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博物馆有关的论文

2022-05-14

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宁波博物馆有关的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宁波博物馆历史可追溯至20多年前,1989年宁波市博物馆(包括宁波市考古所)成立,并与宁波市展览馆合署办公。1994年宁波市博物馆成建制并入新成立的宁波天一阁博物馆,同时启动宁波博物馆新馆的筹备工作,宁波博物馆新馆总投资2.5亿元人民币,2008年12月5日正式免费开放。

第一篇:宁波博物馆有关的论文

有关博物馆知识产权问题的探析

【摘要】文章通过对博物馆的性质的研究探讨其知识产权保护的必要性,分析近年来发生在博物馆业的知识产权纠纷案件,认为我国现行知识产权体制足以解决相关问题,无专门立法的必要性。

【关键词】博物馆;文物

迄今为止,我国博物馆总数达到约3600个左右。国有博物馆3000多所,民办大约600个。我国文物系统博物馆登记的藏品达3000余万件套。2013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和07年之前的法律更对博物馆文物实物的保护规定的较为详尽。而近几年,因博物馆引发的相关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等知识产权纠纷不断。国家博物馆、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上海博物馆也屡屡卷入相关纠纷中。

一、博物馆行业是否受到相关知识产权保护问题

(一)博物馆性质与知识产权性质的冲突性理解

博物馆是一个不追求营利,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公开的常设性机构,它把收集、保存和研究有关人类及其环境见证物当作自己的基本职责,以便展出,公诸于众,提供学习,教育和欣赏的机会。①基此,博物馆带有公共性、公益性和开放性。而知识产权性质之私权性,更主要体现为知识产权人对知识产品的专有垄断性。貌似两者性质似乎颇具冲突性,但就知识产权本身而言,虽其终极目标为了促进信息共享,但前提首先要保证智力成果人对自己权利的垄断性使用来激发起创作或创造的热情;博物馆知识产品方面的垄断性保护也从根本上是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馆藏文化、传播知识达到真正的知识共享,我以为这两者看似矛盾,实则殊途同归。故而对博物馆所产生的文化产品的保护是毋庸置疑的。

(二)因博物馆而产生的知识产品能否得到知识产权保护

1.博物馆内知识产权保护的国际保护法律依据

在国际上,对于博物馆知识产权进行立法的已经较为普遍。WIPO于1967年在斯德哥尔摩签订了《建立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指出知识产权包括传统意义上的著作权(版权)、商标权和专利权和“一切其他来自工业、科学及文学艺术领域的智力创作活动所产生的权利”。2007年其正式发布《博物馆知识产权管理指南》指出,博物馆的知识产权有版权、商标权、专利权、网络域名和工业设计5种。由此可见博物馆业内所存在的知识产权是多种多样的,其受到法律保护也是不言而喻的。

2.博物馆内文物本身是否受到知识产权的保护

关于文物是否能够成为知识产权的客体,能否得到法律的保护?这个问题很多学者都有论述。何为文物?文物是指遗存在社会上或埋藏在地下的人类文化遗物。包括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文化遗址、墓葬、建筑和碑刻;各时代珍贵的艺术品、工艺美术品以及生活用品;重要的文献资料以及具有史料价值的手稿、古旧图书;反映各时代社会制度、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的代表性实物。笔者以为,文物本身并不受到知识产权的保护,文物相当一部分是实物,物权法或相关法律已经保护,如归国家所有,而关于手稿和历史资料部分,在著作财产权方面基本是没有保护的余地了。一般的教材中将知识产权客体分为智力成果和工商业标记,(这些智力成果分别体现为发明创造、作品、商业秘密、数据库。)统称为知识产品。而文物即使曾经有独创性、创造性、也因为时间而灰飞烟灭了。故而现在提到的文物知识产权保护更多的是关于文物的衍生产品的法律保护。

