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国际服务贸易现状分析论文

2022-04-30

摘要浙江作为身处改革开放最前沿的经济大省,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布局的实施过程中,可以发挥自身独特的陆海一体优势,推进东西双向开放,实现双向融入,成为连接陆上与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大通道。在目前全国推行“一带一路”的热潮中,浙江完全可以在这场经济发展狂潮中依靠自己的优势,发展更好的贸易经济优势,增加服务贸易的竞争实力。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宁波国际服务贸易现状分析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宁波国际服务贸易现状分析论文 篇1:

数字贸易下宁波小微企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摘要:随着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将电子商务应用于贸易,缩短了时空距离,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了效率和效益,简化了流程,增加了机会。数字贸易的战略地位越來越受到企业的关注。而小微企业基础相对薄弱,如何从数字贸易中寻找发展机遇,对企业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宁波小微企业为例,通过对小微企业数字贸易发展的环境分析,寻求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关键词:数字贸易;小微企业;问题对策

★基金项目:宁波市社科研究基地项目,名称:数字贸易下宁波外贸小微企业发展路径与对策研究,编号:JD20XQY-1。

中国商务部发布的《2018年世界贸易报告》显示,数字贸易显著降低了贸易成本,为世界贸易发展注入新动能、开辟了新空间,不仅为货物贸易提供了新的交易方式,更促进服务贸易便利化、催生了新的服务业态,物联网、人工智能、3D打印和区块链技术等都有可能深刻改变贸易模式、贸易主体和贸易对象。目前,全球服务贸易中有一半以上已经实现数字化,超过12%的跨境实物贸易通过数字化平台实现[1]。2014年,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在 《美国与全球经济中的数字贸易Ⅱ》对“数字贸易”解释为互联网和互联网技术在订购、生产以及递送产品和服务中发挥关键作用的国内商务和国际贸易活动[2],国内很多学者开始采用了这个概念。有数据显示,未来全球贸易的80%将会有中小企业贡献,而80%的商业都将以数字贸易的形式进行。宁波小微企业只有顺应数字化潮流,借力于数字贸易,才能寻求发展空间。而数量庞大的宁波小微企业发展将会成为宁波外贸高质量发展的强劲驱动力。

1、 数字贸易下宁波小微企业现状与环境分析

1.1 小微企业发展有潜力

截至2019年,宁波市共有小微企业31万家,占全市企业总数比例达97%,其产生的GDP占到全市GDP总额的60%以上,是全市经济发展的活力源泉和重要驱动力。全市小微企业实现增长值77亿多,同比增长53.2%,对全市经济贡献值为17%,同比增长4.3%。数字贸易逐渐成为宁波小微企业转型发展的助推器。2019年,宁波市跨境贸易进出口总额1282亿元,较去年同比增长17.2%,其中,进口增长41.6%,出口增长13.4%,规模再创历史新高,增速领先全省。整体上讲,宁波市小微企业在数量和种类上呈现出“数量多、种类杂”的特点,而在经济发展上又有“贡献足、潜力大、发展快”的特点。

1.2 电子商务发展有基础

数字贸易是在电子商务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宁波的电子商务发展基础较好。2019年,宁波市全年完成网络零售额 1934.5亿元,比上年增长20.1%。全年完成跨境电商进出口额1282.0亿元,增长17.2%。进口和出口额分别为206.1亿元和1075.9亿元,分别增长41.6%和13.4%[3]。宁波是全国首批跨境电商进口试点城市、第二批国家跨境电商综试区。宁波数字贸易港、易豹智能通关平台、“一带一路”全程国际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普洛斯宁波智慧物流园等项目提高了宁波跨境贸易效率和综合服务数字化水平。

