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案例为基础学习

2022-07-23

第一篇:以案例为基础学习

以网络为基础的自主学习的优势和劣势

优点:

1、教师和学生自身不了解的知识等可以借助网络不断学习完善

2、更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而不是一板一眼的跟着老师的节奏走

3、新型的网络教学模式让距离变得不是问题,不仅仅只能在课堂上才能学到知识,随时随地都可以。

4、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自主学习以学生活动为主体,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体会成功,主动追求,寻找答案。

5、培养学生交流、协作的能力。自主学习中,学生需要相互交流,相互帮助以完成任务。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如何与他人交流,团结协作,共同解决问题。

6、实现分层次教学,给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发挥空间。

7、整合平台,便于日常教学管理

8、可以指定个性化的学习方案

9、听说读写等基础能力的针对性训练

10、延伸传统课堂并弥补传统课堂的其它不足

缺点:

1、教师备课和讲课太过于依赖PPT等素材,上课与学生的交流变少,课堂不活跃

2、学生课后作业会依赖网络,而不主动思考

3、会受到网络出了学习方面的更大的诱惑或影响

4、分组困难,管理难度大。现存班级管理模式下,现在大多数学校对班级的管理中,纪律要求非常高,课堂要求非常严。分组带来的课堂“混乱”势必为班主任、学校不愿见到的。

5、分层次教学难度大。在现在教育模式下,所有学生学习的数学内容和要求完全相同,要想做到分层次教学,对教师的备课和精力都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6、管理功能上过于简单

7、可分享的电子文件格式单

一、大小受限

8、空中教室、快速阅读等资源更新过慢

9、与课本习题大多重复

10、仅能提供当学期的学习资源

李丹

312012050201310

2012级英语教育1班

第二篇:信息化环境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案例研究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21世纪知识经济初见端倪,它不仅预示着经济社会生活将发生新的巨大变化,更预示着信息社会已经来临。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人类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世界各国都认识到信息技术对于教育的深刻影响,都在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迎接信息化浪潮的挑战。

多年来,以美国、日本、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的政府和教育部门,一直在积极推行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日本从1994年开始,政府加大经费投入,有力地推动了学校计算机基础设施和互联网的建设进程,甚至创建了所有年级的全部教师和学生都能够运用互联网交流的环境。在英国,政府借助信息技术运作的“产业大学”,极大地推动了英国终身学习社会的构建。德国、澳大利亚、意大利、捷克等国,也十分重视教育信息化建设,并在提高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在我们国内,广州、北京、上海等被列为全国信息技术教育实验区,都在研究如何在信息化环境下,培养学生各种学习能力,使学生适应时代的发展。随着各个学校的硬件建设的不断完善,微机教室、多媒体教学平台的完善,宽带网的接入;以及家庭个人电脑越来越普及,网络畅通,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信息化学习环境。

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指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要以教育理念创新为先导,以优质教育资源和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为基础,以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创新为核心。

所谓信息化环境下的学习,是指在现有的教育教学方式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学习者自主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在信息化的学习环境中,坚持以学习者为中心,构建出个性化协作式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形成新型的学习文化。

在我国,历经十年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使 “自主、合作、探究”的核心理念走进了寻常的课堂。然而,课程改革是一个不断实践、验证新课程理念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欣喜地看到学校的现代化教学设施、设备齐全了,老师、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增强了。但是怎样在这信息化环境下坚持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方式却依然存在着观念上、操作上的问题。

为此,我们瞄准“在信息化环境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案例研究”这一研究方向,目的是要探讨在信息化环境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案例的开发与应用。通过对传统的教学弊端的分析,在具体课程教学中进行实践,进一步验证了信息化环境下对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能力提高的可行性。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研究的内容、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深度融合(结构性的改变)。对信息化环境下教学模式的设计、探究。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合适的教育。学生自己掌控学习,增加了学习中的互动,利用信息技术让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更深入

(2)改变学生过去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在探索中自主构建自己的知识系统,并在研究实施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表达能力、问题意识和合作精神。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培养一支信息应用能力强、学科素养高的教师队伍。在课堂上,教师先聚焦主要问题,师生互动交流,再有针对性地组织学习。

