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颂》欣赏教学设计

2024-06-24

《红旗颂》欣赏教学设计(精选13篇)

篇1:《红旗颂》欣赏教学设计

红旗颂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吕其明及其作品;初步了解管弦乐的构成;初步了解节奏、节拍、速度、力度、旋律等音乐要素对塑造音乐形象的作用。

2、情感目标:通过演唱和欣赏,在音乐实践中感受、体会、表达爱国之情,热爱民族音乐文化。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听赏《红旗颂》;能唱一唱“歌唱性红旗主题”;能分辨“歌唱性红旗主题”和“进行曲式红旗主题”的异同点。

难点:引导学生在听赏过程中展开想象和联想,增强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课堂礼仪,(二)、导入新课: 课前播放《五星红旗》(李媛媛演唱),创设课堂教学情景。

(三)、讲授新课:

1、听赏解放战争时期的《绣红旗》(江姐歌剧片段)。

2、听赏改革开放时期的《红旗飘飘》(孙楠演唱)。

3、区别对比两首歌曲听赏之后的感受。

从体裁、节奏、节拍、力度、速度、旋律、情感上区别。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小结:

4、听赏吕其明《红旗颂》(管弦乐曲):

①、简介吕其明及其代表作品。(师生共同交流)②、简介管弦乐队构成。(弦乐组、铜管组、木管组、打击乐器组)

③、聆听号角主题片段。

思考:你听了《红旗颂》号角主题后有什么感受?它的旋律来源于哪一首歌曲?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小结:

感受:激动、振奋、具有强烈的号召力 来源:聂耳《义勇军进行曲》(国歌)④、聆听红旗主题。

教师弹奏“歌唱性红旗主题”和“进行曲式红旗主题”。思考:这两个主题有何异同点?能激起你怎样的联想和感受?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小结:

异同点:乐曲的节奏、旋律没有变,节拍、速度、力度、音乐情绪变了。

结论:节拍、速度、力度的变化会产生旋律的风格特点的变化。

歌唱性主题的感受:红旗迎着朝阳,烈烈招展;深情、眷恋、真挚赞颂的情绪。进行性主题的感受:在红旗的指引下,无数的革命先辈们英勇战斗,奋勇前进的步伐;坚定有力、斗志昂扬的情绪。

⑤、分别用不同的节拍4/4和2/4,唱一唱两个主题,加强对作品的感受和体会。

⑥、完整听赏《红旗颂》。

思考:你能感觉到音乐情绪发生变化了吗?请用手势示意。

请学生听辨出①号角主题、②歌唱性主题、③进行性主题,并在聆听过程中用手势示意,强化学习的目标,增强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5、课堂小结:

比较相同主题(红旗)不同体裁(歌曲、乐曲)的表演风格特点。

相同点:都能以真挚的情感打动人的心灵,引发内心的共鸣。

不同点:

歌曲——动听的旋律,动人的歌词,动情的演唱,使得歌曲在表达音乐情绪,刻画音乐形象上更容易让人理解和感受。

乐曲——丰富的和声,多层次的配器,大型的管弦乐队,使得乐曲在表达上更到位,更有层次,更感人肺腑,得到的感受更深刻难忘。

6、布置作业:

课后唱背红旗主题,尝试为红旗主题填上合适的歌词并演唱出来,下节课同学之间交流一下,比一比谁的创作更精彩。

篇2:《红旗颂》欣赏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欣赏管弦乐曲《红旗颂》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目的:感受乐曲《红旗颂》的宏伟气势,体验调性转换和速度、力度、乐器音色等音乐要素在作品表现中所起的作用。教学重点:感受乐曲的气势,理解作品的内涵。

教具准备:录音机、欣赏磁带、钢琴、投影主旋律谱、录像机、电视机、《红旗颂》演奏录像带。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导言: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管弦乐曲《红旗颂》(出示标题以及作者)二. 作者简介:

吕其明,1930年出身于安徽,11岁参加新四军文工团,曾得到老一辈音乐家的精心指点。解放后任上海电影乐团团长,从事音乐创造,先后为《铁道游击队》、《南昌起义》等三十多部电影作曲,其中有不少插曲如《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谁不说俺家乡好》一直深受人民群众的欢迎,流传至今,久唱不衰。此外,还创作了十多首大中型器乐曲,《红旗颂》就是其中的一首,作于1965年。三. 复习管弦乐队知识:

师:管弦乐队就是以管弦乐器为主的乐队。你还记得有哪几类乐器组成的?

生:弓弦乐器、木管乐器、铜管乐器、打击乐器。四. 欣赏乐曲 1.交谈导入:

师:从标题看怎么理解《红旗颂》? 生:歌颂“红旗”。

师:歌颂的形式有诗歌、散文、歌曲,而单纯用音乐歌颂红旗的大家听的不多,今天我们欣赏的就是用音乐的手段歌颂红旗,用乐器的不同色彩烘托气氛。当我们仰望五星红旗时,自然就会想起一首庄严的歌,你能说出是什么歌吗?

生:《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哼出《国歌》的前奏)2.初听全曲,听辩曲中熟悉的《国歌》音调:

(要求学生在欣赏过程中用举手的动作表示所听到的熟悉的音调。)

3.随琴声哼唱主题音乐,加深对这一颂歌音调的感受与理解。(投影主旋律谱)

4.介绍乐曲结构,了解作品规格:

师:作品采用了带再现的三部结构:A+B+A(板书)5.分段赏析:(插入解说,感受气势,理解内涵)⑴.A段:(第一段)

开始以小号奏出《国歌》音调为素材的雄壮宏伟的引子,经圆号反复,引出弓弦乐器演奏的歌颂红旗的主题,这一主题在钢琴的伴奏下,给人以光辉热烈和庄严的深切感受,人们被音乐带到幸福激荡的回忆之中:啊!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天安门广场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主题又一次转调出现,转调后的音乐色彩显得更加明亮辉煌,仿佛是亿万人民欢腾热烈的情景。优美深情的旋律,倾注了多少英雄儿女的热血啊!

⑵.B段:(第二段)

连续的三连音,使节奏富于动力,节奏紧缩,速度加快,歌颂的主题变成豪迈的进行曲,使人们的脑海里出现了这样一幅画面:中国人民在红旗指引下英勇战斗,昂首阔步地奋勇向前,这进行曲的节奏正是我们时代前进的步伐。

⑶.A段:(第三段,再现部分)

乐队合奏主题,又一次出现了我们熟悉的音调,音乐达到了高潮,以歌颂祖国,歌颂伟大的党。让我们高举红旗,奔向共产主义的明天。6.引导学生用线条表示每段音乐的风格、节奏、速度:(学生活动:可以四人小组讨论,后一一展示并说说“为什么”)7.复听全曲(边听边看《红旗颂》演奏录像)五.课堂小结:

篇3:管弦乐《红旗颂》的艺术风格分析

关键词:红旗颂,旋律,艺术风格,重大历史题材

《红旗颂》在旋律节奏、和声曲式方面都有着一定程度的创新, 这些独特之处使得音乐的主题得以深化, 也升华了音乐所要表达的思想内涵。同时, 《红旗颂》大胆地将重大历史题材灌输到管弦乐之中, 这不但在中国属于首次创举, 在全世界来看也是很具有独创性的。这不但为我国管弦乐开拓了更加广阔的发展平台, 也为音乐与历史的相互融合相互促进提供了前进方向与参考。此外, 《红旗颂》将外国的交响乐与中国传统的乐器结合使用, 创造出了独具中国特色的管弦乐, 它包含着民族精神、民族文化以及西方艺术, 可谓博采众长。

