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式小学英语课堂的优化与整合

2024-07-01

跨越式小学英语课堂的优化与整合(共10篇)

篇1:跨越式小学英语课堂的优化与整合

岳阳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成果(YJK09BF01)

整合网络学习资源

优化英语课堂教学

华容县教师进修学校附属中学

罗卫华

【内容摘要】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运用网络上的海量英语学习信息资源丰富与完善英语教学成为可能。英语网络学习资源所具有的地道性、趣味性、发展性的特点,使它能够适合于英语教学。不同类型的英语网络学习资源,都可以通过一些专门网站,使用一些学习软件或其它应用软件得到整合利用。英语网络学习资源可以由学生准备、课堂呈现,也可以由教师准备、课堂渗透,甚至形成网络模式的英语课堂优化英语教学的过程与效果。

【关键词】网络资源 英语教学 整合利用 途径

《英语课程标准》中强调了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它明确指出“积极开发和合理利用课程资源是英语课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开发英语课程资源时,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络。网络上的各种媒体资源以及专门为英语教学服务的网站为各个层次的英语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两年来我参与岳阳市市级立项课题“网络学习资源优化课堂教学的研究”英语子课题组的研究活动,使我感受到开发和利用网络资源为英语教与学服务的意义重大。对于英语课程来说,语言环境的创设,语言运用的真实性和语言材料的丰富是实现课程目标的有力保证。只有在网络环境下,才能给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思维表象和现实素材,通过多媒体的真实情境,为学生创设一种适合于思维发展的理想环境,并能够通过各种手段引导学生开发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使学生可以利用课件所营造的氛围进行创新思维,打破传统教学的束缚,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创新的精神。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教育技术的开发为英语学习创造了新的教与学的方式和前所未有的空间。

一、英语网络学习资源的特点。

1、地道性和丰富性。在网络中可以找到许多贴近生活、语言地道、场景真切的教学节目。教师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有目的地选择,使学生在观看丰富的节目时学到地道的英语。

2、基础性和趣味性。网络中的许多英语节目中的语言材料以口语为主,以用简单的词说漂亮的英语为特点。结构简单,语言风趣,使学生在快快乐乐学说英语中扎实英语基础。

3、发展性和拓展性。网络中的英语教学节目的活动形式、语言情景生动活泼。将相关内容渗透到教材教学,能充实延伸教材教学、拓展思维、开阔视野,使学生在不觉得加重了负担的基础上,丰富语言储备,提高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第1页

4、教学的可行性。对教材的使用,新课程改革更希望教师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的实际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补充和删减,灵活地和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内容、编排顺序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适当的调整或取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网络英语资源创造性地补充到教材教学中,使教材的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这正符合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

二、英语网络学习资源的分类整合利用。

1、英语电台等视听资源的整合利用。

在教学实践中,指导学生利用网络电台收听网上英语广播,收看英文电视或电影,能给学生创造了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可以指导学生访问/tv/video.asp

视频上风趣、生动的画面不时引起学生的欢笑,激发起他们热爱体育运动的热情。再如,在八年级下期Unit 2阅读材料,为了让学生对马丁· 路德·金有更直观的了解,我在课堂上播放了网络上下载的马丁· 路德·金领导黑人举行大规模的民权游行示威的视频文件和马丁· 路德·金富有感召力的著名演说“I have a dream”中原声声音文件。这样,便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语言材料,创设了真实的语言环境,使学生身临其境,直至课堂结束,马丁· 路德·金那慷慨激昂的声音还在学生的耳边回响,给学生留下很深的印象。

3、制作网络学习课件,构建网络模式课堂。

课堂直接利用网络学习资源的进行课堂教学的教学模式就是网络模式。网络模式充分运用现代教育装备与网络教育技术进行课堂教学,学生通过登录老师预先设计的网页课件,充分进行自主学习,学生、老师多向互动交流,学生自主或交互评价来完成学习任务,实现学习目标。网络模式能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通过个性化的自主学习,形成民主与创新意识。下面就以我与备课组老师共同合作完成的九年级英语《Unit 6 I like music that I can dance to.》的单元网络课件为例,谈谈如何为实现学生个性化学习和自主学习创造条件。在《Unit 6 I like music that I can dance to.》单元网络课件的封页上我们共设了10个导航栏 —— Learning Aims、Background Knowledge、Listening & Speaking、Reading、Language Study、Integrating Skills、Workbook、Test yourself、Self-evaluation及BBS。

在每节课的主页上都给学生提出了明确的学习任务,同时,注意到导航策略的设计,使学生方便地实现相关页面之间的跳转。尤为突出的是能注重体现课程本身内容的丰富性,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庞大的信息量,为学生提供一个丰富的学习资源——Background knowledge,在这张主页上学生只要点击页面上不同的音乐类型名称和

第4页

右边十多个相关栏目,便可找到各类音乐的代表性作品,身临其境地感受各类音乐对听觉的冲击,同学之间并不相互干扰,一边学英语,一边可以享受美妙的音乐。Background knowledge还为学生提供了众多的音乐人或音乐团队的资料,看到自己喜爱的明星榜上有名,学生们感到特别兴奋。这部分还有一些电影和营养方面的资料,让学生在Reading学习后制作手抄报或电子报以及在self check学习后的写作(my favorite food)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这种为学生创设的资源情境和活动情境,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积极参与、积极探索。令我们老师高兴的是学生们制作的手抄报与电子报精彩纷呈,足见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很强。此外,很多学生在规定20分钟内浏览、阅读自己在背景知识中选择的文章并在写字板上完成了写作,而且,他们的作品都可在屏幕上让全班同学浏览,学生们的成功感可从他们的笑脸中窥见一斑,这些都体现了学生个性化的学习和自主学习,体现了“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在整合过程中得到有效的锻炼”。在网络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主题学习、单元学习活动和情景的设计者,是网络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是学生获取信息、利用学习资源进行学习的指导者和帮助者,学生却是自始至终处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选择的地位,整个教学过程是以学生为中心而组织确立的。

四、结语

通过这两年的实验研究表明,网络学习资源应用于英语课堂可以保证英语学习者的学习主体地位,让学生体验到学习过程的快乐,感受学习成功的喜悦。我们深切的感受到,网路资源的整合利用需要我们继续强化课程资源意识,提高对于课程资源的认识水平,合理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在课程资源的整合中,我们要注意英语课程资源的多层次和多类型,以满足不同层次需求。这需要我们发展更强的分析处理能力,这样才能站在更高的高度引导教学过程,更好地实现英语课程改革的目标。

第5页

篇2:跨越式小学英语课堂的优化与整合

摘要:着新课程改革实施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作为一个全新的教育手段,与小学音乐教学有着必然的联系,经过有效整合和优化,已成为新时期音乐教育发展的迫切需要和重要途径。信息技术与小学音乐教学的整合是指在小学音乐学科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和音乐课程有机结合,建构有效的教学方式,促进音乐教学的最优化,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音乐;信息技术;整合

