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患者自杀风险评估论文

2022-04-15

案例二一、被撤职的“坏小孩”甜甜(化名),女,18岁,高职三年级学生,五官端正,长相乖巧,待人礼貌。甜甜的父母在外地打工,她和姐姐及两个妹妹同住,姐姐妹妹均学业优秀。甜甜曾是班级学习委员,高职一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时,因帮助同桌作弊被班主任撤职。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医院患者自杀风险评估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医院患者自杀风险评估论文 篇1:

介绍一款住院患者防走失的报警装置

【摘要】随着优质护理工作的不断深入,医院更多承担了住院患者的安全责任[1]。而高住院率、病人老龄化、家庭支持力度不够等原因导致了高风险性。虽然所有入院患者均会落实安全和风险评估,但仅靠人防环节很难杜绝病人走失并出現意外的风险。本文再次介绍一款新的防止患者防走失的报警装置,并阐述了其临床应用及优点,值得在院内推广。

【关键词】防走失;报警器;护理安全

住院病人走失问题一致是困扰医院安全管理的难题,目前虽有如“母婴安全系统”等防失窃系统[2],但因成本高普及性不够,而国外研究有防止病人走失的电子设备,但是不适合国内使用,同时是在床边报警,影响其他患者的休息、护士在其他病房或在护士台不容易听到报警。此研究既解决了监控患者的目的又不影响其他患者的休息,同时护士在任何空间内均可以监控到患者的去向变化。

1材料与制作

以红外线感应器的感应关系为技术要素,通过锁定病人安全活动范围为该项目的关键点,共有3个主要配件组织(图1所示),分别是:(1)佩戴在患者手上的附带感应装置的电子腕带,通过设置床位号与病区门口的第一感应器组成安全范围锁定关系。(2)两个感应器,病区感应器安装在病区的中心点,一般在护士站附近上端的墙面,并以此为中心辐射病区半径的安全区间,当佩戴电子腕带的患者离开安全区间,感应器接收不到信息时即报紧。第二感应器安装在医院大门门卫处,感应区间为2米的半径范围,当佩戴电子腕带的患者接近大门口感应区时,发出报紧,门口保安需要及时锁定目标劝阻其离开并根据腕带信息通知所在病区。(3)护士随身佩戴的报紧终端,能接收第一感应器发出的报警并显示床号,方便及时追回准备离院的患者。

2 临床应用

患者入院时做好入院安全评估,发现有自杀倾向、老年痴呆和出走倾向的患者,履行告知义务,要求患者家属全程陪同并签字。对于无陪客的、或家庭支持不到位和虽有家属看护仍存在安全隐患的患者,在征得家属同意(无家属者例外)后佩戴感应电子腕带。做好腕带设定,(1)床位的设定,以便在护士随身感应器能显示报警的患者;(2)报紧音量的调节,白天音量大一点,夜间音量调低一点;(3)完成腕带佩戴,扣上安全扣(患者不能徒手开启,必须用安全扣专用钥匙)开关。第一报警单元即为护士随身佩戴的报警接收器,白天可以放在护士站由办公班负责,中夜班直接佩戴在值班护士口袋中。第二报紧单元在门卫保安室。当佩戴防走失腕带的患者离开病区时护士能及时接收到报警信号及时追回患者;如病区警报出现疏忽,患者在离院时能被及时感应并报警。每天需要纳入交接班,查看腕带性能和局部皮肤,如需要外出检查,需要有专人陪检并关闭报紧。

3讨论

本实用新型设计简便、低价、易操作,便于所有医院安装使用,一次投入永久使用,且护士和医院作为监护的主体具有主动性,其创新点为:(1)24小时病人和护士的双向锁定跟踪功能;(2)病房、门卫处的双重安全保障;(3)便捷、安全、廉价,无耗材一次投入永久使用。(4)无噪音,可追溯。与现有的设备比较,国内安全防走失器械应用并不常见,有比较成熟的是“母婴安全系统”因其成本高,且母子结对,对于没有陪客或陪客离开的患者不适用;且每次均有一定成本消耗;有报道对老年痴呆患者使用JPS定位跟踪器,不能作为普通住院单元普及,且设施设备比较繁琐,成本较高。因此,改报警装置与其他安全防走失设备相比方面,简便,适于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席文,宋娟. 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患者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 国际护理杂志,2012,7(7):1294-1295.

