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肥农药对农业的利弊辩论会

2024-05-27

化肥农药对农业的利弊辩论会(精选3篇)

篇1:化肥农药对农业的利弊辩论会

化学课外活动方案

化肥农药对农业的利弊辩论会

活动目的:

1.知晓化肥农药对农业的利弊得失。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动地点:九(5)教室。

正方:杨平、陈聪、魏志超、徐兆辉 反方:陈佳、杨琳、杨婳、史雅娟

主持人:陈华华

主持人:化肥农药对农业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我们举行了辩论会。然后介绍正方和反方的成员。然后请正方和反方各自陈述自己的观点。

正方:主持人好!反方辩友好,我方的观点是:使用农药化肥利大于弊。人们称化肥是作物的 “粮食”,因为化肥能供给作物养分,增加作物的产量,改善产品品质或能改良性状。因此,化肥对调节作物营养和培肥土壤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作物稳产高产的重要物质保证,所以有句俗话叫“肥是农家宝”。

反方:主持人好!正方辩友好,我方的观点是:使用农药化肥弊大于利。化肥农药进入水中硬气水中藻类生长,引起水质下降,严重时发黑、发臭。施入土壤中改变了原有土壤的结构,造成有机质减少,而且还会影响农作物耕作,对土壤有很大的污染。

正方:植物的生长需要养分,土壤所提供的养分是有限的,因此要靠施肥来补充,施肥是农业增产的重要手段。我们不能“因噎废食”,而不施肥。

反方:无可否认,化肥在农业中的作用。我国氮肥施用量的一半在被农作物吸收之前就以气体形态遗失到大气中或从水沟渠流失到水体环境中,造成极大的危害。是要危害还是要好处呢?如果是要好处而忽略危害,我认为是得不偿失,请问对方辩友你认为呢?

正方:有句实话叫 “事实胜于雄辩”,下面让我们来看几个事实吧:农业是人类人类赖以生存和繁衍的根本。自从1840年著名的《化学在农业和生理学上的应用》一书发表以后,创立了“植物矿质营养学说”,至今160多年间,矿物营养的研究发展较快,在植物营养学领域基本处于统治地位。当进入到20世纪,无机化学肥料及农药的应用,推动了粮食产量的成倍增加,满足了世界人口爆炸性增长的需求。化肥技术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所以我方认为农药化肥的使用是利大于弊。反方:我先举个例子:我国庆元县东部9个乡镇90多个行政村,有1700多户因使用“飞雁”牌过磷酸钙,引起了大面积烂秧伤农事件,这给当地农民的粮食生产带来了巨大影响。事隔不到2个月,同样的伤农事件再次在遂昌县高坪乡上演,当地农民种植的1000多亩四季豆因“肥害”而长成了 “侏儒症”面临绝收。据该市农业部门统计,今年仅“飞雁”牌过磷酸钙的伤农事件在其他几县发生过多起,受损农作物总面积超过5000亩。

正方:我不同意反方辩友的观点。这是商人的一种手段。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是怎样给自己提供充足的食品和营养。2000年世界上严重营养不良的人数约有6亿,消除饥饿成为全球的问题和责任,这就是需要科学给予可供选择的知识,化肥是解决饥饿问题的最重要的化学产品之一。化肥、农药以及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都已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同时气体也不一定是污染气体,有一种叫气体肥料,它给农业增产带来了极大的好处。

反方:正是由于商人的这样一种手段,才造成了化肥无节制的使用。所以温家宝副总理在2001年5月27日对农业部执行的沃土计划时进一步指出:滥用化肥,重用轻养导致耕地重疾沉疴,农产品质量下降和环境污染。科学家的呼吁应该引起我们重视。科学施肥、多用农家肥,虽然多年强调,但缺少有力措施,成效不大。请农业部、国家计委认真研究并提出意化学课外活动方案

见。”这为我国农业特别是肥料行业发展指出了明确方向。正是因为农药化肥使用对农业的弊大于利,温家宝总理才提出这一观点,你认为呢?

正方:刚才反方辩友说的是滥用化肥的危害,而不是化肥的危害。反方:滥用化肥也是使用化肥的一种。

正方:我不同意反方辩友的观点,我们今天说的是化肥的利和弊,而你说的是滥用化肥,滥用化肥是人为的一种,不属于我们今天讨论的讨论的话题。反方:你们刚才提到的气体肥料什么地方用过,请举例说明。

正方:气体肥料如二氧化碳在农作物的生长旺盛期和成熟期使用,每周喷两次二氧化碳气体,喷上4——5次以后,蔬菜可增产90%,水稻增产70%,大豆增产60%,高梁增产100%。反方:这种肥料确实在什么地方用过?

