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当代职业教育的四个方面影响

2022-09-11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事业的早期倡导者, 其职业教育思想是在他的教育思想体系中形成较早的思想, 而且贯穿于其一生的教育实践活动中。本文拟对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对当代职业教育的四个方面影响进行具体深入的分析和探讨。生活教育是以我们的生活为中心的教育。它是要求将教育与生活联系在一起。一说到联系, 我们便知有彼此相辅相存的关系。生活教育理论本质上是一种实践教育学说, 蕴含着丰富的职业教育思想[1]。

一、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基本内容

生活教育理论是一个内容丰富、结构严密的科学体系, 其核心主张是教育为社会生产生活服务, 与社会生产生活密切联系。

他的教育思想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特别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基本教育理念, 对于我们今天普及大众化教育、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开展终身教育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2]。

(一) 生活即教育

“生活即教育”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教育的最大意义在于生活的不断变化。现实的生活无时无刻不在变化之中, 这也意味着我们的教育也随着生活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因此, 我们可以说到处都是生活, 即到处都是生活的教育。我们整个的大到国家社会小至家庭个人, 整个的生活场所其中的人都一直处在教育当中。

生活教育与生俱来, 与死同去。任何容器都能装的满, 唯有教育的容器大无边[3]。在生活里, “三人行必有我师”, 每个人都可以做我们的先生, 每个人又可以做我们的同学, 每个人又可以做我们的学生[4]。

(二) 社会即学校

“社会即学校”是“生活即教育”的范围在空间位置上的扩展和时间上的延续。从空间上来讲, 国家有多宽广, 教育的服务范围就应该有多宽。现在国家既然主张推广普及大众的终身教育理念, 那么我们就应该把整个社会大众都可以作为教育的对象。也就是说, 就单纯从空间而言, “社会是大众唯一的学校”。

从时间上来说, 整个社会大众要持续不断地进行各种适宜的教育, 一个人一个社会一个国家都要持续不断的学习。与生活教育的范围相比, 陶行知主张将学校、教育开办到国家的每一寸土地上去。

为此, 他还不遗余力创办了各式各样的学校来实践他的教育理想, 这些学校包括由幼儿园、小学、中学到大学的普通教育, 当然还有职业教育。陶行知主张把学校与社会融为一体, 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 使教育真正成为推动社会进步之力量[5]。

(三) 教学做合一

“教学做合一”, 是基于陶行知对旧中国教育“教与学脱节、学与用分离”弊端的分析, 陶行知反对教师“教死书、死教书、教书死”和学生“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的传统固化教学模式, 为了适应新形势新情况的需要提高教学效率也为了提高学生课堂的积极性, 让教学与现实接轨学生得以学以致用, 提出“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法。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一条主线, 是“生活即教育”在教学方法问题上的具体化。“教学做合一”就是“事怎样做就怎样学, 怎样学就怎样教。

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 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陶行知认为教和学都要在“做”中进行的, “做是学的中心, 也是教的中心”, 要在做上教, 在做上学, 离开做的先生是假先生, 离开做的学生是假学生。为此, 他专门对“做”下了定义。

他说:这定义便是“在劳力上劳心。”他反对单纯劳力, 那只是蛮干;但也反对单纯劳心, 那只是空想, 都不能算“做”。只有“手脑并用”, 在“劳力上劳心”, 才是真正的“做”。只有“教学做合一”才是真正的教育, 才能达到教学相长之目的[6]。

二、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当代职业教育的影响

职业教育是各类教育中最贴近经济的教育, 被当作是国家经济腾飞和发展的秘密武器。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 能解决数以千万计的劳动者就业问题, 增强国家的综合实力。

