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部管理规定

2024-04-14

出版部管理规定(精选6篇)

篇1:出版部管理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电子出版物出版活动的管理,促进电子出版事业的健康发展与繁荣,根据国务院《出版管理条例》、《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电子出版物的制作、出版、进口活动,适用本规定。

本规定所称电子出版物,是指以数字代码方式,将有知识性、思想性内容的信息编辑加工后存储在固定物理形态的磁、光、电等介质上,通过电子阅读、显示、播放设备读取使用的大众传播媒体,包括只读光盘(CD-ROM、DVD-ROM等)、一次写入光盘(CD-R、DVD-R等)、可擦写光盘(CD-RW、DVD-RW等)、软磁盘、硬磁盘、集成电路卡等,以及新闻出版总署认定的其他媒体形态。

篇2:出版部管理规定

县级以上地方新闻出版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电子出版物出版活动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 国家对电子出版物出版活动实行许可制度;未经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从事电子出版物的出版活动。

第二章 出版单位设立

第六条 设立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的名称、章程;

(二)有符合新闻出版总署认定条件的主管、主办单位;

(三)有确定的电子出版物出版业务范围;

(四)有200万元以上的注册资本;

(五)有适应业务范围需要的设备和工作场所,其固定工作场所面积不得少于200平方米;

(六)有适应业务范围需要的组织机构,有2人以上具有中级以上出版专业职业资格;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除依照前款所列条件外,还应当符合国家关于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总量、结构、布局的规划。

第七条 设立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经其主管单位同意后,由主办单位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提出申请;经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审核同意后,报新闻出版总署审批。

第八条 申请设立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按要求填写的申请表,应当载明出版单位的名称、地址、资本结构、资金来源及数额,出版单位的主管、主办单位的名称和地址等内容;

(二)主办单位、主管单位的有关资质证明材料;

(三)出版单位章程;

(四)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及本规定第六条要求的有关人员的资格证明和身份证明;

(五)可行性论证报告;

(六)由依法设立的验资机构出具的注册资本验资证明;

(七)工作场所使用证明。

第九条 新闻出版总署自受理设立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的申请之日起90日内,作出批准或者不批准的决定,直接或者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书面通知主办单位;不批准的,应当说明理由。

第十条 设立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的主办单位应当自收到批准决定之日起60日内,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登记,领取新闻出版总署颁发的《电子出版物出版许可证》。

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持《电子出版物出版许可证》向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依法领取营业执照。

第十一条 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自登记之日起满180日未从事出版活动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注销登记,收回《电子出版物出版许可证》,并报新闻出版总署备案。

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正当理由发生前款所列情形的,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可以向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申请延期。

第十二条 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变更名称、主办单位或者主管单位、业务范围、资本结构,合并或者分立,须依照本规定第七条、第八条的规定重新办理审批手续,并到原登记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相应的登记手续。

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变更地址、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应当经其主管、主办单位同意,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申请变更登记后,到原登记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变更登记。

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须将有关变更登记事项报新闻出版总署备案。

第十三条 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终止出版活动的,应当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办理注销登记手续,并到原登记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注销登记。

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应将有关注销登记报新闻出版总署备案。

第十四条 申请出版连续型电子出版物,经主管单位同意后,由主办单位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提出申请;经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审核同意后,报新闻出版总署审批。

本规定所称连续型电子出版物,是指有固定名称,用卷、期、册或者年、月顺序编号,按照一定周期出版的电子出版物。

第十五条 申请出版连续型电子出版物,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申请书,应当载明连续型电子出版物的名称、刊期、媒体形态、业务范围、读者对象、栏目设置、文种等;

(二)主管单位的审核意见。

申请出版配报纸、期刊的连续型电子出版物,还须报送报纸、期刊样本。

第十六条 经批准出版的连续型电子出版物,新增或者改变连续型电子出版物的名称、刊期与出版范围的,须按照本规定第十四条、第十五条办理审批手续。

第十七条 出版行政部门对从事电子出版物制作的单位实行备案制管理。电子出版物制作单位应当于单位设立登记以及有关变更登记之日起30日内,将单位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及营业执照复印件、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身份证明报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备案。

本规定所称电子出版物制作,是指通过创作、加工、设计等方式,提供用于出版、复制、发行的电子出版物节目源的经营活动。

第三章 出版管理

第十八条 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实行编辑责任制度,保障电子出版物的内容符合有关法规、规章规定。

第十九条 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应于每年12月1日前将下一年度的出版计划报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审核同意后报新闻出版总署备案。

第二十条 电子出版物出版实行重大选题备案制度。涉及国家安全、社会安定等方面重大选题,涉及重大革命题材和重大历史题材的选题,应当按照新闻出版总署有关选题备案的规定办理备案手续;未经备案的重大选题,不得出版。

第二十一条 出版电子出版物,必须按规定使用中国标准书号。同一内容,不同载体形态、格式的电子出版物,应当分别使用不同的中国标准书号。

出版连续型电子出版物,必须按规定使用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不得使用中国标准书号出版连续型电子出版物。

第二十二条 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不得以任何形式向任何单位或者个人转让、出租、出售本单位的名称、电子出版物中国标准书号、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

第二十三条 电子出版物应当符合国家的技术、质量标准和规范要求。

出版电子出版物,须在电子出版物载体的印刷标识面或其装帧的显著位置载明电子出版物制作、出版单位的名称,中国标准书号或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及条码,著作权人名称以及出版日期等其他有关事项。

第二十四条 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申请出版境外著作权人授权的电子出版物,须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提出申请;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审核同意后,报新闻出版总署审批。

第二十五条 申请出版境外著作权人授权的电子出版物,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申请书,应当载明电子出版物名称、内容简介、授权方名称、授权方基本情况介绍等;

(二)申请单位的审读报告;

(三)样品及必要的内容资料;