众所周知,小学的音乐课堂是活泼、快乐并且有趣的。如果你问一个小学生最喜欢上什么课,我想大部分的答案会是音乐课。那么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深入,仅仅靠教师的一张嘴、一架琴和一台录音机就能完成我们的音乐教学吗?不是的。我们不应该局限于这样的模式。对此,国家教育部陈至立部长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的报告中已作了明确的指示,提出要以信息化促进教育的现代化,并且要求“在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的同时,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信息技术与小学音乐教学的整合已为优化课堂教学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著名心理学家特瑞赤拉(Treychler)在1967年通过大量的心理学实验证实:人类从外界获得的信息中有83%是通过视觉,11%是通过听觉,1%是通过味觉,1、5%是通过触觉,3、5%是通过嗅觉获得的。人们通过视觉和听觉获得的信息占从外界获得的所有信息的94%,这充分说明人类的视觉和听觉特别是视觉对学习的重要作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充分而又适当地运用信息技术中声音、图像、色彩、动画诸多特点优势,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就能够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强烈兴趣,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轻松掌握知识,并在艺术美的感染下,提高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音乐是人类最早创造的艺术,是没有国界的语言。它能渗入心灵,陶冶情操。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比较喜欢音乐但对音乐课不感兴趣。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世界各国的教育为了迎接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都把信息技术作为教育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目标。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音乐教育技术现代化的发展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来开展音乐教学活动,这为传统音乐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一、创设情境,乐学主动

一节课精不精彩,学生感不感兴趣,主动性能不能发挥,首当其冲是情境创设。利用画面创设情境能再现风土人情,可以让学生感到美景即在眼前,并进入其声可闻、其景可观、其物可赏的境地,受到美的熏陶,从而激发学生的感情,启发学生的心智,陶冶学生的情操。

如我在教授人音版二年级上册《大鹿》一课时,考虑到小学生对大鹿和小兔的角色对话,含混不清,于是在情境创设中,我制作了精美的FALSH,把歌曲的内容编成了小故事:在一个美丽的大森林里,住着一群可爱的小动物,有调皮的小兔,有善良的大鹿,还有可爱的小猴、小松鼠等。他们互相帮助,团结友爱,过着幸福的日子。有一天,兔妈妈叫小兔上山采蘑菇,调皮的小兔一会儿捉蜻蜓,一会儿捉蝴蝶。不知不觉,天快黑了,小兔这才拎着篮子采起蘑菇来。当它采完蘑菇正想回家时,一支猎枪瞄准了它。遭了,遇见猎人了。小兔没命的逃啊逃啊。这时,大鹿正站在房子里,他听见动静后连忙透过窗子往外瞧。看见从森林中跑来了一只小兔正咚咚地敲着它的门,而且小兔还着急的喊道:“鹿大哥,鹿大哥,快开门,林中猎人追来了。”大鹿急忙把小鹿让进房间并说道:“兔儿兔儿快进来,咱们手把手挽牢。”猎人没捉住小兔,气得直跺脚,转身灰溜溜的走了。大家看完这个FLASH动画以后,立刻提高了学习兴趣,于是迫不及待地全身心投入到歌曲的学习中。

二、突破难点,体验情感

1、直观形象,突破难点

理学家认为:动态刺激远远大于静态刺激,而且会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在小学的音乐教学中,以静态方式存在的教学材料,通过信息技术的手段就可恢复其鲜活的面目,使课堂变得有声有色。采用CAI课件动态图象演示,不仅能把这节课的重点标示出来,更能把学生难懂的知识直观的显示出来,它有较强的刺激作用,也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

每首乐曲都有它独自的特点及情感,教师的范唱及讲解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原唱录音能帮助解决这个问题。如:节奏的快慢、乐曲的特点(声音是欢快、是舒缓、是柔美、是诙谐„„),歌唱的表现力等等。所以范唱对学生的演唱起到直接指导作用,因为音乐是表演艺术。利用信息技术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演唱者所带来的情绪情感以及准确地表现体裁和音色,也有利于学生捕捉音乐形象。

2、通过体验,渗透美育

音乐是小学进行美育的一门基础学科,是以审美为核心、以音乐的形像性、情感性、愉悦性等独特形式来表现艺术美,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也是音乐教学改革的目标。信息网络的多媒体优势,能为音乐教学创设形声兼备的音乐情境和意境,全面增强音乐的时空效应,唤起学生的美感,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是实现审美教育的关键。

例如:《鸭子拌嘴》是一年级上学期教学的一首民间吹打乐曲。通过合奏刻划了一群鸭子嬉戏“拌嘴”的活泼可爱情境,以启迪学生欣赏美的能力。但光用录音播放这首乐曲的话,很难欣赏到它美的所在,并可能抑制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实现教学要求。为此,我把相关的音乐资料编制成CAI课件。用图文并茂、形声同步的方式去启迪学生的欣赏能力。课件充分显示了鸭子的“行走”、“交谈”、“入水”、“嬉戏”、“拌嘴”等个性情境,学生既听又看,兴趣盎然,随着乐曲演奏和动画表演的形象效果,纷纷不由自主地模仿起可爱的小鸭子,从而使原本呆板乏味的合奏,变成了妙趣横生的声画情境,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情趣,也充分提高了他们欣赏美的能力。当我再让学生第二次欣赏时,只单独播放乐曲录音。由于学生们已具备了乐曲的视觉形象,所以听得津津有味。这表明多媒体情境发挥了音乐教育的重要作用。

三、与信息技术整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音乐知识的传授单凭教师的讲解往往只是片面的、空洞的、枯燥的,所以音乐课应努力创设与其他学科不同的环境,将相关的知识编制成融声、像、文字于一体的教学软件,则更有效地浓缩了时间和空间范围。运用网络教育技术为学生学习音乐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如,利用校园网络,围绕阶段学习主题,把丰富的知识资源组织起来,建立一个有质量的、有个性的音乐学习网站,让学生随时可以欣赏音乐,查找有关资料。让学生在这个“大环境”中,能够自然地接受音乐的熏陶,享受音乐,培养对音乐的兴趣。小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主要是对形象具体、形式新颖的事物容易引起好奇。演示型的多媒体课件能将文字、图像等直观地展示出来,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能动能静的教学情境,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器官,把学生在音乐课堂上的审美体验推向高潮。通过多媒体手段,用声音和画面的同步作用,增加学生对音乐课的学习兴趣,而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来自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是对形象具体、形象新异的事物容易引起兴趣。学生只有经历了赏心悦目的活动过程,才会有令人愉快的活动结果。只有利用艺术的魅力吸引、感染学生,自觉自愿、积极主动并富有创造性地无拘无束、轻松愉快地参与活动,学生才能真正地拥有和保持艺术所给予他们的愉悦。

四、与信息技术整合,培养学生能力。小学生具有好动和善于模仿的特点,容易被具体的场景所感染,较易产生兴趣。根据这一特点,运用信息技术联系生活实际,将游戏、音乐、歌谣、游戏图片、音乐相结合,开发音乐感知能力,引导学生进行独立自主或协作式的学习。信息技术提供了极丰富的信息资源和时时更新的各类知识。将学生置身于网络的海洋中,给学生布置一定的任务,使他们的想象力插上翅膀,让足够的信息支持他们的探索和设想,就能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我认为要让学生不仅听音乐,还要通过积极的联想和想象,以及视觉、触觉去感受、去体验、去创造音乐和表现音乐。多媒体信息网络的情境性完全可以启发、引导学生进行独立自主式的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自由度,发展学生的个性潜能和聪明才智,挖掘孩子们在音乐表现上的创造潜力。而多媒体信息技术有声有形的情境优势所创设的音乐意境,不仅能发展学生的艺术思维和欣赏能力,更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想象美。

