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生个案调查报告

2024-06-20

初中学生个案调查报告(精选6篇)

篇1:初中学生个案调查报告

农村初中学生成长个案分析

苍溪县石马镇初级中学校 白毅

一、相关背景:

学校简介:我校创建于1972年,地处苍溪边陲,位于苍(溪)、旺(苍)、南(江)、巴(中)四县交界处,素有苍溪“西藏”之称。学校占地13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10000余平方米,教学班19个,教职工59人,学生1300余人。班级简介:本人从参加工作以来一直担任学校的班主任工作,已经带过3届毕业班,今年担任的是10级4班班主任。本年级共7个教学班,我班有69名学生,30名学生是独生子女,52名学生是留守学生,18名学生家在场镇,10名学生从外地转入(原随父母在江、浙等地农民工学校读书),在这些孩子身上都或多或少的显露出较多的任性、娇气、霸道和行为习惯差。怎样把这些懵懂无邪的少年转化为懂得守纪律、学文化的初中生,我心里不断的思索着。几年来我认真抓好班级的各项工作,在各位科任老师的共同协助及家长的配合下,班上的学生有了较大的变化,学生在各方面的进步令家长满意,同时也使我们老师感到欣慰。

在此我对现在所带班级3年来个别同学的点滴成长进行小结

二、个别学生成长节选:

王新云(男):

自然情况:留守学生之一,同时也是独生子女,2008秋转入我班,性格倔强、偏激、固执;缺乏自制力,责任感淡薄;处事情绪化,易冲动。遇事不冷静,有逆反心理,虚荣心较强;有依赖和惰性心理,聪明但不爱多动脑;经常上网。

主要原因:是由于父母常年外出打工,和爷爷奶奶生活.培养方法和实施过程(行为教育和责任教育)1.家庭教育为主

根据王新云的实际情况,我认为他的本质是好的,人很聪明,如果与家长配合共同对他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和帮助,他一定会变得更好。于是我与其父母取得联系,让他们勤与孩子打电话进行亲情交流沟通。并让他的爷爷奶奶一定要改变对孩子的教育态度、方式和方法,与老师更好的配合,严格管教孩子。

2.爱心教育为辅

王新云他常犯错误,出问题的方面,我则耐心指导,认真帮助他分析错误原因,让他自己找出错误所在,经常找他谈心。同时,用爱心去关怀爱护,用爱心去严格要求,用真心去换取他的信任,使他真正理解教师对他的关心和爱护,有利于形成他良好的行为规范。

3.责任教育为巩固 针对王新云惰性强的缺点,激发他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热情,对自己所做的事负责,于是我安排他做生活委员的助手,并对他认真工作,就给予鼓励和表扬,后来,他主动提出担任本班纪律委员一职,直到现在工作一直很优秀,2009年秋还被评为优秀学生干部

教育效果:

经过近两年的了解及教育,王新云有了一定的进步,正如人的性格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一样,它具有稳定的特点,要彻底改变是要经过长时间的努力。现在,王新云对教师尊重,学习目的有了明确的认识,能坚持上满上好各门课程,成绩逐步提高。不再上网.他对生活也满怀信心,情绪较稳定,冲动事件逐渐减少,任性、固执得以缓解,办事能有目的性,逆反心理在减弱,他现在仍缺乏刻苦学习的精神,对较难的问题易放弃,缺乏坚强的毅力,抗挫折能力较弱,对于他今后的教育仍是长期的,我希望他会成为坚强、有知识的身心健康的人才

许樱凡(女):

自然情况:留守学生,同时也是独生子女,2009春转入我班,性格内向但很要强、不善言谈,学习兴趣不浓。有孤僻的心理倾向,与同学交往困难,但家长对该学生的成长十分的关注。

主要原因:是由于父母常年外出打工,一直在外地民工学校就读 培养方法和实施过程(学习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1.联系家长,了解其以前学习生活情况

通过家访得知,在家读完小学3年级后就一直跟父母到外地读书,在外地读书都是在民工学校,并有2次转学的经历。转入我校的原因就是在小学成绩还不错,到初二只能勉强及格,在春节回家过年时听说我校教育质量不错,所以转入我校。

2.学习兴趣的培养

培养学习兴趣,首先要得到学生的信任,努力她的优点,并及时鼓励。学生会有很强的自卑感,老师能及时发现他的闪光点,及时鼓励。她就可以崇拜你、信任你(在她身上我成功了)。然后找她谈话,指出某学科的学习结果是什么,为什么要学习该学科。最终目标是什么。并告诉她学习过程多半都是要经过长期艰苦努力的,这种艰巨性往往让人望而却步,来激发她的学习兴趣,同时介绍各个学科的学习方法,例如,记外语单词和语法规则,常常是枯躁无味的,但可以边记忆边大声的朗读出来,这样就可以牢牢地记住单词了。记住以后,会给听、说、读、写、译等技能的培养带来很大的帮助,而且考试中也会得高分。

3.加强感恩教育

感恩教育我主要以真心交谈为主,学会“感恩”,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尤其重要。因为,现在的孩子都是家庭的中心,他们心中只有自己,没有别人。要让他们学会“感恩”,其实就是让他们学会懂得尊重他人。当孩子们感谢他人的善行时,第一反应常常是今后自己也应该这样做,这就给孩子一种行为上的暗示,让他们从小知道爱别人、帮助别人。学会感恩,先要学会知恩,要理解父母的养育之恩,师长的教诲之恩,朋友的帮助之恩。西方的感恩节就是要教化人们学会感恩。让孩子学会感恩,关键是通过家庭、学校的教育,让孩子学会知恩、感恩。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以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个生命,尊重每一份平凡的普通的劳动,也更加尊重自己。只有知道感恩的人,他的一生才会少了许多怨天尤人的不平。

教育效果:

经过一年多的教育,现在,她可以很好的跟同学、老师相处,老师都说她是一个听话、懂事的好学生;可以高标准、高质量的完成作业;积极参加学校和班级的各项活动;学习成绩直线上升从刚到我校的每科只能及格到现在科科全优,当然这里也有所有科任老师的辛勤和她自身坚持不懈的努力。

李林和(男):

自然情况:独生子女,父母都是教师。家庭条件较好,有自己的爱好,在教室沉默寡言,课外活泼开朗。对学习兴趣不高,注意力不集中,非常爱开小差,做事很马虎,但是很聪明,年龄较小。

主要原因:年龄较小、家庭条件比较优越

培养方法和实施过程(习惯养成教育和兴趣培养教育)1.联系家长给孩子一个习惯养成的良好的空间

习惯培养具有随机性,必须注意“家庭与学校,拧成一股绳”。习惯培养具有长期性,必须坚持“反复抓,抓反复”。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绝非一日之功,需要反复进行训练。在与家长交流的过程中,家长在这方面也有所教育,只是抓的时间不够长,抓的力度不够大。于是我们在一起制定如下方案:

⑴、做事马虎往往是缺乏计划性和责任感,于是我们就设一张作息时间表格,将每周孩子作息和必须要做的主要事情,完成时间、完成结果等分别标出来,做好了打对,完成质量可以用一般、很棒、非常棒来表示。如果他不良习惯转变了,家长应该适当给予鼓励,可以将表扬、鼓励的话,写成字条,贴在孩子的房门、铅笔盒或者冰箱上。

⑵、当发现孩子漏做习题,忘带作业本等类似情况的时候,家长看在眼里不要急在脸上。然后以“旁敲侧击”给暗示,若暗示几遍孩子都没有反应的话,不妨就这样放他走,等到孩子自己发现、挨老师批评了才告诉他:其实你已经尽力提醒了,他要为自己的失误负责任。多几次的自食其果“条件反射”的刺激,孩子以后自然做事不敢再马虎。

⑶、用数学计算题或者是语文写字的方法直接训练,每天训练15道带小数的加减法或者写30个字形差不多的汉字,每天一次评价,直接把评价的结果写在十分显眼的位置,多带一些鼓励,慢慢的马虎的小毛病就 可以改掉。

2.配合家长的教育

对于他比较“马虎”的学生,在班上应该对他提更高的要求,决不允许他在学习的时候“马虎”,更不允许作业本中的字迹潦草,应付了事,甚至可以让他做到认真为止,然后让孩子自己比较一下,几次之后孩子对“马虎”有了芥蒂之心,渐渐地就养成了认真的习惯。对这样的孩子除了要多花心思督促之外,还可以顺着他的个性合理地帮助他们安排学习与玩的时间。

