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碱中和反应教学反思

2023-02-22

第一篇:酸碱中和反应教学反思

酸碱中和反应教学过程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一、师:同学们,上课 生:起立 师:请坐

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常见的酸和碱,现在我们一起回忆上节课的知识吧,大家看大屏幕,谁能回答上面的问题。 生:说出答案

师:下面大家再看一道美食,知道它的名字吗?(松花蛋)想吃吗?(想)那怎么吃才能更美味呢?(蘸点醋)为什么? 学生思考

师:松花蛋腌制过程中产生了碱,吃起来有涩味,蘸点醋,涩味就消失了,为什么呢?(看大屏幕)

生:可能是食醋中的醋酸和腌制过程中的碱发生了化学反应。 师:那么酸和碱之间到底能不能发生化学反应呢?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 大屏幕展示:

实验一:向盛有蓝色氢氧化铜沉淀的试管中逐滴加入稀硫酸,充分振荡,观察实验现象。下面同学们开始自己动手实验。 教师巡视,并提醒同学们胶头滴管的正确使用。 师问:为什么边滴边振荡?

(使反应物充分接触,充分反应)大家看到了什么现象? 生:蓝色沉淀消失,溶液变为蓝色。 师:此实验说明了什么?

生:硫酸和氢氧化铜发生了化学反应。

师:酸还有其它的酸,碱还有其它的碱,这个实验是一种酸和一种碱的反应,那么它是一个特例吗?其它的酸和碱会不会也能发生反应呢?我们再进行第二个实验。 看大屏幕:

实验二:将试管中分别盛有等体积的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同时倒入小烧杯,观察现象。 生:没有现象, 师:它们之间反应了吗?

生:可能没有吧。没有像像硫酸和氢氧化铜那样有明显的现象。 师:化学反应中常常伴随这反应现象:发光,发热,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这些现象常常帮助我们来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那是不是没有看到这些现象就意味着没有发生化学变化呢? 师:不是,化学反应的本质是:有没有新物质产生,而不能只从外观上作出简单的判断。那怎么判断呢?

师:如果能分析一下反应后的物质,是原来的物质呢,还是生成了新物质呢,这样就能判断了。那怎样得到反应后的物质呢?加热蒸发 继续实验:取两滴混合后的溶液滴在玻璃片上,用酒精灯加热,使液体蒸发,观察实验现象(提醒学生要均匀加热) 师:看到了什么现象? 生:看到了白色固体。 师:那固体的成分是什么呢?可能是盐酸吗?为什么? 生:不可能,盐酸是氯化氢气体的水溶液,不是固体。 师:可能为氢氧化钠吗? 生:不可能,检验一下吧

师:怎么检验呢?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与遇酚酞试液变红。 生:加入酚酞溶液 师:好,开始实验吧

继续实验:像白色固体上滴两滴蒸馏水,再滴无色酚酞试液。 师:有什么现象? 生:无现象。

师:那么白色固体是氢氧化钠吗? 生:不是,如果是,应该变红。

师:白色固体既不是氯化氢,也不是氢氧化钠,那它是什么呢? 应该是NaOH和反应产生的新物质。说明它们发生了化学反应。 师:上述两个实验说明酸和碱一般都能发生化学反应,那么它们之间是怎样发生化学反应的呢?(模拟动画)

观看大屏幕:教师解释:HCl中的H离子与NaOH中的OH离子结合生成了水,钠和氯仍以离子形式存在,加热蒸发时,就得到了氯化钠固体。请同学们写出发生的化学方程式: 生:爬黑板

师:回想刚才我们做的氢氧化铜与稀硫酸的反应,写出化学方程式。

其他同学写在学案上。 师:分析以上两个化学方程式,看看生成物中CuSO4与NaCl有什么共同点,都有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这就是化学中的盐。 大屏幕展示:盐: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 师:这里的盐是指生活中的食盐吗? 生:不是

师:解释原因。并解释学案上的铵盐。

师:再仔细观察上面两个化学方程式,有哪些共同点? 生:反应物都是酸和碱,生成物都是盐和水

师:引出中和反应的概念。

大屏幕展示:中和反应的概念 并让学生思考: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吗? 生:不一定。 师:举例解释

再次强调中和反应的实质:大屏幕展示

师:再回顾前面两个反应,思考你怎么知道它们发生了化学反应,什么时候恰好完成呢?