(四)申请单位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的著作权合同登记证明文件。

出版境外著作权人授权的电子游戏出版物还须提交游戏主要人物和主要场景图片资料、代理机构营业执照、发行合同及发行机构批发许可证、游戏文字脚本全文等材料。

第二十六条 新闻出版总署自受理出版境外著作权人授权电子出版物申请之日起,20日内作出批准或者不批准的决定;不批准的,应当说明理由。

审批出版境外著作权人授权电子出版物,应当组织专家评审,并应当符合国家总量、结构、布局规划。

第二十七条 境外著作权人授权的电子出版物,须在电子出版物载体的印刷标识面或其装帧的显著位置载明引进出版批准文号和著作权授权合同登记证号。

第二十八条 已经批准出版的境外著作权人授权的电子出版物,若出版升级版本,须按照本规定第二十五条提交申请材料,报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审批。

第二十九条 出版境外著作权人授权的电子游戏测试盘及境外互联网游戏作品客户端程序光盘,须按照本规定第二十五条提交申请材料,报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审批。

第三十条 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与境外机构合作出版电子出版物,须经主管单位同意后,将选题报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审核;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审核同意后,报新闻出版总署审批。

新闻出版总署自受理合作出版电子出版物选题申请之日起20日内,作出批准或者不批准的决定;不批准的,应当说明理由。

第三十一条 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申请与境外机构合作出版电子出版物,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申请书,应当载明合作出版的电子出版物的名称、载体形态、内容简介、合作双方名称、基本情况、合作方式等,并附拟合作出版的电子出版物的有关文字内容、图片等材料;

(二)合作意向书;

(三)主管单位的审核意见。

第三十二条 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与境外机构合作出版电子出版物,应在该电子出版物出版30日内将样盘报送新闻出版总署备案。

第三十三条 出版单位配合本版出版物出版电子出版物,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提出申请,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审核同意的,发放电子出版物中国标准书号和复制委托书,并报新闻出版总署备案。

第三十四条 出版单位申请配合本版出版物出版电子出版物,应提交申请书及本版出版物、拟出版电子出版物样品。

申请书应当载明配合本版出版物出版的电子出版物的名称、制作单位、主要内容、出版时间、复制数量和载体形式等内容。

第三十五条 电子出版物发行前,出版单位应当向国家图书馆、中国版本图书馆和新闻出版总署免费送交样品。

第三十六条 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的从业人员,应当具备国家规定的出版专业职业资格条件。

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的社长、总编辑须符合国家规定的任职资格和条件。

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的社长、总编辑须参加新闻出版行政部门组织的岗位培训,取得岗位培训合格证书后才能上岗。

第三十七条 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须遵守国家统计规定,依法向新闻出版行政部门报送统计资料。

第四章 进口管理

第三十八条 进口电子出版物成品,须由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电子出版物进口经营单位提出申请;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审核同意后,报新闻出版总署审批。

第三十九条 申请进口电子出版物,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申请书,应当载明进口电子出版物的名称、内容简介、出版者名称、地址、进口数量等;

(二)主管单位审核意见;

(三)申请单位关于进口电子出版物的审读报告;

(四)进口电子出版物的样品及必要的内容资料。

第四十条 新闻出版总署自受理进口电子出版物申请之日起20日内,作出批准或者不批准的决定;不批准的,应当说明理由。

审批进口电子出版物,应当组织专家评审,并应当符合国家总量、结构、布局规划。

第四十一条 进口电子出版物的外包装上应贴有标识,载明批准进口文号及用中文注明的出版者名称、地址、著作权人名称、出版日期等有关事项。

第五章 非卖品管理

第四十二条 委托复制电子出版物非卖品,须向委托方或受托方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提出申请,申请书应写明电子出版物非卖品的使用目的、名称、内容、发送对象、复制数量、载体形式等,并附样品。

电子出版物非卖品内容限于公益宣传、企事业单位业务宣传、交流、商品介绍等,不得定价,不得销售、变相销售或与其他商品搭配销售。

第四十三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应当自受理委托复制电子出版物非卖品申请之日起20日内,作出批准或者不批准的决定,批准的,发给电子出版物复制委托书;不批准的,应当说明理由。

第四十四条 电子出版物非卖品载体的印刷标识面及其装帧的显著位置应当注明电子出版物非卖品统一编号,编号分为四段:第一段为方括号内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简称,第二段为“电子出版物非卖品”字样,第三段为圆括号内的年度,第四段为顺序编号。

第六章 委托复制管理

第四十五条 电子出版物、电子出版物非卖品应当委托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设立的复制单位复制。

第四十六条 委托复制电子出版物和电子出版物非卖品,必须使用复制委托书,并遵守国家关于复制委托书的管理规定。

复制委托书由新闻出版总署统一印制。

第四十七条 委托复制电子出版物、电子出版物非卖品的单位,应当保证开具的复制委托书内容真实、准确、完整,并须将开具的复制委托书直接交送复制单位。

委托复制电子出版物、电子出版物非卖品的单位不得以任何形式向任何单位或者个人转让、出售本单位的复制委托书。

第四十八条 委托复制电子出版物的单位,自电子出版物完成复制之日起30日内,须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上交本单位及复制单位签章的复制委托书第二联及样品。

委托复制电子出版物的单位须将电子出版物复制委托书第四联保存2年备查。

第四十九条 委托复制电子出版物、电子出版物非卖品的单位,经批准获得电子出版物复制委托书之日起90日内未使用的,须向发放该委托书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交回复制委托书。

第七章 年度核验

第五十条 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实行年度核验制度,年度核验每两年进行一次。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的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实施年度核验。核验内容包括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的登记项目、设立条件、出版经营情况、遵纪守法情况、内部管理情况等。

第五十一条 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进行年度核验,应提交以下材料:

(一)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年度核验登记表;

(二)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两年的总结报告,应当包括执行出版法规的情况、出版业绩、资产变化等内容;