一、《红旗颂》产生的时代背景与思想内涵

吕其明先生在1965年创作出这一鸿篇巨作《红旗颂》, 并赋予其深刻的历史沉淀和思想内涵是由于当时的时代背景的影响。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组织下, 18年的浴血奋战终于换来了全国解放和新中国的成立。自此, 中国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 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都在不断提升和繁荣阶段。不久, 毛泽东主席又提出了“双百方针”, 这为我国文化和艺术的兴盛和繁荣创造了条件, 音乐艺术家们开始积极创作, 以求以音乐的形式表现和记录下这一段艰辛却充满希望和热血的历史。而此时恰逢我国与苏联正处于友好邻里关系, 苏联的交响乐以及音乐形式都传入中国。而吕其明先生正是在这种良好的氛围中创造出了《红旗颂》。

二、管弦乐《红旗颂》的艺术特点和风格

(一) 严谨的曲式结构

《红旗颂》采用的曲式结构是严谨的三部古今奏鸣结构, 这种结构由三部分组成, 即引子、连接部、尾声。这种结构下, 乐器间相互引出顺序清晰流畅, 非常严谨, 显示出条理性和顺承转折的特色。如引子部分, 音乐旋律刚开始为C调, 由号子演奏出引子, 而后紧接着木管奏出颤音, 随后, 小提琴、大号等乐器演奏出《国歌》主题。不断地转承启合使乐曲显得井然有序浑然天成, 或营造出人们对红旗的真切情感, 或制造出浩浩荡荡的气氛以表现人民高举旗帜勇敢向前意志, 或创造出声势宏大的音乐场面, 引人充满希望。

(二) 旋律层次丰富情感色彩鲜明

《红旗颂》的旋律层次非常丰富, 同时, 由于所选用的题材本身就具有色彩鲜明情感复杂的特点, 因此, 这部作品中的情感表达非常丰富和鲜明。当音乐进行中用弦乐连续奏出两个高音时, 天安门广场上嘹亮的国歌声和人山人海的场景似乎再现眼前。而在展开部, 三连音之后转为四分和附近音符后, 节奏随之变得轻松明快起来, 一种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高举旗帜勇往直前的情境被重现。此外, 连接部以双簧奏出时而哀愁时而悠扬的旋律, 这充分刻画出了人物内心, 表现出对革命先烈的沉痛缅怀与哀思, 也体现了对红旗的眷恋与热爱。

《红旗颂》的整体音乐基调属于激昂高亢热血有活力的, 但连接部呈现出的情感色彩却与大方向反其道而行, 这其实并不相冲突, 这只是作曲家为了表现出人们对红旗既崇敬又热爱的情感, 也表达出人民对革命先烈的深沉追念, 这样不但使整个音乐更加饱满和丰富, 也深化了音乐的内涵, 音乐也因此更加鲜活更具有感染力和震撼力。

(三) 和声古典淳朴表现力强

作曲家非常巧妙地对和声进行了安排和组织, 使乐曲不但总体风格一致, 还保证了和声的古朴、典雅, 保证了和声的布局合理。如:在呈示部中作曲家安排了两个乐段, 前一个乐段使用属系和弦各D7-T, 让音乐拥有倾向性的魔力, 展现出清新脱俗的美好景象, 将人们带入红旗漫天飘舞的浪漫意境之中。而后一段则灌输了无限张力, 使红旗缓缓升起与太阳齐平的画面勾勒出来。不同和声的巧妙变换赋予了音乐不同的意境与画面感, 增强了音乐的表现力。

(四) 节奏变化鲜明强烈

《红旗颂》的节奏变化非常鲜明且富有特色。如作品的展开部的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节奏随着音调的起伏和改变, 呈波浪式发展, 音调由低到高呈波浪式发展, 音乐节奏也随之变得紧张激烈。第二部分, 节奏短促有力, 表现出我国人民为追求民族独立与解放坚持不懈、努力前进的主题。第三部分, 音乐明快激昂, 生动描绘出革命胜利, 新中国成立时人民的喜悦与鼓舞之情, 刻画出人们对未来充满期待的情感。三部分结束后, 紧接着重复第一乐段, 但节奏更加短促有力, 使音乐得到升华。

三、结语

综上所述, 《红旗颂》不但以丰富的表现手法为人们带来一场听觉盛宴, 还以特殊的寓情寓事于音乐的手法再现新中国形成的艰辛历史和充满热血和活力的发展之旅。强烈的民族精神、革命精神与奋斗精神蕴藏在时而激昂时而悠扬, 时而明朗时而哀愁的音乐之中, 扣人心弦, 充满艺术美感和音乐张力。而中西乐器和音乐的结合, 使得《红旗颂》更具魅力和独创性, 使音乐更富美感更具多元性。

参考文献

[1]周志峰.管弦乐《红旗颂》创作风格与艺术特色探析.歌海, 2012, 01.

篇4:《红旗颂》教学设计

欣赏《红旗颂》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作品《红旗颂》的欣赏与分析,使学生了解颂歌题材及这类题材所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感受作品中赞美祖国、祝福祖国的爱国情愫。

2、过程与方法:在反复聆听、模唱、对比、分析的基础上熟悉作品《红旗颂》的主题旋律。通过欣赏作品,感受乐曲的宏伟气势,体验乐曲的旋律、速度、力度、乐器、音色等音乐要素在作品表现中所起到的作用,进而理解作品内涵。从B乐段的聆听、分析、节奏模拟等音乐活动中,体会相同的旋律用不同的速度和力度演奏所产生的不同效果。

3、知识与技能:认识作曲家吕其明及作品《红旗颂》创作背景;分段、完整欣赏乐曲《红旗颂》及乐曲三部曲式结构。

【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受器乐曲《红旗颂》的音乐情绪及演奏形式。

难点:学习并背唱《红旗颂》主题旋律音调。

【教材分析】

《红旗颂》这首序曲是由吕其明作于1965年春,同年5月作为“上海之春”开幕式首演。作品采用了单主题贯串发展的三部结构。曲首,小号奏出以国歌音调为素材的引子,经圆号反复,由弦乐器在C大调上奏出歌颂红旗的主题在钢琴清脆的和弦及木管闪动的音型伴和下,显得格外明澈绚丽。人们被音乐带到幸福激荡的回想之中:1949年10月1日,天安门广场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主题提高大二度在D大调上又奏出,啊!千言万语用优美的旋律向着红旗倾诉吧!接着主题变体为连接部,转向G大调,以乐器交替的二声部模仿的形式引向了展开性的中间部分。连续的三连音音型,调性移动,节奏富于动力,颂歌主题变成豪壮的进行曲,这是中国人民在红旗指引下英勇战斗、昂奋向前的步伐。再现部又回到C大调,木管叠在弦乐声部之上合奏主题,在《东方红》的曲调中音乐达到高潮:歌颂祖国,歌颂伟大的党。尾声处号角又起,乐队中渗入了《国际歌》的音调:让我们高举红旗,奔向祖国的明天。