正方:这是一个事实,科学家做过这样的试验,才得出这样的结论。

反方:你刚才科学家做过这样的试验,但又没有真正投入到应用,所以存在很大的弊端。根本不能用于生产中。

正方:但是日后拓展开来就可以投入到生产中。我们知道现在有一种有机肥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按国家A级肥料标准配方,经过工业化生产营养全、肥效长、适合中国国情的优质肥料。组织生产氨基酸发酵有机肥,使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方面达到比较完美的同意,完全符合目前国家对于发展有机肥料的产业政策和法规。继承化学肥料的优势、祢补化学肥料的不足。所以我方认为合理使用化肥,才能使我们的农业更加发展。反方: 化肥农业的使用累积于饮用水中,特别是井水中的农药化肥对至少13个省份数以百计的居民构成威胁,其次是引起湖泊、河流的富营养化,水藻疯长,鱼类等水深火生动物因缺氧数量减少甚至全部死亡,引发赤潮。

主持人:同学们进行非常激烈的辩论,资料准备的很充分。农药化肥的使用确实对环境有一定污染,但是农业化肥不能不使用,只能合理使用。感谢大家今天精彩的表现。

篇2:化肥农药对农业的利弊辩论会

关键词:化肥;农药;污染;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S143.9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9-0126-1

1 化肥对农田的污染

在高产栽培条件下化肥的作用是有机肥不可取代的,化肥使用的基点是农田,作物通过根系从农田土壤吸收化肥中的有效营养成份。化肥施用到农田后首先被农田土壤接纳,后经过溶解、淋溶下渗,部分被土壤离子吸附,部分通过径流、淋失、流入地表水中。合理施用化学肥料,对于提高作物单位面积产量和土壤肥力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大量施用化肥或施用不当会对农田土壤重金属的积累和水体的富营养化以及对农田土壤结构等造成影响。化肥对农田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造成土壤重金属的积累

化肥的原料开采到加工生产总是给化肥产品带进一些重金属元素或有毒元素,混有重金属的最主要矿质肥料为磷肥以及利用磷酸制成的一些复合肥料多数磷矿石含镉5~100mg/kg,大部分都进入肥料之中,普通过磷酸钙是矿质肥料中镉的主要来源。

近年来,公主岭市农民多使用复合肥,复合肥中的磷素原料多为磷矿粉和过磷酸钙,这样重金属镉就会随施肥进入土壤。由于镉在土壤中移动性小,淋失少,不易被微生物分解,在种植作物的条件下常会向耕层集中,长期施用就有可能在土壤中不断积累而危害生态环境。

1.2 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随着科技的发展,农民对农作物产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化肥的施用量也逐年加大。施入的大量无机肥料除了部分为作物吸收外,相当部分肥料未被充分吸收利用,容易造成土壤有效磷的累积,导致土壤酸化,不仅使土壤的物理性状恶化,造成土壤板结,还有可能导致交换态铝和交换态锰数量的增加,对作物产生毒害作用,影响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1.3 对水体的影响

过量施肥或施肥方法不合理会增加磷、氮等养分的流失,造成地表水水体富营养化,对水生生物造成不良影响。是如土壤中的化肥通过农田排水和地表径流等方式进入地表水,一方面会造成化肥的损失,另一方面也会造成地表水体富营养化和地下水体硝酸盐污染等。

2 农药对农田的影响

农药是防治农作物、果树、蔬菜等病虫草害的重要手段,已成为现代农业生产和蔬菜生产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公主岭市蔬菜面积逐年增加,农药使用量也在不断增加。通过对公主岭市大田和菜田土壤样点的检测结果表明,菜田的污染程度明显高于大田,可见农药对农田的影响问题不容忽视。农药对农田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农药对农田土壤的污染

土壤生物的丰度是沃土的重要标志,农药在土壤中的长期残留积累会对土壤生物产生影响,导致土壤环境发生改变和农作物产品中出现农药残留。残存于土壤中的农药将对土壤中的微生物等产生不同程度的危害。研究表明,乐果施用后10天能显著降低土壤微生物的呼吸作用,有機磷农药污染的土壤中,土壤生物的种类及数量明显减少。