(三)两年出版的电子出版物出版目录;

(四)《电子出版物出版许可证》的复印件。

第五十二条 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年度核验程序为:

(一)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应于核验年度的1月15日前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提交年度核验材料;

(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的设立条件、开展业务及执行法规等情况进行全面审核,并于该年度的2月底前完成年度核验工作;对符合年度核验要求的单位予以登记,并换发《电子出版物出版许可证》;

(三)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应于核验年度的3月20日前将年度核验情况及有关书面材料报新闻出版总署备案。

第五十三条 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暂缓年度核验:

(一)不具备本规定第六条规定条件的;

(二)因违反出版管理法规,正在限期停业整顿的;

(三)经审核发现有违法行为应予处罚的;

(四)曾违反出版管理法规受到行政处罚,未认真整改,仍存在违法问题的;

(五)长期不能正常开展电子出版物出版活动的。

暂缓年度核验的期限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确定,最长不得超过3个月。暂缓期间,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应当督促、指导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进行整改。暂缓年度核验期满,对达到年度核验要求的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予以登记;仍未达到年度核验要求的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由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提出注销登记意见,新闻出版总署撤销《电子出版物出版许可证》,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办理注销登记。

第五十四条 不按规定参加年度核验的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经书面催告仍未参加年度核验的,由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提出注销登记意见,新闻出版总署撤销《电子出版物出版许可证》,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办理注销登记。

第五十五条 出版连续型电子出版物的单位按照本章规定参加年度核验。

第八章 法律责任

第五十六条 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违反本规定的,新闻出版总署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可以采取下列行政措施:

(一)下达警示通知书;

(二)通报批评;

(三)责令公开检讨;

(四)责令改正;

(五)责令停止复制、发行电子出版物;

(六)责令收回电子出版物;

(七)责成主办单位、主管单位监督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整改。

警示通知书由新闻出版总署制定统一格式,由新闻出版总署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下达给违法的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并抄送违法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的主办单位及其主管单位。

本条所列行政措施可以并用。

第五十七条 未经批准,擅自设立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擅自从事电子出版物出版业务,伪造、假冒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或者连续型电子出版物名称、电子出版物专用中国标准书号出版电子出版物的,按照《出版管理条例》第五十五条处罚。

图书、报纸、期刊、音像等出版单位未经批准,配合本版出版物出版电子出版物的,属于擅自从事电子出版物出版业务,按照前款处罚。

第五十八条 从事电子出版物制作、出版业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按照《出版管理条例》第五十六条处罚:

(一)制作、出版含有《出版管理条例》第二十六条、第二十七条禁止内容的电子出版物的;

(二)明知或者应知他人出版含有《出版管理条例》第二十六条、第二十七条禁止内容的电子出版物而向其出售、出租或者以其他形式转让本出版单位的名称、电子出版物专用中国标准书号、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条码及电子出版物复制委托书的。

第五十九条 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出租、出借、出售或者以其他任何形式转让本单位的名称、电子出版物专用中国标准书号、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的,按照《出版管理条例》第六十条处罚。

第六十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按照《出版管理条例》第六十一条处罚:

(一)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变更名称、主办单位或者主管单位、业务范围、资本结构,合并或者分立,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变更地址、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未依照本规定的要求办理审批、变更登记手续的;

(二)经批准出版的连续型电子出版物,新增或者改变连续型电子出版物的名称、刊期与出版范围,未办理审批手续的;

(三)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未按规定履行年度出版计划和重大选题备案的;

(四)出版单位未按照有关规定送交电子出版物样品的;

(五)电子出版物进口经营单位违反本规定第三十八条未经批准进口电子出版物的。

第六十一条 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未依法向新闻出版行政部门报送统计资料的,依据新闻出版总署、国家统计局联合颁布的《新闻出版统计管理办法》处罚。

第六十二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新闻出版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可并处三万元以下罚款:

(一)电子出版物制作单位违反本规定第十七条,未办理备案手续的;

(二)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违反本规定第二十一条,未按规定使用中国标准书号或者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的;

(三)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出版的电子出版物不符合国家的技术、质量标准和规范要求的,或者未按本规定第二十三条载明有关事项的;

(四)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出版境外著作权人授权的电子出版物,违反本规定第二十四条、第二十七条、第二十八条、第二十九条有关规定的;

(五)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与境外机构合作出版电子出版物,未按本规定第三十条办理选题审批手续的,未按本规定第三十二条将样盘报送备案的;

(六)电子出版物进口经营单位违反本规定第四十一条的;

(七)委托复制电子出版物非卖品违反本规定第四十二条的有关规定,或者未按第四十四条标明电子出版物非卖品统一编号的;

(八)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及其他委托复制单位违反本规定第四十五条至第四十九条的规定,委托未经批准设立的复制单位复制,或者未遵守有关复制委托书的管理制度的。

第九章 附 则

篇3:数字出版时代出版质量管理研究

关键词:数字出版,书籍,法律,质量研究

数字出版是建立在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流媒体技术、存储技术、显示技术等高新技术基础上, 融合并超越了传统出版内容而发展起来的新兴出版产业。随着数字技术和网络的发展, 数字出版越来越显示了其优势所在, 更加便捷的传输和更广阔的受众面都显示了数字出版作为一种新型的出版形式收到越来越多的欢迎。中国的数字出版也获得了极大的发展, 一部分网络出版物诞生分流了很多实体书籍, 再加上数字出版物价格更加优惠、收藏更加方便、观看也更加便捷的原因, 使得实体出版收到了极大的冲击, 也让实体书籍出版更加认识到自己的问题, 如果不能够更加正式自身的问题, 就会被数字出版吞噬。因而书籍出版的质量问题被提上了日程, 书籍出版最重要的是在自身质量上找问题, 才能够与更加便捷的数字出版物相对抗, 而目前书籍出版质量实际上是存在着极大的问题的。

