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企业股权转让程序

2024-06-25

外资企业股权转让程序(精选6篇)

篇1:外资企业股权转让程序

外资企业股权转让程序

前提:第一、申办条件:企业依法成立。

第二、材料齐全:

1、企业关于股权转让(zhuanrang)的请示及其主管部门或镇同意申报的意见(原件);

2、企业董事会决议(原件);

3、转让方与受让方签订的股权转让协议(原件);

4、合同、章程相应条款的修改协议(原件)或新签的合同、章程(原件);

5、受让方营业执照(复印件)。受让方如为境外个人,需提供其有效合法证件;

6、受让方有效资信证明(原件),如为外文应附中文译文(原件);

7、企业原投资者股权变更后的董事会调整成员的报告和新任董事的委派书(原件)及身份证明(复印件);

8、企业批准证书正、副本(原件)和营业执照(复印件);

9、如国有资产转让需提供资产评估报告,国资办确认书和国有企业主管部门书面同意的意见;

10、其他有关材料。

办事程序:受理→协调→审批→发文→换证(换证后企业必须在30日内到工商部门登记备案)

注意事项:

一、股权转让协议的订立

股权转让一般通过谈判订立股权转让协议进行。一般来说,股权转让协议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转让方与受让方的名称、住所、法定代表人的姓名、职务、国籍;

2、转让股权的份额及其价格;

3、转让股权交割期限及方式;

4、受让方根据企业合同、章程所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

5、违约责任;

6、适用法律及争议的解决;

7、协议的生效与终止;

8、订立协议的时间、地点;

9、其他。

二、股权转让的审批

根据我国外商投资企业法律、法规的规定,外商投资企业转让股权须经有关审批机构批准才能生效。未经审批机关批准的股权变更无效。其中,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合营、合作一方向第三者转让股权,还须经其他合营方、合作方的同意。

三、其他限制性规定

外商投资企业投资者股权变更必须符合中国法律、法规对投资者资格的规定和产业政策要求。

依照《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不允许外商独资经营的产业,股权变更不得导致外国投资者持有企业的全部股权;因股权变更而使企业变成外资企业的,还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企业法实施细则》所规定的设立外资企业的条件。需由国有资产占控股或主导地位的产业,股权变更不得导致外国投资者或非中国国有企业占控股或主导地位。

除非外方投资者向中国投资者转让其全部股权,企业投资者股权变更不得导致外方投资者的投资比例低于企业注册资本的25%。

四、变更登记

企业应自审批机关批准企业投资者股权变更之日起30日内到审批机关办理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变更手续。中方投资者获得企业全部股权的,自审批机关批准企业投资者股权变更之日起30日内,须向审批机关缴销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企业应自变更或缴销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之日起30日内,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向登记机关申请变更登记,未按照本规定到登记机关办理变更登记的,登记机关依照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五、股权转让的生效

股权转让协议和修改企业原合同、章程协议自核发变更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之日起生效。协议生效后,企业投资者按照修改后的企业合同、章程规定享有有关权利并承担有关义务。

六、股权转让不征收营业税

对股权转让中涉及的无形资产、不动产转让如何征收营业税问题,财政部、国家事务总局规定,以无形资产、不动产投资入股,与接受投资方利润分配,共同承担投资风险的行为,不征收营业税;对股权转让不征收营业税。

篇2:外资企业股权转让程序

外商投资公司股权变更审批、登记注册应提交的材料(商务部门):

1、必须提交的基本材料:

(1)企业申请(需法定代表人签字、盖章);

(2)股权转让协议书;

包括以下内容:

①转让方与受让方的名称、住所、法定代表人姓名、职务、国籍;②转让股权的份额及其价格;

③转让股权交割期限方式;

④受让方根据企业合同、章程所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⑤违约责任;

⑥适用法律及争议的解决;

⑦协议的生效与终止;

⑧订立协议的时间、地点;

⑨转股各方法人代表签字并加盖公章);

以国有资产投资的中方投资者股权变更的,企业还必须向审批机关报送下列文件:

①中方投资者的主管部门对该企业投资者股权变更签署的意见;②国有资产评估机构对需变更的股权出具的资产评估报告;③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对上述资产评估报告出具的确认书。

(3)放弃优先购股权的声明(由不出让股权投资方法人代表签字、1

盖章,注:转股协议书需经其他投资者签字或以其他书面方式认可);

(4)验资报告(复印件);

(5)公司章程规定的最高权力机构做出的决议或决定;

(6)修改合同和章程的协议书新的合营各方法人代表签字,合同章程修改协议书应写明修改的条款,需投资各方法人代表签字并加盖企业公章;如属外商独资,则投资方签字即可)。

(7)股权接收方开业证明、法定代表人有效证明文件、商业登记证或营业执照、资信证明、股东名录、董事会名录、股东或董事会授权签字代表的决议,若投资外方是自然人,需身份证件复印件及资信证明(由开户银行出具)。(以上材料需外国投资方提供,且需经所在国家公证机关公证并经我国驻该国使领馆认证,港澳台仅需提供当地公证机构的公证文件,中国投资者仅提供营业执照复印件、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复印件);

(8)新董事会名单复印件(须有董事本人亲笔签名、职务、委派方)①新董事委派书(委派方法人签字并加盖委派方公章)及新董事身份证复印件。

②无董事会则需法定代表人委派书、身份证件复印件。

(9)批准证书和营业执照复印件。

(10)办理人员授权委托书及身份证复印件、验资报告复印件。

(11)承诺书(需法定代表人签字、盖章)。

(12)《法律文件送达授权委托书》及被授权人的主体资格证明或身份证明复印件

(13)审批机关规定的其他文件。

2、属下列股权变更原因及相关情形的,须另提交相应的专项文件、材料:

