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博物馆之旅的议论文

2024-06-04

茶叶博物馆之旅的议论文(共8篇)

篇1:茶叶博物馆之旅的议论文

茶叶博物馆之旅 -作文

春天是一个万物复苏、柳绿花红的季节,是踏青的好季节,

茶叶博物馆之旅

。这不,我们学校就举行了一次春游活动。

这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我们坐车赶往茶叶博物馆,那是我们的目的地。到了茶叶博物馆后,导游给我们讲了茶叶柔捻机的作用,如何评定茶叶品质、茶叶的生长环境等,让我们知道茶叶除了绿茶,还有黄茶、黑茶、白茶、红茶,知道了茶还可以做成食品、饮料、日化用品、点心、茶粉等物品,

作文

泡茶环节引人注目:首先把茶杯洗上两次,再倒入两至三克茶叶,要泡两次。这样,这杯茶就泡好了!闻一闻,一股清香立刻扑入鼻孔,喝一口,苦中带点甜,甜中有些苦,味道非常好!

泡完茶,我们就象兔子般得冲向了绿草地,在绿草地上摆满了丰盛的.宴席,小溪边草地上都留下了我们的足迹。

春游结束了,我们要走了,小溪的哗哗声为我们送行,小树摇摆枝叶似乎在向我们招手:“明年再来!”|||

篇2:茶叶博物馆之旅的议论文

这一天,阳光灿烂,没有风没有云,只有太阳公公在努力工作。我们又开始了二年级第二学期的游学活动。

这个学期我们是到广州和茶叶所科研基地,到了基地,我们先去做书签,书签自己做,工作人员把一些已经先做好处理的一些干的植物叶子和花朵给我们,让我们自己设计,组合成美丽的书签,哈哈,发挥我的小宇宙的时间到了,我觉得自己做的.比妈妈帮着做的好看多了。果然爸爸说过:“自己做的比虽人帮你做的要好看。”我现在觉得这一句话说的可一点点错都没有。把这些书签送姐姐,姐姐也一定会很喜欢的。只是妈妈觉得我的小宇宙有点大。

马上又要开始下一个任务了,一开始说要采茶,我想:一定要采很多茶叶,好好的为小组增光,我学会的采茶,原来采茶是要采“一芽两叶”,也就是采一根刚长出来没多久的芽,两片很嫩很嫩的新叶子。但采了一会,太阳公公快要把我晒晕了,我多想太阳公公休息呀,我有点不想采了,可是我想到了温老师,如果温老师在这里的话,当我不想采茶的时候她一定会对我说:“何品华你看看别人,别人采的那么多,你一定要采的比别人更多。”嗯嗯,我默默的对自己自己说加油!后来,我真的比别人采的多,我又学会了怎样战胜自己的方法。

吃饭时,我们吃得可香了,我吃了两碗米饭,一份汤,一份青瓜……我吃了很多很多东西。谁让我们这么累,一定要好好补充体力,下午还有很多任务要完成呢。

我们又开始了第三个任务,分给我们一个小锤子,我想,有锤子一定会锤一些东西,原来是把一些植物包在白色棉布里,然后锤烂,植物锤烂后它的汁叶就会染在白布上,形成植物图案,这叫印染。我们锤呀锤,锤呀锤,终于做好了,做出来的图案可好看了。

接下来下一个任务,我们又到了基地的茶叶工厂,把我们的茶叶放入了二百四十七度的大锅里,炒来炒去的,好香呀,好想快点喝到“好茶”呀!炒茶后就是烘焙茶叶了,趁烘焙茶叶的时间,我还做了一个很有趣的任务:种茶。我们种了一棵小茶树,我想:我一定可以种出好茶的。