生:第一个反应,蓝色沉淀消失证明发生了反应,慢慢消失证明反应正在进行,沉淀刚好消失证明反应恰好结束。但第二个反应看不出来。 师:那你们能自己想一个办法,把这个隐形的看不见的反应变成直观的便于我们观察的呢?

大屏幕:请设计实验证明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 生:学生讨论,设计 哪个小组有结果了? 生:提出四种方案,见大屏幕

师:方案三视觉上仍无明显变化,不符合实验设计的要求。那同学们就按照其它三个方案分别进行实验吧。可按照桌上的实验用品自选方案。(注意边滴边振荡,而且注意什么时候停止加酸或碱) 师问:进行完实验的同学,还有问题吗 生:用石蕊的,颜色变化不易观察。

师评价:你说得对,方案一:变化现象非常明显。方案二和方案四理论上可行,但是通过实验发现,最终的紫色不易观察,因此方案一为最佳方案

师:在方案一中,大家看到,红色逐渐变浅,证明反应正在进行,红色恰好消失时,证明反应恰好结束,此时就应该停止加盐酸,再加就多了,溶液就呈酸性了。根据这个实验,我们看大屏幕上的题目。 师:那我们知道了酸和碱之间能够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 现在我利用我们学的知识给大家变一个魔术,我借用刘谦大师的一句话:下面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

向一朵紫色花和一朵白色花上喷洒A溶液,紫花变红,白花不变,再喷洒B溶液,红花变蓝,白花变红。

师:谁能解释其中的原理,并告诉我A、B分别是什么溶液。 生:讨论。A可能是盐酸,硫酸,B可能是NaOH,Ca(OH)2等碱性溶液。

师:写出可能发生的化学方程式。填写学案。

过渡:这些反应应用的都是中和反应原理,在实际的生活中,工农业生产中中和反应都有广泛的用途。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中和反应的用途

二、师:谁能解释吃松花蛋蘸醋的原因?

生:食醋中的醋酸和腌制过程中的碱发生了中和反应。 师:看大屏幕上的图片一:正向酸性土壤中撒入熟石灰 图片二::正用熟石灰中和硫酸厂的废水。

图片三:用含氢氧化铝和氢氧化镁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根据上面的用途写一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写在学案上。 找学生爬黑板。

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呢?学生回答 教师用大屏幕演示:

师:还有疑问吗?没有的话,就做学案后面的当堂达标吧。 处理习题

师:这节课就到这里,下课。

第二篇:《酸碱中和反应》教学设计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学校:驿马力农九年制学校 姓名:晋晓敏 科目:化学 职务:教师

【教材的作用和地位】

本课是学习常见酸和碱之后进一步学习的。主要是中和反应及中和反应的应用、酸碱度的测定两部分。本节课主要学习中和反应及中和反应的应用。从教材体系来看,中和反应既是对酸碱化学性质的延续和深化,同时又引出另一类化合物——盐,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又为今后高中学习酸碱中和滴定的定量分析打下基础。从教育目的看,中和反应在生活、生产上具有广泛的应用,研究它更具有现实意义,能更好体现化学走向生活的理念。从中考方面来看,本课题是中考考点之一。因此本节课既是本章的重点,也是初中化学的重点之一。

【学情分析】

对于什么是酸,什么是碱,如何鉴别酸或碱,学生已经熟悉,而且对酸、碱的有关物理、化学性质有所了解,但对于酸和碱之间是否会发生什么反应?如何通过具体的实验来探究?这些问题大多数学生从来没有思考过,所以需教师设置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所以本节课从生活实际入手,设计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逐步学习新知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酸和碱会发生中和反应.

2.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与思考,促进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进行思维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中和反应的实际应用,加深对中和反应理解的同时,体会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学生学好化学的决心。

【教学重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中和反应实质

【教学方法】观察、分析、归纳

【教具准备】氢氧化钠溶液、酚酞溶液、稀盐酸、烧杯、滴管、试管等实验仪器

【课时安排】安排2课时,本节为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被蜜蜂或马蜂蛰后,皮肤红肿疼痛,应该如何处理?

二、问题探究

问题1:酸和碱能否发生化学反应?