五、应用多媒体技术提供平台,让学生自主探究和学习。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不好的老师是转述真理,好的教师是教学生去发现真理。”音乐教育要关注到学生的个性发展,突出“以人为本”。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一切都是由教师主宰,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这个过程。而在多媒体计算机这样的交互式学习环境中,学生则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所要学习的内容和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奥尔夫说过:“让孩子自己去实践、自己去创造音乐,是最重要的。”这就是说,学生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而不是一切都听从教师摆布。小学高年级学生已处在发展音乐技巧、掌握音乐知识和树立对音乐的态度的关键时期,他们极易被新生事物所吸引,并且能以批判、比较的方式对事物进行理性的思考。因此,他们有潜力去探索那些远离他们生长环境的音乐文化。旧观念、旧思路、旧方式下的学校艺术教育,关注点单一,学生被动参与、兴趣寡然。随着媒体、网络的不断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教师完全可以拓宽学生的学习时空,从传统的课堂学习,转变为课内外相结合,将课内的教学延伸到课外,让学生自由地、综合而富有弹性地安排学习时间,培养他们个别化学习的能力。而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知识表现形式,不仅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积极性,而且也提供了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增加了获取信息的数量,延长了知识的保持时间,开阔了视野。

六、运用信息技术创新音乐教学方式。

在音乐学科的教学中,不断渗透信息技术的教育,将多媒体计算机和其他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以音乐学科知识为载体,以学生素质提升和培养综合能力为基本过程,充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育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老师在作课前准备时,可以在画面上有计划、有艺术性地设置课堂教学内容,将音乐教材制作成像简单的故事片一样,融电脑、电视、录像、录音、动画等功能于一体,充分地发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音像同步、情景交融的功能,实现现实环境与虚拟环境、传统音乐教学方法与现代信息化教学方式的整合。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协助者;师生之间也不是权力与服从的关系,而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和交流者。这是信息化社会对音乐教师提出的新要求,也是音乐教师最富有当代性与未来性的角色特征。

总之,实践使我深刻地认识到,多媒体技术与音乐课教学的有机整合,能够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然而,信息技术环境下的音乐教学研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短期内的实践和总结,更需要长期的学习和探索。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应用工具的不断完善,信息技术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的运用领域也会不断深入,会给音乐教学带来翻天覆地的变革。这就要求我们战斗在教学一线的教职员工不畏艰难、努力学习,勇敢地去探索去变革,通过最好的教学方式来教育祖国的未来。

参考文献

《音乐美纵横谈》

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0年2月 程民生等 《音乐课程标准解读》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2年5月1日 朱则平

篇3:跨越式小学英语课堂的优化与整合

随着全国中小学校办学条件的日益改善, 很多学校都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 许多老师为了教学需要, 自己也购买了笔记本电脑, 这些都为在教学中逐步运用信息技术进行信息化教学提供了保障。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出现了一些异常情况: (1) 想用但不太会运用, 导致课堂时间浪费严重; (2) 为用技术而用技术, 基本每节课都用; (3) 制作时花里胡哨, 颜色对比不明显, 视觉效果较差, 堆砌图片, 滥用音频、视频; (4) 拿来主义, 把别人的设计拿来就用, 不结合具体的教情与学情。

面对这些问题, 我们应如何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有机地整合, 从而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思考:

一、加强信息技术学习, 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信息技术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工作, 不可能在短期内见到多大的成效, 我们必须长期坚持“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这样一个过程, 才能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1. 我们要从理念上更新、理解“整合”的内涵:

不是简单地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学的演示工具, 而是要实现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教学的“整合”, 从内心上有一种冲动, 有一种想学习的欲望, 形成“整合”的想法。

2. 我们可以先自学理论, 学习如何编写Word文档、如何制作

PPT课件、如何在课件中插入图片 (或音频、视频) , 如何制作简易的Flash动画以及如何合理地呈现课件。

3. 我们要在电脑上进行实际的操作训练, 必要时请学校计算

机教师来指导我们, 帮助我们解决操作层面上的技术难关, 主要解决信息技术“怎么使用”、“能做什么”、“为什么用”以及“怎么样用好”的问题。

4. 要充分利用课件展示平台, 通过“设计—实践—反思—再实践”活动来提高自身素质, 并努力贯穿于自己平时的英语教学中。

二、准确定位教学目标, 合理选择信息媒体

任何一节课都要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 也就是说每一节课都要有教学目标, 信息技术手段的选择一定要为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服务。只有教学目标定位准确了, 我们才有可能挑选出符合教学目标的信息技术手段。因此, 准确定位教学目标是教师选择具体的信息技术手段的前提。只有对教学目标进行准确的定位, 才有可能选择合理的信息技术手段, 才能发挥“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优势, 从而不会出现“用技术而用技术”的情况, 并达到课堂效果的最优化。每一个教学板块也是如此。

例如, 《牛津初中英语》8A, Unit6的Reading是关于台湾大地震, 这部分教学目标的其中两个是: (1) 读懂文章, 了解台湾地震的基本情况; (2) 引导教育学生应学会在自然灾害中自我保护。笔者依据这两个教学目标, 在这部分内容第一课时的导入部分安排了一段介绍台湾1999年大地震的视频, 在这一课时的结束部分安排了介绍地震发生时如何逃生的视频, 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对台湾1999年大地震以及地震时如何逃生有一个直观的、感性的认识。

又如, 《牛津初中英语》8A, Unit 4的Reading主要介绍大熊猫“希望”的成长过程、大熊猫遇到的生存问题以及人们应该如何保护大熊猫, 这其实是让我们的学生理解人与大自然界中的其他生物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 从而保护大熊猫, 保护大自然, 形成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关系, 在这部分内容的中间环节中, 我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通过音频插入播放了一首台湾歌手程琳演唱的《熊猫咪咪》。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兴趣, 也让学生明白“请让我来帮助你, 就像帮助我自己, 请让我去关心你, 就像关心我们自己, 这世界, 会变得更美丽!”这段歌词的内涵。

三、反复斟酌整合方式, 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如:磁带、录像、教学光盘、CD播放器、MP3、MP4、MP5、Flash动画等等。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交汇点也就是“整合点”, 整合的最终呈现形式主要表现在课件制作上, 而现在很多老师的课件主要来源于: (1) 自己独立设计制作; (2) 网络下载稍作修改; (3) 组内协助分工共享。面对这样的课件, 即使是自己独立制作的, 我认为也有必要进行多次反复修改、斟酌整合方式, 从而做出符合有自己特色的课件。如何进行修改呢?

