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三章读后感

2022-08-06

第一篇:道德经第三章读后感

第三章 人民警察职业道德

人民警察职业道德是指警察在工作中应该遵守的,以社会舆论和内心信念来维持的,调整警察各种职业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以及警察个人在工作中表现出来的道德品质状况。人民警察职业道德是随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警察队伍的诞生而产生,并不断发展和完善起来的。人民警察职业道德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警察道德史上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探讨和研究人民警察职业道德的形成和发展,对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和警察队伍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节 人民警察职业道德概述

一、人民警察职业道德的含义 我们经常要用到“人民警察职业道德”这个概念,那么,什么是人民警察职业道德呢? 人民警察职业道德是指警察在工作中应该遵守的,以社会舆论和内心信念来维持的,调整警察各种职业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以及警察个人在工作中表现出来的道德品质状况。

人民警察职业道德的含义包含了以下两层意思:

人民警察职业道德是一种行为规范,但它不同于政治、法律、纪律等行为规范,它是以社会舆论和民警个人的内心信念作为发挥作用的依据。换言之,人民警察职业道德规范不具有法律的纪律那样的强制性,是一种自律性的行为规范。

人民警察职业道德包含着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的内涵。就客观而言,人民警察职业道德是指人民警察在工作中应该遵守的具有自身职业特点的道德规范的总和,这种规范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体系的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和原则在民警职业生活中的具体体现,因而它的内容具有客观性,不依民警个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就主观而言,人民警察职业道德是指民警经过职业活动实践和自身的修养提高,在道德品质方面达到的状况,这种状况是民警综合素质的反映,它表明了警察个人是否具有一定的职业道德修养,是否具备了社会和警察机关所需要的职业道德品质及其所达到的境界,这种品质和境界是民警个人学习和修养的结果,因而具有主观性。人民警察职业道德这两个方面的含义是互相联系的,前者是后者的客观标准,后者是前者的内化。在警务工作中,我们在使用“人民警察职业道德”这个概念时,有时候是就其客观方面而言的,有时候则是就其主观方面而言的。

人民警察职业道德的形成与发展。人民警察职业道德是随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警察队伍的诞生而产生,并不断发展和完善起来的。人民警察职业道德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警察道德史上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探讨和研究人民警察职业道德的形成和发展,对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和警察队伍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人民警察职业道德的作用

1、人民警察职业道德有助于密切党群关系

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正确的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人民警察属于国家公务员,而且是作为社会执法人员出现在群众面前的。他们身着警服,头顶国徽,代表党和国家执法,履行自己的职责。广大群众往往是通过包括警察在内的党政干部的言行,来认识我们的党和政府,来认识党和政府与群众的关系。几十年来的实践证明,党和政府建立自己在群众中的威信,主要靠两条:一是靠它制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正确性,能代表广大群众的利益;二是靠包括人民警察在内的广大干部具有高度的政治觉悟和良好的道德修养。实践告诉我们,人民警察道德水平的高低、道德修养的好坏,不仅决定着警察事业的成败,而且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威信及其与人民群众的关系。这其中包括的道理是不言而明的。倘若在严重危及群众财产安全的紧急关头,民警能挺身而出,勇于相救,群众就会由感激民警进而感激党和政府,更加信赖我们的党和国家,从而提高党和政府的威信。反之,就会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影响党群关系。

2、人民警察职业道德的状况会直接影响社会风气的好坏 人民警察职业道德代表国家执法,与人民群众的接触面极为广泛,这就决定了警察职业道德建设的好坏,对整个社会风气较其他从业人员有着更大的影响。社会风气是党风、政风、职业道德岁月、家庭风尚等多种因素的综合,是多种道德因素的综合表现。其中,党风是关键,是社会风气的核心,影响和制约着社会风气中的其他因素。除党风之外,职业道德风气在整个社会风气中也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为从现实生活看,人们的道德实践领域,主要存在于种特定的职业活动中,而且职业道德又直接与社会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联系在一起,与人民群众的利益联系在一起,这就决定了职业道德的状况会直接影响社会风气的好坏。

当然,由于每种职业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所以每种职业道德对社会风气影响的程度亦有所区别。相比较而言,由于警察工作社会性强,与群众的接触广泛,因而,人民警察职业道德对社会风气形成和改善具有较大的影响。人民警察职业道德对社会风气的积极作用主要是通过其特殊的情感传递作用实现的。如果广大民警在职业活动中能尽职尽责,在社会上率先树立起道德榜样,那就会对社会的各行各业产生巨大的感染作用。被感染者受到感化,受到启迪,就会按照本行业的职业道德要求去做,同时又把良好的道德情感传递给自己的服务对象,如果这种道德情感不断地传递下去,就会在社会上形成一种良性的循环,从而对人与人之间交往关系的改善、社会风气的好转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3、人民警察职业道德有助于密切警民关系

警民关系是警察与社会的诸种关系中最为重要的关系,它的好坏关系到警察工作的成败,因而警民关系始终是警察机关十分重视的一个问题。警民关系是一种包括政治、法律关系和道德关系在内的综合性社会关系。其中,道德关系是警民关系的基础。因为警察与群众的关系主要是一种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是公仆和主人的关系。在我国,警察与群众之间没有根本的利害冲突,警察既是社会的执法者,同时也是人民群众的服务员。警察来自人民,服务人民,是人的公仆,这是我国的人民警察区别于剥削阶级警察的根本标志。社会主义国家人民警察的这个特点,决定了警民关系必然经常体现为一种服务与被服务的道德关系。这说明,我们要想搞好警民关系,从政治、法律方面入手固然重要,注重警民关系始终是警察机关的优良传统。特别是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针对部分民警出现的服务意识差,对群众冷、硬、横,各地警察机关出台了许多具体的改进措施,如,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警察机关工作好坏成败的一个重要标准,强化警察机关的服务功能,增加警察机关工作的透明度等。人民警察职业道德对警民关系的调适,主要表现在约束民警的行为,强化其服务人民的内心信念,从而与群众顺利地交往,并树立起警察的良好形象,使警民关系减少磨擦和冲突。

第二节 人民警察职业道德规范

(一)

一、 对党忠诚 1.坚定信念

信念是一个人对自己所选择的理想、目标、道路的确信。信念是一种思想意识,是现实社会物质生活的反映,是时代的产物,具有历史性。信念还具有阶级性,不同的阶级、不同的人都有自己不同的信念。共产主义信念,一般是指科学共产主义的理解和信仰,它建立在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深刻认识的基础上。共产主义信念包括共产主义的政治信念、理解信念和道德信念。人民警察的坚定信念,就是确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抱有坚定不移的信仰,并为它的实现而奋斗不息。

人民警察坚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念,首先要坚信社会主义必须代替资本主义,全世界最终必然实现共产主义,这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其次,要坚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实现共产主义最高理想的必经阶段,因此人民警察要在党的领导下,自觉地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听从党的指挥,坚定不移地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为捍卫社会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努力奋斗;再次,坚定信念必须把共同的理想和信念,同实现和完成本系统、本部门、本单位的发展目标和工作任务结合起来,同民警的岗位职责和人生追求结合起来,努力工作,恪尽职守取自己的实际行动,报效祖国,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事业和现代化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2.听党指挥

听党指挥,就是牢固树立的领导的观念,坚持党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和工作上的领导。这是人民警察对党忠诚的具体表现,也是人民警察在政治上忠诚可靠的重要保证。人民警察作为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工具,必须服从党的领导,听从党的指挥,与党中央在政治上保持高度的一致。党在各个时期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全党、全国人民的行动纲领,也是警务工作的奋斗目标和行依据。不管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人民警察都要立场坚定,旗臶鲜明,勇敢捍卫党的利益,与损害党和人民利益的言行作斗争。当前,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正沿着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每一位民警都必须听从党的指挥,团结奋斗,保证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

听党指挥,首先,要对党有浓厚的无产阶级感情,要热爱党。中国共产党是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党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中国共产党走过的光辉历程,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全部经验都雄辩地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是全中国人民的领导力量,其他任何政党和团体都不具备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条件。高度信任党,听党的话,坚决跟党走,是人民警察首先应当做到的。其次,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听从党中央的统一指挥,把本职工作臵于党的绝对领导之下。目前,我们党正领导全国人民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这是一项艰巨而长期的任务。人民警察要与党同心同德,在党的领导下发扬艰苦奋斗,不怕牺牲,不畏艰险的大无畏精神,保持旺盛的革命斗志,为我国的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创造良好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环境,要进一步把人民警察意志统一到党的基本路线上来,自觉地把警务工作与国家命运、人民利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宏伟目标建功立业。再次,勇于维护党的利益,坚决同一切动摇、削弱、反对党的领导的言行作斗争。党的利益也就是广大人民群众最根本的利益。人民警察任何时期都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对一切偏离党的基本路线的错误言行,都要站在维护党和人民根本利益的立场上坚决加以反对。与任何妄图摆脱、削弱和反对党的领导的倾向作坚决的斗争。

3.维护宪法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一切法律的立法依据。维护宪法就是维持宪法尊严,保证宪法的最高法律地位和最高法律效力的权威性。宪法是党领导人民制度的,维护宪法与人民警察对党忠诚是一致的。我国宪法规定,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社会团体,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且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人民警察是武装性质的国家治安行政力量和刑事司法力量,更应模范地遵守宪法,带头维护宪法的尊严。我们所讲的依法办事,首要的就是贯彻实施宪法,保证宪法规定的各项原则和要求的实现,对违反宪法行为的任何姑息迁就都是不允许的。

维护宪法,首先,要正确认识宪法的地位。宪法作为我国的根本大法,它是国家一切立法活动的基础,是制定各项警察法规的依据,是新的历史时期我国治国安邦的总章程,也是建设民主和文明的社会主义强国的重要保证。宪法肯定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规定了社会制度和国家制度的根本原则,集中体现了无产阶级的意志和利益。宪法的权威如何,关系到国家的政治安定和命运。其次,做遵守宪法的模范。人民警察在警务工作中要始终以宪法为准绳,依法办事,不得有超越宪法的特权行为。宪法规定:“公民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这就是说,一切公民,不管是谁,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不允许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人民警察作为执法人员,更应模范地带头遵守宪法。再次,维护宪法的尊严。维护宪法尊严是关系到政治安定和国家命运的大问题。要充分认识贯彻执行宪法与人民警察完成巩固人民民主专政任务的密切关系,把学习宪法、遵守宪法、贯彻执行宪法作为人民警察的首要职责。警察机关是国家重要的执法机关,维护宪法是人民警察的天职。对党忠诚必须维护宪法的尊严,坚决同一切违反宪法的行为作斗争,以保证宪法的实施。

4.忠于祖国

忠于祖国是人民警察对社会主义祖国的无限忠诚,核心是对祖国具有高度的爱国主义感情,它表现为对祖国的河山、文化、人民以及历史优良传统的热爱,对社会主义祖国命运和前途的关心。它是热爱祖国与热爱社会主义制度的统一,也是热爱祖国与热爱中国共产党的统一。作为道德规范,它是高速个人和祖国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作道德意识,是“人民千百年来固定下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浓厚的感情”。人民警察头顶国徽,庄严地表明自己是祖国的忠诚卫士,是祖国的优秀儿女。

忠于祖国,首先,要热爱祖国,人民警察是社会主义国家机器的重要构成因素,与祖国是生死攸关、存亡与共的关系。人民警察一定要树立社会主义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自觉地把个人命运和祖国前途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人民警察必须立报国之志,蓄报国之才,把警察工作与捍卫祖国安全紧密地联系起来,把维护社会主义祖国的利益看作是自己一切行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人民警察应尊重祖国的优秀文化和优良传统,珍视祖国的光荣历史和对人类的贡献,树立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做忠于祖国、热爱祖国的模范。其次,坚持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人民警察应自觉地把个人命运同祖国前途紧密联系起来。在个人利益和祖国利益发生矛盾时,要无条件地服从祖国利益,当祖国的安全利益受到侵犯时,敢于挺身而出,甚至不惜牺牲个人的生命,自觉地维护祖国的主权、独立、完整、统一和尊严,与一切危害国家安全和利益和行为作坚决的斗争。

二、服务人民

1、热爱人民

热爱人民就是要求人民警察时刻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上,对人民群众有强烈的责任感,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对待人民的事业。

热爱人民,首先,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从心度深处把人民视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一切以人民的利益为重,一切为人民着想,一切向人民负责。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做到不利于人民利益的话不说,不利于人民利益的事不做。其次,要维护人民利益的话不说,不利于人民利益的事不做。要维护人民的正当利益。关心人民的疾苦,为人民排忧解难多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要利用各种可能的机会,努力去做一切有益于人民的事,给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第三,要勇于同一切危害人民利益的行为作斗争。人民警察在危急关头,为了人民的利益,不惜牺牲个人的利益,以至生命,这是热爱人民的最高体现,它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民警察在与侵犯人民群众利益的违法犯罪分子作斗争时,有时会遇到铤而走险的亡命之徒,作为人民利益的捍卫者,不管歹徒如何凶狠猖狂,情况如何危急;二是当自然灾害和治安灾害事故发生时,人民警察也应奋力拼搏,抢险救灾。总之,在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惩威胁的时候,也正是需要我们人民警察为人民利益赴汤蹈火的时刻,在这种时刻,最能体现出人民警察热爱人民的英雄本色。

2、甘当公仆 甘当公仆就是要求人民警察牢记警察机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正确对待和处理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在思想上和行动上,真正把人民群众作为主人,心甘情愿地当人民的勤务员和公仆。

它要求人民警察正确对待和处理好以下三个关系:一是公仆与人民的关系。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生力军,是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的主体,而人民警察是人民生命财产的保护者,是人民的勤务员。因此,人民警察要时刻以人民的利益为重,自觉坚持为民、利民、便民的道德要求,树立群众观点,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这样,我们的工作才能做到“点子”上,为人民服务才不至于一句空话。二是公仆与权力的关系。在我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警察的权力是人民和国家赋予的,人民警察代表人民行使警察权,因此,警察的权力是为人民服务的手段,而不是牟取个人私利的特权。任何形式的假公济私、以权谋私都是对人民警察权力的一种亵渎,每一位正直合格的人民警察都必须坚决反遇各种特权思想和行为,甘当人民的公仆。三是公仆与利益的关系。人民警察是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的,甘当公仆就不能离开人民的利益去追逐个人利益,当个人利益与人民利益发生矛盾时应坚决服从人民的利益,甘愿为人民的利益牺牲个人利益,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甘当公仆,还要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努力从人民群众的实践中吸引营养,接受人民群众的批评,同人民群众建立密切的联系。人民警察要关于听取来自不同渠道、用不同方式方法提出的批评和建议,及时了解自己的不足,从而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

3、爱憎分明

爱憎分明是人民警察立场坚定的基本要求和体现,它要求人民警察要树立鲜明的是非观和爱憎观,划清爱与恨的界限。鲜明的是非观和爱憎观是人民警察惩恶扬善的思想感情基础。爱憎分明,一方面要求人民警察要坚定地站在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立场上,忠实地履行党和国家赋予的职责,热爱党,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制度,热爱人民的警察事业;另一方面,对一切破坏社会主义制度的敌对势力、敌对分子、各种严重犯罪分子以及各种邪恶势力和丑恶现象,要冷酷无情,无比仇恨,坚决打击。在我们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里,人民享受着当家作主的一切权利。国家的稳定,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就是人民幸福的最大保障。警察机关必须稳、准、狠地打击一切危害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敌人,绝不能心慈手软。

为此,人民警察首先必须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学会运用不同的方式、手段和对策,正确解决敌我之间和人民内部之间的矛盾与冲突,防止矛盾激化和向不利方面的转化,以确保警察机关“保护人民、打击敌人”基本任务的圆满完成。其次,要做到,以大无畏的精神与各种犯罪活动作斗争;以浓厚的感情和满腔的热情对待同志、对待群众。以雷锋同志为榜样,对人民、对同志“像春天般的温暖”,对敌人、对恶势力“像严冬一样冷酷无情”,做一个让人民满意、喜爱、敌人惧怕的警察。

4、除害安良

所谓“除害”就是人民警察要坚决同一切危害人民利益的现象和行为作斗争;所谓“安良”就是人民警察保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扶持正义,为人民群众营造安居乐业的环境,为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创造良好的环境。除害与安良是人民警察职业道德不可侵害的两个方面。只有除害,才能安良;只有安良才能更好地除害。

除害安良是服务人民的本质要求,也是人民警察富有无产阶级正义感的具体表现。首先,人民警察要嫉恶如仇,坚决依法从重从快打击各种严重犯罪活动,惩治一切违法犯罪分子,确保国家和人民利益不受侵害,维护好社会治安秩序;其次,要积极同各种自然灾害事故作斗争,拯救之中的人民群众,尽一切努力让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第三,要扶危济困,助人为乐,急人民之所急,想人民之所想,时时处处把人民群众的疾苦放在心上,走到哪里,就把好事做到哪里;最后,要扶持、伸张正义,做见义勇为的带头人和模范,宣传、组织人民群众同违法犯罪作斗争,与社会丑恶现象作斗争,在斗争中做群众的排头兵和坚强的后盾,确保一方平安。

三、秉公执法

1、不徇私情

不徇私情是指人民警察在职务活动中,不能有为了个人的感情、亲情而臵国家法律于不顾的行为。要严格按照人民警察的职业纪律和职业道德,理智地处理与法的关系,坚持法大于情,做到依法办案,依法管理,坚决不办“人情案”、“关系案”。同时,还要正确对待与自己有意见、有分歧、有“私仇”的人,决不能凭借手中的权力公报私仇。

具体来说主要有:人民警察在职务活动中,不能为个人的感情或出于个人的恩怨做违法的事情;不能因为涉及亲属关系而做违法的事情;不能因为顾及老同事、老战友、老同学、老上级、老下级以及其他朋友的友情而做违法的事情;不能因为金钱、女色的引诱而做违法的事情。不徇私情的核心是处理好“情”与“法”的关系。不徇私情的最高要求就是“铁面无私”,不为任何私情所动,严守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原则,做到执法如山。

2、不畏权势

不畏权势是指人民警察在职务活动中,为维护国家法律的尊严,敢于顶住任何有权有势的人的压力,坚持依法办事的行为。主要内容有:人民警察在职务活动中,对于任何有权有势的人的违法犯罪活动,都能绳之以法;对于有权有势的人的家属、亲朋好友的违法犯罪活动,都能依法处理;对于各级领导和警察机关的内部人员非法干预办案活动的行为,都能坚决依法办事。不畏权势的核心是处理好“权”与“法”的关系。

人民警察要树到不畏权势,就必须批判“官官相护”、“刑不上大夫”的封建特权思想,坚决抵制以言代法、以权压法的违法行为,做到无私无畏,刚直不阿。要不畏强权,敢于“犯上”,勇于碰硬。对违法犯罪者,不论其职位多高、权势多大、后台多硬,都要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决不允许有逍遥法外的公民。要不怕打击报复、不怕丢官降级、不怕围攻迫害,不为促使个人利益而卑躬屈膝。当然,我们应当充分相信群众、相信党。个别有权势的人以权谋私,干扰政党执法,终究逃脱不了党纪国法的制裁。

3、严禁逼供

严禁逼供是指人民警察在职务活动中,不得以非法手段审讯被告人或嫌疑人,强迫其招供的行为。主要内容有:人民警察在职务活动中,不得为获取口袋而对被告人或嫌疑人施以肉刑、变相肉刑;不得施以任何方式的威胁;不得采取诱供、指供等错误做法。严禁逼供的核心是在办案中,要坚持重证据、重调查研究而不轻信口供的原则。

刑讯逼供不仅是一种严重违反警务工作纪律和人民警察职业道德的行为,也是容易造成无辜作废和冤假错案的违法行为。它极大地干扰着秉公执法,败坏警察机关的声誉和人民警察的形象,必须严加制止。首先,要批判“刑讯逼供难免”、“刑讯逼供有理”等错误观念。要充分认识到,刑讯逼供是剥削阶级意识的遗毒,是唯心主义、形而上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反映,是专横道、弄虚作假作风的表现,也是政策水平低、法制观念差、本领和能力弱的表现。其次,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办案原则,不偏听偏信,不逼供、指供、诱供,努力提高自身的侦查审讯技能和业务水平,讲究斗争策略,学会运用法律武器惩治犯罪。第三,必须严格依照法定程序办案,严格各个环节的审批手续,不准以任何借口先审后查,以审代查。第四,审讯中不准感情用事,尤其是遇到犯罪嫌疑人顶撞、抵赖、提供假线索或审讯出现僵局等情况时,更要保持克制,学会同犯罪分子斗智斗勇,决不能斗气。