二、博物馆行业引发的知识产权侵权纠纷的类型以及笔者的分析

就我国近年来体现的博物管知识产权纠纷案件类型,笔者认为对于博物馆知识产权方面的侵害主要体现在版权方面、商标方面、外观设计和网络域名方面。

(一)博物馆知识产权版权方面的侵害

1.博物馆衍生文化产品的版权保护——以2001年故宫博物馆诉中国商业出版社案为例

博物馆文衍生化产品主要指的是博物馆对自身资源进行开发研究,生产出来以满足公众及自身需求和欲望的物体或无形载体。包括博物馆出版物,藏品数据库,学术研究成果,藏品多媒体资料等等。1999年,中国商业出版社出版了《中国清代瓷器图录》、《中国宋元瓷器图录》两书,书中未经许可使用了故宫博物院版权所有的图片790张。且标出“参考价”。2001年,故宫博物院诉之法院,最终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判处被告方中国商业出版社在《光明日报》上公开致歉,赔偿经济损失65万元并承担全部诉讼费用。此案是故宫博物院提起诉讼的首例著作权侵权案。②

笔者以为,这类版权之争,比如对于博物馆出版物,藏品数据库,学术研究成果,藏品多媒体资料这些文化产品,其是否受到版权保护的根本还是在于是否是作品是否具备独创性方面。(本案中收录的照片是否具有独创性就是本案的关键所在,因为大多数摄影作品大多数是职务作品—当然具体视情况而定,故而故宫博物馆对其享有著作权);再如很多人都认为博物馆人员因为拥有藏品进行登记造册整理,毫无独创性可言,其实在很多博物人员参与整理史实行为时法律上规定的整理作品的创作行为,毫无疑问的享有著作权。

2.临摹复制古书画的著作权问题?——即仿“仿真作品”侵权问题——以2008年故宫博物院北京天禄阁图文制作有限公司、诉北京天禄阁图文制作有限公司的著作权侵权案

这里博物馆的知识产权纠纷体现在博物馆为了保存版本等目的仿真复制古书画等文物被他人临摹是否侵权的问题。2001年,故宫博物院开始对馆藏的100幅精品古书画进行仿真印制,故宫博物院和和合作公司将仿真画送到北京天禄阁图文制作有限公司扫描成电子版。之后,“天禄阁”公司在扫描时保存了图片,并经打印后在市场上廉价销售,故宫博物馆以侵犯仿真古书画的著作权为由将“天禄阁”公司推上被告席,提出7万余元的赔偿要求。③

我国《文物复制拓印管理办法》规定,国家对于博物馆或许可单位之外的书画、工艺品等私人的纯复制字画行为是禁止的。但对于能否临摹并没有直接的禁止性规定。笔者认为仿真作品是临摹原作品,实际上是复制原作品,是没有独创性的。因此,仿真作品是不能构成著作权法意义上的作品的。这类案件中博物馆的著作权诉诉讼理由是值得商榷的,至多也是合同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制的范畴。

(二)博物馆知识产权商标方面的保护问题

由于博物馆、文物的知名度令很多企业将博物馆内珍贵文物的造型、博物馆遗址(周口店遗址标志)、建筑的名称作商标注册的现象也数不胜数,如2009年,国家博物馆收藏的“击鼓说唱俑”形象被四川一家民企注册为商标。

珍贵文物的造型是否能够被作为商标注册?我国商标法虽没有明确说明文物的造型、文物名称和建筑的名称不能作为商标使用,但第10条的第8项有一兜底性条款即有害于社会主义道德风尚或者其他不良影响的不能使用,所谓其他不良影响应当指商标的文字、图形或者其他构成要素对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宗教、民族等社会公共利益和公共秩序产生消极的、负面的影响。笔者认为博物馆以外的主体将此造型、文物名称、建筑的名称等注册为商标的,可以以此为法律依据驳回申请、或宣告无效。这些带有历史痕迹、文化传承的文物的造型、建筑(如故宫建筑)不应归属于某个具体的企业或个人,其适格主体只能是博物馆。如有个人或企业将博物馆相关商标注册的,则以商标与在先权利(名称权)冲突为由,商标异议和无效程序解决此类案件。

