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人民调解新机制之我见

2024-06-29

创建人民调解新机制之我见(通用10篇)

篇1:创建人民调解新机制之我见

文章标题:创建人民调解新机制之我见

人民调解,即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调解,是在人民调解委员会的主持下,以国家法律、法规、规章、政策和社会公德为依据,对民间纠纷当事人进行说服教育,规劝疏导,促使纠纷各方互谅互让,平等协商,自愿达成协议,消除纷争的一种群众性自治活动。在我国,人民调解委员会主持的人民调解在处理公民之间的民事纠纷中占有重要地位。以我们**市**区为例:****年以来,全区各类调解委员会共调处各类民间纠纷*****件,成功调处*****件,成功率达***。防止因民间纠纷引起的自杀**件;防止因民间纠纷转化为刑事案件的56件***人;制止群体性械斗事件**件;防止群体性上访***批****人,在实践中充分体现了维护社会稳定“第一道防线”的作用,为进一步落实基层民主,实现改革、发展和稳定,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了贡献。然而,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各种调解制度在性质、职能、原则、程序、效力等方面的差异,使得我国人民调解体系存在不足日趋显露,笔者在此结合我们**区实际略作探析,提出创建人民调解机制之浅见。

一、人民调解、行政调解、仲裁调解和法院调解的区别与联系

我国的调解制度主要有诉讼内调解和诉讼外调解两大类,诉讼外调解主要包括人民调解、行政调解、仲裁调解,只有法院调解属诉讼内调解。不论是何种形式的调解,其设置的目的都是为了解决当事人的纠纷,采用的方式方法都是通过说服教育、宣传法律政策、促使当事人互相谅解达成和解协议,适用的原则基本都包括“自愿原则”、“合法原则”、“查明事实、分清是非原则”。但是,各种调解之间仍然有所区别,主要有:(1)调解的范围。人民调解仅限于调处民间纠纷;行政调解也限定在各行政机关职能管辖范围的纠纷,如治安调解的范围就是因民间纠纷引起的打架斗殴或者损毁他人财物等违反治安管理情节轻微的行为;仲裁调解主要是商务活动中发生的合同纠纷以及劳动争议纠纷;法院调解则囊括了所有纠纷,包括自诉刑事案件。(2)调解适用的程序。人民调解、行政调解、仲裁调解均属诉讼外调解,调解不是必经程序,取决于当事人的意愿,调解未能达成协议的,除仲裁机关可以作出仲裁裁决外,人民调解委员会和相关行政机关是无权对纠纷作出处理决定,也不能依职权移送人民法院审理。而法院调解则属诉讼内调解,其中离婚诉讼的调解是法定必经程序,调解不成的,人民法院应当及时作出裁判。(3)调解协议的效力。这里主要指强制执行的效力,人民调解、行政调解所达成的协议除当事人自觉履行外是没有法律效力的,当事人不能凭此调解协议为依据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只能另行提起诉讼;仲裁调解所达成的协议也不尽有完全法律效力,当事人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仍然要经过人民法院的审查确认无误,否则,人民法院不予执行,当事人只能另行申请仲裁或提起诉讼;法院调解则具有完全法律效力,发现调解确有错误的,需要依照审判监督程序撤销改判,否则,原调解仍需执行。

二、人民调解的功能优势和弊端

我国的调解制度被西方誉为司法制度的“东方经验”,深受人们的喜爱。她具有以下功能优势:①有专门的组织形式和程序规定。②与诉讼调解更多地要受到实体法和调解程序的限制相比,人民调解在调解形式和运用手段上更为灵活多样,人民调解的调解员主要运用日常生活中掌握的涉案人物及事件的背景知识、“地方性知识”来解决纠纷。这些因人民调解员长期的共同生活,相互知根知底而获得的地方性知识使得调解人对于许多涉案事实免于求证,不证自明。③人民调解员可以采用各种生活技巧和手段、通过各种途径调查事实真相。④有相当一部分有“厌诉”心理和“惧诉”心理的当事人,发生纠纷时,往往更多地求助于人民调解;从现实的层面上,人民调解不仅有利于迅速化解矛盾,并且有利于减轻法院的诉累。⑤有基层人民政府和基层人民法院作指导。⑥人民调解不收取费用。

我国的人民调解对增进人民团结,防止矛盾激化,预防、减少犯罪,维护社会安定,促进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我国人民调解仍存在许多不足与弊端,主要表现在①人民调解由于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可能被人操纵利用,调解员可能利用事实上的力量左右调解方案使调解的自愿难以保障,最终演成弱肉强食的格局;②调解员的法律政策水平低,适用程序法能力弱,文化素质低,难以适应社会变化发展的需要和难以充分体现公正公平的目的。③调解的结果在效力上缺少权威性、确定性和强制性等。人民调解委员会主持下达成的调解协议书没有法律上的约束力,一方当事人一旦反悔,调解协议书就成为一纸空文,这不仅是对社会资源的一种巨大浪费,而且对另一方当事人也是不公平的。这种制度设计对违背契约的一方不仅不给予制裁,而是给予鼓励(法院支持反悔的一方当事人的诉请就是制度上的鼓励);遵守协议的一方不仅得不到法律的

篇2:创建人民调解新机制之我见

促进课程教学改革需要依靠教师与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而人的积极性和创造力离不开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和谐是合作的前提和基础,又是健康竞争的源头。为此,学校打造和谐校园,旨在通过创造团结和谐的教师队伍,互助合作的师生动态关系,以及积极上进的工作学习环境,形成一个师生共同成长的精神家园,使学校的每个人都不断进步与发展。

(一)、创设和谐校园氛围。

和谐校园氛围的形成能给师生的心灵以自由呼吸的空间,得到心灵的滋润,让学生感受浓烈的时代气息,在潜移默化中励志成才,形成一个和谐统一的校园主旋律。

1、创建良好的校园环境。采用让墙壁说话的形式进行,在校园的围墙上我们提出“构建和谐学校”口号;在领操台的正面向全体学生提出了“我是金子,我能闪光”的口号;在背面提出了学校的校训“脚踏实地做事,顶天立地做人”的口号;在楼梯傍建造了宣传栏把学校的一些重大活动进行公布,并对校十佳优秀生的事迹予以公布;在走廊上挂起了我们学习的榜样等等,这些都是和谐校园创设的人文环境。

2、构建浓郁文化的班级气氛。为营造一个和谐的班级文化氛围,在班级中建立了“温馨传递、百草园、文明储蓄卡、学海乏舟、名人名言录”。并在图书角中添置一定量的书籍,使学生在良好的文化环

境下进行知识的熏陶与人格的塑造。

(二)、营造和谐的教学环境。

1、有形无声教学。

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宣传地方进行教学。少先队大队部的黑板报、班级黑板报、自编小报等形式专题出一期以“构建和谐校园”为主题的内容,通过评比等形式,营造一个浓烈的氛围,给全校师生深刻的印象。

2、有声无形教学。

①通过学校红领巾广播台大力宣传有关内容,用和谐的音乐陶冶人;用艺术的形式,如相声、歌谣、小品等,向全校师生阐述不和谐现象的危害,明白其中的道理;②用演讲的形式,培养学生凝练语言,提高口语水平,激发学生兴趣;③组织学生观看有教育意义的电影特别是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我们主要是看如:《举起手来》、《地道战》、《地雷战》等;④用网站向全校师生传达和谐的信息,开阔眼界,增长知识;

(3)有形有声教学。

即由全体教师与班级优秀班干部的表率作用,潜移默化地渗透教学。教师方面:①每周一早晨的升旗仪式,教师做好示范,以身作则;②平时的话语,做到文明用语;③随时现场讲解,现场示范,引导学生从身边点滴小事做起,持之以恒,聚沙成塔,逐步让学生做到说行和谐,表里和谐。学生方面:①升旗仪式事采用“光荣的升旗手”,让优秀学生或有特长的学生进行自我介绍与展示;②在班级中充分发