1.3 信息技术设施有支持

依据《2019年浙江省数字经济发展报告》,宁波在百强数字经济城市中排名24。宁波基础建设得分在100分以上,城域网出口宽带遥遥领先,互联网普及率仅次于杭州,移动互联网普及率高,数字产业化得分80.4,但落后杭州的84.1分。宁波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用数字信息去进行生产、销售等行为,全市普及率超越杭州,登顶第一;人均电子商务销售额远远超越全省平均水平;社会数字化程度评分达102.7。2019年,宁波实现数字经济产业增加值为675.99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5.6%,较上年提高0.2%,城市数字经济指数中宁波以76.7分名列全国第八,比去年增加0.4分,位居全省第二,仅次于杭州,具备完善充足的数字贸易开展基础。

1.4 相关政策支持有保障

国家为了推进数字经济的发展,从大数据,人工智能,信息化建设等方面政策层层推出,与之相应的是省级层面和市级层面的政策呼应,政策更加细化而有针对性,根据国策数据显示,从2015年开始,在数字经济发展的国际层面政策30项,省级层面政策22项推出后,宁波国家在数字经济等方面出台了23项规定。2019年,宁波政府又发布了《实施“225”外贸双万亿行动方案》,根据60条行动方案,到2025年,跨境电商、数字贸易、服务贸易、优质商品进口、转口贸易分别达到2000亿元。同时,政府创建宁波市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聘任宁波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导师团,指导小微企业进行创业创新,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发展,并且开展小微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补助项目,财政专项经费补贴小微企业,科学完善体系助推小微企业创业创新。这些政策都为小微企业的数字贸易发展提供了动力。

2、 数字贸易下宁波小微企业发展的问题分析

2.1 专业人才少

高素质的数字贸易人才短缺已经成为宁波数字贸易行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高级人才缺乏且无法留用,纷纷跳槽到更大的企业平台。因为缺乏专业人才,小微企业无法成功转型升级,不能适应新兴经济业态的发展,企业数字化建设难以为继。2019年浙江省电子商务实现总收入30832亿元,比上年增长8.1%,数字贸易从业人员仅有60万人左右。2019年宁波成立专门培训数字贸易人才学院,采用“大数据+跨境电商”领域多层次的人才培养模式,学院将采取“政府引导、校企联动、社会力量主导”的方式培养数字贸易专业人才,但仍然无法满足该类人才的市场需求。虽然宁波当地高校近几年也设置了电子商务专业和跨境电子商务方向,但时间较短,学生的实战机会不多,还不能短时间满足企业的需求。

2.2 产品同质化

产品同质化的出现,主要是由于缺乏大量的专业人才资源,企业人员技术能力低,缺乏创新精神,并且企业缺乏知识产权意识。如在跨境进口电商中,产品的同质化主要体现为进口商品的同类性,企业经营产品品种单一,没有形成规模化,难以满足消费者多元需求[4]。同时容易产生价格战,竞争激烈,不能体现企业优势。宁波产品跨境电商产业链不够完整,许多企业都不注重产品的生产研发,商品采购主要靠厂销合作,工厂根据企业订单要求生产,或者由采购人员直接采购市场。这种不完善的采购方式无法有效避免产品质量不足、创新性不足等安全隐患。并且在宣传和销售渠道上,也都是传统形式为多,缺乏创新性,没有让人们耳目一新的创新点。

2.3 物流遇瓶颈

电子商务整体交易规模呈现稳步发展态势,这也进一步说明物流行业肩上的担子将越来越重。宁波小微企业在国际物流运输上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快速的互联网技术发展与相对滞后的物流产业发展之间的不协调、不匹配造成的,具体表现为配送的成本过高、速度过慢等等。很多小微企业订单多、仓库储存能力小,时效要求高多重因素叠加,而物流信息系统能力较弱。尤其是跨国物流,需要专业人员的同目标协作,这就要求物流人才具有丰富的从业经验,具有国际化协同项目能力,以及具有良好的空间配送能力。与国外完善的物流培训体系相比,宁波在物流和配送方面培训相对落后。目前宁波物流行业人员素质不高,不能满足电子商务对物流人才的需求,宁波市设置物流专业和课程的高等院校很少,职业技术学校也很少开通物流培训方面的课程,所以存在着较大的困难。

