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十年工作

2024-07-01

回顾十年工作(通用6篇)

篇1:回顾十年工作

十年磨一剑,霜刃今朝显

————实验高中十年德育工作总结

金秋十月的仙桃,花团锦簇,丹桂飘香。在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60年国庆的同时,我们满怀喜悦地迎来了仙桃实验高中的十年华诞。

十年时光,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短暂的一瞬,但是,十年的时间,可以历练一所学校。我们走过艰辛,走过辉煌,曾经在困境中追求突破,在璀璨中点亮斗志。回顾十年风雨历程,我们感慨万千:办学条件逐年改善,师资力量稳步提高,高考七战七捷,教学业绩引人瞩目。

回眸十年,卓然不凡。仙桃实验高中走过了脚踏实地、诲人不倦的十年,走过了孜孜以求、锲而不舍的十年。十年来,实验人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打造了实验高中昨日的辉煌;用知识和智慧,挺起了实验高中今日的脊梁;用博爱和文明,积淀了实验高中丰厚的底蕴;用豪情和壮志,书写了仙桃实验高中壮丽的篇章。真可谓:耕耘共收获一色,奋斗与成绩齐飞。

弹指十年,桃李芬芳。每一个心灵都有属于自己的梦想,每一个梦想都有属于自己的天空。实验高中是一片智慧的沃土,一座攀登的人梯,一盏不灭的烛灯,一个灿烂的星际。在这一片属于梦想的天空,用阳光和希望,为无数心灵托起飞翔的翅膀。多少学子从这里开始了人生的远航。十年璀璨,聚焦多少远眺的目光;十年雄视,生长无数奔放的诗行。

回首实验高中十年发展,学校坚持以“德育为首,教学为主,育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以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指针,以爱国主义教育为前提,以行为规范教育为核心,以安全教育法制教育为重点,以培养学生礼仪习惯、诚信习惯、勤俭习惯、健康习惯、卫生习惯、学习习惯为目的,打造平安校园、和谐校园,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健全德育网络。现向各位校友汇报学校德育工作:

一、树立“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的德育理念。

新时期背景下,需要我们树立新的德育理念,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以顺应新时期学生发展的特点。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我们首先确立“以德立校”的德育指导思想,积极树立“立人先立德”的管理方针,将德育工作摆在学校各项管理工作的首位。

二、构建德育体系,明确德育内容。

学校育人工作应该是全员参与,全方位全过程参与,努力形成“学生—家庭—学校—社会”的德育体系,做到时时育人,处处育人,事事育人。针对实验高中德育工作的特点,将德育内容建成有序的系列,形成学校、学生、社会之间和谐统一的新型教育关系。

认真贯彻《公民道德教育实施意见》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精神。全面贯彻“两全”方针,坚持德育为首,坚持五育并举,紧紧围绕“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这一办学目标,以构建和谐校园为载体,着力在求真、求实、求效下功夫。制定好德育工作计划,搭建

好德育工作平台,推进德育队伍建设,继续深化爱国主义教育、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论坛和德育创星教育活动,推进校园文化建设,规范班级管理,努力构建平安校园,不断探索德育工作特色,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推动学校德育工作再上新台阶。

三、加强德育队伍建设,为提升德育质量提供保障。

德育是一所学校生存的灵魂。一直以来学校切实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有效促进班主任队伍建设的科学化,规范化和专业化。学校围绕班务工作的特点、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学生学习情况等内容,强化班主任研究学生、服务学生的意识,增强班务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师德教育和业务培训,为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学校定期召开班主任工作例会、班主任经验交流会、主题班会观摩、德育论文交流会,加大对青年班主任培养的力度,努力使班主任队伍在相互学习中不断提高、不断走向成熟。

积极开展德育课程研究,提高德育科研水平。学校注重开展德育科研来指导学校德育工作,提高德育质量,学校德育处主办了德育刊物《德育之窗》,为学校德育工作积极营造德育科研氛围,交流先进的德育理念,为我校的德育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同时,学校还积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要求教师成为教育学生成人成才的示范,发挥“为人师表“的作用,着力打造教师德育队伍。并开展“塑师表,铸师魂”活动,大力推出师德高尚的优秀教师榜样,以激励广大教师追求卓越。

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建良好育人环境。

校园文化建设是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有效载体,也是培育人文精神的沃土,更是优化学校育人环境、实施德育的重要途径。在当前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过程中,创建与现代化教育设施相适应的校园文化更显尤为重要。让我校的优秀学生按照学校制定的各周主题,分别在隆重的升旗仪式上发表讲话,使教育性更强、教育效果更好更有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我校还营造优美的育人环境的校园文化,校园里随处可见名言警句,各项制度规定上墙,定期出好宣传展板、班级黑板报,突出“说好普通话,写好规范字”,并由专人负责检查、评比,并通报全校。组织学生建设好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努力形成一种主题鲜明,方向正确,内容丰富,形式活泼的班级文化。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以校园文化为载体,用传统文化教育,创建和谐校园。

