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创新创业教育在高校教育中的作用

2022-09-10

创新创业教育是把培养具有创业基本素质和创新型个性的人才为目标, 不仅培养在校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创新创业能力, 而且针对那些打算创业、已经创业、成功创业的创业群体, 分阶段分层次的进行创新思维培养和创业能力锻炼的教育。本质上它是一种实用教育。发展到今天, 创新创业教育正在各所高校如火如荼地进行。而创新创业是个新事物, 中国高校有自己的特点和运行体系, 双创教育如何才能融入这个体系并发挥有效的促进作用是各高校研究的重点。

很多人认为:大学生创业没有足够的人脉, 人际关系也有待进一步提高, 他们创业是不是有些太急于求成, 有的学生折腾半天, 想法是好的, 有创业的冲动, 但没有足够的耐心, 到后来真正成功创业的寥寥无几, 更谈不上带动多少人就业。因此很多人觉得还是做好学生就业指导, 帮助大家找到好工作, 才是最现实、最紧迫的问题。而我认为, 在目前竞争压力比较大的形势下, 如果能想到确实可行的办法, 学生创业也是一种社会发展的趋势。对大学生进行双创教育在高校教育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得到提高

现在一些职业劳动部门进行的“创新创业技能培训”, 主要是针对企业的特点进行的技能培训, 具有一些行业特点, 而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 教学内容一方面要有针对性地介绍公司创立、经营、管理、市场营销、法律等基本知识, 其次也要开展一些创新活动, 比如一些产品设计, 及其可以安排一些模拟创业的实践活动, 通过这种面向现实社会中真实经济生活的商业挑战, 让大学生走出课本, 放眼市场经济的格局, 强化创新精神和独立自主的主动品格以及各种社会应对能力。其主要的出发点不是让学生放下学习, 人人自主创业, 而是培养学生逐渐具有创新创业的意识, 这些综合素质提高了以后, 大学毕业生才能在就业选择中有更大的优势。目前在全国进行的比如化工检修钳工大赛及校内的各种专业技能大赛、市区举行的各种创新创业大赛都是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热情、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实践的有效举措。学校也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不同层次的职业技能大赛、创新创业技能竞赛, 让师生在竞赛中开阔视野, 提高创新创业技能, 以大赛有效促进学生创新创业品质的培养。目前我校还通过每年的大学生兴趣小组活动, 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通过老师的指导和培养, 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得到提高, 一些学生开始去观察身边的事物, 关注一些创新活动和上网查阅相关资料, 把自己的业余时间充分利用起来, 因此学校的创新活动还是起到一定的教育和引导作用。同时, 通过一些基础课程的教育改革, 在课程中引入一些创新活动, 把创新意识融入到一些基础课程中, 比如以前的《机械基础》课程, 现在把它改成《机械基础与创新设计》, 把常用的机构和零部件融入到机器的优化设计中, 很多学生通过这门课程, 把生活中的常用部件进行了优化设计, 申请了学生专利, 把创新设计转化为成果,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承担责任的意识得到提高

创业离不开与人打交道, 通过与人的交往, 可以把自己的产品推销出去;通过与人进行沟通, 久而久之, 与人交往的能力得到提高, 同时在创业的过程中, 要具备团队协作精神和管理团队的能力, 也要具备和客户, 和合作伙伴的协调能力, 只能大家团结协作, 共同创业才能真正赚到钱。因此, 无一例外, 今天几乎所有的企业在招聘时, 也都非常看重求职者的人际交往能力。可见, 创业教育中人际交往、团队建设、领导力培养等内容是创业必备的基本技能。还有自力更生、积极主动能力的培养也是至关重要的, 创业者是基本上依靠自己去熟悉各项创业流程, 并同时想办法去实践它, 经过创业教育, 特别是真正体验过创业实践的大学生, 大多比一般同学更具主动性, 他们遇到问题和困难, 积极面对, 敢于承担责任、努力寻求方法, 大胆去分析问题, 从而去解决问题。而没有经过创新创业教育的大学生, 往往会遇事没有主见, 消极对待, 甚至有的直接放弃。这些勇于承担责任的大学生, 也是企业老板梦寐以求想求得的人才, 这是大学生双创教育实践活动培养担当意识的目的所在。

