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堂成为开放的舞台

2024-05-09

让课堂成为开放的舞台(通用10篇)

篇1:让课堂成为开放的舞台

开放式教学让数学课堂成为学生的舞台

最近看了黄爱化老师的《圆的认识》,这节课很好的反应了他所提倡的大问题教学理念。本课的特别引人感触亮点就是把课堂交给生,把讲台也交给了学生,让学生自己思考讨论,并到讲台上当小老师。所有的知识基本都是学生自己思考总结出来的。学生享受和同学分享成果的快乐,老师教的也得心应手。

本节课直接以下水道井盖为引入,以下水道井盖为什么是圆的为学生思考的大问题 再引出“直径”的名称。以此做为学生认识圆的突破口和着眼点,在黑板的中心板书“直径”,让学生发散性思考。由这个词能思考出哪些内容。并把个人的结论写在黑板上:1234„ 老师带头写出第一个关联内容:(1)圆有无数条直径,从而牵一发而动全身,一发不可收拾。学生分别得出了:直径把圆平均分、直径是对称轴、直径是两端在圆周上的线段、两个直径相交出圆心、直径和半径的关系、直径是最长的线段。通过学生发散性的相互补充的思维基本把圆的认识内容都有所涉及,同时又达到了一定的深度。这些内容都是学生自己得出的东西。学生很享受这种感觉。从而极大调动了学生的情绪,活跃了课堂氛围。

这节课还一个特别好的地方就是给学生创造出了非常宽松的课堂环,六年级的学生好多课上不愿意——或者怕讲错了会让同学们笑话。因此有些课的形式就会就形成老师主讲,个别几个优秀的学生会主动举手回答问题参与课堂。但黄爱华老师本节课还有一个非常成功的地方就是让所有学生都敢讲想讲,既然讲错老师也会有非常激励的评价让学生很开——不会有紧张和挫败感,当学生的个人价格体现了出来那还有什么比这更让学生开心自豪的事情呢

透过黄爱华老师的大课堂教学理念以及本节《圆的认识——我感觉到,一节让学生喜欢的数学课应该首先让学生觉得自己是的主——尊重学生思维的差异和思维的成果。一堂课由一个或几个核心问题的提出激发学生的探求思考的欲望,把课堂完完全全放给学生信任学——学生学的有兴趣学的有成就学的有喜悦,让学生思维的火花在课堂上绽放和碰撞。那么学生的思考也就会达一定的广度和深度。体验思维的快„„展现数学的魅力

篇2:让课堂成为开放的舞台

在课堂上,总是看见几个学生举手,读书和回答问题,另外一些学生甚至明知道答案,或不举手,或不敢举手,怕说错等原因,整堂课都在沉默。总是看见几个“活跃分子”在表演,另一些同学只是充当“观众”。我觉得老师们都有同感,这类问题真是屡见不鲜。在我班何况不是如此。开学初,有时一个举手的都没有。为了使学生战胜自卑、羞怯的心理,树立信心,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我从实际出发,对他们说:“对自己充满自信,大胆展示自己的才能,作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我还创造一切机会,让他们走上讲台,说一说,演一演。为此,我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了一些做法:

有的学生不举手,我就有意叫他,对他说:“你来试一试。”他虽然读(回答)得不好,但也勉强读(回答)下来。我接着对他说:“你读(回答)的还可以,能不能到前面来读(回答)。”他说:“不敢。”我微笑着说:“那就站在你的座位那再读(回答)一遍好吗?”

有的学生偶尔举一次手,我就赶紧抓住机会叫他读(回答),读(回答)完后,我说:“你很勇敢,读(回答)的也不错,来,到前面来读一读好吗?”

有的学生积极举手,读(回答)得也很好,我就对他说:“你读(回答)的非常好,能不能再加入自己的表情和动作,到前面来展示展示。”起初,他们还有点不好意思,经过我的“强拉硬拽”,几次之后,就非常放的开了,也能做到“有声有色”了。这样做,对深入的理解课文更有帮助。

篇3:让数学课堂成为学生的舞台

一、新课程改革的第一步应从“还”字做起, “把课堂还给学生, 让课堂充满生命气息”

新的教学过程的形成, 首先必须让学生把内在潜能发挥出来, 让他们在课堂上“活”起来, 从原来的静听模式中走出来, 主动参与数学课堂教学。具体做法如下:

1. 每节至少有1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主动学习, 压缩课堂上教师讲授和指向个别学生的一问一答所占用的时间。

2. 让学生在预习和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提出自己想问的各种性质和类型的问题。

让学生自主地去思考, 去探讨, 去尝试, 去归纳, 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参与自评与他评, 发表感受, 提意见和建议, 使学生主动独立学习。即把“时间、提问权、评议权”还给学生。大约需要30分钟。

3. 每堂课的最后5分钟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一个达标测试

总之以“还”为基础, 向上跨上一台阶, 达到“师生多向互动”。课堂上学生动起来, 而老师在收集处理学生提供的信息的水平上, 通过“重组”, 完成更高水平的“动”, 形成新的, 又具有连续性的兴奋点和教学步骤, 使教学过程真正呈现出创新性。

二、新课程改革的第二步应从“创造性使用教材”做起, 而不是简单地教教材

具体做法如下:

