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与化肥特点总结

2024-06-29

农药与化肥特点总结(精选5篇)

篇1:农药与化肥特点总结

农药分很多种,1,农药对昆虫的神经有害,而植物没有神经2,农药本身是植物成分或者类似于植物成分,如菊酯类3,可以用对昆虫有害的微生物做农药,让虫子生病死亡4,激素类,让虫子不能正常生长。

常用农药根据不同的用途一般可分为七种类型。(1)杀虫剂 是用来防治各种害虫的药剂,有的还可兼有杀螨作用,如敌敌畏、乐果、甲胺磷、杀虫脒、杀灭菊脂等农药。它们主要通过胃毒、触杀、熏蒸和内吸四种方式起到杀死害虫作用。(2)杀螨剂 是专门防治螨类(即红蜘蛛)的药剂,如三氯杀螨砜、三氯杀螨醇和克螨特农药。杀螨剂有一定的选择性,对不同发育阶段的螨防治效果不一样,有的对卵和幼虫或幼螨的触杀作用较好,但对成螨的效果较差。(3)杀菌剂 是用来防治植物病害的药剂,如波尔多液、代森锌、多菌灵、粉锈宁、克瘟灵等农药。主要起抑制病菌生长,保护农作物不受侵害和渗进作物体内消灭入侵病菌的作用。大多数杀菌剂主要是起保护作用,预防病害的发生和传播。(4)除草剂 是专门用来防除农田杂草的药剂,如除草醚、杀草丹、氟乐灵、绿麦隆等农药。根据它们杀草作用可分为触杀性除草剂和内吸性除草剂,前者只能用于防治由种子发芽的一年生杂草,后者可以杀死多年生杂草。有些除草剂在使用浓度过量时,草、苗都能杀死或会对作物造成药害。(5)植物生长调节剂 是专门用来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药剂,如赤霉素(九二Ο)、萘乙酸、矮壮素、乙烯剂等农药。这类农药具有与植物激素相类似的效应,可以促进或抑制植物的生长、发育,以满足生长的需要。(6)杀线虫剂 适用于防治蔬菜、草莓、烟草、果树、林木上的各种线虫。杀线虫剂由原来的有兼治作用的杀虫、杀菌剂发展成为一类药剂。目前的杀线虫剂几乎全部是土壤处理剂,多数兼有杀菌、杀土壤害虫的作用,有的还有除草作用。按化学结构分为四类,卤化烃类、二硫代氨基甲酸脂类、硫氰脂类和有机磷类。(7)杀鼠剂 杀鼠剂按作用方式分为胃毒剂和熏蒸剂。按来源分为无机杀鼠剂、有机杀鼠剂和天然植物杀鼠剂。按作用特点分为急性杀鼠剂(单剂量杀鼠剂)及慢性抗凝血剂(多剂量抗凝血剂)。

农药杀死或抑制农田中病、虫、草、鼠等有害生物的途径,称之为农药的作用方式。杀虫剂中最常用的作用方式有触杀、胃毒、内吸、熏蒸、拒食、忌避和抑制生长等几种。

触杀作用:药剂通过接触昆虫表皮并渗入体内从而杀死害虫,这是目前使用的杀虫剂最主要的作用方式,可杀死各种口器的害虫和害螨;胃毒作用:药剂通过害虫口器和消化系统进入体内从而杀死害虫,一般只能防治咀嚼式口器害虫,如鳞翅目幼虫、金龟子等;内吸作用:药剂通过植物的根、茎、叶吸收,并能在植物体内输导和储存,害虫吸食植物的汁液或组织后而被杀死;熏蒸作用:利用药剂挥发所产生的蒸气来毒杀害虫;拒食作用:害虫接触或取食施用农药的作物后,破坏了消化道中消化酶的分泌并干扰害虫的神经系统,使害虫拒食食料,逐渐萎缩饿死。忌避作用:药剂本身无毒杀害虫作用,但所具有的特殊气味使害虫忌避,从而达到保护农作物不受侵害。抑制生长作用:主要指昆虫生长调节剂,它通过昆虫体壁或消化系统进入虫体,破坏其正常的生理功能,阻止其正常的生长发育,从而将其杀死,这类药剂防治对象专一,对有益生物安全,如优乐得、灭幼脲、抑太保等。

杀菌剂主要有保护剂和治疗剂两类。保护剂是指在病原微生物未侵入植物组织之前施用,以保护植物不受危害的药剂,目前使用的杀菌剂多属此类,如波尔多液、代森锌和退菌特等;治疗剂是指那些既有保护作用又有一定治疗和内吸作用的杀菌剂,如甲霜灵、代森铵等。不过无论是哪种杀菌剂,都应在作物发病初期或表现病状前使用,才会发挥相应的效果。

除草剂从防除对象看可分为灭生性(广谱性)和选择性两类,前者如草甘磷、百草枯和克无踪等,后者如西马津、2,4-D等,灭生性除草剂几乎可防除所有杂草,对果树的绿色部分也有药害,只能用于无间作的果园,使用时药液不能接触枝、叶和果实等;选择性除草剂只能防除一定种类的杂草,如2,4-D只对双子叶(阔叶)杂草有效,使用时一定要注意防除对象,避免产生药害。从作用方式看除草剂可分为内吸和触杀两类,前者如草甘磷和2,4-D等,药效表现一般较慢,后者如百草枯等,药效表现一般较快。

化 肥 现代农业的基本特点是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极大提高,一个劳动力生产的农产品,可以满足十几个人甚至几十个人的需求。其中,充分和合理地施用化肥,发挥了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生产和使用化肥,是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普遍使用化肥的阶段,才真正进入高生产力的现代农业阶段。粮食产量主要与化学化指数呈密切相关。人口密度高的国家,化学化发展越快,化学化指数越高。化肥使用水平提高的越快,也是农业生产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因此,需要重复和全面认识化肥在农业生产中的积极作用。