凭借信息化环境,教师通过合理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在小学各学科教学过程中贯彻叶圣陶“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思想,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能读书,自己发现,自己创新实践”从而探索出“信息化环境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方式改变有效途径、方法和策略。依据总体目标,课题研究的具体目标可以分解为成果目标和实效目标两个层面。

成果目标:通过课题研究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创新要求和终身学习的个体人生需要的素质和能力。

实效目标:通过课题研究,凭借信息环境,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更有效地“以学习者为中心”,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引导小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创新学习能力发展打基础的新型教学体系;通过课题研究与实践,取得教师创新教育观念的确立和智慧生成的实效。

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1、 “以学习者为中心”与“以教师为中心”相对应,主张从教学思想、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等方面均以学习者为中心。这一模式要求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中心而展开,充分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要尽量让学生自己控制学习内容和方法,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中来,鼓励学生更多地负责自己的学习。教育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任务不是“传授”,而是“促进”学习者自我实现其潜能。

2、信息化环境能促使“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方式形成。首先,信息化环境打破了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非正式教育的界限,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和自由度明显增强。其次,网络化的学习环境能使传统教育形式的不同优势得以综合,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再者,信息化环境有益于对教师、教育教学管理人员及学生家长的培训和实时联系,有利于构建无缝的教育体系。

3、信息化环境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或重要补充或一种平行的形式,在促进学生自主性学习的过程中是一种教学的手段。

提出这样的观点,其创新之处在于把 “信息化环境”作为一种崭新的教学手段运用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过程之中,借助信息技术的教学媒介 充分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中来。甚至将教学内容、组织形式、网络资源合理地向课外延伸,力求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有机结合, 培养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新等各方面能力。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研究思路

本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是:根据小学各学科的特点和课堂教学基本原则,寻求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案例的开发。在此基础上,发挥网络优势,把课堂教学引向学生的校外活动,依托网络组织学生开展各项课外活动。通过网络搭建的平台,及时加强教师与家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以及学校与社区内的联系,使活动体现出充分的开放性、自主性和趣味性。

围绕研究目标,课题组一方面将继续加强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努力提高信息化运用水平,真正使教师能围绕所任学科的目标,以新型的教学理念来设计教学活动,注重课内课外并举,激发学生探究、合作、交往的兴趣,引导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为了保证本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课题组将落实以下措施:

一是,不断完善和创设信息化环境(硬件设施、网络资源、网络教室等)支撑下的学生学习的环境;

二是,开展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和实际操作能力、新课程教改理论、叶圣陶教育思想、郭思乐的“生本教育”理念、创新教育理论等一系列校本学习培训活动,让教师通过学习培训,用理论指导课题研究实践、探寻引导“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有效教学方式;

三是,凭借信息化环境,以小学各学科课堂教学为主阵地,结合课外学习活动,探索引导学生在一般课堂的学科教学、网络化教室的课堂教学、基于网络化平台的课外、校外如何进行学习的途径和方式。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学习了解国内外相关的研究成果、现状及趋势,研究借鉴相关的实践经验,学习研究大量教育理论,从中汲取优秀的研究成果,汲取综合一些鲜活的理念与信息,增强理论研究上融会贯通的能力,提高对本课题相关问题的认识,促进课题研究的发展。

(2)行动研究法。在实践中研究策略,在研究中策划实践,并在教育实施中进行评价、调整和完善。

(3)调查法。采用问卷及走访这两种调查方法,对目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进行调查,对影响课堂教学的非智力因素进行调查,对实验班级的学生进行跟踪调查,为课题提供必要的数据和文字资料。

(4)总结法。对每个阶段都进行总结,用阶段性研究的经验为后面的研究提供指导,使课题的研究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

(5)实践验证法。通过实践对课题研究中的一些构想进行验证,对构想给予相应的总结、纠偏与调节,在实践中验证,在验证中调节,在调节中发展,再在新的发展与实践中进一步去验证、调节,形成良性循环。

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1】准备阶段

相关研究项目工作回顾、项目论证、课题申报,填写课题申报表,制订课题研究方案,成立课题组织;

