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妇女在新农村建设中作用分析思考

2024-06-22

发挥妇女在新农村建设中作用分析思考(精选6篇)

篇1:发挥妇女在新农村建设中作用分析思考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把努力构建和谐社会作为我党提高执政能力的一项要务。这是一种符合潮流的全新执政理念,是我们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正确选择,是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构建和谐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也

在农村。可以说,没有农村的和谐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和谐,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面的小康社会。建设”和谐农村”是惠及农民群众的民心工程,主体是农民,妇女是主力军,她们既是社会主义“和谐农村”的直接参与者,也是“和谐农村”成果的接受者。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离不开妇女的参与,更需要妇女的智慧和创新的妇女工作。如何引领农村妇女参与社会主义“和谐农村”中发挥不可替代作用,需要认真研究,深入探讨。

现实的农村生活中,农业家庭不仅是生活单位,也是生产单位;农村妇女不仅是家庭的主妇,也是农业生产的主力军。特别是以“家庭联产承包制”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经济改革,更突出了家庭在农村经济、社会生活中重地位和作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与劳动力转移使农村妇女的主体地位越来越突出,“农业女性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县是个以农业为主的小县城,有13万农业人口,农村劳动力将近8万。随着大批农村青壮年男劳动力外出务工,转移到城市从事二、三产业的已超过6万人,在农村留守人口中,大多是以妇女、儿童和老人为主,其中妇女劳动力占到农村留守劳动力的70%以上,有的县甚至达到80%。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没有变,但内涵却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农村妇女已不再是围着锅台转,而是直接参与农业生产、生活,成为农村的肯干。

农村妇女是精神文明、和谐家庭、和谐社会主义的创造者。一个村的文明程度、社会风气的好坏,很大程度决定于该村妇女文化水平和思想素质。卫生、干净的家居环境,女同志大都是缔造者。家庭生活环境、农村生活环境的改善,也取决于女同志的良好习俗和卫生习惯;建设和谐的家庭、和睦的邻里,更体现女同志良好修养和道德风范。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农村”,妇女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视、不可取代。但是,就目前情况看,农村妇女的整体素质,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还有不小的差距。主要表现为三个“不适应”:一是致富能力普遍不强,与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的要求不适应。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推进,广大农民特别是广大妇女市场意识、致富意识越来越强,但是,致富的本领、致富的手段还没有完全掌握,敢不敢干的的问题解决了,会不会干仍没有解决。致富能力不强,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极不适应。二是文化水平整体偏低,与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的要求不适应。在一些地方,生活的陋俗、不文明的习惯,甚至封建迷信都程度不同的存在着,严重的影响着乡村文明。三是民主管理意识和参与民主管理的能力还很薄弱,与管理民主的要求不适应。在农村普遍存着妇女不参与或不愿参与村级事物,如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等这些体现民主权利的事情。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是我们在社会主义“和谐农村”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之一,而且是摆在各级政府面前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因此,在社会主义“和谐农村”中发挥好农村妇女的作用,要突出倡导“四新”:培训新农民。培养新型农村妇女,是农村妇女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最为迫切的要求。要高度重视并切实加强对农村妇女的教育培训,在提高农村妇女的综合素质上下功夫。积极实施“新型妇女农民素质培训工程”。一是开展农业实用技术普及培训。按照现代农业建设的要求,围绕承德的农业主导产业,致力于现代农业新知识、新品种、新技术的培训,增强农村妇女适应市场竞争和产业化经营能力,引导她们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外向型农业。通过培训使广大农村妇女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上大显身手。二是加强妇女思想素质的培训。以道德素质教育为主要内容,提高农村妇女思想道德素质。引导她们“弘扬民族精神、树立时代精神、塑造妇女性精神”为主题,进一步深化千百万妇女的学习奉献活动。三是抓好农村富余女劳动力的转移培训。面向农村妇女转移就业,开展就业技能培训。要结合妇女特点设立培训项目和内容,重点开展家政服务烹饪知识、电脑网络知识等培训。四是抓好妇女骨干的提高培训。要以函大、农业技术推广站及各级培训中心为阵地,面向有志创业的妇女,进行创业致富培训,鼓励更多的妇女自主创业发展;面向农产品市场营销妇女能手、女经纪人等妇女骨干开展营销知识培训,帮助她们掌握现代营销本领,提高她们运用网络信息技术进行网上营销的能力。同时,面向各层面广大农村妇女,同步开展法律、法规、政策、现代文明知识的培训,提高她们的法律意识、维权能力和文明习惯。

拓展新产业。促进农村增收致富,要努力拓

展农村增收的新路子,全方位地开辟农村妇女增收渠道,帮助她们实现多领域、多层次的发展。一是发展庭院经济。庭院经济,具有增收空间,而且较适合女性。要扎扎实实的开展“农业项目进家”活动。引导广大农村妇女在庭院发展经济上项目,根据本地的特点可发展果品、蔬菜、畜牧、食用菌、花卉等优势产业,适宜的地方也可搞家居旅游等实现增产增效。鼓励妇女发展

特色农业、生态农业和循环农业,建立一批集科研、营销、示范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二是壮大妇女队伍,引领妇女进入产业化链条。大力培养妇女龙头企业家、女科技致富带头人、女经纪人和女农民技术员,发挥她们的模范带动作用,科技示范作用,市场先导作用和技术指导作用。引导农村妇女投身到更大、更广泛的国际化、现代化和组织化程度更高的农业产业化链条之中,引导妇女走联合致富,联合竞争之路,达到搞活一地经济,致富一方农民。三是协作引导,促进女劳动力转移。根据农村妇女性别特点,年龄层次、素质差异,努力拓展农村增收渠道,引导她们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建立妇女劳动转移就业基地,为妇女提供技术、信息和岗位,实现农村妇女劳动力进城务工就业。

