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妇女权益的论文

2024-06-21

探究妇女权益的论文(精选6篇)

篇1:探究妇女权益的论文

和谐社会背景下农村妇女土地权益保护问题探究

李啸潇

摘要:妇女作为农村经济、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重要力量 ,其土地权益却屡遭侵犯 ,已经严重威胁了农村妇女群体的经济安全和社会地位 ,产生了不良的社会影响。文章在总结农村妇女土地权益受侵犯的方式和类型的基础上 ,分析了农村妇女土地权益遭受侵犯的经济、法制和历史根源 ,并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这些侵权问题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和谐社会;农村;妇女;土地权益;问题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把建设和谐社会作为党近段时间的重要工作目标之一。党的十七大又明确提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今后的任务之一,更加重视改善民生和促进社会和谐。一个和谐的社会,必然是一个人人享有同等的机遇和权利,各尽所能、各得其所的社会,也必然是一个注重男女公平平等、和谐发展的社会。但在社会转型和变革的进程中,农村妇女土地权益受侵害的现象随处可见,甚至有发展的趋势。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消除这些不和谐现象,维护女性群体在农村土地中的平等地位和各项权益,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本文将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的理念下,结合我国农村妇女土地权益的现实态势,从社会性别主流化、普惠政策特殊化、维权难度容易化出发,对实现农村妇女与男子享有平等的土地权利,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作些探讨。

一、农村妇女土地权益保护现状考察

1、出嫁妇女于迁入地取得承包地之现状分析

根据《农村土地承包法》第 30 条的规定,在承包期内,妇女出嫁后,其原承包地的收回以其在新居住地取得承包地为条件,因而现实生活中,出嫁妇女能否在新居住地取得承包地至关重要。调查中,对“在农地(田)承包期内,娶进的媳妇(包括户口迁入本村的妇女)在你们村会分得承包地(田)吗?”这一问题,66.70%的受访农户表示“不会,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9.67%表示“会,村里有机动地”,9.89%表示“如果其在原来的村承包地未收回,就不分;如果收回,就分”,还有12.67%表示采取了其他处理方式。选择其他处理方式的受访农户的态度十分复杂,即使将其在该问题上的态度作最有利于出嫁妇女的理解,即出嫁妇女在迁入地能取得承包地,出嫁妇女之土地权益的保护状况也不容乐观,只有32.23%的受访农户表示出嫁妇女在迁入地有可能取得承包地。出嫁妇女于迁入地能否取得承包地的省际差异很大。在河南、山东和江苏三省,分别只有32.02%、38.20%和40.00%的受访农户表示基于“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的政策,出嫁妇女于迁入地不会取得承包地,均远低于平均水平。而河南、山东两省分别有 38.76%和 28.09%表示由于本村预留有机动地,因婚嫁迁入本村的妇女可以分得承包地;在江苏省,49.44%的受访农户表示“如果其在原来的村承包地未收回,就不分;如果收回,就分”。可见,这三省的出嫁妇女于迁入地取得承包地的可能性较大。在广东、贵州、山西三省,出嫁妇女于迁入地获得承包地的可能性极小,分别有97.24%、96.69%和 91.11%的受访农户表示基于“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的政策,出嫁妇女于迁入地不会取得承包地。不过,广东受访农户也指出,对于实行土地入股的地方,虽然出嫁妇女于迁入地不会分得承包

地或股份,但是可以购买他人愿意转让的股份。

2、妇女出嫁后原承包地之保护现状分析

既然出嫁妇女在迁入地取得承包地的可能性不大,按照法律的规定,应当继续享有原承包地。但在调查中,对“你们村的妇女出嫁后,发包方(如村集体)原来分配给她的承包地(田)在承包期内是如何处理的?”从中可以看出,为了保证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稳定性,发包方一般不将出嫁妇女的承包地收回,而是由其家人继续承包,这是除河南、江苏外各省的主要处理方式。无论是《宪法》还是《农村土地承包法》或《物权法》,均规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其中家庭承包经营是指“农村中的集体经济组织通过承包合同,把土地长期承包给农户使用,农民分户、自主生产经营,自负盈亏,根据承包合同,享有权利并履行义务”。可见,农村土地承包是以家庭(户)为单位的。“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的政策正是针对农村承包经营户而言的,即农村承包经营户承包地不随其人口的增减而变化,故出嫁妇女的承包地由其家人承包符合现行法律和政策。就农村承包经营户的外部关系来说,该处理方式无可非议,但从农村承包经营户的内部关系来看,则不无疑义。

3、离婚妇女的承包地之保护现状分析

《关于切实维护农村妇女土地承包权益的通知》要求,妇女离婚后仍在原居住地生活的,原居住地应保证其有一份承包地;离婚后不在原居住地生活,其新居住地还没有为其解决承包土地的,原居住地所在村应保留其土地承包权。这与《农村土地承包法》第 30 条的精神一致,但在实践中被大打折扣。对“在农地(田)承包期内,妇女离婚回娘家的,其在婆家村取得的承包地(田)如何处理?”这一问题,在受访农户中,10.62%表示由“发包方收回”,52.70%表示“由其前夫继续承包”,15.56%表示“由该妇女继续承包”,7.50%表示“如果其在娘家村取得承包地(田)的,就收回,否则,就不收回”,还有 12.23%表示采取了其他处理方式。无论是由“发包方收回”还是“由其前夫继续承包”,都属于对该离婚妇女的承包地的侵害;而“由该妇女继续承包”或“如果其在娘家村取得承包地(田)的,就收回,否则,就不收回”的处理方式,则较好地保护了离婚妇女的合法土地权益。至于离婚妇女回娘家后,以其他方式来处理其承包地的,本文都全部假定为是对离婚妇女土地权益的保护有利的方式。以此为基础,仍然有 63.32%的受访农户的回答表明离婚妇女的承包地遭受侵害,仅有35.29%的回答表明离婚妇女的承包地(可能)受到保护。省中,黑龙江省对离婚妇女承包地的保护最为充分,62.98%的受访农户表示,在承包期内,妇女离婚回娘家的,其在婆家村取得的承包地仍然由其继续承包。对离婚妇女的承包地侵害最严重的是广东省,97.79%的受访农户表示,妇女离婚回娘家的,其在婆家村取得的承包地在承包期内由其前夫继续承包。