篇3:茶叶博物馆之旅的议论文

1 博物馆内容介绍英译现状分析

根据相关调查资料显示, 在数量和深度上, 国内在有关博物馆内容介绍英译问题的讨论上的相关研究都存在很多不足。如:前人采用两种理论来研究博物馆内容介绍翻译。一是在分析博物馆解说词上, 利用关联理论, 提出博物馆陈列内容介绍翻译的策略。刘岚认为:为了达到最佳语境效果, 在反映博物馆解说词翻译上, 要做到外显化, 删减冗余信息, 从而展示出博物馆历史文化背景和精神内涵。因此, 在翻译的时候, 为了使读者以最小的努力获取最大的信息量, 应该把音译词的内涵、中文典故和精神内涵外显化。二在研究解说词翻译中, 采用德国功能学派理论, 如:文军、赖甜、齐荣乐等认为:“鉴于中英文表达方式、句式结构的巨大差异, 博物馆解说词具有信息传递、文化传播的目的和功能”因此, “在进行解说词的英译时, 要根据解说词篇幅限制, 采取摘译的方法”, 并且“为了最终达到信息传递和文化传递的目的, 在充分体现示意功能的基础上, 向外国游客传达中文文本的主要信息点。”而“对于信息冗长、说话客套的中文解说词进行适度的摘译, 能够加快信息传递于文化传播的速度, 能够提高译介的效率”[1]。由此可见, 在文学翻译方面, 归化与异化策略很少有涉及博物馆专题内容介绍的翻译研究。因此, 本文在对中国茶叶博物馆书面文本与文物简介的翻译上面, 运用了归化与异化理论来进行分析和讨论。以期能够提高现有博物馆解说词英译本的质量, 能够更好的传递和输出文化信息。

2 茶叶博物馆英汉文本之间的差异及实例翻译

博物馆内容介绍是为了提供信息使读者能够理解、欣赏、爱惜展物, 对发挥博物馆传播展示功能起到不可小觑的作用, 是博物馆展物与游客观众之间交流的桥梁, 是为了提供信息使读者领悟到其背后意义。而由于其语言与文化的差异性, 在博物馆介绍中, 英文版本所体现出的特点也不同。如:在语言方面, 汉英文本之间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差异, 汉语属于汉藏语系, 而英语属于印欧语系, 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语言[2]。

2.1 词汇方面的差异性与实例翻译

汉语词汇蕴含着很多象征意义, 是历史悠久的象形文字, 在汉语口语中, 存在大量词序自由使用的现象, 其词汇的词序重要性被大大的削弱, 书面育种也可以达到几个名词呈现故事的效果。如:《天净沙·秋思》中, 成功的奠定了全诗悲凉的意境, 全篇由“枯藤”、“老树”、“昏鸦”等名词组成。而英语词汇具有屈折性和规则性, 英语是由音位组成的语音型语言, 与汉语词汇大相径庭, 语义由每个音位表现[3]。

由于汉语发展历史悠久, 内容博大精深, 很多汉语词汇是指代了其背后的深层意义以及背景知识, 不仅仅是传达其表面意义。在中国茶叶博物馆中, 这些汉语词汇所包含的更深层次的指代意义给翻译带来了难度。因此, 采取增译, 适当的异化, 方便理解, 能够帮助降低翻译难度。

如:红茶显温性, 具有温胃健脾, 升温降浊, 助消化之功效, 特别适合脾胃虚寒之人饮用。

Black tea was warm, with warm stomach and spleen, warming Jiangzhuo, digestive effect, especially for stomach Deficiency people drink。

绿茶性凉, 比较适宜阳盛热体和阴虚有火的人的饮用, 虚寒的人不宜多饮用。

Being cool by nature, green tea agrees better with those who have excessive “yang”than with those who are deficient in “yin”.

