于农村老人对男孩子的溺爱,可以说是无任何约束和管制,什么都玩,什么都敢干,三岁时就曾经从一米多高的草堆上跳下,不知道害怕,也不注意自身安全,肆意妄为也让他自己伤痕累累。家长对其思想品质、行为习惯等方面也很少关心,是那种典型的“自由生长”。

3、学校教育背景

(1)老师看顾某

初进校园,就发现他很好动,眼神不定。进入课堂后感觉他更特殊:上课一分钟也定不住神,总爱满教室爬,喜欢到别的同学座位下去捣乱,拿同学抽屉、书包里的东西,拽你的胳膊,拖他的腿,严重干扰课堂,有时甚至让课堂教学无法进行,对老师的批评根本不予理睬,更不能接受,无法与其交流。

(2)同学看顾某

上课影响他人学习,很讨厌;欺负同学,故意破坏别人的东西;不讲卫生,习惯很不好,不愿意和他玩。

二、问题分析

(一)基本需要满足的缺失

1、亲情的需要:父母让顾某在“小餐桌”生活,晚上九点左右才会接他回家,根本没有感情的交流,更没感受到亲情的温暖。因为顾某上课不听讲,经常调皮捣蛋,作业无法完成,又不听母亲的话,因此对其不是打就是骂,渐渐地对其失去信心,索性放任自流,任其发展。顾某因此也对父母存在敌对情绪。

2、归属的需要:由于顾某学习习惯不好,成绩差,同学们不愿与其交朋友。再加上经常被老师批评教育,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其他同学,同学们对他的疏远,造成了顾某归属需要的缺乏。

3、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和独立意识的增强,表现自我的需要越来越明显。再加上自控力比较薄弱,就想通过怪异的行为获得大家的关注,但又因此受到同伴的排斥。所以说表现自我、获得承认与尊重的需要无法获得满足。

4、成就的需要:顾某在学习上没有成功感,没有享受过成功的喜悦,因为不遵守课堂纪律,一开口大声讲话就受到老师的制止,使他丧失了积极进取的信念,从而对课堂学习不感兴趣。

(二)不良后果

基本需要满足的缺失,使顾某心理严重失衡,由此带来了行为反应偏差,如下课打闹、上课破坏课堂纪律、自己不学习也不让别人学等,更加重了周围环境对他的拒绝,恶性循环的结果使顾某丧失了学习的动力,没有了辨别是非的能力,不知道顽劣的行为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的危害,更不知道自己已经成为大家所不喜欢的“特殊学生”。

(三)诊断

篇7:小学特殊学生教育工作案例

开始的半个月,我每天与她交谈十分钟,基本都是夸她的进步和表达我对她的喜爱。同时在班里抓住一切机会表扬她。还与她的家长说好,对她只表扬不批评,即使有错也以提出希望为主。半月后,我要求她每天起床对自己大喊三声:我是最棒的。声音越大越好。

在班级中,我选出了两名性格活泼、热心的女生,平时与她多在一起玩,还给她换了一名性格温和、爱帮助人的同位,鼓励她多与同学交流。

针对高新月的情况,每天放学时我都为她单独补习半小时,查找学习中的问题,教给她学习的方法,从如何识记生字词更容易,到背诵的方法,再到如何预习、如何复习……只要有问题,我就及时帮助解决。同时,我从不对她提不切实际的学习期望,我对她的要求是:每天进步一点点。

篇8:特殊学生家庭教育案例

——题记

一、问题的提出

三年前, 我接手了四 (1) 班的学生。临开学, 低年级同事告诉我, 这个班里有一个劣迹斑斑的“特殊学生”。他特别的犟, 老师的话如同耳边风, 一不如意, 就出手打人, 哪怕在课堂上, 只要那个学生的言行触犯了他, 他也会无视课堂和老师, 大打出手。前任班主任还告诉我;因为他的任性和倔强, 他父母已经对他失去了信心, 每次老师一个电话, 他就对孩子大打出手, 并扬言说要打死他, 说反正家里还有一个男孩。说起他, 老师恨不得他能一跳跳到毕业班, 同学期盼他们不在一个班。

