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患者医疗安全管理措施

2024-06-27

住院患者医疗安全管理措施(共9篇)

篇1:住院患者医疗安全管理措施

高新区人民医院康复科 住院患者医疗安全管理措施

一.医务人员执行查对制度管理措施

1.在标本采集、给药或输血前等给类诊疗活动前,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应至少同时使用2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如姓名、床号等(禁止仅以房间或床号作为识别的唯一依据)。

2.实施任何介入或有创诊疗活动前,实施者应亲自与患者(或家属)沟通,作为最后确认的手段,以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3.关键流程:急诊与病房、手术室;手术(麻醉)室与病房、产房与病房之间流程中患者识别措施。

二、加强患者身份识别管理

1、医护人员在各类诊疗活动中,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应至少同时使用姓名、性别、床号3种方法确认患者身份。

2、病情危重、意识障碍、新生儿、围手术期患者必须按规定使用“腕带”标识。

3、护士在为病人使用“腕带”标识时,实行双核对。

4、在创治疗活动、标本采集、给药、输血或血制品、发放特殊饮食前,医护人员应让患者或家属陈述患者姓名,确认患者身份。

5、在诊疗活动前,实施者必须亲自与患者或其家属进行沟通,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保证对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6、手术病人在转运交接过程中,必须有患者身份识别的如下具体措施:

(1)手术病人进入手术室前,由病房护士给患者使用“腕带”标识,写清病人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科别、血型后,与手术室护士交接并填写病房与手术室对接单,无误后方可进入手术室。

(2)围手术期患者“腕带”使用时间必须依据护理部规定,即手术前一日开始使用,手术后病情危重期间使用(直至改为二级护理),手术后病情稳定使用三日,结束后由病房负责护士核对后取下。

7、急诊、病房、产房、手术室患者识别,必须有患者身份识别的如下具体措施:

(1)急诊科重危病人转科:由医务人员护送,确保搬运安全;出示病人在急诊就诊的复写病例、入院病例;认真与科室护士交接,内容包括病人一般资料、病情、置管情况、特殊情况等,并填写急诊科危重病人转接记录单,无误后方可离开。

(2)门诊急诊病人与手术室、病房转接病人:由医务人员护送,确保搬运安全;出示病人在急诊就诊的复写病例、入院病例;认真与科室护士交接,内容包括患者自然情况、生命体征、意识状况、皮肤完整情况、出血情况、引流情况等,填写门诊急诊病人与手术室、病房对接记录单,无误后方可离开。

(3)病房与手术室转接病人:病房护士认真查对,做好手术前准备;认真与手术室护士进行交接,内容包括:床号、姓名、手术名称、生命体征、手术前准备、药物情况等,并填写病房与手术室病人对接记录单。(4)手术室与病房转接病人:手术后,手术室护士仍应按识别卡与病区做好病情、药品及物品的交接,填写手术室与病房病人对接记录单,无误后方可离开。

(5)病房与ICU转接病人:由医务人员负责转送,保证搬运安全;病房护士认真交接,内容包括:意识、瞳孔、生命体征、输液、各种引流、皮肤完整情况等,填写病房病人与ICU对接记录单,无误后方可离开。

(6)病房与产房转接病人:病房护士认真交接,内容包括:病人一般资料、子宫收缩情况、会阴准备情况、胎心音、药品、并发症等,填写病房与产房病人对接记录单,无误后方可离开。

(7)产房与病房转接病人:产房护士认真交接,内容包括:分娩情况、会阴情况、子宫收缩情况、药品应用情况、新生儿情况等,填写产房与病房病人对接记录单。

(8)导管室与病房转接病人:由医务人员护送,保证搬运安全;导管室护士认真交接,内容包括:病人自然情况、术式、穿刺部位、鞘管、止血方式、意识等,填写导管室与病房病人对接记录单。

三、严格执行在特殊情况下医务人员之间有效沟通的程序,做到正确执行医嘱,确保住院患者安全

1.正确执行医嘱,不使用口头或点电话知的医嘱。

2.只有在对危重症患者紧急抢救的特殊情况下,对医师下达的口头临时医嘱、护士应向医生重述,在执行时实施双重检查。

3.接获口头或电话通知的患者“危急值”或其他重要的检验结果时,接获者必须规范,完整地记录检验结果和报告者的姓名与电话,进行复述确认无误后方可提供医师使用。

四、严格执行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和流程,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错误。

1.建立与实施手术前确认制度与程序,有交接核查表,以确认手术必须的文件资料与物品(如病历、影象资料、术中特殊用药等)均以备妥。

2.建立术前由手术医师在手术部位作标识的即刻停制度与规范,并主动邀请患者参与认定,避免错误的部位、错误的病人、实施错误的手术。

五、执行手卫生规范,落实医院感染控制,防止院内感染

1.制定并落实医护人员手部卫生管理制度和手部卫生实施规范,配置有效、便捷的手卫生设备和设施。为执行手部卫生提供必要的保障。

2.制定并落实医护人员手术操作过程中使用无菌医疗器械规范,手术后的废弃物处理要遵循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防止院内感染发生。

3.直接接触病人前后,接触不同病人之间,从同一病人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接触特殊易感病人前后;

4.接触病人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之后;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进行无菌操作前后,处理清洁、无菌物品之前,处理污染物品之后;当医务人员的手有可见的污染物或者被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后。

5.出入隔离病房、重症监护病房、烧伤病房、新生儿重症病房和传染病病房等医院感染重点部门前后; 接触具有传染性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 双手直接为传染病病人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病人污染物之后; 需双手保持较长时间抗菌活性时。

6.医务人员手被感染性污染物以及直接为传染病病人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病病人污染物之后,应当先用流动水冲净,然后使用手消毒剂消毒双手。医务人员进行侵入性操作时应当戴无菌手套,戴手套前后应当洗手。一次性无菌手套不得重复使用。

7.手卫生应达到如下要求:

①I类和II类区域医务人员的手卫生要求≤5cfu/cm。I类和II类区域包括层流洁净手术室、层流洁净病房、普通手术室、产房、普通保护性隔离室、供应室洁净区、烧伤病房、重症监护病房等。

②III类区域医务人员的手卫生要求≤10cfu/cm2。III类区域包括儿科病房、妇产科检查室、注射室、换药室、治疗室、供应室洁净区、急诊室、化验室及各类普通病房和房间等。

③IV类区域医务人员的手卫生要求≤15cfu/cm2。IV类区域包括感染性疾病科、传染病科及病房。各区域工作的医务人员的手,均不得检出致病微生物。

六、执行无菌技术操作的管理

1、环境要清洁。进行无菌技术操作前半小时,须停止清扫地面等工作,避免不必要的人群流动,防止尘埃飞扬。治疗室每日用紫外线灯照射消毒一次。

2、进行无菌操作时,衣帽穿戴要整洁。帽子要将全部头发遮盖,口罩须遮住口鼻,并修剪指甲,洗手。

3、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应分别放置,无菌物品不可暴露在空气中,必须存放于无菌包或无菌容器内,无菌物品一经使用后,必须在经灭菌处理后方可再使用,从无菌容器中取出的物品,虽未使用,也不可放回无菌容器内。

