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常用仪器图

2024-04-13

初中化学常用仪器图(共11篇)

篇1:初中化学常用仪器图

初中化学实验常用仪器

可用于加热的仪器 直接加热:

试管

间接加热(垫石棉网):

烧杯

蒸发皿

燃烧匙

锥形瓶

圆底烧瓶

平底烧瓶

加热仪器:

计量仪器:

酒精灯

托盘天平

盛放物质的仪器:

广口瓶

细口瓶

滴瓶

量筒

集气瓶

漏斗:

漏斗

分液漏斗

长颈漏斗

夹持仪器:

铁架台(含铁夹、铁圈)

试管夹

坩埚钳

取用药品的仪器:

药匙

辅助仪器:

水槽

镊子

导管

胶头滴管

玻璃棒

篇2:初中化学常用仪器图

1.量筒 是有具体量程的量器,并在一定温度下(一般规定20℃~25℃)使用,读数时视线与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仰视会偏小,俯视会偏大;它只能精确到此为止0.1ml。“大材小用”和“小材多次使用”都会给测量带来较大

误差。

2、托盘天平:分度盘、指针、托盘、平衡螺母、游码、标尺、横梁、底座。精确到0.1g

①调平:称量之前要调整天平至两边平衡

②左盘放称量物,右盘放砝码;

③被称物不直接放在托盘上(干燥固体可用称量纸,易潮解、腐蚀性药品用玻璃器皿),不能称量热的物体;

④添加砝码时要先加质量大的,再加质量小的,最后移动游码;

⑤取用砝码时要用镊子夹取,用后放回砝码盒内;

⑥每架天平都有自己配套的一套砝码,不能混用。

3、温度计是用来测量温度的专用仪器,使用前应该注意:

(1)观察它的量程。若待测物的温度高于温度计能测的最高温度,温度计可能

被胀破;若待测物的温度低于温度计能测的最低温度,则测不出温度值。

(2)认清它的最小刻度值。这样,用它测量时就可以迅速、准确地读出温度值。

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要注意以下三点:

a.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没入被测液体中,不要接触容器底或容器壁,否则不能准确反映液体的温度。

b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c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4、(1)可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蒸发皿、坩埚、燃烧匙;

(2)垫石棉网间接加热的仪器有烧杯、烧瓶(平底、圆底、蒸馏烧瓶三种)、锥形瓶(也叫锥形烧瓶或三角烧瓶)。

补:常见试管都是由玻璃材料制成的,具有可受热,操作方便,可见度高等优点,因此试管常用作在常温或加热条件下供少量物质反应的容器,也可以收集少量气体。缺点是容易碎裂,因玻璃是热的不良导体,骤冷或受热不匀时均能引起炸裂,使用时有以下注意事项:

(1)为便于振荡(2)常温反应时液体量不可超过试管容积的1/2;(3)加

热反应时液体量不可超过试管容积的1/3,防止液体沸出

(4)可在酒精灯火焰上直接加热,加热前必须把试管外壁的水擦干(5)

先预热,后集中加热, 加热时试管不能接触灯芯。否则都能引起试

管炸裂

(6)加热液体时管口要对着斜上方无人的方向 防止液体溅出伤人,(7)

为增大受热面积应使试管与桌面成45度角

(8)加热固体时,要使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回流炸裂试管。

5、烧杯 主要用途和使用注意事项是:

(1)做常温下较多量的液体之间反应的容器但液体量不得超过烧杯容积的2/3。

(2)做加热时较多量的液体之间、固体和液体之间反应的容器但液体量不得超

过烧杯容器的1/2

(3)不可直接加热,要用石棉网使其受热均匀

6、蒸发皿是瓷质的受热容器,常用于蒸发或浓缩溶液,也可用于干燥固体。可以直接用火焰加热,但不能骤冷,以防炸裂。灼热的蒸发皿必须用坩埚钳夹持,热的蒸发皿不能直接放在实验台上,以免烫坏实验台,必须立即放在实验台上时,要垫上石棉网。蒸发时用玻璃棒搅拌,避免受热不均匀液体溅出。当蒸发皿出现较多晶体时应停止加热用余热蒸干

7、试管架是放置试管和控干试管的专用支架仪器,有木质和铝制之分。洗净

待用的试管应口朝下插入试管架的孔眼内(或套在立木上),既便于控干试管,也防止试管内落入灰尘。热的试管不能直接放在试管架上,以免灼焦木质或造成试管炸裂。

8、试管夹由木材或竹板、钢丝弹簧以及内衬绒布制成,主要用于夹持短时间

加热的试管。使用时要将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以免沾污试管口或使杂质落入试管内;试管夹要夹在距试管口1/3处,防止试管脱落;手持夹有试管的试管夹时,要用手拿住长柄,拇指不能按在短柄上,以防试管脱落;使用时应注意防止烧损或锈蚀。

常用的试剂瓶: 细口瓶(有棕色和无色之分,均带磨口的玻璃塞)、广口瓶(均

为无色,带有配套的磨口玻璃塞)、滴瓶(有棕色和无色之分,均有配套的胶头滴管)、固体药品瓶(均为棕色,内有软塑塞,外有螺口硬塑盖)等。见光易分解的药品均保存在棕色瓶内;其他药品均需密封保存,但强碱固体应选择塑料盖或橡胶塞的试剂瓶,强碱溶液多现用现配,一般不长期保存。

9.漏斗种类很多,可分为三角漏斗(短颈漏斗)、分液漏斗、长颈漏斗、安全

漏斗、吸滤漏斗等。通常人们所说的漏斗就是指三角漏斗,三角漏斗由于漏斗颈比较短。三角漏斗的主要用途有两方面:一是向细口容器内加注液体(如向酒精灯里添加酒精)或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如用二氧化碳熄灭烧杯内不同高度的蜡烛火焰,可通过漏斗向烧杯内侧倾倒二氧化碳气体),二是与滤纸配合用于过滤。

10.表面皿是由普通玻璃材料制成的中间下凹的圆形玻璃器皿,其外形与手表的玻璃相似,故也称表玻璃其主要用途是:①盛装少量固体或液体样品以供观察; ②用它覆盖烧杯、广口瓶之类的容器,可防止液体损失。