在我国, 传统中医技术是基于古代阴阳学说而成, 已经有了两千多年的历史。阴阳学说认为, 世界是由阴阳二部分组成的, 阳包括运动的、外向的、明亮的、温热的;阴包括晦暗的、寒冷的、静止的以及馁守的。因此, 在消长和对立统一的作用下, 阴阳相互制约、相互滋生、相互变化, 才构成了世界万物。运用这个对立统一的观念, 中医阐述了人体生命同自然、社会之间的复杂联系, 阐述了人体内外各部分之间的联系;阴阳对立统一的之间的失调和破坏, 能影响生命的正常活动, 导致人的身体发生疾病。同时两者相对平衡, 也能够维持和保证人体正常活动。

因此, 在面向国际友人展示绿茶、红茶等中医养生作用的时候, 作为我国传统茶叶知识与文化的载体, 我国茶叶博物馆译者要采取直接音译的手法, 将一些中医专有名词直接音译如:“阴盛阳虚”、“阴虚有火”可以直接音译为“have excessive “yang”、deficient in “yin””。而由于国外游客具有英语语言文化背景, 直接从音译的“yin”、“yang”中根本无法理解其代表的确切意思, 缺乏相关中国传统中医背景知识, 从而造成理解上的困难。因此, 在讲解翻译后, 为了缩小与目的语读者之间的文化断层, 应该附上相关背景知识信息[4]。

2.2 句法方面的差异性及实例翻译

汉语偏爱对仗工整, 是由话题为中心引导的, 多以短句为主, 其他部分通常是对话题的解释与补充。在实际运用中, 汉语语法可以灵活变通。而英语句子成树状图分布, 句法更关注句子间的从属关系, 句法更加复杂和严格。其中由四个汉字组成的四字格起源于古代汉语文言文, 是我国特有的传统表达方式, 多以重复、排比、队长的方式出现, 读起来富有韵律。在结构与词义上, 两个平行句上下呼应。并且成语还带有特定历史文化背景。因此, 在翻译由四字格组成的句子时, 为了方便传意与理解, 可以运用意译与句子结构重组来使翻译适当异化, 如:

“历史延绵, 薪尽火传”和“以茶会友, 以茶联谊, 茶结情缘, 甘传天下”这两句子读起来富有韵律, 都是由四字格组成, 并具有结构对称美感, 翻译成英语是“A tradition handed down till today”、“Tea can be served as a tie of friendship with people all over the world”。如果前面一句通过字面直译就使得句意变得晦涩难懂。即:“the torch is burned out but the fire is still passed”。为了使读者感到简洁易懂并流畅通顺, 我们打破原有句型, 化繁为简, 重新组织为“A tradition handed down till today”。而后面一句中, 茶字重复了四次, 现译者重组句子结构, 言简意赅的将其主要句意表达出来, 浅显易懂。

2.3 文化方面的差异性及实例翻译

由于自然与社会各种因素的影响, 中外文化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 因此也影响到了语言的产生具有差异性。文化与语言两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在我国几千年的发展历史中, 汉语文化历史悠久, 博大精深。而中国传统文化主要是儒家思想, 其强调教化与归顺, 推崇集体主义。并且中国传统宗教是佛教, 博物馆中大量的文物与宗教有关。而西方文化强调个体自由独立的重要性, 信仰基督教, 因此, 这种宗教背景会给翻译带来难度。另外, 几千年来, 我国民族众多, 地大物博, 民风民俗文化数量巨大、品种繁多, 这些民风民俗文化, 西方游客是不知晓的。中国茶叶博物馆的讲解文本翻译是两种文化之间的转化和调和, 是两种语言之间的翻译。但是由于各种自然与人文因素的影响, 汉语与英语在文化层面相差甚远, 因此, 在使目的语读者理解句意的前提下, 要最大可能的体现源语的文化魅力, 保留原文本中我国传统文化元素。如:在翻译“何须魏帝一丸药, 且尽卢仝七碗茶。”“Why should I need any pills /Since I have tea?”上半句的意思是传说魏文帝在游历西山时, 获得了仙童丸药, 服用后身上长出了羽翼, 下句的意思是卢仝有喝茶的癖好, 是我国唐代著名诗人。这两句连起来用了反问的语气表示不需要那样的丸药, 象卢仝品饮七碗茶就能身体健康了。这两个典故充分的说明了茶叶对人体健康的强大功效。但是在例句翻译中, 过于直译的异化策略不能够通过魏文帝求仙药的典故体现出茶叶对人体健康的生气功效, 外国游客无法理解卢仝的重要地位, 并且还丧失了其包含的原始文化意味。因此, 在翻译这类文本时, 为了方便英语读者理解语句意义与体味文化, 对人物卢仝和魏文帝问药的典故需要加以简要的背景知识介绍[5]。

要翻译成“Why should I need Emperor Wei, elixir of life/Since I have tea like Lu Tong?”