(1)企业股东之间协议转让全部或部分股权,企业股东向非股东

投资者(新股东)转让全部或部分股权的,提交股权转让协议(原件1份)。

(2)企业增加注册资本,但股东不按原出资比例缴付增资额的,以及企业增加新股东并同时增加注册资本的,提交各股东签订的股权变更协议(原件1份,各股东法定代表人签字,股东盖章)。

注:股权变更后各股东订立的企业修改合同已包括有关股权变更协议内容的,免交本项要求的股权变更协议。

(3)企业股东因未缴付出资(包括提供合作条件)自愿退出企业,而其他股东或新股东愿意承接退股股东的出资(包括提供合作条件)的,提交退股股东自愿退股声明(原件1份,法定代表人签字,股东盖章)。

注:在没有投资者承接退股股东的出资(包括提供合作条件)而导致企业注册资本减少,且符合法定调整投资总额和注册资本有关规定的,企业须同时向审批机关申报减少投资总额和注册资本。

(4)企业股东已缴付部分出资,但未缴清全部出资,在不违反法定的出资规定情况下,该股东自愿放弃其未缴付出资部分的股权,而其他股东或新股东愿意承接该部分股权的,提交该股东自愿放弃其未缴资股权的声明(原件l份,有关股东法定代表人签字,股东盖章)。注:股权变更后各股东订立的企业修改合同已包括有关股权变更协议内容的,免交本项要求的股东声明。

(5)企业股东不履行企业合同规定的出资(包括提供合作条件)义务,守约股东依法申请更换股东、变更股权的,提交:① 守约方催告违约方缴付或缴清出资的证明文件;② 市工商局出具的《企业注册资本催缴通知书》(复印件1份,验原件);③ 违约方已经按照企业原合同规定缴付部分出资的,提交企业对违约方的部分出资进行清理的有关文件原件。

注:在本情形下,必须提交的基本材料中的企业申请报告和董事会决议代之为:守约股东的申请报告l份(打印,全部守约股东法定代表人签字,股东盖章)。

(6)企业股东破产、解散、被撤销、被吊销或死亡,其继承人、债权人或其他受益人依法取得该股东在企业持有的股权的,提交股权获得人获得该股权的有效证明文件(复印件1份,验原件)。

(7)企业股东被法院或仲裁机构依法裁定或裁决其股权变更的,提交法院出具的民事裁定书或调解书或仲裁机构出具的裁决书(复印件1份,验原件)。

(8)企业股东合并或分立或其他方式重组后的承继者依法承继该股东股权的,提交股权承继者获得该股东股权的有效证明文件(复印件1份,验原件)。

(9)企业股东经其他各方股东同意将其股权质押给债权人,并经审批机关批准,质权人或其他受益人依照法律规定和合同约定取得该股东股权的,提交:① 审批机关批准质押批文(复印件1份);② 出质股东与质权人签订的质押合同(复印件1份);③ 质权人或其他受益人获取出质股权的有效证明文件(复印件1份,验原件)。

(10)属上述(1)、(2)项股权变更原因,且变更股权的中方股东(含新股东)的股权结构有国有资产出资的,按《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财政部令2003年第3号)执行。对变更股权的中方股东不能明确其股权结构不含国有资产出资的,提交工商行政管理局出具的相关注册登记的有关资料或其他相关文件(复印件1份,验原件)。

(11)股权变更后的新股东是外商投资企业的,提交:① 新股东董事会会议一致同意变更为新股东的决议(复印件1份);② 新股东的企业验资报告(复印件1份);③ 新股东最新的企业资产负债表(复

印件1份);④ 外地新股东提交所在地工商登记机关出具该股东具备投资资格的证明文件(复印件1份,验原件)。

外商投资公司股权变更审批、登记注册应提交的材料(工商部门):

1、《外商投资企业变更(备案)登记申请书》(内含《企业变更(备案)登记申请表》、《投资者名录》、《企业法定代表人登记表》、《董事会成员、经理、监事任职证明》、《企业住所证明》等表格。请根据不同变更事项填妥相应内容);

2、《指定(委托)书》;

3、公司章程规定的最高权力机构做出的决议或决定;

4、《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正、副本;

5、股权转让协议;

6、股东签字、盖章并由公司法定代表人签字并加盖公司公章的章程修正案或修改后的公司章程;

7、审批机关的批复及《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副本;

8、涉及国有产权转让的,应提交上海产权交易所有限公司出具的《产权交易凭证》;涉及中央国有产权转让的,应提交中央企业国有产权交易试点机构出具的《产权交易凭证》;涉及外埠国有产权转让的,可依据国有产权属地政府有关规定,提交规定的产权交易机构出具的产权转让交割文件或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出具的产权转让批准文件;

9、股东发生变化的应提交受让方的合法资格证明(资格证明应按公司设立时的有关要求提交);

篇3:债权、股权出资的验资程序初探

《公司法》规定:股东可以用货币出资, 也可以用实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等可以用货币估价并可以依法转让的非货币财产作价出资。但是,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不得作为出资的财产除外。对上述规定, 我们可作如下解读:

1.《公司法》列举了货币、实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这

些可以作为出资的财产, 而在其后还加上了一个“等”字, 说明还有“其他”出资方式。

2. 债权、股权都符合上述“可以用货币估价并可以依法转让”的条件。

“可以用货币估价”自不待说, 就“可以依法转让”而言, 对于债权, 《合同法》第七十九条规定:“债权人可以将合同的权利全部或部分转让给第三人”;对于股权 (包括股票和有限责任公司的股权, 下同) , 《公司法》第三章和第五章都做了肯定的规定。

