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边塞特点的古诗

2024-05-07

描写边塞特点的古诗(共12篇)

篇1:描写边塞特点的古诗

描写边塞风光的古诗

《使至塞上》

朝代:唐代

作者:王维

原文: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雁门太守行》

朝代:唐代

作者:李贺

原文: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逢入京使》

朝代:唐代

作者:岑参

原文: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关山月》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原文: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朝代:唐代

作者:高适

原文:

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杯问谪居。

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

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

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

《夜上受降城闻笛》

朝代:唐代

作者:李益

原文: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凉州词》

朝代:唐代

作者:孟浩然

原文:

浑成紫檀金屑文,作得琵琶声入云。

胡地迢迢三万里,那堪马上送明君。

异方之乐令人悲,羌笛胡笳不用吹。

坐看今夜关山月,思杀边城游侠儿。

篇2:描写边塞特点的古诗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出塞复入塞,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皆向沙场老.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篇3:描写边塞的古诗词

1.《凉州词》

年代: 唐 作者: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2.《从军行》

年代: 唐 作者: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3.《使至塞上》

年代: 唐 作者: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4.《出塞》

年代: 唐 作者: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5.《燕歌行》

年代: 唐 作者: 高适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枞金伐鼓下榆关,旌旗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衰,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筋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风飘飘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6.《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年代: 宋 作者: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7.《月夜忆舍弟》

年代: 唐 作者: 杜甫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避,况乃未休兵。

8.《出塞》

年代: 唐 作者: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9.《燕歌行》

年代: 唐 作者: 高适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

天子非常赐颜色。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山川萧条极边土,

胡骑凭陵杂风雨。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身当恩遇恒轻敌,

力尽关山未解围。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边庭飘飖那可度,

绝域苍茫更何有。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

至今犹忆李将军。

10.《逢入京使》

年代: 唐 作者: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篇4:求描写边塞的古诗词

NO1、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____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NO2、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____王翰《凉州词二首·其一》

NO3、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____王昌龄《出塞二首·其一》

NO4、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____王之涣《凉州词二首·其一》

NO5、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____戴叔伦《塞上曲二首·其二》

NO6、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____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NO7、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____王昌龄《出塞二首》

NO8、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____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三》

NO9、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____徐锡麟《出塞》

NO10、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____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二》

NO11、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____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NO12、夜战桑乾北,秦兵半不归。____许浑《塞下曲》

NO13、万里中原烽火北,一尊浊酒戍楼东。____张孝祥《浣溪沙·霜日明霄水蘸空》

NO14、秦中花鸟已应阑,塞外风沙犹自寒。____王翰《凉州词二首》

NO15、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____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NO16、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____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NO17、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____李白《关山月》

NO18、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____陆游《书愤五首·其一》

NO19、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____杜甫《月夜忆舍弟》

NO20、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____王维《少年行四首》

NO21、伏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____李益《塞下曲》

NO22、传闻一战百神愁,两岸强兵过未休。____曹松《己亥岁二首·僖宗广明元年》

NO23、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____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

NO24、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____王昌龄《从军行七首》

NO25、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____王维《使至塞上》

NO26、剑河风急雪片阔,沙口石冻马蹄脱。____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NO27、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____徐锡麟《出塞》

NO28、燕歌未断塞鸿飞,牧马群嘶边草绿。____李益《塞下曲·其一》

NO29、君独不见长城下,死人骸骨相撑拄。____陈琳《饮马长城窟行》

NO30、军中宜剑舞,塞上重笳音。____张说《幽州夜饮》

NO31、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____严武《军城早秋》

NO32、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____陈羽《从军行》

NO33、深秋绝塞谁相忆,木叶萧萧。____纳兰性德《采桑子·九日》

NO34、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向月明看。____李益《从军北征》

NO35、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____李颀《古从军行》

NO36、今为羌笛出塞声,使我三军泪如雨。____李颀《古意》

NO37、汉家旌帜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____戴叔伦《塞上曲二首·其二》

NO38、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____戎昱《塞下曲·其六》

NO39、照野旌旗,朝天车马,平沙万里天低。____周密《高阳台·送陈君衡被召》

NO40、卷旗夜劫单于帐,乱斫胡儿缺宝刀。____马戴《出塞词》

NO41、不知马骨伤寒水,惟见龙城起暮云。____王涯《塞下曲二首·其二》

NO42、策马自沙漠,长驱登塞垣。____高适《蓟中作》

NO43、铁马红旗寒日暮,使君犹寄边城。____周紫芝《临江仙·送光州曾使君》

NO44、万马不嘶,一声寒角,令行柳营。____刘过《沁园春·张路分秋阅》

NO45、胡人吹笛戍楼间,楼上萧条海月闲。____高适《和王七玉门关听吹笛/塞上闻笛》

NO46、落日胡尘未断,西风塞马空肥。____辛弃疾《木兰花慢·席上送张仲固帅兴元》

NO47、只愁飞诏下青冥。不应霜塞晚,横槊看诗成。____周紫芝《临江仙·送光州曾使君》

NO48、平明日出东南地,满碛寒光生铁衣。____李益《度破讷沙二首·其二/塞北行次度破讷沙》

NO49、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____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篇5:边塞诗词的古诗