倡导新文化。文化建设是“和谐农村”的重要内容,也是“和谐农村”的重要保证。因此,要引导广大妇女以“家庭文化建设”为切入点,团结带领广大妇女积极投身新农村文化建设中。一是开展“改善人居环境为主题的环境整治活动。发动广大农村妇女和家庭积极参与村庄整治,治理乱放、乱堆、乱倒等陋习,做到家居整治卫生,推动村容村貌的改善。要重点组织一批巾帼环保志愿者队伍,定期开展环境清洁活动,营造良好生活环境。二是开展以”树立好家风、争做文明人“为主题的和谐家庭、平安家庭评比活动,营造“人人参与,家家文明”的社会氛围,以良好的家风推进文明村风建设,让文明新风吹遍农村。三是组织开展“我健康,我快乐”为主题的文化娱乐活动。根据广大妇女群众的爱好兴趣,组建各类文化娱乐队伍,坚持开展健康有益、积极向上的文化娱乐活动。通过活动,陶冶情操,凝聚妇女。四是开展争作“合格家长,培养合格人才“家教实践活动。突出“为国教子、以德育人”主题,在广大妇女中掀起“八荣八辱”学习热潮,使广大农村妇女通过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以实际行动来证实,农村妇女是“和谐农村”的肯干力量。

树立新典型。宣传妇女,树立典型,营造舆论氛围,是社会主义“和谐农村”中不能可缺少的,也会在“和谐农村”中起的独特作用,同时更是妇女开展自我教育的有效形式。要积极搭建宣传典型,展示模范的平台,及时发现、树立和培养在“和谐农村”中,妇女带头发展生产、勤劳致富、保护生态;弘扬文明新风,崇尚科学,破除迷信,团结互助,邻里和睦等方面的先进典型。同时,积极开展各种评优活动,通过层层评选,激发妇女群众的的荣誉感、成就感和建设新农村的热情。

篇2:发挥妇女在新农村建设中作用分析思考

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劳动力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大批农村男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农村妇女已成为当前农村劳动力资源的主体。如何进一步发挥农村妇女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更好地推动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农村妇女的现状

1、农村妇女已成为当前农村劳动力资源的主体。目前,多数农村妇女因为产业结构调解、社会角色分工,决定她们不能走出家门,只能留在家里务农,赡养老人、抚养孩子。从我镇的情况来看,目前,农村妇女大约占农业劳动力的55%以上,农村妇女已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一支主要力量。

2、农村妇女在参与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日渐突出。一方面,她们积极参与经济建设,利用自身优势,在种植、养殖、加工、服务等行业大显身手,妇女致富能手日渐增多。另一方面,她们积极参与精神文明建设,是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的重要承担者。农村老人的赡养、儿童的抚养、家庭的整洁主要靠妇女,邻里关系的协调程度直接取决于妇女,农村文化宣传活动对象也主要是妇女。

3、农村妇女综合素质不断增强。一是在校接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许多妇女具有了初中文化程度,不少妇女还具有了高中、中专甚至大专文化程度。二是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广大农村妇女接受社会教育的机会也越来越多。通过看电视、书刊、参加科技培训、外出务工等,一大批妇女增长了知识,转变了观念。综合素质的提高,为她们参与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智力支撑。

4、农村妇女参与民主管理的积极性不断提高。随着妇女文化素质的普遍提高,农村劳动力结构的变化,妇女已逐步地参与到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村民自治和多方面的村务管理之中,参政比例逐年提高。以**镇为例,全镇现有村干部共206人,其中女干部61人,占29.6%,比上届提高6.5%;第四届镇人大代表共83人,其中女代表16人,占19.3%,与上届相比高2.3%;第四届镇党代表129人,其中女代表26人,占20%,比上届高出2.5%。

二、农村妇女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主要问题

1、观念还有待转变。新农村建设需要高素质的农民,目前,有的妇女仍受封建思想的束缚,把个人生活幸福寄托在丈夫、子女身上,缺乏自我意识,自愿地扮演着从属的角色;有的安于现状,满足于现在的生活,不求发展、不思进取,这些思想和观念都不能适应新农村建设发展的需要。

2、身体健康不能得到好的保障。近年来,虽然农村卫生条件有了较大改善与提高,但仍有大部分女性患了疾病得不到及时治疗,因受条件限制未能及时发现、及早治疗,以错失了最佳治疗机会,以致使乳腺癌、子宫癌等女性“杀手”呈上升态势,给农村妇女、家庭造成极大的伤害。

3、受教育程度和技术水平普遍较低。由于历史的原因和各种因素的影响,农村女性相对农村男性,在受教育程度、技术水平等方面都相对偏低。同时接受新事物、学习新技术的机会都相对男性少,具有一技之长的人还比较少。由于受教育程度低、技术水平低,使很多女性只能从事常规农业生产,有些难度的工作无法胜任,更影响了妇女创业。

4、市场信息缺乏、生产资金不足。在调查中农村妇女反映遇到的最大困难是缺乏信息和资金。致富信息主要来源于“人家种什么,咱种什么”,不能及时、有效地获取市场信息,致使农村妇女发展经济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很多妇女反映在生产经营中缺乏周转资金,贷款难,使扩大生产和经营能力非常受限,难以形成大的规模。由于资金、技术、生产销售信息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农村妇女劳动力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5、缺乏社会支持,村务管理参与程度低。受几千年封建陋习的影响,在社会上还存在着歧视女性现象,女性参政或创业常常受到打击和嘲讽。男尊女卑、男主外女主内的观念根深蒂固,甚至大多数人认为村民自治、民主管理是男人的事,与妇女无关,造成村两委换届过程中,女性进两委的比例很低。在我镇55个行政村中,村两委班子中有女性的仅占21.2%,而且基本上是村妇代会主任兼支委,女支部书记、女村长仅有2名。

