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研活动成为教师成长的催化剂

2022-09-10

在当今教育改革的大潮中, 不断地寻求发展, 形成特色, “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创新, 优化教育结构”、“改革培养模式, 提高教育质量, 形成与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教育体制”, 始终是学校发展的主题。而教研组, 作为学校的基层组织是学校教学研究的基地, 是研究提高教学质量的基地, 也是教育教学信息传递处理的基地。因此, 新课改形式下的教研活动应紧紧围绕上述课题进行研究与探索。

新课改倡导全面提高学生的素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把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视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 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探索、思考、观察、操作、质疑和创新等丰富多彩的认识过程来获得知识, 让认识与能力和谐发展。这对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一种冲击, 对我们教师原有的专业知识结构、应变能力、驾驭课堂的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都将是很大的挑战。如何跟进, 便是教学教研亟待研讨并解决的问题。

本文通过对本校教研活动现状的分析, 初步尝试了一些改进措施, 取得了一定成效, 为此谈一点自己的认识。

1 对汉语教学教研活动现状的分析

1.1 专业品质方面

部分教师存在厌倦教学理论和专业理论的学习、勤奋不足、惰性较强、奉献精神淡化等问题。

1.2 专业能力方面

部分少数民族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偏低, 很难完成从传统目标教学到新课改教学模式的转换。其中有些少数民族教师错误地认为:汉语口语发音好, 就意味着汉语水平高, 从而忽略了汉语综合素质的提高。这表现在学习主动性不强, 教学中不能深入钻研并准确把握教材, 遇到问题以“想当然”应付, 教育教学环节设计随意性大、方法单一等等。这些都不同程度影响了汉语这门学科的丰富性和科学性, 同时也很难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1.3 教研活动方面

制定教研计划无指导性、实效性, 随便写, 随便抄, 走形式等。讲课停留在表演的肤浅层面上, 评课也在低水平重复的怪圈里徘徊。我以为这样的教研活动缺乏指导意义和反思价值, 所以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也不高。

以听评课为例, 听评课前, 参与的教师并没有明确的目标和任务:“学什么?听什么?研究什么?”心里没数, 评课时各自根据发现的问题, 见仁见智:你提重点难点把握问题, 他提教案设计问题, 其他人则提板书问题, 还有教学环节问题, 课堂互动问题等等。总之, 你有你的观点, 我有我的看法, 我们象进了纷乱嘈杂的集市。上课教师或不屑一顾或云里雾里;听课教师置身事外, 很少以学习者、研究者的身份介入。教研活动结束, 问大家有什么收获, 很多人茫然无所知。究其原因:一是教研活动忽视了教师是“根本”;二是忽略了改变教育教学, 改变教师是关键;三是教研活动目标不明确, 不集中。

2 对汉语教学教研活动的思考与做法

怎样提高教师, 尤其是少数民族教师对汉语教学研究的认识, 调动其积极性?怎样对教研活动进行提升和制度化?怎样构建多样性与针对性相结合的教育教学研究的内容和形式, 以创造新型活泼的汉语教研活动呢?为此我作了如下初步尝试:

2.1 建立激励机制以保障教研活动顺利进行

2.1.1 机制激励

制定《教研活动发言制》、《课题研究制》、《集体备课制》、《集体议题制》, 倡导教师共同参与课例研究, 共同汇报进步、成长状况。对教师实施的过程进行考评, 考评结果与年终考核、奖金挂钩, 防止随意性, 保证持续性。

2.1.2 目标激励

开展“自我成长设计”活动, 让教师分层次设计自己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目标。通过目标激励直接刺激强化教师的工作动因。这个目标是指:教师独特的教学艺术和教学风格以及依据素质教育而设计的教师素质标准, 教师在达标设计中回答: (1) 我曾怎么样? (2) 我现在怎么样? (3) 我的困惑是什么? (4) 我怎样达到这个目标? (5) 我需要什么帮助? (6) 我怎样知道我已达到了目标?等。评价制度贯穿教学教研的全过程。