10.石棉网是一个四寸见方的铁丝网(起骨架支撑作用),当中涂以直径为二

寸半的圆形石棉心。石棉具有耐高温、热的不良导体的特点,所以石棉网可以直接受热,常用于烧杯等受热时垫隔在火焰与玻璃容器之间,以使玻璃容器均匀受热;也常用于承接炽热的固体生成物,或将灼热的蒸发皿等放在石棉网上冷却。

11.镊子和坩埚钳都是用金属材料制成的夹持器具,坩埚钳主要用于夹持高温

物体(如移走灼热的坩埚和蒸发皿等),或夹持某些固体在气体中进行燃烧实验(如镁带在空气中燃烧);镊子一般用于取用不太大的块状固体药品。每次使用前后,都要用洁净的滤纸将它们擦拭干净,防止污染试剂,也防止被锈

蚀。放置时,要使夹持物体或药品的尖部朝上,以免下次使用时污染试剂。

12、玻璃棒主要用于搅拌液体、引流、沾取液体等操作,不管用于何处,都要

篇3:初中化学常用仪器图

我从事初中化学教学多年, 任教班级的学生数均在55人左右, 为完成教研工作我所到听课班级的学生数也在55人左右。在这些班级, 每次做演示实验时, 只有前三排的学生能看见实验现象。如教师拿着实验仪器往教室后面走, 一是不方便;二是有些实验现象显示时间较短, 刚走到第二排时, 现象就消失了, 后面的学生仍看不见。如进行分组实验, 2~3 人一组, 实验时经常是一名学生操作, 另一名学生观看, 学生没有均等的实验操作机会。实验教学进行了一个学期后, 学生的基本实验操作仍存在问题。ML仪器是我从事初中化学教学时制作并使用的, 现已向其他学校推广使用。

二、原理

我自制的ML仪器尽量保持了普通仪器的实验原理, 与课程标准及教材实验能够较好地匹配。我对部分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 改进后的装置易操作、实验现象明显。如用稀硫酸和锌制取氢气及用二氧化锰催化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气体发生器装置;用青霉素瓶代替试管、胶塞;用空油笔芯塑料管代替玻璃管;用气门芯胶管代替胶管;用2ml注射器代替长颈漏斗或分液漏斗, 根据注射器注入溶液的量来控制反应速度就是对原有装置的改进。再如, 滴瓶用塑料眼药水瓶制成。在塑料眼药水瓶口用针扎一个小口, 使用时轻轻挤压瓶体, 溶液会一滴一滴地滴出, 用后再盖上瓶帽, 以防止挥发, 当瓶中溶液用完后也便于吸入溶液, 这也是对原有装置的改进。

三、仪器、制作说明及材料和用途

(一) 仪器

(二) 仪器制作说明及材料和用途

1.点滴板 (图2) ———用塑料铝箔药品包装片制作, 大小据需要选取, 用于不需加热的实验, 如酸、碱、盐和氧化物之间的反应等。

2.滴瓶 (图3) ———用塑料眼药水瓶制作, 大小据需要选取, 用于盛放溶液, 挤压瓶体, 溶液滴出。

3.加热试管 (图4) ———用庆大霉素等针剂安瓿制作, 大小据需要选取。用于完成加热在试管内进行的实验, 如高锰酸钾分解等。

4.试管夹 (图5) ———用电线夹连接木质手柄制作, 用于夹住加热的试管等。

5.气体发生器 (图6, 不加热) ———用青霉素瓶 (带胶盖) 、空油笔芯塑料管气门芯胶管和2 ml注射器制作。需要加液时, 注射器针头插入胶盖中。用于完成固体和液体反应, 不需加热制取气体的实验, 如氢气制取、二氧化锰催化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等。

6.固体试剂瓶 (图7) ———用青霉素瓶制成。盛放固体试剂。

7.铁架台 (图8) ———用罐头瓶铁盖上固定自行车辐条制作, 辐条上固定的夹子用伸缩裁纸刀上的刀片固定装置, 试管夹或铁圈可固定在夹子上, 和辐条同时固定。用于固定加热的试管和铁圈等。

8.酒精灯 (图9) ———用玻璃药瓶、小铜管和衣服上的金属圆标签制成。标签上打孔, 穿入小铜管, 标签下套入耐高温胶皮, 固定灯芯不水平移动。不用时灯芯放入另一瓶中密封保存, 灯芯湿润。盛放酒精的玻璃瓶盖上瓶帽, 防止酒精洒出。

9.水槽 (图10) ———用透明塑料瓶底制作。大小据需要选取, 用于排水法收集气体。

10.集气瓶 (图11) ———用锉摩沙青霉素瓶制作。大小据需要选取, 用于收集气体。

11.毛玻片 (图12) ———用锉摩沙玻璃制作。大小据集气瓶大小配制, 用于盖集气瓶。

12.药匙 (图13) ———用硬塑料片剪成, 热水中浸泡后弯曲成勺状, 大小据试剂瓶口确定, 小头为小匙。用于取固体药品。

13.表面皿 (图14) ———用玻璃片制作, 放在铁圈上可用酒精喷灯加热压成锅形 (不压也可) 。

14.烧杯 (图15) ———用小酒杯代替, 用于罩在火焰上方检验物质燃烧的生成物。

15.玻棒 (图16) ———用砂纸摩去玻璃条棱角制作。用于搅拌, 如蒸发、溶解等。

16.蒸发皿 (图17) ———用瓷质酒杯代替。大小据需要选取, 用于蒸发, 如粗盐提纯中的蒸发。

17.铁圈 (图18) ———用铁丝弯成, 大小根据蒸发皿确定。用于夹在铁架台上固定蒸发皿蒸发溶液, 如粗盐提纯。

18.镊子 (图19) ———用弹性的金属片制成。用于取块状固体药品。

19.燃烧匙 (图20) ———用漆包线一头砸扁成锅形弯曲而成。做固体物质在集气瓶中燃烧实验, 如硫、磷在氧气中燃烧等。

四、实验及说明

(一) 实验

(二) 实验说明

1.制取氧气及收集 (图21) ———该实验用二氧化锰催化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 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气体, 用2 ml注射器中的过氧化氢注入青霉素瓶中的量控制反应速度。