也许是开学报名时对我的承诺, 头几天还是安安稳稳地过了。可好景不长, 我很快就领略了“江山移易, 本性难改”的内涵。课间他总会无缘无故地欺负别的孩子。有时把同学的书本扔进垃圾桶里;有时又会悄悄在其他同学的衣服上画些图案。可当你询问他时, 他总是百般抵赖。特别是那天的体育课, 就因为排队时, 别人不小心倒退时碰了他一下, 他就跟旁边的男生大打出手。同学们把他们叫到我面前时, 他还瞪着眼, 因拉长而歪曲的脸涨得通红, 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 双手紧紧地握着拳, 随时准备出击, 一点也没有因打架而内疚的样子。

二、问题的分析

(一) 家庭的原因

通过多次家访, 我了解到他从小就有点调皮。再加上还有个弟弟, 所以家长从小没有耐心去关注他, 更不用说去倾注更多耐心了解他, 引导他了。

上幼儿园时, 他经常无故欺负别的孩子, 再加上课堂上总是捣乱, 顶嘴, 老师很不喜欢他, 也因此经常找家长谈话。家长呢, 只要老师一“告状”, 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是一顿暴打。在家长的心目中, 反正打死了一个还有一个。孩子呢, 因为从小练就抗打能力, 所以对爸爸的暴打也习以为常, 依然我行我素。并把暴打的原因迁怒于老师的告状, 在学校里更加任性、倔强。也许是这样的恶性循环, 造就了孩子“劣迹斑斑”。

(二) 学校的原因

因为他的顽皮、倔强和叛逆, 很让老师头疼。虽然老师也想了很多办法, 但终因见效不明显加上有这么一大班孩子要管理, 渐渐地, 也失去了耐心, 于是冷嘲热讽多了。班里学生是很敏感的, 看老师不喜欢, 他又经常欺负他们, 于是大家也就不喜欢和他做朋友了, 甚至动不动就去老师那儿告他的状, 冷落、嘲笑是他每天的待遇。自然就形成了“调皮倔强——老师不管——同学冷落嘲讽——行为习惯变差——学生告状——教师不当处理——表现更差, 乃至任性叛逆”的恶性循环。久而久之, 他也就成了家庭和学校教育的牺牲品。

三、解决的对策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 应当在普通学校里对这些儿童进行教学和教育, 因为有一个完满的、在智力方面不断地丰富着的环境, 是拯救这些孩子的最重要的条件之一。既然学校无法将这些学生拒之门外, 那么作为老师的我们就应该承担起教育这些学生的责任。

(一) 观察——发现孩子的优点

不管是课堂上还是课余, 我总是默默地观察着他, 发现他还是有很多优点的:对人热情, 乐于助人, 班级的工作积极主动, 每天的作业都能一丝不苟地完成, 每一本作业本都是干净漂亮。这一些足够让我惊喜了, 也足够成为我鼓励他的资本了。隔三差五地, 我总会找到一些表扬他、鼓励他的事情。我一改以前刻薄的性格, 不再吝啬我的表扬了。我开始不时地表扬他, 表扬之余, 当然也不忘提醒他还待改进的地方。也许是以前从没有被表扬的经历, 每每总会发现受到表扬和鼓励的他干劲十足, 做事更主动了, 也更自信了, 倔强的个性似乎改变了些。我暗自欣慰, 看来“朽木也可以雕琢”啊。

(二) 沟通——取得孩子的信任

叶圣陶的“四颗糖果的故事”, 有力地证明了即使是坏孩子, 也是渴望得到信任和尊重的。有了前面的铺垫, 我觉得是时候跟他好好交流了。一天, 我把它请进办公室。他的忐忑和略带惊恐的表情, 让我明显地感觉到:他像一只被吓怕的惊弓之鸟, 以为等待他的又是老师的批评和家长的暴打。

开始谈话了, 我先是表扬了这段时间里他的一些进步。并故作欣喜地告诉他:“你的进步让老师也替你感到高兴。”从来没有过的经历, 让他竟然不知所措。然后, 我语重心长地对他说:“老师不管以前的你是怎样的?新学期开始, 让我们以全新的面貌出现。你长得这么可爱, 这么聪明, 老师相信你一定也希望得到大家的认可。你能行吗?”说完, 我轻轻地拍拍他的肩膀。他抬起头来, 一双澄亮的眼睛看着我, 然后缓缓地点了点头。虽然没有坚定的语言, 但我相信, 这一定会是一个男子汉对信任者郑重的承诺;我相信, 只要我有足够的耐心和恒心, 他一定会让人惊喜的。之后, 我又找他爸爸聊天, 我和他爸爸约法三章, 让他保证只要他孩子有点滴的进步, 就要鼓励他, 并且要求从今后不准对孩子暴打, 孩子出现了问题, 一定要及时跟我联系, 要定期告诉我孩子的状态。因为我清楚地知道如果在我的班主任工作中忽略了家长这一力量, 我将永远是一条腿走路。