2、化肥的巨大作用(1)增加作物产量 据联合国粮食组织(FAO)统计,在1950-1970的20年中,世界粮食总产增加近1倍,其中因谷物播种面积增加10600万公顷,所增加的产量占22%;由于单位面积产量提高所增加的产量占78%。而在各项增产因素中,西方及日本科学家一致认为,增加化肥要起到40%-65%的作用。据全国化肥试验网1981-1983年在29个省(区)18种作物上完成的6000个田间试验结果,其中对粮食作物(水稻、小麦、玉米),每千克化肥养分平均可增产粮食9.4kg(每千克N、P2O5和K2O分别增产10.8、7.3和3.4kg,其投入比例为1:0.4:0.1(加数平均)。进入20世纪90年后,由于化肥平均施用量的提高和肥效报酬递减等原因,氮、磷养分的增产作用有所降低,钾素养分的增产效果有所提高。按1986-1995年部分试验资料统计,平均肥效降低约20%,即每千克化肥养分平均可增产粮食7.5kg。这与鲁如坤(1998)据FAO在世界不同地区的试验结果相似。由于近半个世纪以来,在世界不同地区不同作物上的肥效试验结果颇为一致,故世界各国对化肥增产作用的评价也基本相同。大致而言,化肥在粮食增产中的作用,包括当季肥效和后效,可占到50%左右。据张世贤统计(1996),我国从1952-1995年,粮食产量与化肥投入量同步增长,密切相关。20世纪末,我国年生产粮食约5亿吨,年投入化肥约4200万吨。化肥中如按75%投放于粮食作物,并按我国近期千克化肥养分平均增产粮食7.5kg计,则由化肥增产的粮食每年为2.363亿吨,占年粮食总产的47.3%。(2)提高土壤肥力 国内外10年以上的长期肥效试验结果证明,连续的、系统的施用化肥都将对土壤肥力产生积极的影响。什么是土壤肥力?笔者认为,土壤肥力可以明确地认为就是“土壤生产力”。威廉斯对土壤肥力基本描述“土壤能同时地,最大限度地满足作物对水分和养分需求的能力。”化肥如何影响土壤肥力?每年每季投入农田的化肥,一方面直接提高土壤的供肥水平。供应作物的养分;另一方面,在当季作物收获后,将有相当比例养分残留于土壤(N约30%,P约70%,K约40%),尽管其残留部分(如N)可能会经由不同途径继续损失,但其大部分仍留在土壤中,或被土壤吸持,或参与土壤有机质和微生物体的组成,进而均可被第2季、第2年以及往后种植的作物持续利用。这就是易被人们忽视的化肥后效。连续多年合理施用化肥,土壤有效养分持续增加,作物单产不断提高的一个重要证据,对一个地区不同阶段的同一种作物,在当季不施肥条件下,其单产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这是土壤肥力(土壤生产力)持续提高的标志。可以认为,所谓培肥土壤或提高土壤肥力,说到底是提高土壤在无肥条件下的生产力,而连续和系统的施用化肥和有机肥,则是提高土壤肥力或生产力的最有效的方式。正确认识化肥对土壤肥力的影响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化肥是否会单向消耗土壤有机质,使土壤有机质含量不断 下降甚至消耗殆尽?土壤有机质是由土壤生产的有机物,以不同方式(根茬、秸秆或有机废弃物等)残留和归还土壤并长期积累的。作物产量越高,单位面积收获的农产品越多,自然残留和归还土壤的有机物也越多。当化肥施入土后被土壤微生物利用可转化为微生物体,也可直接参与土壤中有机物的降解和有机中间产物的再合成(如形成腐殖物质),也都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和促进有机物的代谢更新。另一方面,以多种方式施用和归还农田的有机废弃物(秸秆、有机肥等)也是补偿和增加土壤有机质的重要途径。增施化肥恰恰是通过作物生产以提高有机物的生产总量,增加根茬留量和有机物还田量的最基本手段。(3)发挥良种潜力现代作物育种的一个基本目标是培育能吸收和利用更多肥料养分的作物新种,以增加产量,改善品质。因此,高产品种可以认为是对肥料具有高效益的品种。例如,以德国和印度各自的小麦良种与地方种相比,每100kg产量所吸收的养分量基本相同,但良种的单位面积养分吸收量是地方种的2.0-2.8倍,单产是地方种的2.14-2.73倍。小麦育种专家N.E.Borlaug一再强调,肥料对于以品种改良为突破口的“绿色革命”具有决定性意义。我国杂交稻的推广也与肥料投入量密切相关。据湖南农科院土肥所报告(1980),常规种晚稻随施肥量增加其单产增加不明显,而杂交晚稻(威优6号)则随施肥杂交晚稻较常规晚稻多吸收N21-54kg,P2O51.5-15kg、K2O19.5-67.5kg。因此,肥料投入水平成为良种良法栽培的一项核心措施。(4)补偿耕地不足对农业增施化肥,实质上与扩大耕地面积的效果相似。例如,按我国近几年化肥平均肥效,每吨养分增产粮食7.5t计,若每公顷耕地的平均粮食单产也是7.5t,则每增施化肥养分1t,即相当于扩大耕地面积1hm2。因此,那些人多地少的国家,无一不是借助增加投肥量一谋求提高作物单产,弥补其耕地的不足。日本、荷兰通过增加化肥投入量,使其耕地面积相对增加60-227%。(5)增加有机肥量化肥投入量的增加,与作物产量的提高和畜牧业的发展有关。统计表明,德国从1850-1965年的115年间,化肥从无到有,直至平均使用量增至300kg/hm2,随着粮食产量和畜牧业发展,施用于农田的有机肥也从1.8-2.0t/hm2增加到8-9t/hm2,增长达4.5倍。我国从1965-1990年,投入农田的化肥量增加14.7倍,有机肥实际投入量则增加1倍,而以秸秆和根茬等形式增加的有机质总量则更多。由此可见,农牧产品的生物循环必然将相当数量的化肥养分保存在有机肥中。有机肥成为化肥养分能不断再利用的载体。因此,充分利用有机肥源,不仅可发挥有机肥的多种肥田作用,也是充分发挥化肥作用,使化肥养分持续再利用的重要途径。(6)发展绿色资源化肥作为一种基本肥源,是发展经济作物、森林和草原等绿色资源的重要物质基础。据统计,我国在较充足的施用化肥,实现连年粮食丰收,人民温饱的条件下,经济作物也获得大幅度发展。1995年前的10年中,糖料、油料、橡胶、茶叶等作物增加50%-80%,瓜,菜增150%-170%,水果增加250%,极大地丰富了我国城乡市场和增进了农产品的出口能力。粮食和多种农副产品的丰足,也促进了退耕还林、还草的大面积实施和城乡的大规模绿化,为在宏观上治理水土流失,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提供了可靠的基础。我国有1.42亿公顷森林(FAO,1990)长期在雨养的自然条件下生长,如能有重点地施用肥料(尤其对那些次生林),即可加速成材和扩展覆盖率;我国有3.18亿公顷草原(FAO,1990),长期缺水少肥,载蓄率极低,有的每公顷年产肉量不到15kg,如能对有一定水源的草原适量施肥,可较快地提高生草量和载蓄率。一些发达国家,因其有相当数量化肥用于林业和草地,用于发展多种经济作物和实施城乡大规模绿化。使其农牧产品丰富,而且因其能充分开发和利用绿色资源而使其能保持优美的生态环境。