五、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常抓法制安全教育。

呵护学生心灵,关爱学生成长。高中生青春勃发,风华正茂,自我意识和独立性大大增强。但由于他们心理尚未完全“断乳”、情感尚不稳定、学业竞争激烈,社会经验欠缺,极易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从而干扰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因此我们非常重视对青少年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非常重视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目前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学校教育工作的品牌和特色,以及展示我校德育的一个窗口。德育处通过整合学校安全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青春期教育等活动,分层次渐进式地开展生命教育,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生命,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处理与自我、他人、社会和自然的关系,学会欣赏生命、珍爱生命、学会寻求生命的真谛。以感恩教育和责任教

育为重点,精心组织开展各类主题教育和班团活动。坚持以预防为主的原则,常抓安全教育,防患于未然。

六、办好“家长学校”,完善家校联系网。

家校联系和沟通是德育中很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学校与家长的沟通,促进相互了解,加强配合,有效地整合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力量,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的健康的发展。通过家校沟通,让家长与学校共同分担教育学生、乃至管理学校的责任,使家长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因素。有效的整合家庭教育,有利于纠正家长们的错误教育方法,提高家长教育孩子的水平;也有利于让学校听取家长的建议,共商教育学生的大计。用“家校沟通”的模式使诸多教育因素形成合力,从而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把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实践作为实施德育的重要途径之一。

七、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我校积极响应阳光体育运动的号召,树立“每天运动1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健康理念,全面实施“阳光体育活动”,让全体师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太阳底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掀起全体师生健身运动的热潮。要求全体师生人人参与、个个争先,营造生龙活虎、生气勃勃的校园体育氛围,促进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终身发展,让“健康第一”,“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深入到我们每个人心中,用实际行动踊跃参加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在运动中领略体育的魅力,感受体育的美,体会运动的快乐。激发了学生的体育锻炼欲望,并为师生之间提供了更好的沟通交流的机会,巩固了良好的团队精神,利于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广大师生深深地体会到“拥有健康才能拥有明天、热爱锻炼就是热爱生命”,进一步树立了全民体育、天天锻炼、终身锻炼的意识,有力地促进我校体育工作,为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八、落实德育常规工作,加强行为规范教育。

一直以来,学校德育工作都把班集体建设及班级管理放在重要的位子,加大对班级工作的日常检查及考评的力度:每天检查教室、寝室清洁卫生、学生考勤、班级纪律,午休、晚就寝纪律、检查学生出操情况等,每周检查班团活动的组织,每月检查黑板报,每月评出“文明班级”、“文明寝室”。学生寝室管理落实责任人,每天检查寝室清洁卫生、内务整理,每天公布,每月总评。每天的行政值班、值日班主任深入检查到学生的教室清洁区的清洁,寝室的内务整理,晚就寝纪律。加强学生思想工作,用“谈心”的方式引导学生要“多说”。对重点学生要“常谈”“重点谈”。加强公共财产的保护与保管,并注意防盗。

各年级的德育主任积极倡导文明礼貌教育,注重学生的行为规范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田家炳先生曾指出:品德比学问更重要;《中小学教室职业道德规范》要求,教不是唯一的标准,不用一把尺子量学生。对学生的一言一行要加强教育引导,统一学生发饰、服装要求,积极推广普通话,使用文明用语,行为上不乱扔乱丢,乱写乱画,乱泼乱倒等。理智处理同学之间的纠纷,杜绝打架斗殴事件等。全面培养学生礼仪习惯、诚信习惯、勤俭习惯、学习习惯、健康卫生习惯。

九、加强阵地宣传,强化德育效应。

创建校园生活的和谐美,充分利用宣传栏和广播站宣传安全知识,举行安全知识讲座,做好防控工作。以学校为主阵地,重视网络健康教育,积极开展书画、演讲比赛、美术展评,唱歌、舞蹈等活动,并利用宣传栏,横幅、黑板报定期出刊,大力表彰好人好事。丰富健康的校园文化,以优美的校园环境陶冶学生道德情操。

十、大力开展主题活动,丰富德育内涵。

德育主题教育是依据社会需要和学生成长需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思想品德形成规律,在符合学生年龄心理特点及认知的基础上,引导教师设计丰富多彩的、富有教育意义的活动。我校德育主题活动的具体做法就是根据各年级学生的不同心理特点和认知基础来分别安排不同的主题活动。高一年级,侧重于“成人”教育,通过组织入学教育、军政训练、征文比赛、法制教育、演讲比赛、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广播操比赛、爱心捐助、孝雅活动、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文明行为达标等大型活动,全面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大力提升学生道德素质,让学生迈好高中的第一步。高二年级,立足“成才教育”开展辩论赛、歌咏比赛、演讲比赛、社会调查、爱心捐助、孝雅活动、黑板报展示、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基地活动、运动会等教育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挖掘学生潜能,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让学生走好青春的第一步。高三年级,围绕“成功”教育,请知名校友,著名学者来校讲座,举行心理健康讲座,成人宣誓仪式等活动,使学生树理想,明责任,走好迈向社会的关键一步。

平时长期把班会活动作为德育的精品工程来抓,讲究班会的多样性和生动性、自主性,让学生真正的成为班会的组织者、策划者、参与者,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教育,得到锻炼,走向成熟。

坚持以月份为单位开展德育活动,形成每月都有中心的德育活动。二月,行为规范教育月;三月,文明礼貌教育月;四月,集体主义教育月;五月,艺术素质教育月;六月,备考辅导教育月;九月,纪律教育月;十月,爱国主义教育月;十一月,法制教育月;十二月,心理健康教育月。让学生在活动中养成基本的道德品质和健康心理,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提高了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丰富了德育内涵。

风雨十年,悠悠情愫。我们不会忘记,各级党政部门和社会各界在十年风雨历程中对仙桃实验高中德育工作给予的大力支持和热情帮助;我们不会忘记,在仙桃实验高中这块沃土辛勤耕耘过的每一位教职员工;我们不会忘记,在实验高中留下青春印迹的每一位校友。

十年校庆,召唤着我们的传承与创新。让我们以十年校庆契机,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聚精会神抓质量、脚踏实地谋发展,把握现代教育发展的脉搏,以高标准推进素质教育,坚定不移地走创新发展之路,让每一个师生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谱写出实验高中新的壮丽乐章!