4、无菌包应注明名称、消毒灭菌日期,并按日期先后顺序排放,以便使用,放在固定的地方。无菌包在未被污染的情况下,可保存7—14天,过期应重新灭菌。

5、取无菌物品时,必须用无菌钳(镊),无菌空罐打开后4小时更换一次。未经消毒的物品不可触及无菌物或跨越无菌区。

6、进行无菌操作时如器械、用物疑有污染或已被污染,即不可使用,应更换或重新灭菌。

7、一套无菌物品,只能供一个病员使用,以免发生交叉感染。

8、无菌物品存放柜保持清洁,除治疗室进行空气消毒时可以打开柜门,其他时间应保持关闭状态。一次性医疗用品放入无菌柜时必须拆去中包装。

9、各种消毒灭菌剂根据其 性能及产品说明与要求配置,并按要求定时测试浓度,保证消毒灭菌效果。

10、所有消毒灭菌物品必须及时标明打开时间,并在规定时限内使用。

七、医疗废弃物的管理措施

(一)、医疗废弃物的分类

1、使用后的一次性输液管、注射器。

2、各类敷料,使用后不回收的一次性医疗用品,如:引流袋、引流管、包装袋,以及外科、妇产科使用后的纱布等。

3、传染病人或疑似病人的生活废物。

4、检验科、手术室、传染科等使用后的一次性皮管及注射器。

5、锋利物,包括使用后的针头、刀片、安培、青霉素瓶等。

6、病理科切片产生的废弃物。

7、手术后的医疗废物。

8、遗传毒性废物包括各种化疗介入药物及相关注射器等。

9、放射性废物。

负责医院废物分类管理的责任人为临床科室护士长或医技科室主任。

(二)医疗废物的收集和运送

1、医疗废物和生活废物应严格分类收集,各病区和科室指定专人负责分类收集、运送。

2、生活废物装入黑色废物袋内,医疗废物第2、3、4、5、6、7条装入黄色废物袋内,医疗废物第8、9条装入红色废物袋内。医疗废物第1条送供应室经高压、高温毁形消毒后由指定的回收公司回收。

3、医疗废物按指定的暂存处存放,运送工具和容器专用,每次用后必须消毒和清洁,用1000mg/1有效的氯消毒液喷洒消毒,半小时后清洗。

4、禁止在运送过程中丢弃医疗废物;禁止在非贮存点倾倒、堆放医疗废物;禁止将医疗废物混入生活废物处置。

(三)医疗废物的处置

1、总务科负责医疗废弃物的处置,院感管科负责业务指导和监督。

2、生活废物由专人负责运送到指定生活垃圾场填埋。

3、医疗废物由专人管理,并送指定处置中心焚烧处理。

4、医疗废物存放在专用房内,时间不得超过48小时,禁止医疗废物露天存放。

5、一次性注射器、输液管、输血器经高压、高温毁形后由市卫生局指定的回收公司处罚。

6、严禁任何个人和单位转让买卖医疗废弃物。

7、严格执行医疗废物转移联单制度,实行医疗废物登记制度,登记内容应包括数量、时间、种类、处置方法,并由经手人签名。

8、如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露、扩散时,应及时报告上级领导,并要采取减少污染扩散的紧急措施。

(四)加强自身防护

医疗废弃物收集、处置的人员要加强防护,工作时应戴帽子、口罩,穿工作衣裤和手套。

(五)检查监督

总务科应定期对医疗废弃物的分类、收集、运送、处置进行全程监管,相关科室和病区要高度重视予以协作,院感管科负责督促检查和业务指导。

八、用药安全管理措施

1、建立病房药柜内的药品存放、使用、限额、定期检查的规范制度;存放毒、剧、麻醉药有管理和登记制度,符合法规要求。

2、病房存放高危药品有规范,不得与其他药物混合存放,高浓度电解质制剂(包括氯化钾、磷化钾及超过0.9%的氯化钾等)肌肉松弛剂与细胞毒等高危药品必须单独存放,有醒目标志。

3、病区药柜的注射药、内服药与外用药严格分开放置,有菌无菌物品严格分类存放,输液处置用品备用物品、皮肤消毒剂与空气消毒剂、物品消毒剂严格分类分室存放管理。

4、所有处方或用药医嘱在转抄和执行时,都有严格的二人核对、签名程序,认真遵循。

5、在下达与执行注射剂的医嘱(或处方)时要注意药物配伍禁忌。

6、病房建立重点药物用药后的观察制度与程序,医师、护师须知晓这些观察制度和程序,并能执行。对于新药特殊药品要建立用药前的学习制度。

7、药师应为门诊患者提供合理用药的方法及用药不良反应的服务指导。

8、进一步完善输液安全管理制度,严把药物配伍禁忌关,控制静脉输液流速,执行对输液病人最高滴数限定告知程序,预防输液反应。

(三)备用药品的检查

1、科室护士长为所在科室药品管理的第一责任人监督科室管理药品,指定责任感强的护士专门管理科内药品,明确职责,定期全面检查科内药品。检查频率:护士每天对科室所有药品数量进行交接检查,护士长不定期抽查并每月全面检查1次,总护士长每月督查并记录,2、建立《药品质量检查记录表》,检查者对检查情况如实记录。药房人员每月不定期下病区抽查药品管理情况,对于存在问题及时反馈给相应部门,做到层层把关。检查内容:包括药品数量、药物有无变质、变色等质量问题及有效期,任何药品贮存盒上都标有有效期限,便于检查者核对。对于效期<6月且科内使用量少的药品,及时提醒更换。

(四)备用药的使用

药品使用按“领新用旧”原则,为杜绝科室药品管理不当或更换不及时造成安全隐患或不良后果,科室应坚持批号旧的先用。

(五)备用药的摆放

1、实行“一目了然”管理方法:药品分类定位放置,通常将使用频率高的药物放在第一层,使用频率少的药物放在最上一层。

2、所有药品贮存盒/瓶外标识清楚,便于清点,标识上内容:药品名、剂量、单位、基数量及有效期)。

3、基数药品使用标志:基数药品未使用时正向,使用后反向放置,便于提醒及时补充,各班清点时一目了然。

(六)备用药品的交接

建立“药品基数交接记录单”。做到班班交接、账物相符、确保使用需要。白班→夜班进行循环交接。

(七)医护人员的输液安全

1、临床药师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安全输液相关知识的培训:着重在静脉输液相关基础知识;静脉治疗前的八项评估;各种药物的PH值、渗透压及对血管的刺激;各种药物溶媒的选择;常见的药物配伍禁忌;输液反应的观察及处理等。做到人人重视,人人参与理。

2、确保输液用具安全

输注药物前必须认真检查输液用具有效期、包装的完整性。如已过期则不可重新消毒再使用。

(八)药物的安全使用

静脉输液治疗流程中药物的领取、摆药、配置、查对、更换液体等步骤均存在安全隐患,必须确保每一个步骤安全,才能保证输液的安全。

1.医嘱查对

药物在使用前必须由2人以上核对医嘱,确认医嘱无误后才能执行。执行医嘱前需打印好输液瓶签、输液卡、输液执行单,由专人负责摆补液。.溶液查对

摆补液者必须认真检查每一袋/瓶溶液的质量,确保它的安全性。为了避免出错,我们规范了检查溶液的流程。

3. 软包装溶液检查方法

一挤二照三倒转四复照:一挤:双手用力挤压软包装,检查有无渗液,如发现有渗液,说明软包装已有裂缝,溶液已污染,不能使用;二照:对光照看溶液的质量:认真观察溶液有无沉淀、絮状物、霉点等;三倒转:将溶液上下倒转后再检查有无漂浮物或絮状物;四复照:再一次对光照看溶液,检查其质量。如检查溶液时发现有异常马上更换并上报护理部处理。

4.瓶装溶液检查方法

与软包装溶液检查法类似。方法:一拧二摇三照四倒转:一拧:用母指、食指、中指三个手指轻轻地拧瓶塞,检查其松紧情况,如不能拧动或轻微动视为正常,如轻轻一拧其活动度很大,则提示该溶液不能使用;二摇:轻轻地摇动瓶身;三照、四倒转与软包装溶液检查方法相同。