1 数字出版时代背景下图书质量问题

图书出版作为一种传播知识、文化, 为人们提供娱乐的形式, 其社会效益不可忽视, 不论是在为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还是传播思想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而目前出版图书参差不齐, 在很大程度上并没有实现其社会效益的目标。

1.1 图书出版过分商业化

目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的时代, 随着中国经济不断的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后, 中国更是成为了世界工厂的称号。而数字出版随着网络技术的发达越来越凸显出数字出版的优势所在, 上线周期短、传输便捷、成本低, 这些都为数字出版的大作为提供了基础。但问题在于数字出版在我国, 由于相关的法规尚且不够完善, 对于数字出版的内容等规定不明确, 导致数字出版读物的水平参差不齐, 当然不乏一些好的读物, 来补充实体书籍的缺陷。而实际上有相当一部分的数字出版物在网络流传的同时, 由于低廉的价格使其难以为继, 从而不得不以数量取胜, 而要想数字出版物获得较大的收益, 无异于出版大多数人都感兴趣的书籍, 知识类、说教类不可能成为大多数人们感兴趣的内容, 而人们最感兴趣的无异于通俗类或满足人们原始欲望的内容, 因而这一类书籍成为了市场上较为畅销的出版内容。

更重要的是在商业化发展的今天, 数字出版和实体出版出现了一些连接, 很多在网络流传甚广的数字出版物, 由于其影响力和受众数量巨大, 因而被出版社看中, 这样的出版模式省时省力, 省去了宣传推广的很大成本, 进而能够获得更大的利润, 因而收到了很多出版社的欢迎。一些网络小说、漫画等出版成为了实体书籍, 依靠大的受众面, 将网络和实体相结合从而获得了相当可靠地利润。但问题在于这样的市场导向很大程度上会导致一种书籍的严重倾斜状况, 即通俗类读物大量产生, 而专业类、知识类书籍的空间会受到大的挤压, 从而失去其空间, 而我们的社会发展和人类的需求而言, 这些书籍是必不可少的。

1.2 图书质量问题严重

市场化的今天, 虽然带来了很大的财富, 但图书出版质量却日趋下降。数字出版物尤甚, 许多数字出版物不计传播效果或可能带来的社会会影响, 单纯以盈利为目的, 出版了许多的电子出版物, 而这些电子出版物由于管理不严格或走数字出版管理不规范的空挡, 对出版物管理甚少, 导致一些数字出版物错别字、内容等方面问题重重。而一些实体出版社虽然收到我国出版法规的限制, 对出版物要求有了一定的提高, 但实际上出版物仍然存在着错别字问题严重, 而在书籍内容方面与网络结合作为出版社目前一种新的方式, 为了获取更高的利润而与网络媒体、数字出版相结合, 出版网络畅销书籍, 虽然使得出版社获得了很大的利润, 但书籍内容充满网络语言, 语言不规范和大量错别字的方面有很多。

网络出版、数字出版物虽然出现, 但实体出版社仍然不能忘记自身的社会效益, 网络语言大肆出现在实体书籍上在某些方面并不符合出版的相关规范, 而错别字的大量出现则更是起到误导观众的嫌疑。且网络世界本身管理不足导致了一些影响社会和谐、影响世界观的观点出现本身可能对青少年甚至是成人造成误导, 因而数字出版虽然有一定的好处, 但在我国目前条件下, 数字出版物的质量问题堪忧。

1.3 图书装帧和印刷质量问题

我国图书出版行业在图书装帧和印刷质量方面有很多的差异, 图书印刷质量参差不齐, 一些书装帧包装精致, 而一些书则是粗糙, 良莠不齐。除此以外, 在我国图书出版业里, 书籍封面设计往往不受到重视, 书籍封面简单粗糙, 或是充斥大量广告语, 从而破坏了书籍的美感, 因而影响书籍的质量。而在西方国家, 书籍封面设计是很重要的, 一本书富有一个简洁、时尚的封面往往是吸引眼球的一个重要方面, 而我国目前对于封面设计的重要性仍然没有看到, 一些优秀的书籍封面并没有合理的设计, 而是将书籍广告、内容和优点零零总总摆放在封面, 使得整个封面看起来毫无美感, 也导致整个书籍质感下降。

另外, 在图书印刷质量方面, 也表现出参差不齐的水准。一些图书印刷纸张以及油墨等质量较差, 使得书籍即使是封面装帧再美好也会降低其质量。尤其是专业知识类书籍, 纸张过于粗糙, 印刷也拙劣。而与此相反地是商业类畅销书籍在书籍装帧和印刷方面质量都较为高, 封面设计赏心悦目, 内页纸张也质量上乘, 原因就是在于成本和资金的问题, 专业类书籍购买人次少且受众面较小, 因而购买量较小, 因而出版书籍要考虑成本因素, 既然获利较小只能压缩成本来赚取更多的利润, 而商业类畅销书籍与此相反, 受众面广大, 且购买人数众多, 因而利润也就有所保障, 书籍选取较好的纸张和较精致的封面也是理所应当。

但这样就产生了笔者上述所讲的书籍装帧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 也导致了书籍过分倾向于商业类畅销书籍, 使得专业类知识类书籍的空间进一步缩小。

2 数字出版时代图书质量管理

书籍作为人类进步的阶梯, 从我国古代起, 用甲骨记录事件作为我国书籍的开始, 到后来采用竹简记录文字, 直到纸张的出现, 真正意义上的书籍开始出现, 从可以单张记录的佛经到明清两代的话本、小说等的大放光彩, 印刷机器的发明更是促使书籍出版行业的进步, 也使得书籍作为一种知识的传播方式在全人类范围拓展, 而发展到了现在数字出版的出现更加拓展了出版的版图, 不仅使得出版的范围更加扩展, 内容也有所拓展, 但事实上, 出版质量的下降也是有目共睹的, 因而图书质量的管理就显得更加重要了。

