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老师讲座后的感想

2023-04-22

第一篇:于丹老师讲座后的感想

听魏老师讲座后的感想

2011年7月8日,下午,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和学校的其他3位老师,向着省城兰州驶去。因为有着“当代孔子”之称的魏书生教育家莅临兰州,要在省委党校作专题教育讲座。

9号上午9点,在省委党校的礼堂中,我终于看到了这一位当代孔子的风范。但是比我想像的差了很多,一身普通的着装,看起来就像普通老伯姓一样,样子很温和,给人的感觉很朴素,平易近人。让我不禁在想,这就是魏书生吗?随着讲座的开始,我不去想那么多了,静下心来听讲座。魏书生老师的声音很柔和,语言平淡,幽默风趣,所举的例子非常有趣生动,切合实际。我带着愉快的心情听完讲座,其中几次被魏老师幽默风趣的话和形象的肢体语言逗的哈哈大笑。很久没有这么高兴,这么爽朗的笑了,我真感到很惬意。但更令我折服的不仅仅是魏老师幽默风趣的语言,还有就是他对教育执着的精神,对教育深层的感悟,对学生那种慈父加导师的教育和对事业持之以恒的毅力。

一守住了“松。静。匀,乐“,就懂得了人生的真谛。

魏老师说,松:身体放松,身体各部位和谐轻松了,人的注意力就集中,工作效率就高。我认为这不但但是身体的放松,更是一种心灵的放松,我们不要为让我们烦恼、愤懑、甚至看不贯的事而紧张焦虑,我们应该把这些看淡些或充耳不闻,或视而不见,我们就能放松身心,而专注于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上来,那我们生活的质量,工作的效率想不提高都不可能。

静:守住心灵的宁静。宁静致远,大概就是此意吧。心情宁静如水,不攀比,不为世上纷繁复杂之事所困扰。如果是心情处于“颇不宁静”,起起伏伏的状态,那只能让别人或他事左右了我们自己,那我们就会迷失正确方向,就会迷失自我,而不能在自己的事业上有所建树并取得成功。

匀: 魏老师从练气功的角度,说要调整呼吸,使其均匀顺畅。人活一口气,平时不好好呼吸,等最后还想多喘几口气又有何用?他

说人生最重要的不是金钱,不是地位,而是健康,确切的说是呼吸均匀,呼吸顺畅,。不仅指身体方面,还指我们人的情绪方面,要保持正常心态,稳定的情绪,做到宠辱不惊。

乐:魏老师经常教育学生,人世间有什么?有阳光,有鲜花,有正义,有善良,有勤奋,有开朗;人世间,还有阴云,有毒草,有邪淫,有凶恶,有懒惰,有自卑,有狭隘,有忧虑。生活中原本有快乐,你善于寻找,善于站在快乐的一方,坚守住快乐的心里阵地,不让犹豫打进来,你便是快乐的人。他让学生体验生活的快乐,学习的快乐,畅谈竞争的快乐,吃苦的快乐。我想如果不是一个笑对人生,享受人生的人,很难想象得出,魏老师在长达两年之久的白天挨批斗,晚上还能心平气顺,“张牙舞爪”的练功。魏老师这“松、静、匀、乐”,四个字,深刻的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感悟,对人生的态度,并折射出他人性的光辉。同时又用他这种恬静的、快乐的人文思想感染、影响着他的学生。

二校园处处都有事,班级处处都有事,但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做。

魏老师现任盘锦市教育局局长,一所民办高中的校长,还担任两个班的班主任及两个班的语文教学。魏老师用他自己的话说,一年365天,有160多天不在学校上课,也无法进行持续的班级管理和指导。但魏老师两个班的语文教学成绩及两个班高考时升入重点大学的比率都很高。为什么?因为他把班级管理引向了最高层次------即学生自主管理,自我管理。行使“主人权力”是魏老师最高明的办法。他常说,教师是学生的公仆,学生才是学校的真正的主人。让学生们时刻认识到自己是生活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人,学生们才能把学习当作是耕种自己的“责任田”,而不是为老师或家长“打工”。在魏老师的班级里,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做。他的班级设有值日班长,并按学号轮流充当。还设有法院院长,公安局长,会计,卫生部长,监察部长等大大小小的官员。在他的班上,上操不带白手套的有人管;每日名言没有写在黑板上的有人管;哪位同学没写日记有人管;哪位同学没带好人传记有人管;哪位同学脚底下有脏物有人管;上自习说话有人管;课间在走廊大声说话打闹有人管。等等。魏老师以他教育家的远见卓识,胆量和气魄,放手发动学生,充分信任学生,积极引导学生,发