挥优秀学生的带头作用:如学习经验介绍,对部分行为有偏差的思考,通过榜样的示范来激励全体学生。

(三)、构筑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和谐校园里,教师和学生是两个平等的要素,只有这两个要素相互平衡,生态互动,和谐共处,才有可能闪现智慧的火花。

1、奇思妙想。

孩子是天真烂漫的,他们的思想往往是无拘无束,作为学校,应该让他们的这种行为,毫无保留、毫无顾忌的表达出来。通过奇思妙想作文赛、奇思妙想金点子征集等等形式,让学生学会异想天开,学会胡思乱想,教师要做好引导工作与组织工作。

2、换位体验。

作为教师,应该寻找一下当年我们做学生的感觉,由于失去了那种感觉,才会在教学过程中,有意无意地伤害着学生的内心,同时也伤害着自己。提倡引导学生敢于超越教师,超越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教师的引领和点化后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质疑、学会批判,最终让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的真正关系应该是活生生的人的关系,应该是教学相长、双向互动,师道之尊,可以让学生仿之、效之,不是不可超越。①班队课中采用假如你是老师的谈话与交流;②在教师会中谈假如你是学生。这两种形式来进行。

3、坐堂会诊。

学校教师可以利用上班的休息时间,在办公室“坐堂”,为有不同需要的各个层次学生提供“义务门诊”,解答学生在学业上的各种

疑难杂症,或者疏通思想、情感上的“死结”,让学校的师生关系因之而更趋和谐。当然我们充分的发挥了心理辅导老师的角色,利用每周一中午的时间对部分“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谈话与教育,缩短教师与学生的距离。

(四)、培育和谐学习环境。

1、消除霸权。

学校的很多制度中存在着“霸王条款”,从而造成了教师的霸权意识。例如,上课迟到喊报告,学生声音轻导致老师没有听见而拒之门外;上课小便,需要举手,征得老师同意方可去,学生举手不显眼,导致教师没有看见而拉在裤裆里,等等。这些不和谐现象,都成立我们反思的内容,于是我们利用政治学习的时间在全体教师中共同征求意见,寻求对策,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法。目前我们对这些条款进行了一定的改进,如上课迟到我们改成了可以轻轻的走入教室来到自己的位置等。

2、反对歧视。

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公开课上,教师总是叫这么几个学生回答问题,有的学生只能是成为“默默的听众”;平时,教师对所谓的“好”学生、“差”学生的态度,等等现象,都表明一个问题,在我们的教学中存在一种无意识的角色歧视。我们要求教师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与权利。特别是对待学校的外地学生要做到多看一眼,多问一题,多说一句,多关心一次。

3、尊重生命。

在人生的舞台上,无论贵贱尊卑,每个生命体都是独一无

二、不可替代的,因而,生命是可贵的,人生是平等的。教师面对的都是生动活泼的生命,是用生命影响生命的过程,以人格塑造人格的过程。,教育的使命不是要以“教”养“学”,而是“教学相长”,共同发展教学过程。一切都基于教师人格、魅力的体现。做学问先做人,做人要做爱国报国的人。我们不能培养成绩上的高才生,思想上的残缺品,那就是给社会制造了不和谐的次品。

(五)、形成和谐的活动氛围

校园即社会,在学校内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就是培养学生在活动学会交往,在交往中学会和谐,给学生创设精致、灵动、富有文化气息的“活”环境。

1、凝聚主题。

学校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不能踩着西瓜皮,滑到哪儿算哪儿。要从学校实际出发,系统规划,整体推进。争取全体教师的意见为学校的有序发展专门设计了“主题月” 系列活动,在“主题月”中在细化内容。三月份“学雷峰”月、四月份“英雄榜样”月、五月份“劳动实践”月、六月份“自我展示”月、九月份“尊师爱幼”月、十月、十一月“科技发明”月、十二月份“自我反思”月,每个师生共同设计,共同参与。在每个月的活动中我们一般是一期黑板报,一次班队活动,一次体验活动等。用活动来乳化我们学生和谐的心灵。

2、打破围墙。、社会、家庭三方教育关 让学生融入更大的社会环境。由于课程

篇3:创建成功课堂之我见

必须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 是我们施教的对象。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应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 要与学生建立起和谐自然的师生关系。因此, 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意愿、隐私权等等, 采用多种方式肯定学生, 赏识学生。把尊重带给每一个孩子;把微笑留给每一个孩子;用幽默吸引每一个孩子。

做一个受欢迎的, 和蔼的, 易沟通的老师。要能正确处理师生、生生之间的问题, 巧妙的解决发生在身边的始料不及的事情。不以自我为中心, 与学生形成对立, 不分胜负不罢休。这样, 只会让学生产生对自己的抵触情绪和排斥心理。所以, 我们只有努力地维护和谐的师生关系, 才能保证课堂有序顺利的开展。

教师要有“四心”——有爱心, 有信心, 有耐心, 有责任心。高尔基曾经说过:“谁爱孩子, 孩子就爱谁, 只有爱孩子的人, 他才可以教育孩子。”课堂上, 当你对孩子充满爱心的时候, 你的话语就自然会变得亲切温馨, 你的目光就自然会变得充满信任。孩子对外界环境变化的体会是最深刻的, 他从你的微笑中读出友善、鼓励、信任;也能从你的眼神中读出讨厌、憎恨、不开心。老师的眼神、声音、动作、微笑都能向每一个孩子传递来自老师的关爱信息, 这些关爱的因子会伴随知识奔向每一个孩子求知的心灵深处, 课程教学的质量也会因此提高。

爱学生, 爱职业, 爱生活。用我们的爱心去感化学生, 温暖他们, 使他们产生对你的亲切感, 用我们的信心去鼓舞他们。首先我们自己要做到“不放弃一个学生”, 才能让学生永不言弃, 帮助他们建立起学习的自信心, 用我们的耐心去教导、呵护他们, 让他们信服你, 接纳你。用我们的责任心去培养他们, 使他们首先成为一个健康、真实、正直、上进的人。俗话说:“只有亲其师, 才能信其道”。实践充分证明, 只要教师与学生心心相印, 教师的行动定会成为学生的楷模, 教师的知识也会成为学生探索追求知识的磁铁, 这样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力保障。

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开端。我们要摈弃陈旧的教学模式:“昨天, 我们学习了……今天, 我们将要学习……”这样没有新意, 乏味无聊的课堂开场白已经不再适合这些活泼的, 有思想的新一代中学生。所以, 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开端是成功课堂的关键。我们可利用插图, 多媒体等媒介, 或结合背景知识, 相关故事, 时事等展开话题, 要因人因时因地而异, 方法多种多样, 不拘一格, 绝不可生搬硬套, 千篇一律。每节课利用3到5分钟的时间和学生进行一段看似随意却有一定目的地自由轻松的交谈。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用自己的智慧, 精心、巧妙、灵活地创建良好的课堂教学开端 (即课前热身活动) 为成功的课堂做铺垫。

具有驾驭课堂的能力。课堂教学中偶发事件的处理直接反映教师课堂驾驭能力的高低。面对突然发生的情况, 教师要保持冷静, 启动教育机智, 镇定自若地进入“应激”状态, 巧妙地处理好这些偶发事件。教师是一名驾驶员, 学生是乘客;教师是钢琴家, 学生是琴键;一位优秀的驾驶员能够顺利的把乘客带到目的地, 并使他们拥有愉快的, 难忘的旅途;一位优秀的钢琴家, 只有拥有精湛的技术, 才能让钢琴的每一个琴键发出动听悦耳的旋律。因此, 课堂上老师也应该是一位有头脑的企业家, 但是一定要注意, 面对你的是一群有思想, 有灵魂, 有活力的人。你应把你的市场管理得有活力而不乱方寸。 (即管而不死, 活而不乱。)

