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技术企业财务要求

2022-12-05

第一篇:高新技术企业财务要求

高新财务账务要求

根据福建省科技厅、财政厅对于2015高新申报企业提出的财务部分申报要求,现对申请高新企业近三年财务报表的要求及专项研发费用要求进行说明:

1、申报2015高新技术企业,须要经具有资质的中介机构审计的近三年的财务审计报告(含审计报告、资产负债表、利润及利润分配表、现金流量表,审计报表附注、实际年限不足三年的按实际经营年限)。

2、财务的科目设置的要求及注解:

研究开发费用会计科目设置。在费用类科目下设置“管理费用——研发费用”,“研发费用”以研究开发项目为单位进行核算,进行研究开发支出归集;在二级科目“研发费用”科目下设三级科目,按照支出的业务性质,进行明细核算。应设置的三级科目为:人员人工、直接投入、折旧费用与长期待摊费用、设计费用、装备调试费、无形资产摊销、其他费用、委托外部研究开发费用。

通常费用科目设置及归集如下: 2012-2014年研发费用归集 —管理费用 ——研发费用

———人员人工(研发人员工资,占总研发费用的20—40%);做账要求:单独做研发人员工资表进行核算。

———直接投入(原材料、水电费,占总研发费用的40—65%);做账要求:从生产成本中提取可研发项目用的“原材料包括辅料”结转到管理费用--研发费用--直接投入科目;如此结转会导致管理费用增加,生产成本降低,为保持“2012-2014年财务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上的一级科目金额不变的情况下,将管理费用中不作为研发费用这一块的费用结转到生产成本费用中去,在生产成本中新建科目,将这些结转过来的费用放入,如此即可。

———折旧(厂房折旧、设备折旧费,该折旧占公司总折旧的10%±5);做账要求:抽取可用于研发的设备、厂房,按照比例分摊费用。

———其他(办公费、差旅费,不超过总研发费用的5%)

2014年研发费用归集: —管理费用 ——研发费用

———人员人工(研发人员工资,占总研发费用的20—40%);做账要求:单独做研发人员工资表进行核算。

———直接投入(原材料、水电费,占总研发费用的40—65%);做账要求:从生产成本中提取研发项目用的“原材料包括辅料”结转到管理费用--研发费用--直接投入科目;如此结转会导致管理费用增加,生产成本降低;会计准则计,损益类科目主要有: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投资收益,主营业务成本,销售费用,财务费用,管理费用等,它们全部都是为了计算“本年利润”的,所以利润也不会发生变化;

同时这一块原材料作为研发费用,其研发出来的产品被销售出去,其收入还是计入主营业务收入去,不存在报废问题。

———折旧(厂房折旧、设备折旧费,该折旧占公司总折旧的10%±5);

做账要求:抽取可用于研发的设备、厂房,按照比例分摊费用。

———其他(办公费、差旅费,不超过总研发费用的5%)

3、账务处理

对于高新企业要求设置研发费用独立核算科目,研发费用原则上全部计入管理费用研发费用,并建立研发费用辅助核算账。

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的归集应规范执行国家财务会计制度有关规定,即: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应设置“研发费用”一级科目,核算企业进行研究与开发无形资产过程中发生的各项支出,按研究开发项目,分别“费用化支出”、“资本化支出”进行明细核算;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企业,应在“管理费用”一级科目下设“研发费用”二级科目,高新技术企业必须通过上述科目对研发费用进行核算和归集,在其他科目中的核算并归集的研发费用不符合财务会计处理规定,不予认可。

企业自行开发项目发生的研发费用,应作如下帐务处理:借:研发费用_费用化支出_三级科目_明细科目_研究开发项目编号;贷:现金/银行存款/原材料/应付职工薪酬等。从生产成本中提取研发项目用的“原材料包括辅料”结转到管理费用--研发费用--直接投入科目;

4、对于每年研发费用计提的要求

①. 最近一年销售收入(指主营业务收入)小于5,000万元的企业,比例不低于6%;(正常做到8%至9%)

②. 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在5,000万元至20,000万元的企业,比例不低于4%;(正常做到4.3-5%)

③. 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在20,000万元以上的企业,比例不低于3%;(正常做到3.3-4%)

5、研发费用归集按照高新认定管理工作指引归集。(见附件1)

6、最近一年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占企业当年总收入(指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可不包括营业外收入、补贴收入)的60%以上;(高新技术产品指符合国家重点支持高新技术领域产品)

附件1:

1.各项费用科目的归集范围 (1)人员人工

从事研究开发活动人员(也称研发人员)全年工资薪金,包括基本工资、奖金、津贴、补贴、年终加薪、加班工资以及与其任职或者受雇有关的其他支出。

(2)直接投入

企业为实施研究开发项目而购买的原材料等相关支出。如:水和燃料(包括煤气和电)使用费等;用于中间试验和产品试制达不到固定资产标准的模具、样品、样机及一般测试手段购置费、试制产品的检验费等;用于研究开发活动的仪器设备的简单维护费;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发生的租赁费等。