挥他们的潜能和智慧,把自己的学生锻炼成了有责任感,自信心强,聪灵睿智,善于合作的班级管理者。

三坚强的毅力无与伦比,认认真真做好每一件事,坚持之百年不变。魏老师坚持写日记三十多年了,不论何种情况从不使之动摇,他让学生坚持写日记,让师生坚持练气功,让盘锦市教育局的工作人员每天坚持做早操。自己每晚9:30之后坚持跑步等等。一天,一个月,一年,五年如此工作和生活,他一坚持就是数十年,毅力是何等的惊人。魏老师之所以不是一名普通教师,而成为教育专家,特级教师,就不难找到答案了。

四确立座右铭从1995年开始,魏老师就要求全班学生,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立座右铭。座右铭上写清三部分内容:第一,自己最崇拜的人的名字或照片,第二 自己要追赶的本班同学的名字,第三针对自己思想弱点写一句医治这一弱点的格言。第一个内容起到“精神充电”作用,第二个内容可以激发全班同学你追我赶的积极性,第三个内容更重要是学生自我完善、自我提高。

五对教育的一种常态认识和朴素的观点。整个近3个小时的讲座,魏老师没有豪言壮语,没有听似时髦和感觉超现代但不切实际的所谓全新的理念。魏老师说他在教育教学上做出了一点成绩,并没有什么独特的全新的教学理念,他只是把孔老夫子早在几千年或者近现代的教育教学方法,教育教学要求,教育教学标准,诸如,亲其师,信其道;温故而知新,因材施教,寓教于乐,教学相长,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理论一直坚守到现在,运用到如今,把平平常常,别人不愿想,不愿做的小事,做到了彻底,做到了极致,做出了名堂,做成了大事。

魏老师的演讲已过去了好几天,可在这几天中,我的脑海中始终回荡着他所说的每一句话,心中充满了自信,我要学习魏老师,要以他为榜样,热爱教育,热爱生命,找到属于自己的松、静、匀、乐,

第二篇:听窦桂梅老师讲座后的一点感想

从窦老师的成长历程来看,而是她以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了有的领导和同事,从而为自己赢得了宽松、积极的发展空间。我觉得优秀的品德是一个老师最重要、最根本的素养,是自我成长的基石,这一点对语文教师尤为重要(我总觉得语文对育人的责任要大些),对要谋求发展的老师更为重要。一个品德好的老师,必定是一个尊重别人(包括领导)、与人为善、热爱学生、热爱家庭的人,你要谋求专业发展,你的宽松、和谐的物质和精神环境就是领导、同事、学生、家庭所给予的,没有他们的支持,你无疑会越走路越窄,窦老师在报告中,多次提到每当有困难时总是去“磨领导”、找朋友,说的应该就是这个理,当然,我所说的这种尊重,不是物质、外在的,而是内心精神世界的。因此,我觉得,作为一个教师,要特别注重修身立德、怡情养性,只有这样,你的追求才会以快乐地满足而成功实现,正如窦老师所说:只要你不要踩着别人地肩膀,把别人弄得死去活来,而你自己要快乐、开心,你认准目标,勇往直前,整个世界都会为你让路!也只有这样,你才能拓展自己的生存空间,因和谐、宽松、自由的环境而成长、而快乐,从这个意义上讲,别人的快乐就是你自己的快乐!

我认为,有了健康的身体和和谐的外部环境,你才只是一个平凡的好人,但作为教师还不够,作为一个谋求专业发展的老师就更不够!就像我们农民,虽然有了自己的耕地,如果你不去播种、耕耘,你不光注定没有收获,而且你的快乐生存也会受到威胁。因此,不管你是

把教师作为谋生的职业的人也好,还是把教师作为事业追求的人也好,都要不断学习、实践反思。正如窦老师所说:人的命是“天”定的,但运是走出来的(运是走字底),那种不走就想与好运握手的事是没有的,怨天尤人也没有用,因为不学习,你的底蕴就浅薄,试想,没有真本领。空有报国志有什么用呢?因此,窦老师说:要改变命运(自己的、学生的),就是要刻苦学习,向学生学、向同事学、向教材学、向书本学、向实践学,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把学习贯串于整个生活,这就是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从这个意义上说,自己的快乐是自己创造的!