【2】研究实施阶段

(1)召开课题研究开题会。

(2)请专家对参与研究的教师进行技术培训。 (3)根据研究方案,启动课题研究。

(4)根据研究方案,在组织课堂教学中具体实施,开展研究活动。 (5)及时收集研究信息,注意调控,不断完善操作过程。 (6)定期召开研讨会,总结交流经验。 【3】总结阶段与结题阶段

(1)汇集材料,整理分析研究结果,撰写研究报告。 (2)提出结题申请,举办研究成果展览。

(3)召开验收鉴定会,对课题研究进行评审验收。

已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和主要参考文献(限填20项)

近期研究成果:

教育部福建师大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组织的国家级《“十一五”重点课题“指导—自主学习”》课题已于2012年5月顺利结题,福建省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省级《有效课堂教学环境下的教学模式与方法的建构》课题已于2014年4月顺利结题,福清市级课题《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策略研究》已于2014年4月顺利结题。北师大《中国儿童阅读提升计划》课题和教育部福建师大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组织的国家级《能力导向下的课堂有效教学》正顺利开展中。

与本项目有关的研究工作:

我们多次邀请相关专家进校园讲座培训如2014年3月邀请福建省电教馆教研室陈凤燕主任莅校做专题讲座等,我们还多次外出学习,如林海燕校长赴深圳南山实验教育集团考察学习,王承发老师、卢萍老师赴广东佛山南庄中学学习智慧教室等。王承发老师、卢萍老师、何芳怡老师等多次赴福州台三小学习“学生一对一数字化个性学习”,积累了丰富的课题研究资料。

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组成结构(如职务、专业、年龄等)

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如研究资料、实验仪器设备、研究经费、研究时间及所在单位条件等)

我们多次邀请相关专家进校园讲座培训如2014年3月邀请福建省电教馆教研室陈凤燕主任莅校做专题讲座等,我们还多次外出学习,如林海燕校长赴深圳南山实验教育集团考察学习,王承发老师、卢萍老师赴广东佛山南庄中学学习智慧教室等。王承发老师、卢萍老师、何芳怡老师等多次赴福州台三小学习“学生一对一数字化个性学习”,积累了丰富的课题研究资料。

作为110年历史的福清市实验小学,是“全国教育科研‘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实验学校” “福建省教育信息化试点学校”, 本校拥有配置较高的多媒体教学设施和电脑网络系统,高标准的微机室,教师配置专用机,班班通网络,拟将进一步购进充实学生平板、教师平板、移动小推车、电子书包平台软件,无线网络的安装(可支持大于或等于60个并发用户同时登陆)。进行技术提高培训和课件制作。硬件设施的到位,为课题研究工作创设了良好的实验环境同时,学校为教师提供了必备的文献资料,订阅了大量期刊杂志用来熟悉信息教育的最新动态和前沿信息。

第三篇:以申报纳税和优化服务为基础

“以申报纳税和优化服务为基础”,体现了申报纳税和优化服务在税收征管工作中的基础地位。纳税人依法自行申报纳税是其法定义务,税务机关依法为纳税人提供优质服务是行政执法的组成部分,二者共同构成了税款征收的基本环节。公正执法是对纳税人最根本的服务。服务必须服从执法的要求,要防止片面强调服务而忽视必要的管理。“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就是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大力推进税收管理信息化建设,不断强化管理手段。要防止片面强调信息化手段的作用,认为有了信息化手段就自然而然地加强了管理,或者认为信息化手段不足就不能实施管理,从而不注重发挥税务干部的管理作用。

“集中征收”,是指地域上相对集中地受理审核申报纳税资料和征收税款。税款的集中征收是与机构、人员、办税场所的相对集中联系在一起的。实行集中征收,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根据税源分布情况和纳税人数量以及社会信息化程度,实事求是地确定集中程度并相应收缩基层征管机构,避免影响税源管理和为纳税人服务。要防止把信息数据的集中处理简单等同于税款的集中征收,片面地根据信息集中程度收缩机构。