1.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 创设教学情境, 引导学生自主学

习, 主动探究, 培养学生不断探索, 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以及终身学习的能力。

2. 自制教学课件, 网上下载有关数学课件和图片, 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把多媒体技术引进到教学中去, 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优化教学过程, 加大信息量的传授,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发展学生的智能,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提高学生能力和培养学生素质, 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学, 学生必须在课堂上动手动脑, 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三、教学中要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

学生的认识发展过程应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信息, 而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后而获取知识。学习的过程是自我生成的过程, 这种生成是他人无法取代的, 是由内向外的生长, 而不是由外向内的灌输, 其基础是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有一段经典的论述:“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纳为一条原理的话, 我将一言以蔽之, 影响学习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 要探明这一点, 并应就此进行教学。”这段话道出了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是教学活动的起点。掌握了这个标准以后, 我们在教学中就能始终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 了解他们已知的, 分析他们未知的, 从而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

四、教学中要注意学生个性的培养

人的个性品质不是天生就有的, 而是在后天的生活和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良好的个性品质主要包括:有正确的学习目的, 浓厚的学习兴趣, 顽强的学习毅力, 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这些品质实质上是现代人所应具有的素质。歌德说过:“一棵树上很难找到两片叶子形状完全一样, 一千个人中也很难找到两个人在情感上完全协调。”个性是一种客观存在, 是一种价值。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是, 教育要以人为本, 要促进人的发展, 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即关注每一位学生个性的发展。因此, 教师要抓住“个性发展”这一重要的环节, 注意培养和完善学生的良好个性品质。

篇4:让课堂成为学生的舞台

自古“严师出高徒”,若教师对学生疏于管理,放任自流,学生的学业就难以完成,相反,若严加管教,严肃对待,教师在学生面前更容易树立威信,学生言听计从,一定能从严师们的“传道、授业、解惑”中得到真传,受到启迪,成为“高徒”。但严师们大多将课堂当成自己“填鸭式”“满堂灌”教学方式的阵地,学生们的思维跟着教师转,学得累、僵,在这种课堂上,教师仿佛就是“圣贤”,具有绝对的权威,有的教师根本容不得学生的质疑与否定,尤其是“反驳”,这与当今提倡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理念大相径庭。据报载,上海有位小学教师给学生提问题:“弯弯的月亮像什么?”一位小朋友马上举手回答“弯弯的月亮像香蕉”。结果遭到了批评:“不懂就别乱讲,标准答案应该是‘弯弯的月亮像镰刀”。

学生出生在大城市,可能压根就没去过农村,怎么会知道镰刀?何况将弯弯的月亮说成香蕉又有何错!“弯弯的月亮像什么?”本就不该有标准答案,标准答案实则限制学生的想象力,教师应充分尊重孩子的天性,否则教育就会丧失灵性。

二、应完成师生角色的转换,让学生快乐学习

有教育专家将课堂的灵魂概括为“四个思”,即思考、思路、思维、思想。有这样四个思,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课堂的广度、深度、厚度自然水到渠成。课堂气氛要活跃,教师可精心设计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去发掘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学习,教师千万不可板着一副脸孔,强迫控制课堂。表面上看,这种课堂纪律较好,但却抑制了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没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不能称之为好可讨厌。学习的敌人是“依赖”,教师的悲哀是“包办”,而传统的课堂教学恰恰是学生过于依赖教师的传授。教师总是怕学生不明白,或漏下某些知识点,总要反复讲述或摘抄出来,学生课堂讨论激烈一些,就被骂为“违纪”,若提出一些偏怪问题,就被视为“胡说八道”,学生在课堂做出一些超常行为,就被视为“扰乱课堂”。然而,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教师只有认真完成角色的转换,课堂才能真正让学生学得有尊严,学生才能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真正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能让学生真正快乐起来的教育才是富有人性的教育,才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才是育人的教育。

目前,很多地方都在践行“高效课堂”,而“在课堂上让学生学得有尊严”是否会影响到课堂效果呢?学生讨论来讨论去,若没有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怎么办?中小学教育作为基础教育,要追求的是学生的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是因材施教,应尽可能让每个学生扬长避短,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的挖掘。

三、变“教”为“学”才是理想的教学境界

回顾自己的课堂,虽然已经打破“填鸭式”,但更多的还是传统的“诱导式”,这种课堂能否给学生们带来快乐?是否符合教学规律?传统的“诱导式”课堂教学看似并不专制,但实际上教师却在试图左右学生的思想,实际反应的是教师的对学生不放心,对自己不放心,不相信学生的自学能力,不相信自己接受新教学理念的能力,不相信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归根到底就是不相信科学的教育规律。

篇5: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舞台1

淅川县仓房镇镇小

刘丽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活力的。”所以,语文教学中要让语文课“流动”起来,让学生在交流与互动中焕发活力,通过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多向交流,碰撞出思维火花,促进学生潜能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从而有效地促进他们创新思维的发展和实践能力的提升,有效地促进他们的可持续发展。在课堂,如何让学生获得充分的交流与互动的机会,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生本互动——主动探索,成为主流。