4、不枉不纵

不枉不纵是指人民警察在职务活动中,不冤枉任何一个遵守法律的人,不放过任何一个有违法犯罪行为的人。

主要内容有:严格区分合法行为与非法行为、罪与非罪的界限;掌握是否“枉”、“纵”的客观标准,是“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掌握不枉不纵的主观条件是不能以主观臆测或推断代替客观事实;不枉不纵的核心是处理违法犯罪事实与适用法律的关系,做到事实准确,证据确凿,适用法律得当。不枉不纵,要求人民警察必须坚持调查研究、实事求是。在查清案件事实的基础上,依法准确认定当事人行为的性质。要以“准”为核心,“稳、准、狠”地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对严惩刑事犯罪要从重从快严厉打击,毫不留情,决不手软。坚持“有错必纠”的方针,敢于承认和正视自己工作中的失误和错误。对错误不隐瞒、不坚持、不忌讳,勇于纠偏,有错必改。

四、清正廉明

1、艰苦奋斗

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和优良作风。中国共产党人创立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上甘岭精神、雷锋精神和好八连精神,都是艰苦奋斗精神的生动体现。艰苦奋斗也是人民警察应予继承和发扬的优良传统,应尽的道德义务和责任。艰苦奋斗要求人民警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始终保持旺盛的革命斗志和艰苦创业精神;在前进道路上,坚忍不拔,英勇顽强。要密切联系群众,踏实肯干,保持劳动人民的本色,做艰苦奋斗的模范。艰苦奋斗是我党的优良传统,也是人民警察的政治本色。

人民警察要做到清正廉明,必须继续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首先,要加深对我国国情的认识,树立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改革开放使我国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我们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又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要有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准备。其次,要树立全局的整体观念,正确对待目前警察机关的困难。现在各级警察机关的工作、生活条件确实比较艰苦。这种状况的改善取决于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经济实力的强大程度。因此,我们要自觉地过苦日子,为人民的长远利益、国家的全局利益。这样,我们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第三,要强化埋头苦干、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人民警察应正确对待面临的困难,艰苦创业,积极工作,乐于奉献,做到为党的警察保卫事业,安于贫寒,不贪不占。第四,要树立过紧日子也要有所作为、也能有所作为的思想。人民警察在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和警察保卫工作中,要继续保持战争年代的热情,锐意进取,励精图治,始终保持革命斗志和艰苦创业精神,以高度的责任感,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2、克已奉公

克已奉公指的是人民警察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一心为公,克制私欲,无私奉献,这是人民警察必须具备的思想品德,也是清正廉明的重要基础。

做到克已奉公,首先要严于律已,洁身自好。在腐朽思想和金钱、物质、美女的引诱面前,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拒腐蚀,永不沾,即使在个人单独活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也要严格要求,决不放纵自己,要做到“勿以恶小而为之”,防微杜渐,警钟长鸣。对于刚刚走上警务工作岗位的新同志来说,尤其要“慎初”,即从一开始就要谨慎小心,严格约束自己,否则,迈错了第一步,就可能犯更大的错误。其次,要树立大公无私、一心为公的思想。人民警察要热爱、忠于、自愿献身党和国家的警务事业,勤勤恳恳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第三,不滥用权力,不以权谋私。决不利用职权敲诈勒索、索贿受贿,搞权钱交易;对群众的利益要做到秋毫无犯,对不义之财坚决不贪不占。

3、防腐拒贿

防腐拒贿指国家公务人员在公务活动中,廉洁自律,秉公办事,自觉抵制剥削阶级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的腐蚀,拒绝贿赂的行为。它要求人民警察在警务活动中,一定要从维护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忠于职守,廉洁自律,坚决抵制和拒绝接受当事人或说情者所送的财礼、贿金,以及其他各种形式的贿赂,更不得利用职务之便,索贿受贿。

防腐拒贿是清正廉明的重要内容和主要表现。首先,每一个民警都要对剥削阶级的腐朽思想的生活方式保持高度的警觉,提高防腐拒贿的自觉性。警察机关往往是阶级敌人和犯罪分子用糖衣炮弹和腐朽的生活方式袭击的重点部门,也是不正之风的“多发地带”,对此一定要保持高度警惕,否则不仅会损害党和国家的利益,还会贻害自己。其次,要采取有力措施,努力增强有关政策、办事制度和办事结果的开放性和透明度,自觉接受有关部门和广大群众的监督,堵塞说情送礼的后门。第三,建立健全防腐拒贿的规章制度和法律法规,严肃查处弄权渎职、以权谋私的违法违纪行为。对各种腐败分子,除受到道德谴责外,还要采用必要的党纪、政纪和法律强制手段,从法制上确保人民警察为警清廉。

4、不沾不染

不沾不染即一尘不染的意思。一尘不染原指佛教修行,排除意念,保持心地洁净。后来人们也用来形容人的清高、廉洁,不受坏作风的沾染。不沾不染是人民警察的政治本色,它要求人民警察在警务活动中,忠实地履行职责,不侵占人民群众的利益,永保洁身自好,一身正气的品格不沾不染就是自觉地拒腐蚀、在物质、金钱、美女等诱惑面前,不动摇、不伸手,做到一尘不染,两袖清风。它是对人民警察清正廉明的一项基本要求。

不沾不染首先要求人民警察不贪钱财。贪图钱财是“一切向钱看”的表现,也是生活上奢侈腐化、盲目追求高消费的恶果。任其发展,就会走向索贿受贿,搞权钱交易的泥潭,这是当前腐败现象的主要表现形式,也是衍生其他腐败现象的祸根。人民警察一定要对此保持高度警惕,做到清如水,明如镜。其次,要不谋私利。谋取私利是资产阶级唯利是图道德原则的反映。人民警察在职业活动中,经常会遇到单位和个人给予自己的某种方便和赠予。如果我们不能自觉抵制小的欲望,就可能由接受到索取,变得贪婪,走向堕落。第三,要不好女色。追求女色是资产阶级腐朽生活方式的表现。在人民警察的职业活动中,客观上会接触到黄色书刊和音像制品;有时要掌握性犯罪的详细情节;还可能直接遇到女色的引诱。如果我们头脑不清醒、不谨慎,就有可能成为色情的俘虏。因此,人民警察做到,不欣赏、不传播淫秽物品,对女色的诱惑不暧昧、不上钩。总之,清正廉明一定要见钱不动心,见利不伸手,见色不动心,做一名信念坚定的人民卫士,永远保持“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的本色。

第三节人民警察职业道德规范

(二)

一、团结协作

1、顾全大局

顾全大局是实现团结协作的前提,因此也是团结协作这一职业道德规范对人民警察提出的首要要求。顾全大局就是要时时处处以全局利益为重,一切从全局利益出发,局部利益或个人利益服从全局利益。

顾全大局具体体现为: (1)在工作中胸怀全局

人民警察要在实际工作中坚持做到部门工作服从整体工作,具体工作符合全局利益的需要。当然,全局是相对于局部而言的。从全国来说,警务工作必须维护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必须服从和服务于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大局;从警察机关内部来说,各警种、各业务部门、各地区都要服从警务工作的全局,即充分发挥警察机关各方面的职能作用,共同保障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从一个案件来说,每个参战民警和单位,都要服从破案的需要,每个人的行动都要有利于该案件的侦破,力求以最小的代价以得最好的成绩;从每个人民警察来说,个人利益要服从集体利益,每一行动都要符合集体利益的要求。树立全局观念,关键是正确对待和处理各种利益关系。人民警察应胸怀全局,树立一盘棋思想,识大体,顾大局,以全局整体利益为重,要克服本位主义、小团体主义和无政府主义思想,特别是要防止执法中的地方保护主义和各自为政的做法。 (2)在工作中服从指挥 这也是顾全大局的主要体现。统一指挥是实现顾全大局必不可少的手段。人民警察只有服从统一指挥,才能形成强大的战斗力。如果各行其是,各自为政,必然会贻误战机,削弱战斗力,给实际工作带来不应有的损失。

2、通力协作

通力协作是人民警察团结协作职业道德的核心。通力协作就是在工作中密切配合,相互协作。人民警察只有在工作中密切配合,主动全力协作,才能形成强大的合力,战胜各种困难,胜利完成任务。

人民警察的通力协作主要体现在:警察机关内部各警种、各专业部门之间,要密切配合和协作,要分工不分家,团结一心,步调一致,相互支持,紧密配合;不同地区、不同单位警察机关要主动加强横向联系,部门和单位之间要相互尊重,主动配合,提供方便;民警之间在工作中要齐心协力,密切配合。此外,警察机关还要主动加强与司法部门的相互协作,加强同境外司法机关的协作,共同完成打击敌人、惩治犯罪的任务。总之,人民警察的通力协作体现为警察机关内部及外部的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配合和协作,人民警察在工作中应该通力协作,共同完成警务保卫任务。

3、相互尊重

相互尊重是指人民警察在工作中能够正确处理自己和别人的关系,谦虚互敬,平等待人,尊重群众,尊重领导,尊重同志,这是人民警察团结协作职业道德品质的思想基础。

人民警察的相互尊重主要表现在:(1)尊重他人的人格、意见和劳动。人民警察都是为了维护国家安全、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保卫现代化建设这一共同目标而走到一起来的战友和同志。因此,在工作和生活中,相互间都要尊重对方的人格,尊重彼此在调查研究基础上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爱惜和重视别人辛勤工作的成果,注意加强同志之间、上下级之间、部门之间和地区之间的沟通和理解。(2)要谦虚,切忌目中无人,独断专行。无论在警察机关内部和外部都要克服高人一等、唯我独尊的恶习。(3)严于律已,宽以待人。要提倡相互礼让的高尚风格,不争功诿过。工作中有了成绩,要想到这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工作中出现失误或问题,也不推诿,不扯皮。同时,也要坚持原则,相互尊重不等于阿谀奉承,相互吹捧。

4、相互支持

相互支持就是指人民警察在工作中要互相援助、互通信息,主动提供方便,积极配合工作,这是团结协作的具体表现。

人民警察在工作中的相互支持表现为:首先,要互通信息。警务工作是一项动态性、信息性很强的社会工作,在现代通讯、交通高度发达,社会瞬息万变的情况下,警察机关要有效地进行工作,必须及时掌握社会治安动态和犯罪信息。因此,各级警察机关、人民警察在工作中必须加强信息的沟通和传递,这是警务工作适应时代需要的基本要求。其次,警察机关的各警种、各部门、各地区之间在具体工作中要相互支持,反对各自为政,以邻为壑,甚至相互拆台的做法。遇到兄弟单位的求助,要克服自身困难,主动配合,要大力提供人力物力上的支援,反对设臵障碍,借故为难。第三,各级警察机关和人民警察在工作中要积极主动提供业务上的指导和帮助,相互之间要提出工作意见和建设,共同促进,搞好工作。总之,人民警察要做到相互支持,必须坚决反对互相拆台,扯皮推诿的行为,以及相互戒备,相互封锁消息,互设障碍,互相掣肘的错误做法。

二、勇于献身

1、忠于职守

忠于职守就是指人民警察对自己的职业、职责忠心耿耿,对自己的本职工作一丝不敬,认真负责。这是人民警察勇于献身道德规范最基本的内容,是人民警察献身事业的必由之路。 (1)认真履行职责,不敷衍塞者

人民警察是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保卫者。国家安危,警察系于一半,每一个干警都要充分认识警务工作的重要性、严肃性,要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对本职工作不能有一丝一毫的轻视和马虎。要以对国家负责、对人民负责的高度自觉地做好每一项工作要时刻认识到,对工作的任何一点搪塞和玩忽职守都是对国家和人民重托的辜负,都可能造成不可弥补的重大损失。

(2)坚守岗位,不消极应付

警务工作是一种极为特殊的职业活动,需要处理的情况随时都有可能出现,各项任务随时都有可能下达。任何一点的贻误、松懈、拖延,都有可能造成战机的贻误,都可能给工作造成被动,甚至带来灾难和损失。因此,它要求每位民警既要在工作中坚守岗位,不撤离职守,更要在工作中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工作上,不消极应付。要有认真负责的敬业精神和任劳任怨的实干作风,工作中不开小差,不干私活,不打“马虎眼”,真正做到尽心尽责。

(3)积极承担任务,不懒惰推诿

这是人民警察忠于职守的较高层次的体现。积极承担任务,意味着人民警察不但要坚定工作岗位和工作时间,而且还要有积极主动的态度和饱满的工作热情,自觉地“抢着上”,要勇挑重担,不逃避任务,不挑肥拣瘦。同时,人民警察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以外,遇到紧急情况,也要积极主动地履行人民警察的职责和义务。

(4)埋头苦干,不图名利

忠于职守还体现在安于默默无闻地埋头于工作之中,不计较个人的名利得失,以实际行动创造最好成绩。警务工作是一项艰巨繁重的工作,其中有轰轰烈烈的战斗场面,但更多的是各项繁重的具体工作这就要求广大民警甘于在平常的工作中奉献自己的一切,这是忠于职守的最基本的内涵。

2、业精技强

业精技强就是要求广大民警精通业务,熟练掌握岗位专业技术和技能,具有完成本职工作的过硬本领。这是勇于献身的内在要求和前提,是人民警察做好本职工作的保证。

(1)熟悉警务知识,精通本职业务 熟悉警务知识,也就是要了解,掌握并熟悉警务工作所必需的各项常识和相关的业务知识。比如政策法律知识,警务工作职责与权限方面的知识,各部门、各警种分工合作的规定,以及警务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警械警具的使用保管等等。这是每位民警都应当熟知的基本常识。在此基础上,还应精通本岗位的专门业务。不同的警种、不同的岗位有不同的业务范围。业精技强,首先就要体现在对自己本职业务的精通。作为一名刑警,就要精通对犯罪的预防与侦查手段、现场勘查、立案取证的步骤方法、法律文书的制作等等;作为一名管片民警,就要熟知管区内的居民分布、风俗习惯、街巷名称、产业状态,相关的政策、法规、措施及预防和制止犯罪的策略手段等等。精通自己的本职业务,这是一名警察所应具备的基本功。

(2)胜任本职工作,具备一技之长 胜任本职工作是业精技强的表现,具备一技之长更是做好本职工作的必要条件。每一位民警都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技能,力求最大限度地做好本职工作,要在实际工作中,勤奋钻研,练就一技或数技之长,以过硬的本领完成党和人民交给的任务,这是勇于献身的基本条件。

(3)紧跟时代发展,不断提高技术水平

警务工作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会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地变化。相应地,业精技强,也不是一个凝固的概念,它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而不断地“水涨船高”的。因此,人民警察也要紧跟时代的发展,善于学习各种新知识,掌握先进的科技手段,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这样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和变化,永远立于不改之地。

3、机智勇敢

机智勇敢就是指人民警察在职业活动中,反应敏锐、多谋善断,既讲究智谋又勇于战斗,既有革命的胆略和勇气,又能随机应变,即有勇有谋,智勇双全。机智勇敢即是勇于献身的体现,也是勇于献身的内在要求。

概括地讲,机智勇敢主要体现在:

(1)斗志昂扬,果敢顽强。警务工作中充满了生与死、血与火的考验,因此,它要求人民警察首先必须具备勇敢顽强的品格,面对犯罪分子、面对各种危难艰险,要时刻保持昂扬的斗志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根,任何时代都不能畏缩消沉,这一点应是一名合格警察所应具备的基本品格。

(2)机敏灵活,多谋善断。所谓机敏灵活,是指人民警察在工作中,要机警、敏捷、灵活,不愚鲁、不迟钝、不呆板、不因循守旧,要顺时就势、因地制宜,妥善处理各种问题。在此基础上,还要多谋善断。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各种灾害的发生特别是犯罪活动,出现许多新的特点,犯罪手段日趋多样化、智能化、综合化,这些都大大增加了警务工作的难度。这就要求警察必须善于周密思考,善于运用自己的智慧和谋略去克敌制胜。

(3)沉着冷静,不急躁蛮干。人民警察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各种突发事件和紧急情况,在这种情况下,要遇事不慌,沉着冷静,决不能头脑发热,急躁蛮干。要关于采取各种措施妥善处理各种复杂情况,切忌简单从事,这一点同样是机智勇敢的表现。

4、不怕牺牲

不怕牺牲就是指人民警察为警务事业无私奉献的精神,以及在这种精神指导下奋勇献身的道德行为。不怕牺牲是人民警察勇于献身的最高表现,是处理个人与警务事业关系时所应追求并努力实现的最高境界。人民警察不怕牺牲的内涵是非常广泛的,主要体现在:

(1)在日常工作中,忘我工作,鞠躬尽瘁。不怕牺牲是警务工作对人民警察的最高道德要求,这种牺牲的内涵是广泛的,除了宝贵的生命外,更多地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如牺牲时间、精力、常人的欢乐、世俗的享受等。这就要求人民警察无论在哪个工作岗位上,都要付出多于常人的辛苦,要不惜牺牲自己的各种私利,真正做到生命不息,战斗不止。

(2)临危不惧,见义勇为。在灾害、事故和危险面前,。人民警察要做到勇往直前、扶危解困;不论何时何地,人民警察遇到不法行为,敢于挺身而出,奋勇斗争。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不辜负人民卫士的光荣称号。

(3)为人民利益,舍生忘死。这是不怕牺牲的最高要求和体现。人民警察处在同犯罪和治安灾害事故作斗争的第一线,随时都有流血牺牲的可能,对人民警察来说,打击犯罪,保持人民是自己的神圣使命。为了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人民警察应不怕流血牺牲,随时准备用自己的热血和生命来捍卫人民的利益。

综上所述,人民警察勇于献身的职业道德规范,以忠于职守为起点,以不怕牺牲为最高境界,对人民警察提出了出了崇高而具体的要求。

三、严守纪律

1、服从领导

服从领导就是要自觉听从各级领导的指挥,达到步调一致,行动统一。这是严守纪律首要的和基本的要求,是警察机关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的重要保证。

服从领导具体体现在:一是个人服从组织的领导。它要求人民警察认真贯彻招待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和组织的各项决定,不得各自为政,各行其是。每个人民警察都必须在其所在单位党政组织的领导和监督下开展工作,决不允许个人凌驾于组织之上。当个人利益与国家、集体利益,个人要求与组织决定发生矛盾时,必须做到个人服从组织。二是下级服从上级的领导。在警察队伍内,下级必须服从上级,对上级下达的命令、指示,必须坚决贯彻执行。有不同意见可以提出,但在上级没有作出新的决定之前,下级必须不折不扣地执行上级已经下达的命令和指示。人民警察实行警衔等级和职务等级相结合的等级服从体制,即警衔高的人民警察相对警衔低的人民警察而应该说 ,警衔高的为上级。当警衔高的人民警察在业务上隶属于警衔低的人民警察时,职务高的为上级。人民警察和各级警察机关,都必须遵守下级服从上级的基本原则。

2、听从命令

命令是上级对下级发布的带强制性的指示。对人民警察来说,听从命令就是坚决执行上级的决定和指示,无条件地服从上级的指挥。这是严守纪律在警务工作中的具体表现和重要内容。

服从命令要求广大的民警要一切行动听指挥,因为这是人民警察职业生活的一个根本特点,也是实现警察机关特殊使命的必然要求。警察机关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工具,是一个战斗的集体,担负着党和国家赋予的特殊历史使命。为了充分发挥警察机关的职能作用,人民警察队伍必须强调集中统一指挥,以保证政令畅通。遇到危急情况更要令行禁止,步调一致,以保证快速反应协同作战。这就要求每一个人民警察,必须养成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的优良品质,对上级的指示,必须坚决执行,决不能断章取义,自行其是。坚决做到有令即行,有禁即止,一切行动听指挥,不允许任何无组织无纪律的现象存在,以保证队伍的高度集中统一。

3、遵守制度 制度是指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所制定的,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工作规程或行动准则。遵守制度就是必须按照上级制定的规程、准则去做。这是严守纪律的重要体现和基本要求。

人民警察遵守制度表现在:一要遵守各项工作制度。各级警察机关,根据不同警种、不同岗位的业务内容,依法制定了严格的工作规程和具体要求。随着实践的发展,这些工作制度日超健全、完善,成为各项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广大的人民警察,只有严格遵守警务工作制度,才能保证工作的有效性、法制的严肃性,才能顺利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二是遵守各项内务制度和保密制度。人民警察作为武装性质的国家治安行政力量和刑事司法力量,按照革命化、正规化的要求,必须严格遵守各项内务制度和保密制度。这也是人民警察严守纪律的一项最基本的要求。

