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高考理综化学试卷

2023-02-23

第一篇:十年高考理综化学试卷

2012年河北高考理综试卷化学部分分析

2012年高考新课标卷理综化学试题的整体特点可以概括为:题型上保持相对稳定,学科内知识综合性增大,计算题的比例有所提升。

一、选择部分:7道选择题注重主干知识、基础知识的考查,内容主要涉及阿伏加德罗常数、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有机知识等。其中有3个选择题涉及到与有机知识相关的内容,对有机化学知识的考查力度有所加大,但题型相对稳定。选择第12题可以让我们依稀看到以往大纲卷高考题的痕迹,而往年高考中出现频率高的离子反应式的正误判断和电化学知识没有在选择题中涉及。

二、II卷题型稳定,考点知识集中,注重多角度考查主干知识。具体来说:26题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和计算能力,综合性强、计算量大,主要体现在

一、二两问。本题同时考查了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和电化学的知识,并通过电极式、总式的书写考查了学生的实际解题能力,达到了能力立意和知识涵盖的统一。27题重点考查思维能力、计算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内容涉及盖斯定律计算、方程式的书写配平和化学平衡知识。其中,热量求算的计算量大,光气制备要求有一定的知识迁移能力和接受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37题物质结构与性质考查主族元素硫单质的杂化方式、硒单质的原子序数、M层电子排布式以及硫和硒的化合物的分子结构与性质,充分考查学生对课本知识的运用能力。38题有机推断题题型较为常规,以对羟基苯甲酸丁酯为载体考查有机物的结构、性质、框图推断以及方程式的书写,最后落脚点依然是同分异构体的书写,可以说知识与能力的考查并重。

总体上讲,2012年高考新课标卷理综化学题,符合新课标要求,既考查热点、重点知识,又侧重考查考生读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我们今后的新课标教学指明了方向。

第二篇:2013理综(生物)高考试卷评析

今年高考生物卷(全国新课标卷1)试题更侧重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与2012年相比,没有题型和分数的改变,主要侧重考查了考生对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理解,但考查的内容综合性比较强,对考生的实验分析能力和识图能力、知识迁移能力有一定要求。整体试卷难度不大,但区分度较大,试题灵活性强,对课本重点知识进行了适当的拓展和延伸。

2013年生物高考题的知识点覆盖比较全面,重点内容比较突出,具体考查内容如下:1题——— 蛋白质合成的场所和过程(6分)

2题——— 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联系和区别(6分)

3题——— 主动运输(6分)

4题——— 免疫调节(6分)

5题——— 生态学(6分)

6题——— 分离定律(6分)

29题——— 种子萌发实验分析题(11分)

30题——— 胰岛素调节、穿膜运输方式(10分)

31题——— 多对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及实验设计考查(12分)

32题——— 生态学(6分)

39题——— 泡菜的制作(15分)

40题——— 生物工程(15分)

从知识点分布来看考题知识点分布较全面,注重考查基础,同时更注重对识图能力、知识迁移能力、灵活解决问题能力、实验分析及设计能力的考查。

对2014年高考备考启示

1、狠抓基础知识,重点对教材上的重点概念、原理、知识细节理解和熟练掌握,加强前后知识的联系训练。

2、对课本实验重视的同时,还应对实验设计能力、实验分析能力有所提高,如

6、

29、31题都对实验分析和实验设计能力、审题能力有所考查,要求也比较高,这也是学生比较薄弱的环节,也是新课改的趋势。如果只是背概念,而不掌握实验方法,提高审题能力,即使考查知识简单,也是拿不到分数的,所以建议在平时的备考复习中多注重实验能力及审题能力的训练。

