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跨越式发展

2024-06-03

林业跨越式发展(精选七篇)

林业跨越式发展 篇1

关键词:林业跨越式发展,内涵,措施

林业是生态建设的主体, 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我国森林资源总量不足, 增长缓慢, 林业产业不发达, 林业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较低层次。抓住当前国家高度重视生态建设和西部大开发的有利时机, 发挥后发优势, 实现林业的跨越式发展, 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再造秀美山川, 促进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是时代赋予我们林业工作者的神圣使命。

一、林业跨越式发展的内涵及其必然性

跨越式发展是指相对落后并有后发优势的国家、地区或行业在赶超先进的过程中, 为缩短时限而采取的一种超常规发展模式。实现跨越式发展, 主要有三条途径:一是高新技术的应用, 二是优势产业的崛起, 三是影响全局的重大工程的启动。这三者有主有从, 相互促进, 共同推动跨越式发展。

林业跨越式发展是指我国林业为赶上世界林业发达国家的先进水平, 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而采取的一种超常规发展模式。其实质是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 以重点工程建设为主要途径, 以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为动力, 加速由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的转变, 缩小与世界林业发达国家的差距, 使我国林业早日跨人可持续发展的新阶段。林业跨越式发展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 涉及发展阶段、经营目标、结构水平、增长方式和科学技术等多方面的跨越。

林业跨越式发展, 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 也是改变林业落后面貌的必然选择。只有站在整个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 才能深刻认识林业跨越式发展的重大意义, 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所以我国建设林业跨越式发展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林业跨越式发展是加速生态建设、再造秀美山川的重大战略举措。

山川秀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也是小康社会的重要特征。目前, 我国生态环境形势丝毫不容乐观。全国水土流失面积已占国土面积的38%, 每年新增水土流失面积达1万平方千米;每年新增荒漠化面积达2460平方千米, 全国有近4亿人口生活在受荒漠化影响的地区;全国有15%-20%的动植物物种濒临灭绝, 高于世界10%-15%的平均水平。

2、林业跨越式发展是增加资源供给、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由于人口众多, 人均资源不足始终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我国人均耕地和水资源相当于世界的2/5和1/4, 而人均森林蓄积量不足世界的1/8, 短缺状况更为突出。森林资源短缺已经成为我国经济, 特别是山区经济发展的瓶颈。森林资源属于可再生资源, 节流固然重要, 开源更是根本。只有牢牢抓住森林培育这个核心, 充分利用林地资源, 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林业, 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 使我国森林资源不足的局面有一个根本的改观, 才能在确保生态安全和不损害后代利益的前提下为当代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3、林业跨越式发展是促进农村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一条重要出路。

农业、农民和农村问题, 是关系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始终是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主要目标。林业与农村发展息息相关。

4、林业跨越式发展也是根本改变自身落后面貌的必然选择。

二、林业跨越式发展的主要措施

为确保六大重点工程的顺利实施和各项林业事业的全面发展, 必须采取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

1、加强采伐限额管理, 确保采伐限额的严格执行

一是要尽快落实国务院批准的“十五”年森林采伐限额的分解落实工作。二是要严格实行凭证采伐林木的制度, 坚决杜绝无证采伐。要进一步强化林木采伐许可证的发放管理, 对申请办理林木采伐许可证的单位和个人所提交有关的证明文件, 要认真审核, 严格把关。三是要加大采伐限额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 依法严厉查处超限额采伐行为。

2、切实加大林地林权管理力度, 依法保护好林地资源

一是要认真组织开展好林地保护管理执法大查工作。要通过林地保护管理执法大检查, 进一步巩固贯彻落实国务院[1998]8号明电的成效。二是要迅速推进林权登记发证工作。三是要尽快建立并实行严格的林地用途管制制度。随着林业分类经营改革和六大工程的全面实施, 各地要根据《森林法实施条例》的规定, 在林业发展长远规划的基础上, 从今年开始, 抓紧制定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四是要认真抓好毁林开垦的还林工作。

3、依法整顿木材流通秩序, 强化对木材经营 (加工) 和木材运输的检查监督

一是加强对木材经营 (加工) 单位的清理整顿。组织力量, 对本辖区内的木材经营 (加工) 单位进行一次彻底的清理整顿。对未经林业主管部门批准的, 要严格审查其木材来源, 符合条件的, 要限期补办审批手续;不符合条件的, 要坚决依法取缔。对新设木材经营 (加工) 单位要从严审批。

二是严格执行木材凭证运输制度。各地要进一步加强木材运输证件的管理, 提高木材运输办证率。要依据《森林法实施条例》的规定, 制定本地区的年度木材运输总量, 逐级上报批准。要严格按照批准的木材运输总量核发木材运输证, 并做好运输证与采伐证的衔接。要加大对无证运输的监管力度, 依法打击违法运输木材行为。

4、全面抓好森林资源监测工作, 为林业决策和六大工程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一是确保在第六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中实现“全覆盖”。今年, 首次开展了西藏自治区的森林资源清查, 并将其纳入到全国森林资源清查体系中。二是认真组织开展二类调查、森林经营方案编制等基础工作

5、切实抓好森林分类区划界定和检查验收工作, 推动分类经营改革的顺利实施

森林分类区划界定是分类经营改革得以顺利实施的前提和基础, 也是落实森林生态效益补助资金的依据。

6、进一步完善森林资源保护管理法规和制度, 切实加强林政执法队伍建设

一是要继续健全和完善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的法规、制度。各地要依据《森林法》、《森林法实施条例》, 抓紧制定和完善相配套的法规和规章。同时要对现行的法规、制度进行一次认真清理, 凡是不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的, 该修订的要尽快修订, 该废止的要立即废止。二是要加强对执法队伍的培训和管理, 提高林政执法队伍的素质。切实加强对林政执法队伍的政治和业务培训, 全面提高林政执法人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今后, 凡是未经培训合格人员。三是要进—步强化林政执法的基础建设, 保持基层林政管理和执法体系稳定。各地要切实加大林政执法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 改善执法条件, 保证必需的办案经费。要切实关心基层执法人员的生活, 解决好他们工作和生活中实际困难。

浅谈国有林区林业跨越式发展问题 篇2

浅谈国有林区林业跨越式发展问题

本文结合黑龙江省森工林区实际,提出以森林管护为基础,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为动力,以生态环境建设为主体的基本发展思路,并从经济、体制、科技三个方面分析了制约发展因素,同时强调发展要抓住六个关键环节.