篇2:回顾十年工作

十年间,弹指一挥间,在这短暂的岁月中,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帮助下,伴随着“建设、改革、发展”的号角,泰山区房地产业已经有小到大,根深叶茂,发展成为泰山区重要产业,成为社会各界最可信赖的朋友。

回顾过去的十年,泰山区房地产创业着们始终八艰苦创业精神和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充分体现了“发展才是硬道理”和全面加快全区城乡建设事业的具体实践工作中,十年来,凭着对全区房地产业的执着追求,对泰城开放热土的由衷热爱,以满腔热忱、奋力拼搏、艰苦创业、默默耕耘,用辛勤的汗水和无私奉献在泰山脚下,汶水之滨筑起一座座巍峨的丰碑。十年来,坚持把解放思想,创新思维贯穿于城乡建设改革发展的全过程,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的战略部署,立足实际,明确提出“大力发展房地产业,加快推进农村城市化,城乡一体化,城市现代化进程”的总体发展思路,推动全区房地产业从无到有,有小变大,不断发展壮大,促进全区城乡建设有了很大的发展,城乡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居住条件得到有效改善。先后建起一座座高楼大厦,优美建筑,开发建设的一片片精品住宅小区和一幢幢精美的别墅住宅,把城乡装扮的十分秀丽,坚持深化改革,努力转变职能,努力优化产业结构,积极推进现代化企业制度建立。成功地将全区房地产企业从计划经济推进市场经济,保证了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

10年来,坚持致力于优化城市环境,创建城市品牌建设好泰城“蓝天、碧水、青山绿色家园”

篇3:回顾十年工作

从2004年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建院开始,该院就十分重视教师培训师的培养工作。这使得浦东教师培训师的队伍不断壮大和走向职业化,经历了一个从经验型的学科带头人兼职培训工作到一支专业型教师培训师队伍的发展过程。

®前期发展:基于经验的兼职教师培训者

1.基于经验的培训者

我院的培训部从2004年开始,着手探索教师培训的方式和方法。鉴于当时专业教师培训者比较缺乏,便采用从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之中遴选教师培训者的做法,要求这些优秀教师开设教师培训课程,承担教师培训任务。这些培训者的培训课程,在浦东新区的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中发挥了一定作用。但是,在对培训课程进行监管和培训绩效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骨干教师和部分学科带头人虽然在自己专业发展上比较成功,但缺乏相关的培训知识,无法担任教师培训者的角色,不具备开设一门培训课的专业能力,导致部分培训课质量不高。

2.专业培训技能不足的培训者

为了提高培训质量,培训部调整策略,专门制订了教师继续教育课程开发的指南,并引入专家前期把关,通过评审的方式筛选掉不合格的开课申请,并把

尽管如此,提高培训课程质量的关键——培训者的专业培训技能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因为这些培训者尽管在自己的教师专业发展上非常出色,但却不是专业的教师培训师,他们更多的是以自己的教学经验来设计和组织培训,而缺乏培训的专业工具和专业内容,在如何对别的教师进行培训上,不管是培训技能,还是必须具有的教师学知识,都有不同程度的缺陷。这些专业培训技能的不足就成了进一步提高教师培训质量的瓶颈。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另辟蹊径,在培训技能上进行专业训练,打造一支具有专业培训技能的教师培训师队伍。这支队伍需要用最先进的培训方式——从培训测试、培训需求调查、培训方式的运用、培训效果的检测来加以打造。

◎正在进行时:基于标准的专业教师培训师

为了打造一支真正具有专业培训技能的教师培训师队伍,我院启动了基于标准的专业培训师队伍建设工作,从基本理念、专业标准、评审与认定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设计和策划。

(一)基本理念

1.专业为主

作为教师培训课程的专业开发者、实施者、管理者和教师专业发展工作的咨询者、战略规划者,不同级别的教师培训师须具有相应的培训理论、培训知识、培训技能和教师学专业知识,通过具体的教师培训实践活动,为相关领域的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有效的培训支持和专业服务。

2.教师为本

培训活动以教师为主体,充分发挥和调动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针对教师职业发展不同阶段的特定培训需求确定培训内容;遵循培训行业和成人学习的特点,设计适恰的培训活动;以学校或区域教育的战略发展及教师队伍建设为出发点,开发培训课程,挖掘教师的专业发展潜力。

3.能力为重

教师培训师自身在相关学科教学领域必须具有较高的学术造诣和教学实践能力,能给参训教师做教学示范;能在教学实践上切实提高参训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有可检测的培训效应;能遵循教师专业发展规律,在培训实践中不断根据教师的需求及时调整培训方法、策略和技术。