3.“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一种动力,是成才的起点。心理学的研究和教育工作的实践表明,采用生动的、适合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的教育方式,也可以成功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借一些有利于学习的书刊,让他们去阅读,还利用板报介绍一些数学知识,出一些数学趣味题,揭示数学在改造客观世界中的作用,从而鞭策他们树立爱国之心,鼓励他们探索数学中的奥秘,以便更好地培养学习兴趣。兴趣是培养学生自学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对学生进行自学指导时,应该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上多下气力,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

教育效果:经过两年来的教育,他慢慢开始懂得控制自己的行为,“自律”能力有了提高。通过这些方式,他的控制能力有了提高,并能够在集体面前懂得约束自己的行为,做事也有了固定的较好习惯,成为了有进步的“小荧星”。经过几年来我不懈的努力取得出较明显的效果,班级学生班风班貌改观大,班级有正确的舆论导向,全班学生个个有其职,有责可尽,大多数同学责任心强,能力强,优生发展快,差生转变好,深受师生、家长的一致好评。

三、反思:

1.与家长的联系还需更紧密些。

因为各种关系,家长与教师之间的交流时间还少。我们的教育往往还停留在针对个别学生的层面上,所以,在以后的教育活动中,我还应该利用各种途径,让家长更加了解我们的教育教学方式,实施方法等,使家长更能够配合我们的教育,共同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2.教育方案还需要进一步修改和完善。

我们可以及时地将教育中的不足和发现的问题进行总结,不断地补充方案,加强教育方案的操作性、科学性和可行性。使教育方案真正为学生服务,为教育服务,发挥其特有的作用。

篇2:初中学生个案调查报告

一、学生基本情况介绍:

1、姓名

2、年龄

3、性别

4、年级

5、家庭住址

6、父母工作

二、语文学习问题行为概述:

1、该生作业书写马虎,缺乏正确的书写态度。

2、语文朗读水平差,没有掌握正确的 朗读方法,语言表达能力不强。读书缺乏情感,节奏掌握不好。

3、完成作业的质量不高,错误较多,考试失分多。

4、写作容易跑题,没有中心。

三、家庭背景资料调查:

1、学生家庭环境:

该生是独生子,父母非常重视其学习。家长为该生创造了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有专门的学习空间,放学后能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还能利用课余时间读一些名著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三国演义》、《女水手日记》等。

2、语文学习经历:

在小学时,该生语文学习也很一般,没有参加过任何语文竞赛活动,读书也常常半途而废、一知半解,由于家长的督促对语文学习还很积极。

3、学校生活:

于志航的学校生活充满乐趣,没有学习压力。常早早来到学校,喜欢将要学的课文预习一遍。课间喜欢和同学们玩耍,不喜欢受到束缚。

4、语文学习习惯及个性特征:

(1)、有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2)、有较强的好胜心;(3)、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4)、和同学相处融洽;(5)性格开朗较活泼;(6)有时看点课外书;(7)、喜欢享受,对家长的督促心存不满。

四、分析与诊断:

1、该生家庭环境良好,为于志航的学习提供了良好的物质保障。又是独生子,父母的溺爱,周围人的关心为他营造了一个舒适、宽松的,没有严格要求的心理氛围。在这样的环境下,他有再多的兴趣和积极性也将会被温柔的环境浸没,使他学习缺乏恒心,做事丧失坚定的意志,没有严格的学习要求,最终使的学习并不出众。

2、该生本人对语文学习有积极性,还能看一些课外读物,这是很好的学习心理基础,但由于环境的优越,仍缺乏刻苦专研精神,缺乏学习的意志力,做事常半途而废,这是他进 1

步的最大心理障碍。

五、辅导策略:

1、家长方面:在提供优良学习环境的同时要改变教育方式。提倡富家庭穷教育,适当给孩子一些挫折磨砺,通过磨砺陪同孩子一起成长。要坚持陪孩子做完每一件事,使之养成习惯。他有书写马虎的毛病,家长特别要重视孩子的书写习惯和姿势的培养教育。对孩子的作业家长要坚持查看配合老师督促他认真书写,时间长了就会内化为自我习惯。读书常半途而废,是缺乏意志力的表现,家长要对孩子读书题要求,并孩子在一起讨论故事情节,或让他写读书笔记,让他复述故事梗概,这样他就会学会坚持了。保持和老师的沟通交流。

2、学校教育方面:(1)、让他和留守儿童交朋友,和家庭经济困难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交朋友,让

感受这些学生是在怎样的环境中学习,别人又是怎样刻苦学习的。亲身感受学习本来就是辛苦你的事;(2)、老师在班级开展读书报告会,故事会,鼓励同学们多读课外书,多思考、多动笔,促使他将书读完,养成认真读书的良好习惯;(3)、老师在班级开展作业评比展。让他目睹其他学生是如何认真写作业的,形成认真书写作业的良好氛围,也督促他按时、认真地完成各科作业;(4)要求写读书笔记。要写好读书笔记就必须多读书,读完书,通过检查、评比培养该生坚持将书读完的习惯;(4)、心理干预。做事半途而废,或马虎是意志不坚强的心理表现。老师可以讲一些身残志坚的故事给他听,讲身边的学生刻苦学习的故事,让他知道做任何事都必须“坚持”、必须有恒心,同时还要学会克服困难。让他知道“太阳总在风雨后”的道理。

六、辅导效果反馈:

1、行为表现。通过教师和他的有效沟通、通过和同学的交流,他能充分认识到做事要坚持到底的重要性。听了一些身残志坚的真实故事后,言行有了变化:写作业比以前认真多了,不管读哪部书也能坚持读完,并认真写读书笔记,这是最大的收获。在家也能主动帮助做一些家务,不再讲究生活条件,能安心地做好每一件事。他妈妈说,于志航就像换了一个人。

2、心理品质。该生心理稳定,有恒心、有毅力做好每件事,能不折不扣地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任务。处处表现出乐观、向上的思想,尤其崇拜那些身残志坚的英雄,并在行动中以他们为榜样。

篇3:初中学生个案调查报告

1. 一般资料

W, 女, 初中一年级学生, 14岁, 非独生子女, 体形中等, 家庭经济水平中等, 班主任反映“W热爱音乐和美术, 乍看给人机灵之感, 实际上性格很‘温吞’, 没有自信。”无重大躯体疾病历史, 家族成员无精神疾病史, 未接受过心理咨询。W在同伴的陪伴下主动来访。在咨询过程中, 尤其是咨询初始, W惯于低着头, 主动的眼神交流较少。

2. 问题表现

W陈述有一个“不好意思开口”的问题, 在咨询师的鼓励下, W自述“同学们怀疑我是‘同性恋’”, 自述“自己当然并不是同性恋, 但是的确特别特别喜欢某女性老师C, 因此很多同学都取笑自己是‘同性恋’”, 但是W表示她目前最大的困境并不是来自于同学们的取笑, 而是觉得“C不如以前那样喜欢自己了, 觉得心里难受。”

二、初步诊断与评估

根据三原则, 来访者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统一, 精神活动的内在协调一致, 个性相对稳定, 排除心理异常, 属于心理正常范畴。来访者存在一定焦虑情绪, 但未泛化, 不影响其社会功能, 心理冲突来自于现实事件, 且有良好的自知力, 主动来访, 初步判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SDS (自评抑郁量表) 的得分为0.4875分, 小于0.5分, 不存在抑郁症的倾向。

来访者自述目前最大的困境并非来自于同学取笑的“同性恋”, 对自己是否是“同性恋”的问题也不存在困扰, 而是担心老师C喜不喜欢自己。同时, 来访者提到有一个年长九岁的姐姐, 两人感情特别好, 但自从姐姐出嫁之后, 日渐疏远, 在老师C身上有种找到姐姐的感觉。同时根据“焦点”治疗的理论, 以来访者目前最想解决的问题为焦点, 因此在制定咨询方向时, 并不重点讨论“同性恋”的问题, 而是把焦点放在W的焦虑上, 并初步判定W对C的依恋与W的家庭功能存在一定的关联。

三、咨询方案

1. 咨询目标

近期目标是调节W的焦虑情绪, 合理看待并处理与C的关系;处理同学们的“取笑”。

长远目标是帮助W了解并认识依恋模式, 能调节依恋模式, 从而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 获得成长。

2. 咨询方案制订

每周一次, 每次50分钟。

(1) 第 (1) 次咨询:建立咨访关系, 确定焦点问题。

(2) 第 (2) 次咨询:通过合理情绪疗法, 处理W的焦虑;探讨W与C的交往模式。

(3) 第 (3) 次咨询:探讨依恋。

(4) 第 (4) 次咨询:总结、效果评估、结束咨询。

四、具体咨询过程

整个咨询阶段可以分成三个部分。

开始阶段:建立咨询关系与诊断评估确立目标阶段

咨询阶段:选择技能与策略进行心理帮助阶段

结束阶段:评估及终止咨询阶段

1. 开始阶段:第1次咨询

心理教师以来访者为中心, 充分共情, 恰当自我暴露, 积极建立咨访关系。

心理教师 (以下用“X”代替) :老师之前在网络上看到你给我的留言, 说你有很多话想对我说, 却一直不敢说, 今天你终于来找我了, 你真勇敢!说明你又成长了一大步。

W:…… (点头微笑)

X:那么, 不知道老师能够在什么地方帮到你呢?