“重点稽查”,强调的是充分发挥税务稽查的打击作用,突出重点,严厉查处各种涉税违法案件,增强威慑力。稽查是税收征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税收工作中处于重要地位。要加强税务稽查与税源管理的配合,注重防范与查处相结合,防止片面强调查处而忽视经常性管理。

“强化管理”,既是对税收征管的总要求,贯穿于税收征管模式规定的各个管理环节,也是对应于征管查分工强调要加强税源管理。税源管理是税收征管的基础,要落实税源管理的各项措施,切实解决“淡化责任,疏于管理”的问题。税收征管水平的提高要靠强化管理来实现,税收征管各个环节的工作都要坚持依法、规范,体现强化管理的要求。

实施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是全面提高税收征管水平的重要举措。科学化管理就是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积极探索和掌握征管工作规律,善于运用现代管理方法和信息化手段,提高管理的实效性。建立健全税收征管制度体系,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规范征管工作。精细化管理就是要按照精确、细致、深入的要求,明确职责分工,优化业务流程,完善岗责体系,加强协调配合,避免大而化之的粗放式管理,抓住税收征管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抓深、抓细、抓实,不断提高管理效能。

第四篇:以党性教育为基础,以党员发展为抓手,完善党建工作体系

以党性教育为基础,以党员发展为抓手,完善党建工作体系 ——管理工程系党总支2011—2012学年上学期工作总结 管理工程系党总支高度重视党建工作的开展,积极按照学院党委的部署,结合学院中心工作任务和本系实际情况,以迎评促建为契机,以“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为宗旨,以培养高素质学生党员为目标,以党性教育为基础,以党员发展为抓手,重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基层组织生活模式,坚持不懈地推进党建工作,进一步完善党建工作体系。

一、支部概况 管理工程系党总支下设有工商企业管理党支部、物流管理党支部和营销与策划党支部三个支部和一个党员服务站,其中教职工党员14人,占系部教职工总数26.4%;学生党员111人,占全系学生总数6.658%。此外,系党总支高度重视对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工作,目前有教职工积极分子2人,占全系教职工党员3.77%,学生入党积极分子164人,占全系学生总数9.838%。 在学院党委的指导下,管理工程系党总支以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为宗旨,积极配合学院党委的工作任务,扎实有效地开展支部工作。广大学子和部分教职工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全系上下呈现出积极进取、团结稳定的良好政治氛围。

二、以党性教育为基础,夯实党建基础,充分发挥组织战斗堡垒作用

本支部依托活动载体,夯实理论基础,坚持“理论与实践两手抓”原则,党员服务站积极开展系列特色鲜明的党建活动,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发挥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进一步提升组织生活内涵。

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强化学生党性意识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党组织义不容辞的责任。本系认真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理论学习活动,深化学生党性意识,为党组织建设发展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从而更好地指导实践。开学初,本系将党性启蒙教育与新生入学教育有机结合起来,通过三大支部书记分别为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物流管理专业和营销与策划专业学生进行党性基本知识教育,强化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灌输与理解,引导新生端正入党动机,树立加入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志向,并以实际行动向党组织靠拢;通过邀请学院党建讲师团资深讲师为第十二期学院党校班—管工班积极分子授课,以《共产党员的价值追求》、《政党及党章知识要点》、《党的最终目标和现阶段主要任务》、《党的组织制度和纪律》、《端正入党动机,争做合格党员》、《党的领导是历史和人民的必然选择》、《党史如歌》、《入党实务》等主题进行教育,拓宽积极分子的党建知识面,提升党性修养,形成教育与学习相结合长效机制;注重在日常工作中向全体站内成员灌输党性知识,深化学生的服务意识,将奉献精神融入到实际生活工作当中,通过形式多样的交流报告会,研讨会和常规通表大会,并且定期发放纸质党建工作期

刊、报纸以及宣传学生充分利用学院党建网资源,学习党中央最新思想理论文件,适时提出高标准要求学生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