关爱差生。“十个指头有长短, 出水芙蓉有高低。”学生不可能思想品德一样好, 学业成绩一样优。学生都有上进心, 差生也不例外, 他们不希望老师同学用固定的眼光看待他们, 他们同样渴望老师的理解、尊重、亲近、信任。因此, 学困生也是我们教育的一个重点, 我们应该给学困生更多的感情投资, 以保持集体的平衡。优等生在学习方面往往比较自觉、积极、富于表现力, 也让老师很省心。而差生则完全相反, 他们容易犯错误, 心理过于复杂或过于单纯, 对班级的负面影响较大。因此, 我们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差生的转化上, 不要忽略甚至无视他们的存在, 应该从生活、行为、学习等各方面关怀他们, 帮助他们。使他们建立起自信, 让他们的特长有所发挥, 在不同活动中去体现他们的优越性, 去实现自身价值, 让他们回归校园, 热爱生活, 成为有理想, 有抱负的新一派。

篇4:诉前调解机制之我见

关键词:诉前调解机制;法院调解;司法社会化

当前我国的诉前调解机制是将调解和法制以一种很奇怪的方式结合,形成了“审判机关调解”的纠纷解决机制,这对中国的法制建设造成了一定的破坏。本文通过对我国当前诉前调解机制的探讨,并结合实践,将理论的正当性和实践中的可行性联系起来,并提出了构建方案,以促进纠纷解决机制的多元化和合法化。

1 诉前调解概念解析

诉前调解是指当事人在将纠纷提交法院解决之前,当事人可以选择诉前调解纠纷,由法院安排进行调解。如果调解过程进行的顺利,则当事人就不需要走法律程序,如果不成功,则需要走法律程序。诉前调解作为一项新的制度,正在不断的发展。在2004年我国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关于人民法院民事调解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中明确了诉前调解的重要性,之后各地法院也创设了相应的制度机构。诉前调解和诉讼调解有着本质的区别,首先程序的执行部门不同,诉讼调解是由法院法官的主持下,根据法律程序执行,而诉前调解并不是又法官进行主持,调解人员不会介入案件之中,只需要对程序有一个把握即可。其次,程序的启动基点也不同,诉讼调解是在案件被法院正式受理后进行的程序,而诉前调解是在案件还没有交给法院前进行的程序。

由于诉前调解没有进入诉讼程序,因此,诉前调解具有着纠纷解决基准上的非法律规则化特征。调解人员在行使调解工作的时候可以不需要机械性地走法律程序,另外,民事诉讼法的一系列规则也可以不适用诉前调解。对于进入诉前调解的调节阶段来说,在法律规定的基本框架里,用法律进行解决问题,可以有较大的运用空间,对于解决诉讼有很大的帮助。

由于调解人员不具有法律上的裁判意义,只能通过自己的调解使双方达成一致,因此,诉前调解人员必须保持立场的中立,调解人员可以由当事人进行自由选择。多数调解人员是退休的法官、公证人等,目的就是为了保持公正性。

2 我国的诉前调解现状

在我国古代就存在“官批民调”的制度,指的就是诉讼在未进行审理前,可以进行调解。近年来,为了缓解单一的诉讼调解带来的各种负面影响和诉讼所需的资源较大问题,我国各个地区纷纷推出了以法庭外和解为主体的解决纠纷措施。将法院调解和社会调解相结合,使得法院更加社会化。比如上海浦东新区自从2006年开始实行诉前调解这一政策以来,已经成功解决多件案件纠纷,诉前调解政策的成功由此可见。适用诉前调解的案件纠纷大多数为民事纠纷,类似于婚姻家庭、相邻之间纠纷等。调解过程中,如果当事人同意调解人员的调解,那么法院就会把案件转交给人民调解工作室。江苏省提出建设健全“法院设立人民调解工作室”的工作机制,科学地选择人民调解工作室的工作模式,扩展调解人员的调解功能。

目前,我国大陆地区的诉前调解机制和国外法律领域相比起来仍然有较大的差距,因此我国的诉前调解机制的发展任重道远。我国的诉前调解机制的建设理论性研究不足,在实践方面发展空间不足。因此,我国的诉前调解机制想要发展的更好,就必须向西方国家进行学习。

3 诉前调解的正当性研究

诉前调解是在“司法社会化”的理念下发展起来的,由于对纠纷解决的经济性,对诉讼资源的节约性使得它逐渐被广泛接受。

3.1诉前调解与司法社会化的联系

西方语境下的法院调解社会化,来源于法治围绕着保障社会成员“接近正义”的权利进行的改革。基本的理念就是通过诉前调解的简单化,来促进公众对法律的利用,公民有机会获得具体的正义,即解决纠纷。要从理论上将法院视为纠纷解决者,转变为控制纠纷的复杂体,在当事人所处的场合中给予正义。通过对“司法”和“正义”的解释,把法院解决纠纷转变为社会化的ADR(替代性纠纷解决方式),将法院的职能扩大到最大化。法庭审理案件纠纷虽然在法治中占据很高的地位,但它不是法律和公众之间解决纠纷的唯一途径。ADR的广泛应用,为社会公众解决纠纷问题提供了更加方便的方式,扩大了司法的范围,有助于新型非正式司法机制的良好发展。ADR逐渐成为解决纠纷的主要渠道。

3.2诉前调解与司法能动主义

法院在通过诉前调解和司法社会化的影响下,逐渐向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发展,也表明了法院承担起社会的责任。司法能动主义的基本原理是。法院审判案件而不是回避案件纠纷。要充分利用司法权力为人民更好地服务。能动主义的法官有责任为社会不公提供司法救助。

当然,随着司法的社会功能不断扩大,司法能动性的限度问题已经越来越突出了。对于尚且不具备司法能动主义基础的国家,尤其是我国,考虑司法的限度极为重要。

4 我国诉前调解机制构建的设想

4.1相对强调诉前调解制度

考虑到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以当事人对程序选择的合意作为解决问题的正当性来源,实际上,当事人主动要求调解的意识不够。由于很多人走进法院往往是不得已,情绪相对比较对立,缺乏理性判断,不愿调解,因此诉前调解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阻碍。因此,我国可以适当建立相对强制的诉前调解制度。

4.2强调诉前调解的范围

结合实践经验可知,适合采取“简易程序”进行审理的案件都可以纳入诉前调解的范围,当事人之间地争议一般都是所承担的义务份额不是法律本身,因此将适合简易程序的案件纳入诉前调解的范围是可以施行的。

4.3“群体性纠纷案件”不适用强制启动诉前调解

群体性纠纷案件是指当事人人数众多的案件纠纷。其中最為常见的是拆迁纠纷和劳动争议,在新法中缺失了从旧法获得利益的那部分人,调解往往适应了这部分人的需求,调解的非规则性产生的问题是,使得法律许多权利无法明确,因此,群体性纠纷案件不应该纳入强制诉前调解机制。

5 总结

综上所诉,我国的诉前调解机制的理论研究仍然处于探索的阶段,实践尝试也尚处于发展阶段。法治国家的纠纷解决机制要以司法为核心,要以构建法院诉前调解体制为切入点,建立一种多元化的解决体制。因此,科学合理地构建诉前调解机制对于形成我国的法制体系具有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珊珊.试析诉前调解程序的运作[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1,(4):130,129.

[2]谢芳.诉前调解的理性思考[J].魅力中国,2011,(8):90.

