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科住院患者风险管理论文

2022-04-29

【摘要】目的分析PDCA在预防脑梗死住院患者跌倒护理管理中的作用。方法将2017年11月~2018年10月再我院住院的120例脑梗死患者根据随机抽签方式分为研究组(n=61)与对照组(n=59),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PDCA循环管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跌倒发生率、护理满意度。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康复科住院患者风险管理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康复科住院患者风险管理论文 篇1:

自制饮食护理标识应用于消化内科住院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

【摘要】 目的:观察将自制饮食护理标识应用于消化内科住院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本院消化内科在2015年收治的614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015年1-6月有305例住院患者(A组),2015年7-12月有309例住院患者(B组)。A组患者使用传统的饮食护理标识,B组患者使用自制的饮食护理标识,观察两组患者发生不良事件情况以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A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7.05%,高于B组的3.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75.08%,低于B组的91.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自制饮食护理标识应用于消化内科住院患者有效降低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了患者对健康教育的满意度,临床应用效果较好,应加以推广使用。

【关键词】 消化内科; 自制饮食护理标识; 效果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It is effective to apply the self-made diet nursing label to the hospitalized patients in digestive medicine to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events,improve the satisfaction rate of the patients’ health education,and make good use of them.

【Key words】 Digestive medicine; Self-made diet care logo; Effect

First-author’s address:Yangjiang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Yangjiang 5295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7.33.022

标识在社会生活中可以作为信息的载体,能够给人传递各类有效信息,进而引发人们的思考、对人们的思想及其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1]。护理标识是医疗护理服务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患者在整个医疗过程中起到了提示与警示的作用,将医疗主体与对象有机联系起来,将有效信息直观地传递给患者,进而达到提升患者疗效的最终目的[2]。针对性的饮食护理措施对于改善消化内科患者的身体健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常规的饮食护理标识是护理人员告知患者并将其转抄在饮食单上、挂于床尾卡,要求患者在遵医行为的基础上做到自律,不食用对病情有负面影响的食物、饮料。临床上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存在较大差异,其依从性参差不齐,出现违背饮食医嘱的现象,影响了患者的病情[3-5]。为提高患者饮食行为的依从性,本院消化内科自2015年7月1日起开始使用自制的饮食护理标识,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明显提升了消化科住院患者的饮食依从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本院在2015年1-12月消化内科收治的614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在消化内科诊治。排除标准: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其他系统严重疾病患者。其中2015年1-6月有305例住院患者(A组),2015年7-12月有309例住院患者(B组)。A组中男185例,女120例,年龄24~75岁,平均(49.5±6.3)岁;B组中男186例,女123例,年龄25~77岁,平均(50.5±6.8)岁。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由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开展,所有患者對本次研究目的、过程、意义知晓,且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A組给予传统的饮食护理标识,将饮食医嘱写在饮食单、床尾的卡片上。B组给予自制的饮食护理标识,具体内容如下。

1.2.1 自制饮食标识的规格及颜色 根据本院目前使用的床头卡多个格位的规格,设计各类别的饮食护理标识规格和颜色,禁食、禁饮水设计为红色,流质、半流质设计为橙色,低脂饮食设计为咖啡色等各类饮食标识。

1.2.2 使用饮食护理标识的流程 患者入院后开展常规检查,护理人员根据主管医师开具的饮食医嘱,将自制饮食标识插于床头卡的空格上,同时告知患者饮食标识的目的和目前的饮食要求,嘱咐患者遵从执行,并告诉患者日后的饮食会根据病情的情况而改变饮食要求和更换标识。在患者更换饮食医嘱或出院后,护理人员要及时取下标识,标识可以重复性使用,可进行清洁与消毒,保证标识清洁且字体清晰可见[6]。

1.2.3 建立完善饮食护理标识制度 结合实际的临床护理工作,建立规范的饮食护理标识制度,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断完善这一制度[7]。使用自制饮食标识,能使护理人员在巡查病房时看到醒目的饮食标识,及时对患者了解和询问饮食的执行情况,督促患者及家属遵从,并可根据标识内容对患者开展针对性护理干预[8],醒目的饮食标识也便于护士长在查房的过程中对标识情况进行监督与检查,并确定患者实际情况与标识一致,患者行为与标识内容一致[9]。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发生不良事件情况以及患者对健康教育的满意度,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四个标准,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均由2名实验员进行交叉记录、校验,以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 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发生不良事件情况比较 A组中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7.05%,高于B组的3.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字2=32.260,P=0.000),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A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75.08%,低于B组的91.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字2=31.624,P=0.000),见表2。

