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交通规划工作大纲

2023-05-18

第一篇:综合交通规划工作大纲

综合交通规划写作大纲

可持续的南京城市交通发展战略与规划研究

目录

第一篇 发展战略研究

第一章 城市交通发展背景与挑战

一、城市交通形成的背景

二、城市交通面临的挑战

三、城市交通发展的机遇

第二章 城市交通供求前景分析

一、增长的压力:汽车化水平研究

二、增长的极限:路网容量研究

三、增长的平衡:方式结构研究

第三章 指导思想与战略目标

一、指导思想

二、战略目标

三、基本战略

第四章 战略政策与措施

一、城市交通与用地布局整体协调发展

二、道路网体系

三、客运交通体系

四、静态交通

五、城市交通综合管理

第二篇 远期规划研究

第一章 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整体分析预测

一、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整体分析

二、城市交通需求预测

三.交通流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第二章 主城交通走廊规划构想

一、指导思想

二、交通与土地利用一体化的交通走廊规划构想

第三章 骨架交通网络规划构想

一、轨道交通网络规划构想

二、主城快速道路网规划构想

第四章南京旧城—新区通道规划构想

一、基本思路

二、通道规划构想

三、规划方案总体评价

第五章 公交优先系统规划构想

一、公交优先的分类

二、地面公交优先通道规划构想

第六章 典型地段自行车交通规划构想

一、新街口中心区自行车交通问题对策

二、部分主干道自行车分流道路规划构想

三、中心城区—河西自行车通道规划构想

第三篇 近期建设规划研究 第二章 道路交通现状分析与评价

一、概述

二、道路交通现状特征分析

三、存在问题

第三章 近期交通需求分析与预测

一、城市土地利用发展分析与预测

二、交通工具发展预测

三、近期交通需求发展预测

四、主城总体交通需求分析

第四章 指导思想与发展战略

一、近期交通规划指导思想

二、近期城市交通发展战略

第五章 城市道路网近期建设规划

一、规划思路

二、规划目标

三、规划方案

第六章 公共交通近期建设规划

一、规划指导思想

二、总体思路

三、地铁一期工程建设规划

四、地面公交近期建设规划 第七章 停车场近期建设规划

一、停车对策指导思想与基本战略

二、近期停车需求预测

三、公共停车设施布局规划

四、保障措施

第八章 中心区(新街口地区)交通综合改善对策

一、总体构思

二、交通系统合理组织

三、交通设施改善对策

四、交通需求管理对策

第九章 近期机动车发展规划

一、总体思路

二、机动车发展背景

三、机动车发展与控制的合理规模

四、机动车发展管理政策与措施建议

第四篇 专题研究

专题一:南京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整体发展分析与构想专题二:南京市道路网体系发展战略研究

专题三:南京市公共客运交通发展战略规划研究专题四:南京旧城-新区通道规划构想专题五:南京市自行车交通发展战略研究专题六:南京市道路交通现状分析评价专题七:南京市近期机动车发展规划研究专题八:南京市停车问题近期对策研究

专题九:南京市中心区交通综合改善对策研究

第二篇:小流域综合治理规划大纲

小流域综合治理规划大纲 (以丹江口库区为例)

目录:

1项目背景:任务来源,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2项目选择地及概况:项目选定地区的小流域基本情况(自然状况,水土流失及防治,土地利用情况,社会经济情况等) 3建设任务,目标,规模 4总体布置和措施设计

5保障措施:组织保障,科技保障,监督与保护

6效益评价:生态效益的分析与评价,社会效益的分析评价

项目背景: 1.1项目背景:

丹江口库区位于长江中游支流汉江的上游,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为了保证丹江口水库具备足够的容量和高度,降低因落差不够引起的更多投入和更多技术难题。丹江大坝将进行加高,库区正常蓄水位也将由162米提高到176米。为此将有41个乡镇471个村被淹没,其中淅川县被淹没面积占全库区淹没面积的47.6%,库区移民总人数将达到34.5万人。库区85%以上面积为山丘区,坡陡沟深,存在地表岩层松散、降雨时空分布不均且多暴雨等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而近年来毁林开荒,破坏植被,不合理的土地开发利用方式,开发建设项目忽视水土保持等人为因素使水土流失加剧。为此,应加强对丹江口库的综合合理规划做到资源的最大利用。

1.2项目实施的必要性:

项目的进行有利于行政区的生态改善,水源涵养,蓄水保土,减少江河泥沙淤积,防灾减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丹江口水库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引水渠,其水质好坏直接关系到工程效益的发挥。

项目选择地及概况:

2.1项目区概况:

库区位于长江中游支流汉江的中上游,伏牛山南麓,豫、鄂、陕三省交界处。丹江口水库水源地库区流域地理位置是北纬32°36′-33°48′,东经110°59′-111°49′之间。库区流域涉及湖北省的丹江口市、郧县、郧西县、张湾区等和南阳市的有淅川、西峡、内乡、邓州的36个乡镇,其中包括淅川的全部乡镇,有荆紫关、西簧、毛堂、寺湾、盛湾、仓房、城关镇、上集、马蹬、香花、厚坡、九重、金河、老城、大石桥、滔河等16个乡镇,西峡的桑坪、石界河、米坪、军马河、双龙、二郎坪、太平镇、寨根、陈阳坪、西坪、重阳、丁河、五里桥、回车、城关等15个乡镇,内乡的西庙岗、瓦亭及曲、师岗的一部分,邓州的彭桥镇的杏山小流城。

2.2小流域基本概况:

2.2.1自然概况(地形地貌,气候水文,生物植被)