简要的知识介绍为:

(Emperor Wencheng of Noryhen Wei used to search for elixir of life to keep healthy and young forever.Lu Tong was a tea fancier in Tang Dynasty) 。

综上所述, 在博物馆讲解翻译方面, 不管是发展速度和水准, 还是词汇、句法、语言以及文化层面上, 我国与西方国家相比, 存在着很多问题, 影响了跨文化交流。因此, 由于其翻译涉及重音双语在语言与文化方面的差异, 博物馆内容介绍的翻译应包含源语文化向目的语文化有效、忠实的传达, 不仅仅要局限于源语到目的语的直译。

摘要:本文以浙江杭州的中国茶叶博物馆为例, 结合国内相关研究, 在关注博物馆内容介绍的英译文本基础上, 对其词汇、句法的语言层面和文化层面上的翻译问题进行了探讨, 并提出了一些建议措施, 以期实现中国茶名英译的规范和统一。

关键词:茶叶博物馆,英译本材料,翻译

参考文献

[1]刘展.博物馆文本英译的跨文化审视——以洛阳博物馆为例[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 (01)

[2]王娟萍.全球化语境下中国博物馆翻译策略研究——以中国丝绸博物馆为例[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2 (04)

[3]刘岚.关联理论视角下博物馆解说词翻译的外显化[J].现代交际.2011 (04)

[4]文军, 齐荣乐, 赖甜.试论博物馆解说词适度摘译的基本模式[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 (12)

篇4:茶叶的世界之旅

1772年,斯德哥尔摩老城区斯塔丹岛一座刚竣工不久的皇宫里,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三世头戴皇冠,手握权杖,愁眉苦脸地坐在龙椅上发呆。一位大臣刚刚向他呈报说:“从遥远东方传过来一种神奇的树叶,正在宫外引起轩然大波,人们担心饮了这些东西会被毒死。”为了一辨真伪,古斯塔夫三世叫人把一对被判死刑的孪生兄弟押进了皇宫,命令他们:“你俩一个每天饮茶,一个每天饮咖啡,即可免去死罪。”六十年后,兄弟俩中饮咖啡者因病过世,再过了十多年,饮茶者无疾而终。

这段故事,是我们今天在西方能找到的关于东方茶最富喜剧性色彩的细节之一。事实上,从十六世纪西方接触茶算起,在三个多世纪中,茶叶一直被西方人疑为有毒之物。1664年,东印度公司向英王进贡茶叶后,追求时髦的贵族妇女纷纷仿照王室试饮起来,可她们一直担心茶叶有毒,于是饮茶之后必须要喝白兰地排毒。

茶叶是上帝

2006年初,BBC网站对12项所谓“英国的国家象征”进行了投票。其中,“茶”以35.03%的得票率高居榜首。

从世界经济发展史的角度而言,在二十世纪以前西人所寻求的中国商品中,唯有茶叶在中西贸易中长期居于支配地位。茶叶为西方贸易商带来了巨额利润,以至于历史学家普里查德认为:“茶叶是上帝,在它面前其他东西都可以牺牲。”

虽然早在公元前二世纪中国人就开始种植茶树,但直到十六世纪中叶它才为西方人所知。1559年,威尼斯商人拉莫修在其出版的《航海记》中首次提到了茶叶。1606年,荷兰人首次从万丹将茶叶输往欧洲,但在此后一百余年间,茶叶并未成为输往欧洲的重要商品。1704年,英船“根特”号在广州购买470 担茶叶,价值14000两白银,只占其船货价值的11%, 而所载丝绸则价值80000两。1715年,英船“达特莫斯”号前往广州,所携资本52069镑,仅5000镑用于茶叶投资。

