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教学的新观念

2022-09-29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 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而课堂教学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的主阵地, 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课堂学习是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主要途径, 因此, 教学质量如何, 主要取决于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下面是本人在教学实践中的几点体会。

1 知识形象化,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 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 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把抽象数学问题形象化, 要把问题与生活联系起来, 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 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 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数学无处不在, 生活处处有数学。因此, 通过学生所了解、熟悉的社会实际问题 (如家中建房问题、环境问题、奥运问题等等) , 为学生创设生动活泼的探究知识的情境, 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我们的前辈认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 兴趣的功效之一就是能对正在进行的活动起推动作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觉性是构成学习动机的重要成份, 无疑地, 数学课堂教学应积极激发学生对学习的需要和兴趣。

数学知识比较抽象, 对于学生又具有挑战性, 如能在引入新课时, 提出具有诱惑力的问题, 会增加新鲜感, 更能激发学习兴趣。我们知道, 引入新课一般有开门见山的直导式, 有观察规律的发现式, 有实验操作的演算式, 有具诱惑力的问答式等, 在各种不同的方式中, 都可以直接提出与课本有关的问题或通过诱导的方式提出问题。例如在讲排列组合中两个原理时, 可以先提出一个问题, 由同学竞猜:中央十每周四晚间播出的;比同学们七嘴八舌的大胆猜想还多得多;在讲等比数列概念时, 我先讲了古时代一位国王与象棋大师戏言奖赏的故事;在讲《复数》第一课时, 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有没有这样的数它的平方小于0?这样, 一开始就“引人入胜”, 使学生产生强烈好奇心, 并由此产生求知欲望与热情, 接着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解释复数的形成和发展, 体会到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矛盾的解决推动着事物的发展。引伸到现实生活中, 就是当我们遇到矛盾时, 也要面对矛盾, 要有解决矛盾的决心和信心, 促进矛盾的转化和解决, 同时, 也就提高了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课堂学风和理解内容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2 优化课堂结构, 提高课堂效率

数学课堂教学一般有预习、引入、传授、反馈、深化、小结、作业布置等过程, 如何恰当地把各部分进行搭配与排列, 设计合理的课堂教学层次, 充分利用课堂时间, 是上好一节数学课的最重要的因素。

设计课堂层次时, 必须重视认知过程的完整性。由于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因此, 要努力做到使教学层次的展开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方面的活动协调和谐。在组织课堂教学时, 当同学初步获取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后, 应安排动脑动手独立思考与练习, 教师及时捕捉反馈信息, 并有意识地让它们产生“撞击”与“交流”, 这样, 同学们对某一概念的理解, 对某一例题的推演, 就会有一个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并由认识到实践的过程, 从而对知识的领会加深, 能力也得到发展。

设计课堂教学层次还必须注意紧扣教学目的与要求, 充分熟悉教材, 理解教学目标。

课堂结构大致归纳为三种形式:一种是承接型。一般是先让学生获得感性知识, 再引导学生深入并指导解题, 变为能力, 这种结构的主要特点是前后承接, 脉络清晰, 它对于内容浅显易懂的章节比较适用。第二种是螺旋型。它主要是在讲解比较抽象的概念和难度较大的章节时采用, 如立体几何定理的学习, 三角函数, 不等式的证明, 轨迹方程的求法, 排列与组合等, 它的主要特点是把知识与能力紧密衔接、交替上升, 通过举一反三、环环紧扣, 逐步升华来达到课堂教学目的。第三种是辐射型。它的特点是抓住关键, 引导学生一题多解, 多方位思维, 通过筛选归纳使认识达到一个新高度。这种形式多在复习课中采用, 如三角变换、数列、复数及立几中点到平面的距离等。

实际教学中, 以上几种形式是互相结合使用的, 在安排课堂结构时, 是基于讲清知识内容, 提高学生能力, 有效利用时间的原则, 当然要优化课堂结构, 除了要精心设计课堂层次, 还有赖于教师的讲授能力。

3 以学生为主, 设计课堂教学模式

我们应改变原来那种填鸭式的的教学模式, 让学生在探索、思考、交流中学习, 增长知识积累经验。随着新课改的推进, 创新教育已成为当今教育的主题, 而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能力的主渠道。在数学教学中, 教学方法的核心就是学生的“再创造”。由此可见引导学生通过经历数学, “创造”数学、交流数学和应用数学。已成为数学教学改革的方向, 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的教学由指导学生继承性学习, 向引导学生创新学习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点体现, 培养创新人才, 更是时代的需要。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激活学生主体, 给学生营造一个自主探索学习的时空和机会, 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探索活动中去。

在教学中, 充分利用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理, 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总之, 在课堂上给学生一片广阔的天地, 给他们提供充裕的自由探索、自主实践的空间和时间, 使每一个课堂都变成学生乐学、会学、善学的舞台, 充分调动学生对数学的情感体验, 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让数学教学课成为开放的、合作的、创造的探索活动。

摘要:如何在数学的课堂上大破旧的观念, 增强课堂效率,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必须解决的问题。用新的方法、新的观念为学生创造一个表演的舞台是课堂教学的新探索。

关键词:知识形象化,课堂结构,创新,设疑,开放

上一篇:煤质变化对鲁奇炉平稳运行的影响及对策下一篇:不孕不育症合并糖尿病200例临床诊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