2.4 售后服务难

数字贸易涉及消费、购买、检验、物流、报关等多个环节,任何一个环节发现过错都会产生退换货等售后服务问题,這往往比传统贸易需要更多功夫,也大大增加运营成本,因此宁波部分小微企业在数字贸易的管理和运营上,对售后问题采取了“回避式”处理态度。即使小微企业积极处理了售后问题,时效性仍无法保证,低效率的处理依旧会导致消费者失去购买或再次购买的欲望。数字贸易的发生往往涉及多个国家和地区之间,不同国家对于售后的处理方式均不相同,不同国家地区间的礼仪习俗也不尽相同,售后方式的选择便困难起来。宁波现有的数字贸易平台起步较晚,不够成熟,有可能无法处理问题或成功率低,客户的满意度依旧会下降。

3、数字贸易下宁波小微企业发展对策分析

3.1 挖掘提升产品特色

首先,宁波小微企业可以争取创办自主品牌,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增强产品知名度。根据调查,目前社会的主要消费人群主要是八零九零后,他们已经成为消费的主力军。所以小微企业的生产必须依托需求,不断满足消费者和潜在消费者的喜好,使产品具备“有颜有才”。所以宁波小微企业可以选择导入本地优秀的设计公司,加大研发机制和制造企业的对接,加大与海外智力资源的对接,扩宽思路,开创各种创新产品的研发,生产出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全球化思维,提高小微企业产品生产的技术能力,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加强品牌价值。也可以加大与宁波本地高校合作,开展产学研对接项目,提高宁波高校学习实际动手和创作能力,赋予小微企业员工高等专业知识。逐步进行品牌聚合联名等,与国内外知名品牌联名,互利共赢,布局品牌全球化,逐步扩大国际市场。

3.2 提升网络营销能力

在数字贸易的大趋势下,宁波的小微企业必须不断提高网络营销能力。导入用户互动平台,可以依托目前流行网红社交平台,如利用微信公众号宣传企业和产品、邀请抖音千万级网红录制宣传产品的小视频,在新浪微博让明星宣传产品等,通过与用户的交流,改变小微企业与用户互相脱离的局面,也让企业更好的了解用户最真实最强烈的需求。加大抱团,推动小微企业在各个渠道的深度布局,依靠传统电商平台,淘宝、天猫、京东等几十个电商平台,联合宣传销售,增加产品曝光率。积极发展数字贸易垂直化平台,加强同行的信息交流和合作,建立企业官网门户,宣传和发展数字贸易。

3.3 优化供应链的管理

供应链是数字贸易发展重要的一个环节,宁波小微企业需要重视供应链管理理念的学习和运用,小微企业管理人员可以到宁波本地高校进行供应链相关理论的学习和实践,在数字贸易中实际践行和学习。也可以加强与企业供应商的合作,鼓励和引导合作企业战略性的创新。有条件的企业可以尝试海外仓的建设与管理。没有条件的企业,可以通过平台与消费者保持密切的联系,密切关注消费者的需求,随时将其需求反馈到相关的供应链系统,物流配送系统和客户服务系统等,提高对消费者需求的相应速度,增加消费者的体验感。

3.4 转变数字贸易思维

宁波小微企业要转变传统的贸易思维,从管理人员到普通员工,要有数字化的创新意识,把数字技术应用于生产,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物流配送等领域,培育理念创新,根据企业自身的条件分步骤,分领域进行企业数字化转型。丰富企业文化,建设学习型组织,关注国内外行业的最新动态,促进宁波小微企业实现国际化发展。充分利用国际交流机会,利用“一带一路”和中东欧国际展会为宁波小微企业宣传推广其优势技术、产品和服务,并且学习了解国际数字贸易新动态。

参考文献

[1] 马述忠,房超,梁银锋.数字贸易及其时代价值与研究展望[J].国际贸易问题,2019(02):176.

[2] 把握好数字贸易规则的主动权,中国贸易报,网络(http:// www.chinatrad)

[3] 2017年宁波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宁波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宁波调查队-《宁波日报》-2018-02-06

[4] 谢蓉.宁波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研究[J].现代商业,2017(36):31-32.