生本互动是指学生对教科书、课外读物等文本的阅读理解。理解是能动的,带有创造性质的。真正的互动,能让学生最大限度地调动自身的经验储备,灵活得、多角度得体悟文本,与作者、作品的人物进行心灵交汇、情感交流,体察他们的境遇,感受他们的思想。文本是语言符号的堆积,如果单纯的依靠学生自己是无法体会出文本中的意境的。教师要根据文本提供的丰富形象的语言描绘,将它创设成为一种具体可感的情境,并对一些情境优化、筛选出最适合学生生活体验的情境,并将他们引入情境,让他们在体验中感到乐趣,从而保持思维的敏捷,使他们对文本的探究能不断进行。《西湖》一文用优美而带韵味的语言,叙述了西湖的秀丽多姿。虽然文本中有许多适合学生体验的文本情境,如文字情境、多媒体情境等都能将学生带入到文本所描述的画面当中。所以在教学中,我运用多种手段,将它组成了一个整体情境,并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中自主进行体验、探索。我首先以录象导入,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又以当小导游、小讲解员的方式,促进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与交流。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中获得亲身体验,给他们留下了宽阔的想象余地,使他们展开了想象的翅膀,飞到文本描写的广远意境之中。对文本的理解,不仅有具体可感的形象,有自身情感的体验,而且由表及里对文本内在内容也有了很深的体会。学生刚从情境中走出,便提出了很有创造性的问题,而且,他们对问题的回答也是那么富有创造性,是基于文本,又高于文本的创造。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播者,而是帮助学生去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学生的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能力也得到了体现。

二、生生互动——合作探究,尽情交流。

语文教学十分重视主体间的互动关系,它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彼此对话,相互交流,通过学生个体之间,学生主体与群众之间思维的碰撞和交融来共享语文世界的精彩与美妙。语文学习是一个富有个性的自主学习行为,感知、理解、顿悟,无不需要学生全身心的投入。教师要唤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让课堂活起来。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建立生生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培养他们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教学中,教师可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在分组学习交流中,教师可通过使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教学情境,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创设民主、平等的思考交流的环境,让学生在开放性的讨论中进行多向思维。在合作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求异性与发散性,在合作学习的实践中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例如:在教学《狼和小羊》一课时,我就安排了足够的学生议一议,比一比,演一演,说一说,如让学生自学第二次与第一次比,第三次与第二次比,你发现狼和小羊的态度有什么变化?猜一猜为什么狼不想再争辩了?对于这些问题,都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学生或小组合作,或个人自学,同时又将全班讨论与教师点拨有机结合。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尽情交流,同时,学生独特的见解也得到了显现。这可是靠老师的一味讲解永远也得不来的呀!

三、师生互动——民主平等,乐于交流。

语文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通过教材实现思想交流的对话过程。师生交流,教师是平等对话的首席。要实现师生互动,首先要创设一种民主、平等、真诚、信任的互动氛围。学生不仅有机会说书,而且与教师共同决定着交流的形式与内容。在与学生交流中,教师既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更是课堂教学的参与者。我就曾经有一次走下讲台和学生一起参与学习,那是在教《蟋蟀的住宅》一课,教学中我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小蟋蟀这样可爱、可敬,同学们想不想演一演小蟋蟀?(学生回答:“想!”)那我现在就是咱蟋蟀王国的首领了,谁让我老蟋蟀比你们岁数大点儿呢。我老蟋蟀刚刚接到这样一封邀请函,(点击课件,出示信函内容。)昆虫联合国总部快要召开昆虫国际建筑经验交流会了,请咱们派代表参加。去参加这次盛会,展示咱们蟋蟀杰出的建筑才能,这可是一项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啊!谁想去?(学生争着回答:“我!”“我!”)有这么多勇士!可只能去几只小蟋蟀,这样吧,我们先来个人才选拔赛,好不好?大家满口答应。那你们打算用怎样的方式展示自己的建筑才能呢?学生有的表演,有的画图,有的讲解,有的歌唱,有的朗诵。大家各展所长,把小蟋蟀的本领一一展现在大家面前。这一过程中,我把“讲台”搬到了学生中间。我不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权威,不再板起一副凛然不可侵犯的“师道尊严”的面孔。而是一只快乐的老蟋蟀,是学生学习的伙伴,在与学生的对话与交流中,巧妙地引领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创造性学习,建构了一个生动活泼的课堂。在教与学的交往、互动中,老师与学生形成了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篇6:让课堂成为开放的舞台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活力的。”所以,语文教学中要让语文课“流动”起来,让学生在交流与互动中焕发活力,通过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多向交流,碰撞出思维火花,促进学生潜能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从而有效地促进他们创新思维的发展和实践能力的提升,有效地促进他们的可持续发展。在课堂,如何让学生获得充分的交流与互动的机会,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 生本互动――主动探索,成为主流。