5.准确张贴输液瓶签

张贴瓶签前必须认真核对溶液的名称、浓度、剂量与瓶签是否相符,核对无误后才能张贴。

6.配药补液摆后,配药者在配药前必须再认真查对一次,确认药名、浓度、剂量无误后严格按无菌操作加药,药液尽量做到现配现用。

7.更换补液

更换补液时必须先检查将要接瓶的补液有无混浊、沉淀等。查对相邻二组补液有无配伍禁忌,如无才能接瓶,更换后应仔细观察二者的反应是否有沉淀、混浊的现象出现,如有应马上更换输液管;对两种已知有配伍禁忌的补液不能相邻输入,中间应有其他的液体间隔,如无其他补液,应用生理盐水间隔。药液输入后,应密切观察用药后的效果和不良反应。另外,换瓶/袋时需注意茂菲氏滴管及输液管是否已空,防止空气输进病人体内导致空气栓塞的发生。

九、临床实验室危急值报告管理措施

1.出现检验危急值后,按“临床实验室危急值报告管理规范”规定的步骤处理。

2.加强危急值临床应用的质量保证,质量保证措施按“临床实验室危急值报告管理规范”规定严格执行。临床实验室加强服务临床的意识,及时与临床和护理部门进行联系沟通。

3.检验、临床人员熟练掌握各类检验项目的危急值,检验人员为临床提供全面,细致的危急值数据的咨询服务。

4.加强检验标本质量控制,严格按照标本质量控制标准,检验、护理人员及时向患者告知检验前准备、标本采集注意事项。

十、防范与减少患者跌倒事件发生管理措施

1.对体检、手术和接受各种检查与治疗患者,特别是儿童、老年、孕妇、行动不便和残疾患者,用语言提醒、搀扶、请人帮助或警示标识等办法防止患者跌倒事件的发生。

2.认真实施跌倒防范制度并建立跌倒报告与伤情认定制度。

3做好基础护理,要配好用好护理人力资源,开放床位与病房,上岗护士配比为1;0.4。如果人力配备不足,管理者应及时进行人力危机值报告制度。

4.加强护理人员教育和培训,增强对高危患者评估及预防策略的意识。建立患者跌倒(坠床)预防及处理流程。加强患者和家属的教育,包括跌倒危险、最大伤害及安全活动注意事项方面的教育。指导高危患者改变体位时动作要缓慢。

5.入院指导明确,让患者熟悉床单位和病房的设置,知道如何得到援助。通过示范确定患者及家属能正确使用呼叫系统。

6.指导家属将床周围的用品整理好,保持走道畅通无障碍。

7.提供光线良好的活动环境。夜晚巡视高危患者时,不要让病房太暗,打开夜灯或卫生间的灯。8.将常用物品置放于病人视野内且易于拿取的范围内。便器应倒空并置于适当位置。

9.责任护士或夜班护士对高危情况(有跌倒史、意识障碍、65岁以上老年人、服用镇静剂、降压药等)的患者进行评估,在床头卡上挂防跌倒、坠床标志。将评估情况告知家属,留陪护监管,做好相关指导。

10.注意环境安全,走廊和洗手间设防滑标记。

11.教会患者轮椅、助行器的使用方式,使用轮椅时或上下床注意脚轮的固定,患者下床应搀扶。

12.对于有可能发生病情变化的患者,要认真做好健康教育,告诉患者体位不宜突然改变,以免引起体位性低血压,造成一过性脑供血不足,引起晕厥等症状,易于发生危险。

13.教会患者一旦出现不适症状,最好先不要活动,应用信号灯告诉医护人员,给予必要的处理措施。

14.在床上活动的患者,嘱其活动时要小心,如有需要可以让护士帮助。

15.对于有意识不清、麻醉后未清醒及年老者等,应拉起两侧床档且固定好。对于极度躁动的患者,可应用约束带实施保护性约束,但要注意动作轻柔,经常检查局部皮肤,避免对患者造成损伤。

16.一旦患者不慎坠床或跌倒时,护士应立即到患者身边,通知医生迅速查看全身状况和局部受伤情况,初步判断有无危及生命的症状、骨折或肌肉、韧带损伤等情况。17.配合医生对患者进行检查,根据伤情采取必要的急救措施,并及时上报护士长。

18.加强巡视至病情稳定。巡视中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发现病情变化,及时向医生汇报。

十一、防范与减少患者压疮发生的管理措施

(一)好发部位

压疮多发生于受压和缺乏脂肪组织保护、无肌肉包裹或肌层较薄的骨隆突处,并与卧位有密切的关系。仰卧位时:好发于枕骨粗隆、肩胛部、肘部、骶尾部及足跟处,尤其好发于骶尾部。侧卧位时:好发于耳廓、肩峰、肋骨、髋骨、股骨粗隆、膝关节的内外侧及内外踝处。俯卧位时:好发于面颊、耳廓、肩峰、女性乳房、肋缘突出部、男性生殖器、髂前上棘、膝部和足趾等处。坐位时:好发于坐骨结节、肩胛骨、足跟等处。

(二)高危人群

易发生压疮的高危人群包括:①老年人或肥胖者;②瘦弱、营养不良、贫血、糖尿病患者;③意识不清和服用镇静剂患者;④瘫痪或水肿或发热或疼痛患者;⑤大小便失禁患者;⑥因医疗护理措施(如制动、行石膏固定、手术、牵引等)而活动受限者。

(三)危险因素

易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包括:①活动受限;②体温升高;③意识状态改变或感觉障碍;④应用矫形器械;⑤营养不良或水代谢紊乱;⑥药物影响;⑦皮肤受潮湿刺激;⑧全身缺氧。

(四)压疮伤口评估

评估内容:

1、伤口大小:(长×宽)可用直尺测量伤口,头到脚方向为长,左到右为宽。

2、深度:将无菌止血钳直接放到伤口最深处,测量止血钳与皮肤表面平起点到止血钳头的距离。

3、潜行深度:测量时将无菌止血钳沿边缘直接放入深至止血钳能到的最深处,测量止血钳与皮肤表面平起点到止血钳头的距离。

4、组织形态:黑色结痂、黄色腐肉、红色肉芽组织、表皮增生、伤口组织周围硬度。

5、渗出液:粉红血性、黄色澄清、黄脓、绿黄脓或褐色,气味有:无味、臭味。

6、伤口周围皮肤或组织:正常、泡白、粉红、深红、紫色、黑色。

(五)成立压疮管理小组

1、接到《压疮发生/高危预警传报表》后,在一个工作日(节假日除外)内进行评估,评估内容包括:

(1)对带入压疮患者,评估患者的皮损程度与预报记录的符合程度;对被视为难免压疮预报者,应评估其皮肤的完整性;

(2)评估压疮预防、处理措施的可行性及落实情况;

(3)评估压疮预防、处理措施的记录情况;

(4)压疮的记录情况。

2、每周随访已发生压疮患者1-2次。随访时应做到:(1)指导创面处理和正确记录《压疮追访记录表》。

(2)评估预防措施实施情况。

(3)创面愈合后,在《压疮追访记录表》上填写转归情况;仍需追访者,则移交科护士长追访。

3、统计和分析全院的压疮情况(分别在月、季、年)。

(六)科护士长每周追访被预报为压疮高危患者1-2次。追访时应做到:

1、评估病人皮肤完整情况、措施落实情况、护理记录书写情况、压疮转归情况。及时填写《压疮追访记录表》并交护理部。

2、当患者病情好转、转科、出院或死亡时,依据护理单元压疮登记本记录的转归内容如实填写《压疮追访记录表》并交护理部。

3、若发生压疮,应即时督查相应措施并记录落实情况,同时填写《压疮发生/高危预警传报表》相应内容上报护理部,并电话通知院压疮管理小组。

1、营养指导:良好的营养是创面愈合的重要条件,应给予平衡饮食,增加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摄入。对于营养不良以及长期卧床或病重者,应给予充足的营养,可补充瘦肉类等高蛋白食物;西红柿、茄子、红枣等高维生素膳食;不能进食者在营养师的指导下给予鼻饲,或采用支持疗法。

2、保持正确的体位:增加翻身次数,避免局部过度受压。因疾病所采取的被迫体位,应每半小时至2小时改变体位一次,减轻皮肤受压时间。

3、避免局部皮肤刺激:内衣柔软、透气,保持清洁干燥;床单整洁平整、无皱折、无碎屑;对大小便失禁者、呕吐或出汗多者应及时擦洗干净、更换衣服和床单;使用尿片者,必须保持尿片清洁、干燥,及时更换。

4、规范操作:使用便器时,应选择无破损便器,不要强塞硬拉,必要时在便器边缘垫上软纸或布垫,以防擦伤皮肤;翻身时,动作轻柔,避免擦伤皮肤。正确实施按摩(压疮的预防详见《护理常规》中护理操作规程《褥疮的预防、护理》章节)。

5、遵医嘱实施抗感染治疗,预防败血症。

6、加强心理护理疏导,鼓励患者树立信心,勤翻身。

7、健康教育: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压疮各期的进展规律、临床表现以及治疗、护理的要点,使之能重视和参与压疮早期的各项护理,积极配合治疗。

十二、主动邀请住院患者参与医疗安全。

1.主动邀请患者参与医疗安全管理,尤其是患者在接受手术、介入或有创操作前告知其目的和风险,并请患者参与手术部位的确认。

2.药物治疗时,告知患者用药目的与可能的不良反应,邀请患者参与用药时的查对。

3.告知患者提供真实病情和真实信息的重要性。

4.护士在进行护理和心理服务时,应告知如何配合及配合治疗的重要性

苏州高新区人民医院康复科

2012-02-01

篇2:住院患者医疗安全管理措施

住院病人应遵守住院制度,听从医护人员指导,与医护人员密切合作,配合治疗和护理,安心养病,确保安全。

1、病人入院时,认真听取入院宣教内容。

2、病人应遵守病房作息时间,保持病室内外环境整洁与安静,请不要随地吐痰,不在室内吸烟,不在病房内私自使用电器等。

3、请不要随意出人医务人员办公室,不得翻阅病历,如有需要,请与主管医生联系,履行手续。

4、病人未经许可不得进入诊疗场所;不得动用医疗、护理设备以及进行任何护理技术操作。

5、护士不得私自答应病人外宿,若有特殊情况需外出时,必须经科主任及主管医生批准同意,并办理请假手续后方可离开。

6、尽量少带物品到病房,暂不用的物品,由家属带回,贵重物品不要带入病房,如有特殊需要,请注意保管,手机等随身携带。

7、请爱护公共财物,如有损坏照价赔偿。

8、休养期间,不要串房间,不要自行更换床位,如遇抢救危重病人需要更换房间,请服从值班医务人员的安排。

9、在接到出院通知后,到住院处办理出院手续,请出示出院证,领取出院带药,离院。

10、遵守医院的制度,一旦违反,经劝说无效者,通知家属,开除出院。

11、看病要采用实名制。

篇3:住院患者医疗安全管理措施

2014年,我院自主研发、编制了一套住院患者医疗意外医疗事故风险预警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具有住院患者病情危重程度评估(具有实时性、自动性),病情风险趋势分析等功能。系统可为医院多个部门提供使用服务,如医务科利用此软件实时关注医院中病情复杂、危重的住院患者,可以通过软件的趋势图了解全院高危风险患者总体情况,及时启动医疗应急预案。科主任、住院医师可以通过这套系统,对于本科室病情复杂的危重患者做到一目了然。

至今,该系统已上线运行2年,经考察系统对患者评估分数与患者实际危重程度具有一致性;系统可反映出潜在高危患者,这些患者在临床表现中病情稳定,但是系统中评分较高;系统通过信息化手段,提示对高危患者高度关注,提示采取早期干预措施,在某种程度上避免了意外医疗事件发生,在保证正确处置高风险患者,规范医疗行为上取得了较好效果,社会和经济效益良好。此住院患者预警信息管理系统,已成为临床辅助决策的重要工具,现对其开发应用过程进行总结。

1 系统设计思路

1.1 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采用Microsoft SQL Server 2005,SQL Server拥有易用性、可伸缩性、可与其他服务器软件紧密关联的集成性、适用于决策支持的数据仓库功能等优点[6,7]。

1.2 风险因素设定及评分规则定义

采用德尔菲专家论证法和回归分析法[8],确定11大类病情预警规则:病人一般情况、不良事件、各类评估单、病情信息、易发事件、药品情况、材料情况、危机值、特殊菌株、院感情况、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得到预警规则明细以及相对应的条件分值。病人病情基础分值为0,各项预警规则加权总分为病人病情预警风险值,分值越高风险越大。预警规则下设22项规则项目,共计1000多条规则明细和条件分值。

1.3 软件编程实现

运行架构采用传统C/S结构,即广泛应用的客户机和服务器结构,通过该结构充分利用两端硬件环境的优势,将任务合理分配到Client端和Server端来实现,降低了系统的通讯开销。

为保证整个系统的安全,采用集中式存储和分布式应用构架,设计了用户账号及密码存储体系,各局域网用户需通过账号授权获得使用权限,并通过身份认证进入系统获取相关资源。为保证数据安全,对数据库及服务器运行环境进行备份。

2 系统架构

2.1 系统总体设计框架

利用SQL SERVER的SSIS工具对医院现有各大系统的数据库进行数据抽取,将清洗过的数据存入中间表。对照系统内置的风险评估规则,由计算机后台即时计算出全院患者的风险指数并排序。再依据预警标准,筛选出高风险患者并自动预警提示。

系统运行流程图示如图1所示。

2.2系统模块

日常业务模块对应医生填报、病情预警显示、病情信息明细显示、风险趋势图示等功能;系统规则设置模块主要用于维护风险规则的名称、分类、权重、明细归类等功能;系统维护模块主要用于维护数据库、人员账号权限、参数设置等功能。具体模块设置如图2所示。

3系统特点

3.1 自动挖掘

系统设计时,采取自动的数据抽取过程,保证数据同步和实时性。从HIS(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S),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PACS),移动护理系统中的数据、电子病历系统(EMR)中抽取的数据是异构的,通过SQL SERVER的SSIS进行数据抽取,并且通过SQL SERVER的任务来定时抽取,每天从基础系统中同步抽取数据三次,保证了数据实时性的要求。

3.2 动态预警

系统运行时,将抽取出来的数据,进入病情评估模型运算,按照得出的总分数,由高到低显示患者信息。预警标准为预警各指标都达到风险临界值,即患者加权平均分在50分以上。干预措施分为调整治疗方案、请求会诊、死亡风险预案(告知家属)[9]。医生可参考风险指标明细确定采取何种干预措施。医务处管理者可根据全院高危患者的数量和发展趋势启动院内预警预案,如床位数量、应急专家、感染防控、医疗器械和耗材储备等[10]。