篇5:创建文明校园之我见

大学是人生求学路上新的起点,也是培养个人修养的最好契机。校园是教育人,培养人,塑造人的地方,校园是一个美丽而纯洁的地方,如果你能沉浸在文明的校园中,那么你就会发现:原来文明的校园对我们也是一种熏陶,一种陶冶,更是一种享受。

如何才能创建一个文明的校园呢?古人云:“言为心声”。就是说,一个人的语言直接反映了他的思想。有人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而我认为,语言是心灵的一面镜子,什么样的语言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创建文明的校园应该先创建文明的学生。

做文明之人,简单地讲就是要懂礼貌,明事理。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华民族素来是谦恭礼让的文明礼仪之邦。文明礼貌是我们学习、生活的根基,是我们健康成长的臂膀。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一句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说的就是老师不但要教育学生学知识,也应该教育学生学做人,学做文明人,学做社会中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到“爱国守法,文明诚信,团结友善,乐于奉献。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不无不遗憾的发现,在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我国学生的素质却出现了一些问题,随处乱扔垃圾的现象日益严重,更甚者是脏话连篇。文明礼仪时刻提醒我们:周围还有别人的存在,我们的行为会互相影响。因此,创建文明的校园是非常必要的。其实想要成为一名“讲文明、树新风“的时代青少年并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如果你失去了今天,你不算失败,因为明天会再来。如果你失去了金钱,你不算失败,因为人生的价值不在于钱袋。如果你失去了文明,你是彻彻底底的失败,因为你已经失去了做人的真谛。

我们讲文明,那么究竟什么是文明呢?它是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事物存在的最佳状态。如果我们学校里的所见、所闻、所感无不是俯拾不完的美丽,清新的空气中荡漾着和谐温馨的气息,那么心情会像阳光般灿烂,思想像雄鹰般翱翔,同时迸发出青春激昂的火花!唐人有诗云:“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回首历代书院大多依山傍水,放眼现在,各高校也以环境优美为亮点,想必为了“借山光以悦人性,假湖水以静心情。”茵茵绿草,莺莺鸟语让我们陶醉,亭榭交错,山水相映让我们痴迷。沉浸在这样的环境里,自然会潜移默化的受到美的熏陶,放飞美的心灵。

接下来我们来谈谈人的因素,人是万物之灵长,是世界的主导。和谐文明的人文环境,良好的人际关系与意蕴丰赡的校园文化都属于人文的范畴,是和谐文明校园的灵魂所在,因为一定程度上精神财富远比物质财富来的重要。人文环境是集体智慧与汗水的结晶。校园里充盈着优雅和谐的氛围,徜徉其间,熏陶渐染,人的心灵也会美化,潜意识里的自尊自爱被唤醒。

一个和谐文明的校园,还应有意蕴丰赡的校园文化,这是极其重要的一点。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是一个自由的空间,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像春天的枝叶一样无拘无束的伸展,浓厚的学习氛围,让我们如鱼得水,畅游知识的海洋,多种多样的社团活动让我们学会办事学会做人。如果没有校园文化,学生的精神世界无疑是一片荒漠,而和谐文明的校园文化是一种巨大无声力量,是最优秀的隐性课程。它是难得的甘露,从最微妙最深刻的方式进入灵魂深处,滋润干涸的心灵。

和谐文明是一幅精美的画卷,令人惊艳,令人回味,是超凡脱俗的世外高人,深藏不露,飘逸于浮云之上。它会给空虚的心灵带来希望,给懵懂的双眼带来清明,给弯曲的脊梁带来挺拔,给卑微的灵魂带来自信。让我们携起手来,用心情的音符去谱写和谐文明校园的欢快乐章!

让我们行动起来,自觉地抵制这些不文明语言的传播。让我们行动起来,人人都来自觉地使用文明礼貌语言。

篇6:创建和谐幸福家庭之我见

“家庭”一词在《辞海》中是这样解释的“由婚姻、血缘或收养关系所组成的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每一个小的家庭都是社会大家庭赖以存在的基石,众所周知,基石不稳,大厦将倾的道理。大文豪托尔斯泰曾经说过“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这里的幸福我觉得无非是说整个家庭成员内部是和谐的,对外是积极向上的,给人的精神面貌是阳光的、充满正能量的。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东西,但和谐是保持一个家庭创造永恒幸福的最好方式。

什么样的家庭算是幸福和谐的呢?或者说怎样才能做到幸福和谐呢?我想从以下三个方面浅尝辄止的谈一下自己的体会:

首先家庭成员要有明确的角色定位。所谓“父爱如山,母爱似海”、“男主外、女主内”等等,大自然造就的男性以果敢、刚强的特质;女性则以柔美、细腻著称。父亲是伟岸的大山,挺直了我人生的高度;母亲是溪流,包容了我的自私。男人属于社会,女人属于家庭,当然你也许不以为然,女人也要走出家门要有自己的事业,这不是矛盾的,我说的是侧重点的不同,这个分工也并非有孰重孰轻一说,男人肩负着养家的责任,女人肩负着相夫教子的责任,换言之男人是家庭经济的主要来源,女人是家庭琐事的主宰者,老人、孩子每天的吃穿用度等总要有人前后照应着。根据每个家庭的不同,这种角色也可以互换或者一段时间的调换,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家庭成员发挥自己的特长,当有事情来临,家庭成员商量过后,在各自分管的领域也要有一个最终拍板定夺的人。

其次家庭内部要制定相应的目标,既要有长期目标又要配合有短期目标。短期目标实现了要及时鼓励并制定下一阶段的目标,不能实现的话要分析原因及时调整目标,有了目标就有了行动的方向,就知道生活中要抓主要矛盾,统筹兼顾、恰当的处理次要矛盾。举个例子吧,儿子去年升入了高中,凭借孩子的刻苦努力,这学期从中考的年级800名进步到了500名,而且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期末被评为“三好学生”。现阶段,根据他的期末成绩制定一个下一步的短期目标,帮助他分析一下个别科目失分的原因,下一步努力的方向等等。有些家庭对于孩子的成绩不理想总是怨天尤人,我觉得是不是也要从家长本身找一下原因:是不是给他提供了一个好的氛围;是不是常常身教多于言教;是不是对于他学习路上的各种困惑给予了及时的指点迷津……孩子有他的目标,我们也要制定一个家庭目标,以孩子的学习为重中之重,不必要的争争吵吵暂时停歇一下,让他吃好、休息好,做他的坚实后盾,让他十年寒窗苦读画上圆满的句号。

最后,和谐家庭还应该是一个共同奋斗的家庭。家庭的每一个成员不互相依赖,夫妻之间、夫妻与孩子之间相互爱护又是独立的个体。若一方完全依赖另一方,或许就不应成为和谐了,长此以往,被依赖的一方幸福感也会大大降低。在共同奋斗的过程中,家庭成员的学习与对自己的反思显得十分重要,如果每个人都只把自己停留在最初的那个起点上而没有进步,不懂得审视自己的缺点以及善于改变,那么家庭的这颗大树就会失去活力,在面对风雨的时候它可能缺少了力量,在面对灾难与考验的时候也就失去了生机。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事业辉煌的父母如果教育出的孩子不能自食其力,这个家庭也终将是可悲的、没有希望的。由此看来,父母在追求自己进步、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也要伸手拉动一下身边的孩子,让他赶上你的步伐,感受到家的温暖。好的家庭让我们懂得感恩生活,感谢生命,也懂得在生活中相携而进是多么的幸福与充满意义。