(1)地形:库区流域位于南阳盆地中西部,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自然地理单元,地形复杂,地貌多姿。地势呈西、北高,东南低。西部、北部被伏牛山所环绕,东部自北向南依次为山地、丘陵、垄岗、平原、南部开敞与江汉平原相连。丹江两岸为红色狭长盆地,属白垩及第三纪,主要是红色泥沙岩、页岩、砾石。北部山区,为元古界及下震旦统变岩系,主要岩性为片岩、片麻岩、混合岩、石灰岩,并有花岗岩和基性岩脉分布。海拔分布范围121-212.5米之间,构成地形起伏多变、交差悬殊、气候明显的地貌特征。

(2)气候水文:丹江口库区地处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带,属于典型的季风型大陆性半湿润气候。冬季严寒,夏季较热,春季温暖,秋季凉爽,四季分明,雨量比较充沛。年平均气温14.4-15.7℃,极端最高温度42.6℃,极端最低温度-13.2℃,最冷月平均气温2.4℃,最热月平均气温28.4℃,≥10℃的年积温平均为5123.2℃,年平均日照时数2121小时,年无霜期225-240天,年平均降雨量800-1000mm,但自然降水时 间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7-9月,基本上雨热同季。库区流域水系发达,河流众多。河流均由北向南流向丹江口水库,主要河流有丹江、鹳河、淇河、滔河等,大部分河道深,坡降大,水流湍急。部分小河道属于季节性河流,汛期洪水陡涨陡落,春季则枯水甚至断流。

(3)生物:该区地处北亚热带和北暖温带的过渡地带,自然条件优越,适宜多种植物生长,尤其是北部山区地形复杂多样,垂直高差悬殊,为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各种植物提供了繁衍生存的良好环境条件,植物种类繁多,植物资源丰富,库区流域地形复杂,群山连绵,峰峦叠翠、沟壑纵横,林木葱郁,适宜多种野生动物生存、繁衍。 2.2.2经济社会情况 2010年末,区域内总人口1709.1万,人口密度151.8人/平方公里,略高于全国的人均水平。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6525元,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0.56,更低迷那几99.23万公顷,农村人口1031.78万人,三次产业结构16.8,46.3,26.7,农业比重较大,第三产业发展滞后。2010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20.25亿元,市级财政支出586.03亿元,是国家财政补助的重点地区。43各县中,有国家级贫困县26个,省级贫困县8个,是扶贫工作重点县和革命老区相对集中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总水平较低。 2.2.3土地利用

1990—2007年期间,丹江口库区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主要以农田面积大幅度减少和林地、灌丛以及居民地面积的大幅度增加为主。在未来的2020年,经格局优化,农田、未利用地面积显著减少,林地、园地面积相应增加,生态环境状况良性发展。 2.2.4水土流失及防治情况 (1).水土流失现状

据全国第二次遥感调查资料,水源区水土流失面积51653.75km2,占土地总面积的53.11%,强度以上流失面积为1.57万km2,占流失面积30.41%。年均土壤侵蚀量1.82亿t,平均侵蚀模数为3517t/km2·a。水土流失主要分布在丹江口库区及其周边地区、汉江干流两岸和汉中盆地周边地区。从行政区域上看,陕西省水土流失面积最大、最严重,为33962.61km2,约占流失总面积2/3,其次为湖北省。 (2)防治进展情况

水源区水土保持工作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初。1983年以来,长江水利委员会受水利部委托,先后在区内陕西安康、商洛、汉中等地的白鱼河等5条小流域开展了治理试点,为本区水土流失防治积累了有益的经验。

1994年,经国家计委和水利部同意,每年从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经费中安排500万元,在丹江口水库周边水土流失严重的丹江口市、郧西、郧县、西峡、淅川、商南、白河等7县市 开展首批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工作。1998年,又将房县、丹凤、山阳和邓州2001年调整为内乡 纳入重点防治范围。与此同时,各省也安排了一定专项资金开展治理,近几年国债项目的实施使水土流失防治力度进一步加大。据统计,截至2000年底,水源区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11万km2。其中,坡改梯1551.57km2,水土保持林4344.20km2,经果林1528.94km2,种草860.39km2,保土耕作333.22km2,封禁治理2449.54km2。

(3)特点:量大面广,面蚀为主,季节性强,入库泥沙小。

建设任务,目标,规模:

3.1建设任务:

——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减少入河入库泥沙 ——蓄水保土,保护耕地资源,促进粮食增产 ——涵养水源,控制面源污染,维护饮水安全 ——防止滑坡,崩塌与泥石流等,减轻山地灾难 ——防治风蚀,减轻风沙灾难

——改善农村生产条件和生活环境,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3.2建设目标

——水土流失治理目标,包括水土流失治理程度,面积等 ——生态环境改善目标,主要是林草覆盖率

——农村经济发展目标,包括人均基本农田,人均粮食占有量,农村人均纯收入 3.3建设规模

1水土保持:淤地坝建设,坡改梯,水窖建设,农田旱作节水 2森林植被:两岸封山育林,人工造林

总体布置和措施设计

工程设计 4.1梯田工程设计

4.2沟头防护和谷坊工程设计 4.3护岸工程设计

4.4小型拦蓄引排工程设计 4.5防风固沙工程设计

4.6林草设计规划设计(经济林栽培园和果园)

4.7沼气池,节柴灶,舍饲养畜,草库伦建设,生态移民等 4.8保土耕作措施

保障措施 5.1组织保障 1加强组织协调 2强化地方责任 3坚持依法防治 5.2科技保障 1科学技术的推广

2监理检测体系(遥感普查,水土抽样调查,工程质量检测,重点防治地区的监测,数据库和应用系统建设) 5.3监督与保护 1.监督管理 2.预防保护

效益评价

6.1生态效益的分析与评价 1增加森林覆盖率和草林覆盖率 2水土保持效益

3生态服务功能(固碳,放氧,净化空气) 6.2社会效益的分析与评价

1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存进地方经济发展 2增加农村劳动管理就业机会 3提高农民生产技能和管理水平 4提高群众生活水平