3.3 快速响应

系统运算时,将数据加工与数据显示相分离,确保快速响应的用户体验。在根据住院患者病情情况打分排序的时候,每一个患者病情分值计算要考虑到种种影响病情的因素和权重[11],计算颇为费时,系统在数据抽取之后,就把所有在院患者的病情分值计算出来,这个过程是通过SQL SERVER的作业任务触发的。用户需要的时候,直接将病情分值排序显示即可。这种数据加工与数据显示相分离的设计确保用户在使用过程中获取结果很快速。

4 系统功能

4.1 预警功能

根据预警规则,系统将住院患者的医疗风险值按照既定的规则进行分值计算,并按照分值高低进行排序。用户登录后,主界面即显示当前高风险患者住院号、姓名、年龄、科室、床号和风险评估分数。

4.2 查询功能

用户登录后,可对单个高风险患者对应指标进行查询,风险因素类别、风险因素明细,都有对应的详细数据指标对照(图3)。

4.3 风险趋势分析

系统可以进行历史信息检索,对全院一段时期或者跨多个年度进行风险趋势分析,也可以对单个科室进行一段时期或者跨多个年度进行风险趋势分析,风险趋势主要综合高危风险患者数量、院内感染情况进行分析运算。

5 小结及完善方向

5.1 能够挖掘海量数据信息重要的决策分析价值

住院患者风险预警系统,将原有不同软件系统中海量数据进行整合和处理,把病情复杂、有潜在医疗风险的患者筛选出来,使数据得到了充分的二次利用,发挥数据信息重要的决策分析价值,医疗管理者及医务工作者在医疗活动中对这些患者给予重点关注,从实际上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对于提高治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提高医疗安全、减轻经济损失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5.2 能够构建相关的资料库进行风险趋势化分析

从电子病历系统中抽取的数据,可以通过全文检索技术进行有价值的文本提取。有了每个个体患者的风险值和指标后,可以进行风险的趋势化分析,为研究医疗风险的早期征兆、成因规律、发生背景、过程和后果影响等提供重要信息[12],使管理者能够及时进行风险转移,更好地化解、分散风险,提高医疗质量。

5.3 系统进一步完善方向

建立健全可靠、有效的实时监控系统仍是一项具有挑战性、探索性的工作。提高住院患者风险预警管理水平应解决的关键问题包括医疗风险量化模型建立[13],实现风险因素的识别及量化,确立风险因素的计算机表示及参数,规则参数及风险因素之间相互关系的定义。各个信息系统中涉及到风险因素的相关基础数据的提取、转化,并存储到医疗风险预警的数据库中,特别是文字记录(包含电子病历)的提取、分析及处理,以及在临床运用过程中的有效性、可行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摘要:准确筛选高危风险患者,并将全院高危患者整体情况综合展现,对于防范医疗风险、防止医疗事故发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我院自行开发的住院患者医疗意外医疗事故风险预警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思路、基本架构和模块功能,借助计算机,建立风险评估模型,从医院各基础系统中自动抽取数据,实现对患者医疗风险的自动、实时、动态预警。该系统已成功上线运行近2年,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篇4:住院患者医疗安全管理措施

方法:分析探讨了截瘫患者住院期间存在的安全问题,制定相應的护理管理措施,加强防范意识。

结果:确保了截瘫患者住院期间的安全性,对避免或减少医患纠纷,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回归社会取得满意效果。

关键词:截瘫患者安全管理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467-02

截瘫,是指脊髓损伤后,受伤平面以下双侧肢体感觉、运动、反射等消失和膀胱、肛门括约肌功能丧失的一种病症。我院康复科自2008年成立至今,收治的因外伤致脊髓损伤合并截瘫患者逐渐增多。由于事发突然,患者心理难以接受,痛苦不已,生活无法自理,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而且病程长,恢复慢,并发症较多,增加了患者的家庭负担等诸多因素,因此截瘫患者住院期间的安全管理在护理工作中尤为重要。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我们分析探讨了截瘫患者住院期间存在的安全问题,采取了相应的护理安全措施,极大地提高了截瘫患者住院期间的安全性,避免或减少了医患纠纷,现总结报告如下。

1截瘫患者住院期间常见安全管理中的问题

由于截瘫患者事发突然,生活无法自理,病程长,恢复慢,因此在住院期间容易发生自杀、压疮、坠床、跌倒、皮肤外伤等。了解和掌握这些不安全隐患的发生原因和表现,及时采取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对保证截瘫患者住院期间的安全尤为重要。

1.1自杀截瘫多因突发事故所致,多发生于青壮年,致使生活无法自理,失去社会身份,产生厌世情绪,且病程长,恢复慢,增加了家庭负担。患者感觉绝望无助、痛苦、对生活、治疗失去信心,痛苦无法忍受,感到生不如死,不想拖累家人,想以生命为代价结束痛苦的折磨。常表现为:拒绝治疗、绝食、割腕倾向、欲跳楼等。

1.2压疮疾病后营养的消耗、自理能力的下降、皮肤感觉的改变。及大小便、汗液的刺激等使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皮肤角质松软、压力承受力下降极易发生压疮,增加患者痛苦,加重患者病情。

1.3坠床、跌倒引起截瘫患者坠床、跌倒的危险因素包括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内在因素包括患者自身平衡功能失调、肢体运动障碍、体位性低血压等;外在因素包括环境光线不足、地面不平整或潮湿打滑、室内及走廊障碍物、床边无护栏、使用轮椅及助行器不当等。

1.4皮肤外伤脊髓损伤后,受伤平面以下皮肤感觉迟钝或丧失,防御能力差,在患者日常生活及康复治疗过程中,如:洗浴、转移、烤灯照射、运动锻炼等,容易造成烫伤、磕伤、碰伤、擦伤等皮肤外伤,影响其康复锻炼。

2预防措施

2.1进行风险评估。患者入院后专业护士首先应做好入院宣教,嘱其留陪护照顾生活起居,其次进行护理评估,评估内容包括一般情况评估、专科情况评估、护理体查、精神症状及心理问题评估、生活自理能力评估、跌倒及坠床风险评估、压疮评估等,根据评估分析患者,提出预见性护理问题,采取相应护理措施,设置醒目的安全警示标识,提示患者注意安全,告知患者及家属应注意的问题,认真做好交接班,在住院期间不断加强患者的安全意识,把不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为患者创造一个安全高效的医疗护理环境。

2.2心理护理。患者突然遭受严重创伤,不可避免地产生焦虑、恐惧、烦躁、悲观的心理反应,甚至拒绝治疗,不愿进食,有自杀意念。因此,在治疗护理时必须向患者进行耐心细致的解释,对患者提出的问题给予鼓励性回答,帮助其建立信心,积极参加治疗。对有自杀意念的患者,应从亲人的需要、期盼和生命的重要性方面,鼓励其树立起生活下去的勇气,同时介绍一些成功病例,以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2.3压疮。凡压疮风险评估低于15分者,使用气垫床,并建立压疮评估表悬挂于床头,加强床边交班,1—2小时协助患者更换体位,在翻身过程中避免拖、拉、拽病人,在骨隆突处及受压部位增加软枕保护,同时保持床铺清洁、平整、干燥及全身皮肤清洁,鼓励患者加强营养,提高机体抵抗力,对尿失禁患者,指导患者及家属正确使用接尿器,每日清洗会阴部、肛门部,避免尿液等物理性刺激。