篇7:农村小学创建“书香班级”之我见

民乐县南丰寄宿制小学韩爱萍

现代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社会发展的需求导向直接改变了小学生阅读习惯,阅读方式和阅读兴趣。针对现在学生的读书现状以及具体教学情况,引导孩子爱上真正意义上的阅读,致力营造书香氛围的班级,让学生浸润在文化中,沐浴在书香里,为学生的生命成长奠基,我们语文教师责无旁贷。美国著名教育家吉姆.特利里斯指出:“如果你能引导孩子迷上读书,那么你所影响的不仅是孩子的未来,而且直接影响整个下一代孩子的未来。”在这里我就班级良好读书氛围营造的重要性做一些探讨,意在抛砖引玉,也希望借他山之石,借大家的智慧,引领书香班级建设蔚然成风,更上一个台阶。

班主任是自己所在班级文化建设的主要设计者和实施者,因此,每一个班主任教师都应该努力做好班级文化建设工作,特别是在农村,切实有效地进行班级文化建设就是班主任义不容辞的职责。

一、营造良好的书香氛围

“让每一块墙壁说话”,在教室墙壁悬挂古今中外的读书名言、读书标语,有学生的书画作品展,童趣无限,瘦笔如钩或繁花锦簇,无声地表达着自信和喜悦。力求让教室的每一面墙壁,悬挂的每一幅作品、图画,学生表演的每一个舞台,每一个角落都会说话。让学生置身于物化的人文景观中阅读经典,阅读思想,阅读精神,更能激励每个孩子读书的热望,更能积淀每个孩子成长的财富。“让每一棵树都育人”,让大树底下成为孩子交流阅读的好地方。唐代诗人刘禹锡写了“童心便有爱书癖,手指今余把笔痕”。英国的培根说过“图书馆是集古今一切圣贤遗产之大成”。老师树立一个读书好榜样,引导学生读好的书。为此我做到了以下几点:

1、开放图书角

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所以建设书香班级就是要服务于学生大量的阅读需求,把教室建设成对每一位学生开放的阅览室,充分发挥图书角阵地作用。所以我在班内建立个性化图书柜,给书柜命名为“书香驿站”。选好图书管理员,统计藏书目录,并采取每个人每周换一本、孩子向班级图书柜捐赠自己喜爱的书籍不断丰富藏书量。真正让所有的孩子做到“乐读、精思”。

2、美化书香班级

班级将加强班级阅读氛围的创设,精心布置美化教室,使班级更具有“书香气”。在班级内张贴有关读书的名人名言,把学生浸润在书香中。充分发挥图书角阵地作用,让班级的每一块墙壁都散发出浓郁的书香。

3、保证足够的读书时间

无论书再多再好,无论学生多么喜欢读书,如果没有足够的时间保证,读书肯定不会落到实处。由于受应试教育的指挥,学校大多为了追求短期绩效,舍不得拿出太多的时间让学生读书。在为培养“孩子学习的一生”的指导下,我们增设阅读课,每周增设五节阅读课。

二、积极开展读书活动

建设书香班级,应广泛开展趣味读书活动,组织和引导全班学生读书学习,积极营造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班级文化氛围,既培养了学生读书兴趣,又促进了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的养成,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精神基础。、开展诵读国学经典活动

我要求学生背诵《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和《小学生必背古诗75首》等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名篇,让学生在读书中陶冶情操,传承中华经典文化,不断丰富学生古诗文涵养;其次,为保证读书质量,我在班内举行“课前三分钟演讲”、讲故事比赛、编写童谣比赛等,读书征文比赛等,对成绩优秀学生进行表彰和奖励。

2、做好读书笔记。高年级学生须做读书笔记,作为高年级语文老师,我有目的的布置学生去做读书笔记并且检查、指导、评价学生的读书笔记。在每节语文课前用五分钟让学生把所阅读的内容告诉其他同学,在教给学生读书笔记方法(摘录式、提问式、心得体会式)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读书笔记成为学生自由吸收和创造的快乐小天地。

三、让学生养成读书的习惯

我班大部分学生家庭经济并不很好的,我通过家长会或“致家长的一封信”的形式,给家长讲明多读书的好处,使家长自己也爱读书、舍得花钱为孩子买书、下功夫督促孩子读书;通过开展“我的压岁钱怎么派上用场”等主题班会,让学生明确读书的重要性,正确处理自己的零用钱,明白“买零食不如买本书”的道理。

四、指导班级活动文化

小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多数学生不满足学校单调的甚至有些枯燥的课堂生活,他们向往和追求一种多维的、多色彩的生活。正是课外活动的丰富多彩满足了他们的求知、发展和实践的需求,开发出他们创造发展的潜能,才使得他们对课外活动表现出强烈的兴趣和热情。让学生们积极投入到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中,让他们去体验生活的乐趣,让学生走向社会学会学习,这是我加强班级文化建设的另一项重要工作。

“阅读之星”,“读书交流”,“读书知识竞赛”,“走进名著”等班级读书活动是我们班这两年的常规主题活动。活动由学生推选负责人主持策划,从活动内容到活动形式都由他们自己决定。虽然主持风格还纯属模仿,虽然过程还很幼稚,但在整个过程中,我看到了学生们尽情释放的热情,要建设班级的文化氛围决不能忽视这种意识。因为,一个人如果缺少进取心将会碌碌无为,一个班级如果不能对自己的纪律、班风、学习等方面提出高标准和严要求,是不会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这种群体精神是由个体对同一目标的认可凝结而成。我们六(1)班的“书香班级”也正是这样一步步创建的。

作为我本人,喜爱阅读。我觉得:捧起一本好书,就是捧起一个伟大的思想;翻动书页,就是翻动一个海洋。所以,我积极地引导我的学生迷上阅读,爱上阅读。要让孩子们赢在起跑线上,最有效的途径就是让孩子大量阅读,让读书成为习惯,让书香沉浸童年。让每一个学生都想读书、爱读书、会读书,从小养成热爱读书,博览群书的好习惯,并在读书活动中陶冶情操、获取真知、树立理想、享受生活!

在建设班级文化的日子里,在陪伴孩子们阅读的过程中,我的心灵也在一次一次得到升华。我的学生因我的付出而幸福、快乐,我也因他们对我知识的折服、情感的依恋而使我幸福、快乐。

篇8:创建平安农机之我见

进入21世纪以来, 新农村建设加速推进了农村康庄工程的全面发展, “三农”与农机化领域发生了很大变化, 变型运输机作为运输型拖拉机新产品, 成为农民首选的运载工具和致富的好帮手, 占全市拖拉机总量50%以上。但是, 在量大面广分散、作业环境复杂、物流人流密集、外籍挂牌机动车冲击以及农民群众文化程度低、安全意识淡薄、农村道路安全设施配套不齐、公安部门监管缺警力等因素影响下, 全市农机安全生产形势还十分严峻。原有的以乡镇为单位、以安全片组为主体的农机安全宣传网络模式难以适应形势发展要求, 农机部门对拖拉机动态监管手段缺乏等问题凸显。如何有效地组织农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 保障农机化事业安全发展、和谐发展、科学发展, 是新形势下农机安全生产的重要课题。

一、什么是平安农机

农机安全生产工作是农机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国家安全生产13个重点行业和重要领域之一。农机安全生产关系到人民群众财产安全, 关系到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健康发展, 关系到农村社会和谐发展和农村文化建设, 创建“平安农机”是建设“平安宁波”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机部门通过创建平安农机示范县、示范镇、示范村、示范户, 通过典型示范引路, 有力地推进平安农机发展, 建立起符合本地农村实际的, 市、县、乡、村四级安全监管网络。不断强化农机安全生产工作的基础管理, 创新农机安全管理方式方法, 全面落实农机安全管理措施, 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农机事故的发生。营造农机安全生产良好氛围, 提高广大机驾人员遵纪守法意识和职业道德水准, 提升农民群众及外来流动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在全市范围内形成“关注安全, 关爱生命”的氛围, 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发展提供安全保障。