3 讨论

消化系统疾病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较大的影响,与患者的饮食情况存在着密切联系[10]。一些消化系统疾病对患者的饮食有着特殊的要求,例如肠梗阻、急性胰腺炎患者,其早期饮食医嘱需禁食水[11];消化道出血、消化道溃疡患者在恢复期的饮食医嘱为软食、流质等[12-13]。传统的饮食护理标识是将饮食医嘱写在饮食单、床尾卡上,这种方式落实得不够清晰、严谨。使用传统的饮食护理标识也易出现不良事件[14],其主要原因包括:(1)传统的饮食护理标识不显眼、不够醒目、手写文字偏小或潦草,不易辨认。(2)由于消化系统疾病具有特殊性,其饮食医嘱需结合病情的发展做出相应的调整,这种调整比较频繁且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15],护理的工作量相对比较大,患者往往由于对消化系统疾病了解不够或者不愿意忌口,依从性较差,尤其是老人和小孩[16]。眼睛是人们接收外界信息最有效、最敏感、最直接的一个器官,自制的饮食护理标识以直观醒目的颜色向患者及其家属传递出警示信息,简单易懂,有利于提高患者的饮食依从性,促进患者的康复进程[17]。同时,统一、规范的饮食护理标识能提醒、督促护理人员依照规范开展护理工作,有效减少了护理差错,也便于护理管理者按照相应的制度去检查和督促护理人员的工作,进而提升饮食护理的安全性、质量、准确性,有助于患者尽快康复[18]。

健康教育属于护理工作中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饮食护理的健康教育对于消化内科住院患者的康复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19-20],且应贯穿于患者的整个住院过程期间。使用自制的饮食护理标识有效地起到了提示和警示作用,促使护理工作的持续落实和跟进,同时根据标识内容对患者开展针对性护理干预,落实了相关的健康教育,提升了患者对治疗要求的依从性,由此增加了患者对护理工作、护理人员的信任度,进而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护理质量[21-22]。

在本研究中,A组(使用传统饮食护理标识)中发生不良事件的患者例数为52例,发生率为17.05%。B组(使用自制饮食护理标识)中发生不良事件的患者例数为10例,发生率为3.24%。B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75.08%,低于B组的91.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反映了相对于传统的饮食护理标识,自制的饮食护理标识的使用,使患者更易于接受并遵从执行,从而达到治疗和促进疾病康复的预期效果。

综上所述,在临床上应用自制的饮食护理标识有效增强了护理人员的防范意识,营造出了严谨的工作氛围,有效地降低了住院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临床应用效果较好,应加以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张方征,黄欣.自制饮食护理标识在消化内科住院患者的应用[J].西南国防医药,2013,23(2):195-196.

[2] Quinn B,Baker D L,Cohen S,et al.Basic nursing care to prevent nonventilator hospital-acquired pneumonia[J].J Nurs Scholarsh,2014,46(1):11-19.

[3]金荷娣,王凤华,蒋俐,等.护理标识在消毒供应中心安全管理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36):59-60.

[4] Rello J,Afonso E,Lisboa T,et al.A care bundle approach for prevention of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J].Clin Microbiol Infect,2013,19(4):363-369.

[5]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急诊诊治流程专家共识(修订稿)[J].中国急救医学,2011,31(1):1-8.

[6]朱锦莲.护理干预对消化内科患者情绪和治疗效果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34(4):492-493,498,551.

[7] De P G,Gatius C S,Chen L,et al.Histopathological changes in the gastrointestinal tract due to drugs:an update for the surgical pathologist (partⅠof Ⅱ)[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urgical Pathology,2014,22(2):120-128.

[8]陈腊梅.护理标识在病区细化管理中的应用和体会[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z1):194.

[9]吴卸仙.护理干预对消化内科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5):150-152.

[10]杨芹.护理安全管理中护理标识应用的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6):1065-1066.

[11] Kelly K N,Iannuzzi J C,Rickles A S,et al.Risk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30-Day Postoperative Readmissions in Major Gastrointestinal Resections[J].Journal of Gastrointestinal Surgery,2014,18(1):35-44.