1716年,茶叶开始成为中英贸易的重要商品,两艘英船从广州携回3000担茶叶,价值 35085镑,占总货值的80%。十八世纪二十年代后,北欧的茶叶消费迅速增长,茶叶贸易成为所有欧洲东方贸易公司最重要、盈利最大的项目,当时活跃在广州的法国商人罗伯特·康斯登说:“茶叶是驱使我们前往中国的主要动力,其他的商品只是为了点缀商品种类。”

相对于欧洲其它地区,在品茗的历史中,沙皇俄国则幸运得多。1638年,一名叫斯特拉科夫的大使受命前往蒙古拜见可汗,并带去珍贵的貂皮作为觐见礼。可汗收下礼物,向沙皇回赠了200包中国茶叶。当时沙皇使者对茶叶一无所知,不愿接受,后经劝说才勉强接受。他将茶叶带回了圣彼得堡,沙皇命仆人沏茶请近臣们品尝,意外的是,众人一致认为入口有奇香。从此,俄罗斯人开始了其漫长的饮茶史。

最早的西进之路

十八世纪,英国对茶叶等奢侈品征收重税,引发了大规模的茶叶走私。走私茶叶利润巨大,以致不少水手铤而走险。一个名叫罗伯特·特罗特曼的走私犯,就因武装走私茶叶被打入了死牢。

两个多世纪后,历史学家仍常常徘徊于他的墓前,他们并非想梳理这个走私犯的人生历史,只是想抄下他墓碑上的铭文,上面留有特罗特曼在世界上的最后一句话:“一点儿茶叶,我偷的不多。上帝啊,我的血流得冤枉。一边是茶叶,一边是人血。想想,就因这杀死了一个无辜的兄弟!”

四川邛崃县平乐镇一片小桥流水的秀丽风景,清风掠过隐隐如吹箫奏笛之声,古石桥在两岸青山碧水、青瓦民居的映衬下明媚亮丽,朦胧古镇沉醉在一幅乡村的田园诗画中。在这宁静的风光背后,被时光遗忘的事实却是:这里是南方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

据历史记载,早在汉代时期,四川的商人就赶着马帮,驮着成都一带出产的丝绸、蜀布、邛竹杖等物资,越过川西平原,攀援崎岖山道,经过西昌,渡过金沙江,进入云南,再进入缅甸,并抵达印度等南亚和西亚地区。这条南方丝绸之路是中国最古老的国际通道,也是中国最早的对外陆路交通线,也是我国西南与南亚诸国、西亚、西欧、非洲交通线中最短的一条。汉代以来,通过这条古道,中国的邛杖、丝绸、茶叶、瓷器远销缅甸、印度、罗马和阿拉伯国家。

我们今天也无法从任何史籍中找到中国茶叶通过这条古道最早传入西方的实证。有部分历史学家认为,是北方丝绸之路在公元850年前后最早从中国输入了茶叶,但仍有不少学者相信,南方丝绸之路才是中国茶叶走向世界的始发站。

茶马古道是中国历史上内地农业地区和边疆游牧业地区进行茶马贸易所形成的古代交通路线。茶马古道有两个出发点,一是云南普洱,一是四川成都,两条路线在今西藏东部的洛隆宗汇合。古道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海拔最高、地势最险、路程最长的古商贸通道,也是世界上地势最高的文明文化传播古道,它是与古代中国对外交流的海上之道、西域之道、南方丝绸之路相并列的又一条国际通道。数百年前,中国内地的茶叶由此道经西藏的亚东等边境口岸进入尼泊尔和印度等国,再由海路传入欧洲。

南方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是我们现今发现的中国茶叶传入西方最早、最著名的两条国际通道。英国历史学者公认,是水手最早把茶叶带入了英国,能和此重任合拍的运输线路,大多源于英属殖民地印度的港口,而印度正是两条古道陆路的终点。