W: (低头) 老师, 我有个事情不好意思说……

X: (注视对方, 声音轻柔) 没关系, 慢慢来, 试试看……

W:就是我的同学说我是“同性恋”。 (抬头, 探询地注视X)

X: (轻松的语气) 其实还蛮有趣的, 前两天也有别的年级的女孩说伙伴怀疑她是同性恋, 我们当年是上了高中才知道“同性恋”这个词, 看来你们现在比我们先进好多哦。呵呵……

W:呵呵…… (微笑起来, 神情轻松很多, 气氛良好, 咨访关系开始建立)

X: (微笑) 那你自己觉得呢?

W:我当然知道自己不是。

X:嗯, 我也觉得。那你现在最困扰的部分是在哪里?或者说希望老师可以在哪里帮到你?

(近年来, 随着信息渠道的发达和社会文化的影响, 青少年很容易接触到“同性恋”“变态”等敏感词, 而由于缺乏深刻的了解, 很容易对号入座, 造成心理冲突。事实上《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已不再把同性恋统归入精神障碍范畴, 同性恋不一定是心理异常的表现, 只有由于同性的性行为导致了心理矛盾、焦虑, 严重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学习的, 才被认为是性心理障碍。来访者并不符合同性恋的定义, 只是由于同伴的舆论压力造成其存在一定的焦虑情绪, “很不好意思的事情”, 会“探询”咨询师的态度, 因此在处理这一点时, 咨询师采用价值中立的回应, 适当自我暴露, 暗示来访者, “在这个年纪出现这样子的现象很正常, 包括老师们也遇到过这样的事情”, 积极关注来访者, 对其“去病化”“去标签化”, 这种轻松的正常化的态度使来访者得到极大放松, 开始愿意更多地暴露自己, 咨访关系得到初步建立。在这一点的处理上, 咨询师如果很正式地与来访者探讨同性恋的定义、成因, 甚至分析其是否真的具有同性恋倾向都是不恰当的, 容易给来访者造成她可能真的存在“问题”的误解, 加深来访者的焦虑, 不利于咨询的深入开展。)

W:其实我知道同学们也是开玩笑的, 我最困扰的不是那个。我是真的很喜欢C老师, 一看见她就特别高兴, 就很想抱抱她。

X:觉得她特别亲切是吗?看来C老师好幸福啊, 好像有很多学生都喜欢她。我也觉得她和一般的老师好像有点不一样。

W: (有点自豪地笑) 是的, C老师可好了, 我特别喜欢她。

X:嗯, 但是, 你的烦恼是?

W:我觉得她现在好像不太喜欢我了。我们聊得也没有以前那么多了, 前两天我们一起走路, 她和别的人聊得比和我聊得多。

X:嗯, 听起来你真的很喜欢C老师, 要是我是你的话, 觉得老师不喜欢自己了, 心里也会不舒服的。

(充分共情, 再次采用“正常化”的技术, 积极关注来访者, 建立信任关系。)

X:但是, W, 以前在心理课上, 我们讨论过, 在人生的旅程上, 唯一的永远乘客是谁?

W:是自己。

X:是的, 其他人, 包括父母、老师、朋友, 会快乐地陪你一段时间, 也会慢慢地离开你, 你想想看, 你有没有以前喜欢的朋友或者老师, 现在不太喜欢了的?

W:我小学的时候特别喜欢一个老师, 现在好像没有那么喜欢了。

X:所以, 说不定你以后也不喜欢C老师了, 或者假如C老师真的不像以前那么喜欢你了, 是不是也可以理解呢?

W:我还是挺喜欢那个小学老师的, 只是和C老师不一样, 我特别喜欢C老师。

(在这一段过程中, W能认同“对人生而言, 永远的主角是自己, 其他人总归会离开”的观点, 咨询师本来想抓住此点, 向“认识自我”“自我成长”的方向来工作, 但是当谈到W具体的情况、具体的老师时, W出现一定的阻抗, 因此现在做“专注自我, 独立成长”的工作还尚早, 咨询师应该收集更多的信息。)

X:嗯, 我能够感觉到你很喜欢C老师, 我想C老师也很喜欢你。

W:她以前对我是挺好的。

X:你对C老师是不是特别有种亲切感?

W:嗯, 我感觉她就像我的姐姐一样。

X:姐姐?你自己有亲姐姐吗?

W:有一个。

X:姐姐比你大几岁?

W:大九岁。

X:你们俩的感情一定很好吧?

W:她没有结婚前, 对我可好了, 我们整天在一起, 但是她结婚之后, 回家次数越来越少了, 现在我都很少能看到她了, 都说不上话了。

X:姐姐结婚了, 但是姐夫也肯定会很疼你吧。

W:某某某 (W姐夫的名字) 没和我姐结婚前对我可好了, 他肯定是怕我说什么, 我姐就不要他了, 他就整天买东西给我吃, 拍我的马屁, 现在结婚了, 对我不好了, 还老说我, 说不要吃垃圾食品, 容易长胖, 生活不健康什么的, 真是。

X: (微笑) 所以姐夫结婚前后变了一个人, 呵呵……

W: (强烈点头赞同) 嗯。

X:老师听起来, W好像有点心理不平衡呢, 是不是有点嫉妒姐夫抢走了姐姐?

W: (点头) 是的。

X: (注视来访者, 语气柔和) 就像嫉妒其他同学抢走了C老师一样?

W: (慢慢点头) 是的……

(通过摄入性谈话了解更多的信息, 抓住“像姐姐”这个点, 咨询师推测W的姐姐也许年纪较大, 类似C老师, 这一点推测得到印证, 因此可以进一步推论W对C老师的依恋, 也许和W对姐姐的依恋存在关系, 而W对姐姐的依恋又与W的家庭功能有关系, 需要进一步向“家庭功能”的方向工作。)

(在咨询过程中, 咨询师与W一起分析了C老师“与别人不一样”的特点。)

X:我要是很喜欢一个人, 就像我高中时很喜欢语文老师一样, 就觉得他身上全部都是优点, 一点缺点都没有, 和其他人都不一样。

W: (点头) 是啊。

X:但其实那个语文老师也有好多缺点的, 尤其是我现在回想起来就发现了。我前两天正好碰到他, 也觉得他和以前完全不同了。

W:但是C老师真的没有缺点。

X:是吧, 但是没有关系。

……

(但谈及C老师的缺点时, W出现一定阻抗, 因为仍然处于第1次咨询, 出于咨访关系的考虑, 咨询师没有直接挑战其观点。因为W强调“C老师没有缺点, 所有的都是优点”, 因此布置第1次的作业, “观察C老师的日常工作生活中你不是很喜欢的细节, 或者你觉得她和其他老师一样的细节”。)

(在咨询的第1阶段, 通过共情、“去标签化”、“自我暴露”等技术, X与W建立了良好的咨访关系, 并有效地缓解了W的焦虑情绪和压力。)

2. 咨询阶段

(1) 第2次咨询

咨询刚开始, W便向X表示, 完成“观察日常生活中你不喜欢的C老师的细节”后, 产生了新的困扰。

W:老师, 我做了作业之后, 真的发现了C老师有一些地方是我不喜欢的。

X:哦, 看来你观察得很仔细, 比如呢?