3. 债权、股权不具有不得作为出资财产的法律特征。

《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第十四条规定:“股东不得以劳务、信用、自然人姓名、商誉、特许经营权或者设定担保的财产等作价出资”。据此, 以债权、股权出资, 如无设定担保的情况, 即不违反现有法律、法规的规定。

二、对用于出资的债权、股权真实性的审验

债权、股权的客观存在和依法成立是以其作为出资财产的前提条件。因此, 对债权、股权出资进行审验时, 首先应检查债权、股权的实有数额及其形成的来龙去脉。开始时, 可采用出资债权、股权明细账户发生额检查表进行审验, 出资债权、股权明细账户发生额检查表, 作为注册会计师审计、验资的一种工作底稿, 审验时其重点应该放在检查债权、股权形成时的发生额上。此类验资中, 被审验单位提供虚假证明一般多由出资方或被投资方在验资前的一段期间内在明细账上造假。因此, 可采用逆查法, 逐年逐笔检查出资方的与作为出资的债权、股权账户余额形成的相关凭证资料;债转股时, 则检查被投资方的与作为出资的债权、股权账户余额形成的相关凭证资料, 从而核实其债务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如果发现与相关债权、股权有关联的发生额原始凭证异常, 应追加审验程序, 直到可得出确切结论为止。

三、审验债权、股权出资验资程序的合法性

1. 一般规范。

债权、股权出资是《公司法》没有列举的出资方式, 受理验资时注册会计师应十分慎重, 其首要环节是在遇到对出资方式把握不准的情况下, 在审验前或审验过程中应及时与负责企业登记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进行沟通, 充分尊重登记机关的意见。具体审验时, 对于投资的合法性, 应从实体性和程序性两方面入手, 债权、股权出资实体性的合法依据, 前文已经述及, 但如果在实体上合法而在程序上不合法, 也不能对其出资行为予以审验认定。审查这类出资, 一般程序上的合法性除需符合正常变更验资要求外, 还应包括: (1) 债权和作为记名资产的股权, 不得用于首次出资而只能用于后续出资或增资扩股。 (2) 股东会、股东大会决议及章程修正案中应明确出资方式为债权、股权出资。 (3) 以债权、股权出资凡涉及投资方、被投资方以外第三方的, 应尽可能取得第三方作为投资协议相关人参与签字或盖章。

2. 债权出资的情况。

(1) 债转股。在审验认定债权真实性的基础上, 投资双方应签订债转股协议并得到被投资方股东会、股东大会批准认可。审验时应注意, 投资方为自然人时, 尽可能要求其亲自到场签字, 以防他人代签字引发投资合法性的争议。

(2) 投资方以享有第三人的债权出资。在审验认定债权真实性的基础上, 如果债务人已作为投资协议相关人在协议上签字或盖章认可, 应认为其出资在程序上已近于完备, 但如果债务人没有参与投资协议的签订, 则应: (1) 验资前必须以债权人 (投资方) 名义向债务人进行函证, 并以回函原件作为审验工作底稿; (2) 检查原债权人是否已就将债权转让给被投资单位的事项通知了债务人, 是否存在债务人已收到该项通知的有效证据; (3) 要求投资方 (原债权人) 提供相应的保证或担保, 声明保证在债务到期后不能有效受偿的情况下, 由其补足出资或者以提供的担保物抵充出资, 对于此项保证或担保, 投资方和被投资方股东会或股东大会的决议均应表明同意;以实物资产担保的, 双方还应到相关部门办理抵押登记; (4) 债权出资的债, 应只指合同之债。侵权之债、无因管理之债、不当得利之债等不宜用于出资。

3. 股权出资的情况。

(1) 以持有第三人的股权出资。如果第三人即股权所在公司没有参与投资协议或股权转让协议的签订, 应由被审验单位提供第三人出具的《准予变更登记通知书》;如果第三人为有限责任公司, 受让股权方又属新股东的, 还应提供其相关的股东会决议或章程修正案, 明确表示同意新股东入股, 在此类文件上还应注明被投入的股权原所在公司、注册号或营业执照复印件等。

(2) 以公司自有股份作为出资财产的, 审验认定范围应限于上市公司作为投资方, 应在审验认定其用于投资的库存股、发行新股属真实、合法的基础上, 审查投资双方的相关协议和股权交付的具体手续等。

(3) 对于有限责任公司是否可以用自己扩股增资的方式来换取对方的股权, 法律、法规对此均未做出规定, 但鉴于其虚假出资嫌疑较大, 笔者认为注册会计师不宜受理这种出资方式的审验。

四、债权、股权出资作价和折股的审验

1. 债权出资作价和折股。

审验债权出资的作价, 除应审验债权的真实性和估量可收回金额以外, 还应审验其股权作价。以股权作价是否高于其公允价值为标志划分, 凡折股时股权作价高于其公允价值的, 为债务重组的债转股;凡股权作价不高于其公允价值的, 为非债务重组的债转股或普通的债权出资。所谓股权作价, 本文是指对被投资单位一定量的股权经协商可抵消的债务金额, 或可取得的对第三人的债权金额。审验时, 股权的公允价值可按以下方法认定: (1) 上市公司发行的股票公允价值按验资截止日的市价计算; (2) 除上市公司以外的公司制企业, 如经营效益状况与以前年度相比波动不大的, 则股权公允价值 (每元面值股票或每元实收资本的价值) =被审验单位距离验资截止日最近一次资产负债表中所有者权益 (或股东权益) 合计÷同日实收资本 (股本) 金额; (3) 其他经济效益波动较大的企业, 其股权价值应按审计确认后的金额确定。