[教师]:把少量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

[学生]:观察现象 (无现象)

问:无现象是不是代表不发生反应?如何证明无明显现象反应的发生? 回顾: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的证明方法。

问题2:怎样证明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反应?(提示:用酸碱指示剂)

[活动] 在烧杯中加入约5m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再用滴管慢慢滴入稀盐酸,至溶液颜色恰好变为无色为止。

1、酚酞试液刚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显什么颜色?

2、滴入一定量的盐酸后,为什么酚酞会变成无色呢?

3、什么时候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

4.、实验证明,盐酸和氢氧化钠能发生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总结]: 1.中和反应的定义:

2.盐的定义: 3.中和反应的实质:

问题3:.中和反应在实际中有哪些应用?

1、改变土壤的酸碱性

2、处理工厂的废水

3、用于医药

四、学以致用

1.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氢氧化钙和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氢氧化钾和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2.洗头一般是先用洗头水清洗,然后用护发素养护 。为什么要这样做?

第三篇:酸碱中和反应的教学设计(人教版)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敦煌三中 贾国庆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初步领会中和反应的概念。

2、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自主的实验探究,初步学会判断化学反应是否发生的某些方法。

2、通过合作探究、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动手实践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进一步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3、通过中和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化学与社会的密切关系,提高自身科学素养。

二、学情分析:

根据学生对上一节课酸和碱的知识特点,认识了酸碱的一些化学性质;知道了酸和碱能够使酸碱指示剂变色。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去尝试实验成功的喜悦从而知道酸碱能反应,进一步强调这类反应是中和反应。教材放眼于实际生活,使学生将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增加了课堂趣味性也巩固了学生对中和反应的记忆。这种学以致用的手法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通过魔术“魔杯变色”引入酸碱中和反应的话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学生实验: 取一支试管,加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向试管中滴加稀盐酸。 启发学生思考:实验中无现象说明什么问题呢?酸与碱是否发生了反应?如果发生反应会有什么特点?下面我们一起探讨酸与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生成本节课最核心的问题,激起学生对本课题的探究兴趣。

学生活动:小组内活动,提出对于酸和碱那个的猜想和验证实验方案。 分析问题:实验中没有明显的变化,是否就能下结论说:酸和碱之间不发生反应呢?当然不能,我们前面学过的一些反应也没有明显的实验现象,比如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显然这个实验方案不能判断酸和碱能否发生反应,还需要从刚刚学过的酸和碱的性质中找到可以借用的指示剂。引导学生判断化学变化是否发生,不能只根据没有明显的现象就轻易下结论说反应不进行,同时也教育学生看问题不能只停留于表面。 通过指示剂的变色实验引出酸碱确实发生了反应

方案一: 滴加稀盐酸

稀NaOH溶液(无色)→→→→→→溶液不变色 振荡 方案二: 滴酚酞溶液 滴加稀盐酸

稀NaOH溶液(无色)→→→→→→→→→溶液变成红色→→→→→→→→→溶液红色变无色

振荡 振荡 设计意图:“滴定顺序”设计“反向对比”,指示剂“变色”,学生从不确定答案的实验设计到确定的实验设计,通过推敲,让学生体会到探究是一个趋近完美的过程。通过加热反应后的溶液出现白色固体验证酸碱之间发生了反应。。 通过实验让学生自己总结说明酸碱反应的结果有盐和水生成,得出中和反应的定义。

教师分析: HCl﹢NaOH = NaCl ﹢H2O Ca(OH)2 + HCl = ?

NaOH + H2SO4 = ? 具体分析: NaCl的组成,推测NaCl在溶液中的粒子,得出盐的概念:

像NaCl这样由由金属粒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称为盐。

设计意图:知识由浅入深,有助于学生的理解,使学生能从构成、组成的角度给盐下定义。培养学生灵活应用能力、观察与归纳分析的能力。

精讲中和反应的实质。

学生观看并思考:在酸和碱混合时到底溶液有哪些变化? 盐酸、NaOH溶液中的微粒:HCl=H++Cl-,NaOH=Na++OH-

盐酸与NaOH溶液混合:盐酸中的H+与NaOH溶液中的OH-结合生成了H2O分子。盐酸中的Cl-与NaOH溶液中的Na+在反应前后不变。得出中和反应实质:H++OH-= H2O。使学生对中和反应为什么很容易发生有了深刻的理解。 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有什么用途? 阅读课本,归纳应用