2.2 农药对灌溉水的污染

施入农田的农药,只有少量在作物上发生效用,大部分则残留在土壤或漂浮于大气中,少部分通过降雨经地表径流进入地表水或淋洗进入地下水而污染水体。农药对水体的污染,主要是由于施药时散落在田间的农药随灌溉水或雨水的冲刷流入河道、湖泊、海洋而造成水环境受污染。

2.3 农药对农产品品质的影响

农药直接喷施在作物和蔬菜上,一部分被分解,一部分仍然残留在农产品中,影响农产品的品质。人吃了超标或施用禁用高毒农药的蔬菜等食品,会产生很大副作用或引起中毒。

3 预防措施

3.1 加强作物病虫草鼠害的预测预报和防治,提高防治效益

以县级系统监测点为中心,乡镇测报点为基础,认真组织开展作物主要病虫草鼠害的预测预报和指导防治工作,并编印植保简报印发到各乡(镇)、村,指导农户根据防治指标适时施药防治。

3.2 强化技术培训,提高经营者和广大农户农药、化肥安全合理使用的技术和水平

经常组织全市农药销售人员参加市级举办的上岗技术培训,组织科技人员采取深入基层举办科技培训班、散发科普材料、到田间地头咨询指导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知识宣传、培训和咨询指导。

3.3 加强农药、肥料市场专项检查执法工作

通过检查执法手段,减少假冒伪劣农药、肥料坑农害农、高毒高残留农药误用滥用。

3.4 加强频振式杀虫灯、生物防治等植保新器械、新技术的试验示范推广

大力示范推广频振式杀虫灯、诱虫板、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白僵菌防治玉米螟等生物防治方法,减少农药对环境、人畜的危害。

3.5 组织开展农药残留快速检测工作

积极启动蔬菜农药残留快速检测工作,做好冷库、龙头企业、示范基地样品的检测服务工作。

3.6 积极进行无公害绿色食品基地建设的立项申报及中心示范样板的建设工作

通过认证基地的标准化生产,辐射带动全市走无公害生产的路子,从而有效控制农药、化肥的施用量,提高农产品品质。

3.7 大力推广使用有机肥和平衡施肥技术,降低化肥施用量

开发有机肥资源,实现有机无机相结合。通过使用有机肥和测土配方平衡施肥,可大大提高肥料,从而降低化肥的施用量。

篇3:化肥农药对农业的利弊辩论会

【关键词】施用化肥;农业生态环境;不良影响;防治措施

化肥作为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是关乎资源和能源安全、全方位影响“三农”问题和决定生态环境质量的特殊产业,其合理生产与科学消费,对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质量、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1.我国化肥施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化肥结构不合理

在我国所施用的化肥中,氮、磷、钾比例严重失调,重无机轻有机、重氮磷肥轻钾肥的现象普遍。目前,有些农民仍按传统的经验施肥,存在着严重的盲目性和随机性,这样不但增加农业生产成本、降低农作物产量,还影响农产品质量,直接削弱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1.2施肥方法不科学

多数农民不了解土壤养分的变化,长期沿用习惯施肥模式,往往注重底肥的施入,很少进行追肥,这不仅降低了肥料利用率,而且会使作物生长后期出现脱肥现象,影响作物的产量;种肥不分、施肥深度过浅也是化肥利用率过低的一个重要原因,大多数农民在给作物追肥时仍采用撒施,极易造成化肥的挥发和淋失。不合理施用化肥造成了土壤养分严重失衡、土壤板结、耕地产出能力和抗灾能力明显下降,过量施用化肥超过土壤的保持能力时,使氮、磷等营养元素大量进入水体,引起水体营养化,造成化肥对地表水的非点源污染、造成地下水硝酸盐积累,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严重危及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3微量元素肥料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由于土壤中的微量元素长期得不到补充,其含量已不能满足作物的生长需要,根据“最小养分律学说”,即使氮、磷、钾的施入比例合理也会影响作物的产量。

1.4科学施肥技术到位率低

化肥的效应随作物种类、土壤类型、气候条件、耕作栽培、化肥品种和施用技术等因素而异,由于对科技推广投入的不足,科学施肥技术推广的力度不够,部分农民科技意识淡薄,导致科学施肥技术到位率低。