4、丧偶妇女对其配偶承包地之继承权的保护现状分析

农村土地问题立法研究”课题组未考察再婚妇女的承包地之保护现状。据有关学者的一项研究,在被调查的再婚妇女当中,没有土地的有150人,占被调查者的 54%。离婚妇女若在本村再婚,其土地往往受到夫家的侵害;若是离开本村再嫁到别村,其在本村的土地往往会丧失,而且在其加入别村得到土地的可能性很低,即使得到的也拖延了几年。”由此可知,再婚妇女的承包地也没有得到有效保护。

二、农村妇女土地权益受到侵害的原因

1、相关法律政策缺乏性别视角

一些法律政策表面上看来是中性的,但是由于立法者没有充分考虑中国现实的社会性别利益关系,法律法规在实施过程中往往会给女性带来不利 我国现有的土地法律法规,虽然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以户为单位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但并没有充分考虑到基于不同性别利益上的差异,忽视了由于婚姻关系而流动的农村妇女的权益,造成对出嫁女、离婚女土地权益以及相关权益的保护力度不够,可操作性不强。《农村土承包法》第 30 条规定了出嫁女在新住地没有分得土地的,其原住地不得收回其承包地,但是并没有规定“如果收回土地”怎么办,法律上也没有规定承包给家庭的土地是否是可以分割的共有财产,使出嫁女分割娘家或夫家土地有一定的法律障碍。《农村土承包法》第 54 条规定了发包方剥夺、侵害妇女依法享有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应当承担停止侵害、返还原物、恢复原状、排除妨害、消除危险、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但土地承包经营权具有特殊性,属于用益物权,赔偿损失是在侵权过错的基础上进行赔偿,没有考虑土地本身的利益,是否可在离婚时与房产等财产性物权一并分割。

2、村规民约监管存在盲区

《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颁布后,有的村过分强调“村民自己的事情自己管理”,错误理解和片面强调村民自治,村规民约很多将村民自治和村规民约完全等同起来,什么事情都用村规民约来规范,忽略了“依法”的限制。村民自治与村规民约之间有很大区别,村规民约存在行政部门的格式性干预,而村民自治是有民主议定原则和程序的约束。村规民约只是村民自治的一种体现形式。例如《宪法》、《妇女权益保障法》对保障妇女合法权益和地位平等都有明确规定,中央和地方对保障农村妇女土地权益也专门制定了许多政策,但是部分村仍以贯彻《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为由,以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决议、村委会决定或村规民约的形式,侵害甚至剥夺作为少数人的出嫁女、离婚妇女、大龄女的土地权益,出现村规民约与法律法规相抵触的现象。

3、利益驱动导致矛盾加剧

当前农村特别是城乡结合部村级集体经济迅速壮大,当地一般按人口分配经济收益及宅基地。农村户口利益的优厚使经济发达村的出嫁女不愿意把户口迁到其他村去,而和城镇男子结婚的“农嫁居”妇女更不愿随其夫将户口迁往城镇。长此以往,导致农村资源和经济利益增长速度有限性同人口增长速度急剧性的矛盾比较突出,利益分配、人地压力逐年加大,“僧多粥少”的局面使村民们认为自身的利益被抢走了,所以纷纷排斥“出嫁女”、“离婚妇女”等弱势群体。

4、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仍有残余

部分村民法律意识淡薄,重男轻女思想严重。“男尊女卑”、“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等传统观念在农村的影响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认为嫁出去的女儿理应不能与当地的村民争土地,所生的子女更没有理由争分土地和经济利益。这是诸多损害“出嫁女”权益的村规民约得以通过的思想基础。最为明显的表现是在农村几乎户主都是男性,男性是顶门立户之人,女孩往往被看成家庭的暂时成员,早晚是“人家的人”,一旦结婚,就不再享有娘家的权利,包括土地权益,只能依靠丈夫在夫家取得财产和继承权,使得妇女在夫家事实上处于依附地位。

三、保护农村妇女土地权益的现实困境

土地权益是农民的主要权利之一,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加快和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农村集体土地被大量征用,集体经济组织收益不断增多。但由此引发的土地收益分配纠纷也日益增加,侵犯农村妇女土地权益的事件时有发生,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关注。以延安市宝塔区为例,全区共有12个乡镇,611个行政村,仅对柳林、万花、枣园 何庄坪 桥沟 李渠 姚店等7个乡镇共106个村组进行调查,发现有不少村组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侵犯妇女土地权益的问题。不少农村妇女因婚嫁、丧偶等原因被部分或完全剥夺了土地承包经营权以及围绕土地承包经营所产生的其他权利如土地收益权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此类问题的发生呈上升发展趋势,引发了不少群众上访事件。因此,依法保护广大农村妇女的合法土地权益已成为政府和人民法院的重要工作, 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也是每一个法学研究人员的重要任务 这些纠纷如得不到及时解决,只会使矛盾越来越突出,越来越难以解决。然而,由于法律法规的不完善,导致处理这些纠纷时缺乏统一的法律依据,许多法院对此类案件干脆不予受理。此外,解决这些纠纷也存在许多现实的困难,致使保护农村妇女土地权益的工作陷入困境 表现为:

1、给法院造成巨大的工作压力

通过对宝塔区7个乡镇的调查,涉及妇女土地权益纠纷的就有106个村组总计2450户,因此,法院根本无法直接全部受理这些案件,即便是这些案件由法院受理审判后也几乎无法执行,因为村里没有剩余的土地,这就要求每个承包户退一部分田。如果法院执行判决1次就要求土地重新承包分配1次 这显然是无法操作的。若案件属于土地收益纠纷,则执行难度就更大。因为有些村可能已将土地收益款进行分配,这就需要那些分得土地收益款的村民退还部分款项,其困难可想而知。