(3)折旧费用与长期待摊费用

包括为执行研究开发活动而购置的仪器和设备以及研究开发项目在用建筑物的折旧费用,包括研发设施改建、改装、装修和修理过程中发生的长期待摊费用。

(4)设计费用

为新产品和新工艺的构思、开发和制造,进行工序、技术规范、操作特性方面的设计等发生的费用。

(5)装备调试费

主要包括工装准备过程中研究开发活动所发生的费用(如研制生产机器、模具和工具,改变生产和质量控制程序,或制定新方法及标准等)。

为大规模批量化和商业化生产所进行的常规性工装准备和工业工程发生的费用不能计入。

(6)无形资产摊销

因研究开发活动需要购入的专有技术(包括专利、非专利发明、许可证、专有技术、设计和计算方法等)所发生的费用摊销。

(7)委托外部研究开发费用

是指企业委托境内其他企业、大学、研究机构、转制院所、技术专业服务机构和境外机构进行研究开发活动所发生的费用(项目成果为企业拥有,且与企业的主要经营业务紧密相关)。委托外部研究开发费用的发生金额应按照独立交易原则确定。

认定过程中,按照委托外部研究开发费用发生额的80%计入研发费用总额。

(8)其他费用

为研究开发活动所发生的其他费用,如办公费、通讯费、专利申请维护费、高新科技研发保险费等。此项费用一般不得超过研究开发总费用的10%,另有规定的除外。

2.企业在中国境内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

是指企业内部研究开发活动实际支出的全部费用与委托境内的企业、大学、转制院所、研究机构、技术专业服务机构等进行的研究开发活动所支出的费用之和,不包括委托境外机构完成的研究开发活动所发生的费用。

第二篇:企业对财务总监的基本要求

企业对财务总监的基本要求 2010-03-23 20:11:43 来源:互联网

财务总监作为企业财务方面的总负责人,他既拥有所有者赋予的代表其对企业进行财务方面监督与控制的职能,也有协助企业管理者(总经理)参与经营管理职能,同时还兼有维护

财务总监作为企业财务方面的总负责人,他既拥有所有者赋予的代表其对企业进行财务方面监督与控制的职能,也有协助企业管理者(总经理)参与经营管理职能,同时还兼有维护社会公众利益的职能,在企业中财务总监的地位十分特殊,得同时向董事会与总经理报告工作,同时接受双方的领导和来自社会的监督。

正由于财务总监职位的特殊性,决定了企业财务总监是一个高起点、高要求和高标准的职业群体,那么企业对财务总监的基本要求是什么呢?

一、职业道德要求

就任何企业的人力资源来说,职业道德都是选人、用人首先得考虑的因素,尤其是既代表企业股东参与监管企业财务,又配合企业管理者参与企业财务管理,掌握企业战略决策、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重要经营机密的财务总监来说,对职业道德的要求更是比一般职务要高一些。

尽管社会上没有为财务总监制订统一的职业道德规范,一般企业对财务总监的职业道德要求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企业、社会要有高度的责任感

企业许多管理工作是围绕着企业财务来进行的,企业财务管理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决定了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财务总监作为企业财务方面的最高负责人,对企业财务系统的完善和高效运作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他不仅应能应能领导企业财务管理团队对企业进行财务核算和控制,计划、预测企业价值,而且要能为企业寻找新的价值增长点,对企业生存与发展承担应有的责任,他所分管的企业财务,既是企业内部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所产生的各种向外报表,又是社会公众了解和评价企业的窗口,既负有对内维持企业利益的最大化,对外提高公众对企业财务情况的可信度,维持企业社会形象的责任,因此要求,财务总监在考虑企业自身利益的同时,必须确保企业遵守行业准则和规范,保证企业不得侵犯社会公从利益,这就要求财务总监有较高的个人素养,对企业和社会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得为了企业小团体的利益侵犯社会公众利益,也不为取悦社会公众而损害企业利益,要严守企业的商业机密,不得利用所控企业机密为自己和他人谋取不正当利益。

2、坚持独立、客观、公正的工作态度

财务总监既受公司董事会委派监管企业财务运作,又直接参与企业日常财务管理工作,这就使得财务总监在企业的组织管理中处于一个两难境地,在这个两难境况下,财务总监应坚持独立、客观、公正的工作态度,进行财务管理活动时应不偏不倚,保持独立的精神和意志,对有关事项的调查、判断和意见表述,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不受个人的主观意愿,个人

的好恶及上级的意见所左右,对待报表及各种利益相关方面不偏不倚、公正、正直,遵守原则,对发现违反国家制度和准则,损害企业、社会、公众及相关利益者利益的事应当及时指出并加以更正,不能得过且过,更不能参与掩饰。

3、要有强烈的风险意识

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经营风险和投资风险,这些风险大部分都首先在企业的财务上反映,财务总监有两个重要责职,一个是提高企业资产营运效率,一个是防范企业风险的发生。财务总监在对企业财务管理进行控制过程中,不单是为提高企业资产营运效率而对经营过程的财务运作与控制,关键还是进行企业财务风险控制,避免企业风险的发生,强烈的风险意识是企业财务总监必备的要求之一。