W:比如给我们上课的时候, 她就走了, 也不好好地上课……

…… (暂略)

X:其实对于一名老师而言, 你也能理解是吗?因为老师也是普通人呢。

W:是的, 但是我现在有个新的问题, 我发现自己没有以前那么喜欢C老师了。

X: (微笑) 是吗?人的感情是不断变化的, 尤其在你们这个年龄, 喜欢C老师, 还是不怎么喜欢C老师, 或者不喜欢C老师都可以, 我从不要求你一定要喜欢还是不喜欢。

W: (微笑、轻松一些) 是的, 可是我现在的问题是, 同学们、老师们和我父母都还以为我很喜欢她, C老师也以为我很喜欢她, 因为我以前老是说她多好多好, 可是事实上, 我自己知道现在没有以前那么喜欢她了, 这让我有点不舒服。

X:其实没有那么喜欢了, 但别人都觉得你喜欢, 所以你觉得有种违心的感觉?

W:是的, 也担心别人会怎么说。

X:其实你能够关注到自己的内心感觉, 这一点非常好。

(在第2次咨询时, W提出她的困扰由第一次的“觉得C老师不如以前那么喜欢自己了”转变为“没有那么喜欢C老师了, 但是别人都还以为自己很喜欢, 觉得不舒服”。因此第二次咨询时主要从人际关系的方面工作, 帮助W认识到, 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观点, 同时人际交往的前提是自己要觉得自如, 用“舒服”的方式去相处, 不需要勉强自己去故意“喜欢”还是“不喜欢”一个人, 同样的。她喜欢C老师或者不喜欢C老师, 都是可以接受的。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自如地处理人际关系, “不舒服”的感觉就会自然地消失。)

X:你有没有发现, 很多时候, 同样的事情, 不同的人是有不同的感觉和想法的?比如小王在路上撞了小白一下, 小白可能会认为是故意的, 而小王可能都没有意识到, 觉得自己是无意的, 小李呢, 又会有他自己的想法。

W:是的, 可能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想法。

X:你说得太好了, 那是因为不同的人的思考方法、角度都不一样, 所以同一件事情, 你觉得是这样, 所以你会生气, 或者会担心, 或者会不舒服, 其他人呢?

W:他们不一定吧, 可能有别的样子。

X:对, 是有这种可能性, 对吧。所以回到第一次的问题, C老师可能并没有不喜欢你了, 像你这么乖巧的孩子她可能都喜欢, 她可能也喜欢别的学生。老师嘛, 天职就是会喜欢学生, 也想得到别人的喜欢, 或者她可能没有注意到你的想法。你觉得有这样的可能性吗?

W: (沉默、思考) ……嗯, 有的。也许是我自己多想了。

X:那对于今天你提到的这个困扰, 自己没有那么喜欢老师了, 其他人却还那么认为, 所以你有违心的感觉, 也担心别人的闲话, 其他人到底会怎么想, 有没有别的可能性呢?

W:也许他们会不在意, 也许会说, 也许不会说。

X:嗯, 你说得很对, 当然, 他们也有可能性就是像你担心的, 会说你。但是你能找到这个世界上一个人永远不被别人议论的吗?

W: (沉默、思考) 好像没有。

X:是啊, 其实每个人都会被别人议论, 我相信, 就算有可能出现议论的话, 也马上会过去的, 你想想你上一次有没有被别人议论过?后来是怎么办的。

……

(经过认知分析, W的焦虑情绪明显得到疏解, 能够较为客观地看待人际关系。)

X:W, 我发现你真的特别好, 特别会为他人着想, 担心别人会怎么看, 担心C老师会不高兴, 你会很顾及别人的看法对吗?

W: (沉默、思考) 好像是的。

X:但是你自己呢?其实喜欢还是不喜欢, 还是没有以前喜欢都是没有问题的, 都是你自己的事情, 别人不能逼你, 自己也不要勉强自己, 用自己觉得舒服的方式去和对方相处, 才会是最舒服自如的。

布置第2次的作业, 观察C老师日常生活中的优点, 用自己觉得最舒服的方式去和C老师相处。

(第2次咨询后, W完成了《家庭功能问卷》, W家庭总功能得分为1.95分, 但是行为控制、家庭角色、情感反应、问题解决这四个维度的得分分别为2.18分、2.33分、2分、2分, 可推测W的家庭功能在这几个维度方面存在一定问题, 且C的“恋师”问题应该与“姐姐”、与父母的依恋存在关系, 因此下一次咨询的重点放在家庭功能的工作上。)

(2) 第3次咨询

W在第3次咨询时, 表示完成了第2次的作业, 心情很愉快, “用自己觉得舒服的方式去对待C老师, 于是我见了她, 就抱了她一下, 很早以前我就想抱了, 一直没敢, 一下子让我轻松很多。”

通过会谈初步了解到W的家庭构成如下图:

W的父母夫妻关系良好, 父母较开放民主, 热爱旅游。W与姐姐关系良好, 姐姐一直辅导W的功课, 但自从姐姐结婚后, 较少回家, 与W关系渐疏远。姐夫是健身教练, 小时候在加拿大生活, 将携姐姐一起移民。W表示, 父母也肯定会一起移民, “就只剩下自己在北京”。

X:父母亲肯定会放心不下你吧?

W:也许会, 可是他们特别爱玩, 很愿意出国去加拿大, 前段时间他们还出去旅游了。

X:听起来爸爸妈妈很喜欢旅游?

W:他们可喜欢旅游了, 经常要出去玩, 而且是两个人单独去, 他们还特别爱买东西, 很多时候都得我管着他们。

X:看来父母的感情特别好, 真好。你提到, 你要管着他们?

W:是啊, 他们老是喜欢买东西, 尤其买户外设备, 户外设备可贵了, 我都担心钱都被他们花了, 就没有零用钱给我了。前两天他们要买一个登山的墨镜, 要两千多块钱呢, 太贵了, 我就说买那个几百的吧, 买几百块的。

……

家庭系统治疗理论中提出家庭关系的三角理论, 父母、子女构成的三角化关系中, 平衡的三角关系可以保证孩子健康成长, 而不平衡的结构孩子会陷身在家庭内, 无法发展独立的自我。在W的案例中, 父母亲的联系紧密, 与W关系的相对疏离, 其实形成了“推出的三角”, 如右图父母与姐姐的三角关系暂不重点研究。并且在一定程度上W与父母的角色倒置, 成为倒置的三角关系。例如W常常需要为家庭的经济状况等考虑, 倒置的三角关系也许导致W在人际交往中会过多地关注他人的特点。父母亲与W构成的推出三角, 让W感到“明明还是个小孩, 却好像成了父母, 而父母成为了只顾自己玩的小孩, 有种孤单的感觉”。W与父母没有形成恰当的依恋模式, 转而投射到年长的姐姐身上, 而姐姐由于另外成立家庭, 逐渐脱离原生家庭, 可以推论, W逐渐失去了作为依恋对象的姐姐, 遂将依恋对象投射到C老师身上。并且W表示, 以前小学的时候也喜欢某老师, 但妈妈总反对, 现在喜欢C老师, 父母亲也喜欢, 还经常一起讨论C老师, 存在C老师成为W加强与父母关联的可能性。以上两点也许正是W“恋师”问题, 乃至“同性恋”问题的深层原因。

第3次咨询之后, 布置作业:主动多与父母沟通, 尽量及时坦诚地向父母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观点;主动多交朋友。

3. 结束阶段

通过咨询, W的焦虑情绪基本消失, 心理冲突得到解决, 能自然地与C老师相处, 人际交往水平提高, 能从容地应对同伴舆论, 与父母沟通加深, 依恋程度提高。

五、讨论与思考

通过整个咨询过程的分析, W一开始的“恋师”问题实际上是家庭功能的问题, 或者说是与父母依恋关系的问题。如果以后有条件, 对案例W家庭进行系统家庭治疗, 也许会对W本身有更大的帮助。

刚开始接触本案例时, 当W提到“同性恋”问题时, 其实笔者也有点“吃惊”或者认为也许遇到了“棘手的心理障碍问题”, 这时咨询师的价值中立非常重要, 一定不要随意给来访者贴上标签, 要去除自己的主观偏见, 客观地看待问题, 无条件关注来访者, 发觉来访者本身的积极力量, 并为咨询所用。

随着当代心理学的发展, 尤其是心理咨询理论的发展, 心理咨询技术越来越丰富, 例如“合理情绪疗法”、“外化理论”、“系统家庭治疗”技术、叙事疗法、焦点治疗等等。笔者认为, 在咨询过程中, 咨询师并不一定要去追究到底某技术方法是属于某流派的, 而是应该根据来访者的实际情况, 综合运用恰当的方法, 建立咨访关系, 达到“搅动”来访者、助人自助的目的。

