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犁文化产业发展战略

2024-07-01

伊犁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精选6篇)

篇1:伊犁文化产业发展战略

加快清代伊犁将军历史文化旅游区建设的战略选择

王友文

(伊犁西部生态科学研究中心 新疆 伊宁市 835000)

[内容提要] 本文论述了加快建设清代伊犁将军历史文化旅游区的重大战略意义;科学分析了用科学发展观开发建设清代伊犁将军历史文化旅游区的战略选择;提出了加快开发建设清代伊犁将军历史文化旅游区核心区——清代伊犁将军府旅游城的对策。

[关键词] 伊犁将军,历史文化旅游区,建设,战略选择

[作者简介] 王友文,男,研究员,伊犁西部生态科学研究中心主任,新疆社科院伊犁州经济社会发展研究所第一所长,伊犁师范学院伊犁学研究中心副主任、中亚研究所教授,伊犁州广播电视大学兼职教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学、生态经济学、涉外经济学、伊犁学研究。

伊犁州在西部大开发和大开放中,如何办出与全疆各地不同的特色旅游区,从不同角度来实现伊犁州“旅游名州”的战略目标,这是具有战略性的大问题。经过深入调查研究,现提出伊犁州利用精伊霍铁路交通优势加快清代伊犁将军历史文化旅游区建设的战略选择和思路对策,供各级领导和旅游部门参考。

一、加快建设清代伊犁将军历史文化旅游区的重大战略意义

(一)清代伊犁将军历史文化旅游区独特的地域特色及重要地位

在旅游界有一句名言就是:不到新疆不知祖国之大,不到伊犁不知新疆之美,不到霍城不知伊犁之史。独特就是竞争力,独特就是生命力。伊犁州能对全国乃至全球游客产生巨大吸引力的人文旅游景区,就是创建清代伊犁将军府旅游城为中心的清代伊犁将军历史文化旅游区。发挥伊犁州人文旅游资源优势特别是开发利用好清代伊犁将军历史文化旅游区,是伊犁州在发展旅游业中与全国各地不同的最大地域特色。开发清代伊犁将军历史文化旅游区的重大战略意义和独特的地域特色,概括起来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具有强烈的政治性。新疆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一部分。从总的历史进程 1 看,中央政府一直对新疆行使着管辖权。可是国内外民族分裂主义势力总想把历史上的新疆说成是一个独立的国家,把历代中央政府对新疆的管辖歪曲说成是汉族殖民主义者对新疆少数民族地区的侵略和殖民统治。清代以满族为主体民族的中央统治集团,于1762年(清朝乾隆二十七年)至1911年(宣统二年),在新疆设置的总统伊犁等处将军辖天山南北广大地区150年,以满族官制的形式,主要派满、蒙族官员担任伊犁将军,掌管新疆的军政大权,总体上说是满族的统治集团代表中央政权统治新疆。清代伊犁将军管辖新疆的历史及其将军府古建筑文物,是对民族分裂主义分子编造新疆独立历史、散布反汉排汉谬论进行彻底揭露的最有力的历史见证。国内外无论是政治上或学术上认同“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一观点的人,还是怀疑甚至反对这一观点的人,都想亲眼观看和深入了解清代伊犁将军这段历史的内幕及其伊犁将军府的原貌。这对国内外政治家、社会活动家、历史学家、社会学家及政界、学术界、社会各界人士,都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二是具有深层的神秘性。国内外游客和学术界对清代伊犁将军和伊犁将军府有种种疑问,造成了伊犁将军府这个人文旅游景点的神秘性。比如,人们经常提出,清朝时期的新疆幅员辽阔,交通不便,民族宗教繁多,离中央政权所在地遥远,满族作为中华民族中的一个人数不多的少数民族,是如何在统一全中国的同时,用设置总统伊犁等处将军的方式,加强对新疆广大地区的收复和管理的?满族出身的伊犁将军及其他们的亲属和官兵在新疆是怎样生活的?信仰佛教的伊犁将军及其满蒙官员是怎样领导和管理信仰伊斯兰教各民族的?清朝政府当时为什么把管理新疆广大地区的总统伊犁等处将军的衙署设在了交通很不方便的边远小镇惠远城?曾在新疆担任伊犁将军一职的40余人,他们主政新疆时政绩如何,离任后归宿何方?是伊犁将军奕山在新疆禁烟在前还是林则徐在广州禁烟在前?林则徐当年被清朝皇帝发配到新疆,在伊犁将军布彦泰的领导下参与伊犁人民兴修了大小湟渠,可是后人为什么没有宣传当时领导全疆兴修水利的主帅伊犁将军布彦泰,而仅仅传颂了林则徐?伊犁将军府何时从惠远老城迁到惠远新城?等等。清代设置伊犁将军150年的历史过程中,有许许多多至今鲜为人知的秘密和未解之迷,一定能够激起人们的好奇心,增添了清代伊犁将军府旅游景点的神秘性,这种神秘性必然对游客产生强烈的吸引力。

三是具有很高的学术性。对清代伊犁将军和伊犁将军府的系统研究,是研究新疆历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清代在新疆历任伊犁将军主政天山南北广 2 大地区的军事行政民政的深入研究,进一步考证清朝时期新疆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民族、宗教等实际状况和中央政权管辖新疆广大地区的方略和规律,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可以说主政新疆150年43位、63任人次伊犁将军时期的历史文化底蕴,要比其他人文景点深厚和丰富的多,其政治、学术地位和文化艺术品味也要高的多,一旦全面开发,对国内外关心新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历史、民族、宗教研究的各类社会科学家和专家、学者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四是具有广泛的观赏性。清朝时期的伊犁将军府和伊犁将军府所在地惠远古城,以及以惠远古城为中心形成的伊犁九城,是新疆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可以想到,当时具有满汉文化色彩的古建筑、将军府内具有清宫特色的古园林、伊犁将军及其夫人、官兵的清代服饰、办事公当及寝宫陈设的清代古家具、皇帝对伊犁将军的诏书、题字和手谕、清廷京官与伊犁将军的通信、伊犁将军的印鉴、佩剑、日记、字画手迹、画像、塑像等,如果按原貌复制陈列,都具有广泛的历史观赏性,对中外游客会产生很强的吸引力。

五是具有历史的唯一性。清代伊犁将军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很高,全国人民都知道清朝时期新疆是伊犁将军管辖天山南北广大地区,伊犁将军府就设在霍城县惠远城。清代伊犁将军府这个人文景观,与其他时代的古墓、古石碑、古寺庙等人文景观不同,它在新疆历史和古遗址中具有时空的唯一性,中国清朝时期在伊犁惠远城设置的执掌新疆军政大权的最高军政机构伊犁将军府,从建立到结束的150年,没有变动过地址。古人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清代伊犁将军和伊犁将军府就是伊犁州人文旅游业的“仙”和“龙”。

(二)清代伊犁将军历史文化旅游区在新疆旅游业中的地位

1、清代伊犁将军历史文化旅游区将成为新疆的支柱旅游区。清代伊犁将军府具有强烈的政治性、深层的神秘性、很高的学术性、广泛的观赏性、历史的唯一性,这五个方面是创建以清代伊犁将军府旅游城为核心和龙头的清代伊犁将军历史文化旅游区的重大战略意义,也是伊犁的人文旅游资源开发不同于全疆各地州各县市的独特之处。清代伊犁将军历史文化旅游区的开发建设,使伊犁对国内国际广大游客产生巨大的、长远的吸引力。因此,在伊犁的人文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业发展中,把清代伊犁将军历史文化旅游区开发建设好,使其与那拉提、赛里木湖等自然生态旅游区融合发展,就会保持伊犁旅游产业发展势头经久不衰,使其成为新疆丝绸之路北道旅游线路上的支柱旅游区。精伊霍铁路的开通,为全国全疆游客直接到霍城县观光旅游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在惠远古城建成清代伊犁 将军历史文化旅游区的独特人文景区,很值得各地游客专程来伊犁一游,将使慕名而来的游客人数和旅游收入大幅度增加。