1. 要搞清楚整合点。

“整合点”指的是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方法设计与实施的教学步骤 (环节、活动) , 旨在体现“为优化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服务”的指导思想, 避免为用技术而用技术的偏向。

2. 优化整合方式。

可以教师自己个人反复修改自己的课件, 也可以备课组内同事相互修改, 也可以在集体备课时。组内所有老师一起提出修改意见。

3. 要考虑整合的内容。

有时需要文本, 好让学生听课记笔记;有时需要音频, 调动一下学生的积极性;有时需要一段视频来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这些手段的使用, 一定要配合课堂教学, 不能可有可无, 这样才能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效果。

篇4:整合电子白板,优化英语课堂

【关键词】电子白板 小学英语 互动教学

2012年我校对班级进行了改造,所有班级配备了交互式电子白板,它将传统的板书与多媒体、投影融合在一起,构造一个大屏幕、交互式的教学环境。作为学校信息中心的一名管理人员,我在深入学校听课调研中发现,近年来,教师在教学中应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缺乏必要的合理性、恰当性和有效性,主要表现在:1.重白板课件的展示而轻教学目标的落实。这样的课堂忽视了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性,失去了其实效性。2.重技术手段的表演而轻教学需求的关注。这样的课堂未从教学的需要出发,忽视了因材施教的根本。3.重被动的接受学习而轻主动的交流互动。这样的课堂削弱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降低了他们的学习效率。

面对教育现代化的挑战,探讨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在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基础上,交互式电子白板在我校的应用为我们提供了加强师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有效互动的平台,更进一步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各学科教学的质量。笔者以小学英语学科为例,认为交互式电子白板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应注重以下几点:

一、挖掘教学资源,突破教学难点

交互式电子白板有其强大的资源库功能。教师可以搜索使用资源库中的现成资源,也可以将课外搜集的资源储存在资源库中随时调用。以我校教师运用电子白板讲授《Bens birthday》一课为例。本课中,出现了枯燥难学、抽象难记的12个月份单词,传统教学要突破这个问题难度较大。而交互式电子白板的运用却轻易地解决了这一难题。新知呈现阶段,教师先播放一首有关月份的英文Flash歌曲,让学生欣赏。随后,利用电子白板的屏幕捕捉功能将歌曲中出现的月份单词截取下来呈现在学生面前,引导学生拼读出不认识的单词。在学生拼读的同时,教师利用白板的荧光笔功能在歌词上进行圈写,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非常自然地在学生面前呈现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此后的单词巩固过程中,教师还能利用了电子白板的聚光灯功能与学生进行游戏操练:先向学生出示一组由月份单词组成的词组,然后移开聚光灯,以小组竞赛的形式让学生迅速说出看到的单词。在这种新的感官刺激下,学生的学习兴趣空前高涨,同时还攻克了记忆单词的难关。

二、创设生活情境,丰富学习体验

在英语课堂中,情景的巧妙创设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智力因素,也能调动学生的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融于教学情境,自然而然运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情景。交互电子白板是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开发的,相关的教学资源可按主题分类调用,使用十分灵活、方便,能创设出真实、生动的学习情境,学生通过与情境的言语交互,达到应用语言掌握学习内容的目的。例如教学牛津小学英语《4B Buying fruit》时,教师先用白板的绘图功能以简笔画的形式画出了形形色色、种类丰富的水果,接着将白板的背景设置成水果店,从白板图库中拖出预先储备的人物图片,示范用英语买卖水果,然后让学生用白板的拖动功能选择自己想要的水果,分组进行交际和买卖。在活动中,学生开口欲望强烈,交际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课后,教师还能把学生的操作记录保存并制作成ppt文稿,发到他们的邮箱中,作为他们的学习日记。

三、提升课堂互动,体现学生主体

课堂互动是教学中重要而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围绕交互式电子白板开展学生与教师的互动、学生与学生的互动以及学生与资源的互动,有利于激发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学生能够在电子白板上直接操作,由“观望者”转为“操作者”。

例如在三年级复习数字时,教师首先在白板上展现许多用数字巧妙拼凑起来的动物,让学生自己寻找,并指导他们用白板的绘图功能把找到的小动物描出来。随后,让学生借助白板的拖动功能将组成动物的数字用电子笔拆分出来,边拆边用英语读出来。这样,通过一张图片,学生即复习了动物名称又复习了数字。学生的积极性马上便被调动了起来,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再例如,在三年级教学颜色这一模块时,教师运用电子白板现场调用了一个关于变色龙的Flash动画,然后和学生一起进行猜测,变色龙下一次将要变出什么颜色。并且在涂色游戏中,请学生上台和自己一起完成涂色任务。这种人机互动的形式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激情,而且提高了学习效率。

教学过程是个多要素相互作用动态多变的过程,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过程更是呈现出了多样的变化和不确定性。作为一种变革性的教学手段,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投入使用给广大师生带来了福音,同时也给教师提出了挑战。如何更有效地使用白板技术,激发学生兴趣,促进课堂互动,提升教学实效,将是我们不断学习、研讨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皮连生.教育心理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1.

篇5:跨越式小学英语课堂的优化与整合

信息技术使用得当,课堂就会高效。反之,如果使用不当,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甚至会弄巧成拙。那么,在数学课程中,我们应该如何使用信息技术呢?又该如何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进行整合呢?

1.恰当使用多媒体课件

多媒体是直观教学的一种工具,但一些教师把它当作了全部。在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不能以课件代替实物观察与操作,它有自身优势,也有其不足。如:认识长方体,对实物的观察时,课件不能替代的。再如:讲轴对称,学生不拿出纸亲自折一折,又怎能体会其含义呢?在使用多媒体课件时,要注意不同的内容要用不同的方式来呈现。

2.合理利用已有技术

在新的技术还没有掌握之前,把已经掌握的技术用好、用透、用精。多琢磨,让现有的技术发挥更大的效能。很多时候,从教师会不会利用简单的技术(如ppt)制作出高质量的课件,可以看出教师利用信息技术的水平。ppt是数学教师最常用、好用的技术。作为数学课堂,除非在比较难理解的地方使用一些技术含量高的信息技术外,其余多是为节省时间、提高教学效率的“呈现”式的课件,这时,ppt就有很大的使用价值了。加上新版的PowerPoint软件功能不断强大,新增了很多功能,只要动动脑筋,一些Flash的功能用它也能实现。例如:“圆的周长”,用ppt也能做出圆在直尺上滚动的效果。再如:讲角的大小,用ppt同样能做出角的一边不动,另一边逐步张开的效果。“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有时还真是如此。

再比如:word文档,我们很多人都已经对其技术掌握很好了,这已经不是一项新的技术了,但是word可以当做“课件”来使用。现在,大多数学校都要求教师备课电子化,教师们用word编写教案,然后把教学设计中“教学过程”部分制作成ppt文稿或其他形式的课件,用于课堂教学。这样肯定会增加教师的工作量。其实,教师设计的文稿,有时也可当“课件”使用。word的“阅读版式”视图,具有较好的功能。或者调整纸张和字号大小,使屏幕显示和PowerPoint文稿接近,就可以代替PowerPoint文稿直接用于多媒体教学,提高了工作效率,有时甚至也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3.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有机结合

要从数学学科的需求出发来使用信息技术,而不是为了用技术而使用。要在充分了解传统教学的基础上使用信息技术,发挥信息技术的长处,而不是抛开一切只要用技术就行。不用技术,一样有好课,用了技术,未必是好课。

篇6:浅谈英语课堂教学与网络的整合

在网络氛围下的英语教学如何既要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又要体现英语的交际性;既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又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呢?