[12]赵汇铭.护理标识在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5,12(25):74-76.

[13] Sewell J L,Day L W,Tuot D S,et al.A brief,low-cost intervention improves the quality of ambulatory gastroenterology consultation notes[J].American Journal of Medicine,2013,126(8):732-738.

[14]李小平.護理标识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河北医药,2015,37(18):2875-2876.

[15]徐泉,朱芬燕.护理标识在消化科临床应用效果分析[J].医药前沿,2015,5(28):280-281.

[16] Rosenthal V D,?lvarezMoreno C,Villamilgómez W,et al.

Effectiveness of a multidimensional approach to reduce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in 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s of 5 developing countries:International Nosocomial Infection Control Consortium findings[J].American Journal of Infection Control,2012,40(6):497-501.

[17]郑宁,王艳,陈慧敏,等.自理能力评估联合护嘱及标识在消化内科优质服务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3,28(3):29-31.

[18] Dombrowski S U,Prior M E,Duncan E,et al.Clinical components and associated behavioural aspects of a complex healthcare intervention: multi-methods study of selective decontamination of the digestive tract in critical care[J].Aust Crit Care,2013,26(4):173-179.

[19]胡淑英,胡明英.实施全程优质护理服务提高住院患者依从性的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2,9(21):43-44.

[20]把菊香.内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实践与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1,8(34):63-64.

[21] Amr M A,Alzghari M J,Polites S F,et al.Endoscopy in the early postoperative setting after primary gastrointestinal anastomosis[J].J Gastrointest Surg,2014,18(11):1911-1916.

[22] Waterhouse D N,Sutherland B W,Santos N D,et al.

Irinophore C?,a lipid nanoparticle formulation of irinotecan,abrogates the gastrointestinal effects of irinotecan in a rat model of clinical toxicities[J].Investigational New Drugs,2014,32(6):1071-1082.

(收稿日期:2017-09-13) (本文编辑:张爽)

作者:陈凤婷 陈团友 江秀珠

康复科住院患者风险管理论文 篇2:

PDCA在预防脑梗死住院患者跌倒护理管理中的作用分析

【摘要】 目的 分析PDCA在预防脑梗死住院患者跌倒护理管理中的作用。方法 将2017年11月~2018年10月再我院住院的120例脑梗死患者根据随机抽签方式分为研究组(n=61)与对照组(n=59),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PDCA循环管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跌倒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患者跌倒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CA循环管理护理能有效降低脑梗死住院患者的跌倒状况,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临床意义。

【关键词】PDCA循环管理护理;脑梗死住院患者;跌倒率;护理满意度

脑梗死属于神经内科严重疾病之一,主要由脑供血不足导致脑组织坏死引起的行动、精神障碍[1]。该病发病急,复发率、致残率均较高,尤其不能跌倒,否则会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影响,甚至威胁生命[2]。因此,对于住院期间的脑梗死患者,其安全预防非常重要。研究显示,PDCA能有效控制脑梗死病情,在其康复中具有重要意义。为预防脑梗死患者住院期间出现跌倒,本研究以2017年11月~2018年10月在我院住院的120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PDCA在对其护理管理中的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将2017年11月~2018年10月再我院住院的120例脑梗死患者根据随机抽签方式分为研究组(n=61)与对照组(n=59)。对照组中男女各为39例、20例;年龄54~79岁,平均(67.48±4.72)岁;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中男女各为37例、24例;年龄56~81岁,平均(69.17±4.83)岁;给予PDCA循环管理护理。纳入条件:确诊为脑梗死并住院者;能配合护理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条件:不配合护理者;合并其他肾脏功能疾病者。两组基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常规护理管理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合理用药;调节病房光线;设置安全提示牌、增加护栏;对患者进行跌倒评估,护士对高风险者宣教,讲解预防跌倒的注意事项。