这首乐曲共有三个乐章。第一乐段:嘹亮的小号奏出了乐曲的引子,指引着革命道路前进的方向。再经圆号反复,引出弓弦乐器演奏的歌颂红旗的主题,这一主题在钢琴的伴奏下,给人以光辉热烈和庄严的深切感受,人们被音乐带到幸福激荡的回忆之中: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站在宏伟庄严的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雄伟庄严的天安门前冉冉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主题又一次转调出现,转调后的音乐色彩显得更加明亮辉煌,仿佛是亿万人民欢腾热烈的情景。优美深情的旋律,倾注了多少英雄儿女的热血啊!红旗是革命的象征、是团结的象征、是胜利的象征。第二乐段双簧管奏出深情如歌的旋律,描写经过斗争洗礼的人们仰望五星红旗,心潮澎湃的情怀,传达出人民对红旗至深的情与爱。接着连续的三连音,使节奏富于动力,节奏紧缩,速度加快,歌颂的主题变成豪迈的进行曲,中国人民在红旗指引下英勇战斗,顽强拼搏,他们怀着必胜的信念;怀着对祖国的赤诚之心,在红旗的指引下昂首阔步地奋勇向前,这进行曲的节奏正是我们时代前进的步伐。号角又响了,红旗高高飘扬,经过斗争洗礼的人们仰望五星红旗,心潮澎湃,传达出人民对红旗至深的情与爱。第三乐段这是主题的再现部分。气势磅礴的乐曲表现了亿万人民在这历史性的时刻,尽情歌颂的情怀,人们尽情歌颂伟大的祖国,歌颂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这是一首深情的颂歌,这是一支气势恢弘的乐曲。红旗在迎风招展,中国人民在猎猎飞舞的红旗下满怀豪情,奋发前进。尾声的号角雄伟嘹亮,形成强有力的最高潮。乐曲气壮山河。

【教学过程】

课前创设情境:循环播放《红旗颂》主题旋律部分。

【设计意图】为本课的学习创设良好的音乐环境氛围,同时又让学生提前接触主题旋律,为新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一、导入

听音乐片段,猜出所听歌曲的名称,并说出这一组歌曲的共同特点。

聆听《我爱你中国》、《长江之歌》、《红旗飘飘》、《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国》、《爱我中华》等音乐片段,学生猜出曲名,并归纳这一组歌曲的共同点。

【设计意图】通过一组歌唱祖国的歌曲竞猜导入,一为提高学习兴趣,二让学生了解本节课所学内容是和爱国、歌唱祖国相关内容的。

二、新课学习

1、基本知识简介

(1)作者简介

通过图片+教师讲解的方式是學生了解《红旗颂》作者吕其明。

(2)创作背景简介

《红旗颂》以宏伟庄严的歌唱性旋律,描绘了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时第一面国旗生气的情景,表现了中国人民在五星红旗指引下,英勇顽强、奋发向上的革命气概。热情讴歌了伟大祖国蒸蒸日上的繁荣景象。乐曲创作于1965年,同年5月献演于“上海之春”的开幕式。

【设计意图】以开门见山的方式直接导入《红旗颂》作者和乐曲创作背景的简介,学生一目了然,在学习音乐之前对作品的相关内容有了大致的了解后,能帮助其更好的去分析和掌握作品。

(3)作品结构:A+B+A

2、分段欣赏

(1)欣赏并分析《红旗颂》主旋律

①给出乐曲谱例,初听乐曲主题

学生思考的问题:乐曲的节拍、力度、速度是怎样的?感受乐曲情绪。

②复听乐曲主题

学生活动:分成两组,一组打节拍,一组划指挥图示,跟随音乐活动。

③再听乐曲主题

学生跟随乐曲主题唱哼唱唱名。

【设计意图】《红旗颂》的主旋律是全曲最重要的一部分,也是学生应该记住并会哼唱旋律的一部分,通过分步走,分三遍聆听加上音乐活动,打节拍、划指挥图式、唱旋律,把音乐的基本知识贯穿在活动中,使学生达到强化记忆的学习目的。

(2)聆听乐曲引子部分

通过视频观看并欣赏乐曲引子部分。

提问:乐曲开头用了哪件乐器来演奏?(小号)音乐采用了哪首歌曲的音调?(国歌)

(3)聆听乐曲第一部分

提问:你从中感受到了怎样的音乐情绪?音樂要素是怎样表达这种情绪的?音乐主题旋律出现了几次?

教师总结并讲解:第一部分由四个乐句组成,构成“起、承、转、合”方整性乐段。其中,每个乐句均为四个小节。第一乐句节奏密集,级进、模进相间,旋律平稳,给人以亲切、赞颂之感。第二乐句切分节奏更加鲜明,旋律稍有起伏,音域略有扩展,为形成歌曲的高潮做了铺垫。第三、四乐句开始与结尾采用了第一乐句的素材,节奏加以变化,中间旋律在高音区进行,将音乐情绪推向高潮。

(4)聆听乐曲第二部分

提问:主题旋律在本乐段中再次出现了吗?与第一乐段的演奏风格上有何区别?你还听到了那首歌曲的旋律音调?

音乐活动:学生试着随音乐,用手拍击进行曲风格节奏型或者采用走步的方式感受进行曲风格。

教师总结并讲解:第二部分旋律较激越,在全曲的最高音区进行,乐句开始在弱拍进入,与第一部分形成了对比,把歌曲推向了高潮。激昂的歌声,表达了人们对五星红旗的深厚感情。

(5)聆听乐曲第三部分

提问:主题旋律又出现了吗?你从本乐段中听到了哪些熟悉的歌曲的旋律?

教师总结并讲解:第三部分延续了弱起节奏的特点,音区有所降低,是高潮情绪的延伸,特别是结尾处衬词的加入,歌声在高音区展开,节奏拉宽,旋律舒展,使歌曲呈现明亮的色彩,给人以余音镣绕、情感未尽的印象。

(分段欣赏后教师用语言进行简单的小结)。

【设计意图】本环节分段欣赏,每次欣赏前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这样学生的欣赏不会是盲目的,针对老师给出的问题,他们会更加认真且细致的关注音乐本身。

(6)《红旗颂》的主旋律在三个不同乐段中的出现。

再次回到《红旗颂》主旋律在三个不同段落中出现的旋律,进行对比欣赏,完成下列表格。

【设计意图】前面提到《红旗颂》主旋律在整首作品中的重要地位,在分段欣赏结束后,此处运用对比欣赏的方式,让学生再一次回顾已学习的知识,达到进一步深化主旋律印象的目的。

3、完整欣赏

学生活动:学生可以跟随音乐画面,画出学生可以想象的任何画作,开放式作业,教师不对画作进行点评,只是让学生在完整欣赏音乐的同时对全曲进行创新式思维的延展和拓宽。

三、拓展

1、创编歌词:让学生分组,为主题旋律创编歌词,展示后修改,选出优秀歌词作品。

2、表现:教师钢琴伴奏《红旗颂》主旋律,学生齐唱为《红旗颂》主旋律填词的歌曲。加深对旋律的记忆。

四、评价

(一)评价方式

本课采用教师评价和学生自评。教师评价穿插于上课环节中,主要通过教师提问、学生思考解答实现。学生自评主要表现在对教师所提问题的归纳总结解答、语言组织、以及主旋律背唱是否完整准确等方面。

(二)评价量规

1、《红旗颂》主旋律音准正确、完整背唱。

2、独立完成设计中的音乐要素表格。

篇5:红旗颂教学反思

1、学习感受中的谈话式互动

课堂教学的互动往往就是源于问题,为了解决问题而开展的活动。没有问题的互动就像不能工作的发动机,最多只是形式上的互动,而并不是实质互动。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以“问题”带动学生思维,开展互动。在简单介绍管弦乐曲《红旗颂》作者及创作背

景后请同学们先聆听乐曲的引子部分,通过问题的思考与回答进行谈话时的互动,请同学们来说说引子旋律塑造的音乐形象,以及音乐中融入了哪首歌曲的音乐元素。同学们在这里畅所欲言,并且回答问题的表述非常准确,通过思考与对话式的互动,初次有效地感受了《红旗颂》所展示的庞恢气势。