2.1 完善数字出版法规, 进行数字出版读物的规范管理

目前我国数字出版行业之所以读物参差不齐, 水平和内容也各有千秋, 出现一些淫秽或不堪的读物, 之所以如此, 就是因为数字出版行业规范不足, 法规欠缺。目前我国尚未出台数字出版的相关法律条款和法规, 因而在数字出版日新月异的发展情况下, 需要完善相关的法律规制。

笔者认为加强出版物质量首先应该出台专门的数字出版法律, 对数字出版物的内容, 数字出版人的权利范围和义务做相应的规定, 以期数字出版规范更加细致, 在特殊问题上有相应的管理条款来解决。其次是笔者认为数字出版市场的杂乱不堪、肆意转载等情况是由于版权意识不够强烈, 以及相关的数字出版并没有对版权进行规范, 因而设立数字出版相关法规还有一个重要的点就是要规定版权, 规定版权所有者所拥有的权利, 而我国的相关法律文件, 如《著作权法》并没有提出对于数字出版版权所有者权利的保护, 甚至对于版权所有者有所限制, 只在一定程度上伤害了版权所有者的利益, 也造成了实体出版版权所有者和数字出版版权所有者的差异, 而更重要的是大多数立法和实践过程中, 只重视实体出版版权而忽视数字出版版权, 因而造成了数字出版混乱不堪, 版权得不到保护的状况, 笔者认为设立一项专门的数字出版法律, 包含保护数字出版版权的相关法律法规至关重要, 最重要的是要将此与实体出版版权保护划为同等重要的范围进行保护, 才能够促使数字出版更加规范, 秩序更加井然。

此外, 在数字出版范围内, 应当制定相应的规章条例, 保证数字出版物的质量。应当有类似于实体出版物类似的规范, 出版物编辑和校对的出错率保持一定的限制, 否则实施相应的惩罚措施。而在出版内容方面也应当有一定的规范, 对于出版内容实行分类法, 第一类包括适合所有人看的读物, 包括通俗类小说等大众读物等, 专业类书籍等内容健康, 适合所有人欣赏的数字读物, 第二类是不适合儿童青少年的读物, 比方一些关于两性关系或夫妻之道的读物, 应当将此类读物投放到相关归类的网站, 避免儿童青少年接触, 第三类是一些恐怖鬼怪类的读物, 不适合老年人和儿童青少年欣赏的读物, 将这类书籍分放在相关网站, 因而就可以规避一些网站混乱不堪的情况, 也可以保护青少年, 同时提高数字出版市场的混乱情况, 提高图书质量。

2.2 严格遵守出版相关法律法规, 出版单位应当认真执行

实体出版业方面, 我国已经出台了相关的法律法规文件, 对于出版物的质量问题做了相关的规定, 也对于出版物的出版内容进行了一系列的限制, 基本上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法律法规制度体系, 因而最为重要的就是在于执行, 各个出版单位应当严格的执行并规范相关的制度, 才能够保证出版物质量的提升。

首先在出版单位的选题方面应当考虑选题的重要性, 选什么样的题目, 除了考虑市场因素, 也需要考虑作为出版单位应当起的社会效用, 出版单位作为向社会提供知识文化的单位, 首先应该在选题方面考虑可能带来的社会问题, 因而与社会有益处的选题和无益甚至有害的内容应当有所取舍, 其次再考虑这样的选题为出版单位可能带来的经济效益。

其次是在组稿方面, 向作者约稿也是考验编辑的一个方面, 一本书的成型并非作者完全掌握, 而是在编辑的框架下, 作者对内容进行填充, 而这里编辑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编辑要对书本的策划和意图进行完全的理解, 再对书本内容进行大致的框定, 在框定过程中就需要考虑书本的质量问题, 且在作者写稿的过程中, 编辑要随时跟进, 以期作者按照编辑意图进行撰写, 因而编辑需要首先端正自己的出版意图, 在社会效益为先的情况下进行, 以保证书稿内容的健康性。

再次是在图书校对方面, 这一点尤其重要, 图书校对人员应当时刻将自己作为一个图书重要的清洁人员来看待, 一本图书质量好坏与否, 读者首先看的是错误率, 出现大量错别字或常识性错误的书籍对于读者的印象就会大打折扣, 因而无论策划如何好, 撰稿人如何优秀, 错误连篇的书籍就不能说是一部优秀的书籍, 因而校对是一大关键点。而真正有责任感、有志成为一家优秀出版单位的校对人员更是应当以出版优秀图书、对社会、对民众有贡献的出版单位更应该在校对这些细节方面较真, 细致入微。

最后是封面和印刷方面, 一本优秀的书籍在封面设计和印刷质量方面必不可少, 书籍封面的简介和设计感是非常重要的, 因而在封面设计方面既要考虑到吸引目光、展现书籍的内容, 也要考虑到整体的美感。而在书籍印刷方面, 也要考虑书籍内容, 对应书籍内容考虑纸张, 使得书籍的印刷纸张与内容类型相适应。

2.3 出版单位应当适当创新, 加强数字出版与实体出版的合作

数字出版的内容更加宽泛, 且数字出版有一定的读者基础, 传播范围更加广泛, 这些优点是实体出版所不足的地方, 而实体出版更加规范、在质量等方面也有优势, 因而笔者认为两者结合是出版发展的一大趋势。两者结合可以弥补实体出版内容不足、缺乏等的缺陷, 也可以弥补数字出版在内容选择、错别字和语言不规范等的缺陷。

在内容上实体出版与数字出版结合扩大实体出版的内容范围, 从而扩展读者的阅读面, 而在规范方面也可以保证数字出版物向实体出版物转变的过程中在语言、错别字、常识性错误等方面的不足, 这样两种方式的相互交互, 取长补短, 也有利于我国出版行业的发展。同时数字出版作为一种新兴的出版形式,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 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态势, 实体出版社被挤压是有目共睹的事实, 但实体出版社要想继续生存, 就必须与数字出版相合作。

3 结论

我国数字出版业发展并不长久, 但发展之快也是有目共睹, 随着社会发展和商业化, 出版行业质量下降并非仅仅是数字出版, 实体出版也出现了这样的情况, 因而提高我国出版行业整体的质量水平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参考文献

[1]何皓论图书质量管理.[M]图书情报知识, 2003 (8) .