4、要有严谨的工作作风

财务总监之所以被称为一种高起点、高要求的职业,一个很大原因是其从事的工作复杂性较高,财务计划、预测和决策,需要大量、客观的历史数据和发展规律作基础,一个疏忽可能给企业带来难以弥补的损失,财务管理的每个过程都应当有充分、适当的证据为依据,没有严谨的工作作风,就难以取得客观、实在的数据资料,这对企业经营决策可能带来无法估量的经济损失。

二、专业素质要求

财务总监的财务管理工作需要进行大量的经济业务处理和专业判断,每家企业都希望自己所聘得的财务总监兼有会计师、管理会计师和注册会计师的专业能力,因此,企业财务总监在专业素质方面主要有以下几方面要求:

1、全面系统的财务、会计、审计知识

财务与审计是财务管理的基础工作,财务总监在组织企业会计核算,进行财务管理,财务控制时,应确保企业财务处理科学、合理、合法,并及时向企业决策者和外部需求者提供全面、正确的会计报表是每一个财务总监必须完成的日常工作之一,没有深厚的财务、会计知识是不行的,财务总监负责企业审计方面的工作,大量的审核与审计需要财务总监有深厚的审计知识,财务总监是企业财务管理方面的最高负责人,企业财务管理是一个专业性要求非常高的工作,大量业务需要利用专业知识进行判断,没有系统的财务、会计和审计知识是不可能完成这项工作的。

2、丰富的企业管理知识

财务总监是企业高层管理者之一,除了其职责内的财务、会计、审计工作外,他还得参与企业的其他管理工作,其涉及的管理工作包括企业方方面面,因此,财务总监除应掌握全面的财务、会计及审计知识外,还必须掌握其他企业管理知识,包括企业战略、计划、价值链管理、产品、人力资源等,只有全面掌握企业管理知识,才能发挥财务总监的真正作用,否则财务总监就会变成一个单独的会计师或财务经理。

3、全面的经济法方面知识

财务总监在主管理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同时,需要协助企业外部机构对企业审计评价、主管企业对外融资、资产抵押、兼并、合资、资产处置、缴纳税款,参与企业上市、企业债发行、经济合同起草与签订,处理企业与其他单位的经济法律事务等,会涉及到大量的经济法律事务,需要全面的经济法律知识,因此财务总监除掌握自身专业的财务、会计、审计准则、法规知识外,还需要全面的工商、税务、债券、保险、抵押、担保、劳动法等方面的法律知识。

三、工作能力要求

财务总监是企业财务方面的综合管理者,像其他任何一个管理者一样,必须具备综合的工作能力,这些工作能力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理财能力

财务总监作为企业财务方面的总负责人,理财是其工作的基本责职,是财务总监第一需要。处理与管好企业财务,某取企业最大价值,讲究生财、聚财与用财之道,这需要财务总监熟知理财方面的知识,责任心要强。财务总监作为企业管家,全面负责企业现金收支、资金调拨、成本列支,这要求企业财务总监有全面的预算、计划控制、制度建设、投资决策能力,有各方面的协调能力,应将企业的财务管得有条有序,要促使企业节约该节约的钱,也能赚取企业该赚的钱,并在节约与赚取过程中防止企业风险的发生。

2、组织、协调能力

财务总监作为企业财务机构的最高负责人,其大量的日常工作是在组织企业财务会计核算、成本控制、协调企业内部各单位财务会计关系,协调企业与外部银行、工商、税务、证券等部门所涉及的财务关系,因此财务总监是应熟悉各种组织形式,能妥善地运用组织的力量协调各方面的人、财、物关系,使其达到动态上的平衡,应采用各种有效控制手段,将企业所有财务活动置于企业的受控范围之内,以达到企业的预期效果,能妥善地处理上级、下级和同级之间的人际关系,妥善地处理好企业债权、债务人、外部相关利益者、各级政府机构之间的关系,妥善地处理企业与社会中介机构、咨询机构、证券机构等之间的关系,为企业的生产经营工作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氛围。

3、表达能力

财务总监在日常工作中包括大量的计划、报告和总结,不可避免地会需要将自己的职业决断与有关方面交流,有时甚至需要反驳总经理的决策或游说董事会成员,没有很好的口头与文字表达能力是不行的。财务总监需要出色的文字功底,还要掌握演讲、对话、报告、讨论与谈判方面技术与艺术的运用,要能用简短的语言与文字将自己的意见表达清楚,因此,应多看书学习,注意知识的积累,在培养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上多下功夫,在实践中多学多练。

4、决策决断能力

财务总监作为企业财务方面的最高负责人,经常要遇到拍板定案的事,财务总监的许多决策、决断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财务总监在工作过程中有较高的决策决断能力,它要求财务总监有较高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要系统、有顺序地

综合思考企业生产经营,洞察企业价值链与增值过程,准确进行事态发展预测,迅速作为有利于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判断和决策。

四、战略能力要求

如果一个财务总监仅具备以上三方面的能力,他仅可能是一好的财务经理或财务主管,与企业财务总监的要求还差一些,企业财务总监除处理日常财务控制,协调财务关系外,还有一个最重要的事项是参与企业战略的制定,并根据企业战略需要制定出服务于企业战略的财务战略,从战略上来领导企业的财务工作,整合企业拥有资源。

