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与设计教学教案设计

2024-05-12

欣赏与设计教学教案设计(通用11篇)

篇1:欣赏与设计教学教案设计

《欣赏与设计》

一、教学内容概述:

本课知识是学生在学习了一系列平面图形后设计的图形与变化的设计课,学生之所以要学习这部分知识,是因为现实世界中存在着大量的有关图形变化的现象,从变化的角度欣赏图形、设计图案、体验变换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是这部分知识设计的主要目的。教材中展示了几幅精美的图案,在学生欣赏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要求学生在生活情景中认识变换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设计简单图形。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的知识基础是认识了三角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特征,对于圆形、菱形等平面图形只是初步认识,学生善于发现规律,但未必会总结规律,在欣赏的过程中,发现设计规律和掌握方法皆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也使学生理解的难点。突破难点是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把抽象好的设计在课件的演示中形象化,帮助学生发现规律,更好的设计图案!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问题,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3.通过对学生身边有趣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欣赏与设计图案,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已学过的几何图形。 教学难点:利用电脑设计一副美丽的图案,体验变换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五、教学信息技术支撑点:

利用电脑完成几何图形构成的图案的:展示与欣赏、设计与绘制等环节。色彩艳丽的图案欣赏能更好的吸引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利用绘图工具,能在有限的课堂时间更好的完成图案的设计与绘制。

六、教学过程: (一)教学准备阶段

学生小组合作或自主调查“生活中哪些地方有我们学过的`图形”。

(二)引入

师:经过几天的收集,同学们发现哪些地方有我们学过的图形了吗?谁愿意给我们展示自己的发现?

利用信息技术,呈现学生收集的信息以及收集信息的过程。

1.请一两名学生给全班同学展示自己所带来的物品,并介绍其中有哪些学过的图形,它们组成了什么样的图案。(如果学生所找的物品较小可以利用展示台,以方便学生观看。)

2.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自己带来的物品都有些什么图形,它们组成了什么样的图案,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

3.各小组派代表汇报自己小组的发现。

4.师:同学们发现了这么多美丽的图案,我也在我们的身边找到的一些美丽的图案。

请注意观察这些图案都用在了什么地方。

(教学课件播放老师收集的图案。)

师:从刚刚播放的课件中你发现在什么地方用到了这些图案

(色彩艳丽的图案,非常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观看图片集,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已学过的几何图形,并从中感受图形的美和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

(三)感受图形的美,发展学生的审美意识

1.教师出示准备的四幅图案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人从中找一幅最喜欢的图案说一说它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用教学课件出示图案,学生介绍哪幅图案,点击它可以放大。)

2.

请学生交流意见

(1)师:你认为这几幅图案,我们可以把它用在什么地方?(学生各抒己见,想法多种多样。)

(2)请学生说说看了这么多图案有什么感觉。(他们感到能用这么简单的图形绘制出美丽的图案,很了不起。)

篇2:欣赏与设计教学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欣赏与设计(第27~28页)

[教学目标]、通过欣赏与设计图案,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已学过的轴对称、平移现象。

2、欣赏美丽的对称图形,并能自己设计图案。

[教学重点]通过欣赏与设计图案,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已学过的轴对称、平移现象。

[教学难点]欣赏美丽的对称图形,并能自己设计图案。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师:在本单元里,我们学习了哪些有关图形变换的知识?(轴对称、平移)

师:举例说明生活中有哪些轴对称和平移的现象,这两种现象有什么特点?

生自由汇报。

二、欣赏图案

、导入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想成为一名小小设计师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欣赏设计》,只要你们好好学习,我想你们就一定能设计出美丽的图案。板书课题:欣赏与设计

2、图案欣赏。

出示,学生欣赏图案。

3、说一说。

师:上面这几幅图的图案是由哪个图形变换得到的?

小组讨论,再进行交流。

4、想一想。

出示。

仔细观察这图案是由哪个图形经过什么变换得到的?

同桌交流汇报。请你在方格纸上继续画下去。

三、设计图案、利用轴对称、平移设计一个图案。

2、交流并欣赏。说一说好在哪里?

3、师生活动,教师提问,学生互评。

四、练习巩固、完成教材第28页练一练第1、2、3、4题。

[课堂总结]

轴对称和平移知识广泛地应用于平面、立体的建筑工艺和几何图像上,而且还涉及到其他领域,希望同学们平时注意观察,成为杰出的设计师。

[板书设计]

欣赏与设计

轴对称与平移

篇3:欣赏与设计教学教案设计

《华夏经典》——同一主题不同艺术作品的赏析。

【课型】

新授课 (上教版八年级下册音乐赏析) 。

【教学理念】

初中二年级的学生能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有敏感细腻的心理特征, 同时也容易萌发青春期逆反心理。大部分学生对中国民族音乐较为排斥, 单一的课堂音乐教学已满足不了学生对不同音乐的求知欲望。为此, 根据我地区、我校学生的特点, 教师准备了大量的与之相关的音乐素材, 通过不同的艺术形式刺激学生的听觉、视觉, 从而引导学生学会多角度地、客观地评价、欣赏音乐作品。

【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是我国不同时期具有不同风格、不同体裁的经典器乐曲。每部作品都蕴涵着动人故事, 都有各自的艺术魅力。学生通过聆听、感受音乐作品, 进一步感受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魅力, 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情怀。本单元共分为三个课时, 本节课是第二课时, 着重介绍《梁祝》这部作品, 通过不同的艺术形式让学生感受精品的魅力。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声乐、器乐、舞蹈、戏曲不同的艺术形式和视觉、听觉不同的表现手法让学生感受音乐、领会内涵, 启发引导学生在中学阶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杜绝早恋现象, 引导学生处理好青春期的异性关系, 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

2.过程与方法:

聆听和观赏《梁祝》歌曲、乐曲的不同艺术形式, 深入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曲式结构, 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和音乐风格, 并能够判断其主奏乐器音色的特点和风格。

3.知识和技能:

掌握小提琴协奏曲的概念, 了解乐曲的结构, 为以后赏析其他音乐作品起到引导作用, 能初步的对作品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重难点】

能够哼唱主题旋律, 体会交响乐民族化的风格。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聆听法、鉴赏法、比较法、体验法和演示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中国古代有哪些民间传说?

生:《白蛇传》《孟姜女》《牛郎织女》《梁祝》。

(运用民间故事导出课题, 让学生认识到民间传说是艺术家们创作作品的灵感之一。)

师:上节课我们一起聆听了描绘楚汉之争的琵琶独奏曲《十面埋伏》, 感受到了用音乐来描述历史故事的艺术风格。我们还聆听了表达人生百味的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 体会了作者内心的悲凉和辛酸。刚才有同学提到了《梁祝》, 今天我们再次走进华夏经典篇, 感受被西方人称为《蝴蝶爱情》经典之作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

多媒体课件出示课题——同一主题不同艺术作品的赏析。

二、新授

1.复述故事, 了解传说。

(1) 学生分组讨论, 各小组选一个学生代表讲述故事。

(2) 教师讲解归纳史书记载的《梁祝》:两人可谓是千年等一回。梁山伯是明朝的一位县官, 因秉公执法有“梁青天”的美称, 死后人们把他埋在山清水秀的胡乔镇, 在挖掘墓碑时发现一墓穴, 刻有“祝英台女侠之墓”, 碑后说明她一生行侠仗义, 后被贪官马文才父子陷害, 于是人们将他俩合葬在胡乔镇, 也就有了美丽动听的传说。中国古代关于爱情的四大民间传说, 在世界上影响最广泛的就是《梁祝》, 一个传说成为艺术家们创作优秀作品的灵感, 他们用不同的艺术形式演绎着这段故事,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体会它的不同艺术魅力!