4.终身学习

教师培训师必须具有与时俱进、持续发展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较强的学习能力,不断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养,学习先进的培训教育理论知识和技术,了解并借鉴国内外培训专业发展的新经验和新做法。

(二)开发研制《浦东新区教师培训师专业标准》

教师培训师是当下教师培训需求催生出的一个新职业,属于“新生事物”,需要有相关的标准,根据需要来遴选、培训相关的培训者。《浦东新区教师培训师专业标准》的编制从调研需求、征求意见开始,到文献检索,到大纲确定、文本写作,再到反馈和逐次修订,在培训部、浦东教发院、上海市、全国四个层级征求意见和论证,共经历一年时间,数易其稿。

《浦东新区教师培训师专业标准》对不同级别培训师的工作任务、工作内容和工作要求均提出了相关标准,包括5个领域的任务、15个模块的工作内容、50条基本要求。

1.5个领域

包括开发培训课程,实施培训教学,管理培训过程,提供培训咨询,确定培训战略。

2.15个模块(工作内容)

初级培训师,涉及运用合适的培训技术主持培训课程,运用合适的培训方法主持培训课程,进行教学实践示范演示。

中级培训师,涉及学员素质,确定培训需求,制订培训计划,编制培训教材。

高级培训师,涉及组织协调培训课程,评估培训绩效,审定培训课程,引领培训开发。

特级培训师,涉及提供培训咨询,建立与完善教师培训师队伍,规划培训战略,制定培训政策与制度。

3.专业职责和基本要求

《浦东新区教师培训师专业标准》中对中级培训师、高级培训师和特级培训师提出了明确的专业职责和42条依次递进的基本要求,详见下表。

(三)组织培训师评审与认定活动

我院组织相关专家,依据《浦东新区教师培训师专业标准》,设计培训原理解读、培训课程开发、培训课程主持、培训技能训练、培训组织管理等五个模块,对申报评审者进行“培训知识与技能”培训。培训结束后,考评合格者将获取相关证书,并能参加下一步初级、中级教师培训师任职资格考核。

初级、中级教师培训师任职资格的评审方式为笔试(闭卷)和培训技能考核相结合。我院组织培训专家,依据《浦东新区教师培训师专业标准》的要求,进行培训知识考核命题。参与考核者参加闭卷答题,合格者进入下一轮培训技能考核。培训技能考核分中学文科、中学理科、小学文科、小学理科、综合、学前教育六个组别,每个考场中有一名学科专家和一名培训专家,两位考官将根据考生对培训技术的运用情况,进行现场打分。笔试和培训技能考核均合格者将获得浦东新区初级或中级教师培训师任职资格。

高级、特级教师培训师任职资格的评审方式为审阅资料和面试答辩相结合。评审分中学文科、中学理科、小学文科、小学理科、综合、学前教育六个组别,每组有三名考官:学科教学专家两名和培训专家一名。评审中,由考官采用审阅资料和面试答辩相结合的方式对参与考核者进行综合评审。评审通过者,将获得浦东新区特级或高级教师培训师任职资格。

◎未来发展:为教师的专业幸福提供支撑

专业的教师培训有什么功用?浦东新区的理念是:教师培训工作要为教师的专业幸福提供支撑。建设一支系统的教师培训师队伍,不仅对参训教师,而且对区域、培训机构及培训师,都会发挥积极的作用。

1.对区域的效应

《浦东新区教师培训师专业标准》作为浦东新区教师培训师队伍建设的基本依据,将充分发挥引领和导向作用,形成培训师准入标准,严把培训师入口关, 形成培训师培养、聘任、考核、退出等管理制度,形成科学有效的培训师队伍管理和督导机制,科学有序地建立浦东新区基础教育培训师队伍。

如果把培训师资格认定和学科带头人评审制度结合起来,把从事相关教师培训工作作为评审学科带头人的必要条件,鼓励浦东新区优秀的教师群体最大程度地加入到教师培训工作中,利用他们的教学经验和学术水平为提升浦东新区整体教师专业化发展作出贡献,将有利于区域教育的发展。

2.对培训机构的效应

有关机构可以将《浦东新区教师培训师专业标准》作为培训师培养的主要依据,重视培训师的专业特点,完善培训师培养方案;重视培训师的教育教学实践,科学设置培训师教育课程,改革对培训师的教育教学方式;重视培训师职业道德教育,加强从事培训师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建立科学的培训师质量评价制度。

3.对培训师个人的效应

教师培训师可以将《浦东新区教师培训师专业标准》作为自身专业发展的基本依据,制订自我专业发展规划,爱岗敬业,增强专业发展自觉性;大胆开展培训实践,不断创新;积极进行自我评价,主动参加教师培训师的培训和自主研修,逐步提升自身的培训专业发展水平。※

篇4:回顾十年工作

一、发展轨迹:从规范管理走向改革创新

(一)两轮评估的时间进程

第一轮“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于2004年初在全国全面启动。水平评估的组织主要采用了由教育部相对集中统一的方式进行,到2009年基本结束。