除此之外,在博物馆行业域名保护问题也是我们应当关注的,如2010金沙遗址博物馆域名案纠纷,再次不做赘述。

三、结语

对于博物馆行业知识产权的保护,首先必须建立博物馆商标、产品、藏品登记注册管理机制。由各收藏单位将其藏品在统一的平台上予以登记注册;其次,通过著作权法、商标法和专利法等法律对博物馆衍生的文化产品进行分门别类的保护,尽量降低他人捷足先登,搭便车的知识产权侵权行为;最后,对于很多专家和人大代表提出制定专门《博物馆知识产权管理办法》或类似法律,对此笔者以为就上述发生在博物馆行业内的知识产权其所涉及到的问题基本上现行的法律都能够解决,一部专门的保护博物馆行业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没有制定的必要性。

注释:

①其概念参见1974年国际博协大会对博物馆的定义.

②此案件见中国法院网,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2001)一中知初字第 141号.

③吴冰玲.仿“仿真作品”算不算侵权[N].检察日报,2008-11-25.

参考文献:

[1]来小鹏,杨美琳.中国博物馆[J].博物馆相关知识产权法律问题研究,2012(4).

[2]中国国家文物局,中国博物馆协会.博物馆法规文件选编[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作者:韩续峰

第二篇:宁波博物馆:博物馆界的活力“新生”

宁波博物馆历史可追溯至20多年前,1989年宁波市博物馆(包括宁波市考古所)成立,并与宁波市展览馆合署办公。1994年宁波市博物馆成建制并入新成立的宁波天一阁博物馆,同时启动宁波博物馆新馆的筹备工作,宁波博物馆新馆总投资2.5亿元人民币,2008年12月5日正式免费开放。

三年多来,宁波博物馆秉持“百姓博物馆、大资源观、文化惠民”的宗旨和以人为本的办馆理念,打造特色鲜明的宁波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几年间,博物馆围绕建设功能齐全、服务规范、内涵丰富的建馆理念,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开展了大量工作。

2009年10月18日,主题陈列东方“神舟”——宁波史迹陈列在第八届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评选中获“最佳创意”和“最佳服务”两项大奖;2009年10月29日,由国家文物局和中央电视台联合摄制的大型电视纪录片《新中国文物保护60年》,将宁波博物馆作为新时期我国博物馆“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创新事例在央视《探索·发现》栏目进行了专题报道;2009年12月,中国博物馆协会志愿者专委会落户宁波博物馆,开创了中国博协专委会首次落户非省级以上博物馆的先河。

2010年11月,成功在上海世博中心举办国际博协22届大会开放论坛——首届“全球博物馆志愿者开放论坛”,围绕“交流·创新·进步——21世纪博物馆志愿文化与志愿精神”的主题,达成了“弘扬志愿精神,共享人类文明,构建世界和谐”的共识,诞生了具有中国话语权的《全球博物馆志愿者开放论坛倡议》,得到海内外与会嘉宾的一致好评;2011年5月,与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合作共建“海上丝绸之路”研究中心,标志着国内首个由地方博物馆和国家级权威学术机构联合打造的“海丝”研究平台正式运作。

2012年6月9日,荣获2011年度浙江省博物馆免费开放最佳做法“最佳社会参与奖”。此外,宁波博物馆成功创建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浙江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市级文明单位、全国物业管理示范大厦。

开馆至今,宁波博物馆参观人数突破300万,不仅是市民感受文化、增长见识的精神乐园,也是外国友人参观宁波、了解宁波的首选地之一,已经成为甬城的文化地标和对外文化交流大使。前国家领导人江泽民、中宣部部长刘云山、文化部部长蔡武、外交部部长杨洁篪、国家文物局前局长单霁翔、浙江省委书记赵洪祝、国际博物馆协会前主席阿里桑德拉·库敏斯、国际博物馆之友联盟主席丹尼尔·本-纳坦等先后前来视察并给予高度肯定。