2、伊犁河谷将借助清代伊犁将军历史文化旅游区的开发享誉全球。伊犁过去没有打好清代伊犁将军这张历史文化牌,霍城县旅游区的独特性不突出,使霍城旅游业在州直旅游业中所占比重偏低。精伊霍铁路的开通,将在全国全疆游客中掀起新一轮伊犁观光旅游热潮,但是伊犁必须有一个值得各地游客专程来伊犁一游的独特景区,才能使来伊犁的游客人数和旅游收入大幅度增加。因此,在伊犁的人文旅游资源开发中,高水平、大手笔地打好清代伊犁将军历史文化旅游区这张王牌,就成为伊犁州实现旅游名州战略目标,使伊犁河谷借助清代伊犁将军历史文化旅游区的开发和发展享誉全中国、享誉全世界的关键一步。

3、清代伊犁将军历史文化旅游区是新疆古丝绸之路旅游环线上的国家级综合型旅游景区。伊犁是中国清代伊犁将军管辖天山南北的军政机关首府所在地,拥有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民族民俗风情。清代伊犁将军时期的将军府所在地伊犁州霍城县惠远古城新城的古城墙、将军府衙、将军亭、钟鼓楼等历史文物古迹基本完好。惠远古城老城遗址的古城墙、护城河历史文物古迹还保存了一部分,伊犁河水冲刷浸蚀北岸,惠远古城老城城墙的古迹遗址沧桑悲壮的景象沿河随处可见。建成的以清代伊犁将军府旅游城为中心的新疆清代伊犁将军历史文化旅游区,将成为新疆古丝绸之路旅游环线上以历史文化人文景观为主,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融合的国家级乃至世界著名的综合型旅游景区,这一大型历史人文旅游景区将成为新疆北部最重要的历史文化人文旅游圣地。在此基础上同时建成清代伊犁将军府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清代新疆影视城和满文化民俗风情园,其旅游线路辐射当年伊犁将军管辖范围的历史文化遗址旅游景点,将发展成为新疆旅游产业中具有地域特色和民族特点的最重要的支柱旅游开发项目。它的创建和发展将形成南喀(喀什)、北伊(伊犁)、东吐(吐鲁番)重大人文旅游景区新格局,全面拉动北疆乃至全疆人文旅游业的大发展。

二、用科学发展观开发建设清代伊犁将军历史文化旅游区的战略选择

(一)更新伊犁州霍城县域以伊犁将军府为核心的总体旅游区名称 伊犁州霍城县以伊犁将军府为核心的旅游区总体上用什么名称更能体现伊犁不同于全国其他地区的特点呢?许多专家的意见是用清代伊犁将军命名伊犁州霍城县域的旅游区,更贴切、更科学、更准确、更大气、更有地域特点。应该使用清代伊犁将军历史文化旅游区的名称,而不宜使用林则徐民俗风情旅游区的名称的原因有四点:一是伊犁将军在伊的历史长,林则徐在伊犁时间短。二是伊 犁将军在伊犁的故事多,林则徐在伊犁的故事少。三是伊犁将军主要功绩在新疆,林则徐的主要功绩在广东。四是以伊犁将军命名霍城历史文化旅游区名符其实,以林则徐命名霍城民俗风情旅游区名不符实。

(二)清代伊犁将军历史文化旅游区的布局设计的战略选择

一是理清伊犁将军历史文化旅游区的布局设计思路。清代伊犁将军历史文化旅游区的规划建设要按点面结合,拉长战线,合理布局,扩大影响,丰富内容,留住客人的思路和方针来设计和实施。二是确定伊犁将军历史文化旅游区核心区位。以惠远古城墙内为范围的清代伊犁将军府旅游城为整个霍城县清代伊犁将军历史文化旅游区的核心区。三是划定伊犁将军历史文化旅游区布局范围。以霍城县全境和伊犁九城遗址范围为清代伊犁将军历史文化旅游区的旅游经济文化圈基本范围。四是划定伊犁将军历史文化旅游区幅射范围布局。以伊犁河谷和塔城地区为霍城县清代伊犁将军历史文化旅游区的旅游文化幅射范围。五是设计伊犁将军历史文化旅游区的旅游景点布局。清代伊犁将军历史文化旅游区的旅游景点为:察布查尔锡伯民俗风情园——伊犁将军府旅游城(惠远古城新城区)——将军望河楼(在伊犁河边新建)——满族民俗风情园(惠远古城老城区)——图开沙漠——水定维吾尔回族民俗风情一条街——清代道教圣地大西沟——吐黑鲁铁木尔墓景点——伊车嘎善锡伯民俗风情园——百年口岸霍尔果斯景区——果子沟伊犁将军观景台——将军天山饮马湖赛里木湖。六是创意伊犁将军历史文化旅游区的水上旅游线路设计。为了把伊宁市旅游区与霍城县清代伊犁将军历史文化旅游区连接起来,霍城县要与伊宁市联手开通伊犁河大桥与惠远古城老城的水上旅游线路,实行伊宁市伊犁河大桥与霍城县惠远古城伊犁河水上旅游线路通航,使游客在游船水上游览观赏伊犁河两岸风光。

(三)大力开发清代伊犁将军历史文化为建设伊犁将军历史文化旅游区服务 学术成果是文化繁荣的根,文化繁荣是旅游产业发展的基础。伊犁州、霍城县党委、政府和文化、旅游部门一定要重视通过对清代伊犁将军和伊犁将军府的学术研究,发展繁荣清代伊犁将军文化,大力推进以清代伊犁将军府旅游城为核心的清代伊犁将军历史文化旅游区的设计、开发、建设和发展,为伊犁州实现旅游名州战略目标作出更大的贡献。一是要认真做好合作开展清代伊犁将军与伊犁将军府历史文化的研究和开发工作,打好清代伊犁将军历史文化牌。要充分发挥伊犁将军经济文化发展公司在发展清代伊犁将军历史文化中的作用。二是以霍城县为基地建立新疆清代伊犁将军历史文化研究会,为创建和开发好清代伊犁将军历史文化旅游区提供强有力的学术组织作保证。三是在霍城县尽快成立清代伊犁 将军研究所和满文化与清代伊犁将军研究基地,努力为创建清代伊犁将军历史文化旅游区提供人文旅游产业发展的学术成果和文化产品基础。充分发挥清代伊犁将军研究所和伊犁师范学院伊犁学研究中心的作用,编辑出版《伊犁将军历史文化研究》刊物,加快创作清代伊犁将军历史文化作品,撰写出版《清代伊犁将军传略》、《清代伊犁大将军史话》、《清代伊犁将军府夕日的辉煌》、《惠远城古今》等旅游文化丛书,大力宣传伊犁将军府和惠远古城,在疆内外形成清代伊犁将军研究文化圈,使国内外学术界和旅游行业人人皆知“不到伊犁不知清代新疆史”的理念。四是要加大对伊犁将军历史文化研究的投入,依托全国清史专家争取国家科研项目。五是要认真做好伊犁将军历史文化创意,尽快开发伊犁将军影视作品。六是要认真做好合作开展清代伊犁将军与伊犁将军府旅游文化产品的开发和利用工作。七是要创办清代伊犁将军历史文化节,以“文化节”向国家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

(四)依托精伊霍铁路贯通全国交通优势大力发展伊犁将军历史文化旅游区。要充分发挥精伊霍铁路优势开拓新的客源市场,加快发展伊犁将军历史文化旅游区。过去因伊犁河谷既无铁路,又无高速公路,国内外游客乘飞机来伊犁太贵,乘汽车来伊犁太累,旅游业发展受到交通瓶颈的严重制约。精伊霍铁路和高速公路通车后,国内各地游客乘火车可以直达伊犁,普通老百姓游客乘火车来伊犁将大大节省了路费。国内国际乘飞机来疆的游客到达乌鲁木齐后,只要坐一夜火车就可以到达伊犁,大大减少了游客的路途时间,减轻了游客的旅途劳累,为国内外游客提供了到伊犁观光旅游的交通便利条件。州、县旅游部门要尽快改变旅游促销方式,重新调整客源地,依托新疆和国内国际旅行社,加大促销宣传力度,使铁路通车后游客总量翻一番。