4、保守机密

机密一旦泄露,会使国家的安全和利益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因此,保守机密,是人民警察严守纪律这一职业道德规范的重要内容。

保守机密首先要求人民警察要树立高度的保密意识。警察机关是党和国家的要害部门,由于工作的需要,人民警察接触和掌握国家和党的要害部门,由于工作的需要,人民警察接触和掌握国家机密的机会较多。正因为如此,特别要求人民警察树立高度的保密意识。当前,境内外敌对势力、非法组织和犯罪分子的窃密活动十分猖獗,他们利用公开和秘密、合法和非法、人工和技术等多种手段,窃取党和国家重要机密。因此,人民警察必须提高警惕,克服和平麻痹思想,特别要克服和平时期“无密可保”、“有密难保”的错误认识,切实做到对国家和警务工作的机密守口如瓶。项链次,保守机密还要求人民警察要严格遵守各项保密制度。党和国家的各项保密制度是我们长期以来反窃密斗争经验的总结,是保证党和国家机密安全的重要措施,人民警察要严格遵守执行这些制度。做到:不该说的机密绝对不说,不该问的机密绝对不问,不该看的机密绝对不看,不该记录的机密绝对不记录,不在非保密本上记录机密,不在私人通信中涉及机密,不在公共场所和家庭、子女、亲友面前谈论机密,不在不利于保密的地方存放机密文件、资料,不在普通电话、明码电报、普通邮局传达机密事项,不携带机密材料游览、参观、探亲、访友和出入公共场所。

四、文明执勤

1、谦虚谨慎

谦虚谨慎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党的优良作风。其基本含义是指为人处世要谦逊礼让,严谨慎重。通俗地讲,就是在工作和生活中,要虚心,不狂妄自大、目中无,处理问题或说话办事时要小心谨慎,不随心所欲、粗心大意。

人民警察在工作中的谦虚谨慎体现在:一方面要放下架子,虚心向他人学习,这就要求人民警察首先要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要尊重群众,认真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和批评,虚心向群众学习。其次,要敢于正视自己的缺点和错误,积极开展批语与自我批评。要虚心向周围的同志学习,同志之间要互相尊重,都力戒狂妄自大,目中无人,居功自傲。另一方面,要谨言慎行。即人民警察对待工作要认真仔细,细心谨慎,要认真到自己的工作中一丝一毫的疏忽大意,都有可能给工作带来严重的危害。此外,人民警察说话办事时,要时刻注意影响,考虑自己言行的后果。决不说有损于同志关系、有损于警民关系的话,更不做有损于同志关系、警民关系的事。要坚决反对盛气凌人、飞扬跋扈、蛮横霸道的坏作风。

2、不耍特权

不耍特权是指人民警察不得滥用国家和人民赋予的职权搞特殊化,不得以权谋私,不得凭借职权侵犯国家和人民群众的利益。这是人民警察服务人民的必然要求,也是人民警察文明执勤的重要内容。

不耍特权意味着,人民警察要充分认识到,自己手中的权力是人民通过国家法律赋予的,其最终目的是为人民谋利益。因此,人民警察决不能以管人者自居,而应该甘当人民的公仆,要用人民赋予的权力来维护群众的利益,决不能用它欺压群众、谋取私利。在职业活动中,不利用职权贪占群众的便宜,不搞“吃、拿、卡、要”,不以势压人,蛮横无理。

3、礼貌待人

礼貌待人是指人民警察在执勤过程中,对待群众及当事人,要讲究文明礼貌,切忌语言生硬、举止粗野。礼貌待人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警务工作具有广泛的社会性,礼貌待人对于人民警察来讲,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结合警务工作和人民警察职业的特殊性,礼貌待人主要体现为三个文明:一是语言文明。礼貌待人首先表现在语言文明上。它要求人民警察在警务活动中,要说话和气,以理服人,不强词夺理,恶语伤人,要说话文雅,不说粗话、脏话。说话谦逊,尊重对方,不盛气凌人,不说大话、空话。二是态度文明。要求人民警察对待群众要态度和蔼,主动热情,不端架子,不耍威风,不为难,不搪塞。坚决克服“冷、硬、横”的“职业病”和“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不良作风。三是行为文明。要求人民警察行为举止要讲究文明。在执勤过程中,要敬老爱幼、尊重妇女、尊重群众的风俗习惯。审讯人犯也要尊重他们的人格,决不搞刑讯逼供。招待公务要严格按规定使用武器和警械,绝不滥用武器警械,纠正违章要先敬礼等等。

4、警容严整

警容严整是指人民警察的精神风貌、着装礼仪、行为举止等要保持端庄严整。它是人民警察队伍建设的光荣传统,也是警察机关特有的职业道德要求。警容严整主要体现在:

一是着装规范。人民警察在执行公务时必须按照规定着制式警服、戴警帽。因执行不着警服的任务时,经领导批准,可着便服。炎热季节,除执勤外,在机关或办公区内可以不戴帽,不穿警上衣裳,但不得赤背或只穿背心。参加隆重集会或外事活动时,应着较新的制式警服,衣服颜色要一致,鞋袜要整洁。警便装不能混穿,休假或不执行任务时,可着便装。

二是仪表整洁。人民警察在警务活动中要注意维护仪表的整洁威严。不准披衣裳、敞怀、挽袖、卷裤腿、歪戴帽子、穿拖鞋和赤足。不准在警服外罩便服、戴围巾。男民警不准留长发、蓄胡子、留大鬓角或戴首饰;女民警不准留披肩发、浓妆艳抹、佩带首饰。要搞好个人卫生,保持外表干净、整齐、利落。

三是举止端庄。人民警察在行为举止方面要严格遵守有关警容风纪的规定。在公共场所,着装的人民警察不准边走边吸烟、吃零食,不准背手、袖手、挽臂和嬉笑打闹、席地而卧。同时也要遵守社会公德,体现出守纪律、讲文明、举止得体、训练有素的良好风貌。

第二篇:第三章 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

第三章

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

一、单项选择题

1、出现以下(

)情况时,鉴证业务的独立性将会受到“自我评价威胁”。 A、鉴证人员现在是或最近曾经是鉴证客户的董事或经理 B、鉴证人员的直系亲属或近缘亲属是鉴证客户的会计 C、收费主要来源于某一鉴证客户

D、受到有关单位或个人不恰当的干预

2、以下关于利用其他专家工作的表达不正确的有(

)。 A、即使注册会计师不能胜任某一专业服务,也可以接受委托,因为可以向其他注册会计师、律师、精算师、工程师、地质专家、评估师等专家寻求技术建议

B、在利用专家工作时,虽然注册会计师依赖专家的技术能力,但要对专业服务负最终责任 C、当利用其他注册会计师以外的专家时,注册会计师应当采取措施确保这些专家了解相应的道德要求

D、如果注册会计师某一业务需要利用专家工作时,当注册会计师了解到专家不遵守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时,不应承接该业务或应终止该业务

3、以下哪种情况注册会计师违背了保密原则(

)。

A、未经客户授权,前任注册会计师向后任注册会计师沟通了客户报表中的舞弊事项

B、注册会计师收到传票或法庭传唤,要求其接受法律诉讼或出庭作证时,注册会计师向法庭提供了客户的一些信息

C、同业检查中,注册会计师向检查者提供了客户的信息

D、注册会计师没有出于个人或第三方的利益使用或被合理认为使用了执业过程中获得的信息

4、多年以来,E公司与R会计师事务所建立了互惠合作关系:E公司以优惠价格向R事务所出租房屋,R事务所向E公司提供免费的财务咨询,除此之外,双方没有其他业务关系。按照双方签署的协议,这种合作关系将于2008年3月底到期。2008年1月,E公司被批准上市,R会计师事务所也取得了证券、期货资格,双方协商决定在自2008年起的连续五年里,由R事务所向E公司提供审计服务。为了遵循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你认为对双方最有利的做法是(

)。

A、提早于2007年底以前终止房屋租赁与财务咨询交易

B、R事务所以市场价格向E公司支付租金,并于2008年3月后不再向该公司提供财务咨询服务,且原提供咨询的人员不得参与审计

C、双方可以续签互惠合作协议,但R事务所必须指派不同的人员分别承担财务咨询和年报审计业务

D、R事务所以市场价格向E公司支付租金,并按市场价格向该公司收取财务咨询费用

5、F会计师事务所承接了K公司2007财务报表的审计业务。由于历史的原因,F事务所的大部分注册会计师或多或少均与K公司存在这样那样的联系。F会计师事务所因此特别注重保持审计的独立性。在下列各种情形中,导致相关的注册会计师不能加入K公司审计小组的是(

)。

A、甲注册会计师持有K公司20万元的债券,得知事务所安排自己参加K公司审计小组后,将债券转让给了本所不参加K公司审计小组的同事

B、乙注册会计师的街坊王女士是K公司的关键股东,乙父3年前从王家以略高于银行的利率借款5万元购房,此笔款项将与2年后到期

C、丙注册会计师的夫君于2007年3到4月份曾任K公司财务部门职员,后因工作需要转到K公司宣传部工作

D、丁注册会计师的配偶自2008年1月起担任K公司总经理的行政事务顾问

6、M会计师事务所正在考虑常年客户G公司2007财务报表的审计小组成员,并特别注意避免因构成“自我评价”而对独立性造成损害。出现以下( )情况时,相关的人员不应加入G公司财务报表审计小组。

A、甲注册会计师于2007年3月调入M事务所,此前已在G公司财务部任职,担任财务部门经理的业务助理

B、 乙注册会计师于2007年3月调入M事务所,此前已在G公司前台工作,担任专职打字员

C、丙注册会计师于2006年进入M事务所工作,从2005年开始,丙作为某计算机销售公司的业务员负责维护该公司销售给G公司财务部门的50台计算机的维修工作

D、丁注册会计师于2007年进入M事务所工作,此前一个月,丁作为某财务软件公司的技术骨干,为G公司设计了使用至今的财务软件基础,而丁并不担任本次的计算机软件测试的专家

7、下列哪项关于独立性的论述是正确的(

)。

A、独立性可能受经济利益威胁、自我评价威胁、关联关系威胁、外部压力威胁的影响 B、独立性不是审计程序应考虑的因素

C、独立性对财务报表是非实质性的影响

D、独立性不是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准则的要求

8、A会计师事务所在与审计客户L公司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前,需要就审计收费相关的内容进行商定。其中,L公司提出按以下列示的收费标准之一支付审计费用。假定你是A事务所指派的签约人员,你认可的收费标准是(

)。

A、按照审计后所确认的资产总额的1﹪的比例收取审计费用 B、按照未审财务报表列示的收入总额的1‰收取审计费用

C、按照注册会计师每小时500元、助理人员每小时200元的标准收费

D、按照标准审计报告5万元、保留意见3万元、其他意见不收费的标准收费

9、在以下各种情形中,最有可能削弱注册会计师应有的独立性的是(

)。 A、未按要求接受后续教育

B、按照资产总额的1%或利润总额的5%收取审计费用 C、后任注册会计师未能与前任取得联系

D、向帮助取得审计业务的有关人员支付回扣

10、在接受审计业务前,后任注册会计师应详细询问前任注册会计师以下问题(

)。 A、对现有审计报告公布后期后事项的意见 B、了解变更事务所的原因

C、会计政策不同时间的采用是否遵循一贯性原则 D、所有持续会计重要性事项的评估

二、多项选择题

1、乙会计师事务所承接了某建筑工程公司2007财务报表的审计业务后,为保证审计质量,决定通过向社会公开招聘的方式,为审计小组配备以下方面的专家,以弥补审计小组人员在相关知识、技能方面的不足。请指出,如果主审注册会计师因完全不了解以下(

)方面知识而聘请专家弥补自己的不足,则其违背了职业道德对专业胜任能力的要求。 A、基建工程决算会计

B、基建工程技术 C、工程增项图纸设计

D、基建工程结算审计

2、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经济利益对独立性的损害。可能损害独立性的经济利益因素包括( )。

A、收费主要来源于某一鉴证客户 B、对鉴证业务采取或有收费的方式 C、对鉴证客户存在密切的经营关系 D、可能与鉴证客户发生雇佣关系

3、以下哪些审计收费是允许的?(

)。

A、审计客户要求注册会计师出具标准审计报告,否则就不付费; B、审计客户按照审计后的净利润水平高低付费; C、法规认可按照审计对象的一定百分比收取费用; D、经法院或其他公共管理机构确定某一基础收取费用

4、T会计师事务所正在考虑承接M、N、L、K四家公司的2007财务报表的审计业务。由于在2007与这些公司有过各种各样的业务联系,T事务所不得不考虑这些业务连续是否构成审计业务的不相容工作。以下是T所与这四家公司的业务往来情况,你认为导致T所不能承接相应客户审计业务的情况是( )。

A、接受委托,派甲注册会计师为M公司设计材料收发业务的规章管理制度 B、接受委托,指派乙注册会计师在N上市公司担任独立董事

C、接受委托,指派丙注册会计师对L上市公司投资方投入的机械设备进行了评估 D、接受委托,派具有IT从业背景的丁注册会计师为K公司购买并安装了财务软件

5、下列各项中,符合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有( )。 A、 会计师事务所没有降低收费方式招揽业务

B、 会计师事务所为争取更多的客户对其能力做广告宣传 C、会计师事务所允许有条件的其他单位以本所名义承办业务

D、会计师事务所没有雇用正在其他会计师事务所职业的注册会计师

6、戊公司拟聘请A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其2008财务报表。B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了戊公司2007财务报表,出具了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以下涉及与B会计师事务所沟通相关的事项中,正确的有( ) 。

A、在与B会计师事务所沟通前,应事先征得戊公司管理当局的书面同意

B、如果戊公司不允许与B会计师事务所沟通,应询问其原因,并考虑是否接受委托

C、如果戊公司允许与B会计师事务所沟通,应提请B会计师事务所提供与2007财务报表审计有关的重要审计工作底稿

D、如果B会计师事务所未予答复,应考虑是否接受委托

7、E会计师事务所正考虑承接下列客户的审计业务。为此首先应当考虑本事务所的独立性。在以下所列的各个客户中,如承接其财务报表审计业务就可能损害E事务所独立性的客户包括( )。

A、由于E事务所2008失去了大量客户,导致其从甲公司收取的2007财务报表审计费用占该所全年业务收入的70% B、E事务所在与乙公司商定审计收费时,乙公司提出其2007财务报表的审计费用为本公司2008业务收入的0.5%,具体金额到2009年初确定 C、丙公司为中介公司,其业务包括为E事务所介绍审计客户。虽然丙公司2007年没有为E事务所介绍过几家客户,但双方还是续签了2008的合作协议

D、丁公司与E事务所已于2007年末达成口头协议,双方同意E事务所的现任主任会计师于2008年7月份借调到丁公司财务部门任职,借调费用为每月3万元

8、王莉是T会计师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其夫是S公司专门登记应收账款明细账的财务人员。T事务所承接了S公司2007财务报表审计业务后,由于事务所人员严重短缺,决定派王莉加入S公司审计小组,并特别要求项目经理对王莉的工作做适当安排,以维护审计的独立性。项目经理面对下列尚未安排具体人员的审计工作,可以安排王莉执行( )工作内容。 A、审查累计折旧的计提

B、函证银行存款,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C、审查当年发生的坏账损失

D、审查股本、盈余公积、资本公积

9、如果会计师事务所与鉴证客户存在密切的经营关系,且对于会计师事务所及鉴证客户明显重要,应当考虑的措施有( )。 A、终止经营关系

B、降低关系的重要性,使经济利益不重大,经营关系不重要 C、拒绝执行该鉴证业务

D、采取其他的防范措施将其威胁降至可接受水平

10、接受委托前,后任注册会计师与前任注册会计师之间的沟通,主要包括( )内容。 A、查阅前任编制的审计工作底稿

B、是否发现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存在诚信方面的问题

C、前任注册会计师与客户管理层在重大会计、审计问题上存在的意见分歧 D、前任注册会计师认为导致被审计单位变更会计师事务所的原因

三、判断题

1、A会计师事务所决定聘请高级工程师D作为本所承接的C公司财务报表审计小组的存货品质鉴定专家。据了解,D上月曾作为另一家事务所的存货品质鉴定专家参与了B公司财务报表的审阅工作,A会计师事务所决定不再要求D阅读相关的职业道德规范并加以书面确认。( )

2、张敏在作为执行东方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报表审计业务的注册会计师的同时,还有一份重要的兼职,即担任正中公司的常年投资顾问,且这份兼职收入占张敏全部收入的比例不低于50%。2016年初,张敏作为审计小组的成员,在对东方股份有限公司2015财务报表进行审计、发表了保留意见审计报告后,通知正中公司买进东方股份有限公司的大量股票。虽然正中的这一决策为正中公司和东方股份有限公司均带来满意的效果,但违反了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规范。(

)

3、注册会计师若与被审计单位的某位员工具有近亲属关系,就不得执行该客户的审计业务。(

)

4、所谓前后任注册会计师的交接,仅限于审计业务。其他如内部控制审核、财务报表审阅、基建工程的决算等业务,并不包括在内。( )

5、注册会计师只要在审计过程中保持了公正无偏的态度,在履行专业判断和发表审计意见时不依赖和屈从于外界的压力和影响,没有主观偏袒任何一方当事人,即可被认为恰当地遵守了独立性原则。( )

6、在跨国执行业务时,在禁止做广告的国家执行业务的注册会计师,可以在允许做广告的国家的报纸或杂志上做广告。(

)

7、经所在会计师事务所同意后,注册会计师可以为其他会计师事务所提供专业服务。( )

8、X事务所作为后任事务所首次接受了G公司2015财务报表的审计业务。在接受委托前,X事务所与作为前任的Y事务所进行了有效沟通。由于X事务所的审计小组成员在审计过程中没有发现需要与前任进一步沟通的事项,因此决定免去原定在接收委托后与X事务所的业务沟通。( )

四、简答题

1、ABC会计师事务所首次接受委托,承办V公司(准备上市)2015度财务报表审计业务,并于2015年底与V公司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假定存在以下情况:

(1)ABC会计师事务所以明显低于前任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收费承接了业务,并且,通过与前任注册会计师和当地相同规模的其他会计师事务所进行比较,签订了业务约定书;

(2)ABC会计师事务所与V公司签订的审计业务约定书约定:审计费用为1 500 000元,V公司在ABC会计师事务所提交审计报告时支付50%的审计费用,剩余50%视股票能否发行上市决定是否支付;

(3)ABC会计师事务所聘用律师协助开展工作,要求该律师书面承诺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提供服务; (4)V公司要求ABC会计师事务所在出具审计报告的同时,提供正式纳税鉴定意见。为此,双方另行签订了业务约定书;

(5)ABC会计师事务所向V公司和其他机构散发了印有宣传ABC会计师事务所具备证券期货业务审计资格、业务能力、人员能力等方面的精美的小册子。

要求:请分别上述5种情况,判断ABC会计师事务所是否违反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并简要说明理由。

第三篇:第三章 我国公务员职业道德现状

一、.单选题

1.当下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的最高目标的趋势是(B )

A.让人民生活富裕

B.让人民满意

C.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

D.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公仆

2.贯穿公务员群体意识形态中的一条红线是( A)

A.政治认同感

B.道德认同感

C.社会认同感

D.法律法规的约束

3.1979年,中央下发《关于实行干部考核制度的意见》,将国家工作人员的(C )列为考核的第一要素。

A.政治素质

B.文化素质

C.道德素质

D.专业素质

4.2006年一月,《公务员法》正式实施,考核内容较之《暂行条例》而言,在“德、能、勤、绩”的基础上增加了对(A )的考察。

A.廉B.才C.忠D.情

5.继公务员法颁布实施后,公务员管理工作发展史上又一件具有重要意义的大事是( B)

A.组建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

B.国家公务员局的成立

C.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D.干部教育培训格局的形成

6.《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最大的亮点是( C)

A.建设阳光政府

B.保障公民知情权

C.将信息公开变成政府的法定义务

D.权力运行公开透明

7.具体到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方面,科学发展观主要体现在( A)

A.公务员政绩观上

B.公务员道德观上

C.公务员职业观上

D.公务员荣辱观上

8.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C )