第二轮“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的研制则始于2006年夏天,2008年教育部颁发了《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2009年,由教育部高等教育评估中心组织,分13期对全国高等职业院校的评估专家进行了培训,并全面实施评估。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的组织采用了以地方为主的方式,由各地制定实施细则并组织具体实施,到2013年接近尾声,已完成评估的院校接近80%,部分省份已全面完成评估任务。

(二)两轮评估的基本特征

两轮评估前后相连,既有连贯性,又有差异性。连贯性主要表现在:紧紧围绕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不同时期的特点开展评估工作。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是在世纪之交,国家提出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三改一补”方针后,一大批高等职业院校相继问世的背景下,提出的以规范管理为重点的评估。评估的主要依据是《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教高〔2000〕2号)。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是基于高等职业教育从层次向类型转变中,高等职业院校不断加强内涵建设,强化特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背景下,提出的以内涵建设为核心的评估。评估的主要依据是《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由于不同时期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要素不同,两轮评估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首先,评估方案实施的差异。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执行的是全国统一的评估方案,而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是在国家指导性方案的基本框架下,由各省根据本地的实际,制定实施细则并组织实施。其次,评价标准的差异。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按照不同等级的统一标准进行评价,而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根据各评估学校自己设定的发展目标,结合评估指标进行评价。第三,专家组成的差异。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主要在教育部门内部进行,而人才培养工作评估除教育部门专家外,还有行业企业专家参与。第四,评估方式的差异。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主要采用查阅资料、实地考察、专题汇报、核对数据、听课、召开座谈会、专题研讨会、技能抽测、问卷调查等方式,而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主要采用平台预审、实地考察、专题汇报、深度访谈、专业剖析、诊断开方等方式。第五,考量基础的差异。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的考量基础主要是学校的自评材料和大量的佐证材料,而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的考量基础主要是学校的自评材料和状态数据采集平台。第六,评估结论的差异。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分“优、良、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而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不分等级,只有“通过”与“暂缓通过”。

从两轮评估的发展轨迹可以看出,高等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正在由统一要求、统一尺度、规范管理逐渐向深化改革、支持创新,促进高职教育向类型化、个性化、特色化发展的方向转变。

二、积极作用:促进建设,助推发展

两轮评估对特定历史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都发挥了较好的积极作用。

(一)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的积极作用

1.引导举办者加大对高等职业院校的投入力度,改善了学校基本办学条件。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速,高等院校连续数年扩大招生,新建不久而原本办学基础比较薄弱的高等职业院校面临着巨大的考验。绝大多数高等职业院校因经费投入不足,教学资源进一步稀释。水平评估针对这一现象,将办学基本条件作为评估的重要指标,引起了举办者的广泛关注和重视,许多学校易地新建,一大批高教园区应运而生,有效地促进了高等职业院校办学条件的改善。

2.引导高等职业院校规范办学行为,促进了学校的规范管理和健康发展。高等职业院校绝大多数是从中职学校升格而成,学校办学条件差,管理基础薄弱,对高等职业教育这一新领域的认识滞后,成为影响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组织水平评估,各院校认真学习和领会了《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教高〔2000〕2号)的精神,对什么是高等职业教育、如何办好高等职业教育在认识上有了提高,从而不断规范管理,促进了健康发展。

3.引导教育行政部门和院校加强对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视,保证了人才培养质量。面对高等教育连年扩大招生和高等职业院校办学规模的急剧膨胀,教育行政部门和院校领导最关心的是“容纳”,把主要精力投到了基本建设,忽视了对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视。通过水平评估,加上教育部及时推出的教学改革、精品课程、教学团队、基地建设等项目的引领,引导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职业院校确立教学的中心地位,把人才培养工作作为高等职业院校的核心工作,有效地保证了人才培养质量。

4.引导社会关注高等职业教育,提高了高等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同度。由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时间不长,加上绝大多数院校是由中职升格而成,规模小,办学条件简陋,因此,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关注度不高,许多人把“高职”与“职高”混为一谈。通过水平评估和扩大招生,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条件改善了,规模扩大了,社会各界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认同度也有了明显提升,尤其是东部一些较发达的省份,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认同度更高。

(二)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的积极作用

1.引导高等职业院校注重内涵建设、注重改革创新,其综合实力与社会影响力明显提高。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的指标体系紧紧围绕高等职业教育进入转型发展这一重要时期,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为切入点,以专业、课程、师资、基地、管理和社会评价为重点,促进了高等职业院校的内涵建设。许多学校在校企合作中互利双赢,学校的综合实力得到了增强,社会影响力有了明显提高,已经成为促进区域产业转型发展的不可替代的中坚力量。

2.发挥多元主体的作用,平等交流,改变了学校对评估工作的态度,变“要我评”为“我要评”。在评估方式中,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坚持教育行政部门、评估专家和学校在评估中的多元主体地位,以学校现有的发展水平和发展目标为出发点,平等交流,互相探讨,改变了水平评估中评估专家居高临下的做法。许多学校在评估中,从领导到一般教师心态平和,愿意讲真话、讲实话,使评估专家能够了解到真实情况,做出正确诊断。通过评估,学校普遍认为从中得到了启发,为今后工作理清了思路,一批国家示范和骨干院校,尽管建设任务十分繁重,也纷纷向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求参加评估,促进示范和骨干院校建设。