2.4坠床、跌倒。凡坠床、跌倒风险评估大于25分者,床头应悬挂防坠床、跌倒警示牌,使用床档,病室灯光应柔和,走廊、病室、过道无障碍,保持地板清洁,干燥,在光滑的地板放置防滑垫,走廊及卫生间设扶手,坐便及床的高度适宜,长期卧床患者在病情稳定后可起床活动时,应先逐渐摇高床头进行体位的训练,由卧位逐渐向半卧位、坐位及站立过渡,下床前先坐数分钟,无头晕等不适后,指导并协助患者进行转移训练,转移训练时,首先应确保轮椅及助行器等相关医疗器械的安全性,助行器调到适当的高度,在日常生活、康复锻炼及外出检查时给予防护照顾,指导患者及家属正确使用轮椅及助行器,以保证患者的安全,加强夜间巡视,防坠床摔伤。

2.5皮肤外伤。脊髓损伤后,受伤平面以下皮肤感觉迟钝或丧失,因此在日常生活、康复治疗过程中,护士应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的安全宣教,不断强化,加以关注。行洗浴前切记应先试一试水温,以稍温热为宜;康复锻炼过程中避免拖、拉、拽病人肢体;使用烤灯注意掌握灯距、温度和时间;使用中药热盐包、热水袋或冰袋时加强巡视,检查皮肤;转移时动作轻柔等,确保患者安全,防止烫伤、磕伤、碰伤、擦伤等皮肤外伤。

3结论

护理安全是指在护理的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坏、障碍、缺陷或死亡[1]。护理安全干预关系到患者的健康及安全,是护理质量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2]。截瘫患者由于突遭重创,心理难以接受,失去自我照顾能力及社会身份,病程长,恢复慢,并发症较多,因此安全管理成为护理工作中的重要问题。针对截瘫患者存在的安全问题,我们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加强健康教育、风险意识及责任心,及时发现发生意外的潜在危险,制定相应的护理管理措施,为患者提供良好住院环境及优质护理服务,确保了患者安全,提高了护理质量,降低了医患纠纷。

参考文献

[1]李丽霞.临床护理安全的探讨与思考.现代医院管理,2004,6(2):31—32

篇5:缩短患者平均住院日管理措施

平均住院日是一项全面反映医院工作效率、管理水平、工作质量、医疗护理技术水平、各科室之间配合程度、医院绩效等多方面状况的综合指标,同时,合理缩短平均住院日也是为患者节省住院费用,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有效措施之一。我院通过加强医院管理、发展医疗新技术、改进医疗服务流程等有效措施,促使患者的平均住院日明显缩短。在院领导的领导下,医务科负责全面监管工作。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特制定下列管理措施:

一、对各科室平均住院日进行二级监控,将平均住院日纳入院、科室质量监控指标体系。设定各临床科室出院患者平均住院日,控制目标≤15天。医院结合各科收治病种及上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求,对各临床科室制定切合实际的平均住院日控制指标,并定期对各科进行监控;各科应结合本科室实际,制定相应计划并组织落实。

二、各科加强计划收治。及时周转病床,控制加床,对全科病人的检查、手术计划安排;规范入院前检查,确保门诊入院诊断正确率的提高,能在门诊先做的检查尽量避免患者收入院后再做;严格执行首诊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疑难病例讨论等医疗核心制度,主管医师及时查看病人,上级医师在规定时限内及时查房,及时提出诊治意见;对病情复杂、危重、疑难的病人及时进行会诊、讨论,尽快明确诊治方案。

三、严格执行医疗规范及操作规程,合理检查,避免重复检查及 过度检查。对于一些特殊的或需要预约的检查,主管医师应提前与相关科室进行沟通联系,如检查前需要患者做相应准备的,应及时告知患者,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等待时间。

四、尽量做到专科专治。减少和避免因非专科收治造成的诊治检查延误。

五、各手术科室及时与手术室、麻醉科沟通,及时安排手术。

六、合理安排科内医师的工作,保证治疗、手术及时安全。

七、加强三基知识、专业技术知识学习及考核,不断提高专业技术诊疗水平,减少差错、事故的发生,避免不必要的纠纷等造成术前住院日的增加。

八、加强医疗护理工作,减少和避免院内感染,减少并发症发生。

九、科室之间、科内医护人员之间加强协作沟通。会诊医师在规定时限内尽快会诊。

十、加强单病种、临床路径质量控制指标的管理,规范临床诊疗行为,完善服务流程。

十一、及时与患方进行沟通,使患方及时认可诊治方案并及时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

十二、医技科室缩短入院后检查时间。

医技科室合理排程,在病人高峰期实行弹性工作制,通过早上班、晚下班、周六、日加班等措施缩短CT、超声等预约时间。开具检查报告申请单到出具检查结果时间符合相关要求:大型设备(CT)检查项目自开具检查报告申请单到出具检查结果时间≤48小时;检验、心电图、影像常规检查项目自检查开始到出具结果时间≤30分钟;生化、凝血、免疫等检验项目自检查开始到出具结果时间≤6小时;细菌学等检验项目自检查开始到出具结果时间≤4天;明确急诊检验报告时间:临检项目≤30分钟出报告,生化、免疫项目临检项目≤2小时出报告;B超、内镜查完即发报告;放射科平片出报告:急诊≤30分钟、平诊≤2小时;病理诊断报告在5个工作日内发出,疑难病例和特殊标本除外;细胞病理诊断报告在2个工作日内发出,疑难病例和特殊标本除外;常规病理制片应在取材后1-2个工作日内完成。

十三、临床科室应加强对住院病人,尤其是危急重症、诊断治疗效果不佳、对服务不满意、或出现医疗纠纷隐患等重点病人管理,优化服务流程,保证病人及时检查、及时治疗;避免或减少并发症的出现,尽可能缩短住院时间。

十四、每周对科内现有住院病人进行清理,对于患者住院时间超长,科内要及时查找原因。若反复诊治病情仍无好转时,科里应及时组织讨论、会诊,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如病情复杂需全院多科会诊时,及时上报医务科,由医务科组织安排;特殊情况如本院人力物力不能解决的,及时请外院专家会诊或联系转上级医院治疗(具体按本院请会诊管理规定执行)。

十五、如该患者诊治中存在医疗纠纷隐患,科室在积极诊治同时,还应做好与患方的沟通解释工作,最大限度地避免医疗纠纷隐患的发生;若患者已经有出院指征,但由于其它原因仍执意继续留院的,科室要及时告知其目前已具备出院条件及社保的相关规定。及时向医务 科及医保办公室上报相关情况并备案。

十六、不断提升医院信息化建设发展程度,合理配置和利用现有医疗资源。

建立了LIS系统,为病房里的医护人员提供在线设施,使他们可以及时准确地获得检验室信息。利用LIS系统的仪器监控和质量控制,尽量减少人为的误差。

十七、医务科及相关职能部门定期对各科平均住院日进行汇总分析,查找原因,提出整改方案,不断改进服务流程,缩短科室及全院的平均住院日。

附:对临床科室缩短平均住院日的具体措施落实情况检查表

宜兴市和桥医院医务科

篇6:医疗保险患者住院服务协议

科别:病区:床号:住院病案号:

医疗保险参保患者:

当您来到我院就诊时,就是我们为您服务的开始,为使您能安心治疗,早日康复,顺利返回工作岗位或家庭,我们特向您介绍:

1.医保病人凭本人医保病历证、医保卡到医院就诊,不得冒用他人医保卡就医就诊。

2.住院医保病人凭医生开具的入院通知单,到单位或社区开具住院介绍信,带医保卡到住院处办理手续,医保卡需交由住院处保管。

3.床位费规定:住院床位费医保支付标准为每天XX元。

4.住院起付线规定:在本院住院起付线标准为首次住院XX元,退休XX元。

5.因意外伤害住院者,需如实提供详细的意外伤害时间、地点、受伤原因或经过,填写意外伤害调查表,并签字确认;入院时一律先自费办理入院手续,如符合医保规定,则可刷卡结算,如不符合医保规定,则需自费结算。医保规定因违法、犯罪、故意自伤、自残、自杀、打架斗殴、酗酒、吸毒、交通事故、医疗事故、工伤等不属于医保基金支付范围的,不能划医保卡住院。