2.氧气使带火星火柴复燃 (图22) ———收集好一青霉素瓶的氧气, 观察其物理性质, 伸入带火星的火柴棍, 复燃。

3.高锰酸钾分解 (图23) ———用带柄电线夹夹住放入高锰酸钾的安瓿, 经加热后高锰酸钾分解, 安瓶口放带火星的火柴棍, 复燃。

4.氢氧化钠潮解 (图24) ———用镊子取一片固体氢氧化钠置于玻璃片上, 观察现象。

5.制取二氧化碳 (图25) ———与二氧化锰催化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发生气装置相同,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

6.蒸发 (图26) ———用药瓶制作的酒精灯加热酒杯, 用玻璃棒搅拌。

7.制取氢气 (图27) ———与二氧化锰催化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发生气装置相同, 用排水法或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气体, 并把收集满的氢气倒放在桌面上。

8.氢气点燃 (图28) 、检验氢气燃烧产物 (图29) ———点燃氢气, 火焰上方罩一个酒杯, 观察水珠。

9.溶液之间反应 (图30) ———点滴板右边滴氢氧化钠溶液2 滴, 再滴酚酞试液半滴, 氢氧化钠溶液变红。点滴板左边滴2 滴硫酸铜溶液, 再滴2 滴氢氧化钠溶液, 反应出现蓝色沉淀。

10.大匙取药品 (图31) ———大匙取多量硫酸铜晶体。

11.小匙取药品 (图32) ———小匙取少量硫酸铜晶体。

12.红磷在高锰酸钾分解的氧气中燃烧 (图33) ———高锰酸钾加入安瓿后加热分解, 加入一小粒红磷, 红磷燃烧, 出现火焰、白烟, 用棉花堵住安瓶口。

13.硫在氧气中燃烧 (图34) ———燃烧匙中放入硫, 在空气中点燃, 伸入充满氧气的青霉素瓶中, 硫燃烧, 火焰为明亮的蓝紫色。

五、使用现状和发展方向

利用自制的ML仪器能完成初中化学的全部实验, 可以完成高中化学的部分实验。学生能够独立实验, 人人都能看到明显的实验现象, 较快地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有效提高了实验教学中的学生参与度, 同时也提高了实验教学质量, 为学生学习化学理论知识奠定了基础。

自制的ML仪器对实施课程标准中强调的三维目标, 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着积极作用。

自制的ML仪器所需的生活用品或废品易找, 无论是城镇学生还是农村学生都能制成这套仪器, 可以推广使用。一些企业也可以生产这套仪器, 为有购买能力的学生提供方便。

摘要:生活中有很多废弃物可以用来制作微型化学实验仪器, 简称ML仪器。用这些自制仪器可以完成初中化学的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进行化学实验时既省药品又环保;人手一套实验仪器, 效率高而不拖堂, 实验现象观察明显;人人动手操作实验, 熟悉规范;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都能成为学生的独立实验。

关键词:初中化学,自制,ML仪器,化学实验

参考文献

[1]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化学课程教材研究中心.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2.

篇4:初中化学常用仪器图

物理教学过程中当然少不了测量物体性质的仪表,尤其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各种用于测量的仪表都是要求学生掌握的,对仪表进行正确的读数和记录成为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在物理实验的过程中,这些仪表都是经常会用到的,读数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实验的最终结论,所以说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常见仪表的读数问题成为一项重要的素质教育,在教学的过程中根据实际的测量,培养学生的能力,让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仪表的读数。

1估计物理仪器读数的基本方法

初中物理中涉及到的一些测量仪器读数一般都是比较精密的,所以在测量的过程中并不能保证读数正好指在某一刻度上,因此需要学生根据刻度所指的位置进行估读。在进行仪器的读数时,首先要看清仪器的最小刻度值,进行读数的时候,一般情况下是估读到最小分度数的下一位,当进行物体测量的时候,如果最小刻度是厘米的话,那么进行估读的话就要估读到毫米,这种读法是针对最小分度值是1的情况来说的。但是对于最小分度值不是1的情况,目前来说还没有统一的标准,这样一来就需要教师结合大量的教学实践来总结读数的经验,对于一些仪表可以采用估读到最小分度值下一位的方法来读数,还有一种方式就是四舍五入到所需的位数,按照题目的具体要求进行读数。

2常见仪器的读数方法

2。1天平的读数方法

天平是物理实验中称量物体质量的仪器,在天平的读数过程中要注意一些问题,首先天平的读数是分为砝码和游码两部分的,所以在读数的过程中很容易忽略掉游码的部分,导致读数的错误。

例某同学调节托盘天平平衡时,发现指针停在分度盘的右侧,如图1甲所示,要想使天平保持平衡,应将衡量右侧的平衡螺母[CD#3](选填“向左”或“向右”)移动。他用天平测一块合金的质量,当天平达到平衡的时候,右盘砝码和游码的情况如图1乙所示,则被测物体的质量为[CD#3]g,若该合金的体积为10 cm3,那么该合金的密度为[CD#3]。

[TP6CW48。TIF,BP#]

分析调节天平的时候,指针指向分度盘的哪一侧,说明哪一侧的质量是偏大的,应该讲平衡螺母向相反的方向移,在读取天平数值的时候,要先将砝码的质量相加,然后再加上游码的示数,最终得到的才是被测物体的质量。合金的密度可以利用公式来进行计算ρ=m/V。由于指针是偏向右侧的,因此要将平衡螺母向左移动,图中标尺的分度值是0。2 g,游码的示数为3。4 g,所以物体的质量为50+20+3。4=73。4 g,根据公式也可以计算出合金的密度是7。34×103 kg/m3。

2。2游标卡尺的读数方法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游标卡尺是用来测量比较精细的数据的,在考试的过程中游标卡尺的正确读数也是一个常见的考点,学生要掌握游标卡尺正确并且快速的读数方法,首先要清楚游标卡尺按照精度来说是分为三种类型的,有10等分的游标卡尺、20等分的游标卡尺以及50等分的游标卡尺三种,在进行读数之前一定要先看清是什么分度值的卡尺,要不然就会造成精度错误,因为游标卡尺读数的小数部分是与卡尺的精确度有关系的,所以读数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游标卡尺的读数一般情况下是不用进行估读的,都是以毫米为单位的,读数的方法就是主尺上的整毫米数加上游标卡尺上的毫米以下的小数部分的读数。一般来说主尺上的读数是比较简单的,游标卡尺读数的难点主要在于小数部分,下面就对第二步读数方法进行具体的分析。