生本互动是指学生对教科书、课外读物等文本的阅读理解。理解是能动的,带有创造性质的。真正的互动,能让学生最大限度地调动自身的经验储备,灵活得、多角度得体悟文本,与作者、作品的人物进行心灵交汇、情感交流,体察他们的境遇,感受他们的思想。文本是语言符号的堆积,如果单纯的依靠学生自己是无法体会出文本中的意境的。教师要根据文本提供的丰富形象的语言描绘,将它创设成为一种具体可感的情境,并对一些情境优化、筛选出最适合学生生活体验的情境,并将他们引入情境,让他们在体验中感到乐趣,从而保持思维的敏捷,使他们对文本的探究能不断进行。《西湖》一文用优美而带韵味的语言,叙述了西湖的秀丽多姿。虽然文本中有许多适合学生体验的文本情境,如文字情境、多媒体情境等都能将学生带入到文本所描述的画面当中。所以在教学中,我运用多种手段,将它组成了一个整体情境,并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中自主进行体验、探索。我首先以录象导入,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又以当小导游、小讲解员的`方式,促进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与交流。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中获得亲身体验,给他们留下了宽阔的想象余地,使他们展开了想象的翅膀,飞到文本描写的广远意境之中。对文本的理解,不仅有具体可感的形象,有自身情感的体验,而且由表及里对文本内在内容也有了很深的体会。学生刚从情境中走出,便提出了很有创造性的问题,而且,他们对问题的回答也是那么富有创造性,是基于文本,又高于文本的创造。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播者,而是帮助学生去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学生的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能力也得到了体现。

二、 生生互动――合作探究,尽情交流。

语文教学十分重视主体间的互动关系,它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彼此对话,相互交流,通过学生个体之间,学生主体与群众之间思维的碰撞和交融来共享语文世界的精彩与美妙。语文学习是一个富有个性的自主学习行为,感知、理解、顿悟,无不需要学生全身心的投入。教师要唤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让课堂活起来。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建立生生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培养他们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教学中,教师可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在分组学习交流中,教师可通过使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教学情境,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创设民主、平等的思考交流的环境,让学生在开放性的讨论中进行多向思维。在合作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求异性与发散性,在合作学习的实践中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例如:在教学《狼和小羊》一课时,我就安排了足够的学生议一议,比一比,演一演,说一说,如让学生自学第二次与第一次比,第三次与第二次比,你发现狼和小羊的态度有什么变化?猜一猜为什么狼不想再争辩了?对于这些问题,都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学生或小组合作,或个人自学,同时又将全班讨论与教师点拨有机结合。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尽情交流,同时,学生独特的见解也得到了显现。这可是靠老师的一味讲解永远也得不来的呀!

三、 师生互动――民主平等,乐于交

篇7:让活动成为孩子成长的舞台

作者单位:集里街道长南路小学

作者姓名:张瑞平

联系电话:***

让活动成为孩子成长的舞台

-------记组织学生参加长沙3J营地心理素质拓展训练的体会

“挑战”两个字常在我们的心中荡漾,“关爱”两个字常在我们耳边回响, “感恩”两个字在我们生活中常常出现。但是,我们真的有那么关爱吗?在遇到困难时,我能挑战自己吗?我们懂得感恩吗?

今年上半年,我们学校组织学生到来到了风景秀丽的植物园3J营地参加为期两天的中小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拓展培训活动。全班58人,除了两个请病假之外,其余的孩子都参加了这次活动。通过活动,同学们的团队协作精神有了明显提升,同时也端正了学习心态,提高了心理承受能力,让学生在健康快乐的培训中获得知识的同时,更懂得了怎样做人。也让我这个班主任明白了活动的确是孩子成长的舞台。

一、在活动中学会关爱他人

早晨6点,我班同学就分乘两辆大巴向长沙开去。当然,跟随我这个班主任的调皮的孩子较多。一路上,孩子们抑制不住自己的喜悦,说说笑笑。把自己带的好东西与同学分享。可能是有的孩子头天兴奋的一夜没睡好,来到星沙,熊远超就开始呕吐了,一股难闻的气味扑鼻而来。此时,我看见了他周围就有几个孩子捂着鼻子皱着眉头啦。我走过去询问熊远超舒服点没有,只见他脸色苍白,很难受的样子。我帮他涂点清凉油后,正当我想开口要其他同学跟他换一个窗口边的座位时,杨添福站起来,诚恳地跟我说:“老师,让我来照顾他吧!”我赞许地点点头。这可是经常捉弄别人的杨添福,他能够有这样的举动真是令我刮目相看。我对车上的同学说:“同学们,杨添福在别人有困难的时候懂得关爱他人,值得学习!”话刚说完,车上28个孩子不约而同地鼓起掌来。此时的杨添福腼腆地笑了笑。再回过头来看看刚才捂着鼻子的孩子,他们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也可能意识到自己刚才做得不对吧!接下来,杨添福无微不至地照顾着熊远超,一会儿帮他搽药,一会儿帮他拿呕吐的袋子,有时还帮他捶捶背。下车时,还不忘帮他把呕吐的袋子扔到垃圾桶。杨添福的行为感染了大家,一路上孩子争着来搀扶他。

两天的活动中,孩子们相互关心的影子经常出现在我的眼前。过水上铁索桥中,聂尔磊掉进水里,全身湿透了,同学们马上把自己带的衣服给她换;施小波在训练中脚扭伤了,几个男同学马上背起他到医务室上药……此外,在此次活动中的文艺晚会环节,同学们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才华,展现了班级的风采,在放松身心的同时也丰富了同学们的业余生活,让同学们放飞心灵,懂得与他人分享的快乐。