第三篇:《全国农业综合开发水利骨干工程建设规划》编制_大纲

《农业综合开发区水利骨干工程(重点中型灌区

骨干工程)建设规划》编制大纲

一、前言

规划背景,任务来历,规划基准年(2000年)、水平年(20

10、2020年)等。

二、“九五”期间农业综合开发及已建水利骨干工程项目基本情

1、实施农业综合开发的背景

2、“九五”期间农业综合开发投入及工程建设基本情况

3、“九五”期间农业综合开发效益基本情况

4、已建农业综合开发水利骨干工程项目基本情况

5、农村经济及农业综合开发进一步发展面临的主要水利问题 本章主要数据可向同级农发工作机构了解。

三、农业综合开发水利骨干工程(5-30万亩重点中型灌区骨干

工程)基本现状

1、5-30万亩重点中型灌区分布及灌溉面积

灌区处数,设计灌溉面积、现有有效灌溉面积,占全国灌溉面积的比重等。

2、5-30万亩重点中型灌区的地位与作用

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在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等。

3、5-30万亩重点中型灌区骨干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本章应对应附表4,主要从水源及渠首工程、干支输水渠道、干支渠系建筑物等方面描述。

四、规划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主要目标

1、指导思想

加强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水利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农业综合开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水利支撑和保障;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提高灌溉水利用率,促进节约用水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等。

2、基本原则

坚持以农业主产区和水资源短缺地区为主;坚持先易后难;坚持工程建设与管理体制改革同步进行等。

3、主要目标

按水平年分别论述。

五、分区规划(省、区、市规划不写本章)

1、黄淮海平原区

本区包括河北、江苏、安徽、山东、河南5省。

2、东北松辽平原区

本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3省。

3、长江中下游平原丘陵区

本区包括江西、湖北、湖南、四川4省。

4、西北、华北水资源短缺区

本区包括北京、天津、山西、内蒙古、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含新疆兵团)9省、区、市等。

5、其他地区

本区包括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重庆、云南、贵州、西藏10省、区、市。

六、农业综合开发水利骨干工程(5-30万亩重点中型灌区骨干

工程)水供需平衡分析

1、现状水供需平衡分析

分析估算灌区水利工程现状可供水量(包括地表水、地下水、过境水)、现状需水量(包括灌溉、工业、生活、其他等),并说明富余和短缺情况。

2、规划项目实施后水供需平衡分析

分析估算规划项目实施后,灌区水利工程可供水量(包括地表水、地下水、过境水)、需水量(包括灌溉、工业、生活、其他等),并说明富余和短缺情况(原则上不允许出现短缺情况)。

本章分析估算采用的水文频率为:大体上以淮河和秦岭为分界线,北方灌区一般采用50%,南方及北方水稻灌区一般采用75%。对2010年前的项目可细致一些,2011年后的项目可粗略一些。全省、区、市不同水平年的汇总表格式同《可研报告》附表2。

七、规划主要建设任务及工程量

1、骨干渠道疏浚开挖及衬砌防渗

2、骨干渠系建筑物改造及配套

3、水源及渠首工程改造与加固

4、主要工程量

主要是土方量、石方量、混凝土量、防渗膜量等。

5、田间工程配套建设

此部分简要提出设想,投资可结合当地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亩投资标准按面积估算,但不纳入本规划总投资规模。

本章按水平年分别说明全部入选项目的建设任务和工程量,对2010年前的项目可细致一些,2011年后的项目可粗略一些。全省、区、市不同水平年的汇总表格式同《可研报告》附表3。

八、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1、投资估算

按水平年分阶段估算,2010年以前应较为细致,2011年以后可粗略一些。

2、资金筹措

按现行政策提出资金筹措方案。

全省、区、市不同水平年的汇总表格式同《可研报告》附表3。

九、效益与经济分析

1、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方面

2、增加农产品生产能力方面

3、改善生态环境方面

4、经济分析评价

本章按水平年分阶段论述、测算、分析,2010年以前应较为细

致,2011年以后可粗略一些。全省、区、市不同水平年的汇总表格式同《可研报告》附表3。

十、建后运行管护及管理体制改革

1、管护机构及人员

2、管理体制改革设想

3、水价及水费收取

十一、环境影响评价

简要说明本规划对环境的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以及对不利影响采取的相应对策措施。

十二、分期实施方案

1、“十五”、 “十一五”期间(2001-2010年)

要将2001-2003年已立项实施和2004年拟申报的项目纳入。

2、2011-2020年

十三、实施保障措施

1、政策措施

2、投入措施

3、组织机构措施

附表

1、2000年底已建农业综合开发水利骨干工程项目基本情况汇总表(此表省、区、市不填)

2、“十五”、“十一五” 期间(2001-2010年)农业综合开发水利骨干工程(5-30万亩重点中型灌区骨干工程)建设项目规划汇总

表(表格格式同表4)

3、2011-2020年农业综合开发水利骨干工程(5-30万亩重点中型灌区骨干工程)建设项目规划汇总表(表格格式同表4)

4、农业综合开发水利骨干工程(5-30万亩重点中型灌区骨干工程)项目基本情况汇总表

附图

农业综合开发水利骨干工程(5-30万亩重点中型灌区骨干工程)项目分布示意图(A3幅面)

第四篇:大数据智能交通枢纽调度中心综合体-PPP项目合同(编制大纲)

大数据智能交通枢纽调度中心综合

体-PPP项目合同

PPP项目合同体系的合同组成

在PPP项目中,项目参与方通过签订一系列合同来确立和调整彼此之间哒权利义务关系,这些合同构成了PPP项目的基本合同体系。根据项目特点的不同,相应的合同体系也会不同。PPP项目的基本合同通常包括PPP项目合同、股东协议、履约合同(包括工程承包合同、运营服务合同、原料供应合同以及产品或服务购买合同等)、融资合同和保险合同等。其中,PPP项目合同是整个PPP项目合同体系的基础和核心。在PPP项目合同体系中,各个合同之间并非完全独立,而是紧密衔接、相互贯通的,合同之间存在一定的“传导关系”。