(德育引导, 爱情故事虽美好, 但是作为学生, 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学习, 处于青春期的我们, 要正确处理好男女同学的关系, 建立良好的友谊, 成为在学习上互帮互助的朋友。)

2.出示课件, 呈现目标。

师:出示课件——本节课的教学任务:聆听乐曲, 给主题选择旋律;完成作品的表格分析;哼唱梁祝的主题旋律。

3.聆听乐曲, 找出主题。

师:播放PPT课件。 (使学生对作品有一定的了解) 播放器乐曲——小提琴协奏曲《梁祝》。 (让学生对作品的创作背景、作曲家、曲式结构进行学习)

播放现场版本的交响乐并提出问题:教材中三个主题旋律分别是作品的什么主题?

生:根据教师的哼唱, 聆听乐曲的呈现部分, 选择合适的标题:主题1——爱情;主题2——同窗共读;主题3——十八相送。

4.对比欣赏, 感悟分析。

师:播放由何赛飞演唱的越剧唱段、《梁祝》的舞蹈视频、歌曲《化蝶》等不同的《梁祝》作品的艺术形式, 让学生感悟, 并出示表格:

生:欣赏不同形式的音乐, 哼唱歌曲;小组合作, 完成表格。

三、总结

同学们, 华夏文明源远流长, 民族音乐文化更是历史悠久, 身为龙的传人, 我们应该开拓我们的音乐视野, 感受中华艺术文化的博大精深, 让精品陶冶我们的情操, 提高我们的艺术修养, 热爱我们的祖国, 热爱我们的民族音乐文化!

【教学反思】

篇4:音乐欣赏课的设计与创新教学方式

关键词:音乐欣赏 情境教学 “自助餐” 音乐主题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兴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就应该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音乐是用音响或声响来表达的听觉艺术,它用不同节奏的长短,音的高低,速度的快慢来描写动或静,没有固定的表达方式,它包括的东西很宽、很广。如何能准确理解作品是有一定难度的,突破难点使音乐欣赏课情趣盎然,达到教学目的,抓住以下几个要点是关键所在。

一、多媒体多元化情境教学,提升教学效率

音乐欣赏是一门听觉艺术,通过音响塑造音乐形象,可是许多音乐作品所包含的内容深奥而抽象,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参差不齐,单靠耳朵很难深入理解作品内涵。在现代科技发达的今天,教师可以采用电脑多媒体等教学手段,给学生呈现了一片全新的音乐天地,使学生感受到了音乐课的新奇魅力,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音乐欣赏课的兴趣。多媒体教学自制课件使学生从单一的听音乐过渡到听、看相结合,可使音乐形象直接展现在眼前并印刻在头脑中,理解和掌握作品,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首先,要深刻理解乐曲的内涵,掌握欣赏的重点,制定可行的教学目标,根据目标设计教学活动,活动方式可包括听、歌唱、说话、表演甚至演奏和创作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欣赏音乐。在欣赏过程中教师需要以音乐为主体带领学生欣赏,巧妙穿插乐理知识来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并借助视听器材来帮助欣赏教学,如 VCD、电脑多媒体等基本教学设备,将与音乐本身情境相符的画面展示给学生,在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刺激下,调动学生所有感官,全身心地配合欣赏音乐,充分利用丰富的想象力,激起学生的共鸣,深入感悟音乐内涵。

其次,可以让学生在欣赏的同时哼唱主题曲调,体会乐曲的音乐形象,或者随音乐做身体律动,每个学生根据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做出相应的动作,尽可能的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运用身体语言让学生大胆表现音乐。表现是实践性很强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性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

再次,学生可以做教师。角色的转换可以锻炼学生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自学的习惯,将学生分成小组,每小组学生共同找一部自己喜爱的音乐作品,查资料分析作品,感受作品,全组的同学都要参与发挥集体智慧,同时增加了团结合作的精神。课堂效果非常好,学生学习的兴趣大大增强,同时也促进了师生关系的融洽。

二、“自助餐”式教学,使学生自由表达与自由参与

“自助餐”式教学的特点是改变以往的被动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变成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客体,学生自主选择教学内容。在欣赏课上每一位学生可以自选一部喜爱的作品,选该作品的学生必须阐述自己喜爱的观点是什么并加以论证。有的学生选择街舞、韩舞,并在课堂上展示。老师针对街舞的历史、韩舞的历史、背景及发展动态进行点评,并通过多媒体的教学手段进行观摩。有的学生选择了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教师并尝试着用钢琴进行合奏,使中西器乐相结合,并融为一体。有的学生选择小提琴演奏《梁祝》,现场配有动画表演,使百年经典和现代动画有机结合,达到尽善尽美的教学效果。所有的作品综合起来看,代表了学生的共同心声。通过作品的欣赏和学生的展示,活跃了课堂的气氛,使课堂内容走进学生,与学生情感产生了共鸣,学生的心灵也得到了洗涤。

三、创造优美的视觉空间环境

因为音乐是动态的美术,美术又是静态的音乐。任何一部传世佳作的背后都有其不寻常的历史和环境背景。例如:世界著名的奥地利作曲家小斯特劳斯的《蓝色多瑙河》,我们在欣赏课时,用多媒体展现出当时的油画作品,并观看维也纳金色大厅的演奏及合唱,使学生仿佛置身在具有浓郁音乐氛围的维也纳之都中。

多样化的教室环境布置,根据教学内容准备不同的布景和投影资料。例如:古筝曲《渔舟唱晚》,我们准备的是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水乡丹青水墨画。教师用优美的语音语调进行诗朗诵,营造了一种浓郁的艺术气氛。世界盛行的韦伯的音乐剧《猫》,展示各式形态的猫,有高贵的猫、贫民的猫、流浪的猫、小偷猫等等,借此来影射多变、复杂的人类社会。

四、感受音乐作品的主题形象

引導学生唱主题,背诵主题,感受主题。欣赏课中,视唱主题是一个重要环节。当欣赏完一部作品,学生应该脱口说出作者、国籍,该曲表达什么内容,更重要的一定要唱出主题。主题是一部音乐作品艺术风格的集中体现,主题是帮助学生理解作品、感受作品的基础,也是欣赏作品的出发点及立足点。例如在欣赏《瑶族舞曲》时,当你唱着主题与作品简介联想在一起,会呈现出这样的音乐形象。一群美丽的姑娘身上穿着节日的盛装,带着微笑,一个接着一个地加入舞蹈行列中翩翩起舞。乐曲突然加快,描写的是小伙子们闯进姑娘们的队伍中,双手猛击鼓尽情狂舞,姑娘们彩裙飞舞,旋转如飞,人群顿时热闹非凡。作品的内容一下了就明了了,同时也体会到了瑶族青年男女在节日的夜晚,在月光下歌舞的欢乐场面。例如贝多芬第五《命运》交响曲的第一章,当吟唱主题时,你就会明白是命运之神在敲门。如果教师能够调动好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意识,使学生在高度注意极其渴望中去听作品,去体会作品,不仅仅会得到艺术享受和审美体验,更重要的是达到与心灵的共鸣与震撼,达到心灵的感悟和净化。

五、结束语

传统教学模式的改变,使音乐欣赏课的教学质量得到了升华,学生音乐潜能得到了激发,使每个学生都向音乐殿堂挺进。在音乐欣赏课的设计与创新教学中,教师要用正确的审美观念去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形式、各种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阔他们的视野,使学生更深刻地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和理解音乐,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质,进而提升审美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潘传柏.音乐欣赏在高职院校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艺术教育,2009, (05)

2、邢彦琴.音乐欣赏教学之我见[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01)

3、赵富.高中音乐欣赏教学中多学科综合刍议[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2008, (4)

篇5:《欣赏与设计对称图案》的教案

二、教学目的1、通过设计图案,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什么叫“平移”和“旋转”,同时通过平移和旋转图形,设计出漂亮的对称图案。

2、在设计图案的过程中,学习PowerPoint的移动、旋转、组合、取消组合等工具,并学习快速选择多个图形的方法,提高设计图案的速度。

3、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教学过程设计

1、欣赏对称图案。

通过欣赏漂亮的对称图案,让学生感受到对称图形的美,激发学生设计对称图案的愿望。

2、观察对称图案。

观察已经设计好的对称图案:

(1)观察每个图案是由哪个基本图形通过平移或旋转得到的?