目前, 我国职业教育蓬勃发展, 方兴未艾, 同时也暴露出的种种问题, 因而将具有重要价值的陶行知职业教育思想纳入研究视野, 对当代职业教育具有重大的影响意义。

(一) 课程设置全面化

课程建设是职业院校教学建设的核心。目前, 我国职业学校课程设置过于单一, 仅仅注重职业岗位所需的技能培养, 而忽视了受教育者素质的全面发展。

为消除职业教育的“唯技能论”弊端, 可以从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中汲取营养。陶行知主张“生活即教育”, 认为“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 用生活来教育, 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教育来源于广阔的生活, 职业教育可从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广视角中寻求教学资源, 以实现课程设置的全面化:

(1) 在课程资源方面, 把社会、自然、生活中的课程资源都纳入职业教育。陶行知认为, “我们的实际生活, 就是我们全部的课程;我们的课程, 就是我们的实际生活”。课程就是生活, 生活就是课程, 全部的生活就是全部的课程。

(2) 在课程目标方面, 在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同时, 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生活教育是为生活而教育以生活中的大事小情为中心。所以, 不仅要求学生拥有过硬的专业技能, 还要求学生身心能够健康发展。

(3) 在课程开发方面, 使教学与生产、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生活教育认为, 教育从属于生活, 为生活而服务。职业学校可根据社会生活所需来培养人才, 根据工厂企业各岗位要求来设计课程, 以实现教与学合一。

(4) 在课程内容方面, 以职业岗位为切入点, 对职业岗位能力进行分析, 围绕职业能力需求和不同学生发展潜能设计多样的、可供选择的课程。既重视学生职业技能的训练, 也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 “强调职业性与非职业性的统一”。

(5) 在课程实施方面, 把多样性与专业性课程合一, 以适应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多元化。既重视学生专业课程, 又关注重视多样性的课程, 使学生不仅拥有自己的优势专业领域, 还能旁涉到其他领域, 形成“一专多能”。

(二) 走校企合作、产教结合之路

教学与生产分离、理论与实践分离是当今职业教育一大问题和难题。

当今许多职业学校采取“封闭式”办学方法, 把大多数时间用于给学生灌输专业理论知识, 而少与企业工厂合作。学生无法在生产一线中得到磨砺, 教学效率和教育质量难以提升。

陶行知的“社会即学校”的教育观就启示我们, 现代职业教育要打破“学生止于校园, 教师止于课堂”的传统教学模式, 要走出课堂, 走出学校, 走向社会。

职业教育不仅需要丰富的专业知识储备, 还需要实践能力的培养, 而实践能力的获得是不能离开社会、离开生产生活。对于职业学校来说, 社会就是企业。因而, 职业学校只有与企业合作, 走校企合一、产教结合之路, 才能使社会生产和生活成为学生真正的教育场所,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才能真正实现。

校企合作、产教结合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一是工学结合模式。学生在学校学习完专业理论知识后, 定期到合作工厂实习, 边学习边工作, 既企业为学校提供教学场所、资源, 学校为企业提供人力资源。二是校内实验工厂模式。

将企业整套的生产技术、生产流水线、经营管理模式引入校园, 在校内建实习工厂, 营造真实的生产、经营环境。三是顶岗实习模式。学生通常前两年在学校学习, 后一年到企业顶岗实习的。

以上三种校企合作模式都是职业院校与社会打成一片的具体形式, 改变了传统的把教育与学校完全等同的“小教育观”, 符合陶行知的“社会即学校”的“大教育观”。

(三) 采用以做为中心“项目”教学法

陶行知强调“教学做合一”, 其中以“做”为核心。而当今许多职业学校多把“做”流于形式。具体表现为:教师“教”理论, 学生“学”理论, 然后学生再在实验室里“做”一两个象征性的实验, 就是所谓的“教学做合一”。

其实, 这些方式, 把“教学做”分割开来, 教师没有在“做”的过程中教学, 学生没有在“做”的过程中学习。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断裂, 学生自然不能学到真本领。

目前, 职业教育倡导的“项目”教学法响应了陶行知的以“做”为中心的教学思想。“项目”教学法, 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题”, 在教师的指导下, 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给学生处理。