6.参保患者住院必须遵守区医疗保险的政策和规定,遵守医院的规章制度,严禁挂床(住院期间在家住宿),一经查出按挂床处理,其医疗费不予

报销,所需费用自理。

7.治疗期间如因病情需要,用到目录外的药品时,你的经治医生会提前告知,并请你签字.8.医保病人需转市外定点医院就医的,凭经治医生出具的转诊证明书,并由医院医保办公室审核盖章,再到市医保处办理手续。

9.医保病人就诊时对医保政策有疑问者,请到医院医保办公室咨询,或请拨打咨询电话:XXXXXXX。

XX人民医院

为共同遵守医疗保险的有关规定,以上条款请您认真阅读,如履行上述协议请您签字。

参保患者或家属签字:医生签字:

篇7:住院患者医疗安全管理措施

二、大题

1、(1)完善手术、麻醉医师资质与批准制度,完善麻醉、手术与医疗文书书写

规范与质量检查制度;严格执行手术分级管理制度,重大手术报告、审批制度,大中型手术术前讨论制度。

(2)加强围手术期管理,抓好术前、术中与术后的医疗环节质量管理,并组织专家督查(3)完善麻醉工作程序规范,麻醉医师术前查房及时制度麻醉方案,术前麻醉准备充分,制定麻醉意外处理预案,做到麻醉意外处理及时、正确,麻醉复苏实施全程观察,术后护送病人返回病房并向病房主管医师进行交接。

(4)缩短术前等候手术日,抓好第一台手术按时开始和接台手术间隔时间的管理,提高手术效率。

(5)严格执行手术室出入制度和程序,加强术后病人重症监护室(ICU)和回病房的流程、制度的落实。

篇8:住院患者医疗安全管理措施

解放军第181医院(以下简称181医院)顺应当代医学发展进程中出现的整体化趋势,重新思考与定位医疗服务的模式与功能,经过长达10余年探索与实践,提出并推行了整体医疗管理模式。住院患者量化评估作为整体医疗管理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贯彻了“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使医务人员树立整体观念,从生理、心理、社会、营养和认知等各方面对患者实施多元化、多层次的治疗。住院患者量化评估在部分科室试行后,经调整完善,于2010年在全院所有科室正式实施。为了解评估实施的具体情况,我们对住院患者病案进行了抽样调查,现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对181医院7个临床科室2011年1月~2011年6月间入院的住院患者病案进行简单随机抽样,共863例。男性492例(57%),女性371例(43%),年龄18~91岁,平均(46.83±16.31)岁。

1.2 研究方法

在住院首次询问病史时收集各项信息,平时查房进行补充和修正,对符合评估条件(年龄达到18周岁,意识正常,能正确表达)的患者在入院三天内完成心理状况评估、社会支持评估、营养状况评估、疾病认知评估,在此基础上由临床医师使用《临床整体评估表》,结合躯体疾病评估进行综合分析,做出整体评估结论。部分评估项目于出院前进行复评。

1.3 研究内容

(1)躯体疾病评估。按现行的疾病诊断标准和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常规对躯体主要疾病、次要疾病作病因诊断、病理诊断、病理生理诊断。(2)心理状况评估。采用中文健康问卷(CHQ12),初步了解住院患者心理健康状况,总分为12分。≥4分为有心理疾病,需使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继续测定,请心理科会诊并做心理干预。(3)社会支持评估:采用肖水源编制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患者进行社会支持系统评估。分数越高,社会支持度越高,对社会支持不佳的患者予以重视,并由医院专设的患者资源部参与协调和干预。(4)营养状况评估:使用简易营养评价精法(MNA-SF),对患者进行营养状况评估。对营养不良者,须与营养科医师会诊,查找原因,制定营养支持方案。(5)疾病认知评估:采用本院自行设计的疾病认知简易问卷,评估患者对本次住院所患疾病、患病原因、治疗原则、预防措施认知度及对本次住院诊疗的重视程度。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躯体疾病评估

本次抽样侧重内科科室,多数患者疾病构成复杂,见表1。

2.2 心理状况评估

863例住院患者心理异常比例达36.8%,肿瘤科50.3%,神经科47.5%,肾脏科42.1%。

2.3 社会支持评估

863例住院患者社会支持评分不佳者占28.5%,肿瘤科、肾脏科和老年科社会支持不佳比例较高,分别为47.2%、39.7%、36.3%。

2.4 营养状况评估

各科住院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差异较大。863例住院患者中,理想体重者52.7%,肾脏科、神经科超重率较高,分别为37%和31.4%。

2.5 疾病认知评估

863例住院患者中,疾病认知良好、一般、较差的比例分别为20.6%、53.5%、25.9%。

3 讨论

后医学时代,致病因素由理化、生物因素为主向行为、社会、环境因素为主转变,疾病类型也由传染性、营养不良性疾病为主向慢性退行性疾病为主转变。本次住院患者评估抽样调查主要侧重于慢性病较多的内科系统。从初步结果看,患者躯体疾病并发症多,多数在3种疾病以上,而且构成较复杂。解决这些问题往往需要多学科会诊合作,以及要求临床医师具有多学科的基本知识。

3.1 住院患者心理异常发生率较高,良好的社会支持有利于身心健康

在经过心理评估的初步筛选后,心理异常者还需要继续使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继续测定,结果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症状,抑郁、焦虑发生率较高,躯体化、恐惧和精神病性因子发生率高于正常人群。既往研究显示综合医院住院患者心理状况受躯体、社会、人格等多因素的影响,家庭和社会对患者的心理支持也是非常重要的。社会支持对患者战胜疾病起相当重要的作用,可以缓解患者精神上和经济上的压力,如果诊疗过程中不注意对患者社会支持状况的评估,往往导致医疗服务事倍功半的后果。因此,应帮助患者优化社会支持网络,鼓励他们主动利用社会支持网络,而医务人员也应成为社会支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心理指导及多方面协调,于出院前对原评估结果异常患者进行复评,心理异常及社会支持不佳比例分别下降了37.6%和40.3%。

3.2 制定营养支持方案,促进患者康复及改善预后

在对患者的营养状况评估中,各科住院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差异较大,部分病种患者营养异常比例较高,包括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超重和肥胖)。肾脏科因很多肾炎和肾移植术后患者使用激素等药物,肥胖率比较高,同时,尿毒症患者和肾病综合征大量蛋白尿患者又容易出现营养不良[2],肾脏科患者营养两极分化严重。神经科患者由于存在意识障碍、精神障碍、神经源性呕吐、神经源性球麻痹、神经源性呼吸衰竭及严重并发症,可影响营养代谢功能,因此营养障碍问题很普遍[3]。肿瘤科营养不良比例较高,其他科的患者虽然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与普通人群差别不大,但进行适当的干预治疗对疾病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3.3 提高患者的疾病认知水平以利于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对于大部分慢性疾病患者,提高其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可更好地配合治疗,有利于疾病的治疗和控制[4]。对于慢性肾脏病的患者,良好的医患合作有利于控制病情发展,美国肾脏病基金会实施的“肾脏病早期教育计划KEEP 2.0”,取得了显著效果[5]。医院通过制定健康教育处方,针对患者及患者家属的不同需求开展健康宣教,使其疾病认知水平在入院期间有了普遍提高。出院前复评结果显示,疾病认知良好的比例上升至43.9%,但仍有10.6%的患者疾病认知水平较差,其中很多属于不方便将病情告知患者的情况,例如,有些心理承受能力差的恶性肿瘤患者。

