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2022-11-28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繁衍和发展的基本条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 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已经成为摆在当今社会的一个重大难题, 森林面积在减少、草原在退化以及土地的荒漠化程度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推进, 侵蚀人类美好的家园。中国已成为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的国家之一。人们饮用着污水, 呼吸着不清洁的空气, 但是, 并没有引起人们高度的重视, 数以亿计的人群仍旧重复着自毁环境的愚蠢举动, 其根本原因是全社会缺乏最基本的环保意识。因此, 针对这种现象, 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 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通过“教育”手段义不容辞地承担起唤醒人们去热爱自然, 保护自然的共同愿望。尤其是对担负人类未来发展重任的中小学生更要进行环境教育, 让环保境意识切实深入每个孩子的心灵。为此本文通过从“利用课堂教学、开展主题活动、加强实践探索活动、结合家庭社区”四个方面阐述如何教育中小学生增强环保意识。

1 课堂教育中渗透环保意识

学校可以作为传授环保知识的主渠道, 有着它得天独厚的优势。在我国的中小学环境教育起步比较晚, 至今还没有专门的环境教育课程, 环境教育随着环保事业的开创而起步, 又随着环保事业的发展而成长。在1972年斯德哥尔摩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的推动下, 我国于1973年召开了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 会议制定了《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决定 (试行草案) 》, 环境教育工作也随之开始起步。到了1983年国务院正式确立:“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强调:“加强环境教育是发展环境保护事业的根本措施和基本工程”。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后, 我国政府组织编制并批准了《中国2 1世纪日程》, 在日程中环境教育被列为中国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 环境教育的目标也随之提高到了培养和增强公众可持续发展意识和有效参与的高度。至此我国的环境教育进入了新的阶段。中小学的环境教育也随着我国环境教育事业的发展不断深入, 70年代末环境保护的内容开始写进我国中小学有关学科的教学大纲和教材;1987年国家教委在制定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中教学计划 (试行草案) ”中, 强调了能源、环保、生态等教育内容要渗透在相关学科教学和课外活动中进行, 并提出少数有条件的学校可试验单独设课或开设讲座等进行环境教育。同时, 有关学科的教学大纲对环境教育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1 9 9 1年, 国家教委在制订的《中小学加强中国近代史及国情教育的总体纲要》中, 要求在地理学科中加强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国情教育。1 9 9 2年和1 9 9 6年国家教委分别颁布了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的课程计划和教学大纲, 对这两个阶段环境教育的实施作出了更明确的说明。“环保教育”的内容往往蕴藏在各学科知识中。北京师范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王红旗教授认为:“环境教育是涉及各科教育渗透性的综合体”。因此, 在实际教学中, 老师应采取深入研究, 善于发现, 灵活渗透的原则[1]。

因此学校教育是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主阵地, 主要是以课堂教学为基础的。使现代环境意识的培养立足于课堂, 持之以恒的进行渗透教学。在现行的中小学教材中, 有丰富的环保内容, 如小学语文、科学、劳动技术以及中学化学、地理、生物等课程都有专门讲解有关环境保护的内容, 教育行政部门要求学校在教学过程进行生动教学, 和大自然有机结合起来, 对人类生存环境, 如大地、天空、海洋、湖泊森林、花草、庄稼、动物及人类的形成和演化有所认识, 通过听讲人与自然的故事初步了解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观察并认识人类活动对环境所造成的影响[2]。在学科教学中激发了小学生对大自然的探究精神, 既促进了学习兴趣, 又提高了学科教学质量, 也增强了他们的环保意识的了解。例如, 教师在科学课上讲《水域的污染与保护》时, 可以在课前让学生调查家乡的水流污染情况, 学生通过亲身的体验, 对家乡的水质状况有了初步的了解。有的小学生带来了家乡污染后发黑发臭的水, 同时也把能了解人类的活动对环境所造成的污染, 让学生自由讨论后即积极主动发言, 寻找污染的原因。通过讨论, 制定不同的治理的方案。这样在小学生幼小的心灵中已经有了强烈的环保意识。

2 开展主题活动,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在课堂教学渗透环保意识的同时, 定期组织学生以学校、班级为单位, 通过环保、科普知识讲座, 引导学生学习净化、美化环境的知识和技能, 如通过“世界水日”、“世界环境日”、“爱鸟周”等宣传活动, 使他们能够自觉保护水资源、爱护环境、保护鸟类。学校可全天候为学生开放阅览室, 开展环境教育读书周活动, 教育学生积极阅读、观看环境教育书籍和影像资料, 鼓励学生做摘抄, 写心得。并经常在学生中开展环境知识学习体会的交流活动, 使学生逐渐树立正确对待环境的积极态度和美好情感。另外学校可通过广播站、展板、板报等形式对学生进行环保知识教育的宣传活动, 如鼓励学加入绿色环保组织, 积极开展环保活动, 在班级间开展“绿色地球我的家”“迎接奥运, 绿化北京”等等以环境知识教育为主题的板报、展板展示活动。用书籍和图片、录相等各种视听手段再现环境变迁的过程, 激发学生对距离自己较远的环境的兴趣和了解, 使学生开阔眼界, 深化对环境问题的认识[3]。