[TP6CW49。TIF,BP#]

图中所示为10等分的游标卡尺,卡尺的精确度为0。1毫米,卡尺的刻度如图2所示,卡尺的第几条刻度线与主尺的刻度线对齐就可以读出零点几毫米,从头到尾的刻度值对应的读数分别为0。0、0。1、0。2、0。3、0。4、0。5……以此类推。

2。3秒表的读数方法

秒表是物理实验中常用的记时仪器,同时在生活中也是人们接触比较多的一种仪器,首先要明确的就是短时针代表的是[LL]分针,转过一周所用的时间是15分钟。由于机械秒表采用的是齿轮转动,秒针不可能停留在两格之间,所以说机械秒表一般情况下是不进行估读的,秒表的读数方法就是,短时针的读数再加上长时针的读数,[TP6CW50。TIF,Y#]最终的结果才是秒表的读数。在秒表的刻度盘上,秒针指的是大圆周的刻度,通常最小分度值一般情况下都是0。1 s,转过一周需要的时间是30 s,分针指示的是小圆周的刻度,最小分度值通常情况下是0。5 min,转过一周经历的时间是十五分钟。当秒针转过不满一周的时候,在读数的时候直接按照大圆周上的秒针读数,秒针转过一周的时候,读数为小圆周上的分针读数加上大圆周上的秒针读数。

总之,秒表读数的时候,要考虑到秒表是由两个表盘组成的,在读数的过程中,要对两个表盘的表示情况有清楚的认识,这样才能够分清什么时候读一个表盘上的读数,什么时候要将两个表盘上的读数相加才能够读出最终的正确读数。

篇5:化学实验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

2.量取溶液:用量筒(精确到0.1mL)。选用量筒时要使所量溶液的体积尽量与量筒的规格接近。

3.精确量取溶液:用滴定管(精确到0.1mL,读数为0.10mL)。准确量取KMnO4、Br2、等有强腐蚀性的液体时要用酸式滴定管。

4.量取气体的体积:用量气管,量气管读数时要注意:

(1)冷却到室温

(2)轻轻上下移动右管,使左右两管的液面相平

(3)视线与刻度线相平,凹液面最低点与刻度线相切。

5.粗略量出气体的体积可用排水量气装置,但必须短进长出。

常用仪器的使用和基本实验操作

1.如温度计是中学实验中常用的计量仪器,在使用温度计进行测量时要根据测量目的确定温度计的位置。中学常见有以下几种情况:

(1)测量反应液的温度,应将温度计插入反应液内部。如测物质的溶解度实验、实验室制取乙烯等实验中。

(2)测量蒸气的温度,应将温度计放于蒸气出口处。如实验进行的石油蒸馏实验,要将温度计的水银球处于蒸馏烧瓶支管口的略下部;

(3)控制水浴加热的温度,应将温度计插入水浴槽中。如银镜反应、苯的硝化反应、酚醛树脂的制备实验、乙酸乙酯的水解反应、多糖的水解反应及探究温度对反应速率影响的反应等。

2.装置气密性检查:

(1)微热法:把导气管的末端插入到水中,用手捂住反应器一段时间或用酒精灯微热,如果导气管末端有气泡冒出,松开手或移走酒精灯后有一段水柱进入导管中,则气密性好。

篇6:初中化学常用仪器图

(一)1、可直接加热的仪器

(1)试管(玻璃仪器)

主要用途:①常温或加热条件下,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

②收集少量气体和气体的验纯。③盛放少量药品。

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①可直接加热,用试管夹夹住距试管口1/3处。用试管夹夹持试管或取出试管时都要从试管底部取出(防止杂质落入试管)。

②试管的规格有大有小。不加热时,试管内盛放的液体不超过容积的1/2,盛液体加热时不超过容积的1/3(防止液体受热溢出)。

③加热前外壁应无水滴;加热后不能骤冷,以防止试管破裂。

④加热时,试管口不应对着自己和他人(防止液体喷出伤人)。

盛固体加热时,试管要横放,管口略向下倾斜,且未冷前试管不能直立(防止管口的水流回管底而使试管破裂)。

盛液体加热时,管口要高于管底,管体与桌面成45度角。(增大受热面积和防止液体的爆沸)

加热时,先预热,后集中加热(防止试管受热不均匀而使试管破裂)。⑤不能用试管加热熔融NaOH等强碱性物质。

(2)蒸发皿(瓷质 仪器)

主要用途:①溶液的蒸发、浓缩、结晶。

②干燥固体物质。

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①盛液量不超过容积的2/3(便于搅拌和防止液体的益出)。外部要擦干(防止破裂)。

②可直接加热,受热后不能骤冷(马上用水冲洗)。(防止破裂)

③应使用坩埚钳取放蒸发皿,不用手拿。热的蒸发皿不要直接放实验桌上(防止烫坏桌子),要让它在三脚架或石棉网上冷却。蒸发出现固体较多时,要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剩下的水分蒸干。

(3)坩埚

主要用途:用于固体物质的高温灼烧。

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①把坩埚放在三脚架上的泥三角上直接加热。

②取放坩埚时应用坩埚钳。

③加热后可放在干燥器中或石棉网上冷却。

④应根据加热物质的性质不同,选用不同材料的坩埚。

习题:

1、加热试管中的液体时正确操作是()

A竖立试管B不超过容积的1/3C 管口略向下倾斜 D 手握住试管

2、下课铃响了,小民同学忙回家,他立即停止了在做的试管加热实验,并用冷水冲洗试管,他这样操作正确吗?为什么?