1.2.2  PDCA循环管理护理  研究组给予PDCA循环管理护理:成立 PDCA 管理组,主管护师为组长,护士长为副组长,其他成员为普通护士。管理内容分为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四部。1)计划:调查并总结以往脑梗死患者住院期间跌倒的原因,比如因患者年长、护士缺乏预防跌倒意识、陪护人员粗心、营养不良患者、合并其他肢体疾病等。然后针对性制定优化护理方案,预防患者跌倒状况发生。2)实施:护士定期进行专业知识培训,并开展讨论,对典型案例进行分,以加强护士的安全管理意识。根据Morse跌倒风险评估表对患者进行跌倒风险评分:1~8分为低度跌倒风险、8~15分为中度跌倒风险,15分以上为高度跌倒风险。然后应用分级跌倒风险管理患者,高风险患者身上贴“小心跌倒”贴片,床尾设跌倒标识。精神状态差的患者如厕、行走都不能离开家属陪护。3)检查:每月抽查1次管理情况,包括每天是否有检查病房的设备设施、护士对跌倒风险因素的掌握程度、鼓励患者及家属多参加预防跌倒培训课、检查科室是否按照跌倒护理管理流程执行。同时收集患者对护理的意见。4)处理:公式抽查结果,查漏补缺,反复开展并不断完善护理流程。

1.3  疗效指标与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①跌倒发生率,统计两组患者住院期间跌倒例数,跌倒率=跌倒人数/总例数×100%;②护理满意度,根据本院自拟的调查问卷统计患者护满意度: 满分100,80~100为极为满意,60~79位一般,60分以下为不满意。护理满意度=(极为满意+一般)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210.0统计学软件[3]对本研究所有数据进行分析,n(%)为计数资料,χ2检验;()为计量资料,t检验,设P<0.05为差異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跌倒率对比

研究组中有1例(1.64%)跌倒,对照组中有5例(8.47%)跌倒。研究组患者跌倒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8598,P=0.0275<0.05)。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本研究对研究组61例患者行PDCA循环管理护理,包括计划、实施、检查以及处理四个环节,护理小组均为高资历护理人员组成,首先对以往脑梗死住院患者跌倒原因进行分析总结,然后不定期让护理人员学习预防跌倒知识,并按时考核管理护理工作的执行情况,再对住院患者中跌倒风险进行评分,并针对性进行防范,让护理人员加强对高风险患者的宣教,并让患者及家属的跌倒防范意识,最后收集患者对护理管理工作的意见,不断完善护理管理工作,让患者保持康复的最佳状态,早日康复。林雅敏, 柯艺灵[4]在PDCA预防脑梗死住院患者跌倒的研究结果显示,行PDCA护理管理的80例患者跌倒发生率低于行常规护理管理的86例患者,说明PDCA在预防脑梗死住院患者跌倒中的作用重大。与本研究结果一致,研究组患者跌倒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PDCA循环管理护理通过专业、系统的流程管理,能有效减少脑梗死患者跌倒状况发生,且患者对其护理满意度极高。

综上所述,对脑梗死住院患者行PDCA循环管理护理,能有效降低跌倒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秦庆美. PDCA循环在预防住院患者跌倒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7(25):166+168.

[2]郑岩. PDCA循环在预防住院患者跌倒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 中国保健营养, 2016, 26(18).

[3]赵燕. PDCA循环管理在预防在院患者跌倒/坠床中的应用[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6, 13(10):79-82.

[4]林雅敏, 柯艺灵. PDCA在预防脑梗死住院患者跌倒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7, 8(5):172-174.

作者:卫国会

康复科住院患者风险管理论文 篇3:

住院老年患者跌倒相关因素分析及预防对策

摘 要 跌倒是老年人伤残、失能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严重威胁着他们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本文对老年住院患者跌倒的危险因素,评估方法,预防和护理干预措施进行综述,为老年护理院防止意外伤害提供参考。

关键词 住院老年患者 跌倒 危险因素 干预对策

Analysis of the relative factors of elderly

falls in hospitals and their preventive countermeasures

ZHANG Jinlan

(Laoximen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of Huangpu District, Shanghai 200010, China)

老年护理院的老年患者由于年事已高等原因、功能减退、感觉迟钝、反应迟缓、疾病影响、环境陌生,住院期间容易发生意外跌倒[1-2]。因此,在全国开展的医院管理年活动中把患者安全放在首位,卫生部亦已将防范住院患者跌倒与坠床作为评价医院医疗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3]。本文就老年住院患者跌倒的危险因素、评估方法、预防和护理措施综述如下。