总之,窦老师的报告,让我更加明白了一个道理,要让你的亲人、同事、学生因你的存在而幸福、快乐,也因他们对你道德的肯定、知识的折服、情感的依恋而使你快乐一生。终了,你亦因创造和享受了一生的快乐而进天堂

第三篇:于丹老师教育讲座观后感

陪孩子观看了于丹老师的教育讲座,受益非浅。其中我感触最深的是于丹老师讲的一个寓言故事:有一个孩子从小天天与大树玩耍,大树为了满足孩子的愿望,先是让孩子摘了自己所有的果子去卖,用以换各式各样的玩具,接着是截下树枝,用于盖新房,娶媳妇,最后是砍下树干,做成独木舟供孩子去周游世界……这个故事里的大树就是父母,而这个孩子就是我们的孩子。孩子要什么,我们做父母的就给什么,使孩子从小就养成&ldqu;衣来伸手,饭来张口&rdqu;的习惯,不懂得用自己的劳动去换取自己所需,认为父母所做的这些都是理所应当,不懂得珍惜和回报。这样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大多数都比较自私,不懂得感恩。我们做家长的,不要娇惯孩子,不要事事替孩子代办,要让孩子亲自动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从孩子上幼儿园开始就应该让他(她)自己洗自己的小手绢、小袜子,指导他(她)自己叠被子等等,不要怕累着他(她),其实做这些事情,并不会累坏孩子,相反还能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有助于孩子各方面的发展,并能让孩子在自己动手中获得乐趣,在劳动中体会劳动成果获得的不易,从使孩子在享受父母、亲人给予的爱时能怀有感恩的心,知道孝敬父母长辈,拥有健康的人格。这样的孩子,无论在社会生活中,都会拥有一个成功的位置。这才是我们做父母的应该为孩子做的。

于丹老师的讲座让我懂得了很多,做为家长我重新审视了自己:儿子已经九岁了,却像个小皇帝,在家里除了学习就是看电视、玩游戏,连被子都不会叠,每天起床都得大人叫,更别说帮大人做什么了,简直是个生活的&ldqu;低能儿&rdqu;!唉,作为母亲,我真的很失败!听了于丹老师的讲座以后,我要从我自身作起,改变为孩子事事代办的做法,努力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和自理能力,努力缩短被同龄孩子拉下的距离,培养孩子成为一个自强自立、懂得感恩、拥有健康人格的社会接班人!

第四篇: 于丹老师关于《中小学生人格教育》的讲座观后感

今天我观看了于丹老师关于《中小学生人格教育》的讲座,她结合《论语》和中国古代先贤的教育主张,博古论今,指出目前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看完之后,引发了我对于家长、学校与孩子之间的教育、人格、沟通、学习、健康成长问题的诸多思考和感触。

一、于丹主张教育的根本是快乐的学习,是自我潜力的开发。 面对中国应试教育的弊端,每个家长都深有体会。在学校教育阶段,所有能让孩子增长见识,锻炼操作能力、强健体魄的课程,譬如音乐、美术、手工、体育等教育资源严重不足。这就是于丹所谓的工艺教育的主张。

我有一位女朋友,在谈及对女儿教育时自豪的说,自从孩子上学开始,家里人就不再看电视了,每天都在亲自陪同孩子做作业,上辅导班,一切为了她的学习,甚至有辞职的打算。但是,在和她已经上三年级女儿的交谈中,我发现她竟然对“骷髅”“驾照”“下架”等日常词语一无所知。可是她的学习考试成绩竟然是全班第二名。我儿子的外号是“万事通”,我平时支持并鼓励他多阅读,多看动漫片,多使用电脑,多加强户外运动等等,因此他的知识早已不限于同龄人的范围,世界地理,中国历史,网络用语甚至时事新闻均是他兴趣所致,可他的考试成绩仅是全班第十二名。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都重视孩子的学习,从来不让孩子做家务。结果绝大部分的孩子从小都不会做家务,从来没有做过家务。有一次我试图让儿子去洗碗,结果家里人老人一致反对,说孩子小,怕耽误学习时间,怕孩子受罪,会打碎碟子,会划破手,会浪费水„结果,已经六年级的儿子,什么都不会做。

我想通过这一点,需要家长和学校反思的是:和生活脱节的学习,是不会快乐的,同时自我潜力的开发也会受到严重的阻碍和发展。

二、于丹老师在讲座中强调孩子要学会感恩。

中国家庭几乎无一例外溺爱子女,对子女的呵护无所不及。这样一来,子女会认为给予是本份,不给是亏欠。一切都是应得的。女子在小的时候,因为某个要求没有被满足就会大哭大闹,就会埋怨父母;在成年的子女中,还有的子女因为父母不能满足自己的物质要求而和父母断绝往来。用古代传统的孝顺理念去教育现在的孩子,无异于比全天还难。孔子曰“色难”,意即对父母和颜悦色,是最难的。由于过份的纵容和溺爱,现在的子女对父母的态度难得恭敬,给脸色,发脾气似乎都不为过。这实在是对中国孝道的一种背叛。