1.PPP项目合同

PPP项目合同是项目实施机构与中选社会资本签订(若需要成立专门项目公司,则由项目实施机构与项目公司签订)的约定项目合作主要内容和双方基本权利义务的协议。其目的是在项目实施机构与社会资本之间合理分配项目风险,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保障双方能够依据合同约定合理主张权利、妥善履行义务,确保项目全生命周期内的顺利实施。PPP项目合同是其他合同产生的基础,也是整个PPP项目合同体系的核心。

2.股东协议

股东协议由项目公司的股东签订,用以在股东之间建立长期的、有约束力的合约关系。股东协议通常包括以下主要条款:前提条件,项目公司的设立和融资,项目公司的经营范围,股东权利,履行PPP项目合同的股东承诺,股东的商业计划,股权转让,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组成及其职权范围,股息分配,违约,终止及终止后处理机制,不可抗力,适用法律和争议解决等。

3.履约合同

(1)工程承包合同。项目公司一般只作为融资主体和项目管理者而有本身不一定具备自行设计、采购、建设项目的条件,因此可能会将全部或部分设计、采购、建设工作委托给工程承包商,并签订工程承包合同。项目公司可以与单一承包商签订总承包合同,也可以分别与不同承包商签订合同。承包商的选择要遵循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由于工程承包合同的履行情况往往直接影响PPP项目合同的履行,进而影响项目的贷款偿还和收益情况。因此,为了有效转移项目建设期间的风险,项目公司通常会与承包商签订一个固定价格、固定工期的“交钥匙”合同,将工程费用超支、工期延误、工程质量不合格等风险全部转移给承包商。此外,工程承包合同中通常还会包括履约担保和违约金条款,进一步督促承包商妥善履行合同义务。

(2)运营服务合同。根据PPP项目运营内容和项目公司管理能力的不同,项目公司有时会考虑将项目全部或部分的运营和维护事务外包给有经验的运营商,并与其签订运营服务合同。具体操作中,运营维护事务的外包可能需要事先征得政府方的同意。但是,PPP项目合同中约定的项目公司的运营和维护义务并不因项目公司将全部或部分运营维护事务分包给其他运营商实施而豁免或解除。

(3)原料供应合同。有些PPP项日在运营阶段对原料的需求量很大,原料成本在整个项目运营成本中占比较大,同时受价格波动、市场供给不足等影响又无法保证能够随时在公开市场上以平稳价格获取原材料,继而可能会影响整个项目的持续稳定运营,如燃 煤 电 厂项目中的煤 炭。因此,为了防控原料供应风险,项目公司通常会与原料的主要供应商签订长期原料供应合同,并约定个相对稳定的原料价格。原料供应合同一般会包括以下条款:交货地点和供货期限、供货要求和价格、质量标准和验收、结算和支付、合同双方的权利义务、违约责任、不可抗力、争议解决等。除上述一般性条款外,原料供应合同通常还会包括“照供不误”条款,即要求供应商以稳定的价格、稳定的品质为项目提供长期、稳定的原料。

(4)产品或服务购买合同。在PPP项目中,项目公司的主要投资收益来源于项目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销售收入。因此,保证项目产品或服务有稳定的销售对象,对于项目公司而言十分重要。根据PPP项目付费机制的不同,项目产品或服务的购买者可能是政府,也可能是最终使用者。以政府付费的供 电项目为例,政府的电 力主管部门或国有电 力公司通常会事先与项目公司签订电力购买协议,约定双方的购电和供电义务。此外,在一些产品购买合同中,还会包括“照付不议”条款,即项目公司与产品的购买者约定一个最低采购量,只要项目公司按照该最低采购量供应产品,不论购买者是否需要采购该产品均应按照该最低采购量支付相应价款。

4.融资合同

从广义上讲,融资合同包括项目公司与贷款方签订的项目贷款合同、担保人就项目贷款与贷款方签订的担保合同、政府与贷款方和项目公司签订的直接介入协议等多个合同。其中,项目贷款合同是最主要的融资合同,一般包括陈述与保证、前提条件、偿还贷款、担保与保障、抵销、违约、适用法律与争议解决等条款。同时,出于贷款安全性的考虑,贷款方往往要求项目公司以其财产或其他权益进行抵押或质押,或由其母公司提供某种形式的担保,或由政府作出某种承诺,这些融资保障措施通常会在担保合同、直接介入协议以及PPP项目合同中具体体现。

5.保险合同

由于PPP项目通常资金规模大、生命周期长,负责项目实施的项目公司及其他相关参与方通常需要对项目融资、建设、运营等不同阶段、不同类型的风险分别投保。通常可能涉及的保险种类包括货物运输险、建筑工程险、针对设计或其他专业服务的专业保障险、针对间接损失的保险、第三人责任险、政治风险保险等。

6.其他合同

PPP项目中还可能会涉及其他的合同,如与专业中介机构签署的投资、法律、技术、财务、税务等方面的咨询服务合同等。

大数据智能交通枢纽调度中心综合体-PPP项目合同模板: 本合同于2017年【X】月【X】日由下列双方在XX市签订: 甲方:XXXX,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正式组织和存续的XXX机构,其住所为XXXXX,法定代表人为XXX;

乙方:XXXX,系按照其注册地法律设立、登记、注册及运作的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其住所为XXXX,法定代表人为XX。待XXXX成立项目公司,并由项目公司与甲方签署本合同的补充协议后,乙方即指项目公司。 第一条 定义与解释 1.1 定义 1.2 解释