一幕幕,无不让我感到欣慰。在活动中,孩子们懂得了关爱,学会了谦让,宽容与理解。

二、在活动中学会挑战自我水上铁索桥前,同学们正排着队伍等候活动的开始。一根铁索横跨在水面上,男孩子跃跃欲试,有几个孩子却畏畏缩缩。此时,个子最矮小的,并且心脏动过手术的易检走过来,轻轻地说:“老师,我怕,我不参加。”我拍拍他的肩膀,说:“这呀,难不倒你,老师相信你一定能够战胜自己!”“等下老师就在你的对面迎接你的成功,有信心吗?”听了我的鼓励,他自信地排在队伍中。轮到他了,我和几个女孩子早早地站到对岸,大声说:“易检,你能行,相信自己,加油!”艰难地迈开了第一步,第二步后,他的速度越来越快了,终于来到了我们的身边,同学们热烈地为他鼓掌。易检的胜利过关,给了刚才害怕的几个女孩子莫大的信心,他们也克服了自己的心理障碍,成功地挑战了自己。

在攀岩活动中,前面的陡崖有50米高,让人望而生畏,走到下面,两腿直发抖。我对同学们说:“只要你有勇气攀上去,哪怕一米,你也胜利了!行吗?”同学们个个信心实足,大声说:“我能行!”轮到女孩子了,我心里暗暗地替他们捏了一把汗,轮到胡晶晶了,这可是最胆小的。她始终不肯向前迈一步。这时,寻慧芳走到她身边,轻轻地说:“晶晶,别害怕!”其他同学也走过来鼓励他要充分相信自己。有了同学的鼓励,她鼓足勇气,终于攀到5米处。让我出乎意料的是女孩子聂尔磊成功跨越第九级,超越了所有的男孩。在后面各种各样的拓展活动中,学生挑战了自我极限,锻炼出良好的心理素质,认识自身的潜能,增强自信和自身的胆量,克服心理上的障碍和惰性,磨练自己的毅力和意志力,锻炼身体的灵活性。

三、在活动中学会感恩社会

最后一个环节“学会感恩”,更让我感动。当我走进会场时,里面静极了。此时,《感恩的心》在馆内回荡,场内的孩子们闭上眼睛,双手合并,摆放在自己的胸前,心形的烛光在舞台上闪烁着,摇曳着。只听见辅导老师那一句句扣人心弦的话语,那一首首打动人心的音乐。会场始终一片安静。老师由汶川地震中的谭千秋老师在生死前把四个孩子紧紧地抱在胸前,最后自己牺牲,孩子得救了,再讲到一位年轻的妈妈为了孩子,在危险前面,把孩子高举头顶8个小时,被救时,手都僵了,她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一曲母爱之歌。最后回到我们的生活中,讲到了我们的爸爸妈妈,我们周围的老师,为了我们的成长,无怨地付出了多少,可你们又做了些什么呢?那一刻全场鸦雀无声,只听到默默的抽泣声。当我回过头来,看到的是一张张泪流满面的脸,孩子们低声地哭泣着。我被此景深深地感动着,眼泪在眼眶里直打转。我不想安慰孩子们,我想:此时,无声胜有声,就让孩子尽情的挥洒泪水吧!也许辅导员的讲话触动了孩子们的心弦!我想:孩子们在心理可能意识到自己的不足而深深地愧疚。没等我回过神来,只见孩子们直向我拥来,紧紧地抱住我,哭做一团,一声声“谢谢张老师”的话语在我耳边萦绕。还有的马上跑向另外一边,亲手泡来一杯热乎乎的茶水递给我。喝着孩子们的热茶,听着孩子们亲切的话语,我的心里暖活极了。

接下来,台上成了孩子们心里话交流的舞台。许多孩子依次走上台中,向同学,向老师,向家长告白:“我亲爱的父母,老师,千言万语不如一句----谢谢。谢谢你们,哺育我成长。谢谢你们,教导我知识。”“感恩的心,感谢有你......”“老师,谢谢你!“老师,我一定会改正自己的不足,努力学习,不辜负您对我的期望。”“老师,我错了。”“感谢爸爸妈妈对我的养育。”“爸爸妈妈,我永远爱你!”“车李洋,对不起,刚才我不该骂你,让我们和好吧!”这不是刚才在营地闹矛盾被教官批评的廖景鸿吗?“是啊!我们要学会感恩。我会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对待每一人。”……..此时的舞台成了孩子们心里话告白的场所,要说的话太多了,孩子们主动地排成一长队。一句简短的话,一声真诚的问候,一句真心的忏悔都是孩子发自肺腑之言,他们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学会了感恩社会,感谢爸妈,感谢老师,感谢同学,感谢一切关心过他的人。

谢谢你,3J营地,让孩子们知道关爱有多么重要。谢谢你,让孩子们明白干什么都要坚持。谢谢你,教孩子们学会怎样感恩......相信此次的拓展培训

篇8: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舞台

关键词:新型教师角色,现代学生观,民主课堂氛围,学习动机内化,主体参与意识,更多自主时空

如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舞台?如何通过我们的创造性劳动让他们在这个舞台上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是我们每一位英语教学工作者都应认真思索的问题。现就本人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方面进行的尝试与大家交流如下。