财务总监的战略能力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战略分析能力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其自身的规律,质变是量变积聚到一定程度的产物,作为财务总监是应具备从以往的企业财务数据、社会发展变化过程中分析其规律性的能力,从企业的内外部环境中分析出企业生存发展提供的机会与挑战,总结出那些是企业有别于自己的竟争对手,并被市场所接受,可为企业带来持续增值的核心竟争力,在此基础上制定出适合战略需要财务战略,从而更合理地分配企业资源,促使企业整体战略的实现,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2、战略选择能力

条条大路能罗马,企业战略确定后,实现战略的道路可能有很多条,如何在多种方案中选择一种最适合企业的方案,往往是罢在财务总监面前的一个刺手问题,财务总监应有较好战略选择能力,应利用自身专业知识和经验为企业选择一条资源耗用少、风险低、易于操作控制的战略实现道路。

3、战略控制能力

战略确定,实施方案选择后,如何能更好地将所选定方案进行实施,战略控制就成为关键,财务总监应有能力根据战略要求调整组织结构,理顺相应的指挥关系,建立适合战略实施需求的各项管理系统,合理使用和控制各项战略资源,协调和处理战略实施过程中的各类活动及活动所带来的冲突与矛盾,最大限度地发挥企业资源的使用效能,确保企业战略的全面实现。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企业之间竟争复杂性日益加强,企业对财务总监的要求是越来越高,有志于财务总监工作的同仁们,应当抓紧学习,勇于实践,努力提高自身素责来适应这个飞速发展的社会。

第三篇:申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要求及条件

申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条件及流程

一、概述

为适应新的形势发展,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配合落实2007年3月全国人大通过的《企业所得税法》有关高新技术企业的优惠政策,大力提升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实现产业升级发展,科技部在总结以往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的基础上,同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共同制定了新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并于2008年4月14日正式发布。新《认定办法》最重要的特点是以企业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为核心来认定高新技术企业。按照新《认定办法》的规定,高新技术企业应该是在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内,持续进行研究开发与技术成果转化,形成企业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并以此为基础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在中国境内(不包括港、澳、台地区)注册一年以上的居民企业。

企业研究开发组织管理水平、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自主知识产权数量、销售与总资产成长性等指标须符合《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的要求。评价时采用百分制打分,其中:知识产权占30分,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占30分,研究开发的组织管理水平占20分,企业成长性占20分。企业四项指标合计得分须达到70分以上才有机会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

二、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基本申请条件

根据新办法,企业应具备如下条件即可申请高新技术企业:

1、在北京市行政区域内注册的企业,近三年内通过自主研发、受让、受赠、并购等方式,或通过5年以上的独占许可方式,对其主要产品(服务)的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2、产品(服务)属于《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规定的范围;

3、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的科技人员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的30%以上,其中研发人员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的10%以上;

4、企业为获得科学技术(不包括人文、社会科学)新知识,创造性运用科学技术新知识,或实质性改进技术、产品(服务)而持续进行了研究开发活动,

且近三个会计的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销售收入总额的比例符合如下要求:

(1)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小于5,000万元的企业,比例不低于6%;

(2)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在5,000万元至20,000万元的企业,比例不低于4%;

(3)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在20,000万元以上的企业,比例不低于3%。

其中,企业在中国境内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全部研究开发费用总额的比例不低于60%。企业注册成立时间不足三年的,按实际经营年限计算;

5、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占企业当年总收入的60%以上;

6、企业研究开发组织管理水平、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自主知识产权数量、销售与总资产成长性等指标符合《工作指引》的要求。

(注:其中

1、

4、5条为必要条件)

《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规定的范围如下(八大领域):

1、电子信息技术

2、生物与新医药技术

3、航空航天技术

4、新材料技术

5、高技术服务业

6、新能源及节能技术

7、资源与环境技术

8、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三、申请成功的好处:

1、享受企业所得税的优惠政策:企业所得税按照15%缴纳(当年申请即可当年享受税收优惠);

2、国家级高新企业,企业名誉的提升;

3、享受“进京户口”优惠政策;

4、高新资格成为享受国家各种支持资金的基本条件:北京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北京市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补助资金、北京市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等。

四、高新企业认定业务办理流程

1、按照认定条件对公司进行总体评估

2、根据评估结果系统设计指标、制定申请方案

3、指导公司准备申请资料

4、审核资料正确性

5、完成相关资料撰写

6、协助办理自主知识产权登记

7、协助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符合高新认定规定的专项审计报告

8、办理申报手续、网上注册申报、资料递交

五、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实施概要

1、企业评估

根据申请条件对企业进行全面评估,综合考评企业所具备的条件。

2、制定整体申报工作计划

(1)全面系统设计企业各项指标

《高新技术企业》考核的收入、利润、研发投入等各方面,单一修改某一个指标或数据容易造成全局失衡,导致认证失败。我们会根据企业具体情况,综合考虑各项因素规划设计适合企业的解决方案。

(2)突出企业的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实质是企业研发和创新能力展示,所有申报内容围绕创新能力展开。