2、欣赏体验中的歌唱式互动

为了使学生们熟悉“红旗”主题旋律,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真挚情感,教师设计了用歌声表现音乐的教学过程。同学们看谱可以完成乐曲的视唱,但是唱谱仅能使同学们熟悉旋律,并不能达到理解音乐、用真挚情感歌唱乐曲的有效性,所以老师在第二遍视唱中加入了钢琴的不同伴奏音型,赋予乐曲生命力,更具歌唱性了,同学们在听赏与歌唱的同时体验了乐曲的旋律起伏变化,复唱时再通过教师的引导及问题的思考与谈话式双向互动,同学们对乐曲的理解更深入了,并且能更形象地用语言来描述他们所理解的`“红旗”主题,也能更好地的用真挚情感去歌唱主题旋律。

3、对比欣赏中的节奏体验式互动对比欣赏中,通过一遍的聆听,同学们就能非常精

准的感受到乐曲在第二主题出现时,速度发生了变化,他们说变快了,但是乐曲为什么发生变化,作曲者巧妙的加入了哪些变化,而最终通过音乐本身又在表现什么就含糊不清了。为了更好地达到有效教学,教师请同学们先对比主题一与主题二的曲谱,同学们很快就发现了,其实主题的曲调非常的相似,但是节奏密集了,并且加入了小附点,这一代表性的节奏型更具音乐的推动力。有的同学形象地形容这段乐曲是表现了革命战士不断地向前奋勇杀敌的情景,这一表述也是非常的贴切,同时说明了教学环节的有效。这时再请同学们在教师的提示下复听乐曲,感受三连音,这也是乐曲中非常典型的一个节奏型,很多老师会忽略这些帮助学生理解音乐的细节。我认为一定要请同学们用节奏拍击的形式来表现音乐,这种非言语的活动形式也是有效互动的重要手段,通过这些互动不但巩固了学生们的节奏、速度等乐理知识,还引导了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鉴赏乐曲,从而增强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4、合作性的创造表演互动

合作是教学互动的主要表现形式,这一环节的设置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它是实践的延伸,是主题情感的升华。首先,要创设利于有效互动的环境,互动理论强调互动是人与环境的作用。因此,教师通过白板、红旗、多媒体等环境的布置,为实施有效互动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同学们通过‘红旗颂”主题,在国旗、党旗、队旗下用不同的音乐形式表达了对红旗的歌颂,对祖国的热爱。在这种环境中,学生会有一种归属感和愉悦感,能激发学生的潜能,有效地开展各种教学互动。

在对这节课优点的归纳的同时,我也在深思不足之处,其中有几处细节,我觉得还需要改进。

第一,语言可以更“美”。课堂教学中的互动是以对话为主要互动渠道的学习过程。“问题”的疏导,“情景”创设的衔接,都需要教师更‘美”的语言。但是在课堂上也会互动不起来,很多情况下,问题就是出在对话上。通过这节课的课后反思,让我更强烈地认识到实现真实有效的对话的重要性。

第二,教学可以更“细”.教师应深入钻研教材,领会吃透教材的编写意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考虑得更全面、更深入、更细化,而不是走马观花,流于形式,要将更“细”,细致到教学环节的衔接,教师及时的启发与引导,互动时学生的反应与作答,合作互动后的评价归纳与提升等等。

篇6:小学音乐课《红旗颂》教学设计

七星泡中心小学

葛新刚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歌曲《红旗飘飘》

1、师:大家听过刚才播放的歌曲吗?说说这首歌曲的名字及所表现的主题。

(歌曲《红旗飘飘》、赞美红旗、歌颂祖国)

2、提问:说说你对国旗有多少了解。

(旗面为红色,左上方缀着五颗黄色五角星,大星代表中国共产党,四颗小星代表中国人民: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五颗星互相联缀,疏密相间,象征着中国人民大团结)

师:一面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一个民族的骄傲,它飘扬着民族的希望,凝结着全国人民对祖国的热爱。今天就让老师带领大家共同欣赏一首管弦乐曲——红旗颂(课件出示)

二、新授:

1、师:这首管线乐曲是由我国著名作曲家吕其明创作的,他从小生活在硝烟战火的那个年代,父亲在抗日战争中牺牲。当雄伟的天安门广场上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时,吕其明不禁热泪盈眶,心潮澎湃,夜不能寐地创作出了这首红旗的颂歌,让我们闭上眼睛来欣赏一下,看看你的脑海中能出现什么样的画面。

(学生闭眼静静聆听,展开想象,脑海中浮现了什么?)学生谈感受

2、分段赏析——引子与第一部分主题

(1)、你听到了熟悉的旋律了吗?出自哪部音乐作品?(国歌)(2)、这段主题旋律描绘了怎样的音乐意境?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天安门前冉冉升起国旗时,激动人心的场面)

(3)、师:这段主题旋律在整首乐曲中出现了很多次,现在大家把书翻到第40页。随琴声学唱一下这段优美的旋律。

师:仰望五星红旗,不禁心潮澎湃,我们怎么能忘记那个艰难的战争年代?让音乐带着我们去重温那段峥嵘岁月吧。(4)、欣赏第二部分主题(发展部)

问:与第一主题风格一致吗?仿佛看到了那些画面?

(5)、师:革命就是这样的艰难,但英雄们有没有停止前进的脚步呢?让音乐来告诉我们。(聆听行进主题)

听后交流:战士们没有退缩,一直在坚定地、自信地前进。(6)、再听行进主题

问:这段旋律前面出现过吗?同样的旋律给我们的感受一样吗?到底是什么发生了变化?

师:同样的旋律,速度变了,节奏变了,情绪也随之改变了。(7)、聆听“红旗主题”再现

问:这段主题旋律又一次地回响在我们的耳畔,你感觉与前几次的出现相比,情绪有没有变化?(情绪更加的激昂,更加的振奋人心,同时也寄托着曲作者对祖国美好未来的憧憬)

3、完整欣赏全曲,结合课件图片展开想象,用简短的几句话来表达内心的感受。(播放课件)

三、小结:

篇7:红旗颂

教学目标:

1.欣赏交响诗《红旗颂》的宏伟气势,畅谈自己的感受与联想。2.在欣赏过程中,了解作曲家吕其明。

3.熟悉作品的音乐主题,进一步感受音乐的情绪,激发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难点:

1.感受交响诗《红旗颂》中节奏,速度,情绪的变化。2.使学生听辨出主题的不同速度,体会不同的音乐感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钢琴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我们一起欣赏一段无声舞蹈视频(播放视频)谈一谈你从这段视频中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生:红旗

师:老师播放三个音乐片段(《卡门序曲》片段,《拉德斯基进行曲》片段,《红旗颂》片段)。同学们认真聆听,给这段无声视频选择一段最合适的音乐。生:(《红旗颂》)

师:同学回答的非常好。这首乐曲,气势辉煌,高亢嘹亮。表达了对红旗的赞美和热爱,是一首气壮山河的不朽之作。它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交响诗《红旗颂》(出示图片)

(二)新课教学

师:同学们翻开课本28页。这首曲子的作者是谁? 生:吕其明

师:嗯。我们简单了解一下作者吕其明

师:(出示课件)吕其明,1930年出生于安徽,中国杰出的交响乐作曲家,代表作管弦乐《红旗颂》,交响诗《白求恩》,歌曲《谁不说俺家乡好》

师:出示整首乐谱(播放音乐)听音乐思考。。。

师:吕其明老师为什么要创作这首曲子呢?(创作背景是什么呢?)创作背景:作曲家吕其明从小浴血战火,父亲在抗日战争中为国捐躯。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时,吕其明被第一面国旗升起的情景所感动,夜不成寐地作出这首红旗颂歌。以宏伟庄严的歌唱性旋律,表现中国人民在红旗的指引下,英勇奋战,奋发向上的革命气概,歌颂伟大祖国蒸蒸日上的繁荣景象。

师:从标题来看我们怎么理解《红旗颂》? 生:歌颂红旗

师:歌颂红旗,以红旗为主题。今天我们就来听听音乐家吕其明是如何通过音乐的手段来歌颂红旗的?