(五)提前做好创建清代伊犁将军历史文化旅游区旅游人才的培养。在清代伊犁将军历史文化旅游区和伊犁将军府旅游城开发建设过程中,要提前组织培养、培训一大批懂清代历史、懂伊犁将军、懂伊犁将军府和霍城旅游资源的旅游区(城)的旅游专业管理、导游、服务、设计人才。开业后,在清代伊犁将军府旅游城工作的所有解说员、导游员、管理人员、文员、服务员、保安员、商店营业员和城内农民一律穿着清朝服饰或当时的本民族服饰,以充分体现清代伊犁将军府当时满族文化与新疆各民族文化融合的民俗和风格,给游客一个身临其境的逼真的感觉。

三、加快开发建设清代伊犁将军历史文化旅游区核心区的对策

(一)开发建设清代伊犁将军历史文化旅游区的核心区存在的问题。霍城惠 6 远古城的伊犁将军府旅游城景区是清代伊犁将军历史文化旅游区的核心区,加快开发建设惠远镇清代伊犁将军府旅游城工程,是开发建设清代伊犁将军历史文化旅游区的重中之重。由于过去对霍城惠远古城的伊犁将军府旅游城景区开发建设重视不够,使惠远古城与伊犁将军府景区旅游业发展滞后,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惠远镇旅游区的独特性不突出,旅游发展方向不明确,旅游资源开发滞后,造成旅游业发展缓慢的局面。2007年,惠远镇旅游总人数9万人次,只占霍城游客总人数的13.85%;惠远镇旅游总收入1350万元,只占全县旅游总收入的10.38%。惠远镇占有伊犁将军与伊犁将军府等大量的历史人文旅游资源,可是在伊犁河谷旅游业中,所占份额很少,没有真正发挥旅游业主阵地作用和人文旅游产业的龙头作用。二是惠远古城旅游规划工作滞后,影响了旅游城景区的长远发展建设。到目前为止,惠远镇没有一个含惠远古城老城、新城在内的清代伊犁将军府旅游城景区规划,影响了在惠远古城创建清代伊犁将军府旅游城的开发建设和旅游业的加快发展。三是古城保护与小城镇建设之间存在矛盾未能解决。四是古城保护和开发建设资金短缺,影响了旅游城景区的加快发展。五是惠远古城开放景点较少,造成了观光的游客在惠远古城停留时间过短,没有消费时间,限制了旅游联带产业的发展。六是惠远古城管理体制不顺,古城内各景点由部队、文体局、旅游局,惠远政府四个单位管理和经营,各单位之间由于利益之争存在很大分歧,没有一盘棋全局思想。七是惠远古城和伊犁将军府的历史文化研究开发滞后,使古城旅游业发展缺乏文化产品的支撑。

(二)开发建设清代伊犁将军府旅游城的主要思路

1、用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更创景区开发观念。一是坚持复古式开发观。就是不要用现代人的思维方式和审美观来兴建伊犁将军府和惠远城的古建筑,而要坚持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相结合的原则,用清朝时期的原貌和满族风格来修复伊犁将军府旅游城。只有逼真的古建筑,才能使游客有一种进入清朝当年伊犁将军府的真实感、神秘感、威严感和神圣感,清代伊犁将军府旅游城景区才有较高的观赏价值。二是要坚持开放型开发观。要根据精伊霍铁路通车后,来清代伊犁将军府旅游城景区观光旅游的主要对象有较高文化修养和支付能力的特点,对清代伊犁将军府旅游城景区的开发建设,要坚持高规格、高水平、高投入、高回报的开发方针。开发资金的筹集要走市场运作为主的道路,客源地的选择要坚持国际国内两大市场。三是要坚持系统化的开发观。要坚持对清代伊犁将军历史文化进行系统化的研究、系统化的开发、系统化的展现,使大量游客能在清代伊犁将军府旅游城景区延长观赏、游览时间,提高旅游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四是要坚持融合型的开发观。清代伊犁将军府旅游城景区的开发和建设,要走出一条兵 地融合、军地融合、地方与中央企业融合、东西部融合、中资和外资融合的多元投资、多方联合的新路子。

2、对开发建设清代伊犁将军府旅游城景区的总思路。要按照州党委、州政府提出的建设旅游名州的战略目标,伊犁河谷的人文旅游业要打好“清代伊犁将军与伊犁将军府”这张王牌,举全州之力在惠远古城创建清代伊犁将军府旅游城,为下一步全面建设好霍城县“清代伊犁将军历史文化旅游区”奠定基础。对清代伊犁将军府旅游城景区规划设计和开发建设总思路是:以伊犁将军府为中心,以惠远古城的新城和老城古城墙以内范围为内径,以原伊犁九城布局为总貌,用五到十年时间,建成一座包括人文景观、历史文化、民俗风情、清宫园林、饮食服务等丰富内容的清代历史文化特点的大型国家级人文历史文化旅游景区。这座清代伊犁将军府旅游城应包括三大功能:一是国家级的清代伊犁将军府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二是清代伊犁将军府旅游城,三是清代新疆影视城。

3、开发建设清代伊犁将军府旅游城的发展目标。主要应突出:“留住人、规模大、景点精、内容新、服务全”五个方面。一要留住人。留住游客才有消费,才能有收入。要使清代伊犁将军府旅游城,从过去的惠远古城过路景点变成目的地景点。要留住客人在惠远古城观光游览一天,这是开发建设清代伊犁将军府旅游城的最终目的;二要规模大。开发建设清代伊犁将军府旅游城,要由原来仅重视建设惠远新城这一块,变为开发建设包括惠远古城新城景区、老城景区和原生态满文化民俗风情园在内的三位一体的大型综合景区;三要景点精。伊犁将军府旅游城内的每个景点建造工艺都要精致,要围绕伊犁将军和伊犁将军府的主题开发一大批精美旅游工艺品、纪念品,让游客来这里能看到精美的景点,能买到精美的旅游纪念品和其他旅游产品;四要内容新。在伊犁将军府旅游城内要修建“伊犁九城”微缩景观、修建23个将军馆、建将军点将台、八旗营帐、绿营兵营帐、修复伊犁河边的望河楼、修建有浓厚满文化气息的满族文化馆。五要服务全。惠远伊犁将军府旅游城的观赏服务项目要全、饮食服务项目要全、娱乐服务项目要全。要用招商方式在满族文化民俗风情园建成能够承办满汉全席的大酒店。在城内城外可以开办具有各民族特色的农家乐和风味小吃,使游客能够品尝各民族丰富的饮食,领略多彩的少数民族饮食文化。要有留住客人的各少数民族歌舞节目、游客参与的娱乐节目、骑马射箭的军体节目、吟诗作赋的文人骚客节目等各类节目,使其留恋忘返,乐不思蜀。

4、开发建设清代伊犁将军府旅游城的经济社会效益分析。清代伊犁将军府旅游城景区建成后的经济效益有:一是可观的门票收入。二是历史文化书刊收入。三是旅游纪念品收入。四是餐饮业收入大大增加。五是将每年增加霍城县财政税收。清代伊犁将军府旅游城景区建成后会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一是能够发挥国 家、自治区、伊犁州和霍城县四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二是能够发挥北疆人文旅游中心的辐射功能;三是能够推进霍城县和伊犁州的精神文明建设;四是能够为霍城县待业人员提供一条新的就业门路;五是能够发挥清代新疆影视城和清代新疆史研究基地的功能,推进霍城县和伊犁州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六是有利于加强惠远古城文物古迹和伊犁将军府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七是有利于加快霍城县的小城镇建设步伐,提高惠远镇人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

(三)对开发建设清代伊犁将军府旅游城景区的对策

1、加快对惠远古城新城区进行综合保护和旅游开发。一是扩大建设清代伊犁将军府景点。二是扩建一座规模较大的伊犁将军纪念馆。三是按原貌修复将军亭,修建配套古建筑。四是按原貌修复惠远钟鼓楼和钟鼓楼内乾隆皇帝诏书石碑铭文。五是按清代原貌修复与钟鼓楼四个大门相对应的四条大街。六是按清代原貌修复东南西北四个古城门、古城墙、护城河,并在古城门、古城墙、护城河可供游客游览处各修建一个大石碑,既是游客照相的景点,又是保护古迹古遗址的标志。七是在惠远古城新城东门和北门各修建一个大型旅游停车场。