2、城边村和富裕村的人地矛盾更加突出

如果打破“男婚女嫁”的传统习俗,由男女双方自主决定其婚后的户口所在地,并享受相应的土地承包权及其相关利益,就会使人口集中在自然条件较好,地理位置优越尤其是一些经济效益较好的城边村和富裕村,致使农村土地资源和经济增长速度的有限性同人口急剧增长的矛盾更加突出。由于人地关系紧张,资源压力加大,会抑制甚至拖垮富裕农村的经济发展。同时农村人口流动的均衡被打破 贫困村人口不断减少。甚至出现土地撂荒的现象,造成资源浪费。

3、可能会出现骗婚、非正常离婚等现象

一些贫困村的青年男女通过婚姻在富裕村落户,婚后不久即离婚,然后以本村村民的身份继续在该村结婚成家。这样既造成了家庭的不稳定,又造成了富裕村人口急剧膨胀,人均福利迅速减少,原住村民对此必然持有很大意见,并由此产生该村原有农户和离婚妇女新建农户之间的矛盾和利益争夺。在此困境下,法院若不受理此类案件,显然违背了宪法及相关法律的规定,被侵权妇女的土地权益也无法得到保护,她们因此会向法院提出质疑。然而,一旦法院受理了此类纠纷而又不能切实保护她们的权益时,不仅会动摇法律的权威,而且会引发农村新的矛盾,继而会直接影响到区域经济的发展乃至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四、农村妇女土地权益保护的途径和方法

1、社会性别主流化,完善修正农村妇女土地权益有关法律法规

1997 年 6 月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通过了对社会性别主流化的一致定义,即“把性别问题纳入主流是一个过程,它对任何领域各个层面上的任何一个计划行动,包括立法、政策或项目计划对妇女和男人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它是一个战略,把妇女和男人的关注、经历作为在政治、经济和社会各领域中设计、执行、跟踪、评估政策和项目计划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来考虑,以使妇女和男人能平等受益,不平等不再延续下去。它的最终目的是达到社会性别平等。”社会性别主流化要求立法者和政策制定者在做出决策时,充分考虑该决策对男性和女性的不同影响,消除决策中对男性和女性的不公平待遇,最终实现社会性别平等 作为村民利益代表的村民委员会,虽然是群众性自治组织,但在我国现有体制下,村民委员会与政府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我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八条第二款规定:“村民委员会的设立、撤销、范围调整,由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提出,经村民会议讨论同意后,报县级人民政府批准。”第二十条第一款规定:“村民会议可以制定和修改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并报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备案。”可见,基层政府对村民委员会有指导和监督的职能,政府的决策意识将直接影响到村民意识。因此,在基层政府中树立社会性别意识及社会性别主流化观念,对改变农村妇女受歧视的现状有着积极的意义。

2、普惠政策特殊化,促使男女平等观念的形成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对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全面阐述,把关注民生的战略构想具体化。这对于人口基数大、收入增长慢、话语表达地位低、就业能力不强的广大农民阶层来说,最大给予是在关注民生的同时实行“普惠制”。因此,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前景上,亿万农民为十七大而欢呼;在涉及个体的直接利益上,亿万农民为解决民生问题的普惠制”而欢呼。男女平等、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已执行多年,但为什么广大农村朋友多子多福、重男轻女的观念还没转变?除客观原因:当前农活需要强大的体力劳动,而女性的体力不如男性的客观现实之外;还有其他原因,其中之一是中国的一些政策要么是彻底的普惠,要么只是根据个人经济条件进行资格认定,基本没有对受益人以是否符合基本国策为标准进行受益资格认定或者区别待遇。例如,现行的土地承包的方式基本上是按人头平分;还有些农村地区,在城市化或者工程占地补偿中,采取的是按人头发放政策,有的农民超生后所交纳的社会抚养费低于人均征地补偿费,超生仅计算直接经济效益也“产出大于投入”。没有在普惠的情况下,对守“规”(遵守计划生育等法规政策)的农户给予特殊的待遇。

总之,上面提到的有关农村土地权益的政策,因为没有对受惠家庭按照是否符合计划生育政策(是否诚信守法)的情况进行区别对待,从而不利于重男轻女观念的转变,不利于生男生女都一样的观念的形成。当然,解决这个导向冲突的问题,不是将违“规”户在享受惠民政策上区别对待,剥夺他们享受惠民政策的人权,而是服从大局,在政策执行目标和执行手段上主动适应全面推行惠民政策的需要,即“以和为贵”,还需要有关政策能对守“规”户特殊化(事实上这是对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的补偿),在普惠的同时做到特惠,这也是和谐社会“诚信友爱”内涵的体现。

3、抓住“关注民生”、“建设和谐”的契机,实实在在保障农村妇女权益

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分别向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作工作报告,报告中都将事关民生的案件作为 2008年工作重点。最高人民法院报告指出,将积极推动国家执行联动机制建设,最大限度实现生效裁判所确认的权益,维护司法权威,解决“执法难”的问题;坚持“能调则调、当判则判、调判结合、案结事了”的审判原则,建立和完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减轻群众“诉累”。为了农村的稳定和农业的发展,以上措施要持之以恒,并与时俱进,才能充分调动农村妇女的创造性和积极性,为社会主义的和谐事业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温世杨.廖焕国.物权法通论[M].人民法院出版社,2005.[2]孙宪忠.中国物权法总论[M].法律出版社,2003.[3]王卫国.中国土地权利研究[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4]张庆华.中国土地法操作实务[M].法律出版社,2004.[5]高富平.土地使用权和用益物权[M].法律出版社,2001.[6]王利明.物权法研究[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田成有.乡土社会中的国家法与民间法[M].山东人民出版社,2002.[8]陈小君.农村妇女土地承包权的保护和完善[J].法商研究,2003,(3)。

[9]杨立新.论我国土地承包权的缺陷及其对策一兼论建立地上权和永佃权的必要性和紧迫性[J].河北法学,2002(1).[10]陈更生.土地承包权物权化和农地使用权的确立[J].中国法学,1996(3).[11]徐静莉、王坤.对农户独立法律主体地位的探讨[J].理论探索,2005(3).