摘要:目的:对住院患者的健康状况进行全面评估,探讨整体医疗管理模式中患者评估对疾病诊疗的指导意义。方法:采用专业评估系统及自定的疾病认知评估系统,对7个临床科室的863例住院患者,在躯体疾病、心理、社会支持、营养状况及疾病认知等方面进行综合全面评估。结果 在躯体疾病构成方面,所选科室的患者病种复杂,合并症多。心理状况评估得分与社会支持评估得分呈显著负相关,各科患者营养状况评估结果差异较大,约有1/4患者对自身所患疾病认知严重不足。结论:住院患者在躯体疾病、心理、社会支持、营养状况和疾病认知等方面存在多种并发症,住院患者量化评估从制度上促进了医生对患者健康状况的全面了解,并对患者采取及时有效的干预,有利于医疗服务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整体医疗管理,住院患者,评估

参考文献

[1]王庆林,向月应,张卫兵.现代医院整体医疗管理[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

[2]Pupim LB,Cuppari L,Ikizler TA.Nutrition and metabolism in kidneydisease[J].Semin Nephrol.2006,26(2):134-157.

[3]崔丽英,陈海波,宿英英,等.北京大医院神经科住院患者营养风险、营养不足、超重和肥胖发生率及营养支持应用状况[J].中华临床营养杂志,2009,17(2):67-70.

[4]Wang ZL.Increasing awarenessof recogni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pulmonary disease[J].Chin Med J(Engl).2006,119(8):669-675.

篇9:住院患者医疗安全管理措施

【关键词】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护理安全隐患;防范措施

随着社会进步,医学知识普及,人们对健康的标准也逐步增高。患者自我保护意识增强,维权意识也在逐步增强。患者和家属对医疗和护理安全要求也在提高。神经科多以治疗脑血管病人为主,存在医疗纠纷的风险。此类患者病情重,意识障碍重。病情进展快,容易发生合并症。致残率高,住院时间长。这些因素也就决定了神经科有高风险,容易发生医疗纠纷。下面就神经科临床护理存在的安全隐患和防范措施总结如下:

1 住院患者常见安全隐患和原因分析

1.1 意外伤

坠床:神经科住院患者发生率最高,患者病情重,躁动,癫痫发作。不能主动配合医护人员,护理人员应用床栏、约束带不到位,患者自行放下床栏,不使用约束带。护士健康教育落实不好,就容易发生坠床。

跌伤:神经内科病人跌伤的发生率最高。原因是多数患者是年老体弱,生活自理能力较差,应急能力反应慢,疾病导致肢体活动受限,步态不稳。突然发病晕厥、抽搐发作。或者既往身体健康,突然发病,没意识到自己会跌倒。麻痹大意,或者不愿意麻烦别人。病房地面有水,湿滑,鞋底不防滑,光线不好,如厕没有坐稳等原因。

烫伤:患者疾病影响,会出现肢体活动障碍,感觉障碍,语言障碍等。就对痛温觉不敏感。护理人员粗心。护士健康教育执行不严格。容易发生烫伤。

走失:患者发病后尤其是老年人,会有认知功能障碍,记忆力障碍,反应迟钝,家属护理人员认识不到。护理措施有疏漏。家属没有人陪伴。患者就容易走失。发生意外。

窒息:患者患病后尤其是脑血管疾病,老年人易发吞咽功能障碍,咳嗽、咽反射消失,进食时容易呛咳,吞咽费力。或者鼻饲患者,自行通过口腔进食,进食不当,会出现窒息、吞咽功能障碍等。严重的引起吸入性肺炎。

1.2 合并伤

静脉炎:神经内科患者主要是脑血管病人,应用药物多数为高渗药。对心血管刺激大,神经科多为老年人病情急、危重患者。血管弹性差,护士巡视间隔时间长,药液外渗,引起血管周围红肿、热痛等炎症反应。重者患静脉炎。

压疮:神经科患者病程长,老年营养障碍。营养感觉差。皮肤软组织新陈代谢低。长期卧床病人会有压疮发生。

非计划性拔管:是指没有达到拔管指征就将体内治疗性、诊断性导管拔出。包括气管插管、中心静脉导管、胃管、尿管,以及各种手术后引流管、监护器导线等。

神经内科患者受疾病影响,意识改变,出现意识障碍。患者清醒后会发生情绪激动、躁动、焦虑、恐惧等心理。患者躁动甚至抽搐时,没有约束带容易发生非计划拔管。

2 防范措施

树立安全护理信念,营造安全护理氛围,组织护理护士进行法律知识学习,增强法律意识。以护理常规为标准,严格执行各项护理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发现、解决不安全问题,防患于未然,减少护理安全隐患的发生。

及早发现和评估危险因素,高危患者做好标识,在患者一览表上做好醒目的警示标识,采取预见性防护措施。防止意外受伤。

制定护理风险预案,积极应对发生的意外情况。神经科住院患者常见的护理安全隐患。制定一系列完善的护理安全防范措施及应急预案,对不安全因素积极提出合理整改方案,有效地杜绝和减少护理安全隐患的发生。

病房环境安全整洁,病房光线充足,保洁员拖地时设立警示牌,病房、走廊安装横向扶手,卫生间设立竖向扶杆。患者站立时借力,增设防滑垫、床边监护仪、氧气桶,吸引器摆放指定位置,电线卷好,避免电线松散在地上将患者绊倒,患者衣裤大小合适,使用轮椅护送患者扣安全带,正确指导患者和家属如何使用呼叫器,呼叫器摆放在明顯容易拿到的位置。

使用床栏、约束带:患者神志不清、躁动不安、患老年痴呆,在床边加床栏,使用约束带,防止患者拔管,约束带松紧适宜,做好交接班,告知家属约束带床栏使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指导家属正确使用。

对患者认真评估,入院后对患者做好认真评估,健康教育做到位。为危重压疮高危患者建立翻身卡。准备好气垫、水垫。定时翻身、扣背,预防压疮发生。危重老年患者书面形式告知家属护理注意事项,护士及家属双方签字。患者床头做好安全警示,如“小心烫伤”“小心坠床”等,提示护理人员和家属做好应急防止意外。

防止患者发生意外事件,对70岁以上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记忆力障碍患者佩戴标识,腕带上标明患者姓名、住院科室、医院联系电话。患者突发抽搐,立即将压舌板放于患者口腔上下斥齿间,防止舌咬伤。护士定时巡视病房,知道患者去向,防止走失。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为患者做热敷、频谱照射,注意温度,观察皮肤状况,防止烫伤。

加强健康教育,患者住院后,及时指导家属使用防护措施,扶手、床栏等。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改变体位时,动作要缓慢。正确使用镇静药物,掌握专科知识,脑出血患者告知卧床休息的必要性,防止自行起床活动,预防再出血发生。

培养护士整体素质,提高护理安全防范能力。做好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训,提高护士理论知识和技术水平,加强工作责任心。每日做好交接班,对高危患者做好评估,随时做好护理安全防范措施,减少不良事件发生。护理安全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护理安全管理是护理质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减少护理质量缺陷,提高护理安全的关键。

提高每一位护士的护理安全意识和责任心,做好日常护理安全工作,改进护理工作,排除不安全隐患。减少和杜绝不安全事件发生,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潘纲山,孙方敏.现代护理管理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349.

[2]左月燃.对加强护理安全管理的认识和思考[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3):191-192.

[3]库洪安,詹燕,于淑芬等.老年人跌倒的预防[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2):143.

上一篇:恐惧的心理描写下一篇:小学生爱读书演讲稿202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