2、重点加强对惠远古城老城区遗址进行综合保护和旅游开发

首先,要实施沿河发展战略,修复和开发建设惠远老城文物遗址保护区和 满族民俗风情园。充分用好《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新疆经济社会加快发展若干意见》提出的“支持新疆文化兴边战略的实施”的好政策,争取将惠远城老城保护和开发利用,纳入国家实施文化与自然遗产地保护工程计划。要坚持惠远古城老城抢救性文物保护与旅游规划开发相结合的原则,坚持伊犁河沿岸生态环境保护与旅游开发相结合的原则,在惠远古城老城东南边,沿伊犁河北岸开发建设惠远原生态满族民俗风情园,实施沿河发展战略。

其次,要以市场经济观念在惠远古城老城开发建设旅游项目,以旅游业促 进古城遗址文物古迹保护工作。一是要用新思路解决在惠远古城创建清代伊犁将军府旅游城规划建设难题。清代伊犁将军府设置在惠远古城老城130年,设置在新城只有20年,从这个意义上说对惠远古城老城遗址进行保护和旅游开发的意义要比新城重大的多,因此,创建清代伊犁将军府旅游城的古城遗址保护和旅游开发重点应该放在惠远古城的老城区。二是在惠远古城老城内原钟鼓楼遗址附近修建大型伊犁将军园。对新疆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有重大贡献,并有较高名望的伊犁将军均在伊犁将军园区内为其设置专门的将军馆。三是在惠远古城老城内按原貌伊犁九城整体布局修建伊犁九城小模型城或微缩景观。四是在惠远古城老城内外分五处按清代原貌和不同民族风格修建满营、锡伯营、索伦营、察哈尔营、额鲁特营和绿营等六个营旗领队大臣官衙和兵营,将新老城景区的景点连起来,方便游客参观游览。五是组织申报惠远古城老城遗址文物保护区建设工程项 9 目。

(四)大力发展清代伊犁将军府旅游城的餐饮业和会展演艺业。一是建设 原生态满文化民俗风情园,丰富清代伊犁将军府旅游城的餐饮业。在惠远古城老城外东南角伊犁河北岸河滩,建成沿河景观、观赏台、饮食文化、休闲馆所、沿河游船码头为一体的惠远古城原生态满文化民俗风情园。二是大力发展以清代伊犁将军历史文化为主题的会展旅游业,以各种主题办会、办节,邀请各行业的专家、学者、党政干部、企业家来惠远古城参加会议和伊犁将军文化节。三是大力发展以清代伊犁将军历史文化为主题的演艺业,丰富伊犁将军府旅游城的旅游文化氛围。

(五)用新思路形成清代伊犁将军府旅游城建设资金的多元投资机制。清 代伊犁将军府旅游城的开发创建耗资巨大,必须形成多元投资的良好机制,才能把设想变为现实。一是要抓好建设项目申报立项工作,争取中央和自治区政府多投资。二是要抓好区外招商引资工作,争取国内外企业家参加投资开发建设。三是要抓好区内民间筹资活动,鼓励全州和全疆民营企业参与投资建设。四是积极争取江苏援建资金,加快清代伊犁将军府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项目的建设。五是申请保护资金与新项目开发资金并举。在霍城县一城两区的框架之内每年的城镇建设资金应向惠远古城倾斜。

(六)加强对清代伊犁将军府旅游城建设的管理和政策配套工作。一是要建立旅游部门与文化部门对清代伊犁将军府旅游城建设和发展齐抓共管机制,克服旅游部门与文化部门在文物保护、旅游文化和旅游开发工作中的两张皮现象,成立专门的机构主管伊犁将军府旅游城景区,协调各单位尽快开发开放各景点。二是要长期坚持谁投入,谁管理,谁受益的政策。坚持“让人家发财,求自己发展”的招商开发理念。要尽快制定《霍城县清代伊犁将军府旅游城景区开发建设和管理暂行办法》,用新思路和优惠政策组织力量,组织资金,早日建成以清代伊犁将军府旅游城景区开发为龙头,人文旅游资源与自然旅游资源综合开发的清代伊犁将军历史文化旅游区,为伊犁州和新疆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作出历史性贡献。

定稿时间:2013年1月10日

作者联系方式:

王友文 电话:0999—8229846 0999—8167613(办)

通信地址:

新疆伊宁市斯大林街上海城碧溪湾6号楼1单元102号信箱 单

位:伊犁西部生态科学研究中心

篇2:伊犁文化产业发展战略

伊犁大剧院是自治州2012年启动的重点民生工程,主题是“舞动的伊犁”。设计方案融入了伊犁河沿岸景观带和文化体育公园的整体环境,其现代造型与伊犁河风光巧妙结合,浑然一体。伊犁大剧院选址位于伊犁河大桥与伊犁河特大桥之间,伊犁河北岸、南环路南侧,正对伊宁市委办公楼,占地95.7亩、建筑面积26916平方米。建成后的伊犁大剧院,将包括容纳1200人座大剧场、容纳250人座小剧场、容纳700人座音乐厅和10个小型会议室、4个中型会议室以及州直艺术表演团体的业务用房等。

伊犁大剧院是伊犁州弘扬高雅艺术和民族文化、反应时代精神、推动国际文化交流的重要要场所,项目功能齐全,视听条件优良,技术先进,设备完善,经济合理,具备接待世界一流艺术表演团体演出的条件和能力,可满足歌剧、舞剧、话剧、戏曲、交响乐以及曲艺、杂技和大型综艺演出的功能需要,项目的建设及投入运营后将有力地促进伊犁州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步伐。

州文化馆项目建筑面积为4100平方米,投资1600万元(其中中央补贴1120万元、地方自筹480万元),占地面积10亩,建筑主楼分为二层,现代化风格的外形,内设办公室、创研室、艺术辅导培训室、排练厅、展厅、多功能厅、库房以及州非物质文化传承展示中心。工程建成后,将是一座集满足艺术展览、文化演出排练、文化休闲中心为一体的现代化、多功能、综合性群众文化活动场所。

篇3:伊犁文化产业发展战略

自199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九五”计划开始,我国就明确提出了西部地区要发挥资源优势, 大力发展农林牧业及其加工业,积极发展优势产业和产品,提高加工深度,使资源优势逐步变为经济优势。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提出:“西部地区要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中央一向高度重视伊犁的发展与稳定工作,做出了“稳疆兴疆,富民固边”的重大战略部署,做出了加快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重大决定,为伊犁发展薰衣草特色经济和优势产业提供了政策保障和强大动力。

伊犁于1965年引进法国薰衣草,由于其优越的气候条件和优良的品质, 栽培面积迅速扩大, 已在国内取得了一定的知名度。 然而尽管地利与人和的条件使薰衣草已经成为新疆的特色经济产业,但在栽培管理和品种选育等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更为理想的地域经济效益的实现,本文就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研究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1伊犁薰衣草产业现状

1.1薰衣草的分布

我国20世纪50年代开始从法国、 前苏联和保加利亚等国引种薰衣草,先后在京、沪、陕西、新疆、山东和浙江等地引种,只有新疆伊犁河谷引种成功。 因为其纬度与法国、日本北海道在同一个范围内,即41°~43°,昼夜温差大、逆温带适宜的空气湿度夏季雨少且没有极端高温(在6月下旬开花季节超过35℃以上)、沙壤土面积大,适宜薰衣草生长。 自20世纪60年代就已成为我国薰衣草主要种植生产基地,被誉为“中国薰衣草之乡”。 目前从原料产量上看,中国伊犁排在第2位。 是一个极具独特资源的原料基地。