3.建立了状态数据采集平台,为强化教育行政部门的宏观管理和学校内部的日常管理发挥了积极作用。建立状态数据采集平台,是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的一大亮点。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各地对建好、用好状态数据采集平台十分重视,不仅把状态数据采集平台作为评估的重要数据来源,更把它作为建立质量保障长效机制的重要措施。广东、江苏等省还在教育部单机版采集平台的基础上,根据本省的实际,开发研制了网络版,使数据采集更加原始、真实;浙江省连续六年坚持做好全省高职院校的状态数据分析,并要求学校在上报状态数据采集平台时,递交学校状态数据分析报告,在质量工程和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业绩考核中广泛应用,为政府和学校提高决策的科学化、实现管理的精细化提供了有效的帮助。

4.吸收了行业、企业专家的参与,体现了行业企业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指导作用。在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的专家组成中,评估方案明确要求必须有行业、企业专家参与。各地在具体实施中,都安排了行业、企业专家,他们在评估中能按照产业转型和企业发展的需要,结合职业成长的规律,对学校的人才培养工作提出更具体、更符合实际的意见与建议,对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发挥了较好的指导作用。

三、主要问题:面上为主,教育部门内部为主

从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的实践来看,发挥的积极作用是主要的,但问题也较为明显。一是评估结论分等级,导致学校之间盲目攀比,忽视了对自身存在问题及原因的深入分析、整改;二是评估方式上过分量化,导致评估专家把主要精力放在数据的核实与考量上,忽视了对学校人才培养工作全面、深入的诊断、分析;三是评估方法上以静为主,导致学校把主要精力放在大量佐证材料的整理上,甚至做假,忽视了对人才培养工作的全面总结。

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在认真总结水平评估的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做了较大的改革,通过五年的实践,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一是评估的重心主要在学校层面上,对内涵建设的引导深入到专业、课程层面不够,导致评估结果的好差与学校领导相关,不利于有效发挥专业主任、一线教师的积极性;二是状态数据的采集还处于填报之中,源头采集、实时采集以及在日常管理中充分发挥状态数据的作用还存在着严重的不足;三是行业企业专家虽然参与了评估,但用教育部门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式进行评估,其作用的发挥还非常有限。

四、趋势预测:重心下移,多元参与

(一)高等职业教育新一轮发展的背景分析

首先,经济社会发展促使高等职业教育的战略地位更加突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我国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重要的战略任务。完成这一战略任务,需要高等职业教育加快劳动者知识更新、理念创新和技能提升,释放人才红利,培养更多更好的技术技能人才,完善人力资源结构。因此,高等职业教育的战略地位会更加突出。其次,全面深化改革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和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确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是我国一项重大战略决策。要实现这一目标,要求高等职业院校把改革创新置于深化改革的大局之中,不断完善内部治理结构,优化育人环境,提高管理的精细化水平,走创新发展的道路。第三,产业转型升级对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转变生产方式,促进技术进步,产业转型升级已经到了关键时期。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标准的不断涌现,要求高等职业院校以办学模式和培养模式改革为重点,加快完善行业、企业等社会力量深度参与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体制机制。第四,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要求高等职业院校加快信息化建设。大数据正强有力地推动着决策科学化、管理精细化的进程,推动着网络资源和网络课程的开发利用,为满足学习者个性化学习需要提供了条件保障,迫使高等职业院校加快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二)高等职业教育自身改革发展的主要任务

前不久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和李克强总理的重要讲话,以及《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为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改革发展的主要任务是:

1.构建现代职教体系。建立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普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国家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创新型国家的一项艰巨任务,也是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它必将成为高等职业教育今后改革发展的重要内容。

2.注重类型特色发展。与普通教育相比,职业教育是一种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更为直接,与产业、企业发展融为一体,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教育。要使职业教育真正成为我国教育体系中新的教育类型,就必须从人才培养模式、途径、方式,以及具体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等各个方面彰显特色,体现不可替代性。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为高等职业教育的类型特色发展做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与实践,但将这些成功经验全面系统地贯彻落实并不断完善,还需要长期、艰苦的努力。

3.深化关键要素改革。如果说前一时期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主要是突破了重点领域的瓶颈,那么,接下来的改革必然会向这些重点领域的关键要素延伸和深化,包括改革高等职业院校招生考试制度;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更好地落实到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适应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更加科学地设计和制定人才培养目标与专业标准;采用现代信息技术,进一步完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根据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要求,不断创新和完善实践教学环境与条件;探索教师专业发展规律,提升教师的执教能力和“双师”素质;强化状态数据的开发和利用,着力提高决策科学化、管理精细化水平;强化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促进人才培养的有序、高效等。

4.拓展教育服务领域。在坚持培养与培训并举的基础上,着力推进为企业提供更好的技术服务,包括技术开发、技术咨询;积极推进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实施终身教育。

5.强化国际合作交流。积极鼓励参与国际先进职业教育标准的研究与制定;开展与世界各国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方面的合作与交流,扩大吸收国外留学生来华学习,派遣、输送更多的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到国外工作。

(三)新一轮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的趋势分析

根据高等职业教育在新形势下面临的发展背景和主要任务,高等职业教育新一轮的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将会吸取前两轮评估的经验与教训,在改革中发展,在传承中创新。