审验时, 若股权作价高于或等于其公允价值, 说明与投入资本相应的经济利益已流入被投资单位, 验资金额即可以认定;若股权作价低于甚至远低于其公允价值, 说明与投入资本相应的经济利益流入被投资单位的量不足, 有虚假投资之嫌, 注册会计师应建议其重新作价并修改与投资相关的文件资料。

2. 股权出资的作价和折股。

(1) 首先, 股权出资属非货币资产出资, 因此, 对用于出资的股权必须实施资产评估程序, 审验用于出资的股权的价值时, 应以经投资双方确认的评估价值作为公允价值认定。

(2) 对于被投资单位因接受投资而发行的股份, 其公允价值的认定可比照以上债权出资中对股权公允价值的认定方法处理;审验发行股份作价, 即发行一定量的股份能取得第三方或对方股权的公允价值, 也可参照上述原则处理。

五、债权、股权出资会计处理的审验

对债权、股权出资会计处理的审验, 只审验被投资单位的相关会计处理, 而由于被审验单位执行会计制度的类别不同, 其对债权、股权投资的会计处理也不尽相同。

1. 债权出资中属债务重组债转股的, 被审验单位根据其执行的会计制度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1) 执行新会计准则的企业, 按重组应转销的债务金额, 借记有关负债科目;按应计入股本 (股份面值总额) 或实收资本的金额, 贷记各该科目;按股份公允价值与计入股本或实收资本的差额, 贷记“资本公积” (股本溢价或资本溢价, 下同) 科目;按重组抵债金额与股份公允价值的差额, 贷记“营业外收入”科目。 (2) 执行其他会计制度的企业, 应按重组转销的债务, 借记有关负债科目;按应计入股本或实收资本的金额, 贷记各相应科目;按其差额, 贷记“资本公积”科目。

2. 债权投资中除债务重组债转股以外的部分, 以及接受

各类股票出资、执行各类会计制度的企业, 都应按取得债权、股权的协议作价金额, 或协议应转销债务, 借记有关债权科目、“长期股权投资”科目或有关负债科目;按应计入实收资本或股本的金额, 贷记各相应科目;按其差额, 贷记“资本公积”科目。如果接受债权出资时取得的债权需要按原价、净值分别反映的, 分录还得作相应调整。对接受债权、股权出资的会计处理进行审验时, 如果被投资单位进行的会计处理不符合上述规范, 可建议其调整后再行验资。

六、验资报告及验资事项说明

1. 债转股时:

(1) 验资报告附件应明确出资方式为“债 (权) 转股 (权) ”。 (2) 验资事项说明中至少应增加以下内容:债权形成原因;债权形成的明细, 应列明被审验单位账务所在日期及凭证编号、相关的对应科目;债转股的调账情况。

2. 其他债权出资时:

(1) 验资报告中应明确出资方式为“债权出资”。 (2) 验资事项说明中至少应增加以下内容:债权形成的原因和债务受偿时应收受财产形态;债权函证情况;被审验单位接受投资的调账情况。 (3) 如果工商部门要求, 验资报告附件中还可增加以下资料:原债权人 (投资方) 向债务人说明债权转移给被投资单位的通知;债权函证资料 (复印件) ;债权人出具的保证或担保证明及抵押登记资料。

3. 股权出资时:

(1) 验资报告的出资方式应明确“以发行股份出资”或“以持有他人股权出资”。 (2) 验资事项说明中应增加:用于出资股权的来源;说明用于出资的股权价值已经××评估机构评估作价;对于以他人记名股票出资的, 已获得发行股票企业准予变更登记书面文件。 (3) 如果工商部门要求, 验资报告附件中还可增加以下资料:股权价值的评估报告;发行记名股票企业出具的《准予变更登记通知书》;投资双方签订的对第三方的股权转让协议。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司.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06.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7

[2].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指南2006.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6

篇4:外资企业股权转让程序

1 国有企业产权转让的特殊性

1.1国有企业产权的界定

结合《转让办法》第2条规定,本文所述及的国有企业产权指在国有企业中,国家对企业以各种形式投入形成的权益、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各种投资所形成的应享有的权益,以及依法认定为国家所有的其他权益。诚然,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的产权都可以转让,但主要转让的是国有企业中的国有产权。实践中也证明了这一点,如在北京产权交易所和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挂牌交易的大都是国有企业中的国有产权。

1.2国有企业产权转让的特殊性

在上文已对国有企业产权界定清楚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分析国有企业产权转让与一般的产权转让的不同之处,因为如果相同的话,适用一般的产权转让规则既可,无须另行制定《转让办法》。

首先,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国有企业产权转让是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有企业产权转让会影响产业升级及产业结构调整,如转给外商的,还涉及到本国经济利益保护问题。

其次,我国国有企业不但承担着经济职能,而且还承担着社会和政治职能,以企业为本位组织实施具有自我封闭性的社会保障制度,为职工提供退休、工伤、医疗、福利等多种保障,使国有企业用于非生产性的固定资产日益扩大,一旦国有企业产权转让,政府再也不能借助企业安置职工借以实现其社会目标,职工安置成为重要问题。

2 国有企业产权转让程序及其存在问题分析

2.1批准程序及相应法律问题

2.1.1批准机构冗杂,偏私行为防范不力

根据《转让办法》25、26条的规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决定所出资企业的企业国有产权转让;转让企业国有产权致使国家不再拥有控股地位的,应当报本级政府批准;所出资企业决定其子企业的企业国有产权转让。首先,值得肯定的是《转让办法》明确了产权转让的批准主体,这让批准主体的确定有法可依,但是问题在与,如果这其中的多个主体根据规定都有批准权,此时,谁可以做出最后的决定?或者说哪个机构的决定是终局的?此其一。其二,批准机构如此冗杂,那么在批准的过程中,如何确保相关机构的负责人不会投机取巧,相互串通,铤而走险,侵吞国有资产?