3、平常复习备考中还应重视对所学知识的迁移应用。不能学一是一学二是二,应知其一,而推知二三四。高考考原题的机会不多,所以要学会知识的迁移,才能轻松应对高考。

4、重视教材图表的掌握及提高对图表的分析能力。近三年高考都有一定数量题目对图表分析能力的考查,如:第

4、29题,第2题也需要对所学知识的图示进行记忆和理解才能解答好。

第三篇:2014北京高考理综化学真题点评

2013年那场考试我清楚的记得,很多学生觉得化学题前所未有的简单,甚至跟我说您上课讲到的东西,用到考场上去不到30分钟就可以把试卷做完了,当时平均分达到了72分,在2012年才58分。今年试题有了什么改变?是难还是简单?通过我们第一时间对试卷的解读,我们发现今年的试题延续了2013年命题的规律特点,仍然出的比较基础和平缓,也就是说今年的考生做完理综的考生明显感觉,物理化学生物这三科在理综化学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但是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思考,简单是不是就意味着我们能够取得好的分数?其实并不一定,再有一点,简单是不是就意味着我们都能考上理想的大学呢?各位考生都明白大学录取分数线是相对分数,绝对分数在考场中没有任何意义的。理综难度直线下降的这个大背景下,能否获得高分便成了你能否考上理想大学的关键。

化学选择题难度较低

我们来分析一下今年理综试卷的一个整体命题特点。2013年北京化学平均分,其中选择题是35分,选择题满分是42分,一道题是6分,也就是说在去年,基本上每个学生的平均错一道题左右,第二卷大题满分是58分,得分是37.5分,2013年是72.5分,今年的数据还没有出来,我第一时间做了预测,预测的分数段是这样的,今年的理综选择题仍然非常简单,有的题目甚至可以用一秒钟可以搞定,我们称之为秒杀,大部分学生做完选择题大概应该是八到十分钟,也就是说选择题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很多同学可以把相对多的时间放在第二卷进行研究,这样就造成了理综的平均分或者化学科平均分可以稳步上升,我预测今年的选择题平均分应该在36分到38分,

化学第二卷试题拿高分不容易

第二卷试题出的亮点也比较多,其中有几个题目拿分比较难,所以我们认为第二卷考生拿到高分还是很困难的,一般来说考生能够拿到35分到40分的分数我认为合理的,今年我预测的分数,填空题第二卷应该是35分到40分,总分是71分到78分,如果按照这样的趋势发展起来的话,我们可以预测到2015年理综化学评分数应该在75分左右,这就意味着理综化学逐年比较简单的。

我们2015考生在复习当中注意到哪些?是不是简单就能意味着考上好大学?其实不是的,下面要思考分析一下这次的理综试卷中有什么亮点。

命题的特点分析

一、选择题考点与去年基本吻合

首先,我们主题看一下选择题有七道,分别考了什么内容,同比的2013年我们发现了,其实考的内容基本都是吻合的,第一道考的是化学与生活,只需要让你知道在化学当中需要贴什么标签,第二道题考的是元素,初三的学生都知道铝的表面能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往年第三题应该是化学电源。第四题考的是化学方程式或者是化学用语,利用的原理是电离不是电解。第五考的是化合物的知识。四个都在教材中有明确的出处,关注到教材出处在必修一和必修二,告诉我们考生在高考复习之前,一定要把高一学过的必修一和必修二好好的整理一遍地,因为现在的高考命题越来越贴近生活和工业生产,这些许多的考点都要从课本上出,而且课本来自于选修一的大部分的知识。

第六题实验设计,所有的内容来自于教材的原封实验。今年的选择题非常的简单,没有选择电化学,也没有考一些比较复杂的计算,而是考查了一个非常基础的实验,过氧化氢分解为氧气的试验,总体而言,这七道题难度系度不高,如果基础能力好的同学,做这道选择题五分钟可以答完,相应拿到很好的分数,现在我们就做两道题的示范看看今年高考题选择题的特点。

这是今年高考选择题第11道题,这是考查的试验设计,今年的实验设计同比去年的考查的比较基础。

第一,不能证实实验一中是什么?A是铁粉与水蒸气加热,B是加热混合物,C是固定受热分解,D石蜡油是碎瓷片上受热分解。我们关注的是教材中到底给我们呈现了什么样的实验,这道题我认为可能在第七道选择题得分率低,这是因为同学们在考试的时候非常紧张,看很多信息看不准确,只看大概,比如说A选项,老师在课上反复强调了,检验清晰要用肥皂泡,看到A选项中有肥皂水,就不看了,就认为是正确的,抛开考场压力不看,我们在底下静静的分析,把题读完整,你要发现A中有一个限制,叫做肥皂水冒泡,你并不能得出什么结论,产生的氢气所致,A选项是错误的。我估计这道题很多同学会选D选项,因为不太熟悉,他可能觉得D选项中有很多的干扰,不见得一定得出结论。这道题在选择题中是最难的。我们看选择题12题,考查的是计算题,AB两个选项是一件事情,计算化学反应速率,CD两项说的是在六分钟时过氧化氢的浓度,只要知道浓度就知道过氧化氢的比例,技巧强的同学,会发现CD是互背的选项。应该从CD入手,六分钟的时候产生体积是22.4毫升,通过氧气跟过氧化氢,然后除以相应的时间,消耗的能量,C选项应该是0.2mol/l,C选项就是错误的选项。