国家文物局前局长单霁翔评价:“宁波博物馆是具有相当规模和水平的地市级博物馆,对我国博物馆整体水平的提高及健康发展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头作用”。外交部长杨洁篪还欣然题签:“历史文化名城,改革开放创新先锋——访宁波博物馆有感”。

“作为全国3400余座博物馆中的新生者,宁波博物馆成长经历恰似中国博物馆事业近年来迅猛发展、剧烈变化的缩影,它犹如一滴水,折射出的是中国文化事业生机盎然、蓬勃发展的态势。”(《光明日报》2012.6.19头版,《宁博:构筑“百姓博物馆”》)

创新理念

在充分认知国际博物馆前沿理论、国内博物馆发展趋势和自身实际的基础上,博物馆确立“百姓博物馆”、“大资源观”和“文化惠民”三大核心理念,明晰博物馆文化服务三大内涵,用实践践行高品质服务。以流动博物馆、志愿者工作为依托,积极融入社会,由坐等观众上门参观变为主动送展上门。组织“国家宝藏”流动博物馆走进学校,配合展览,向全市多所中小学校赠送少儿版图录、门票和宣传海报等。以展览为中心,通过各类活动深化、拓展、放大展览,开展“小小考古家·乾隆珍宝探险之旅”活动、“我眼中的宁波海上丝绸之路”摄影大赛、“海丝文化月”青少年体验活动、“小记者海丝暑期采访团”、“专家为您现场讲‘海丝’”等活动,努力为百姓提供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博物馆文化服务。同时,为观众提供中、英、法、日等6种语言的全方位参观服务。馆内设有两个艺术品商店,可供游客购买各种展览纪念品,将展览带回家。

创新实践

创新运行机制。宁波博物馆率先在全国推行市、区合作建馆模式,市、区共同投资、共同筹建、共同使用,实现了市、区两级资源、平台的共享、共赢。实行“在编、特控、政府采购”三位一体的人事管理机制,较为有效地缓解了事业编制不足对于博物馆发展造成的制约性影响,为免费开放提供了良好的人才支撑,而“市为主、区为辅、国家补助、社会资助”四位一体的经费保障机制则为免费开放提供了坚实的资金支持。此外,利用海外“宁波帮”捐赠资金设立“宁波博约博物馆文化发展基金会”,资助宁波博物馆学术及相关工作的开展。

创新策展模式。宁波博物馆陈列遵循主题陈列、专题陈列和临时陈列“三位一体”的展示架构,固定陈列展示宁波历史演变、体现地域文化特色,临时展览以“当今国内外著名博物馆精品特展”和“当今海内外著名宁波籍艺术家、收藏家精品特展”两大系列为主线,定期推出人文、历史、艺术、自然等不同类别的特色展览,开拓公众视野,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三大基本陈列,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宁波的文化精髓。

东方“神舟”——宁波史迹陈列,为宁波博物馆陈列体系之主体,通过大量珍贵的文化遗产,并辅以当今最新、充盈创新理念的高科技展示手段,尽显宁波从历史走向现代、从地域走向世界的东方“海上丝绸之路”的独特地位与卓绝风采。2009年获第八届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评选“最佳创意奖”和“最佳服务奖”。“阿拉”老宁波——宁波民俗风物展,借助模型、场景复原、影像、互动服务等个性化的展示手段,通过馆藏民俗文物解构清末民初宁波鲜活灵性的民俗精蕴,展现昔日甬上蔚为壮观的市井风情画卷。2011年获浙江省2010年度陈列展览精品奖。竹刻艺术——秦秉年捐赠明清竹刻珍品展,为我国近代著名竹刻鉴藏家、篆刻家秦康祥先生旧藏,2001年由其哲嗣秦秉年先生无偿捐献给国家。我国著名文物专家朱家、王世襄先生评价该展览是“现知最重要的竹刻收藏,从质量和数量来看,在全国范围内都名列前茅”。