(三) 信任——成了孩子自律的动力

俗话说“浪子回头金不换”。一个人一旦养成了坏习惯, 要让他改正过来, 是多么的困难, 它需要考验我们老师的耐心、爱心和持之以恒的毅力。

那是一堂体育课中, 他和同学因为一点小事大打出手, 当我听到这个消息时, 非常生气, 想到自己这么多天的努力竟然付之东流, 我真想狠狠地批评他。但一想“忍一时风平浪静”, 我必须克制自己的脾气, 可我也必须让他清楚自己不足的一面。于是我开始跟他谈话了, 我让他叙述了事情的经过。也许是我的克制出乎了他的意料。最后他一脸愧疚地跟我说:“老师, 我也知道自己刚才出手打人不对, 可是当时我真的受不了了才动手的。”这时我知道, 他已经有了克制自己行为的忍耐力了, 我也已经取得他对我的一份信任。于是, 我不但认真地做起了“倾听者”, 并时不时地点头表示赞同。接着, 我以“知心人”的身份与他一同分析课堂上的做法产生的后果, 让他明白了自己错在哪里, 并告诉他, 要勇于承担自己的错误。最后, 我诚恳地对他说:“要知道‘退一步海阔天空’, 我们的很多错误, 往往是自己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而产生的。老师相信, 这是你升入四年级发生的第一次, 也会使你的最后一次。你能检讨自己的不足吗?”也许是我的真情和信任感动了他, 他诚恳地向我认了错, 也在傍晚的暮省课上, 当着全班同学认了错。当然, 我也及时地在班中表扬了他的虚心和知错就改。这件事在全班同学那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也产生了一定的震慑力。因为事后, 有老师告诉我, 他肯这样认错还是第一次。我听了欣喜若狂, 我知道, 我的方法奏效了——他真的开始改变了。

(四) 自信——孩子成功的催化剂

自信是一个成功者最重要的心理素质之一, 但它并非与生俱来, 需要外界的认同和赞赏, 并在此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人的某一行为倘若得到外界的肯定, 人的自信也会由此大增。孩子正处于自信形成的过程中, 更离不开成人的肯定和赞扬。多来的班主任工作, 让我深深地明白了一个道理:如果我们的工作能让每个孩子昂起头颅, 那我们的工作就能产生磁性, 能深深吸引我们的学生, 也能使我们的学生扬起自信的风帆。对于他的教育, 我一直坚持着这一条准则, 不打击他的自信, 诚恳地指出他的不足, 努力地和他一起寻找前进的方向, 当然也不忘及时地把他的进步和不足反馈给家长。因为我的坚持和耐心, 我看到了一个勤奋、热心、自律的他。让我庆幸的是, 他的爸爸也很好地遵守了我们的约定, 三年来, 他没打过一次孩子, 更可喜的是, 他的父母也学会了表扬和尊重他, 看来家庭教育对于他行为的转变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他的改变不但带动了全班学生, 也给了我鼓励和信心。三年来, 放下架子亲近学生, 对他们敞开心扉, 并以关爱之心来触动他们的心弦。“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 用师爱去温暖他们, 用真情去感化他们, 用道理去说服他们。三年前, 这是一群散沙般的孩子, 他们懒散、任性甚至不乏自私, 三年后, 他们团结、敢拼、自律、向上。三年的工作, 让我坚信有我们的爱心、真心和坚持, 我们眼中的“特殊学生”终究会改变的。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对教师说过一句话:“你的教鞭下有瓦特, 你的冷眼里有牛顿, 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教育是一种爱的艺术!只有这种无私的爱, 才能使我们的教育产生无穷的智慧和力量。作为班主任, 每天接触的, 是几十颗等待滋润的成长的幼苗, 他们有草也有花, 但他们都会开放。如何使这一颗颗幼苗健康成长, 灿烂绽放, 才是我们肩负的重任。

摘要:没有一种草不是花朵, 不能因为学生的天生顽劣而对其放弃,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 更有责任陪伴他们度过成长的烦恼。

篇9:特殊学生家庭教育案例

针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NLP认为可以运用一种全面审查目标,从来访者本人的系统来确定目标的可行性的逻辑思维方法——“目标确定法”,帮助学生用目标管理人生,并帮助订立有效的目标,从此放下困扰,走向未来。