[5] 朱瑶.供应链优化管理视域下传统零售业营销策略探析[J].现代经济信息,2020(03):68-69.

作者简介:

谢行恒,宁波工程学院,讲师,硕士,国际贸易学;

覃诗琦,宁波工程学院,研究方向:国际贸易。

作者:谢行恒 覃诗琦

宁波国际服务贸易现状分析论文 篇2:

浙江省“海上丝路”服务贸易空间格局及新增长点培育

摘 要 浙江作为身处改革开放最前沿的经济大省,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布局的实施过程中,可以发挥自身独特的陆海一体优势,推进东西双向开放,实现双向融入,成为连接陆上与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大通道。在目前全国推行“一带一路”的热潮中,浙江完全可以在这场经济发展狂潮中依靠自己的优势,发展更好的贸易经济优势,增加服务贸易的竞争实力。本文分析了近年浙江海上丝路服务贸易的发展状况和比较优势,从产业和区域两个方面提出新增长点培育及其对策建议。

关键词 海上丝路 服务贸易 新增长点

Spatial Pattern of Service Trade and Cultivation of New Growth Point of Zhejiang "Maritime Silk Road"

HUANG Yechen, GU Quiyang, WANG Yonglong

(School of Finance and Trade, Ningbo Dahongying University, Ningbo, Zhejiang 315175)

0 引言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海上丝绸之路”)一般包括三条航线:[1]一是中国至东南亚航线,二是中国至南亚及波斯湾航线,三是中国至红海湾及印度洋西岸航线。可见,“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一个人口众多、腹地广阔的海洋经济区域。虽然沿线国家存在国情和制度差异,但大都属于发展中国家或新兴经济增长国家,是目前世界经济格局中具有极大增长潜力的重要区域(见表1)。

2013年中国对上述三条航线区域贸易额分别达到4200亿美元、2600亿美元、290亿美元,分别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16%、9%、2%,合计共占约27%,成为中国对外贸易重要增长区域(见表2)。

贸易畅通是“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重点和基础,也是连接其他方面的桥梁和纽带,可以说丝绸之路首先是贸易之路。我国对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贸易增长也寄予厚望,与东盟、印度等国提出了雄心勃勃的贸易增长目标,并积极扫除贸易发展壁垒。“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正成为中国新常态下建设新型開放经济和大贸易格局的重要战略构想。

1 中国海上丝路服务贸易现状分析

1.1 中国海上丝路服务贸易具有比较优势

浙江属于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位于“一带一路”和“长江流域经济带”两大国家战略交汇区域。改革开放35年来,浙江利用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开放经济政策优势、国际航运贸易及海洋文化人文历史优势,实现国民经济年均11%的高增长。浙江海上丝路贸易经济基础扎实,拥有良好的海上丝路贸易机制、平台。近年来,浙江与海上丝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经贸合作不断扩大,互联互通水平不断提升,人文交流日益频繁。在农业、能源、制造业、旅游、金融、科技、文化、教育等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入。

1.2 浙江海上丝路服务贸易增长相对快稳

浙江服务贸易发展主要呈现“快”和“稳”二个特点:

(1)服务贸易总量规模增长较快(见表3)。2013年浙江服务贸易总额和出口总额分别首次突破300亿美元和200亿美元。服务贸易占贸易总额比重有所提升。其中教育、金融、银行、专利、旅游、建筑等领域进出口比重持续扩大,占服务贸易总额31.28%,同比增加了6.81个百分点,服务外包出口更是首次超越旅游等传统服务出口领域成为服务贸易第一大出口领域,占到浙江省服务贸易出口的24.78%。[2]

(2)海上丝路服务贸易增长相对稳定。自2013年始,东盟即已成为浙江第三大贸易伙伴,海上丝路三条航线区域成为浙江服务贸易新兴增长区域。2013-2015年,浙江与上述三条航线区域国家(地区)双边服务贸易总额年均增长超过20%。2015年浙江与海上丝路国家(或地区)服务贸易总额已超100 亿美元,占浙江服务贸易总额的21%。