1 跌倒的定义和流行病学

跌倒是指身体的任何部位因失去平衡而意外地触及地面或其他低于平面的物体。

在英国的医院和老年院内,每千住院患者每天的跌倒发生次数在3~13次。2004年英国共计有5.28×106次跌倒,占医院意外事件的60%[4-5]。在美国,护理院住院老人中每年有50%发生跌倒,因跌倒所致髋关节骨折所需要的医疗护理照顾成本每年高达1亿美元[6]。我国老年人的跌倒疾病负担最重,目前有老年人1.3亿,每年至少有2 000万老年人发生2 500万次跌倒,直接医疗费用在50亿元人民币以上,社会代价约为160~800亿元人民币[7]。国外在跌倒研究这方面相对较早,我国相对比较滞后。

2 引起跌倒的相关因素

2.1 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是引起老年人跌倒的重要因素,有研究表明,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发生跌倒51.0%与环境因素有关。住院病房的硬件设施,如采光过强或过暗;不良的环境,如光滑或潮湿的地面、松脱的地毯、不必要的台阶、不适宜的家具及卫生设施;老年患者不合身的病员服及易滑倒的鞋;过道有障碍物;浴室或楼梯缺少扶手;沙发过于塌陷或过于松软难以做起,轮椅或移动床未相应固定,室温过高或过低可引起血压的变化,都会增加跌倒的危险因素[8]。住院患者因对新环境不熟悉,不能很快适应新环境,但夜间病房都是准时熄灯的,他们对自己的平衡能力估计过高,夜间起床不叫护士、护工,有事也不打呼叫铃,这也是导致老年患者跌倒的因素之一。

2.2 疾病因素

健康状况下降、疾病及伴随症状会使跌倒危险因素增加。临床常见疾病有很多,有影响脑血流灌注及氧供应的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类疾病有脑梗死、脊椎动脉供血不足、小血管的缺血性疾病、体位性血压过低等原因使老年住院患者易跌倒;神经系统疾病由于脑前萎缩症、小脑病变、脑皮质白质的损害造成患者易跌倒;深感觉障碍、认知被损害、特殊定向的损伤、肌肉运动的失调等是引起跌倒的相关因素;运动器官的畸形,使平衡下降,也易导致跌倒;风湿性关节疾病、甲状腺病、虚弱、眩晕、视觉损害、骨质疏松症、运动损伤等使平衡下降而易使住院老年患者跌倒。糖尿病合并严重的周围神经病变,浅感觉受损,下肢站立不稳导致跌倒[9]。患有脑血栓、帕金森氏病、小脑功能不全的患者平衡功能较差,容易跌倒[10]。肖春梅等[11]对189名老年人进行的平衡能力测试中发现,有跌倒史的老年人比无跌倒史的老年人动态和静态平衡能力显著下降。有跌倒病史、曾经发生过跌倒的患者,再次发生院内跌倒的概率增加,不同研究显示,最低的有16%,最高可达到52%[12]。

2.3 药物因素

在老年人跌倒的危险因素中,药物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在美国和欧洲,85%的老年人至少服用1种药物,48%的老年人至少服用3种或更多。Cumming等[13]调查发现,服用1种药物的OR值为1.4,服用2种药物的OR值为2.2,3种及以上的OR值为2.4。虽然药物能改善健康,但1种或多种药物的副反应以及不正确的服药等均可使跌倒的危险性增加。由于住院老年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性和敏感性与成年人不同,容易发生不良反应,有些药物使反应减退或削弱了认知能力,导致意识错乱,增加了老年人的跌倒机会。例如降压药物使用过程中最大的危害是降压过快,不良反应加大,而老年人既是降压治疗的受益者,又是降压的受害者,因为极易在治疗后出现体位性低血压[14]。长期应用利尿药物易引起电解质紊乱,如高血钾、低血钾均是引起跌倒的因素之一[9]。

2.4 生理因素

2.4.1 年龄情况和性别

住院老年患者随着年龄的增加,机体的生理功能发生变化,其中本体感觉、前庭、视觉老化,传导神经和中枢整合能力明显降低。林远辉的研究显示[15]:27.0%的老人(43例)在过去的一年里有跌倒史,且均为70岁以上的老人,共发生104次的跌倒,平均(1.53±1.14)次,其中一位老人一年内共发生8次跌倒。有跌倒史的老人平均年龄为(79.04±4.66)岁,无跌倒史老人的平均年龄为(76.24±6.36)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一项视力衰弱与髋骨骨折风险的研究发现,无论是视敏度的降低,还是立体影像知觉的退化,都会使老年人跌倒的风险增加6倍[16]。听触觉及前庭感觉等功能的减退,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的信息减少,影响大脑的准确分析和判断,从而影响机体平衡,引起跌倒。性别差异也是影响因素之一,女性跌倒的几率约为男性的2倍,尤其在女性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导致骨质疏松和代偿性骨质增生,易引起跌倒[17]。