3、知识产权体系策划设计

围绕企业的核心技术,梳理企业知识产权资质的体系,策划完成对知识产权体系的包装,使该项评分达到满分。

4、协调符合资质条件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专项审计

帮助企业联系协调会计师事务所(北京市2010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中介

机构名单内会计师事务所)做好企业审计,包括近三年的研发费用核算,2010年高新技术产品(服务)的收入审计。并协助会计师事务所与企业完成审计工作。出具完整的审计报告。

5、指导并协助编制符合要求的申报材料

包括《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申请书》中的所有内容、相关证明材料,资质附件等。

申请书中需要编写的内容包括:

(1)管理与研究开发人员情况(400字)

(2)科技成果转化及研究开发管理情况(400字)

(3)近3年执行的全部项目,针对各项目单一编写企业研究开发项目情况表

1)立项及组织实施方式(400字)

2)核心技术及创新点(400字)

3)取得的阶段性成果(400字)

(4)上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情况,按照单一产品(服务)编写

1)关键技术及主要技术指标(400字)

2)与同类产品(服务)的竞争优势(400字)

3)产品(服务)获得知识产权情况(400字)

(5)近3年内获得的自主知识产权数汇总(6个软件著作权)

(6)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结构明细(近3)

(7)高新技术服务合同登记

(8)研究开发的组织管理水平

1)研究开发项目立项报告

2)研发投入核算体系

3)产学研合作研发活动(产学研合作合同)

4)研发机构及研发设备

5)研发人员的绩效考核奖励制度

(9)总资产和销售成长性

6、材料提交

(1)网上申请立项并录入相关内容

按照要求帮助企业在网上录入相关内容并申请批示。

(2)正式提交书面申请书及相关文件

将所需提交的书面材料整理、印刷、装订成册并递交。

7、协调相关机构和专家评审

协调并跟踪相关的评审专家。

8、公示、协助领取证书

公示,跟踪高新认定进展并协助企业领取科技部、税务部、国家财政总局共同颁发的高新技术企业资格证书。

第四篇: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评价材料要求

一、评价材料申报的格式及内容

装订封面统一用彩色封皮纸,正文统一用A4纸、宋体四号字体打印。封面标题为“某某年度技术中心评价材料”,封面标题正下方依次注明①企业全称;②经省经委认定的技术中心名称;③企业所属行业;④评价材料申报日期;⑤企业地址,同时加盖企业法人公章、技术中心公章。评价申报材料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目录(评价材料页码编号);

2.省经委与其他部门共同认定技术中心的文件复印件(仅限新认定的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第一次评价时申报);

3. 山西省省级技术中心基本情况表(表内右下角加盖企业法人公章、法人签字;技术中心公章、中心主任签字);(附件四) 4.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图、技术中心组织机构图;

5.评价年度技术中心工作总结(技术中心公章、中心主任签字); 6.评价定量数据表(左上角加盖技术中心公章);(附件五) 7.十个相关附表(全部左上角加盖技术中心公章); 表1 技术中心高级职称、专家、硕士学位以上人员表 表2 技术中心与其他组织合办开发机构数情况 表3 专利情况

表4 完成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研究开发项目情况

1 表5 企业三年内主持或参与制定的标准情况

表6 研发周期三年及以上的项目情况(研发周期要明确起止时间) 表7 通过国际组织、国家及省级认证的实验室、检测中心情况 表8 企业拥有的名牌产品或驰名商标情况

表9 获国家自然科学、技术发明、科技进步奖项目情况 表10 企业产品销售收入在全国同行业排序 8.需提供的附件及证明材料

即基本情况表、定量数据表、十个相关附表中各项数据的数据来源。 顺序如下:

★评价年度财务报表复印件;

★新产品销售收入及销售利润财务报表复印件(新产品名称、年度销量、销售单价、收入列表); ★年度科技活动经费的计划及批准文件、拨付凭证复印件; ★年度科技活动经费使用情况(列表); ★技术中心人员培训费用凭证及使用情况;

★企业技术开发仪器设备明细表列表(名称、规格型号、数量、购置时间、原值、净值)、当年新购置的仪器设备发票复印件; ★技术贸易的合同复印件; ★出口创汇额凭证复印件;

★劳资部门提供的企业职工年收入总额数据;

★技术中心全体职工年收入总额,即年货币总收入数据。包括工资、福利费、奖金、政策补贴、项目提成等各项收入; ★技术中心人员最高年收入者的年收入总额数据。包括工资、福利费、奖金、政策补贴、项目提成等各项收入;

2 ★企业科技活动人员名单列表(序号、姓名、职称、学历、专业、参与的项目) ★技术中心职工名单列表(序号、姓名、年龄、职务、职称、学历、专业) ★技术中心高级职称人员、专家和硕士以上学历人员的职称、学历复印件;

★来技术中心从事研发工作的外部专家名单、学历、职称,及参与的项目及工作时间(列表)

★技术中心与其他组织合办开发机构、在国外建立研究开发设计机构的合同、协议、营业执照复印件; ★通过国家和国际组织及省级认证的实验室、检测中心、工程中心证书复印件; ★当年完成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研究开发项目的项目级别、项目水平证明复印件; ★有效专利的专利证书、已申请专利的受理通知书复印件;