[2] 许敏,匀怎早泽婴儿防盗系统在母婴同室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1,3(7)88-88实用型专利:2013200989.5.1;发明型专利:201310069582.4.

作者:金学勤 张桂珍

医院患者自杀风险评估论文 篇2:

我不是坏小孩

案例二

一、 被撤职的“坏小孩”

甜甜(化名),女,18岁,高职三年级学生,五官端正,长相乖巧,待人礼貌。甜甜的父母在外地打工,她和姐姐及两个妹妹同住,姐姐妹妹均学业优秀。

甜甜曾是班级学习委员,高职一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时,因帮助同桌作弊被班主任撤职。此后甜甜持续人际敏感、情绪低落、精力减退,成绩严重下降,三年级上学期期末甚至无法坚持上课。三年级寒假时,甜甜在家感到非常痛苦,每天想跳楼,曾经站到楼顶,因觉得愧对父母且怕疼而没有实施。

二、 我是不是“坏小孩”

1.症状学评估及自杀风险评估。

鉴于来访者病程较长、症状明确,有自杀风险,根据咨询伦理,需要在专科医生明确诊断和用药后,辅助进行心理咨询辅导工作。

2.心理分析。

来访者是家庭中排行中间的孩子,手足均较为优秀,父母忙碌,对子女的关注有限。来访者存在“要懂事”“不给父母添麻烦”等认知,从而非常在意他人的评价,有一定的讨好特质。

来访者因幼年经历形成了“我不受大家喜欢”“我社交能力不行”的核心信念,在核心信念的基础上,产生了“如果我给别人添了麻烦,别人会讨厌我”“我必须做好每一件小事,不然别人会认为我蠢”“如果别人拒绝我或不主动,说明他们不喜欢我”等中间信念,由这些中间信念又衍生出了讨好倾向、反复担忧、社交回避等行为表现。

3.咨询目标。

短期目标:控制自杀意念,保障生命安全,促进医院就诊,增强药物治疗依从性。

中期目标:调整非理性思维,恢复社会功能,减少消极情绪,改善应对方式。

长期目标:增强自我接纳,完善人格。

4.咨询方案。

通过危机干预、安全计划、家校合作等方式确保来访者的生命安全,在来访者接受医院药物治疗、家长理解其疾病风险并能够给予支持和配合后,对来访者进行认知干预。通过SORC(行为功能)分析等方式,帮助来访者理解自己的思维和行为模式,认识到自己在认知上存在非适应性信念,需要改进应对方式。通过倾听、共情建立安全的咨访关系,鼓励来访者表达自己的情绪,增强对自我的认知和接纳。

三、 与“坏小孩”对话

1.第1次咨询:启动医校协同程序。

首次咨询,我与甜甜建立关系,收集相关信息。确定需要专科医院介入、进入医校协同工作后,我与甜甜商量转诊、解密的相关事宜,获得甜甜的知情同意。评估发现,甜甜具有中度及以上程度的自杀风险,我通过强化保护性因素、商讨安全计划、设置不自杀协议等手段,帮助甜甜进行风险管理。

我与甜甜的姐姐进行了沟通,说明甜甜存在一定的自杀风险,强调家庭安全看护的重要性。同时向姐姐进行心理科普,推荐专科医院、说明就诊流程,建议其与父母及时沟通。姐姐带甜甜就诊后,反馈脑科医院失眠科的诊断意见:确诊“抑郁状态”,开药服用,建议休息7天,家属陪护,防止自杀风险。我肯定了甜甜姐姐的积极就诊行为,对她进行心理安抚,鼓励甜甜遵医嘱服药并定期就诊。

2.第2次咨询+家庭沟通:促进家庭与个体在医校协同中的配合。

第2次咨询,再次评估自杀风险,评估家长对甜甜服药的态度及家庭支持情况,强调药物治疗的重要性。评估中我发现,甜甜父母对甜甜服用精神科药物、进行心理咨询存在疑虑,建议甜甜不要吃药,而甜甜本人因学习过相关知识,对服药持正向态度,苦于不知如何说服父母。我对甜甜进行了共情、倾听、正性赋能,提出希望与她的父母进行沟通。