3、化肥与生物能增值农作物生产的本质,就是利用绿色植物所含叶绿素的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作物贮藏的物能,进而将贮藏生物能的农产品供人类和动物利用。由于适量施用化肥,作物生长旺盛,叶面积扩展快,叶绿素含量高,单位时间内光合作用产物和转化贮藏的太阳能就多。随着化肥施用,作物产量及贮藏的生物能也将不断增值。据笔者计算,1964-1975年11年间,上海郊区化肥施用量(N)从115kg/hm2增加到287kg/hm2,相应的粮食产量由7.2t/hm2提高到10.1t/hm2,秸秆也随之增加,而每公顷农田收获得生物能总量也由278.8GJ(100%)提高到300.6GJ(140%)。美国20世纪70年代以玉米计算的资料表明,每投入4.1868KJ化学形式的矿物能,可从玉米籽粒中回收6-8倍即25.4-33.5KJ的生物能,其能量的投入产出比为1:6-8。如果计算化肥的连续后效,化肥增值生物能的效益将更高。由此可见,平衡和合理地施用化肥,实质上是一种利用矿物能以转化和增值生物能的有效手段,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基本途径。因此,不同的肥源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农业物质与能量的循环方式,具有不断发展的循环量。很明显,在有机农业阶段,作物的单产主要受制于耕地土壤的自然肥力和有机物和还田量。因而,每年粪肥、绿肥等有机肥的使用量就是特别重要。当有机肥量不足时,只能采用轮休或轮作豆科植物,赖以恢复和保持地力。而当发展到无机-有机农业阶段,随着化肥投入农田量的增加,有机肥供肥(养分)作物将不断为化肥所代替,作物产量不断提高,农业物质循环量迅速增大,直至相对稳定在较高的循环量水平,即在一定的作物品种、气候及水利等生产条件下能达到的较高水平。无机-有机物质及其中能量的不断循环,也使化肥和有机肥的作用得到统一。这两种肥料都须通过土壤而为作物利用,都能促进作物增产,并随物质和能量的循环,相互发生形态的转化。前一年施入的化肥,增产了粮食(籽粒和秸秆),通过人和畜禽的利用,产生的有机废弃物(粪便、垫料等),将有相当部分变成下一年的有机肥。因此,施用化肥既是当季作物的直接肥源和增产手段,又可为下一季作物增加有机肥源。这也是我国农民通俗的称之为“无机”换“有机”的途径,或另一种形式的“肥(化肥)多粮多——粮多猪多——猪多肥(有机肥)多”的良性循环。由此可见,有机肥和化肥虽然形态不一,各具特点,但都是农业物质和能量循环中两种本肥料形态。在循环过程中对立而统一,殊途而同归,共同促进农作物的持续增产和土壤的不断提高。

篇2:农药与化肥特点总结

1、狠抓安全不放松,重视环保求发展。

安全生产和对环境的保护是公司得以生存发展的基矗在全年的工作中,我们以江泽民同志“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讲话为指导,做到人员落实,制度落实,机构落实,责任落实,经费落实。坚持加强现场安全管理,及时发现、消除隐患;坚持制止各种违章行为;坚持加强员工安全、消防知识培训,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和《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演习,提高员工们的安全意识;坚持每周五、节假日前的大检查以及日常巡查工作,及时整改安全隐患,加大安全硬件设施投入和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取证工作,提高安全人员待遇等,全年未发生轻伤、重伤和死亡事故。

2、整合“两大体系”,提升企业形象。

3、坚持技改不停步,扩大生产创效益。

4、强化内部管理,夯实发展基矗

(1)节能减耗降成本,狠抓质量上台阶。

xx年,公司面对生产原、燃、材料价格不断上涨和设备严重老化的挑战,着力于节能减耗降成本,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并从节约一滴油、一方气、一度电做起,加大现场管理的监督力度,严格管理,精心操作,减少跑、冒、滴、漏。公司在做好节能降耗的同时,严格按照体系要求,紧紧围绕“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这一主题,坚持每天对产品质量以及包装重量进行抽查,决不让不合格品流入市常经过一年的努力,公司尿素产品一级品率达到98.3%,优等品率达到63.5%,合格品率为100%。

(2)完善制度建设,加大执行力度。

制度建设是企业发展的重要保证。公司发展至今,一是抓住机遇,靠灵活机动的生产、经营战术,二是靠广大员工的支持和严格的制度管理。2005年,公司结合经营管理实际,新制订了《标准化管理实施办法》、《企业方针目标管理办法》、《市场营销管理办法》,修订了《劳动用工、工资福利待遇管理办法》。同时还要求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在每个月末的办公会上就公司经营、管理、制度等方面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充分发挥管理人员及全体员工在企业生存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发动全体管理人员对制度的修订完善,使公司制度建设更具有合理性和可行性。在执行制度上坚持人人平等、奖惩逗硬,同时结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人本管理机制,把情感管理融入管理的全过程,不断提高管理质量,真正实现把约束机制变为员工的自觉行动。