作 者:杜凤芹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农业经济研究所刊 名:中国林业企业英文刊名:CHINA FORESTRY BUSINESS年,卷(期):2002“”(2)分类号:F307关键词:

林业跨越式发展 篇3

【关键词】 林业 生态 建设 发展

1.树立正确的观念

1.1 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观 发展林业要立足于增加资源、改善生态,满足全社会在物质、文化、生理、心理、交往等方面对林业的需要。同时在林业发展中注意解决包括农民在内的生产经营者的收人问题和合法权益,增加廣大林业干部职工的收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特别是解决贫困林场、森工企业和自然保护区贫困职工的脱贫以及基本设施建设问题,要让林业建设的主要依靠力量也步入小康社会建设的行列。

1.2 树立不侵害后代人的生存发展权的道德观 当代人不能为了自己的发展,过度使用资源,造成资源枯竭,环境破坏,使后代人失去生存发展的基础。当代人在利用现有森林资源的同时,既要保护现有森林资源,又要不断发展新的森林资源,为后代人留下生存和发展的资源以及良好的生态系统。

1.3 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观纵观人类历史,人与自然的关系经历了一个由原始和谐,进入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时期。人类征服自然,对自然资源无节制地索取,对环境的破坏,如果任其扩大和加剧,将必然导致人类文明本身的衰落甚至人类自身的毁灭。为了人类的生存发展,必须抛弃人与自然的冲突模式而走向融合,去探寻人与自然和谐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在林业发展上,无论是造林、培育和采伐,都应当尊重自然规律。适地适树恢复森林植被,也是减少劳民伤财,求真务实的具体体现,这应当作为林业建设最起码的评价指标来实施。

2.推进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的转变,实现由以采伐天然林为主向以采伐人工林为主的转变

林业不仅要满足社会对林产品的多样化需求,更要满足改善生态状况、保障国土生态安全的需要,生态需求已成为社会对林业的第一需求。我国林业正处在一个重要的变革和转折期,正经历着由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的历史性转变。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实现由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的转变,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要推进这一战略的实施,在战略步骤上,应根据不同地区的生态需要和森林功能,划分生态功能区,采取不同的措施培育和保护不同功能的森林资源。在生产组织和技术措施上,应调整生产技术规程,使森林植被建设由注重取材的经营行为向森林生态系统经营转变,建设以森林植被为主体的国土生态安全体系,提高生态建设的质量;同时根据生物多样性森林的多种功能利用实际,加大科技研究和成果推广,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让经营者能够便利快捷地得到他们的技术指导,新技术开发研究能够引领林业发展各领域新的技术潮流;在生产关系上,应调整管理体制、投资经营政策等,明确新时期政府和市场在林业建设上不同的责任和义务,真正建立起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政府财政支持体系和市场调控体系,形成适应新时期林业生产力发展的新型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发展模式。

要加大人工林培育,实现由以采伐天然林为主向以采伐人工林为主转变的战略目标。采取强制性措施保护天然林资源。对我国森林利用结构和发展模式进行重大调整,加大人工林培育,逐步实现由采伐利用人工林替代采伐利用天然林,解决木材供需平衡矛盾,真正保护好天然林。充分利用我国经济结构调整、木材及林产品市场潜力大、农村富余劳力多、山地面积大、社会资金充裕的有利时机,通过政府宏观调控,结合市场选择,按照不同所有制经济承担的不同职能实施分类经营,鼓励私人部门发展高投入、高收获的工业原料林及其它林产品,用较少的局部的林地换取全局的生态效益。

3.用市场经济的手段,建立生态建设的机制

要培育生态服务市场,推动生态效益货币化、资本化。生产或消费对自然资源和环境的消耗,应当计入成本,予以折旧。产品和服务的价格中应当包括环境成本,环境成本包括资源开采和获取的成本,环境损坏和恢复的成本,以及当代人占用后代人资源的“用户成本”。

要发展高效益的木材加工业,以加工业发展拉动森林培育,增加“经济人”的利益驱动。应以科学合理的采伐利用引导造林、营林业的发展。森林发达的国家往往是林业加工业发达的国家,如芬兰、瑞典、加拿大等。实践证明,造林和管护不与人们的经济利益追求相一致,消极的保护和被动的建设,往往是低效益甚至是负效应的。

4.要加强宏观调控,坚持政府的财政金融支持,强化依法组织管理

从建设投入上看,林业发展不仅需要国家和各级政府的投资,也需要企业、单位、其它投资主体和广大人民群众踊跃参与投资投劳,具有广泛的社会性;从建设工程管理和行为主体上看,需要中央和地方各级计划、财政、农业、水利、林业、国土、环保、司法、行政执法部门以及广大人民的通力合作和参与;从建设收益上看,生态的改善事关整个国家综合实力的增强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触及社会各界和全体公民每个人的切身利益。由于生态建设不仅是社会公益性基础工程,而且正是宏大的系统工程,具有投入高、规模大、周期长等特点,在投资上具有很大的外部性,投资者的投资行为使他人收益却不会因此得到补偿,社会收益或成本大大高于行为者的个体收益或成本,正面的外部性总是削弱私有部门的投资热情,需要代表全体人民利益的政府进行干预,经济的外部性才可能被内在化。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态建设的公共物品属性、经济外部性和社会性,决定了需要政府加大宏观调控和依法组织管理,以合理配置各种资源,保障生态建设。