去年在澳新旅行团中,有一位清华大学的女学生,一路上竟然全是由年迈的母亲在推行李车,她走在前面竟没有回头的意思。团队中有一游客直接上前告诉她,你应该为你的母亲推行李。

儿子在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写过一篇日记“姥姥的爱”: 姥姥的爱象蛋糕,又香又甜多美味。姥姥的爱象小溪,每天洗衣多辛苦。姥姥的爱象太阳,又亮又暖照耀我。 姥姥的爱象跑车, 每天来回接送我。虽然我写的简单,但姥姥的爱不简单。将来我一定要给她一个幸福的晚年生活,就象她给了我一个快乐的童年一样。这篇日记老师毫不吝惜的给了儿子满分。我看了之后,念给我的母亲听,母亲听了,哭出了声音。

多简单的一个道理:子女要学会感恩,要懂得分享。

三、于丹老师的观点还有挫折教育,为人处事的能力,人际关系的融合能力。

这些教育和能力是孩子在走向社会前所必备的素质。但是,我们周围的孩子却令人遗憾的发现,他们独自思考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实在有限。有个女朋友在博客中发表了一篇文章,原文如下:今天早晨儿子上学时说要钱买荧光笔,于是从钱包里拿了五元给他。中午吃饭时问他花了多少钱,他理直气壮地说花了一元,又问剩下的钱呢?儿子突然害羞起来,怎么也不肯说。原来学校不准学生带钱到学校,并且会让同桌对书包和口袋进行互相检查,孩子们之间也会互相举报,如果发现就得交给老师,所以他就把剩下的钱扔到垃圾箱里了。

我看了这篇文章后,回家用同样的问题问当时已经上五年级的儿子,儿子的回答是:我也不知道怎么办,那就还是把剩下的钱扔了吧。这样的回答令我始料不及,我原以为五年级的学生一定会和二年级的学生在处理问题时有不一样的思路和方法。但没想到却如出一辙。到底是智商的雷同还是学校教育方法的惊人一致?

这样的孩子在走出校门之后,不免会让人为他们的前途荆棘充满担忧。

母亲单位一同事的儿子高校毕业后就职于上海某外资企业,但因为以自我为中心,缺少谦让,团结,沟通的能力,结果被炒鱿鱼。回家后,竟然患上了轻度抑郁症,时间一长,彻底放弃了再就业的打算。这让父母一筹莫展,短短的时间内头发全白,令人不忍。

众多的事例足以让人反省教育的重要性。人格的完善,能力的锻炼远比书本知识的汲取更重要。

教育是一个起点,是一种陪伴,是一种理念和鼓励,而最终的成全,是每个孩子自我的人格和心灵。让孩子在人群中去学会爱,在山水中去发现永恒,在社会的规则中去勇于承担,在这一切中,去建立人格!

第五篇:听专家讲座后的感想

上周南京金陵中学专家王鼎红老师来我校开讲座,聆听后让同学科的我大开眼界、受益匪浅。他幽默风趣的演讲使我深刻地体会到,一名优秀的思想政治教师,其鲜明的教学效果是课堂出色表现的生命线。这样的课堂,教师首先要做到:贴近学生生活,富有时代气息。

自2000年起,围绕实施素质教育,推进和深化新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们坚持从实际出发,深入地开展课堂教学创新活动,着力构建课堂教学新模式和新方法。探索和实践带来了课堂教学的深刻变革。

教学创新活动的主要目的是更好地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深化教学改革,立足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着力构建民主开放、充满生机和活力、具有特色的课堂教学新模式。

教学创新活动的核心是构建课堂教学的新模式,创新教学方法。在主体性教学理念指导下,我们本着“坚定信念、勇于创新、注重实效、逐步深化”的思路,整体设计,系统推进。抓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主动探究精神、创造思维品质三个培养重点,积极实施课堂教学方式、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结构程序三项基本改革,改进学校教学质量、教师教学业绩、学生学习成绩,评价标准,初步构建起自主学习、成功学习、创新学习三种教学模式。在改革中初步形成百花齐放的课堂教学改革局面,在改革的探索和实践中均走向成熟,把课堂教学改革引向深入。

教学创新活动带来新的变化。教师的教育观念变了。新的学生观、发展观、课程观,已被广大教师所接受,教师学会了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主动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发展;学会了驾驭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真正呈现出师生互动、学生主动、合作探究的生动局面,教师开始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和引导者。一大批在新课改理念指导下教学模式的探索者将脱颖而出。

上一篇:仪表车间检修工作总结下一篇:移动充多少话费送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