[2]施东毅图示质量管理中的五个“坚持”[M].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2 (5) .

[3]牛太臣, 曾勉之.全面提高图书质量管理的尝试与探索.[M]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2 (1) .

篇4:出版部管理规定

关键词:出版改制 出版社 财务管理

随着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与改革的不断深化,出版行业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截止到2010年底,全国包括地方出版社、高校出版社、中央各部门各单位所有经营性出版社已全部完成转企改革。在转企改制的背景下,出版社要想增强自身的盈利能力,提升竞争力,就必须重视内部财务管理,采取切实措施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充分发挥财务管理职能,促进自身的健康、持续发展。

一、出版改制背景下出版社的财务管理状况

1.财务管理体系不健全

为按照中央制定的出版单位转企改制时间要求及时完成改制工作,许多出版社在较短的时间内仓促完成了改制任务。改制后的出版社只是穿上了企业的“外衣”,本质上并未脱离原事业单位的“内心”,其机制和观念未能及时进行转变,缺乏与自身管理要求相适应的、完善的内部财务管理体系,而是一直沿用以往的财务管理手段,不能适应商业化运作的要求,影响了财务管理职能的充分发挥,制约了自身的发展。

2.财务管理意识不强

许多出版社的财务管理意识不强,片面地认为出版社的主要业务是出版与发行,只注重自己的主营业务的发展,并没有真正意识到转企改制的目的为在保障其既定职能发挥的前提下建立有利于出版社改善经营管理活动,提高管理水平的机制,少数单位甚至认为是财务管理部门或财务人员的事,这直接影响了对财务工作的领导,缺乏“管理出效益”的理念,从而使得财务管理不能对企业的发展发挥应有的作用。

3.财务管理水平跟不上

许多出版社在改制之后,人员构成还是由原套班子组成,并没有太大的变化,同时由于高级管理层普遍年龄过大,观念相对陈旧,接受新事物、新观念的能力有限,所以还是沿用传统的管理办法,使得改制后的出版社不能适应市场发展的要求。同时出版社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在出版问题上,對于财务管理方面的投入相对较少,加上财务管理人员观念陈旧,不能及时了解新时期的管理要求,财务管理手段落后,缺乏现代化的管理设备等一系列原因使得出版社的财务管理不能满足新时期的管理需要,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出版社更好地发展。

4.财务监督力度不够

财务监管在财务管理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搞好财务管理工作,防范违法乱纪行为,降低单位运行成本的一个重要举措,但在许多出版社都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一些出版社的财务部门缺乏专门的财务监督机制以及专门的财务监督人员与措施,只是进行简单的收付、核算工作,没能参与单位业务活动的全过程、实行全方位的监督管理,影响了单位各项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执行,致使内部管理相对混乱,影响了单位的经济效益。

5.成本控制不到位

一个单位要想提高自身经济效益,加强成本费用的管理与控制也是重要的措施,目前仍有部分出版社没有实行单品种利润核算,结转成本时根据以前年度数据计算结转率,对成本进行结转,必要时人为调整结转率,这种方式结转成本缺乏准确性,存在人为调节利润的现象,影响了财务数据的真实、完整。由于过去的出版社都处于垄断性地位,不用过多地考虑出版成本的问题。但是改制之后,出版社完全实行市场化经营和运作 ,必须实现精细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财务管理。成本管理、控制不到位,财务报表数据不准确,直接影响了出版社管理层决策的准确性,严重制约了单位的经营和发展。

二、加强出版社财务管理的有效途径

(一)财务管理策略

1.建立健全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

任何企业的财务管理都离不开管理体系的作用,特别是在当今的情况下,复杂的经济形势要求我们建立健全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以便更好的运用财务管理手段对出版社有效地进行财务管理。要从财务管理目标设置、完善财务制度和加强资金管理等多角度来完善财务管理体系,使其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2.提高财务管理意识与财务管理水平

出版社的高级管理层要意识到新时期加强内部财务管理是提升内部管理水平,实现规范运作的需要,是控制营运成本,提高单位经济效益,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需要,从而增强自身的财务管理意识,加强对财务工作的领导,确保财务部门能真正发挥财务管理的职能。同时组织一系列的培训活动与讲座,来提高管理层的财务管理意识,让管理层认识到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并制定具体的财务管理实施方法,从而采取切实措施来加强财务管理工作,提高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原先出版社对财务管理重视不够,投入的人力物力有限,如今要重视财务管理工作,加大资金、资源等投入,加强对财务管理部门的建设。采用高科技产品,与先进的现代管理手段,积极引进高端的管理人才,切实打造一个强有力的财务管理团队,从根本上增强出版社的财务管理水平。

3.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培训

随着出版改制工作的开展,许多原先的财务人员仍然从事本职工作,尽管这些财务人员有着丰富的经验,但对企业财务核算的内容、方法和要求缺乏足够的认识,他们所掌握的传统的财务处理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目前市场化运作的管理要求。这就要求出版社通过内部培训或脱产(下转第67页)

篇5:出版部管理规定

互联网出版暂行规定 互联网出版暂行规定

信息产业部令第17号 新闻出版总署 信息产业部2002年6月27日发布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互联网出版活动的管理,保障互联网出版机构的合法权益,促进我国互联网出版事业健康、有序地发展,根据《出版管理条例》和《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从事互联网出版活动应当遵守宪法和有关法律、法规,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传播和积累一切有益于提高民族素质、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的思想道德、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丰富人民的精神生活。