2.过量施用化肥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

过量施用化肥能够削弱庄稼生产能力,庄稼就和人一样,吃得太饱不仅不利于成长,反而会不利于健康。施肥过量对庄稼造成危害的结果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容易倒伏,倒伏一旦出现,就必然导致粮食减产;另一个是容易发生病虫害,氮肥施用过多,会使庄稼抗病虫能力减弱,易遭病虫侵染,继而增加消灭病虫害的农药用量,直接威胁了食品的安全性。另外,过量使用化肥还会加剧环境污染,过多施用的肥料量超过土壤的保持能力时,就会流入周围的水中,形成农业面源污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导致藻类滋生,继而破坏水环境。据统计,中国每年因不合理施肥造成1000多万吨的氮素流失到农田之外,直接经济损失约300亿元。过量的肥料还会渗入20米以内的浅层地下水中,使得地下水硝酸盐含量增加。第三方面的危害就是浪费大量紧缺的资源,如果能够把浪费掉的化肥节省下来,就会缓解我国的能源紧缺状况,仅在2004年,我国化肥生产消耗了大约1亿吨标准煤,超过国家能源消耗比重的5%,此外,我国化肥生产每年消耗的高品位磷矿石超过了1亿吨,而磷矿石已经列入国土资源部2010年后紧缺资源之列;化肥生产还消耗了我国72%的硫资源。

3.防治措施

我国农业粮食的增产,主要是依靠肥料的大量投入。上个世纪80年代化肥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达50%,然而到了90年代和本世纪初,化肥用量持续快速增长,而粮食产量却徘徊不前,粮食生产成本增加,化肥的增产效益下降;另一方面,化肥不合理施用引起的农业生态环境问题日渐严重。造成这一后果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农业生产长期以来只重视用大量化肥等投入来改善作物生长的土壤环境,而忽视了化肥特别是化学氮肥对环境的潜在危害。因此,如何根据长期肥料试验研究平台,阐明化学肥料对作物的产量贡献、土壤质量演变规律及长期施用化肥的环境效应,同时在农业生产实践中应用和推广是我国农业走向高产优质、资源高效和环境健康现代农业的重要途径。

3.1平衡施肥技术推广应用情况

平衡施肥,是提高作物单产、改善作物品质、降低生产成本、减少肥料污染、维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是依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特性与肥料效应,在施用有机肥的基础上,合理确定氮、磷、钾和中、微量元素的适宜用量和比例,并采用相应科学施用方法的施肥技术。科学合理地使用化肥,防治其造成的污染是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措施。

3.2加强政策引导

一方面加强对化肥产销的宏观调控和政策支持,另一方面是规范肥料市场秩序,为化肥经营创造良好外部环境。按照政府为主导、科研为基础、推广为纽带、企业为主体、农民为对象的基本原则,通过各环节的有效配合与互动,推进我县农业施肥体系向着企业有效益、农民得实惠、土壤环境得到良好保护的和谐发展目标迈进。

3.3加大农业的投入和农业技术推广力度

农业主管部门要发挥其行政协调作用,加大农业的投入和农业技术推广力度把农业专家、农技三站、生产企业、流通环节等各方优势资源加以整合,并给予支持,建立一套长效的农业技术推广运行体系,并增加经费投入,充分发挥农业科技人员的职能作用,激励化肥生产企业的社会责任感,普及土壤肥料知识。 大力宣传使用化肥过程中不合理使用对农村生态环境和人类造成的危害,要使广大农户牢固树立起农业环保意识,切实遵照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原则,制止农村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恶化的势头。并且,加强指导农户科学合理地使用化肥,根据不同作物特点合理分配化肥比例,减少化肥对环境的污染。与此同时,大力推广化肥深施技术和平衡施肥技术,推广行之有效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根据不同地区土壤性质的不同、农作物的不同及其不同生育时期营养需求的不同,合理搭配化肥品种,施用不同配方肥料,尽可能减少肥料流失量,提高肥料利用率,并积极研制、开发有机肥,保证有机肥的施用比例,达到改良土壤目的。

4.结语

当今世界,人们面临着急剧增长的人口和有限的土地资源,要真正做到既能够提供足够的粮食,又能保证已经十分脆弱的环境,是农业工作者面临的巨大挑战,我们应该合理的使用化肥,生产和施用优质高效的化肥,并大力推广科学合理的施肥技术。农业生态环境是农业发展的基本条件,农业生态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农业的发展、人类的身体健康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为了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了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我们应该保护好农业生态环境,使其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亚丽,陈勇.氮肥使用中的污染问题及其解决途径,热带农业科学,2003,23(1):67-73.

[2]付建荣.土壤中铅的积累及污染的农业防治,农业环境保护,2007,12(5):217-222.

上一篇:香港澳门酒店考察报告下一篇:抽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