2.1.2对职工利益保护难以切实落实

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改革作为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无论是政府、企业还是职工,在经受改革考验的同时,也经历了改革的酸甜苦辣。对于国企改革,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国企的改革和发展取得了重大的成功、但是现在,随着国企改革步伐的进一步加快,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现实地摆到了我们面前,即:国企改革中职工利益的保障。

《转让办法》规定:产权转让涉及职工合法权益的,应当听取转让标的企业职工代表大会的意见,对职工安置事项应当经职代会讨论通过。在一般的企业产权转让中,这些并不需如此规定。《转让办法》的這些规定体现了国有企业产权转让的特殊性,是恰当的。但这些规定不够细致,有些流于形式,很难得以落实。此外,国有企业产权转让过程中的资产评估不真实、经济补偿不规范以及社会保障不到位等问题,对于职工利益的保护无疑是一个严重的挑战,而单凭职工代表大会的意见和讨论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2.2实施程序及相应法律问题

2.2.1场外交易现象严重

在国有企业产权转让实践中,存在大量的场外交易,缺乏有效监督,产生了很多不规范、不公正的现象:一是场外交易信息不公开、不透明,在转让过程中暗箱操作、违规操作,造成国有资产流失、逃避银行债务、侵犯职工权益等问题;二是场外交易在转让过程中协议定价,没有市场发现价格的机制,缺乏判断转让价格合理性的客观依据;三是大量的场外交易产生地域行业等认为分割,阻碍了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2.2.2信息披露程序的不足

中国证监会2001年发布的《上市公司治理准则》进一步要求上市公司应向其银行及其他债权人提供所需信息,令这些公司利益相关者可了解公司运作及财务状况。对于企业国有产权的转让,信息披露是必须的。但现在出现在企业国有产权转让中的问题是:①公司信息披露决策仍然保守被动。尽管许多公司遵从所有法规的披露要求,但极少提供额外信息,有一部分公司遵从法规的披露要求,但是只提供公司认为对分析员与投资者有用的信息;只有很少的公司愿意积极主动的公布相关信息;即使是在公司内部,某些信息也只限于被指定的某些高层行政人员。②国有企业受保护仍欠披露规范。国有企业地位的特殊性,使其受到的保护明显的优越于其他类型的企业,所以要求披露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的信息更是难上加难。

2.3监督检查及相应法律问题

《转让办法》在“法律责任”一章中还规定了监督检查这一程序,重点是第32条的规定,该条详细的规定了转让行为无效的八种情况,人们称之为企业国有产权转让中不可触碰的8条政策“高压线”。这几条规定详尽完善,可谓考虑周全,涉及到了所有可能引起国有资产流失的种种情况,但是,更应该引起我们注意的是,实际上在企业国有产权转让中还存在着这样的问题:①自买自卖,低价收购国有企业,部分领导人在转让过程中竟然毫无顾忌的以身试法,利用职务上的优势和便利,钻政策和法律上的空子,隐匿国有资产或者虚列债务,低价收购国有资产。②在转让之前,私分国有资产,导致在真正的产权转让开始时,账面资金所剩无几。

3 结论

国有产权转让承载着来自各方的利益要求,这些是相互冲突的利益要求,给国有企业产权转让带来了巨大的障碍。除此之外,国有产权主体缺位构成了国有企业产权转让的另一障碍。第一个问题如果解决得不好,国有企业产权转让将无法顺利进行;第二个问题解决得不好,将会导致国有资产流失。作为国有企业产权转让最重要的规范性文件,《转让办法》必须解决这两个问题,为国有企业产权的顺利转让奠定法制基础。

篇5:国有企业产权转让程序(全)

一、企业国有产权转让概述

2003年,在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的历史上是一个具有分水岭意义的年份。2003年以前,国有资产管理被财政部、国家经贸委、发展计划委等机构分别管理,被实践中戏称“五龙治水”。2003年,随着国务院及其各级国资委的成立,《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出台,上述“分治”的局面宣告结束,我国国有资产管理的新体制基本确立。

2003年12月31日,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财政部联合颁布了《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3号令”)。3号令是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的基础性文件,它的颁布明确了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监管从实质控制到程序控制的新思路。3号令将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监管的重点转向了程序方面,要求国有产权转让必须遵循“进场交易、公开征集”这一基本原则,试图通过在公开市场上通过不特定的买方公开竞价,避免国有产权转让的内部人控制问题,真正实现“阳光下透明的交易”。

2008年10月28日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同样立足于程序监管来规制企业国有资产的转让。随后,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于2009年6月15日颁布了《企业国有产权交易操作规则》(以下简称“120号令”)。120号令对企业国有产权交易的具体环节进行了明确而细致的规定,将企业国有产权交易分为转让申请、发布信息、受让意向登记、组织交易签约、结算交易资金和出具交易凭证几个阶段,从程序上保障了企业国有产权交易的公平、公开和公正。

二、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的前期工作

(一)方案的制定和审批

1.方案制定

(1)企业国有产权转让应当做好可行性研究,按照内部决策程序进行审议,并形成书面决议。国有独资企业的产权转让,应当由总经理办公会议审议。国有独资公司的产权转让,应当由董事会审议;没有设立董事会的,由总经理办公会议审议。涉及职工合法权益的,应当听取转让标的企业职工代表大会的意见,对职工安置等事项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