A.社会主义荣辱观

B.爱国主义

C.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D.时代精神

9.道德产生的源泉是(A )

A.社会大环境

B.文化积淀

C.思想认识

D.公共事务管理

10.(A )是人们的政治信仰和世界观在奋斗目标上的具体体现,是公务员尤其是领导干

部的精神支柱,也同样是他们拒腐防变,永葆先进性和人民公仆本色的根本。

A.理想信念

B.道德追求

C.社会实践

D.核心价值

11.使职业道德建设流于形式的一个重要原因是( B)

A.缺乏严格的公务员绩效评价制度

B.缺乏规范化的管理制度

C.缺乏监督制度

D.规章制度不完善

12.机关之所以出现“慢、懒、粗、需”的问题,主要原因是( C )

A.缺乏奖惩制度

B.缺乏监督制度

C.缺乏绩效竞争激励机制

D.责任追究不到位

二.多选题

1.改革开放以来,干部选拔采用了(ABCD)标准

A.革命化B.年轻化C.知识化D.专业化

2.各级公务员主管部门进行职业道德建设的首要目标是(AB )

A.强素质B.树形象C.业务精湛D.作风过硬

3.就“迅速实现富强民主的现代化国家”等一系列理念而言,公务员群体拥有的群体人格特征是(ABD )

A.政治认同度高 B.现代气息浓烈 C.作风过硬 D.人格表现多样化

4.各级政府的领导者以及其公务人员,常表明以“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为己任,它已成为一种普遍共识,这种共识具体体现在(AC )

A.为职尽责B.为党尽责C.为民尽责D.为政府尽责

5.新时期公务员的进取心态具体落实在三个层次上,分别是(BCD)

A.新要求B.观念新C.措施新D.新环境

6.公务员职业道德具体制度建设的作用有两个,分别是(AB )

A.追惩B.预防C.管理D.教育

三.判断题

1.2008年5月,以建设阳光政府、保障公民知情权为宗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V

2.官员财产申报制侵犯官员隐私,不应实施。X

3.行政“懒”作为是指任务布置了没有回音,计划了没有行动,开头了没有结果。X

4.当前,在日常行政活动中最常见的公务员职业道德问题就是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V

5.“十五”期间,全国各省市GDP指标全部超额完成,说明GDP能够提升政绩,所以只用GDP做指标是合理的。X

6.公务员道德建设有两个层面,一是公务员个体自身通过学习、内省等加强其个人道德修养;

二是外部力量通过一系列的制度或措施,来实现公务员的从业道德符合社会和公众对他的要求。第一个层面属于通过“他律”来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第二个层面属于通过“自律”来促进公务员良好职业道德的实现V

7.公务员道德建设是一项长远建设任务,具有复杂性、多样性、发展性的工作特点。V

8.《关于实行干部考核制度的意见》指出干部考核要坚持“公开竞争,择优录取”的原则,从德、能、勤、绩四个方面进行考核。X

9.成就感是职业道德中更为基本的要求。X

10.《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决定成立国家公务员局,由人事部管理。X

11.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国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坚持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思想政治建设为基础,以干部教育培训和反腐倡廉建设为手段,不断加强制度建设,不断走向成熟化、系统化和制度化的健康发展轨道。V

12.由于监督范围未予限制,会起到防止监督出现“空白”和“死角”的现象,因此对实践操作是十分有利可行的。X

四.简答题

1.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取得了那些成就,表现在哪几方面?

答:

(一)公务员群体素质普遍提升

1、公务员群体文化层次大幅提升;

2、政治认同程度高;

3、职业责任心强烈;

4、拥有求新求变的进取心态。

(二)相关制度法规不断健全

1职业道德规范建设的历史性脚步;2公务员法揭开的道德规范建设新篇章。

2.国家公务员的行政职业道德可以分为哪四个互为表里的层面?

答:第一,是公务员个人层面的行政道德,如公而忘私、自省自律等。

第二,是行政职业道德,如公正廉洁、忠于职守等。

第三,是行政组织伦理。主要指与行政组织的程序与制度相关的伦理道德,如程序公正、组织信任等。第四,是公共政策伦理,即公共利益和个人偏好之间关系的伦理,涉及个人选择与社会价值之间的关系。

3.绩效评估如何使公务员队伍处于优化状态?

答:第一,绩效评估有助于完善公务员晋升、退出机制。

第二,绩效评估有助于提升公务员素质和能力。

最后,绩效评估促进了公务员之间的沟通。促进了上下级的相互了解和信任,提高了公务员管理的工作效率,最终优化公务员队伍,提高整体素质,形成有效的竞争激励机制和新陈代谢机制,提高政府行政工作水平。

4.我国公务员的职业道德失范问题普遍存在于各级各类公务员队伍中,可以概括为哪几个方面?

答:一是一些公务员缺乏责任意识,行政不作为现象显著。

二是一些公务员公仆意识淡化,还未树立起为社会和公众服务的道德观念。

三是一些公务员缺乏道德自律意识。

四是公权滥用、以权谋私、贪污腐败现象仍未得到有效遏制,可能会呈现蔓延趋势。

5.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的经验及表现?

答:(一)持续强化具体制度建设

1.建立了对国家公职人员的考察制度;

2.建立国家奋务员回避制度;

3.建立政务活动公开制度;

4.完善国家公职人员财产申报制度;

(二)加强公务员职业道德培养

1.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3.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第四篇:第三章我国公务员职业道德现状

导言: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转型时期,社会的急剧变革和经济体制的渐进转轨并行不悖,而一快一慢之间,一方面实现了经济的繁荣、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给社会各个群体带来未曾体验过的挑战和冲击。

对于我国公务员而言,作为政府管理社会事务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他们面对越来越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越来越繁重的科学发展任务以及越来越多元的精神追求,在推进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中同样发挥着越来越“显眼”的作用。在职业道德建设这一特定领域内,挑战有之,机遇同样存在。改革开放30年来,公务员群体的行政作为,渐渐成为时代发展的重要风向标,其中极为重要的推动力,就来自我国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所取得的不菲成绩与宝贵经验。

另一方面,在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部分公务员存在着心理压力大、宣泄出口不畅、焦虑困惑多、心态不平衡、适应制度变革和环境变迁的能力弱等新的问题。从当下的公务员道德实践看,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中的种种问题,大多肇始于公务员对于自身及其所处环境变化的应对失策。成绩令人欣喜,问题引人深思,对现阶段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现状的研究,将成为未来中国公共管理事业成熟之路上独一无二的第一手材料。第一节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的成绩与经验

随着近年来我国政府自身改革和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大,公务员队伍的整体素质正处于大幅“跃升”阶段,执政能力和行政效能不断加强。就职业道德层面而言,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各行各业涌现出的一大批道德楷模中,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各类公务员并不在少数,这些公务员中的道德楷模,以敢为人先的勇气、革故鼎新的锐气,重新“定义”了新时代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的内在涵义。

2009年8月,第七届“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和“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评选表彰如期举行,共表彰49位个人和3i个集体。这些具有“现代感”的公务员表率,叫响了公务员的称号,塑造了公务员的良好形象,加强了公务员队伍建设的力度。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会见部分代表时表示,“人民满意”这四个字说起来简单,但做起来非常不容易。让人民满意,要求公务员对人民怀着深厚的感情,勤勤恳恳为人民工作。“群众在我们心中有多重的分量,我们在群众心中就有多重的分量。”温家宝总理的话,是对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方向的一种肯定,也督促我们对职业道德建设取得的成绩和经验加以总结。

一、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的成绩

在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温家宝代表国务院表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正在成为当下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的最高目标。在不断涌现的道德楷模的典型带动下,现代公务员群体主动强化职业道德,以宽广的胸怀思考,为公众的福社做事,为有益于社会而尽责。从整体上看,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反复尝试为全社会树立榜样,引领宽容、和谐的社会风气,无论是在自身素质建设方面,还是在强化职业道德的制度建设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公务员群体素质普遍提升

在过去,对公务员的典型描述便是“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相对照,反差不小。所以一直以来, “强素质、树形象”都是各级公务员主管部门进行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的首要目标。围绕这一目标,通过多年大规模培训和实践锻炼,公务员队伍结构不断优化升级,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

2009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国家公务员局局长尹蔚民在全国行政机关公务员管理工作会上表示:“目前,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过硬、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队伍正在形成。”据尹蔚民介绍,从知识结构上看,公务员的公共管理、市场经济、法律以及计算机等知识得到补充;从能力结构上看,公务员的依法行政、公共服务、应对突发事件、学习创新等能力有了很大提升;通过大力培育弘扬公务员精神,深人开展做 “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和行为规范教育实践活动,队伍作风建设得到加强。①

2010年,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中央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广大公务员兢兢业业、勤勉尽责,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对广大公务员多年来持之以恒的队伍建设给予了很高的正面评价。从过去的“墉墉懒懒”到如今的“兢兢业业”,公务员群体职业素养进步神速,引人注目。

1.公务员群体文化层次大幅提升

统计数据显示,1978年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干部占全国干部总数的 18. 02% , 1998年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干部占全国公务员总数的45. 52%。②

改革开放以来,干部选拔采用了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 “四化”标准,衡量人才“知识化”水准的学历成为公务员职业的重要考核目标之一。进人21世纪,信息化的普及使得公务员能够第一时间及时掌握新理论、新信息、新技能,文化层次继续大幅度“跃升”。以学历水平为例,中央党校学者沈传亮在 2005年抽样200多名处级及其以下公务员所作的调查显示,公务员的第一学历中,初中学历占总体样本的a. 7%,具有高中或者中专学历者占22.0%,专科学历者占37.1 %,本科学历者占 37.4%,研究生学历者占2. 8%。这份21105年的抽样调查表明,公务员群体中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达到了76.9%,在1998年基础上又增加了 30. 38个百分点。简言之,公务员的学历水平在1998年到2005年得到了迅速提升,而厅局级公务员的学历水平也己经达到相当高度。从学历水平这一项上观察,公务员拥有的职业素质资源已相当雄厚。③

2009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国家公务员局局长尹蔚民在国家公务员局成立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行政机关公务员管理工作会议上又拿出了新“数据”。他指出,从学历上看,大专以上人员占总数的比例由 1992年的30 %,上升到2007年的86%。比之中央党校学者2005年的学术调查数据,公务员局拿出的官方统计使得公务员学历水准又上新台阶。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形象好的行政机关公务员队伍正在浮出水面。

a.政治认同程度高

在市场经济的道路上,我国才刚刚步人正轨不久,改革和发展的既定目标并非一朝一夕就会“立等可取”。由于我国正处于体制转型下的关键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方面的“变化”和“波动”,使得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或被动或主动地随之呈现出复杂、多变的新局面。对公务员群体而言,与人民群众同处社会变革的“历史三峡”之中,其职业道德状况自然也呈现出越发多元并存的态势。但在中国公务员呈年轻化、高学历的背后,我们同样欣喜地发现,贯穿公务员群体意识形态中的一条红线是基本的政治认同感,即认同中国共产党、中央及地方政府、国家政策和方针以及国家、社会与自己的职业角色。

公务员对党、政府、政策、社会、职业存在的种种积极认同,都反映了公务员群体谋求在一个民主、法治、稳定、和谐、富足的社会中生活的内在期望和愿景。就“迅速实现富强民主的现代化国家”等一系列理念而言,公务员群体与党中央、国务院在理论认同、政治认同、感情认同和实践认同等方面,皆保持着最大限度的兼容性和契合度,拥有一份“政治认同度高、现代气息浓烈、人格表现多样”的群体人格。

正是由于拥有强烈的、共同的政治认同,公务员作为一个整体才会发挥出种种合力而沿着“科学发展观”的既定目标坚定不移地前进,在杭洪抢险、非典侵袭、冰雪灾害、汉川、玉树地震以及一系列突发事件面前未曾出现摇摆。在经历并全力参与处置所遇大事、难事中,经受了非常考验,进一步增强了为大局服务、为人民服务、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捍卫者的自觉性与坚定性。此外,良好的政治认同,保证了公务员群体可以踏踏实实地塑造诚实劳动、人人平等、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低调有为地创新和健全社会管理体制,使得他们有足够的底气来应对复杂多元的时代,在创新性与传承性共存、功利性与超越性转换、个体性与社会性结合、世界性与民族性统一中,始终发挥人民群众主体作用,始终注重保障公众参与公共事务的各项权利,游刃有余地制定“游戏规则”,并尽职尽责。

3.职业责任心强烈

与职业道德抽象的德行约束不同,责任感始终与某一项具体“责任” 紧密连在一起。责任感是职业道德中更为基本的要求。富有吸引力和凝聚力的政府,必须保证其公务人员能够尊重和善待人民群众,保护公民权利。正是基于公务员职业道德的最大公益性要求,我国公务员群体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各级政府的领导者及其公务人员,常表明以“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为己任,它已成为一种普遍共识,而不仅仅是挂在口边的说辞。

具体表现为:其一,为“职”尽责。用良好的职业行为赢得社会公众的承认,是现时代公务员格守的职业底线。每一个岗位都有明确的岗位职责,用古训表述就是“在其位,谋其政,尽其责”,用俗语表述就是“爱一行、精一行、兴一行”,用白话文解释就是“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其二,为“民”尽责。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落实到具体事务中就是为民尽责,而非为“官”尽责,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工作中,多替百姓想想,多提建设性意见是责任心强的表现,埋头苦干、任劳任怨也是责任心的表现。在从新闻媒体中听闻的公务员公开言论中,对腐败表示的深切忧患、对“三农”间题的高度关注、对基层民主的积极态度都表明公务员具有较强的政治责任心。

4.拥有求新求变的进取心态

众多公务员普遍认为自身职业需要积极进取。进取心是拥有一个健康积极心态的重要标准。时代在变,社会在变,公共管理岗位的要求也在变,积极学习新东西、练习新本领、提出新思路,正在成为对一个合格的公务员标准描述。因岗设人而非因人设岗的新公共管理理念正在逐渐普及,没有进取心,会遭到淘汰。

新时期公务员的进取心态具体落实在三个层面上。首先,观念新,敢于认同并接受新公共管理的时代理念。第二,措施新,面对政治鉴别能力、依法行政能力、公共服务能力、调查研究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等新时期新要求,公务员敢“新”,想“新”,会“新”,破题的勇气与能力都值得肯定。第三,新,还落实在环境上。创新需要合适的土壤,营造良好的社会管理“新”环境,一大批公务员正在努力的营造着新的民主法治环境和充分的权利保障氛围。

(二)相关制度法规不断健全

关于公务员职业道德的制度建设一直未曾停歇,自改革开放以来,虽然中国的公务员制度建设起步较晚,但并没有急于求成地照搬他国经验,职业道德规范建设的成就一步一个脚印。从试点建设到《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的出台,再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的颁布实施,凭借着 “中国式”制度建设的执着和努力,公务员职业道德的制度建设伴随着公务员制度的全局性变革步人正轨。现代化、规范化、科学化的公务员制度业已基本形成,职业道德的渐进性养成有条不紊地推进。

1职业道德规范建设的历史性脚步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经济体制改革的脚步越来越快,作为上层建筑的政治体制必须跟上改革的步伐才能够保障改革大业的发展。

在改革的源头,关乎国家干部的道德规范建设被优先列人改革序列。 1979年,中央下发《关于实行干部考核制度的意见》,指出干部考核要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从德、能、勤、绩四个方面进行考核,并将国家工作人员的道德素质列为考核的第一要素。1981年,中共中央十一届六中全会将“德才兼备”的用人原则明确化,形成了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四化”具体方针。

1986年《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中明确指出,“在我们社会的各行各业,都要大力加强职业道德建设。首先是党和国家机关的干部,要公正廉洁,忠诚积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反对官僚主义、弄虚作假、利用职权谋取私利。”由此,国家干部职业道德建设从以往的思想政治建设中分离出来而被正式提出。标志着从20世纪 8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明确意识到行政管理作为一种职业必须有明确的职业道德规范。

1987年10月,党和国家针对行政职业道德规范建设趁热打铁,在十三大明确提出建立和推行国家公务员制度,以应对国家工作人员管理中遇到的制度缺失。1988年3月,中央专门成立了管理公务员的主要机构— 国家人事部,标志着国家公务员制度开始向实施阶段过渡。

2公务员法揭开的道德规范建设新篇章

党的十三大之后,我国对干部人事制度加大了改革力度,开始新的探索。1993年,《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正式实施。《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在总则、义务与权利、录用、考核、奖励、纪律等各方面都规定了公务员的职业道德要求,奠定了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的制度基础,使我国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开始具有分级分类的特点并向制度化方向迈进。

2002年2月,为了贯彻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三个代表”和“以德治国”的要求,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和《中共中央关于印发<公民道德实施纲要>的通知》,人事部印发了《国家公务员行为规范》。其内容包括政治坚定、忠于国家、勤政为民、依法行政、务实创新、清正廉洁、团结协作和品行端正八个方面。从具体制度上规范了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的标准和具体要求,标志着我国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向制度化方向又迈了一步。2005年9月,在全国实施公务员法工作会议上,曾庆红提出32字的“公务员精神”,即: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格尽职守、廉洁奉公,求真务实、开拓创新,顾全大局、团结协作。

2006年1月,在借鉴国内外大量经验的基础上先后13次易稿的《公务员法》正式施行,把加强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推进到更加具体的实践工作中去。考核内容较之《暂行条例》而言,在“德、能、勤、绩”的基础上增加了对“廉”的考察,促进公务员树立廉正无私的观念,督促他们能够廉洁奉公执法,为人民办事。2007年1月,中组部制定(X2006-2010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推进了以《千部教育培训条例》为主体的制度体系初步形成,完善了分层次、分类别、多渠道、大规模、重实效的干部教育培训格局,也使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更加制度化、系统化和具有针对性。

2008年,经过两次分合的人事部与劳动部,在政府机构改革中再次握手,组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同年,《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决定成立国家公务员局,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管理。国家公务员局的成立,是继公务员法颁布实施后,公务员管理工作发展史上又一件具有重要意义的大事,由于建立了推进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的主导机关,职业道德规范体系建设迎来了新的高峰。

二、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的经验

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国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坚持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思想政治建设为基础,以干部教育培训和反腐倡廉建设为手段,不断加强制度建设,不断走向成熟化、系统化和制度化的健康发展轨道。尤其是《公务员法》颁布实施以后,随着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公务员队伍不断完善分层分类管理,逐步形成了以领导干部职业道德建设为重点,突出分类特点,适合公务员队伍各类职业特点的职业道德规范体系。总结其历史经验,持续不断的制度建设以及道德熏陶,是职业道德建设取得阶段性渐进改革效果的关键。

(一)持续强化具体制度建设

公务员职业道德具体制度建设的作用,一个是追惩,一个是预防。当公务员违反了法律上已经确立的禁止性规范时,就要依法追究行为人的法律责任。而在没有发生违反法定的廉政义务的行为之前,法律对公务员作出了一定的前置性义务规定,以便规范、抑制和监督公务行为,防止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从总结经验的角度观察,职业道德规范性制度建设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归纳。

i建立了对国家公职人员的考察制度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定期对所任命的人员从德、能、勤、绩、廉等方面进行必要的考察。监督权是宪法和法律赋予人大及其常委会重要的、经常行使的一项职权,由于监督范围未予限制,在理论上防止了监督出现“空白”和“死角”。而在实际操作中,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对于国家公职人员“例行”制度性考察,渐渐从“看上去”轰轰烈烈、效果却无影无踪的不成熟状态成长起来,一点点摆脱徒有虚名的地位,成为督促公务员强化职业道德的考察常态。据南方日报报道,在广东省湛江市,徐闻县人大常委会联合县委组织部组成考评小组,走访上万名干部群众,对tos 名主要是国家公职人员的考评对象进行调查,形成点评报告,并在此基础上组织各界代表投票,结果6人考评为“不称职”,徐闻县委给予免职处理。

2.建立国家奋务员回避制度

2x09年,广州通过《广东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办法》,对“应聘人员与事业单位负责人员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或者近姻亲关系的,不得应聘该单位负责人员的秘书或者人事、财务、审计、纪检岗位以及有直接上下级领导关系的岗位”,在国家工作人员回避制度实践中积极进行探索。虽谈不上有多少新意,但回避的范围更大,要求也更具体。