[案例呈现]

与其他孩子不同,小李是个比较特殊的学生。对于我这个第一次教一年级的“菜鸟”来说,小李让我经历了很多“第一次”:第一次有学生头一天上课便背起书包嚷嚷着“我要回家,我要回家”;第一次有学生在我的课堂上故意把自己的桌椅推倒;第一次有学生在我的课堂中随意跑来跑去;第一次有学生从我的课堂上“出走”,并在教室旁边的楼梯上久久不愿下来;第一次有学生在午休时躲在厕所里半天不愿出来……

我疲惫不堪,自信心一度触到谷底。我决定改变自己。

改变从课堂开始。课堂上,我开始变着法子表扬他,鼓励他:“看看,我们的小李同学这会儿坐端正了,奖励他一枚印章。”“看看,小李回答问题了,说明他开始认真听课了。”“小李的字音读得很准,说明他刚才很认真。”……效果不是没有,只是,大约仅能持续5分钟左右,甚至有时连1分钟都没有,他便故态复萌。怎么办?

上硬招儿吧。“小李!你怎么能这样!”“小李,再这样我就请你站起来!”“小李……”结果,人家干脆把椅子当床,像个大爷似地“睡”下了。我开始接到来自学生和家长雪片般的投诉……

这样软硬兼施,使用多种教育方式都不奏效的孩子,我以前还从未遇到过。

冷静了又冷静,分析了又分析,我才发现问题的根本原因:是“我要他好”,而不是“他想要自己好”。即他没有“做好自己”这个目标,缺乏“做好”的动力。如果教师单纯采用“硬招儿”,更容易引起其反感和排斥,甚至以硬碰硬,造成严重的师生冲突。

1.“目标确定法”,助其订立有效目标

有目标才有动人。NLP技术中的“目标确定法”,提出几个要点:

不拿走来访者(在这里指小李)的选择,而只增添他的选择;在“改变”与“接受”中直接选择;不必强调“终极目标”而应注重“过程目标”;必须要来访者(小李)自己做事(作业),最好要天天做,并且是能够得到肯定的事。

因此,制定的目标应该是他发自内心、非常乐意去努力实现的。因此,我在等待一个机会,等待他内心有足够的意愿去自主制定“我要做好”的目标的那一刻。

机会终于来了。

这天的语文课上,大家正认真地听写“ao ou iu”。突然,小李“哇哇”大哭起来。一问,原来是因为这些字母他基本都不会写。嘿嘿,机会来了,我决定小试牛刀。

在运用这种方法跟他交流之前,我先复习了 “目标确定法”中辅导者(这里指教师)询问来访者(在这里指学生)的模式:

你想要什么;这(目标/价值)能够为你做什么;当你达到目标时,你凭什么知道;何时、何地及与任何人你想得到那结果;那个结果会怎样影响你人生的其它方面;为什么在今天之前你未能达到那个结果;你需要哪些资源和能力;你计划怎样去做。

师生间的交流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开始了。

师:怎么哭了?一向没有看过你哭的哦!

李:这些字母我不会写……

师:哦,原来你是想正确地听写出这些字母,对吗?

李(抽泣):嗯。

师:能正确听写出这些字母,就能达到什么目的呢?

李:就能拿到100分。

师:哦。原来你是想要取得好成绩,对吗?

李(呜咽):嗯。

师:取得了100分,对你有什么好处呢?

李:那我就是个好孩子,可以得到爸爸妈妈的奖励了。

我:得到爸爸妈妈的奖励,你的心情会怎样?

李:很开心。

师:也就是说,你想要听写正确,就是为了成为一个好孩子,为了得到快乐,对吗?

李:是的。

师:哦,原来你想成为一个快乐的好孩子。而如果成绩好了,你就会很快乐,对吗?

李:是的。

师:什么才叫成绩好呢?

李:考试100分,听写100分。

师:好。你想什么时候得到100分?是现在,还是未来的一周,一个月,一年?

李:我现在就想有100分。

师:得到了100分,你就得到了快乐。现在闭上眼想象一下,如果你做其他事情也很认真,也同样得到了父母的奖励和老师的表扬,那你的心情会怎样?

李:会很快乐。

(引导学生自己说出学习的正面意义“得到快乐”,有利于学生从自己的系统中找出并确定“认真学习”的目标。)

师:那为什么到现在为止,你都还没有取得100分呢?