专家点评

情感是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本质标志之一, 情感的困扰是当下青少年社会化发展的主要难题之一。北京市京源学校林丽老师熟练综合运用多种心理咨询的理论与技术, 让一位初一女生伴随着一个“不好意思开口”问题的层层分解而渐进走出心灵的困惑, 收获着心灵释放与心灵成长的喜悦。本个案报告向我们展示的一个很有价值的信息, 是我们的学生了解、信任学校的心理辅导教师吗?愿意向心理辅导教师倾诉自己的“秘密”吗?林丽老师以自己的行动向我们展示着作为学生心灵窗口的心理辅导工作的意义与魅力。

正如作者所言:随着信息渠道的发达和社会文化的影响, 青少年很容易接触到“同性恋”“性变态”等敏感词, 而由于缺乏深刻的了解, 很容易同伴式地对号入座, 造成人际性心理冲突。这种心理冲突的化解仅依靠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和个体的努力显然收效甚微。本个案报告层层所分解的正是“问题”之源的“社会事实”。而这些“社会事实”的存在不取决于任何个人, 它先于个体的生命而存在, 比任何文化的影响都更持久, 更剧烈。正是以外在的形式“强制”作用于人们的“社会事实”, 最终塑造了人们的意识与命运。

学校教师关注学生对“社会事实”的化解与升华, 是学生的幸福与本源的成长。愿我们的师者、我们的青少年学生在化解与升华“社会事实”的过程中, 渐进拥有自己的“非常具体意义上的天地创造”, 渐进收获“成功生活者”希望的喜悦与幸福。

上述点评, 仅供参考。

篇4:农村初中学生学习特点个案分析

一.个别学生成长节选案例简要陈述

周灿灿:学习表现及主要学习风格:倾向于活跃型,从平时情况来看,他在小组活动中很积极,只要是自己懂的总是抢着说,常说的是“这个问题,我会”,“看我的”,“让我来”。虽然反应快,由于欠思考,出错率相对偏高。成绩中等略偏上,习题或测试中出错的题目大部分能自己订正出来,在考试中多因粗心或答题要点不全而被扣分。

转化过程及所采取的策略:根据他的实际情况,笔者找他谈了几次话,将他在学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他进行了交流,建议他保持目前积极的学习状态,在发言或答题前思考再全面一些,他本人也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并表示会按笔者的建议去做。

教育效果:经过几次调整,周灿灿的成绩有了一定的进步,到期末成绩基本稳定在中等偏上。

周春梅:学习表现及主要学习风格:典型的偏科,文科学得较好,理科则较差,经常不及格。上课时复习旧知类的问题回答得相当好,但学新课时老师的提问则大部分回答不出。对物理试卷上的探究实验和其他学科探究发现类的问题尤其感到茫无头绪,对试卷中出现的老师未讲过的题目有畏惧心理,遇到这类问题总是空着不做。就这些表现来说,属于感悟型为主的学习风格。平时成绩波动较大,主要看数学物理试卷的难易程度。

转化过程及所采取的策略:根据她的实际情况,笔者建议她平时多记录一些有用的心得体会。继续发扬自己做事实际和仔细的优点,多与同学讨论,多做题,克服对新题型的畏惧心理,理科学习时多去思考某种可能性和事物间的关系。另外与数学和物理老师进行了联系,请他们平时多加关注,着力提高她对这两门功课的兴趣。

教育效果:经过几次调整,特别是专门和她进行了一次关于偏科的危害及克服对理科的畏惧心理的谈话之后,她明显在数学物理上花的时间多了,有不懂的也能主动问同学和老师,遇到新题型也不再是空着不做而是能自己先进行思考分析,实在不会的留着。目前数学和物理的进步相当明显,数学已能考及格,物理则能保持在70分以上了。

二.案例体会

面对这两名同学的改变,我更加认识到学生学习风格的研究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学生的学习风格对学业水平有着非常大的影响。

学习风格的形成和改变不是一朝一夕的,它受性格、家庭、教育和社会等多方面的影响。各种学习风格都有其各自的长处与缺点,要扬长避短。每个人也不一定就完全是哪一种学习风格,只是偏重不同罢了,以上两名学生只是众多学生中学习风格比较明显而突出的两人。针对不同学习风格类型的学生,老师要多观察细分析,综合思考,提供因人而异的解决策略。

通过研究我们能够了解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就我们教师而言,我们可以根据研究结果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使我们的教学活动更具针对性、更有效。也让我们更多地了解到了学生的现状与需要。

除了个体学生之外,对于学生整体来说,要教育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自查互查相结合,发现并力争自主解决自己学习问题上的短板。教师要改变的也不仅是针对学生学习的策略,还有自己的教学策略。

除了解决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各门学科的老师之间的交流沟通也是很重要的一环,既可以全方面地了解学生的情况,对学生进行跟踪调查,又可以形成教育合力,提高效果。

对学生的教育离不开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家长要配合学校,督促孩子制定好短期及长远的目标并加以监督,另外应配合老师针对孩子的不同风格采取相应的教育方法。

学习风格多种多样,以上两例还不包括视觉型、言语型、序列型与综合型等。因此我们的教育和研究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对于学习风格不同的学生来说,在小组活动、课堂学习中的表现是不相同的,让各小组的学生学习风格互补应该比同一风格类型的学生安排在同一小组要更有利于他们的学习,当然,这是本案例分析中未涉及到的也应该是接下来的研究中所应关注的。

三.结束语

虽然对学生学习风格的研究与学习策略的调整在短期内可能看不到明显的效果,但是笔者相信,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教与学策略的不断调整,再加上各方面的教育合力,学生学业水平的提高指日可待。

篇5:问题学生个案跟进报告

何谓问题学生?问题学生是指有学习障碍、有不良行为或心理不健康等特点、并需要帮助才能解决问题的学生。关于问题学生的教育,这是一个令家长、教师、学校乃至社会都十分头疼的问题,是一个迫切需要探讨、解决的问题。问题学生在学校或班级里,虽说数量不多,但其对班级、对学校乃至于周边环境的影响却不小,如不能正确的教育、管理,很容易造成这部分人的教育脱轨,同时,他们也会影响别的学生,影响整个班级、整个学校乃至于周边环境的文明。但是由于问题学生的特殊性,我们在对问题学生的教育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方式方法,关注他们的内心世界,分析影响行为形成的主客观因素,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一、个案基本资料

案主姓名(化名):张扬 性别:男 年龄:11岁 性格:性格直爽、好冲动。头脑较聪明,很讲义气。

1.家庭背景:父母在外务工对张扬的家庭教育很少而且方式简单粗暴,爷爷奶奶对唯一的小孙子很是溺爱,尽可能满足张扬的要求。对张扬的学习放纵极少要求他。

2.学业表现:张扬是住校生,有时候不遵守住宿制度,晚上不按时就寝,大声在宿舍讲话。在课间经常和学生打闹,和同学打架差点被开除。本来是留校查看,认错态度好,学校给通报警告处分。学习兴趣不大,上课爱说话,扰乱课堂纪律,有时候不交作业。各科成绩经常亮红灯,每次月考总分在班级后几名。上课睡觉是经常的事情。

3.朋辈关系:张扬在学校的前两年经常跟其他同学打架,在同学和老师的的印象张扬在学校的前两年经常跟其他同学打架,在同学和老师的的印象里不好。思考问题往往以自己的愿望为出发点,对他人是绝对化的要求。执拗、偏激,对矛盾归因时只看对方的错误,对老师的批评教育,表现出强烈的抵触情绪,经常给班级管理带来困难,和班级的同学相处的并不融洽。

二、问题分析

(一)案主存在的问题可以总结为两个方面:

1.张扬的父母外出务工,家里只留下了张扬跟老人。由于父母常年在外,缺乏的关爱,对孩子的教育很少。这很容易造成孩子爱的缺失与家庭教育的断接,从而给孩子的教育造成问题,进而形成问题学生。2.爷爷奶奶对孩子特别疼爱造成孩子的性格特别任性,行为以自我中心不懂考虑别人的感受。