二、为什么要创建平安农机

宁波市创建平安农机工作起步较早, 在2003年春季就着手市级农机安全村、安全镇的典型示范创建工作。2003年7月宁波市农机局在宁海县梅林镇杨梅岭村召开全市农机系统创建农机安全村现场会;2003年9月12日在镇海区庄市镇, 由市政府办公厅组织召开由各县 (市) 区政府办公室分管主任、公安局、交通局、安监局、农机局负责人120余人参加的宁波市创建农机安全镇示范点现场会。为推进面上创建工作, 市农机局在总结试点工作基础上, 拟定了《关于创建农机安全村 (镇) 活动的指导意见》, 得到了市委、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 由市政府办公厅转发各县 (市) 区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及有关单位, 实施了为期3年的创建工作计划。至2005年底, 全市共完成了4个农机安全镇、204个农机安全村的创建任务。

实践证明, “创建平安农机, 促进新农村建设”是新时期农机安全生产工作制度创新的重要举措, 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创建平安农机, 是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法律、法规、方针政策的有效途径

通过农机安全村、镇这一新型的宣传教育平台, 可以直接对农民群众进行面对面的安全教育, 全方位地普及安全常识, 剖析事故案例, 帮助机手牢固树立“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思想, 提高农民群众安全防范意识, 及时发现和整改事故隐患, 预防和减少各类农机事故, 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2. 创建平安农机, 是农机化管理部门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助推器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新农村建设的指导方针, 农业机械化是现代文明成果, 安全生产、高效作业是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以平安农机为载体, 普及推广先进农机技术和装备, 支持农业, 帮助农民实现增产增收, 是农机部门义不容辞的职责。

3. 创建平安农机, 是形成齐抓共管合力, 提升农机监理形象的重要抓手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后, 农机安全生产管理格局发生很大变化。各级党委、政府对农机安全生产工作的要求更高, 农民群众对农机部门期望值更高, 社会各界对农机的关注度更加集中。农机部门通过创建平安农机, 可充分发挥自身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力, 形成“政府负责, 农机主抓, 部门协作, 社会参与”的合作机制, 提升农机部门在社会公众中的形象。

4. 创建平安农机, 是打造高素质农机监理队伍的重要载体

创建平安农机, 可改进农机安全监管工作方式, 实现工作重心下沉、安全防线前移, 在新形势下充分发挥监理职能, 加强基层农机安全网络建设。农机监理部门定期下基层, 组织农民群众学习安全常识、法律法规, 提供技术检验、维修保养、安全指导、信息咨询等系列化服务, 平安农机的创建过程同时也是密切联系群众, 改善干群关系, 真情服务人民的过程。

三、怎样创建平安农机

为了进一步加强农机安全生产工作, 2006年宁波市农机局根据农业部、国家安监总局《关于开展“创建平安农机, 促进新农村建设”活动的通知》以及省农业厅、省安监局、省公安厅《关于印发浙江省创建平安农机, 促进新农村建设活动方案的通知》精神, 从市级创建层面上做了以下工作。

1. 加强领导, 完善组织领导机构

宁波市农机局结合市委有关“平安宁波”及新农村建设总体部署, 主动牵头, 会同安监、公安部门制定了《创建平安农机, 促进新农村建设活动的意见》提交市委、市政府, 取得了上级领导对创建“十、百、千、万”平安农机活动的支持, 市政府办公厅转发各县 (市) 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及有关单位, 建立了由市农机局局长任组长, 农机、安监、公安部门分管副局长任副组长的创建平安农机活动组织领导机构。

2. 明确职责, 落实创建任务、计划

全市2006-2008年计划创建3个平安农机示范县、24个平安农机示范镇、380个平安农机示范村、2 000个平安农机示范户。目前这项计划进展顺利, 到2008年底全市已完成1个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2个省级平安农机示范县、30个省级平安农机示范乡 (镇、街道) , 25个省级平安农机示范村的创建验收。另外, 还有529个平安农机示范村、2 000个平安农机示范户分别通过市、县两级农机部门的检查验收。

3. 精心指导, 严把考核验收关

针对2005年后宁波市农村大范围撤村建居、并镇扩村的实际, 3年来市农机局做好调查摸底工作, 不断调整各地创建工作目标, 细化年度创建工作方案, 落实创建工作责任制。做到年初有计划, 年中有检查, 年底有考核。每年初市农机局一把手都要与各县 (市) 区农机部门一把手签订责任书, 落实创建计划, 年底则按省、市创建标准, 组织农机、安监、公安三家单位共同考核验收, 对于达到创建标准的, 实行“以奖代补”政策, 兑现奖罚措施, 对于达到省级示范县、示范镇、示范村的, 市局分别给予20万、5万、0.5万元的奖励。市局明确在创建中要坚持原则, 不降标准, 不搞照顾, 不搞平衡, 不搞形式, 不搞终身制, 对考核验收不合格的单位, 一律按省、市有关规定予以摘牌。

4. 完善联创, 建立成果共享机制

宁波市每年都要不少于2次召开由市政府分管秘书长主持, 农机、安监、公安部门参加的创建平安农机工作会议, 及时总结经验, 解决创建中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各部门在建设“平安宁波”的大背景下, 各展所长, 发挥优势, 积极开展创建活动。农机部门结合新农村建设和文明村、小康示范村建设以及“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 开展平安农机创建活动。公安部门结合“五整顿, 三加强”创建交通安全村、平安畅通县 (市) 工程、道路交通安全“五进”活动, 配合开展平安农机创建活动。安监部门则结合隐患排查整治、打击“三非”、安全生产百日督查专项行动等活动开展工作, 起到了综合治理作用。

四、创建平安农机需把握哪些重点

创建平安农机示范县、示范镇, 其重心和落脚点是抓好示范村的建设, 只要抓好了基层、基础示范试点建设, 实行以点带面、发挥示范效应, 创建工作就会呈星火燎原之势。几年来, 宁波市农机局坚持并强调, 创建平安农机工作一定要结合客观实际, 因地制宜, 因势利导, 在“建”字上做文章, 在“实”字上下功夫, 具体工作上要把好几个重点环节。

1. 选好班子, 明确创建任务

在坚持选择必须具有一定规模农机装备水平的行政村前提下, 选择一个具有凝聚力、战斗力, 在群众中威信高, 又热心农机化事业的村级领导班子是搞好创建工作的首要前提。村里应当建立农机安全管理组织机构, 由村干部、机手代表和家属代表参加, 负责村与乡 (镇) 、县级农机部门的业务联系、安全宣传活动的组织安排, 协助监管村内的农机安全生产等工作。

2. 完善制度, 建立约束机制

制度建设是创建活动的重要内容, 宁波市已基本形成较为统一、规范的上墙制度模式, 即村级农机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职责和任务, 农机安全管理工作制度, 农机安全宣教制度, 村民农机安全生产公约, 农机手安全学习活动制度, 使全市村级农机安全生产活动、管理有章可循。

3. 建立台帐, 落实档案管理

从筹建试点开始, 就强调要抓好村级农机档案工作, 掌握村内农机动态。各地结合农机普查, 更加规范了村级农机及驾驶操作人员台帐档案, 建立健全了“四簿两册一卡”制度, 即安全活动记录簿、农机事故登记簿、农机手通讯簿、农机技术服务登记簿、农业机械台册、驾驶人员台册、安全活动登记卡, 并落实专人负责。有的村还录入计算机管理。

4. 落实场所, 搞好规范建设

在资金投放扶持发展方面, 采取市里奖一点, 县里拨一点, 镇里出一点的政策, 有关机手活动室能统则统, 办公室、宣传窗、农机停车场、农机安全须知告示栏、道路警示标志牌、乡村道路平面交叉接口安装减速带等硬件设施建设都要因地制宜, 综合利用, 决不能因创建活动增加村里及农民负担。有关上墙制度文本、交通标志、减速带等均由县级农机监理机构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办理。