临时陈列围绕“有展要常新,凡展求精品”理念,着力强化精品展览意识,除引进国内著名博物馆精品展览外,还探索展览策划的由供给为主向需求为先转变,从引进成熟展览向引进展览资源转变。以公众的实际文化需求为展览和活动策划的出发点,着力丰富展览的层次和样式。着力加强自主策展能力,形成兼具专业性、前瞻性、系统性的宁波博物馆特色临特展体系。

开馆至今,秉持“举办一个展览、出版一本图录、组织一个活动、开发一套商品、掀起一个高潮”的“五个一”策展方针,共举办各类临时展览59个。其中,“国家宝藏——中国国家博物馆典藏珍宝展”“仁和万寿——乾隆诞辰三百年颐和园珍宝展” “跨越海洋——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八城市文化遗产精品联展” “千峰翠色——中国越窑青瓷特展” “辉煌光影记忆·红色经典奇葩——庆祝建党90周年电影海报展” “和谐之彩——纪念中墨建交40周年墨西哥现代艺术展”等众多展览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为群众所津津乐道,业已成为超越单纯展览的文化事件。

此外,以开馆之初签订《建立宁波国际友好城市博物馆联盟共识》为依托,引进“2011世界舞美大师李名觉舞台设计回顾展”、“19-20世纪波兰油画展”、“‘和谐之彩’——纪念中墨建交40周年墨西哥现代艺术展”、“蓝色回响——美国现实主义艺术大师格雷戈里·康道斯绘画展”、“‘印象诺丁汉’大型摄影展”、“日本福井县四季景色摄影展”等外展,令公众领略到异域文化的不同魅力。同时,输出“邵克萍版画展”在波兰比得哥什地方博物馆隆重开幕,实现了该馆自有藏品展览走出国门;“宁波风情摄影展”在日本福井县举行,为两地的文化交流再书新篇。

创新公共服务

明确“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是宁波博物馆人应有的文化自觉”,积极构筑畅通、便捷的馆民双向交流渠道,通过打造高素质的志愿者队伍和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教育活动,强化博物馆的社会参与,变“坐等上门”为“送展上门”,变“孤军奋战”为“全民参与”。

三年多来,宁波博物馆逐步建立起一支以社会志愿者为主力、以学生志愿者为后盾,植根地域、辐射海外的国际化、专业化、社会化的志愿者队伍,先后有600余名社会志愿者在馆内注册服务,工作岗位涵盖后勤保障、前台服务、讲解接待、联络宣传、展览设计、活动组织等多个领域,业已成为宁波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其中,宁波博物馆联合宁波诺丁汉大学打造“宁波诺丁汉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宁波博物馆社会实践基地”,组建起一支以该校150名外籍师生为骨干的国际化志愿者队伍,并在他们的协助下开展了一系列的对外文化交流活动。

“宁博之约”流动博物馆是宁波博物馆的一大品牌活动,自2009年10月1日推出至今,已先后深入学校、社区、部队、企业、福利院、偏远山区等八十余次,通过图版、文物复制品、互动游戏等送展上门,使博物馆由坐等公众参观变为主动走进社会服务。2011年8月起,推出“宁博之约”流动博物馆“三百工程”,策划组织将各类科普读物、展览、鉴赏等文化服务送到一百个社区、一百所学校、一百家企业以及军营等基层单位。今年以来,已与鄞州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联合开展“宁波博物馆流动服务·鄞州行”,对鄞州23个街道、乡镇实行全覆盖;与宁波市总工会联合实施“宁波博物馆流动服务·企业行”,进20家有代表性的公司、集团,受到公众的热烈欢迎和媒体的积极关注。

青少年探索体验活动。该系列活动为青少年观众量身打造,以“体验”为主要内容,发掘“参观”中不能得到的“趣味”和“快乐”,将“参观”中形成的印象转换成独特而深刻的“博物馆经验”。主要分为“特展”、“节日”、“时令”、“非遗”四大主题,特展体验活动——旨在培育中小学生的探究精神、独立思维和动手能力;节日体验活动——旨在帮助未成年人感受节日特色,了解节日背后的文化内涵;时令体验活动——旨在让孩子们亲近自然,放飞心灵,解放个性;非遗体验活动——旨在展示优秀民间艺术,弘扬非遗文化,增强青少年的文化认同。开馆至今,共举办青少年体验活动40余期,9000余名青少年朋友参加了活动。