盗窃者成功

好几个世纪中,欧洲人爱喝茶,却没有人见过一棵真正的茶树,因为中国不允许欧洲商人进入内地。所以,这种东方古国的神秘植物引起了西方人的极大好奇。1560年,葡萄牙耶稣会传教士克鲁兹乔装打扮混入一群商人队伍中,花了四年时间来往于中国贸易口岸和内地,才搞清了茶的来龙去脉。回国后,他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写入了《中国茶饮录》,这是欧洲第一本介绍中国茶的专著。

从克鲁兹开始,不少西方探险家垂涎三尺,打起了中国茶的主意。1848年,为了获得品种优良的茶树,同时寻找中国的茶农茶工和栽培工具,帮助英国政府在其南亚殖民地大范围建立茶树种植园,掠夺中国政府通过全球茶叶贸易获取的巨大利润,东印度公司派苏格兰最成功的植物盗窃犯福琼来到中国。

这年八月的一天,在印度自己的寓所,福琼坐在了一把印式的椅子上,窗外,骄阳似火。他穿上中国清代的衣服,让向导为他剃一个中国清代的头式。向导使用剃头刀显然与他对道路熟悉的程度有天壤之别,他拿着锋利刀片的手颤颤抖抖,笨拙生硬的手法,数次刮破了福琼的头皮,鲜血与福琼因疼痛难忍而流出的眼泪混在了一起。

福琼在自己的第二本书《茶国之行》中详述了这次冒险经历。在一家小旅店的花园内,他发现了一株从未曾发现的植物。他刚想爬墙进去,突然醒悟到自己早已是一身中国人的打扮。于是,他们一行从容不迫地走进客栈,在一张桌边坐下,点了酒菜。吃完饭,福琼又慢条斯理点上中国烟斗,对店主说:“这些树真漂亮,我从海边来,在那里看不到这些树,给我一些种子吧。”善良的店主满足了他的请求。这一回盗窃,福琼从衢州和浙江其它地区采集了茶树种子,他还从宁波、舟山等地采到了大量茶树标本。最后,他将23892株小茶树和大约17000粒茶种带到了印度,并带回了八名中国茶工。

1848年福琼的中国之行无疑是世界茶史上重大的分水岭。不久,在印度的阿萨姆邦和锡金,茶园陆续涌现。到十九世纪下半叶,茶叶成了印度最主要的出口商品。1854至1929年的75年间,英国的茶叶进口上升了837%,在这一惊人数字的背后,相对应的是茶叶原生地中国国际茶叶贸易量的急剧滑坡与衰落。

茶叶改变了世界

1670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开始将茶叶卖到新大陆。不过,早在1620年,有一批来自英国的清教徒在美国的马萨诸塞州登陆并定居下来,两年后,他们向印第安人购买今日的曼哈顿岛,取名为新阿姆斯特丹城,当时他们即向荷兰东印度公司进口茶叶。到了1664年,新阿姆斯特丹城为英军所占领,改名为纽约,自此英国垄断了美国的茶叶贸易,并使美国人也承袭英国人喝茶的习惯。

1773年,英国通过国会法令向美国殖民地征收茶税,用来维持驻扎在殖民地的军队和政府官员的开支,这引起北美殖民地人民的极大愤怒。1773年12月16日夜,一群激进的波士顿茶叶党化装成印第安人,爬上停泊在波士顿港的东印度公司商船“达特茅斯号”,叫喊着“波士顿港口今晚将成为一个茶壶”。接下来的三个小时,他们把342箱茶叶扔入水中。此举激怒了英国政府,这以后,英国政府关闭了波士顿港口,美国独立战争也因此在两年后爆发。凭借茶叶这种看似微不足道的植物,一个新兴的国家呼之欲出。