三、优化环境,提高素质,积极组织,充分发挥农村妇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作用

1、大力倡导男女平等,为妇女参与新农村建设营造良好环境

篇3:发挥妇女在新农村建设中作用分析思考

改革开放以来, 大批农村男劳动力进城务工, 结果留下来的只剩下了已婚妇女、儿童和老人。于是就有了坚守农村阵地的“386199部队”之说, 所谓“38”就是妇女, 这里特指那些因丈夫外出打工而被称为“留守妇女”的已婚妇女, “61”是儿童, “99”是老人。由于儿童和老人是明显的弱势群体, 因此留守妇女便在当前的农村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她们既要承担农业生产和新农村建设的任务, 又要照顾家庭中的老小, 她们的生活状况与处境, 势必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1 母氏社会探究

在几千年前的祖宗传说中, 人类曾经存在一个只知有母, 不知有父的年代。这个年代, 被称为母氏社会年代。近现代, 发现有走婚小部落, 男人从一个村进入另一个村, 和别的村女子欢爱完就回自己的村。女子没有固定的伴侣。母亲独自养育不知道父亲的孩子, 孩子也是只知有母, 不知有父。当男人对家庭储藏品没有贡献的时候, 会被部落的人联合赶走。

为此, 曾经有一些学者提出一个理论, 在父氏社会之前, 存在一个母氏社会。母系氏族公社以母系血缘为纽带组成的生产、生活单位。原始公社制社会的全盛时期。主要特征是:

一是女子在生产中起主要作用。她们是农业劳动、管理住所、保护火种和抚育子女等活动的承担者, 这些劳动比男子的采集性生产活动更为稳定、重要, 范围更广, 决定了妇女在整个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二是妇女是氏族的管理者。氏族首领往往由年高望重的妇女担任, 负责组织生产、管理生活和对外联络, 由氏族大会选举产生或罢免, 重大事务由氏族大会决定。

三是世系按母系血缘计算。每一氏族成员不论性别, 均属母亲所在的氏族。在族外婚制下, “父亲”是母亲氏族以外的人。在母系氏族内部, 不存在父子关系。

四是实行母方居住制。男女婚媾地点及其子女的居处必须在女方氏族内。

五是生产资料 (包括土地) 归公社集体共有, 共同劳动, 共同享用劳动产品, 所有的财产由本氏族集体继承, 任何人无权私自支配或单独继承。

2 改革开放催生农村再现“母氏时代”—— 农村“留守妇女”

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农村劳动力大规模的转移。丈夫外出打工, 妇女留守在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改革开放后, 整个国家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 需要大量的劳动力, 这就使得欠发达地区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成为必然的趋势。

第二, 在农村没有足够土地可供耕种的条件下, 农村经济结构出现新的调整, 农民家庭劳动结构的相应调整势在必行, 农民必须离开本土进城务工以改善家庭生活、应对日趋严峻的经济压力;

第三, 农民乡土观念的改变:过去农民与“土”联系在一起, 不可分割, 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观念根深蒂固。改革开放使得这种观念在破除, 农民不再把务农当作唯一出路, 非农化的进程加快。

第四, 城市和镇生活水平、福利待遇、发展机会等方面远远高于农村, 商品经济促使城、镇成为流通、生产、交通、政治等的中心, 对农民形成强大的吸引力, 拉动了农民外出就业的步伐。

第五, 政策上允许农村劳动力自由流动自主择业推动了农民外出就业。国家自1979年以来, 逐渐放弃了一些限制农村自由流动的措施, 出台了一系列允许农民自由流动的政策, 并且城市各项社会体制的改革也配套进行, 为农民流动消除了许多障碍, 使其外出就业成为可能。

第六, 城乡二元结构社会体制的影响。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制度, 使城市成为农村人的绝对诱惑, 吸引着乡村男女成为它的劳动力;而排斥一对农村夫妻共同迁居, 又造成多数情况下是一方出走而另一方留守家中, 最终, 制度的距离转换成空间的距离。这样的二元结构城乡体制及其造成的巨大的工农差别、城乡差别, 决定着农民家庭在城市中没有生存的空间, 因此只能是丈夫进城打工, 妻子在家留守。

上述原因, 农村劳动力大规模的转移, 在我国农村社会出现了一个独特的“留守妇女”群体。“留守妇女”这个庞大的社会群体在全国达4 000至5 000万之多。例如:四川筠连县常年在外务工人员近6万人, 其中大部分为已婚男子。去年的春天, 筠连县双腾镇沙坝村近千亩水田里, 村民们忙着犁田、插秧、蓄水, 一片繁忙景象。在这近千亩水田里, 耕作者有约三分之二为女性。改革开放以来的农村“留守妇女”之多好似母氏社会, 这就是改革开放催生农村再现“母氏时代”。

3 改革开放以来, 农村留守妇女成为农村中的“顶梁柱”

母氏社会:女子在生产中起主要作用。她们是农业劳动、管理住所、保护火种和抚育子女等活动的承担者, 这些劳动比男子的采集性生产活动更为稳定、重要, 范围更广, 决定了妇女在整个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妇女是氏族的管理者。

现代社会:青壮年男劳动力外出打工, 留守妇女就象母氏社会的女子一样, 挑起了本应由夫妻双方共同承担的孝敬老人、抚养小孩等家庭重担, 家中所有粗活、重活、忙活、累活几乎都压在她们肩上。留守妇女已经由传统家庭中的“半边天”, 一变成为现在农村、家庭中的“顶梁柱”。

3.1 农业生产

在农村, 每家每户都有承包田, 目前, 它既是农民们的衣食之源, 也是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几千年农业社会所形成的观念和思路, 使农民认为土地是他们赖以生存的根本保障, 是值得世世代代守护、不可割舍的家园。因此, 在农村中的男性青壮年外出打工之后, 很少有人会放弃自家的承包田, 特别是在国家免除了农业税, 而且每亩地还给予40元粮食补贴后, 农民们更不愿意放弃承包田。于是, 农业生产的任务就必然地落到了留守妇女的身上。农业生产的特点之一是劳动强度较大, 在目前农村机械化水平不高的情况下, 大部分农活要靠劳动力来完成。由于男女在体力上的差异, 在大多数情况下, 男子是农业生产的主力军;相比之下, 妇女在从事一般的农业生产时不具有优势。在丈夫外出打工之前, 虽然妇女也程度不同地与丈夫一起从事农业生产, 但通常只是作为助手, 妇女更多的是承担家务, 做好“后勤”。在丈夫外出打工之后, 留守妇女除了继续承担家务外, 还必须承担起大部分乃至全部的农业生产任务, 劳动强度和劳动量比丈夫在家时要增加2/3以上。