(3)加强财务监督,保障资金需求。

篇3:农药与化肥特点总结

关键词:小麦;化肥与农药;农户选择行为;选择实验法

中图分类号: F323.3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2-1302(2015)11-0551-04

收稿日期:2015-04-23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编号:11&ZD046);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编号:2012ZDIXM019)。

作者简介:常向阳(1964—),女,甘肃酒泉人,博士,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农业技术经济。E-mail:xchang@njau.edu.cn。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对农业发展的要求越来越高。农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进步,2012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突出强调部署农业科技创新,把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作为“三农”工作的重点。因此,农业科技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必不可缺的条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科技虽然有了较快发展,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有差距。统计表明,发达国家现代科学技术对农业发展的贡献率为60%~80%,而我国仅为30%左右,最大的一个原因就是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比较低。因此,加快发展农业科技,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与农户的科技素质,使农民学会应用农业科技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是目前农业发展的重点。而化肥与农药是农业科技中最重要方面之一,因此选择化肥与农药作为研究对象。

提高农户科技素质,首先需要对农户的农业技术选择行为进行研究和对农户技术选择行为的分析,这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一个热点。农户技术选择行为的发生过程是农民从对农业技术的需要发展到获取技术的动机,再从获取技术的动机转化为选择技术的行为,因此,不同类型农户获取农业技术的动机形成了他们不同的技术需求[1]。农户对农业技术选择的激励主要来自于通过技术的采用可以消除或部分消除由经济体中相对稀缺的生产要素对农业发展的制约,如在农业生产中,当劳动力缺少时可以采用机械化设备技术替代,而耕地缺少时可以采用生物化学技术替代[2]。由于农民生活在群体环境中,那么他在使用农业技术时易于模仿他人或受到生产群体的影响,只要创新者率先采用新技术,其他人看到由于新技术带来的收益就会自动模仿,新技术就会自动传播[3]。

技术是多样化,农民也是多样化,他们对不同的技术选择是不同的,在众多的技术选择中,会有选择先后的顺序。如张耀钢等在对江苏省种植经济作物的农户的调查研究中,用聚类分析法分析农户选择技术的优先序,发现农户在技术服务的选择上仍优先考虑产前和产中技术,较少考虑供销信息和加工贮存等产后技术,特别是病虫害防治技术服务成为第一需求,反映了近几年农作物病虫害危害的严重性[4]。再如李孟华对番茄种植户进行研究,得出种植户技术需求的3个层次:价格信息、销售和施肥技术,新品种、采摘和灌溉技术,播种、病虫害防治和机械化技术[5],说明农户对生产技术选择意向的出发点是能否增产增收、改善品质等。

在所有的研究中,对农户技术选择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是最多的。大部分学者根据速水佑次郎等的诱致性农业技术变迁理论将这些影响因素划分为技术诱导因素(资源禀赋)和其他因素(包括农户自身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6]。技术诱导因素,包括资源的稀缺程度和市场需求,资源的稀缺程度可以用劳动力人数、耕地规模和种植年限表示,市场需求可以用收入来表示[7];满明俊等对农户采用不同属性技术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发现农户收入水平越高越有利于新技术的采用,生产规模扩大有助于提高农户采用新技术的积极性[8]。Kaliba等利用Heckman模型研究坦桑尼亚农户采纳的奶牛养殖技术,研究认为农户性别、年龄、家庭劳动力、土地规模都对农户采纳奶牛养殖技术行为产生影响[9]。关于外部环境因素的研究,Lee等认为,农地所有制的不同对农业新技术的采用与否有很大的关系,佃农更看重短期的农业利润,他们不情愿在租用的农地上采用精细农业耕种技术,而更愿意在自有的农地上采用精细农业耕种技术[10]。

虽然前人对农户技术选择行为的研究已有很多,但大部分的实证研究都是从影响农户选择行为因素的角度出发,研究出的影响因素及影响程度都有所不同,很少对技术选择行为本身进行研究。本研究从农户的角度出发,用选择实验法通过对农资技术特征组合情景的选择、农资技术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化肥和农药,定量分析农户对技术的不同特征之间的效用偏好的异质性,以期为农资技术的发展方向提出建议。

1选择模型设计

1.1选择实验法介绍

选择实验法的理论框架是以消费者理论为基础的陈述偏好法,比传统消费者理论有一个突破:传统消费者理论认为消费者的效用是从商品中得到的,而Lancaster认为商品不能带来效用,商品所具有的特征能给消费者带来效用,消费者会选择具有能带来最大化效用的特征的商品[11]。在本研究中,化肥和农药就是农户这一消费者所要消费的商品,而化肥和农药的不同属性特征能给农户带来不同效用。之前已有不少研究显示选择实验法相较于其他试验方法的优点,包括它的随机效用理论与消费者理论的一致性 [12]。此外,各种研究发现,从选择实验法的数据得到的结论和从实际数据得到的结论没有显著差异[13]。

选择实验法假设消费者n在选择集C中的j个选择中选择i而获得效用Uni,而Un由消费者的间接效用函数Vni和消费者选择方案i的随即干扰项εni组成,则消费者的随机效用函数为:

nlc202309010054

1.2政策变量的选择与设计

本研究在文献查询、专家咨询和预调查的基础上,最终选择化肥和农药这2种常见的农资技术作为所研究的农资技术。化肥中选择化肥价格、酸性混合物、肥料环保认证、农化服务作为属性变量,农药中选择农药成本、添加剂、农药保质期、技术指导作为属性变量,分析农户对不同属性组合的化肥和农药的选择行为。其中,化肥价格是指购买1 t化肥的价格;酸性混合物是指在化肥中是否添加酸性混合物(添加可以减少有效成分挥发,提高化肥利用率);肥料环保认证是指肥料有无环保生态肥料环保认证;农化服务是指化肥企业是否为农民提供农化服务,传播科学施肥知识,是否提供在线解答问题等;农药成本指667 m2田农药的使用成本;添加剂是指在农药中有没有添加添加剂(添加可以增强抗病、抗旱、抗寒能力,增产增质);技术指导是指农药企业是否提供技术指导(表1)。表1选择模型中各属性及其状态水平