第二条 声明与保证 2.1 甲方的声明与保证 2.2 乙方的声明与保证 2.3 各方的声明与保证 2.4 违反声明与保证

第三条 大数据智能交通枢纽调度中心综合体PPP项目的合作范围和期限

3.1 大数据智能交通枢纽调度中心综合体项目概况 3.2 大数据智能交通枢纽调度中心综合体项目的合作范围 3.3 甲方前期投资的确认 3.4 大数据智能交通枢纽调度中心综合体项目合作的排他性 3.5 大数据智能交通枢纽调度中心综合体项目合作期限 第四条 前提条件

4.1 履行本合同的前提条件 4.2 前提条件的期限 4.3 前提条件的放弃 4.4 前提条件未实现 第五条 项目融资 5.1 乙方的融资责任 5.2 融资担保 5.3 甲方对融资的支持

第六条 大数据智能交通枢纽调度中心综合体的土地指标和土地出让

第七条 项目建设进度 7.1 首期启动资金

7.2 大数据智能交通枢纽调度中心综合体项目实施进度 第八条 运营和维护

8.1 大数据智能交通枢纽调度中心综合体项目公司经营计划及财务资料的报告

8.2 大数据智能交通枢纽调度中心综合体项目设施的运营和维护 8.3 运营协调委员会 8.4 审计部门的监管 8.5 履行义务 第九条 产业发展服务

第十条 大数据智能交通枢纽调度中心综合体项目公司的成立及股权转让的限制

10.1 大数据智能交通枢纽调度中心综合体项目公司成立 10.2 股权变更的限制

第十一条 政府购买服务的付费机制 第十二条 履约担保 第十三条 双方承诺 13.1 甲方的承诺 13.2 乙方的承诺 13.3 双方承诺 第十四条 保险 14.1 保险义务 14.2 需购买的险种

第十五条 守法义务及法律变更和政府行为 15.1 守法义务

15.2 法律变更和政府行为

15.3 不视为法律变更及政府行为的情形 第十六条 不可抗力 16.1 不可抗力事件

16.2 不可抗力事件发生期间各方权利和义务 16.3 不可抗力事件的处理 第十七条 甲方的监督与临时接管 17.1 甲方的监督权

17.2 大数据智能交通枢纽调度中心综合体项目质量管理 17.3 中期评估

17.4 甲方临时接管的权利

第十八条 违约、提前终止及终止后处理机制 18.1 违约与赔偿 18.2 提前终止及处理机制

第十九条 大数据智能交通枢纽调度中心综合体项目移交 19.1 期满移交 19.2 移交程序 19.3 提前终止的移交 第二十条 争议解决及法律适用 20.1 争议的解决 20.2 法律的适用 第二十一条 其它 21.1 环境保护 21.2 保密条款 21.3 税收优惠 21.4 通知 21.5 合同的文字 21.6 合同的生效 21.7 合同的补充 21.8 合同的附件

签署页】

本合同由以下双方于二零一七年X月X日在XX省XX市签署,以兹为证:

甲方: (盖章) 乙方: (盖章)

法定代表人/授权代表: 法定代表人/授权代表:

第五篇:广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大纲

广西壮族自治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

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大纲

根据《国务院关于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的通知》(国发[2007]25号,以下简称国发25号文件)和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六部委《关于做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发改农经[2007]3636号)精神,为做好我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的编制工作,特制定本大纲。

一、规划编制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国发25号文件精神,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紧紧围绕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这一核心,采取综合措施,进一步改善退耕农户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提高其收入水平,促进退耕还林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坚持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要将解决好退耕农户的长远生计问题作为重点,区别轻重缓急,优先解决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和困难退耕农户生产生活中的突出问题,切实保证具备条件退耕农户的基本口粮田和农村能源建设。

2.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各地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在分析需求和建设可能的基础上,科学规划,合理确定

1 规划建设内容和规模。

3.坚持以人为本,体现退耕农户意愿。规划编制过程中,要充分尊重退耕农户的意愿,切实维护退耕农户在规划编制和实施中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4.坚持国家支持与退耕农户自我发展相结合。在国家资金的支持下,动员退耕农户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增强其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能力。

5.坚持与区域发展规划相结合。各地要在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制定本规划,加快退耕还林地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二、规划期和规划目标 (一)规划期

规划期2008—2015年共8年,2006年为规划基准年。 (二)规划目标

通过加大基本口粮田建设力度、加强农村能源建设、实施生态移民、扶持后续产业发展等措施,从根本上解决退耕农户吃饭、烧柴、增收等当前和长远生活问题,确保退耕农户长远生计得到有效解决。通过加强林木后期管护,搞好补植补造,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确保退耕还林成果切实得到巩固。

三、规划编制的依据

(一)《国务院关于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的通知》(国发[2007]25号)。

(二)《财政部、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国家粮食局关于印发<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使用和管理办法>的通知》(财

2 农[2007]327号)。

(三)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西部办、财政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水利部《关于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发改农经„2007‟3636号)。

(四)《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待发)。

(五)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中长期规划及相关专项规划。

(六)县、退耕还林村的经济社会现状调查资料。

(七)有关行业的规程、规范及其他相关资料。

四、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的范围为2001-2006年实施退耕还林(坡耕地)工程的县(市、区)。规划各项建设内容的安排以村为基本单元,确保覆盖到相当比例的退耕农户,非退耕还林村不纳入规划范围。

五、资金规模

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要根据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实际需求全面规划,合理确定建设规模和明确资金来源。资金来源包括: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国家现有投资渠道安排的资金、地方财政投资、项目受益群众自筹和投工投劳等。

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规模,以县为单位总额包干。根据国家和自治区核查验收各县(市、区)2001-2006年实际退耕地亩数(验收合格面积),按8年每年每亩105元,再增加20%进行计算。

专项补助资金实行县内统筹平衡,项目以村为单元安排

3 资金,自治区对各县单项投资比例不作硬性规定,各县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编制规划。