由宁波博物馆主办、中国宁波网和宁波考古学会协办的《东方讲坛》,以文化的多样性、学术的前沿性和知识的实用性为特色,以“自由思考、大胆求索、传承学术、创新理念”为主旨,讲座系列化、专业化,使博物馆真正成为全社会的“教育实验场”。讲坛定期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和文化人士讲授人文、历史、艺术知识。自2009年1月1日开讲至今,共举办讲座107场,吸引观众万余人。2009年9月,浙江省社科联授予《东方讲坛》“浙江省社会科学普及示范基地”称号。

博物馆一方面积极开展各类青少年暑期活动,2012年7至8月,推出39部经典国产动画片并全天免费展映,至8月20日已有二万余人观影;另一方面,充分发挥物馆公益性文化服务单位的特性,积极开展各类公益活动。博物馆组织聋哑学校的学生参观恐龙展,触摸恐龙化石;开展“牵手同快乐,畲乡孩子看宁波”活动,组织浙南山地的景宁畲族自治县的小朋友参观博物馆;与相关部门或企业联合推出针对农民工子弟的专场“圆梦”活动,其中与宁波马其顿儿童用品有限公司联合举办的“启动梦想——儿童画展义拍活动”共筹得善款67000元,全部捐给镇海希望小学和庄市爱心学校。

创新学术研究

以学术研究服务、支撑展览教育为出发点,根据该馆职能、发展要求以及宁波地域历史文化特征,将该馆学术研究重点向“海上丝绸之路”研究聚焦。2011年5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与宁波市人民政府战略合作框架下,与社科院历史研究所共建“海上丝绸之路”研究中心,标志着国内首个由地方博物馆和国家级权威学术机构联合打造的“海丝”研究平台成立。2011年11月,“海上丝绸之路”研究中心编撰出版《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研究百年回顾》和《20世纪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研究论文集萃》两本学术论著,同时组织召开蓬莱、扬州、宁波、泉州、广州、北海“海丝”六城市联席会议,确立“海丝”城市联动机制。2011年底,成功承办“海上丝绸之路与世界文明进程”国际论坛,聚集北海、广州、漳州、泉州、宁波、扬州、蓬莱“海丝”七城市分管市长、文物局局长、博物馆馆长以及国内外专家学者百余人,就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研究、保护、利用和联合申遗事宜作深入探讨和广泛交流。论坛期间,七城市签署《新机遇、新挑战、新跨越——中国“海上丝绸之路”七城市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行动纲领》,明确建立融合共享、联动协作的长效机制,构建政府、文物管理部门、博物馆“三位一体”具有中国特色的运作平台。“海丝”论坛每两年举办一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京办事处文化专员于连·格莱纳认为,“海丝”论坛将为深化各方合作搭建良好的平台,成为在实现保护和宣传物质及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人类共同目标过程中迈出的重要一步。

(图片由宁波博物馆提供)

作者:王俊斌

第三篇:关于宁波市人大常委会报批的《宁波市科技创新促进条例》修改情况的说明

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省人大常委会本次会议对宁波市人大常委会报请批准的《宁波市科技创新促进条例》进行了分组审议。常委会组成人员认为,《宁波市科技创新促进条例》符合上位法规定,没有提出合法性方面的修改意见。3月29日下午,法制委员会召开会议,根据常委会组成人员的意见,对报批法规再次进行了研究,建议本次会议予以批准。常委会组成人员的审议意见和法制委员会提出的建议已于3月30日上午向主任会议作了汇报。

作者:胡虎林

上一篇:贵州茅台股市分析论文下一篇:近代史论南海争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