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上)课程的考试

2024-06-21

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上)课程的考试(共3篇)

篇1: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上)课程的考试

十八届三中全会解读之十一——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上)课程的考试

一、单选(共 4 小题,总分: 40 分)1.从三中全会提出的精神看,公共文化服务的监管体制改革面临着(A)的转变。A.从管理到治理

B.从理论向实践

C.从制度建设向制度改革

D.从城市向农村发展

2.根据本讲公共服务体系规划中提出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标准化建设目标没有提到的是(C)。A.公共文化场馆开放

B.公益性流动文化服务

C.公园开放

D.公共阅读服务

3.本讲指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未提到的是(D)。

A.公共文化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

B.公共文化的资源和内容体系

C.公共文化服务的传播体系

D.公共文化的服务对象

4.根据本讲文化体制改革在整个深化改革中起(A)作用。A.引领

B.主导

C.配合 D.统筹

二、多选(共 2 小题,总分: 20 分)1.本讲指出当前我国文化建设面临的新形势,包括(ABC)。A.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文化产业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B.目前我们国家经济转轨、社会转型和对外开放已经呈现出加速的态势,机遇与风险并存

C.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中国经济的崛起,我国目前面临着提高文化软实力,逐步掌控国际话语权的问题

D.农村文化体系建设已经超过城市

2.关于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理解正确的是(ABCD)。A.以政府为主导

B.以公共财政为支撑

C.以公益性文化单位为骨干

D.以保障人民群众看电视、听广播、读书看报进行公共文化建设,参与公共活动等基本权益为主要内容

三、判断(共 4 小题,总分: 40 分)1.根据本讲公共文化服务的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全部完成,每个乡镇都有了文化服务站和图书馆。错误

2.本讲认为中国已经是公认的文化产业大国,文化软实力仅次于美国。错误

3.本讲提到我国的文化市场由总量短缺的卖方市场已经转变为供需基本平衡的买方市场与结构性短缺并存。正确

4.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正确

篇2: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上)课程的考试

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下)课程的考试

一、单选(共 4 小题,总分: 40 分)1.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在(D)上提出的。A.十六大

B.十七届六中全会

C.十八届二中全会

D.十八届三中全会

2.本讲提到最近几年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探索过程中最重要的项目是(A)。

A.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B.送电影下乡

C.送戏下乡

D.送图书下乡

3.关于推动文化建设包含两方面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是(C)。A.两方面的内容是指文化体系的建设和文化产业的发展

B.两个方面各有侧重、有所不同

C.两个方面是文化建设完全割裂的两部分

D.两个方面建立在统一的市场经济平台上,不能割裂开来

4.关于公共服务要以政府为主导,以公共财政为支撑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B)。

A.政府和市场共同配置资源

B.政府包揽所有事情

C.市场在配置资源中起决定性作用

D.有效解决市场失灵问题

二、多选(共 2 小题,总分: 20 分)1.关于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社会化发展理解正确的是(BCD)。A.是指文化部门内部循环

B.鼓励社会力量和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C.有效引入竞争机制,打破垄断格局

D.有效增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发展动力和发展活力

2.本讲给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改革的具体建议有(ABD)。A.改革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管理体制

B.改革公共文化服务的微观运行机制

C.培育私营企业,逐步弱化文化事业单位在文化建设方面的地位

D.进一步开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准入门槛

三、判断(共 4 小题,总分: 40 分)1.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本身是由政府公共财政为支撑,它实行的是完全免费的文化服务。错误

2.长期政府主导的事业体制导致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过程中缺乏对社会资本的引导,缺乏对人民群众作为文化建设主体地位的认识,形成了单纯以政府送文化,送书下乡、送戏下乡的发展方式。正确

3.根据本讲改革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管理体制,要围绕构建标准化、均等化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立群众评价反馈机制,推动文化惠民项目与群众文化需求对接以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要通过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党和国家对文化发展的治理能力。正确