3.张扬自小性格放任,上初中后与社会青年厮混子一起,染上了抽烟喝酒不良的习气。学习的兴趣越来越小,并且渐渐有了欺凌弱小的习惯。

4、自我形象较低。由于班级上属于后进生,案主惰性比较大,不求改变。被老师和同学定位为“坏学生”,案主习惯这样的形象。所以案主对于自我形象的定义较低。

(二)对于这两个主要问题的分析可应用社会工作中几个理论来加以分析:

1、从社会化理论上来说

社会化理论注重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在青少年社会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父母是青少年接受教育的启蒙老师,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起到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张扬的母亲由于长期在外地,对于孩子的管教鞭长莫及,父亲没有工作,父母的文化程度都不是很高,在教育孩子方面关注程度不是很高,张扬的爷爷奶奶文化程度不高,对孙子的教育比较忽视,造成了张扬平时在校呼朋唤友,与社会青年往来密切,对自己的学习也不过多要求,使之认为学习无用的错误想法,才导致作业的上交和学习上的不积极的现象。学校环境中,本身属于班级后进生的张雄,很难引起老师和学校的重视,这也是造成张扬自暴自弃的原因之一。

2、从越轨行为理论上来说

越轨行为包括三种,张扬的现象在我看来更属于社会失范论,简单来说就是社会文化产生目标,社会结构决定达到这种目标的手段,而取得成就目标的合法机会并不能同等的分配给每一个人。如果某人接受这种社会目标又没有合法手段,必然会出现越轨行为。这样也就容易造成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的青少年出现越轨行为,张扬正是这种现象的表现。

张扬在生活中与社会青年接触密切遇事习惯以武力方式解决,习惯用武力简单粗暴的解决生活中的矛盾。符合青少年追求刺激,英雄主义的情节。在学习上,张扬无法用正当的手段取得一个很好的成绩,而在其心中还是期待一个比较好的成绩必然导致只能采用作弊的越轨行为。

3、从标签理论上来说

标签理论主要认为偏差行为不完全是个人品质所决定的,而是他人应用规范制裁于违反者的结果。简单地说就是,在社会,学校,家庭教育中孩子一旦被打上“坏孩子”“问题学生”的标签,其行为就会不自觉或自觉地主动修正向“问题学生”靠拢。张扬被同学、老师标签为“坏学生”“后进生”,一定程度上会让张雄潜意识中修正自我形象,不断地靠近标签上的角色,上课不积极、不主动,态度懒散、与社会青年交往和不想与老师沟通都是其具体的表现。

三、个案目标与服务计划

(一)个案目标

1、改善家庭教育环境:定期与案主家人联系,告知案主的近况和进步;督促案主家人与案主进行定期沟通和了解,了解案主的想法和需求,加强案主父母对其的监管教育;

2、了解案主的内心世界:定期与张扬沟通了解其心理发展的情况,拉进案主与老师之间的关系。

3.提升自我形象:督促案主注重自我形象,改变同学和老师对他的看法;在与案主进行沟通的过程中,分析本身的优劣情况;鼓励参与班级事务,提升自我形象以及巩固案主的自我认同感。

(二)服务计划

1、与案主建立朋友关系;

2、了解基本情况,用社会工作理论分析;

3、沟通交流,展开对话;

4、引导案主朝正确方向前进

四、计划开展过程及实施成效

(一)过程:

1、父母与家庭治疗。主要是消除家庭教育的负面影响。

首先,矫正奶奶的错误教育观念和行为。张扬的奶奶很溺爱张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爱护张扬,呵护过度,孩子有时候违反了校规,她就到老师那里讲个不停,说自己的孩子在家里如何如何的乖,或者为孩子开脱责任。我多次跟张扬母亲交流,反复强调孩子犯错误是成长过程中的正常现象,不能正视孩子的错误是不利于正常教育的。矫正张扬的错误需要一个过程,着急是没有用的。家长应该耐心疏导,帮助孩子逐渐克服缺点。孩子有问题后,推卸责任、埋怨、责备都只能事与愿违。

其次,是合理运用奖励技术。及时奖励其合理行为,使其好的行为及时得到强化。奖惩结合,奖为主,但奖励要有原则,不能超越许可的范围。再次,是建立和睦的朋友式的父子关系。父亲应放下尊严,同孩子多谈心,打开孩子的心结,知道孩子心中想什么、希望什么、喜欢什么,多鼓励孩子,不能因为自己忙就不过问。

2、认知治疗。

对于问题行为学生来说,对自身行为的正确认知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以,我认为认知过程中张扬对当时情境的评价、对周围人的反应,以及在特定事件中做出的自我陈述,是我们解决问题的必备资料。

首先,说服教育是认知治疗的第一途径。转变张扬的道德意识,主要采取与其谈心的方式。我选择了张扬喜欢的方式。尽量不选择在办公室,这样张扬可以放松与我交流。每次谈心之前,我先确定谈话主题,设计一些问题,逐渐了解张扬的道德水平。如“为了帮助同学出校,自己装病”这件事情,让张扬认识到,不管自己主观想法多么的好,自己多义气,但是这种解决问题的方式是错误的。这种说理教育虽然力度不大,见效不快,但是只要得法,一定能治标治本的,相反,急于求成,用教师的权威说服学生,会适得其反。

其次,问题训练是认知治疗的必由之路。心理学认为,孩子对于他人行为进行归因时,倾向于用一种带有敌意的先入为主的印象做出解释。如一些学生,对老师的教育,总是坚决的排斥和强烈的拒绝,认为自己没有错,或者是老师的教育方式方法不对,以此来维护自己的面子,证明自己行为的正确。这是错误归因引起的。因此,必须训练学生的思维过程。这个过程包括:我是谁?我要做什么?我考虑问题的所有可能性?我需要评价我是如何去做的?然后通过一些具体的问题,训练张扬应用这些步骤解决自己实际遇到的问题。训练题目来自于张扬的生活实际。如你上课睡觉、大声说话,老师提醒你或者同学提醒你,你怎么办?你不写作业不交作业,同学或者老师批评你,你该怎么办?在训练中使张扬熟练运用这些步骤,能够做到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问题。

第三,激发动机是认知治疗的最佳方略。学生的学习动机在很大程度上受情绪追求的影响。情绪是学习动机主观因素中极为活跃的重要变量。张扬由于经常不完成作业,上课睡觉,经常受到批评,缺乏成功的体验,对学习产生消极情绪。对学习内容厌倦,对老师的教育有很大的抵制态度。张扬是班主任的常客,只要稍微留意,会经常看见张扬立在办公室里。于是我考虑对他的教育是否少了什么,我就以平等相待的态度及亲切和蔼的微笑、鼓励的话语是对他。对张扬来说,缺少的正是以上这些。

(二)实施效果

通过这种方式,他的行为发生了一定的通过治疗与教育,张扬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关心、爱护、支持与鼓励,求知的需要随之产生。表现在张扬上课开始听讲,参与课堂问题讨论,作业积极完成。我不断积极鼓励,使其成功感得到强化,学习兴趣和自信心逐步提高。对张扬的教育见成效。下学期的多次模拟考试,张扬的各科成绩有了一定的进步,尤其是英语有了很大的改观。

五、个案小结

1、辅导方法

在辅导过程中,我始终尊重张扬,理解张扬的行为,信任张扬的行为,和张扬真实地交流;同时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逐渐引导张扬进行对自己行为的独立思考;减少张扬对我的戒备心理,能够听我的话,这就为我的教育奠定的很好的基础,我在此基础上,帮助张扬解开了一些心底的“结”;用心理暗示的方法,引导张扬自己不断鼓励自己、相信自己。

2、经验与教训

建立很好的师生信任关系,这是我教育成功的关键因素。给学生不断树立学习自信的“韧”劲。从实际出发,采用学生喜欢的方式与之交流,既尊重了学生,又达到了教育的效果。辅导者不能急于求成,应该允许学生有一个适应过程以及行为反复,才能趋于稳定。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耐心、细致地做工作,以转化学生的不良行为。

3、反思

篇6:大学生回乡就业个案调查实践报告

大学生回乡就业个案调查报告

指导老师:系 别:工商管理系姓 名: 班 级:人力资源管理一班联系电话:电子邮箱:

2011年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大学生回乡就业个案调查报告

【摘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新农村建设成了时代的一个崭新命题,大学生回乡就业也因此成了社会的焦点。大城市普遍存在着人才饱和的现象,是对人力资源的一种浪费;然而发展速度飞快的新农村则出现了用工荒的问题,于是,大学生回乡就业就成了一个新的发展方向。我们通过实地走访考察,对大学生回乡就业有了全新的认识,提出了我们的看法和建议。大学生回乡就业不仅仅解决了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也为新农村建设注入了新的血液,是我国国情的需要,是时代的选择。