篇7:初中化学常用仪器图

物质的分离是将几种物质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分开,提纯则要求把不纯物质中的杂质除去。提纯的原则是: ①不增:即在除掉杂质时不增加新杂质。②不减:即被提纯的物质不能减少或改变。③易分:即操作简便易行,杂质易分离除去。

④最佳:即最好在除去杂质的同时能增加被提纯物质的量。

一、常用的物理方法

1.过滤法:适用于固体与液体的混合物进行分离。

①先将混合物溶于水。

②过滤。

③将滤液蒸发得某溶质。

2、蒸发:适用于可溶性固体溶质与溶剂的分离。

3、降温结晶(重结晶)法:适用于两种可溶性固体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明显不同的混合物进行分离。溶解度变化大的那种物质被提纯出来。

可按如下步骤:①在高温下制成饱和溶液,②结晶,③过滤。

4、特殊性质法:利用混合物中某些物质的特性进行物质分离。如:Cu粉中混有Fe粉,可用磁铁吸出铁粉。

二、常用的化学方法

原理:所用试剂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提纯物反应,把杂质转化成水;气体;沉淀除去,又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1、沉淀法:即加入一种试剂和杂质反应生成沉淀经过滤而除去。如:HNO3中混有H2SO4,可加入适量的Ba(NO3)2溶液:

2、化气法:即加入一种试剂和杂质反应,使其生成气体而除去。如一般某盐中混有少量碳酸盐、碳酸氢盐等常用此法除去。

如NaCl溶液中混有Na2CO3,可加入适量的稀盐酸:

3、置换法:即在某盐溶液中加入某金属,把盐溶液中的金属置换出来,从而把杂质除去。

如Zn SO4 溶液中含有CuSO4,可加入过量的锌:

篇8:初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

一、概念图概述

1.概念图含义

对于概念图的定义,至今仍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不同学者对概念图也有着不同理解,但无论这些学者对概念图的界定如何变化,概念图的本质都不会发生变化,即概念图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工具,主要是以图的形式显性化隐性的知识,以使人们的思考和表达变得更加方便。我认为,概念图是一种能够将不同概念的含义及关系清晰形象地表达出来的图解,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工具和方法,各概念节点之间的内在关系主要是通过一定的连接词表达出来的。概念图能够使零散的知识变得更加系统化和结构化,能够让学习者对整个知识框架一目了然。

2.概念图基本结构

概念图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一种图解,是一种能够将命题网络中的一系列概念含义与关系清晰形象地表达出来的图解,主要由四个要素组成:第一,节点。主要是指在某一个主题或者某一个知识领域内的基本概念,通常将这些概念置于方框或者圆圈之中。第二,连线。其主要目的就是用来陈述不同概念间的各种内在的逻辑关系,既可以是单向的,也可以是双向的,甚至还可以是没有方向的,这就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判断了。一般而言,我们都是将那些能够引出较多分支的概念放在最上层,将某一个主题中那些不同概念之间的连线称作交叉线,在某些情况下,也可以将其称作横向连接。这类横向连接除了能促进学生整体掌握知识之外,还有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第三,连接词。连接词是在连线上所做的标注,通过这些词语,不同概念就被连接起来了,能够非常清晰地将连线两端的概念的内在联系表示出来,常用的连接词有:是、表示、分为、包括、构成、取决于、由……组成等。第四,层级。通常情况下,层级有如下两层含义:其一,概念处于并列关系的这一层级结构,即所有同一级别的概念中,主概念的包摄性最强,一般情况下,主概念都被置于最上层,其他从属概念则以此为依据进行置放,往往最具体的事例都被放置在最底层。其二,概念处于从属关系的这一层级结构,下一层面的相关概念应当从属于上一层面的相关概念。

二、概念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功能

1.有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课堂教学过程并非只是教师单方面传授知识的过程,而是师生通过课堂互动来进行心灵交流,完成有机结合的过程,这对于学生创造力和学习兴趣的激发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利用概念图进行化学教学时,教师有义务使自己的各项功能都得到充分发挥,在授课之前,对相关知识的概念图进行整理,然后在课堂上引导学生理解,和学生一起对概念图进行整合与构建,从而建立起完善的、系统的知识体系,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灵活动脑能力。

2.有助于学生整合课堂知识

化学是一门很特殊的学科,其中一个非常明显的特征就是,化学基本概念不仅繁杂,还很琐碎,并且这些繁杂而琐碎的概念的相似性还特别强。如果学生对某些基础概念的理解不够充分,掌握得不够扎实,就很容易记混。比如,将“氧”错当作“氧气”,将“可进行还原反应”错以为“具有还原性”等。很明显,这些都是因为学生对这些基本概念的理解不充分或有偏差而造成的。而概念图则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在化学教学中应用概念图,除了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不同概念间的各种区别和联系之外,还能帮助学生进行知识整合,由此有效减少或者避免学生那些武断、片面的概念理解,让知识变得更加系统化,有助于学生进行知识创新。同时,也能够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加丰富和完整,知识间的脉络会更加明了和清晰。当学生对基础概念有了一个较为充分的理解和掌握后,在后续的实际演练中,应用起来也会更加得心应手。

3.有助于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

任何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思维模式,所以,对于不同的化学概念,自然也会形成不同的理解。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学生在制作概念图时,会不可避免地遇到一些困难,这个时候,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就显得尤为必要了。通过相互的借鉴和学习,除了可以促进学生间的智慧融合、加深同学情谊之外,还能帮助学生培养和形成发散性思维。当然,在概念图的制作过程当中,学生也非常容易将自己在学习方面的不足暴露出来,这时,就需要教师对其进行一定的指导。

三、概念图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1.概念图在“水的净化”教学中的应用

这一课的教学重点就是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要探究出净化水的方法。由于教材内容的特殊性,如果一边探究一边实验,时间就有点紧迫,所以,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点拨学生,让其在课后制作概念图。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首先,了解自然水和纯水、软水和硬水的区别。

其次,了解水的净化方法与净化自来水的原理,学会水的过滤操作。

最后,掌握简单的硬水与软水检验方法,了解软化硬水的方法。

确定教学目标之后,教师便可根据探究过程对学生进行点拨,让学生自己通过组内的讨论和交流来完成概念图的制作,最终可得出如图1 所示的概念图:

2.概念图在“爱护水资源”教学中的应用

这一课的内容相对要简单许多,很适合学生的自主学习,所以,教师可以大胆地将课堂交给学生。但这并非让教师对学生放任不管,教师仍有许多工作要做。比如,在课前给学生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完成自学,在课前预习时,就做好概念图构建的相关工作。本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两个:其一,对我国和世界的水资源现状进行了解,辩证地看待“水资源的丰富与有限”。其二,掌握水资源的保护措施,树立起关心社会、奉献社会的责任感。

通过课前的预习与准备,选派小组代表在黑板上画出本组的概念图,教师再针对其中的不足,提出修改意见,便可得出如图2 所示的概念图: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收集信息和整合信息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等,是新课改对广大初中化学教师提出的新要求。不难看出,概念图就是这样一种能够满足上述要求的高效教学方法。将概念图应用于初中化学教学中,除了能激发学生化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外,还能培养学生高效学习化学的能力,这对于教学效果的提升来说,也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欧春雅.初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探讨[J].中学时代,2014(24).

