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公共物品背景下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运行机制分析

2022-09-10

公共物品是指供给全体社会成员使用的产品, 公共物品面向全体社会成员, 真正的公共物品应当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即在一个人使用公共物品时, 其他人也可以同时使用该物品, 并且互不影响。

一、相关概念的阐述

(一) 公共物品的概念

公共物品分为纯公共物品、准公共物品, 纯公共物品是指严格的遵守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特征的物品, 如一个国家的防务活动, 是为了保护全体公民的安全所进行的军事建设。准公共物品又分为俱乐部物品和公共池塘资源物品, 俱乐部物品是指是介于私人物品和纯公共物品之间的物品, 它能够为一部分人提供服务, 但这些人不能同时使用, 且人数有限制。公共池塘资源物品是指具备非排他性但具有一定的竞争性的物品, 是一种人们共同使用同一个资源系统, 但占据着不同的资源单位的公共物品。准公共物品分为两种, 一种是公益类的物品, 如我国实行的九年义务教育、免费的博物馆等, 另一种是公共事业物品, 这种物品具有垄断性, 如自来水、铁路等。 (1)

(二) 公共图书馆

公共图书馆属于公共物品中的准公共物品, 并且是公益性的。公共图书馆由国家或政府部门出资建设, 并由政府进行管理、维护。公共图书馆实行免费开放的管理方式, 它的管理、维护费用主要由政府的税收而来。公共图书馆中的书籍类型丰富, 服务面向各个年龄段、社会阶层, 并可以承办地方的文化活动。

二、我国公共图书馆的现状

我国的公共图书馆由19世纪末发展而来, 建国后建立了全国性的公共图书馆系统。至2014年3月, 我国华北地区共建立公共图书馆13所, 其中首都图书馆是规模最大、藏书量最多的公共图书馆;西北地区建有10所公共图书馆, 其中新疆地区拥有三所;华东地区是建有图书馆最多的地区, 共建有包括上海图书馆、山东省图书馆在内的54座公共图书馆;华中地区有22所, 其中湖南图书馆、湖北省图书馆是我国最早一批公共图书馆, 至今已100多年 (湖南省图书馆在1984年重建, 是当时全国率先重建省图书馆的省份, 并是当时全国规模最大的省级公共图书馆, 共投资1000多万元) ;东北地区、华南地区和西南地区各有18所、23所和22所, 港澳台地区4所。如今, 我国的公共图书馆数量正在逐渐增加, 但是农村的图书馆仍然覆盖率极低, 不仅农村的图书馆数量少, 且图书质量得不到保证, 存在馆藏数量少、种类单一, 管理不到位的情况。 (2)

三、基于公共物品背景下的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运行机制分析

(一) 借鉴外国先进经验, 拓宽公共图书馆投资渠道

我国公共图书馆的资金来源主要是政府的税收, 但是政府资金投入不够一直是困扰公共图书馆发展的重要因素。公共图书馆没有足够的资金进行管理、升级, 使得馆藏图书数量少、种类单一, 并且由于长期不进行维护, 使很多图书破旧不堪, 不少过时、书籍内容证实为虚假信息的书籍仍然在公共图书馆中被借阅, 严重影响公共图书馆的质量。政府应当拓宽公共图书馆的资金渠道, 借鉴外国的先进经验, 如美国的最大的公共图书馆波士顿公共图书馆, 除了政府投入的少量资金外, 图书馆有专门的基金会, 基金会由社会上的企业家组成, 为图书馆的建设投入了大量的资金, 是波士顿图书馆最大的资金来源。我国公共图书馆建设应当借鉴外国先进经验, 鼓励社会组织、企业、私人为公共图书馆捐款或捐赠书籍, 拓宽公共图书馆的资金来源, 使公告共图书馆更加快速的发展。

(二) 创新公共图书馆的管理模式

现在我国公共图书馆的管理模式还不完善, 对于免费开放运行尚有不足之处。在公共图书馆的馆藏资源方面, 应当完善资源配比, 根据民众的需求引进书籍, 建立图书馆反馈机制, 及时听取群众的意见进行改善, 并根据群众的需求安排书籍摆放、安排各种类书籍的引进情况等。在公共图书馆实现免费后, 借阅群众的情况将更加复杂, 读者的年龄段、社会阶级等将发生较大改变, 公共图书馆应当对不同的读者提供不同的服务, 如为年轻人提供电子阅览室, 为老年人、知识程度较低的民众提供额外的帮助等。公立图书馆还可以引入社会力量为读者义务服务, 可以设立志愿者岗位, 鼓励社会上的学生、放节假日的工作人员、退休人员等在公立图书馆进行公益劳动。公共图书馆的接待人流量较多, 服务人员的态度将决定着人们能否得到一个良好的阅读体验。公共图书馆应当加强馆员的培训, 对馆员进行业务、服务技巧等方面进行针对性的训练, 使馆员能够更加耐心、专业。 (3)

(三) 加强读者管理

由于公共图书馆面向社会各阶层的全部民众, 所以难免出现公众素质参差不齐、诚信度难以保证的问题。由于素质较低, 一些读者可能会出现将书借走后不再归还、故意损坏书籍、不注意爱护书籍等问题, 这些行为都会缩短书籍的寿命, 降低书籍的流通度, 使书不能物尽其用。针对这种情况, 公共图书馆应当建立完善的读者诚信记录, 在读者来馆之初进行身份登记, 在读者每次借书、还书时根据读者对书籍的保护程度进行相应的评分, 当读者的评分低于一定的限度时, 可此采取对读者进行借书规则培训。并且, 在入馆时, 公共图书馆应当对读者进行诚信教育, 加大诚信借书的宣传力度。

摘要:本文通过对基于公共物品背景下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运行机制进行分析, 希望为建设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机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公共物品,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

注释

1李大垒, 仲伟周.基于公共物品视角的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分析[J].图书馆建设.2012, 32 (02) :29 -30.

2王宁远.我国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10, 26 (34) :44 -45.

3谭小敏.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趋势下的发展浅析[J].才智, 2011, 63 (22) :56-57.

上一篇:2型糖尿病围手术期52例分析下一篇:档案保存价值鉴定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