边塞诗最早起源于先秦时代,更准确说,它起源于西周,不过发展得最繁荣的.要说是唐宋时期了。

塞上听吹笛

唐代: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从军北征

唐代:李益

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偏吹行路难。

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胡歌

唐代:岑参

黑姓蕃王貂鼠裘,葡萄宫锦醉缠头。

关西老将能苦战,七十行兵仍未休。

塞上曲二首

唐代:戴叔伦

军门频纳受降书,一剑横行万里馀。

汉祖谩夸娄敬策,却将公主嫁单于。

汉家旌帜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饮马长城窟行

魏晋:陈琳

饮马长城窟,水寒伤马骨。

往谓长城吏,慎莫稽留太原卒!

官作自有程,举筑谐汝声!

男儿宁当格斗死,何能怫郁筑长城。

长城何连连,连连三千里。

边城多健少,内舍多寡妇。

作书与内舍,便嫁莫留住。

善待新姑嫜,时时念我故夫子!

报书往边地,君今出语一何鄙?

身在祸难中,何为稽留他家子?

生男慎莫举,生女哺用脯。

君独不见长城下,死人骸骨相撑拄。

结发行事君,慊慊心意关。

明知边地苦,贱妾何能久自全?

后出塞五首

唐代:杜甫

男儿生世间,及壮当封侯。

战伐有功业,焉能守旧丘?

召募赴蓟门,军动不可留。

千金买马鞍,百金装刀头。

闾里送我行,亲戚拥道周。

斑白居上列,酒酣进庶羞。

少年别有赠,含笑看吴钩。

朝进东门营,暮上河阳桥。

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平沙列万幕,部伍各见招。

中天悬明月,令严夜寂寥。

悲笳数声动,壮士惨不骄。

借问大将谁?恐是霍嫖姚。

古人重守边,今人重高勋。

岂知英雄主,出师亘长云。

六合已一家,四夷且孤军。

遂使貔虎士,奋身勇所闻。

拔剑击大荒,日收胡马群;

誓开玄冥北,持以奉吾君!

献凯日继踵,两蕃静无虞。

渔阳豪侠地,击鼓吹笙竽。

云帆转辽海,粳稻来东吴。

越罗与楚练,照耀舆台躯。

主将位益崇,气骄凌上都:

边人不敢议,议者死路衢。

我本良家子,出师亦多门。

将骄益愁思,身贵不足论。

跃马二十年,恐辜明主恩。

坐见幽州骑,长驱河洛昏。

中夜间道归,故里但空村。

恶名幸脱免,穷老无儿孙。

从军行

宋代:张玉娘

三十遴骁勇,从军事北荒。流星飞玉弹,宝剑落秋霜。

书角吹杨柳,金山险马当。长驱空朔漠,驰捷报明王。

和王七玉门关听吹笛 / 塞上闻笛

唐代:高适

胡人吹笛戍楼间,楼上萧条海月闲。

借问落梅凡几曲,从风一夜满关山。

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唐代:岑参

轮台城头夜吹角,轮台城北旄头落。

羽书昨夜过渠黎,单于已在金山西。

戍楼西望烟尘黑,汉军屯在轮台北。

上将拥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军行。

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

虏塞兵气连云屯,战场白骨缠草根。

剑河风急雪片阔,沙口石冻马蹄脱。(雪片阔 一作:云片阔)