★最近三年主持和参加制定的国际、国家、行业标准数及当年制定的企业标准的复印件(为保密起见,能反映标准名称、标准号、类别、颁布时间即可);

★研发周期三年及以上研发项目的立项、批准文件复印件; ★企业拥有的名牌产品或驰名商标评定证书复印件; ★获国家自然科学、技术发明、科技进步奖证书复印件; ★企业产品销售收入在全国同行业排序数据来源复印件; ★技术中心网页(复印件); ★企业产品市场分析报告复印件。

9.新认定的省级中心在第一次评价时应全部申报技术中心的各项规划、制度;以后各评价年度如无改变,则无需再附。

二、评价体系部分定量数据解释

1.报告年度:指评价表是指标统计年度,时间范围从填写评价表的上一年1月1日到12月31日。所有指标的填报时间范围,如无特殊指明,均为报

3 告年度。(T-1)年指上一次评价的报告年度。

2.企业营业收入总额:指技术中心所在企业总部和其下属分公司、子公司、控股企业(按实际控投权)等应该列入会计合并报表范围的所有企业的营业收入(销售收入),经按合并报表原则处理后的合并营业收入。包括工业性企业产品销售收入.房地产与旅游酒店服务等第三产业的营业收入。直接按年度损益表上的数据填报。

3.企业利润总额:指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种收入扣除各种消耗后的盈余。反映企业在报告期内实现的盈亏总额(亏损以-号表示)。包括企业的营业利润补贴收入,各种投资净收益和营业外收支净额。直接按年度损益表上的数据填报。

4.企业产品销售收入总额:指工业企业销售产成品、试制半成品的收入和提供工业性劳务收入总额。直接按年度损益表上的数据填报。(T-1年)企业产品销售收入总额指上一评价年度同口径数据。

5.企业产品销售利润总额:指企业销售收入扣除成本、费用、税金后的余额。即按年度损益表上的主营业务收入减去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后的金额(企业主营业务利润)填报。

6. 企业产品销售收入在全国同行业排序:指企业报告年度产品年销售额在全国同行业的排序。 7.列入企业年度预算的科技活动经费支出额:指企业年度预算中计划拨给技术中心的科技活动经费额。

8.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额:指企业实际支出的全部科技活动费用,包括人员经费、培训费用、科研业务费、科研管理费、以前年度购置仪器设备折旧额、非基建投资购建的固定资产、科研基建支出以及其它用于科技活动的支出。不包括生产性活动支出及归还贷款支出。(T-1年)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额指上一评价年度同口径数据。

9.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额:指在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中用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三类项目以及这三类项目的管理和服务费用的支出。(T-1年)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额指上一评价年度同口径数据。

10.企业全部科技项目数:指企业立项并开展研发(制)工作、以前年份立项(当年)仍继续进行研发(制)的科技项目,包括当年完成、年内仍在进行、年内研发工作已告失败的项目,不包括委托外单位进行研发的项目。从开发项目的性质看,包括新产品开发项目数、新技术开发项目数、新工艺开发项目数、新服务开发项目数与基础研究项目数之和。

4 11.研发周期三年及以上的项目数:指研究开发周期在三年以上(含三年)的技术开发项目数。 12.对外合作项目数:指企业与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及其他企业联合开展的科技项目数。

13.新产品销售收入:新产品销售收入指报告年度本企业销售新产品实现的销售收入。新产品销售收入是产品销售收入的组成部分,计算口径与产品销售收入一致。新产品即包括经政府有关部门认定并在有效期内的新产品,也包括企业自行研制开发,未经政府有关部门认定的新产品。生产资料类新产品自投产后统计三年,消费类新产品自投产后统计两年。

①新产品:指采用新技术原理、新设计构思研制、生产的全新产品,或在结构、材质、工艺等某一方面比原有产品有明显改进,从而显著提高了产品性能或扩大了使用功能的产品。新产品包括全新型新产品和重大改进型新产品二大类。

②全新型新产品:指与以前制造的产品相比,其用途或者技术设计和材料三者都有显著变化的产品。这些创新可以涉及到全新的技术,也可以基于组合现有技术新的应用,或者源于新的知识的应用。

③重大改进型新产品:指在原有产品的基础上,产品性能得到显著提高或者重大改进的产品。若产品的改变仅仅是美学上(外观、颜色、图案设计、包装等)的改变及技术上的较小的变化,属于产品差异,不作为新产品统计。

14.新产品销售利润:指企业销售新产品所实现的利润。按新产品实现的主营业务收入减去其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后的金额填报。 15.企业自有品牌产品与技术出口创汇额:指企业出口自己生产的自有品牌的产品和向国外出口技术所收入的外汇。(包括委托其他企业出口创汇额)。 16.企业技术贸易总收入:指企业在一定条件下转让或许可技术的行为带来的总收入。具体讲,企业技术贸易总收入的内容包括专利、商标、专有技术、计算机软件等的所有权的有偿转让,使用权许可及企业提供的相关技术咨询、服务等报告年度带来的收入(不含受托技术开发收入)。