规划要列明规划范围内已完成的各项建设内容存量的基本情况,从而提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总需求,并明确申请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安排的规模,现有投资渠道和地方投资等其他资金安排的规模。

六、规划内容和资金补助标准

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重点包括基本口粮田建设、农村能源建设、生态移民、后续产业发展和退耕农民就业创业转移技能培训、补植补造等内容。规划各项建设内容要按以下先后次序安排。

(一)基本口粮田建设

基本口粮田建设要将促进退耕农户粮食基本自给和提高区域粮食生产能力结合起来,选择水土资源、地形等自然条件适合的地块进行。要把工程措施、经济措施、管理措施结合起来,采取坡改梯、改良土壤、农田水利、小型蓄水保土工程等综合措施。基本口粮田建设要与当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本农田建设规划等相结合,与现有的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等项目相结合,严禁毁林开垦。专项资金重点用于砌墙保土、改良土壤、完善小型灌排设施等工程建设。

——对具备基本口粮田建设条件、人均基本口粮田不足0.5亩的退耕农户,是规划安排的重点,要采取坡改梯(砌墙保土)、改良土壤、完善灌排设施等工程措施做好基本口粮田建设,通过3-5年的努力,实现具备建设条件的退耕农户人均基本口粮田0.5亩以上。

——人均口粮田达到0.5亩(含0.5亩),但耕地粮食年

4 生产能力低于800kg/亩,对土层薄、田面不平的,进行田面平整、加深耕作层等,部分地块确实需要可适当安排爆破改土、地埂筑砌等土地整理;对土壤贫瘠、肥力差的,应进行土壤培肥(聚土垄作、秸秆还田、绿肥种植、增施有机肥等提升耕地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等);对无田间灌排设施,引水便利的,应配套建设小型提灌站,完善灌溉渠道;引水不便的,可修建地头水柜(蓄水池)。对坡耕地及山冲田,应截洪沟、排水沟、集雨沟等三沟配套,使之既免受山洪侵蚀,又能集蓄雨水补灌。在小型水利设施灌溉面积中,退耕农户受益面积不低于60%。

资金补助标准为每亩600元。 (二)农村能源建设

以农村沼气建设为重点、多能互补,加强节柴灶、太阳能等建设,适当发展小水电。沼气建设只安排农村户用沼气,引导农户进行“一池三改”,即改圈、改厕、改厨。

─对具备自然和沼气原料等条件、有意愿发展沼气的退耕农户,要重点安排沼气池建设。鼓励养猪的退耕还林农户建设户用沼气池,引导进行改圈、改厕、改厨;对非养猪农户,引导发展以秸杆为原材料的农村沼气池建设。尽量利用现有国债和扶贫资金渠道建设农村沼气池项目。

─对不具备沼气建设条件的退耕农户,可规划建设省柴节煤灶、高效低排生物质炉等。

─对无电网供应照明用电,具备小水电建设条件的退耕农户,可以发展户用微水电。

农村沼气池建设每座补助标准为1400元,省柴节煤灶每座补助300元,户用微水电每户补助1500元。

5 (三)生态移民

对居住地基本不具备生存条件的特困人口,实行易地搬迁。搬迁对象主要包括:一是生活在自然条件差、生存环境恶劣地区,缺乏基本生产生活条件,且具备搬迁和安置条件的农村贫困人口;二是生活在生态位置重要、生态环境脆弱地区,亟需搬迁且具备搬迁和安置条件的农村贫困人口。

规划要与各地制定的易地扶贫搬迁“十一五”规划相结合。坚持政府引导、群众自愿的原则,掌握好生态移民的进度和节奏,确保实现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保护生态和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目标。要认真做好移民意愿和基本情况调查,科学制定移民安置社区选址建设规划方案以及培训就业和后续产业发展方案,并加强对移民生产生活情况的跟踪工作,建立健全移民档案,切实关心移民的思想、生产、生活各个方面,努力做到“迁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安置区的基本农田、农田水利、草牧场和棚圈、乡村公路等基础设施和生产设施;安置区的住房及其附属设施、人畜饮水、农村沼气等必要的生活设施;安置区的学校、卫生室和文化室等必要的社会服务设施;安置区的劳动力培训等涉及群众长期发展的项目和设施。

资金补助标准依据现行的易地扶贫搬迁(生态移民)国家补助标准执行。即人均不超过5000元。

(四) 后续产业发展

根据区域经济发展、产业布局和市场需求,充分利用退耕还林地区的优势资源,在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对退耕农户直接受益的地方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基地建设给予必要的扶持。重点支持:退耕农户发展短周期工业原料林、中药材、

6 特色经济果木林、森林蔬菜及其它经济作物等;以种植牧草、豆科等植物发展养畜、养蚕、养禽、养鱼等;培殖食用、药用菌类等;现有低产低效经济果木林(竹林)的品种改良、施肥、灌溉等丰产措施。

资金补助标准,根据项目实际情况确定,从严控制。各县安排的资金总量原则上不超过20%。

(五) 退耕农民就业创业转移技能培训

根据退耕农户劳动力状况,结合劳动力市场需求和输出情况,规划对退耕农民进行实用技术和职业教育培训项目,明确培训内容、范围、费用、退耕农户受益及劳动力转移情况等。规划要与现行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相结合。

资金补助标准,参照现行的同类项目国家补助标准执行。

(六)补植补造

对自然、生物灾害等非人为原因造成的成活率较低、保存率未达到国家验收标准的退耕还林工程造林地进行补植补造,各地要根据国家和自治区统一组织的检查验收结果核定补植补造规模,从严控制。退耕还林后续补助兑现要与补植补造成效挂钩。