篇2:探究妇女权益的论文

1、结合社区实际情况,面向广大育龄妇女,积极开展宣传教育工作。

我们充分利用各种形式,向育龄群众重点宣传《妇女权益保障法》、《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办法》等与广大妇女同志息息相关的党的政策、法规以及妇女同志关心的、想了解的优生优育知识等。

**-**年共计出宣传黑板报、流动板报17版,入户发放宣传资料两千余份,发放避孕药具600余盒。广泛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关爱女孩”等宣传活动,大力宣传社区生育文化,树立新型婚育观念,倡导男女平等。此外,充分发挥人口学校优势,开展“五期”教育,组织育龄妇女学习相关知识。积极开展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生殖健康等知识咨询服务,开展避孕节育知情选择,做到热情周到、耐心细致。按时组织妇检对象参加妇检,指导育龄群众选择安全、有效、适宜的避孕措施,确保育龄群众普遍享受较好的计生优质服务。为了让我社区计生宣传工作走向社会,我们捕捉计生工作的亮点,向《家庭时报》、《XX日报》、《XX晚报》等省、市级报刊投稿,共发表妇女工作宣传稿件5篇,有效地扩大了宣传面。

2、加大法制宣传力度,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

为了使青少年能够健康地成长,我社区成立了“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积极发动社区里的老干部、老党员等一些关心少年儿童教育工作的热心人参与到社区青少年教育工作中来。为了能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大家费了不少的心思。领导小组通过调研,认为书刊、影视、网络等对青少年的影响很大,要让正面的声音、健康的信息成为强有力的引导力量,要积极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社会氛围,净化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共同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因此我社区利用放电影、出黑板报、发放宣传资料等青少年容易接受的形式,对辖区青少年进行法律、法规及禁毒和预防艾滋病的宣传教育。

**-**年,我们制作禁毒横幅2幅,张贴宣传海报272张,黑板报3栏,发放宣传资料1560份,放映禁毒电影1场,还对辖区内未成年人进入网吧和网吧超时经营等不利于青少年成长的行为进行了整治。社区还成立了志愿者队伍及义务巡逻队,随时预防青少年犯罪,并利用节假日组织辖区青少年参加社区内公益性活动,义务清理辖区内非法张贴的小广告,参加义务巡逻队等,为社区的建设贡献力量。社区一系列的宣传教育工作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年至今,我社区未出现未成年人犯罪的现象。

3、做好民间调解,依法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

在社区做了大量的法制宣传工作之后,妇女儿童法制意识提高,如今遇到什么难以解决的事情,就不会义气用事,鲁莽解决,而是会首先想到通过社区帮助调解,因为社区就是她们的“娘家人”,会维护她们的合法权益。因此,依法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就成为社区民间调解工作的重点。

**年5月27日,XX区XX号的李某、曾某夫妇因为家庭矛盾发生争执,吵闹中李某将曾某的右眼打伤,我们了解情况后,即到其家中进行调解。首先对李某的打人行为给予了严厉的批评,要求他向曾某赔礼道歉,并带她到医院治疗。在社区工作人员耐心地劝说下,李某夫妇愿意坐下来心平气和地谈一谈。曾某表示要离婚,社区调解无效,最终起诉到法院。**年3月19日,曾某又来到社区反映,她与李某离婚诉讼还未结束,她已搬出李家半年多了,现在李家不允许她回去探望自己的小孩,请求社区帮助她争取探望小孩的权利。我们接到曾某的投诉后立即联系了李某,他说曾某以前对小孩不好,现在又要跟他离婚,所以他不想让曾某来看小孩。我们对李某进行了一番法制教育,使他明白了不管他们是否离婚,曾某作为孩子的母亲,拥有看望孩子的权利,他不能横加阻拦。在我们做了大量的思想工作后,李某终于表示同意每半年带孩子到居委会让曾某看望。曾某对我们帮助她争取到这来之不易的探视机会非常地感激,同时也表示不管今后是否会与李某离婚,她也一定会好好地对待孩子。我们对这样的调解结果感到欣慰,因为我们的努力使一个母亲没有失去她的孩子,也让一个孩子没有失去母爱。

除了依法为妇女维权外,我们也很关心少年儿童,保障少年儿童合法权益,特别是受教育权不受侵害。为了做好这项工作,我社区工作人员深入辖区居民及流动人口家中,对未满18岁的青少年受教育情况进行摸底调查。据统计,我社区共有未成年人618人,其中只有一人因智力残疾现在失学在家,其余无因家庭贫困或重男轻女等原因辍学。

**年8月25日,一位老太太来到社区,通过她的叙述,我们了解到了一个情况:租住在XX区XX号的邹某是她的儿子,原来大学毕业后在湖南教书,后因患有精神方面的疾病被学校解聘,由此流落到柳州来。他的女儿很聪明,但是眼睛近视,他就打算不再让女儿上学,准备把她留在家里自学成才。现在老太太想把孙女接回老家读书,他死活不让。我们马上赶到邹某的住处做他的思想工作,劝他以女儿的前途为重,让女儿到学校接受教育。但任凭我们说得口干舌燥,邹某就是不改变立场。鉴于他患有精神方面的疾病,不得已我们只有报警。最后,邹某的女儿跟着奶奶坐着警车一起离开了,她又可以重新回到学校,跟同学和老师一起,享受她花样年华的快乐了,我们也为她恢复正常孩子的生活感到高兴。

二、关心妇女儿童,帮助弱势群体,为群众排忧解难。

***同志曾经指出,维护妇女权益是实现男女平等、促进妇女解放的基础性工作,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而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未成年人是民族的未来。面对新世纪,党中央、国务院高瞻远瞩,把儿童工作提高到关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关培养造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战略高度加以重视。对于这些极为重要的指示精神,我社区坚决贯彻落实,以实际行动关心妇女儿童,帮助弱势群体,为群众排忧解难。

XX区3号的吴某是位残疾妇女,丈夫早逝,只有一个儿子现在还在读书,她长期以来跟妹妹一起生活,可是她的妹妹对她很差,经常欺负她。我们了解到她家的情况以后,多次到她家中进行调解,同时对她妹妹进行劝说和教育。我们看到她的生活条件很差,就主动关心她,经常到她家里对她嘘寒问暖,照顾她的生活。时间长了,她妹妹被我们的行为所感化,对她的态度改善了许多,吴某很感谢我们,并出于对我们的信任,把自己的日常开支交由我们管理。