(2)每个图案哪些地方运用到平移,哪些地方运用到旋转?

(3)这些图案漂亮吗?你最喜欢哪一个,为什么?(让学生学会欣赏对称图形的美)

3、设计对称图案。

(1)学习绘制表格。(设计图案的背景表格)

A、正方形的绘制方法:按住shift键,拖动绘制长方形工具就可以绘制出标准的正方形。

B、表格的绘制方法:复制正方形可以得到由多个正方形组成的表格。

C、快速绘制表格的方法:通过拖动鼠标快速选取多个正方形,同时复制多个正方形,可以提高绘制表格的速度。

D、表格的组合:用拖动鼠标的方式将所有的表格选中,选择“绘图”——“组合”可以将所有的小正方形组合成一个大的表格。

(2)设计对称图案。

A、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图案(或者绘制一个自己喜欢的图案)放在一个方格或者几个方格内。(自己选择喜爱的颜色)

B、学习用键盘平移图形,并让学生试做。

C、学习使用旋转工具旋转图形,学生试做。

D、绘制的部分图案进行组合或取消组合,以提高设计图案的速度。

E、学生自由设计自己喜爱的对称图案。

F、设计漂亮的封面,加上喜爱的背景,及适当的图案。

4、欣赏与评析

同学之间互相欣赏同学的作品,并适当的加以评价,借以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提高学生设计图案的能力。

5、教师总结。

篇6:欣赏与设计教学教案设计

二、欣赏

1、导入

师:同学们,课间你们都玩些什么游戏? 生:“打乒乓”;“跳绳”;“贴大饼”;“捉迷藏”;“抓人”„„ [从学生最贴近的生活入手,强调学生的生活经验。]

2、初听

师:现在老师播放一段音乐(《陀螺》),听完告诉我,你认为这段音乐表现的是你玩的什么游戏,并说出原因。

生1:我认为是跳绳,因为音乐一会儿高一会儿低。

生2:我认为是在打乒乓,因为音乐比较活跃,打乒乓时要来回走动。„„

师:同学们说得不错,现在我们来听下一首(《骑竹马》),听听看这回表现的是什么游戏,当然也要说出原因。

生:我认为是骑马,因为音乐像马蹄声。师:同学们说得有道理,现在我们再来听一首乐曲(《跳绳》),听听看这回表现的是什么游戏,说出你的原因。

生1:我认为是跳高,因为音乐一会高一会低。

生2:我认为是捉迷藏,因为捉迷藏要逃来逃去,我觉得音乐像。„„

师:同学们很会想象,下面我们来听最后一首乐曲(《捉迷藏》),这回表现的是什么游戏,同样请你说出原因。

生1:我认为是“贴大饼”,因为“贴大饼”要跑来跑去,音乐比较快,很象。生2:我认为是“捉迷藏”,因为“捉迷藏”也要跑来跑去。„„

[音乐是想象的艺术,充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3、复听分析

师:同学们听得很仔细,现在请你们打开书本,看着书上的标题和插图,我们再次把刚才的音乐欣赏一遍。(1)听《陀螺》

师:你认为老师播放的音乐表现的是什么游戏?为什么? 生:是《陀螺》。因为音乐上下跳动,好象陀螺在旋转,开头的响声好象是在抽陀螺。师:回答得很好!谁来说一说这首乐曲的节奏和速度是怎样的? 生:这首乐曲的节奏比较跳跃,速度是快速。

师:很好。老师这里有陀螺,请一位同学玩一玩,体验一下。师:现在让我们跟着音乐模仿玩陀螺。[在聆听中体验。](2)听《骑竹马》

师:这首乐曲你们刚才已经听出,是《骑竹马》。那么这首乐曲的节奏和速度是怎样的? 生:这首乐曲的节奏是比较紧凑的;速度也是快速。师:好的。老师和你们一起玩一玩“竹马”。(播放《骑竹马》)[在聆听中体验。](3)听《跳绳》

生:这首乐曲是 《跳绳》。师:对。这是著名作曲家丁善德为我们小朋友写的,表现小朋友跳绳时的情景。音乐的节奏、速度是怎样的?

生:音乐的节奏也比较紧凑,速度是稍快。师:你们平时跳绳有几种跳法? 生:有“双飞”、“跳长绳”、“双人跳” „„ 师:我请同学们上来示范一下。

师:现在老师分四大组,你们自己商量一下,然后老师播放音乐,你们边听边跳绳。[在聆听中体验。](4)听《捉迷藏》

师:这首音乐表现的是什么游戏?为什么? 生:是 《捉迷藏》。因为音乐忽快忽慢,比较快,好象一个小朋友在抓,其他小朋友在逃。师:音乐的节奏、速度是怎样的? 生:节奏很连贯,紧凑,速度较快。

师:现在老师再播放一遍,你们藏好了,老师可要来抓你们了![新理念提出:应让学生掌握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师生之间应在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对话、互动,相互提高。]

4、小结:《跳绳》的作曲者是丁善德,是位有名的作曲家,写过许多反映儿童生活、学习的钢琴小品,是上海音乐学院的教授;《捉迷藏》的作曲者是德国的舒曼,也是一位有名的作曲家,写过《梦幻曲》等有名的作品。

5、总听:颠乱乐曲次序,让学生听辨乐曲,并模仿游戏。

[遵循聆听——聆听——再聆听的原则,让学生通过反复聆听加深对乐曲的记忆、理解]

三、总结:

篇7:欣赏与设计教学教案设计

创新教案

作者单位:浙江杭州淳安威坪中学

年级:高一年级课型:欣赏课 课时:一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和感受周杰伦的《星晴》和《龙拳》;并模仿《龙拳》进行创作。教学理念:

音乐欣赏课以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综合能力为出发点,结合音乐生活和时代特点,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充分运用音乐本体语言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构建起“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走进音乐、感悟音乐、理解音乐,激发起学生的创造力,达到培养人的综合素质的教学目的,真正实践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学生分析:

从高中生的心理特点来看,学生的思维能力较强,想象力丰富,知识结构比较完善,而且已经有了自己的意识与想法,开始会用挑剔的眼光来看课堂,如果教师所选的教材对他们缺乏吸引力就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认知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他们所想要的不仅仅只限于课本上的知识和教师单一的口头传授,更希望了解他们现实生活中处处可接触到的通俗歌曲。但是他们虽然喜欢唱、听通俗歌曲,却不能正确地理解、评价通俗歌曲作品的社会价值及艺术价值,所以教师让学生在课堂上从正面来接触通俗歌曲,积极引导学生去体验去学习,相信学生通过对通俗歌曲的学习、了解、比较、鉴别,他们的审美判断力一定会逐步提高和形成。教材分析:

1、周杰伦:是E时代的新音乐人,擅长词曲创作,从小勤奋学习音乐,以超长的毅力、可贵的敬业精神才有今天的成就。

2、《星晴》是一首抒情、优雅的大调式歌曲,曲式为二段体;是反映中国情绪的优秀作品。

它的曲调风格是R&B,歌曲既明朗又带有淡淡的感伤,使人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中,表现了天真无邪的爽朗。

3、《龙拳》是一首勇猛刚劲的快节奏的二段体歌曲。它的曲调风格是Rap,歌曲充溢着火热的情感,蓬勃的活力。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周杰伦的歌曲,使学生对R&B、Rap的音乐风格有初步的认识和理解,并进而提高学生对通俗歌曲的鉴赏能力。

2、在教师的引导下进一步理解分析音乐的表现要素,从而培养学生更深层理解音乐作品的能力。

3、通过简单的音乐创作实践,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和表演能力。

4、通过音乐欣赏陶冶学生的情操,形成健全的人格。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能正确认识和看待通俗歌手以及他们的作品,提高通俗歌曲的鉴赏力。教学方法:

1、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自制的多媒体。

2、充分发挥欣赏教学的“通感”,引导学生进行多渠道参与和感受音乐。

3、启发学生通过分析、比较、讨论、归纳、创作的方法,获取新知识,并独立地进行音乐的再体验。

教具:多媒体、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主导活动 学生主体活动 设计意图

组 织 教 学

1、播放优美的音乐《夜曲》,同时出示课题。

2、教师用亲切的目光、笑容、语言以及节奏向学生问好。2/4

x.xxx|xxxx|xxxxxxxx|xxxxx| 学生进教室

学生也以较亲切的表情以及模仿教师的节奏向教师表示问候

创设一种美好轻松的音乐教学环境。引起注意

感受节奏,为后面的学习埋下伏笔。

20世纪的音乐是多元化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通俗歌曲已成为同学们音乐文化的重要内容,但同学们对通俗歌曲是如何理解、认识的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聆听同学们很熟悉和喜欢的一位歌手的几首歌曲,并借此与同学们谈谈关于通俗歌曲的鉴赏。首先让我们来看大屏幕:

提问:谁擅长词曲创作、制作专辑,并凭个人首张专辑勇夺金曲奖最佳专辑大奖?(出示:周杰伦)

1、请同学来说说周杰伦。

2、教师归纳总结。

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同学们能客观实际的说出自己对周杰伦的认识,实在是难能可贵。(简单介绍周杰伦成长经历、专长、超长的毅力、敬业精神等)

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学生自由发表自己对周杰伦的认识。提出目标,明确要求。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从不同角度阐述自己的观点和感想。使学生能正确的认识到一位歌手。

“明星效应”偶像带来的影响更直接,更贴近。

,感

1、教师播放音乐《星晴》。

2、请同学谈谈自己对作品的初步感受和体会。

3、再次欣赏《星晴》,分析《星晴》。

4、教师阐述自我的观点,进行归纳点评。

《星晴》是一首抒情、优雅的歌曲,既明朗又带有淡淡的感伤,全曲自由自在,无忧无虑,使人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中。第二段音乐勾画出纯净、明朗、质朴的画面,表现了天真无邪的爽朗。

5、提问:你知道《星晴》的曲调风格吗? 曲调风格:R&B

6、简介R&B

R&B就是西方流行音乐Rhythm(节奏)和Blues(蓝调),这是20世纪40年代末出现的曲风,起源于美国黑人音乐。是现今西方流行乐和摇滚乐的基础。黑人音乐圈盛行的hip-hop和rap都源于R&B,并且都保存着R&B的成分。特点:把音乐节奏简化,重点放在歌曲上,结合蓝调和即兴重复的节奏演出。既有摇曳的节奏,又带有忧郁的色彩。

7、欣赏《龙拳》,感受歌曲的音乐风格。

提问:《龙拳》与《星晴》在演唱风格上有什么不同之处? 《龙拳》以说唱为主。

提问:那你知道这类歌曲的曲调风格是什么吗? 音乐风格:Rap

8、简介Rap Rap:就是说唱音乐,起源于黑人街头的舞曲。它是美国街头文化的一种。

特点:快速度的如说唱般的语言朗诵,调性不明显。把你想说的任意话编成歌词,配上鼓点的音乐,俗称嘻哈音乐。

9、请同学谈谈对《龙拳》的认识、理解以及音乐要素在乐曲中的使用的效果。

10、教师归纳总结。

《龙拳》充溢着火热的情感,蓬勃的活力。

音乐先用大鼓的强奏拉开浩大的阵势。在电子合成器的强烈音响加入后,进入歌曲的第一部分。

第二段情绪高涨,气度轩昂。高音区的喊唱与低音区的吟唱,两者的对比,表现了撼天动地的雄魄。

学生欣赏,并感受《星晴》的音乐形象和情绪。学生说说自己对《星晴》的感受。学生再次欣赏歌曲,分析歌曲的情绪、节奏、旋律,并感受《星晴》融入了哪些流行元素,它的曲调风格是什么?

让学生思考问题。

让学生认识并理解R&B这种曲调风格。

欣赏《龙拳》,感受它的特点,并比较它与《星晴》的不同之处。

学生指出它们之间的不同处

学生思考并猜测回答

让学生了解流行音乐中的另一种音乐风格。

学生谈谈作品中的音乐要素的使用以及它使用的作用。从感性入手欣赏作品,体会作品风格。

通过欣赏和自主学习、探索,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比较流行音乐的异同。为下一步学生的创作练习提供范本。激起兴趣与求知欲

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能力。

其实在我们同学中有很多的人平常就会饶饶舌,说上几句,所以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让同学们也来当一回周杰伦,过一把创作瘾,以小组为单位,来创编一曲简单的Rap,然后与大家一起分享一下,比一比哪一组的创编、表演更精彩。

1、各组分头创编一曲Rap音乐。(播放背景音乐Rap)

2、各组进行表演。

3、师生共同点评。

学生分组进行创作Rap

学生表演自己创作的作品

学生参与评价各组(包括自己小组)创编的作品及表演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增进群体意识,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根据特长分工合作,把普遍参与与发展个性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

师:谁来说说今天的内容对你有何启示。

师:我也来说说我的感受。通俗音乐就象巨大的磁场深深地吸引着我们,从这节课看来,虽然你们的创作和表演比起周杰伦等一些歌手来说还很稚嫩,但是同学们都能对作品的情感、意蕴都有着较好的理解,让我感受到了同学们无限的创造力和表演能力。我真切的体会到,对通俗歌曲的鉴赏,不能停留在悦耳、好听上,还要认真体会演唱者的风格、韵味,体察其真情实感,就像有位学者说,观其神、听其声、品其味、体其情、思其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获得审美的怡乐、受到精神的陶冶。

有位哲人说,共荣则其美,偏废则俱伤。我认为:不论是高雅音乐,还是通俗音乐,关键在与其本质要素——它所传达的,表现的思想给听众什么影响和熏陶。

最后,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周杰伦的《蜗牛》是如何积极向上进取的?同时也在《蜗牛》的歌声中结束我们今天的欣赏。

学生畅所欲言。

欣赏《蜗牛》,感受歌曲中积极向上的情感。熟悉的同学跟着唱。

打破以往“课后总结”的呆板,将学生的切身感受作为小结,不仅是形式的创新,更是对学生心灵感悟的再次升华。总结本课内容,提醒学生正确认识我国音乐形式的多样性。

篇8:诗歌欣赏教学设计

诗歌以其凝练的语言, 优美的韵律, 丰富的内涵, 深远的意境成为文学作品中一枝绮丽的花朵。整个初中阶段, 语文课本中入选的诗歌就达到近百首之多, 成为语文阅读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现代诗歌教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以积累、体验、培养语感”为目标;而对于古典诗词提出了更为明确的要求“诵读古代诗词, 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 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中考方略》更是做了更为详尽具体的解读:1、理解古今诗词中诗人塑造的形象, 弄清诗词中形象与诗人所要表达的感情之间的关系;2、领略古今诗词的内涵, 从中获得对自然、对社会和对人生的有益启示;3、对古今诗词的思想感情倾向, 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4、对古今诗词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 能说出自己的体验;5、对古今诗词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 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6、品味古今诗词的炼字、炼句、炼意, 欣赏诗词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诗歌教学需要很厚实的文学素养和品析、鉴赏能力, 也需要很高的教学艺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我希望能给学生一些方法, 帮助他们找到一条解读诗歌的途径。首先是了解写作背景, 知人论世;然后是诵读诗歌, 找出诗歌意象, 再现画面, 利用想象联想感受诗歌的优美意境领悟诗歌的情感;最后通过反复的揣摩把玩领会的诗歌语言言简而义丰的特点。方法重在能灵活的运用, 所以我选择了一些特点鲜明的诗歌作为例子。教学中讲练结合, 学以致用, 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二.教学预设流程

教学目的:把握诗词的阅读欣赏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意象, 掌握方法, 感受诗歌之美

教学难点:理解古今诗词中诗人塑造的形象, 弄清诗词中形象与诗人所要表达的感情之间的关系;感受诗歌的语言, 深入挖掘作品的内涵。

课型:复习课

教学方式:讲练结合, 方法指导,

学习方式:诵读理解, 感悟品味, 揣摩赏析, 积累运用

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教学

教学流程:

一.导语导入, 出示课题

我们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 从古至今, 优秀的诗作, 卷帙繁多, 浩如烟海。无论是苏轼豪迈的《赤壁怀古》, 还是李白浪漫的《月下独酌》, 无论是余光中清丽的《乡愁》还是舒婷柔婉的《致橡树》, 无论是格律严格的旧体诗, 还是形式自由的现代诗, 无一不晕染了一个个诗意人生。今天, 让我们徜徉诗歌的漫漫古道, 一同感受它独特的艺术魅力!