一、以学生学习为根本设计教学课件

明确“以学生为中心”,这一点对于课件设计有至关重要的指导意义,因为从“以学生为中心”出发,和从“以教师为中心”出发,将得出两种全然不同的设计结果。至于如何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建构主义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努力:1、要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能体现出学生的首创精神;2、要生有多种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将知识“化外”);3、要让学生能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实现自我反馈)。这三点,既发挥首创精神,将知识外化和实现自我反馈,可以说是“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三个要素。

英语教学课件必须根据教学的目的要求,利用多媒体的视听特长来表达教学内容,用计算机技术实现有效的控制和播放以实施教学。它的设计制作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新知识,培养学习者听、说、读、写、译的综合技能。英语教学课件制作必须遵从以下几个原则:有明确的教学和学习目的、必须结合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英语的实际,要充分体现学习英语的规律,要有生动活泼的教学和学习形式。

例如:在设计《What’s your favourite sport?》一课的课件时,我充分考虑到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将课件细分以下几个部分:学习目标、学习建议、学习单词、学习句子、学习对话、学后练习等,几个部分之间相互联系,既有利于教师按照英语的教学规律开展教学活动,同时也便于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英语水平选择不同的学习内容;在课件中,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小学英语学习重视听说读的原则充分使用了视频、音频、动画、图片、游戏等形式创设情景,便于学生在情景中感知、模仿、理解、运用所学的语言材料;在课件中,学生可以利用Chat room,E-mail、BBS等形式与教师或同学进行交流,体现了强大的交互性,时效性和寓教于乐的特点。

教师在设计教学课件时必须以学生的学习为根本,充分运用直观的视听表现形式,加快教学节奏,增加知识的传输量,提高教学效率,使学习者的学习充分发挥多媒体的特点,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其去探索和思考。

二、以听说读写为重点开展课堂教师

语言是交流思想的工具,和其他语言一样,学习英语是用来交流的,它是从模仿开始的,所以听说至关重要。要让学生多听、多开口,在英语网络课上仍然要体现语言学习的特点,所以教师必须要以听说读写为重点开展课堂教学,要通过课件提供给学生视听材料,让学生带着教师的问题或者学习目标来开展视听说的学习活动,在教师的帮助下,逐步学会新的语言材料的音形义。

例如:在学习运动项目时,我做了一个实验,两个班的同学采取了不同的教学方法,第一个班我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在网上学习,不强调听说读写的训练,结果是学生明白了要学习的内容,但是开口困难,成了哑巴英语。第二个班我先让学生说出学生所学的运动项目,然后告诉学生,今天我们要学习几个新的运动项目,学习之后把学到的新词汇向同学们汇报,然后,学生们马上开始网络学习,他们看到了教师为他们准备好的有关各种运动项目的视频和音频,有利于他们模仿学习的声音,有利于他们记忆的运动歌曲等内容,在学生自主学习后,让学生汇报所掌握的新词汇,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按照词汇、句子、对话的学习顺序让学和自己学习句子和对话的语音语调,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来模仿、巩固和记忆,可以反复地进行看、听、说的训练,真正实现了个性自主学习结果,学生们都能开口说出所学的语言材料,语音语调正确,掌握较好,并能在后面的拓展练习中进行语言交际。

可见,在网络教学中仍然不能放弃让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练习,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指导学生进行新的语言材料的音形义的训练,并掌握它作为学习的重点。

三、网络教学环境下的听力训练

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要求教师要将知识的传授由灌输者变为学生主动建构主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要求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全新的教学思想与教学模式,全新的教学方法和全新的教学理论。

网络教室的听力教学要变传统的播放教学磁带的单一型教学模式为多种媒体并用的复合型模式。如前25分钟可作为课本听力教学,在教材处理上,要侧重技能传授,提高技能训练的质量,并配合教学讲解,激发学生的听力兴趣。后10分钟为观赏型学习,播放经过教师精心挑选的音像教材。集图、文、声、像于一体的音像教材,其优美的语调、地道的发音,纯正的英语以及有趣的故事情节,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学生们会在不知不觉的视听活动中获得听能训练的最佳效果。最后5分钟为自由学习活动时间,用来解决学生的个别化问题。

多媒体语言实验室为学生提供了个别化学习的优越环境,学生座位上的录音机、耳机话筒器以及个人计算机终端都是进行个别化学习的媒体。教师可以跟踪和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可以随时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体现建构主义理论中的个别性原则及协作性原则,实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建构思想。

四、以网上反馈为手段进行学习评价

在网络教学中,总结性评价将对学习者的.学习活动和教师的教学状况给出最终的评价与结论,网络教学的形成性评价注重在实时的教学和学习过程中,对网络教学系统进行跟踪和反馈,及时发现问题,反馈给被评对象,并制定补救措施执行补救方案,减少损失。在跟踪检测的同时,还要注重对学习者的主动性、态度、学习进展等进行调查,并给出描述、提醒和建议。

在小学英语网络课上,评价是非常重要的,我们通过对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出现的各种情况和问题及时地进行分析,并当场作出表扬或者提示,都是对学生的一种评价,因此网络教学的课上评价可以通过口头表扬、BBS通知、聊天室、网上练习等形式进行。

例如:在我的网络课上我就通过对话框的形式对学习认真的同学给予表扬,对心不在焉的同学给予友好的提醒,给在学习中善于发现问题并能自己解决问题的同学给予赞许,通过网上练习,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难度的练习,每一个练习都给学生必要的帮助和语言幽默的评价,例如当他对了的时候,屏幕上会出现“恭喜你答对了!老师笑了!”的对话框,假如他答错了,屏幕上会出现:“继续努力吧!老师相信你!”的对话框,学生看到这些新颖的评价语,感到非常有意思,完成练习的欲望更加强烈了。

小学英语的网络教学更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及时反馈,通过对学生网上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反馈,通过多种形式给予学生网络学习的评价,能够及时解决问题,更能调动学生积极学习的兴趣和欲望。

五、以网络资源为依托开拓学生视野

外语的学习一定要遵守Krashen语言学习理论,也就是Input+1的理论,要对学生进行大量的语言输入,只有充足的语言输入,才会有语言输出。新的课程标准中也重点提到了要开发课程资源,在这里我以网络资源为依托,提供给学生丰富多彩的语言材料和知识,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词汇量。

在许多英语网站中有大量丰富的学生喜闻乐见的英语食粮,有朗朗上口的英语童谣,有旋律优美的英语儿童歌曲,有精彩的英语语言网上游戏,有欧美国家的背景知识还有课上没有听明白的语法知识讲座等等,我还要求学生们在家里上网收集英语知识、文章和儿童英语学习网站,并介绍给同学们,共同分享网上的英语食粮,通过这些丰富精彩的网络资源极大地开拓了学生的视野。

计算机网络的广泛使用,给外语教学手段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教学中,老师要根据儿童天真、活泼、好奇心强的特点,因势利导,创造一定的英语语言环境,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无条件吸收,进而激发起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们在轻松的环境中锻炼能力。

英语和电脑都是现代社会每个人必须掌握的工具。利用英语的表达使学生来到网络的世界里,使学生易于理解,也乐于接触课堂所学的知识。将网络与英语课堂教学整合,同学们在动中学,动中寻,动中悟,能够更好地理解所学的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发展探究的技能,提高学习能力。英语课堂教学与网络的整合,加强了学生对语言知识的感知度,提高了对语言知识的吸收率,有利于对语言知识的记忆、理解和应用。