一、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舞台,首先必须对新型的教师角色作认真地思考,加以重新定位

1.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而不是领导者。“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应该把形成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方法以及灵活的知识迁移能力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担当起一个“学习促进者“的角色。

2.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而不是包办者。教师必须要确立与学生平等的观念,要相互理解,进行平等对话与共同探究,并在探究过程中共同创造知识,创造自己。

3.教师也是学习者,而不是无所不能者。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学生更易接受新鲜事物,学到教师所不知道的知识。所以,教师也要不断地学习,甚至要主动地向学生学习,“不耻下问”,摈弃“师道尊严”。通过师生之间的共同学习,教师才更有可能更简洁迅速地获取更多的知识。

二、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舞台,还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即现代学生观

1.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人。学生既是教育活动的对象,又是教育活动的主体。承认并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是我们落实素质教育,面向全体,让学生全面、主动地得到发展的前提。

2.学生的发展潜能是巨大的。我们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学好,每一个学生都有巨大的发展潜能,都可以成为社会发展的有用之才。

3.面向全体,关心尊重每个学生。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珍视学生的独特个性,培养学生的独特个性,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对待学生最起码的科学态度。要赢得学生的信任与热爱,必须首先做到关心尊重每一个学生,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是创设良好的创新教学环境的前提。

三、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舞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学生对英语学习具有浓厚兴趣和强烈动机,对英语学习取得进步充满信心,能从师生互动活动中得到乐趣,获得启迪。不管在全班活动、小组讨论还是自由对话练习活动中都能积极发言。

2.积极地运用恰当的策略在旧的学习经验的基础上获得新的学习。例如,设法把一个不知道意思的单词分解成几个小部分来理解它的意义,通过构词法增加词汇量,把已知单词放在一起造出新词表达意义来代替自己不知道的单词,等等。

3.随时从学习中主动吸取有用的东西,喜欢在接受性活动中对没有学过的新东西进行猜测,而在创造性活动中,对那些没做过的事进行尝试。例如,他们不怕阅读理解中的思维发散型难题,在寻找文章表面找不到的答案时,他们能利用材料中的信息,大胆猜测,得出大家不易得出的结论。

4.自觉地把自己的注意力从形式转向意义,主动运用语言结构进行有创新意义的表达。例如,课堂上学习了课文中包含的有用短语:uncertain about,give advice on,keep doing,be able to等,学生并不满足于把教师讲解的要点记下来或者做几个填充题,而是主动运用这些结构写出短文表达自己的学习生活:One month ago,I was uncertain about how to swim.I asked my best friend for help.Besides giving me some advice on how to learn swimming quickly,she suggested my keeping practicing a lot.Now,I am able to swim like afish.学生如能多进行一些类似的创新,将是一件多么好的事情。

四、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舞台,具体可从以下方面进行尝试

1.创设和谐民主的课堂学习氛围。课堂上师生之间平等的关系,和谐的交流,开放式的思维,各种奇思异想,个性化的答案或结论,总是会令人惊喜,总是会让课堂充满活力。所以,教师应努力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使学生身心愉悦,有安全感,学生才能自由地,敏捷地去探索,才能诱发学生积极参与的欲望,才能引导学生尽快进入主动学习的状态。

2.内化学习动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注重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积极创设情境,寓教于乐,使课堂学习生动活泼,充满乐趣。还可以利用英语课型多样化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例如,让学生扮演角色相互对话,讲故事,听英语歌曲,看英语电影,阅读简易名著、寓言,根据实际情况学写书信、通知、留言,等等。时间一久,这些兴趣就会转化为强大的内部学习动机,使学生进行自觉、自主、有创造思维的学习。

3.增强学生主体参与意识。学生是共同管理学习过程的参与者。那么如何才能增强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变被动为主动呢?首先端正学生的思想:英语是一门技能,只有通过自己经常不断的反复实践才能掌握,坚持大量重复和操练是掌握语言点的最佳方法。其次教师应做到“从旁指导”,就是把全班学生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启发诱导学生大胆地说英语,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操练机会,安排、组织活动,分析学生需要,提供咨询,让学生成为主要活动者。

篇9:让课堂成为学生的舞台

正文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积累知识、培养能力和展现自我的主阵地。新课程强调: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教学是教与学的互动,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补充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和见解,交流彼此的情感与理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本学期我们学习了韩立福博士有效教学理论,倡导地理综合解决课的课堂教学模式,真正实现了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参与者、实践者、研究者、探索者,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赏心乐学之所,奇思妙想之处。该模式的课堂教学主要通过“创设情境,呈现目标 ── 问题导读,评价学习 ── 问题生成,合作解决──问题训练,科学指导 ── 总结概括,提升意义”五大教学环节,改变了学生过去被动学习的局面,使学生在教师的精心引导下,积极参与学习探究过程,并领悟如何学习,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通过对地理综合解决课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和探索,感知该模式从以下几个方面促使课堂焕发出生机与活力, 实现了课堂的和谐、高效,让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一、生本互动——学生自学,自我潜能的发展