伊犁河谷自1965年引进法国薰衣草种植至今,栽培面积已经达到了3万余亩,根据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的要求,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已占全国薰衣草种植面积的95%以上,与法国的普罗旺斯、日本北海道的富良野称为世界上三大薰衣草基地。 目前,伊犁河谷各类薰衣草加工企业有10多家,注册商标27种,生产各类精油产品200多吨,除伊犁伊帕尔汗香料发展有限公司、新疆伊犁天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伊犁圣玛依拉薰衣草制品有限公司等粗具规模的薰衣草生产企业外, 还有伊人、华纯伊人、馨美人以及作坊式小加工厂10余家。 (1亩≈666.平方米)

1.2薰衣草产业市场情况

现代薰衣草产业以提取薰衣草精油为开始,伴生现代概念的香水行业,然后扩大到整个日用化工行业。 所以传统上对薰衣草产业的评估以薰衣草精油为标准。 据统计,欧美地区对薰衣草精油消耗量较大的国家,如美、法、德、英等国年均总消耗量近100吨,约占全部消耗量的40%,中国年消耗量约177吨,占8.15%。

制药业在近几年对薰衣草鲜花的收购加工需求量成倍数增长, 根据伊犁天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与内地药业公司的交流信息,内地制药企业在2010年大约需要万吨鲜薰衣草花穗,但是实际供给量为460吨左右(其中大约有400吨是直接运到乌鲁木齐市进行初级加工处理,再运到内地进行深加工),限制因素一是对薰衣草种植面积的限制,二是对鲜薰衣草花穗进行药用精深加工的设备缺失。

根据2010年夏季伊犁薰衣草市场情况, 薰衣草干花穗作为直接交易原料与提取薰衣草精油所需的花穗量相比, 基本持平按近几年发展情况,未来薰衣草花穗的直接交易量增长率高于提取精油所需要的花穗用量。 在1998年,欧美市场、日本市场使用薰衣草干花穗的年用量高于提取精油所需要的花穗用量。

根据以上情况,全世界薰衣草种植所产生的薰衣草花穗超过一半以上是用于制作干花穗产品。

2伊犁薰衣草产业面临的发展机遇及存在问题

2.1伊利薰衣草产业面临的发展机遇

“十二五”期间是新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伊犁薰衣草产业也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

2.1.1自然环境优势

薰衣草为唇形科属芳香植物,多年生常绿矮灌木,全株具芳香味,植株密披白色星状绒毛,故呈灰绿色。 薰衣草是全日照植物,喜阳光、耐热旱寒、耐瘠薄、抗盐碱,栽培的场所需要充足的阳光及适湿的环境,光照条件较佳,半日照亦可生长,唯开花较稀少。 适宜于微碱性或中性的沙壤土,不喜欢根部常有水滞留,较耐旱,需通风良好。 薰衣草为半耐热性,好凉爽,喜冬暖夏凉,生长适温:15℃~25℃,在5℃~30℃均可生长。 伊犁与普罗旺斯处在同一纬度,属于半干旱气候区,气候和水土光热资源非常适合薰衣草栽培,可以培育出优质的薰衣草。

2.1.2后发优势潜力巨大

伊犁特色资源优势日益凸显, 推进资源大规模开发建设的时机已经成熟。 进入21世纪以来,伊犁加快经济发展,进入了经济的大发展时期,起步虽晚,但能更好地利用发达地区的新资源环境和条件,后发优势潜力巨大,尤其在薰衣草产业的发展上, 可以有效地借鉴发达地区的宝贵经验, 进一步加强经济发展的预期性,合理规划降低风险。

2.1.3地缘优势

伊犁地处新疆西北部,边境线长达2 000多千米,毗邻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等经济发达地区, 是中哈自由贸易区的主要进出口地区,有霍尔果斯、巴克图等国家一类口岸,尤其是中哈霍尔果斯边贸自由区的项目开始动工, 给伊犁带来了长期的深度开发潜能。

2.1.4薰衣草产品广泛应用

由于薰衣草干花穗在生活、家居用品的广泛应用,年增长率保持在30%~40%。 根据2010年夏季伊犁薰衣草市场情况,薰衣草干花穗作为直接交易原料与提取薰衣草精油所需的花穗量相比,基本持平。 按近几年发展情况,未来薰衣草花穗的直接交易量增长率高于提取精油所需要的花穗用量。

2.2伊犁薰衣草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2.1国内深加工产品面临技术瓶颈

薰衣草产品加工是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近年来,尽管我国薰衣草深加工技术水平整体上有了很大提高, 但产品深加工层次以及品种规格等方面与国外(主要是法国、日本)的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差距,产品主要是粗放型加工。 由于一些中小企业缺少自主知识产权,缺乏技术开发资金和高水平的科技人才,缺乏与相关专业科研院所之间的信息沟通和交流, 致使薰衣草产品技术含量低,大部分企业只能局限于生产同型号、同档次的产品, 争夺有限的市场资源,产品附加值较低。

2.2.2优良品种资源稀缺

自1964年引进薰衣草以来, 伊犁地区陆续推广了14个品种,栽培品种少,并且已经远远落后于生产的需求,整个种植区域品种混杂、无序,甚至出现一块地种植了4种薰衣草之多。 作为多年无性繁殖的作物,薰衣草引进的30多年来,已经严重退化,虽然新疆一些科研院所和种植户曾经做过提纯复壮的工作, 但是由于范围窄,面积小,难以影响并辐射整个伊犁地区的薰衣草种植产业构成,现在很难在种植区找到原生态的优良品种。 这也导致了薰衣草产品,尤其是薰衣草精油品质下降,在国际上缺乏竞争力。

2.2.3薰衣草品牌繁杂

自伊犁成为我国薰衣草种植基地以来, 薰衣草产业在发展中,涌现出大量的品牌,形同诸侯混战。 各县市在薰衣草产品的研发与经营销售上,各自为战,没有有效的整合地区资源,形成统一的特色品牌,目前,伊犁薰衣草产品的品牌有二三十个,这直接影响了薰衣草产品品牌形象的塑造。 并且对产品的营销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造成多数消费者对薰衣草产品的功效及使用缺乏足够的了解。

2.2.4相关政策未到位,扶持力度不够

薰衣草产业是一个前期投入较高,后期收益的产业,公司前期的重点是培养市场和企业文化,拓宽营销渠道,做这些基础建设的时期,需要大量的资金,比如,一套成体系的精油加工设备成本很高,需要占用公司大量资金,这个时候就需要政府在银行贷款等方面政策的大力支持。

3加快伊犁薰衣草产业发展的策略建议

3.1招商引资、提高深加工技术

发展薰衣草产品的深加工技术,深化开发产品,重点开展招商引资,通过高科技项目的引进和合作,逐步引进先进的薰衣草深加工技术,吸引相关资源加工企业参与开发,扩展深加工的附加值和企业的利润空间, 提高伊犁薰衣草在薰衣草市场的占有率,有效提高税收,加快伊犁的经济发展。

3.2依托 “十二五”,快速发展薰衣草产业

相关部门制定薰衣草产业发展的专项规划, 依托伊犁州在 “十二五”时期的快速发展,把薰衣草产业作为重点发展产业,找准市场定位,最大限度地发挥伊犁的资源和区位优势。 抓住伊犁薰衣草产业的特色,避免无序竞争和重复建设,把薰衣草产业做成推动伊犁快速发展的强势产业。

3.3加大宣传力度,实施品牌战略

为了尽快把伊犁的资源和区位优势变成经济优势, 使伊犁薰衣草产品享誉国内外市场,除了要不断地发展生产,提高商品的品质,增加薰衣草品种等之外,还必须把企业名牌战略作为一个重要的方面发展, 天药生物作为行业内的中国驰名商标更应该利用自身的优势,抓住机遇,大力发展品牌战略,正确地运用名牌战略打开市场。

3.4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伊犁税收部门要对薰衣草产业化经营的各个环节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 财政部门应建立相关专项基金, 对薰衣草企业发展、技术引进、人才培养等方面予以资金扶持,政府出台相关的企业扶持政策,积极争取自治区甚至国家的专项资金,为伊犁薰衣草产业的发展铺垫良好的基础。