二.欣赏诗歌, 学习方法

(一) 学习《乡愁四韵》

1、读余光中的《乡愁四韵》, 思考:诗人选择了哪些具体的形象?

2、什么是诗歌的“意象”:简而言之, 意象即艺术形象, 也就是被赋予了作者情感的、能引发联想的具体的东西。

3、还能想到哪些写乡愁的古今诗词句?诗人又选择了哪些具体形象寄托一腔思乡愁绪?

4、播放短片, 想一想:《乡愁四韵》中的意象让你想到了什么?

自由表达, 也可用这种句式表述:由诗中 () 这一意象, 我想到 () , 感受到诗人 () 的乡愁。

5、总结第一组学习方法:

(1) 了解作者, 知背景。诗人的生平、经历、境遇等都会在诗歌中有所体现, 并形成诗人独特的创作风格和个性, 决定着诗歌的特殊主题。如陶渊明的脱俗与田园情结, 李白的大气豪放, 王维的生活情趣, 李清照的闲适与愁苦。而诗人自身的经历与境遇离不开社会政治背景, 了解他在什么情况下针对什么东西写作, 也就是把诗作与写作的时代背景联系起来考察。

(2) 出意象, 绘画面;想象联想, 起共鸣

要把握诗歌的形象, 就要抓住形象的特征。有些诗歌描绘的形象较多, 我们应该对众多的单个形象进行组合加以想象, 构成整体形象;有些诗歌描绘的形象并非实指, 而是有比喻或象征的内涵, 把握这类作品的形象就不能从字面上理解而应结合时代背景, 作者遭遇等, 通过想象, 联想来挖掘形象的内涵。总之, 理解诗歌的形象应立足于深层理解和整体把握, 不能望文生义, 浮于表面。

6、现场演练:出示《天净沙秋思》学生活动: (1) 找出意象。 (2) 描述诗中情景, 说感受。

学生练习: (中考方略)

(二) 介绍第二组方法 (1) 抓住关键, 悟诗情。

要从诗歌凝练含蓄的语言入手, 进而把握关键词句的深层含义, 品味诗歌所抒发的情感, 分析其多种艺术手段, 把握并深刻理解作品所塑造的艺术形象, 感受诗歌的优美意境。题目也是关键。

(2) 锤炼推敲, 赏诗趣。

诗的艺术特色主要是抒情、用典、构思和表现手法。在诗歌鉴赏中, 要能掌握诗歌常用的表达手段与艺术技巧, 如拟人、比喻、借代、夸张、对比、象征、以动写静、小中见大、虚实结合、衬托、托物言志等。诗歌难于解读, 首先在意象含蓄上, 其次在语言含蓄上。诗歌的语言不同于一般的记叙描写性语言, 更不同于一般的议论说明性语言。诗歌的语言是高度个性化的, 比一般的语言更含蓄, 它的表达往往是非直陈式的、反常化的。

非直陈式的, 是指诗歌语言多通过比喻、用典、象征等方式表达语意, 从而使人感到含蓄、朦胧、多义。反常化主要指诗歌语言的跳跃使得句与句不像其它文体一样连贯、符合语法规范与逻辑思维规律。鉴于诗歌语言以上的特点, 在品味时就要善于从简约中猜测主题, 从跳跃中填补内涵。

(三) 运用以上方法, 练习巩固:《小花的信念》

1、找出主体意象

2、说说诗中情景, 了解意象特点

3、找出关键字词, 关注题目

4、品读自认为很有意思的词句

5、说说感想

三、齐读方法归纳和口诀

诗歌情感很内敛, 切忌不要看表面;所有意象放一起, 联想想象成影片, 反复朗读加揣摩, 重要词句记心间;反常语言不放过, 锤炼猜测见内涵。

四、结束语

无论是秦时的明月, 还是东篱的菊花, 无论是烟笼的寒水, 还是古道上的瘦马, 无论是古老的水车, 还是原野的白桦, 无一不拨动诗人心灵的琴弦, 无一不催发读者灵魂的绿芽。有人说“常常被生活感动的人, 会写诗”, 愿大家, 常常为生活而感动, 爱诗, 写诗, 拥有一个诗意人生!

三.教学精彩片断实录及点评

师:撑着油纸伞彳亍雨巷的丁香一般的姑娘讲述着戴望舒的忧郁惆怅, 中秋之夜低照绮户的明月寄托了苏东坡对弟弟的一腔思念。诗人往往将自己的情感赋予一些具体的事物, 我们将这些被赋予了作者情感的、能引发联想的具体的东西称作“意象”。请同学们认真朗读余光中先生的《乡愁四韵》, 找出诗歌中的意象。

生:诗歌中的意象有“长江水、海棠、雪花、腊梅”。

师:余光中先生生于南京, 一九四九年离开大陆去了台湾, 此后辗转于香港、美洲、欧洲等地。半个世纪后, 才回到他日夜想念的故土。这期间, 他无时无刻不在想念着曾历经磨难的祖国。

师:请同学们认真欣赏短片, 想一想:《乡愁四韵》中的意象让你想到了什么?可以自由表达, 也可用这种句式表述:由诗中 () 这一意象, 我想到 () , 感受到诗人 () 的乡愁。

生:长江是我们的母亲河, 由诗歌中的“长江水”, 我似乎看到忧郁的诗人举起酒杯一口饮尽, 感受到他对家乡如悠悠长江水一般长长的思念。

师:说的真好!长江水孕育了华夏文明, 更流淌着无数如诗人余光中一样的海外游子的悠悠乡思。

生:由诗歌中的“雪花白”, 我想到一封封如雪花一般的家信, 感受到诗人如雪花一般纯洁的乡愁、浓浓的乡愁。

生:读到诗歌中的“海棠红”, 我脑海中出现了一大片如火一般的红艳艳的海棠花, 我想诗人想借此告诉读者, 他的乡愁有多炽烈。

师:很善于想象。海棠花又名“思乡草”, 诗人选择它作为意象, 更容易唤起读者的共鸣。

生:诗歌中还有“腊梅”这一意象。腊梅盛放在寒冷的冬季, 我想, 诗人一定想告诉我们他对家乡的想念是永远的、坚贞的。

师:一首《乡愁四韵》架起了同学们与诗人沟通的桥梁。诗人用意蕴丰富的语言和对家乡炽热的爱与我们的灵魂碰撞出耀眼的火花。

师:从以上的学习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些解读诗歌的方法。方法一:了解作者, 知背景。诗人的生平、经历、境遇等都会在诗歌中有所体现, 并形成诗人独特的创作风格和个性, 决定着诗歌的特殊主题。如陶渊明的脱俗与田园情结, 李白的大气豪放, 王维的生活情趣, 李清照的闲适与愁苦。而诗人自身的经历与境遇离不开社会政治背景, 要了解他在什么情况下针对什么而写作, 也就是把诗作与写作的时代背景联系起来考察。方法二:找出意象, 绘画面;想象联想, 起共鸣。要把握诗歌的形象, 就要抓住形象的特征。有些诗歌描绘的形象较多, 我们应该对众多的单个形象进行组合加以想象, 构成整体形象;有些诗歌描绘的形象并非实指, 而是有比喻或象征的内涵, 把握这类作品的形象就不能从字面上理解而应结合时代背景, 作者遭遇等, 通过想象, 联想来挖掘形象的内涵。总之, 理解诗歌的形象应立足于深层理解和整体把握, 不能望文生义, 浮于表面。

师:下面我们用这些方法来一段现场演练。请读一读《天净沙秋思》完成以下活动:1、找出意象。2、描述诗中情景, 说感受。

生:诗歌中出现了十一种意象。落尽叶子的枯藤缠绕在一棵苍老的枯树上, 归巢的乌鸦呱呱地沙哑地叫着, 是那般的凄凉、萧瑟。漫漫古道, 断肠的天涯游子, 牵着一匹瘦骨嶙峋的老马, 继续漂泊, 他此刻一定非常想念他的家乡。

生:老师, 有一个问题我不明白。写凄凉之景可以烘托出孤独的游子对家乡的想念。可为什么诗人还要写“小桥流水人家”这样的美丽景色呢?