农资品种属性状态水平状态含义变量赋值化肥化肥价格1购买的化肥价格为1 500元/t1 5002购买的化肥价格为2 000元/t2 000酸性混合物1化肥有添加酸性混合物是=1;否=02化肥无添加酸性混合物是=1;否=0肥料环保认证1化肥有环保生态肥料环保认证是=1;否=02化肥无环保生态肥料环保认证是=1;否=0农化服务1化肥企业有为农民提供农化服务是=1;否=02化肥企业没有为农民提供农化服务是=1;否=0农药农药成本1农药的使用成本20元/667 m2202农药的使用成本30元/667 m230添加剂1农药中有添加添加剂是=1;否=02农药中无添加添加剂是=1;否=0农药保质期1农药保质期2年以上是=1;否=02农药保质期2年是=1;否=0技术指导1农药企业有提供技术指导是=1;否=02农药企业没有提供技术指导是=1;否=0

选择实验法各选择集的设计是基于正交设计(orthogonal design)来完成的[14]。本研究根据正交设计共得到化肥和农药各9种独立无关的、由不同属性状态水平组合而成的方案,在剔除重复发生的和现实不可能存在的组合后,各选出7种备选方案,将这7种备选方案和现状方案进行组合,各自产生8个选择集,每个选择集包括3个方案,即2个备选方案和1个现状方案(表2、表3)。

1.3调查点的选取和数据获得

本研究选择江苏省作为研究区域,主要原因是江苏是小麦种植的大省,2011年,江苏省小麦总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8.7%,在全国排名第五。但是,近年来地方政府和农民种植小麦的积极性不高,小麦种植面积在逐渐下降。要提高农民种植积极性和小麦生产能力,除了靠农业补贴政策之外,最根本的出路还是依靠农业技术的进步和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

1.4样本特征

本次调查样本中,男性占71.58%、女性占28.42%;166户农户的户主为男性,占样本总数90.71%;16户的户主担任过村干部,占样本总数的8.74%;农户家庭人口平均为5.03人/户;样本平均教育年限为5年,其中受小学教育的农民最多,占样本的30.05%;其次是没有受过教育的,占25.7%;受大专及以上教育的最少,仅有3.83%;平均务农年限为37年;有52.46%的农户没有教师、医生、党群负责人、农资供应商等职业的亲戚或熟人,47.54%的农户有这些职业的亲戚或熟人;样本农户平均拥有土地面积0.427 hm2;农户家庭平均年收入为51 465.03元;有2.73%的农户恩格尔系数大于60%,22.40%的农户还处于温饱水平,21.31%的农户步入小康,19.67%的农户相对富裕,25.14%的农户已是富足状态,8.74%的农户达到了极其富裕的水平。

2模型拟合结果

本研究使用统计软件SPSS 20.0,采用MNL模型对调查所得的数据进行了计量分析。MNL模型的因变量是被调查农户在每个选择集中所做出的选择,自变量考虑每个选择集中各个选择方案的技术属性(化肥的购买价格、有无酸性混合物、有无肥料环保认证、有无农化服务,农药的使用成本、有无添加剂、保质期、有无技术指导)及其状态水平。

化肥和农药的MNL模型都通过了整体显著性检验(表4、表5),所有技术属性都在1%水平上显著。由拟合结果可知,农户对化肥有添加酸性混合物、有肥料环保认证和有农化服务以及对农药着有添加剂、保质期2年以上和有技术指导这些属性特征上都有正向偏好,即农户是偏好于使用含有这些技术属性特征的化肥或农药的。

根据MNL模型的计量结果,利用公式(5)可得出农户在各技术属性特征下的支付意愿(表6)。就化肥而言,农户对添加酸性混合物的支付意愿最强烈,如在所有属性特征中农户更愿意购买有添加酸性混合物的化肥,为了能够得到有添加酸性混合物的化肥,农户愿意支付的价格是1.967 3;其次是愿意购买有肥料环保认证的化肥,为了能够得到有肥料环保认证的化肥,农户愿意支付的价格是1.078 4;支付意愿最低的是有农化服务的化肥,为了能够买到带有店家提供农化服务的化肥,农户愿意支付的价格仅为0.269 9。就农药而言,农户对有添加剂的农药支付意愿最强,如在所有属性特征中农户更愿意购买有添加剂的农药,为了能够得到有添加剂的农药,农户愿意支付的价格是1.814 1;其次是愿意购买有技术指导的农药,为了能够得到带有店家提供技术指导的农药,农户愿意支付的价格是0.629 0;支付意愿最低的是保质期2年以上的农药,为了能够得到保质期2年以上的农药,农户愿意支付的价格是0.561 2。因此,在化肥的各技术属性特征中,农户更偏好有酸性混合物,对提供农化服务这一属性特征的偏好最低;在农药的各技术属性特征中,农户更偏好有添加剂,对保质期2年以上不太看重。由此可以看出,不管是化肥还是农药,农户都更偏好于能使产量增加的技术,即农户更看重能使小麦的产量或质量有明显的提高。

3结论与相关建议

nlc202309010054

3.1结论

本研究表明,农户对化肥的有添加酸性混合物、有肥料环保认证和有农化服务以及农药的有添加剂、保质期2年以上和有技术指导这些属性特征都有正向偏好,但是农户对这些技术属性的偏好程度存在差异:化肥中,农户对添加酸性混合物这一技术属性特征偏好最强,对农化服务这一技术属性特征偏好最弱;农药中,农户对添加剂这一技术属性特征偏好最强,对保质期这一技术属性特征偏好最弱。具体分析如下:

(1)样本农户之所以更偏好于添加酸性混合物的化肥和有添加剂的农药,主要是因为这些技术特征的效果与农户农业生产的利润目标一致。目前,中国的化肥有效利用率仅为30%~50%,远低于发达国家60%~70%的水平。在化肥中添加酸性混合物不仅能减少有效成分挥发、提高化肥的有效利用率,而且还可以降低农产品生产的单位投入成本。同样,在农药中添加添加剂不仅能杀虫除草,还能增产增质、增加农户效益。因此,农户对有添加剂的偏好可以使这一方面的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得到提高。

(2)农户对化肥的环保认证偏好程度低于添加酸性混合物的偏好程度,可能是因为农户对化肥环保认证的知晓程度不够。部分农户对环境保护的认识程度不够深,不知道环保的化肥对农业种植的可持续性有帮助,同时对化肥环保认证这一指标不够了解,不懂有这一指标的化肥能给他们带来何种效用。因此,部分农户在与有添加酸性混合物的化肥相比较的情况下,会更偏好于使用有添加酸性混合物的化肥。

(3)农户对化肥和农药的售后服务或指导的偏好程度比较低,因为大部分农户都凭经验施肥或打农药,不需要太多的指导。所调查农户大多种植多年,对种植的经验比较丰富,他们对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已经很熟练,所以大部分时候是不需要售后服务或者指导的。不过当出现新产品时,部分农户在看不懂使用说明的情况下会寻求指导。而对农药指导的偏好程度高于化肥是因为农药使用较化肥更为复杂,会有更多农户寻求指导。

(4)农户对农药中保质期偏好程度最低,是因为现在农户对同一份农药的使用时间很少会超过2年。现在农户对农药都是按需购买,需要打农药才会去农资商店购买农药,而且会根据自己的需要购买农药的数量,所以大部分农户都是农药当季使用完。因此,农户对保质期的偏好程度是农药中最低的。

3.2相关建议

根据本研究的结论,对农资技术的研究提出如下相关建议:

(1)在研究化肥或农药的技术时,在化肥或农药中增加添加剂可作为研究的重点。研究带有增产增质效果、提高化肥或农药使用效率的添加剂,可以有效增加农户的收益。而这种有效增加的收益为农户购买这种化肥或农药提供了激励,使得农户在最大化个人利益的驱动下,愿意采取有利于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的行为,最终使农户在达到个人目标的同时也实现了农资技术研究的目标。

(2)加强农业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并研究与环境保护相关的农资技术。虽然农户对环保的认知程度不够深,但是环保是有必要的,因此,需要先对农户做环保方面的有力宣传,提高农户对环保的认识,再研究环保方面的农资技术,使农业可持续发展,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

(3)农药技术提供的指导和售后服务要全面且有针对性。农药使用相对化肥而言比较复杂,虽然大部分农户对喷洒农药都已有经验,但是也不排除有些农户使用方式不科学,从而降低农药的使用效率,因此提供更全面的技术指导和售后服务更受农户青睐。比如随时随机调查农户对农药的使用是否合理;在新产品出现时,跟踪调查农户对新产品的使用;对有特殊需求的农户要有针对性的服务。

参考文献:

[1]展进涛,陈超. 劳动力转移对农户农业技术选择的影响——基于全国农户微观数据的分析[J]. 中国农村经济,2009(3):75-84.

[2]常向阳,姚华锋. 农业技术选择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 中国农村经济,2005(10):38-43,58.

[3]Rogers E M. Diffusion of innovations [M]. 3rd ed. New York:The Free Press,1983:85.

[4]张耀钢,应瑞瑶. 农户技术服务需求的优先序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江苏省种植业农户的实证研究[J]. 江苏社会科学,2007(3):65-71.

[5]李孟华. 巴州番茄种植户生产技术选择行为研究[D]. 新疆农业大学,2012.

[6]速水佑次郎,拉坦. 农业发展的国际分析[M]. 郭熙保,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7]宋军,胡瑞法,黄季. 农民的农业技术选择行为分析[J]. 农业技术经济,1998(6):37-40,45.

[8]满明俊,周民良,李同昇. 农户采用不同属性技术行为的差异分析——基于陕西、甘肃、宁夏的调查[J]. 中国农村经济,2010(2):68-78.

[9] Kaliba A R M,Featherstone A M,Norman D W. A stall-feeding management for improved cattle in semiarid central Tanzania:factors influencing adoption[J]. Agricultural Economics,1997(12):133-146.

[10]Lee L K,Stewart W H. Land ownership and the adoption of minimum tillage [J]. Amer J Agr Econ,1983,65:256-264.

[11]Lancaster K J. A new approach to consumer theory[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66,74(2):132-157.

[12]Carlsson F,Frykblom P,Lagerkvist C. Preferences with and without prices does the price attribute affect behavior in stated preference surveys? Environmental & Resource Economics,2007,38 (2):155-164.

[13]Carlsson F,Martinsson P. Do hypothetical and actual marginal willingness to pay differ in choice experiments? Application to the valuation of the environment[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2001,41 (2):179-192.

[14]韩洪云,杨增旭. 农户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政策接受意愿的实证分析——以陕西眉县为例[J]. 中国农村经济,2010,1:45-52.

[15]Maunder A. Agricultural extension:a reference manual [R]. Rome:FAO,1973:103.

[16]王济民. 我国贫困地区农户技术应用行为的实证分析[J]. 农业技术经济,1995(3):20-24.

[17]庄丽娟,贺梅英. 我国荔枝主产区农户技术服务需求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J]. 农业经济问题,2010(11):61-66.

[18]朱明芬,李南田. 农户采用农业新技术的行为差异及对策研究[J]. 农业技术经济,2001(2):26-29.

[19]缪波. 农业技术推广中的农户技术选择行为研究[D]. 大连理工大学,2006. 宁国强,兰庆高,于丽红,等. 农户外出就业、家庭经济结构与土地流转——基于辽宁沿海经济带的调查数据[J]. 江苏农业科学,2015,43(11:555-558.