【关键词】大学生 回乡就业 新农村建设

一、导言

(一)背景

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一直是社会的热点,也是每一个大学生现在所关注的问题。当今政府提出了鼓励大学生回乡就业的政策,为急于求职的大学生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现在农村和小城镇普遍存在着用工荒、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的现象,严重阻碍了新农村的建设。鼓励大学生回乡就业是时代的要求,也是现实的需要。但是农村的许多局限性和大学生自身的思想大大地阻碍了大学生回乡就业的步伐。许多大学生在是回乡就业还是选择留在大城市等待机会两者中举棋不定。鼓励大学生回乡就业成了政府现在所关注的问题,大学生回乡就业也已经成为了社会的一股新的潮流。

(二)地点及对象

此次,我们小组以“大学生回乡就业”为研究主题,深入漳州平和县安厚镇、芗城区九湖镇和平和县九峰镇三地进行走访考察,对具有针对性的回乡就业大学生进行了访谈。

二、研究方法

(一)访谈。考察了解进行了当面采访和电话采访两种方式。我们通过网上查找资料找出了五个具有代表性的回乡就业的大学生进行采访。这样通过面对面和电话连线的采访的原因是通过访谈我们能够详细完全地了解这些大学生的想法,具有针对性和具体性,有利于我们深入研究大学生回乡就业的发展之路,为我们对这个热点话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做出了基础。

(二)分类研究。通过走访调查,我们对大学生回乡后选择职业进行了分类。根据考察研究后,我们将回乡就业的大学生的职业类型分为两大类: 2011年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1、回乡后进行自主创业。

2、考取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由国家政策分配到各自的家乡。

三、研究发现与分析

(一)推动大学生回乡就业的因素

(1)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放宽了招工要求。新农村建设是现在国家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处于发展阶段的农村和小城镇继续引进大量的知识型人才,为建设活动的开展注入了新的血液。正因为如此,农村和小城镇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给刚离开校门缺乏经验的大学生,现在我国进入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新阶段,投身到新农村建设是一种难得的机遇、难得的挑战、为广大大学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现在很多招工单位都要求求职者要有工作经验,但是因为农村和小城镇的人才缺口大,放宽了招工要求,从而也就便利了大学生回乡就业。

(2)国家政策的支持。政府既看到了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也看到了农村和小城镇招工难的问题,所以政府颁布了许多鼓励大学生回乡就业的措施,为大学生和家乡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回乡就业。例如,政府颁布了税收优惠、优先购买乡镇企业产品的政策。虽然是将优惠直接给予乡镇企业,但是实际上是一种政府通过农场企业、乡镇企业将实惠转嫁给赴农就业的毕业生,给毕业生提供较好的薪资待遇。另外,在回乡自主创业方面,政府也相继颁布了许多的优惠政策和创业指导,给大学生提供了一个新的就业方向。

例如:在这次访谈中,我们采访了回乡自主创业的大学生陈哲。毕业于厦门理工学院的陈哲是读计算机专业的,近年来,计算机人才市场过于饱和,在厦门求职无果后陈哲回到家乡漳州市九湖镇。漳州的水仙花闻名遐迩,而九湖镇就是水仙花的盛产地。水仙花是一个商机这是陈哲以前就知道的,但在这次回乡后,他就发现家乡的水仙花销售的途径过于狭窄,学计算机的他,很快的找到了扩广途径的方法——利用网络进行销售。当想法和方法开始萌芽时,陈哲就果断地赋予了实践。家乡的水仙花为他提供了货源,现代的电脑技术为他打开了广阔的销售市场,而创业最主要的资金则是来源于政府的支持。国家为回乡自主创业的大学生提供了创业补贴、创业贷款、创业辅导和免费的工商行政注册等。政府的政策支持为陈哲的创业提供了第一桶金,也减小了他的创业压力和创业风险。这些政策的出台有效地帮助了陈哲在求职的困境中实现了华丽地转身。

(3)“铁饭碗”的稳定性。很多大学生选择回乡就业前是先考取了公务员或事业单位。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我国启动了10 万大学生“村官”的人才培养计划。不久前,中央组织部等有关部门决定,从2008 年开始,用五年时间选聘10 万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从而引导更多的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去,到农村去建功立业,成长成才,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骨干力量。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是党中央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基于这样的国情和需要,国家颁布了许多措施鼓励大学生下基层。优先录取回乡下基层的大学生。

例如:我们采访了安厚镇大坑村的村长张森林,毕业于闽江学院的张森林告诉我们,他之所以选择回乡一方面是因为方便照顾年迈的父母,但更主要的一方面是国家对于回乡下基层的农村籍大学生放低了门槛,有利于他考取公务员。“回 3 2011年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乡当村长是一个稳定的工作,现在公务员对大学生的吸引力是很大的,我觉得自己很幸运。”当我们问到他是否后悔选择回乡时,张森林如是说道。

(4)大城市人才饱和的推动。在考察中我们发现,很多大学生并不是自愿选择回乡就业的,而是在求学所在的大城市求职无果后被迫回乡寻找新的途径。大城市虽然岗位多,但是因为优越的工作条件吸引了众多的人才,造成了人才饱和的现象,因此,在客观上推动了大学生回乡的步伐,促进了新农村引进人才的计划。

(二)制约大学生回乡就业的因素

(1)传统思想的束缚。传统的就业观念是大学生排斥赴农就业的根源。在农村盛行的“有能力的人到发达城市工作”,“倒退回农村没有出息”等传统就业观念,严重阻碍了大学生选择回乡就业的路程。对于很多家在农村和小城镇的大学生而言,接受高等教育就意味着可以跳出“农门”,回乡是他们自己无法跨越的心理障。

(2)艰苦的工作环境。新农村建设是近几年来政府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发展速度较慢,还存在着很多缺漏。与大城市优越的物质生活和工作环境相比,农村和小城镇普遍存在着薪资待遇差,工作环境简陋的问题。在我们这次走访考察中,就清楚地看到农村的学校和卫生院都是设施不齐全,占地面积小,简陋的工作环境需要的是能吃苦耐劳的大学生。因此,很多在大城市求学的大学生对回乡望而却步。

例如:我们采访了平和县二中的罗清和老师。与那些偏僻的乡村小学相比,二中的环境已经算是优越了。但是当我们问起罗清和老师对学校教育的看法时,罗清和老师说:“我的大学同学毕业后留在了漳州市区的一所小学,然而小学的环境和设施远远地超过了二中。农村的学校不仅在硬件上差,就是师资也是和城市学校没法比的。考出农门的大学生应该懂得回乡报恩才对。”只有真正奋斗在农村第一线的人才会真实地看到农村的局限性,也才可能真正意识到农村对知识型人才的迫切需求。

(3)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择业仍然具有功利性职业价值观是价值观在职业选择上的一种体现,是人们对待职业的一种信念和态度。处于全球化背景下的当代大学生,其职业价值观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变迁而变化,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利益为导向的观念更是深入人心。大学生在确立职业目标时也往往看重经济效益,将个人需求的满足放在考虑的第一位,功利性明显增强。

目前,培养一名大学生一般需花费5 万元左右,毕业生的年龄在23 岁左右,走向社会后的头几年还面临买房、结婚等生活压力,城乡工资水平的尚有大幅差距,导致高校毕业生不得不选择工资水平较高的城市发达地区,而放弃到基层就业的念头。很难想象,农村的艰苦恶劣的自然环境和经济条件。

例如:杨木坤是我们采访对象中的其中一位。毕业于福建医科大学的他,梦想着可以留在福州省立医院就职。然而在福州求职屡次碰壁且父母一心希望他能回乡的催促下,他最后通过考取事业单位回到了镇上的卫生院。杨木坤说:“我自小生在农村,我可以适应农村的环境,我抗拒的是农村无法给我好的工作环境和物质生活,与同学相比,内心多多少少会有些许的不平衡。”同样的学历却不同的工作待遇,是很多大学生所不能接受的。2011年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4)就业类型少且上升空间狭小。专业对口是大部分大学生求职的第一要求,但是农村的就业之路狭窄,很多大学生回乡并不能找到自己可以胜任的工作。尽管社会上的人都认为大学生回乡就业能够很大地促进农村和小城镇的发展,但就大学生自己而言,在专业的对口性上是农村和小城镇所无法给予的。