亚相勤王甘苦辛,誓将报主静边尘。

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

从军行二首

唐代:王昌龄

向夕临大荒,朔风轸归虑。

平沙万里馀,飞鸟宿何处。

虏骑猎长原,翩翩傍河去。

边声摇白草,海气生黄雾。

百战苦风尘,十年履霜露。

虽投定远笔,未坐将军树。

早知行路难,悔不理章句。

秋草马蹄轻,角弓持弦急。

去为龙城战,正值胡兵袭。

军气横大荒,战酣日将入。

长风金鼓动,白露铁衣湿。

四起愁边声,南庭时伫立。

断蓬孤自转,寒雁飞相及。

万里云沙涨,平原冰霰涩。

惟闻汉使还,独向刀环泣。

塞下曲·其一

唐代:李益

蕃州部落能结束,朝暮驰猎黄河曲。

篇6:边塞的古诗

岑参〔唐代〕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使至塞上

王维〔唐代〕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凉州词二首·其一

王之涣〔唐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逢入京使

岑参〔唐代〕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从军行

杨炯〔唐代〕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塞下曲

卢纶〔唐代〕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马诗二十三首·其五

李贺〔唐代〕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从军行·其二

李白〔唐代〕

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

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蝶恋花·出塞

纳兰性德〔清代〕

今古河山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少年行四首

王维〔唐代〕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一身能擘两雕弧,虏骑千重只似无。

偏坐金鞍调白羽,纷纷射杀五单于。

汉家君臣欢宴终,高议云台论战功。

天子临轩赐侯印,将军佩出明光宫。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岑参〔唐代〕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篇7:边塞军旅生活的古诗

《出塞》【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篇8:写边塞风光的诗句古诗

1.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雪尽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2.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3.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4.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

5.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6.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7.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8. 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9.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10. 关城榆叶早疏黄,日暮云沙古战场。表请回军掩尘骨,莫教兵士哭龙荒。

11.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12.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出塞复入塞,处处黄芦草。

13.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14.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诗佛”王维(唐)《使至塞上》

15.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16. 风吹一夜满关山。

17.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18.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9.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20.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21.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22. 哭疼老鼠混呀,小瞧流水人家。

23.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24.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李贺《马》

25.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26.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27.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8.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高适《塞上听吹笛》

29.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30.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赛》

31.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七首之三》

32.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凉州词》

33. 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李颀《古从军行》

34.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唐)《凉州词》

35.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初唐四杰”之一杨炯(唐)《从军行》

36.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曾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7.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38.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39.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40.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范仲淹《渔家傲》

41.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42.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43.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44.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篇9:写边塞诗的古诗词

边塞诗是唐诗中思想性最深刻,想象力最丰富,艺术性最强的`一部分。以边塞军旅生活为主要内容。

1、《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2、《塞下曲》

唐·杜甫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3、《从军行》

唐·王昌龄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4、《塞下曲》

唐·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5、《陇西行》

唐·王维

十里一走马,五里一扬鞭。

都护军书至,匈奴围酒泉。

关山正飞雪,烽火断无烟。

6、《征人怨》

唐·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7、《雁门太守行》

唐·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8、《前出塞》

唐·杜甫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立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9、《关山月》

唐·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10、《夜上受降城闻笛》

唐·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11、《陇头吟》

唐·王维

长安少年游侠客,夜上戍楼看太白。

陇头明月迥临关,陇上行人夜吹笛。

关西老将不胜愁,驻马听之双泪流。

身经大小百余战,麾下偏裨万户侯。

苏武才为典属国,节旄空尽海西头。

12、《古从军行》

唐·李颀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营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葡萄入汉家。

13、《登邯郸洪波台置酒观发兵》

唐·李白

我把两赤羽,来游燕赵间。

天狼正可射,感激无时闲。

观兵洪波台,倚剑望玉关。

请缨不系越,且向燕然山。

风引龙虎旗,歌钟昔追攀。

击筑落高月,投壶破愁颜。

遥知百战胜,定扫鬼方还。

14、《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篇10:边塞诗的特点

一是浓郁的汉代情结。

1.称呼:以汉代唐,出征的军队称为汉兵,将领称为汉将,边塞称为汉塞,就连天上的月亮也称为汉月。不仅如此,一般的边塞诗在提及周边少数民族时,也往往沿袭汉代的称谓,把交战对方称为匈奴,把其首领称为单于、左贤。2.在称颂战地英雄时,常常提到的也是汉代的霍去病、李广、卫青、班超、马援等,以呼唤英雄精神的回归。这种汉代情结既是对历史的继承,又是对历史的超越。

二是鲜明的边地风貌。1.自然景观多是黄沙白云、冰川雪山,2.地理区域多是塞外、雁门、漠北、玉关、黄河,3.异域风物多是羌笛、胡笳、琵琶、战马,4.人物多是戍卒、将帅、胡人,5.用典多是投笔、长城(南朝宋的大臣檀道济)、楼兰,6.乐曲多是与边塞军旅生活有关的《梅花落》《折杨柳》《关山月》《行路难》等。边塞诗的类型

根据边塞诗选材的角度和表达的情感内容上的不同,边塞诗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从戍边战士的角度,或写战争的惨烈,或写报国的豪情。

以王昌龄的《从军行》为例: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这首诗以戍边战士的视角,既让我们想见战争的残酷激烈、战事的频繁不断,又让我们看到了战士誓死报国的豪情壮志,以及最后必胜的坚定信念。