3.2 照顾老人

目前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 农村中的情况也是如此。农村计划生育工作做得比较好, 因此, 农村家庭的一孩率比较高, “421家庭”也比较多, 最多的一对夫妇要养活7口之家。有不少家庭的父母都已经进入高龄期, 不仅需要子女照顾, 而且也使这些家庭的经济负担比其他家庭要重得多。沉重的经济压力, 也往往成为家中主要男劳动力外出打工挣钱的重要原因。于是, 赡养和照顾老人就成为留守妇女的重要任务之一。“留守妇女”郑海英家庭就像一个养老院, 三间房子中住着4位老人, 都已经70岁开外, 其中有三位老人身体有病, 天天吃药。婆婆患脑梗塞瘫痪在床, 吃饭要靠郑海英喂, 一天解10多次大小便, 也都靠郑海英一人料理。郑海英的丈夫在上海建筑工地打工, 每月挣1 500多元, 经常帮人家加班, 拼命地挣钱, 还不够老人们的医药费, 家庭债台高筑。郑海英每天天不亮就要起身, 先洗好一大桶的衣服, 再做三顿饭, 田里还有不少农活要做, 每天休息不到5个小时。这位留守妇女说:“眼泪不敢在老人面前流, 只在夜里偷着哭, 要不是为了老人和孩子, 这个日子就不过了”。

3.3 教育子女

在当前农村, 绝大多数家庭对子女教育非常重视, 父母的最大期望就是将孩子培养成才。实际上, 不少家庭的丈夫就是为了供养孩子读书而外出打工的。因此, 照顾好孩子的上学读书是留守妇女重中之重的任务。但是由于留守妇女的文化水平一般不高, 所以往往很难胜任教育和辅导子女学习的任务, 她们所能做的, 主要是尽力管好孩子的衣食住行。由于农村学生数总体上在减少, 农村的小学大多已撤并到集镇, 孩子上学的路途就比较远;如果孩子年龄较小, 多数留守妇女担心孩子住校会遇到各种困难, 或是担心孩子的安全得不到保证, 所以宁可采取接送孩子上学的办法。有的农村家庭离学校有10多公里的路程, 留守妇女每天要来回4趟接送孩子, 风雨无阻, 非常辛苦;晚上她们还要坐在孩子身边, 陪孩子做完作业。

3.4 参与乡风文明建设, 推动了农村家庭稳定和社会进步

树立进步的思想意识和道德观念, 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建立和睦友善的家庭伦理关系和乡村邻里关系, 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标志。大量男劳动力的外流, 使留守妇女在角色定位上由原来的“主内”转变为现在的既“主内”又“主外”, 成为乡村良好风气的主要塑造者。在人际关系的处理上, 她们对内要营造家庭的和谐, 对外要处理好与邻里之间的关系。在促进社会良好风气的形成上, 绝大多数留守妇女对赌博等损家败业的恶习有着本能的抵制, 很多地方的留守妇女自发地组织“妇女帮教小组”、“妇女禁赌会”、“妇女禁毒会”、“红白理事会”等群众自治组织, 破除旧习俗, 倡导新风尚, 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维护了社会的安定团结, 促进了家风、民风、社会风气的好转。可以说, 留守妇女的思想意识、道德观念以及对邻里关系和家庭关系的处理, 直接影响着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效。

3.5 农村经济建设的排头兵

原来由男劳动力承担的农活, 现在基本上要依靠留守妇女去完成。男劳动力有的仅在粮食收种的时候才回来帮忙, 有的甚至一年都难得回一次家。从土地的翻耕到播种、施肥、田间管理、收割等各个环节以及饲养牲畜、种植蔬菜等, 都靠留守妇女操劳。有的留守妇女有了一定资本后, 开始建住房、买店铺、办工厂、做生意。目前, 不少留守妇女已成为独立的生产者和商品经营者, 对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

3.6 村务管理的生力军

外出打工的青壮年男劳动力离家远、工作忙, 平时很少回村, 对村里的事务了解得越来越少, 很难直接参与村务管理。村中重大事项的决策和“两委”班子民主选举等事务, 一般都由家里的留守妇女代为表决或投票。这样, 留守妇女就成了参与农村民主管理事务的实际主体。同时, 随着留守妇女逐渐走出家庭、走入社会, 她们的视野已不再仅仅局 限于管理小家的层面上, 而把目光投向了对村务的参与和管理, 对落实村级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和决策权的要求越来越强烈。目前, 农村妇女入党的人数越来越多, 在农村“两委”选举中妇女当选为班子成员的比例也越来越高。农村留守妇女正以主人翁的姿态, 积极参与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4 高度重视“留守妇女”, 继续发挥其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 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这一政策的贯彻落实, 会使更多农村男劳动力向城市和发达地区转移, “留守妇女”这个社会群体会更加庞大。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推动还是要靠广大“留守妇女”;为此, 提出以下对策继续发挥“留守妇女”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4.1 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留守妇女”

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妥善解决农村家庭“留守妇女”的教育管理和权益保护问题作为一项民心工程来抓, 建立相关工作机构, 提供有利条件, 抓好统筹协调, 形成共同关心留守家庭成员的良好格局。