1.(播放课件)引子(聆听号角性主题音乐)2.小组讨论:

师:(播放音频)欣赏完这段音乐后,讨论一下这一段情绪是怎样的?

生: 激动 振奋 具有强烈的号召力

情绪变得高涨,高亢嘹亮,号角声声,红旗招展

师总结:说得很好,(音乐气势恢宏,让人欣赏完后不禁的激动澎湃,为伟大祖国感到自豪)

师:(播放音频)你可以联想到怎样一幅场景呢?

生:使我们仿佛看到天安门广场五星红旗升起,万众沸腾的热烈场景。师:(播放音频)引子部分的主奏乐器是什么?(学生选择乐器卡片)出自哪个乐器组?

生: 小号

铜管乐器

师:同学们回答的很棒。(出示开国大典图片)师:在这段旋律中,哪一种节奏型让你印象深刻? 生:三连音。三连音的连续急速进行。

师:为什么要出现三连音的连续急速进行呢?(在你的脑海里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生:三连音使节奏富于动力,速度急速进行,铿锵有力,富于动感的节奏巧妙地模仿了在五星红旗指引下,昂首阔步地奋勇向前,前进的步伐坚定豪迈。这进行曲的节奏也是我们时代前进的步伐).师:同学们,我们用拍手的方式模仿一下三连音的连续急速进行好不好?

(老师示范,学生模仿),进一步体验音乐情绪。

师:在铜管乐器走出的引子尾部(主题I 进入之前),低音乐器走出了一句庄严的曲调,你听出这是那首曲子的音调了吗? 学生:《国歌》 师:同学们回答问题都非常踊跃,非常好。

师:(总结)引子部分以小号演奏《国歌》音调为素材,主要表现了新中国即将成立,全国各族人民怀着无比喜悦的心情,迎接开国大典。

5.(出示课件)接下来我们用心体会音乐主题部分。小组讨论:

师:与引子旋律的对比,乐曲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调式?音乐?情绪?(让学生展开讨论)(讨论完之后,学生举手踊跃回答)

师总结:(由降B大调转到C大调; 转调后主题音乐更进一步深化发展,音乐色彩显得更加明亮辉煌,情绪变得更加深情,优美,富有歌唱性,仿佛是亿万人民欢腾热烈的情景。)。

师:现在老师用钢琴演奏一遍主题,同学们感受一下主题音乐。师:老师再次演奏,同学们一起用“啦”跟唱。(激发学生情绪,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音乐主题)

(老师带领学生跟唱,学生随音乐哼唱)师:同学们唱的特别好。

师:(播放完整音乐音频)我们完整聆听一下这两个片段。同学们再次来感受音乐所表达的意境。

师总结:这两个片段我们已经欣赏完了,颂歌主题变成了豪迈的进行曲,表现了中国人民永远高举红旗,奔向共产主义的英雄气概。师:今天我们欣赏是交响诗《红旗颂》 什么是交响诗呢?

音乐知识:

交响诗:是以诗歌、戏剧、绘画及历史事迹为题材的、有目标的单乐章管弦乐曲,常表现一定的情节内容。由19世纪匈牙利作曲家李斯特首创。一些称为“音诗”“交响音诗”“交响音画”的管弦乐作品,性质和交响诗相似,而更长于风俗情景的描绘。

学唱《红旗颂》

(出示歌曲《红旗颂》课件)

师:同学们,我们聆听一遍音乐。找出主旋律部分。生:(第一小节到第八小节)师:很好。

师:这样的深情,我们怎样才能表达出来? 生:歌唱

师:在老师指挥下,同学们有表情地演唱以《红旗颂》音乐主题填词的歌曲。

师:老师弹奏,我们加入歌词,将自己内心对音乐的理解抒发出来,好不好?(钢琴弹奏,老师领唱,学生跟唱)

篇8:七月,聆听《红旗颂》

七月的第一天,是中国共产党诞辰纪念日,让我们打开红色的记忆,去聆听那气势磅礴、意境悠远、令人荡气回肠的管弦乐序曲——《红旗颂》。

《红旗颂》是作曲家吕其明创作于1965年的管弦乐序曲,同年5月,作为“上海之春”的开幕曲,由著名指挥家陈传熙指挥上海电影乐团首演于上海美琪大戏院。乐曲一经演出便一炮打响,不胫而走,成为国内众多交响乐团争相演奏的保留曲目,许多国内乐团在出访国外时,还经常将它作为序曲演奏,国外的著名交响乐团来华也屡屡演奏此曲。改革开放后,全国各地雨后春笋般涌现的专业、业余交响乐团,都将这首9分多钟的管弦乐序曲作为音乐会的保留曲目。作曲家吕其明也因为这首名扬海内外的《红旗颂》和电影插曲《谁不说俺家乡好》以及他在电影音乐创作上的杰出贡献,获得中国音乐家协会金钟奖“终身成就奖”。

一首9分多钟长、技法既不复杂也不出众的管弦乐曲何以能够风靡海内外呢?其得以流传并珍藏在人们记忆中的奥秘又何在呢?

旋律,旋律,还是旋律。《红旗颂》那民族风格浓郁、富于歌唱性、气息宽广又摄人心魄的旋律是其得以广为流传的根本法宝。在中国的歌曲史上,在中国的器乐史上,没有任何一首歌曲和器乐曲有这样宽广的气息、这样跌宕起伏的节奏、这样扣人心弦的旋律。要说哪首歌曲是饱含生命力的绿色旋律的话,《红旗颂》当是首屈一指。在它面前,《茉莉花》过于纤细,《孟姜女》过于哀怨,《蓝花花》过于单薄,它是在民族音调基础上的创造,既有民族音调的亲切、动情,又有激昂、振奋的节奏,集壮丽与优美于一身,融民族性与时代性于一炉,是令人难以忘怀的金色旋律。

曾有人对《红旗颂》的流传不以为然,甚至认为它没什么东西(指技法),只是一堆简单的音响而已。但是这些人所谓的有东西、复杂的音响能够走进人们的心田吗?在调性音乐范畴内,旋律仍是重要的音乐元素,中国老百姓对音调的审美期待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不容忽视。《红旗颂》的成功也说明与政治发生关系的音乐作品未必是公式化、概念化、没有动情力的作品,与政治有关的音乐作品应该是多元音乐作品的一种,而且是不可忽视的一种,如《国际歌》《义勇军进行曲》《红旗颂》。

篇9:红旗颂

——评电影《辛亥革命》

2011年10月10日,是辛亥革命100周年的纪念日。这是一场空前绝后的革命,在中国历史舞台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今天,我去回顾它、铭记它,并必将把它给我们传递的一种精神和历史使命延续到以后的无止尽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去。岁月更迭,历史远去。岁月可以改变沧海桑田,但是永远无法抹去历史在此间留下的烙印,那正耳发聩的枪声将永远定格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可以这样说,随着硝烟散去的那一刻起,人们就一直在探究这段历史从中吸取有益的借鉴。

历史认为这场革命说它既成功又失败了。我不否认它最终的胜利果实被卖国贼所窃取的失败,但我觉得它的成功经验远比它的失败教训更值得铭刻在历史的车轮上。它推翻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统治,给水深火热的中国燃起了新的希望;它推动了中国资产阶级先进力量的进步,为新思想与新文化的传播奠定了基础;它让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不论之后何人再复辟帝制,人们都会拿起武器去战斗,去维护自己的利益,去捍卫自己的尊严。一大批知识分子喝有识之士满怀着一腔热血,用生命谱写这一段可歌可泣的光辉篇章。那一腔不畏艰难、不怕牺牲的热忱,值得我们去学习、去敬畏。