[2]彭秀莉.初中化学复习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8(11).

[3]杨文正.初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应用的行动研究[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0(1).

篇9:初中化学思维导图教学

关键词:初中化学;思维导图;教学方式

化学对刚进入初中的学生来说是一门全新的课程,但是化学源自生活,学生对化学要学习的内容并不陌生,他们可以通过小学科学课、生活中的点滴获得大量的化学信息,只是在没有学习化学之前,他们只知道个别的事例,而不知道其规律,更没有形成一个严密的系统。因此,在初中的化学教学中,教师紧追课改的步伐,改变传统的教学思想,不断地在教学中融入全新的教学理念,并且在教学中不断地进行探索,探索一种符合学生情况的全新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素质的培养,有效提升初中化学的教学质量。

下面我们就简单地说说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进行思维导图教学,并提出合理的教学方式,现就自己的些许经验与大家分享,希望能与大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进行探索创新,不断地完善思维导图教学模式。

一、思维导图教学的本质

新课标所提出的思维导图教学理念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许多教师对其都不是很了解,对思维导图教学的本质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其实所谓的思维导图教学理念主要是利用图形的直观性,以图形的方式来表现学生思维,简单来说思维导图教学就好比一棵树,重点的知识就是树的主干,由重点知识衍化出来的一些知识点就如同树的分支,其最大特点就是发散性比较强。

这种全新的教学理念正好弥补了学生知道一些生活上的基本知识而又无法将其联系起来的缺陷。同时,因为其发散性的特点,对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有很大的帮助,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很多教育专家在这方面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不断地探索与实践中摸索出思维导图教学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这不仅适应新课标的改革,还适合学生的思维,可以说是为教学领域开辟了新天地,所以我一直积极地将思维导图理念融入自己的教学理念中,探索新的初中化学教学方式,有效地提升个人的教学质量。经过多年的实践,我所任教的班级中考成绩往往能一枝独秀,拉开了与其他班的差距,每年都超出市平均分。

二、思维导图教学方式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实施的重要性

1.便于学生熟练快速地掌握知识

化学这门学科与其他科目不一样,它的抽象性比较强,简单的语言文字很难将化学知识解释清楚,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只是以简单的语言表达为主,这不仅不能将化学知识解释清楚,还很容易使学生晕头转向,导致教学质量下降。如果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教学,将会产生不一样的教学效果,思维导图教学主要是将抽象化的知识运用图像或者现象变得直观化,有清晰的网络知识结构图,使知识变得更加清晰,便于学生理解与快速掌握。

如下图是我安排学生在刚学习完第二单元《空气》时做的思维导图,虽然有一些小的错误,但是知识点非常完善,思路清晰。这一组(5人)学生在中考中都有着非常好的表现,成绩全部都在90分以上。

2.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思维导图主要是建立在学生对知识了解的基础上。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可以依据自己对知识的了解,构建思维导图模式,帮助学生理解与掌握知识,随后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对知识的掌握以及了解程度,构建自己的思维导图模式。由于每一位学生对知识的认知程度不同,所构建的思维导图也是不同的,同时学生在构建思维导图的过程中也可以加入自己的想法和见解,这样教师就可以从学生的思维导图中看出学生对知识的了解程度,在哪些方面存在知识的欠缺,更方便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导图的过程其实就是思维发散的过程,这一方面能反映学生的思维逻辑,另一方面能反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便于教师后续教学工作的开展,同时这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方式,能够使学生进行系统的归纳及总结,便于学生进行复习,对学生未来的学习与发展有莫大的帮助。

3.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

新课标的宗旨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而思维导图教学模式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这是由它的开放性所决定的,思维导图在内容的表现形式上丰富多样化,主要是利用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发挥他们的想象构建思维导图,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初中化学主要包括微观、宏观、符号三个层次,这就决定化学知识具有抽象性,所以说化学是一门比较复杂的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将文字、图片、符号三者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学生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构建思维导图,这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方式,同时也是一种有效的复习方式,能有效解决初中化学教学中的一些难题,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对学生创新能力、创新思维的培养有很大的帮助。

总体来看,初中化学相对其他学科来说,复杂性与抽象性比较强,这就为思维导图教学提供了一个展示的平台,思维导图教学法主要针对的是一些复杂、抽象的问题,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梳理,建立知识网络体系,能及时解决教学中的难题,还能及时引导学生复习,从各方面来讲都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模式,所以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希望广大教师能积极地运用思维导图教学,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黄图伦.化学教学中思维导图应用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3(19).

[2]毛立强,汤毓.利用思维导图构建高效化学课堂[J].学周刊,2013(12).

篇10:高中物理几种常用仪器读数方法

一、误差与有效数字

1. 误差:

测量的数值与真实值的差异称为误差.误差分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两种.系统误差是指仪器本身不精确或实验方法粗略或实验原理不完善而产生的.它使测量值要么都偏大要么都偏小.比如在安培表内接法测电阻时,测量值总是比真实值大,这就是实验原理不完善而产生的.而偶然误差是由各种偶然因素对实验者、测量仪器、被测量物的影响而产生的,它有时偏大有时偏小,而且偏大和偏小的概率是相同的,我们可以多进行测量几次取平均值来解决这类问题.