参考文献:

〔1〕〔苏〕瓦・阿・苏霍姆林斯基著《给教师的建议》,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英语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计算机技术应用》,南京出版社

〔4〕《国际教育新理念》,顾明远主编,海南出版社

〔5〕安东尼・罗宾《潜能成功学》

篇7:跨越式小学英语课堂的优化与整合

新的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整合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按照这一要求,我们在日常的小学语文教学中,结合课堂教学、课外延伸、开放性作业与综合实践活动进行整合实验。下面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整合谈几点体会。

一、结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整合

1.利用学科资源。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资源可以把学习内容和方式灵活起来。比如我们可以让学生在田野、市场、商店中寻找发现课本描绘的地方,去体验作者的感受。还可以在学习课文后进行词语的积累,让学生在语言文字中感受、品味课文内容的美妙。

2.整合优化文本。比如我们在学习一些与祖国有关的课文时,可以组织以“祖国”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们用画笔,记下祖国每一个美的景致,用查阅的资料了解祖国辉煌的历史。这样的活动不但加强了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和语文课堂教学的整合,还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拓宽了学习内容,提高了学习兴趣。

3.展演自编课本剧。目前,在我们的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趣味性、故事性较强的文章,我们可以把它编成适合学生表演的小情景剧。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大大增加,学生会主动识记课文里的语言文字,也会增强他们的运用能力、表现能力。

4.定期召开小型故事会。首先让学生自选教材中喜欢的故事,然后在班内轮流讲说,根据他们的表现选出有这方面特长的学生召开小型故事会。经过一番选择、表演、评选,给学生提供了自主表现的机会,同时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也有所提高。

5.课本优秀篇目朗读比赛。我们的课本中有许多诗歌、散文,这些篇目的中心思想和深刻哲理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人。如果我们开展得顺利,会对学生的朗读水平大有促进作用。我们可以结合综合实践活动设计主题活动方案,把课本中主题一样的文章编在一起,形成不同风格的主题汇编,在学生展示朗读时会呈现一个异彩纷呈的朗读比赛。活动的开展有利于促进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

6.口语交际课。我们的课本每册均设计了一些口语交际的内容,这就为以口语交际为主旨的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资源。我们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书中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准备,接着在每两周一次的口语交际课上展示,期末选出表现最优秀的学生进行表演,并把口语交际材料汇总存档。如果长期坚持下来,学生说、写、演的能力将得到较大提升。

二、结合小学语文课外延伸拓展活动进行整合

1.制作手抄报。手抄报是集设计、写字、画画于一体的表现形式。每当国庆节、儿童节、感恩节、教师节、母亲节、老人节、父亲节等到来时,就让学生结合节日制作手抄报,然后在小组内交流完善,选出代表,参加班内的评比,最后展示到学校的文化长廊。这样下来,学生既对节日的认识和感受增强,又锻炼了设计、写字、画画的能力。

2.读书交流。学生课上或课外阅览许多读物,在增长知识,扩大知识面的同时,他们的内心也经历了主人公和作者丰富的情感体验。为了及时把这份体验展示出来,可以让学生们写一写读后感,收获的将是最真、最丰富的语言,同时学生的写作兴趣被激发,写作水平自然也会有所提高。

3.走进社区。生活环境是最易让学生产生感触的地方,我们可以把学生身边的环境污染和治理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内容,同时也是语文学科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学生们调查、分析、交流改进措施、提出改进意见的过程就是实践能力的训练过程,同时也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所需。在当前雾霾肆虐、空气质量低下的大背景下,开展这些活动更有现实意义。

4.延伸课本。比如我们可以根据科幻主题的文章,结合我国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设计一些综合实践活动课,既可以了解科技知识,培养爱科学、学科学意识,又可以融入爱祖国,为祖国繁荣伟大而自豪的爱国主义教育。可以这样设计:趣味导入――时事片段――人物再现――事例搜集――自我创作――作品展示。在准备、制作过程中,学生们搜集、了解许多有关事例,挑选自己喜欢的人物,制作小科技作品。在汇报展示活动中,有的学生讲故事,有的学生进行展演,学生不仅阅读了大量材料,而且培养了阅读的兴趣。这样的课外学习,学生喜欢,学有收获。

三、结合小学语文开放性作业的形式进行整合1.新课程标准条件下的语文课程,在作业形态上呈现出了开放性、层次性、趣味性、实践性的特点。开放性作业的提出极大地丰富了小学作业的内涵,开放性作业一般强调学生的操作、探究及其他社会体验活动,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方式具有一致性。于是,我们可以把开放性作业的设计与实施,与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设计实施整合起来。

2.布置开放性的“阅读、习作”作业。把课文中学到的有关文章引申到学生的课外阅读实践中,让他们搜集相近书目、阅读文章、比较不同、思考问题、感悟思想、交流体会,形成具有阅读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

篇8:跨越式小学英语课堂的优化与整合

那么,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目标是什么?在语文教学中应通过什么途径有效地使用信息技术, 使信息技术真正成为教与学的有效工具, 以实现语文教学的最优化呢?整合有什么优势?本文将从整合的目标、途径、优势这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整合的目标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是追求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我们应明确, 语文课程是主体, 是目的, 信息技术是手段, 是载体, 是“桥”和“船”。整合的过程, 是尽可能大地提供给学生语文信息量, 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和运用语言技能, 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优化教与学的方式。同时, 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 掌握信息时代语文学习的方式方法, 提高他们利用信息技术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整合的途径

信息技术是现代教育的重要代表, 它包括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在语文教学中应如何有效地使用信息技术, 使信息技术真正成为教与学的有效工具呢?

(一) 运用多媒体技术来整合

多媒体技术具有集图形、图像、声音、动画、文字等多种信息功能, 应充分利用这些功能。在多媒体教室的环境下, 根据教学内容, 采用自制和网上下载相结合的方法, 使用合适的多媒体教学软件。

(二) 利用网络技术来整合

网络本身并不能产生任何教育作用, 只有当教师真正把网络同学校的教学目标、教学组织过程以及学生的学习过程紧密联系在一起时, 它才会发挥出巨大的教育价值。那么, 该如何利用网络来实现学科的整合呢?