第三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互联网出版活动,适用本规定。

第四条 新闻出版总署负责监督管理全国互联网出版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一)制定全国互联网出版规划,并组织实施;

(二)制定互联网出版管理的方针、政策和规章;

(三)制定全国互联网出版机构总量、结构和布局的规划,并组织实施;

(四)对互联网出版机构实行前置审批;

(五)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对互联网出版内容实施监管,对违反国家出版法规的行为实施处罚。

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互联网出版的日常管理工作,对本行政区域内申请从事互联网出版业务者进行审核,对本行政区域内违反国家出版法规的行为实施处罚。

第五条 本规定所称互联网出版,是指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将自己创作或他人创作的作品经过选择和编辑加工,登载在互联网上或者通过互联网发送到用户端,供公众浏览、阅读、使用或者下载的在线传播行为。其作品主要包括:

(一)已正式出版的图书、报纸、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等出版物内容或者在其他媒体上公开发表的作品;

(二)经过编辑加工的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等方面的作品。

本规定所称互联网出版机构,是指经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和电信管理机构批准,从事互联网出版业务的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

第二章 行政审批与监督管理

第六条 从事互联网出版活动,必须经过批准。未经批准,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开展互联网出版活动。

互联网出版机构依法从事互联网出版活动,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干扰、阻止和破坏。

第七条 从事互联网出版业务,除符合《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规定的条件以外,还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有确定的出版范围;

(二)有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章程;

(三)有必要的编辑出版机构和专业人员;

(四)有适应出版业务需要的资金、设备和场所。

第八条 申请从事互联网出版业务,应当由主办者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提出申请,经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审核同意后,报新闻出版总署审批。

第九条 申请从事互联网出版业务,应提交以下材料:

(一)新闻出版总署统一制发的《互联网出版业务申请表》;

(二)机构章程;

(三)资金来源、数额及其信用证明;

(四)主要负责人或者法定代表人及主要编辑、技术人员的专业职称证明和身份证明;

(五)工作场所使用证明。

第十条 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60日内,做出批准或者不批准的决定,并由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书面通知主办者;不批准的,应当说明理由。

第十一条 互联网出版业务经批准后,主办者应当持新闻出版行政部门的批准文件到省、自治区、直辖市电信管理机构办理相关手续。

第三章 互联网出版机构的权利和义务

第十二条 互联网出版机构,应当在其网站主页上标明新闻出版行政部门批准文号。

第十三条互联网出版机构改变名称、主办者,合并或者分立,应当依据本规定第八条、第九条的规定办理变更手续,并应持新闻出版行政部门的批准文件到省、自治区、直辖市电信管理机构办理相应的手续。

第十四条 互联网出版机构终止互联网出版业务,主办者应当自终止互联网出版业务之日起30日内到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办理注销手续,并报新闻出版总署备案。同时,到相关省、自治区、直辖市电信管理机构办理互联网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的变更或注销手续。

第十五条 互联网出版机构自登记之日起满180日未开展互联网出版活动的,由原登记的新闻出版行政部门注销登记,并向新闻出版总署备案。同时,向相关省、自治区、直辖市电信管理机构通报。

第十六条 互联网出版机构出版涉及国家安全、社会安定等方面的重大选题,应当依照重大选题备案的规定,报新闻出版总署备案。未经备案的重大选题,不得出版。

第十七条 互联网出版不得载有以下内容:

(一)反对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的;

(二)危害国家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的;

(三)泄露国家秘密、危害国家安全或者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的;

(四)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或者侵害民族风俗、习惯的;

(五)宣扬邪教、迷信的;

(六)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的;

(七)宣扬淫秽、赌博、暴力或者教唆犯罪的;

(八)侮辱或者诽谤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

(九)危害社会公德或者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

(十)有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规定禁止的其他内容的。

第十八条 条以未成年人为对象的互联网出版内容不得含有诱发未成年人模仿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和违法犯罪的行为的内容,以及恐怖、残酷等妨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内容。

第十九条 互联网出版的内容不真实或不公正,致使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合法利益受到侵害的,互联网出版机构应当公开更正,消除影响,并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第二十条 互联网出版机构发现所登载或者发送的作品含有本规定第十七条、第十八条所列内容之一的,应当立即停止登载或者发送,保存有关记录,并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报告并同时抄报新闻出版总署。

第二十一条 互联网出版机构应当实行编辑责任制度,必须有专门的编辑人员对出版内容进行审查,保障互联网出版内容的合法性。互联网出版机构的编辑人员应当接受上岗前的培训。

第二十二条 互联网出版机构应当记录备份所登载或者发送的作品内容及其时间、互联网地址或者域名,记录备份应当保存60日,并在国家有关部门依法查询时,予以提供。

第二十三条 从事互联网出版活动,应当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的法律、法规,应当标明与所登载或者发送作品相关的著作权记录。

第四章 罚 则

第二十四条 未经批准,擅自从事互联网出版活动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或者新闻出版总署予以取缔,没收从事非法出版活动的主要设备、专用工具及违法所得,违法经营额1万元以上的,并处违法经营额5倍以上10倍以下罚款;违法经营额不足1万元的,并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五条 违反本规定第十二条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或者新闻出版总署予以警告,并处5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六条 违反本规定第十六条的,责令停止登载或者发送未经备案的重大选题作品,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或者新闻出版总署予以警告,并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限期停业整顿或者撤销批准。

第二十七条 互联网出版机构登载或者发送本规定第十七条、第十八条禁止内容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或者新闻出版总署没收违法所得,违法经营额1万元以上的,并处违法经营额5倍以上10倍以下罚款;违法经营额不足1万元的,并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限期停业整顿或者撤销批准。

第二十八条 违反本规定第二十二条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电信管理机构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或者暂时关闭网站。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九条 本规定施行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已经从事互联网出版活动的,应当自本规定施行之日起60日内依据本规定第八条、第九条的规定办理审批手续。