2.1.3 竟岗激励

优者上岗, 让教师有表现自我, 完善自我, 积极向上的动力。

2.1.4 情感激励

强化职业情感, 让教师产生“仕为知己者用”的心理动因。

2.2 组建教学实践共同体、互帮互学共同提高

2.2.1 建立集体备课小组

倡导以研代教、以教代研的集体同伴互动, 不让一个教师掉队。要求每位教师都要以“行动研究”为主要模式, 以课例为载体, 围绕一节课备课、上课、课后反思等教学环节进行研究, 共同商榷教学改进策略, 以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具体做法:开课教师先独立备课, 全组教师听课、评课、反馈意见供上课教师参考。之后, 上课教师通过综合分析, 反思首次课例设计与教学实际、学生实际有多少差距, 然后再重新改进并完善首次课例。这样的过程可以通过一次或多次教研活动完成。通过这种集体互动的活动, 教学研究起到了引领教师提升理论水平与专业能力的积极作用。

2.2.2 创设教学反思的氛围

英国心理学家贝恩里说得好:“错误人皆有之, 作为教师不利用是不可原谅的。”教学反思是教学活动的第一要素, 一方面教师可以利用教学中的“错误”, 通过反思提高自我发现的能力, 让失误转化成教学资源;另一方面需要教师正确面对失误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现素质教育的价值。

有一位多年致力于教研实践的教研组长说得好:“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一个名师, 如果写三年教育反思就能成为教育行家。”失误是一面镜子, 以它为镜, 可以知教学之得失, 失误也是一把尺子, 度量得当, 可以明教学之真谛。

教学反思, 就是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技能和实现新课改目标的一面镜子。当然, 教学反思的内容要专题化、微格化, 一次甚至几次解决一个问题。要不断反思, 不断改进, 不断提高, 不能一蹴而就。

以优化“课堂提问”为例:在教研活动中确定专题, 安排教师学习有关“课堂提问”的理论和传授的经验文章, 观摩“课堂提问”方面的教学录象和资料, 研究教师在“课堂提问”中的问题。之后, 请教研组的各位老师针对教学内容设计“课堂提问”。教师反思准备一段时间后, 再组织上课、听评课。大家集中研讨“课堂提问”的设计:提问时机, 问题倾听, 问题澄清, 答案评价等。教师再次交流各自教学设计的“课堂提问”及反思和体会。让大家共同分享集体的智慧, 使教师在这种教研活动中收获互相学习、提高的乐趣、收获成长成熟的快乐。

2.3 创设教研文化氛围

提倡讲真话、做实事的教研文化氛围。为了督促教师能经常反思教学, 提升教学效果, 有计划地布置一些课外分析题。如:“什么是汉语新课程”、“传统的教学模式有怎样的缺陷”、“汉语新课程的课堂教学理念是什么”、“传统的课堂教学与新课程教学设计有什么不同”、“怎样看待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实施新课改我该怎么办”等等。要求教师用业余时间查找资料, 自主完成, 文章字数不限, 有收获就行。开设教学专栏鼓励年轻教师多写教学随笔和教学反思体会, 每学期开展教案评比, 优质课比赛, 组织骨干教师进行案例演讲或示范, 通过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引导和帮助年轻教师和民族教师提升业务能力。

3 在教研活动中成长成熟

著名课程理论专家斯腾豪斯强调:“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 而且还是教学情境的创造者”。我想, 教学研究也是如此。如果教学要得到更大的改进, 就必须创造一种可以使教师接受的并有助于教学研究的情境氛围。让大家在这一情境氛围中共同分享集体的智慧资源, 使教师在这种教研活动中收获互相学习、提高的乐趣、收获成长成熟的快乐。

诚然, 要真正创造教研活动的科学性、规范性、思想性、持续性情境, 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还有许多问题值得探讨, 比如:基层教师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究竟怎样改革, 才能达到新课程目标的要求;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法的变革把握到什么层面才算适“度”等, 诸多问题还有很多模糊的地方。我所做的还只是浅层面上的尝试, 需要与大家一起努力, 不断地深入学习与探讨。

总之, 让教研活动成为教师成长成熟的催化剂, 我认为应是目前汉语教学研究改革中值得用心追求的目标。

摘要:新课改倡导全面提高学生的素养, 对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一种冲击, 对教师原有的专业知识结构、应变能力、驾驭课堂能力、心理承受能力也将是很大的挑战。如何跟进, 这是教学研究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教研活动现状的分析与实践, 取得的成效, 可为今后汉语教学提供借鉴作用。

关键词:新型汉语教研活动,教研反思氛围,教研文化氛围,教研情景氛围

上一篇:工程建筑中墙体加固方式研究下一篇:220MW机组发电机密封瓦故障分析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