篇4:农药化肥污染与食品安全

摘要:农药、化肥等化学物质的不合理使用,带来了农副产品有害物质残留量超标、质量下降和环境污染等问题。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农户使用农药和化肥的情况进行了调查,找出了农民在农药和化肥使用中存在的问题。由于农药、化肥的不合理使用,导致农产品安全问题十分突出,提出了让农民生产安全食品的措施与建议。关键词:农药;化肥;食品安全

农药和化肥等农用化学物质的广泛应用,虽然对大幅度提高农作物产量,满足人口快速增长对农产品数量的要求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同时也带来了农副产品有害物质超标、质量下降和环境污染等问题。目前,食品安全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农药、化肥的不合理使用,导致含有残存农药、化肥的农副产品给消费者带来危害。2006 年,商丘职业技术学院 课题组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河南省 15 个乡镇进行了农药、化肥使用情况的问卷调查。调查问卷由农产品质量标准和农学两方面的专家联合设计,调查实施人员为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生;事先对调查人员进行了培训,调查方式为入户访谈式调查,对 1 000 个农户入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 788 份。通过调查,发现了农民在农药、化肥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食品安全的影响。农药使用与食品安全

经对河南省 15 个乡镇、50 个行政村、1 000 个农户的调查结果显示,有 90%以上的农户在选购农药时首先考虑的是病虫害的防治效果;70%以上的农户不知道蔬菜、瓜果等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会危害人体健康;90%农户使用农药时不采取任何安全防护措施;80%的农户随意丢弃用过的农药包装物和剩余农药。尽管国家严格禁止在蔬菜等农产品上使用高毒剧 毒农药,然而市场上出售的一些高毒农药,价格便宜、杀虫效果又好,自然就成为农民的首选药品。个体农户为了获得经济效益,依靠农药而又不可能科学合理地使用化学农药,造成菜田生态系统失衡、病虫的抗药性增强和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的严重后果。笔者曾经在小麦抽穗时下乡调研,当时麦蚜虫猖獗,有位农民给小麦喷了 6 遍农药。他说,不喷药就欠收 了,如果停止使用农药,蔬菜的产量将减少 40%~65%,有的蔬菜甚至会绝收。调查结果还显示,在 415 户种植小麦的农户中,有 393 户农户对小麦使用过农药,其中 14 户农户在 小麦收获前 15 天使用过农药,占 3.4%;在 507 户种植玉米的农户中,有 324 户农户对玉米使用过农药,其中只有 2 户农户在玉米收获前 15 天使用过农药,占 0.4%;200 户种植大豆的农户中,155 户农户对大豆使用过农药,其中只有 1 户农户在大豆收获前15 天使用过农药,占 0.5%;调查农户中有 220 户种植蔬菜,所有调查农户都对蔬菜使用过农药,其中有192 户农户在收获前 15 天使用过农药,占 87.3%;45 户种植果树的农户全部对果树使用过农药,而且有 41 户在水果收获前 15 天使用过农药,占 91.1%。不论是粮食还是蔬菜、果树,在收获前 15 天是禁止使用农药的,从调查的数据可以看出,农户对农药使用规定的了解程度不是很高,违规农户占很大比例。农户使用违禁农药情况的调查结果:338 户农户使用过甲胺磷,占调查农户的 42.9%;151 户农户使用过除草醚,占调查农户的 19.2%;101 户农户使用过氰戊菊酯,占调查农户的 12.8%;有 92 户农户使用过杀虫眯,占调查农户的 11.7%;81 户使用过三氯杀螨醇,占调查农户的 10.3%;59 户农户使用过甲拌磷,占调查农户的 7.5%;46 户农户使用过久效磷,占调查农户的 5.8%;30 户农户使用过克百威,占调查农户的 3.8%;28 户农户使用过涕灭威,占调查农户的 3.6%;23 户农户使用过甲基对硫磷,占调查农户的 2.9%;20 户农户使用过对硫磷,占调查农户的 2.5%;10 户农户使用过磷胺,占调查农户的1.3%。以上列出的农药都是违禁药品,使用过这些农药的农户并不是少数,这对我国农产品,尤其是蔬菜、水果的品质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调查发现,被调查农户中,有 736 户没有接受过农药使用安全培训,占被调查农户的 93.4%;有 466 户农户不知道水果和蔬菜上施用哪些农药是禁止的,占 59.1%。对农 药使用方法的调查情况是,仅有 191 户农户根据说明书使用农药,占 24.2%;有 94 户农户是凭经验来使用农药,占 11.9%。所谓的凭经验就是按农药说明书上使用剂量的 2 倍 ~3 倍进行施用。由于农药的过量使用,会增加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量,危害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下,农业的产业结构在调整,蔬菜的种植面积相应增加,蔬菜上害虫的种类也相应增多。一些人由于对农药毒害的认识程度有限,加上急功近利的思想作祟,为了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往往不顾国家在蔬菜方面有关农药使用限制的规定,滥用高毒农药和过量使用农药,造成蔬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超标现象严重。据国家质检部门抽查,蔬菜类农 产品的化学农药残留超标问题相当严重,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甲胺磷、氧化乐果等高毒农药的检出率依然很高。在抽查的 181 种蔬菜中,有 86 种蔬菜的农药残留超过国家标准限量值,超标率达 47.5%。根据对各地蔬菜市场农药检测结果的综合分析,农药残留容易超标的蔬菜有白菜类、韭菜、黄瓜、甘蓝、花椰菜、菜豆、芥菜、茼蒿、茭白等;农药污染相对较小的蔬菜有根菜类(如萝卜、胡萝卜等)、茄果类(如辣椒、番茄等)、嫩荚类(如豆角等)、鳞茎类(如葱、蒜、洋葱等)。在喷洒农药时,大多数农药以喷雾剂的形式进行喷洒,用这种施药方式,只有 10%左右的药剂能附着在农作物表面,而大部分农药喷洒于空气中,还有部分农药落入土壤中,而且附着在作物上的农药也因风吹雨打渗入土中,大气中的农药也会降至土壤中,使土壤中农药残留量及衍生物含量增加,造成严重污染。土壤中农药被灌溉水、雨水冲刷到江河湖海中,又污染了水源。农药的不合理使用,在一定时间内或多或少都有部分残留或超量残留在农作物上,导致农产品农药残留量增加,严重影响着人体健康和出口贸易。