生本互动是指学生对教科书、参考资料等文本的阅读理解,是学生与文本、作者、编者的对话。地理课堂要创设情景让学生走进文本,通读、精读教材,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自主学习,让学生最大限度地调动自身的经验储备,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感悟。

文本是语言符号的堆积,如果单纯的依靠学生自己是无法完全体会出文本中的意境的。教师要根据文本提供的丰富资料精心设置导读单。导读单的设计要让学生明确自己想要学习什么和获得什么,确立能够达成的目标;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和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学生根据导读单自学、质疑、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这一过程是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基于文本,又高于文本的创造。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播者,而是学生的领路人,学生的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和内在感受,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本质上都是其独特个性的体现。实际上,有效的学习方式都是个性化的,正如多元智能理论所指出的,每个人的智慧类型不一样,他们的思考方式、学习需要、学习优势、学习风格也不一样,因此,每个人的具体学习方式是不同的,而这种学习模式尊重了每一个学生的独特个性,为每一个学生富有个性的发展创造空间,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得到了提升,学生的潜能得到了开发,实现了教师进入教学过程的根本目的:即为了使学生的“学”能够最终摆脱教师的“教”,走向独立地,自主地获取知识的自由王国。

二、交流展示——激情飞扬,知识与能力的提升

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是课上交流的主要组织形式,学生精彩的展示是学生知识与能力的提升的表现。一个有效的学习共同体是促进知识协作建构的团队,我们尽可能的运用小组合作的方式,鼓励学生“各显其能”,引导学生全员参与,促进成员的个性化成长和整体进步。生生互动的课堂学习模式中,每个小组交流均由学科长组织,将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发现的问题、生成的问题、自己不能解决的疑惑和教师预设的问题呈现给大家,小组成员全员参与,人人发言,培养他们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创造性。例如,在七年级上册《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在思考如何认识地球的形状的问题时,有的学生以观察教材中的图片为线索,站在古代人的角度,通过观察、实验来思考大地的形状 ;有的结合麦哲伦环球航行的伟大实践来陈述地球的形状,有的则以现代地球的卫星照片来说明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还有的学生结合身边的生活经验或经历来证明地球的形状等等,这样学生独特的见解得到了显现。这可是靠老师的一味讲解永远也得不来的呀!让学生在开放性的讨论中进行多向思维,在合作探究过程中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求异性与发散性,在合作学习的实践中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使每一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让他们在讨论、争论、交流中提高,在互学中得到发展。

学生交流后的展示使课堂走向了高潮,教师走下讲台,而学生们选出代表走上讲台以“小教师”的身份再现探究、讨论结果,实现角色互换。这样可使学生增强自信心,提高表达和组织能力,并通过“讲课”加深理解、记忆和强化所学知识。“小教师”的展讲方式是多样的,可以是“黑板展示”,也可以是“媒体展示”,还可以是“纸制文本式”或陈述等。通过“讲课”的方式向全体学生汇报探究、讨论结果。其形式可以是自问自答,或是提出问题,请下面的同学回答。如果回答不够正确,这个学生可在推荐其他同学补充回答,相互配合,形成多点交互,直到“小教师”满意、大多数学生认可为止。同时若遇到疑难问题,“小教师”或其他同学可随时向教师提问,教师以“学生”的身份“回答”问题,使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得以巧妙的发挥。

三、合理评价——促进学生素质的升华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要建立真实的、有效的评价机制。这里的评价不单是学习行为和效果的评价,也不单纯指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而是把“评价”嵌入到“学习过程与方法”的评价,更是多元主体之间的发展性评价。评价的内容不只关注学生“学”没“学”,而要关注如何学习,学得怎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旨在如何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如何提高学习效益,如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在各小组中建立了“五级”学习评价机制,对每节课每位成员的学习有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学科长评价、小组长评价、学科教师评价。

重视过程评价,突出个体评价。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 因此他们对教学内容的理解速度,完成任务的时间,讨论的参与度都会有所差异,但每个学生有进步的内在要求和搞好学习的良好愿望。在对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时教师要重视过程评价,突出对学生个体的评价。教师既要注重学习过程中学生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又要对学生活动过程中的某一个小组或某一个学生的有创意的答案给予特别重视,这是发现和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和培养个性的重要手段。而对那些平时成绩不理想的同学更要采取积极的评价,哪怕是微小的进步,教师也要给予及时的表扬与鼓励,这些都会强化他们的学习动机。

综上所述,通过学生自主学习、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交流展示、“五级”评价,使地理综合解决课的课堂完全成为了学生学习展示的舞台,成为闪现灵性的广场,成为张扬个性的天地。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让学生走出封闭的课堂教学模式,放飞自己的思想,在合作学习中借助群体的智慧、团队的力量,生成新的知识,获得新的发现,发展个性,激发兴趣,全面提升自己的素质。

参考文献:

[1]陈爱苾,《课程改革与问题教学》,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2]韩立福,《有效上课》,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

篇10:让课堂成为开放的舞台

为期两个月的实习很快就要开始了,对于还没有卸下学生身份的我来说,随着出发日期的临近,心里陡升一股无形的压力,但同时也有一种无言的喜悦与兴奋,因为实习是一个历练自我与角色转换的很好机会。因为期待着站上三尺讲台,期待着实习过程中所能得到的经验与教益,我在确定了实习学校之后就开始着手做准备了。