二、从闺中主妇的角度,批判战争破坏了人民和平安宁的生活。

从思妇的角度写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形成独特的边塞闺怨诗。

以金昌绪的《春怨》为例: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长年戍边的亲人还健康地活着吗?每天吃得饱吗?身上的棉衣能否御寒?这一切,都让思妇担心、牵挂,而这些担心、牵挂无法得到排解,思念之极就不自觉地出现在白日梦中了。在梦中与思念的人儿相会,也是一种苦涩的幸福啊,难怪女主人要赶走可爱的黄莺鸟。这种无理而有情的动作正揭示了战争破坏了人民安宁的生活,看起来它是一首抒写儿女之情的小诗,实则有深刻的时代内容,反映了当时兵役制下广大人民所承受的痛苦。

三、从旁观者的角度,控诉战争的罪恶。

杜甫在《兵车行》中沉痛地写到:“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怨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战争使得无数的家庭背井离乡、使得无数的战士变成累累白骨!

高适在《燕歌行》里用对比的手法展示了这样一幅画面:“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一方面是前线的战士浴血奋战,随时都有战死的可能;一方面却是将领们纵情声色、歌舞升平。

四、从将士的角度,写因长期戍边而产生的精神上的痛苦。

王昌龄的《从军行》较为典型: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解析:

这里的“边愁”有对于现实的忧愁、建功立业的渴盼,更有离乡背井抛妇别雏的痛楚、无限的乡愁。

篇11:边塞诗人王昌龄的古诗词

作者:王昌龄

沅水通流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赏析:

王昌龄是一位很重友情的诗人,单就他的绝句而论,写送别、留别的就不少,而且还都写得情文并茂,各具特色。从这首诗的内容来看,大约是诗人贬龙标尉时的作品。这位柴侍御可能是从龙标前往武冈,诗是王昌龄为他送行而写的。

起句“流水通波接武冈”(一作“沅水通流接武冈”),点出了友人要去的地方,语调流畅而轻快,“流水”与“通波”蝉联而下,显得江河相连,道无艰阻,再加上一个“接”字,更给人一种两地比邻相近之感,这是为下一句作势。所以第二句便说“送君不觉有离伤”。龙标、武冈虽然两地相“接”,但毕竟是隔山隔水的“两乡”。于是诗人再用两句申述其意,“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笔法灵巧,一句肯定,一句反诘,反复致意,恳切感人。如果说诗的第一句意在表现两地相近,那么这两句更是云雨相同,明月共睹,这种迁想妙得的诗句,既富有浓郁的抒情韵味,又有它鲜明的个性。

它是用丰富的想象,去创造各种形象,以化“远”为“近”,使“两乡”为“一乡”。语意新颖,出人意料,然亦在情理之中,因为它蕴涵的正是人分两地、情同一心的深情厚谊。而这种情谊不也就是别后相思的种子吗!又何况那青山云雨、明月之夜,更能撩起人们对友人的思念,所以这三四两句,一面是对朋友的宽慰,另一面已将深挚不渝的友情和别后的思念,渗透在字里行间了。

说到这里,读者便可以感到诗人未必没有“离伤”,但是为了宽慰友人,也只有将它强压心底,不让它去触发、去感染对方。更可能是对方已经表现出“离伤”之情,才使得工于用意、善于言情的诗人,不得不用那些离而不远、别而未分、既乐观开朗又深情婉转的语言,以减轻对方的离愁。这是更体贴、更感人的友情。正是如此,“送君不觉有离伤”,它既不会被柴侍御、也不会被读者误认为诗人寡情,恰恰相反,人们于此感到的倒是无比的亲切和难得的深情。这便是生活的辩证法,艺术的辩证法。这种“道是无情却有情”的抒情手法,比那一览无余的直说,不是更生动、更耐人寻味吗?

篇12:岑参高适边塞诗的特点

岑参的边塞诗主要可具体概括为“壮”、“奇”。

“壮”是说岑参的边塞诗具有壮大的报国志向和壮伟的边塞异域景象,如火山云,瀚海,飞沙走石,黄沙漫天,地冻天寒等等。

“奇”主要表现在岑参的边塞诗写作手法独特,想象奇异,诗歌中运用的修辞奇特。边塞的壮阔之景让岑参的想象也变得宽宏起来。如《春梦》之中“洞房昨夜春风起”大为后人称赞。

又如《白雪歌送武判官》中的千古绝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运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把突如其来的纷纷大雪比作是洁白的梨花,给人以新奇而又欢快之感,想象奇妙之外又形神兼具,让读者觉得冬季的寒冷一扫而空反而洋溢着欣喜。我们可以看出即使是在环境恶劣的塞外,岑参还是积极乐观。

上一篇:中华民族民俗试题下一篇:竞职演说-信息科科长