2、身体力行服务师生,活动载体不断创新 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每一个共产党员都应该铭记党的宗旨,并且时刻用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做一面旗帜,将优秀的品质传播下去。党员服务站作为系部党建工作开展的重要平台,秉承“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的宗旨,创新党建活动新模式,全体成员身体力行,服务师生,开展系列实践活动。开学初,第十一期党校班—管工班全体积极分子以斗志昂扬的精神风貌和默默无闻的奉献迎接新生,每一个忙碌的身影,每一个深情的眼神,每一句温暖的话,无不感动我们的新生和家长;开展“结合评建学标准,立足岗位当先锋”暨教职工党员公开承诺活动,教师党员们结合五个标准,根据自身本职工作情况,向组织作出郑重承诺,立志以实际行动为迎评促建作出贡献,充分发挥教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举行翠禾基金捐资助学启动仪式和“创先争优,服务社会”大型志愿服务系列活动,邀请优秀校友郭淼亿先生为学生演讲,用成功的例子激励广大学子奋发有为、不畏困难、敢于挑战,并且为贫困学子献上资助金,将奉献的优良品质彰显无遗。随后,新党员进行入党宣誓,全体师生进行“拒绝冷漠、传递温暖”宣誓活动,红色精神逐渐占领校园阵地;第十二期入党积极分子深入基层奉献青春,到禾仓村委会听取老党员讲课,随后迎着寒风为农家书屋打扫卫生,并且在校园内开展美化校园志愿服务行活动,切切实实为人民服务、为师生

服务。系列实践活动使学子开眼界、长见识、换脑子、拓思路,增强责任意识,同时磨炼了学子的意志,培养学子吃苦耐劳的精神,弘扬共产党员的奉献精神。

3、队伍建设常抓不懈,苦练内功提高素质 一个党组织是否能够持续发展壮大,永葆顽强的战斗力,永葆先进性,需要不断吸收新成员、提高组织内部党员素质。而党员服务站作为党总支下的一个服务型的组织,也是系党总支学生党员发挥作用的基地,能够带领更多学子向党组织迈进。党员服务站通过新学期招干工作,为组织注入新鲜血液,并且精心准备新老生见面会和新干事基本素质培训会,对新成员基本礼仪和工作技能进行相关培训,提高办事效率,同事强化成员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党员服务站肩负着协助党总支培养新党员的重任,通过党校班理论课与实践课、发展对象常规会议、群众调查评议和党员大会为基点,以系办公室值班、电梯站岗、饭堂巡逻、宿舍违纪检查、校园环境清洁和校外基层交流为途径,抓好校内校外两个阵地,全方位提高学生党员和积极分子的综合素质,在理论学习中进步,在实践锻炼中成长。同时,党总支重视对学生党员和积极分子党性觉悟的培养,引导学生时刻铭记自身身份,要以高标准要求自己,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时刻以“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为目标,在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和工作上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时刻以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为宗旨,积极帮助广大学生解决学习、生活特别是思想上遇到的困难,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思想觉悟,促进更多学生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为

渴望加入党组织的学生和党组织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学生党员和积极分子不仅要自身力争优秀,还要将优秀的品质影响到周围的每一个同学,时刻以身作则,标榜优秀,无私奉献,爱心传递,积极营造团结奋进、和谐融洽的学风系风。

三、以党员发展为抓手,为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提供强有力人才保障 大学生是当代优秀青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学生党员的教育发展工作是高职院校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本系党总支高度重视学生党员发展工作,注重将优秀大学生凝聚到党旗下,吸收到党内来,始终将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列入党委工作的重点。根据“明确目标、完善制度、规范程序、确保质量、创新机制”二十字方针,切实抓好党员发展工作。

1、制定计划,明确目标 本支部在开出初未雨绸缪,制定本学期学生党员发展工作计划,明确目标方向,确保党员发展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开展。我们根据学院党委要求,结合本系学生实际情况,拟定在本学期培养积极分子40名,发展新党员45名。在发展党员工作中,我们十分重视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工作,把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作为发展党员工作的基础工程来抓。经过一学期的努力,我们共培养新的入党积极分子42名,发展新党员46名,组织不断壮大,新鲜血液有利于更好地发挥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进而营造良好政治氛围。