3.5优化品种结构

充分利用伊犁的自然环境和资源优势,从法国、日本等产地引进薰衣草的优良品种,积极培养具有相关知识的养殖人才,通过创新、改良对薰衣草品种进行提纯复壮,培育出既符合市场需求又适合在伊犁生长的优良薰衣草品种。

4结语

篇4:伊犁文化产业发展战略

【关键词】旅游资料 文化语境 翻译策略

一、引言

伊犁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区,共有47个民族,各个民族均有自己独特的语言(除回族外)和文化。伊犁旅游资料极其丰富,富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极具新疆特色的少数民族文化是伊犁旅游的精华和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具有浓厚的民族文化内涵的内容也是伊犁旅游文本的最重要的部分。伊犁旅游文本除了具有其他旅游文本都具有的基本特点外,大量的具有少数民族文化的负载词和专有名词的出现是其最重要的特点。

旅游文本最主要的功能是为读者提供目的地信息,不仅帮助他们了解目的地的自然风光,更重要的是提供当地文化信息。在伊犁旅游文本中,无论是对自然景观的描述,还是对人文历史的介绍,大多都不可避免的包含有关当地少数民族文化的内容。因此,在对伊犁旅游资料进行英译时,应采取适当的策略来翻译具有浓郁少数民族文化内涵的文本,才能既向外真实推介和宣传伊犁,又能为译入语读者所接受。

二、伊犁旅游资料在文化语境中的翻译策略

1.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文化负载词的英译策略。文化负载词,又称词汇空缺,指源词语所承载的文化信息在译语中没有对应词。众所周知,文化是旅游的核心内容,也是旅游业兴旺的源泉。文化负载词的跨文化解读是旅游外宣文本翻译的一大重点,应采取恰当有效的翻译策略,避免按照字面的简单翻译而造成的信息误解。多元文化性是伊犁旅游资料的一大特色,如何有效翻译在这种多元文化背景下所形成的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文化负载词是旅游文本翻译的关键。

在英译这类词时,音译法是一个较合适的方法,但“由于文化差异,单纯音译,只会给译入语带来语义空白,达不到语言的首要功能——交际效用”。因此,音译加注法是一种最合适的方法,即在译入语中运用少数民族源语读音,再加上注释的方法。这样便既保留了少数民族文化的内涵,又便于目标语读者理解。例如,极具维吾尔族特色的民族服饰 “花帽”和“长衫”,如若按照字面意思译为“flower hat”和“robe”,势必会造成文化误解和信息的遗失。最合适的策略应该是按照维吾尔族语言音译并对其加以注释:“Doppa (four-edged hat with floral patterns)”和“Qiaban robe (a robe reaching down to the knees without collars, sleeves and buttons)”。又如,哈萨克族有名的马上活动“姑娘追”,有些文本就直译为“girls chasing”,这个译文极可能会让英语读者误认为是一种女孩间的追逐游戏,事实上,这是一种男女间在马背上进行的追逐嬉戏的一种活动,因此,为了避免误读,应按照哈萨克语音加注释译为“Kyz Kuu (a Kazakhs game in which girls chasing after boys on the horse backs)。而哈萨克族的民族乐器“冬不拉” 即可译为“Dombra (a plucked string instrument of Kazakh)”。音译加注策略为读者提供了最佳语境关联,使读者付出最小的努力就能达到预期的理解。

伊犁很多少数民族都信仰伊斯兰教,如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塔塔尔族和柯尔克孜族等。他们在宗教习俗和饮食上与阿拉伯人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在英译一些宗教或饮食相关的文化负载词时,可以用借用法,用阿拉伯语进行转译,如烤肉可以译为“shish kabab”,抓饭可以译为 pilaf。而穆斯林的盛大的传统节日“古尔邦节”和“肉孜节”,即可译为“the Greater Bairam”和“the Lesser Bairam”。此外,新疆少数民族的饮料“卡瓦斯”,因是在俄罗斯的卡瓦斯传入新疆后改制而成,则可译为“Kvass”(俄语:квас)。“借用策略既要维护源语的文化表征,又要保证输出信息为目的语受众接受,通过‘借用拓宽了其文化输出信道”。

2.地名和旅游景区/点名称的英译策略。伊犁地名来自于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各个民族,与各名族有很深厚的关系,体现了伊犁多民族聚居的悠久历史。因此,伊犁地名的准确翻译也是让外国游客细致了解伊犁各民族文化的一面镜子。伊犁极少数地名是汉语地名,大多数都是来自少数民族语言。伊犁地名的英译应该体现我国地名翻译的要求,遵循约定俗成和名从主人的译名原则。

(1)如果是汉语名称,则该地名的汉语拼音就是英语译名。用汉语拼音字母拼写中国地名,不仅是中国的统一标准,而且是国际标准。如:伊犁—Yili,天山—Tianshan Mountains,伊宁市—Yining City, 新源县—Xinyuan County。

(2)如果是由少数民族语音译转为汉语的地名,则须遵从名从主人的原则,不能采用汉语拼音法,而要根据这些地名的源语发音音译转写为英语。例如,由蒙古语语音译转写而来的那拉提、霍尔果斯、尼勒克和特克斯等,英译时,应按照蒙古语发音译为Narat, Korgos,Nilka和Tekes; 而来自于锡伯语的察布查尔即可译为Qapqal。这也遵循了《少数民族语地名汉语拼音字母音译转写法》的规定。

伊犁绝大多数景区/点的名称都来自于具体的地名加通名,所以,在英译时,可参照以上方法加英译通名即可。如库尔德宁草原—Koldeneng Scenic Area、唐布拉大草原—Tangbale Grassland、夏塔古道—Shate Acient Trail和拜都拉清真寺—Beytulla Mosque等。

“地名不仅仅是简单的个名词问题,它是承载着历史、文化传播使者的角色。译者在翻译实践中要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既要遵守国家规范,又要促进少数民族语言跨文化语言交流”。翻译在对外旅游中传承跨文化的作用。规范、标准的地名英译是使外国游客了解伊犁的很好途径。

三、结语

伊犁拥有独特的地理和人文环境,其旅游资料的翻译背后蕴含着极为丰富多样的文化。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游客选择来伊犁旅游,伊犁旅游文本的英译对促进伊犁旅游业的发展也变得愈发重要。在进行伊犁旅游资料的翻译时,应注重伊犁独特的人文环境和中西的文化差异,采取恰当的策略,侧重将伊犁旅游资料中所蕴含的独特的少数民族人文历史文化更好地推介给外国游客。

参考文献:

[1]摆贵勤,赵佳佳.新疆旅游外宣文本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策略——以《英文妙语说新疆》为例[J].语言与翻译.2015(2):71-74.

[2]包惠南,包昂.中国文化与汉英翻译[M].北京:外文出版社. 2004.

[3]付鸿军,虞锐.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J].2015 (9):152-156.

[4]卢小军.外宣翻译“译+释”策略探析[J].上海翻译,2012(2): 40-43.

[5]谢旭升.特色汉英翻译教程[M].乌鲁木齐:新疆大学出版社. 2009.