1.3 浙江海上丝路服务贸易存在结构非均衡

(1)浙江海上丝路服务贸易总量规模不足。浙江的服务贸易发展基础与上海、江苏等发达地区仍有差距。[3]浙江省的服务业数量比较少,传统服务部门在服务业中仍占较大比重,服务贸易总量规模占GDP、FDI比重相对较轻。[4]

(2)浙江海上丝路服务贸易结构性错配。浙江外贸多数是以货物贸易为主,服务贸易领域在产业化、市场化程度上有着比较低的配额。目前,浙江服务贸易仍处于逆差结构。[5]

(3)浙江海上丝路新兴服务贸易发展缓慢。目前,浙江服务贸易主要集中在教育、物流、旅游三个领域,新兴服务贸易发展缓慢,尤其在金融、银行、投资、保险、文化、教育等知识、技术密集型方向上仍处于相对落后,国际竞争实力也相对较弱。

2 浙江海上丝路服务贸易新增长点培育

2.1 产业新增长点培育

浙江作为中国“一带一路”战略核心区域,服务贸易领域基本涵盖了上述12大类及其产业分形。理论上说,浙江海上丝路服务贸易可形成126025(=18000)以上的“产业—国家对”(industry-country parts)贸易组合,这显然是一个相对巨大的贸易体量,但实际上,由于海上丝路部分节点国家经济规模、产业规模、市场规模限制以及地缘政治经济关系的影响,尚未建立或形成与浙江深度经济合作或贸易机制,因此某种意义上,这些国家或地区与浙江双边服务贸易,无论规模或内生性潜力而言仍相对有限。

目前,浙江海上丝路服务贸易的基本状况是:传统服务贸易具有良好基础和规模经济体量,但增长缓慢,边际潜力递减,主要集中于劳动或资本密集型服务贸易体系。新兴服务贸易基础较弱、体量不足,但增长较快,边际潜力递增,主要集中于知识或技术密集型服务贸易体系。根据日本经济学家小岛清贸易边际生产率理论,一国(或地区)贸易新增长点一般应定位于具有潜在增长性或边际潜力递增的分形贸易领域,因此,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内,浙江海上丝路服务贸易应注重生产性服务(如工程设计、城市规划、基础设施配套、设备租赁等)、科技服务(如计算机软件开发、大数据及数据库建设、通讯网络建设等)、教育、金融、文化、环境保护、海洋旅游等新增长点培育。[6]

2.2 区域新增长点培育

海上丝绸之路虽涉及众多国家和地區,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国家或地区与浙江经贸在关系中心性、关系结构、关系强度等方面并不完全一致性。有些国家传统经贸关系基础稳固,但有些国家经贸关系基础脆弱。因此,建立和开辟海上丝路服务贸易新格局,既要立足于已有稳固经贸关系基础的传统国家,更要兼顾新兴贸易国家。随着浙江省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的加速融合发展,我们面临着许多新的发展机遇。在新一轮的贸易发展中,特别是在国际贸易增长放缓,国内经济大力发展“稳中求进”大的背景下,浙江省更要培育和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浙江与世界各地区经济体的联系贸易联系成为我省服务贸易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本文根据浙江海上丝路服务贸易基础和潜力认为,在巩固和提升传统国家服务贸易的同时,应注重于开辟马来西亚、文莱、伊朗、伊拉克、科威特、索马里、坦桑利亚、莫桑比克等后发国家服务贸易市场。

2.3 人才新增长点培育

浙江海上丝路服务贸易经济基础扎实,拥有良好的海上丝路贸易机制与平台。近年来,宁波与丝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经贸合作不断扩大,互联互通水平不断提升,人文交流日益频繁。在农业、能源、制造业、旅游、科技、文化、教育等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入推进。我们要充分利用浙江省自身的地理位置优势,加强与地区各大应用型高校的合作,尝试建立定向培养制度。同时,依托重大科研、重点学科和科研基地、国际学术交流合作等项目,熟悉和培养国内外产业发展情况、具有创新精神、具有专业知识、具备熟练技能的各类服务贸易人才,注重领军型人才的培养。