三、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符合国家战略, 顺应时代发展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提出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建设创新型国家”, 要“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 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可以看出国家把鼓励创业、支持创业放到了更加突出的地位。对于各大高校来说, 随着专业种类和数量的增加, 大学生人数也在增加, 很多年以来, 高校的就业任务日愈繁重, 就业压力也是长期存在, 再加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很多大学生对企业的待遇提出各种条件, 尽管企业用各种优惠去吸引学生, 但就业还是存在很大的阻力。因此做好大学生创业工作, 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 鼓励开展各种类型的创业活动, 进一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是当前高校需要注视的问题。因此各个高校也引起了足够的重视, 积极拓展创业实践基地, 很多高校通过大学生科技创业园, 鼓励学生自主创业, 用一些优惠政策吸引学生, 促进了经济发张及社会的进步, 同时也维护了社会的稳定。而创业离不开创新, 两者相辅相成, 只有具备创新精神的人, 才能在创业中脱颖而出, 使自己的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四、创新创业教育促进教师改变传统教育观念, 实行教育改革

社会在进步, 经济在飞速发展, 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要求也越来越高, 它们需要有:有强烈的进取心和责任感;有较好的组织才能;有较强的分析能力;有较强的表达和交流能力;富有创造性;有很好地团队精神;具有正直的人格;有善于学习的能力等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各高校的教育不仅要传授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 还要有创业指导课, 将学生的专业知识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这就迫使高校的教育工作者要改变教育观念, 施行教育改革, 适应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因此各个高校积极推行教育改革, 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增加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 让创新创业教育始终贯穿于职业教育的整个环节中。

五、拓展就业渠道, 缓解就业压力

通过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双创教育培养, 有的大学生已经具备良好的创新创业意识, 有的大学生已有一定的创业基础, 能在全民创业中起到很好的带头和引领作用, 从而在日后的工作中脱颖而出。与此同时, 一些比较优秀的学生, 毕业之后选择自己创业, 有效地缓解了就业压力, 甚至有的学生创业的同时能带动其他的同学一起创业, 解决了一部分同学的就业压力, 同时也解决了社会的压力。

六、提升学生专业学习能力

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一些新型的教学方式, 这种新型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收获的快乐, 也使老师的教学气氛变得更加轻松和愉快, 因此在某种程度上是促进了教师“教”和学生“学”, 学生的专业兴趣得到提升、专业技能进一步强化, 解决复杂的实际问题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这些收获对学生将来的发展和影响是深远的。当前很多高校根据社会、企业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需求, 结合学校定位, 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确定了总的培养目标。根据这个总的培养目标, 很多高校对创新创业教学 (课程体系) 内容进行规划和调整, 实现持续改进教学活动, 以保障学生学习、教师教学始终与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相符合。其具体体现在教师目前很多教学方式进行教学, 比如实行任务驱动、项目式、案例式、情景式教学, 同时也建立了很多理实一体化教室, 真正做到“做中学, 学中做”;在学生方面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本, 比如开展参与式、探究式、发现式, 疑问式学习, 提高了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作用非常突出, 但在实施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 很多高校为了适应国家的发展需要, 顺应国家教育发展的潮流, 盲目地跟从, 没有静下心来努力去思考, 去分析各高校的特色, 拿来主义, 甚至象征性地开展一些创新教育活动, 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没有真正开展下去, 效果甚微, 这需要引起各个高校的足够重视, 使创新创业教育真正落实到实处, 使我国的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真正的提高。“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任重而道远, 我们一起努力, 为中国的教育加油!

摘要: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是时代的主题, 也是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由之路。高校要充分认识到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意义, 并采取适当的方式方法转变教育观念, 进行教育改革,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使创新创业教育真正落实到实处。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作用

参考文献

[1] 卢洪刚, 余颖.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现实意义及实施途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0 (10) :8.

[2] 尚志恒.高校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途径探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9 (11) :6.

[3] 肖建忠.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基本属性和对策[J].企业导报, 2010 (12) :5.

[4] 约瑟夫·熊彼特, 何畏, 易家详译.经济发展理论——对于利润、资本、信贷、利息和经济周期的考察[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1.155.

[5] 刘伟.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思考[J].教育科学, 2011 (5) :64-67.

[6] 梁红军.实践能力是大学生步入社会的有力资本——对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的思考[J].昌吉学院学报, 2008 (3) :43-45.

上一篇:企业档案管理创新与服务模式的思考下一篇:以“三贴近”为切入点加强事业单位思想政治工作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