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教学设计

2022-11-26

1 教学设计思路分析

这节课是新课程化学1第四专题的第一课时, 在化学课程内容标准中要求通过实验了解氯、氮、硫、硅等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 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活动和探究建议有查阅资料并讨论减少向大气中排放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的措施[1]。在《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化学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中有这样的基本要求:认识二氧化硫的主要性质和作用, 实验探究硫酸型酸雨的形成过程, 了解二氧化硫对空气的污染, 知道硫酸型酸雨的形成和防治办法, 培养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所以这节课的主要的教学内容即重点内容为硫酸型酸雨的形成和防治, 二氧化硫的性质实验探究。在前面三个专题中, 学生已经了解了非金属元素氯、溴、碘、硅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和金属元素钠、镁、铝、铁、铜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 学习了人们认识和研究化学物质的实验探究方法。在这样的基础上, 学生再去学习二氧化硫, 已经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和方法基础了, 对实验探究相对来说会比较熟悉。所以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 多次运用了学生实验和教师演示实验, 利用实验引导学生探究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通过学生亲自动手获得感性认识, 得到正确的认知。这符合课程标准要求的通过化学课程的学习, 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强化科学探究的过程, 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 在教学中要开展以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 使学生在探究中获得认知、体验;在探究中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在探究中学会做人, 学会合作, 学会做事[2]。

高中化学新课程还提倡“树立化学意识, 明确社会责任[2]”的理念, 在《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这一节的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绿色化学意识,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可持续发展的意识[2], 使学生认识到化学物质在造福人类、推动人类社会物质文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并形成化学物质的不合理应用也会引起环境污染等社会问题的观点, 进而使学生树立科学地应用化学物质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3]。本节课的设计是从生活出发, 从学生熟悉的烟花和城市生活气象指数来引出二氧化硫, 引发学生思考, 为什么二氧化硫会成为大气污染物。而后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出二氧化硫形成酸雨的途径, 很自然地过渡到二氧化硫的性质。整个教学设计以酸雨作为背景, 最后以如何防治酸雨再次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提高环保意识, 做到前后呼应。

本节课创设了六个情景, 各个情景之间自然串联, 环环相扣, 使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探究真实的问题, 采用启发式与探究式相结合, 但以探究式为主的教学方式[4], 达到教学的三维目标。

2 教学设计方案

2.1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 认识二氧化硫的主要性质和作用

(2) 了解二氧化硫对空气的污染, 知道硫酸型酸雨的形成原因和防治二氧化硫所导致的空气污染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对二氧化硫性质的实验探究, 进一步学习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

(2) 借助于生产实际和环境保护等社会热点内容, 创设了促进学生改变学习方法的情景, 在活动中获取知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形成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 树立珍惜自然、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

(2) 通过问题讨论和实验探究, 激发勇于探索的精神, 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合作意识。

(3) 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

2.2 教学重点:

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以及硫酸型酸雨的形成过程

2.3 教学难点:

二氧化硫的还原性, 还原性与漂白性的区别

2.4

教学过程

2.5 教学反思

(1) 反思新课程理念的体现。

本课教学中, 教师巧妙创设教学情景, 体现课改新理念, 从探讨硫酸型酸雨的形成入手, 引到二氧化硫的性质, 运用实验与理论探究同步的模式, 使学生分组实验的时间不至于太急促, 又可以尽量多地完成实验。充分体现了通过实验来探究或验证的效果。以酸雨作为教学的背景, 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使学生形成与自然友好相处、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正确认识, 这与这一专题的理念是相一致的。

(2) 反思教学目标的落实。

在本课施教过程中, 基本上完成课前制订的教学目标。强调学习内容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充分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 并与理论推理相结合, 达到实践与理论的统一。同时要求学生用已学的知识初步解决和解释与化学有关的实际问题, 学以致用, 又是对已学知识的巩固。分组实验, 相互配合, 锻炼了合作能力, 实验能力, 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反思实验与理论推理探究的效果。

单纯的分组实验觉得有些单调, 而且想在有限的课堂内多完成几个实验, 突出实验探究的效果, 也让学生真正从实验中得出结论, 所以安排了实验与理论探究同步进行的设计, 即全班学生分成两半, 一半实验, 一半理论推理。可是这样做使做实验的同学受到了干扰, 他们也在听着如何理论推理, 所以此做法还需完善, 怎样能达到效果, 又不致引起干扰。

摘要:本文选择新课程的一堂课《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 采用新课程的理念, 设计教学思路和方案, 进行课后反思, 通过课堂达到领悟新课程的内涵, 实现科学探究的新课程理念。

关键词:教学设计,实验探究,新课程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 (实验) [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2] 夏正盛.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25, 23, 59.

[3] 王祖浩, 吴星.高中化学教学参考书化学1 (必修) [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7:6.

[4] 郑长龙.化学课程与教学论[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165.

上一篇:安全评价法在带压堵漏施工中的应用下一篇:公路施工中滑坡现象的防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