(2)企业国有产权转让应当制定转让方案。转让方案一般应当载明下列内容:1)转让标的企业国有产权的基本情况;2)企业国有产权转让行为的有关论证情况;3)转让标的企业涉及的、经企业所在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核的职工安置方案;4)转让标的企业涉及的债权、债务包括拖欠职工债务的处理方案;5)企业国有产权转让收益处置方案;6)企业国有产权转让公告的主要内容。转让企业国有产权导致转让方不再拥有控股地位的,应当附送经债权金融机构书面同意的相关债权债务协议、职工代表大会审议职工安置方案的决议等。

(3)转让企业国有产权涉及上市公司国有股性质变化或者实际控制权转移的,应当同时遵守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和相关监管部门的规定。根据《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的规定,收购人进行上市公司国有股权收购应当履行报告、公告义务。2.方案审批

(1)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决定其所出资企业的国有股权转让。其中,转让全部国有股权或者转让部分国有股权致使国家不再拥有控股地位的,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

(2)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企业决定其子企业的国有产权转让。其中,重要子企业的重大国有产权转让事项,应当报同级国资委会签财政部门后批准。涉及政府社会公共管理审批事项的,需预先报经政府有关部门审批。

(3)决定或者批准企业国有产权转让行为,应当审查下列书面文件:转让企业国有产权的有关决议文件;企业国有产权转让方案;转让方和转让标的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登记证;律师事务所出具的法律意见书;受让方应当具备的基本条件;批准机构要求的其他文件。

(4)企业国有产权转让事项经批准或者决定后,如转让和受让双方调整产权转让比例或者企业国有产权转让方案有重大变化的,应当按照规定程序重新报批。

(二)清产核资

1.清产核资,是指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根据国家专项工作要求或者企业特定经济行为需要,按照规定的工作程序、方法和政策,组织企业进行账务清理、财产清查,并依法认定企业的各项资产损溢,从而真实反映企业的资产价值和重新核定企业国有资本金的活动。企业清产核资包括账务清理、资产清查、价值重估、损溢认定、资金核实和完善制度等内容。

2.由于国有产权转让、出售等发生控股权转移等产权重大变动需要开展清产核资的,由同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组织实施并负责委托社会中介机构。上述企业的子企业由于国有产权转让、出售等发生控股权转移等重大产权变动的,可以由所出资企业自行组织开展清产核资工作。对有关资产损益和资金挂账的处理,按规定程序申报批准。

(三)资产评估

1.资产评估

在清产核资和审计的基础上,转让方应当委托具有相关资质的资产评估机构依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资产评估。评估报告经核准或者备案后,作为确定企业国有产权转让价格的参考依据。在产权交易过程中,当交易价格低于评估结果的90%时,应当暂停交易,在获得相关产权转让批准机构同意后方可继续进行。2.核准制与备案制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关于改革国有资产评估行政管理方式加强资产评估监督管理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1〕102号)的规定,取消《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关于政府部门对国有资产评估项目的立项确认审批制度,实行核准制和备案制。各级财政(或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对国有资产评估项目不再进行立项批复和对评估报告的确认批复(合规性审核)。有关经济行为的资产评估活动由国有资产占有单位按照现行法律、法规的规定,聘请具有相应资质的中介机构独立进行,评估报告的法律责任由签字的注册资产评估师及所在评估机构共同承担。(1)经各级政府批准的涉及国有资产产权变动、对外投资等经济行为的重大经济项目,其国有资产评估实行核准制。凡由国务院批准实施的重大经济项目,其评估报告由财政部进行核准;凡由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实施的重大经济项目,其评估报告由省级财政部门进行核准。

(2)对其他国有资产评估项目实行备案制。经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批准经济行为的事项涉及的资产评估项目,由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负责备案;经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所出资企业(以下简称“中央企业”)及其各级子企业批准经济行为的事项涉及的资产评估项目,由中央企业负责备案。地方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及其所出资企业的资产评估项目备案管理工作的职责分工,由地方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根据各地实际情况自行规定。3.评估的基本方法

在企业国有产权转让中,资产评估的基本方法主要有现行市价法、收益现值法和重置成本法。

(1)现行市价法是通过在市场上选择若干相同或者近似的资产作为参照物、针对各项价值影响因素,将被评估资产分别与参照物逐个进行价格差异的比较调整,再综合分析各项调整结果,确定被评估资产的评估值的一种资产评估方法。现行市价法的适用条件是:存在3个或者3个以上具有可比性的参照物;价值影响因素明确,并且可以量化。

(2)收益现值法是通过估算被评估资产在未来的预期收益,并采用适宜的折现率折算成现值,然后累加求和,得出被评估资产的评估值的一种资产评估方法。收益现值法的适用条件是:资产与经营收益之间存在稳定的比例关系,并可以计算;未来收益可以正确预测。

(3)重置成本法是用现时条件下重新购置或者建造一个全新状态的被评资产所需的全部成本,减去被评估资产已经发生的实体性陈旧贬值、功能型陈旧贬值和经济性陈旧贬值,得到的差额作为被评估资产的评估值的一种资产评估方法。重置成本法的适用条件是:被评估的资产符合继续使用的假设;被评估的资产是可以再生的,可以复制的资产;参照物资产在实体性、功能型和经济性方面与被评估资产具有可比性;被评估资产具有贬损特征。