一个世纪的光阴犹如弹指一挥间,历史不容假设,所以我很难想像,如果100年前,没有这样一部分人为了心中的信念、自己的理想用抛头颅洒热血的方式执着的追寻新的希望,那么如今的中国该是怎样的一种场面?不过,既然历史没有留给我们血雨腥风的生活,没有留给我们戎马疆场的机会,那么我们就应该以新的方式开拓进取,去寻找利国利民的新道路。

它带领我们走进那段历史,用心去温润那片土地,用热血去温暖那片土地,用智慧去拯救那片土地,用所有的一切去捍卫我们这片土地,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是。我们决不能让历史重演,也不要寄希望于别人发慈悲不来侵犯我们,而关键是要扎好自家的篱笆,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们也绝不会任由人欺凌,过去如此,现在仍应如此。因为我们的伟大祖国早已经今非昔比,国家正在强盛,民族正在复兴,我们的日子正在蒸蒸日上。

篇10:听《红旗颂》有感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一家音乐吧里听到《红旗颂》管弦交响乐,完整的听外之后,感慨颇多。如今,在网络和娱乐飞速发展的今天,像这样的交响乐不多了,能听到这种音乐的地方更少了。

《红旗颂》是中国作曲家吕其明于1965年创作的一首管弦乐序曲。在1965年第六届“上海之春”开幕式上,由上海交响乐团、上海电影乐团、上海管弦乐团联合首演,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该曲采用单主题贯穿发展的三部结构。乐曲开始是引子,嘹亮的小号奏出以国歌为素材的号角音调,描写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雄伟庄严的天安门前冉冉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的动人情景。连接部,双簧管奏出深情如歌的旋律,描写经过斗争洗礼的人们仰望红旗,心潮澎湃的情怀,传达出人民对红旗至深的情与爱。乐曲逐步发展,转向乐器交替的二声部模仿,连续的三连音音型使节奏富于动力,将乐曲抬上一个小的高潮。号角又响了,中间部分的颂歌主题变成了铿锵有力的进行曲,人群如潮,红旗似海,仿佛看到了中国人民在红旗指引下,自强不息,战斗不止的雄壮步伐以及高举红旗奋勇前进的豪迈气概。再现部分,气势磅礴的乐曲表现亿万人民在这历史性时刻,尽情歌颂的情绪。尾声的号角雄伟嘹亮,形成强劲有力的最高潮,乐曲气壮山河。它因该是一门艺术,这才是第一位的。艺术之美尽管会产生其他实用价值,但美的本身才是他的基本观点。因此,音乐的价值只能是审美价值,是人们的.一种审美需求。他的前提因该是“无用”,所以才得到“不用之用”的美学价值。

对于它的美学价值,我持相当肯定的态度。音乐是艺术,音乐即美。但是美却是多方位的,现代流行音乐以它年轻、强劲的态势滚动出一股时尚、动感之美,而民歌则永远驻守着那片平实的土壤。但它散发的永远是那份自然、朴实的清香。我们的音乐大师以它绝美的音乐语言不知感动了多少爱美的人们。高贵、典雅、华丽却不矫饰,忧郁、悲伤、沧桑而又凄凉活泼、明快、朴实、动人,诙谐、逗趣、幽默、风趣等等,这样的音乐语言带给欣赏者的情感,我觉得更应该从美的角度来享受。

篇11:配乐诗朗诵《红旗颂》

配乐诗朗诵《红旗颂》

【呼唤】

【男】:今天,今天的这里,阳光明媚,华灯璀璨。

【女】:今天,今天的这里,人声鼎沸。喜迎庆典。

【男】:今天的这里,是歌的世界,【女】:今天的这里,是花的海洋。

【男】:xx人----

您,多么可亲的名字。

【女】:xx人----

您,多么温馨的群体。

【男】:xx人----

您、像沧海一粟,屹立在人们的心里。

【女】:xx人----

您、你像五彩的祥云,时刻萦绕人们的灵魂。

【男】:是xx-----

这座爱的平台,让我们相识,相知,相聚,来到这里,让成为朋友,知己,莫逆,团结和谐把我们连在一起。

【女】:是xx-----

这座温馨的桥梁,让我们开心,快乐,勾通,畅所欲言,让我们从迷茫中走来,步入了现实的纽带。

他,她来自各界,来自远方,来自不同年代。

【男】:xx人:-----

您,是那样的年轻,那样的执着,给我们 带来财富,带来自由的今天。

【女】:xx人:-----

您、是那样的刚毅,那样的精神无限,带来健康,带来幸福,带来梦想在这里实现。

【男】:xx----是最有希望的,它是世界的认证,国家的支持,是直销领域的典范,您,向一支笔书写着今生与未来

【女】:xx-----是最可信任的,它是产供销一体化,有着雄厚的基础与实力的铺垫。

您,向一个故事诉说人生美好幸福的诗篇。

【男】:多少人不够理解,这能是真的吗?

【女】:多少人怀抱迟疑,这是否是虚拟的梦幻。

【男】:错了:

我亲爱的朋友:这是真的,步入xx是最好的见证,这里才是您美丽的家园。【女】:错了:

我亲爱的伙伴,这是真的,步入xx是最好的体现,这里才是您实现梦想而温馨的港湾。【男】:来到xx---

这里是五千年中医的传承,中医秘方科技并举,与时俱进,是人文的体现。

它给我们带来精神的寄托,生命的延续 找到了家一般的温暖

【女】:来到xx---

这里是财富自由的纽带,展现自我的大舞台----,来到这里,给我们带来坚毅,带来拼搏,带来勇于超越 幸福安康,完美的再现。【男】:它---

带给我们知识。生命的代价让我们得到启迪,懂得人生的可贵爱的珍惜。

【女】:它---

带给我们技术。砭石,火疗,针灸,骨正基。为人解除痛苦,带着健康,踏上新的步履

【男】:它---。

带给我们健康。品牌化妆品让您容颜焕发,魅力无比 合家欢笑,永远靓丽。

【女】:它---

带给财富连绵。团结同心,紧密协力,十万,百万,千万---金钱满炙,无以伦比 【男】:新的征程,新的科技,国内领先,更创奇迹,【女】:细胞移植,青春永驻,世界唯一,再创顶级。

