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

2022-08-16

第一篇: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反思

经过这几年的计算机教学,对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在教学方面,我有以下几点反思:

一、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动机来自于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兴趣越大,学习的动力越大,学习的状态越好,学习效果就越明显。在教学过程中,对于较容易掌握的内容,我们应该采用“先学后教”的教学方法。学生们边学边练,很快就学会了本节内容。使用这种教学方法,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创设和谐学习环境,保持良好学习情趣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让我懂得,鼓励和诱导相结合,排除学生学习中各种心理障碍,克服学生的抵触情绪,创设和谐的学习环境,是保持学生学习情趣的最佳手段。

现在每班学生都在四五十人左右,教师要一个一个教根本忙不过来,因此在分组的基础上,采用“生教生”的教学方法。我让几位先掌握的同学当“小老师”,把他们分到各组去辅导,这样既可以减轻教师逐个辅导学生的负担,也使“小老师”们得到锻炼,使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从而使所有学生不会的问题得到解决。在这种分组教学的情况下,教师的作用并没有失去,我们正好可以集中精力去辅导个别“特困生”。使他们以最快的速度提高操作水平。

三、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法

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学生必须拥有学习的主动权,教师不断地挑战和激励学生前进。

“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探究式教学模式,适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计算机基应用础这门学科是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创造性、操作性的课程。“任务驱动”这一教学法既符合计算机系统的层次性和实用性,也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的知识和技能。

总之,要教好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要求我们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处处留心,时时注意,必须使用易于学生接受的语言和教学方法,让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有趣、生动,使我们的学生能在轻松的氛围中学到更多的知识,提高他们驾驭计算机的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篇: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调查表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效果调查表

为了更好地优化课程教学资源库,提高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提升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更好地服务广大学生,现我校计算机基础教研室特向授课学生进行教学效果调查,请各位同学,认真负责填写。

1、你认为在大学期间开设《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否有必要?

☐ 非常有必要☐有必要☐可要可不要☐没必要

2、这门课程如果要开设的话,下面哪种开设方式对学习帮助大?

☐ 大一两学期,每周2节☐大一一学期,每周4节

☐ 大三第一学期2节☐自学

3、下面是浙江省计算机等级考试项目,你会选择哪项?

☐ 一级office(windows方向)☐二级office(办公软件高级)

☐ 三级(计算机网络技术方向)☐不参加以上三项等级考试

4、下面的教学内容,你认为对你是否有用,是否有帮助?

计算机一级考证指导:☐ 很有用☐一般☐没用☐没学过

计算机二级考证指导:☐ 很有用☐一般☐没用☐没学过

论文排版:☐ 很有用☐一般☐没用☐没学过

邮件合并(成绩单信封):☐ 很有用☐一般☐没用 ☐没学过

电子宣传片制作:☐ 很有用☐一般☐没用☐没学过

职工信息管理(excel):☐ 很有用☐一般☐没用 ☐没学过

电子商务知识:☐ 很有用☐一般☐没用☐没学过

PhotoShop图像处理:☐ 很有用☐一般☐没用☐没学过

常用工具软件使用:☐ 很有用☐一般☐没用☐没学过

计算机理论知识:☐ 很有用☐一般☐没用☐没学过

5、你认为下面哪种教学方法对学习帮助很大?

☐ 任务驱动式☐课堂讲授式☐小组讨论式☐不知道

6、你认为这门课程的实训任务量是否适量?

☐ 任务量太多☐任务量适当☐任务量太少☐无所谓

7、你认为老师作业批改是否会影响你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

☐ 影响大☐没什么影响☐影响小☐无所谓

8、你希望一学期中老师作业批改几次为宜?

☐ 4-6次☐7-10次☐越少越好☐越多越好

9、你认为《计算机应用基础》的任课老师是否认真负责?

☐ 非常认真负责☐认真负责☐一般☐不认真不负责

10、你喜欢《计算机应用基础》任课老师的教学方式吗?