政府应把以林业建设为重点的生态建设,纳入政府组织生产公共物品的范畴,将生态建设和林业行政管理以及执法经费纳入各级政府公共财政预算。对规模造林的大户以及带动营林业发展的制浆造纸业、人造板加工业、竹藤加工业等龙头企业,不分所有制,不分地区,不分内外商,加大政府贴息货款扶持,延长贷款期,扶持工业用材林的发展。

我国林业跨越式发展的建设性探索 篇4

一、林业跨越式发展的内涵

在发展阶段上, 要实现由恢复和发展森林资源阶段向可持续发展阶段的跨越。世界林业发达国家, 大都经历了原始利用、大规模木材利用、恢复和发展森林资源、林业可持续发展四个阶段。而我国, 以第四次森林资源清查期间森林面积和蓄积双增长为标志, 刚刚进入恢复和发展森林资源阶段。从现在起, 我们要站在更高的起点上, 直接以可持续发展理论指导林业各项工作, 加快林业发展步伐, 缩短在常规状态下恢复和发展森林资源所需的时间, 早日跨入可持续发展的新阶段。这是林业跨越式发展最基本的含义。

在森林经营上, 要实现由单目标经营向多目标经营的跨越。森林资源具有多种功能, 这是林业发展的最大优势。只有对森林资源实行多目标经营, 充分发挥其多种功能, 才能满足社会对林业的多种需求。今后, 我们要借鉴世界林业“三大效益一体化经营模式”、“多功能主导利用模式”和“多效益综合经营模式”的经验, 以满足社会多种需求为目的, 把林业发展的多种目标统一起来, 在生态优先的基础上, 使林业的三大效益能够得到协调发挥。

在林业结构上, 要实现由不合理向比较合理的跨越。我国林业结构很不合理。一是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二是林种结构不合理。三是林龄结构不合理。四是产业结构不合理。因此, 在考虑总量平衡的同时, 必须高度重视土地利用结构、森林资源结构和林业产业结构等方面的优化, 尽快改变结构不合理的状况。

在增长方式上, 要实现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的跨越。我国森林资源质量不高, 造成这种局面, 主要是因为营林投入少, 种苗质量差, 抚育不及时, 管护跟不上, 经营过于粗放。只有实现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的跨越, 林业建设的质量和效益才能大幅度提高, 林业才能获得长足的发展。

在科学技术上, 要实现由低度化技术向高度化技术的跨越,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是林业跨越式发展的决定因素。林业技术结构仍呈以初级技术、实用技术为主的低度化状态。未来林业是以科技现代化为主要标志的。林业的跨越式发展, 首先应表现为林业科技的超常规发展。

二、林业跨越式发展的客观必然性

林业跨越式发展, 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 也是改变林业落后面貌的必然选择。只有站在整个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 才能深刻认识林业跨越式发展的重大意义, 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

林业跨越式发展是加速生态建设、再造秀美山川的重大战略举措。山川秀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也是小康社会的重要特征。新中国成立以来, 我国森林覆盖率由8.6%提高到16.55%, 按可比口径计算, 只提高到13.22%, 每10年才增长1个百分点。如不加快建设步伐, 要完成《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确定的任务, 把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6%, 至少还需120年。因此, 只有依靠林业的跨越式发展, 才能加快生态建设步伐, 实现到本世纪中叶再造秀美山川的宏伟目标。

林业跨越式发展是增加资源供给、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森林资源短缺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森林资源属于可再生资源, 节流固然重要, 开源更是根本。只有牢牢抓住森林培育这个核心, 充分利用林地资源, 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林业, 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 使我国森林资源不足的局面有一个根本的改观。

林业跨越式发展是促进农村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一条重要出路。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始终是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主要目标。林业与农村发展息息相关。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 加速改变农村自然面貌, 提供更可靠的生态屏障, 确保粮食安全和牧业安全, 需要林业有一个大发展;寻求新的致富门路和就业渠道, 增加农民收入, 需要林业有一个大发展;为乡镇企业提供充足的原料和新的加工领域, 为农村开辟新的财源, 也需要林业有一个大发展。

林业跨越式发展也是根本改变自身落后面貌的必然选择。由于先天不足, 后天失调, 我国林业仍很落后。一是森林资源少且分布不合理;二是国有经济不景气;三是林业系统工业企业竞争乏力, 资产负债率过高;四是林业对内、对外开放程度不够, 难以吸引社会投资进入林业;五是专业技术人才严重不足。六是山区农民收入增长十分缓慢, 生活仍比较困难。要想根本改变林业落后的局面, 常规发展是不行的, 必须采用超常规手段, 实现跨越式发展。

令人鼓舞的是, 我国林业建设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良好机遇, 实现跨越式发展是完全有可能的。一是国家把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保护资源环境和加强生态建设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把生态环境建设作为西部大开发的根本和切入点, 为林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证;二是我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为大幅度增加林业投入, 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投入提供了可能;三是国家对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 为实施坡耕地退耕还林, 合理利用国土资源提供了契机;四是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 为林业利用两种资源、服务两个市场创造了条件;五是各地涌现出许多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典型, 为林业可持续发展探索了可行的途径;六是广大人民群众兴林致富的要求十分迫切, 为林业发展增添了新的动力。

三、林业跨越式发展的目标、途径和措施

1.目标:

我国林业跨越式发展的战略目标是:通过严格保护、大力培育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 力争到2010年, 使我国的森林覆盖率达到19.4%, 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初步得到遏制, 林业产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到2030年, 森林覆盖率达到24%, 生态环境明显改观, 林业产业实力明显增强;到2050年, 森林覆盖率达到并稳定在26%以上, 全面建成布局合理、功能齐备、管理高效的林业生态体系和规范有序、集约经营、富有活力的林业产业体系, 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生态环境面貌, 实现山川秀美, 使我国林业综合实力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

2.途径:

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 必须以实施林业重点工程为主要途径, 走以大工程带动大发展的路子。只有实施具有全局意义的大工程, 才能使林业真正步入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轨道。为此, 按照服务大局、体现特色, 强化保护、加快发展, 统筹兼顾、突出重点, 优化结构、改善布局的原则, 国家林业局对原有林业重点工程进行了系统整合, 确立了六大林业重点工程, 即天然林保护工程, “三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等重点防护林建设工程,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 环北京地区防沙治沙工程, 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以及重点地区以速生丰产用材林为主的林业产业基地建设工程。这六大工程, 得到了国务院的批准并纳入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这是我国林业生产力布局的一次重大创新, 充分体现了我国政府和人民整治国土、改善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决心, 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六大工程的全面启动和顺利实施, 必将大大推动林业技术进步, 培育和形成一批优势产业, 促进林业的跨越式发展。

3.措施:

为确保六大重点工程的顺利实施和各项林业事业的全面发展, 必须采取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

调整和完善林业政策, 把全社会发展林业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一是科学编制部门预算, 完善林业信贷政策, 逐步建立起公益林以政府投入为主、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建设, 商品林以市场融资为主、政府适当扶持的投入机制;二是做好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组织工作, 努力提高尽责率和建设成效;三是轻税薄费, 减轻经营者的负担, 变“重取轻予”为“取予适度”, 使务林者有利可图;四是稳定林地所有权, 放活使用权, 延长林地承包或租赁年限, 使经营者吃上“定心丸”;五是完善林地使用权的流转制度, 落实抵押、继承、转让和拍卖政策;六是强化林地征占用管理, 减少林地逆转和流失。加强林地用途管制, 确保公益林的规模和合理布局。限制不合理的采伐方式, 确保伐后及时更新, 减少对生态的负面影响。

放手发展非公有制林业, 在全社会办林业上取得新的突破。大力发展非公有制林业, 是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的有效手段。商品林建设对非公有制经济完全开放, 让多种经济成分平等竞争。公益林建设和管护, 尽量引入民营机制, 提高经营效率。要使非公有制林业健康发展, 必须实行民办公助。要充分尊重经营者的自主权, 进一步深化产权制度改革, 切实减轻税费负担, 提供必要的营林补贴、信贷支持和技术服务, 加强林权管理, 保护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大力发展林业产业, 不断增强综合实力。一是编制林业产业发展规划, 制定和颁布林业产业政策, 便于投资者决策。二是拟定与林业产业特点相适应的经济调节政策和资源管理政策, 发挥优势企业的带动作用, 扶持弱竞争性的产业。三是建立健全林产品市场、活立木市场及其他要素市场, 完善市场规则, 规范市场秩序, 改进信息服务。四是修订完善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 推动林业企业技术进步。

努力深化林业改革, 理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是林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改革的力度, 决定发展的速度。要继续深化以分类经营为龙头的各项林业改革, 积极推动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的全面实施, 建立既适应市场经济要求, 又能体现林业特点的新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快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步伐, 积极推进国有林场改革, 增强国有经济活力。加强林业国有资产管理, 提高国有资产运营质量和效益。大力发展林区职工自营经济和家庭经济, 充分发挥林地潜力, 分流富余人员, 减轻企业负担。积极推进重点国有林区森林资源管理体制改革, 努力实现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生态目标与经济目标的有效结合。

大力推进科技进步, 提高林业建设的质量和效益。要加速建立包括林业科研体系、技术推广服务体系、技术监督体系、科教培训体系、科技管理体系在内的新型林业科技创新体系, 推进林业新科技革命。合理调配林业科技力量, 使之在高新技术、基础理论研究和推广示范三个战场上作战。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明确林业科技机构的主攻方向和运行机制, 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加大林业科技投入, 围绕六大工程建设组织科技攻关, 推广先进适用技术。要力争在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和困难立地造林技术、重大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良种选育技术、防沙治沙工程技术等领域取得突破。加快林业科技成果商品化、产业化的步伐, 大力提高林业行业的技术装备水平。积极发展“数字林业”, 实现林业管理革命和林业信息化, 推动林业产业上档升级。

加速推进依法治林, 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巩固林业建设成果。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 必须强化依法治林。加强执法队伍建设, 提高执法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加大对法人犯罪和执法犯法行为的惩治力度, 切实做到依法行政。加大对有关部门、单位、公民应尽责任、义务落实情况的监督力度。保护林业建设者的合法权益, 对侵权行为绝不姑息迁就、听之任之。

巴中:现代林业助力跨越发展 篇5

2013年11月19日下午,巴中市召开打击整治破坏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会议决定在巴中全市范围内集中打击整治破坏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等违法犯罪专项行动。

巴中,秦巴山区重要的“绿色生物宝库”。近年来,围绕建设“西部绿色经济示范区”,全市林业实现新跨越,迅速发展,对正处于统筹城乡、追赶跨越、加快发展关键时期的巴中起到重要作用。

林业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

强化林业资源管理,做好资源保护利用

以天然林资源保护和退耕还林两大工程为重点,巴中市深化林业改革,积极发展绿色产业,绿山富民同绿色生态屏障有机结合,充分发挥了现代林业的生态保护功能。

2012年,巴中市顺利通过到期退耕还林阶段验收国家重点核查,52.6万亩退耕还林抚育管护全部落实,巩固发展后续产业7.5万亩。完成天然林保护工程二期实施方案的编制和上报,114.7万亩国有森林常年有效管护;完成天保工程公益林建设6.5万亩;完成国有中幼林抚育8万亩。

大力推进产业建设,提高林业经济效益

巴中市坚持以统筹城乡的理念谋划和推进林业工作,立足林业资源优势,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发展林业产业。在加强生态建设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森林经济,强力推进山区林业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现已完成“万里绿色产业大长廊”7100公里,实现生态旅游收入12亿元。

激活生产要素潜能,巩固林业改革成果

鼓励林农在完全自愿、利益共享的原则下采取家庭联合、股份制林场等合作方式,促进林地适度规模经营,并做好林木、林地的确权颁证工作,规范林权流转行为。

2012年,巴中市流转林地59宗、流转面积5.5万亩,抵押林地31宗,抵押贷款达1.42亿元,林权纠纷案件调处率达100%。并建立了生态公益林补偿市、县(区)、乡镇、村组分级负责运行机制,营造了全社会办林业的浓厚氛围。2012年,巴中市林产品品牌创建总数已达12个。