3 加强实践探索活动,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对中小学生开展实践探索活动, 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施方案的过程中, 针对一些污染问题, 组织探究, 收集并整理资料, 得出结论, 采取社会行动。通过自己的探究, 再次提高对环境保护的认识, 自觉地参与到环保的行列中来, 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途径。例如通过调查当地的环境状况、参加社会性的环境保护实践活动, 写出异定水平的治理环境的科学小论文或提一些合理建议。培养小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关切之情, 也可通过号召学生走进家庭, 走向社会, 拥抱自然, 开展环保实践探索活动。并通过活动不断的丰富自己对保护环境的良好道德体验, 结合实际让学生针对现实存在的环境问题提出可以改进的意见与方案, 并以实际行动带动家庭, 影响社会。通过这些活动, 学生们提出了很多有益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好建议。因此在中小学的环境教育中应该给儿童更多的接触自然和亲身感受自然的机会, 使中小学生在体验自然的过程中来了解保护自然的道理, 形成对环境的具体认识, 并培养他们解决环境保护问题的初步能力。考虑中小学生个体差异的因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应从周围的环境出发, 例如关于当地的主要垃圾污染的调查、调查废弃的塑料瓶等小问题。可通过走访群众、发放调查表、手机和反馈信息来进行分析处理、得出结论。通过此种形式的实践活动, 既能增强他们保护环境的意识, 又使他们得到了锻炼。

4 结合家庭社区, 强化环保意识

学生的启蒙教育在家庭, 家长的任何点滴环保活动和教育都能给子女留下最初的环保意识, 如不在公共场所吐痰、乱扔纸屑, 不使用含磷洗衣粉, 节约用水, 不食用青蛙、蛇等野生动物, 教育自己的孩子不攀折小树, 不随便摘花, 不践踏草坪等等。家长要主动树立教育孩子从小掌握环境保护意识的正确观念, 形成保护环境的良好行为习惯。而在这个教育过程中, 家长要以身作则, 如教育小学生节约用水, 我们可以把洗完菜的水用于浇花, 洗好衣服的水洗拖把、拖地板冲厕所, 洗手时水龙头开得小, 随手关紧水龙头。在日常生活中禁食青蛙, 这些对孩子有良好的示范作用, 从而达到强化、巩固环境教育的效果。如果再经学校的积极引导, 学生很可能成为环保的积极分子。

环境教育应动用社会各界力量, 做到家庭, 学校, 社会共同配合。如访问自己的父母对环境的认识, 通过亲自调查小区和家庭周围的污染状况, 用水量状况, 垃圾分类状况, 一次性制品使用情况等等, 多角度了解社会中存在的各种环境问题。在家庭中, 家长可带领孩子野外游玩时要充分利用保持完好、原始古朴的生态环境, 对大自然风光, 针对人与自然的和谐情景, 让孩子在娱乐中接受环境教育, 领略大自然的优美风光, 激发他们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的感情。。鼓励他们上社区宣传, 在参加社会公益劳动从中培养他们爱清洁, 护环境的环保意识。如:建议社区管理好施工给小区带来的噪音污染, 在小区内设一个环保宣传橱窗, 向社区居民宣传环保知识, 号召社区居民节约资源, 保护环境。建议每个家庭都要多种花草树木, 爱护现有的花草树木, 家里设计分类回收垃圾箱, 上街买菜用小布袋, 使用节能灯, 使用节水龙头, 循环用水, 有空调的家庭可以循环使用空调排出的水等等。

总之, 环境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 环保教育是我们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提高整个民族的环保意识, 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从娃娃抓起, 让环保意识注入每个孩子的心灵。人类只有一个地球——让我们一起来关心与共享吧!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人们的生活及环境正在急剧发生变化, 我们在努力创造一个舒适的生活世界的同时, 也在加速破坏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每个人都想生活在高度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环境里, 享受高科技带来的美好生活, 然而我们在不经意间也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使人们感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为此本文提出了对中小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增强环保意识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并且提出通过课堂渗透、开展主题活动、加强实践探索活动、结合家庭社区等措施来增强中小学生环保意识。

关键词:环境教育,环保意识,中小学生

参考文献

[1] 杨帆.中国中小学的环境教育[J].学科教育, 1998 (4) :18~20.

[2] 柳若芍.中小学环境教育内容体系初探[J].教育评论, 1995 (4) :18~19.

[3] 姚晓迅.英国中小学的环境教育[J].比较教育研究, 1994 (3) :37~38.

上一篇:通过音乐教育培养幼儿的创造力下一篇:人性化服务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