XX区7栋的蒋某是一名智障儿童,他的父亲已去世,母亲又失踪多年,一直以来靠爷爷抚养。可是爷爷年纪也大了,要抚养教育他也有一定的困难。我们了解这个情况以后,帮他办理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使他的生活有了保障。

**年7月10日,一名梧州来的打工妹蒙某来到社区哭诉,她曾在XX区胡某开的美容院里打工,现在胡某已结束美容院的生意,仍欠她890元的工资未付,这可是她的血汗钱啊!我们都很同情她的遭遇,帮助她向胡某追讨被拖欠的工资,最后经协商,胡某每月付给她100元钱,直至付清所拖欠的工资为止。蒙某在得到这个结果后,放心地笑了。她说多亏得到了社区的帮助,不然的话她的血汗钱就很难要回来了。

**-**年,我社区共帮助介绍、安排下岗失业女工再就业115人,并帮助1人申请了小额贷款,对于生活困难的妇女还给予办理城市居民生活最低保障,真正为妇女同志解决了实际困难。

……诸如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居民群众对我们的工作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对我们就像自家人一样。我们知道,这是我们努力工作,真正关心、爱护妇女儿童,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所得到的回报。

三、加强综合治理,积极扫除“黄、赌、毒”,营造良好的社区环境。

为了能让辖区内广大妇女儿童有一个文明、健康的生活环境,使青少年能在良好的社会环境中健康成长,我社区坚持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在辖区范围内开展“黄、赌、毒”专项整治工作,力争为妇女儿童创造一个良好的社区环境。

我社区成立了排查“黄、赌、毒”专项整治领导小组,确定了社区内每个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不定期对社区内的经常聚众赌博的地方进行突击清理,在几次清理的工作中,社区配合管街民警对XX区9号后的赌博点进行了多次清理,极大的纠正了赌博风气。并发动群众一起监督,只要发现情况就及时向派出所和居委会反映使我们能及时的掌握情况进行处理。在打击“六合彩”的工作中,社区每天晚上都能坚持派人巡逻,对社区内的“六合彩”窝点进行摸底调查,并积极在居民中宣传“六合彩”的危害,使部分居民脱离出“六合彩”的魔爪,重新面对生活。

篇3:探究妇女权益的论文

保护妇女的劳动权益, 一个最基本的方面就是保护妇女的就业权, 如果没有就业权, 妇女其他很多方面的权利也就失去了基础。根据全国妇联第二届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的统计数据表明:2000年以来, 城镇妇女的就业率为63.7%, 比1990年下降了12.6个百分点, 与男性的差距扩大了4.1个百分点, 在同等条件下, 女性失业比男性多, 下岗女职工占总数的60%以上。就当前来看, 妇女在劳动力市场上仍处于弱势地位, 妇女在劳动和劳动保护方面所面临的劣势和问题日渐突出, 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关注和重视。

一、当前妇女劳动就业问题的现状

1. 用人单位录用员工实行性别歧视。

目前人才市场在招聘员工时, 往往对妇女的录用十分刻薄, 要求的条件五花八门, 有些从婚否、籍贯、宗教、肤色、外貌、属相、身高、文化、社会关系、家庭关系等方面考虑, 设下种种关卡, 而妇女往往不被这些招聘单位录用, 不是因为她们的工作能力不强或胜任不了此项工作, 而仅仅是因为某一细节的问题被拒之门外。而我国原《劳动法》第十二条明文规定:“劳动者就业, 不因民族、种族、性别、信仰不同而受歧视。”同时, 第十三条还进一步规定:“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就业权利。在录用职工时, 除国家规定的不适合妇女的工种或者岗位外, 不得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妇女。”在保障妇女享有平等的就业权利方面, 《妇女权益保障法》《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等法律、法规与《劳动法》的规定也是一致的。虽然我国宪法、法律、法规规定了男女平等的就业权利, 但我国目前妇女的平等就业还没有充分得以实现。在对我国62个定点城市劳动力市场职业供求状况调查中, 有67%的用人单位对女性提出了性别限制或明文规定聘用期不得怀孕生育。

2. 人才市场缺少妇女就业机会。

作为教育、科学、文艺、金融、电子、信息等以技术为主的第三产业, 妇女就业的机会很少, 现在只有在商业、餐饮、保姆、家政服务方面就业的机会较多。这就是三大产业结构的不合理, 不能够给妇女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3. 妇女自身原因和素质也是造成就业难的问题之一。

这主要表现在妇女择业观陈旧方面。不少妇女在市场竞争面前畏缩不前, 缺乏信心, 追求的是“铁饭碗”, 虽然工资少、待遇低, 只要能被长期使用就行。有些妇女对于机械性、现代化生产操作程序难以胜任, 而低文化的妇女只能集中在简单劳动和体力劳动部门。

二、解决妇女劳动就业权益的对策

1. 妇女的劳动权益分为平等权益和劳动特殊保护。

妇女在就业过程中可以平等地获得劳动报酬、休息、晋职机会、职业培训等方面的权益。妇女在退出劳动岗位后享有与男子同等获得失业医疗和养老保险及其他相关的权益保护。妇女享有的劳动就业权益和平等就业权需完善法律体系。《妇女权益法》《劳动法》颁布后, 各省、市也都出台了相关的实施细则, 这些都有利于对妇女劳动就业的保护。

2. 发展第三产业是解决妇女就业的主要途径。

据专家分析, 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每增加一个百分点, 就能增加一百多万个就业岗位。第三产业包括的行业多, 涉及的领域广, 就业容量大, 劳动密集型、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并存, 能满足不同层次的就业需求, 同时也是妇女发挥特长的优势产业。社会需要和政府推动将使我国第三产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新机遇, 而这对我国妇女就业有特殊的意义。