5. 加强管理, 组织安全活动

各地结合农村实际, 有针对性地组织农机手开展农机安全宣传教育活动, 提高机驾人员的安全驾驶水平和安全理论知识。市、县两级农机、安监、公安部门严格考核, 严明奖罚政策, 以此规范村级农机安全宣传教育工作, 不断促进农机安全宣传教育长效机制的建立。

五、创建平安农机取得了哪些成效

宁波市创建平安农机6年来, 农机、安监、公安三家共建单位, 围绕市委建设“平安宁波”的总体部署, 市政府提出的创建平安农机工作目标, 齐心协力、通力合作, 各项创建工作进展顺利;各县 (市) 、区公安驻农机联合执法机构全部建立并正式运作;安全宣传工作进一步加强;农机安全生产“三大防线”关口前移, 逐步构建起安全生产的全程监督管理。

1. 平安农机的共创机制进一步健全, 农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好转

一是增加了新的共建共创平台。在市级层面上, 除安委员全体成员会议、预防道路交通事故联席会议、隐患排查整治行动联络员会议以外, 又增添了新的以农机为主体, 安监、公安部门配合协作的新平台。二是增加了新的成果共享机制。创建平安农机活动, 有效地降低了拖拉机道路交通事故, 凡是已建农机安全村、安全镇的地方, 多年来没有发生过一起农机死亡事故, 宁波市农机局也连续多年被评为宁波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先进单位。三是增加了新的公共管理资源。凡是已创农机安全村、安全镇的地方, 都是经济较为发达、秩序较为良好、社会较为安定的, 良好的社会公共管理资源的积淀, 为创建交通安全村、平安畅通乡镇乃至平安乡镇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宁波市创建平安农机多次得到了市委、市政府领导以及省、市级公安、安监部门的好评。

2. 平安农机的创建内涵进一步深化, 农机部门社会影响力日益扩大

一是农机安全生产受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平安农机创建活动使农机安全生产工作成效不断显现, 得到了市政府的肯定。市政府每年从财政中拨款支持创建, 从2003年的20万元逐步增加到现在的100万元, 县、乡两级政府予以一定的资金配套, 市政府领导每年不少于2次参加农机安全生产会议, 每年不少于3次亲自检查农机安全生产工作。二是农机安全生产的社会关注度更高, 农机部门社会影响面更广。在每年的机关民主测评、行风建设评议等活动中反映良好, 满意度较高。三是基层支持率、参与度高。凡是创建平安农机示范村、示范镇的地方, 带动作用相当明显, 为日后创建文明村、文明镇、平安单位奠定扎实基础, 同时也带动周边地区的争优创先, 农村基层干部对于创建工作的积极性与日俱增。

3. 平安农机的长效机制初步显现, 农机安全监管体系日益拓展

一是平安农机的制度建设日益完善。通过建立挂牌、摘牌制度, 不搞终身制, 加强对乡镇政府的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 有效地解决了平安农机创建工作的长效机制问题。二是注重选点布局, 把乡镇农机管理队伍中的“能人”、“强人”作为创建平安农机活动选点的重要依据。以镇海区庄市镇为例, 自2003年创建宁波市农机安全镇以来, 该镇的农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保持良好状态, 农机化各项事业也蒸蒸日上, 在整个宁波市农机系统中产生了较为积极的影响。三是村级农机协管员队伍发展势头良好, 作用明显。自2006年开始宁波市根据市人大意见, 着手在尚未建立安全村, 但仍有一定农机装备的行政村中, 组建村级农机协管员队伍。在各地乡镇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 到2007年底从2 240多个行政村 (社区) 中, 选定由农业副社长或村治保主任兼任的农机协管员, 应建面及聘任率达到100%。

4. 全市农机化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群众安全感、满意率进一步提高

篇9:创建特色学校之我见

创建学校特色,其灵魂与核心是学校的办学思想,是确立有特色的办学思想和办学理念。学校特色要有有特色的办学思想支撑。从某种意义上说,学校特色就是实践特色办学思想的结果,是特色办学思想付之于实践、转化为学校办学行为的结果。江苏省名校长万小平在花园中学任校长期间,提出让所有学生都能学习适应未来的思想。他认为,在现代社会,学生的发展是多极的,不可能要求所有学生都在同一驾马车上朝同一个方向前进。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我们要把学生的差异当作一种资源来开发。正是在这种理念的支撑下,花园中学开展了让所有学生都适应未来的课题研究和革新计划,推进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原先有学习心理障碍的学生都能够得到良好的发展,学校被评为江苏省模范学校。可见,花园中学让所有学生都能适应未来的办学特色,首先是独到的办学思想为先导,进而转化为全校教职工的教育行为。办学思想就是创建特色学校的灵魂,就是创建特色学校的航标灯。没有自己特色的,明确的,适合学生发展的办学思想,创建特色学校就无从谈起。

第二,把创建学校特色纳入学校战略决策系统之中。

美国管理学家布鲁克认为,战略是一种统一的综合的一体化的计划,用来实现企业基本目标。同样,学校的发展,学校特色的创建,也必须根据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来统筹思考和决策。通过学校战略决策,来明确学校发展的方向、目标和策略,明确资源分配的轻重缓急,确立学校发展的特色。学校战略决策,实质上是学校发展的定位。通过战略决策,清醒地认识周围的发展环境,抓住发展机遇,确立并形成有别于其它学校,有利于自身发展的生长圈。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定位是学校发展特色的定位。这种定位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让学校能可持续发展,应该是一个长期的定位。如东莞市大朗镇中心小学在创建特色学校时,就定下了长期的目标。这所学校的远期办学目标就是在小学的六年,我们培养这样的合格小学生:健康、自信、博学,他/她热爱自己祖国的传统文化,他/她将来在世界的任何地方,都能轻松地坚持与把握自己。所以,就算在实施特色学校的过程中,他们的近期计划会有所更改,但是一切的修改都是为了更好地实现远期目标。

第三,分析学校发展的优势。

学校发展优势的分析,包括学校物质层面、精神层面以及外部环境的分析,如学校的办学条件、教师队伍、社区环境、学生家长状况、学校条件结构、学校文化等。其中学校文化的分析是重要的方面。许多名牌学校在其悠久历史中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这是学校十分重要的教育资源和教育优势。充分利用这些优势,就能形成学校鲜明的特色。南京一中是有着近百年历史的老校。新中国成立前,该校就曾推进首席导师制,造就了一大批杰出人才。20世纪90年代以来,现任学校领导十分重视学校传统文化和经验的继承,并注入新的内涵,以导师制为突破口,构建导师制的运行机制,不断完善导师制的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和个性健康成长,在省内外产生较大的影响。导师制作为南京一中历史上的教育模式,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重新成为该校的办学特色。还有的学校充分挖掘、利用当地文化资源,形成学校特色。宜兴市丁蜀镇是我国著名陶都,该镇的一些学校通过开发陶都文化的资源,构建校本课程,围绕陶都文化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形成具有当地乡土文化气息的学校特色。

第四,造就一支高素质、有特色、有魅力的校长、教师队伍。

校长是学校办学的关键,教师是学校办学的基础。校长、教师自身的素质、专长、个性、魅力直接影响着学校特色的创建,影响着学校的发展。可以说,校长是学校特色的影子,教师是学生特色的影子。校长有特色,学校才可能有特色;教师有特色,学生才可能有特色,才可能有特色的学校。大凡成功的学校、名牌学校,必定是以特色见长的学校。这些学校办学实践和成功经验充分说明,学校的特色是与校长、教师的特色是成正相关的。甚至可以说,学校的特色往往就是校长、教师的特色。校长、教师的创造性个性、专长直接影响、制约着学校的特色,校长、教师的人格魅力直接影响、制约着学校的办学风格和魅力。可见,校长、教师自身的素质是学校特色的决定因素。