回避制度是一项为防止公务员因亲属关系给国家行政管理带来损害而确立的人事制度。回避制度能够防止在公务员的录用、调动、晋升以及奖惩等方面可能产生的腐败现象,从而保证公务员依法执法公务。改革和完善公务员回避制度,推动传统单一封闭、缺乏弹性的于部人事制度向开放、以绩效为本的现代行政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变迁,塑造出专业、高效、精简与机制健全的公务员团队,本质上是政府公共服务再造的根本内容。

3.建立政务活动公开制度

“阳光”,一直以来都象征着政府公务员廉洁透明的职业操守。阳光照耀之处,正是道德阴暗面难以生存之地。2008年5月,以建设阳光政府、保障公民知情权为宗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舆论普遍认为,该条例是近年来中国政府的重大制度创新,也是中国政府变革和民主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必将对建设阳光政府起着决定性影响。条例最大的亮点,是将信息公开变成了政府的法定义务。“公开是原则,不公开是例外”。这一根本转折显示了中国打造阳光政府的勇气,是继《行政诉讼法》、(行政许可法》之后政府改革、重塑道德形象的 “第三次重大革命”。

实践表明,权力运行公开透明是防治道德失范问题屡屡“犯案”的一剂良方,透明度越高,对公务员职业道德的正向强化作用也就越有力。①

4.完善国家公职人员财产申报制度

公职人员财产申报制度也不是一个道德他律方面的新话题了。早在 I995年,中纪委和组织部就出台文件要求处级以上千部申报财产。在十七届四中全会上,官员财产申报制度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2009年I月1日,新疆阿勒泰等地开始进行官员财产申报制度试点,阿勒泰地区公示55名初任副县级干部财产(公开)申报表,普通民众均可查阅。2009年春节后,浙江慈溪市更是一口气公示了700多名干部的财产。对此,有人为此推进了公务员道德监督而叫好,也有人质疑其仅仅是作秀,于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无甚帮助。

2009年2月28日,温家宝总理跟网友交流的时候,称建立官员财产申报制是正确的。中纪委、监察部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负责人也都肯定了财产申报公开制度。总之,就目前情况来看,制定这一制度的条件已经基本具备。公务员职业道德的进一步强化,仍然值得期待。

(二)加强公务员职业道德培养

国家公务员道德集公共美德与私人美德于一体。就行政职业道德而言,可以分为互为表里的四个层面。第一,是公务员个人层面的行政道德,如公而忘私、自省自律等。第二,是行政职业道德,如公正廉洁、忠于职守等。第三,是行政组织伦理。主要指与行政组织的程序与制度相关的伦理道德,如程序公正、组织信任等。第四,是公共政策伦理,即公共利益和个人偏好之间关系的伦理,涉及个人选择与社会价值之间的关系。

培养出具有上述四种行政职业美德的公务员,是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的最终目标,我们期待能够培养出有着如下骨血的国家公务员们:当部门利益与公共利益发生冲突时,他们勇敢地站出来,将真相告知公众;在炒作、作秀风行的年代,他们为了教育、环保等重大公众议题行走在间题第一线;在信奉自我实现的时代,他们依然主动担当,位卑未敢忘忧国;他们睿智、直言,不遗余力地为中国进步提供当代智慧。

I.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具体到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方面,科学发展观主要体现在公务员政绩观上。当前,一些地方官员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仍然存在认识和实践方面的巨大差距。2008年第3期《燎望东方周刊》刊载文章指出,苏北作为化工业聚集区,安全事故、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发展之痛,给和谐社会带来了不和谐之音。而苏北官员在公开场合经常说的一句话是“宁可毒死,不要穷死”。显然,这与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理念格格不入。如何发展,一味求富还是发展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急功近利的政绩与群众长远生存环境恶化之间孰轻孰重,考验着政府公务员尤其是领导干部的政绩观和发展观,更考验着公务员的职业道德水平。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其“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体建设要求中无疑蕴含着极为丰富的道德精神。道德可以把一个社会共同体中的每一个单个的个体整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使社会共同体获得稳定和谐的秩序。同理,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整合了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促使公务员更加坚定理想信念,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了精神动力。

到202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之一是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良好道德风尚、和谐人际关系进一步形成。公正、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也是公务员职业道德的重要价值追求。

3.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对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二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对于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增强廉洁从政意识,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三、强化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的着力点

(一)法律体系框架明晰

自公务员法颁布以来,国家公务员法律体系的模型大体如下表,而如何将这一血肉尚未丰满的职业道德建设骨架填充得饱满丰润,努力的方向是确定的。衰格一① ┌───────────────┬────┐ │法律 │位阶 │ ├───────────────┼────┤ │国家公务员法 │基本法律│ ├───────────────┼────┤ │国家公务员管理条例 │法律 │ │国家公务员考试录用条例 │ │ │国家公务员职位分类条例 │ │ │国家公务员考核条例 │ │ │国家公务员职务升降条例 │ │ │国家公务员工资条例 │ │ │国家公务员工作纪律条例 │ │ │国家公务员培训条例 │ │ │国家公务员辞职辞退条例 │ │ │国家公务员退休退职条例 │ │ │国家公务员申诉控告条例 │ │ ├───────────────┼────┤ │国家权力机关公务员考试录用细则│法规 │ │国家审判机关公务员考试录用细则│ │ │国家检察机关公务员考试录用细则│ │ │国家行政机关公务员考试录用细则│ │ │专门技术类公务员考试录用细则 │ │ │公务员特种考试录用细则 │ │ └───────────────┴────┘

(二)监督体系愈益完善

“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是基于政治规律而高度浓缩的名言警句。毋庸置疑,要减少腐败,就要对权力进行限制。制衡的制度建构不外是两种,一种是来自社会的外部制约,另一种是制度内部的相互监督和制衡。就现在的监督体系而言,围绕权力机关的监督,我国已经搭建了司法机关监督、行政监察、党的监督、人民的监督以及舆论监督在内的一整套监督体系,机制越发健全。

1.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各种监督机关,各自都有相应的监督工作人员

首先,监督体系内各成员监督意识到位。能够以强烈的使命感和高度的责任心自居,增强行使监督权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勇于履行法定职责,敢于监督任何违法失德的行为。其次,监督范围到位。监督体系内多方配合,有效防止了监督出现“空白”和“死角”。再次,监督力度到位。及时听取被调查部门的整改情况报告,并做好跟踪监督工作。

2.公务员职业道德监督规章制度从不完善下起步

规范我国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公务行为的廉政立法规范和法定程序还不健全。到目前为止,由于我国还没有制定出有关廉政建设方面的法律,因此,如何使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的行政行为严格遵循法律、法规,使其实施行政管理的范围、内容、方式、程序、效力等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还是一个没有完全解决好的问题。好在这些间题往往都是监督体系建设中的热点问题,其逐步改善,也就显得并不遥远。

(三)绩效体系初见成效

公务员绩效体系,是指各级国家行政机关按照法定管理权限,依据一定的程序、方法及标准,对公务员的工作绩效状况进行科学评估,以此作为奖惩、培训、辞退及调整职务、级别和工资的依据的制度。①公务员绩效评估是政府绩效评估的重要环节,是提高政府绩效的重要手段。

从干部人事制度到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过程中,我国公务员绩效评估取得的巨大成就是举世瞩目的,构建科学的公务员绩效评估体系对于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提高行政机关的工作效率,提升公务员素质和能力,建设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有着重要的意义。

迄今为止,关于绩效评估的试点,将进一步促使公务员队伍处于优化状态。第一,绩效评估有助于完善公务员晋升、退出机制。第二,绩效评估有助于提升公务员素质和能力。最后,绩效评估促进了公务员之间的沟通。促进了上下级的相互了解和信任,提高了公务员管理的工作效率,最终优化公务员队伍,提高整体素质,形成有效的竞争激励机制和新陈代谢机制,提高政府行政工作水平。

(四)培训体系渐成热点

近年来,我国开始着重加大公务员的培训力度,“十五”期间全国开展各类公务员培训超过了1700多万人次。《公务员法》强化了公务员的培训制度,提出“国家建立专门的公务员培训机构”,“对公务员进行分级分类培训”。培训种类涉及初任培训、任职培训、专门业务培训、在职培训 和后备领导人培训,涵盖了公务员职业生涯的各个阶段。

目前,我国对于公务员的培训工作越来越重视。“十一五”期间,行 政机关公务员培训的基本目标是:五年内对全体公务员普遍轮训一遍,使 公务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明显提高,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本领显著增强。在此期间,大力提高公务员的政治鉴别能力、依法行政能力、公共服务能力、调查研究能力、学习创新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处理复杂间题能力和心理调适等能力。

下一步,公务员培训应以条例形式立法,加以规定。条例中要着重解决以下几个间题:公务员培训制度与公务员的考试、录用、考核、晋升、奖惩等制度的协调配合,公务员培训的管理制度和组织程序,公务员参加培训的权力与义务,公务员培训的目标和规划,公务员培训的经费、师资、教材、课程。只有解决了上述间题,才能使公务员培训制度走上法制化轨道。① 第二节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公务员的职业道德失范间题普遍存在于各级各类公务员队伍中,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一是一些公务员缺乏责任意识,行政不作为现象显著。公务员缺乏责任意识、行政不作为的表现可以概括为“慢、懒、粗、虚”。“慢,,就是推一推,动一动,不推不动;“懒”就是部门之间各行其是,推委扯皮、患得患失;“粗”就是做事不求精细化,执行政策生搬硬套;“虚”就是任务布置了没有回音,计划了没有行动,开头了没有结果;二是一些公务员公仆意识淡化,还未树立起为社会和公众服务的道德观念。一些公务员淡化甚至完全抛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是把自己当作人民的公仆。主要表现就是将国家赋予的权力作为交易的筹码,把个人的好恶及私心杂念带到工作中来,在权力运作中拘私舞弊,以权谋私,亲近疏远,就易避难,脱离群众;三是一些公务员缺乏道德自律意识。为官者要清廉,当权者要自律,是公务员为官从政的起码职业道德,作为党和政府的各级领导干部更应如此。但一些公务员却缺乏廉洁自律意识,不能认清为谁掌权、怎样用权的问题,搞特殊、破规矩、谋私利,使手中的权力异化、私有化、工具化,不能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四是公权滥用、以权谋私、贪污腐败现象仍未得到有效遏制,可能会呈现蔓延趋势。尽管当前我国公务员的职业道德总体水平是呈上升趋势,主流是积极的、进步的,但是,我国公务员的职业道德失范问题仍然存在,如果任其发展,后果将不堪设想。

当面对公共管理事务之时,公务员自身这些公益与私利剪不断的纠葛,将使得表与里或名与实、正与负或得与失、治标与治本、一时与永久、局部与全局等关系问题的选择越发具有不确定性,公务员如若处理不当或顾此失彼,很容易产生负效应,随之带来一系列隐忧、后患及其副作用,必然也就加重了公务员道德迷失的程度,造成了当前公务员职业道德失范的种种乱象。

一、责任意识有待加强

当前,“公务员是一种职业”的说法基本得到了广大公务员和其他社会阶层的认可。公务员既不是纯粹的、完全大公无私的“公共守夜人”,也不是一心追求为己私利的“理性经济人”,而是根据行政环境和社会发展状况变化而进行理性选择的“比较利益人”。作为国家政策的执行者,公务员在理论上本应代表国家利益,并追求公共利益的最大化。但同时,作为某一个私人角色,他仍然有着追逐个人私利的正当动机。当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公务员有可能会选择损害公共利益而维护个人利益。

在我国目前的公共事务管理中,“虽在其位、难谋其政”的行政不作为或不积极作为是最常见和最典型的公共行政道德失范现象,充分说明部分公务员责任意识缺乏,自我本位主义色彩浓重。以前,往往只对公务员滥用职权、越权行为等违法犯罪行为进行间责,而行政不作为因易被忽视而乏人间责,未能将公务员违反道德规范的行为也纳人到行政问责范畴,多数以违反党规党纪的形式进行党内处分。长此以往,导致一些官员为避免因“做多错多”而触犯“法律责任”,而对“道德责任”视而不见。

具体来说,“慢、懒、粗、虚”的行政不作为表现体现如下:

(一)行政“慢”作为

人民日报曾有评论对“慢作为”作如下描述:习惯于按部就班,不论问题的难易缓急,都是研究研究,请示领导后再答复,使一些当天可以处理的事宜不能迅速处理。对于公共行政事务处理反应迟缓这一职业道德陋习,从某种意义上说,比之“不作为”、“乱作为,,,问题更为严重。毕竟, “慢作为”比较隐蔽,难以被察觉;即便被察觉了,也难以给予“定罪”。换句话说,“慢作为”就像是糖尿病,看起来没事,可实质上隐患大,并很可能会危及“生命”,即政府公共管理职能的正常行使。

(二)行政“懒”作为

“懒政”这个原本在辞海中难觅芳踪的新生词,因为当下公务员职业道德的缺失,多次进人公众的视线。政府部门的“懒政”行为,集中体现在处理国计民生间题时,作风粗暴,凡事武断专行,只求“便于管理”甚至“无需管理”,乱搞“一刀切”。但凡懒政者,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见事能躲就躲,能推就推,事不关己,高高挂起,遇到问题常常作壁上观,以至重大决策可以搞成“脱口秀”那般简单。总而言之,行政“懒”作为者心中从无衡量群众根本利益,懒于在公共事务管理中“换位思考”。

(三)行政“粗”作为

“粗”作为的公务员往往给人一种患有“工作懈怠症”的假象:他们关注物质和娱乐,工作热情消失,以至于上班时间上网聊天、浏览股票、玩游戏,而面对公共服务的“本行”,却办事拖拉、漫不经心,生吞活剥。而实际上,呈现出懈怠状的个别公务员,所患之病甚至称不上“心”病,因为他们并没有把人民群众的利益真正揣在“心”里。“粗”作为者缺乏 “挤”和“钻”的公务员职业道德精神。不愿意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不愿意超脱出具体的工作任务、超脱出频繁的送往迎来、超脱出复杂的人际关系。工作死板、教条,就书本学书本,不能有效地用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解决问题的能力薄弱。

(四)行政“虚”作为

“虚”就是任务布置了没有回音,计划了没有行动,开头了没有结果。在报端,经常出现这样的事例。同样是贫困落后地区,其一是以弄虚作假、谎报“军情”脱去贫困“帽子”,来显示自己的“政绩”,借以“升官”,其实贫困依旧或者更趋恶化。其二是心安理得,把贫困“帽子”牢牢保住,不必费力去搞什么经济建设,甚至扬言执“帽”有功,摘“帽” 有罪,其实还是“等、靠、要”老一套,骨子里仍然是“虚假行政作为” 的拥夏 0

二、公仆意识有待提高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总结巴黎公社经验时曾经指出:“同旧的那些保护少数剥削者利益而纯粹压迫人民的官吏相比,工人阶级国家政权的一切公职人员则应该成为社会的负责的公仆”。但是,由于受社会转型时期思想观念多元化、传统文化中“官本位”思想余毒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目前,我国公务员行政道德责任缺失和道德失范的现象大量存在,这些现象的存在严重损害了公众的利益,违背了社会公正,扰乱了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激化了党群、干群矛盾,影响着政府的权威和公信力,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和阻碍了改革发展的进程。

(一)公仆意识淡化引起新时期干群矛盾

我们党作为执政党,是国家和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国家干部无论职位高低,都应强化公仆意识,这是我们党的性质的必然要求。党的章程中也明确规定,“党的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是人民的公仆”。胡锦涛总书记在西柏坡考察时更是明确指出,领导干部要充分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觉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注重的是等价交换,容易导致道德领域的权利义务绝对等同,造成了部分公务员公仆意识淡化,忘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权力商品化,大搞权钱交易。近年来,在广大公务员队伍格尽职守,勤政为民、做好公仆的同时,也出现了为数不少的一些干部仅仅是将“人民勤务员”和“人民公仆”招牌挂在胸前,不愿落到实处。

首先,他们的公仆意识逐渐淡化,工作作风浮于表面,不愿真抓实干,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其次,某些公务员不甘于默默服务于人民,而是热衷于沽名钓誉,弄虚作假,群众疾苦貌似与己无关。再次,“公仆们”对中央精神不甚了解,对基本情况茫然不知,习惯于夸夸其谈,做表面文章。更有甚者,以权谋私,贪图享乐。这些所谓的公仆,其所作所为败坏了国家公务员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严重阻碍了党和人民事业的继续发展。公仆意识淡化虽属少数干部的行为,但它势必产生不良的影响。

(二)官僚作风抬头消解政府公信力和权威

官僚主义作风和思想观念在各级机构和公务员队伍中仍然存在。早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从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干部制度方面来说,主要的弊端就是官僚主义现象,权力过分集中的现象,家长制现象,千部领导职务终身制现象和形形色色的特权现象。”邓小平同志将官僚主义现象的表现形式概括为:高高在上,滥用权力,脱离实际,好摆门面,好说空话,思想僵化,墨守成规,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办事拖拉,不讲效率,不负责任,不守信用,公文流行,互相推诱以至官气十足,动辄训人,打击报复,压制民主,欺上瞒下,专横跋l} .拘私行贿,贪赃枉法,等等。邓小平同志甚至表示,“这无论在我们内部事务中,或是国际交往中,都已达到令人无法容忍的地步。”

而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之际,国家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中存在的官僚主义仍没有消饵。诸如办事拖拉、不负责任乃至弄虚作假、欺上瞒下等等老生常谈,仍然时不时成为公务员职业道德领域内的杂音。

众所周知,中国的官僚政治非常悠久,由此产生的官僚政治文化几乎和中国的传统文化一样悠久。在这文化氛围中,更容易出现以权代法、以权压法、滥用职权、拘私枉法的现象。而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不可避免地要突出“市场原则”,于是,公务员的个人物质利益观念极容易被再度强化,“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官僚主义询私观滋生蔓延起来。这种传统糟粕文化的延续腐蚀着当今公务员的心灵,消解了政府的公信力,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不良的政治影响。

三、道德自律意识有待改善

公务员掌握了大量的自由裁量权,随时面临职业道德的考评。能否始终坚持以维护公平正义为已任,做到审判案件不藏私心,执法监督不谋私利,规划建设不动私念,财经审批不存私欲,都是公务员职业道德自律的界限。而市场经济的冲击使得部分公务员道德自律越发薄弱,频频越过底线,将权力本身视为最实在的财富和金钱,而金钱和财富又能变成最实在的权力,道德信仰的缺失也就是不可避免的结果了。

本来,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职业道德建设的核心内容,一定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必定反映和体现到公务员的思想和行动中。很难设想,如果没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公务员,会真正做到自我克制、自我约束,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社会的客观要求,符合社会的伦理规范要求。而实际上,有相当一部分新时期公务员的思想在旧的精神体系淡出历史舞台的同时,新的精神支撑体系却并没有迅速树立,潜伏着严重的“信仰危机”。他们不愿钻研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性,为人民服务的信念也开始淡化,这些人失去了国家公务人员应有的政治立场、政治坚定性和政治警惕性,往往经不起物欲的诱惑,金钱的腐蚀和美色的考验。他们在 “信仰危机”下显露出来的各种思想意识往往与我国现有的社会主义制度主流方向不相容,而成为职务犯罪的患想根源和精神动因。

四、公权滥用以权谋私仍需遏制

根据新华社209年的公开报道,对当前国家公务员特别是领导千部而言,其中一大态势就是公权滥用、以权谋私、贪污贿赂犯罪的蔓延势头,在有些地区和部门还没得到有效遏制。公务员作为一种职业,有层次高低之分,待遇也随之不同,待遇高低依赖于职务升迁的空间大小。而公务员职务晋升总的非正规性因素的存在客观上刺激了部分公务员为己谋私的不良意图。

从数据中分析,贪污腐败案件数额越查越大。全国检察机关1990年查处的百万元以上案件仅17件,1994年上升到367件,1396年上升到575 件,z0o3至2007年的5年间,共查处百万元以上案件35255件,平均每年 70s 1件。最高案值也在不断刷新,如江苏省苏州市原副市长姜人杰受贿 1. 1亿多元,其单笔受贿数额高达8250万元,创下历史最高纪录。此外,贪官职务越查越高。全国检察机关1993年至1997年,查处的县处级以上干部2903人,其中厅局级干部265人、省部级干部7人。而2003年至 2007年共查处县处级以上干部13929人,其中厅局级干部930人、省部级干部35人,分别上升了38fl %a、251%和400%。