得到甜甜的同意后,我与甜甜父亲进行了沟通。我向甜甜父亲提供了“服用抗抑郁药物的家庭护理注意要点”“抑郁患者居家心理看护要点”等宣教内容,甜甜父亲同意孩子服药并支持孩子进行心理咨询。甜甜与学校协商继续休息一周,在家服药,自行調整后再返校。

3.第3次咨询:复学准备,认知调整。

因服药规律及家庭支持较好,甜甜情绪状态稳定,但仍然担心返校后的人际和适应问题。我对甜甜的一些典型人际情境进行了SORC分析(见表1),甜甜领悟力佳,意识到自己存在不合理认知。我和甜甜一起对复学后的生活进行讨论,商量遇到担忧的情境如何进行应对和自我调节。通过对以往应对方式的回顾和讨论,甜甜看到因担心别人觉得自己不好而趋向回避的应对方式有负面影响,从而有了改变的意愿。

4.第4~6次咨询:复学后适应,认知调整。

对甜甜复学后的状况进行评估发现,甜甜仍然会主动提到作弊事件,但对班主任的不满较之前有所减少,能更自如地表达;能意识到自己非常在意周围人的目光,有不合理的期待。总体来说,甜甜开始愿意尝试参加一些集体活动,主动与他人沟通,不再因担心被认为是“坏孩子”而持续回避。目前,甜甜在为期末考试做着准备,生活渐渐走上正轨。

5.学校管理工作中的医校协同参与。

整个咨询过程中,在获得甜甜的同意后,我与甜甜的班主任及系部管理人员保持积极有效的沟通:对班主任进行心理知识宣教、积极赋能,向管理人员提供专业建议和管理建议,协助做好医、校、家联动协同工作。

四、 咨询反思

咨询师在医教协同工作中要不断转换视角,评估工作要从心理咨询和精神科症状学两方面进行。如果咨询师的意见与医院的评估意见一致,则有助于咨询师精准定位自己的工作,同时也能使家长、学生对咨询师更加信任,从而更愿意配合工作。在与班主任、系部的工作中,咨询师要理解学校管理者的站位,结合专业知识,提出对来访者和学校均有益的建议。

(南京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姜欣悦)

作者:姜欣悦

医院患者自杀风险评估论文 篇3:

肿瘤内科护理风险事件的原因分析与防范措施

摘要:目的:对肿瘤内科护理风险事件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方法:对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我院肿瘤内科中风险事件进行分析,2020年8月至2021年2月实施常规护理,称为防范实施前,2021年3月至研究结束实施针对性地防范措施,为实施后,统计风险事件,并比较实施防范措施后的相关结果。结果:导致风险发生的原因较多,需要护理人员根据实际情况针对性地进行防范,实施针对性措施后风险事件得到降低,且护理质量明显提高。结论:导致肿瘤内科护理风险事件的原因较多,需要对各个因素进行明确,并加以分析,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肿瘤内科护理的安全性。

关键词:肿瘤内科;护理风险;原因;防范措施

引言:当前,我国经济和科技处于突飞猛进的发展阶段,在此背景下,医疗水平和医疗技术不断提升,对于肿瘤疾病的治疗,临床效果也有明显的改善,使得患者的生存时间和质量得到提高。就肿瘤内科而言,其是医院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肿瘤患者治疗的重要场所,此类患者接受治疗时,常采用靶向治疗或长时间地放化疗,这也是肿瘤患者的常用治疗方法,虽然能够延长患者的生命期限,但长期治疗的影响下,患者会受到一定的损伤,或发生毒副反应,这种情况下,患者不仅有较大的生理痛苦,而且心理压力也会随之增加,同时在病情以及身体状况的影响下,接受治疗期间极易发展不良事件,不仅会限制护理质量的提高,而且还会影响预后效果。所以,在肿瘤内科护理期间,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风险事件进行深入分析,明确其发生因素、发生类型及特点,根据分析结果,提出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以此提高护理质量和预后效果。本研究通过调查的方法总结护理风险事件的情况,并对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提出具有指导意义的护理方案,为减少肿瘤内科护理风险的发生奠定良好的基础,具体报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的来源:2020年8月-2021年8月从本院中选取部分符合研究要求的肿瘤内科患者,总共40例。其中2020年8月至2021年2月未开展护理风险的分析和方控制措施的确定,仅使用常规护理;2021年3月至研究结束,对护理风险分析后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所有患者中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最小的41岁,最大的76岁,中间年龄平均(57.49±6.41)岁。其中包括肺癌、肝癌、结肠癌、食管癌、乳腺癌患者,分别有14例、8例、7例、11例;将上述资料进行比较,(P>0.05)说明数据可比价值高。