“项目”与企业现实商业经营活动密切相关的, 多指企业正在生产或即将生产的产品。学生通过完成项目, 不仅专业技能, 还能培养了的人际交往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分析处理能力等。

(四) 聘用“双师型”职校教师

陶行知多次强调, “在做上教的是先生, 在做上学的是学生”、“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上说, 做便是教, 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上说, 做便是学”, 还要求“以教人者教己, 在劳力上劳心”。

这都要求职业学校的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 还有极强的实践能力, 真正做到“教与做合一”。

但是, 目前职业学校的教师多只管教授课程理论知识, 学生实践多由企业的师傅教授。这种职业教师素质情况与职业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办学宗旨极不相符, 极大影响了学生职业技能的提高。

为培养适应社会需要, 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职业学校应尽量聘用“双师型”教师。“双师型”职业教师是具有多元职教能力的教师, 不仅能传授一般理论知识, 还能教授学生动手操作。“双师型”教师应具备以下条件:

(1) 有一定的职业经验; (2) 有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扎实的专业知识; (3) 具备职业教育相关能力, 如实践能力、管理能力、创造能力、教学能力等。“双师型”教师是加强职教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法宝, 是提高职业教育水平的关键。

三、结束语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是民族教育理论宝库中的瑰宝, 是一份无价的理论财富。

教育要从单一的学校系统向成人教育系统和职业教育系统等非正式教育系统不断扩展, 扩展到生活的任何一个领域, 现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 其中职业教育尤为重要。

职业教育应当牢固树立以现代化的市场意识, 不断自我更新适应社会需要, 为社会国家培养实用型人才, 推动地区经济的不断发展。确立培养人才质量的标准要以市场的价值取向为基准, 培养人才要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 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也都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贤哲虽已远去, 但是他为中国新教育运动而探索、创造的科学教育思想和为国为民而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超越时空。

当代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 理当认真地总结并继承中国现代职业教育的优秀传统, 立足当下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 自觉探索适合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职业教育发展道路。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对现代中国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给现代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找到了新的方向。

在新的历史时期, 我们要学习借鉴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思想, 充分系统地挖掘陶行知人才培养模式、多元办学模式和教育教学方法, 积极开展教学改革, 提高职业教育教学水平和质量, 使得职业技术人才适社会所需为社会所用。

【相关链接】

陶行知 (1891年10月18日-1946年7月25日) , 安徽省歙县人, 中国人民教育家、思想家, 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 爱国者, 中国人民救国会和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1908年十七岁时他考入了杭州广济医学堂。

1917年秋回国, 先后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教授、教务主任等职。1926年起发表了《中华教育改进社改造全国乡村教育宣言》。1929年圣约翰大学授予他荣誉科学博士学位, 表彰他为中国教育改造事业作出的贡献。

1931年主编《儿童科学丛书》。1935年, 在中国共产党“八一宣言”的感召下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1945年当选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常委兼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 兼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

1946年7月25日上午, 因长期劳累过度, 不幸逝世于上海, 享年55岁。

摘要:陶行知是著名的人民教育家, 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现代职业教育最早的倡导者之一。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系统严谨, 其中包含了重要的职业教育思想。当今国家发展职业教育的形势下, 学习和借鉴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 对今天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壮大具有重要的影响意义。

关键词: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职业教育,影响

参考文献

[1] 陶行知.陶行知全集[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 2005.11-16.

[2] 陶行知.陶行知文集[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1981.48-50.

[3] 丁锡民.试论职业教育课程改革[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2007, (1) :50-51.

[4] 唐爱民.论生活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关系[J].继续教育研究, 2001, (2) :24-26.

[5] 荆世华.陶行知职业教育的探索与思考[J].爱满天下, 2006, (2) :36-37.

上一篇:是花,就有绽放的权利下一篇:探究新时期初中阶段信息技术优质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