师:有没有同学来帮他解决这个问题?

生:夕阳西下之时, 游子远离家乡, 只能只身飘泊。而眼前“小桥流水人家”的美景更勾起他对家乡的记忆和想念。

生:我认为这是一种“反衬”。游子漂泊在外, 远离家乡, 思念双亲, 却不能回, 而此地没离家的人们却能一家团圆。可能他还看见别人一家人正幸福的围着桌子吃着晚餐呢。

师:“他人有家我却无”, 如此大的反差确实叫人想家又忧伤。

四.点评

诗歌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凝练的语言勾画了绚丽的画面, 简单的意象传递着炽烈的情感, 明快的节奏叩击出独特的音律。读诗不仅可以唤醒灵性, 启迪智慧, 陶冶情操, 更可以激发诗意, 培养诗趣, 提升文学素养。诗歌教学需要很厚实的文学素养和品析、鉴赏能力, 也需要很高的教学艺术。而对于初中学生来说, 虽然在小学背诵过一些诗, 但这种背诵主要以“囫囵吞枣”式的机械记忆为主, 至于对诗歌的了解还浮于表面。如对诗的音律之美, 情感之美, 绘画之美, 虽然有了一些朦胧的认识, 但尚未升华为对诗歌的理解、体验、感悟、运用的层面。以方法来引路, 引导学生走近文本, 从语言文字入手, 引导学生走进文本, 一步步让学生将对诗歌的学习上升到“对诗歌的理解、体验、感悟、运用的层面”。掌握了一些方法, 就找到了一个突破口, 也就帮学生撩开了诗歌神秘的面纱。学生在学习中找到与文章作者对话的途径, 也自然能获得一种成就感。

五.教学反思

篇9:欣赏与设计教学教案设计

关键词:体育欣赏;课程设置;教学设计

一、体育欣赏和体育欣赏课程的概念

体育欣赏是人们通过观看体育运动竞赛、体育艺术作品(包括现场观看,收看、收听电视电台转播、观看录像、网络视频及杂志海报等),从中领略体育运动的趣味,感到愉悦,产生审美感受的审美活动。

体育欣赏能力是指个体在欣赏体育竞赛的过程中所应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它是多种素质在外界体育环境影响下的有机统一。大学生通过遗传获得的多种素质经过外界体育环境的影响,使这些素质向有利于体育运动和体育欣赏这方面发展,并互相影响形成了个体体育欣赏能力。它是审美能力、观察能力、运动能力、情绪调控能力等多种能力的结合,体育欣赏能力保证了个体在体育欣赏活动的顺利进行,使个体在欣赏活动中获得心理和生理上的满足。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特别是在第29届奥运会在我国的成功举办后,体育活动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成千上万的观众,而体育欣赏已成为人们休闲娱乐、抒发情感、激励奋进的重要形式之一。它增强了人们对体育的兴趣,激发了人们对体育活动的热爱和向往,提高了人们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以此为契机,通过加强体育欣赏能力培养,提高人民体育欣赏能力,对推动全民健身运动,促进我国体育事业进一步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高校大学生对体育欣赏的参与十分广泛。王薇薇等(2005)对浙江省8所高校的大学生抽样调查发现,有93.1%的学生都喜欢欣赏体育比赛。大学生经常参加体育欣赏的有63.4%,大多数学已把体育欣赏作为业余生活的一部分。陈文东(2008)调查结果表明,有90%的大学生对体育欣赏感兴趣,而对体育欣赏不感兴趣的只占10%。可见,体育欣赏在高校有着良好的群众基础。体育欣赏这种“寓教于乐”的特殊功能,对当代大学生的素质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也是大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意识的有效载体,因此开设体育欣赏课是提高大学生体育欣赏能力的现实需要。

体育欣赏课是以具体的体育作品为对象,以欣赏者的视听为主要手段,以学生的内心体验为特征,从而达到领悟体育真谛,得到精神上的愉悦,实现体育审美目标的一种教学实践活动。体育欣赏课的主要教学目标就是让大学生获得体育欣赏实践,提高大学生体育欣赏能力。

二、普通商校开设体育欣赏课的意义

(一)有利于于完善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体系

体育欣赏教学是体育教学的组成部分,普通高校传统体育教学注重大学生体育技能培养,忽视对大学生参与体育运动心理层面的引导和培养,大学生由于先天身体素质,体育教育背景不同,很多学生对体育存在惧怕、逃避或轻视的现象,对参加体育学习或体育活动缺乏主观驱动力,心理准备不足;此外,传统体育教学课程的设置,往往将学生的学习限定到1-2项体育项目,学生对所学体育项目之外的诸多项目了解不多,即使有兴趣也不知如何去欣赏。设置专门体育欣赏课程,可以有效弥补这些不足,使高校体育教学体系更加完善。

(二)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体育技能和参加体育运动的兴趣,促进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开设体育欣赏课可以让大学生了解更多体育运动知识,使大学生在体育欣赏课程中产生身心愉悦的审美体验,提高的体育欣赏能力,由光看热闹到也能看出门道,必然会增强其参与体育的兴趣;大学生在将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可能由于种种原因,不能经常亲身参与体育煅炼,但借助多渠道的、客观条件影响较小体育欣赏活动,保持对体育的兴趣,“使学生形成兴趣-尝试-有学习愿望-锻炼身体-想成为运动员-展示自我-终身体育的良性循环”。

(三)有助于大学生体育、美育和德育的结合,促进大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体育运动具有很强的观赏性。体育美在体育运动中普遍存在,人们对体育的热爱不仅仅是对运动员的力量、速度、高超的技艺及智慧的崇拜,更多地是在观赏体育比赛的过程中被体育运动中所表现出的美感所折服,这也是体育运动的一个很重要的功能。

大学生正处在生命力最旺盛的年龄阶段,处于这一时期的大学生对美的感觉最敏锐,是培养美的情操、提高审美感受能力、进行美育的最佳时期。体育欣赏课的开设既顺应了大学生对美的追求,又是学校对大学生进行美育的一个重要措施。在体育欣赏课中,通过对体育运动的欣赏,使大学生受到美的熏陶,达到升华其情感世界,在对美的欣赏中受到教育。

体育欣赏升华了心灵和精神,体育欣赏的教学中丰富的艺术审美因素可以缓解道德教学中的约束感和灌输感,避免了空洞的道德说教,增加了其自由性、自主性和活力,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启发学生的体育道德判断能力,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欣赏观念,对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端正学生的道德行为,树立高度的责任感有积极的促进意义。

三、高校体育欣赏课程开设情况分析

体育欣赏与音乐、艺术欣赏一样,对于培养和提高人的审美能力、自身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目前,音乐、艺术欣赏等早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教学体系,并且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而多数普通高校仍没有开设体育欣赏课,体育欣赏课程的教学体系也不够完善。