1.评估重心将会从学校层面向专业层面下移。专业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龙头,是学校建设的关键,也是学校真正的“家底”。前两轮评估,虽然在评估指标体系中把专业作为评估的主要内容之一,但在具体评估过程中,由于缺乏与其他学校同类专业的比较,仅是在本校设置的专业内短中取长,好中取优;同时,由于评估内容宽泛,用于专业评估的时间不足,对专业的剖析不够透彻,评价不够准确,因此对被评学校,特别是专业主任和教师的触动力度不大。新一轮评估将会在评估体系中,专门制订专业评估方案,实施分类评估,并将评估结果进行排序,引导一线教师更加重视专业建设,激发内在的建设动力。

2.评估主体将会从教育内部向行业企业拓展。高等职业院校的专业对接着当地的产业、行业与企业。专业建设的好差,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行业、企业和用人单位最有发言权。因此在新一轮专业评估中,将会更加重视行业、企业作用的发挥,用行业、企业的用人标准来评判学校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引导高等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工作更具有针对性,更好地满足行业、企业和用人单位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

3.信息采集将会从定时采集向常态采集发展。评价判断的依据是信息。自从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推出状态数据采集平台以来,由于采用一年一报的方式,绝大多数院校只是定时采集,很难保证数据的源头采集和真实准确。新一轮评估将会采用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改进数据采集工作,为状态数据的常态采集、确保数据的真实有效提供技术保障。

篇5:新兴县水务工作十年回顾

新兴县水务工作十年回顾2007-12-07 09:52:36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新兴县水务工作十年回顾新兴县水务工作十年回顾(2)新兴县水务工作十年回顾(3)抓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开创水务工作新局面

——新兴县水务工作十年回顾

新兴县水务局是新兴县人民政府主管水行政的职能部门,现辖事业单位个,其中副科建制个即合河水库管理处、北峰山水库管理处、共成水库管理处、供水工程管理处;股级建制个即大湾水利水电工程管理处、附城河堤管理所、水土保持监督站、灌溉试验站。

十年来,新兴县水务局在中共新兴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坚持人水和谐的新时期治水理念,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水利之路,开创水务一体化、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与管理、水资源管理与保护、水行政管理、防汛抗旱、水土保持等方面工作新局面,为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提高城乡人民生活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水务工作也得到上级有关部门的高度评价和肯定,近年,新兴县水务局及其业务工作先后获得:中国水电农村电气化先进县、全国水利水电工作先进集体、省水利水电工程白蚁防治先进单位、省水政工作先进单位、省普及水法先进单位、省水政水资源工作先进单位、省江河整治先进单位、省水利水电先进县二等奖、省水利系统文明单位等荣誉。

十年奋战,成效显著。新兴县水务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取得了如下成绩:

一、沿江堤路旧貌换新颜。由新兴县水务局牵头实施的新兴县城市防洪工程筹建于年,年编写可行性研究报告,年正式申报立项,经有关部门批准,县城防洪工程一期工程已于年下半年正式动工兴建,至年月已完成堤围加固公里,同步抓好城市防洪工程环境建设。当前正在以实施省“十项民心工程”为载体,以实施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为契机,继续抓好县城防洪工程一期未完成项目的施工及二期工程的设计、报审等前期工作。县城防洪一期工程已完成的项目取得了明显的社会、生态效益。一是县城防洪能力大大提高。经加高加固后的公里县城防洪堤防洪标准已从以前的不设防或不足年一遇标准提高到了年一遇标准。大大提高了县城防灾减灾能力,有效抵御洪水,初步解决县城水安全问题。二是县城环境面貌焕然一新。经加固、整治后的新兴江水面宽阔,干净清澈;两岸河堤犹如苍龙横卧、屹立县城,堤路一体,宏伟壮观。每当夜幕降临时,堤岸灯光如繁星点点,璀灿夺目,令人心旷神怡,成为新兴县城的一道亮丽的风景及市民休闲的好去处。三是增强投

资者信心,促进工业发展和城区繁荣。由于堤围防洪标准的提高,周边环境的改善,大大增强了投资者的信心,吸引了不少外商投资。当前,已在河堤两岸建成了“万事泰”、“欧亚”等不锈钢制品基地和“翔顺花园”、东昇花苑等商住区,有力地促进全县工业发展和城区繁荣。

二、水库除险加固成绩显著。我县共有中型水库宗,小型水库宗,其中小

(一)型水库宗,小

(二)型水库宗。经近年来的除险加固和达标建设,宗中型水库均能正常运行,实现了办公、住宿楼房化,路面硬底化,库区周围环境园林化,当前正在抓好合河水库的改建工程建设。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作也取得了良好的成绩。自年月实施省人大小型水库议案工作以来,我县已完成了宗议案工程的除险加固任务,排除了险情,有效地提高水库效益,增强抗旱能力,增加发电量,使下游群众安居乐业。同时库区面貌焕然一新,成为乡村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和城镇居民休闲的好去处。

三、小水电发展迅速。新兴县充分利用水力资源,大力开发小水电,特别是开发以合河水库电站为龙头的个梯级电站,大大推动了全县小水电的发展。全县可利用的水力资源.万千瓦,至年底,全县共建成小水电站宗,总装机容量约.万千瓦(属于梯级电站宗共.万千瓦)。全县乡镇通电率为,村通电率,户通电率.。