篇5:伊犁文化产业发展战略

(赤峰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摘 要:巴林石作为一种资源型的特殊文化载体,在巴林石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一度经济效益胜过文化效益。文化附加值在巴林石和巴林石文化发展中挖掘不够,导致红山文化中的巴林石缺乏文化品牌的现象。这点制约了巴林石和巴林石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充分利用稀缺资源,挖掘巴林石文化价值和增强巴林石文化附加值,使巴林石文化和巴林石文化产业从目前初步形成的规模经济向品牌与产品文化附加值方向转型,这是巴林石及巴林石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保证。

关键词:消费文化;可持续发展;巴林石;文化附加值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1)11-0163-04

一、巴林石文化的现状

(一)巴林石发展的文化优势

赤峰市位于华北与东北经济的结合处,是环渤海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文化的交流对巴林石文化的规范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同时,赤峰市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红山文化、草原青铜文化、辽文化和蒙元文化等人文资源,构成了赤峰市多元文化的格局。因此,赤峰市红山文化中的巴林石具备得天独厚的文化优势。

文化传承需要有一定的场所,巴林石文化的传播具有自己固定的场所和独特的网络平台。据统计,2000年以前,在赤峰市巴林石店面仅仅有上百家,2005年,巴林石店面在赤峰市就已经达到300余家,截止2009年底,赤峰市的巴林石店面已经增加到1000多家。巴林石店面的增加,说明巴林石的经营模式从分散的经营方式向规模经营方式的转变。因此,这是一种文化的现象,这种文化的倾向,是文化的再生能力决定了生产者们扩大再生产和货币持有者们资本增殖的愿望,事实上,这又是扩大再生产和投资意识的表现。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生产文化需要不断的适应经济发展水平,以此来满足人们的消费文化需求,而人们的消费文化随着人们文化水平的提升又产生了新的需求,毋庸置疑,文化需求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的过程。巴林石所在地巴林右旗,每年举办以石文化为主题的“中国巴林石文化节”。同时,巴林右旗已经形成了一条巴林石文化专线,巴林石——巴林石奇石馆——巴林石一条街——沙布台——特尼格尔图矿山等,巴林右旗草原石文化旅游已经形成。巴林石所在地——大板镇,被称为“巴林石之都”。

巴林石国家矿山地质公园是中国首批28家国家矿山公园之一。公园标志性建筑——“穹庐天石”和“印石文化广场”,“穹庐天石”标志碑,为三足透景式穹庐造型,凌空而起的印石,意为“天石”。印面规格3×3米,印石高度为2.9米,花岗岩材质,是中国目前最大的石印,被誉为“中国第一印”。穹庐造型,文化寓意深厚,既象征天空,又象征着草原文化特有的毡房蒙古包。“三足”分别代表我国著名的巴林、寿山、青田雕刻彩石原料三大基地。

(二)巴林石文化发展的比较优势

巴林石已经具有一定的品牌效应,1982年,国家轻工业部和全国宝玉石会议,将赤峰市巴林右旗确定为“中国三大彩石”基地。1999年,巴林石被中国宝石协会推介为“候选国石”。2001年,作为国礼精雕而成的23枚巴林石连体印章,赠送给来上海参加“APEC”会议的21个国家和地区的元首。

(三)巴林石发展的资源优势

巴林石属于不可再生的资源,与寿山石、青田石河昌化石相比较,巴林石的大规模的开采时间比较短,从正式建矿到现在才仅仅34年。同时,对巴林石的开采采取限量开采的措施。这样在中国四大印石中,其他三大印石矿藏面临枯竭,巴林石具有资源丰富方面的优势。为巴林石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为进一步发挥巴林石这一不可再生资源的文化价值创造了条件。因此,巴林石资源上的优势,为巴林石文化和巴林石文化产业以及巴林石经济的发展在资源上得以保障。

二、巴林石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文化的局限

巴林石属于资源型的特色产业,对巴林石的消费是文化消费的范畴。就巴林石的消费而言是巴林石企业文化、投资者文化和消费者文化三者的结合。企业文化与投资者文化适应消费者文化,这样企业文化和投资者文化的经济价值才可以体现出来。也就是说,文化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从这个角度讲,文化对巴林石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单纯的资源只是停留在原始的资源经济价值层面上,将资源禀赋赋予文化价值,这样巴林石资源才会达到经济效益最大化。

据调查,从事巴林石的经营者以及雕刻艺术者,文化层次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首先,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的审美也随之不断的提升,同时,消费者的文化需求也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因此,文化上有局限的经营者将难以满足巴林石消费群体的要求。因为,巴林石文化的消费既是一个静态的过程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这就要求经营者了解和掌握石文化,尤其是巴林石文化。了解红山文化时期的巴林石文化、辽文化时期的巴林石文化、蒙元时期的巴林石文化和明清时期的巴林石文化以及多元文化阶段的巴林石文化。文化是一种历史的积淀,也是一种对历史的创新(发展的文化)。这就要求经营者突破文化上的局限,满足消费文化的需求。从而,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其次,雕刻艺术者的文化是对巴林石文化赋予的一种艺术语言。雕刻艺术者的技艺水平和文化功底,对巴林石文化有着至关重要的决定作用。最后,在巴林石中,红山文化存在断档的现象。因此,巴林石文化底蕴凸显不明确。这样巴林石就停留在一种比较低的附加值层面上。因为,文化层次决定了审美,审美文化的提升将进一步丰富巴林石文化。

(二)注重经济效益,忽视文化效益

在巴林石文化发展中,存在经济效益与文化效益脱节的现象。也就是,一味地追求经济效益轻视文化效益。造成经济效益与文化效益不相称,笔者认为,对于巴林石这一特殊的商品而言,若只是注重经济效益而忽略文化效益。最后将导致巴林石整体经济效益受到影响,也就是现在在巴林石文化市场上所见到的,非全面地市场运作和经营巴林石中的精品——鸡血石。这种经营模式势必导致巴林石和巴林石文化的非全面发展。巴林石是一个综合的范畴,它不仅仅只是鸡血石一种类别,同时,巴林石还涵盖其他的四种类别——巴林石福黄类、巴林石冻石类、巴林石彩石类和巴林石图案石类。这种片面地市场炒作已经凸显侧重经济效益忽视文化效益的现象。这对巴林石文化市场的良性发展终将产生不良的效果。

(三)缺乏专业的营销团队

在一定程度上而言,对巴林石的以及巴林石文化的经营是产业文化的延续。既然是产业文化的延续,就需要有一支专业的市场运营团队。团队的组建与团队的知识结构对巴林石文化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团队的构建,才可以保证巴林石经营的顺利进行和巴林石文化的可持续传承。分散的经营模式和不具有营销知识的团队,笔者认为,目前巴林石的经营模式是初级的经营方式,是粗放型的经营模式。巴林石文化是以“中国四大名石”——巴林石为载体的。对于这一良好的资源,应该转变经营模式由粗放型转变为集约型经营模式。向集约型的转变就需要专业的营销团队。唯有专业的营销团队才可以按着市场规律进行市场运作。同时也会将巴林石这一资源型的特色产业进行细化,充分利用巴林石这一资源。对巴林石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从而达到经济效益最大化。正是因为缺乏专业的营销团队,目前的市场行为是简单的市场炒作。这种非理性的市场行为对巴林石和巴林石文化的可持续发展终究受到市场经济的惩罚。

(四)专业雕刻方面的局限

巴林石文化与巴林石的艺术文化休息相关,巴林石的艺术文化是雕刻家和艺术家的思想语言的外延。艺术语言是石文化的主体,石是艺术语言的形式,石在形式上的完美与经过雕刻家和艺术家加工后的艺术语言这一主体。奠定巴林石文化的基本层面。所以雕刻家与艺术家对巴林石文化的延续和传承起着重要的作用。据调查,在红山文化圈的巴林石的雕刻家和艺术家,存在着这样的一种现象,雕刻家和艺术家的雕刻技艺和审美文化相对比较高,但是雕刻家和艺术家的文化水平不是很高,另外一些雕刻家和艺术家文化层次很高,但是雕刻技艺有一定的差距。因此,这对巴林石文化的附加值的创造必然受到一定的制约。

(五)文化平台的构建比较薄弱

目前对巴林石和巴林石文化产平台的构建还不够充分。文化宣传还有一定的局限和差距。对巴林石和巴林石文化的宣传,尚未形成体系。对文化和文化产业的发展与规划认识不足,这就制约了巴林石和巴林石文化产业的规范与可持续发展。

三、发展巴林石文化产业的思考及对策

(一)提高文化素养

文化素质的提高是巴林石和巴林石文化的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保证。巴林石和巴林石文化对文化素养有着很高的要求。巴林石只有赋予文化才可以增加巴林石的附加值,也就是提升巴林石的这一载体的价格,否则巴林石只是停留在资源禀赋层面上。从单纯的资源产品向文化产品转变,就需要提高文化素养。这是从劳动者主体地位出发的,劳动者社会主体地位的实现,是中国经济变革的主要内容,也会死经济发展的根据。在实现劳动者主体地位的过程中,提高并发挥其素质技能,也就是中国经济的发展。因此,劳动者素质技能的提高对整个县域经济特色产业——巴林石经济的良性发展至关重要。巴林石这一优势资源只有在劳动者素质技能提升的背景下,才可以转化为知识经济。也就是从资源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转变。所以,提升文化素养对于整个巴林石文化产业而言是至关重要的。