☐ 非常喜欢☐一般☐不喜欢☐无所谓

11、《计算机应用基础》也学习了两个学习了,你对这门课教学方面有什么建议与意见?答:单击此处输入文字。

第三篇:《计算机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计算机设计基础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适用专业:服装设计与工程 开设学期:二(本科) 总 学 时:64 计划学分:4 先修课程:《三大构成》、《设计素描》、《设计色彩》 讲授语言:普通话

考核方式:平时成绩30%+期末考试70%

二、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该课程是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学生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应了解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基本知识,掌握Photoshop、Coreldraw软件的所有菜单、选项、工具操作,具有综合运用软件进行图像处理的能力,并能够将个人的设计创意与所学专业有效的实现较好的结合。

三、推荐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教材:服装电脑绘画教程

江汝南

编著

中国纺织出版社 参考书:中文版PS5完全自学一本通 李万军著 电子工业出版社

四、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一、Photoshop基本教学内容

1. Photoshop基础理论、选区的选取与编辑

(4学时) (1)Photoshop概述

(2)Photoshop的基本操作

(3)选区工具组 (4)套索工具组

(5)使用魔术棒工具建立选区 (6)使用选择颜色范围建立选区

(7)控制选取范围

(8)载入和保存选取范围

教学重点:对Photoshop的工作方式有一个总体认识。 教学难点:各种区域选择工具,移动工具和裁剪工具的应用技巧,能对图像进行一定的处理。 2.Photoshop图像编辑、图像的工具与绘图

(4学时)

(1)图像的尺寸和分辨率 (2)基本编辑命令

(3)旋转、翻转和自由变换 (4)还原和重做 (5)填充和描边 (6)画笔的应用 (7)绘图工具

(8)文字处理 (9)历史面板

教学重点:图像编辑、图像的工具与绘图。 教学难点:图像的工具与绘图的应用。

3.Photoshop的图像色彩和色调的调整、图层的应用与编辑

(4学时) (1)关于颜色的一些基本概念 (2)图像颜色模式之间的转换 (3)控制基本色调 (4)控制特殊色调

(5)控制图像的色彩

(6)图层简要概述 (7)多种类型的图层

(8)图层的编辑操作 (9)设置图层样式 (10)图层混合

教学重点:图像颜色模式之间的转换。图层蒙板的使用,调节层的应用范例。 教学难点:图层的应用。

4.Photoshop的路径

(8学时) (1)路径的功能和特点

(2)建立路径的组件

(3)建立路径

(4)绘制形状

(5)编辑路径

(6)路径的应用

教学重点:路径工具的功能和特点:使用钢笔工具绘制路径;使用路径进行描边处理;路径与选择区域间的转换。

教学难点:实现路径与选择区域间的转换,路径的描边应用技巧。 5.Photoshop的通道与蒙板

(12学时) (1)通道的基本功能 (2)通道控制面版组成 (3)通道的操作 (4)Alpha通道

(5)蒙版的基本功能 (6)蒙版的产生和编辑 (7)图像合成

教学重点:通道的操作;蒙版的基本功能。 教学难点:蒙版的产生和编辑。

6.Photoshop的滤镜特效(1)

(8学时) (1)【液化】滤镜

(2)【抽出】滤镜

(3)【图案生成器】滤镜

(4)【风格化】滤镜组 (5)【画笔描边】滤镜组 (6)【模糊】滤镜组 (7)【扭曲】滤镜组 (8)【锐化】滤镜组 (9)【素描】滤镜组 (10)【杂色】滤镜组 教学重点:【模糊】滤镜组。 教学难点:【扭曲】滤镜组。

7.Photoshop的滤镜特效(2)

(8学时) (1)【渲染】滤镜组 (2)【像素化】滤镜组 (3)【纹理】滤镜组 (4)【艺术效果】滤镜组 (5)动作功能简介

(6)动作控制面板

(7)创建和使用动作

(8)引入已有的动作

(9)使用自动菜单

教学重点:【艺术效果】滤镜组。 教学难点:动作的创建和使用动作。

二、CorelDRAW基本教学内容

1.CorelDRAW X6简介

(6学时) (1) 初识CorelDRAW X6 (2) CorelDRAW X6的工作界面 (3) CorelDRAW X6的基本操作 (4) 悉CorelDRAW X6绘图工具 (5) 认识绘图工具 (6) 常用快捷键

2.服装款式设计基础

(6学时) (1) 人体的整体结构和比例 (2) 服装款式造型设计 (3) 服装配件

3.男女服装款式绘制

(12学时) (1)女士服装款式绘制 (2)男士服装款式绘制

五、考核方法与要求

(一)考核方法

1.考核类型:上机 2.考核方式:实操

3.考核时间:第8周随堂

(二)成绩评定

1.基本知识、应知考核(书面、闭卷)成绩:占 70 % 2.上课的出勤率、学习态度:占 15 %

3.平时实践(实验、实训)操作情况:占 15 %

六、编制与审核

编 制 人:

编制时间: 教研室审议: 系 审 核:

第四篇:如何提高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

河北省职业技术教育研究所河北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孙连勇 韩冬梅

《计算机文化基础》成为大、中专院校各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文化基础课程,这门课程主要涉及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基本实现方法,Windows操作系统,汉字编码知识,Office办公软件系统的使用,课程中涵盖的信息量很大。学生通过学习该课程,能够掌握计算机文化基础知识和熟练应用计算机的能力。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掌握该课程中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付诸实践,是我们教学工作者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

一、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所处的地位

在讲台上教师的每一句话处处皆学问,句句皆育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并不意味着忽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事实上课堂情景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更高,其主导地位不容忽视。《计算机文化基础》这门课的理论教学面广宽泛,涉及到计算机理论体系的各个方面,课程看似简单,又多是浅表层次的枯燥讲述,这就需要教师具备过硬的教学素质。理论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出教师丰富的理论知识和深入浅出的表述本领,特别是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把握好知识(内容)讲解的深度和进度;实践教学中,教师除不仅要具备娴熟的操作技能,还要有综合素质能力,如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学习与研究开发的能力,改革与创新意识的能力,组织与协调管理的能力。这样在指导学生时才能得心应手,“知学生所想”,才能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起到“引路人、协助者、推动者”的多元化作用。

二、作为“文化课”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要讲究方式、方法

(一)深入浅出,激发学生责任感和学习兴趣

教学初期,教师可以通过讲述计算机的发展简史和今后的发展趋势,面对计算机技术已经完全融入到我们生活当中的现实,使学生意识到计算机的“无孔不入”,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和掌握计算机知识的重要性、紧迫性,使每一个学生都产生“我一定要学会,我一定要学好这门课”的想法。通过展示部分优秀多媒体作品,浏览与所学专业有关的成功网站以及制作它们所需要的软件操作过程演示,让学生认识到计算机强大的多媒体信息处理能力,产生出“心驰神往”之意,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二)用对比法,突破教学上的难点、重点

对于一些比较抽象而重要的理论概念,可以采用打比方的方法,使之具体化、形象化,便于学生接受、理解。例如 “文件夹”和“文件”的概念及联系,可以将“文件夹”比喻为树干、树枝,“文件”比喻为“树叶”,自然界中的树叶生长在树干、树枝上,而从来没有树叶上长出树干、树枝来的,从而理解“文件夹”和“文件”的从属关系-按照树型目录结构“文件”存放在“文件夹”中。

(三)用归纳法,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计算机文化基础》在操作部分的教学工作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出现了某一问题可以用几种不同的处理方法。如文件和文件夹的操作可以在“我的电脑”中进行,也可以在“资源管理器”中操作;查找功能可以使用“开始”按钮中的“查找”功能,也可以在“资源管理器”中“工具”菜单下拉项中选取。比如在Office办公软件中许多知识的基本原理都是一样的,像文本的选定方法,绘图工具栏的使用,文本框的使用,剪贴画的插入、使用等等,在Word、Excel、PowerPoint中都是一样的,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采取归纳总结的方法,鼓励学生发现一般规律,掌握常规性的操作方法,“以不变应万变”。虽然学生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有的概念、原理可以通过自学掌握,但是课程作为一个整体,各个组成部分不是简单机械地堆积,其内在的本质关系学生还是很难掌握。学生总是希望教师能够帮助他们并解决他们难以处理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在前面先讲授的知识点中仔细强调、认真讲解,对后边出现的 1

类似知识点采取对比总结的方法,让学生多操作、多感受,达到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的教学目的。

(四)通过实例操作法,对计算机等级考试试题

实例进行分析、演示操作,提高学生应变能力

《计算机文化基础》要求参加全省或全国的计算机等级考试,考试形式中均有上机操作部分。教师可以利用考试杠杆作为推动学生积极参与上机实践的动力,为了让学生考出好成绩,教师应在平时教学中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针对学生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精心备课,并根据实际情况在已考过的试题中精选操作实例,仔细讲解、认真剖析涉及的考试重点(知识点),对考前的复习、操作有很强针对性,通过大幅度提高过级率,对学生也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