今年的选择题比较简单,没有难度,值得注意的是什么?考场上同学们答题一定冷静,甚至把每个选项每个字都要看清楚,切忌出现欲速则不达的现象。

第二卷考题有难有易

我们来探究或者分析一下第二卷简答题考的什么,25到28题,从去年开始,有机题从28题提到了25题,这个信息很明显,有机要降低难度,因为第二卷一般来说学生都是顺序做题,如果25题过难,结果直接会影响到后面解题的心情和速率,一旦把有机题从2013年提到25题的时候,这个信号很明显,就是难度要下降,所以同学们可以同比2012年以前的北京试题的有机命题和2013年开始的这两年的命题,会发现有机化学简单很多,所有模板都讲过,考的是有机合成,没有考查很复杂的拆分,考查支点有相关的加成,还要考查我们讲的DA反应,北京卷近几年来第一次出现DA反应,在2011年全国卷曾经出现过DA反应,考试之前我们在课堂上也让同学们专门练过这个,相信上过课的同学认真落实笔记,这道题是非常简单和顺畅的。

我们看第26题,27题,都是很固定的工业流程题,对比2013年26题,考的是尾气一氧化碳的消除,抓住了一点是环境问题,氨气是污染的,工业上怎么利用氨气变废为宝,综合利用可以产生硝酸,这道题结合氨气的知识进行一次工业流程制备,有两个部分的命题,第一个利用氨气经过多次氧化变成了硝酸,考虑了热化学和方程式。第二他是利用氨气产生的一氧化碳通过电解原理制备硝酸铵,这道题相对来说很难,不是所有考生都能够得到分数,每一张试卷的命题,一个原则就是要区分度,如果太简单,太难都不利于区别,最好试题区分的方法就是平缓的题目中出现比较难的题目,电解法制订硝酸铵这道题很难,这道题如果你想做出来,必须整体分析阴阳极电解发生了怎样的改变,我们观察到阳极是一氧化碳变成了,电子一个是3,一个是5,告诉我们阴阳极是不一样多的,硝酸根是多于铵根的,也就是说A的物质中必须含有铵根,为了不引入新杂质只能加入氨水,在考场非常紧张的环境中,对于同学们来说难度是很大的。

27题考的是工业流程制备,大家知道生铁和钢都是混合物,里面有很多的杂质,最主要的杂质是碳硫,通过氧气在高温的情况下,生成的氧化气体来测量,这个难点在于第一空,第一空题目问你,产生的A是什么成份?其实题干中已经告诉你了,A的成份是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但是,很多同学就把这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照抄了,感觉第一题很简单,高考(微博)怎么会有照抄的答案,要想使钢铁中的碳硫杂质分离,以便得到准确的数据结果,是不是要求这个反应要充分,也就是说通过的氧气要过量,所以A中有氧气。读题不准确会丢分,这个丢分直接关联到最后一问实验设计的一个考量。这道题我认为中间的部分都非常的简单,难点在于一头一尾,一头在于容易马虎,丢掉氧气,一尾在于同学们的推理能力。

最后一问是用吸收法测量二氧化碳,A装置是酸性重铬酸钾,底下的是浓硫酸,问AB装置的作用,AB装置什么作用?不知道二氧化锰跟我们这里面的A气体怎么成分发生反应,我们不妨先看B,B中装的是浓硫酸可以吸收A中的(二氧化硫),必须通过吸收装置,除去氧气和二氧化硫,通过熟悉的情况我们判断,B装置是吸收二氧化硫的,A装置一定是吸收氧气的,这个知识点在我们的教材中是没有的,很幸运的是在高考的前三天我们新东方召开了模考班,有一道题目就是让同学们写二氧化锰和氧气在碱性环境下反应的方程式。如果同学们认真听了当时名师的解题点拨,这次在考场上会有印证感。这是一个比较大的难点。3