一、巩固专业知识,锻炼师范技能

7月初去实习学校踩点初步确定所教年级和教材版本之后,我即开始做相应的专业知识准备。暑假期间我重新翻阅了《中国古代史》和《中国近代史》等大学课本,加深了对中国通史的理解和整体认识,以便在实习教学过程中对各个时期的历史知识都有一定的宏观把握。

我还整理了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知识,阅读一些名师的教育教学论著,如黄牧航老师的《高中历史科学业评价体系研究》等。同时,我还观看了一些优秀的教学视频,如深圳红岭中学吴磊老师、顺德容山中学陈文坚老师的教学视频,学习和借鉴老师们的教育教学理念和实践经验,对现实教学环境中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行思考,结合自己模拟教学的经验形成了一些初步的理念与认识。此外,我还经常浏览一些与教育有关的网站和博客,例如广东历史教育博客、中学历史教学园地、中国历史课程网等,积极关注各种中学历史教学的相关信息。

在师范技能方面,每天晚上我都会练习十五分钟的粉笔字,争取让自己的字体美观得体。经过同学的提醒,我发现自己的字写得比较小,于是我刻意在字体大小方面下功夫,力求做到能够让坐在教室最后一排的同学都看得清楚。此外,我还注意教师口语的练习,平时通过朗读文章等方式练习讲课时的语音、语调和语速,争取咬字清晰,发音标准,使自己的教学语言能够做到抑扬顿挫,更具感染力。

班主任管理是一门重要的学问,而对于班主任工作我却知之甚少。为了能够在实习的时候做好班主任工作,暑假期间我看了一些关于班主任管理的文章和书籍,如《优秀中学班主任一定要知道的12件事》、《班主任兵法》等,在了解班主任管理工作的要求与技巧的同时在思想上提前对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做了准备。这些文章和书籍讲述了多名经验丰富的班主任的案例,这些案例都十分真实,都是我们实习期间或者以后工作中很大可能会遇到的,很有借鉴意义。案例中的班主任们凭借他们认真、负责、真诚、坦率的品质巧妙地解决了众多班主任工作中的难题,对于没有班主任经验的我而言,这些宝贵的经验让我大开眼界,收获匪浅。

二、熟悉教材,收集教学素材

在确定了实习期间我教的是初一之后,我马上借了七年级上下册两本教科书,全部阅读了一遍并认真做了笔记,对于一些不理解的部分就上网或者查找书籍弄明白。暑假期间,我留着学校把七年级上册从第4课到第20课备课要用到的资料都收集了,包括课件、教案、学案、每个单元的测试题、相关的图片、音频、视频,以及学术界仍然没有定论的历史问题,等等。

写好教案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为此我阅读了大量的优秀教案。在研读教案的过程中我了解到,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必须灵活变通才能适应实际的要求。优秀教师写作的教案的优秀之处在于,对教材分析得更深入、更仔细,他们往往从中挖掘出一些能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的知识点,以之为切入口,使自己的学生以更好的方式接受教参上的内容,甚至接收到教参以外的信息。重要的是,优秀教师往往能利用教材的这些亮点使原来只在理论层面的知识得到了运用。同时,对优秀教案的研读也使我认识到,每个优秀的课堂背后,都是教师科学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安排相互交织在一起起着作用。虽然目前我对教材的研读能力还比较欠缺,但我会积极借鉴名师们的教案,吸收其中的精华,努力提升自己的教案撰写能力。

从大三开始我就有意识的对历史教学的课件、教案和学案进行系统的收集和归总,以便为以后的教学工作充分积累各种资源,同时希望能够借鉴别人的大师之作,领悟别人的精妙之处,为自己的教学提供指导。同时我还收集一些图片、动画、歌曲、视频等教学素材,希望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插入一些与授课内容相关的图片、音频、和视频,使课堂气氛更加轻松活泼,在增加学生兴趣、加深学生理解的同时,也方便我对知识点的讲解。我想,在上课时适当地穿插图片、歌曲、视频等可以改变历史课堂枯燥乏味的教学形式,让课本知识与现实联系,与生活联系,有助于教师更广泛地引用相关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

三、调整心态,做好为人师表的心理准备

在做了必要的硬件准备之后,接着便是自我角色的转变。此前很长的时间我都一直是以学生的身份学习生活,虽然有过社会实践,在大一和大二的暑假也曾给二十几个小学生开补习班补习功课,当过一段短时间的老师,但在自我认知里我也依旧是学生和学习者的角色。实习虽然同样是学习的过程,但这种学习已经需要真刀实枪地走上讲台了。讲台之上,我就是一名教师,必须具有为人师表的气场,能够给学生带来身为人师的影响和教益。所以这段时间我也在刻意地调整心态,不时给自己身为教师的心理暗示,考虑为人师表所应该有的行为谈吐和仪容仪表,做好即将转变为教师身份的心理准备。但我也知道,要真正由内而外实现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变,脱去青涩的学生气而具有教师的从容和风度,还需要很长的时间和更多努力。

上一篇:第一场雪二年级作文100字下一篇:温馨的早安问候语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