2.4.2 睡眠情况

没有熟睡感,处于迷迷糊糊的状态。谵妄、判断力、记记力下降也显著增加了患者跌倒的危险。

2.4.3 消化情况

老年患者胃肠生理功能退化,消化吸收功能下降,加之躯体疾病和精神症状支配经常发生拒食、少食、不知饥饱、捡食等而致进食不足,易导致低血钾和肌无力,从而增加跌倒的几率[18]。

2.4.4 排泄情况

夜间排泄频繁,不能忍耐尿意,排尿困难或对接受排泄帮助有排斥思想,自尊心太强,不愿麻烦别人。

2.5 心理因素

一些老年住院患者由于自我认知欠缺,常见于知识型的老年患者,对自身能力过高的估计,对危险性认识不足,或由于不愿意麻烦护士和家属,对所有事情都勉强为之而成为跌倒的危险因素。平衡的信心和跌倒时的情绪也是影响跌倒的重要心理因素,害怕跌倒的心理可限制老年人的活动,降低活动能力并导致功能缺陷,跌倒的危险性随之升高[19];沮丧和焦虑心理可削减老年人对自己、环境和其他人的注意力,不易发现危险情况,从而增加跌倒的机会。

2.6 照护者的因素

家属忙于工作,无暇照顾老人,导致老人部分功能逐步丧失。陪护人员防范意识差,对可能发生跌倒的危险性估计不足,未做好有效的防护措施,有些护工擅自离岗或在患者床旁入睡,未承担起陪护职责。

3 干预措施

3.1 对患者跌倒危险的评估

3.1.1 评估对象

对患者跌倒危险的评估有助于了解病情的变化和对疗效做出评价。大多数研究指出,年龄是患者跌倒的显著因素。因此,专家建议对所有入院的65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均应进行有关危险因素的检查和评估。确认其危险因素的存在,再从个体需要出发,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3.1.2 评估方法

1)收集相关资料

①有关跌倒史以及其他相关健康史;②跌倒之前有无症状;③跌倒的时间、地点及跌倒后发生的反应;④跌倒后对自己的活动能力是否有信心;⑤跌倒前是否用药、药物类别,评估药物的效果;⑥评估患者愿意接受帮助的程度。

2)评估工具

①用于测定体能的常用量表 修订版跌倒功效量表(modified fdlls efficacy scale, MFES)是在FFS基础上修订而来的,包括14项条目,另加了4个户外活动条目。用于测定老年人完成指定活动内容时不失去平衡的信心。每个条目分11个等级的得分,0分(一点信心也没有)到l0分(信心十足)。②用于测定平衡功能的常用量表 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scale, BBS)主要用于测定平衡与移动功能,5~20 min可完成,包括14项日常活动测试项目,每项分为5级评分(0~4分),0分为不能测试,4分为安全而能独立地完成指定测试任务。通过观察受试者行使测试项目的得分进行测评,总分为56分,得分越高提示平衡功能越好。已被证实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4。BBS测试得分<45分,提示有跌倒的可能。

3.2 干预对策

预防跌倒已愈来愈引起医院管理者的重视,中国医院协会在(2007年患者安全目标)中已经明确提出,防范与减少患者跌倒[20]。老年跌倒的预防控制已成为公众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和健康问题。明确患者的危险因素及需要,制订跌倒预防原则,不断发展和完善预防对策。有研究者将跌倒划分为意外跌倒、不可预料的生理性跌倒、可预料的病理性跌倒3类[21],据文献报道20%的跌倒是不可预测的,从而发生是不可避免的[22]。医务人员的责任是对存在跌倒危险因素的患者,帮助其分析可能的诱发因素,提出并采取预防措施。