2、完善制度,规范程序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本支部高度重视发展党员工作,把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摆在首位。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严格按照党章要求,积极完善发展制度,做到学生党员发展有章可循,进而保障党员发展工作顺利开展。在发展党员工作中坚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明确学生党员必须是思想品德好,学业成绩好,工作表现突出的优秀学子,能在广大学生中起带头表率作用。制定《党员发展计划》、《发展对象群众调查问卷》,积极推进积极分子推荐、党课培训考察、总支书记谈话、确定发展对象、发展党员“公示制”和党办书记谈话等制度,使发展党员的质量得到保证。支部党务教师严格按发展党员的程序、标准开展工作,指导学生填写《入党积极分子考察表》、《入党志愿书》表格,严格审查相关材料,确保发展党员工作的高质量、纯洁性、严肃性和先进性。

3、严格把关,确保质量 党员发展是增强党组织血液、提高党组织活力的重要途径。党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队伍的战斗力和先进性。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为学生党 员的有力后备军,因此,本支部严格选拔优秀学子成为积极分子,注重将思想政治素质高、工作作风优良、学习态度端正和群众基础好的学生确定为积极分子。严格经过班级民主评议、辅导员把关环节,考察学生综合素质,对于入党动机不纯正、学习成绩不符合、群众基础不佳的学生坚决否定,确保积极分子队伍的优越性。严格审

查发展对象的入党条件,不仅要重视党员发展的数量,更要重视发展的质量,同时广泛征求党内外同志的意见,全面了解入党积极分子的情况,严格把握党员标准。在发展期间内,学生如发生违法违纪事件,立即取消培养机会。入党申请书、思想汇报、自传、《入党积极分子考察表》、《入党志愿书》等相关材料填写不合格的,将引导其及时纠正,否则按照党章要求予以延迟发展或取消资格。

4、加强监管,创新机制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任何人都有权利和义务对发展对象提出意见和看法,保证党员队伍的高素质和先进性。本支部积极提高发展党员工作的透明度,通过系办公室电话、QQ邮箱、飞信、博客等方式为广大党内外群众提供监督平台,对发展对象进行民主监督,从而创新党员发展工作机制。按照“两示两审”制度,即党委对每一批发展对象名单要在本院公示,经支部讨论审查同意发展的入党对象的材料初审合格后在全院公示,然后正式提交党委专题会议讨论审批。在入党积极分子发展为预备党员后,各党支部继续加强对预备党员的教育管理,防止培养教育的松劲退坡。各支部要求他们定期向支部汇报思想,并通过民主生活会和“党员评议”活动,督促新发展的党员按照党员标准较好地完成学习、工作任务,以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精神,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为组织建设壮大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四、以迎评促建为契机,总结经验不足,进一步完善系党建工作体系

在学校迎来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之际,本系将迎评促建与党建发展工作有机结合起来,重视培养师生党员的综合素质,把党建工作融入到日常生活当中。教职工党员做好表率作用,参加“结合评建学标准、立足岗位当先锋”学习讨论暨公开承诺活动,以“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为目标,结合“五个标准”要求,对自身在迎评促建的工作中做出郑重承诺,充分发挥教职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本支部认真总结过去在开展党建工作中出现的不足,如:在开展党建活动前时,统筹部署不全面,没有关注到细节而导致活动不能较好开展;党建生活进宿舍工作有所欠缺;党员发展工作不够灵活等。 本支部将在学院党委的指导下,以党性教育为基础,以党员发展为抓手,继续扎实有效开展党建工作,进一步完善党建工作体系。

第五篇:以“培训”为基础 推进“大运行”体系建设

以“培训”为基础

推进“大运行”体系建设

双鸭山电业局调控中心 王喜香

为实现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的战略目标,加快公司‚两个转变‛,双鸭山电业局成为黑龙江省电网公司‚三集五大‛体系建设试点单位。‚三集五大‛体系建设是在人、财、物集约化基础上,按照‚大规划、大建设、大运行、大检修、大营销‛体系,变革组织架构,创新管理模式,优化业务流程,实现公司运营的集约化、扁平化、专业化管理,是一次管理方式的大变革。在这场变革中,培训工作发挥先导作用,建立起为变革前做好思想准备的‚三集五大‛知识宣贯培训、变革中的新业务流程与技能培训、变革后转岗员工的岗位适应和思想稳定的‚大培训‛工作体系,把员工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国网公司的战略部署上来,使广大员工尽快适应和积极投入这场变革,为‚三集五大‛体系建设顺利实施保驾护航。