在亚欧大陆,当18世纪20年代以后欧洲各东方贸易公司竞相从事对华贸易时,他们均面临同样的问题:如何来支付购买茶叶的费用。欧洲产品在中国几乎找不到销售市场,十八世纪的中国经济建立在手工业与农业紧密结合的基础上,发达的手工业和国内市场使中国在经济上高度自给自足。一百多年以后,主持中国海关总税务司的英人赫德在其书中写道:“中国有世界最好的粮食——大米;最好的饮料——茶;最好的衣物——棉、丝和皮毛,他们无需从别处购买一文钱的东西。”

经济上高度自给自足和相对较低的购买力,使欧洲产品的中国市场非常狭小,唯一例外的是中国对白银的需求。大规模的中西贸易由此找到了支点:西人用白银交换中国的茶叶。1784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广州的财库尚有二十余万两白银的盈余,翌年,反而出现了二十二万两的赤字。为了弥补东西方茶叶贸易巨大的逆差,东印度公司专门成立鸦片事务局,开始大规模向中国贩卖鸦片。不久后,令中华民族丧权辱国的鸦片战争爆发了。

篇5:参观茶叶博物馆作文

伴随着我们的欢歌笑语,终于来到茶叶博物馆啦!我们兴奋地排着队下了车。茶叶博物馆周围都是密密麻麻的茶树,我们就像置身于绿色的海洋之中。轻轻一吸气都能闻到淡淡的茶香。一进大门,我们就看见了一个大瀑布。在磅礴如雷的水声中,一条从天而降的巨流浩浩荡荡,势如破竹地落了下来,真有一种“飞流直下三千尺”的感觉呢!同学们有的说是茶水,有的说是白开水,还有的说是自来水。经过讲解员阿姨的介绍,我们才知道这水真是茶水。阿姨还说:“这茶水象征着我们这里是产茶的好地方!杭州的龙井茶是我国的十大名茶之首,产茶的历史源远流长呢!”

接着,我们来到了茶艺馆。一位阿姨给我们示范怎么样泡茶:先准备一个杯子、一个装了白开水的茶壶、一包茶叶。第一步温杯:把茶壶里的水倒一点进去,只要稍稍没过杯底,然后朝自己转一圈,把水倒掉。第二步置茶:用拨茶叶的茶匙往杯子里拨一点茶叶,只要没过杯底就行了。第三部冲泡:倒一点茶壶里的白开水进去,没过茶叶,朝自己转三圈。第四步倒茶:拿起茶壶让水直泻而下。茶壶在阿姨手中三起三落,上下提拉注水,水柱要连续不断,让茶叶在水中翻动,茶叶好似蝴蝶在水中翩翩起舞。这漂亮的泡茶手法就是著名的“凤凰三点头”了。

篇6:春游去茶叶博物馆作文

今天,风和日丽,万里无云,是春游的.好日子。

我们学校全体师生外出春游,兵分六路,这场面真是浩浩荡荡。我们四年级去的是茶叶博物馆,一路上我的心情始终很兴奋。

到了茶叶博物馆,我们先来到一个亭子里坐下,亭子里有两个工作人员,她们教我们如何泡绿茶。其中的一位阿姨一边说:“泡绿茶要用玻璃杯。”一边把玻璃杯给摆正。然后又说:“在倒茶前,要先用热水把杯子洗干净。”说着,就拿起旁边的水壶,向杯里倒了一点热水把杯子洗干净。她还说:“茶叶只要能把杯子底部铺上就够了。”就拿茶勺取茶叶在杯子底部铺了一层绿茶。最后用凤凰三点头的招式把水倒上,一杯绿茶就泡好了。她们还邀请了两位同学上去再演示一遍,他们还泡得不错。

接下来我们参观了茶叶博物馆的大厅,饱览了世界各地的名茶和各式各样的茶具。

篇7:游茶叶博物馆作文300字

首先,我们来到了茶道表演区,精致的茶具吸引着我们的眼球,讲解员娴熟的泡茶功夫让我们大开眼界。原来冲泡西湖龙井也有一定的方法:用热水将杯子清洗的同时也起到温杯的作用,再取相对比例的茶叶放入杯中,倒入杯中刚好浸过茶叶的热水,摇一摇,一阵清香袭人而来,再倒入7分的热水,一杯龙井茶就冲泡成功了。