(五)通过正确引导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

社会的信息化、网络化,使知识的创造、存储、学习和利用方式上会出现“不可思议”的创举。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已经成为《计算机文化基础》这门课所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学习的内容对网上的信息进行筛选,将相关信息有机地组织起来,建成资源共享库,如计算机等级考试习题库、软件使用技巧集锦等,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可以在本地校园网资源区为学生提供与学习相关的导航链接,如建立相关专业的优秀网站群、学生兴趣网站群、在线学习网站群等,学生通过导航链接直接登陆有关网站去获取所需的信息资源,方便快捷地汲取知识。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如何正确使用网络资源的过程中,一定要逐步培养学生获取信息、鉴别信息、加工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奠定基础。

三、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德育

(一)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中华民族有着光辉灿烂的古代数学文明,而作为现代计算工具标志的计算机在国内发展情况是什么样呢?结合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我国计算机艰难的发展历程和我国现代计算机技术和网络的飞速发展,尤其是我国在巨型机的研制方面取得重大科研成果。使学生认识到,在国际高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高性能计算技术及应用水平已成为显示综合国力的一种标志,而作为高性能计算技术产品的高性能计算机(巨型机),我国有能力开发、生产,这是多么伟大的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民族自信心、历史责任感。

(二)教学中渗透健康信息教育

首先,教师要教育学生正确认识不同意识形态下文化的内涵底蕴,正视它们在网络文化中所表现的交流、冲突和融合,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其次,教师要积极引导青少年提高鉴别能力,合理利用网络信息。要让学生认识到不健康信息对他们健康成长的负面影响。

再次,教师可以通过对网络中出现的黑客、病毒传播等现象进行剖析,让学生了解网络道德对他们成长的重要性,要积极向学生宣传有关信息安全的各项法律、法规,要让学生认识到在网络上的行为也有可能触犯法律、受到法律的惩罚,认识到计算机犯罪的可怕后果,教育学生做一名网络的文明使用者。

总之,在《计算机文化基础》课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做好知识的“传道授业解惑”,还要求我们在教书的同时要不失时机、灵活地育人。这样,教师的职责才能得到充分体现,真正做到教书育人。

第五篇:浅析《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实践教学方法

摘要:《计算机文化基础》课是对高校学生开设的第一层次的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它的内容是当代大学生必须掌握的计算机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本文就教学过程中经常采用的实践教学法做出了阐述。

关键词:计算机文化基础、实践教学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是对高校学生开设的第一层次的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它的内容是当代大学生必须掌握的计算机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近些年,这门课的教学内容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得到了不断地充实,教学环境得到了不断地改善。然而由于学校在这门课上课时安排不多,学校的机房有限,无法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上机,造成计算机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学生缺乏动手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计算机文化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基础课,教学应面向应用、注重实践,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发现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利用计算机优势,进行实践教学,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是行之有效的。

一、 实践教学法概念

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方法(同时也是其教学内容之一)为研究性学习,且主要表现为探究性学习,以学生为学习主体,以建构主义教育理论为指导思想。具体到《计算机文化基础》这门课,就是让学生在课堂中操作计算机,通过不断地实践,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这过程中掌握知识,提高操作技能,使同学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二、实践教学法的优点

1、教学过程中抽象的概念具体化、直观化

计算机基础教学过程是非常实在的过程,很忌讳教师长篇大论的空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给学生上理论课时,学生对于理论知识非常模糊,只有一个很抽象的概念。例如,在学习到计算机硬件的理论知识时,学生对于硬件的理解仅仅停留在它是计算机系统的组成之一。运用实践教学法,让学生面对计算机,通过演示解剖整台计算机告诉学生计算机有什么硬件组成,各硬件之间又是怎么样协同工作的。把各个配件拆下来给同学们观看,然后再组装起来,甚至让一些同学自己动手来把一些配件组装到机器上或者拆卸下来。通过这样教学方法,学生对于抽象的概念理解相对就深入的多。

2、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使教学过程变的形象而生动

多媒体是以计算机为中心的多种媒体的有机组合,这些媒体包括文本、图形、动画、静态视频、动态视频和声音等,这些媒体信息具有主动性和交互性。多媒体教学是指以计算机为中心,利用计算机将文字、图形、声音、动画等多种教育教学信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有新颖感、惊奇感、独特感、直观感,从而唤起学生的"情绪"和激发他们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在WINDOWS安装教学中,利用一个模拟WINDOWS安装软件进行讲解,讲解完后让学生用该软件进行练习,这样就避免了教师在该知识点的讲授上照本念经,学生学完后无法练习的尴尬局面。