4.2 重视基层妇女组织建设, 引领农村“留守妇女”参与新农村建设的作用

一是采取有效措施真正实现每个村都有女性村“两委”目标。二是重视加强基层妇女组织建设。配强配齐乡镇妇联、村妇代会班子, 将有威望、素质高、会致富的女能人吸纳到村妇代会班子, 并确实解决村妇女会代会主任的经济待遇问题, 增强村妇代会工作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三是加强妇女组织自身建设。着力提高基层妇联和妇女干部在“双带”和“双五”方面的能力, 努力培育“能干事、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妇女干部, 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妇女干部队伍。

4.3 贯彻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 推动形成全社会支持妇女的良好局面

建议宣传、文化、新闻媒体等部门通过报刊、电视、广播、文艺作品等多形式、多渠道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新型女农民, 促进形成男女平等、妇女也是新农村建设骨干的舆论氛围, 激励广大妇女为新农村建设贡献聪明才智。司法、文化、体育、卫生、计生等部门应根据农村妇女的需求, 组织送法律、送健康、送文化、送娱乐下乡, 引领农村妇女和家庭争做“思想道德好、勤劳致富好、遵纪守法好、科学教子好、文明生活好”的模范。农业、教育、科委、科协、供销等部门应把提高农村妇女的整体素质, 增强她们的创业就业能力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入本部门培训规划。农业、林业、环保、水利和国土资源部门应支持农村妇女发展循环农业、节约农业, 加强“三八绿色工程”活动的政策支持和业务指导, 鼓励妇女参与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环境保护与沼气建设, 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各级银行等金融机构应创造条件, 采取措施, 积极为农村妇女提供小额信贷和创业就业贷款, 为妇女组织发挥作用提供必要的条件。

4.4 发挥相关职能部门作用, 组织广大妇女投身新农村建设

要整合资源, 发挥相关职能部门作用, 各司其职, 形成合力, 逐步建立起齐抓共管体系。妇联、劳动保障等部门, 要积极引导留守妇女面向市场, 让农村留守妇女搞活“三小”经济:小打工, 就是就地打零工。市妇联积极引导留守妇女在农闲时走出家门, 走进民营企业车间、建筑施工场所打工, 在干好自家农活的同时, 利用农闲时间做些手工加工、产品包装等零工, 增加家庭收入;小贩卖, 就是在城里乡间、居民生活小区做小生意。为留守妇女提供购销信息及销售服务, 引导她们巧做贩销生意。小种养, 就是利用庭院发展水果、瓜菜、鸭、牛等种养业。广大留守妇女充分利用庭院种植业、养殖业和农产品加工业, 使方寸之地变成了创收的“银行”。

4.5 加大培训的力度, 提高“留守妇女”自身的素质

各级妇联组织可设立维权热线, 在村组建立维权服务站, 由妇女组织的负责人牵头维护本村组“留守妇女”在家庭的地位和权益, 并联系妇联和法律部门定期为“留守妇女”讲解法律知识, 提供法律援助, 增强她们的平等意识和能力, 让她们了解政治权利、文化教育权利、劳动权益、财产权益、人身权益、婚姻家庭权益、土地承包权益、生育保障权益等方面的知识, 最大限度地维护“留守妇女”的合法权益。同时, 依托农函大、农业科技推广站和农村妇女学校等科技培训阵地, 通过采取现场讲授、发放技术资料、邀请专家讲座等形式, 有针对性地组织“留守妇女”进行技能培训, 帮助“留守妇女”掌握一技之长, 提高在外就业的能力。

我认为, 农村年满18岁至50岁的妇女都应列入培训对象。传统农业中的种植、养殖方法效益较低, 而种植、养殖业先进技术培训有利于提高劳动效益, 针对农村留守妇女多的实际, 按照贴近妇女需求、实用性和实效性相结合的原则, 邀请农业、畜牧等方面的专家、技术人员, 对农村妇女科技骨干、示范大户实施科技扶贫培训, 重点讲授种植、养殖等方面的实用技术。因此有必要搞好培训留守妇女的工作, 同时也要通过培训提高她们抚养孩子的能力。此外, 还要培训留守妇女的一技之长, 使她们在当地离土不离乡, 增加种植养殖以外的非农收入。各级党委政府、部门应该进一步整合培训资源, 特别是培训资金向培训留守妇女倾斜。

参考文献

[1]方青.妇女权益保护的现状和存在的突出问题》[EB/OL].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2006-08-28.

[2]杨玉民.关于农村“留守妇女”生存状态的调查与建议》[R]//2007年广东省妇联优秀调研报告.

[3]我国农村留守妇女逐渐成为建设新农村的重要力量[N].人民日报, 2007-09-12.

篇4: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先导作用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正确的理论指导。理论是行动的先导。农村广大党员干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具体实施者,他们的认识程度和工作态度决定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速度。因此,宣传部门要把推动理论学习的重点放在党员干部身上,并努力促使其做到真学、真懂、真用。为使理论学习能真正落到实处,要采取组织宣讲团送学下乡、分期分批集中培训和开展学习体会交流活动等多种形式,组织广大党员干部掀起理论学习热潮。要通过深入学习,让广大党员干部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工作,把学习的成果转化为促进新农村建设的科学思路,转化为促进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措施,转化为领导新农村建设的实际行动,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农民群众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是中坚力量,宣传部门要扎实做好面向农村广大群众的理论宣传普及工作,力求把科学发展观对“三农”工作的基本要求讲到位,把中央方针政策讲清楚,把地方党委政府对农民群众的利益安排讲明白,以理顺情绪、激发干劲,使广大农民群众积极主动地投身于新农村建设的伟大实践。