上述一连串数字,令人触目惊心。如果仅仅采取堵而不是疏的方式,不能把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提升到相当的高度,那么几乎可以断言,解决了一个腐败现象,又会有新的腐败现象暴露,也许还会“与时俱进”地不断翻出新花样、新特点,令反腐体系应接不暇。第三节公务员职业道德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按照时评家梁文道的说法,改革开放,是一个政府不断后退并且寻找自己新定位的历程。①有学者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仍然处于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并存的“双轨制”。在这样一个体制转变的过程中,公务员行政道德失范问题因转型期负面效应的冲击而放大,在社会环境因素、个人自律因素以及制度规范因素的负面“合力”中败下阵来。第一,经济、社会体制改革中,在旧的体制尚未退出历史舞台,新的体制还未曾来得及在短期内建立完善并立刻发挥作用的过程中,新旧两种体制所代表的职业道德观念将不可避免地产生碰撞,有时甚至会出现某种空隙或无序状态,这就为部分公务员钻政策和体制的空子提供了某种条件,从而导致行政道德失范。第二,经济体制改革本身是一项系统工程,在不同的领域,也不可能同步进行、同步到位。这样就在政策、法规和社会管理方面造成滞后或者漏洞,从而为公务员行政道德失范提供了机会。

一、社会环境因素

社会大环境是道德产生的源泉。从公务员职业道德的产生来看,由于公务员在公共事务管理中必然会产生交往行为,并在与社会成员的广泛交往中建立起“公共服务—管理”共同体,而共同体生活的良善或伪善,或多或少都会潜移默化地施加于公务员群体身上。

具体来讲,当前在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凝聚力量,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历史新时期,世情、国情、党情均有了新的发展和变化。我国公务员队伍在思想道德建设上自然而然也会随之面临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和挑战。

(一)市场经济负面效应冲击公务员职业道德防线

从正面效应看,市场经济为中国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注人了强大动力,为个人平等竞争奠定了基础。市场经济竞争中的优胜劣汰为每个社会成员提供了公平竞争的舞台。但同时市场经济对道德也起到双重作用,一方面,市场经济促进道德的良性发展,另一方面,市场经济的利益最大化原则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拜金主义、金钱至上等观念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许多官员也受到这些思想的影响。市场经济的重利性、竞争性、交换性特点使部分公务员见利忘义,违背职业道德要求。具体来说,市场经济的重利性容易使一些人见利忘义,陷人拜金主义的误区,为了个人或局部利益,不惜以身试法;将市场经济的竞争性机制引人到公务员管理中,对于增强公务员队伍的活力、提高公务员工作效率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同时也容易产生非理性竞争和行为,比如有些公务员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抛到脑后,为争取有限的职位或荣誉而产生过于激烈的角逐,使得团队合作不顺畅,给公务员群体的发展也带来极大伤害,并最终伤害人民的根本利益。

因此,引人市场经济的竟争机制时要注意发挥其积极作用,扼制其消极作用;市场经济的交换性容易促使等价交换的原则侵人社会政治生活之中,诱使公务员搞权钱交易。极易把某些人的感情、良知、尊严、生活价值、公共服务变成可以标价交换的商品、导致权力商品化。特别是在一些经费保障不足,运转困难,公务员工作辛苦,待遇较低的机关或者地区,与先富的一部分人形成强烈反差的刺激下,有些公务员就会将手中的权力视为“商品”,“待价而沽”,搞权力寻租,权钱交易,权色交易,权法交易,甚至拘私枉法等严重违背职业道德的行为。这些负效应的存在,加之转型期社会所呈现的“无序状态”,封建传统等因素的影响,不可避免地会在广大国民的社会心态上发生作用,使一些公务员在公共管理活动中很容易被商品、金钱、利益等物欲驱动的消极心态诱导,放弃党性原则,冲破道德堤坝,产生政治关系金钱化、人际交往逐利化、权钱关系市场化的违背职业道德行为。

(二)扭曲的职业道德是政绩藤上的“苦瓜”

当前,在日常行政活动中最常见的公务员职业道德同题就是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一些行政官员不是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而是或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高指标,追求畸形政绩;或一味搞形象工程,比谁修的马路宽、谁建的广场大,谁盖的楼房高,追求显性政绩;或信奉“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注意”,用献礼工程、造福工程迎合上级,追求邀功政绩;或好大喜功,以种种有形的和无形的巨大耗费来追求虚假政绩。

有学者认为,GDP的指引下的狭窄政绩观,与当下的经济压力型体制呈现正相关。比如,地方领导为了扭曲的利益,在财政经费不足的情况下,怕失了税源,减了财政收人,就出现了一边治污,一边引进高污染企业的情况。结果,当地的财政收人可能暂时保住了,但是环境污染却愈加严重,并且治理成本可能比暂时的收益更大。据公开报道,“十五”期间,全国各省市GDP指标全都超额完成,唯独能耗指标和环保主要指标没有完成,全都欠了账,而且不排除恶性反弹的可能。如此扭曲的政绩观损害了政府公务员的公信力,助长了不良风气.损害了群众利益。在这样的政绩观之下,伤害的是老百姓对政府的感情,却为个别官员增添了政治资本,并与贪污腐败紧密勾连。

按理说,作为公共服务者的政府应是民众利益的维护者,然而种种顾· 头不顾尾的短视政绩观左右下的扭曲做派,却极大地忽视了民意的存在,这正是政府公务员职业道德的一种欠缺,是眼中只见得“致富门路”的急功近利者的惯常表现。

二、公务员个体因素

(一)少数公务员放松改造世界观,信仰动摇

理想信念是人们的政治信仰和世界观在奋斗目标上的具体体现,是公务员尤其是领导干部的精神支柱,也同样是他们拒腐防变,永葆先进性和人民公仆本色的根本。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才可能前仆后继、舍生取义、抵制诱惑、拒腐防变。如果背弃共产主义理想信念,面临生死考验,则可能贪生怕死;面临执政和改革开放的考验,则可能滥用权力,腐败变质。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因经济犯罪阿题被处以重刑或极刑的高级领导干部如胡长清、成克杰、陈良宇等,此类高级公务员之所以堕落为政治上与党离心离德,经济上贪得无厌、生活上腐化堕落的腐败分子,最根本的原因是他们背弃了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丧失了职业道德。大量反 面案件均印证了公务员放松世界观改造、理想信念动摇的极端危险性。不消除这种危险性,公务员队伍就会失去战斗力和免疫力。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是公务员职业道德的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反腐败斗争必须打好这个基础。否则,就是治标不治本,像割韭菜一样,割一茬又长一茬,反不胜反。所以,新时期强化公务员世界观改造、坚定理想信念、提高思想道德素养,对加强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具有极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某些公务员廉政作风自律意识淡漠

观念一旦转化为行动,就会对行动产生巨大的推动力。制度研究学派曾将制度分为有形规则和无形规则,并特别注重意识形态、道德、习惯等无形规则在制度变迁中的制约作用。

因此,行政人员在行政过程中,不仅要秉持其行政法则,还要服从一定的行政道德自律。对于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而言,其成员自身的廉政自律意识对于国家形象的建设作用,其影响更加难以估算。而遗憾的是,公务员在独自活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往往无法坚持自己的道德信念,在某些时间某种场合下不能自觉地按照一定的行为准则行事而不违背职业道德。部分公务员淡漠的廉政意识,让现阶段职业道德总是涂抹不掉那难看的“一缕暗色”。

对于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有机体而言,信任原本就是一种最重要的社会资源。时评家梁文道指出,没有信任,社会就不可能存在。①一旦公务员自律缺失、政府公信力瓦解,比之他律不健全,其危害有过之无不即。公务员偏离了对于人民群众、行政职责、行政规律、行政效率、法律和良知的自觉忠诚,权力就会滋生腐败:诸如服务人民异化为忠于某上级领导;履行行政职责异化为热衷权力交易;追求行政效率异化为谋求晋升必备的行政政绩;忠诚法律异化为忠诚权力意志等。甚至,偏离忠诚,公正就会走样;廉洁奉公也只能停留于口头条文;勤政则会衍变成弄虚作假、谎报政绩。

当前.在公务员职业道德教育中,还应当将持之以恒的德行自律教育摆在重要的地位,使每一名公务员尤其是领导干部充分意识到人民是国家权力的主体,所有公职人员的权力都源于人民,坚决纠正“权力是自己奋斗得来的”,“权力是上级信任而给予的”的错误和腐朽观念,真正地做到 “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

三、制度和规范因素

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是以他律形式为主的道德行为规范建设。公务员职业道德调节的主体是从事公务员职业的人员,而公务员职业行为所涉及的范围,相比其他职业要宽广得多,职业活动中所发生的经常性、多样化的具体职业行为,对社会的干预程度较强。所以,公务员职业道德需要制定法律、纪律、规章等给予必要限制,还要建立制度、守则、承诺等大量具体的行为规范加以约束和纠正,表现出更为显著的、强制性的他律形式特点。因此,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有两个层面:一是公务员个体自身(内在)通过学习、内省等加强其个人道德修养;二是外部力量通过一系列的制度或措施,来实现公务员的从业道德符合社会和公众对他的要求。第一个层面,属于通过“自律”来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第二个层面,属于通过“他律”来促进公务员良好职业道德的实现。在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中,这两个层面是互相支持,不可偏废的。

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的目的,在于通过“他律”而形成“自律”,即运用教育培训、法规制度要求和舆论导向等一系列外部力量和措施,促进公务员形成自觉遵纪守法,忠于职守的意识,从而体现出勤勉工作,努力为国家和人民服务的行为。在我国公共管理的具体实践中,职业道德他律的不足之处同样显而易见。

〔一)公务员权力监督机制尚不健全

权力不受监督和制约,必然导致滥用和腐败。对公务员手中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机制不完善,监督不到位,是公务员职业道德失范的一个重要原因。据《生活新报》报道,云南省普洱市原副市长罗德忠利用手中分管矿业的职务便利,为矿老板谋取利益,并受贿ua万元。而罗德忠在这之前曾是一个逢年过节到处躲送礼的清廉官员。躲避送礼,说明罗德忠为维护公务员职业道德作了自律方面的努力。但最终没能躲过腐败沾身,暴露出更深层次的原因,即针对官员手中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机制不健全。西方有句名言:“总统是靠不住的,”意思是离开了监督机制,任何一种不受制约的权力都有可能发生变异。尽管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针对公务员手中权力该如何透明、监督机制该如何完善作了不懈努力,但是有漏洞的制度仍然不能完全保证公务员的职业道德自律水平。

目前,我国虽然已经建立了各种监督机关,各自都有相应的监督工作人员,但是,现有的各种监督机制都役有充分发挥其监督职责,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从法律上进一步切实保障这些监督机制的独立性、权威性,监督权力和手段不能有效地完成所担负的监督职责。例如,从司法监督机关看,我国人民法院组织法第4条和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第9条,分别规定了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和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检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但是,如果在独立行使过程中受到行政干预或者他人干预时应当如何处理,以及如何保证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各自独立行使其职权等,还缺乏比较完备的制度。

(二)公务员职业道德规章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职业道德离不开规章制度的约束,制度约束是规范管理和服务的根本内容和最终保障。过去机关存在着一些弊端,职业道德建设不理想,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规范化的管理制度,以致职业道德建设流于形式。职业道德建设要正常化,就必须实行严格的监督和考核。文件再多,制度再好,不落实等于空无一物。当前,我国公务员队伍虽然建立了职业道德基本要求和部分公务员规范,但在相关制度设计上还缺乏衔接,其执行情况还没能完全转化为考核指标。

首先,我国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公务行为的法律规范和法定程序还不健全。到目前为止,由于我国还没有制定出有关廉政建设方面的法律,因此,在切实保证党的领导的前提下,如何使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的行政行为严格遵循法律、法规,使其实施行政管理的范围、内容、方式、程序、效力等,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做到依法行政,还是一个没有完全解决好的间题。虽然我国已经制定出行政诉讼法,但是我们目前还没有一部行政程序法。这样,就使得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的全过程缺乏规范和制约机制,再加上工作人员的素质不高,就会造成违法行政的后果。

其次,法律制度规定不具体、不完善。由于廉政立法工作的滞后,使得相应一些领域无法可依,即使某些法律、法规或规章已经制定并颁布,但是缺乏必要的具体的实施细则,使得现有的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缺乏可操作性,执行规程中常常出现问题,这就为某些人以权谋私,进行违法犯罪活动造成机会。

(三)缺乏严格的公务员绩效评价制度和奖惩制度

没有绩效就没有标准,没有奖惩就没有效率。机关之所以出现“慢、懒、粗、虚”的间题,主要原因就是缺乏绩效竞争激励机制。不能科学地设置公务员绩效的评价标准,就是忽略了现代政府改革的一个关键环节。当前,公务员绩效考核的落脚点只侧重在岗位职责,缺乏对执行过程的监控和执行程度的评估,责任追究不到位。在考核方式上,服务对象参与评价的比重偏低,评价结果与奖惩制度挂钩不足,没有把公务员的工资和晋升与绩效制度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公务员的工作、政府效率、政府执行力不能通过绩效制度得到客观、科学的评价。结果是许多公务员感觉“干好干坏无太大差别”,对自己也就放松了职业道德要求和约束。

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是一项长远建设任务,具有复杂性、多样性、发展性的工作特点,应该明确专门的部门,配备适当的人员加以认真研究和部署。经费保障也是一个重要方面,合理的经费支持是非常必要的。没有适当的经费保证,许多工作任务也是很难具体落实的。当然,就大的社会环境而言,一方面要注意按照德法相济的原则,严格执行公务员的各项纪律,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另一方面也要注意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及时改善和提高公务员的工资福利待遇水平,有效解决个别和基层公务员的实际生活困难,解除公务员医疗、住房、退休等后顾之忧,使公务员自觉做到以薪养廉、廉洁从政,树立远大理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成为党和国家可以信赖的骨干队伍。案例3一1苏州市原副市长姜人杰受肺案

姜人杰,2003年1月当选苏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是中共苏州市八次、九次党代会代表,中共苏州市委九届委员;苏州市十二届人大代表。

zooa年s月7日,姜人杰被江苏省纪委双规。在检察院的公诉意见书中有这样一段话:“无论是单笔受贿数额的825。万还是受贿总额的1. 0867 亿,都可堪称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受贿这一职务犯罪之最。”

中国“第一贪”

8250万,新中国史上最大单笔受贿,在土地供应转轨以及城市高速发展形成的巨大权力场中,公权的过度集中及有效监督的缺位,导致了巨额寻租的发生。

经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查明,2001年至2004年间,姜人杰利用职务便利,先后收受四家房产公司和一家科技公司贿赂款,共计人民币 1,0867亿元、港币5万元、美元4000元。其中,因帮助开发商在违规用地上获益,姜多次收受苏州市华业百福房地产公司总经理陈某所送的人民币2000余万元。而另一笔高达8250万元人民币受贿金额,也足在土地笠换和转让的过程中获取。仅此两笔的受贿总金额即高达1. 045亿元人民币。单笔受贿金额8250万元,让这位副厅级的地方官员一下子成了中国“第一贪”。

“百宫共廉”的教训

“必须用制度遏制权力寻租。在现实情况下,仅靠领导干部的道德自律是行不通的。”中国检察学会理事、华东政法大学教授蒋德海在接受《法制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姜人杰出事之前,苏州市曾经是中国防腐先进经验的典范。“在人均GDP已突破5700美元、充满人文气息的苏州, 20多年来未出现领导庸败问题o" 2003年11月,苏州市曾自豪地向媒体宣传这一“百官共廉”的可喜现象,并称已建立了体系防腐。然而,这一套防肩体系没能遇制住姜人杰。

姜人杰不仅集城建、交通、房地产开发等13个领域的公共权力于一身,甚至形成了一个以他为核心的利益集团。在姜人杰事发后,城建、交通、市政公用等部门的一些官员纷纷被“找去谈话”,或被撤换。"20多年来没有出现腐败问题,并不代表没有腐败。”当地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员直言,“关健是制度的问题,一个社会仅靠文化与良心,是很难维系整体和谐的,特别是在权力没有受到足够制约的情况下,腐败终将难免,现在不出现,以后也会出现。”

“腐败的产生,一方面缘于权力过于集中,但更大层面上是因为监督 „机制的缺失。领导周围的人掌握着大量信息,但他们没有权力去监督自己的领导。而像中纪委,虽然有足够权力,但常常因为掌握的信息不够而没有办法实现这种监督。”行政学专家、中国人民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执行副院长毛寿龙表示。案例思考题:

1曾经„.百官共廉”的苏州出现中国.„第一贪”说明了什么。 2.“一个社会仅靠文化与良心,是很难维系整体和谐”说明了什么? 案例3一2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原局长郑筱黄受贿、玩忽职守案

郑筱英,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食品药品监替管理局局长。

2no6年12月,郑筱艾被中纪委“双规”。据称,法院指控郑筱艾在 1997年中至2006年年底担任国家药监局局长等职务期间,市批八家药厂的药品和医疗器械过程中,直接或者透过妻子和儿子,受贿649万多元人民币。2007年5月,湘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对郑筱艾案作出一审判决,以受贿罪和玩忽职守罪两罪并罚,决定执行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没收个人全部对产。

遗书全文

我1944年12月出生在福建省福州市。想我由一个赤条条的小男孩最后出息成为一个国家的部级官员,我的人生应该说是很成功的,我对得起父母给予我的这条生命。随着我职务的不断变换,官越做越大,我给我的父母和家族一次又一次地带来惊喜、兴奋、自豪和娇傲,郑氏家族因我而光宗难祖;然而,知今我以这种方式来为我的人生画上“句号”,我成为全国人民典论的焦点,我被全国人民唾写,我又使我的父母和家族蒙受了巨大的耻辱!此时此刻,我真不知该片我的父母(倘若他们地下有知的话)和家族说些什么!

说句心里话,我即使是天天做梦,也梦不到我会有今天这样的结局。在中国,因“犯玩忽职守罪”而获死刑的部级高官新中国成立以来我是第一人。20世纪80年代,‟„渤海2号油轮”失事,当时国务院的一位副总理给的是“记大过”的处分;上世纪90年代大兴安岭着火,林业局局长的 “处分”是辞职;近期的松花江水质污染,国家环保总局的局长也是辞职了事;重庆的天然气泄漏事故,死了200多人,中石油的老总也就是个免取。因“涣职罪”而获死刑的也有,就是重庆的“彩红桥垮塌事件”,一名县长被判死刑,但县长属基层官员,和部级官员还没法比。所以,当一审判处我死刑时,我的第一反应足震惊,不是一般的震惊!我是部级官员哇,我没有直接杀过人哪!我的第二反应是不服!我认为量刑过重。

但是,令我没有想到的是,典论却是一片的叫好声,大家咬牙切齿地鼓掌欢呼。这引起了我的反思。我为什么会激起这么大的民愤?原来是我这个部门太重要了,我这个岗位太重要了,我手中的权力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我虽然没有亲手杀人,但由于我的玩忽职守,由于我的行政不作为,使假药盛行,酿成了一起又一起惨案。这个账我是应该认的。我今天能死,主要是因为我这个岗位的责任太大,如果我在其他的局级或部级岗位上,即使是受贿的额度再大点,也不至于掉脑袋。我的悲剧使我得出了一条经验,那就是当官不要当重要岗位上的官,并不是权力越大越好;再有就是当官一定要负责任!不要以为当官是什么好“玩”的事,不负责任的结果最后很可能就是我这样的下场!

从我被判死刑这件事上,彻底地看出了中央反腐败的决心。王怀忠临死时就说过:看来这次中央反腐败是动真的了。我的死别再一次证明了中央反腐败的决心。

我现在最后悔的是不该从政。我19b8年从复旦大学生物系毕业,我应该一直搞业务。如果我一直搞业务的话,毫无疑问我现在早已经是教授了,我会照样生活得很好,我也就不会落得今天这样一个结局。如果有下辈子的话,我绝不从政了!

明天我就要“上路”了,就要到另一个世界去了,我现在最害怕的是,我将如何面对那些被我害死的冤魂?我祈求他们能够原谅我、饶怒我,我这不已经遭报应了呜? }}k年七月九日,郑筱艾绝笔案例思考题:

1.在遗书中,郑筱英从不服判决到认罪伏法,思想道德层面发生了什么转变,

2.郑筱英说“如果有下辈子的话,我决不从政了”,从职业道德自律角度批驳其荒谬之处。思考题:

1.我国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的成绩和经验有哪些?

2.目前我国公务员在职业道德方面存在哪些问题?

3.我国职业道德建设的关键点有哪些?