努力创建森林城市,创造和谐生态环境

为力争今年完成创建省级森林城市任务,2016年成功创建国家级森林城市。巴中市投资6.3亿元大力实施城区增绿、城郊休闲、巴河绿化、公路两侧绿化、乡村绿色产业和生态文化“六大森林工程”。全市公路绿化总投资达3.4亿元,完成干环线公路绿化1110公里,农村公路绿化7100公里。

现代林业发展问题与策略

巴中林业基础建设虽取得较大进展,但总体上仍有不足。突出表现在:林业基础建设滞后,森林管理有待加强;林业投入仍然不足,联动机制有待形成;林业资源利用率低,经济效益有待提高;森林旅游推进缓慢,景区建设有待加强。

对此,巴中市围绕改善生态、改善民生两大主题,以充分发挥林业在建设生态文明和保障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多功能作用为目标提出了具体解决策略。

用足用活林业政策,加快林业基础建设,深化产权制度改革,稳妥推进集体林地有序流转,积极争取林业支持保护政策,大力实施政策性森林保险。继续抓好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两大工程”,巩固生态保护成果。加快林业基地建设及合作组织建设,积极鼓励建立各类林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社,解决林农“闯市场难”的问题,夯实林业产业基础。加快龙头企业建设,突出林业加工增效。强化旅游基础建设,加快生态旅游发展。大力推进省级森林城市创建工作,完成“万里绿色产业大长廊”建设,建设绿色美好巴中。

林业跨越式发展 篇6

1 实施绿满垦区, 为现代化大农业提供生态屏障, 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做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指出:建设生态文明, 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 完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制度, 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由此可见, 林业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作用越来越突出, 任务越来越繁重。垦区为了保障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从20世纪80年代初就开始了以农田防护林为主的植树造林运动, 到2000年建成了较完整的防护林体系;从2000年起垦区开始实施生态经济型林业发展战略, 启动退耕还林工程, 使沙化、坡耕地得到初步治理。从2008年起, 总局党委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大干三年, 打一场植树造林的人民战争的要求, 全面启动“绿满垦区, 共建生态家园”活动, 加快推进了以植树造林为主的生态建设进程吹响了向现代化大农业进军的号角, 总局党委积极落实三中全会精神, 加快推进现代化大农业体系建设, 在这个产业体系中农业是基础、水利是命脉、林业是保障, 三者缺一不可。林业要真正发挥保障作用, 必须抓好三大生态工程建设, 构建完善的生态林业体系。

1.1 加快绿色屏障工程建设, 构建完善的防护林体系

防护林具有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改善生态环境等多种功能, 是保障农业稳产、高产的绿色屏障, 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垦区目前已在近267万hm2耕地上建成了由7万条林带构成的4万余个网格的防护林工程, 据东北林业大学在垦区布点调查, 防护林体系完善的地号与无林网地号对比, 可使风速减慢48%, 基本消灭了风灾;气温提高0.8%~3.6%;蒸发量减少7.5%;土壤含水量增加3.8~4.3个百分点;绝对湿度提高2.3~4.9个百分点, 降水量提高5.1%, 小麦平均增产12.4%, 大豆平均增产12.6%, 牧草产量平均增产65%, 这充分说明了防护林的作用。但目前垦区还有许多水田无防护林网庇护, 有许多林带断带和急需更新。因此, 下步要对防护林体系按要求统一规划设计, 要充分考虑国家对森林覆盖率要求, 又要照顾防护林占耕地比例, 符合现代化大农业对防护林布局要求, 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 加快水田防护林体系建设, 对缺苗、断空、半条、残破林带进行补植补造, 对成过熟林带进行更新, 形成针阔混交, 乔灌结合的防护林体系, 到2015年使农田林网化率达98%以上。

1.2 加快见缝插绿工程建设, 构建贮富于山的绿色水库

发展林业, 实现栽满造严, 不仅可以贮富于山, 而且是减少水土流失的治本之策, 治理沙患的关键措施。据调查森林在阻隔雨水对土壤的直接冲刷有特殊功效, 在降水量为300~400mm的地方, 有林地的土壤冲刷量为60kg/hm2, 仅为裸露地的1/100;每公顷结构完整的森林能涵养2150t水, 并将大部分自然降水转化为有效水资源;森林能有效控制沙化侵蚀, 保护村庄和良田。垦区北安、九三分局由于处于丘陵岗区, 一场暴雨, 往往形成几百条冲刷沟, 最深的可开进一列火车, 侵蚀了大量耕地, 近年来由于他们加大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营造, 减少祼露坡地, 出现大范围侵蚀良田的现象已基本杜绝;宝泉岭地区一些岗地由于连续耕种, 土层变薄, 沙丘呈现。如共青农场老龙岗形成宽几百米, 长逾10km的沙线, 经过10余年造林, 基本锁住了风沙, 保住了1.1万hm2良田。因此, 下步要加快对沙化地、边角隙地、坡耕地的全面绿化, 提高森林覆盖率, 达到栽满造严, 建成贮富于山的绿色银行和控制水土流失, 锁住风沙的绿色水库。

1.3 加快绿色城堡工程建设, 构建生态园林化城镇

绿色是生命的象征, 绿色是蓬勃的标志, 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发达与否, 重要指标之一是城市化程度和城市文明水平, 而建设文明城市, 提高城市文明水平的重要标准就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的城市, 就垦区“抓城”来说, 重要一点是提高城镇绿化水平, 这不仅是绿化可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涵蓄淡水、净化水质、调节温湿度、消除噪音、减轻或消除城市热岛效应, 更能起到美化、净化作用, 为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农业提供保障, 在垦区实现社会-自然-人协调发展, 良性循环, 为发展现代化大农业提供基础保障。垦区目前进行的环城林、绿化林以及以植物为主体的森林公园建设, 已建成了海林、宁安、八五○、山河等一批具有欧州园林特色的城镇及管理区, 但仍有一些农场绿化覆盖率较低, 绿化档次不高等问题依然存在。因此, 必须结合发展生态农业科学规划绿化, 合理布局, 根据不同功能区进行园林设计, 做到网、带、片、点结合, 乔灌草品搭配的绿化格局, 要路、树、住相协调, 园林与园艺相结合, 打造一批依托自然的山水特色园林城镇, 依托历史的文化特色园林城镇和依托区域优势的花园特色园林城镇, 力争三年内使垦区城镇暨管理区绿化覆盖率达38%以上, 为发展现代化大农业奠定生态基础。