3 结论及政策建议

3.1 优化产业结构

浙江海上丝路服务贸易应注重于生产性服务(如工程设计、城市规划、基础设施配套、设备租赁等)、科技服务(如计算机软件开发、大数据及数据库建设、通讯网络建设等)、教育、金融、文化、环境保护、海洋旅游等新兴服务贸易增长点培育。在巩固和提升传统国家服务贸易的同时,应注重于开辟马来西亚、文莱、伊朗、伊拉克、科威特、索马里、坦桑利亚、莫桑比克等后发国家服务贸易市场。

3.2 转变空间格局

充分发挥浙江“海上丝路”战略经贸合作先行区作用,加大对“海上丝路”国际贸易节点城市的建设投入力度。要充分发挥宁波保税优势,促进宁波现代化服务业实现集聚发展。要通过杭州、义乌、宁波、温州等节点城市的建设,带动“海上丝路”沿线地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逐步确立浙江“陆海统筹,东西互济”的战略性服务贸易空间格局。

3.3 培养专业人才

要加大力度,引进和培育高素质专业化的服务贸易人才,全面推进省内外高素质服务贸易人才培养方式的合作交流,学习引进全国乃至全球的先进服务业管理理念、技术和经验,加快浙江省服务贸易现代化进程。要大力发展浙江省现代服务贸易业龙头人才,制定详细的人才发展和培养计划,在各个领域引入新概念新思想新技术,造就一批具有高素质的创新性服务贸易人才。加快浙江现代服务贸易的快速发展和各类服务贸易人才的培训和发展,及其各类专业教育模式的形成,都应提上议程。大力进行人才培养,提高我省服务贸易专业技术人员素质,是加快浙江海上丝路服务贸易发展的重要途径。

基金项目:浙江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15JDN04)、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21613001005)

参考文献

[1] 陈万灵,何传添.海上丝绸之路的各方博弈及其经贸定位[J].改革,2014.3:74-82.

[2] 郦敏.从比较优势看浙江服务贸易竞争力[J].浙江经济,2007.23:56.

[3] 王文等.发挥浙江在一带一路国际贸易支点城市的重要作用[J].浙江经济,2015.13:27-29.

[4] 范明.浙江服务贸易比较优势测度及竞争战略研究——以浙江、上海比较测度指数为模型[J].生产力研究,2014.3:116-119.

[5] 育红.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贸易与经济增长动态关系分析[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2.10:21-27.

[6] 戴东生.“一带一路”海陆联运枢纽发展研究——以宁波为例[J].城市观察,2014.6:30-36.

作者:黄晔琛 顾秋阳 王永龙

宁波国际服务贸易现状分析论文 篇3:

中国服务贸易现状与发展策略

【摘 要】服务业即第三产业,作为一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得到各国的重视。西方发达国家更是把服务业作为其国民经济的新的增长点。我国服务贸易近几年来发展较快,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在贸易总量、结构、水平及贸易人才等方面仍处于明显劣势。本文就我国服务贸易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发展对策,进行了简单的阐述。

【关键词】服务贸易;需求—供给;策略

服务业是服务产品生产和经营的行业,主要是指农业、工业、建筑业以外的其他行业,一般意义上的服务业即第三产业---为生产和消费提供各种服务的部门。

服务贸易(Trade in service),又称劳务贸易,指国与国之间互相提供服务的经济交换活动。广义的服务贸易既包括有幸的活劳动,又包括服务提供者与使用者在没有直接接触下交易的无形活动,具体包括旅游、运输、金融、保险、通信邮电、建筑安装与承包工程、计算机与信息、专利与技术许可、咨询、教育、医疗保健、广告宣传、电影音像、个人劳务等。按照WTO于1994年签署的《服务贸易总协定》,服务贸易有四种提供方式:跨境交付、境外消费、商业存在和自然人流动。其中最近几年,服务业跨国公司海外的投资使服务贸易增长最快的几年。