17.企业技术开发仪器设备原值:指年末整个企业用于科研、技术开发的仪器、科研设备、中间试验设备的原值(报告年度账面原值)。 技术开发仪器设备包括技术开发仪器、技术开发设备、技术开发检测设备、中间试验设备等。 18.企业技术开发仪器设备净值:指企业技术开发仪器设备报告年度账面净值。 19.企业职工总数:指报告年度企业在册职工人数。

20.企业全体职工年收入总额:指报告年度企业在册全部职工一年的货币收入总额。包括职工工资、福利费、资金、政策补贴、项目提成等各项货币

5 收入的总和。

21.企业科技活动人员数:指工业企业直接从事(或参与)科技活动、以及专门从事科技活动管理和为科技活动提供直接服务人员。累计从事科技活动的时间占制度工作时间10%(不含)以下的人员不统计。

①直接从事(或参与)科技活动的人员包括:工业企业所属的技术中心及中试车间(基地)等机构中从事科技活动的研究人员、工程技术人员、技术工人及其它辅助人员;虽不在上述机构工作,但编入科技活动项目组(攻关小组)的人员。

②专门从事科技活动管理和为科技活动提供直接服务的人员包括:工业企业主管科技工作的负责人,企业科技管理部门(科研管理处、科等)的工作人员。直接为科技活动提供资料文献、材料供应、设备维护等服务的人员。不包括保卫、医疗保健、司机、食堂人员、茶炉工、水暖工、清洁工等间接服务人员。

22.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数:指企业科技活动人员中从事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三类活动的人员。包括直接参加上述三类项目活动的人员及这类项目的管理和服务人员(指提供资料文献、材料供应、设备维护等服务的人员)。

23.技术中心职工人数:在技术中心工作并取得劳动报酬的从业人员年平均数。包括技术中心科研开发人员、直接管理人员和直接为其服务的人员等。 24.技术中心人员培训费:指技术中心工作人员在国内、海外地区接受继续教育和专项培训的费用总支出。

25.技术中心全体职工年收入总额:指技术中心在册全体工作人员的年度总收入,包括工资、福利费、奖金、政策补贴、项目提成等各项收入的总和。 26.技术中心人员最高年收入者的年收入:指技术中心最高年收入者报告年度的工资、政策补贴、福利、奖金等各项收入的总和。 27. 技术中心专家、高级职称人数、硕士以上学历人数:

①技术中心专家:指国家、省部和地市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人数和享受政府专项津贴的专家人数。 ②高级职称人数:指高级工程师,正、副教授,正、副研究员等人员数。

③技术中心硕士以上学历人数:指全职在技术中心工作、获得硕士及以上学位的人员数。在站的博士后可以作博士进行统计。 以上三种情况若重合为一人,只能按一人计算,不得分别统计填报。

28.来技术中心从事开发工作的外部专家人数:指来技术中心从事研究、技术开发工作的具有较高科技开发能力的海内外专家累计人月。最小统计单

6 位为0.5人月。

29.技术中心在海外设立开发设计机构数:指技术中心在港澳台地区及国外设立以科研开发、设计为目的的开发机构数量。

30.技术中心与其他组织合办开发机构数:指技术中心与高校、研究院所、其他企业联合设立的以科研开发、设计为目的的组织机构数量。仅为单个项目与高校、研究所、其他企业进行合作的项目小组不作为合办开发机构。

31.通过国家和国际组织及省级认证的实验室、检测中心数:指有关国家部门和国际组织及省级部门认定认证的、仍在有效期内的实验室、检测中心的数量。

32.完成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开发项目数:指企业完成(结题)的新产品开发项目数、新技术项目数、新工艺开发项目数之和。 33.其中省级以上新产品及新技术项目数:指企业完成的进入省级科研计划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项目数。 34.其中国内领先水平以上项目数:指企业研制完成并经有关部门鉴定后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及以上的项目数。

35.其中本企业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项目数:指企业研制完成属国内首创、但尚未经权威部门鉴定的项目数和研制完成的列入本企业科研计划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项目数。

36.其中对外合作项目数: 指企业与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及其他企业联合开展完成的科技项目数。

37.企业拥有的全部有效专利数:指企业作为专利权人拥有的专利权属、经国内外专利机构授权且在有效期内的全部专利件数。 38.当年被受理的专利申请数:指企业报告年度内向专利行政部门提出专利申请并被受理的专利件数。 39.被受理的发明专利申请数:指企业报告年度内向专利行政部门提出发明专利申请并被受理的专利件数。

40.最近三年主持和参加制定的国际、国家、行业标准及当年制定的企业标准数:指企业在报告年度、报告年度前一年、报告年度前二年主持或参与制定,目前仍有效执行的国际、国家、行业标准的数量和报告年度当年制定的企业标准数量。

41.企业获得的驰名商标数:指企业拥有的国家(省)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评定的中国(山西)驰名商标数(含国际驰名商标数)。 42.企业获得的中国名牌产品数:指企业拥有的国家(省)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局评定的中国(山西)名牌产品数。