这主要是因为普通高校学生、教师以及教育管理工作者对体育欣赏仍然存在着一些认识的误区。如,认为体育欣赏只是大学生的业余爱好,对大学生体育欣赏能力的培养放任自流;体育欣赏是大学生自己的事情,无需教师管也无需顾及他人感受。认为没有开设体育欣赏课程的必要。学生在体育欣赏中出现”以胜败论英雄”的不良倾向,甚至出现欣赏恶性事故。在体育欣赏课的教学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大多数学生对体育欣赏没有明确的认识,认为体育欣赏就是看看录像,放松放松,看完了事;一些任课教师认为体育欣赏课好上,不注重自身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的提高,而我们认为体育欣赏是指人们通过视觉系统和听觉系统的协同作用,进而逐渐过渡到整个感官系统,然后引起大脑的思维活动,最终使欣赏者全身心地投入到体育运动中,使人们获得锻炼的乐趣和心理上的满足,进而改善生理机能和心理健康水平,而体育欣赏课对任课教师素质要求很高,教师不仅要具有全面广泛的体育知识,还要具备一定的美学修养,熟练掌握各种现代教学手段。

四、课程设置与教学设计建议

(一)课程设置

建议开设专门的体育欣赏课程,纳入高校体育教学体系之中,也可作为大学生素质拓展教育课程。课程设置以公共选修课为宜,可供全校不同年级,不同院系学生选修。

(二)教学内容的组织安排

体育欣赏课的主要内容要依据体育欣赏活动的基本内容。欣赏活动的基本内容十分丰富,主要包括:①对运动员形体美和

动作美的欣赏;②对运动员在比赛中所表现出意志品质的欣赏;③对运动员的比赛技术、战术运用和临场发挥的欣赏;④对竞技运动比赛中裁判执法水平的欣赏;⑤对竞技运动比赛中教练员临场指挥风格的欣赏;⑥对国内外重大体育比赛中解说员、评论员精湛评说的欣赏;⑦对体育音乐的欣赏欣赏等;⑧对体育建筑、设施、器材、服装及环境的欣赏;⑨体育健身者在运动中的自我欣赏等。

体育欣赏课的教学内容一般有两种组织形式:一是按照欣赏的内容或体育项目进行分类讲述,另一种是打乱运动项目或者赛事的界限,根据欣赏角度的不同进行讲述,两种形式各有利弊。王林等(2006)在武汉理工大学《体育欣赏》公选课的教学实验,采用了第一种形式,对体育欣赏课教学内容构成进行了优化,并在实践中总结了讲授的侧重点,对体育欣赏课程教学具有良好的借鉴意义。

但是由于体育项目种类繁多,体育运动形式多样,在这种教学内容组织形式下,欣赏的内容就显得非常有限,是就项目欣赏项目,不能打破项目的壁垒,就体育知识进行归纳与总结,不利于拓展学生的体育知识。第二种组织形式的对具有共性欣赏内容的项目的进行汇总,加以讲授,可以增加课程内容的容量。如从欣赏角度可将体育竞赛项目分为:

1直接对抗性竞技项目

包括篮球、排球、足球、手球、网球、羽毛球、乒乓球等球类项目,以及拳击、摔跤、柔道、击剑等个人项目。这类比赛项目的特点是:裁判员按规则判断运动员的得分与失分,并以此作为衡量成绩的依据,判断比赛的胜负。欣赏这类比赛项目,应注意欣赏比赛过程中个人技术的运用和整体战术的配合,以及运动员所表现出的那种团队精神和斗智斗勇的精神状态;

2对比性竞赛项目

包括体操、艺术体操跳水、花样游泳、花样滑冰等。这类项目比赛的特点是对比,要求运动员按规定条件和动作质量去完成比赛的技术动作,比赛中强调动作难度、美观和富有艺术性。欣赏这类比赛项目,应注意欣赏比赛过程中的那种富于艺术的美感,即运动员能够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把身体控制到尽善尽美的程度,使健力美达到高度的统一,加上和谐韵律和鲜明节奏的微妙配合;

3记录性竞赛项目

包括田径、游泳、举重、射箭、射击、划船、赛艇等。这类比赛项目的特点是:计算成绩有实际的衡量指标,用时间、距离、重量、命中率等具体指标来评定运动员名次。欣赏这类比赛,应注意欣赏比赛过程中运动员的技术战术水平和那种忘我拼搏、不畏强敌的精神。

如果能将两种课程内容组织形式结合起来使用,会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此外,体育欣赏课的教学内容具有广泛性、时代性、民族性、社会性,因此其教学内容应该根据社会的发展和各地区体育传统进行调整。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的使用

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是保证体育欣赏课教学效果的必不可少的条件。欣赏是主体对客观存在的一种审美活动,只有鲜明、具体、生动的形象才能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因此体育欣赏离不开体育运动本身具体的形象,教学中应该准备一些丰富的、具有视觉冲击力和美感素材,包括图片、动画、音乐、视频等,教师要利用现代数码技术将这些素材加以剪切,编辑、配音和加工,借助多媒体等教学设施展现,加强学生感性经验的积累才能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讲解集体项目的战术时可以采用多媒体动画形式,把战术配合的线路和技巧等予以形象地展现,也可以结合比赛录像或者现场观看比赛的方式对运动员所使用的战术进行讲解;在学习欣赏健美操、艺术体操等展现身体姿态美的项目时,要充分利用慢放、定格等技术,同时配合讲解与音乐,这样,学生就会对该运动项目有完整、具体、形象、生动的认识,才能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

同时理论知识的传授也不可或缺,我们可以利用运动录像或者视频给学生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但是没有专业知识的支撑和美学观点的引导,学生仅仅看了看热闹,达不到体育欣赏课提高学生欣赏能力的目的,因此必须注重传统讲授和现代教学手段的结合。

在教学中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联系实际,让学生主动参与欣赏实践。学生体育欣赏能力必须在实践中提高,最终在实践中检验,在条件允许地情况下,可以组织学生现场观看体育比赛,举办体育摄影或体育评论比赛。加强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因为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以及观赏体育活动,往往是以群体的形式进行的,个体之间能够互相影响、互相促进。

借助美学及其他学科的欣赏观点阐述体育欣赏原理,使学生具有欣赏体育内在魅力和体育运动所表现出的特有的美的能力,使欣赏体育运动成为学生的一种赏心悦目的精神享受,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体育技能、加体育活动的兴趣。

参考文献:

[1]李桂玲,论体育欣赏与素质教育[J],体育科研,2002,(4)

[2]王薇薇,徐国芳,大学生参与体育欣赏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渐江体育科学,2005,(5)

[3]陈文东,普通高校开设体育欣赏课的可行性调查分析[J],龙岩学院学报,2008,(2)

[4]肖英,谈当代大学生体育欣赏能力的培养[J],怀化学院学报,2004,(2)

[5]王林,崔浩澜,大学生体育欣赏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6)

篇10:欣赏与设计教学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欣赏由基本图形构成的美丽图案,并了解图案的排列规律,感受图形的美。2.会用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图形设计图案。3.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创新意识和审美意识。教学重点:

感受图形的美,会用基本的几何图形设计有规律排列的图案。教学难点:

发现图案的排列规律。教具准备:

课件、方格纸、水彩笔、尺子。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展示一件衣服 师: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衣服上有学过平面图形。2.出示平面图形

学生说出图形的名称。

师: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和设计由这些平面图形组成的漂亮图案。出示课题:欣赏与设计

二、欣赏图案

1.欣赏课本上的6幅图案

师:老师收集了一些图案,请看。漂亮吗?请仔细欣赏,选一幅你最喜欢的,和你同桌说说它是由哪些平面图形组成?用了什么颜色?

2.交流汇报

(1)由2名学生选择喜欢的图案回答。

(2)教师指定一幅图案学生回答。

师:喜欢第5幅的同学请举手。这幅图案用了什么图形?(三角形、六边形)红色的六边形由几个三角形组成?(6个)在红色六边形的周围你还发现了什么?这幅图案像什么?