3. 妇女生产价值的补偿要从企业中分离, 由社会承担。

用人单位因局部经济利益而拒绝招用妇女, 或因经济利益而侵犯妇女的劳动权益已成为一种常见的社会现象。而解决妇女就业问题的关键是加速推广适合其生存发展的社会保险制度。原劳动部1994年颁布了《企业职工生育保险试行办法》, 其中规定生育保险根据“以支定收, 收支基本平衡”的原则筹集资金。由企业按照其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 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缴纳生育保险费, 建立生育保险基金, 生育保险费的提取比例由当地人民政府根据计划生育内人数和生育津贴、生育医疗费项目费用确定, 并可根据费用支出情况适时调整, 但最多不得超过工资总额的1%。

三、妇女劳动就业权益亟待完善

我国妇女的劳动权利主要包括:一是劳动的权利。《宪法》第四十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 国家通过各种途径, 创造劳动就业条件, 加强劳动保护, 改善劳动条件, 并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 提高劳动报酬和经济待遇。”二是平等就业或选择职业的权利。《妇女权益保障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国家保障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劳动权利。”三是获得劳动报酬的权利。原《劳动法》第四十六条规定:“工资分配应当遵守按劳分配原则, 实行同工同酬。”第四十八条规定:“国家实行最低工资保障制度, 最低工资的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报国务院备案。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的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为此, 从2010年7月1日起, 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将全省的最低工资标准进行了调整, 职工月工资最低600元, 小时工资最低6.8元, 较之以前均有大幅增长, 这是自1995年以来河南省第七次对最低工资进行调整。此次上调最低工资标准直接受益者主要集中在服务行业特别是餐饮业, 通过此次调整最低工资标准, 将大幅度提高低工资收入人群的收入水平, 缓解地区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 改善就业环境。

同时, 妇女劳动就业的权利还有休息、休假的权利, 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 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 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 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 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等。虽然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妇女应享有这些权利, 然而有的地方却没能按国家规定的法律、法规认真执行, 有的是规避法律、政策, 如男女同工不能同酬、妇女的“四期”没能真正得到保护。

虽然, 我国近年来相继颁布了不少对妇女劳动权益保护的法律、法规, 但有些缺乏可操作性, 立法过于原则化, 对现实中一些关键的、容易引起争议的行为, 没有严格的法律界定。如有关妇女劳动权益的不少法律规范只规定权利和义务内容, 而没有规定违反这些义务应承担何种法律责任, 或是规定了法律责任但实际上难以知道制裁的效果。

篇4:非洲妇女的土地权益

Because women has been working for over eight years through Women’s Land Link Africa (WLLA), to develop a mechanism to help women stay on their land and gain access to the land. They have become very sophisticated in helping women do that. So the next challenge is that now that people can finally keep their homes, but some people are doing things to make them run away. Even women stay on the land, they cannot profit or produce on their land. Maybe her husband will take all things she has grown to the market and bring back next to nothing, so she doesn’t profit from the land. She has access to the land and a title, but she is not secure because she cannot even get an income on this land.

So we are trying to broaden the definition of women security in Kenya. These frame our landing house work, because we are looking at the urban issues as well. All these initiatives are we fought for the security of Kenya. But in Africa, we are particularly looking at the access to justice in relationship to land. So we are looking at how do women—if someone tries to take their land or if someone beats them in their home—how do they access to justice?

People are using mainly the community justice organism set up on the grass root level, so they would go to the grass root justice and tell them first, or they would go to their traditional leaders which are partners that have not been engaged in development. That’s how the access to the justice works. We mainly support grass root women to do whatever it is they are doing on their ground. Another key is trying to get women in government positions and to be the leaders of their communities and eventually the leaders of local governments. On the local level it is to make women to have the leverage to make a change. So we are focusing on different contexts and different things

The access-to-the-justice and other researches are being carried out in 7 countries, covering over 70 communities. 12 of our implementing partners are helping grass root women and facilitating local NGOs. The actual question is how to respond to urbanization. There are opportunities and serious challenges. For a lot of women who came from rural areas to cities, the traditional way to make money which is producing on their lands is infeasible in urban areas. So it’s really important to put women as a part of the planning process, which is the government in the city.

nlc202309031314

But there is need to have those technical conversations about governments and planning for cities. It is important because women can then make decisions about how the city is designed and how the city is functioning and providing services. This reflects our priorities, and the women participation in the governments is the key. No one can represent grass root women better than grass root women themselves. That is our hope—planning and letting grass root women be the main organizers of the cities.

目前,我们在54个国家组建了妇女联盟,主要围绕土地权益的问题展开工作,这将帮助非洲妇女获得土地。为了能够发展能帮助妇女获得并使用土地的机制,我们通过非洲妇女土地权益组织已经为之努力了8年多。下一个挑战是如何能让妇女们最终能保有他们的家。即使妇女能使用土地,但是她们却不能从中获得利益或产品。也许她的丈夫会将她们耕种的农产品全都拿到市场,但却未分给她们任何收益,因此她们处于不安全的地位。

所以,我们努力肯尼亚拓宽对妇女安全的定义,以确定我们在权益土地方面的工作范围。我们也在关注城市问题,关注如何才能使非洲妇女公平地使用土地以及寻求公平正义。所有这些都是为肯尼亚的安全而奋斗。

为此,正在建设基层社区司法机制。这样一来,他们就可以向基层司法机构求助。同样,基层妇女也可以通过这一渠道获得司法公正。我们很支持基层妇女根据她们的需求做想做的事情。

另一个重要的方面是让妇女获得政府职务,使之能成为她们所在社区的领导,然后逐渐成为地方政府的领导。目前,这些项目覆盖了7个国家,超过70个社区。其中,12个合作机构正在帮助基层妇女和当地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她们真正面对的问题在于如何应对城市化,这里有机遇也有严峻的挑战。对于很多从农村来到城市的妇女来说,通过耕种土地获取收入的传统方法在城市里不再可行。所以让他们作为城市规划的一分子就显得很重要。

目前,我们需要就城市的规划管理展开技术型对话。这一点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妇女可以就城市如何设计,运行以及提供服务方面进行决策。这反映了这其中的优先顺序,并且妇女参与到管理之中是其中的关键。没有比基层妇女更能代表她们自己的了。这是我们的希望,即计划并让基层妇女成为城市的主要组织者。