改革前电网运行管理模式多采用调度运行和设备运行集控分设的模式,未实现两者有效融合,造成运行环节多、工作界面复杂,影响了电网运行实时控制效率。随着电网装备水平和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按照“大运行”体系建设的要求,调控一体化运行模式成为必然选择。将电网调度和变

电设备运行集控功能实施集约融合,一体化运作,将极大地提高电网运行、应急响应能力和事故处理效率。

双鸭山电业局‚大运行‛体系建设工作自2012年1月份启动以来,成立了双鸭山电业局‚大运行‛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在省公司的指导下,以‚三个有利于‛工作标准为统领,及时贯彻落实国网公司和省公司关于‚大运行‛相关文件和工作要求。经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拼搏,历经9个月的时间完成了‚大运行‛体系建设的各项工作,‚大运行‛体系建设工作已经初见成效,初步实现‚调控一体化‛运行模式。

电力调度控制中心于今年4月份完成了机构设臵工作,调度通信所正式更名为电力调度控制中心,按照‚大运行‛体系建设的要求,5月份首批招聘的监控人员到岗到位,为了能更好更快地提高技术业务水平,适应‚调控一体化‛工作的需求,电力调度控制中心把培训工作作为‚大运行‛体系建设的重点工作。电力调度控制中心以组织宣贯和专业化培训为主线,以增强职工对‚大运行‛体系建设的认知,为‚大运行‛体系建设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和保障。

一、做好宣贯培训,为“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做好理论和思想准备

要实现“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目的,就必须提高员工对企业改革的认识,加深对“三集五大”体系的理解,所以要建

立全覆盖、分层次的“三集五大”宣贯培训体系,电力调度控制中心以“全覆盖、全过程”为前提,以“新流程、新要求、新能力”为主线,全面宣贯“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目的、意义、实施过程,通过对‚三集五大‛建设方案的集中讲课、中心主任亲自解读局下发的‚三集五大‛宣传手册、学习局长在职代会上的发言材料等渠道开展“三集五大”宣贯培训,使广大员工了解了企业所面临的变革形势和变革的趋势,明白了改革是电网发展与员工发展的利益相一致,消除了员工认识上的误区,把员工关注岗位变化的焦点转移到更多地关注如何快速适应新体系的工作要求上来,解决了员工对变革带来的恐慌思想,统一了员工对“五大体系”建设的改革发展认识,识大局、谋大体,进而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以适应新的工作要求。

二、做好“大运行”体系专业化培训,为变革做好专业知识与技能准备

根据‚大运行‛体系建设的要求,将监控业务由变电运行单位划拨至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实现‚调控一体化‛, 对调控员及自动化人员岗位的素质和业务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使机构和人员配臵、流程优化以及新旧机制转换的顺畅对接,电力调度控制根据所管辖的专业体系制订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采取形式多样的培训方式,对调度员及监控员分层次进行动态培训,使广大员工尽快掌握“大运行”体系

新知识、新技能和工作流程,培养了一批人员素质全面、专业技能扎实、应急能力突出的科技人才队伍,为双鸭山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和人才保障。

(一)根据专业特点制定专项培训方案

电力调度控制中心针对电网调度运行和电网监控两方面的业务特点,根据双鸭山电网的实际网架结构,分别制定了调度员、监控员和自动化人员专项培训方案,由专业分管主任编写符合双鸭山电网调控运行的需求的培训计划和方案,撰写培训讲义,亲自授课,使培训工作做到有的放矢,使培训工作取得了实效。

(二)自编培训材料 凸显地区电网特点

‚传统培训教材中的内容往往涉及面较广,内容较杂,都非基于我局电网实际情况,不具有针对性。‛调控中心主任说。在‚调控一体化‛的形势下,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集思广益,共同建立起了一套完整的结合我局电网实际的调控员培训材料。经过4个多月的尝试,该局调控员通过自编材料能够尽快掌握我局电网运行方式以及薄弱点,针对电网情况灵活运用知识,增强应急处臵能力,使培训效率普遍提升。自编的材料主要分为应用知识和专业题库两部分,内容主要来源于日常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和培训教材中通用的知识要点。