2. 有效数字:

用毫米刻度尺量书本时,量得长度为184.2 mm,最末一位数字2是估读出来的,是不可靠数字,但仍然有意义,仍要写出来.这种带有一位不可靠数字的近似数字,叫做有效数字.有效数字中,数2.7、2.70、2.700的含义是不同的,它们分别代表二位、三位、四位有效数字,数2.7表示最末一位数这7是不可靠的,而数2.70和2.700则表示最末一位数字0是不可靠的,因此,小数最后的0是有意义的,不能随便舍去或添加.但是,小数的第一个非零数字前面的零是用来表示小数点位置的,不是有效数字,例如,0.92、0.085、0.0063都是两位有效数字,大的数目,如36500 km,如果是三位有效数字,就写成3.65×104 km.在物理实验中有估读要求的仪器(如螺旋测微器)一定要有估读.实际计算时取二到三位有效数字即可.注意在平时的估算题中,了解有效数字的计算规则是有好处的:它们是(1)有效数字与别的数相加减、相乘除,所得的结果是不可靠的.(2)计算结果只能保留一位不可靠数字.

二、确定仪器、仪表的读数位数的原则和方法

在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人们常将“测量中的有效数字保留至仪器精度的下一位”作为公理来使用.中学物理教学参考书中也有这样的一条规定:“要求学生估读到测量仪器的最小分度的十分之几.”这句话说得比较含糊,下面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论述.

(1)最小分度为“1”的仪器,测量误差出现在最小分度的下一位,在下一位按十之一估读.如毫米刻度尺,最小刻度1 cm3的量筒等,这类测量工具直接读到最小刻度的1/10即可.

(2)最小分度为“2”、“5”的仪器,测量误差出现在最小分度的同一位,在同一位,在同一位按二分之一、五分之一估读;

例如,最小分度是2的,(包括0.2、0.02等),采用1/2估读,如安培表0~0.6 A档;最小分度是5的,(包括0.5、0.05等),采用1/5估读,如伏特表0~15 V档.

1. 下列情况下是要估读的

例1如图1所示安培表指针位置,若用0~0.6 A量程时,读数为0.36 A;若用0~3 A量程时,读数为1.80 A;如图2所示伏特表指针位置,若用0~3 V量程时,读数为1.93 V(或1.94 V);若用0~15 V量程时,读数为9.7 V(或9.8 V).

例2图2为一正在测量中的多用电表表盘.

(1)如果是用直流10 V档测量电压,则读数为______V.

(2)如果是用×100Ω档测量电阻,则读数为______Ω.

(3)如果是用直流5 mA档测量电流,则读数为______mA.

解析:(1)如果是用直流10 V档测量电压,为6个大格零2.5个小格,因为每个小格为0.2 V,所以读数为6.5 V.

(2)如果是用×100Ω档测量电阻,为8.0个小格,所以读数为8.0×102Ω.

(3)如果是用直流5 mA档测量电流,为3个大格零2.5个小格,因为每个小格为0.1 A,所以读数为3.25 A.

例3在测定金属丝的直径时,螺旋测微器的读数如图3所示.可知该金属丝的直径d=______×10-3米.

解析:从主尺上读出整毫米数或半毫米数,横格以下的竖格为整毫米数,横格以上的竖格为半毫米数,本图读数为0.5 mm;找到螺旋尺上与主尺对齐的格数,为40.0格(估读1位),因为螺旋每转动1周,螺丝前进或后退0.5 mm,而螺旋一周共50个小格,所以每个小格为,这就是螺旋测微器的精度.用螺旋测微器的精确度0.01 mm乘以格数为0.01 mm×40.0=0.400 mm;最后将二者相加,得测量结果为0.900 mm,即0.900×10-3 m.

2. 下列情况下是不估读的

(1)秒表:对秒表读数时一般不估读,因为机械表采用的齿轮传动,每0.1 s指针跳跃1次,指针不可能停在两小格之间,所以不能估读出比最小刻度更短的时间.机械秒表的长针是秒针,转一周是30 s.位于秒表上部中间的小圆圈里面的短针是分针,表针走一圈15 min,每小格为0.5 min.秒表的读数方法是:t=短针读数(t1)+长针读数(t2).如图4所示,此秒表的读数为75.2 s.

(2)游标卡尺:对游标卡尺的末位数不要求再做估读,如遇游标上没有哪一根刻度线与主尺刻度线对齐的情况,则选择靠最近的一根线读数.有效数字的末位与游标卡尺的精度对齐,不需要另在有效数字末位补“0”表示游标最小分度值.如图5所示,这个游标尺是50个刻度的,精度是0.01 mm的,此游标卡尺的读数为52 mm+6×0.02 mm=52.12 mm.

(3)当被测量本身的不确定性超过测量仪器的精度时,以被测量的不确定决定读数的位数.

①体温表.人体各部位的温度差最大达到1℃以上,在这种情况下把体温表估读到摄氏度的百分位就毫无意义了,所以体温表不估读,只读到摄氏温度的十分位,如36.60℃,39.80℃等等.

②跳远成绩.起点和落点位置具有不确定性,虽然用的皮尺的最小刻度是cm,读数只读到cm即可,如跳远成绩为4.56 m,5.24 m.

篇11:初中化学复习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

【关键词】化学复习课;概念图;应用;思考

本人在教学中常有这样的困惑:在上新授课和习题课时觉得课好上,好把握,教学效率高,学生学习效率高;而对复习课教学常常采用“划书本”的方法,一带而过,觉得课上得底气不足,学生也觉得枯燥,没有新奇感,也难以满足各层次学生的需求,教师教学效率低下,学生学习效率也低下。那么如何提高复习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呢?本人认为化学复习课利用概念图教学,可有效改变这个问题。

一、概念图的含义

概念图是康乃尔大学的诺瓦克教授根据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和概念同化理论提出的一种教学技术,用来组织和表征知识的一种新工具,是把概念之间的意义联系以科学命题的形式有机联系起来的网络结构图。概念图包括节点、连线、层级和命题四个基本要素。节点表示概念,概念是指感知到的同类事物的共同属性,用专有名词或符号表示;连线表示两个概念之间存在某种关系;命题是两个概念之间通过某个连接词而形成的意义关系;层级是概念的展现方式,一般情况下,最一般、最概括的概念处于图的最上层,从属的放在其下层,某一领域的知识还可以考虑通过超级链接提供相关的文献资料和背景知识。因此层级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同一层面中的层级结构,即同一知识领域中的概念依据其概括性水平不同而分层排布,;二是,不同层面的层级结构,即不同知识领域的概念图可就某一概念实现超级链接。概念图就是这样一种以科学命题的形式显示了概念之间的意义联系,从而把所有的基本概念有机地联系起来的空间网络结构图。