篇5:保障妇女的合法权益(模版)

一. 中国妇女的生存现状

(一)妇女与贫困

在我国现有的2820万贫困人口中,有60%是妇女。

(二)妇女与教育

女性的教育参与率偏低,12—18岁大龄女童的失学和辍学是女童教育中的重要问题。

在全国15岁以上文盲人口中,女性占70%。

受教育层次越高,女性的比例越低。2001年的统计数据表明:全国高校在校女生占学生总数40.98%;在校女研究生占在校研究生总人数的35.35%,攻读博士学位的女生为占博士总人数的25.97%。

在教育行政体系中,领导多为男性。高校中担任决策和领导职位的女性数量较少,随着职务的升高,女性比例递减;2001年在高校担任副教授以上的女教师为占高校副教授以上教师总数的29.64%。

(三)、妇女与经济

妇女在业率下降,就业和再就业困难

失业和下岗:下岗女工占下岗职工的半数以上,有下岗经历的女工再就业的仅为39%,比男性低21.9个百分点。

对性别的就业歧视: 据江苏省妇联专题调研显示,有80%的女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遭遇性别歧视,有34.3%的女生有过多次被拒经历。在同等条件下,男生签约率明显高出女生8个百分点。

而有些单位在招聘中明确提出只招已婚女性,这也是一种对妇女变相的歧视。

女性与男性的收入差距:1999年城镇在业女性是男性收入的70.1%;以农林牧渔业为主的女性1999年的年均收入仅是男性收入的59.6%。由于男女收入的差距,才出现以下这两种情况,妇女在家庭中处于弱势地位。

(四)、妇女与参政

第十届全国人大女代表的比例20.24%,女常委占全国人大常委总数的13.2%

二、妇女的法定权利

《妇女权益保障法》明确规定了国家保障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政治权利、文化教育权利、劳动与社会保障权利、财产权利、人身权利和婚姻家庭权利。

(一)、妇女的政治权利

1、一般内容:(1)、参政议政权(2)、选举权和被选举权(3)、批评建议权(4)、申诉、控告和检举权(5)、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等政治权

2、特别内容:(1)、逐步提高人民代表中妇女代表的比例(2)、更多的培养选拔妇女干部(3)、积极向有关部门推荐妇女干部(4)、确保妇女政治权利的实现

(二)、妇女的文化教育权利

1、一般内容:(1)、义务教育权(2)、继续教育权(3)、文化活动参与权

2、特别内容:(1)、适龄女童享有同等的入学权(2)、对妇女实施特别的扫盲教育

(三)、妇女的劳动权利

1、一般内容:(1)、劳动就业权(2)、劳动保护权(3)、劳动休息权(4)、劳动报酬权(5)、社会保险权和福利待遇权

2、特别内容:(1)、保障女性劳动就业权利的制度(2)、合理安排女性劳动的制度(3)、妇女职工五期保护制度(月经期保护、怀孕期保护、产期保护、哺乳期保护、更年期保护)

4、妇幼卫生保健的制度

(四)、妇女的财产权利

1、一般内容:(1)、财产权(2)、土地使用权(3)、财产继承权(4)、消费者权利

2、特别内容:(1)、土地使用权的特别规定(2)、财产继承权的特别规定

(五)、人身权利 一般内容:(1)、人身自由权(2)、生命健康权(3)、肖像权(4)、名誉权(5)、人格尊严

(六)、妇女的婚姻家庭权利

1、一般内容:(1)、婚姻自主权(2)、生育权(3)、财产权(4)、子女监护权

2、特别内容:(1)、在离婚程序上的特别规定 女方在怀孕期间、分娩后一年内或中止妊娠后六个月内,男方不得提出离婚,女方提出离婚的,或人民法院认为有必要受理的,不在此限。(2)、离婚时女性住所权和特别规定

夫妻共有的房屋,离婚时,分割住房由双方协议解决;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照顾子女和女方权益的原则判决。夫妻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3)、离婚时女性有请求抚育子女的合理要求权

离婚后,哺乳期内的子女,以随哺乳的母亲抚养为原则。哺乳期后的子女,如双方因抚养问题发生争执不能达成协议时,由人民法院根据子女的权益和双方的具体情况判决。

三、保障妇女合法权益的方法

(一)、行政保护

各级行政主管部门对保障妇女合法权益负有责任,在日常生活中应积极贯彻执行国家保障妇女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和各项政策,切实保障妇女的合法权益的实现。当《妇女权益保障法》规定的妇女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被害人有权要求有关主管部门处理,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二)、法律保护

完善立法、强化执法是保障妇女合法权益最重要的手段,在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妇女除了可以要求有关主管部门处理外,还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为更好地发挥法律对妇女合法权益的保障作用,《中国妇女发展纲要》提出以下措施:1)、立法保护2)、司法和执法保护3)、法律知识的宣传教育4)、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

1、立法保护:

在国家立法中要充分体现社会性别意识,规范影响妇女发展的社会行为:(1)以《宪法》和《妇女权益保障法》为依据,近一步加强和完善保护妇女合法权益的专门立法。

(2)在健全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的过程中关注妇女问题,保障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生活等方面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权利。

2、司法和执法保护:

强化司法保护和法律监督,加大执法力度:(1)有效预防、严厉打击各种侵害妇女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的违法犯罪行为,降低强奸、拐卖等侵害妇女人身权利刑事案件的发案率,提高结案率。预防和制止针对妇女的家庭暴力。严厉打击嫖娼卖淫活动,扫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

(2)建立和完善妇联特邀陪审员制度,切实贯彻男女平等、保护妇女合法权益的原则,保障涉及妇女的案件在审判过程中的公正

3、法律知识的宣传教育:

把宣传保护妇女权益的法律法规纳入国家法制宣传教育计划:(1)把普法宣传和教育纳入精神文明建设规划,提高全社会维护妇女合法权益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提高维护妇女权益法律法规知识的普及率。(2)提高妇女的法律意识,增强妇女维护自身权利的能力 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