以强势宣传为推力,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新农村建设既是当前的重点工作,也是长期的战略任务,在这样一个历史阶段中,我们要以强势宣传为新农村建设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一是对内宣传形成声势。紧扣建设新农村这个主题,精心策划组织宣传战役。进一步整合电视、广播、网络、报纸等传媒力量,组织新闻工作者深入新农村建设一线现场采访,及时了解、发现、报道新农村建设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典型、好做法。多角度、多层面、多领域地反映广大干部群众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热情和干劲,鼓舞他们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在全社会唱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旋律。二是对外宣传扩大影响。组织精干力量,加大向上级主流媒体报送新农村建设稿件的力度,力求多上重要版面、重点栏目。今年7月,央视七套《致富经》栏目报道了海安县墩头镇农民刘文圣发展蝇蛆养殖技术,走出一条创业致富之路的专题片,引起较大的社会反响。新农村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其中必将涌现出很多鲜活的典型,创造出大量成功的经验,我们要整合方方面面的力量,向上级主流媒体推介报道新农村建设取得的新成绩,扩大海安的影响力,增强新农村建设的凝聚力。三是舆论监督发挥力量。坚定不移地支持新闻媒体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形成维护农民利益的舆论力量和社会力量。

以满足群众需求为己任,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创造良好的文化条件。群众文化是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农村群众文化建设,事关广大农民生活质量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事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度和质量。宣传部门要针对农村群众文化活动普及性强、参与面广、影响力大的特点,培育内容积极健康、形式多种多样、风格清新质朴、具有浓厚乡土气息的地方群众文化,不断充实、丰富和活跃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认真实施农村新五件实事的“农村文化建设”工程,借助上级加大专项资金和文化资源向农村倾斜力度的契机,不断增加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整合农村文化建设资源,加强基层文化阵地建设。海安县文化馆去年底被中宣部、文化部评为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工作的先进集体,我们要以此为动力,继续精心组织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切实做到制度化、规范化,使“三下乡”成为常下乡。要加快发展广播电视事业,巩固“省有线电视示范县”创建成果,重点抓好新一轮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大力推进广播电视进村入户,努力形成“天天通”、“长期通”的长效机制。要号召和发动社会各界力量,把多姿多彩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送到农村,为农民群众提供他们买得起、看得懂、用得上的文化产品和喜闻乐见、便于参与的文化服务,不断满足农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以文明创建为平台,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育文明的道德风尚。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协调统一,必须按照“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的目标要求,抓住文明村镇建设这个载体,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和思想道德建设,培育文明向上的良好社会风尚。力争把一批基础较好的小城镇建成规模适度、规划科学、功能齐全、环境整洁、具有较强辐射力的农村经济文化中心,成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新的增长点。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农村生产生活特点、农村人文背景和群众经济实力,编制新村庄建设规划,使民居上一个层次,成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新的亮点。在争创文明村镇和文明户活动中,围绕新农村建设的五个方面的要求,开展“五星级文明村镇”创评活动,提出具体创评指标,量化考评,奖罚激励,使创建工作具体化,使基层群众易操作,使新农村建设快见效。还要在农村广泛开展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教育活动,狠刹封建迷信、聚众赌博、铺张浪费、厚殓薄养等歪风邪气,让文明、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深入农村千家万户,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和良好习惯。

(作者系中共海安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篇5:发挥妇女在新农村建设中作用分析思考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围绕“团的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青年群众得实惠”的总体要求,全面深入的了解当前农村青年工作的现状,探索新形势下农村青年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思路。我所在的团市委机关“走进青年——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丹东青年新发展”调研实践活动第二小组的4名同志先后对凤城团市委、合作区、太平湾电厂、水电六局、东北有色金属学院等单位的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通过座谈、走访、问卷、征求意见等形式对农村青年的现状进行了认真的调查分析,对我市团组织如何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更好的服务农村青年形成了一些基本的认识。

农村青年创业人才是指农村中具有一定的创业素养,依靠科技致富创业,在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农产品流通、企业经营管理等方面掌握了一定科技含量的实用技术和先进的管理营销才能,能够为当地农民创业起到示范带头作用,是带动农业发展的新型青年农民,是农业发展的带头人,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和核心所在。我市由于农业基础还比较落后,农业科技含量不高,农村青年创业人才成长缓慢,结构不合理,发挥作用不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观念落后,人才匮乏。由于长期受农耕文化影响,农民思想保守,做事不愿意出头。一些农村青年创业者靠自己的才干和技术致富后,担心其他村民嫉妒,不敢露富,又怕担风险,不愿意扩大规模,停 留在家庭作坊式的模式中难以发展壮大,难以起到示范带动作用。具体表现为农村科技人才的总量匮乏、密度不够、结构失衡、分布不合理。由于大部分青年外出务工,导致目前农村青年创业人才年龄偏大,技术含量低,技术更新慢,发展空间相对狭小。

(二)管理滞后,经费不足。由于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体制,科技人员经常是单兵作战,相互之间技术交流和合作较少,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表现为一方面人才短缺但同时又存在人才浪费闲置的现象,影响了现有农村青年科技人才的积极性。取消农业税后,没有资源的乡镇财政增收乏力,大多只能保证工作人员的工资,使农村人才培养开发工作经费紧张,现代农业科技难以全面推广和有效实施,农业产业化进程缓慢。由于农业投资见效慢,一些财力雄厚的企业很少投资农业。农村个人贷款还有一定难度,限制了投资大、科技含量高的潜力农业项目发展,也影响了农村青年人才的成长进步。

(三)组织不到位,培训不规范。近年来市、县有关部门联合开展了一些农村人才资源的培养和开发工作,但科学规划不足,还存在着项目单

一、各自为阵的局面,没有形成开发培养人才的整体合力,使农村青年人才开发、培养、管理缺乏系统性、连续性和针对性。由于没有全面统一的预测和规划,在开展科学技能培训工作时,目的性和针对性不强,对不同类型的培训对象没有分类对待,培训未能和农民就业创业有效联系。致使青年农民参加培训的热情不高,培训工作难以有效推进。