第五篇:第三章 导游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

第三章

导游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

第一节导游人员的职业道德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进行精神文明的建设,在现时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当前,旅游行业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是:以“全心全意为旅游者服务”为宗旨,立足岗位做奉献,全面提高从业人员的政治和业务素质,逐步规范行业行为,树立起积极、健康、文明的旅游行业新风尚。

建设旅游行业精神文明需要全行业的共同努力,其关键在于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尤其是道德素质。

我们要强调职业道德建设,提高导游人员的道德素质,使其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旅游工作者;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提高导游人员的服务意识,使其以真心诚意的服务态度接待旅游者,为他们提供高质量的导游服务;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提高导游人员的道德水平和思想觉悟,抵制“精神污染”,反对并纠正旅游行业的不正之风,从而推动我国旅游业的健康发展,使旅游活动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和更高的经济效益。

一、道德

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在一定社会中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它以善和恶、正义和非正义、公正和偏私、诚实和虚伪等道德观念来评价人们之间的关系;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和社会舆论的力量使人们形成一定的信念、习惯、传统而发生作用。社会经济基础在不断变化,道德标准亦随之变化。

(一)道德建设重在教育,贵在培养

一个人的道德观念、道德行为、道德修养都不是天生的,而要经过后天的学习、教育和培养。通过道德教育,帮助受教育者明确道德的主要内容、规范和基本要求,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信念,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善恶观、荣辱观,自觉用社会主义道德来规范、约束自己,学会做人。

(二)加强道德建设,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一个人的道德品质、道德修养建立在人生观的基础之上。—个真正树立了正确人生观的人一定是有道德的人、高尚的人。

加强道德教育,帮助受教育者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人们认识人生的意义(为什么活着?为谁活着?)、人生的目的(理想)、人生的态度(如何做人)以及人生的价值(奉献社会),从而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努力为社会、为人民多做贡献;帮助人们培育鲜明的政治观点、高度的政治鉴别能力,排除各种干扰和诱惑,做一个真正的人。

二、导游人员的职业道德

导游人员的职业道德是导游人员在其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与其职业活动相适应的道德规范,以及逐渐形成的道德观念、道德精神和道德品质等,是人们评价和判断导游人员职业道德行为的标准。凡是符合这些规范的行为,就是美的、善的、高尚的,人们就会加以肯定和赞扬,否则,就是丑的、恶的、不道德的,人们就会加以批评和谴责。

1996年11月20日,国家旅游局制定了《关于加强旅游行业精神文明建设的意见》,提出了旅游企业一线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规范:

爱国爱企

自尊自强

遵纪守法

敬业爱岗

公私分明

诚实善良

克勤克俭

宾客至上

热情大度

清洁端庄

一视同仁

不卑不亢

耐心细致

文明礼貌

团结服从

大局不忘

优质服务

好学向上

上述职业道德规范体现了旅游职业道德对旅游从业人员的三个方面的基本要求:

1.明确认识旅游事业的性质和任务,热爱旅游事业

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飞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旅游已经成为我国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旅游业既是经济事业,又是民间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扩大我国的影响、增进与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我国的导游人员应该不断培养敬业、乐业的道德感情,要有职业荣誉感,要乐于真心诚意地为旅游者服务,乐于献身旅游事业。

2.真心实意为旅游者服务,提高服务质量 这既是导游职业的需要,也是社会主义道德为人民服务核心的要求,体现着导游人员的精神境界:导游人员要热心为旅游者服务,关心和爱护每一位旅游者,尽力满足他们的正当要求;要加强职业责任心和道德义务感,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

3.爱国主义精神,做坚定的爱国主义者

导游人员要忠于人民、热爱祖国、热爱家乡,要热情洋溢地通过讲解向国内外游客展示祖国的大好河山、介绍悠久的历史文化,树立我国的良好形象。

本节根据国家旅游局提出的旅游职业道德,略作归纳,就其精髓作简单阐述。 (一)忠于职守、爱国敬业

这是中国导游人员最基本的道德规范。

这一条体现了导游人员以导游服务为中心,对国家、集体、服务对象和导游职业应该具有的态度:

1.对国家,要有坚定的爱国心

导游人员必须树立起坚定的爱国心,要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社会主义制度,要努力将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融合起来,将导游服务工作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结合起来,要有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爱国主义要求导游人员做到:

(1)坚持祖国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2)自觉维护祖国的独立、完整、统一和尊严

(3)自觉维护祖国各族人民的安定团结;

(4)自觉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奋发进取;

(5)有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2.对集体,要树立集体主义精神

导游人员要将自己融于集体之中,依靠集体,时时处处以大局为重,与其他旅游接待部门的工作人员通力合作,共同为旅游者提供高质量的旅游服务。

3.对旅游者,要有强烈的服务意识 导游人员要树立真心实意为旅游者服务的思想,要有很强的服务意识,要热情周到地为旅游者服务,努力使他们高兴而来、满意而去。

4.对导游工作,要有敬业精神

导游人员要热爱导游工作,要有敬业精神和竞争意识。

敬业,要求导游人员忠于职守、认真负责、勤恳工作、努力拼搏、坚持不懈;要业务纯熟、刻苦钻研、精益求精、不断进取;要有不怕困难、敢于竞争的勇气,要有勇于实践、勇于创造、百折不挠的精神。

(二)诚信第

一、游客至上 “诚者不伪,信者不欺”。诚信原则是企业经营之本。 “诚招天下客,誉从信中来”,企业无诚信不立,诚实守信是一项最基本的商业道德规范,是正确处理企业和顾客之间利益关系的行为准则,是促成企业良性循环的关键。

“诚信”、“公正”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就旅游行业而言,就是要求旅游企业和从业人员重合同、守信用,维护旅游者的合法权益。真诚公道,就是要向旅游者提供质、价相符的服务,不弄虚作假,不欺骗、刁难旅游者。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主要标志之一,古人云:“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诚实守信是人生的命脉,是做人、做事的根本,同时也是个人修养的基础。导游人员在为旅游者服务时,要视游客为朋友,要维护他们的利益,保护他们的安全;在游客面前,办事、做人要表里如

一、言行一致,要真实诚恳、公平守信;与游客交往时,要与人为善、遵守时间、信守诺言;在处理各种问题时要秉公办事、坚持原则、光明磊落、不牟私利、不徇私情。总之,导游人员应该坚决反对不讲信誉、不计后果的为人处世方式,努力维护自己的信誉,提高自己的信誉。

“游客至上”是旅游服务行业的座右铭,是导游人员应尽的职业责任,也是道德义务。“游客至上”,就是要求导游人员在导游活动中要始终将游客放在首位,一切为游客着想,向游客提供规范化服务以及具有针对性、富有人情味的个性化服务,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尽力满足他们的正当要求。游客至上、充分满足游客的正当需要,是导游服务工作的出发点,也是导游服务工作的归宿点。

(三)文明礼貌、优质服务 我国旅游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旅游者服务”。对导游人员而言,就是要求导游人员在导游活动中,文明礼貌、热情友好、优质服务。

“文明礼貌、优质服务”是服务人员最重要的业务要求和行为规范之一,是衡量服务人员工作优劣的最重要、最基本的标准。

文明礼貌是社会公德的重要内容,也是导游人员职业道德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更是服务行业一项极为重要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文明服务是优质服务的前提和保证。

文明服务应该是礼貌服务,要求导游人员尊重旅游者,:工作要认真负责,服务要热情周到,要学会说“谢谢”、“请”等柔性语言,要学会忍耐和宽容,要向他们提供微笑服务和个性化服务,努力使旅游者满意,感到宾至如归。

导游服务这一职业要求导游人员做到:

1.尊重旅游者,尊重他人、真诚待人是优质眼务的基本要求; 2.礼貌服务,是导游人员真诚待人的外在表现;

3.优质服务,规范化服务与个性化服务、细微服务完美结合,这样的服务就是优质服务,应该是真诚、高效率的服务;应该是具有特色、富有魅力的服务;应该是有针对性、富有人情味的服务:每个导游人员都应该具备很强的服务意识,在导游服务中尽心、尽力、尽职、尽责,精益求精,努力为旅游者提供高质量的导游服务。

(四)一视同仁、不卑不亢

“一视同仁、不卑不亢”是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在导游活动中的具体体现,是国际交往、人际关系的重要行为准则之一:

导游人员必须明白,自己不仅是向旅游者提供导游服务的服务人员,更是国家(地区)、人民的代表,而且应该是一名优秀代表。民族自尊心、民族自豪感和自尊、自爱、自信是每个导游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在旅游者面前,导游人员要谦虚谨慎,但绝不妄白菲薄。一名合格的中国导游人员应该做到不为蝇头小利而折腰,不因此而放弃自己的信念,不做出丧失人格、国格的行为。

总之,在接待旅游者的过程中,导游人员既要尊重旅游者,热情友好,关心他们的切身利益,尽到自己的职业责任,又要做到自尊、自爱、自信,体现出旅游从业人员的主人翁精神。

一视同仁、不卑不亢的核心是“平等”。导游人员必须坚持“为大家服务”、“平等待客”原则,切忌厚此薄彼,反对崇洋媚外。以地位取人、以貌取人、以钱取人、以肤色取人为导游人员职业道德所不许;在旅游者面前或低三下

四、卑躬屈节,或趾高气扬、傲慢自大,是导游人员行为之大忌。

(五)严于律己、自尊自强

自尊是表示人们对自己的尊重、维护自己的尊严和人格的道德概念;自强是一种道德情感,指对自己的能力和行为产生的信任感。

导游人员的自尊来自于自我尊重和自信,即产生于对自身的正确评价、对自身价值的清醒认识。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首先必须严于律己,导游人员要注意自己的言行、检点自己的行为、尊重自己独立的人格、重视自己的人格尊严;要自爱、自重,不随波逐流、不自轻自贱;要坚信自己的能力,在工作中充满信心、勇于前进、敢于成功;遇事绝不退缩,而是勇于克服困难、清除障碍;在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产生冲突矛盾时,导游人员要维护整体利益,舍弃个人利益,正确处理二者关系,履行自己对社会的责任和义务。为了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尊严,获得更多人的尊重,导游人员必须积极进取、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精益求精,不断完善自己,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导游人员。

导游人员不仅要自尊、自爱,而且还要尊重旅游者、尊重合作者。要尊重他们的人格,尊重他们的劳动,尊重他们的隐私,尊重他们的宗教信仰、民族风俗和生活习惯;要重视旅游者的要求、意见和建议,在合理而可能的情况下尽力满足他们的正当要求。

(六)遵纪守法、顾全大局

这是一个公民正确处理各方面关系的行为准则规范。是导游人员职业道德的重要

在商品经济社会中,自觉遵纪守法显得特别重要:

遵纪守法,就是要自觉遵守组织纪律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导游人员要努力将“道德”与“法治”紧密结合,不断提高职业道德素质,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境界,自觉运用社会主义道德原则和规范来指导自己的言行:同时树立高度的法制观念,反对行业不正之风,自觉抵制形形色色的“精神污染”;

顾全大局,就是导游人员在工作时、在处理问题时,以高尚的品德选择符合全局利益的道德行为。

旅游业是一项综合性的服务行业,旅游服务由各个环节的服务构成,每个环节的高质量服务就构成了优质的旅游服务。所以,每个环节的服务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缺少其中任何一项都意味着旅游企业违背了服务承诺,而其中任何一项服务不到位都会影响高质量的旅游服务的形成,旅游业的声誉就会受到损害。因此,导游人员应该树立国家旅游事业“一盘棋”的思想,与其他旅游从业人员一起,发扬主人翁精神,团结协作、相互配合、相互支持;要有远大的目光,努力摆正国家、集体和个人之间的关系;不搞本位主义,反对以邻为壑;不为眼前利益所动,不做出损害国家、集体利益的短视行为;要积极与其他旅游服务人员密切协作,共同向旅游者提供优质服务,反对互相扯皮、推诿责任。

第二节

导游人员的行为规范

为了保护国家利益,维护祖国的尊严和中国导游队伍的荣誉,为了确保导游服务工作的顺利进行,发展我国的旅游事业,每个导游人员都必须具有很强的法纪观念,时时处处遵纪守法,自觉用几十年来形成的导游人员的纪律和守则约束自己。

本节除介绍导游人员的纪律和守则外,还将简单介绍导游人员应该具备的仪容、仪表,必要的礼节、礼貌以及待人接物常识,帮助导游人员更好地为游客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一、导游人员的纪律和守则

(一)严守国家机密、保护国家财产

1.导游人员要严守国家机密,在接待入境旅游者时要坚持“内外有别”原则。

2.在企业、科研单位参观时,外语导游人员要特别注意避免泄露经济情报。

3.在旅游者面前,导游人员不谈论内部情况;在涉外场合,不携带内部文件;注意企业机密,不泄露其旅游团的收支细目。

4.不带旅游者到不对外开放的单位和地区参观游览,未经允许不带旅游者到导游人员的办公室。

5.导游人员要时时处处以国家利益为重,保护国家财产是导游人员的神圣职责。要阻止个别游客破坏文物、景物,若发现有人偷盗、走私文物,必须及时报告有关部门并主动配合、依法处理:

(二)严格按规章制度办事

1.导游人员进行导游活动必须经由旅行社委派,不得私自承揽或以其他方式直接承揽导游业务。

2.导游人员进行导游活动必须佩戴导游证(1C卡),接待10人以上(含10人)旅游团时举本社导游旗。

3.坚持请示汇报制度,切忌我行我素。

4.坚持诚信原则,必须按约定内容和标准为旅游者服务,不得擅自增加、减少参观游览项目,不得擅自中止参观游览活动:

5.紧急情况下,导游人员有权调整计划、变更路线,但必须向旅游者说明原委,征得多数游客同意并立即报告其旅行社,

6.维护旅游者的合法权益,不乱收费。若增加自费项目,必须与游客商量、征得同意。

7.在旅游过程中,若发生可能危及旅游者人身和财物安全的情况时,导游人员立向旅游者做出真实说明和明确警示,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遇有紧急情况时,导游人员要采取必要措施,机智、勇敢地保护旅游者,绝不在紧要关头临阵脱逃。

8.旅游项目中如有危险因素,导游人员应事先向旅游者交代清楚危险程度和安全防护措施,对参加危险活动的旅游者要特别注意保护。

9.导游人员不应随便单独去旅游者的房间,更不要单独去异性旅游者的房间。

10.导游人员不应与入境旅游团的领队同住一室。

11.导游人员不得私带亲友随团活动。

12.严禁酗酒。导游人员因工作饮酒,不要超过本人酒量的1/3。

(三)自觉遵纪守法

1.严禁嫖娼、赌博、吸毒。

2.不得接受、收集,更不得索要反动、黄色的书刊画报及音像制品。

3.不得欺骗、胁迫旅游者消费,也不得与经营者串通欺骗、胁迫旅游者消费。

4.不得收受商店、游览点、娱乐场所等经营者给予的回扣,不得营私舞弊、假公济私。

5.不得带旅游者非合同商店购物,不得擅自更改就餐地点。

6.不得从事或代理他人从事商业活动,不得向旅游者强行销售物品,也不购买旅游者的物品。

7.不得以明示或暗示的方式向旅游者索取小费,不准因旅游者不给小费而拒 绝提供服务或降低服务质量。

8.不得套汇、炒汇,也不得以任何形式向入境旅游者索取外币。

9.不与旅游者保持不正常关系,不与他们进行不正当活动。

10.导游人员必须尊重旅游者的宗教信仰、民族风俗和生活习惯。

11.不得宣传封建迷信,更不准宣传邪教;若有个别旅游者宣传邪教、进行邪教活动,必须阻止并立即报告有关部门。

(四)自尊自爱,不失人格、国格

1.不“游而不导”,不擅离职守,不懒散松懈,不搞本位主义,不推诿责任。

2.不与旅游者过分亲近,不介入他们的内部矛盾和纠纷,更不在他们之间拨弄是非。

3.关心旅游者,维护旅游者的合法权益。对旅游者不态度冷漠,工作不敷衍。对旅游者要一视同仁,不厚此薄彼。避免与旅游者正面冲突,严禁与旅游者吵架、打架。

4.对旅游者提出的侮辱人格尊严或违反导游人员职业道德的不合理要求,应态度鲜明、断然拒绝。

5.不得迎合个别旅游者的低级趣味而在讲解、聊天时掺杂格调低下的内容。 不与旅游者开低级庸俗和政治性的玩笑。

(五)文明服务

1.导游人员讲话要注意分寸,坚持五不讲:有伤旅游者自尊心的话不讲、有损旅游者人格的话不讲、埋怨责怪旅游者的话不讲、蛮横无理的话不讲、讽刺挖苦的话不讲。

2.导游人员与旅游者交往时要做到四不计较:旅游者不理睬导游人员的主动 招呼不计较、游客性情急躁语言欠妥不计较、游客提出的意见不客观不计较、导游人员工作繁忙得不到旅游者体谅不计较。

3.工作时,导游人员不抽烟,不做不文明的小动作,注意自身的清洁卫生,也要负起责任防止个别旅游者破坏环境卫生。

二、导游人员的仪容、仪表、仪态

我们的导游人员首先是一名中国人,然后才是导游人员。外国旅游者往往是从导游人员开始了解中国、认识中华民族的。他们从导游人员的言行举止、穿着打扮来衡量中国人的道德标准、价值观念和文化水准;而且导游人员还是旅游者的审美对象,导游人员的自身美在宣传中国、宣传中华文明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导游人员要努力使自己具有良好的德才学识,努力追求自我的完善。

人的美分为仪表美(外在美)、心灵美(内在美)和气质美(综合美)。仪容、仪表是人的装饰美、外在美,既供他人欣赏,也有自我欣赏的心理;礼节、礼貌属于行为美,既是对他人尊重,也表现出自己的高雅和有教养。只有装饰美、行为美、品质(心灵)美三者完满结合时,才构成人的整体美;只有使美与真、善统一,才能自我完善,并给人以美好的印象。

(一)仪容、仪表美

在人际交往中,人们习惯于全方位地审视对方,即从生理角度、伦理角度、心理角度及审美角度来审评他人。在一般情况下,人们长期相处,往往是人的内在美起主要作用,但做短暂相处时,则是人的外表美会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导游人员与旅游者相处的时间一般不会太长,因此,导游人员绝不能忽视自身的仪表美。

仪表美通过一个人的形态美、修饰美和风度美表现出来。

1.形体美

形体美不是人所能选择的,但是,长得美的人千万别忽略内在的其他品质的培养,而长得平常,甚至比较“丑”的人要在学识、气质方面下功夫,使自己在其他方面产生魅力。每个导游人员都应努力使自己身体健康、充满活力。

2.修饰美

人的形体需要“包装”,但包装很有讲究,是一个人文化修养、艺术气质的展现。

(1)发型

导游人员的头发要经常修剪和梳理,导游人员不应留怪异发型。

(2)服饰

服饰是一种文化、一种“语言”,在给旅游者留下第穿着整洁、雅致,具有无形的魅力。

服饰美是搭配出来的,强调和谐统一。

①服饰要适合身份印象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导游人员的服饰应适合自己的身份,即导游人员必须明白自己是服务人员,是为旅游者提供服务的,所以自己的服饰不应喧宾夺主。

②服饰应方便工作

导游人员的服饰应适合职业特点和工作环境。导游服务工作主要在户外和旅游车上进行,导游人员要注意选择适合这类活动的服饰。

③服饰要与场合协调

导游人员的服饰要与场合相协调,例如,导游人员去机场,车站接站、送站时要着正装,以示对旅游者的尊重,但带队游览时可穿休闲服,以方便工作。

④服饰应适合年龄

导游人员的服饰应与自己的年龄相协调,努力突出自己的风韵和气质。

⑤服饰要与形体协调

导游人员的服饰要与自己的形体协调,不要盲目模仿,即应根据自己的形体特点、容貌、肤色、气质等,来选择适合、合身的服饰,要以穿在身上满意、舒服为好,过分宽松和短小裹身都是不适宜的。还要注意合度,掌握好分寸,不能以奇为美和过分怪异而招摇。衣服不合身会给人留下可笑的印象。

女性导游人员身上首饰不宜过多,否则会给人以浮华和俗气的印象。

⑥导游人员的服饰要求

导游人员为游客服务时,着装要整洁大方。夏天,男性导游人员不宜穿背心、短裤;女性导游人员不能暴露过多,不穿吊带装、露脐装,不穿超短裙,不袒胸露背;不准穿拖鞋上岗。男性导游人员若穿西服,一定要配衬衣、领带、皮鞋,衬衣下摆一定要束在裤内,衣袋、裤袋内不要放东西。

①服饰要以良好的卫生习惯和文雅的举止相衬托

导游人员要养成好的卫生习惯,要常洗手、洗澡,常换衣服。男性导游人员更要常修边幅,天天刮胡子,常理发、修鼻毛。导游人员不得随地吐痰,乱扔废弃物,还要阻止旅游者的此类不良行为。

导游人员要保持手部的清洁,指甲要常修剪,戴的手套一定要清洁美观。

导游人员要保持口腔的清洁,常刷牙,工作前不吃葱蒜等带异味食物,有口臭者应及时医治。

导游人员要养成文雅的举止,咳嗽、打喷嚏时用手或纸巾捂住口鼻并面向一旁;在旅游者面前不做打哈欠、剔牙、掏耳朵、挖鼻孔、脱鞋等不雅动作。

(3)化妆

“化妆”反映一个人的追求和情趣。化妆必须按年龄、脸型、性格、身份、职业等来确定化妆风格,讲究和谐得体,一般以端庄、优雅、自然为好。通过化妆,力求突出自己最美的部分,使其更美;遮掩不美的部分,使其不太引人注意。通过化妆,使自己容光焕发、充满活力。

女性导游人员要化靓妆,但不浓妆艳抹,这样既显示了服务人员的身份,又表示了对旅游者的尊重。香水不能洒得太多。

女性导游人员在化妆方面要注意下述几点:不在男士面前化妆,不在公共场所(例如餐桌上)化妆,这不仅非常失礼,也可能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不借用别人的化妆品,借用他人化妆品既不卫生、也不礼貌;不议论他人的化妆,更不要对旅游者化的妆指指点点。

衣冠整洁、化妆得体会给人以朝气蓬勃、热情好客、可以信赖的感觉,反之则会给人以不美、不礼貌的感觉,甚至使人望而生厌。不过,导游人员要避免让人用“太”字来评价自己的服饰打扮,如果太注重修饰自己,旅游者可能会怀疑,“光顾修饰自己的导游人员怎会想着别人、照顾别人?”反之,若衣冠不整,旅游者又可能会想“连自己都照顾不好的人怎能照顾好游客?”