(三)互帮互助互促成长

随着‚大运行‛体系建设的不断深入以及‚调控一体化‛的实施,对调度员、监控员及自动化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为进一步提高调控员及自动化人员培训效率,弥补现有培训方式缺乏监督和评估的缺陷,电力调度控制中心调度员、监控员和自动化人员签订了第一份互帮互助协议,调度员对监控员及自动化人员培训双鸭山电网运行知识,监控员对调度员及自动化人员培训各变电站内一二次设备运行知识,自动化人员对调控员培训监控主站系统监控信息、画面等功能,三方结为互帮互助小组,共同提高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水平。通过一体化培训模式,使得调度、监控与自动化人员在专业上相互渗透、取长补短,培养兼具调度、监控技能的高素质人才,适应“大运行”体系的要求。

(四)‚一人一课‛促学习

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开展了‚一人一课‛讲堂,采用‚轮流当老师、轮换做学生‛的双向互动培训方式,形成了团队学习的良好氛围。授课内容不限,授课人可讲授专业技能、理论知识、学习经验等等,只要是个人擅长的领域,或者在学习过程中的心得和问题,都可作为授课内容鼓励员工上台讲课。目前,‚一人一课‛讲堂已在调控中心开展了6次,受到了调控中心所有员工的广泛好评。齐志坚主任说:‚‘一人一课’讲堂让每一位员工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特长,也让每一位员工有了更丰富的学习内容和机会。

(五)相互交流 促进学习

7月27日,组织监控专业人员到兄弟局集控中心进行参观学习与业务交流,就监控工作流程、工作制度、主界面的组成、分界面的应用、监控信号分类、动作执行过程等方面

进行了业务交流。学习组成员对集中监控工作,有了深入的了解和全面的认识。

同时,为了更好的实现调控业务的有机融合,促进“大运行”建设的有序进行,电力调度控制中心还派出调度与自动化专业人员赴沈阳科东分公司对升级改造后的地调能量管理系统(EMS)进行培训学习,此项工作的有序开展,提高了调度和自动化人员的技术业务水平,有效推进了“大运行”体系建设的进程,为全面构建集中统

一、权责明晰、工作协同、规范高效的双鸭山电网“大运行”体系,提高驾驭大电网的调控能力和大范围优化配臵资源的能力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和保障。

(六)加强安全教育培训。

电力调度控制中心每周五开展一次‚安全日‛活动,通过学习上级有关文件和《安全简报》、学习典型事故案例等形式,对所有员工进行了一次安全警示教育,组织学习《安规》,针对印度大停电事故,组织调控人员做好事故预想和反事故演习,提高职工安全意识,保证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七)现场培训 提高综合业务水平

电力调度控制中心组织人员到红兴隆一次变综合自动化改造工作现场,深入学习保护装臵的动作原理、一次设备的工作原理以及各种信号所表述的实际意义,结合保护装臵的调试,请专业人员分析讲解各种保护动作时的处理过程,以判断事故的范围和性质,为更好地进行电网调控工作打下

坚实的基础。

(八)组织开展联合反事故演习 提升事故处理能力

(九)阶段性考试 凸显培训成效

根据各专业专项培训计划,在完成不同培训阶段内容后均进行了阶段性考试,根据考试成绩分析参考人员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再有针对性地制定个性化的培训方案,通过5次阶段性的考试,检验了调度员、监控员及自动化人员各项业务的掌握情况。所有调控人员均参加了省公司组织的调控人员培训和并通过了持证上岗考试,各专业人员的技术业务水平有了显著的提升,为实现‚调控一体化‛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

电力调度控制中心通过特有的培训方式方法,使调控人员的技术业务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能够适应‚调控一体化‛变革的需求,使专业技术人员的决策更加准确、时效性更强、信息传递更快速、执行力更强,提高了电网的管控能力,提升了事故处理的反应速度,使电网可靠性大幅度增强

上一篇:行政助理工作总结下一篇:有爱的女人不会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