43.获国家(省)自然科学、技术发明、科技进步奖项目数:指企业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的项目总数。

三、《省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年度工作总结》提纲

省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年度评价需要提交年度工作总结,以全面反映上一年企业技术创新(包括技术的创新、管理的创新、市场的创新)工作情况,避免写成单纯的技术总结。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企业技术创新战略与规划的实施情况,包括技术创新战略制定与调整,年度计划的制定与实施(涉及企业秘密的可技术处理),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采取的相应措施或对策。

(二)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包括技术中心组织建设(内部组织设置与调整、与外部单位共建组织及运行情况等);技术中心创新机制建设(技术带头人培养、人才激励机制、知识产权保护、技术创新投入制度及落实情况等);合作创新情况(产学研之间、企业之间及国际合作);技术创新基础设施建设(研究试验设施、检测设施、信息化建设情况)。

(三)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开展情况,包括年度重点创新项目的实施效果、关键核心技术和产品自主创新情况、中长期项目在本年度的进展情况、资源综合利用、节能降耗、清洁生产等。

(四)技术中心市场分析机构及分析活动情况。

(五)其他有特色的工作情况。

(六)下年工作的初步设想或计划等。

五、表1---表10的格式和内容要求

第五篇: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申报基本要求与程序

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的认定一般每年组织一次,受理认定申请的截止日期为每年的5月31日。

第一条

申请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的企业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企业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持续经营时间应当在三年以上,且年销售收入在1亿元以上,最近三个会计净利润均为正数。

(二)企业有较强的经济技术实力和较好的经济效益,在我省各主要行业(产业)中具有明显的规模优势和竞争优势。

(三)企业领导层重视技术创新工作,具有较强的市场和创新意识,能为技术中心建设创造良好的条件。

(四)企业具有较完善的研究、开发、试验条件,有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和较高的研究开发投入,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品牌,并具有核心竞争力,研究开发与创新水平在全省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

(五)企业技术中心拥有技术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带头人,拥有一定规模的技术人才队伍,在同行业中具有较强的创新人才优势。

(六)企业技术中心组织体系健全,发展规划和目标明确,具有稳定的产学研合作机制,建立了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技术创新绩效显著。

(七)企业两年内未发生下列情况:(1)因偷税、骗取出口退税等税收违法行为受到行政刑事处理;(2)涉嫌涉税违法已被税务部门立案审查;(3)走私行为。

(八)企业技术中心建立和运行两年以上。

(九)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额不低于300万元,专职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数不低于30人,技术开发仪器设备原值不低于500万元。

第二条

认定程序:

(一)企业依照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条件和要求,向所在市经委提出书面申请。申请材料包括《安徽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申请报告》(见附件1)、《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评价材料》(见附件2)和《政府鼓励企业自主创新优惠政策执行情况调查表》(见附件5)等。

(二)市经委会同同级发展改革委、科技、财政、税务、海关等部门对企业上报的申请材料进行审查,按照省有关要求,确定推荐企业名单,并联合行文将推荐企业的申请材料在规定时间内上报省经委(材料一式3份),同时抄报省发展改革委、科技厅、财政厅、国税局、地税局、合肥海关。

(三)省经委或委托符合条件的中介评估机构,按照《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评价指标体系》(见附件3)对企业申请材料进行核查和初评,并提出评价意见。

(四)依据初评结果,省经委牵头商省发展改革委、科技厅、财政厅、国税局、地税局、合肥海关等有关部门,组织专家择优进行综合评审。

(五)省经委会同省发展改革委、科技厅、财政厅、国税局、地税局、合肥海关,依据国家产业和技术创新政策、初评结果、专家评审意见等进行综合审查后,择优确定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名单。

第三条 省经委会同省发展改革委、科技厅、财政厅、国税局、地税局、合肥海关对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联合发文予以公布、授牌和颁发证书。

第四条 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认定结果从省经委受理申请截止之日起,90个工作日之内公布。

安徽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申请报告编写提

一、企业基本情况

1、企业经营管理等基本情况,包括所有制性质、职工人数、企业总资产、资产负债率、银行信用等级、销售收入、利润、主导产品及市场占有率、技术来源等。

2、企业在行业的地位和作用。企业主营业务涉及哪些行业领域,以及在该行业领域的地位和作用,与国内和省内同行业领域相比所具有的规模和技术优势。

3、企业在本产业领域技术创新中的作用和竞争能力。

二、企业技术中心(含异地分支机构)基本情况

1、企业技术中心的发展规划及近中期目标。

2、目前企业技术中心的组织机构及运行机制,包括各项制度建立,组织建设、研发经费的保障,激励机制,创新环境,产学研合作等。

3、企业技术中心研究开发及试验的基础条件。

4、企业技术中心的研究开发工作开展情况,包括原始性创新、自主开发、引进技术消化吸收、产学研合作、企业间技术合作等。

5、企业技术中心信息化建设。

6、企业技术中心技术带头人及创新团队的情况,人才培养情况。

7、企业技术中心取得的主要创新成果(三年之内)及其经济效益。

三、推荐部门意见 推荐意见(盖章)。

上一篇: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反思下一篇:工学交替实习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