资金补助仅用于补植补造种苗费支出,根据实际需要确定,最高不超过每亩50元。

七、规划编制程序及有关要求 1.成立组织机构,明确职责

本次规划是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重要基础工作,是国家安排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的前提和依据。各地要高度重视本次规划的作用和意义,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县级规划由县级人民政府组织编制,要明确规划编制的组织领导机

7 构,按照现有工作职能和分工,确定各单项工程建设组织和管理的牵头部门,提出各部门工作职责和管理权限,落实规划编制经费。

各部门职责如下:

发展改革部门:自治区发改委是专项规划牵头单位,负责规划的组织、协调工作,并负责指导审核各市县生态移民规划。各级发改部门要切实做好规划编制的组织协调工作,并与扶贫部门做好生态移民单项规划编制工作。

西部开发办:自治区、市西部开发办负责指导和审核各县专项规划,参与专项规划编制工作。

财政部门:自治区财政厅负责提出专项资金使用和管理办法,协调市县财政部门安排落实专项规划编制工作经费。研究提出退耕还林工作经费安排方案,参与专项规划编制工作。

林业部门:自治区林业局负责指导和审核各市县农村能源建设规划、后续产业发展规划、补植补造规划,负责各市县专项规划的汇总、审查及全区专项规划编制的具体工作,与财政部门研究提出退耕还林工作经费方案。各县(市、区)林业部门负责牵头组织编制县级农村能源建设规划、农户接续产业发展规划、补植补造单项规划编制工作。

农业、水利、国土部门:自治区农业厅牵头组织水利、国土部门部门指导和审核各市县基本口粮田建设规划,参与全区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各县农业局牵头组织水利、国土等部门编制县级基本口粮田建设单项规划,负责编制退耕农民就业创业转移技能培训规划。

水产畜牧兽医部门:各级水产畜牧兽医部门要参与农户

8 接续产业发展单项规划及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

扶贫部门:自治区扶贫办负责指导和审核各市县农户接续产业发展规划、生态移民规划,参与全区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县级扶贫部门要与发改部门共同组织编制县级生态移民单项规划编制工作。

2. 基础资料的调查和收集

各工程县(市、区)要组织学习领会《国务院关于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的通知》(国发[2007]25号)和全区退耕还林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各地要以退耕还林村为基本单元对退耕地区、退耕农户生产生活现状进行调查,包括农田水利设施、生活生产用能使用情况、生存条件、产业发展状况,以及退耕农户拥有土地资源、收入构成、收入水平和职业技能水平等方面的情况。要对退耕还林地区、退耕农户存在的主要困难,从自然因素、经济因索、社会因素等方面深入进行分析,调查了解退耕农户对项目建设的需求,并对其所需建设项目按照轻重缓急进行排序。要在做好上述各项工作的基础上,开展规划的编制工作。

3.规划编制及上报

县级规划工作小组对各单项建设项目进行筛选和汇总,形成规划草稿报规划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审核。领导小组按全县专项资金额度,根据政策要求和实际需求对项目村、乡(镇)间进行平衡、调整,形成县级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经县级人民政府审核同意后,由县级人民政府上报市政府。

市级政府对县(市、区)上报的规划进行审核,可根据政策要求和各县的实际情况对县(市、区)间进行平衡、调整,由市级人民政府将审核同意的县级规划上报自治区有关

9 部门。

各单项规划(经市、县平衡后)要同时逐级上报自治区有关部门。

上报成果资料要求:各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单项规划及相关表格(文本及电子文档)。

规划上报时间要求:各市于2008年2月底前将审核同意的县级规划(含专项规划和单项规划)报自治区有关部门。

4.退耕还林工作经费安排方案

各级财政要按照累计退耕还林面积每年安排一定的工作经费,保障退耕还林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退耕还林工作经费安排方案要随专项规划一并上报,市县工作经费不落实的专项规划不予纳入自治区专项规划上报国家审批。

附件:1.县级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编制提纲

2. 规划编制有关表格

二○○八年一月 日

10 附件1

县级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参考提纲

前言

简述规划编制的背景、目的意义,规划编制的过程等。

一、项目县基本情况(采用2006年数据)

(一)自然资源概况

1. 自然条件:包括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土壤、水系和植被。 2. 土地利用规划现状:土地总面积(万亩,以下同),其中:耕地面积,占?%;林业用地面积,占?%;其它用地面积,占?%。 在耕地面积中,农田有效灌溉面积,粮食播种面积。 在林地面积中,森林面积、森林覆盖率、活立木蓄积量。

(二)社会经济概况

1. 行政管辖与人口:全县辖?个镇?个乡?个村委会,2006年末总人口?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万人,占?%,农业人口?万人,占?%。

2. 农业生产:主要粮食种植面积,粮食、油料、水果等主要农产品产量(万吨,以下同),粮食单位面积年产量(kg/亩/年),人均粮食拥有量(kg/人/年)。

3. 林业生产:主要用材树种(杉木、松木和桉树)面积、蓄积(万立方米,以下同);主要经济林树种面积、年均产量(kg/亩/年)。

11 4. 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退耕农户收入渠道说明。

5. 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近年来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转移数量及输送方向。

二、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情况

(一)工程概况

1. 退耕还林实施面积,其中退耕地面积,配套荒山荒地面积。退耕还林总投入资金?万元,其中:国家财政资金累计投入?万元,地方财政资金累计投入?万元。

2. 退耕还林涉及乡镇、村委会和退耕农户户数、人口等情况。 3. 退耕地还林分林种,生态林面积,经济林面积。各检查验收合格面积,合格率。

4. 退耕还林实施效果评价(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情况)。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说明本县(市、区)在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中遇到了那些问题,采取了那些有效的措施予以解决;退耕农户生产生活条件及存在的主要困难、特别是要仔细调查影响到退耕户长远生计的现实问题,并提出解决的方法和途径。