李(低头,小声地):因为我上课不认真。

师:还有呢?

李:做作业也不认真。

师:那么,以后上课该怎么样呢?做作业该怎么样呢?

李:要认真。

接下来,我顺势请来了他的家长。在家长的见证下,引导小李自己制定了一个比较详细的计划,内容包括从每天早餐、早读、上课、午休、午读、眼保健操到下午放学该怎么做,才能符合好孩子的标准。我引导他跟我签了一个口头协议,要求他随时遵守协议。

“有时间期限”“清楚明确”“可以量度”是有效目标的三大要素。另外,“认真学习”这个目标太大,因此,我引导小李把目标切细,先从第一步、第一天开始,把目标按时间切细到每天从上学到放学的每个时间段该怎么做,还要按类型切细为认真做眼保健操、一堂课坚持不离开座位等。

nlc202309041138

(二)细化目标,以评价促落实

然后,我与他的父母进行了一次长谈,取得了父母的配合。我们达成了一致:父母不另外给小李零花钱,小李要想买学习用品或者玩具,只能通过自己良好的表现获得积分兑换成钱来购买。

我还为他专门制定了一份细化的“在校表现评价表”,内容包括不打人不骂人、不乱发脾气、主动完成学习任务等,每天由老师根据他的在校表现打一次分,做得好的加分,做得不够好的扣分。一天下来,如果加分多,除了可以兑换零用钱,还可以奖励亲子活动、玩游戏等权利;如果扣分严重,则除了扣掉之前的零用钱之外,还要取消一些权利,如看电视、玩游戏等。如果零用钱都扣光了,就先欠着,等积分多了再还给父母。这份表格一周一张,每天打一次分。当天晚上家长签名,第二天再交回给老师。表格一周统计一次,如果积分多,可以奖励一样小玩具;如果扣分多,则要扣掉原来积累的钱,取消一些活动。

另外,我还针对小李在家喜欢乱发脾气、摔东西、欺负妹妹、与父母讲话没有礼貌等负面行为,制定了一份细化的“在家表现评价表”,内容包括爱护妹妹、和父母讲话有礼貌、听父母的安排等。而奖惩的细则则仿照“在校表现评价表”,由父母在家进行评价和小结。

表格实施之前,我先向他父母“小授技巧”:

(1)无论哪份表格,都应以鼓励为主,惩罚为辅;(2)开始的时候,可以适当多给几次机会,多鼓励正面行为,以期增加加分的机会,减少扣分的可能,让孩子尝到“甜头”。等孩子的正面行为逐渐形成之后,再逐渐收紧标准,以期逐步提高孩子的自我管理、自我控制能力。

有了父母的配合,小李自主制定的计划有了教师、家长双方的监督、检查、落实,真正发挥了作用。而小李也越来越从这两份表格当中体会到了进步、成功的喜悦。

三个月过后,小李不管是在校还是在家,不管是在课堂还是在课间,表现都越来越好。开学初,他基本只能坚持听课5分钟,现在基本能坚持25分钟甚至更长,写字、做作业也越来越认真……

[反思]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心理上的修养,体力的、道德的、审美的修养就不可想象。”可见,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必须以心理为基础,一名合格的德育工作者,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不可或缺。

如果没有学习NLP理论,我也许会只关注学生表面的行为,单纯地运用传统的“软硬兼施”“春风化雨”等方法,甚至给这名学生贴上“不良分子”的标签,而不会看到学生不良行为的背后有什么样的正面动机。

但很幸运,我接触到了NLP,并且把NLP的一些技术运用到德育工作当中。我知道,每一个学生都好比一座“冰山”,当他们出现不良行为时,背后还包含了他们正面的期待、渴望,以及对“我是谁”的自我认识。有了NLP的这些“工具”,就可以清晰地看到学生不当行为背后的正面动机,然后运用NLP的技术,引发学生内心的期待,继而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自身目标——自我反思自身问题——自我制订行动计划——自主实施行动计划,从而养我良好的道德品质。案例中的小李,就由此发生了不小的转变。

这样的教育方式,引发的是学生内心的变化,自然也会引发其行为的变化。而且因为改变的动力来源于学生自身,其效果会比原来更加持久,更能对学生的人生产生积极的影响。这也是心理学理论和德育工作结合在一起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作者单位:广州市白云区广铁五小 广东广州 510400)

责任编辑 徐向阳

上一篇:连续梁桥施工控制的研究论文下一篇:小学红歌赛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