1.利用网络教室来实现学科的整合。在网络教室授课的优势是课堂容量大、进展快、效率高。利用网络教室进行语文教学时, 学生可以每人一机, 根据老师的提示进行操作, 老师可巡视并作个别辅导。

2.利用互联网资源来实现学科的整合。网络资源能够开阔学生眼界, 培养阅读兴趣, 提高写作能力。网络环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的阅读空间。学生的阅读范围扩大了, 视野开阔了, 知识积累沉淀了, 作文时就不会“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而是文思潮涌, 思之有据, 言之有物, 写之有序。

三、整合的优势

(一) 实现资源共享

要学好语文, 仅靠课堂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一支粉笔一张嘴, 一块黑板一本书”的传统语文课堂模式, 已不能满足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渴求。多媒体、网络走进语文课堂, 为学生学好语文开辟了一片“新天地”。

(二) 激发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有效的学习必须建立在对学习材料的兴趣之上。”在语文教学中, 教师要尽量为学生创造一种悦目、悦耳、悦心的学习环境。例如, 在教学人教版语文第八册第一组课文时, 我就把多媒体、网络请进了课堂, 搜集了桂林的山水、浙江金华的双龙洞、新疆的天山以及我国五大岳、五大淡水湖的有关资料和图片, 通过课件的形式, 让学生在图片、文字和声像世界里, 畅游祖国的山山水水。学生被祖国那多姿多彩的山水所吸引, 学习兴趣倍增。

(三) 提高教学效率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 利用信息技术作为呈现教学内容的重要工具, 将教学内容以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等多种形式呈现并有机地集成, 实现对教学内容和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 能够全方位调动学生的感官, 大幅度地激发学生获取知识的学习兴趣, 提高教学效率。

(四) 培养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还有一个重要目标, 即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让学生利用计算机平台, 通过网络资源, 进行师生合作、生生合作、人机合作, 发扬合作精神, 为较好地实现信息化目标奠定基础。还可利用发送E-mail, 用MSN或QQ聊天等方式, 让学生多接触计算机, 多吸收、利用Internet网内的信息, 培养信息素养。

总之, 语文学科在信息技术环境下进行教学是培养素质型、创造型人才的有效途径。正确地把两者整合, 能使语文课堂“如虎添翼”, 是优化语文学科课程改革的有效措施。

摘要:21世纪, 以计算机和网络通信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信息社会为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是语文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是新时代教学的要求, 也是提高语文课堂实效性的重要途径。那么,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目标是什么?在语文教学中应通过什么途径有效地使用信息技术, 使信息技术成为教与学的有效工具, 以实现语文教学的最优化呢?整合有什么优势?主要从整合的目标、途径、优势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信息技术,整合,途径

参考文献

篇9:跨越式小学英语课堂的优化与整合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六模块教学 高效课堂

传统的英语教学仍然以知识的讲解为主,教师是课堂的主人,学生在学习中只是被动的接受者。高考的压力使学校和学生均按照一个课本、一个进度、一个目标、一个要求开展教学,从而忽视了对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教师的教学观念、方法以及教学手段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课堂的创新和生成。六模块教学应时而生,突破了“三案六环节”形式上的机械和单一。但六模块教学不能是在一节课中六个模块的简单罗列,针对不同的教学时期、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师要进行优化整合,力求彰显最大的教学效果。

一、自学质疑阶段的精讲点拨

新课程理念强调要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能动地学习。教师要指导学生围绕学习目标阅读相关学习素材进行自主学习,尝试知识建构,掌握知识重点,并提出在学习中的疑难问题。

高一阶段的学生更要特别注意自学质疑习惯的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根据教学目标独立阅读、思考、自主学习,完成基础练习,提出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疑问。2.疑问的深度。学生的自学不能浮于表面,要深刻研究教材,把握知识体系的内在联系,不能处处设疑,或钻牛角尖,一味的牵强附会。3.注重纠错反思,时时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疑问一部分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解决,建议学生使用双色笔来完成自己的学案,将自己存在的问题或重点知识标记出来。

二、交流展示互动探究的结果

词汇教学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交流展示模块。教师要善于组织学生互动交流,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共享劳动成果。学生可以采用交流发言、板书、海报、多媒体等形式展示探究的结果,交流展示中要注意:1.声音要洪亮,口齿清晰,不要怕犯错误。板书、海报形式要规范,图文并茂。2.其他同学在别人展示时也要积极参与,认真倾听他人的探究成果,并做到积极的补充,提出自己的疑问。3.小组的划分不能是强制性的,要依据学生自愿、特长互补的原则进行。不能形成组长权威制,要定时轮换小组代表,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表达自己意见的机会。

教师在学生的交流展示中要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观察学生展出的交流成果,深刻把握学情,适时调整互动探究的问题,进行必要的精讲点拨。

三、矫正反馈中的形成性评价

教师的评价往往对学习者起到激励和促进作用,教师要注意学生的点点滴滴,及时给予肯定适当的评价,帮助学生提高。因此教师要做到:1.制定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教学目标。首先要分析学生需要,这是评价的起点。通过评价,教师了解了学生希望得到哪方面的经验,学生具备哪种程度的语言知识和认知能力,学生能够表现何种程度的技能技巧。2.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根据评价获得的信息来设计学生可以自主学习的教学活动。教师只有正确把握了这些要素,才能看出教学过程的发展方向,才能把握各个教学环节中教与学的双向活动。所以,形成性评价能够帮助教师了解每个学生的学情和需要,使教师随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3.评价形式要多样化,形成性评价不仅是教师评价学生,还要有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合作评价。在形成性评价中,老师要逐步转变角色,从“教学中的权威”逐渐转变为与学生合作,共同完成评价的角色。形成性评价要让学生有自主选择的权利,这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4.注意评价的实效性。及时发现学生进步,用评价带动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必须在有效的时间范围内做出及时的有效的评价。

四、语法教学中的迁移应用

近年来,人们在教学中越来越认识到学习迁移的重要性,纷纷提出要“为迁移而教”。现代认知心理学家们认为,迁移是学习中普遍的现象,是检验我们在教学中对学生是否培养了能力、发展了智力的一个最可靠的指标。“母语迁移”(Mother Tongue Transfer),是现代认知心理学中的一个概念。外语的学习具有很强的迁移性,教师要尽可能利用学生已经习得的母语知识与能力,使之产生正迁移,以便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果。

不过在教学中我们也要充分注意语言负迁移的影响。将母语的负迁移降到最低限度。如,学生在学习英语学习中经常出现的,“Although…, but…” “Because…, so…”“I very like English.”等Chinglish错误,主要是因为受母语的负迁移影响,在实际教学中也应该充分引起我们的注意。

总之,在高一阶段我们应该侧重于学生自学质疑习惯的培养;让学生于交流展示中进行合作式学习;在英语教学中运用形成性评价;于语法教学中充分利用母语迁移。根据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学习目标和要求灵活优化整合六模块教学,建构出高效和充满活力的英语课堂。

参考文献:

1.冯月娥 导学稿:提高教学有效性的载体[J];新课程(综合版);2010年02期85页

2.王海梅 激励机制构建高效英语课堂[J]. 中学英语之友(下旬). 2010年12期36页

3.孟宪光 谈谈如何构建高效的英语课堂[J]. 考试(教研). 2010年12期88页

篇10:跨越式小学英语课堂的优化与整合

海宁市实验小学

赵东明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1、音乐新课程教学已实施快三年,在整个新课程教学过程中广大一线教师积极投入教学改革,热情高涨,并且教师的课堂角色开始发生变化,从单纯注重知识传授转为比较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愿望、和学习能力的培养。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普遍感到缺少广泛的教学资源。为使教学工作更加有效,我们可以集思广益,开动脑筋,进行音乐教学网络资源的整合,建设适合小学音乐新课程教学的资源库,以利于教师及时使用资源,开展更有效的音乐教学。