现今,金融危机的硝烟已经远去,金融危机对各国经济的冲击,使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了服务贸易对于已过经济的重要性。而对于我国,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服务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由于长期以来对于服务业的不够重视,使得我国服务业的发展远落后于其他行业,也落后于欧美各国。

1 我国服务贸易的现状

1.1 总量规模小,占GDP总额的比率小

改革开放以来,尽管中国的服务贸易增长较快,从1982年到2006年的25年间中国服务贸易出口的增速为全球平均速度的两倍,但是中国服务贸易总量规模仍然较少,占GDP的比率也比较小。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2006年第三产业总值为84721.4亿元,占GDP的40.0%;2007年第三产业总值为103879.6亿元,占GDP的40.4%;2008年第三产业总值为120486.6亿元,占GDP的40.1%。而对于发达国家来说,第三产业一直是GDP的重要贡献力量,对美国来说其GDP的80%來自于第三产业,而印度的第三产业占GDP的比率也达到了50%。

1.2 服务贸易结构不合理,局限于传统服务业

我国的服务业的发展起步比较晚,最初的发展主要集中在旅游运输等传统行业。近几年,虽然我国服务业发展迅速,特别是运输、旅游等传统服务业,但这些行业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依存于货物贸易的,所以金融危机以来,服务贸易的萎缩比货物贸易更明显。21世纪以来随着金融服务等新兴服务业的产生与发展,各发达国家积极开拓其新兴服务业,在国内建立各种金融服务部门。但根据我国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我国的第三产业增值45%来自于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行业,10%来自金融业,11.4%来自房地产业;2008年我国的40%的第三产业增值来自于传统服务行业,金融业仅占到14%,房地产业仅占到10%,这些都说明了我国服务业内部结构的不合理。

1.3 服务行业吸引人才数量少

服务业一直都是吸引大量人才就业的行业,也被许多发达国家视为创造就业机会的领域,然而就相关统计数据表明,目前在我国从事服务行业人员的比率明显低于其他发达国家,如图1所示。

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发达国家国内60%以上的人员都就业于第三产业,而我国的就业人员中仅有31.5%是从事第三产业的。这样的差距也从另一个角度反映出来我国目前服务行业人才的缺乏和不足,这是造成我国服务业发展相对落后的一个原因。

1.4 服务贸易法律法规不健全,管理落后

目前国内关于服务贸易的法律框架不科学,体系不完备、立法层次低、数量少。目前调整国内服务贸易的法律主要是行业性法律,以及跨行业的调整企业组织和交易行为的法律, 缺乏具有统领全面功能的基本法。而立法技术滞后、专业性、技术性程度低, 表现为内容陈旧、不适合时代发展、缺乏可操作性。我国已有的立法政策参与严重, 有许多部门法律内容陈旧, 未能反映国际最新的立法趋势, 也不适合服务贸易发展的新特点。再次,某些方面法律冲突严重, 表现为内外不一、相互矛盾。不少立法对外国服务贸易提供者规定的权利义务明显与GATS 原则不符, 易招致“非歧视贸易”、“市场准入”等方面的质疑。最后是我国服务贸易法律调整的范围有限。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 绝大部分都是对商业存在这一服务提供方式进行规范, 对其他三种服务提供方式很少涉及, 甚至空白。这反映出了我国服务贸易法律调整范围的有限性。

1.5 服务模式落后,效率低下

从我国服务型企业现状来看,虽然近十年来,服务型企业不断创新,大量引进先进技术设施,学习发达国家发展模式,建立信息化网络平台,但是由于长期以来,我国服务业发展多注重“量”的增长,而忽视“质”的提高,从而导致了粗放型发展模式,管理水平相对落后,工作效率低下,不能对资源进行有效的利用;同时缺乏品牌意识,国际化水平不高,参与国际竞争能力不强等等。