二、培养和开发农村青年创业人才的对策与建议

(一)营造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在农村青年创业人才开发工作中,要突破传统观念,以农村青年中心、青年农民创业基地为核心,鼓励各类农村青年创业人才领办、创办民营科技实体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优先为农村青年创业人才安排科技推广项目、提供科技信息和技术支持,优先评聘专业技术职称等。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改进工作方式,为农村青年创业人才落实各种政策。联合农业、科技、气象等部门开通长期服务热线,为广大农村青年创业人才在生产实践中遇到的各种实际困难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联合农业部门在种子、技术和农用物资等方面为他们提供优质服务,为青年农民创业降低成本,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二)加强现代农业技能培训。加强以青年农民为主要对象的现代农业科普培训,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前提和基础。以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为重点,全方位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举办专题讲座。通过“请进来”的方式,邀请市、县农业、科技部门技术人员和科研院所专家到乡镇、村开设讲座,为青年农民提供农业新技术、新信息等服务。通过和农业院校合作,以科技下乡、科技赶集、科技培训等方式,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农业科技基地和田间地头进行实践指导,不断提高农户的科学种养水平。通过青年联合会、青年企业家协会等外围组织,成立专项技术服务组,定期派出技术专家现场解答疑难问题。探索由团市委牵头,组织技术人员与农户结对子的方式,开展科技示范服务,提高农户的种养水平。促使农村青年创业人才不断更新观念,交换信息,打开思路,互通有无,资源共享。

(三)发挥创业人才的带动作用。加大农村青年创业人才培育力度,培育出一批敢为人先、经营有方的先进青年农民典型。让他们在自己致 富的同时,充分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影响带动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在过去几年的农村两委换届中,一大批从事特色种植、养殖、加工的青年农民致富带头人进入了村委会班子,更好地起到了组织带动作用。团组织应联合有关部门共同创建青年农民创业基地,更好地发挥青年创业人才的示范带动作用。探索依托基层团委、农村青年中心创办青年农民科技致富协会,发挥技术指导、信息服务作用。通过成立各种农村青年科技协会,推动农村青年创业人才牵头兴办种植、养殖、营销等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辐射带动,影响一片。由协会组织为当地青年农民提供技术服务和资金帮助,推广产业化、集约化、标准化农业生产,统一收购农产品,统一进行销售策划和具体营销,解除青年农民生产的后顾之忧。

三、建立培养青年创业人才的长效机制

新农村建设是一个长期过程,“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要义之首,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提高农村生产力水平,是建设新农村的首要任务。农村青年创业人才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也需要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去具体组织和落实。

(一)完善培育机制。培养青年创业人才的工作重点要是提高青年创业人才整体素质。一方面,充分发挥农村青年中心、农村文化站等阵地作用,每年定期组织青年创业人才集中培训,进行政策、实用科技知识的理论辅导,提高他们的创业素养。另一方面,要立足实际,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组织青年创业人才走出家门与外界加强技术交流与合作,到发达地区和先进企业参观学习,启迪思维,开阔视野。并根据 农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和青年创业人才专业技术发展的实际,依托青年联合会、青年企业家协会、青年民营企业家协会等组织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组织各类专家上门服务,进行有针对性的技术辅导,为创业者解决技术难题。

(二)提供具体扶持。一是争取政策上支持。对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农村科研生产项目实施者,协调有关部门争取政策支持,给予重点扶持,为青年农民创业创造良好的环境。二是技术上支持。通过各级青年协会,充分发挥青年农业专家、青年科技人才的技术优势,通过开展专家与青年创业人才结对子活动,既及时帮助青年创业人才解决在生产、经营中的技术难题,又为青年专家、科技人才提供实践场所,实现优势互补。三是资金上支持。对进行特色农业开发、有较大发展潜力的项目,积极争取当地政府和金融部门的支持,使农业小额贷款向青年创业人才倾斜。整合资源成立青年农民创业发展基金,通过举行优势农业项目招商洽谈会等形式,引导青年企业家在农村投资,多渠道为农村农业发展注入外力,引来活力。

(三)建立激励机制。评选优秀农村创业人才,树立良好的社会导向。将青年创业人才的评选工作纳入整个青春建功新农村活动之中,激励创业人才的成就感。通过开展“杰出青年农民”“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青年农民创业示范基地”等评选活动,大力宣传青年创业人才的先进事迹和成功经验,加大对优秀青年创业人才的奖励、表彰力度,扩大青年创业人才的影响力。对那些年纪轻、技术素质较高的青年创业人才重点培养,符合条件的推荐、吸收加入党、团组织,使其由个人带头致富向带领群 众共同致富转变。

篇6:发挥妇女在新农村建设中作用分析思考

乡镇纪委直接面对在新

农村建设一线的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承担着建设一支为民、务实、清廉的农村党员干部队伍,维护一个风清气正的新农村建设环境,依法保护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权益的重要职能。乡镇纪委职能作用的发挥如何,直接关系到建设新农村各项方针政策贯彻落实的效果,关系到农民群众对党和政府工作的信任度和满意度。

目前,乡镇纪委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工作主要是规范党务公开、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检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情况,监督农业“三项补贴”、新农村建设资金、民政救济、扶贫开发、教育“两免一补”等支农惠农资金落实到位,依法调查和处理信访问题,查处违纪违法案件等工作,总体上讲做到职责明确、工作协调、运转有序,对加强乡镇党风廉政建设,有效推进新农村建设起到了应有的作用。但是,乡镇纪委也存在着纪检干部政策水平、法律、财会、审计和金融等专业知识跟不上发展需要;村级纪检网络职责不明、权责不清、效果不好;纪检工作与其他工作时间和任务上有矛盾冲突,纪检工作杂而不专、多而不精等问题,这些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乡镇纪委有效发挥职能作用。因此,在新时期新阶段,必须不断加强乡镇纪检干部队伍建设,采取有效措施发挥乡镇纪委作用,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纪律保障。