二、化学概念图的制作

化学概念图的制作一般可按以下四步进行:

1.罗列所有概念。选定知识领域,罗列出相关概念及事件,并列成一览表。

2.合理排序。分析所有罗列出的概念,依据概括水平的不同而对概念进行上下排列或是横向并联。

3.线条连接。寻找概念之间的关联,并用短线把概念连接起来,并用连接词表明概念间的关系。

4.修改完善。学生观念的改变反映在他所构建的概念图之中,不断对原有概念图进行增加与修改,使概念图不断完善。

然而,根据化学知识的特点,对化学概念图的制作方法可做一些改进:(1)放在圆圈或方框中的概念既可用文字表达也可以用化学符号表示,或同时使用化学符号和文字表示;(2)连接语既可用文字表达又可用化学公式表达,或同时使用两种表达方法;(3)例子从仅限于概念的具体例子扩展到还可以是概念的应用特点或概念的应用规律说明,例子的表达方式从原来只能用名词表示概念的特例扩展为可以用化学原理、化学符号等表示。

三、概念图在初中化学复习教学中的应用

1.利用概念图可以有效梳理概念

由于学生平时学习的概念还处于孤立、零散阶段,尚未将其联系成网络与体系。学生遇到某些知识点是一错再错,主要是对某些概念理解不到位造成的,通过绘制、修改完善概念图,不断分析、比较概念之间的异同与内在联系,更能激发学习兴趣,知识提取和运用的正确率也会提高。例如,在复习物质的组成与构成这一主题时,我以概念图作为教学工具构图如下(图1)

提问学生:“这几个概念之间还有联系吗?”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讨论、教师点拨后发现原子与分子、离子和元素间还有联系,对上图内容作了补充,形成如下图形(图2)

提问学生:“这几个概念之间还有联系吗?”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讨论、教师点拨后发现原子与分子、离子和元素间还有联系,对上图内容作了补充,形成如下图形(圖2)

概念图的绘制和不断完善过程是学生对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一次再认识和深加工的过程,可以帮助学生将多个概念有机联系起来,使零散知识形成有结构的知识体系,促进科学知识之间的融合,防止对知识死记硬背,从而提升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能力。

2.利用概念图作为可视化思维支架提高认知水平

概念图作为一种认知工具,可以引导和支持学生的思维活动,在绘制概念图的过程中,可将微观知识形象化、抽象知识表现化,概念图是对思维过程的可视化记录,可加强个人知识的管理,使其结构更加有序,更富有可操作性。

例如,学生在遇到酸碱盐除杂问题时,感到很棘手,解决这类问题关键要抓住三点:(1)了解除杂的基本原则“不引、不变、好分”,即不引人新杂质,不将非杂质转化掉,新生成物与原物质易于分离,一般有状态上的差异;(2)能够从离子角度思考问题;(3)知道常见的气体和沉淀。这类问题其实就是离子间的相互反应,离子间的相互反应在解决很多问题时都能用到,这个知识点很重要,可指导学生构图如下:(图4概念图)

概念图作为表征知识工具,可以有效地将思考过程可视化,在画的过程中理清知识形成的思路、学会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提高学习的效率。

3.利用概念图可帮助学生记忆细碎的知识点

对元素化合物知识复习,也可用概念图教学。元素化合物知识虽然抽象概念较少,知识好理解,但因为其知识点多而碎,死记硬背的多,学生记忆起来也较头痛,如用概念图教学就相当于抓住一颗珍珠就能抓住一串珍珠项链,记忆知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复习碳及其化合物时,就可把碳单质以及化合物的性质、用途、制法等相关知识串在一起形成一张概念图。(图5概念图)

四、应用概念图教学的几点思考

1.教学内容上的局限性:概念图与结构图、模式图、示意图、实验装置图等类型的图一样是反映知识内容的一种形式,对于化学上的一些微观结构、重要的化学变化过程以及用实验的方法探索化学原理,概念图就显得爱莫能助了。至于那些浅显的、基本的知识领域的一般概念不必用概念图来表示,以免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

2.应用时机上的局限性:概念图是陈述性知识的一种表征方式,概念图的绘制过程着重于概念形成的结果,而往往忽略概念

形成的过程。概念图教学方式都必须建立在一个前提下:学生已经获得并建立了概念,现在要做的是把这些概念用节点、连线和连接词建成一张图的形式来表现概念与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建立良好的知识结构。如果学生对一组概念还没有建立起正确的认识,就要求他们绘制概念图显然不符合认知规律,也将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3.要鼓励学生花时间和精力制作概念图,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课前自己尝试着画形成性概念图,课后绘制总结性概念图,或对图式本身进行重新组合,潜移默化地启发学生领悟蕴涵于学科之中的思想方法。通常在制作初期学生能联想的内容不多,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联想的知识会渐渐增多。这一阶段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尽量减少包办代替,恰到好处地“点到为止”,多给学生提供练习组织的机会,留有一个思考的余地、想象的空间。学会制作概念图,又给予强化而成习惯,学生就能自觉地运用,从而取得最大的学习效益。在适应了实施概念图教学方法的一段时间后,学生学习效果将大大优于传统教学。

4.要及时有效反馈。同学间的分析和讨论是修正、完善概念图的必要环节,教师应及时发现学生在构建概念图过程中出现的错误、遇到的问题等,及时反馈与指导解决。

总之,在初中化学复习中利用概念图教学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科学知识的结构,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保持,有助于学生理解核心概念及其网络等知识;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检查、发现知识的不足或错误,及时进行补救和调整。绘制、修改和完善概念图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兴趣。以概念为载体,以概念图构建为平台,可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和谐统一,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魏林明.在初中化学复习中应用概念图教学策略的实践[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9,(11).

上一篇:公文基本格式(样板示范)下一篇:《思路决定出路》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