学生阅读课本61页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要求学生看书,通过问题自己找出知识点。设计意图:通过问题情景的创设把课堂引向中和反应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化学来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

当堂训练:两个典型例题重在加深对中和反应的理解,既与中考试题链接,又训练了学生的能力。又为归纳中和反应过程溶液的变化打下基础。 〈六〉拓展延伸,反思总结

课堂巩固:中考真题演练,在中考真题的基础上归纳溶液酸碱度是可以改变的,其中包括稀释和中和反应。最后归纳酸和碱的化学通性,作为对于酸碱性质的巩固和完善。

学生总结:本节课收获,学到了什么?提高了什么认识? 教师点评:课堂效果,做出积极评价。

本节课的总结,由学生自我评价本节课的收获,包括知识和方法情感上的收获。根据学生回答再点拨。这样鼓励了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对中和反应实质及中和反应的广泛应用的认识,进行自评与互评。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技能和方法。

〈七〉课后作业,巩固知识

1、 写出要求的中和反应的方程式,巩固新知,提高动手能力。

2、 填写课后习题,回归课本,巩固基础,拓展思维。

3、 提出中和反应还存在一些需要探究的问题

七、板书设计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一、中和反应

1.定义:酸跟碱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表达:酸 + 碱 ==== 盐 + 水

+-2.实质:H+OH==== H2O

二、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1、改变土壤酸碱性;

2、处理工厂废水:

3、用于医药

第四篇:酸碱中和反应教案

《课题2:酸碱中和反应》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

(2)了解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的影响,以及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1)会用分析、归纳的方法对有关信息加工处理。 (2)会用观察的方法辨析事物。 (3)学习化学应理论联系实际。 (4)进一步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1. 酸碱之间的中和反应。 2中和反应的探究过程。

三、教学方法

观察、分析、归纳、联系生活、活动实践。

四、教具准备

教师用具

仪器:烧杯、滴管、玻璃棒、

药品:氢氧化钠溶液、酚酞溶液、稀盐酸、

五、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六、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设境激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想看魔术吗(激起学生的兴趣),然后我开始做实验 • 纸折好的白花→喷少量酚酞→喷适量的NaOH溶液→花由白色变红色→喷适量HCl溶液→花由红色变白色。

• 观察现象,分析原因

你们想知道这个奥妙吗?要想揭开这个谜,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

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二)感悟新知、合作探究中和反应

1、学生感受没有现象的反应,探究借用指示剂。

• 【学生实验】往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盐酸。 • 观察:无现象

• 分析原因:无现象说明什么问题呢?(反应了、没反应)

2、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指示剂“多中选优”

前面同学们已学过酸、碱各自具有一些化学性质,那酸与碱之间会发生化学反应吗?要正确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应该用事实说话,请同学们进行活动与探究。接着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

方案一:

稀NaOH溶液(无色) →滴酚酞溶液 →振荡→→ 溶液变红 →→滴加稀盐酸→振荡→溶液红色变无色

方案二:

稀盐酸(无色) →滴酚酞溶液 →振荡→→ 溶液无色 →滴加稀NaOH溶液→振荡→→溶液无色变红色

2 方案三

稀NaOH溶液(无色)→滴石蕊溶液→振荡→→ 溶液变蓝色→滴加稀盐酸→振荡→→溶液变紫色

方案四:

稀盐酸(无色) →滴石蕊溶液→振荡→→ 溶液变红色 →滴加稀NaOH溶液→振荡→→溶液变紫色

3、深入探究中和反应生成物,掌握中和反应和盐的概念

• 取适量方案1反应后的溶液滴在玻璃片上,放在石棉网上微热,使液体蒸发,观察玻璃片上的现象。

• 观察讨论

• 请思考:是不是所有的酸碱反应都需要借助酸碱指示剂的颜色变化,才能判断反应是否发生?

若反应过程中有明显的实验现象(如:固体溶解、生成沉淀、颜色变化等),则不需要借助于酸碱指示剂帮助判断反应是否发生。

下列反应有何共同特点?

NaOH+HCl==

NaCl

+

H2O Ca(OH)2+2HCl== CaCl

2+

2H2O

2NaOH + H2SO4== Na2SO4 + 2H2O

(三)归纳总结

• 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中和反应。 • 酸 + 碱 ==== 盐 + 水

• 以下的反应均生成盐和水,它们是不是中和反应呢?