(二)经济效益与文化效益并重

巴林石是一种资源型的产品,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对于这种不可再生的资源倘若片面的追求经济效益或者文化效益。对巴林石的规范发展都是不利的。因为经济效益和文化效益本身就是一对矛盾体。侧重经济效益必然忽略文化效益。文化效益的注重对经济效益的发展是冲突的。因为任何一种商品或产品,只有赋予这种产品或商品更多的文化价值,这一商品在市场竞争中才具备竞争优势。同时,商品或产品的文化是需要不断的创新,创新是更好发挥文化这一主题的功能。因此,在巴林石和巴林石文化的经营中,经济效益和文化效益并重,经济效益的增加促进文化效益的创新,文化效益的创新会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按着这一逻辑关系,巴林石和巴林石文化的发展才可以遵循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三)建立专业的营销团队

巴林石和巴林石文化的经营运转离不开专业的营销团队,巴林石和巴林石文化的经营不是仅仅局限于赤峰市与内蒙古自治区这一个范围之内。随着市场的扩展,必然向周边先进的文化省区渗透。并且占领这一地区的石头和石文化市场。这种扩散效应对于巴林石产地和经营巴林石的外省而言都可以带动地区经济的发展。为保证地区经济的良性循环发展,建立专业的营销团队是必不可少的。专业的营销团队承载着文化传播的重要作用。对巴林石和巴林石文化的可持续发展起着延续的功能。这支专业的营销团队,既要懂的巴林石,又要懂的巴林石文化。尤其是红山文化中的巴林石文化。懂的巴林石主要是对巴林石的基本知识以及巴林石的历史脉络有足够的了解。同时,划分不同区域,讲解巴林石的收藏文化,因为在不同区域中,对巴林石的保养应该是不一样的,因此这支营销团队要找出适合本地区巴林石保养的基本知识,只要这样才可以保证巴林石和巴林石文化的顺利经营。当然,这支营销团队还承担着经济信息的收集功能,也就是说,掌握消费地区的消费信息和消费文化,并且将这些消费信息和消费文化与巴林石产区达到完全信息对称,这样巴林石产区方能及时调整巴林石这一特殊商品的市场定位。简而言之,就是生产适合市场需求的产品。不断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最后,专业的营销团队对于新兴市场的开拓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对巴林石和巴林石文化的发展方向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四)强化专业雕刻建设

巴林石设计与雕刻,与作者的审美观是必不可分的,不同的审美观有迥异的作品。美是形美和意美的综合。巴林石雕刻作品美学元素中神是主体。形似体现神似,神似高于形似,恰如晋代画家顾恺之所言“以形写神”,“形神兼备”。巴林石雕刻作品的神态是巴林石文化的灵魂。巴林石雕刻艺术人员对巴林石这一资源型的材料在文化和文化内涵上认知不够,导致巴林石材料的浪费,也就是资源尚未合理配置,经济效益最大化与艺术创作的美术价值没有体现出来。应该充分运用艺术规律进行艺术创新,这就离不开专业雕刻队伍建设。雕刻工艺的提升是巴林石工艺和巴林石文化影响力增加的必要条件。建设一支专业的雕刻队伍,是需要时间和需要对巴林石文化有着充分的理解。时间是技艺提高的保证,对巴林石文化的理解是雕刻艺术悟性的源泉。只有经过时间的积淀和对巴林石文化的悟性,才可以培养出雕刻大师级的人物,巴林石和巴林石文化的传承是需要巴林石专业雕刻大师的不断创新。诚然,专业雕刻队伍的建设对巴林石和巴林石文化影响力的增加是必不可少的。队伍的建设是人才创新机制的体现,巴林石具有独特的资源优势,只有将资源优势、人才优势以及人才优势所创造的艺术优势合为一体,方能发挥巴林石的品牌优势,实现巴林石价值增殖,从而切实挖掘出来巴林石的文化附加值,以此来体现巴林石的经济效益。

(五)构建良好的文化平台

目前,对巴林石和巴林石文化的宣传还处于初级阶段,仅仅依靠巴林石产地巴林右旗政府和巴林石集团是不够的,文化的传播是一个综合的系统。需要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发挥各自的功能。这样巴林石文化产业经营的链条才可以衔接好。所以文化平台的构建是一个长期而又系统的工程。笔者认为,巴林石文化的传播,第一需要社区文化的建设,社区文化的提高是巴林石和巴林石文化传播的群众基础;第二理论团队的文化建设,这是巴林石文化宣传的理论基础;第三专业雕刻团队的文化建设,这是巴林石文化内涵挖掘的艺术基础;第四地方政府的文化平台的搭建,需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进行宣传,这是巴林石文化传播的传媒基础。最后还需要利用各种文化平台进行巴林石文化的宣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打造中国印城·赤峰。赤峰市丰富的印章史在中国印章史上占有突出地位。用彩石治印已成为艺术门类,史界向称始自元代。赤峰出土及传世文物证明,早在辽代契丹人即用巴林石制作印章。这一史实,不但有力地改写了中国印章史,也使赤峰成为彩石治印最早的地区。分以下几个阶段实施。第一:中国印材城。依据巴林石资源,做大巴林石产业,并积极引进其他印材石,把赤峰建设成长江以北最大的印材城;第二:中国印史城。继续挖掘整理赤峰印史文化资源,征集民间收藏的印章文物,征调全市现有馆藏印章文物,建设专题馆展示。加强赤峰印史文化研究和宣传,提升赤峰印史文化在中国印史中的地位,把赤峰打造成少数民族地区最重要的印史城;第三:中国印人城。印人当指中国印之原料开采、加工制作者以及印钮雕制者和印面刻制者。在现有印人队伍基础上,做大石产业,加强各种基础培训,举办多种印艺、雕艺大赛活动,提高印人队伍素质和技艺,把赤峰打造成东北地区实力强大的印人城;第四:中国印章城。充分发挥丰富的印材资源和强大的印人队伍优势,扩大印章制作品种和数量,提升印艺水平,在城市建设中大量使用印章,并号召广大市民在生活中广泛使用印章,把赤峰打造成国内知名的印章城。

篇6:如何发展文化产业

二要积极主动地推进文化体制改革。要围绕培育市场主体、完善市场体系、改善宏观管理、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依法运营的富有活力的文化管理体制。区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不同特点,以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增强活力为重点,发展经营性文化产业,形成富有活力的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要鼓励非公有资本依法进入文化产业,支持非公有制文化企业的发展。通过改革,不断破除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营造有利于发展的体制环境、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

三要完善文化产业政策。要确定重点发展的文化产业门类,推动国家数字电影制造基地建设、国产动漫振兴工程、“中华字库”工程等一批具有战略性、引导性和带动性的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加快发展和集约化经营。主要包括:发展影视内容产业,提升生产能力,增加数量,提高质量,满足多种媒体、多种终端发展的需求;推动出版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加快从主要依赖传统纸介质出版物向多种介质形态出版物共存的现代出版业转变,从主要依赖区域性市场向综合开拓国际国内市场转变;发行业重点发展连锁经营、现代物流和网络书店等现代出版物流通系统;印刷复制业重点发展高新技术印刷、特色印刷和光盘复制业;广告业要扩大规模,提高媒体广告的公信力;演艺业要发展演艺经纪商,加强演出协作网络建设;娱乐业要重点发展电子娱乐业,开发具有民族特色、地方特色、健康向上和技术先进的新型娱乐方式,创新娱乐业态;文化会展业要发展各类综合及专业文化会展,重点支持覆盖全国并有国际影响的文化会展;数字内容和动漫产业要发展以数字化生产、网络化传播为主要特征的数字内容产业,加快发展民族动漫产业。

上一篇:语文九年级上册期末下一篇:旋挖钻首钻成孔验收会议纪要(2014.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