而且农村和小城镇有的都是小型企业,发展空间较小,大学生不能直接看到企业的发展前景,对于回乡会有许多的忧虑。

(三)大学生回乡就业的目的

(1)回报家乡和孝敬父母的热忱。回乡就业的大学生中有一部分是真心热爱家乡这片土地。他们希望通过自己所学的知识来改造家乡,回报家乡。而且,父母常年居于农村,回到家乡就业,也方便陪伴父母左右。

(2)新农村建设下的机遇。新农村建设是时代的产物,是符合国家社会发展的。国家提出了要以农村的资源为依托,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相关的服务业,充分发挥农村的比较优势。产业的发展、市场化程度的提高是新农村建设最终的发展目标。有些大学生看到了新农村的发展前景,他们希望抓住这个机遇,借助政府的支持,以自己的知识在家乡描绘自己的伟业蓝图。

(四)大学生回乡就业的意义

(1)对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就业观大有裨益近几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现象日益突出,造成人才的闲置和浪费。而另一方面,在广大农村由于人才匮乏,急需补充新鲜血液。在我国“三农”工作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新阶段,投身到农村建设是一种难得的机遇、难得的挑战、难得的历练,也为广大大学生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2)大学生面向农村就业能有效推动农村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大学生作为时代先锋,本身具有良好的个人素质,对新事物接收水平较高,大学生面向农村去创业、就业也是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要求,能促进乡村管理的改革、完善,带动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进步。

(3)大学生面向农村就业,能有效缓解我国当前就业压力。大学毕业生身上凝聚着巨大的人力资本,他们是国家和社会的宝贵财富。但如果较大规模的大学毕业生不能实现就业,是对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如果我们能够充分重视和开发农村的就业市场,改善农村的投资环境,吸引大量的大学生转向农村就业。只要我们 能在农村地区想方设法地拓宽就业渠道,就能有效化解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四、策略和建议

在这次的实地走访考察中,我们对大学生回乡就业这一个热点话题有了全新的认识。大学生回乡就业,既是时代的要求,是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同时也是大学生寻找新的就业渠道的一个方向指标。虽然国家的号召不断,大学生的回乡思想也在逐渐觉醒,但是我们还是可以清楚地看到,对大部分家在农村和小城镇的大学生而言,回乡并不是第一选择,甚至只是无奈之举。在对我们的访谈记录进行分析后,我们提出了一些建议和策略。

(一)从国家的角度而言:

(1)国家支持、引导大学生到基层工作,要采取一系列优惠政策来扶植。因为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就业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基层工作,国家应该采取针 5 2011年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对有利于大学生就业和农村发展的更加具体、系统、优惠的配套措施和政策,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关法律和法规,理顺农村就业机制。

(2)制定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创业的扶持政策。可以采取政府为主、社会募集的办法创立小额贷款担保基金,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基层创业。同时相应的制定税收优惠政策,高校毕业生如支去基层依法从事个体经营、创办经济实体,可以免交登记费、营业税、所得税等多种形式,积极鼓励在农村地区创业。

(3)农村应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更新发展观念,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创业就业环境我国目前正在建立的社会保障体系主要限于城镇地区,但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保障体系在农村地区仍是一个空白。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对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要求日益迫切起来,应当建立起以自助型为主导的、救助型为底线的社会保障体系,为大学生在农村工作解决后顾之忧。比如:把在农村各领域就业的大学生纳入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许可大学生在一定的范围内选择自己的户口所在地,可以落户在就业的农村,也可以落户于农村所属的县级市或地级市,享受户口所在地的各项待遇。

(二)从社会舆论的角度看:

要增强就业指导的针对性,强化舆论宣传的正面导向,积极帮助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高校毕业生接受过高等教育,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但现实严峻的就业形势很有可能使他们容易产生悲观情绪。这就需要他们要转变精英化就业观念,树立大众化的就业观念,转变毕业生对农村的认识,引导他们察觉在城乡一体化进程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将会释放出大量的创业机会。同时新闻和舆论宣传要加强正面引导,要长时期、高密度地宣传到基层就业的典型,宣传到农村就业也一样能够体现人生价值,也一样能够成就事业。通过正面的新闻宣传和舆论导向,旗帜鲜明地鼓励毕业生面向农村就业,帮助他们及时调整自我,积极寻求多种就业渠道,避免“眼高手低”,树立“从基层做起,在农村创业”的人生价值观,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二)从大学生个人的角度看:

(1)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大学生要改变“高学历高收入”的思想,俗话说“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大学生要正确看待回乡就业,转变原有的传统思想,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对待职业的选择。

(2)以科学的眼光看待农村的发展。在大多数人的观念里,农村和小城镇远远比不上大城市的发展,甚至他们认为农村和小城镇的发展是停滞的。其实在今日,我们国家已经从城乡二元结构向城乡一体化过渡发展,农村和小城镇的发展起步晚,但发展的速度是飞快的。虽然“鲤鱼跃农门”是农村家庭祖祖辈辈所期盼的,但是很多的观念都应该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改变。当前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使命就是大力推进农村教育的发展,而新农村建设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知识和技术等智力问题,两者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所以大学生回乡就业对新农村的建设是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的,相同的,新农村建设的开展也为回乡就业的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因此,大学生不应该把视线局限于人才济济的大城市,回乡就业更是一个明智之举。

五、结论 2011年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新农村建设是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大学生回乡就业不仅仅是一个热点话题,更是一个可行的措施。通过这次的访问考察,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大学生回乡就业一方面解决了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另一方面促进了新农村建设的步伐,是一个明智之举,是国情下必走的道路。

【参考文献】

【1】孙长缨,高校积极引导和促进大学生走进农村基层[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21).【2】杨金平,新农村建设与农村大学生就业的联动发展[J],现代农业科技,2007(12).【3】钟秋明,唐超学,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障碍及其成因与对策[J],当代教育论坛,2006(4).【4】沈吉力,郁顺华,浅析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15).附录 访谈提纲

大学生回乡就业个案调查访谈提纲

访谈老师

1、您当初为何不选择在大城市就业呢?

2、您回乡就业是否有国家政策支持呢?

3、您对现在大学生回乡就业的看法是什么?

4、您对现在农村的教育水平有何看法?

5、您对您现在的薪资还满意么?

6、您觉得农村孩子和城市孩子在学习状态上有何差别?

7、您对现在网上流行的学习无用论的看法是什么?

8、今后您是否还选择留在农村或者是往城市发展?

9、针对国家近几年对农村教育的重视,您认为农村的教育前景有何看法?

2011年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10、您对未来大学生回乡创业提哪些建议呢?

11、对于当初选择回乡当老师的做法,您是否后悔过?

访谈医生

1、您为什么回乡当医生?

2、您觉得回乡当医生需要具备哪些素质、条件?

3、您对您回乡当医生的未来规划是什么?

4、您觉得农村现在的医疗条件怎么样?

5、您觉得村民的健康水平怎么样?

6、您针对现在农村看病难持什么样的看法?

7、您对当初选择回乡当医生的做法是否后悔过?

8、如果今后有机会,您会选择到城市发展吗?

9、对于大学生回乡就业您有什么看法?

10、您认为阻碍大学生回乡就业的原因有哪些?

访谈创业

1、您为什么回乡创业?

2、您对回乡创业的未来规划是什么?

3、创业者应该具备的条件、素质、是什么?

4、您在创业期间遇到的困难是什么?

5、政府有没有出台政策扶持大学生回乡创业?

6、您在创业期间遇到困难时是如何解决困难的? 2011年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7、您创业时需要的资金是通过何种渠道筹集的?

8、您对选择回乡创业的做法是否后悔过?

9、您家人支持您回乡创业么?现在创业不是有风险么?

10、您在创业的过程中积累的哪些经验能为未来大学生提供一些参考?

访谈大学生村官

1、为何想回乡当村官?

2、回乡当村官应具备哪些条件(能力、优势、素养、学识)

3、您当村官的主要工作内容是什么呢?

5、您在当村官的期间遇到这些困难的时候是如何解决困难的?

6、您对您当村官这些时间内最让您觉得印象深刻的事情是什么?

7、您在当村官期间对该就任村有何规划?

8、当您当村官期间遇到难以与村民沟通时有没有后悔过当初选择回乡就业的决定?

9、您的家人支持您回乡当村官的决定么?

上一篇:初中物理热机效率教案下一篇:我的自传(6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