2 大力发展林业经济, 为垦区现代化大农业提供产业支撑, 促进农业多元化发展

森林不仅是生态系统的主体, 也是大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不仅为经济建设提供木材, 更为人们生产, 生活提供丰富的林副产品, 为人们创业致富提供广阔的平台, 所以在为现代化大农业构建完善的生态体系的同时, 要构建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因此, 总局党委提出了大力发展林业经济, 确定了以食用菌、中草药、经济林和苗圃育苗为重点的产业发展方向, 并通过树立长水河农场林业产业示范场, 确定林业经济示范基地等促进林业产业快速发展, 尤其借助国家支持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的有利契机加快垦区林业产业基地建设, 仅2012年就新增以育苗、三梅等为主的经济林1804hm2, 食用菌1500万袋, 实现了林业经济30%的增速。下步应在规模化推进的同时, 突出重点, 提质增效, 实现快速发展。

2.1 科学布局、重点推进林业产业基地建设

要根据农垦区位优势和资源特点科学规划各区域发展重点, 走规模化推进之路, 如林药发展以铁力和红兴隆局资源大场的五味子、刺五加、黄芪、细辛等为重点;林菌发展以八五四、嘉荫、锦河、北兴等农场为重点;林果发展以宁安、五九七、友谊等农场为重点;浆果发展以绥棱、山河、逊克、庆阳等农场为重点;特禽养殖以肇源、兴凯湖、八五二、八五四等农场为重点;原料林发展以长水河等农场为重点, 在重点建立环保、绿色、有机林产品基地基础上, 逐步建立林产品加工企业, 形成基地代加工, 加工巩固基地的产业发展之路。

2.2 深化林业改革, 走多元化发展林业经济之路

要全面兴办家庭林场, 民营苗圃, 大力兴办林业经济的民营企业, 将适于发展林下经济的森林和林地承包给职工管护, 在管好森林资源的同时, 充分利用林地资源发展林下种植业、养殖业和采集业, 同时广泛引进技术, 搞好服务, 鼓励多元化投入林业, 发展林业, 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提高林地生产力, 为农场增效、职工增收奠定基础。

2.3 扶持林业产业基地建设, 加快推进林业经济倍增

各级要加大投入, 扶持林业产业基地建设, 总局要积极呈报林业产业发展规划, 争取国家对林业产业基地建设的投入, 支持林业产业示范场、示范基地建设, 带动周边林业经济快速发展;农场要积极出台优惠政策鼓励职工发展林业产业, 并积极引进资金和项目带动林业产业发展, 保持林业经济每年30%以上增速, 实现林业经济快速发展。

3 强化林业管理, 为现代化大农业提供组织保障, 促进生态文明全面发展

过去林业主要是保障木材等林产品供给, 现在正在向开发生物产业、森林观光, 保健食品等多元化发展;过去林业主要是发挥防风固沙, 水土保持等作用, 现在正在向森林固碳、物种保护、生态疗养等领域延伸;过去林业主要是着眼发展经济, 现在正在向改善人居、传承文化、提升形象等高层次推进, 因此, 党的十八大做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决策, 并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把发展林业作为首要任务。垦区也始终重视林业建设, 重视林业发挥的巨大社会功能, 重视林业在促进社会和谐, 构建生态文明, 推进社会进步中的作用。这就给林业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林业执法难度更大, 林业发展要求速度更快。

3.1 加强执法队伍建设, 行使好行政执法职责

面对新任务, 针对新要求, 必须稳定林业队伍, 加强林业执法, 切实承担起保护森林、发展林业的责任和义务, 要强化行政执法机构建设, 保证执法经费, 加强执法人员培训, 确保公平、公正、公开执法。要严厉查处乱砍滥伐林木、乱垦滥占林地 (湿地) 、乱捕滥猎野生动物等违法犯罪活动, 针对突出问题, 集中力量展开专项整治, 林政案件结案率要达95%以上, 切实保护好森林和湿地资源。

3.2 落实责任制, 行使好森林 (草原) 防火职责

要全面实施森林防火“四长”负责制, 把森林防火责任逐级落实到位, 严格野外用火审批制度, 从严控制野外火源, 做好值班值宿和野外巡查, 不断修正、完善并落实好应急预案, 确保扑火队伍、防火设施设备随时处于临战状态, 力争不发生大的森林火灾, 将森林受害率控制在0.5‰以下。

3.3 加大投入, 行使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职责

林业跨越式发展 篇7

1启动森林垦区创建活动, 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

2011年垦区林业在总局党委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 在垦区上下共同努力下着重在生态建设大巩固、造林质量大提升、森林和湿地资源大保护、林业产业大发展、做好国家退耕地还林验收、推进国有林权制度改革等六方面加大推进力度, 并积极向省和国家申报项目, 争取资金和政策支持, 成效显著, 并获总局获省委、省政府授予的全省造林绿化三年决战惟一的标兵单位。