3 • CO2+2NaOH=Na2CO3+H2O • 不是中和反应。 • Fe2O3+6HCl=2FeCl3+3H2O • 不是中和反应。

1、氢氧化钠是碱,其溶液能使酚酞溶液显示红色,随着盐酸的加入红色逐渐消失变成无色,所以此时的溶液不是碱性溶液,说明有新的物质生成,进一步说明了酸和碱发生了化学反应,同学们先观察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示意图 展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NaOH+HCl=NaCl+ H2O 其它的酸和碱也能发生类似的反应:

Ca(OH)2+2HCl=CaCl2+2H2O 2NaOH+H2SO4=Na2SO4+2H2O

2、请同学们总结反应的特点:

(1) 上述反应生成的氯化钠、氯化钙和硫酸钠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叫做盐。

(2)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中和反应。中和反应的实质: H+ + OH- = H2O

(四)联系生活:

理解了中和反应的概念,下面我们看几则资料。 课件展示:

1、一块土壤酸性太强,不利于植物的生长,怎样降低土壤的酸性呢?

2、酸性污水应如何转为中性?

3、被蚊虫叮咬处肿成大包,这是蚊虫在人的皮肤内分泌出蚁酸,从而使皮肤肿痛。用什么溶液涂抹可消除肿痛?

4、你了解治疗胃酸过多药物的成分吗?它们的作用原理是什么? (让学生真正理解在人类的现实生活和未来生活中处处离不开化学)

1、改变土壤的酸碱性

根据土壤情况,可以利用中和反应,在土壤中加入酸性或碱性物质,以调节土壤的酸碱性,利于植物生长。例如近年来由于空气污染造成酸雨,导致一些地方的土壤变成酸性,不利于作物的生长,于是人们将适量的熟石灰加入土壤,以中和酸性。

2、处理工厂的废水

工厂生产过程中的污水,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处理。例如:硫酸厂的污水中含有硫酸等杂质,可以用熟石灰进行中和处理。

3、用于医药

人的胃液里含有适量盐酸,可以帮助消化,但是如果饮食过量时,胃会分泌出大量胃酸,反而造成消化不良。在这情况下,可以遵医嘱服用某些含有碱性物质的药物,以中和过多的胃酸。

引导:这些资料说明了什么?(中和反应用途很广) 用于生活:中和生活中的酸碱

• 中和反应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的应用呢? •

1、吃皮蛋有涩味,如何除去? •

2、热水瓶胆壁上有水垢,如何除去? • 切了辣椒的手很是辣疼,怎么办?

四、达标练习,巩固新知

例1如(课本图)是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5 请仔细观察、分析此图,写出一条你从图中获取的信息 (用文字或化学用语表述)

变式1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见图.下列有关认识错误的是(

)

A.反应结束时溶液中的溶质是氯化钠B.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变化 C.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实际上市H+和OH-结合生成水 D.该微观图还可说明所有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变式2如图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 反应的微观示意图,由此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

A.反应结束时溶液的pH=7 B.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变化 C.反应后溶液中存在的粒子只有Na+和Cl- D.该反应的实质是H+和OH-结合生成

(五)拓展延伸,应用新知

1. 下列物质之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 ) A. 2NaOH+CO2=Na2CO3+H2O B. CaCO3+2HCl=CaCl2+H2O+CO2↑ C. Fe+2HCl=FeCl2+H2↑ D. 2NaOH+H2SO4=Na2SO4+2H2O

2、某锥形瓶中装有稀盐酸。向稀盐酸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并不断振荡。下列图中能正确表示锥形瓶中溶液pH变化情况的是 ( ) 6

3、为了探究“NaOH+HCl”反应中能量的变化,能用NaOH固体代替NaOH溶液吗?

5、展示图片:某公路上一装有硫酸的汽车翻了,怎么处理泼了一地的硫酸?