1.2方法

实施护理风险防控措施前,对肿瘤内科患者的护理仅使用常规护理方法,即护理人员对患者的心理情况进行评估,以此为基础给予相應的心理护理,并开展健康教育、生活护理等方面基础护理工作。

实施后根据实际情况开展相应的护理风险防控措施,从而护理风险调查及具体措施的实施步骤如下:(1)详细调查护理风险。护理人员可对肿瘤内科护理风险事件的相关资料和文献进行查找,从中总结肿瘤内科易发风险事件,同时对本科室中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根据现状结合文献制作护理风险事件调查问卷,以此了解本院肿瘤内科中患者住院期间发生不良事件的具体情况,并详细记录,统计相关数据,根据调查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总结导致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2)制定完善的护理风险防控措施,并落实导致实际护理工作中。①根据科室情况明确监督管理制度。在护理工作中应加强管理,并记录日程工作中的管理情况,对于发生的风险事件或潜在风险事件进行因素分析,以此为基础,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并加以完善,之后组织护理人员定期进行学习,并在护理工作中严格遵循制度内容,保证制度落实的全面性。②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护理管理人员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参加相关培训,在此期间要重点培养护理人员护理知识和护理操作技能,以此促进护理人员综合能力的提高,并在培训后对护理人员进行考核,同时给予护理人员一定的鼓励,使其积极自觉参与继续教育。③对风险评估及看护力度进行加强。在护理期间,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的情况进行充分的了解,既要掌握患者的病情状况,又要了解患者的体质情况,以此为基础对患者进行风险评估,如果患者属于高危人群,那么护理人员就要加强护理力度。④药物的规范使用。患者用药期间,护理人员应该对药物的禁忌进行充分的了解,同时了解药物的配伍,在用药前,护理人员要详细地将药物的相关知识向患者或家属讲解,提高患者及家属认知,并保证给药途径的准确性,在此期间要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对于异常现象要第一时间上报和处理。⑤明确核查制度并严格执行。在护理期间,要对相关制度严格执行,且护理管理人员对护理制度执行情况进行不定期检查,以此提高管理质量。⑥注重护患沟通,加强心理疏导,护理人员要抱以积极的态度和饱满的热情与患者沟通,获取患者的信任,使护患关系进一步提升,在此期间还要对患者的心理情况进行详细的了解和评估,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疏导,同时告知患者疾病的相关知识和治疗的重要性,给予患者一定的鼓励,提高其接受治疗信心。

1.3观察指标

对风险事件发生的原因进行统计和分析,并记录风险事件发生的例数,计算发生率。同时记录实施前后护理质量情况,采用护理质量评分表完成记录,其中包括5个项目,总分100分,分数与护理质量成正相关关系。

1.4统计学处理

研究资料采用百分比和均数±表示,组件用t和X2比较,所有数据分析均使用SPSS软件完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时(P<0.05)。

2 结果

2.1肿瘤内科护理风险发生情况及原因分析

肿瘤内科护理风险发生情况及原因详情见表1。

2.2实施护理风险防范措施前后风险事件发生情况

实施护理风险防范措施前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实施后(P<0.05)。见表2。

3.3实施前后比较护理质量评分

实施护理风险防范措施后护理质量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见表3。

3 讨论

3.1防范护理风险防范的重要性

临床中将危害医患的潜在风险称为护理风险,一旦发生就会导致使护理质量受到一定的影响,同时也会造成紧张的医患关系。就肿瘤内科而言,由于患者的特殊性,护理难度较大,也有较高的护理风险发生率,为了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该科室有必要对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进行详细地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过程。