三、企业国有产权进场交易

(一)披露信息、挂牌上市

1.受理申请

产权转让申请的受理工作由产权交易机构负责承担。实行会员制的产权交易机构,应当在其网站上公布会员的名单,供转让方自主选择,建立委托代理关系。产权交易机构建立企业国有产权转让信息公告的审核制度,对涉及转让标的信息披露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交易条件和受让方资格条件设置的公平性与合理性,以及竞价方式的选择等内容进行规范性审核。符合信息公告要求的,产权交易机构应当予以受理,并向转让方出具受理通知书;不符合信息公告要求的,产权交易机构应当将书面审核意见及时告知转让方。2.信息披露

转让方应当在产权转让公告中对转让方和转让标的企业基本情况进行披露,包括:转让方、转让标的及受托会员的名称;转让标的企业性质、成立时间、注册地、所属行业、主营业务、注册资本、职工人数;转让方的企业性质及其在转让标的企业的出资比例;转让标的企业前十名出资人的名称、出资比例;转让标的企业最近一个审计报告和最近一期财务报表中的主要财务指标数据,包括所有者权益、负债、营业收入、净利润等;转让标的(或者转让标的企业)资产评估的备案或者核准情况,资产评估报告中总资产、总负债、净资产的评估值和相对应的审计后账面值;产权转让行为的相关内部决策及批准情况。

转让方在产权转让公告中应当明确为达成交易需要受让方接受的主要交易条件,包括但不限于:转让标的挂牌价格、价款支付方式和期限要求;对转让标的企业职工有无继续聘用要求;产权转让涉及的债权债务处置要求;对转让标的企业存续发展方面的要求。转让方可以根据标的企业实际情况,合理设置受让方资格条件。

转让方应当在产权转让公告中充分披露对产权交易有重大影响的相关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审计报告、评估报告有无保留意见或者重要提示;管理层及其关联方拟参与受让的,应当披露其目前持有转让标的企业的股权比例、拟参与受让国有产权的人员或者公司名单、拟受让比例等;有限责任公司的其他股东或者中外合资企业的合营他方是否放弃优先购买权。3.发布信息

企业国有产权转让信息应当在产权交易机构网站和省级以上公开发行的经济或者金融类报刊上进行公告。中央企业产权转让信息由相关产权交易机构在其共同选定的报刊以及各自网站联合公告,并在转让标的企业注册地或者转让标的企业重大资产所在地选择发行覆盖面较大的经济、金融类报刊进行公告。转让方应当明确产权转让公告的期限。首次信息公告的期限应当不少于20个工作日,并以省级以上报刊的首次信息公告之日为起始日。在规定的公告期限内未征集到符合条件的意向受让方,且不变更信息公告内容的,转让方可以按照产权转让公告的约定延长信息公告期限,每次延长期限应当不少于5个工作日。未在产权转让公告中明确延长信息公告期限的,信息公告到期自行终结。企业国有产权转让首次信息公告时的挂牌价不得低于经备案或者核准的转让标的资产评估结果。如在规定的公告期限内未征集到意向受让方,转让方可以在不低于评估结果90%的范围内设定新的挂牌价再次进行公告。如新的挂牌价低于评估结果的90%,转让方应当重新获得产权转让批准机构批准后,再发布产权转让公告。

(二)登记意向、确定方式

1.登记意向

受让方可以通过产权交易信息系统对产权的信息进行查询,并可以根据获得的信息进行意向性洽谈,到实地察看,但在挂牌期限内不得签约成交。意向受让方在信息公告期限内,向产权交易机构提出产权受让申请,并提交相关材料。产权交易机构应当对意向受让方逐一进行登记。产权交易机构应当对意向受让方提交的申请及材料进行齐全性和合规性审核,并在信息公告期满后5个工作日内将意向受让方的登记情况及其资格确认意见书面告知转让方。转让方在收到产权交易机构的资格确认意见后,应当在5个工作日内予以书面回复。如对受让方资格条件存有异议,应当在书面意见中说明理由,并提交相关证明材料。转让方逾期未予回复的,视为同意产权交易机构作出的资格确认意见。经征询转让方意见后,产权交易机构应当以书面形式将资格确认结果告知意向受让方,并抄送转让方。转让方对产权交易机构确认的意向受让方资格有异议,应当与产权交易机构进行协商,必要时可以就有关争议事项征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意见。

经公开征集产生两个以上受让方时,转让方应当与产权交易机构协商,根据转让标的的具体情况采取拍卖或者招投标方式组织实施产权交易。2.拍卖转让

采取拍卖方式转让企业国有产权的,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拍卖法》及有关规定组织实施。拍卖过程中其他股东优先购买权的行使可以参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拍卖、变卖财产的规定》(法释[2004]16号)中对民事执行中拍卖财产如何行使优先购买权的规定:拍卖之前以书面或者其他能够确认收悉的适当方式,通知当事人和已知的担保物权人、优先购买权人或者其他优先权人于拍卖日到场。拍卖过程中,有最高应价时,优先购买权人可以表示以该最高价买受,如无更高应价,则拍归优先购买权人;如有更高应价,而优先购买权人不作表示的,则拍归该应价最高的竞买人。顺序相同的多个优先购买权人同时表示买受的,以抽签方式决定买受人。3.招标转让

企业国有产权转让招标可以采用邀请招标或者公开招标两种方式进行。无论采用何种方式,企业国有产权转让招标的基本程序如下:(1)编制招标文件;(2)招标文件报送产权交易所和招标人审批;(3)发出招标邀请书、出售招标文件;(4)召开标前会议,进行答疑;(5)接受投标人的投标文件;(6)开标;(7)组建评标委员会依法评标,提出评标报告,推荐中标候选人;(8)招标人依法确定中标人;(9)评标报告、定标结果报产权交易所审查;(10)与中标人签订产权转让合同。4.协议转让 除上述拍卖和招标方式外,经公开征集只产生一个受让方或者按照有关规定经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批准的,可以采取协议转让的方式。根据3号令的规定,对于国民经济关键行业、领域中对受让方有特殊要求的,企业实施资产重组中将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给所属控股企业的国有产权转让,经省级以上国资委批准后,可以采取协议转让方式转让国有产权。