(六)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中和反应,简单了解了中和反应的原理,会写一些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了解了中和反应在生活和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七、说板书设计

第一节 酸和碱的反应

一、中和反应

1.中和反应: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2.盐:在水溶液中能解离出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3、NaOH+HCl=NaCl+ H2O Ca(OH)2+2HCl=CaCl2+2H2O 2NaOH+H2SO4=Na2SO4+2H2O

4、中和反应: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二、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

第五篇:酸碱中和反应教案

课题:酸碱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

(2)了解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的影响,以及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1)会用分析、归纳的方法对有关信息加工处理。 (2)会用观察的方法辨析事物。 (3)学习化学应理论联系实际。

二、教学重点

酸碱之间的中和反应。

三、教学难点

中和反应的探究过程。

四、教学方法

观察、分析、归纳、联系生活

五、教具准备

教师用具

仪器:烧杯、胶头滴管、玻璃棒

药品:氢氧化钠溶液、酚酞溶液、稀盐酸、

六、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七、教学过程

[引入提问]酸、碱各自具有一些化学性质,蚊虫叮咬后涂抹浓肥皂水为什么能减轻痛痒?那酸与碱之间会发生化学反应吗?

[学生]1.会 2.不会

[教师]能否反应,我们用事实说话,请同学们进行下面的活动与探究。 [活动与探究](投影展示):

(1)在烧杯中加入10 m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再用胶头滴管慢慢滴入稀盐酸(用胶头滴管滴入盐酸时要缓慢,一滴一滴加入,以便观察实验现象),并不断搅拌溶液,至溶液颜色恰好变成无色为止。

(2)取2滴上述反应后的无色溶液滴在玻璃片上,使液体蒸发,观察玻璃片上的现象。

[学生]讨论玻璃片上的物质是氢氧化钠吗?为什么? [学生总结]氢氧化钠是碱,其溶液能使酚酞溶液显示红色,随着盐酸的加入,红色逐渐消失变成无色,所以此时的溶液肯定不是碱性溶液。玻璃片上的白色物质是溶液中新生成的溶质。

[讲解](借助FLASH动画展示反应过程) 在上面的实验中,发生了这样的反应: NaOH+HCl====NaCl+H2O [教师拓展]其他的酸和碱也能发生类似的反应。

例:Ca(OH)2+2HCl=CaCl2+2H2O 2NaOH+H2SO4====Na2SO4+2H2O [学生讨论]试总结上述三个反应的特点。 [教师总结]三个反应都生成水,另一种产物(氯化钠、氯化钙、硫酸钠)都是由金属离子和相应的酸根离子构成的,我们把这类化合物叫做盐(板书)。我们把这类化学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板书]1.中和反应: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2.盐:在水溶液中能解离出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教师过渡]理解了中和反应的概念,下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概括总结出酸碱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教师投影] 1.改变土壤的酸碱性

根据土壤情况,可以利用中和反应,在土壤中加入酸性或碱性物质,以调节土壤的酸碱性,利于植物生长。例如,近年来由于空气污染造成酸雨,导致一些地方的土壤变成酸性,不利于作物的生长,于是人们将适量的熟石灰加入土壤,以中和酸性。 2.处理工厂的废水

工厂生产过程中的污水,需进行一系列的处理。例如,硫酸厂的污水中含有硫酸等杂质,可以用熟石灰进行中和处理。 3.用于医药

人的胃液里含有适量盐酸,可以帮助消化,但是如果饮食过量时,胃会分泌出大量胃酸,反而造成消化不良。在这情况下,可以遵医嘱服用某些含有碱性物质的药物,以中和过多的胃酸。我们可能都被蚊虫叮咬过。被蚊虫叮咬后,叮咬处很快肿成大包,这是因为蚊虫能在人的皮肤内分泌出蚁酸,从而使皮肤肿痛。如果涂一些含有碱性物质(如NH3•H2O)的药水,就可减轻痛痒。

[教师]这些资料说明了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中和反应用途很广。

[教师板书]3.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 [教师提问]试写出硫酸工厂处理废水的化学方程式。[熟石灰Ca(OH)2]

[学生板演]Ca(OH)2+H2SO4====CaSO4+2H2O [教师引导]有一种胃药的主要成分是Al(OH)3,试写出用这种胃药治疗胃酸(HCl)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板演]Al(OH)3+3HCl====AlCl3+3H2O [讨论]你还能再举出一些利用中和反应的实例吗? [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中和反应,简单了解了中和反应的原理,会写一些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了解了中和反应在生活和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板书设计]

一、中和反应

1.中和反应: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2.盐:在水溶液中能解离出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3.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

上一篇:省级项目资金自纠自查下一篇:四库全书总目原文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