篇3: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上)课程的考试

【关键词】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体制变革

一、前言

近年来,国家为了加快发展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而开展了一些大的文化工程和文化惠农项目,有效地提升了农村文化生活,但是受行政体制分割的影响,各大工程和项目之间亦是以各部委牵头实施。各部门难以突破不同行业管理之间的壁垒,皆以各自行业的要求进行项目规划建设及实施管理,从而形成普遍性的上面规划建设面面俱到,撒胡椒面,而下面照单全收,分别布营的现象。当前农村基层文化设施的管理普遍实行“行政隶属乡镇政府领导,业务上接受上级主管部门指导”的管理模式,即管理上由市县文明办、文化局与乡镇共同管理,属双重管理单位,活动经费和管理人员均由乡镇负责,县(市)级文化部门只负责业务指导和文化活动的开展,致使管人与管事相分离,经费和人员不到位,文化活动无法正常开展。从农村各地的实践来看,正是由于管理体制和资源配置结构造成的行业自我设限,导致本已有限的资源整合不良,管理不到位,互相推诿责任,大大降低了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绩效。

二、基层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困境

第一,政府文化管理体制落后,尚未实现向“服务型”转变。我国目前仍处于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以及向与国际惯例接轨的方向转变的历史转型阶段,因而我国现行的文化管理体制既带有计划经济体制的痕迹,又具有转型期经济体制的烙印。政府部门不仅制定文化职责和市场监管,而且直接投资文化,这就直接导致了在文化发展中政府部门“管办部分”的状况。这一传统的文化体制,在当今已完全不能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基层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同样也面临着制度转轨时期的“真空”,传统体制下的文化管理与供给体系基本上处于“网破人散”的局面,而转型过程中农村公共文化管理体制尚不能够很好地发挥作用,这就造成了农村公共文化管理与县乡党委政府的“脱节”现象,存在着政府管理职责不明,组织机制不全,考核目标不清等问题。

第二,体制结构呈无序状态,机构内部功能紊乱,多头管理,部门分割严重。传统文化体制这种科层化的行政管理架构在建设市场经济体制的新时期容易造成多头管理,部门分割和组织的低效率。就政府部门来说,文化管理的职能部门众多,诸多文化行政主体行使文化职能,往往造成交叉行政,重叠施权,政出多门及政令不一。如随着网络游戏与音像制品成为大规模的社会文化现象之后,文化部、广电总局和新闻出版总署为争夺市场管理权而蜂拥而至,进行职责争摊和权力分抢,而彼此间在市场准入条件、稽查监管强度和社会性奖惩方式等诸多限制管理环节的歧义矛盾也就难以避免了。社会戏称为“上面三国演义,下面诸侯混战”,以形容本是完整的文化市场管理权被不同部门分割得七零八落,各部门却依据分割到的权力设立各种规制。同样是对农村文化市场的管理,即使农村文化市场秩序混乱,问题成堆,亟待加强监管,却因农村文化市场比较分散,存在着面大线长的管理难度,各文化主管部门以及基层政府皆少有作为。可见,这种管理体制造成政府文化职能的越位与缺位并存,上下错位,各行其是,有了利益,互相争抢,出了问题,互相推诿,极不利于文化事业的统一管理和宏观调控。

三、农村基层政府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运行机制的建立

一是探索农村基层政府建立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垂直集中管理机构,进一步协调督促组织、宣传、文化、财政、新闻出版、广电、体育、教育、科技、司法、农牧、卫生计生等部门切实抓好设施、队伍、服务、保障等各项工作,确保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同时,注重发挥文化部门对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规划、政策、预算等进行统一协调,对下级文化部门实行垂直行政管理,其他部门进行行业监督指导管理。对乡镇综合文化站一级的机构编制和人员编制加以明确,将乡镇综合文化站的人、财、物、事等由县级文化行政主管部门统一协调,加强对乡镇文化设施建设统筹和规划。

二是明确县、乡两级党委政府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工作责任。各县级党委政府应在省、市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总体要求下提供有效的政策导向,合理统筹县域的资源安排,组织好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文化产品供应;明确各乡镇党委政府是所在辖区内公共文化体系建设的责任主体和工作主体。要把乡镇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具体工作纳入本乡镇党委政府每年文化建设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要根据自身财力提供部分文化产品,扶植和策划文化活动,明确乡镇政府各部门的职责,使文化工作者有时间有精力实施公共文化服务,发挥乡镇对村落文化的导向、辐射、推动作用。村委会根据村民意愿组织开展活动,最终形成市、县、乡、村四级管理服务网络。

上一篇:我在新年的见闻作文下一篇:考研政治历年真题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