4、建立法律援助体系,为受害妇女提供多种形式的法律服务和社会救助:(1)健全信访接待制度,开展法律咨询和服务,及时处理受害妇女的投诉。(2)采取多种形式,向遭受暴力侵害和需要帮助的妇女提供法律、医疗、精神康复等方面的帮助和服务

(三)、社会保护

篇6:当前妇女儿童权益存在的问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推进,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维护妇女儿童权益领域呈现出一些新问题。

一、农村妇女土地权益受侵害问题突出。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耕地面积的日益减少以及习俗、政策、法律等诸多问题,很多农村妇女在土地承包使用、集体土地被征用后的补偿、安置补助费分配等问题上,权益屡遭破坏;很多孩子,从刚一出生,就和他们的母亲遭遇了同样的命运。这一状况的存在,不仅是对妇女及其子女土地使用权及收益权利的侵犯,又往往导致了这些以土地为基本生存保障的妇女、儿童经济的贫困。农村妇女土地权益被侵犯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农村妇女嫁出本村后,无论其户口是否迁出,婆家是否分得新土地,原居住地村小组收回其承包地,或土地被国家征用后,少分、甚至不分土地收益金给“出嫁女”;二是离婚、丧偶异地再婚妇女被婆家所在地村小组强行收回承包地,或承包地一直被原夫霸种;三是农村妇女外出就读中等专业以上学校,户口迁出后,土地即被村小组收回,导致毕业后无工作期间成为无业游民。

二、妇女劳动权益受侵害现象依然严重。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实行男女同工同酬,妇女在享受福利待遇方面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权利。”但现实生活中存在男女劳动权事实上的不平等,主要表现在就业方面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和女工劳动保护规定不落实。女性因为性别在就业、再就业中受到歧视的现象较男性突出,有的单位和部门在招工中存在招男不招女、减员增效中裁女不裁男的问题,理由是女人结婚生孩子耽误工作,还要负担其生育费用。男女两性在工作职位和晋升机会上存在的差异直接影响到他们之间收入的差异,所获得的社会保障和职工福利的差异,实质上反映出了妇女的社会地位与男性所存在的差异。女工劳动保护规定不落实的问题也有发生,妇女在经期、孕期、哺乳期应该受到而没有受到特殊保护,不少企业对国家制定的女工劳动保护、女工禁忌的劳动范围等不了解或根本就无视其存在,缺乏女工劳动保护的意识。

三、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和权益保护状况堪忧。

农村留守儿童的抚养和教育成为我们面临的一个新课题。留守儿童生存发展中存在道德、学习、心理、安全等突出问题:

1、道德滑坡:父母在外打工,对留守儿童物质生活支持能力强,但儿童自律能力差,行为缺乏亲情及时有力地规范,男孩讲究吃喝、看碟上网,打架偷窃,容易走上犯罪道路;女孩追求穿戴、生活散漫,内心渴求关爱,导致早恋、被诱奸、早孕,留守儿童道德普遍滑坡。

2、学习偏差: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监护人文化素质普遍偏低,且有亲情差距,对留守儿童学习管理介入困难,逃学、厌学、辍学时有发生,导致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普遍偏差。

3、心理失衡:留守儿童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对自身变化、人际交往等方面特别需要倾诉、关爱和指导,这种情绪长期积累得不到正常的疏导,他们或变得自私任性以自我为中心、或性格孤僻举动反常,形成畸形心理后进行矫正型教育困难。

4、安全隐患:留守儿童是弱势群体,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没有父母的直接监护,更容易成为不法分子的侵害对象,病后无助、自杀、奸幼、早孕、拐骗卖淫等危害着他们,侵害后没有亲人倾诉,往往不易发现。

四、婚姻家庭类问题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由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妇女遭受家庭暴力的现象在一定范围的人群还有表现。例如在涉及离婚案件的审理中,依然还有当事人认为老婆是自家的,“打老婆”并不犯法。由于收入差距的存在和其他思想的影响,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甚至变相“包二奶”和拐卖妇女、卖淫嫖娼等社会丑恶现象屡禁不止的问题,严重侵害了妇女的权益。“男尊女卑”的思想在一些地方和范围内还根深蒂固,在农村生男生女不一样,歧视生女孩的母亲的现象时有发生。

五、单亲家庭给孩子的身心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由于单亲家庭环境的特殊性,单亲家庭的孩子所得到的是失衡的爱:一是相当多的单亲家长与孩子相依为命,对孩子的期望值甚至比双亲家庭还高,把全部心思都扑在孩子身上,因此对孩子要求过分严格。二是有部分家长认为单亲对孩子的伤害太大,自己欠了孩子,因此处处迁就孩子,尽量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包括无理要求)。三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性格的健全和良好习惯的培养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和潜移默化的影响。家庭突然缺了父亲或母亲,缺乏双亲家庭所具备的安全感和情感满足,使孩子容易出现孤独、无助、焦躁、自卑和缺乏自信心、上进心等心理问题。四是不少离异的父亲或母亲不给或少给子女抚养费,使孩子过早地尝到了生活的艰辛。

六、妇女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的程度偏低。

妇女在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方面与男性有较大的差距,女性的参政意识较男性而言仍显得相对淡薄,女性社会事务参与度和参与意愿低于男性。在有些单位配备女领导和在农村选举女代表抱着“主要是为了完成任务”实现所下达的指标而已,还有相当一部分女性自己也觉得当与不当与自己关系不大,如:在高层女性中呼声比较强烈的要求修改男女公务员退休年龄不同的规定,在不同层次的女性中有不同的声音,较高层次的女性认为,50多岁的女干部正处在年富力强阶段,工作经验丰富,家庭负担也基本解脱,让她们提前退休是一种人才的浪费和男女不平等的行为。而工作在一线条件比较艰苦的女性则认为,提前退休符合自己的现状。可以看出在参与社会事务管理方面明显存在着男强女弱的现象。

上一篇:湖南省2015年上半年中西医执业医师中医外科:心功能不全西医病因病理2015-09-22试题下一篇:鸟儿报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