我们再看28题,按照常规来说,28题一定是实验探究,今年的亮点很大,亮点首先第一个,他采取的点是非常新颖的,以前北京卷是没有考查过电解探究的,而今年北京卷以电解知识为载体,探究电解的产物,我们来共同赏析一下这道题。

这道题说的是用氯化铁酸性溶液通过控制电压电解可以再升,题目就不念了,相信考生都会拿到电子版,高二学生都会拿到详细的电子版,都可以去看这个试题,这个产生的是三价铁和氯气,当电压再变小的时候,发现没有三价铁和氯气了,告诉了我们一个事情,什么事情?一个产物跟电压有关,这点上是非常新颖的,因为高中教材中,我们认为阳极应该跟阴离子的还原性顺序有关,其实在大学课本中,电机场非常复杂,因素不仅仅取决于亚环性,取决于酸碱性和电压,这道题就是源于课本和高于课本考查的。前几个问比较简单,怎么检验三价铁用这个方法。第三问三价铁产生的原因还可能是二价铁放电,原因二价铁有什么性?一定具有的是还原性。紧接着对比,二中没有检验到氯气,并不能说明二中不能生成氯气,我们把氯化亚铁变成了氯化钠,大家请注意,控制变量的思想,只能变一个,其他条件都不变。第一个问,氯化钠的浓度是多少?原来是0.1每升的氯化亚铁,因此,现在的这个浓度也应该是0.2mol/l,检测氯气的方法,这个大家很熟悉了。最后一个亮点是让同学们自己组织语言答出结论,这个结论一定要纵观整个试验,得出一个总结性的结论,我们对比二,我们发现有这个特点,当电压高的时候,我们发现产生了三价铁没有氯气,当电压低的时候,我们发现产生了氯气,电压再低的时候就没有氯气了。从整个两个对比试验观察到一个点,电压跟产生氯气有关系,第一点应该说电压与产生是否产生氯气有关?高压的情况下,电压高产生氯气,电压不产生氯气。

第二个判断在A到B之间,相对来说比较高的加强,这时候产生的是三价铁没有氯气,我们把三价铁二价铁请走之后,再调电压,发现有氯气,这里面存在一个产生的顺序问题,三价铁要优于氯气,综合比较来说,我们可以得到两个结论,一个是电解的产物跟电压有关,第二个是电解的产物还跟还原性的顺序有关,这道题有相当的难度,我认为同学们答的还是非常好的,不知道今天考试的你是否都回答正确。

第四篇:2014年高考理综化学模拟试题九

7.化学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雾霾天气”、“温室效应”、“光化学烟雾”的形成都与氮氧化物无关

B.加快我省陇东化石燃料的开采与使用,促进地方经济加速发展

C.向煤中加入适量的石灰石,可以减少燃烧产物中SO2的排放

D.食品添加剂具有改善食品的色、香、味,并有防腐、保鲜作用的,没有必要限量使用

8.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C4H9Br的同分异构体有4种

B.正戊烷、异戊烷和新戊烷互为同分异构体,沸点依次升高

C.乙醇、乙酸和乙酸乙酯能用饱和Na2CO3溶液鉴别

D.乙烯和聚乙烯都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9.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能在指定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 在c(HCO3-)=0.1 mol·L1的溶液中 NH4+、Al3+、Cl、NO3-

B. 水电离的氢离子浓度为10-12mol/L的溶液中:Cl-、HCO3-、NO3-、NH4+、S2O32-

C. pH=11的溶液中:CO32-、Na+、AlO2-、NO3-、S2-、SO32-

--D. 使pH试纸变红的溶液中:Fe2+、MnO

4、Na+、SO

4210. PM2.5细颗粒物含有的毒性物质来源之一是汽车尾气排放。通过排气管加装催化装置,可有效减少CO和NO的排放,催化装置内发生的反应为:

NOx+ CO催化剂N2 + CO2

下列关于此反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所涉及元素中原子半径: C>N>O

B. 当x = 2时,每生成1mol N2,转移电子数为4mol

C.等物质的量N2和CO2中,共价键的个数比为3︰4

D.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时,NOx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O的燃烧热是283.0kJ·mol1,则表示CO燃烧热的化学方程式为:

-2CO2(g)= 2CO(g)+ O2(g) ΔH=+566.0 kJ·mol

1-B.HCl和NaOH反应的中和热ΔH=-57.3 kJ·mol1,则H2SO4和Ba(OH)2反应的中和热ΔH=2×(-

-57.3)kJ·mol

C.500 ℃、30 MPa下,将0.5 mol N2和1.5 mol H2置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NH3(g),放热19.3 kJ,

-1其热化学方程式为

N2(g)+3H2(g) 2NH3(g) ΔH=-38.6 kJ·mol

D.向醋酸钠溶液中加入适量醋酸,得到的酸性混合溶液:

-++-

c(CH3COO)>c(Na)>c(H)>c(OH

)

12.化学中常借助曲线图来表示某种变化过程,如有人分别画出了下列的四个曲线图:

图①图②图③图④

有关上述曲线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曲线图①可以表示某化学放热反应的平衡体系升高温度后反应速率随时间的变化

B.曲线图②可以表示向1.0 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一定浓度的盐酸时的pH的变化

C.曲线图③表示某一放热反应,若使用催化剂,E

1、E

2、ΔH都会发生改

-D.图④表示在含等物质的量NaHCO

3、Na2CO3的混合溶液中滴加0.1mol·L1盐酸至过量时,产生气

体的体积与消耗盐酸的关系

2014年高考化学模拟试题九第 1 页 共 4 页

13.X、Y、Z、W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稀有元素除外),且互不同族,其中只有两种为金属;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次外层电子数相等;X与W,Y与Z这两对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均为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YW3水溶液蒸干并灼烧可得YW3固体

B. X与Y的单质化学性质相似,与强酸、强碱溶液反应都会放出H

2C.Na2ZO3的溶液显碱性,原因是ZO32-+H2OH ZO3-+OH-

D. 原子半径Y>Z>W﹥X

26. (14分) 银铜合金广泛应用于航空工业。从切割废料中回收银并制备铜的化工产品工艺如

下:

(注:Al(OH)3和Cu(OH)2开始分解的温度分别为450℃和80℃)

(1)电解精炼银时,阴极反应式为;滤渣A与稀HNO3反应,产生的气体在空气中迅速变为红棕色,该气体变色的化学方程式为。

(2)固体混合物B的组成为;在生成固体B的过程中,需控制NaOH的加入量,若NaOH过量,则因过量引起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完成煅烧过程中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uO + Al2O3 高温2+

(4)若银铜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为63.5%,理论上5.0kg废料中的铜可完全转化为______mol CuAlO2,

-至少需要1.0mol·L1的Al2(SO4)3溶液L。

(5)CuSO4溶液也可用于制备胆矾,其基本操作是、、过滤、洗涤和干燥。

27.(16分)甲烷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在能源合成、工农业生产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二甲醚(CH3OCH3)和甲醇(CH3OH)被称为21世纪的新型燃料,具有清洁、高效等优良的性能。以CH4和H2O为原料制备二甲醚和甲醇的工业流程如下:

(1)催化反应室A中发生的反应为:

CH4(g)+H2O(g)CO (g)+3H2(g)△H = +206.2kJ/mol-①

CO(g)+H2O(g)CO2(g)+H2(g) △H = — 41 kJ/mol②

则CH4 与H2O(g)反应生成CO2和H2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2)催化反应室B中发生的反应之一为:CO(g)+2H2(g)CH3OH(g) ③,在某温度下反应在

密闭容积为2L 的容器B 中充入a mol CO与2a mol H2,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反应。反应10 min后

2②若此温度下,K=160

“>”、“<”或“=”)。

③CO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如右图所示,该反应是反应(填 “吸热” 或 “放热”)。