2006年12月31日颁布的《关于企业国有产权转让有关事项的通知》(国资发产权[2006]306号)对省级以上国资监管机构的批准权限进行了细化。允许协议转让的范围仅限于:(1)在国有经济结构调整中,拟直接采取协议方式转让国有产权的,应当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以及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的总体规划。受让方的受让行为不得违反国家经济安全等方面的限制性或禁止性规定,且在促进企业技术进步、产业升级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标的企业属于国民经济关键行业、领域的,在协议转让企业部分国有产权后,仍应保持国有绝对控股地位。(2)在所出资企业内部的资产重组中,拟直接采取协议方式转让国有产权的,转让方和受让方应为所出资企业或其全资、绝对控股企业。

协议转让项目的资产评估报告由该协议转让的批准机构核准或备案,协议转让项目的转让价格不得低于经核准或备案的资产评估结果。

(三)成交签约、结算交割

1.签约交割

(1)企业国有产权转让成交后,转让方与受让方应当签订产权转让合同,转让成交后,转让和受让双方应当凭产权交易机构出具的产权交易凭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及时办理相关产权登记手续。

(2)在股权转让场合,股东的工商变更登记是股东变更的公示方式,其法律意义在于,未办理工商登记不能对抗善意第三人,但其并不是股权转让合同的生效的必要条件。

(3)转让企业国有产权导致转让方不再拥有控股地位的,在签订产权转让合同时,转让方应当与受让方协商提出企业重组方案,包括在同等条件下对转让标的企业职工的优先安置方案,按照有关政策规定处理好与职工的劳动关系,解决转让标的企业拖欠职工的工资、欠缴的各项社会保险费以及其他有关费用,并做好企业职工各项社会保险关系的接续工作。

(4)产权交易涉及主体资格审查、反垄断审查等情形,产权交易合同的生效需经政府相关部门批准的,交易双方应当将产权交易合同及相关材料报政府相关部门批准,产权交易机构应当出具政府相关部门审批所需的交易证明文件。2.价款支付

(1)产权交易资金包括交易保证金和产权交易价款,一般以人民币为计价单位。产权交易机构实行交易资金统一进场结算制度,开设独立的结算账户,组织收付产权交易资金,保证结算账户中交易资金的安全,不得挪作他用。受让方将产权交易价款交付至产权交易机构结算账户后,产权交易机构应当向受让方出具收款凭证。对符合产权交易价款划出条件的,产权交易机构应当及时向转让方划出交易价款。转让方收到交易价款后,应当向产权交易机构出具收款凭证。交易双方为同一实际控制人的,经产权交易机构核实后,交易资金可以场外结算。(2)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的全部价款,受让方应当按照产权转让合同的约定支付。转让价款原则上应当一次付清。如金额较大、一次付清确有困难的,可以采取分期付款的方式。采取分期付款方式的,受让方首期付款不得低于总价款的30%,并在合同生效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支付;其余款项应当提供合法的担保,并应当按同期银行贷款利率向转让方支付延期付款期间利息,付款期限不得超过1年。(3)根据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于2003年11月25日颁布的《关于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的意见》的规定,转让国有产权的价款优先用于支付解除劳动合同职工的经济补偿金和移交社会保障机构管理职工的社会保险费,以及偿还拖欠职工的债务和企业欠缴的社会保险费。3.出具凭证

篇6:外资企业股权转让程序

一、审批依据:外商投资企业投资者股权变更的若干规定

二、适用范围:外商投资企业投资者股权变更,是指依照中国法律在中国境内设立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资企业(以下统称为企业)的投资者或其在企业的出资(包括提供合作条件)份额(以下称为股权)发生变化。包括但不限于下列主要原因导致外商投资企业投资者股权变更:

(一)企业投资者之间协议转让股权;

(二)企业投资者经其他各方投资者同意向其关联企业或其他受让人转让股权;

(三)企业投资者协议调整企业注册资本导致变更各方投资者股权;

(四)企业投资者经其他各方投资者同意将其股权质押给债权人,质权人或受益人依照法律规定和合同约定取得该投资者股权;

(五)企业投资者破产、解散、被撤销、被吊销或死亡,其继承人、债权人或其他受益人依法取得该投资者股权;

(六)企业投资者合并或者分立,其合并或分立后的承继者依法承继原投资者股权;

(七)企业投资者不履行企业合同、章程规定的出资义务,经原审批机关批准,更换投资者或变更股权。

三、企业应向审批机关报送下列文件:

(一)投资者股权变更申请书;

(二)企业原合同、章程及其修改协议;

(三)企业批准证书和营业执照复印件;

(四)企业董事会关于投资者股权变更的决议;

(五)企业投资者股权变更后的董事会成员名单;

(六)转让方与受让方签订的并经其他投资者签字或以其他书方式认可的股权转让协议;

(七)审批机关要求报送的其他文件。

四、企业应自审批机关批准企业投资者股权变更之日起30日内到审批机关办理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变更手续。

中方投资者获得企业全部股权的,自审批机关批准企业投资者股权变更之日起30日内,须向审批机关缴销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审批机关自撤销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之日起15日内,向企业原登记机关发出撤销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通知。

五、企业应自变更或缴销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之日起30日内,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向登记机关申请变更登记,未按照本规定到登记机关办理变更登记的,登记机关依照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上一篇: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作文:我的爱好下一篇:××小学迎国庆书画比赛颁奖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