3.2.1 环境支持

预防跌倒应注重发现和消除环境中的危险因素[23]。因此,在医院环境设置上,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对存在跌倒潜在危险的环境设立警示牌或标语;②呼叫器设置在合适位置,患者经常使用的物品放在随手可得的距离内;③将床的高度降到最低,应加床档并上夜间照明灯,确保患者起床时能看清周围环境;④注意走廊的障碍物及地面是否有水;走廊、厕所、浴室应设置扶手,并使用坐式马桶。同时,让患者穿稳定性好且防滑的鞋子,避免滑倒。

3.2.2 疾病指导

对患脑血管后遗症等其他平衡功能障碍的患者,应在医师的协助下,评估其步态及平衡能力,进行必要的功能训练,避免患者单独行走。van Doorn等[24]研究发现,有痴呆的老年人跌倒更频繁;日常活动如起床、散步、上厕所、洗澡等都要随时有人照顾;对视力和听力下降的老年患者外出一定要有人陪同。了解其晕厥、跌倒史,对65岁以上的老年患者,询问有无晕厥史、跌倒史,帮助患者分析引起跌倒的原因及前驱症状,掌握发病规律。当患者有不适感觉或护士观察到患者有异常变化,应立即搀扶到床上做进一步处理。注意防止体位性低血压而引起的跌倒,老年人由于主动脉和颈动脉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其压力感受器的敏感性降低,对突然的体位变化失去平衡、精细的调节,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在有些研究中,体位变化带来的跌倒高达46.4%[25],这说明此因素值得关注。所以老年高血压患者从蹲位、卧位快速变为坐位、直立位,可发生体位性低血压。提醒老年患者生活起居做到3个30 s,即醒后30 s再起床;坐起后30 s再站立;站立后30 s再行走[22]。上厕所最好用坐便器,晚上床旁使用小便器。

3.2.3 合理用药

指导患者正确用药,并注意用药后的反应,让老年人把握自己有哪些跌倒的倾向因素,给予预见性的指导[26]。对服用镇静、安眠药的老年患者在未完全清醒时,不要下床活动。尤其是同时服用多种药物要注意用药后的反应,避免同时服用多种药物。如出现走路摇晃,应进行步行辅助及指导。

3.2.4 针对生理情况

把握排尿习惯,对不能忍耐大小便、有尿意就焦急、排尿频繁的患者应协助就寝前先上厕所或在床上排便。夜间值班护士应经常巡视病房,及时满足患者的需求。三餐规律,合理补充营养,防止低血钾的发生。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3.2.5 注意心理护理,加强健康教育

是被公认的预防措施,是回报率最高的健康投资[11]。孙苗芳和黄家懿[27]对200例老年患者进行预防跌倒知识、态度与行为调查说明文化程度是影响知识、态度与行为状况的重要因素之一。有研究表明[28]:以人为本、因人施教的个体化健康教育能有效降低意外跌倒发生率。当确定患者为跌倒的高危患者后,护士根据患者情况,与患者及家属进行交谈,使其明白患者的状态及需要配合的内容;讲解跌倒的不良后果及预防措施;进行防范教育和技能训练,从防范意识上和措施上都有明确的认识和技能,从根本上加以预防。如需要对患者进行必要的约束时更应对患者及家属说明,以取得合作与理解。这样不仅利于防止跌倒,也避免了由于患者及家属的误解而造成的纠纷。

3.2.6 加强陪护者的教育

告知家属陪护工作的重要性,首先一定要在有人看护的情况下,才可允许患者进行活动;其次家属要学会正确使用床栏,必要时给予保护性约束;最后教育家属要协助患者有计划地进行功能锻炼:有规律的锻炼有利于防止跌倒,运动形式及内容应适合老年人的特点,运动应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如散步、慢跑、各种形式的体操及太极拳等,运动强度在心率波动最大值的50%-70%为宜[29]。

4 小结

预防患者跌倒是护理工作中需要重视的一个环节,每一位护理工作者都需用细心、爱心和耐心,对每位住院老年患者,仔细评估发生跌倒可能的危险因素。加强对陪护人员的安全教育,将“预防患者跌倒”纳入质量控制范畴,并不定期地进行检查。拟订相应的预防对策并确保执行,尤其是对于老年人、行动受限、意识障碍等易发生跌倒的高危人群,更要多给予关心、问候,多巡视和多观察,尽量确保每一位住院患者的安全。

参考文献

[1] 王秀华, 何国平. 护理人员对住院老年人跌倒的认识研究[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08, 14(11): 1271-1273.