3.2护理风险发生的原因

研究过程中发现,导致肿瘤内科护理风险发生的原因较多,常见的风险事件包括化疗有无外渗、药物过敏、院内感染、跌倒、坠床或磕碰、静脉血栓、自杀等。患者长期接受化疗其皮肤组织受到较大的刺激,同时血管在长期用药的影响下也会逐渐失去弹性,甚至造成组织坏死的情况,此时在对患者穿刺时,要合理地选择穿刺方法和血管,并对患者的情绪进行安抚,如果操作不当就会导致药物外渗的情况发生。肿瘤内科患者病情较为严重,其抵抗力较低,如果护理人员在护理操作的过程中未能按照无菌操作的原则进行实施,就会增加感染的发生率。患者长期接受治疗其体质逐渐下降,生活能力也会逐渐降低,极易发生跌倒或磕碰事件,静脉血血栓也是患者常见的不良事件,其主要与护理人员操作不当,用药不规范有关。受到病情的影响,患者心理压力不断增加,如果长时间未能得到疏导,就会导致患者产生自杀心理。

3.3护理风险防范措施

3.3.1化疗药物外渗防范措施

在患者接受化疗之前,护理人员应该详细地向患者讲解药物的相关知识,并告知患者化疗的重要性,同时观察患者的情绪,进行针对性地疏导,必要时刻使用镇静剂。在对患者进行用药时,需要对穿刺是否正确进行确认,可采用生理盐水确认,之后在使用化疗药物。此外,确认穿刺正确后,护理人员对针头进行固定,避免脱落,观察患者的情况,如果嘔吐严重无法配合,可为此类患者采用静脉留置针,拔针时需要使用无菌棉球对穿刺点按压,并保持一定时间,指导拔针出血的患者抬高手臂。如果发现药物外渗的情况,护理人员应该第一时间将针头拔出,并对该部位进行封闭,且使用解毒剂。

3.3.2化学药物过敏的防范

护理人员在为患者使用化疗药物前,需要对患者的情况进行详细的分析,并指导其完成各项检查,同时用药前准备好相关器械和药物。另外,用药时要严格遵循医嘱。此外,输液过程中护理人员要控制好输注速度,并对患者的情况进行全面的观察。

3.3.3医院感染防范

首先在穿刺和导管放置的过程中,护理人员要严格遵循无菌操作的原则。其次,完成穿刺后要定期进行敷料和药物更换,并观察患者是否有出血现象,如果存在则应及时更换。另外,对患者的穿刺部位进行观察,了解患者的实际情况,如果发现异常应该进行针对性的处理。

3.3.4跌倒坠床防范

对患者的情况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合理地使用护栏,同时对容易发生跌倒风险的患者,在其床头张贴警示标识。

3.3.5静脉血栓防范

首先需要加强预防因导管长期留置导致的源性血栓,需要合理地使用抗凝剂。其次,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同时观察患者的情况如果其可能出现血栓,则协助患者将一侧肢体抬高,并指导患者握拳。最后,为患者抗凝治疗时,护理人员应该对患者的情况进行密切观察,避免发生意外。

3.3.6自杀预防

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充分的了解,并保持密切的交流和沟通,并通过护理减少患者身体的痛苦。其次,与患者家属保持积极头痛,指导家属给予患者家庭支持。另外加强巡视力度和看护,对存在异常反应的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必要时要求心理专家进行指导。最后,加强生活护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谢秋霞. 肿瘤内科护理风险事件的原因及防范措施[J]. 当代护士(中旬刊),2020,27(01):168-170.

[2]高玲. 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肿瘤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卫生产业,2018,15(22):72-73.

[3]陈丽妃. 护理风险管理在肿瘤内科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 云南医药,2021,42(01):95-96.

作者:谭林 谭红霞

上一篇:独立学院人力资源管理论文下一篇:宪法精神维护宪法权威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