1.1造林绿化任务超额完成, “森林垦区”创建活动开局良好

总局始终将造林绿化作为一项民生工程大力推进。年初, 总局党委明确要求“加强以绿化为主的环境建设, 努力打造园林式城镇。通过绿化弥补前期规划建设上的不足, 通过绿化提升规划建设的品味, 通过绿化增加城区建设新亮点, 使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7%。”为完成总局党委提出的造林绿化目标, 贯彻落实全省三年会战造林绿化总结表彰暨2011年造林绿化动员大会精神, 进一步提高绿化档次, 扩大林业产业规模, 提升综合效益, 总局林业局紧紧围绕总局党委提出的构建“三大绿色体系”, 制定了《绿在我身边、共创森林垦区实施方案》, 启动了“绿在我身边、共创森林垦区”活动, 向全垦区发布了《黑龙江农垦总局春季植树造林动员令》, 总局党委书记、局长隋凤富亲自签发了《关于全面启动创建森林垦区活动、掀起春季造林绿化高潮的紧急通知》, 并与九个管理局局长签订了《黑龙江垦区植树造林、创建森林垦区工作目标 (2011~2015) 责任状》, 确定了“十二五”林业发展目标和2011年工作任务。全面实施林业生态护农、林业产业富民、城镇森林靓化三大工程, 垦区各级齐动, 从4月9日起从南至北, 全面展开了2011年春季植树造林攻坚战。各管理局在造林期间, 主要领导亲自抓, 靠前指挥, 并派出督导推进组检查各场的造林绿化情况。全垦区完成造林绿化1.33余万hm2, 完成省林业厅计划任务的133%, 其中纯造林1万hm2, 绿化营区300个, 绿化面积2227hm2, 义务植树410万株, 绿化公路1285.7km, 公路绿化面积达2133hm2, 补植补造2867hm2, 城镇暨管理区绿化覆盖率达37%, 区域森林覆盖率18.3%, 实现了森林垦区创建活动的良好开端。

1.2实施严格执法, 垦区森林湿地资源得到有效保护

为规范执法, 严力打击以各种名义进行的毁林、毁湿等违法行为, 总局在4月出台了《关于切实加强垦区林地和湿地管理工作的通知》, 10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垦区湿地保护和管理工作的紧急通知》, 在全垦区开展了林地和湿地保护大检查。向国家争得了重点火险区建设项目, 继续完善森林、草原防火体系建设, 总局6月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森林草原防火工作的通知》, 加大投入武装三级森防物质贮备库, 加强扑火应急分队建设, 完善应急预案, 垦区在2011年春防中未发生大的森林草原火灾, 过火率控制在0.5‰以内, 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低于4.3‰, 林政案件结案率达98%以上。7月5日, 全省边境防火隔离带检查验收工作会议在垦区牡丹江管理局八五一○农场当壁镇召开, 与会领导和嘉宾对垦区的森林防火工作尤其是边境森林防火隔离带开设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同时, 向国家争得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建设项目和湿地保护区建设项目, 并依托阳光培训建成覆盖全垦区的森林草原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和林业技术推广三大体系, 为保障垦区森林和湿地资源安全奠定了基础。

1.3实施项目带动, 林业产业提质增效迈向规模化

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 产业发展生态化”的思路, 总局林业局积极探索发展林业产业, 做强产业, 做优品牌, 全力提升林业产业发展水平, 拉长林业产业链条, 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通过租赁, 股份合作等形式开辟林业发展新途径, 吸引了一批民营企业家来投资林业, 创办基地。涌现出了一批公顷效益达1.5万元的林业经济样板, 家庭林场达1.7万个, 民营苗圃达100个, 经济林达8000hm2, 食用菌年产量达1.5万t, 林业经济综合产值达9亿元以上, 林业增加值3.3亿元。使林业产业继续保持30%的增速, 林业富民工程有效推进。同时, 积极落实《大小兴安岭林区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规划》项目, 结合认真对接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 协调配合水利部门开展水土保持和生态保护, 采取造林绿化、生态修复等措施, 做好林业重点工程立项审批和资金争取, 到目前已到位国家和省林业建设资金2.3亿元, 使垦区林业在多方投入, 全面发展上实现新突破。

尤其是2010年秋编报了总投资超亿元的食用菌、经济林、中草药、特禽养殖、林业育苗等项目, 现国投资金已到位5181万元。4月省委领导同志到逊克农场调研, 对垦区发展以蓝莓种植为主的浆果业给予了高度评价和关注, 为落实省委领导同志“在逊克打造10万亩蓝莓生产种植基地”的指示精神, 林业局积极配合发改委等部门加强对逊克农场蓝莓产业发展的规划指导, 为满足进一步扩大蓝莓种植规模的苗木需求, 积极落实专项资金用以发展蓝莓组培育苗室。同时总局还积极向省林业厅、发改委呈报了《农垦哈尔滨管理局树莓产业精深加工及种植基地建设项目总体发展规划》。

为鼓舞干劲、谋划好垦区明年林业产业这篇文章, 8月2~6日, 总局召开垦区林业半年工作会, 组织各管理局林业处长采取边听边看、边学边议的形式, 先后实地参观考察了大庆铁人纪念馆、大庆湿地公园、逊克农场蓝莓生产基地、大兴安岭超越野生蓝莓加工企业、大兴安岭资源馆以及大兴安岭林业经济发展情况和查哈阳农场城镇建设情况。

1.4坚持开放战略, 垦区林业实现多元化发展

按照“明晰所有权, 搞活使用权, 放开经营权, 保护受益权”的原则, 进一步稳定政策, 深化改革, 有序推进以人工用材林为主的流转试点工作, 山市种奶牛场、绿色草原牧场、八五五、红光农场、北兴农场等一批流转林地试点场的有序流转吸纳了大量社会资金发展林业, 探索林业产业民营化发展模式。全面推进森林经营管护责任制, 将22.67万hm2天然林全部纳入管护范围, 盘活了森林资源, 提高了林地生产力;发展民营林业, 建成一批食用菌、中草药、经济林、特禽等种、养、加示范基地;红兴隆, 北安等管理局充分利用森林、湿地资源发展生态旅游, 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结合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 多元化发展高效特色作物, 不仅安置了大批就业, 实现了职工增收, 而且促进了林业经济快速发展。