【男】:多少不眠之夜、我们在这里倾诉。

【女】:多少忧心烦恼,我们在这里探讨。

【男】:来到这里--

我们懂得了人生的价值,爱的真谛。

【女】:来到这里--

我们懂得了朋友的情意,诚挚珍惜。

【男】:来到这里--

歌声、唱响了往日的遐想。

【女】:来到这里--

歌声、唱响了友谊的相依。

【男】:退休了,来到这里让我们开拓了视野,开拓了心机,开拓了向往美好生活的慰藉,孕育了知识的、论域。

【女】:下岗了,来到这里让我们增添了信心,增添了意志,增添了拼搏奋斗的勇气,找到了人生永恒的、风绩。

【男】:多少贫穷的人

渴望走入xx的群体。

【女】:多少致富的人,等待我们去关注启迪。

【男】:多少夫妻、年轻的伴侣,走入这样的群体,携手并肩。沐浴着xx魅力。

您、是那样的挚爱,那样的珍惜。那样的美丽。

【女】:多少中年人,老年人,加入xx的群体,不再是那样的沧桑 迈起轻盈的步履。

您、是那样开心,那样的快乐 焕发青春的活力。

【男】:这、就是xx人的力量,缘聚今天---

让我们牵手,缘赐--我与你。

【女】:这、就是xx人的魅力,打造了今天,创造了如今的奇迹。

【男】:让我们握手---

拥抱明天、把心紧紧连在一起,美好的未来、将永远所向--披靡。

【女】:来吧--

这里是家的呼唤。

【男】:来吧--

这里是爱的呼唤。

【合】:来吧--

这里是xx人永久的呼唤。谢谢《鞠躬》

篇12:民族管弦乐《红旗颂》赏析

关键词:《红旗颂》 主题内涵 艺术特色 美学价值 赏析

中图分类号:J647 文献标识码:A

一 引言

《红旗颂》系中国著名作曲家吕其明于1965年创作的经典管弦乐曲。作品创造性地把中国传统音乐艺术与交响乐曲的表现手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之展现和服务重大历史题材,取得了巨大成功。其艺术价值,首先表现在艺术形式创新上,作品的曲式结构、和声运用、旋律色彩、节奏把握都具有一定的创造性、独特性,都更加有力地表现了音乐主题,更加深入地展现了音乐的思想内涵。其次,表现在艺术创作模式上,《红旗颂》第一次成功把重大历史题材运用到管弦乐曲中,不仅开创了中国管弦乐曲创作的新境界,也为音乐艺术表现重大历史题材提供了有益的模式和思考,使交响乐曲、管弦乐曲与重大革命历史题材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实现音乐表现形式与表现内容的完美融合,拓展了重大革命历史的音乐表现形式,丰富和发展了管弦乐曲的创作题材。再次,表现在艺术创作风格上,《红旗颂》把外国交响乐等表现形式与中国传统乐器结合,挖掘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内涵与精髓,无论是音乐内涵还是表现形式,都充分展示了民族风格、民族文化、民族精神,这些成功之处都显示了《红旗颂》不朽的艺术价值。

二 背景与内涵

1 时代背景

新中国的成立是20世纪的重大事件。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二十八年的浴血奋战最终赢得了独立和解放。此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新中国进行了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全面建设,中国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此背景下,我国的文化艺术事业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生动局面和繁荣景象。为生动展现各族人民意气风发、团结拼搏的精神面貌,全面展示社会主义建设的宏大主题,音乐艺术家在艺术表现形式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同时,随着中苏关系的友好发展,大量的音乐艺术传入我国,特别是苏联对革命历史为题材和以革命历史歌曲音调为主题的交响乐曲的成功探索,给我国音乐艺术创作和发展提供了有益启示,也给《红旗颂》创作与诞生提供了可能。

2 思想内涵

五星红旗这一具有象征意义的符号赋予了《红旗颂》以深刻的思想内涵。这是因为五星红旗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染红的,它映现的是一幕幕艰苦卓绝而又气壮山河的宏大的历史场景,彰显的是一种前仆后继、勇往直前的英雄主义精神,昭示的是一种正确的前进方向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和决心。作品吸收了《国歌》、《东方红》、《国际歌》三支歌曲的旋律,按照新中国成立、五星红旗高高升起、全国人民在五星红旗引领下阔步前进的思路,构思和谋划音乐结构和音乐元素,真实记录了中国人民站立起来的历史情景,深情回顾了为了新中国的成立而英勇献身的无数革命烈士,热情讴歌了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议的精神面貌,整体旋律既缠绵舒缓又高亢激昂,既有深情的追思又有美好的展望。作品一经演奏,便受到了观众的热烈欢迎,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三 艺术与特色

1 旋律色彩

《红旗颂》是单主题贯穿发展的三部奏鸣曲式结构。在显示部,音乐节奏是4/4拍,旋律层次丰富多变而且题材热烈,充满深情。在音乐进行中,弦乐深情地奏出了两个高音,生动再现了天安门广场国歌嘹亮、人群如潮的景象。在展开部,音乐节奏在持续了三连音之后,变为四分音符和附近音符,节奏为2/4拍,旋律变得明朗而欢快,象征着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高举红旗奋勇前进的坚定信念。在连接部,音乐注重内心刻画,旋律由双簧奏出,时而悠扬,时而充满哀的气息,与主题形成鲜明的对比,生动表现了对革命先烈的缅怀和对红旗的无限热爱。纵观整个作品的旋律,总的基调是高亢激昂的,而连接部所表现的是与主题音乐迥异的旋律,目的是衬托人们对红旗热爱、崇敬的复杂情感,这样更加生动地突出了音乐主题,增强了音乐的内涵和感染力。

2 和声运用

总体来看,《红旗颂》在和声运用方面具有三个特点,即注重和声音响与明朗、热情、豪放的乐曲总体风格保持一致,注重使用古典、淳朴的强功能结构和声,注重合理地安排调性布局。在和声的安排上,作者独具匠心,如为升华对红旗的情感,作者在呈示部安排了两个乐段,前一个乐段由两个乐句构成,分别在属系和弦、D7—T上进行,使音乐充满了倾向性力量、新颖脱俗之美,把人们引入到一个红旗漫天飞舞的情景;后一个乐段由乐句和结尾构成,音乐分别以下属系和弦、BVⅡ—Ⅱ9—D3和D—D的和声进行,音响效果充满了张力,生动描绘了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情景和人们激奋的心情。在调性转换上,作品根据音乐的发展,不断转换调性,如作品展开部,音乐由弦乐按照三连音节奏进行演奏,调性按照D—bB—bE—F—Ba—Bd—Bg—Bb—C—bB的调式进行变换,生动再现了波澜壮阔的革命战争场景。在强功能和声运用上,作品注重正三和弦、重属和弦、副属和弦等和声运用,增强了音乐的表达效果和表现能力,洋溢着壮丽豪迈的气概和崇高的音乐气质。

3 曲式结构

《红旗颂》是典型的三部古今奏鸣曲式结构,即作品由引子、连接部和尾声三部分组成。作品的曲式结构极为严谨,如作品引子部分,音乐旋律为C大调,先由小号奏出引子,而后木管奏出炫金属般的颤音,引导小提琴、大号等乐器奏出《国歌》的主题;呈示部的音乐旋律为C大调,先由圆号反复奏出后,然后由大号和长号奏出《国歌》旋律,引出弦乐器在C大调上奏出富有歌唱性质的音乐主题,再由弦乐和木管从C大调转至D大调演奏;连接部的音乐旋律为D大调,先由双簧管演奏,而后转为乐器交替的二声部模仿,真切地表现了人民对红旗的复杂情感。作品展开部分的音乐为B大调,先由弦乐奏出三连音节奏,而后由木管以进行曲的音调演奏,并加之以铜管和打击乐的伴奏,营造了一种声势浩大的气氛,象征全国人民高举红旗阔步前进的决心和意志。再现部的音乐旋律为C大调,先由木管和弦乐重复再现音乐开始的主题,而后由管弦乐队的所有乐器集体演奏,声势更为宏大,音乐旋律随之发展到了高潮;尾声部分的旋律重回C大调,首段的音乐主题重复再现,给人们带来无限的憧憬和希望。

4 节奏特点

音乐节奏是对音高材料有机组合并在音乐主题指令下有效运动的元素。《红旗颂》在节奏方面颇有特点,这点从作品的展开部可以看出。作品的展开部由三段组成,第一段是5个乐句,随着音乐调性的变换,音符呈波浪式发展,音响由低到高,犹如波涛一样汹涌,音乐的情绪也发展得更为紧张和激烈。第二段的则以三连音为主,节奏有力,音乐短促,深刻表达了中国人民为了民族独立和解放事业前仆后继、不懈奋斗的主题。第三乐段的音型是4分音符和附音符,节奏为2/4拍,音乐明朗、激昂,生动再现了中国人民对革命胜利和新中国的成立的喜悦心情以及对未来的憧憬。在3乐段结束之后,第一个乐段的音乐主题又重复再现,音乐节奏更为急促更为有力,音乐主题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