一、加强自身建设是乡镇纪委在新农村建设中有效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

新农村建设涉及到的方针政策多,包括党在农村的基本经济制度、分配制度、经营体制、计划生育、退耕还林、耕地保护、结构调整、义务教育、合作医疗、扶贫开发、农业“三项补贴”等政策,乡镇纪委要监督这些政策在农村的贯彻落实,维护好群众的利益,纪检干部就必须学习和掌握现阶段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和相关的法律法规,同时,也要学习和掌握相关的财会、审计、金融、经济管理等现代科学知识,改善知识结构,提高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当前,尤其是要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增强做好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从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制度上加强自身建设。

我县乡镇纪委人员组成一般是由乡镇党委副书记兼任纪委书记,配备一名专职纪委副书记并负责监察室工作,由是党员的财政所长、计生办主任、民政办主任等人担任纪委委员,这样的组成结构符合乡镇工作实际,但要求乡镇纪检干部具有更高的敬业精神和责任感,乡镇纪委在县纪委和乡镇党委的领导下开展工作,既要在贯彻落实反腐败斗争任务和源头治理工作中发挥职能作用,又要在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中发挥组织协调作用,还要在乡镇中心工作中发挥参谋作用,如果工作责任心不强,就容易出现工作时间上、任务上的冲突,出现工作脱节和“单打单”的状况,因此,乡镇纪委加强自身建设,就是要求纪检干部按照“政治坚定、公正清廉、纪律严明、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的要求,不断提高协助党委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能力,提高有效监督的能力,提高依法执纪办案的能力,把自身建设成为“始终做党的忠诚卫士、群众的贴心人”的专兼结合的纪检干部队伍。

二、抓好党风廉政教育是乡镇纪委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作用的基础工作

基层党员干部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往往容易出现认识上的误区: 认为自己无职无权,不可能有腐败行为,不愿意认真学习反腐倡廉的精神,但在新农村建设的一线工作中,又容易出现政策把握不到位、工作作风不扎实、形式主义、强迫命令等问题,少数党员干部还有贪污挪用新农村建设资金,虚报浮夸工作政绩等行为, 村级也有党务、村务不公开,群众意见大的情况发生,因此,乡镇党风廉政教育要不断巩固反腐倡廉“大宣教”工作格局,深化廉政文化“六进”活动, 可以通过上党课、远教培训,作形式报告、举办反腐倡廉知识竞赛、文艺汇演等方式进行廉政教育,使每个党员干部参与进来,也让群众参与进来,学一学焦裕禄、孔繁森、牛玉儒等党的优秀干部的光荣事迹,听一听成克杰、王宝森、刘方仁等腐败案例,讲一讲发生在我们身边的违纪违法事件,让党风廉政教育更贴近党员干部的思想和工作实际。在此基础上,在教育形式上可以突出加强革命传统教育。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形成了理论联系实践、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艰苦奋斗等优良作风,在革命战争时期,广大群众不是从书本、报纸上认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和先进,而是从一个个共产党员“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与群众同甘共苦”等优秀作风上认识到共产党是代表群众利益的党,从而决心跟党走,坚定不移地支持和拥护共产党,通过学习和回顾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在党员干部中

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可以使基层党员干部认识到优良的党风是我们党获胜的法宝,是让人民群众信任和拥护的基石,无论职务高低、事无巨细,每个党员干部都要加强自身党风廉政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筑牢反腐倡廉的思想防线。

三、依法维护农民利益是乡镇纪委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作用的检验标准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13多亿人口中,农村人口占多数,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长期以来,农业脆弱、农村落后、农民贫困,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进一步加大了支农力度,采取“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多予少取放活”等一系例更直接、更有力的政策措施,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打下坚实的基础。党中央的好政策、好措施,关键在于全面贯彻、认真落实,乡镇纪委在这一过程中必须做到高度关注民生,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切实维护农民群众的利益。

1、严格监督检查村务公开情况。对于村级财务收支,村委债权债务, 新农村建设等公益事业建设钱物使用,扶贫资金使用, 救灾救济款物发放,土地、矿山、宅基地、征地补偿审批,退耕还林还草钱物兑现,“一事一议”筹资筹款等情况都必须在全村范围内全面公开、真实公开,规范村务公开的时间、程序、内容,接受广大农民群众的监督和上级行政监督,镇纪委也要定期组织相关单位检查村务是否公开,村务公开时间和程序是否符合要求,村务公开内容是否全面真实,是否建立村务公开的配套措施等内容。只有抓好村务公开,才能有效防止新农村建设中的腐败行为,保证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维护农民的合法利益,实现农村民主监督、民主建设、民主管理。

2、坚决纠正损害农民利益的突出问题。乡镇纪委要以解决群众在上学、看病、食品药品安全、地质灾害治理和生态环境等方面反映的突出问题为重点,深入开展专项治理工作,坚决纠正坑农害农行为并严肃查处,坚决纠正征收征用土地、房屋拆迁、企业重组改制和破产中损害农民利益,以及拖欠农民工工资等问题,乡镇纪委还要切实加强对安全生产的监督检查,认真调查安全事故背后的腐败问题。

3、加大对村级财务的监管力度。要维护农民群众的利益,必须要求村干部做到廉洁自律,不与民争利,以权谋私。要防止村干部集会计、出纳于一身,换一个村干部换一本帐等问题,应坚持维护“村财乡(镇)管”制度,建立乡镇财政集中支付中心,切实加强村级财务管理,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违规使用公款和以权谋私的行为。

4、认真选配和规范管理村级纪检监督员。乡镇纪委要配合党委认真选配村级纪检监督员,村级纪检监督员原则在本村党支部成员中产生,报乡镇纪委通过,对村级纪检监督员要建章立制、加强培训、规范管理、明确职责,使村级纪检监督员做到认真宣传贯彻落实党纪党规,做好本村纪检信访工作,对本村项目建设进行执法监察,协助本村党支部做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协助乡镇纪委开展工作,成为乡镇纪委维护农民群众利益的得力助手。

四、严肃查处违纪案件是乡镇纪委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作用的有力措施

上一篇:写老师的作文550字:会变脸的陈老师下一篇:建团百年辉煌,汇聚青春力量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