[2] 刘永谊. 敬老院老年人跌倒危险因素地病例对照研究[J]. 中华综合医学, 2002, 3(6): 559-560.

[3] 叶美燕. 住院患者跌倒/坠床危险因素评估表在外科病房的应用[J].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0, 27(17): 1322-1324.

[4] National Ageeing and Research Instititute. An analysis of research on preventing falls and falls injury in old people: community, residential and hosptial sttings[D]. Canberra: Australian Government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Ageing, 2004: 12-15.

[5] Oliver D, Healey F, Haines TP. Preventing falls and fall-related injuries in hospitals[J]. Clin Geriatr Med, 2010, 26(4): 645-692.

[6] 胡雁, 李小玲. 循征护理的理论与实践[M].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7: 110-111.

[7] 李林涛, 王声涌. 老年跌倒的疾病负担与危险因素[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1, 22(4): 262-264.

[8] 唱荣艳, 周花. 住院老年跌倒的外在危险因素及预防[J].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09, 11(3): 218.

[9] 杨秀兰. 预防住院患者跌倒的循证护理[J]. 护士进修杂志, 2009, 24(1): 40-42.

[10] 朱秀芳, 陈建英, 赵榕. 老年人跌倒的预防及护理[J]. 实用医技杂志, 2008, 15(28): 3932-3933.

[11] 肖春梅, 李阳, 党繁义. 老年人跌倒与平衡能力下降的相关测试指标[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03, 18(8): 457-459.

[12] 徐建鸣. 预防住院病人跌倒的最新护理实证[J]. 实用护理杂志, 2001, 17(7): 38-39.

[13] 贾朝晖, 于普林. 老年人跌倒与药物关系的研究[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09, 29(23): 3099-3101.

[14] 毛丹丹, 钟代曲, 钱敏. 神经内科老年患者意外跌倒的原因及护理[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0, 16(10): 1171-1172.

[15] 林远辉. 老年人预防跌倒意识与行为研究[J]. 中国当代医药, 2009, 16(13): 13-15.

[16] 胡瑗. 老年患者跌倒因素的分析与预防措施[J]. 天津护理, 2007, 15(3): 183, 185.

[17] 贾朝晖, 于普林, 朱晓平, 等. 北京市城市社区1512名老年人跌倒的危险因素分析[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6, 27(7): 579-582.

[18] 钱应菊, 聂爱华, 陆勤. 住院老年精神病患者22例跌倒原因分析和护理[J].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2009, 15(2): 191-192.

[19] 胡国平, 眭万琼, 陈蜀萍. 老年人跌倒的相关因素及其预防护理[J]. 护理学杂志, 2003, 18(5): 397-399.

[20] 李智英, 郑志惠, 黄燕梅. 老年住院患者跌倒危险因素的质性研究[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09, 6(17): 1-3

[21] 胡学军, 黄津芳, 洪军. 跌倒危险评估方法的循证护理研究[J]. 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 2004, 23(3): 130-132.

[22] 蔡学联. 意外事件发生因素与防范对策护理实务风险管理[M]. 北京: 军事医学科学出版, 2003: 177-118.

[23] 朱海英, 陆秀文, 楼建华. 住院患儿跌落意外事件分析[J]. 护理杂志, 2009, 24(6): 70-71.

[24] van Doorn C, Gruber-Baldini AL, Zimmerman S, et al. Dementia as a risk factor for falls and fall injures among nursing home residents[J]. Am Geratr Soc, 2003, 51(9): 1213-1218.

[25] 王瑛. 老年护理院住院病人跌倒因素分析与预防[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 2009, 18(4): 153.

[26] 曾琨. 前馈质量控制在老年患者防跌倒中的应用与研究[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09, 6(14): 74-76.

[27] 孙苗芳, 黄家懿. 老年病人预防跌倒知识、态度与行为调查[J]. 护理研究, 2009, 23(1): 115-117.

[28] 袁瑗, 王晶. 个体化健康教育在预防妇科住院患者跌倒中的应用与效果[J]. 护理管理杂志, 2009, 9(2): 50-51.

[29] 苏海丹, 黄春燕, 成翠珍, 等. 对老年患者防跌倒的认识行为干预[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6, 22(2): 6-7.

(收稿日期:2013-07-16)

作者:张金兰

上一篇:水生动物多样性生态旅游论文下一篇:校园一卡通项目进度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