化肥对我国的农业粮食生产所起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大量的田间试验表明,每 1 kg 化肥的养分可以增加 7.5 kg 的粮食。化肥施用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化肥施用量相对较小的粮油作物的种植面积减少,而化肥施用量较大的蔬菜瓜果的种植面积大幅度增加。化肥的不合理施用,主要表现在过量施用氮肥和磷肥,钾肥施用不足与区域地区间分配不平衡。研 究表明,氮肥的利用率为 30%~40%,磷肥的利用率只有 10%~15%,钾肥的利用率40%~60%。

化肥的大量使用,特别是氮肥用量过高,使部分化肥随降雨、灌溉和地表径流进入河、湖、库、塘,污染了水体,造成了水体富营养化。长期不合理过量使用化肥,导致土壤结构变差,土壤板结,地力下降,农作物减产。氮肥浅施、撒施后往往造成氮的逸失,不仅对空气造成污染,而且对大气臭氧层起到破坏作用。同时,化肥的不正确使用,也会增加大气中 CO2的含量,增强温室效应。蔬菜中硝酸盐的形成与氮肥施用量密切相关,过量施氮会造成农产品硝酸盐含量过高和重金属含量超标,对人类的食物安全和健康造成威胁。果蔬施用化肥不当会产生毒副作用,既浪费肥料又可能影响人体健康。偏施过量化学氮肥,会造成硝 酸盐污染。小白菜、大白菜、苋菜、空心菜、芹菜、包心菜等叶类蔬菜,生长期间易吸收硝酸态氮肥,如施用硝铵,绿叶蔬菜吸收的都是硝酸盐类离子,硝酸盐在动物体内经微生物的作用极易还原成亚硝酸盐,而亚硝酸盐是一种有毒物质,可致癌和引起中毒死亡。叶菜喷高浓度氮肥,如将尿素、硫铵等喷洒在叶面上,虽能使菜嫩叶肥、色泽好,但有害盐类在绿叶 中的含量亦会显着增加,继而影响人体健康。食品安全的源头就在农村,主要是农药和化肥的不合理使用。另外,家禽、家畜、水产养殖等,也存在类似的问题。生长素、激素、抗生素滥用,以及水污染等,都会产生食品安全问题。由于农药、化肥等的过量施用,导致农产品安全问题十分突出,农产品出口贸易受阻,农药残留已成为制约我国农副产品出口的主要 瓶颈。让农民生产安全食品的措施与建议

3.1 广泛宣传教育,营造生产安全食品的社会氛围

加强对农民的宣传和教育,让农民认识到过量施用化肥、农药的危害。充分发挥电台、电视、报刊、网络等大众媒体的作用,因地制宜地设计群众喜闻乐见的载体,多层次、多形式地普及食品安全知识,让群众充分认识到过量施用化肥和农药污染的社会危害性对食品安全的影响。加强对农民的教育与培训,逐步让农民树立起食品安全的忧患意识;对种植示范大户、农药经营商等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综合素质。加强病虫预测预报,为农民提供快捷的信息服务,指导菜农科学合理用药,推广蔬菜等作物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期望达到食品安全,为人们提供更多、更好、更放心的农产品。3.2 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减少化肥、农药的施用量

化肥、农药的超量使用,江河、湖泊等水源的严重污染,是对食品的源头污染,是影响食品安全的直接原因。抓食品安全,就是要利用科技手段,有效控制包括源头污染在内的各个生产环节对环境和农副产品的污染。利用生物杂交、生物遗传技术,培养出高产、抗病、固氮的作物,可以减少化肥、农药的施用;为防治化肥流失造成的污染,大力推广土壤诊断 技术、植物营养诊断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大力推广有机肥和平衡施用氮、磷、钾肥及微量元素肥料,鼓励和引导农民增施有机肥、生物肥、专用肥、长效肥、缓释肥和有机复合肥等新型高效肥料;积极推广以控制氮、磷流失为主的节肥增效技术,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在农业病虫害防治方面,提倡“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选用抗病虫害农作物良种,是防治病虫害的最经济、安全、有效的方法;利用耕作、栽培、育种等农业措施来防治农作物病虫害;利用生物技术和基因技术防治农业有害生物;应用光、电、微波、超声波、辐射等物理措施来控制病虫害;加强病虫草害预测预报,及时向广大农民提供病虫草害发生情况及防治措施;严格执行各种农药的安全间隔期,在接近农作物收获期,一定要严格控制用药量、施药浓度、施药方法、施药次数和禁用时间;加快普及推广嫁接、轮作、防虫网、性信息引诱器、频振式杀虫灯和生物防治等先进实用技术。3.3 发展有机农业,生产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

有机农业是在作物种植、畜禽养殖与农产品加工过程中,不施用人工合成的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化学物质及基因工程生物及其产物,而是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协调种植业与养殖业的平衡,采取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维持持续稳定的农业生产过程。

篇5:农药化肥订购合同

甲方:(以下简称甲方)乙方:(以下简称乙方)

甲、乙双方本着诚信、自愿、合作互利的原则,经共同协商,签订如下合同,并共同遵守。

一、产品品种、货款

甲方提供种子、农药、化肥共计销售金额 元整(¥: 元)。

二、甲方供货时间: 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止。

三、乙方必须在甲方交货后一个月内付清货款。

四、产品质量按国家规定执行,若产品不合格,乙方有权退回,若有争议,应按检测部门的结论执行。

五、若甲方不能交货,按15%违约金,延期交货支付5%的违约金,乙方不依法或不按合同要求而终止合同,乙方应按总额15%支付违约金。

六、本合同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签字后生效。

甲方(签字): 乙方(签字):

开户行: 账 号: 户 名:

上一篇:让人有好心情的句子下一篇:市场营销测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