第三十条 本规定自2002年8月1日起施行。

篇6:音像制品出版管理规定

第一条 为了加强音像制品制作经营活动的管理,促进音像制品制作行业的发展和繁荣,根据国务院《音像制品管理条例》、《出版管理条例》,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音像制品制作是指通过录音、录像等技术手段,将声音、图像、文字等内容整理加工成音像制品节目源的活动。

第三条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制作含有《音像制品管理条例》第三条第二款禁止内容的音像制品。

第四条 国家对从事音像制品制作经营活动实行许可制度;未经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从事音像制品制作经营活动。音像出版单位从事音像制品制作经营活动,无需再申请取得《音像制品制作许可证》。

第五条 新闻出版总署负责对全国音像制品制作管理工作实施监督。

县级以上地方新闻出版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音像制品制作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二章 制作单位设立

第六条 申请设立音像制作单位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音像制作单位的名称、章程;

(二)有适应业务范围需要的组织机构和音像制作专业技术人员,从事音像制作业务的专业技术人员不得少于5人;

(三)有50万元以上的注册资本;

(四)有必要的技术设备;

(五)固定经营场所面积不低于100平方米;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审批设立音像制作单位,除依照前款所列条件外,还应符合本地区音像制作单位总量、布局和结构的规划。经报请新闻出版总署同意,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可以根据本地情况,对设立音像制作单位所需注册资本和经营场所面积另行规定。

第七条 申请设立音像制作单位,由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审批。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设立音像制作单位的申请书之日起60日内,作出批准或者不批准的决定,并通知申请人。批准的,发给《音像制品制作许可证》;不批准的,应当说明理由。

第八条 申请设立音像制作单位,应当提交以下材料:

(一)申请书,申请书应当载明单位名称、地址,制作业务范围,资金来源及数额,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姓名、住址等内容;

(二)单位章程;

(三)专业技术人员的资历证明文件;

(四)由依法设立的验资机构出具的注册资本验资证明

(五)经营场所使用证明。

第九条 音像制作单位变更名称、业务范围,或者兼并其他音像制作单位,或者因合并、分立而设立新的音像制作单位的,应当依照本办法第七条、第八条的规定办理审批手续,并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相应的登记手续。

第十条 音像制作单位变更地址、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或者终止音像制作经营活动的,应当到原登记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变更登记或者注销登记,并在10日内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备案。

第十一条 自取得《音像制品制作许可证》6个月内未开展音像制品制作业务或者停业满1年的,由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注销《音像制品制作许可证》。

第三章 制作经营活动管理

第十二条 音像制作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应当接受所在地地市以上新闻出版行政部门组织的岗位培训。

第十三条 音像制作单位必须有健全的内部管理制度,并填写制作文档记录。制作文档记录须归档保存2年以备查验。

制作文档记录由新闻出版总署制定统一格式。

第十四条 音像制作单位接受委托制作音像制品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与委托方订立制作委托合同,并验证委托方《营业执照》或者身份证明材料。

前款所涉及的合同、《营业执照》及身份证明材料复印件,音像制作单位应当归档保存2年以备查验。

第十五条 音像制作单位未经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将接受委托制作的音像制品提供给委托方以外的单位或者个人。

第十六条 音像制作单位制作的音像制品,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质量、技术标准和规定。

第十七条 依法设立的音像制作单位有权在出版的音像制品及其包装上署名。其他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以制作单位名义在音像制品上署名。

第十八条 音像制作单位每2年履行一次年度核验手续。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负责年度核验工作并制定具体办法。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应在年度核验工作完成后30日内将年度核验情况报新闻出版总署。

第十九条 音像制作单位须遵守国家统计规定,依法向新闻出版行政部门报送统计资料。

第二十条 音像出版单位可以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或者外国的组织、个人合作制作音像制品(以下简称合作制作音像制品),但应由音像出版单位在制作完成后10日内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备案。

第二十一条 合作制作音像制品应报送以下备案材料:

(一)合作制作音像制品的名称、节目长度、载体形式及内容简介等;

(二)合作双方的名称、基本情况、投资数额;

(三)项目合作合同。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二条 未经批准,擅自设立音像制品制作单位,擅自从事音像制品制作经营活动的,依照《音像制品管理条例》第三十九条的规定处罚。

音像制作单位以外的单位或者个人以制作单位名义在音像制品上署名的,按照擅自从事音像制品制作经营活动处罚。

第二十三条 制作明知或者应知含有《音像制品管理条例》第三条第二款禁止内容的音像制品的,依照《音像制品管理条例》第四十条的规定处罚。

第二十四条 音像制作单位接受音像出版单位委托制作音像制品未依照本规定验证有关证明的,依照《音像制品管理条例》第四十二条的规定处罚。

第二十五条 音像出版单位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或者外国的组织、个人合作制作音像制品,未按本规定报送备案的,依照《音像制品管理条例》第四十三条的规定处罚。

第二十六条 音像制作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照《音像制品管理条例》第四十四条的规定处罚:

(一)变更名称、业务范围,或者兼并其他音像制作单位,或者因合并、分立而设立新的音像制作单位未依照本规定办理审批手续的;

(二)变更地址、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或者终止制作经营活动,未依照本规定办理备案手续的。

第二十七条 音像制作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出版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并处3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未按本规定参加岗位培训的;

(二)未按本规定填写制作或者归档保存制作文档记录的;

(三)接受非出版单位委托制作音像制品,未依照本规定验证委托单位的有关证明文件的或者未依照本规定留存备查材料的;

(四)未经授权将委托制作的音像制品提供给委托方以外的单位或者个人的;

(五)制作的音像制品不符合国家有关质量、技术标准和规定的;

(六)未依照有关规定参加年度核验的。

上一篇:一年级英语作文Giving Seats让座下一篇:牛记圈村2010年村务党务公开活动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