三、生活中的图案

师:这些漂亮的图案都是来自生活中,在我们的身边你在哪里见过像这些一样由平面图形组成的,有漂亮颜色的图案呢?

学生回答:地板砖、衣服、广场等。

四、找规律

师:咱们学校新建的厕所还没有合适的地板瓷砖图案,校长想请全校的同学都来出谋献策。淘气已经设计了一幅,大家请看。(课件出示方格图案)1.在这幅图案上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发现有正方形,还有4种颜色。

2.观察这4种颜色的排列规律。

①第一行第5个正方形是()色,第一行第8个正方形是()色。第11个呢?

你是怎样想的?有没有好办法能很快算出来?可以互相讨论。

引导学生说出,横着看图案的颜色排列规律。

②第一列第6个正方形是()色?你是怎样想的?

引导学生说出,竖着看图案的排列规律。

3.你还发现了什么规律?

4.想象一下,如果继续画下去,会是什么样子的?(课件展示画下去的图案)

五、设计图案

1.师:刚才这幅图案是淘气设计的学校厕所瓷砖图案的效果图,你觉得怎么样?为什么?

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师:你想设计吗?如果你是设计师你想怎样设计? 2.设计要求

(1)用学过的平面图形设计;

(2)图形的形状、颜色排列要有规律;

(3)设计的图案要美观大方。

3.学生设计图案

4.展示学生作品

师:请说说你是怎样设计的?

师:谁来说说他设计得怎么样?

六、总结

篇11:欣赏与设计教学教案设计

课 题 送 行 教学目标

1、学习文中出现的“不谙世故、凄怆、邂逅”等生字词。

2、讨论理解文中勒罗受雇送别的感情问题,体会散文所蕴含的对生活的深刻思考的问题。

3、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训练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学难点

对勒罗受雇送别的感情问题的理解 集 体 备 课 二次备课

一、导入新课

二、了解作者,初读课文

1、首先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注释①,谁能说你从注释①中搜集到了哪些有关作者的信息?(板书)

2、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全文,边读边完成下列任务: ①圈划文中出现的生字词,结合上下文思考其意思。

②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文中都写了哪些人的送别?有什么不同?

③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问题,并向大家提出来,我们共同来讨论。

三、检查学生初读课文完成任务情况:

1、学习生字

①不谙(ān)世故:不熟悉人情世故。②凄怆(chuàng):凄凉,悲伤。

③邂(xiè)逅(hòu):偶然遇见久别的亲人、朋友。④不可思议:不可想象,不可理解。⑤溢于言表:感情流露在言辞、表情上。

2、古人说“疑为学之始”。说的是,读书要善于发现,善于发问,善于独立思考;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产生疑问,正是独立思考的结果,也是真正的独立学习的开始。同学通过阅读本文,产生了什么疑问,发现了什么问题?请向全班同学提出来,我们共同来讨论解决。

四、挑生分段朗读课文,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

(把同学提出的问题分类,交给学生分组讨论,老师启发、点拨,引导学生从联系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中寻找依据,解决问题)

五、提出下列问题,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①散文的题目《送行》,围绕题目,全文都写了谁的送行?送别的对象分别是谁?(我们送行起身前往美国的朋友,勒罗送行来英国旅行不相认识的美国小姐)②这两种送行,在送别目的、送行场面、送行效果等方面分别有什么不同?

③我的朋友即将起身前往美国,做为朋友,我们心中都充满了恋恋不舍的情感,可是在车站给他送行时,为什么显得那么拘谨、尴尬、局促不安,只好强作欢颜,说可有可无的多余的话话?

④勒罗给见面不到半小时的来英国旅行的美国小姐送行,却显得大方、自然、真诚、神采奕奕,临别赠言从他口中一泻而出,同学们能说说这是为什么吗?

⑤对于勒罗在给美国小姐送行过程中的表现,同学们是怎样评价的?勒罗的眼泪是不是他真实感情的流露?请同学们说说你们的看法,并说明的理由。

六、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老师说过“学文如堆沙”。学习一篇课文,不仅要领会课文的内容,而且要掌握积累所学课文中词句,为今后的读写打基础,下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划出文中的词语,然后全班交流。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全文,圈划文中词语,并挑生读一读所划的词语。

2、全班学生齐读256页词语表中词语。

六、小结归纳,总结本课学习内容和学习情况 教后记:

课 题 乡愁 教学目标

1、学习现代诗的朗诵基本技巧,学会节奏、重音,较有感情的朗诵。

2、理解本诗的形象化手法所表现的具体含义。

3、体味作者所表达的乡愁,同化爱家爱乡爱国的意识。教学重点 和难点

重点:学习现代诗的朗诵基本技巧,学会节奏、重音,较有感情的朗诵;理解本诗的形象化手法所表现的具体含义。

难点:体味作者所表达的乡愁,同化爱家爱乡爱国的意识。集 体 备 课 二次备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用深情的语言引导:乡愁是文学作品中的一个重要主题。我国唐代伟大的诗人李白的名作《静夜思》,就是抒写这一主题的,同学们还记得吗?请一起背诵:“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同学们还能想起另外一些表现乡愁的诗句吗?(参考:“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其实,现当代待歌中也有很多写乡愁的名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

二、作者简介。

余光中,台湾当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和诗歌评论家。1928年出生于南京,1950年去台湾。由于特殊的政治原因,大陆和台湾长期阻隔,而诗人又经常流浪于海外,游子思乡之情,是他的诗歌作品中的重要内容。

三、熟习课文、指导朗诵。

1.请学生自己先默看本诗,熟悉诗歌内容。

2.再请学生小声试读,体会诗作的意境和感情,并试着划分诗的节奏和重音。(学生指导:体会是只可意会的,并非要求每个学生做到,有部分达到即可,而且很难检查,主要是落实节奏和重音的,要求用笔标出。教师下去指导顾问)3.提问: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昂扬激越还是忧郁深沉? 采用自由提问式,让学生无拘束回答,学生应该容易明白。教师补充:这首诗有如音乐中柔美而略带哀伤的“回忆曲”,是海外游子深情而优美的恋歌。4.设问(不用马上答):朗读这首诗的时候,在语速和节奏处理上应注意什么? 先请二人(举手)试读并讲解:语速要放缓慢一点;要多停顿,不直读长句。5.配上著名音乐家马思聪的《思乡曲》朗读。诗的节奏和重音划分如下: 乡 愁

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人/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四、分析、解读本诗。

1、三个问题:

(1)乡愁原本是一种非常抽象的情感,而诗要讲究形象性,这首诗是怎样把抽象的乡愁形象化的?(2)这四种对象前表修饰、限制的形容词和数量词有什么特点?它们共同突出了这四样东西的什么特征?在诗中有什么表达效果?(3)诗中分别表达了怎样的乡愁呢?

2、解决方式:由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开展全班性的讨论,教师也适时参与其中。

第一题结合前面学习过的〈静夜〉中有关形象化的手法应该不难理解,学生比较容易找出是用比喻的方式,把乡愁投射于“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个具体可感的对象上,采用了诗歌创作中常用的一种技巧:托物寄情。第二题前一个问题容易找到,共同的特点教师应给恰当的提示,便表达效果可抽查优生回答,对于中下生可掌握可不掌握。教师再讲解。(“一枚”“一张”“一方”“一湾”四个数学量词和“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四个形容词都以一种看似轻描淡写的方式,把乡愁浓缩于四个面积小程度轻的对象之上,恰恰反衬出诗人内心深处浓烈的思乡情感。)

第三题应该容易想到,如果不行,教师作一些启发,提问后再总结。(小时候母子分离对母亲的思念,长大后夫妻分离对妻子的思念;后来母子死别 再也无法沟通的思念;现在游子与大陆分离对故土的思念。这四节诗层层推进,由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普遍的家国之思。)

五、朗读、背诵、体味。

自由朗读(按要求)并当堂背诵该诗,并同时再次感受作者的这种乡愁之愁(如何感受是一种灵性,无法指导)

上一篇:记叙文题目的作用教案下一篇:海西文化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