(二)仪态美

仪态是一种修养,比相貌和身材更为重要,仪态美是静态美和动态美的和谐统是人的内在美在行动上的外化,是一种深层次的美。

导游人员的仪态美要求站姿挺拔、坐姿文雅、走姿稳健,形体动作得体。仪态美综合体现了一个人的道德品格、思想情操、性格气质、学识教养和处世乙因此,导游人员要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姿态举止:大方、自然、得体;直率不鲁莽,活泼但不轻佻;工作时紧张而不失措;休息时轻松而不懒散;与人交谈定虚但不迂腐;人际交往时礼貌但不自卑。

导游人员与旅游者在一起时要显出高雅风度: 精神状态:饱满 要神采奕奕、乐观自信、谈笑自若、充满活力; 仪表礼节:潇洒

要风仪洒脱、落落大方、彬彬有礼、举止得体; 待人态度:诚恳

要诚恳坦率、平等待人,要端庄而不矜持冷漠,谦逊而不矫饰作伪; 行为神态:活泼

要自然大方、热情坦然,动作要和谐适度; 言语谈吐:高雅

要高雅脱俗、优美动听、幽默风趣。

总之,导游人员要以真挚的热情、礼貌动听的语言、高雅大方的举止、修饰有度的衣着接待旅游者,给他们留下深刻、美好的印象。

三、导游人员的礼节礼貌

礼节是人们在交际场合中相互问候、致意、祝愿的惯用形式,礼貌则是人与人在接触交往中互相尊重和友好的行为规范。礼节是礼貌的具体表现。

礼节、礼貌作为人的一种美德,是良好风度、优美情操、高尚志趣、美好心灵的表现,是文明行为的最基本要求。

礼节、礼貌属于文化,是构成精神文明的基本要素,是适应最大多数人需要的伦理道德规范。礼节、礼貌在净化社会、美化社会、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礼节、礼貌的核心是尊重人。人际交往中应该相互尊重,彼此谦让恭敬。 礼貌体现着时代的、民族的风格和道德品质,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礼貌,其表现形式不尽相同。

“行为心表、言为心声”,礼节、礼貌是一个人内心世界的外在表现和真实感情的自然流露,体现出人的文化层次、文明程度和道德修养。礼貌修养是一个自我认识、自我养成、自我提高的过程。一名优秀的导游人员总是把礼貌修养作为自身修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是事业的需要,是人格完善的需要。因此,注重严于律己、勤奋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和道德修养,在导游中热情周到、高质量地为旅游者服务,这样的导游人员为旅游者提供的导游服务往往能够得到他们的赏识,个人也能在竞争中获得更多的成功机会。

人际交往活动丰富多彩,礼节烦琐复杂,而且各个地区、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特有的社交礼节,要掌握一些,如果不清楚,甚至用错礼节,就会闹笑话,使自己处于尴尬境地。导游人员与四海宾朋、八方游客交往,掌握一些中外社交礼仪并正确运用,不仅方便工作,而且能获得旅游者的好感,从而获得他们的信任。

(一)日常接待礼节 1.介绍

(1)自我介绍和介绍他人

人际交往中,不相识的人若有相识的愿望,可自我介绍或由第三者介绍。 自我介绍和介绍他人时态度要诚恳,自我介绍时切忌羞怯或自吹自擂;介绍他人时要热情,但应掌握分寸。介绍有先后之别,一般是将主人介绍给客人,将身伤低、年轻者介绍给身份高者和长者,将男子介绍给女子。介绍时,双方应起立,长者和身份较高的女士可例外。

(2)交换名片

递名片是社交场合一种重要的自我介绍方式。在交际场合,可按由尊而卑或由近及远的顺序,依次递送名片。不可只给尊长和领导,以免给人厚此薄彼的感觉。

递名片时应用双手(至少用右手),目视对方,微笑致意;接名片时也要用双手,以示尊重;接过名片应认真地看一遍,不要马上装入口袋,也不要在手中玩弄。不能心不在焉地递、接名片,也不可漫不经心地滥发名片。

2.见面礼 (1)握手礼

握手时,主人、身份高者、年长者和女子先伸手,以免对方尴尬;朋友平辈间以先伸手为有礼;祝贺、谅解、宽慰对方时以主动伸手为有礼。

行握手礼时,上身稍前倾、立正、目视对方、微笑,说敬语或问候语;握手时要摘帽、脱手套,女子和身份高者可例外;握手时不要将另一手插在裤袋里,不要边握手边拍人家肩头,不要低头哈腰,不要眼看别人或与他人打招呼;多人在一起时不要交叉握手;无特殊原因,不用左手握手;不要握手后马上用手绢或纸巾揩拭自己的手掌;不要拒绝与他人握手,等等。长时间的握手表示亲热,双手握住对方的手以示尊敬,但一般是双方伸手握一下即可。

(2)鞠躬礼

鞠躬礼源自中国,现作为日常礼节已不多见,但在日本、朝鲜和韩国却是常礼。

行鞠躬礼时应立正、脱帽、微笑、目光正视、上身前倾15-30°(赔礼、请罪时例外)。平辈应还礼,长辈和上级欠身点头即算还礼。

(3)合掌礼(合十礼) 佛教礼节,盛行于印度和东南亚佛教国家,泰国尤盛。 行礼时,双手略合拢并齐胸前,手掌稍向外向下倾斜,掌尖与鼻尖基本持平,微微低头。对长者,双手略举高,以示有礼,但指尖不能超过额头。

接待旅游者时,对方行合掌礼,导游人员应以同样形式还礼,但不主动向旅游者行合掌礼。

(4)拥抱接吻礼

拥抱接吻礼是盛行于西方、前苏联和阿拉伯世界的礼节。

在一般情况下,父母子女间亲脸、亲额头;平辈亲友间贴面颊;亲人、熟人之间拥抱、亲脸、贴面颊。

在公共场合,见面时拥抱亲吻以示亲热,但有时也只是一种礼节;关系亲近的女子间亲脸,男子之间拥抱,男女之间贴脸颊,晚辈亲长辈额头,长辈亲晚辈的脸或额头。对高贵的女士,男子吻其手背以示尊敬。

见面时的礼节还有招手礼、拱手礼、抱胸礼、脱帽礼、注目礼、点头礼、鼓掌礼等。

3.称谓

在交际场合,称谓很重要,通过它,反映了人与人间的相互关系,显示出一个人的修养,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社会风尚。

称谓一般可分为:

(1)职务称,即以其职务相称,如总经理、李总经理; (2)姓名称,即以姓名加“同志”、“先生”; (3)一般称,即泛称某人为“先生”、“小姐”等; (4)职业称,如“司机先生”、“秘书小姐”; (5)代词称“您”、“他”等;

(6)亲昵称,亲属、好友间的称呼。 一般称男子为“先生”,称女子为“夫人”(“太太”、“女士”)或“小姐”。在一般称前可冠以“姓”(莫利先生,林太太)、“职称”(院长先生,导游小姐)和“衔称”(博士先生)。

对教授、医生、法官、律师可单独称其为“教授”、“医生”等,或加上“姓”(杜邦教授、李医生)或加上“先生”(法官先生)等。

对军人要称“军衔”:上校先生、将军阁下。 对有爵位的人要称他们的爵位,或称“阁下”。 对地位高的人可称他们为“阁下”,如“部长阁下”或“部长先生阁下”。 对标志不明的女子,年龄大的称“夫人”,年轻者则称“小姐”,如有错误,她们会提出纠正。

(二)聚谈时的礼节和语言

准确优美的语言,诚恳、彬彬有礼的态度,潇洒的风度是人际交往活动成功的保证。因此,与人聚谈时,必须讲究语言艺术,力求表达得体,善于运用礼貌用语,并注意表情、目光、手势等表情语、体态语的适当配合。经常与旅游者交往的导游人员更应该懂得社交聚谈时的礼节礼貌,善于辞令。

1.交谈时的态度:真诚、庄重

导游人员在与旅游者交谈时或在社交场合与人聚谈时,态度要真诚、庄重,不能傲慢,傲慢会伤害对方的自尊心;不能冷漠,冷漠会让对方感到不亲切、感到被冷落;不能太随便,太随便会给对方一种消极的感觉;不要慌乱,慌乱会给对方留下不诚实、不成熟的感觉,从而使对方产生不信任感;不能唯唯诺诺、卑躬屈节,否则会让对方瞧不起。

2.交谈时的表情:大方、自然

导游人员在与人接触、同旅游者一起交谈时,神情要自信、大方、自然,不能扭捏腼腆,不要惊慌失措,不能心不在焉,不要时时看表,避免打哈欠、伸懒腰以及其他不雅观的小动作。

3.交谈时的目光:坦率、诚实

与人交谈,要坦诚地注视对方的眼睛,忌讳左顾右盼、躲躲闪闪,不要惶惑不安,切忌居高临下。

4.与人交谈时的体态:适当配合

与人交谈,要注意体态的适当配合,要避免手舞足蹈,不要用手指指人,双手不能交叉胸前或背后,不要手插裤袋,更不要攥紧拳头,不要疯笑,切忌对人动手动脚。

5.交谈时的语言:文雅、得体

导游人员与旅游者聊天、讨论问题时,在社交场合与人聚谈时,讲话要有内容,要有中心,要简洁明了;语言表达要得体,要掌握分寸;谦虚要适当,赞语不宜过分,不乱用俚语。总之,要努力使用高雅、文明的语言。

(三)异性交往时的礼节礼貌

在西方世界,尤其在社交场合,处处显示出“女士优先”的原则,男性导游人员在与女性旅游者,特别是在与西方女性旅游者交往时应尊重这一习俗,注意必要的礼节礼貌。

1.在与女士交往时,男性导游人员应显示出“绅士”风度,要充满自信、彬彬有礼、相处坦然。

尊重女士,是男性导游人员应有的风度。尊重女士,应表现在方方面面。

例如,在过道相遇,男子为女士让路;男女同行,男子一般应落后女士半步;男子要为女士开门,让她们先进(出)门;上楼、上车,应女先男后,下楼、下车,则应男先女后,以便必要时男子帮女士一把。

又如,与女士交谈,男子应注意,不过分亲昵,也不太冷淡;不过分殷勤,也不过分拘谨;不轻浮,但也不可太严肃;不与女士开过多的玩笑,不说挑逗的话,不与其无休止地攀谈,不谈及她们的隐私。

又如,赞美女士时要诚恳,溢美之词要适当,过多的高级形容词有时会让女士产生被讽刺的感觉;男子应更多地赞赏女士的内在美,这样可能会收到预想不到的效果;在女士面前最好不赞美另一女士。

还有,男子不能乱送女士红玫瑰;男子要抽烟时应征得在场女士的同意,等等。

2.与男性交往时,女性导游人员要坦诚、大方、自然、言行有分寸。在男性旅游者面前,女性导游人员服务要热情,礼节要到位,行为要进退有序;要沉着冷静、落落大方;不要太任性,不能太随便,更不能轻浮;不参与有伤风化的活动和聚谈,不单独去异性房间,不单独与异性游客去偏僻的地方,这样做可以避免很多麻烦。

(四)与旅游者交往过程中的礼节

1.导游服务时的礼节

(1)每天首次见到旅游者,应主动问好,问好时要面带微笑、语气热情。

(2)一般不主动与旅游者握手,但旅游者先伸手,应友好握手,不得拒绝。

(3)尊老爱幼,主动给予照顾,但未经同意,不要随意抱旅游者的小孩,不摸小孩的头部。

(4)在旅游车上导游讲解时,要面对游客,不宜背对游客坐着导游。

(5)导游讲解时,声音要高低适中,语气要亲切自然,表情要自然大方;若借助扩音器导游,音量、距离要适当,话筒不宜挡住嘴部。

(6)讲解时,不得抽烟,不得咀嚼食物,不指手画脚:适当运用手势,但动作不宜过大,更不要手舞足蹈,不得使用不恰当、不优雅的手势动作;清点人数时,不得用手指点人数数。总之,运用手势等形体动作时应考虑旅游者的不同文化背景,以免招来不必要的麻烦。

(7)旅游者提问时,要耐心听取,及时解答,不能置之不理,如果自己正在说话或讲解时,可示意稍等,讲完后再解答:

(8)不背后批评、议论旅游团内的任何人;不询问旅游者的收入、婚姻状况、年龄、家庭、个人履历等私人问题:

2.进出旅游者房间的礼节

根据“行为规范”的要求,导游人员不能随便进入旅游者的房间,但在特殊情况

下需去旅游者的房间,就要求导游人员注意必要的礼节:

(1)到旅游者的房间,要在电话中预先约定并准时抵达,进门前先敲门,经允许后方可入内。

(2)尊重旅游者的休息习惯,尽量避免在休息时间或深夜打扰旅游者,因急事必须打扰时,要表示歉意并说明原因,事完后尽早离开,以免影响旅游者休息。

(3)一般不在房门口与旅游者谈日程或其他问题:

(4)如必须单独去异性旅游者房间,进入房间,房门要半掩。

(5)未经主人同意不要随意触动、翻看旅游者的物品、书籍等。

3.餐桌上的礼节

导游人员可能会陪同旅游者参加宴会,但更多是与旅游者一起品尝风味。导 游人员都要注意相关的礼节。

(1)按主人安排入席就座,若旁边有女士或年长者,应先帮其人座。

(2)餐巾放在膝上,不能挂在胸前,餐巾可用来擦嘴,但不能用此擦汗和擦鼻涕。

(3)席间不得大声喧哗,不抽烟,不得解开衣扣,即使很热也不脱外衣。

(4)口中有食物时不宜说话,吃食物时不咂嘴,不要伸舌舔嘴唇,切忌狼吞

(5)喝汤时不用嘴啜,以免发出声响,喝汤不能就着碗喝,而要用匙,但喝咖啡时不用匙,而是就着杯喝。

(6)西餐桌上用刀叉进食时注意不要碰击盘子;不得挥舞餐具对着别人指指点点;一般不用手取食。中餐桌上,筷子不要交叉放在桌上,不要插在饭中;不敲击盘碗,不颠倒使用筷子,不将筷子一端含在嘴里发出声音。

(7)正式宴会由侍者布菜,不要拒绝送来的菜,不爱吃的可以留在盘中;冷餐会上、自助餐时,自取食物不宜过多,吃完后可再取;自助餐取食时,不得用公匙品尝食物。

(8)西餐桌上,饮料自取,不劝酒,更不向别人灌酒。

(9)用中餐时,不得乱挑、乱翻菜肴或其他食物,不用自己使用过的餐具为别人夹菜、舀汤或选取食物。

(10)席间饭后不要当着大家剔牙,不要边走边剔牙,更不要用手指剔牙;不得已剔牙时,要用手或餐巾遮口。

(11)女士在用餐时不得整理自己的衣饰,不在餐桌上化妆、补妆。

(12)导游人员若以翻译身份出席宴会,应注意:

①不得喧宾夺主,不敬酒、祝酒,不随意为他人布菜;

②不得边翻译边吸烟,嘴中有食物时不翻译;

③嘴里不宜放过大、过多、带刺的食物,时刻准备翻译;

④吃有骨、刺的食物,不应将骨、刺随意吐在桌上,而要用餐具或手取出放在碟中;

(五)人际交往中的待人接物常识

人际关系是复杂的,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大有学问,在处理人际关系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方法。下面介绍的是处理人际关系的一些常识,如果大家都这样行事,我们的社会将更加文明,生活将更加安宁美好;如果导游人员按此行事,客、导之间必然会友好相处,导游服务质量必将大大提高,而导游服务集体成员之间也会和睦相处、互相帮助,高质量地完成旅游接待工作。

1.自尊,但不贬人

一个人必须自尊、自爱,要尊重自己的人格,尊重自己的独立性和自主权。不过,自尊不是虚荣,不是清高自负,更不是用贬低他人的手段来抬高自己。

“相互尊重”是人际关系中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之一。在人际交往中要尊重他人的人格、意见、劳动和权益(包括自主权和隐私权);要尊重老弱病残者、尊重妇女。

人人都想得到别人的尊重,但要让别人尊重自己,一要自尊,二要尊重别人;不尊重他人,自己就不可能得到别人的尊重,人与人之间就不可能和睦相处。

从事国际旅游接待的导游人员必须尊重自己的同胞,不做假洋鬼子,只有尊重自己的人民,自己才能得到外国旅游者的尊重。

2.信任,但不盲从

人际交往,应以诚信待人,要“言必信,行必果”,时时按“合理而可能”的原则办事,对人不信口开河,待人不口是心非,处事不草率从事。我们要信任他人,但不盲从,遇事都要问个“为什么?”,这样可避免上当、少犯错误。

3.谦虚,但小虚伪

谦虚随和是人之美德、君子之风。谦虚的基础是“坦诚”,虚情假意是虚伪。与人交往时要谦虚,但不是谦卑,更不是谄媚,前者是自尊、尊人的表现,而后者则是有损人格的行为。

4.老练,但不世故

老练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老练靠知识和经验的长期积累。

一个老练的人能在万千世界中透过现象抓住本质,能随时摆正感情和理智的 关系。

一个老练的人在待人接物时要严肃谨慎,但不拘谨怯懦;能在适当场合适当显示自己,但不自我吹嘘、狂妄自大;有很强的自控能力,能随时控制自己的感情,能抵制外来的各种诱惑;与人相处时仪态要落落大方,办事要干练得体,但不圆滑世故。

5.宽容,但不失原则

忍耐、宽容是君子之风,宽容随和体现一个人的气度,也衡量一个人的水平;宽容人是自己强大的表现,绝不是怯懦。如果人间多一点尊重、多点宽容,许多事情都可以化干戈为玉帛。

宽容,就要理解为上。善解人意,即善解人言之意,善解人行为之意,善解人难言之隐;就是要同情别人的不幸,关心别人的难处,体谅别人的苦衷。

忍耐、宽容,要做到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冷静处理,但绝不是无原则地一味迁就、姑息养奸。

6.热情,但有分寸

与人交往,要轻松活泼,但不轻浮;要幽默风趣,但不圆滑;待人要热情坦诚,但进退有度;与人要亲热相处,但不搞不正之风,不牟私利,不搞不正当的异性关系,不违法乱纪。

上一篇:党代会纪委工作报告下一篇:督导检查信息反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