品完茶来到展厅,序厅中大大的“茶”字夺人眼球。茶的历史悠久渊博,传说神农为发现茶叶的第一人,一天就中了72种毒的神农,吃下茶叶,全身的毒立刻散去。茶的历史悠久且种类繁多。

其中绿茶的种类最多,红茶却没有几种。茶的种类让我们看得眼花缭乱。精致的茶具却让我们更加惊叹不已。明、清代的茶具,颜色丰富、作图精细,一个个小杯子压根儿就不算什么,明代的茶壶已经被作成了一匹匹马,构图饱满,令我们大饱眼福。

各个民族所饮的茶也不一样,藏族的酥油茶,傣族、哈尼民族的烤茶……

茶叶博物馆是茶文化的领略地,那茶山就是茶文化的自然风景区,让我们一同领略茶山的美丽风光吧!来到茶山,放眼望去那是一片绿色与茶树的海洋,茶树清香的气味吸引着我们,促使我们走进茶山,走在小道上,绿色环绕在我们身旁,美丽的绿色海洋让我们走在其中,体会平时感受不到的美。

茶文化我将永远牢记在心,这美丽的风光我也忘不了,清香的龙井茶也在我嘴里回味无穷。

篇8:游杭州茶叶博物馆游记作文

今天是我们学校一年一度的春游活动,我起了个大早,兴冲冲地来到了学校,和同学们一起坐着一辆大巴来到了杭州茶叶博物馆。

我们随着导游来到了一片茶地上。远看,这片茶地犹如一片绿色的海洋,阳光洒在茶叶上,使一片片茶叶闪闪发亮。走进一看,原来茶叶的背后有许多绒毛,一片茶叶旁还有两片小小的叶子,就像是婴儿的两只小手,哦,原来茶叶宝宝正伸出两只柔嫩的小手尽情地吸收着阳光的温暖呢!四周都是一座一座的大山,它们像是在保护茶叶宝宝们。再仔细一瞧,茶树上还有几个白白的东西,像是一个白色的花苞,原来,这是还没长出来的茶叶。我还发现,越靠近太阳的茶叶颜色越新鲜。

我们有随着导游走进了一条小路,这儿有世界各地的茶叶,长得各不相同。奇怪的是,有些茶叶就像一棵棵树似的,长得很高,我比较了一下,长得最高的应该要数藤茶了吧。

出了小路,我们去看了茶道表演,每人还拿到了一杯茶,我仔细地品尝着这杯茶,有点儿香,又有点儿苦。

我们品完了茶,又走进了一幢大楼,这儿都是关于茶的“厅”,有“茶具厅”、“茶翠厅”、“茶缘厅”…….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要数“茶翠厅”和“茶具厅”了。先来说说“茶翠厅”吧!这儿有许多茶叶的品种。基本六大类茶是: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黄茶和黑茶。听导游介绍,泡茶还有讲究,不同的.茶要用不同温度的水泡。再来说说“茶具厅”吧,这儿有许多茶具,有白色的陶瓷茶具,也有黑色的,漆器茶具特别漂亮,色彩鲜艳夺目,很让人喜爱。玻璃茶具用途广泛……“茶具厅”外还有一个古时候磨茶的工具,我们玩上了瘾。

看完了茶厅,就是自由活动的时间了。我们兴奋地玩了一会儿后又去参加了一个比赛,比赛的内容就是分辨出红茶、绿茶、乌龙茶泡出来的茶水是怎样的。这太简单啦!红的是红茶,淡绿的是绿茶,深绿的就是乌龙茶。我发现乌龙茶很特殊,因为它像一颗颗花苞,不像一般的茶叶。

上一篇:结构建筑检测鉴定报告下一篇:团干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