三、规划的依据和必要性

(一)规划的背景

结合我国退耕还林历史、生态建设需求、国发[2007]25号、财农[2007]327号、发改农经[2007]36

36、桂政办发[2007]号文件精神,说

12 明本次专项规划的相关背景。

(二)规划必要性

从生态建设、国计民生、新农村建设、区域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等角度阐述本次专项规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三)规划依据

参照国发[2007]25号、发改农经[2007]3636文件精神,结合本县(区)具体情况,列举相关依据。

(四)规划范围

四、规划指导思想、原则与目标

(一)指导思想

(二)遵循的原则

(三)规划目标

结合本县(区)具体情况,提出建设具体目标,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五、规划方案

(一)基本口粮田建设

1.退耕还林村、农户基本口粮田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原因

通过对全县退耕农户基本口粮田全面摸底调查,分别统计出人均基本口粮田不足0.5亩的农户户数和人均基本口粮田超过0.5亩的农户户数,农户基本口粮田建设意愿。按乡镇、村委会、农户调查和统计。耕地粮食单产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分析原因,提出解决的基本思路和途径。

13 2. 基本口粮田建设的主要内容与规模

根据农户基本口粮田调查结果,经综合平衡,确定基本口粮田建设的内容和规模。比如,土地平整多少面积,土壤改良多少面积,小型水利设施建设规模等。

3. 基本口粮田建设布局及安排

要明确建设地点。比如说,土壤改良100亩,60亩布局在A镇,40亩布局在B镇;在A镇中,40亩布局在A1村,20亩布局在A2村;按乡镇、村委会统计。 4.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方案 5.项目实施组织 6.实施效果预测

(二)农村能源建设

1.农村能源建设情况及存在主要问题

退耕农户的沼气池、节柴灶、微水电的建设情况及意向,按乡镇、村委会、农户调查和统计。 2.农村能源建设的主要内容与规模 明确沼气池、节柴灶、微水电等建设规模 3.农村能源建设布局及安排 明确各乡镇、村的安排数量 4.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方案 5.项目实施组织 6.实施效果预测

(三)生态移民

1.生态移民对象、规模及安排 2.移民安置点的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 3.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方案 4.项目实施组织 5.实施效果预测

(四)后续产业发展 1. 后续产业扶持的基本思路

根据当地的区域特色产业,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在进行市场行情分析和预测的基础上,明确扶持的后续产业的种类。 2.后续产业的发展规模

种牧草、中药材、森林蔬菜及其它经济作物的需求量及涉及的退耕农户、人数;发展短周期工业原料林、特色经果林的需求量及涉及的退耕农户、人数;低质低效林进行品种改良的需求量及涉及的退耕农户、人数;现有林竹实施施肥、灌水、修枝整形丰产措施等种植业的需求量及涉及的退耕农户、人数。养殖家畜、家禽,养蚕、养鱼等的需求量及涉及的退耕农户、人数。需要培殖食用、药用菌类的数量和涉及的退耕农户、人数。

3. 后续产业扶持方式及资金规模

明确各种产业的扶持方式、补助标准,及资金安排。 4. 项目实施组织 5.效益预测

(五)就业创业转移技能培训 1.退耕农民就业现状及培训需求 2.技能培训内容 3.培训资金需求及筹措 4.项目实施组织 5.效益评价

(六)补植补造

1. 补植补造面积调查情况

根据各县(区)林业局2007年检查验收结果核定补植补造面积。按乡镇、村委会、农户调查和统计。 2. 补植补造建设地点及安排 3.补助资金及筹措方案 4.项目实施组织

六、投资总规模与资金筹措

(一)投资估算 1. 投资估算范围

主要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6大单项的直接建设投资,第二部分是各职能部门的工作经费。

工作经费包括两部分,建设单位管理费和勘察设计费。 建设单位管理费按财政部《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财建[2002]394号)执行,计算表如下:

16 建设单位管理费总额控制数费率表单位:万元工程总概算费率(%)1000以下1001-50005001-1000010001-500001.51.210.8算例工程总概算100050001000050000建设单位管理费1000*1.5%=1515+(5000-1000)*1.2%=6363+(10000-5000)*1%=113113+(50000-10000)*0.8%=433 勘察设计费按国家计委、建设部《工程勘察设计收费管理规定》(计价格[2002]10号)执行。一般按直接建设投资的5%左右提取。 2. 主要投资指标

根据实际情况,列出各单项具体工程的单位投资指标,比如土壤改良200元/亩,坡改梯400元/亩等等。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投资指标不是补助标准。投资指标是实际建设需要投入的资金,而补助标准可能仅是投资的一部分。 3. 投资估算结果

根据各单项的建设规模和投资指标,分别6大单项计算出直接建设投资和工作经费,最后累计总投资。

(二)资金筹措

1. 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

原则上不超过自治区分解下达给各县(区)的专项资金总额。 2. 中央、省、市有关预算内基本建设资金、支农惠农财政资金、农发资金。

3. 地方投资,如有地方配套资金,分别区级、市级和县级列出。

17 4. 项目受益群众自筹和投工投劳。

(三)资金安排

根据规划进度安排,估算每的投资额。

按照表4《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资金筹措与安排表》进行填写资金筹措和资金安排。

七、效益分析

(一)生态效益分析

从保持水土、涵养水源、改良土壤、净化空气、维持碳平衡等方面说明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生态作用。

(二)社会效益分析

从促进粮食增产增收、改善退耕农户生产生活条件、解决退耕农户长远生计问题、促进退耕还林地区社会进步等方面说明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显著社会效益。

(三)经济效益分析

从农业、畜牧业、林业、水产业等方面说明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给退耕农户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

八、保障措施

(一)组织管理保障

(二)资金投入保障

(三)法律政策保障

(四)宣传保障

(五)科技支撑保障

(六)规划设计保障

(七)施工验收保障

(八)资金监督保障

上一篇:综合科长述职述廉报告下一篇:展会都需要哪些印刷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