四、人畜饮水工程建设初见成效。十年来,新兴县利用水库水质良好,产水量丰富,靠近城镇、村庄的有利条件,充分发挥水库水资源效益,先后建成办表水库、龙泉水库、五二水库等宗水库供水工程,解决.万人的生产生活用水。使部分农村居民告别了靠挑河溪水来饮用的历史,初步实现农村居民用上自来水的梦想。当前正在抓好县城水源扩建工程——大坞水库供水工程建设,为县城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未来五年继续抓好农村饮水工程建设,计划年前将完成如下项目:一是抓好乡镇扩网的宗农村饮水工程建设。二是新建引水库水供

水的宗。三是新建引山溪水供水的宗。全面解决全县农村饮水困难和安全问题,使全县农民都能用上自来水,告别饮水难、饮水脏的日子。

五、依法治水步入了轨道。年来,随着《水法》、《水土保持法》、《防洪法》、《水污染防治法》为核心和水利法制体系,《取水许可制度实施办法》、《水土保持实施条例》、《水利产业政策》等一系列政策法规的相继出台,我县依法治水、管水有了法规保障,水行政管理逐步走上了依法治水的轨道。根据《水法》规定,县水务局依法保护河道水域、水工程;对水资源的管理实行“五统一”,即统一规划、统一高度、统一发放取水许可证

篇6:回顾十年工作

高文

让农民都能喝上干净水

农村饮水安全是一项重大民生工程,事关亿万农村居民的基本生存权利,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内容,农民群众最关心、最期盼,与农民的切身利益联系最直接。

2005年我国启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以来,全国累计建成集中供水工程37万多处、分散供水工程130多万处,解决了4.1亿农村居民和3200多万农村学校师生的饮水安全问题,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受益人口比例由2005年的40%提高到2013年的73%。

政策到位措施得力,有效解决饮水安全问题

为有效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自2000年以来,我国先后编制了3个阶段的饮水工程建设“五年规划”,在解决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的同时,同步解决农村学校和国有农林场的饮水安全问题。

“十二五”以来,投资力度进一步加大,建设步伐不断加快,投资和建设标准也有了提高。2011~2013年,3年共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总投资1067亿元,其中中央投资707亿元,解决了1.88亿农村居民和2618万农村学校师生的饮水安全问题,占《规划》农村居民和师生的63%。2014年又

下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中央投资240亿元,可解决6000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到2015年,纳入《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二五”规划》的2.98亿农村居民和4152万农村学校师生饮水安全问题将全部得到解决。

近几年为了建立农村安全饮水的长效机制,各地积极探索,进一步深化农村供水管理体制改革,推行供水总站、自来水厂、股份制公司等多种形式的企业化、专业化管理形式,对小型供水工程推行用水户协会承包等方式,明晰工程产权、落实管理主体和管护责任,合理确定供水价格,加强人员培训。

积极推广以县为单元建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机构、水质检测中心和工程维修养护基金的“三项”机制,全国已有80%的县成立了县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机构,81%的县建立了县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检测监测机构,38%的县建立了县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维修养护基金,促进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良性运行。

要让所有农村居民都能喝上干净水

“为实现国务院提出的今年再解决6000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经过今明两年努力,要让所有农村居民都能喝上干净的水的目标,确保‘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顺利完成,相关部门将着力抓好以下5个方面的工作。”水利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继续加大督导检查力度。进一步完善督导检查机制,形成抓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的强大压力和动力,督促各地进一步完善水质监测检测、运行管护等关键环节,确保今明两年饮水安全目标实现,确保工程正常发挥效益。

——督促各地及时足额落实资金。采取管理信息系统跟踪预警、督导检查反馈、工作动态通报等措施,督促各地通过加大财政投入和拓宽市场融资渠道,及时足额落实地方建设资金,保证工程建设进度。

——进一步强化水源保护和水质保障。在完善前期、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加快推进水质检测能力建设,促进各地进一步提高水质合格率。

——加快创新工程良性运行机制。加快研究和完善水价形成机制。将中西部地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维护管理费用纳入中央统筹农田水利建设资金补贴范围,促进各地落实好工程运行管理经费。

——认真谋划“十三五”农村饮水提质升级改造工作。组织开展“十三五”农村饮水提质增效升级前期准备工作,通过工程配套、改造、升级、联网等方式,进一步提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供水保证率和水质合格率,全面保障农村供水。“十三五”基本建立全流程的农村饮水安全保障体系“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实施以来,各级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农村供水水质标准不断提高,农村供水保障水平稳步提升,但由于我国各地自然经济条件差异较大,农村饮水安全仍然面临一些挑战。一是由于前些年各地普遍采取先易后难的办法,剩余人口多数处于自然条件差、人口居住分散、工程建设成本高的地区,建设难度要远超以往。二是农村供水工程规模相对较小、供水成本高、水价不到位,难以实现专业化管理,建立工程良性运行机制难度大。三是农村饮用水水源类型复杂,规模小、分布广,水源地保护难度大。四是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技术和管理力量薄弱,工程专业化管理程度不高。五是由于水质污染、水源条件变化、原工程建设标准低,有的地方还新出现了饮水不安全人口。”水利部农村饮水安全办公室负责人说。

上一篇:奥数三年级找规律下一篇:2015年上半年小学家庭教育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