2 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策略

2.1 积极妥善的开放服务市场,促进服务贸易总量的增长

科学制定一系列的政策,引导内陆各地逐步对外开放服务市场。学习国外的发展经验,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正确引进外资,协调产业政策,加强分类指导和企业监督,确保服务贸易的健康发展。各级政府要正确引导,鼓励有关服务行业的工作人员“走出去”,如劳务出口、对外工程承包等服务,直接面对国外的不需要流动的消费者,参与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巩固在国际服务市场上的地位。这样把“请进来”和“走出去”结合起来,科学有序地开放我过服务市场,促进服务贸易总量的增长。

2.2 积极开展服务贸易结构调整,促进新兴服务贸易产业的发展

我国服务贸易方面的比较优势在旅游、运输和对外承包工程等劳动密集型领域,但目前欧美各国都把新型服务贸易行业,作为各国经济新的发展方向。在这样大的发展背景下,我国也应该重新调整服务贸易的发展方向,在进一步发挥我国的比较优势的同时,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重点发展保险、电信、计算机信息服务等服务项目,逐步形成新的服务贸易产业结构,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2.3 加强企业与学校的联系,培养现代服务人才

由经济学需求-供给理论可知,服务业作为一个能够吸纳大量人才就业的行业,其对满足需要的人才的需要是很大的,至少现在是供不应求,所以学校应该加强和企业的沟通交流,了解社会需要,培养符合社会和企业的需要的人才。以各大高校现有的资源为基础,结合服务业的行业需求,加大对服务相关专业学生的培训力度,提高服务人员的整体素质,培养现代服务人才。

2.4 健全服务贸易法律法规,科学管理服务贸易

健全服务贸易法律法规必须以一体化和碎片化为原则。制定服务贸易基本法以构建我国服务贸易法律框架。加快行业性基本法的制定, 改变许多服务业领域尚缺乏基本法律, 偏重于以行政手段或各部门规章来调整的状态。制定或修改能够规范服务贸易中各行各业行为准则的法律法规, 加强对整个服务业的法律规范和保护。例如, 制定《国际服务贸易条例》、《来华服务人员法》、《开放行业法》、《服务质量法》等等。扩大服务贸易法律的调整范围, 分层次、有侧重地进行, 直至达到与GATS 规定的范围相一致。服务贸易立法的一蹴而就是不可行的,所以要保持服务贸易立法的前瞻性和渐进性,确保服务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2.5 积极开展服务贸易模式的转型,提高服务企业效率

积极学习发达国家服务模式,健全信息系统,建立服务供应链模式,提高服务业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促进服务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服务供应链模式是组织建立一个服务集成商,顾客将自己的需求直接传递给服务集成商,由服务集成商了解并分析顾客需求,并联系合适的服务供应商向顾客提供服务。服务供应链模式主要有顾客影响性、服务集成商的并行性、生产和消费的统一性及渠道简短性等特点。通过服务集成商将顾客和服务供应商联系起来,使整个服务过程转为顾客导向型模式,促进了服务质量的提高;完善的信息系统和简单的运营模式,提高了企业的工作效率。

总之,服务业即第三产业是一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各国经济新的增长点,也将是未来世界各国竞争的主要领域。而且对一国GDP、人才就业等都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相关数据说明了我国服务贸易存在的问题,特别是服务模式的落后,并针对各个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发展策略,主要是服务模式转型的问题,积极健全的信息系统,促进服务供应链模式的建立,提高服务企业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吸引更多的人才就业,从而促进服务贸易总量的发展,最终带来服务贸易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孔祥荣.服务贸易发展趋势与中国服务贸易发展对策研究.法制与社会.2009(3)

[2] 杨利娟.服务贸易发展的现状与对策研究.经济研究导刊.2009(2)

[3] 张琳.宫占奎.关于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思考.经济问题.2009(10)

[4] 钟宁波.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商业现代化.2009(4)

作者:吴 莉

上一篇:旅游购物与市场开发经济学论文下一篇:课堂教学反馈有关问题综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