2、当今的信息化潮流给整个社会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基于Internet与Intranet的互联网技术的兴起使得全球一体化的速度越来越快,人的信息素质在将来的社会生活中愈来愈显得重要。传统的学校教育教学模式和个体的学习模式正在受到巨大冲击,不单是教育的手段、途径、方法等,更重要的是教师的教育理念与行为也正在发生重要的变化。网络资源的建设能基于互联网技术而服务与我们的新课程教学。

3、不少学校为了适应教育现代化的要求,花了大量的人力与物力建起了校园网,网络资源的建设能充分地发挥学校校园网络的优势,为学校教师的教育、教学服务,进一步提高资源的整合和利用可以使工作效率得到提高。

4、我校是一所省级示范学校,学校办公室都配有电脑,早几年就已经建成了校园网络系统,老师平时网上查阅资料比较方便。然而,如何运用校园网络的优势实施对音乐新课程教学资源的整合,形成每册音乐新课程教材都配有一定数量的可行性的网络资源,以便老师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最有用的教学资源,特别是老师在做课件时不必为了某一课的教学内容而东找西找。于是作为我们专职音乐教师便对“网络资源与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整合的研究” 这一课题产生了兴趣。

二、课题的界定

这里的网络资源从通俗意义上来说是指能应用于音乐新课程教学,与音乐 新课程相配套的,由一线教师收集、整理、创作并由省电教馆进行技术处理发布在计算机网络上的新课程教学资源,通过对各种各样的音乐教学资源进行筛选、组织,并达到整合,建设一个教学资源库,一般包括如下几个部分:图片类(包括照片)、曲谱(包括片段)、歌曲和乐曲欣赏(包括片段)、教案、FLASH动画(针对曲子难点)、相关文本资料、音频、视频等。发布于计算机网络,其功能的核心就是提供各种信息资源的共享,不但可以使自己的教学随时用得上资源,还可以加强师生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管理人员与教师之间的交互、联系和协作,并为学校教育的现代化和管理科学化打下一定的基础。本课题属音乐学科教学媒体良性运作与功能开发研究。

结合音乐教学实际情况,将资源建设的过程进行流程化设计,同时对各项资源进行量化,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提供信息资源共享,为广大一线教师提供服务。资源主要内容为:

1、以人音社的小学音乐教材为基本依据,按册按课进行搜集、整理。

2、媒体形式有:图片及照片(JPG);曲谱及片段;乐曲及片段(mp3 WAV MID);欣赏及片段(mp3 wav mid);教案;FLASH动画(SWF);相关文字资料(doc);视频(MPG);课件等。

3、资料图片:每册200幅以上。可以结合教材在网络上进行收集,也可以是照片或根据省编投影片来整理,但不能简单重复。应根据学科教学要求有所拓展,图片质量要好。图片一时找不到,可根据教材提出书面需求,由省电教馆老师协助整理。

4、曲谱:每册50个以上。有完整曲谱也有分段曲谱,曲谱可以带图片或FLASH带音乐,格式统一。

5、乐曲:每册50个以上。根据课堂教学要求主要是整理乐曲片段。(可依据人音社教材录音带)格式统一。

6、欣赏:每册30个以上。完整乐曲或乐曲片段,以及根据教材在网络上收集的统一格式的各类题材、各种形式、各种器乐等乐曲片段。

7、FLASH卡通动画:每册20个。由一线教师根据教学需要设计脚本,由专业电脑老师协助音乐教师制作,格式要求统一。

8、教案:每册20篇左右,也可以是教学设计,无格式要求,每篇2000字以内。

9、相关文字资料:整个小学阶段音乐教学涉及的有关知识、背景材料等,数量200-300篇。学生、教师共用。

10、视频:根据资料光盘、录像带等收集,数量不限。学生、教师共用。格式统一。

其具体操作流程为:

1、针对教材,由一线音乐教师进行资料收集前期准备工作。

2、由音乐教师完成资料整理、归类、登记工作,并完成第4、5项的分段要求和技术处理工作;第7项的文字撰稿(脚本);第3、6、8、9、10项工作的部分。

3、音乐教师、电脑教师及电教馆专家集中完成第4、5、6项的制作任务;完成第7项的动画片制作;完成第3项的编辑整理;以及进行资料挑选、技术处理和信息描述等工作。

4、全部完成对应的信息描述工作,由省电教馆将资源发布在教育网的新课程资源栏内,广大一线音乐教师可以随时上网查阅。

三、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1、我校已具备了新的教育理念,对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可行性已有所认识,并在实践应用中摸索出一套资源建设工作经验。

2、我校参加了省电教馆组织的新课程资源库建设的会议,其中小学音乐由我和嘉兴市的其他三位音乐教师承担,在这里教育科研气氛浓厚,教师群体科研能力较强。同时我还参加了嘉兴市音乐骨干教师的研修班,在研修班里同样能提高教学研究能力,同时也提高资源建设能力。目前一至六册的资源建设已经完成,经省专家审阅已通过,并已经发布在教育网,全省部分地区已在使用。现第七册正在进入启动阶段。

3、在建设过程中的省电教馆承担FLASH动画制作,以及部分视、音频资源的技术处理等高技术工作,一线教师主要承担资料的收集、整理,脚本的设计,文字资料的撰写等大量基础性工作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对网络资源的建设,以及其功能的开发利用,进一步促进学校课堂教学改革,加快学校现代化管理进程。同时最主要的是我们做的教育网资源与音乐课堂教学的整合,将有助于、服务于我们的新课程音乐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 3 效率得到提高。

2、通过对网络资源的开发运用,通过利用网上资源和Internet信息构建研究性、自主性和协同性学习的学习模式,培养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行为。

3、通过网上资源的共享,进一步更好地建设并利用好教育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

4、更新教师的信息教育观念,进一步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努力使教师建立起教育信息化的理念。

五、研究方法、操作步骤及实施途径

本研究拟采用文献资料法和行动研究相结合的手段,通过一线教师资料的收集、整理,脚本的设计,文字资料的撰写和省电教馆承担的FLASH动画制作,以及部分视、音频资源的技术处理,在一定的范围内系统地、科学地解决新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而不偏重于建立理论或归纳规律。

㈠具体做法

1、充分利用现有资料,如:课本、投影片、录音带、光盘等进行资料整理,并制作成网络资源。

2、广开渠道,丰富网上资源。收集、处理网上适用与新课程教学的资源,并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软件和课件资料,结合Internet信息,不断完善,逐步发展,形成一定体系的教学网络资源,并归纳到我们建设的资源库中来。

3、不断完善服务体系,使教育资源、图书资料信息等均可上网查询检索,并不断优化资源,提供更优服务,确保新课程教学用得上、用得好。

㈡操作步骤及时间安排 1、2004.9----2006.4

确定课题,制定研究方案,完成一至六册的资源建设。2、2006.4~2008.9.建设和完善其余各册的资源建设,逐步充实网上资源,有利于广大一线音乐教师逐步形成一个基于Web方式下的工作、学习模式。3、2008.9.分析研究结果,结题论证。

4、课题研究的研究时间暂定为四年。

六、效果及成果体现形式

1、省电教馆将资源发布于教育网络新课程资源栏内,音乐教师在实施新课 4 程教学的同时能随时上网查阅资料。

2、形成一种全新的、基于Web形式的研究性,自主性学习模式。

上一篇:如何写一份好电子简历下一篇:施工项目成本控制Microsoft Word 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