④在温度、压强不变的条件下,B中再增加a mol CO与

2 a mol H2,达到

新平衡时,CO的转化率(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平衡常

数(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

2014年高考化学模拟试题九第 2 页 共 4 页

(3)新型高效的甲烷燃料电池采用铂为电极材料,两电极上分别通入CH4和O2,电解质为KOH溶液.某

研究小组将两个甲烷燃料电池串联后作为电源,进行饱和氯化钠溶液电解实验,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①甲烷燃料电池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②闭合K开关后,a、b电极上均有气体产生。其中b电极上得到的是,电解氯化钠溶 液的总反应方程式为

③若每个电池甲烷通如量为1L(标准状况),且反应完全,b极产生的氯气体积为L(标准状况)。

28.(15分)S2Cl2是工业上常用的硫化剂。已知S2Cl2中硫元素显+1价,它不稳定,在水中易发生岐化反应(一部分硫元素价态升高,一部分降低),易溶于有机溶剂。实验室常用CS2与纯净的氯气制备S2Cl2。2

2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b中玻璃容器的名称:; 写出制备S2Cl2的有关化学方程式。

(2)A部分仪器装配时,放好铁架台后,应先固定(填仪器名称),整套装置装配完毕后,首先进行的操作是再添加试剂。

(3)实验中盐酸试剂通常采用36.5%的浓溶液,不用稀盐酸的理由是。A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装置C所盛试剂是。

(4)仪器D中的作用是。其冷却水流动方向从口进(填“c”或“d”)。

(5) D中采用热水浴加热的原因是

反应结束后从锥形瓶内混合物中分离出产品的方法是,

(6)实验过程中,若缺少C装置,则发现产品浑浊不清,出现该现象的原因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7)如图中尾气处理装置不够完善,请你提出改进意见。

2014年高考化学模拟试题九第 3 页 共 4 页

38.【化学一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15分)

已知烃B分子内C、H原子个数比为1︰2,相对分子质量为28,核磁共振氢谱显示分子中只有一种化学环境的氢原子,且有如下的转化关系:

(1)A的化学式是;B所含的官能团名称是是.

(2)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是(有机化合物均用结构简式表示):.

(3)化合物E(HOCH2CH2Cl)和 F [ HN(CH2CH3)2 ]是药品普鲁卡因合成的重要中间体,普鲁卡因的合成路线如下:

还原 (已知:

22OCH2CH2Cl 还原

2OCH2CH2 N(CH2CH3)2 氧化EF 甲乙 ③ 丙 ④2(普鲁卡因)

①由甲苯生成甲的反应类型是。

②乙中有两种含氧官能团,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是。 ③普鲁卡因有两种水解产物丁和戊,戊与甲互为同分异构体,戊的结构简式是。②D的红外光谱表明分子内除C—H键、C—C键外还含有两个C—O单键.则D与F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丁的化学方程式是.

2014年高考化学模拟试题九第 4 页 共 4 页

第五篇:2014年高考理综化学模拟试题十答案

7.B8.C9.D 10.D11.C12.B13.C

26.(14分)(每空2分)(1)C(2)3Br2+3CO32- ====BrO3-+5Br-+3CO2↑(3)BD

(4)① ﹤② 2NaCl+2H2O === 2NaOH + H2↑+Cl2↑(条件通电,不写条件扣一分)H2-2e-+2OH-= 2H2O ( 必须是最简的正整数比)③6

427.(15分)(1)946(2分) 强(1分) (2)①0.18(mol/L)-2(2分,单位1分)②逆向(2分)③丙>甲=乙(2分)(3)C(2分)(4) ﹤(2分)15% (2分)

28.(15分)(1)2AlN + 4H2SO4=Al2(SO4)3+(NH4)2SO4(2分)

(2)④③② (2分); 将装置中空气排尽,防止空气中CO2对实验产生干扰,(1分)防止发生爆炸(1分);

(3)B D C(2分);75% (共2分,过程1分,结果1分)

(4)①CH2Cl

2、CHCl

3、CCl4(2分,不全对不得分);②NaCl(s)

38.[化学——选修有机化学基础](15分)Na+(aq) + Cl-(aq)(1分),反应中有HCl生成,使溶液中的Cl-浓度增大,促使上述平衡向生成NaCl固体的方向移动(1分)

(3分)

(3分)

2014理综化学模拟九第 1 页 共 1 页

上一篇:什么生意投资小回报高下一篇:输煤系统检修技术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