篇10:行政复议调解之我见

作者: 江湘瑞发布时间:2009-08-07 07:38:36

一、行政复议调解的基础

行政复议制度的基本职能和首要目标是防止和纠正违法的或者不当的具体行政行为。提倡和鼓励以调解的方式解决行政争议。调解作为解决行政纠纷的新手段,改变的只是复议机关行使行政复议权的方式,行政复议的职能和目标并没有发生变化。行政复议机关通过行政复议,除了解决行政争议外,还应对下级行政机关的执法行为进行规范与示范,发挥应有的层级监督作用,防止违法或不当的具体行政行为。因此,行政复议调解应当在查清事实、分清是否合法与适当的基础上进行。

二、行政复议调解的适用范围、条件与内容

与民事调解不同,行政复议调解不是纯私权之间合意的结果,而是公权与私权妥协的结果。受公权不能随意处分原则的制约,行政复议调解在适用范围、条件和内容等方面受到较多的限制。

在适用范围上,行政复议调解限于两类情形:(1)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行使法律、法规规定的自由裁量权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申请行政复议的;(2)当事人之间的行政赔偿或者行政补偿纠纷。其中,前一情形适用调解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行政机关行使了自由裁量权。自由裁量权是法律、法规赋予行政机关的一种自行决定权,即对行为的方式、范围、种类、幅度等的选择权。行政机关行使的自由裁量权,最典型的有行政处罚种类的选择、量罚幅度等。行政机关自由裁量权存在一定自由度,这种自由度意味着经双方协商,行政机关对自由裁量行为做出一定程度的让步是合法的,这是行政复议调解的前提;二是该自由裁量权须是由法律、法规规定的。行政机关依据规章或法律、法规以外的规范性文件行使自由裁量权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在调解之列。

在适用条件上,行政复议调解只针对违法或者不当的具体行政行为。至于合法的行政行为,复议机关只能决定维持。在被复议具体行政行为合法的情况下,支持申请人明显不合理的诉求,或者纵容被申请人不当行使处分权,都有可能危害公共利益,损害法律权威,破坏法治秩序。

在协商内容上,仅限于自由裁量权而将羁束行政行为(如应缴应补税款、滞纳金等)排除在外,同时双方可以就自由裁量权行使的幅度进行协商。对处罚而言,为了不使过罚相当原则受到过大冲击,一般情况下协商内容可控制在法定罚款幅度的三分之一以内,对于违法情节轻微的案件其幅度可以在罚款幅度的底线以下处罚或不予处罚。同时,可以对以上规定保留适当的例外,以做到灵活处理。另外,申请人放弃救济程序、被申请人纠正违法或不当的行政行为作为当事人相互协商达成和解的前提条件,是协商的应有内容。

三、行政复议调解的程序

在调解过程中,复议人员不以获得裁决为目的,其作用主要体现为促进合意形成。从行政复议制度的职能与目标出发,笔者认为,行政复议调解在程序上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调解的预先告知

行政复议机关收到复议申请书后,经初步审查,对符合行政复议受理条件且属于行政复议调解范围的案件,可以在送达复议受理通知书、提出答复通知书时告知当事人调解的权利、调解的原则和法律后果。需要注意的是,此程序不是必经环节。

2.调解程序的启动

复议申请受理后,复议决定作出前的任何时候都可以启动调解程序。调解程序须经双方当事人一致同意方可启动。申请人或被申请人可以书面或口头形式要求调解。当事人没有提出调解要求的,行政复议机关认为符合调解条件的,可以向双方当事人发出调解建议。双方同意调解的,复议人员可以根据其意向,具体确定调解的时间、地点。担任调解的复议人员与本案有利害关系的,应主动回避,当事人有权申请回避。

3.调解的实施

调解过程中,复议机关要始终遵循中立原则,对当事人存在分歧的意见和问题应明其道理,引导他们达成一致。如果双方犹豫不决、举棋不定,复议人员在尊重当事人意愿的前提下,可以通过正面引导,直至提出一个对双方均有利的调解方案,供双方参考。涉及第三人的,应通知第三人参加调解,达成的调解协议应当经第三人同意并签字。

调解过程中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应终止调解,恢复复议程序:(1)一方或双方两次以上在确定的调解时间内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场的;(2)一方或者双方在调解过程中要求终止调解的;(3)当事人滥用调解程序以拖延履行法律义务的;(4)经过数次调解仍然不能达成调解协议的。需要注意的是,在恢复后的复议程序中,行政复议机关不得以任何一方当事人在调解过程中为达成和解而对案件事实的认可作为对其不利的证据作出复议决定,以确保复议的公正。

调解的整个过程应制作笔录,并由各方当事人签字确认。根据行政复议期限的规定,复议中调解的期限一般可限定为30天,自复议调解启动之日起计算,同时不超出复议的法定期限。如因调解程序启动过晚或其他原因,可能超出行政复议法定期限的,复议机关可以依行政复议法第三十一条规定申请延长复议期限,其中用于调解的时间可掌握在15天内,以便调解一旦失败,留有作出复议决定的时间。

4.调解协议的审查

行政复议调解协议是申请人处分权利和被申请人处分权力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的结果。行政复议机关在作出行政复议调解书前,应对调解协议的合法性进行程序的和实体的全面审查,包括申请人是否自愿达成调解协议、变更后的具体行政行为是否损害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等。一般来说,合法的行政复议调解协议应具备以下条件:(1)调解协议是双方当事人真实意思表示;(2)被申请人处分行政权改变具体行政行为,不违反法律、法规的禁止性规定,不超越或者放弃职权,不损害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3)第三人无异议。

四、行政复议调解的法律效力

调解书的法律效力是行政复议调解的生命所在。从我国现行调解体系的法律地位及法律效力看,调解的法律效力有两种情况:一是具有强制执行的法律效力,并且除法定情形外,当事人不得再寻求法律救济,如民事诉讼调解;二是具有合同的效力,如人民调解。笔者认为,行政复议调解作为一种行政救济活动和行政复议结案方式之一,与民事诉讼调解一样,同样表现为国家权力的干预,与表现为群众性社会干预的人民调解具有本质的区别,其在行政复议中的地位与民事诉讼调解在民事诉讼中的地位具有相似性,应具有法律上强制执行的效力,并且除法定情形外,不得再申请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因此,行政复议调解书一经各方当事人签收,除非法定情形,各方当事人都必须遵守调解书的内容,自觉履行调解书规定的义务。如果被申请人(涉案行政机关)不履行或者无正当理由拖延履行行政复议调解书的,申请人可以申请行政复议机关责令其履行;行政复议机关发现被申请人不履行或者无正当理由拖延履行行政复议调解书的,应当责令其限期履行,并可以依照行政复议法第三十七条的规定追究被申请人相关责任人员的法律责任;如果申请人不履行或者无正当理由拖延履行行政复议调解书的,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可以依法强制执行或者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五、瑕疵调解的救济途径

行政复议调解书经各方当事人签收生效后,除非违背当事人意愿(如存在欺诈、胁迫、乘人之危等情形)或调解协议内容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当事人不得再申请复议,也不得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申请人如确有证据证明调解违反自愿原则或者协议内容违法的,可以参照不服复议决定提起诉讼的时效规定,在调解书送达后的15天内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也可以依据行政领导与监督关系,向复议机关的上级机关申诉,上级机关可以决定调解无效,责成复议机关重新调解或作出复议决定,并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员的行政责任。

上一篇:中国梦和美国梦的关系下一篇:现代化验收德育副校长汇报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