1.5迎检工作扎实细致, 垦区2003年度退耕地还林工程转段验收工作全面达标

垦区2003年度的退耕地共涉及3.41万hm2, 占垦区全部退耕地还林的60%。为做好迎接国家林业局转段验收工作, 总局林业局召开专题会议进行了深入、扎实、细致的安排部署, 并进行了前期自查整改。6月15日至7月15日, 国家林业局验收组对垦区2003年度退耕地还林工程转段验收。按照核查办法和抽查比例, 共抽查了垦区9个管理局的45个农场, 现场核实2567个地块, 涉及面积近1.73万hm2, 面积保存率, 株数保存率和档案管理均达到国家标准, 98%以上已郁闭成林, 受到国家林业局核查组的高度赞誉:垦区退耕地还林工作细, 标准高, 面积实, 档案全, 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堪称一流。

1.6积极落实《垦区条例》, 林业新增职能得到有效贯彻

在《垦区条例》实施后林业系统又增加的农场林权证颁发由过去的县级人民政府调整为由农垦林业部门协助省林业厅进行现地勘界认定、材料组织、审查上报后, 由省人民政府颁发林权证;垦区有41个农场纳入黑龙江省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建设, 增加了垦区林业对这41个农场生态功能区建设的指导和林业项目管理等职能, 林业局立即与省林业厅对接, 使相关职能尽快落到实处, 惠及农场。

2加快森林垦区建设, 促进生态经济型林业全面发展

根据总局党委扩大会议要求, 2012年继续推进森林垦区建设, 在普遍造林的同时, 努力提高绿化档次, 规模化推进林业产业, 切时保护好森林湿地资源。全年新增造林绿化6667hm2, 使小城镇暨管理区绿化覆盖率提高1个百分点, 区域森林覆盖率18.4%;推进林权制度改革, 实施人工用材林权属多元化, 在稳定以营林为主的家庭林场的同时, 创建一批规模化林业产业示范区, 林业经济继续保持30%增速;加强森林、湿地资源保护, 森林、草原过火面积控制在0.5‰以下, 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4.4‰以下, 在争取国家林业投入和林业执法上继续有新进展。

2.1继续高标准造林, 使林业生态护农和城镇森林靓化工程全面推进, 实现垦区绿化水平的提档升级

重点建设园林化城镇, 内部绿化提档升级, 环城林、护路林在加宽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标准, 乔、灌、草、花、品结合, 多树种打造北大荒欧洲园林;对垦区内旱田、水田科学设计防护林, 完善防护林体系, 优化树种结构, 加快平原区防护林网建设, 重点突出三江平原水田防护林和新划入农场防护林建设, 要严格执行国家防护林网建设标准, 严禁私制滥占林地, 确保防护林网的完整性, 为现代化大农业提供生态保障。

2.2继续加快推进林业经济, 使林业产业富民工程向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实现垦区林业经济向产业化转型

依托林业资源, 加快推进林业经济示范场建设, 整合食用菌、经济林、中草药、特禽养殖、林业育苗, 创建一批公顷效益达1.5万元以上和高效的蓝莓产业、木耳产业、北药产业和特禽养殖产业, 树立一批林业经济样板, 尤其要充分发挥资源优势, 重点发展以蓝莓为主的浆果业, 提质增效创市场, 保持林业经济30%的增速, 使林业产业现代化大农业提供产业支撑。

2.3继续严格执法, 确保垦区森林湿地资源安全, 实现垦区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要加强培训, 规范执法, 严力打击以各种名义进行的毁林、毁湿和乱占林地湿地等违法行为, 使林政案件查处率达98%;要继续完善森林、草原防火体系建设, 加大投入武装好三级森防物质贮备库, 加强扑火应急分队建设, 完善应急预案, 力争不发生大的森林草原火灾;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预测预报体系建设, 保证病防设施设备和药剂投入, 确保不发生大的森林病虫害。加快林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 依托阳光培训尽快建成覆盖全垦区的森林草原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和林业技术推广三大体系, 为保障垦区森林安全奠定基础。

2.4继续实施开放战略, 深化林业改革, 增加林业投入, 实现垦区林业多元化发展

要继续推进人工商品林流转, 促进人工林更新;加快推进森林经营管护责任制, 盘活森林资源, 提高林地生产力;大力兴办家庭林场、民营苗圃, 发展民营林业;充分利用森林、湿地资源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产业;积极落实《大小兴安岭林区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规划》项目, 大力度争取国家、省林业资金和政策, 使垦区林业在多方投入, 全面发展上实现突破。

3多措并举, 为森林垦区建设提供保障

3.1必须稳定林业管理机构, 充实加强林业专业队伍

垦区三级林业部门承担着全垦区林业建设和林业执法职能, 各级必须保证农场林业科、管理局林业局机构的稳定, 并充实加强林业扑火队、护林队, 建立林业技术推广体系, 尤其要引进大学生和技术人才充实到一线, 要将林业工作经费纳入各级预算, 保证人员开支和管护经费, 确保垦区森林和湿地资源安全。

3.2必须认真贯彻落实林业政策, 保证林业投入

国家和省、以及总局为了保证林业建设顺利进行, 出台了一系列林业法律、法规和政策, 必须认真遵守并抓好落实, 尤其总局提出的森林效益补偿基金和造林绿化基金必须提足用好, 对国家和省投入的防火、造林、湿地保护和林业产业资金必须专款专用, 并足额配套, 要进一步加强林业基础建设, 尤其要建好森林草原防火物资储备库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预测预报和防治体系, 促进垦区林业全面发展。

3.3必须明确各级林业建设责任, 保证林业建设目标如期实现

各级要认真落实造林绿化、森林草原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防沙治沙和林业执法责任制, 明确各级党政领导是第一责任人, 分管领导是具体责任人, 林业部门是技术责任人, 全面推进林业工作双责制, 严禁扩大林网、侵占林地, 以免风灾和沙化再起, 要严格检查, 定期考核, 及时兑现奖惩, 确保林业建设目标的全面实现。

3.4必须深化林业改革, 转变工作作风, 全面推进林业工作

上一篇:中小学青年教师下一篇:监测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