3、进行个别化教学成为可能,教学可以因人而宜

“个别化教学”是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教育思想的进一步提高和升华。传统的注入式教学、统一教学内容、单一的教学模式,严重制约了学生个性的发展。由于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出现过学的好的学生“吃不饱”,上课没有兴趣;没有接触过计算机的学生“吃不了”而失去信心的现象。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实践教学法进行个别化教学就比较容易让学生接受。因为实践教学法强调学生的实践活动为主体,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确定学习进度,基础好一些的同学可以根据需要把进度放快些,而基础差一些的同学就可以把进度放慢些,这样不同程度的学生学习积极性都会得到提高。

三、 实践教学法举例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根据具体情况不同,列举以下几种实践教学方式:

1、 任务驱动,让学生在完成任务中学习 教师在上课时,分析该次课的主要任务,把任务细分后布置给学生,由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去完成。比如在讲解WORD时,学生会理解这是一种简单的打字工具。通过教师引导,布置学生自己设计圣诞节贺卡的任务,既打开了他们的想象空间,又挖掘了他们潜意识的艺术细胞,当一幅幅精美的贺卡诞生后,他们学习的兴趣被激发,转被动型学习为主动型学习,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和教育质量。

2、 边讲边练,讲练结合

在《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中,一味地要求学生一个操作接一个操作快速地学习,那将导致学生当时好像掌握了而后全部忘记的结果。边讲边练,讲练结合教学方式就是整个教学过程在机房进行,教师讲课时能统一控制学生用机,学生练习时能开放学生用机。具体做法就是教师上课前要认真分析教材,把该节课分成若干个问题,考虑好什么时候教师讲解哪个问题,讲完之后学生马上进行练习。这种教学方式具有实效性,学生可以及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教学过程是双向的。

3、讲一节理论,进行一节实践

目前,不少学校的计算机教学机房没有多媒体教室这种软件,但是配备了大屏幕多媒体教室。在这种配置情况下,整个教学过程若在机房进行,边讲边练,会产生以下的问题:由于学生的操作不能统一管理,有些不自觉的学生就自顾自的操作,课堂纪律较差,教师的讲授效果甚微;并且很多学校由于上计算机课的学生多,机房比较紧张,客观条件要求《计算机文化基础》理论课和实践课比例必须为1:1。对于这些情况笔者在教学过程中认为应该进行讲一节理论,进行一节实践的模式,认真理顺在教学中哪些是需要讲授的理论,然后教师用教学课件把这些理论在大屏幕多媒体教室讲授;认真设计实践计划,然后让学生把需要练习的内容在机房练习。以EXCEL表格处理为例, 教师可以先在有大屏幕投影仪的多媒体教室上课,通过对表格操作步骤的演示讲解 使学生对操作步骤有个基本的掌握,让学生记下练习的内容和步骤;然后给他们任务,让他们通过上机自己实践,进行巩固性学习。这样,教学过程既集中又个别,教师不仅传授了知识,而且在实践课上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学习:学有余力的同学,在完成任务后,可深入学习其它知识;而基础比较薄弱的同学,也可以循序渐进地学习,在实践课上教师也能花较多的时间用以辅导基础薄弱的同学,这样既保证了课堂容量,又提高了课堂效率。

4、实践课的巡回辅导

学生在上机实践时教师必须要巡回辅导。因为实践教学强调学生“实践”,以学生为主体,实践课大部分时间学生都在进行上机练习,在学生练习时,教师不能坐在教师机前做自己的事情,一定要在各处来回走动,及时解答学生的问题,同时要主动细心观察学生的操作,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有代表性的问题要统一讲解。教师还可以通过实践课上的操作竞赛指定一些“辅导员”(随机竞赛),让他们解答同学的问题,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他们学习的热情,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总之,教师进行《计算机文化基础》这门课的实践教学时,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兴趣为主线,统筹兼顾,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和获取知识,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掌握知识,技能,方法,并学以致用,这样才能让学生学好《计算机文化基础》这门课并终生受用。

参考文献:

⑴《教育学导论》

李剑萍

人民出版社

⑵《新编计算机文化基础》 王殿复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上一篇:金属钢结构施工方案下一篇:教师节获奖代表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