四 感悟与启示

1 加强艺术修养是前提

任何一种形式的艺术创作都是人的知识、情感、理想、意念综合心理活动的有机产物,是人们现实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形象表现。《红旗颂》创作的巨大成功,是与作曲家的思想理念、生活阅历、艺术修养分不开的。作曲家吕其明是从革命战争中走过来,战场上的硝烟弥漫、英雄的忘我拼杀、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都作为一种特殊的历史符号烙印在作曲家的心中,深刻影响着作曲家创作理念、创作风格的形成。在此之后,吕其明始终坚持为革命而创作,为人民而创作,因此,在创作中总是自觉地吸收和借鉴民族音乐传统表现形式,使之更好地展现音乐的思想主题。这种思想情感和创作理念是吕其明成功创作《红旗颂》的前提和保证。它启示人们在艺术创作实践中,必须加强艺术修养,注重深入基层、深入生活、深入群众。只有深入群众,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盼,才能使音乐艺术更好地进入群众心中,引起群众的 共鸣;只有深入生活,才能使音乐作品更加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因此,音乐艺术家要注重在深入群众中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汲取艺术创作的营养,从生活中寻找创作的主题和灵感,努力创作出富有生活气息、反映时代精神的音乐艺术作品。

2 反映时代主流是根本

唱响社会主义主旋律,是音乐艺术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红旗颂》诞生以来,它那庄严浑厚、铿锵有力、动人心魄的旋律,被广泛地引入影视作品之中,艺术展现了时代的主旋律。《红旗颂》的深远影响更表现在它对人们心灵的教育、熏陶与感化方面,沐浴在《红旗颂》宏大的音响里,人们都深深为之振憾、为之激动,它把人们带入了炮火连天的革命战争年代,引发人们对革命先烈无限的缅怀和崇敬,启示人们新中国成立前所走过的艰辛曲折的道路,教育人们继承革命先烈遗志,高举用革命先烈染红的旗帜,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上锐意创新、团结拼搏。从一定意义上说,作品的影响和意义,其主题内涵远远超过了它的艺术形式。它启示人们在艺术创作实践中,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准确把握时代发展脉搏、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以更为完美的音乐形式反映时代面貌、讴歌时代发展,奏响这个时代的最强音,以先进、激昂、健康的思想主题激励人、鼓舞人。

3 追求完美形式是关键

艺术只有实现形式与内涵的完美统一,才能具有持久的艺术魅力以及永久的艺术价值,二者选一或者厚此薄彼,都是不正确的,都不可能创造出真正的艺术来。《红旗颂》把宏大深邃的思想主题与完美的形式进行结合,把我国管弦音乐艺术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无论在艺术还是在思想上都产生了强大的感染力和影响力。就总体风格而言,作品从国歌中演化而来的主导动机从乐曲开头到尾声不断出现,使红旗飘飘的音乐形象自始至终贯穿全曲,音乐形象非常集中、统一、凝炼和鲜明;乐曲的和声运用了传统的纯朴而明朗的和声语言,具有英雄性与史诗性的特点;在配器方面则根据乐曲内容和情感的需要,集中使用铜管乐和弦乐,强化乐曲强弱、快慢、音色、音域、调性等艺术对比,都与总体风格有机融为了一体,有力而又深刻地表达了音乐主题、突出了音乐内涵。这些艺术形式都是在继承我国传统艺术技巧、吸引西方音乐表现形式而进行创新创造的结果,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它启示人们在艺术创作实践中,必须学习和继承我国传统音乐艺术,从中汲取营养、得到启示,必须学习和借鉴外国一切文化艺术特别是音乐艺术的表现形式及其技法,结合时代背景和人民群众需求进行创新、创造、创作,拓宽创作题材,培育创作风格,创造更多精品。

五 结语

《红旗颂》在艺术形式、曲式结构、和声运用、旋律色彩、节奏把握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创造性、独特性,都更加有力地表现了音乐主题,更加深入地展现了音乐的思想内涵,实现了艺术形式与宏大深邃思想主题的完美结合,把我国管弦音乐艺术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在思想内涵上,它以真挚的爱国主义情感、博大的民族主义情怀、火热的革命主义激情,鼓舞和激励中国人民高举红旗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阔步前行,成为推动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强大动力,《红旗颂》也因之走向了永恒和不朽。

参考文献:

[1] 张炜:《小议序曲〈红旗颂〉的价值和现实意义》,《网络财富》,2010年第1期。

[2] 李虻:《易为交响曲〈红旗颂〉赏析》,《琴童》,2011年第8期。

[3] 周志峰:《管弦乐〈红旗颂〉创作风格与艺术特色探析》,《歌海》,2012年第1期。

篇13:《红旗颂》“再登制高点”

继2003年10月17日,在第六届北京国际音乐节开幕式的音乐会上,德国指挥家克劳斯·韦瑟指挥演出了《红旗颂》;2004年,在金色大厅举行的“中国新春音乐会”上,彭家鹏指挥奥地利音乐家交响乐团演出了《红旗颂》之后,由世界指挥大师祖宾·梅塔指挥国际一流乐团演出《红旗颂》,其意义超出了北京音乐会的范畴,不仅显示了《红旗颂》这部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在世界范围内的声誉日隆,而且对进一步确立中国交响乐作品在国际乐坛上的地位,无疑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出于对作曲家吕其明的敬意和感谢,主办方北京演出公司李勤总经理约笔者于1月19日专程赴沪拜访吕其明先生。然而天公不作美,原定午前起飞的航班,由于天气的原因,推迟到下午两点多钟。抵达上海之时,朔风嗖嗖,冬雨霏霏,寒气袭人,直到傍晚六时许才来到江宁路作曲家的寓所。吕其明先生早已在楼门口伫候,面对这位10岁时就参加了新四军,15岁时加入中国共产党,现已年近八旬的老艺术家,我们深感不安,但见其明先生容光焕发、精神矍铄,令人欣慰。步入府中,拜见了与吕其明先生相濡以沫50多年如一日的李云凌老师。两位老人是亲密的同志、战友和爱侣,亲如兄妹般的“夫妻相”令人感叹。这是一个祥和、温馨的家庭,大有宾至如归、如沐春风之感。其明先生对我们来访一再表示“实在过意不去”,并拿出一份1月9日的《音乐周报》递给笔者——一份很有分量的剪报,这不仅仅是因为在5版头条的文章《再登制高点》记录了这次盛会,更在于和其明先生有着60多年战斗情谊的朱践耳先生,在第一时间通过这份剪报,殷切地向同仁传达了来自北京的喜讯,此举堪称“文人相亲”之典范。

李勤向吕其明先生赠送了一份由祖宾·梅塔亲笔签名、镶有一根指挥棍的礼品盒,音乐会节目单及“CCTV音乐厅”播放的演出实况录像。其明先生欣然命笔,题赠李勤一套2006年出版的《吕其明管弦乐作品选集》(总谱与CD),以及《红旗颂》套谱一份,并一再强调:“以后再演《红旗颂》,就采用这个最后定稿的版本。”此次专访让作曲家十分高兴,其明先生说:“我很感动,受宠若惊,这是从未有过的事啊!”

笔者不禁想起年届六旬的韩国小提琴家郑京和,当年红极一时的她面对媒体的赞扬却低调地表示:“比起作曲家,我们太渺小了!”正是,那些杰出的作曲家之所以伟大,是因其作品歌颂了祖国、人民和人类的理想而与世长存。《红旗颂》作为记录了中国人民站立起来的“丰碑”,将永载史册!

上一篇:不能靠近的,才是真正的距离情感散文下一篇:最美乡村教师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